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名牌战略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2024-10-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力实施名牌战略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推荐8篇)

大力实施名牌战略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篇1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成员 ×××

品牌是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体现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对提升产业经济整体水平、合理配置资源、降低资源消耗、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具有重要作用。正是基于对品牌内涵的深刻理解,×××同志在所分管的质量管理工作中,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市委、市政府实施品牌战略精神,及时研究贯彻实施品牌战略的举措,在实施名牌战略中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有效推动了全市品牌战略的深入实施。几年来,我市质监部门始终坚持企业主体、政策推动、市场引导、部门联动和社会参与的原则,完善工作机制,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搭建品牌发展平台,集中力量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名牌企业。截至目前,全市已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名牌产品48个,×××质量管理奖9个。全市围绕名牌工作的战略部署,以工业化战略为核心,以提高竞争力为基本目标,以名牌产品支撑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一、积极协调建立机制

一是充分发挥协调作用,积极推进了全市实施质量兴市和名牌战略工作,成立了质量兴市和名牌战略工作领导小 1

组,完善了工作机制,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加强了对名牌战略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加强了与有关单位之间的联系,互通信息,搞好协调,吸收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合力。

二是积极发挥质监部门的职能作用,为落实2010年全市名牌战略目标,年初,他带领分管科室同志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逐个进行摸底、调研,全面掌握了企业规模、产品质量状况在国内、区内排名、企业管理水平及企业领导对创名牌的态度等第一手资料。同时,针对每个企业及其产品的情况,逐个对创名牌的可能性进行分析,提出我市名牌产品推荐、申报名单和创名牌可行性分析报告,总结和推广优秀企业争创名牌的经验和做法,为实施名牌战略提供服务。

二、准确定位 重点培育

有人说,名牌产品好比一粒种子,它的发育和生长与所在地的土壤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同志用扎实的工作证明了这一点。为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名牌战略,他组织标准化、计量、质量等有关专家深入到全市大、中型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根据产业布局、行业特点、区域特色和品牌发展现状,选择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按照发展壮大一批、集中培育一批、项目储备一批的工作思路,建立全市名牌培育数据库,把全市100多家重点企业列入了争创名牌产品计划。在会同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业共同抓好名牌发展规划修订完善工作的同时,查找全市企业与区内外先进企业的差

距,对争创名牌的优势企业进行排队。帮助列入各级名牌培育名单的企业抓好基础工作;督促全市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按照《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要求,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计量检测体系,加强产品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控制;在企业加大技术进步投入、增强技术研发能力、推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发挥质监部门的有效作用,提供一切可能的服务;促进企业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紧紧围绕建立名牌意识、提高名牌效益、增强竞争实力,做好必要的基础工作。

三、多方入手强化服务

针对个别企业对实施名牌战略的意义、名牌申报工作等了解不深,申报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同志先后多次深入企业,与企业面对面交流,明确争创名牌产品的目标和努力方向,提高企业争创名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部分企业想创名牌,但不知道如何下手的问题,多方入手,全力帮扶。安排技术人员深入企业一线,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加快企业自主创新的步伐,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通过上门服务、举办培训班、开展咨询活动等多种形式,扎实开展培训、指导和培育工作。对企业需要办理的计量、质量、标准等方面的业务优先办理,提供优质服务,为企业争创名牌敞开“绿色通道”。

四、加大扶持打假治劣

为创造有利于实施名牌战略的市场环境,保护名优企业的合法权益,认真坚持质监部门打假保优的工作方针,建立

和完善对制假活动“早发现、早查处、早报告、早控制”的责任机制和重大案件报告制度。依托12365质监热线等相关渠道,积极会同公安、工商、卫生、农业等部门开展打假治劣活动,加大了对影响全市重点企业、名优企业、名牌产品的制假售假行为的打击力度,特别是深入开展打假保名优活动,重点打击假冒、仿制名优产品,侵害名优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为名优企业、名牌产品保驾护航,有力地保护了名优企业、名牌产品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名优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促进了名牌经济的健康发展。

五、大力宣传 营造氛围

争创名牌的主体在企业,强化社会各界的质量意识和企业的品牌意识,激发企业争创名牌的积极性,是实施名牌战略的重要环节。质监局始终把宣传名牌、保护名牌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加强宣传舆论引导工作,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电台、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和每年的3〃

15、质量月等重大活动,开展面向企业、面向社会的全方位的舆论宣传,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的名牌意识,为争创名牌、发展名牌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组织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观摩学习,经验交流,促进企业的共同提高。在此基础上,帮助优势名牌产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名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增加名牌产品的附加值和无形资产的积累,有力地促进了名牌战略的深入实施。

通过名牌战略的实施,使全社会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企业的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和市场占有率得到明显提高。名

牌产品产生的效益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日益加大,名优企业和名牌产品已经成为×××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强大市场竞争能力的名牌集群,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不断实现跨越发展。

大力实施名牌战略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篇2

1 六年推广良种千万亩, 落实补贴资金逾亿元

随着国家逐年加大农作物良种补贴实施力度, 我市良种补贴面积由50万亩扩大到小麦、玉米、棉花全覆盖350多万亩, 试点实施24万亩花生良种补贴;补贴资金规模由2005年的500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3700多万元;补贴作物由小麦一种作物扩大到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四种农作物;补贴方式从差价购种补贴到采用现金直接补贴和差价购种补贴两种方式;补贴范围由优势主产区扩大到全市全覆盖, 受益农户由500多个村庄的8万多户增加到全市31个镇 (街道、园区) 1700多个村庄及1个农场的25万多农户 (农场职工) 。通过连续六年实施良种补贴, 推广小麦良种补贴556万亩、玉米良种补贴420万亩、棉花良种补贴12万亩、花生良种繁育补贴4万亩、花生大田生产补贴20万亩, 累计补贴面积1000多万亩, 补贴资金1亿多元。

2 落实八项措施, 确保良种补贴资金发放到位

2.1 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责任落实

为切实把良种补贴政策落到实处, 我们成立了市镇村三级良种补贴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 一级抓一级, 明确各自的责任。市级分别与项目实施镇和供种企业签订了良种补贴责任书, 村委与镇政府签订承诺书, 确保良种补贴任务全面落实。

2.2 广泛宣传发动, 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随着良种补贴逐年实施, 为了让全市广大农民全方位了解国家今年的良种补贴政策, 我们通过平度政务网、江北农业信息网、平度人民广播电台、今日平度、平度农业等媒体广泛宣传国家良种补贴政策, 使农民及时了解国家政策, 积极参与良种补贴项目, 群众对国家的良种补贴政策知晓率达到99%以上。结合我市实际情况, 科学制定了《平度市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 并由市政府办公室转发给项目实施单位。各镇相应制订了《实施方案》, 把任务逐村分解, 落实到户, 整镇、整村地推进良种补贴工作。对种植推介小麦良种及玉米、棉花良种的农户 (含农场职工) , 按照实际种植面积全部给予补贴, 小麦良种每亩补贴10元, 花生良种繁育基地每亩补贴50元;玉米良种、花生良种每亩补贴10元, 棉花良种每亩补贴15元。小麦和花生良种繁育实行差价统一供种补贴方式, 玉米、棉花和花生大田生产实行直接补贴方式, 通过“齐鲁惠民一本通”直接发放到户。

2.3 创新工作方法, 认真落实补贴面积

在落实良种补贴面积时, 我们创新工作方法, 针对不同作物和不同补贴方式, 科学全面地落实补贴面积。

2.3.1全面落实小麦良种补贴面积。

小麦良种补贴采用招标采购统一供种的补贴方式.为充分调动农民使用良种的积极性, 一方面尽量降低采购成本 (我市连续六年小麦招标价格明显低于全省及其他市区, 补贴后的价格比商品粮食价格还要低) , 最大限度地让农民得到实惠;另一方面与粮食直补相结合, 避免出现虚报、瞒报良种补贴面积、粮食直补面积的现象, 农民对惠农政策的认识程度进一步提高, 普遍种植良种补贴推介的小麦品种。

2.3.2 严格核实玉米、棉花补贴面积。

玉米与棉花良种补贴政策是根据农户实际种植面积采取直接补贴方式, 通过“齐鲁惠民一本通”直接发放到户。为避免虚报面积套取国家良种补贴资金的现象, 我们把工作重心下移, 面积核实的关键放在村委这一级, 农民对申报的补贴面积负责, 村委会对本村的补贴面积核实工作负责, 保障数字来源真实、准确、唯一;镇级负责统计上报全镇的补贴面积;我们对各镇上报的面积进行抽查, 及时纠正瞒报或虚报良种补贴面积的违规行为。

