公民教育小故事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民教育小故事(共11篇)

公民教育小故事 篇1

——一次奇特的志愿者之旅

公民既有享受的权利又要尽到自己的义务。作为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寒假期间我带领学生参加了很多社会活动,也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公民应尽到自己的义务承担社会责任。一起分享学生在参加社会活动中的小故事。

社区有几位位孤寡老人。我和同学们见他们十分可怜便想帮帮他们。上午我和帅帅来到了一位老爷爷家。这哪里是个家呀——屋里没有一丝光线,乱七八糟的。他正在煮面条,一见我们,他便瞪住我们,生怕我们吃他的面条。我们勇敢地递上刚摘来的菜,他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们,低着声音说:“有毒„„”我们退了出来,帅生气地说:“好心当成了„„”我鼓励帅哥:“帅,不要气馁,我们一定可以办好这件事。”他灵机一动,回家拿来了一袋糖和一包烟,神秘地说:“看我的。”他用烟和老人拉近距离再送老人一袋糖,他高兴地收下糖,像藏宝贝一样地藏了起来。我们得到了老人初步的信任,我们终于和老人搭上了话„„

我好奇地问老人:“这么糟的环境,您怎样的生活?”由于他多年很少跟人交流,听力和表达能力都衰退减弱了,支支吾吾地说着,听不明白。我们商量准备给他打扫屋子。我们拿来扫帚簸箕等工具正准备进行打扫,老人情绪马上激动起来,超起一把镰刀挥舞着。我们大吃一惊,马上反应过来,我们耐心地解释,老人好不容易才缓过神来。老人愣了几秒,把镰刀扔在了一旁,坐在凳子上发呆。我们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正准备离去。这时我发现老人的眼角边有一滴眼泪,那滴眼泪包含了多少情感呀!

下午,我和雨静、雨晨来到一位孤寡老爷爷的家。我们敲了敲门,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正准备说话,他便“嘭”地一下把门关了。雨晨不耐烦地说:“这么坏的脾气呀!”

我们看了看四周,他家院子的四周有围墙,围墙旁有一棵大树,粗壮的枝桠伸到了墙内。雨静一拍脑袋,扭头对我们说:“过来。”他们对视了一眼,就爬到了围墙上。我赶紧叫他们下来,好奇的孩子已经纵身一跃,跳进了院子。我们推开老爷爷的房门,他无精打采地坐在床边,厨房里没有一点动静。应该还没有吃饭。

我们三人便开始行动了。我拿出一些新鲜的蔬菜,雨静拿出面包,雨晨找出老年人喝的奶粉,我们忙开了,倒油,加热,一点都不敢马虎。不知什么时候老爷爷已经站在了我们的身后,眼里闪着晶莹的泪花。我们扶着老爷爷坐在桌旁,老爷爷夹起我们做的菜,尝了一口,我小心翼翼地问:“爷爷,好吃吗?”“好吃,好吃!你们真是一群好孩子!”看到老爷爷会心的微笑,我们才真正明白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含义。

从那以后,我们便成了老人家的常客„„

社会有很多这样的孤寡老人,长久孤独的生活让他们养成了怪癖性情,封尘了自己的心灵,其实他们更需要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和关爱。这次经历也让孩子们的灵魂得到了一次升华。

公民教育小故事 篇2

“小公民教育”体现了旺盛的生命力:任时光变迁,教育价值只增不减;任岁月流转,教育兼容由弱变强。一个教育品牌,要想得到传承与发展,秘诀就在于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在当前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小公民教育”怎样传承与发展?如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对接?为此,我们设计了两项特色活动——“小公民系列全学科活动”和“现代小公民素养体验活动”,旨在从公民素养的体验活动入手,更好地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结构化设计,丰富德育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接

少年儿童期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学校教育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对“小公民教育”的内容进行结构化的设计和梳理,是我们在传承和创新这一品牌时所面临的首要任务。

上世纪90年代初的“小公民教育”以社会角色体验活动为主要内容,学生的体验围绕着扮演“小医生”“超市收银员”等职业展开。但是,现代“小公民教育”不能只限于某些社会角色的体验,而应该从培育公民素养出发,最终目标应指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为此,我们设计了校级层面的“小公民系列全学科活动”和年级层面的“现代小公民素养体验活动”。

“小公民系列全学科活动”包含四项活动,分四年实施,分别是“中国小公民-世界小公民-现代小公民一未来小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我们的四项全学科活动与这四个价值准则一一对应(见图1)。“中国小公民”活动主要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未来小公民”活动主要凸显敬业,“现代小公民”将围绕诚信来设计,“世界小公民”主要传递友善的价值观。

我们以年级层面为起点设计实施的“现代小公民素养体验活动”,目前主要包含十项活动内容(见图2)。

值得一提的是,小学是学生对公民素养体验的初级阶段,但又是全方位、综合性的。因此,我们在设计时并不拘泥于具体是哪十项,在内容的选取上以《小学德育纲要》为参考,以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在顺序的编排上尽量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每项活动虽对某项素养进行有侧重的培养,但又不局限于这一项。

“小公民教育”的结构化设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执行层的结构化设计,“小公民系列全学科活动”是以校级层面为起点实施的,“现代小公民素养体验活动”是以年级层面为起点实施的;二是活动类型的结构化设计,“小公民系列全学科活动”侧重于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而“现代小公民素养体验活动”侧重于学生的行动和实践。

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内化于心、外显于行,达到知行合一。这样结构化设计的好处在于:“小公民系列全学科活动”使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而“现代小公民素养体验活动”则使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显于行。

二、课程式推进,完善德育机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对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长期稳定的德育机制来保障。离开课程的德育是没有生命力的,也没有保障可言。因此,我们对“小公民教育”尝试一种课程式的推进。我们将“现代小公民素养体验活动”以年级组研修为平台,把每一个活动作为一个项目投放到年级组,由各科教师合作开发系列课程,再分头执行推进,而执行课程时主要的硬件载体则是我们学校现代小公民楼中的一间间体验室。