2.3.3 集中优势区域安排花生良种补贴面积。

2010年新增24万亩花生良种补贴项目, 占我市花生种植面积的52%, 包括4万亩良种繁育补贴和20万亩大田生产补贴。集中安排在万家等16个花生优势产区, 根据区域优势原则, 选择生产条件好、规模优势明显的村庄进行试点实施, 加快优质花生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推进花生区域化种植、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增加食用植物油供给和农民收入。

2.4 因地制宜确定主导品种, 公开招标确定供种企业

良种补贴品种实行推介制, 主要根据青岛市推介确定的品种范围和我市每年的小麦品种统一评价示范结果, 结合平度地区生产、生态特点, 科学推介良种补贴品种。同时, 按照《政府采购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统一规定, 每年由青岛市农委、财政局公开招标采购我市小麦、花生良种补贴项目所需良种, 并与供种企业签订供种合同, 确保供种到位。

2.5 做好种子质量检验, 确保供种质量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我们认真组织好供种企业与农户的衔接, 做好良种的选定和种源供应。通过优选单穗提纯复壮, 建立三圃田等措施, 品种纯度有了较大提高。对种子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 从基地选择、原种供应、去杂到收储、加工, 每道工序都设有专人负责质量监督检查, 严防机械和人为混杂, 严格进行扦样、检验以及田间种植鉴定试验, 确保良种补贴用种质量安全。

2.6 加强技术指导, 搞好培训服务

为提高技术到位率, 按照乡镇有技术骨干、村组有技术标兵、户有技术明白人的目标, 对广大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同时抓好示范区及展示点建设, 搞好小麦、玉米、花生品种观摩会;举办培训班30多期, 培训农民10多万人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20多万份;结合科技联户工作, 成立良种补贴技术指导队, 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确保良种良法配套。

2.7 强化项目监督管理, 确保良种补贴资金落实到户

首先, 建立健全书面及电子版档案资料, 确保补贴资金准确发放;其次, 严格公示制度, 确保项目公正透明, 逐户登记造册, 将享受补贴的农户名单、种植面积、品种、优惠供种价格、联系电话等在各村政务公开栏张榜公示, 公布监督电话, 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第三在各镇自查自纠的基础上, 进村入户监督检查, 对补贴面积较大的农户重点检查核实, 及时纠正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确保良种补贴政策不走样, 农民实惠不减少。

2.8 严格资金使用管理, 确保项目规范实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我们严格按照《良种补贴资金管理办法》规定, 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 审计就跟进到哪里;加强项目资金监管与绩效考核, 强化责任追究, 切实保障了良种补贴资金专款专用, 杜绝了套取、挤占、挪用补贴资金等违规问题的发生。市审计局、检察院每年都对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情况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财务审计检查, 确保资金使用合理合法, 并顺利通过国家农业部、国家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检查和青岛市纪委等组织的良种补贴检查, 确保了国家良种补贴资金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了农民手中, 真正把良种补贴项目办成一个农民群众满意、党和政府放心、社会各界赞誉的民心工程。

3 一补多效, 凸显良种补贴政策的放大效应

良种补贴作为一项重要的惠农专项补贴措施, 抓住了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良种, 实现了“一补多效”,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粮食生产的发展。农业科技成果得到推广, 粮食生产能力得到提高, 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得到提高, 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良种补贴政策的实施, 已经成为继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之后, 又一项提升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大发展政策。

3.1 良种补贴政策的实施,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提高了粮食产业化水平

良种补贴通过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良种, 推广节本增效技术, 有效地提高了单产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改变了品种“多、乱、杂”的局面, 良种覆盖率、种子统供率、产品优质率达到100%, 有效提高了小麦、玉米的品质, 使龙头企业购销成本大大降低, 订单生产积极性高, 市场竞争力增强, 增加了农民的收益, 从而保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促进了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3.2 良种补贴政策的实施, 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我市是全国农业大市和全国粮食主产市。在国家农业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 我市大力实施良种补贴项目, 在项目区内全面推广应用具有较大增产潜力的优质专用主导品种, 对于提高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单产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平均亩产小麦441.6公斤, 玉米509公斤, 棉花皮棉94公斤, 花生322公斤;全市粮食总产突破15亿公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1100公斤。

3.3 良种良法配套, 提高了农户科学种田水平

市、镇、村三级良种补贴技术指导小组把种子包衣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小麦精播半精播技术、氮肥后移高产技术、一喷三防技术、玉米一增四改技术等先进实用技术带到田间地头, 确保良种良法配套, 加快了配套主推技术的普及推广, 广大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大大提高。

3.4 推进了我市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实现了优质高产高效

大力实施名牌战略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篇3

一、丹阳市品牌产品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丹阳十分重视品牌的培育和发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就实施“品牌战略”提出明确要求,工商局、质监局、农林局、发改经贸委等职能部门齐心协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各地也积极采取有力措施鼓励企业创品牌,大力发展品牌经济,取得了显著成绩。

1.品牌产品的规模不断扩大。通过推进品牌建设,全市企业商标注册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争创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热情高涨,品牌整体形象有了很大提升。截止2007年底,全市有“万新牌眼镜”、“圣象牌地板”、“飞达牌钻头”等中国“驰名商标”累计20件,其中司法认定11件;共创建“堂皇牌床上寝品”、“肯帝亚牌实木复合地板”等中国名牌产品36个;创建“医疗器械”、“汽车灯具”、“高速工具钢棒”等江苏省级名牌产品47个;创建“沃尔夫”、“圣布凡”、“正丹”等江苏省著名商标产品49个。品牌贡献率列江苏省第4位,是全国三家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县(市)之一,江苏丹化集团、丹阳市同乐面粉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的“双凤”、“同乐”等24种产品获得了国家质量免检资格。

2.品牌经济的效益日趋显现。各地发挥品牌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以品牌整合资源,有力地促进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产业集中度,推动了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品牌经济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全市现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4家,其中国家级14家。高新技术产品销售占全部工业销售的22.6‰科技创新省级重大成果转化资金累计达1,02亿元。

3.品牌企业的后劲明显增强。品牌企业的实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品牌企业成为丹阳经济发展的骨干和主导力量。从我们对全市几十家品牌企业专项调查结果看,品牌企业在经营规模、经济效益、市场开拓和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优势明显:一是品牌企业的产值和利润明显高于非品牌企业,二是品牌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意识和能力比较强,三是品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强。

二、丹阳市品牌产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丹阳品牌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好进展,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丹阳品牌的总体实力不仅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巨大,而且与江阴、昆山、广东、青岛等省市相比差距也很大,更与经济发展阶段变化、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委市政府实施“品牌战略”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施品牌战略的认识还不够到位。从政府层面看,有的认为创品牌完全是企业行为,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没有看到现阶段政府对引导和鼓励企业创品牌的职能作用,更没有把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到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高度加以重视。缺少长远规划和政策支撑。从企业层面看,有的把品牌仅仅看作是一个产品的外在形象,只注重产品包装和广告推广,而忽视了品牌的内在建设;有的把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当作荣誉,拿到后束之高阁,没有充分利用品牌资源进行有效運作,服务于企业和经济发展;有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削弱了品牌的竞争力。

2.创立自主品牌的意识还不够强烈。贴牌加工和无牌生产是多数企业发展难以避免的过程,但如果一味搞贴牌就会受制于人,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少企业不注重自主品牌的培养与创立,满足于搞贴牌加工甚至是无牌加工,只要有订单,自己有无牌子无所谓,以至有的出口企业产值做到上亿元甚至几个亿,连自己的商标还没有。这种热衷于搞贴牌加工的经营模式,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原材料、劳动力等资源,但所得利润却很低,大头利润被外商拿走,企业只是赚取一点加工费。这种贴牌加工模式,生产规模再大也是铸造别人的辉煌,而且最终还要受制于人。

3.打造品牌产品的结构还不够合理。从三大产业品牌分布和发展的情况来看,工业领域对品牌建设比较重视,而农产品领域特别服务行业领域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全市36个国家级品牌产品中,加工制造业、农业和第三产业一个也没有。即使是工业类品牌发展也很不平衡,大多集中在服装、家纺、木业、化工、眼镜、汽配、五金工具等领域,而在大型超市、大家电、IT产业、装备制造业等领域,则很少有丹阳的知名品牌。目前丹阳虽然有一批国家级品牌,但真正叫得响、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数量很少,单个品牌的价值也不高,可以说还没有较强国内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缺乏具有国内国际知名度的品牌。

4.推动品牌成长的政策还不够完善。从上到下都出台一些品牌培育的鼓励政策和奖励措施,但还缺乏整体考虑和方方面面的配合,影响了政策效应的发挥。一些名牌产品被假冒的现象屡禁不绝,一些不实报道和社会上乱评比活动时有发生,这些都不利于品牌产品的推广和品牌企业的成长。品牌培育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特别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包括产品标准、质量、认证、商标、检验检测、售后服务、执法检查等一系列基础性工作亟待加强。调查中发现,企业在创品牌过程中,已不满足事后奖励,而是希望得到政府在维护市场秩序、资金借贷、税收优惠和土地要素供给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三、丹阳市品牌产品规模发展的对策建议

围绕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大力培植一批对全市经济发展有拉动作用的品牌,通过发挥名牌产品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壮大名牌产品群体,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全市经济实现新跨越。

1.大力推进“三大刨新”

(1)着力科技创新。利用丹阳现有的产业基础,一手抓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一手抓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轻纺服装等传统产业;一方面鼓励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和借用外力、外脑,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一方面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形成自身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政府要抓好科技扶持政策的完善落实和科技服务体系的健全,建设眼镜技术研发中心、家纺技术研发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孵化”基地和风险投资机构,加大对高新技术项目、科技型初创企业的扶持力度。

(2)着力体制机制创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规范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增强企业发展意识、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制订完善发展规划,明确企业发展目标,致力于打造“百年老店”。着力转变企业发展模式,从以信贷为主的融资方式向信贷融

资、资本市场融资并重方向转变,从外延扩张为主向以内涵提升为主转变。加大资本运作力度,推动和支持一批优势企业特别是优势中小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借助资本市场谋求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3)着力管理创新。坚持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切实加快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和示范工作为先导,全面推进产品设计、制造、营销和企业财务、物流管理流程的再造,实现设计研发数字化、制造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经营管理网络化,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深化工业企业争创管理示范、达标单位活动,以点带面,典型推广,提升我市工业企业总体管理水平。着力以人为本。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当前我市工业经济最缺乏的是企业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政府要把对企业家的教育培养放上重要位置,大力实施好建设者工程、企业家培训工程,解决企业经营者“本领恐慌”问题,培育一批具有战略思维、世界眼光的企业经营者。要注重建立和完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抓好人才市场建设,健全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人才合理配置。要通过建设人才公寓、提供经济适用房等政策,积极为民营企业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要积极开展技术人才评比和表彰,大力推动各种技能竞赛,激发全社会对技术人才的认知度。要按照“调整布局,提高层次,突出特色,服务就业”的方针,优化技工教育资源配置,尽快建成一批综合型职业教育培训基地。要加强初、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提高普通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合格的技工人才。

2.大力调优“三大结构”

(1)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加大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改造提升五金工具、通信光缆等特色产业。通信器材业重点做好延伸产业链的文章,一方面要抢占核心技术制高点,发展光纤预制棒,使其尽快产业化,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各种新型光器件和光设备,使产业向两端延伸。家纺业重点做好改造提升文章,要继续淘汰一批,兼并重组一批,推动家纺企业做大做强;一手抓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以机械电子、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以丹阳经济开发区、科技创业园、云阳高新园、留学生创业园、国际生物创业园、津通工业园为为载体,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优先扶持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机械装备业等高成长性产业,积极推进新材料、生物技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加速成长,力争在全市打造一批支柱性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积极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培育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企业,形成创新集群效应。

(2)着力优化规模结构。也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大集团。按照“抓龙头、扶骨干、促集群、上规模”的思路,选择一些重点企业,加大政策、资金、技术、人才扶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型、规模型、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同时,引导现有企业,实现资源重组、优势互补,加强联合、做大做强。一手抓“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选择一批成长性强的中小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使今天的小企业成为明天的大企业。引导更多的中小企业甘于和乐于为大企业当好配角,积极向“小而精”、“小而優”、“小而专”、“小而特”、“小而强”方向发展。

(3)着力提升产品结构。鼓励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加快对推动结构升级具有重大作用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的开发,积极发展具有广阔前景、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特色产品、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和知识密集型产品。鼓励企业进军关联产业,延伸产业链、产品链,丰富产品品种。鼓励企业加大产品宣传,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3.大力实施“三大建设”

名牌是一种高潜质的战略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兴衰的标志。培育名牌,就是培育新的战略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区域经济要发展,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强化品牌观念,聚全市之心,集全市之力,统筹整合,协调推进,切实做好品牌创建工作。

(1)加强品牌创建基础工作建设。在实施品牌战略的过程中,坚持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要从企业做起,从基础工作抓起。引导企业牢固树立“抓发展的基础是抓产品,抓产品的基础是抓质量,抓质量的核心是抓品牌的市场竞争理念,让企业明白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重要性,提高企业的创牌意识。鼓励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生产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联合、虚拟经营、委托加工等多种途径做大做强,加快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品牌带动作用明显的品牌大企业、大集团,努力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同行业领先地位的“小型巨人”品牌企业。建立国家、省、市三级品牌梯队,实行有计划有重点的品牌培育发展制度。明确重点企业创牌目标,进行重点培育。对市政府确定的规模企业进行跟踪联系,完善创牌企业库,形成创牌梯队,以保证创牌质量和后劲。对进入创牌梯队的品牌,进行重点指导和扶持。同时,结合产业行业结构和经济特色,突出围绕个私民营经济、块状产业、重点骨干企业,培育著名驰名商标。

(2)加强品牌刨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鼓励企业培养和引进品牌经营、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高级人才。引导企业经营者增强品牌意识,充分发挥其在品牌创造、品牌经营、品牌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有关机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品牌知识、品牌经营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企业创牌能力和品牌运作水平。

大力推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 篇4

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做好今年乃至十二五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大力推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

安全发展作为一个科学理念进而明确为一个重大战略,是党和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总结,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导纲领。

2005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南、江西、湖北考察工作时首次提出了安全发展的理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安全发展写入十一五规划纲要,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则。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坚持和推动安全发展纳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能不能实现安全发展,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大考验。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各个环节,实现安全发展。《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在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

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这是我们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安全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但不顾安全的硬发展就没有道理。安全始终是发展的 续的发展,或根本称不上发展。因此,安全发展既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又是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必须首要明确其内涵、原则和目标要求。安全发展是指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社会的和谐进步,以及各地区、各行业领域、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改革发展,必须建立在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证的基础之上。在推进安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依法治安、综合治理,突出预防、落实责任,依靠科技、创新管理的基本原则。其阶段性目标,就是力争到2020年,我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亿元GDP和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死亡率等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必须切实做到以安全为前提和基础。在谋划发展思路时,要把保障安全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位的主要标准;在制定发展目标时,把安全生产作为考核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文明建设成效的硬性指标;在推进发展进程中,自觉调整和改革经济运行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六大体系,着力提高六个能力,加快实施九个重点工程,努力推动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大力实施名牌战略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篇5

进地区的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一、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的意义

[文章-http:///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对企业、产品、地理、文化等既有名牌的整体规划,充分挖掘内在价值,提升文化内涵,从而达到增强品牌知名度,提高国家或地区经济竞争力的战略措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品牌已成为一个企业、地区和城市综合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品牌带动战略的实施也成为欠发达地区提高主导产业的竞争力,实现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从省内来看,众所周知的“海尔”,作为一个家电品牌,它的价值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成为一个几乎涵盖所有家电产品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并于近几年稳立国际市场,其成功的关键是十几年坚定不移地实施名牌战略的结果。海信、澳柯玛、青啤等数十个极富青岛特色的知名品牌也紧随其后,从而极大地提升了青岛的国际知名度。从全市来看,德城区的皇明,经过几年的拼搏,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品牌,全市也以此启动了“中国太阳城”品牌建设发展战略,力求彻底突破德州唯“扒鸡”知名的困局。乐陵的泰山集团,以生产体育器材而创造的“泰山”品牌,因其过硬的产品质量,被确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专用器材供应商之一,其创造的社会效益远远超过实际的经济利益,有效地提高了乐陵的知名度。由此可见,品牌产品对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作用可见一斑,其集群辐射效应更难以估测。