这种课程式推进的本质内涵是:在德育活动开展时,按照课程的概念来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赋予德育活动一定的课程特征。课程式推进德育活动至少有三点优势:第一,课程化的活动加深了学生的体验;第二,德育活动的执行者不再仅局限于班主任、政治教师、团队教师,而是全体教师;第三,德育活动执行的一部分时间从课堂教学之外挪到了课堂教学之内,大大增强了时间上的保障。例如,我校两位年级组长设计的两项“现代小公民素养体验活动”方案(见右表)。

从他们的活动方案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发现课程的特征,有的直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的则间接体现,但这样的推进方式使德育活动有了人员和时间上的保障,是一种对德育机制的创新,使之能更好地为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目前我们已在每一项素养体验活动中尝试这样的操作模式。

三、全学科实施,创设德育环境,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有专家认为,“自《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颁布以来,中小学的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加强,核心价值观融入各门课程教材的工作也已启动,但仍有不足之处,学生较多地停留在对抽象的理性知识被动接受的程度,难以形成对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和内心的认同。”

我们认为,对“小公民教育”的全学科实施,只有创设优质的德育环境,才能激发教师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愿望和智慧,进而点燃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

我们在校级层面开展的“中国印象——中国小公民”全学科活动,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我们组成了一支由学校德育组为核心,以年级组长和各科教研组长为主要成员的项目团队,对这项活动进行专门的研究。

这项活动主要传达的是“爱国”这一核心价值观,但怎样引导学生爱国,做到既不刻板也不深奥,同时还能被学生理解和认同呢?我们把关键点落在“了解祖国”,通过展示祖国在不同时期的人文、艺术、科技和体育等领域的辉煌成就,在文化认同中激发“中国小公民”的爱国情怀。活动分为两个部分,启动仪式是让学生概览这四大领域的成就,游园活动则是让学生近距离地了解、体察和感悟。

教师在共同设计和参与这个活动的过程中,自身也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悟和理解,团队合作的方式更是让全体教师全心投入,为学校德育工作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有效地加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参考文献

教育小故事 篇3

还没到教室门口,我就听到有哭声,赶忙加快脚步走进教室,一看原来是两个小男生打了起来,我赶忙把他们拉开。一问原因,原来是因为抢位置,为这,我进教室第一件事就是排桌。排完位置,我环顾四周,教室地上到处是纸屑、零食袋、糖纸等,我开始不动声色地弯腰捡垃圾,有几个大点的学生看到我捡,他们也学着我开始捡地上的垃圾,随后加入这一行列的学生越来越多,有的同学主动拿起扫帚,不一会,教室变得干净了。随后我开始了本学期第一节课——保持教室卫生。

面对一群天真可愛的孩子,我狠不下心批评他们,为了规范他们的行为,“温严并用”这个词便浮现出来,对了,我何不用表扬鼓励的话来代替训斥呢。

第二天课堂上我对影响课堂纪律的孩子说:“童童,我相信你能做到,能做得更好。”刚开使效果甚微,但在以后的课堂上我总是坚持鼓励他们,并且设立了奖励机制,只要举手回答问题、遵守纪律、作业按时完成、作业工整者、知错就改者、被表扬三次的奖一朵小红花。久而久之,孩子们能够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下,只要我一说鼓励、表扬的话就能迅速专注。孩子们每次见到我,对我的态度也既敬又亲。

班上有这样一个小女孩,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成绩还可以,而且小嘴巴能说会道,好像一只小“百灵”。她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宠着她,致使她自制能力不强,且爱哭鼻子。有一次,她因一道数学题不会做急得大哭。还有一次,她和王x在玩投沙包,一连输了四次,竟跑进教室里趴在桌子上大哭一场,哭完了又拉着王x再投沙包,直到赢了才罢手。我经过再三观察,分析她每次哭的原因,发现她爱哭正是她自尊心强的一种表现。于是把她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引导发挥到朗读、讲故事上来,同时给予她具体指导。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这个小女孩书读得悦耳动听,讲起故事来有板有眼,在班上的“讲故事”比赛中,被小朋友们评为“故事女王”。

每天离校前几分钟是孩子们最活跃的时候,孩子们的心就像冲出笼子的小鸟,兴奋地期盼着“阔别已久”的亲人的到来。但今天,一向活泼好动的刘x同学却一反常态,静静地站在队伍里,一声不吭。看到他反常的表现更让我疑惑不安“他怎么了?”心里一边嘀咕着一边走到他身旁,只见他两手握在一起,又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怎么啦,刘x?”他没有说话,只是把手从腿缝里抽出来,两手血迹斑斑的,我心里立刻紧张起来,吃惊地问:“怎么弄破的?”“是孙x用板凳挤的。”我瞪了孙x一眼气愤地问:“怎么回事?”孙x低着头怯生生地说:“我站起来时把板凳往后挪了一下,不小心碰到刘x的手。”我赶忙从医药箱里拿出创可贴给他贴上,一边贴一边问:“你为什么不给老师说呢?”没想到他毫不犹豫地说:“妈妈说别人不是故意的,做错了事不必责怪的,孙x不是故意的,我不怪他。”他的回答让我吃了一惊,像这么大的孩子手上扎根刺也会哭闹不止的。等到了离校时间,我见到刘x的妈妈很不好意思地向她致歉,并夸孩子特别懂事,不但没有哭,还用包容之心原谅别人。刘x妈妈也开明地说:“没事,孩子之间磕磕碰碰是很正常的事。”刘x妈妈的通情达理让我为自己的失职更感到自责。是她的包容之美原谅了我的过失。

一年级孩子们的心灵是一张洁白无瑕的纸,就看你画上去的是灰色的黑点,还是亮丽的彩虹。只要我们充满爱心,关心和爱护他们,并严格地要求和教育他们,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严结合,细致入微,一定会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同时和这群可爱的孩子相处我也学到了许多。

公民教育小故事 篇4

活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好小学生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德育教育活动实际情况,现制定我班“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计划。

一、活动目的:

丰富校园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学生从小读书的好习惯,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活动主题:文明美德伴我成长

三、宣传学习

1.首先向全班发出倡议,号召大家在“文明美德伴我成长”主题活动中,认真学习礼仪知识,提高文明素养,向不文明行为告别,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和感染周围同学。