二、临邑县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的现状

近年来,我县在品牌产品培育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相继出台了《关于扶持骨干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等一系列扶持企业创立品牌的措施,积极鼓励企业创立知名品牌。并明确提出:对获得中国名牌、省名牌产品的企业,在有效期内,分别一次性给予12万元、10万元的奖励;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级免检产品的企业,在有效期内,分别一次性给予8万元、6万元的奖励;对获得省级著名商标、免检产品的企业,在有效期内,分别一次性给予5万元、3万元的奖励。并结合实际,在全县工业产品中筛选出部分质量高、信誉好、发展潜力大的产品,作为我县重点名牌产品予以重点扶持,有效地提高了我县企业争创名牌的积极性,推动了经济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尤其是通过成功引进晶威特电子、开立伟业数码、香港达风集团、江苏雨润集团、金锣肉制品、金德管业集团等一批科技型企业和名牌企业(集团),使全县企业争创名牌的氛围更加浓厚,经济运行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克代尔啤酒、洛北春白酒、豪斯玻璃3个省级名牌产品和免检产品,克代尔啤酒和洛北春白酒2个省级著名商标。克代尔啤酒已经跻身全国行业十佳,豪斯玻璃被省汽车工业协会指定为全省惟一配套生产企业。与此同时,通过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已形成豪斯玻璃、鲁北炭素、鲁晶化工、昌源纸业、如泉水泥等不断冲击驰名、著名品牌的多级梯队。

三、临邑县在实施品牌带动战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虽然我县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初见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从整体情况看,我县本土创立的名牌产品少、规模小、竞争力弱、后劲不足,以及对品牌的扶持力度不够、名牌产品辐射力不强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名牌产品少之又少。而与我县相邻的乐陵市、禹城市著名商标总数均已超过我县,仅乐陵市中国驰名商标1个,国家级著名商标2个,省级著名商标5个,而我县只有2个省级著名商标,国家级著名商标至今未能破题,造成品牌产品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与我县经济实力严重不符。通过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技术创新力度不够。目前,我县没有一家企业拥有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各企业用于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的资金严重不足,尤其是对外来技术依赖程度过高。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研发成果利用的太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几乎没有。部分企业的产品只限于初级开发,对产品的精深加工和深度开发不足,无法利用自己的企业优势进一步延伸品牌链条。由于企业在技术进步和创新方面难以取得突破,尽管产品的质量符合国家的有关要求,但由于品牌不具备优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仍然比较低,使企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国内其他同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和品牌带动战略的推进。

大力实施名牌战略(调研报告) 篇6

西秀区工业和经济贸易局

名牌是著名商标、知名产品、知名企业三位一体的有机组合,不仅体现出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准、创新能力和文化内涵,更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综合素质和整体实力的象征。实施名牌发展战略,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质量意识,加快企业推进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档次、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西秀区作为安顺市中心城区,要牢牢抓住名牌战略这个主题,鼓励、扶持不同经济成分企业,通过培育市场,开拓发展名优产品和名牌商标,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进而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名牌带动我市经济整体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目前我区名牌培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为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实现质量振兴,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了实施名牌战略这一重要举措,我区日益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质量振兴活动,并紧密结合实际出台了质量振兴活动方案,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质监部门为牵头、相关部门积极参与的领导体系与工作格局,这一创名牌产品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企业生产、管理素质的提高,促进了产品质量的稳定,使我区经济发展形势日趋走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区域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总体提升,极大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品牌的发展与市场经济发育程度、经济发展阶段变化、产业结构演 1 进和消费层次升级等有着密切联系,它既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又是提升经济水平的驱动力。我区对质量和品牌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是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深化和提高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地方民族特色产业,我区工业企业在原有“五小”工业的基础上异军突起,形成了以机械制造、医药、食品、轻工、冶炼、化工、能源、农产品加工为主的支柱产业,为全区的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以及脱贫致富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在当时短缺经济的条件下,产品供不应求,质量问题并未真正提上议事日程,对品牌的认识只是个朦胧的感觉。第二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全国经济逐步由卖方经济向买方经济转变,企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开始认识到初加工、低质量的产品远远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产品质量和品牌问题逐渐得到重视,也就有了“质量兴企”、“靠质量求生存”、“靠质量赢得市场”等口号的提出。第三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面对内需不足、市场疲软,以及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国内竞争需要,形成西秀区企业竞争力不足的共识,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企业规模小,形不成产业优势、规模优势;二是产品质量低,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传统产品多,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少;产品数量多,名牌产品少,形不成龙头带动效应;三是企业的技术基础薄弱。要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变群体优势为规模优势,必须以提高产品质量为突破口,走“质量兴区”的路子。为此,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了“质量兴区”的战略思想,狠抓质量兴区各项工作,之后又进一步提出“实施名牌战略,打造西秀品牌,实现西秀经济发展新突破”的战略目 标,质量振兴工作被摆上区政府常务会议日程进行专题研究,并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措施和鼓励企业创优发展的办法,全区上下讲质量、重质量、抓质量的氛围已经形成,争创名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目前我区名牌产品等级的不断提高,名牌产品的集群不断壮大,名牌战略的推进,带动了全区质量管理工作水平的新一轮提升。全区共计获得贵州名牌企业 家、产品 个。调查显示,获得名牌的产品和企业,已成为我区整体经济发展的龙头,是振兴西秀工业经济的主力军。但从全国形势来看,西秀区的差距很大,与省内贵阳、遵义等地县区相比,我区名牌产品的数量也比较少,目前贵州省有 家企业的 个产品取得中国名牌产品,家企业的 个产品评为中国免检产品,西秀区至今还未取得突破,中国名牌和中国免检产品仍是我区空白,已取得的贵州名牌的仅占全省总数的 %。

二、我区名牌培育与发展的鼓励政策及措施

近年来,西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实施名牌战略工作,为了促进区域内优势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发挥其开拓国内外市场的主导、领先作用,按照国家推进名牌的整体战略思想和安顺市《关于全面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的意见》文件要求,制定了《西秀区质量兴区实施方案》,成立了西秀区“质量兴区”领导小组,并切实建立健全质量振兴制度,把质量振兴考核纳入各相关部门的工作目标考核,同时采取相应政策措施,积极引导、鼓励、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参加中国名牌、贵州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的评选活动和国家免检产品的申报。

随着我区名牌战略实施力度的加大,经济的发展和增长方式得到转 型,品牌数量不断增加,品牌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企业创名牌意识日趋增强,科技投入及开发费用逐渐增多,名牌培育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涌现出了一批质量水平领先于全省的名牌产品。这些名牌的发展和成长产生的效能将是巨大的,不只是简单的提升了形象和信誉,创造了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通过品牌的效应,让市场接受了产品、接受了蕴涵在产品之中的承诺,从而带来更广阔的未来市场,同时,对地方民族文化、特色产业的传播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名牌培育与发展对我区经济的影响力和促进作用

温家宝总理指出:“名牌就是质量,就是效益,就是竞争力,就是生命力。名牌不仅是一个企业经济实力和市场信誉的重要标志,拥有名牌的多少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是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体现。”,党的十七大也提出了“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和“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的要求,这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对推动我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提升我区经济综合竞争实力,实现“工业强区”、“质量兴区”战略目标具有十分生要的意义。我区在紧紧围绕树立品牌、注册品牌、培育品牌、争创名牌、整合品牌、宣传品牌、保护品牌,抓服务促发展,抓指导促提高,抓基础促规范,抓监管促深入,充分发挥名牌、商标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具体体现在:

一是围绕树立品牌,激活企业的商标意识。我市注册商标数量少,地区差异较大,截至目前全市现有注册商标407件,占全市各类企业总数的0.02%,占全省注册商标总数的8%。从商标注册的地区上看,八道江区最多有115件,占全市总数的31%,临江市最少只有26件,仅占总数的7%。注册商标的多少,既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也折射了社会商标意识的高低。因此,各地要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商标宣传力度,切实激活企业和全社会的商标意识。一是分类抓好培训,对党政干部、企业干部、农村干部,组织部门要与工商部门紧密协作,利用每年干部定期培训之机,使商标培训进党校、进课堂;对企业负责人、企业商标管理人员,要以县、区为单位,由工商部门每年分期、分批举办商标法律知识培训班;对商标监管人员、基层工商干部,要把商标内容列入干部教育学习培训计划,由市、县工商局统一组织培训。二是注重培训内容,要根据培训对象,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内容,突出实用性,体现针对性,讲求操作性,不搞空对空,不搞简单地理论说教;要组织人员围绕“为什么注册商标、怎样注册商标、如何保护商标”为内容,编辑一本通俗易懂的商标法律知识问答小册子,发到干部、企业和农民手中。三是注意发现和培养典型,各地要树立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用商标增收的典型,现身说法地引导企业和农民注册和使用商标,不仅要为其提供“远”的典型,更要为其树立看得见、感受到的“近”的典型,通过典型激发商标意识。四是采取多种形式,要开展走访“百户企业”活动,深入企业现场了解商标注册、使用情况,现场指导商标使用、注册事宜;要深入农村田间地头,经常性地以送法下乡、与农民座谈等形式,在农民群众中培训骨干,并通过这些骨干的“二传手”作用,将相关法律知识进一步广为宣传;要利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4.26世界知识产权保护日,大力宣传商标法和白山市实施商标名牌战略的工作意见,在全社会真正形成和树立良好的商标品牌意识。

二、围绕注册品牌,提供全程优质服务

目前,我国商标体制实行统一注册、分级管理的原则,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对商标实行统一核准注册,一件商标自申请之日起至核准注册,至少需要15个月的时间。由于商标专业性强、受理或代理的地方远、程序审查时间长、核准注册较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注册商标的积极性。因此,各地要围绕商标注册,提供全程、优质服务。一是建立行业中介组织,要借助现有人缘、地缘和政策优势,按照方便、快捷的原则,适时组建商标协会或商标事务所,帮助企业和农民从事商标设计、商标查询、商标申请、商标代办、商标变更、商标续展等商标法律服务,帮助进市、进省、进京联系,建立商标注册“绿色通道”。二是提供优质服务,各地要变坐堂等为主动下去帮,变等企业申请为主动引导企业注册,做到主动提前介入,帮助企业查询、设计、参考;注册后,要加强企业对商标有效使用的指导,提高企业对商标使用的思想认识,及时帮助办理商标续展和注册事项变更手续,避免造成企业商标权丧失;要加强企业在转产、改制、倒闭过程中对商标这一无形资产的保护工作,防止因企业的自然消亡和企业发展处于底谷造成商标闲臵现象的发生;要从定人员、建档案、建商标管理制度方面着手,强化企业商标管理,规范商标使用,做好企业商标保护,充分发挥商标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三是搞好分类指导,按照扶优促强的原则,深入企业和乡村调研,了解当地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地确定实施商标战略的重点,引导企业把握时机积极注册商标,尤其是对那些有着资源优势的企业或地区,要主动介入,积极引导其申请注册含有地理标志的商标;对于具有一定经济实力且已经取得商标专用权的企业或个人,鼓励其积极参与驰名、著名商标的争创活动,把品牌做大做强。

三、围绕培育品牌,引导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商标

应当看到,尽管我市目前没有一件地理标志商标,但却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我市的六个县(区)分别被国家授予中国人参之乡、中国西洋参之乡、中国林蛙之乡、中国北五味子之乡、中国红景天之乡、中国页岩瓦之乡,我市被世界饮水组织授予“中国白山国际矿泉城”,我市生产的“吉林长白山人参”、“吉林长白山中国林蛙油”、“露水河红松母林红松果”,被国家质检总局予以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上述彰显地方特色、原产地的产品,只要各地积极引导,搞好衔接,工作对头,服务到位,加强管理,注重整合,应当说申请地理标志商标大有可为。应当看到,我市地处长白山腹地,具有丰富的参、蛙、菌、药、菜、鱼、矿产、林业等资源,适合以特产业为主的山区经济发展,对注册地理标志商标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工商、农业、质监等有关部门,要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本地区地理标志的资源状况,研究发展地理标志的可能性,列出本地区已注册和尚未注册地理标志的清单。在此基础上,对已注册的地理标志进行跟踪服务,指导解决地理标志使用和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对尚未注册的地理标志,帮助规范地理标志的使用和管理,指导申请注册地理标志,为发展地理标志产品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务。要分别有无地理标志使用、有无注册保护等不同情况,对地理标志使用与注册所产生的效益进行定量分析,为推动商标工作直接为经济服务提供强有力的实践依据。要围绕农产品产业链条抓商标发展,有关部门要深入链条中的每个企业,进行调研和帮扶指导,看有无商标,如何申请、使用商标,如何帮助企业做大品牌,这些产业链条是:以西洋参集团、抚松参业、长白参隆集团和北京同仁堂吉林分公司、长白中韩济世保健品公司等为龙头,产、加、销一条龙的人参产业链条;以农夫山泉、娃哈哈、泉阳泉为龙头的矿泉水产业链条;以金桥木业、金隆木业、三维木业为龙头的林产加工业链条;以江源大阳岔食用菌公司、八宝村黑木耳为龙头的食用菌产业链条;以永利药业、八道江万隆猪场、临江安格斯肉牛为龙头的生态养殖业链条;以露水河林业局红松果仁、长白高山越橘酒公司、方大酒业公司、靖宇蓝莓公司、江源石人林场树莓基地为龙头的山珍野果加工产业链条;以抚松北光山野菜公司、八道江彤源公司为龙头的山野菜产业链条;以双益食品公司和老乡亲食品厂为龙头的冷藏食品产业链条;以兴源乳业、池明牧业为龙头的城郊乳业产业链条;以靖宇县高利军肉鸡养殖协会、抚松顾明涛蛋鸡厂为龙头的肉蛋鸡产业链条;以江源小四平村野猪养殖、临江林业局鹿场、长白新房子红鳟鱼、八道江三道沟网箱养鱼为龙头的特种养殖业链条;以八道江环城高效农业产 5 业带、江源红石村为龙头的无公害蔬菜产业链条。

四、围绕争创名牌,不断提升注册商标的品牌价值

我市现有省著名商标8件,仅占全省著名商标总数的3%,全省有9件中国驰名商标,而我市至今才有1件,这既反映了我市企业商标品牌的含金量太低,又反映了企业争创意识不高、争创不得法,也反映了有关部门指导不得力。应当看到,企业争创名牌的过程也就是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因此,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企业争创著名、驰名商标,提升注册商标的品牌价值。一是要分类排队,对现有商标进行调查摸底,搞清商标使用情况,制定近、中、远期争创规划,对该商标至核准之日起使用满三年的,商标注册人有完备的商标使用、管理和保护措施的,使用该商标的商品近三年的产量、销售额(营业额)、利润、市场占有率等主要经济指标在本市同行业中领先的,使用该商标的商品近三年内产品质量优良、稳定,在本市同类产品中具有较高的声誉和信誉的,该商标在本市相关公众中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商标宣传面大、覆盖地域广的,“老字号”企业长期使用主要商标的,要予以重点培育、重点扶持。二是要重点推介指导,经对现有企业的商标进行认真分析和梳理排队,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市泉阳泉、施慧达两户企业为我市再次争创驰名商标的突破点,要在企业已有争创的基础上,围绕驰名商标的构成要件,采取对症下药、面对面指导、反复督促、深入企业现场帮助指导等办法,逐一地查漏补缺,抓紧向省、国家工商局推荐、申报、认定,力争使我市驰名商标的争创工作在“十一五”期间有较大的突破。在此基础上,各地都要选送一批企业经济效益较好、消费者认同感较强、当地知名度较高的商标,积极参与吉林省著名商标的评选,以此扩大企业影响、增加产品销路、提升品牌社会地位。三是要实施名牌战略,要充分调动创名牌的主体企业的积极性,支持企业积极实施商标战略,打造自己的品牌,做到“创驰名品牌、铸百年企业”;各地要以争创知名、著名、驰名商标为动力,在全社会形成浓烈的品牌氛围,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要引导企业克服短期行为和短视倾向,树立创名牌的雄心壮志,有效实施商标名牌战略,不断用品牌开拓和占领市场,使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围绕整合品牌,把我市主导品牌做大做强