2.学习学校的墙报,宣传文明礼仪知识,提高学生礼仪素养。3.鼓励学生制作张贴文明礼貌用语。

4.家校通,让家长共同参与,形成家校一体教育网络,教育学生养成文明习惯。

5、组织学生阅读学习《小学生文明礼仪知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指导学生学礼仪、知礼仪、懂礼仪。

6、利用中队会举办一次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中队会。让学生了解,其实礼仪就在我们身边。

二、按计划纷纷开展如下活动: 一是老师重视思想教育,纷纷利用班队会和学生一起学习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

二是开展编写“说文明话、办文明事、走文明路、做文明人”的宣传童谣(顺口溜)活动,大力倡导礼仪风、文明风,争做文明好少年。

三是举行“文明礼仪就在我身边”班级讲故事比赛,自选故事题目,尽情表现,使广大学生感受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增强学生“讲文明、懂礼仪”的意识,为弘扬校园文明风尚起到良好的宣传、推广作用。

公民教育小故事 篇5

随着网络时代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网络创建者们成为了青少年的榜样。知识与创造力的重要性已越来越深地植根于广大青少年的心中。网络上的信息极其丰富,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网络满足了青少年交流、沟通和理解的需要。网络高效、快速、方便、独特的交流方式与当代青少年偏于好奇、乐于幻想、追求独立的要求相吻合。网络一出现,使他们在创新观念、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内容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的智力得到了升华。因此,如何加强对网络信息十分发达的条件下的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适应和谐社会的要求,已成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网络道德的特点

网络道德是人们在网络交往过程中,处理各个方面关系时所应持有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和准则,以及应表现出来的情感等一系列的具体规范和要求。如今网络已经走入了学生的生活,但“网络社会”生活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正是它的特殊性决定了“网络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具有不同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的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与现实社会的道德相比,网络的全球化、信息化使不同的道德意识、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之间发生经常性的冲突、碰撞和融合,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多层次化的特点与趋势。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青少年来说,网络的开放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其隐蔽性、无约束性和虚拟性,很容易让青少年们失去道德失范。

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需要加强青少年网络行为的研究,增强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具体指导,帮助青少年掌握和恪守网络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模式。 但是现有的道德规范对虚拟的网络社会缺少约束、监督和控制作用。真正适用于网络的社会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没有及时制定出来。以往的品德教育,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上,都没有及时跟上网络发展的步伐。一些学生由于缺乏网络道德价值观,道德评判力以及道德自制力。

二、当前学校教育中关于网络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于青少年个人,网络道德观作为个人道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他们基本的道德价值取向。而对于社会,青少年的整体道德观又势必影响着全社会的基本道德价值取向。现在网络普及这么快,“歪路子”很多,可是引导小公民上网的“正道”却很少。因此,要切实保障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就需要把网络道德教育列人学校教育的范畴。毕竟我们说校园文化是评判一个学校是否具有良好学习氛围,是否能培育出优秀学生的一项重要内容,网络时代的出现,赋予了校园文化以全新的内涵。一个好的网络文化可以促成健康校园网络的发展,同时也能形成学生良好的网络行为和高尚的网络道德。对于我们的校园网,我们不能只考虑教师的使用,而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他的建设和使用当中,充分利用青少年好学好动的特点,培养他们的网络能力,对于一些特别优秀的学生,更可以让他们参与到校园网的建设当中。在网络上,让学生管理学生,让学生做主人。以形成特色健康的网络文化为校园网建设的最终目标。但是现在学校教育中关于网络道德教育却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学校缺乏对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视。

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很强,这使得很多学生上网时习惯说假话,故意欺骗他人。而且青少年正处于由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发展的阶段,他们的识别能力相对较差,容易被误导。他律的道德规范与自律的道德原则,都是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尤其是学校德育传输给青少年的核心的道德内容。因此学校不能只教小学生如何使用网络,还应当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如何对网上信息进行筛选,帮助广大小学生纯洁网络法制和网络轮理道德观念,提高是非分辨能力,使其网上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然而,学校面对硬性的升学压力和加强信息网络技术教育的时代要求,教育重心一般放到了智育和网络技术教育上,对网络道德教育视不加以重视。甚至有的认为,学生不良网络行为产生的主要诱因是不良网络环境,要解决这类问题,社会依法治网是关键,学校网络道德教育起不了多大作用,错误地将教育责任推卸给社会。

第二、学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缺少明确的网络道德要求。

网络道德是伴随网络社会化出现的新的道德范畴,其本质是网络社会的群众──现实社会中的“人”的道德问题。网络道德建设的核心,就是如何制约和提高网络社会大众道德水准。学校的德育课程,很少涉及这方面内容。而且学校的网络道德教育缺乏明确的规范要求和理论指导。教育者没有明确告诉学生,上网以后你有什么样的权利和义务,你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面对网络中的多种行为选择时应该如何加以鉴别与取舍。

第三、学校和社会、家庭缺少及时的沟通和联系。

从身边发生的一系列网吧犯罪案来看,犯罪嫌疑人的年龄不大,他们中有很多因家庭离异或父母工作繁忙,家庭教育处于空白状态。因此当学生离开学校,其教育的责任就交给了社会,还给了家庭,在这个时候社会和家庭应及时地承担起这一部分的工作,要对孩子上网的时间、内容、和参与的网上活动严格把关,不能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要多关心青少年的思想和心理健康,对其产生的疑问及时予以指导。学校对学生在学校发生的一些特殊表现应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

第四、道德教育重外在约束,而缺少真正的自律。

现在的学校道德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强大的外在监督,而在网络中人却是隐身的,这意味着无法依赖传统的方式,通过相互监督或强制的方式来解决道德冲突。这种虚拟和隐身有着双重特性:一方面学生上网后可以充分享受网络给人带来的服务,最佳地表现自我,极大地扩展青少年的实践空间;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使约束力明显降低,青少年就会很容易出现败德现象,做出自己平时在日常生活中不敢做的事情。同时网络所给予人的虚拟的生存境界,让青少年处于一种网络虚拟交往之中,长期下去,很可能会“假作真时真亦假”,造成人格分裂。

三、加强小公民的网络道德教育的方法

网络道德教育是一个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德育对象自身在道德等方面不断建构的过程,是环境与生长的统一,价值引导与个体价值建构的统一。”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应当在学校德育课程中加入网络道德教育内容,从道德的角度引导学生全面地认识网络的性质和作用,增强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析和选择能力,以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

1.加强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

教师为人师表,在教育学生,引导青少年形成健康的网络道德的同时,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自身拥有高尚的网络道德修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正义与健康的形象。用行动来引导学生比用语言来教育学生有时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教育工作者除了应该拥有崇高的网络道德修养,同时也应该具备一定了信息技术知识,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网络的基础知识,有关教师更应该具备专业的网络及计算机知识,以适应时代的变化,适应学生的变化,了解学生的网络行为,最终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2.加强小学生上网的有目的性,远离网络不文明行为。

在学校,要对学生在校的网络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学校的论坛可以开设一些健康活泼的话题,为学生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场所,也组织教师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的.空间。并且可以有选择的请学生参与网站的管理和建设,以提高学生在网络行为中的主动性。此外,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网络竞赛,如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比赛,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对于缺乏外部舆论监督的网络,有效的网络管理将大大促进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成效。

3.加强青少年的思想认识,预防网络犯罪。

知识的传授、规则的讲解毕竟是来自于外部的,网络道德的践履最终要落到主体自身身上。所以教师在行为指导上,应大力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理性思考和实践获得真正的道德。在进行价值引导的同时,还应在生活实践中,帮助学生逐步将外在的道德价值内化到自身的主体结构之中。虽然网络社会中个人的行为是隐身的,但不能认为这样就可以随意制造信息垃圾、谣言和欺诈。在网络教育中也要强调他律,网络社会的底线道德要明确告诉学生应遵循的道德准则,要让学生认识到,如果违反法规和道德,必将承担相应的责任或受到相应的制裁。

四、做一个合格的网络小公民。

学校经常组织有关网络、时事、科学类的知识竞赛;通过班队会交流上网心得;通过小广播介绍小经验;举行“网络安全”的专题讲座;通过网上论坛话题等等有益的活动的开展,利用网络提供的免费资源,如免费主页空间等,建立自己的主页,通过网络推动小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建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中已经渗透了信息道德教育。长此以往,必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

公民教育小故事 篇6

开展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

“光辉的旗帜”读书征文活动工作总结

今年七月一日,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华诞,为了帮助队员了解党的历史,进一步增进其热爱党的情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根据教关工委函【2010】16号精神,我校按照通知要求,组织全体队员积极参加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光辉的旗帜”读书征文等活动,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明确意义

我们认为现在的小学生即将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应让他们知道自己所处的伟大时代和面临的机遇、挑战,明确自己肩上的重任和奋斗目标,从而激励自己为中华之崛起而刻苦学习,勇攀高峰。因此,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活动,首先成立了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光辉的旗帜”读书征文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了一至六年级班主任专题会议,使全体老师明确开展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的意义、时间安排和活动要求,为开展“光辉的旗帜”读书征文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开展活动,扎实有效

会、少先队广播站对优秀征文进行轮播,大力宣传革命精神,帮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党的认识,弘扬党的优良传统。

5、开展好一次表彰活动。我校预定于“六.一”儿童节期间对部分优秀作品的作者进行表彰,树立典型,确实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

通过此次读书征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了党的历史,明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深刻道理,更加牢固树立了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我们会继续努力,同时总结此次读书活动的不足之处,让下一阶段的主题读书活动再上新台阶。

元谋县平田小学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三日

为国家带好一个小公民 篇7

无独有偶, 美国华盛顿北郊一位粗心的父亲, 带着半岁的女儿驾车出门, 打算乘火车到华盛顿市区办事, 为了赶上火车, 他泊好车子就朝火车站的方向狂奔, 根本没意识到宝贝女儿被落在车里了。这位仁兄如愿以偿地赶上了南去的火车, 顺利抵达了目的地, 直到出了火车站, 他才突然发现女儿丢了。结果, 这位粗心的父亲被告知, 他因为触犯了“不得将8岁以下幼儿单独留在汽车或建筑中”的法律条款, 将面临最高500美元的罚款或者30天的监禁。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看来就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我们会觉得, 反正是自己的孩子, 有意无意地善待亏待, 都是我们自己家的事, 别人用不着过多干涉!我曾在电视上看过一则报道:一个农民, 因为嫌弃自己的女儿, 便虐待她, 稍不如意, 轻则拳脚相加, 重则鞭打火烫, 这个可怜的女孩儿被自己的生身父亲折磨得遍体鳞伤。采访的记者是只能从道义的角度进行指控和抨击, 而我们的法律, 远没有周密严谨到视孩子的伤情给这个禽兽父亲定罪的程度。

我们的法律对孩子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做出过明确规定。承担义务教育的学校, 要做大量的“控辍保学”工作, 因为上级规定每年的辍学率不得超过3% (初中) 。岁尾年终, 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的统计结果报上去了, 那是一个绝对小于3%的令人欣慰的数字, 但是, 有谁愿意认真挤掉这个数字当中的水分, 看到底有多少孩子由于什么原因辍学了呢?我所在的学校曾有过一个学生家长, 死了丈夫, 自己摆着一个菜摊, 隔三差五就让她读初中的儿子逃学去帮她守摊卖菜。班主任教师登门去做工作, 告诉她这样做是违法的, 不想那女子对年轻的班主任破口大骂, 将他轰了出来。

我们向来以为, 孩子是我们的私有财产, 用不着别人指手画脚。古人云“为国育儿”, 当今社会, 有这样境界的父母究竟有多少呢?我看到太多的家长其实根本不配做家长, 他们好比是没有通过“路考”就莽撞上路的司机, 要多无知有多无知, 要多危险有多危险。他们一味娇宠自己的孩子, 不由分说地剥夺了他们劳动的权利、受挫的权利, 要星星不给月亮, 顶在头上怕摔了, 含在嘴里怕化了。他们不知道自己这是在全力为国家的未来打造一件“易碎品”。在我看来, 宠溺孩子的家长固然可恶, “捧杀”孩子的家长也罪不可赦。每当我看到自己学校“心理咨询室”里少男少女的哭诉, 我都会萌发出“审判”其家长的冲动。因为孩子几乎所有的心理疾患全是惯出来的毛病——我愤怒地称之为“爱之病”。