目前我市注册商标不仅数量少,而且一些品牌过杂过滥,名优产品叫不响。由于我市人参、矿泉水、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品牌意识不强,生产规模小,产品开发力度不够,存在着异品同名、同品异名等多、乱、杂现象,仅我市人参注册商标就有34件,矿泉水商标(含许可使用)有13件。这些企业之间各自为战,无法形成合力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无法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产品品牌做大做强,难以在国内形成叫得响的拳头品牌,直接影响了人参、矿泉水和绿色食品的产品信誉、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因此,要立足工商职能,加强服务指导,搞好衔接协调,提供宽松环境,促进商标整合。一是加强调查研究,针对商标发展的自发性、无规则性和品牌杂形不成合力等行为,各地要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积极引导和探索,加强调查研究,制定品牌整合发展规划,工商、农委、质监、特产等部门,要利用熟悉企业、了解商标的职能优势,为政府整合商标决策提供参考、咨询,给企业具体商标整合提供建议、对策。二是搞好衔接指导,要主动深入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摆事实,讲道理,真服务,多扶持,适时引导商标整合,使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放弃小家顾大家,形成合力,提高竞争力;要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参与、企业自愿、行业推动的原则,不断加大我市品牌整合力度。三是做大品牌,要在整合品牌的基础上,支持企业以品牌为纽带,把蛋糕做大,把牌子打响,把我市商标特别是人参、矿泉水、绿色农产品品牌做大做强,将具有生产浓郁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企业扶优扶强,使“参”牌、“水”牌、“绿”牌成为我市的主导品牌。

六、围绕宣传品牌,在全社会形成浓烈的商标氛围

要动员企业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自己的品牌,宣传企业自身形象,提高产品和商标的知名度,在消费者中倡导认牌购货。市委宣传部要积极组织协调电台、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媒体,发挥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广泛宣传有关政策和信息,推动商标名牌战略的实施,指导和帮助企 6 业做好品牌宣传策划,扩大白山名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引导群众识别和抵制假冒伪劣产品。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设立白山名牌专栏,重点介绍名牌战略、名牌产品、名牌政策、名牌信息、名牌企业网站,集中宣传、推广我市名牌。要组织白山电视台和《长白山日报社》等媒体,开展白山市知名商标宣传周活动。要组织人员编辑白山市知名商标名录集,对纳入白山市知名商标的,从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方面予以重点保护。要积极向国家、省有关部门推介白山市知名商标,以促其获得更高荣誉,扩大企业和产品、商标的知名度。要积极开展白山市知名商标的评选认定工作,努力培育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知名品牌,大力弘扬长白山文化和长白山精神,更好地推动白山市商标品牌战略的实施,充分发挥商标品牌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为把白山资源型城市建设成为接续产业的示范基地做出应有的贡献。

七、围绕保护品牌,使商标监管工作得到不断加强

加强商标工作的组织领导,把辖区内企业商标意识是否明显增强、注册商标的数量是否明显增多、商标执法办案数量是否明显增加,作为考核各地商标工作的主要依据。要积极探索完善商标监管机制,做到商标监管工作“三落实”,即商标监管制度的落实、商标监管职责的落实、商标管理人员的落实,以确保监管职能的到位。要建立商标监管的联系点制度,市工商局要在全市选择10个基层工商所,作为商标监管工作的联系点,定期调度情况,定期指导商标管理工作。要根据辖区监管工作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各地都要建立健全商标“六簿、五档”,即《注册商标登记簿》、《未注册商标登记簿》、《闲臵商标登记簿》、《许可使用商标登记簿》、《著名商标登记簿》、《商标市场巡查登记簿》、《注册商标档案》、《未注册商标档案》、《商标许可使用、转让档案》、《商标案件档案》、《企业商标帮扶档案》等,为商标监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遵循工作总量基本平衡、区域界线分割明确、责任区干部力所能及的原则,下移监管执法重心,充分发挥基层工商所在商标监管中的作用,对商标印制、生产、流通领域,实行系统、主动、灵活地监管,以净化商标市场秩序。要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广辟投诉举报渠道,建立案件协查网络,切实保护企业商标专用权,坚决打击侵权、仿冒行为,维护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一、从振兴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争创知名商标,实施名牌战略的重大意义

今年**区委工作会议提出了“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率先崛起”的奋斗目标,为**区企业描绘了高速度发展的美好蓝图。这一战略决策对于促进我区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和发展一大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和企业集团,带动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带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提高我区产品的竞争力。一个地区如果拥有自己的名牌企业或者名牌产品,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常处于有利地位。而名牌的背后是质量,质量兴业、质量兴牌。在适应市场需求的前提下,狠抓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步。争创名牌产品要与科技进步有机地结合起来,当今世界名牌无不是高科技与现代管理相结合的产物,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是确保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是名牌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

(二)通过实施名牌战略提高群众消费信心,带动国内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假冒伪劣使人民群众缺乏购物的安全感,我们要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宣传名牌产品,告诉广大消费者,哪些产品是好产品,让广大消费者放心,提高群众的消费信心,带动国内的需求,拉动经济的增长。随着经济的发达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按牌购物、认牌消费在整个消费行为中将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在这一发展趋势面前,任何一家企业如果想引导消费潮流,扩大市场份额,提 高经济效益,都必须进一步树立起品牌意识,以大力发展争创驰名商标这一最具代表性的创建名牌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在提高全社会的消费水平、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实现企业的最佳经济效益,最终实现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三)通过实施名牌战略,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近年来,名目繁多的、以赢利为目的的评选活动,增加了企业负担,于扰了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实施名牌战略,开展名牌产品评价活动,开正门、堵邪门,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将有效地减轻企业的负担,规范社会评价活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

(四)争创驰名商标,实施名牌战略是发展壮大民族工业,适应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名牌是民族产业精华的集中体现,是国家和地方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没有名牌的经济,很难说是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具有很强竞争力的经济。没有足够的名牌,就很难自立于市场经济之林。通过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创造出一批能够经受激烈商战考验,有实力与国外品牌竞争,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名牌产品,是提高地区的综合实力,推动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问题:近年来,我区商标事业有了长足进步。截至目前,累计注册商标700多件,并拥有2件驰名商标和12件**省著名商标,虽然在全市范围居领先地位,但同全国经济发达地区比起来还有待提高。企业有品无牌,有牌不响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一)注册商标总数和驰名商标数量少。**区注册商标总数和注册商标增长速度,都大大落后于沿海、南方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有些企业投产几年了,其产品既无牌子,更谈不上注册;还有些企业长期使用未注册商标,许多企业还停留在靠产品开发市场,而不注重以商标(名牌)去拓展市场。

(二)企业商标权流失现象严重。不及时办理商标续展和注册事项变更,都可能造成商标权的丧失。企业改制中的商标权丧失现象是比较严重的。有些企业主管部门不将商标这一无形资产作价与有形资产一同改制,在不办理商标转让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允许改制后的企业无偿使用原商标,导致商标权的实际丧失和国有无形资产的流失。

(三)企业商标自我保护能力薄弱。商标一经注册,即受到法律保护。但目前为数不少的企业面对商标被他人假冒或是盲然不知,或是听之任之,或是防范无方。如中山区的一个企业的产品被假冒后,该厂却无动于衷,结果在工商局主动找上门来,才协助调查。

(四)创名牌信心不足。我们通常讲的商标战略、名牌战略、说到底就是争创著名商标、驰名商标。有的企业自己有商标,但不精心培养,甚至长期搁置不用,却热衷于使用他人商标。有偿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弊端是很多的,被许可人无论怎样精心培育商标信誉,到头来只能为他人做嫁衣裳。企业商标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企业商标意识淡薄,商标知识缺乏,商标法律观念不强。

三、认清形势,树立强烈的争创意识,进一步加大名牌战略实施力度

名牌战略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名牌的创造、宣传、保护和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名牌创造,企业是主体,广大民营企业家首先要树立强烈的名牌意识,树立让自身产品和企业响遍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雄心壮志,坚强决心和自信心。

(一)从实际出发,制定明确的战略规划。企业是实施名牌战略的主体,是名牌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和推广者。实施名牌战略,是企业整个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规模、资金、设备、技术力量、管理水平、产品特点、市场状况和竞争对象等特点,制定一个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切实可行的商标战略。对一般企业来讲,在搞好商标注册的基础上,首先要确定争创著名商标的发展战略,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相应的商标运用策略。而已经创立出著名商标的企业则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制定争创驰名商标的发展战略,并为此而努力奋斗。要善于引进外来智力,加强与策划公司、专家的交流合作,找准定位,科学策划,扩大宣传,打造强势品牌。