我更愿意将“我们永远拥有一个孩子”说成是“上帝让我们遇到一个孩子”。这个孩子, 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礼物, 他 (她) 需要我们动用大智和大爱去精心抚养。因为疼爱得深沉, 所以计划得长远。伦敦的一位女校长曾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 我们的教育, 就是为国家提供“燃料”。我想, 优质的学校教育, 都应该是为国家的未来提供“燃料”的。每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成人都应经常这样提醒自己:不要让孩子在蕴蓄能量的过程中无端受阻。

培养合格小公民 篇8

学校作为儿童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就像在家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学校公共生活逐渐萎缩和扭曲,逐渐远离了社会公共生活,变得临散无序。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认为,新时期德育的定位应是重构学生公共生活,培养未来社会公民,即通过生活德育的方式,重构学生的校园公共生活,进而影响学生的家庭社会公共生活,帮助学生在健康的公共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公民意识。

1.重构公民教育的环境合力,搭建学生公共生活的外围平台

唤醒与激发教师公民教育意识,由此及彼着力学生公民教育。教师的公民教育意识是制约学生公民意识养成的关键因素。为此,学校通过各种培训,不断唤醒教师公民意识。民主法制、校园安全、绿色环保、多元文化等主题都成为了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此外,通过各种体验活动,不断强化教师的公民意识,如参与贫困地区支教、社会公益活动、社区服务等。在此基础上,专家讲座、活动研讨、个案分析、校本教材开发等,也让教师开始转变观念,学会了捕捉教育契机。

家校共育,营造公民教育环境。家长和教师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两者肩负共同的责任。“家长学校”逐渐变身为“家长发展学校”,家长不再是被动地配合学校,而是主动地参与到学校活动中来,主动了解学生在校的公共生活,共同参与学校公共生活管理。

变革后勤管理,挖掘校工育人功能。学校后勤管理通过变革常规,挖掘后勤工作中蕴含的丰富公民教育资源,创建适宜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公共生活。我们改变日常以“服务”为主的工作方式,主动在后勤管理中融入教育因素,为学生创设各种公共生活,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如带领学生一起参与学校清洁维护、安全管理、校产管理等。校工们还走进课堂,走近雅园农场,担任学生的生活老师。这些活动让学生懂得了学校公共生活不仅只有学习,他们的老师也不仅只有课堂上的老师。

2.着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课堂转型,将课堂交与学生

商讨课堂公约,树立平等意识。课堂是学生在班级公共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课堂公约的制订是为了维护学习、活动或公共秩序的顺利进行,关系着每一位班级成员的公共利益。此前,所有的班级都制订了班级公约,但是内容大多倾向于学生应遵守的义务,而忽略了其应享有的权利。明晰了症结所在,我们组织开展课堂公约的制订工作,号召各班根据自身特点,形成各具特色的课堂公约。

深化课堂改革,强化民主意识。我们发现,课堂教学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方面获得了长足进展,但是在课堂民主建设上还存在很多不足,特别是师生关系还是难以摆脱教师的权威意识以及教师对课堂的掌控习惯。于是,学校开始进行公民教育背景下教学模式的新探索。我们将“自主”与“民主”作为教学模式的核心价值追求。学生以民主方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形式以及“小老师”人选。因此,“小老师”不仅仅是课堂形式上的变化,更是课堂实质追求上的变化。有的孩子这样说:“这样的课堂,我们学的是自己特别想学的知识,讨论的是自己特别想讨论的问题,我感到轻松愉快,有一种自信在心中生长。”还有的说:“这样的课堂,老师是我们的伙伴,心与心之间没有那层薄薄的膜,没有压力,不怕说错!即使说错了,和我们心意相通的‘小老师’也能理解我们的说法和做法。”

3.创设班级公共岗位,实现班级自主管理

班级是学生校园公共生活的重要场所。班集体中的公共岗位是学生履行义务、行使权力的重要平台。在原有的班级管理中,班级公共岗位多由教师设置,而小干部也更像是教师的翻版,以“学生是否听话”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为此,学校对班级管理进行改革,鼓励各个班级在班级管理中给学生更多的民主权利,并让其知晓并承担对班级的责任。

于是,在学校班级管理中,各个年段都有了各自的特色。低年级以“我是小小志愿者”为主题,师生共同设计班级公共岗位,学生自主选择竞聘。中年级成立“班级工作室”,由学生自发成立,如“书香工作室”“摄影工作室”“美食工作室”,共同服务班级。高年级则通过“班级岗位意向贴”的征集鼓励学生创设各种服务岗位,如班主任助理、板报员、安全员、领读员、《班级日志》编辑……同学们要经过自主申报、竞聘后才能上岗。

4.调整虚拟A城,拓展校园公民生活体验

2002年,学校成立了虚拟A城,用以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水平。A城是一个虚拟的城市,它模拟现实中的城市管理设置了多个职能部门。A城原来的定位是促进学生自主管理,拓展学生活动方式。在新的课题背景下,定位也发生了变化:拓展校园公共生活,在实践体验中培养积极公民。

A城下设自主管理中心、自主活动中心、服务支持中心等主要机构。其中,自主管理中心重在为学生创设民主选举与民主管理的渠道,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民主意识。A城干部在公民委员会的组织和监督下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由干部组成的城市办公室负责城市所有部门的管理运行。自主活动中心提供给学生一个从自身视角出发设计丰富的校园公共生活的机会,让大家在各种自主体验中实践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服务支持中心由家长、教师组成,这个“大朋友”团队负责对学生进行帮助和指导。

品格教育小故事 篇9

关爱

小朋友们在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这时,一个扮小鸡的孩子摔倒了。在场的小朋友有的反应漠然,有的笑着说:“小鸡摔跤了。”有的仍继续玩游戏。这时,明明默默地走过去,扶起摔跤的小朋友问:“疼不疼?”虽说只是一句小小的问候,但出自一个4、5岁的孩子,令人心里不由得泛起一丝丝的感动。

勇敢

有这样的一则故事:玛丽有一天单独在家,听到门铃响,打开门一看,一个歹徒拿着刀站在门口。玛丽心里一阵恐惧,但又马上镇定了下来,微笑着说:“叔叔,你是卖菜刀的吗?我想买一把哦。”她客气地请歹徒到屋里:“叔叔,你坐,我给你倒杯咖啡。”歹徒突然变得拘谨起来:“哦,谢谢。”玛丽付给歹徒钱,歹徒迟疑了一下,收下后转身离去。离开时,他对玛丽说:“小姑娘,你将改变我的一生。”这个故事让人对这个孩子心生敬意,这是一个勇敢的孩子。

诚实

安全教育小故事 篇10

放学了,小兔阿白从幼儿园里蹦蹦跳跳地跑出来找妈妈。一见到妈妈,阿白就迫不急待地说:“妈妈,我饿了。”兔妈妈说:“一会咱们买点东西吃。”阿白高兴地说:“好呀,好呀!”

它们走着走着,看见了狐狸大叔摆的地摊,而且旁边挤满了森林幼儿园的小朋友。阿白拉着妈妈的手挤进去看,摊上有好多零食呀,馋得阿白口水都要流下来了。阿白说:“妈妈,给我买点辣片吧。”兔妈妈拿起一包辣片,看了看,是没有保质期、生产日期和生产厂家的“三无”产品。兔妈妈气愤地对狐狸说:“老狐狸,这种三无产品会危害孩子们的健康,你要是不收摊,我就向森林公安局报案。”“别、别、千万别,我这就走。”狐狸吓得脸都白了,它收拾起东西,悄悄地走了。

走着走着,它们来到了森林量贩,阿白跑进去选了一包胡萝卜干和一包开心果。妈妈拿起包装袋仔细看了看,说:“可以买,它们都不是三无产品。”说完,兔妈妈就掏钱买了下来。

在回家的路上,阿白边吃边说:“太好了妈妈,我知道了不能从地摊上买东西,和不能买三无产品。”说完,阿白自豪地笑了,露出了两颗可爱的小兔牙。

安全要注意

有人问古希腊思想家阿那哈斯:“什么样的船只最安全?” 阿那哈斯说:“那些离开了大海的船只。”不走路才不会摔倒,不航行,才没有危险。但船一离开大海,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梯子

在青岛啤酒集团车间的一个角落,因工作需要,工人要爬上爬下,因此放置了一个活动梯子。用时,就将梯子支上,不用时就将梯子移到拐角处。为了防止梯子倒下砸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梯子旁边写了一个小条幅:注意安全。这件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一晃几年过去了,也没有发生梯子倒下砸着人的事。

前一段时间,外方来洽谈合作事宜,他们留意到这个梯子和梯子旁边的小条幅,驻足良久,外方一位专家提议将小条幅修改成这样: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这一改,效果大不一样。这两个条幅都在讲注意安全生产,区别在于:前者仅仅是提醒,后者则把梯子倒下砸人的潜在危险彻底排除。

安全生产,追求的是细节的本质安全。又是新的一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树扯出了新枝,小河中的春水在潺潺地流淌着,漫天飞舞的柳絮像白雪似的在空中轻飞乱舞,一团团、一簇簇地飘落在森林的各处。

快乐的小动物们,也从漫长的冬眠状态中苏醒了。它们在一起欢乐的生活着嬉戏着。

淘气的小猴看见满地的柳絮兴奋的大叫着:“今年的春天又有新游戏咯!它急忙跑进屋,拿出打火机去点那一团一团的柳絮。“哗”的一下,轻柔的柳絮顷刻间变成了燃烧的火焰。冒着股股黑烟。小猴兴奋的叫着:“太好玩了!太好玩了!”

它忙不迭的跑过去,又点燃了第二堆,第三堆„„。

忽然,一阵风吹过,带着火星的柳絮被吹散了。满世界漂浮着。

这时莽撞的小熊猫跑过来对小猴说:“小猴,咱俩去草坪那边踢足球吧。”可他却没在意,把脚旁边的的汽油桶给踢倒了。汽油流淌着„„!

不幸的碰到了点着了的柳絮上。哗!霎那间,草地上燃起了熊熊大火。周围的柳絮和落在地下的干树枝全被点燃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就这样发生了„„。

许多惊慌失措的动物都被这势头猛烈的大火惊呆了。没命的往安全地带奔跑着。幸好机警的猴妈妈及时地拨打了火警电话“119”,狗狗消防队及时赶来了。队员们连忙拿着灭火器和高压水龙头灭火。经过了3小时的奋力抢救,才扑灭了这场本不该发生的大火。

火灾之后,松针或海绵似的苍翠郁葱的“草地”被大火烧的面目全非。好多动物都失去了家园,有的还被无情的大火烧去了皮毛。在逃生的过程中,好多小动物都受伤了。

大家痛惜地看着这一切,心情都非常沉重。尤其是小猴和小熊猫,内疚地看着自己闯的大祸和这满目苍痍的景象,难过的说不出话来。

这时动物王国的国王——狮子王走出来,看着他们知错的样子,语重心长的说:“孩子们,玩时可一定要注意安全呢!”

可不要让这希望的种子成为火灾的“导火线”啊!

“小和尚剃头”与习惯性违章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和尚出家后,开始学剃头。老和尚先让他在冬瓜上练习,小和尚每次练习完剃头后,将剃刀随手插在东瓜上。后来在给老和尚剃头时,也将剃刀随手插在了老和尚的头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习惯性的坏行为危害很大。在电力企业中有很多的事故都与习惯性的坏行为有关,这种行为我们在工作中称之为“习惯性违章”。而习惯性违章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行为人的安全思想认识不深,存在侥幸心理,错误地认为习惯性违章不算违章,殊不知这种细小的违章行为却埋下了安全事故发生的苗头,成为灾难发生的根源。美国学者海因星曾经对55万起各种工伤事故进行过分析,其中80%是由于习惯性违章所致。

在电力安全工作中,好习惯将使我们的工作更安全,坏习惯只能害人害己,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养成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习惯,万万不能违章行事,尤其不能养成为习惯性违章。只有大家从自身做起,将麻痹赶出我们的思想,将习惯性违章赶出我们的工作,让严守规程、遵章守纪的思想和行为深深根植在我们的手中、我们的心中,相信事故与我们无缘,我们企业安全的天空会是一片明朗。