(二)精心组织,通过资本运作和规模经营,实现名牌的低成本扩张。规模经营是名牌长盛不衰 8 的要素之一,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实施名牌扩张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需。一是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为核心和龙头,以资产为纽带,采取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吸纳一批相关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壮大名牌产品企业实力。二是大力实施股份制改造,利用社会资本发展壮大自己。三是发挥名牌企业的品牌、技术管理优势,利用无形资产实施重组扩张。四是实行强强联合,把规模相对较小,生产同类名优产品的企业联合起来,选择其中品牌实力最强,发展潜力最大的一个品牌产品进行培育和发展。创出大产品,大名牌。五是把老牌发展成名牌。通过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外资嫁接壮大自身创名牌,也可将老牌交由实力雄厚、管理先进的企业经营,让老牌重现辉煌。六是利用外资创名牌。途径各异而目的相同,都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塑造并保持自己的强势品牌。

(三)加大宣传攻势,树立长远目标,不断增加广告投入。市场营销和广告宣传是推进名牌战略实施的两翼,缺一不可。商品品牌知名度并非与生俱来,虽然上乘的商品质量是品牌信誉与名气的基础,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再好的商品,若不进行广告宣传,或宣传力度不够,将难以吸引消费者,更难以成为有口皆碑的名牌。因此,企业应树立长远发展目标,增加广告投放,正确运用广告手段开拓市场,扩大影响,以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

(四)政府要加强引导和推动。实施名牌战略是政府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中,名牌产品特别是名牌产品群体的形成,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一是加强规划引导。二是强化基础管理工作。三是加大投入,搞好配套。设立企业发展基金,用于扶持名牌企业。四是加大能源、交通等方面的配套建设,为名牌产品的培育和发提供有力支撑。五是大力引导扶持各类广告会展业,为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搭建充分展示自身的社会舞台。

四、充分发挥商标行政管理职能,加大商标行政执法力度,努力为企业争创名牌商标创造良好环境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政府的商标主管机关,加强商标管理,努力为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护,是责无旁贷、义无反顾的光荣责任。工商部门要以红盾帮扶工程为契机,与企业密切合作,大力推进企业品牌战略工程。

(一)要继续深入开展商标法制宣传普及工作。通过与新闻界、企业界的联系,广泛开展以实施名牌战略,争创驰名商标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的商标意识和企业争创意识,为我区名牌战略的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要积极引导和扶持企业运用商标战略和策略,争创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在商标发展战略上,要避实就虚,发挥拳头产品的优势,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争创驰名商标的路子。总结2家龙头企业创立驰名商标的成功经验,下一步在全面实施名牌战略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再选择3至5个信誉高、产品市场份额大,在全国同行业中有明显优势和较高影响力的商标争创驰名商标。力争在新的一年中,我区的中国驰名商标数量上有新的突破。

(三)继续加强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过程中的商标管理工作。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紧紧围绕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这一中心任务,从扶持引导,规范培育的角度,着力解决国有企业改革攻坚阶段商标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企业改革、发展排忧解难。要深入企业,对企业商标使用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区别不同情况,采取提前介入、动态跟踪、事后补救等措施,帮助企业提高商标资产效益,避免企业在改制、重组、合并、破产过程中出现无形资产的闲置和流失。

(四)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侵权商标的违法活动,维护商标使用秩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强化对市场的监督检查,重视企业投诉,对假冒他人注册商标,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非法印制销售商标标识的行为,都要及时立案,依照《商标法》等法律、法规,严加查处。对假冒侵权严重的地区和市场,要集中力量,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决遏制假冒商标的猖獗势头。要认真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制度和办法,努力提高打假的时效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要进一步加强和企业联合办案的力度,充分发挥知名商品保护网络功能,进一步加强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密切协作,充分运用商标办案协作网络和商标保护网络的优势,9 拓宽对我区驰名、著名商标保护的力度,促进我区名牌产品在全国各地市场的流通。要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垂直管理、上下联动、协调一致的体制优势,建立健全的工商管理内部商标办案目标责任制,提高办案的质量和结案率。要密切与公安、检察等司法机关的配合,对触犯刑律的,积极争取他们提前介入,快速侦破假冒违法案件。对已查处的典型案件,要通过宣传媒介,公开曝光,形成震慑力。

实施名牌战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篇7

1. 实施名牌战略的客观必然性

实施名牌战略既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综合效益的需要, 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选择。

1.1 实施名牌战略是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参与国际竞争新形式的需要

全球经济一体化, 中国加入WTO后营销环境的新变化, 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参与国际竞争, 就必须熟悉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 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管理水平, 创出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核心竞争力的名牌产品。这一切, 唯有实施名牌战略才是有效的途径, 这是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对名牌的呼唤。企业的发展因为名牌而得以迅速推进, 名牌战略也因企业的发展而名声显赫, 使之更加深入人心。因此, 实施名牌战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1.2 实施名牌战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要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 应采取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 构建新的开发战略框架。知识发展与科技创新战略、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可持续性发展战略、集约型发展战略及市场导向发展战略等的实施要求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必须走名牌集约型、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统一的可持续发展型之路。这使名牌发展战略的选择成为必然。

1.3 实施名牌战略是企业管理革命的客观要求

如今, 企业管理已从现代管理转向了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者为了保证企业持续生存和不断发展, 根据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 对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根本和长远性的谋划和指导。在这样的企业管理理念下, 经济发展必然走名牌发展之路。

2. 实施名牌战略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名牌是高质量、高信誉、高效益、高市场占有率的集中表现, 它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标识, 同时也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民族的标识。名牌是衡量一个国家技术水平, 产业基础和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也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物化了的重要形象。国内外诸多的实践证明, 在地区经济发展中, 实施名牌战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1 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长期以来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和发展, 我国产业结构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但是经济布局上还存在工业格局雷同、产业生产布局重复、资源被分散、各地区产业缺乏特色, 难以形成规模化优势等问题, 影响了地区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

实施名牌战略, 可以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 将地区内资源集中于有优势的产业和产品上, 有助于地区经济个性化发展。如青岛海尔从1984年创立就确立了“创名牌战略”, 从冰箱、冰柜、空调到洗衣机, 走的是兼并、收购等 (资产优化组合的) 模式, 优化了青岛家电业的结构, 促进了地区资源的优化配置, 从而带动了青岛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

2.2 增强地方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开创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名牌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江苏省扬州市地处苏北, 发展条件和地区优势并不算强, 但凭着“春兰”空调、“少女之春”美容霜、“亲亲”八宝粥等名牌产品, 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经济增长速度榜首。因此, 从政策、资金、技术上大力扶持和保护地区具有实力的企业, 以地区名牌商品为龙头打入国内、国际市场, 定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 增强地区经济实力, 并带动地区经济全面发展。

2.3 提高地区知名度, 树立地区形象

浙江丽水是随着纳爱斯“雕牌”提高了城市知名度, 湖北沙市的知名度来自“活力28, 沙市日化”, 广东经济的辉煌, 也离不开“容升”、“健力宝”、“”康佳、“TCR”等众多名品、名企的努力。名牌既代表着产品和企业的形象, 也代表着地区的形象。随着地区知名度的提高, 对外关系逐渐改善, 投资的软环境日益良好, 地区经济可以得到迅速发展。

3. 实施名牌战略的几点措施

名牌战略的实施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 是政府和企业的共同行为。对企业来说, 是如何创造名牌产品, 属微观范畴, 对政府而言, 是如何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助推企业创名牌, 进而振兴地方经济, 属宏观问题。只有两者取得共识, 才能确保名牌战略向纵深发展。

3.1 增强名牌意识

要认识树立名牌对振兴地方经济的战略意义, 强化各级领导、企业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名牌意识, 这是实施名牌战略的根本前提。

(1) 要强化企业创名牌意识。一是通过深入学习和总结经验, 提高现任企业决策者的名牌意识;二是结合国有企业公司化改善, 在理顺产权关系的基础上, 建立并完善竞争性的企业家市场或经理市场, 以优代劣;三是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使其真正从市场上找效益;四是创造竞争性的市场结构, 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 积极培育竞争, 迫使企业决策者在创名牌中求生存和发展。