《安全与危险的边缘》

有一只瞎了一只眼的鹿,来到海边吃草。它用那只完好的眼睛看着陆地,随时警戒着,看是否有猎人来,而用那只看不见的眼睛向着海洋,因为它以为海上绝不会有危险。

过了一会儿,海上驶过一艘船,船上的人看见鹿,就用箭瞄准,把鹿射死了。鹿在临死时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是太疏忽了,以为只要注意比较危险的陆地就可以了,没想到我认为安全的海,却反而是更危险的地方。”

〖大道理〗越安全的地方,可能是最危险的地方;越是危险的地方,有可能是最安全的地方。看来,根本就没有绝对的安全与危险。

《安全提示牌》

①笔者道听途说:发生在哪个国家的事儿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在一个山崖急转弯的公路上,原先竖有一块“注意,前方危险!”的标志,但每每总有事

故发生,至使不少汽车翻入山涧,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屡禁不绝。后来,有人将这块“注意,前方危险!”的标志换成了一幅美女图画,从而使过往的司机脚步放慢,有时间多观赏观赏,一饱眼福。说也怪,从此这个地方不再有事故发生。

②法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玛·迪梅普莱有一个美丽的花园。每到周末,总会有人到她的林园摘花、拾蘑菇,有的甚至搭起帐篷,在草地上野餐,弄得林园一片狼藉,肮脏不堪。

管家曾让人在林园四周上篱笆,并竖起“私人林园禁止入内”的木牌,但均无济于事,林园依然不断遭践踏、破坏。于是,管家只得向主人请示。

迪梅普莱听了管家的汇报后,让管家做了一个大牌子立在各个路口,上面醒目地写明:“如果在林中被毒蛇咬伤,最近的医院距此15公里,驾车约半小时即可到达。”

从此,再也没有人闯入她的林园。

〖大道理〗“私人林园禁止入内”和“如果在林中被蛇咬伤„„”有什么不同--有时成败只在于一个观念的转变。

《列宁脱险》

1897年,列宁被俄国沙皇当局逮捕并流放到西伯利亚。在流放地,列宁仍然从事大量的革命活动,并同散落在各地社会民主主义者保持着广泛的通讯联系。沙皇当局始终没有放松对流放中的列宁的活动进行监视,列宁则机智巧妙地与警察、宪兵们周旋,屡次摆脱险境,显示出极大的智慧和勇气。

1899年5月2日晚,一队沙皇宪兵突然闯入列宁的住处,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搜查,列宁从容镇定地给宪兵递上椅子,请他们站上去,从柜子的顶层搜起。宪兵们爬上椅子开始搜查。一开始,他们查得非常仔细,但是,看着看着,就

被一叠又一叠的统计资料汇编弄得昏头胀脑。不久,宪兵们的耐心失去了,当搜到下面几格的材料时,只是匆匆地拉开扫了几眼就不再搜索了。最后,扔下满屋的纸张卡片,一无所获地离去。而列宁最重要的那些秘密文件和书信,却正是放在柜子下面的几个格子里。

瑞士小公民帕思佧 篇11

帕思佧是中瑞混血的小男孩,其父是瑞士人。帕思佧于2007年10月的最后一天在瑞士北部的Aagao州州立医院出生。小家伙降临到人世的第一个早晨,是一个美丽而璀璨的清晨,霞光将医院所有的景物都染上了一层玫瑰色,让医院那原本就色彩斑驳的杂树林更加绚丽多彩。在帕思佧出生前,女儿、女婿因忙于工作,尽管两人都30多岁了,仍没有要孩子的打算。所以,在2007年初春,当女儿从瑞士打来电话告诉我,她怀孕了,问我怎么办时,我直截了当地告诉她,生!这是上帝送的礼物,岂有不要之理。那时,我口里虽然这么说,心里却十分忐忑。那是因为女儿已经是37岁的“高龄”了。再后来,当女儿问我,生男孩儿好还是生女孩儿好时,我毫不犹豫地告诉她,平安健康就好。女儿在怀孕中后期时,曾以她在中国获得的经验,请求她的主治医生届时为她实施剖腹产,却被拒绝。瑞士医生说,没有特殊情况,他们都主张自然分娩。2007年10月,我从中国去瑞士照顾女儿。10月31日午夜,女儿出现宫缩,我和女婿、还有邻居库特先生(帕思佧后来的教父)将女儿送去医院。女婿在产房里陪伴女儿,我和库特先生坐在产房外的休息室静候消息,当那个为女儿接生的漂亮医生,在帕思佧出生后的第一时间,到休息室告诉我们,女儿生了,过程非常顺利,是一个漂亮健康的小男孩,是自然分娩的。那一刻我紧揪着的心放松下来,而双眼却在那一瞬间湿润了。

女儿和外孙在医院住了两天后回到家里。初为外祖母的我却在为如何喂养这小家伙犯起愁来。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加之30多年家里无小孩儿,我自觉我连如何给这软绵绵的小家伙洗澡都不会了。当我把我的焦虑告诉女儿时,女儿笑了,告诉我,这不会是个问题。因为在瑞士,各地镇政府大都聘有妇幼保健医生专门为新生儿家庭提供帮助。果然,就在女儿和外孙回到家里的第二天,一大早,一个衣着整洁,态度和蔼的中年妇女便出现在女儿家门口。她便是镇政府聘请的妇幼保健医生。进得家门,甫一坐定,她便开始工作。在详细询问了女儿生产过程和婴儿现在情况后,便接过孩子,麻利地脱去孩子衣服,开始为孩子测血压、量体温、测身高、量体重,给孩子洗头、洗澡、换脐带纱布、系尿不湿。一切是那样麻利、专业。当得知女儿产后没有乳汁时,又教给我们如何用瑞士民间方法催奶,如何选购代乳品,如何人工喂养。至此以后,只要我们需要,她都会准时在约定时间来到女儿家里,直至帕思佧满月。而在以后的日子里,则按规定,我们带着帕思佧去她的诊所进行例行检查。妇幼保健医生的工资由镇政府支付,新生儿家庭并不负担有关费用。

从女儿处,我得知,在瑞士,凡参加工作的妇女,在孕期和产期可享受14周的带薪假。其间的工资由所在用工单位先行支付。之后,再由该妇女参加生育保险的机构,支付给用工单位。在瑞士,孩子一出生,还将享受政府发给的补贴,这种补贴每个孩子可享受到大学毕业或参加工作时。这种补贴每月在200至250瑞士法郎,各个州略有不同。如果父母自己做生意,则按比例从父母应缴所得税中减去。有人戏称:瑞士孩子是自己抱着奶粉钱出生的。这倒一点也不为过。

瑞士还是全球保险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瑞士的保险涵盖私营保险和社会保障体系。瑞士的社会保障体系经过长期不断地修改、补充和完善,现已涵盖社会所有人员。作为瑞士公民的帕思佧在享受联邦政府提供的各种社会福利的同时,也毫无例外地参加了与其有关的各种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社会保险。

女儿和女婿首先为帕思佧办理了医疗保险,这是带强制性的。按规定,女儿每月须为帕思佧缴纳60多元的瑞士法郎,全年约700瑞士法郎的保险费。投保后,无论帕思佧患什么病,包括昂贵的牙医,女儿、女婿只需支付全部医疗费用的10%。如果父母因失业缴不起孩子的保费,则由镇政府代为缴纳。

除此之外,帕思佧还参加了住房附加险。所谓住房附加险即是投保人按规定在每年缴纳200多元瑞士法郎办理住房险的基础上,每年再缴20多元瑞士法郎作为附加险。这住房附加险专为儿童所设。相当于儿童成长阶段用于“善后”的保险。当孩子随父母外出或超市购物或做客他家,如不慎损坏了商品或物件,保险公司都将根据实情予以赔付。这就难怪在瑞士为人父母者总是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随心所欲地玩耍,让他们的童年在嬉戏中陶陶然,乐在其中。

2009年8月,女儿、女婿因工作变动,在帕思佧快两周岁时,将其送回中国由我们暂时照管。时逢甲型流感在中国出现,我很紧张,压力很大。女儿见我有顾虑,笑着对我说,不用担心,他们全家三口还办理了紧急救援保险。全家每年缴70多元瑞士法郎,则不管投保人在世界何地,只要发生意外,需要提供紧急救援时,保险公司都会迅速作出安排,联系飞机实施救援。如果帕思佧在中国发生意外,配备有医生和医疗设备的飞机将在24小时内将他接送回瑞士。女儿告诉我,在瑞士养老、疾病、失业和意外伤害的保险都是带强制性的,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瑞士的社会保障基本上是按起因原则建立。所谓起因原则,是指根据造成收入损失的原因,而不是收入损失本身来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据前几年的一组统计,瑞士联邦政府每年将1/4的财政预算用于社会保险和其它保障计划。让瑞士公民真正做到“有乐于身,无忧于心”。

从2009年8月到2009年11月,整整三个月时间,帕思佧同我们一起生活在中国。由于长着一张洋娃娃的脸,出门在外常被围观。小家伙很调皮,在家里不是学外公咳嗽、喝水,就是学保姆弓着身子走路,要不,就守在电视机前饶有兴味地看《三只小猪》或《喜羊羊和灰太狼》。两岁左右的孩子正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帕思佧很快便掌握了许多汉语单词和短语,只是与人们交流时,常常会夹带一些在瑞士学过的德语(帕思佧父母生活在瑞士德语区)。11月份,按照女儿的安排,我送帕思佧回到瑞士。很快,我和女儿便发现帕思佧在语言方面感到困扰。瑞士邻居和他们的孩子基本上听不懂帕思佧夹带中国话的德语。小家伙为了让他们听明白,竟白作聪明地学着邻居孩子的音调,自创了一种语言。这是一种中国人听不懂,瑞士人更不明白的语言。一次,在Sursee的一家大超市的儿童游戏室,当阳光开朗的帕思佧主动向一位漂亮的金发小美眉打招呼时,那女孩儿因听不懂帕思佧的话,冲着帕思佧说了句“Nei!”(“不”的意思),让帕思佧大为伤心。这让我非常担忧。我对女儿说,帕思佧以后会不会有心理障碍,会不会得社交恐惧症啊?女儿说,放心,不会有问题。一是孩子们学语言都很快,二是瑞士政府非常重视教育,特别是心理素质行为规范和动手能力。女儿说,在瑞士,如果哪家父母将孩子喂养成肥胖儿,政府都有专门机构的人员或提出警告,或剥夺其父母的养育权。更何况孩子的心理问题。在瑞士,教育经费在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中占很大的比重。教育总支出的一半由州承担,市镇负责全部经费的1/3,其余由联邦政府负担。幼儿园以及小学一年级到八年级的学杂费和书本费全免。八年级以上,包括职业教育和公立大学,学生家长才开始负担书本费,而学杂费仍然全免。在瑞士,幼儿园的普及率很高。城市和各大城镇都建有幼儿园。在德语区,幼儿教育普遍实行“快乐教学法”,在法语区和意大利语区实行“心理教学法”。无论哪种教学方式,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考虑到瑞士人口出生率低,居住分散,在孩子3岁上幼儿园时,教师首先要进行的课程是社交礼仪和待人接物。孩子们会被老师安排去彼此的家庭做客。孩子们的父母总是会认真地配合。幼儿出现任何心理问题,总会及时得到疏导,任何不规范的行为总会被提醒和得到纠正。到今年10月,当帕思佧三周岁时,他将去幼儿园学习。

帕思佧现在的语言已有长足进步,懂得同瑞士邻居要讲瑞士德语,与我们通电话时要讲中文,每当女儿问他外婆叫什么名字时,他都会调皮地一笑,说:“中国人。”

帕思佧还学会自己开电视,放影碟,看各种卡通片。在电脑上能打出“Oma”(瑞士德语中“祖母”的意思)一词。在电话中,会用他那稚嫩的声音对我说:“Oma,快点来!Baby想你啦。”而我也总是对着话筒说:“帕思佧,Oma也想你啦!”

上一篇:致未来的你下一篇:同志考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