(2) 强化政府的名牌意识, 加强立法。1996年12月24日, 国务院颁布《质量振兴纲要》, 明确提出了国家鼓励企业创名牌。1997年2月10日, 国家经贸委和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推动企业创名牌的若干意见》, 意见中重申了要认识名牌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所有这一切都为推动名牌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指导, 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名牌事业发展的需要。今后, 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须大力提升名牌意识, 努力推进关于名牌的相关立法工作, 积极促进地方名牌经济的发展。

(3) 要强化消费者的名牌意识。消费者名牌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名牌事业的发展程度。因此, 实施名牌战略, 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必须加强消费者的名牌意识。

3.2 建立名牌机制

建立和完善创造名牌, 发展名牌的内部机制。这是实施名牌战略的关键。这一机制主要包括:

第一, 提高质量。名牌的生命力在于质量, 没有质量就没有名牌。因此, 企业要抓好质量的全面管理, 建立ISO9000质量标准管理体系, 坚持以质量取胜。

第二, 不断创新。创新, 即是商品成名的关键, 又是名牌长盛不衰的秘诀。随着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变迁, 消费者不断地“喜新厌旧”, 此乃必然趋势。要时时密切注意市场的动向, 及时处理消费者的反馈信息, 注意研究并自觉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要, 不断创新, 创造出市场需要的具有新创意、新品质、新功能、新包装、新款式或新的服务水准的独特产品, 名牌才具有长久生命力/才能保持名牌的长久生命力。

第三, 广告宣传。所谓酒香, 还要勤吆喝。应该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等新闻传播媒介, 广泛进行一系列的宣传、介绍和知识竞赛等活动, 使名牌产品家喻户晓、尽人皆知, 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第四, 人才队伍。企业创名牌中, 人才是成功的关键。如果说名牌竞争的关键是质量竞争, 而质量竞争最终必然是人才的竞争。创名牌不但需要强烈名牌意识和开拓精神的现代企业家, 更需要一批具有实践经验, 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创名牌人才。为此, 每个企业应推荐选拔有文化基础, 有一定素质及开拓能力的中坚力量, 同时对优秀人员进行分批选派进修深造。有了一支创名牌的人才队伍, 尤其是高级人才, 能给企业带来明显的优势, 保证企业创名牌的规划变成现实。

第五, 内强素质, 外塑形象/企业人才素质。要重视人的素质, 把素质教育放在第一位。讲究团结协作, 互相配合, 互相协调, 形成自己的团队精神和企业文化。这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必备要求。此外, 还必须把企业文化形象建设作为一种重要内容来抓, 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特点, 选择导入CIS或CS或是ES企业形象战略, 以国家化发展模式确实与国际接轨, 树立企业鲜明形象, 提高知名度, 增强企业在国内外的核心竞争力。

3.3 政府应为企业创名牌提供服务

实施名牌战略, 培育和扶持名牌产品是我国政府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政府对名牌的建设与发展不能放任自流, 应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 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观念, 在政策方面进行积极、合理的引导与扶持, 促使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 不断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为更好地实施名牌战略提供有利的保障。

第一, 对名牌产品实行定期的强制性质量监督, 如质量普查跟踪、名牌产品质量变化情况的检测等, 对曾经是名牌却在抽查中两次以上检查不合格的从法律上坚决取缔, 以督促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第二, 从法律上, 规定名牌企业内部设立和指定专门机构, 配置专门人员, 加强对名牌商标的管理和保护。同时, 国家及地方政府成立专门的名牌保护部门, 负责对名牌的规划和保护工作。

第三, 从外部宏观环境上, 创造一种争创名牌、争创名优企业的环境。对具潜力的名牌或企业予以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 围绕主导产业, 财政、金融等方面提供占领市场的优惠支持, 特别是建立名牌产品的市场风险基金。

第四, 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 保障名牌战略的顺利实施, 保障《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保护名牌商标的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综上所述, 名牌与名牌产品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企业需要名牌, 没有名牌就没有竞争力, 没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地区需要名牌, 没有名牌就没有经济实力, 没有发展的后劲。实施名牌战略对振兴地方经济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尽管每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不同, 但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是一致的。因此, 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和各行各业要努力建立为本地名牌催生的良好机制, 创出地方自己的国际、国内名牌, 为地方经济的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仲康, 郑明身, 燮懿德.名牌战略[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97.

[2]胡祖光, 赵国柱.市场营销学[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8.

[3]孙小华.实施名牌战略与振兴地方经济[J].肇庆学院学报, 2001, 22 (1) :73-76.

[4]冯海龙.实施名牌战略促进河南经济发展[J].商业研究.2002, (253) , 52-55.

[5]甘丽桦.广西实施名牌战略的思考[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7, (5) , 102-104.

[6]胡国杰, 石金英, 魏瑶.大力实施名牌战略, 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辽宁工学院学报, 2006, 8 (4) :24-26.

大力实施名牌战略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篇8

关键词:人才 强企林业 发展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1

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建立现代化的人才开发体系,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系统先进的人才引进、培养、选拔和评价新机制,建设规划科学、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层次清晰、优势突出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岗位操作人才群体,建立和完善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动态调控机制、评价发现机制、选拔任用机制、流动配置机制和激励保障人才管理长效体制机制,才能使人才工作更好地与林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2012年,以内蒙古森工集团立足企业发展、林业发展的需要,科学规范制定人才需求计划,共招聘大学毕业生485人,涵盖林学、森林保护、采矿、水利水电等40多个专业,人才引进人数为历年之最。通过人才引进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对急需专业人才的需求,确保了企业人才供求整体保持稳定状态,优化了职工队伍结构,为企业发展储备了后续力量。林区深入基层对23个单位人事人才工作进行调研,调研针对特殊岗位人才短缺、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制定下发了新的工资方案,完善了人事人才管理制度。真正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

创新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推行考核淘汰与培训上岗制度,真正实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加强对考核工作的统一领导和谋划,进一步整合考核资源,避免多头考核。根据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岗位操作人才的岗位职责、工作特点的不同,以能力和业绩为主要评价标准,创新完善相应考核评价体系。对经营管理人才,重点考核管理水平、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和生产经营任务完成情况。2012年,林区在2008年机构改革的基础上修订了森工集团(林管局)直属机关、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对职能消失或弱化的部门进行了机构与人员编制调整。对下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推行薪酬与岗位、绩效挂钩机制,提高办事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事业法人登记方面,2012年完成58家单位登记工作,年检合格率为100%。使林区各行政事业单位依法保护森林、依法行政有了法律保证。

培育人才,是使用人才的基础。进一步理顺干部人才培训体系,完善培训考核制度,形成培训效果与使用和待遇挂钩新机制。抓好人才创新能力提升培训,以人才库为基础,更新人才观念,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尊重人才、用好人才的企业文化。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才工作提升到公司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谋划。建立和完善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的任期目标和年度考核体系。牢固树立竞争择优的观念,坚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牢固树立企业和人才“共赢”的观念,关心人才成长,关心人才生活,加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支持和保护好各类人才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全公司形成爱惜人才,尊重人才,用好人才的浓厚风气,为优秀人才的成长和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环境,切实使企业所需的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长得大,用得好,实现企业与人才共同发展。林区把引进人才与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潜力有机结合,注重在实践中锻炼人才,多途径培养和造就人才,形成了一套科学的“育才模式”,提高了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据统计,2012年继续教育网上培训1938人,举办公共课培训班5期,培训专业技术人员338人。举办行业培训班8期,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072人。举办相关处室培训专业技术人员5期,培训人员226人。选送30名优秀全日制毕业生到北京科技大学进行采矿工程专业本科层次培养,脱产2年制学习。2012年8月17日与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签署教育培训长期合作协议。对构建森工集团(林管局)干部教育培训新体系,提高林区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产生积极的

影响。

同时,人事处充分利用各高校优质教育资源,重点对林区现有的优秀青年骨干进行培养,努力形成一批留得住、用的好的林区自己的高层人才队伍。此外,林区从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入手,广泛开展技术竞赛和技术创新评比活动,为各条战线职工学习交流搭建了平台,一批批业务技术标兵和技术能手脱颖而出。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引入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务流程,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人才管理水平,2012年,林区大力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目前,林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已经初步完成,机构管理、岗位管理和人员管理实现了信息化,员工实行了编码化管理,建立了专业技术人员信息数据库、高层次人才专家库、企业经济管理人才信息库和科研成果信息库,详细掌握了人才流动、人员调配、职工队伍现状,使林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步入信息化管理

上一篇:集体土地所有权下一篇:婚礼筹备工作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