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能部门管理论文

2024-1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职能部门管理论文(精选8篇)

企业职能部门管理论文 篇1

论文关键词:组织结构;企业重组;职能管理

企业是为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并以赚取最大利润为目标的经济组织。传统组织结构模式中,企业中层的职能管理部门中普遍存在着效率低下与资源浪费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组织结构设计的问题,即组合方式问题。企业的建立,产生了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而有效的、运转合理的组织结构模式是企业运行的动力,它决定着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发展速度。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组织体制,即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和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获得效益的保证。因此,管理部门的组合应以业务流程为核心,进而提高企业效益。

一、我国企业常用职能管理部门结构形式

企业管理组织是企业管理过程的组织,它是企业生产力不断发展到某个特定阶段上的产物。我国工业企业管理组织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多,总的来说与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特点和要求相适应,但导致企业管理水平长期低下,其原因之一是组织结构,许多国有企业一直未能摆脱传统的“社会分工理论”的影响,使形成的组织结构大都具有多层次、宝塔形特征,如图1所示。

这种结构是一种建立在泰勒的劳动分工原则上的组织结构,各职能部门的大部分权力由职能部门负责人控制,涉及到几个部门的活动由更高一级的负责人出面协调,是一种纵向管理、逐级负责、集中控制的模式。如图1中生产部的主要任务是具体的生产产品;采购部负责原材料物资供应;销售部进行产品销售工作„„,就其组织结构来说,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组合方式为:根据成员在工作中所需要的主要技能把他们集合在同一个职能部门,即按功能的组合。

现代组织理论认为,实行专业分工有利于提高专业管理效率,但是对于管理工作来说,也采用专业分工的方式进行组合,就会引起办事程序复杂化。如,企业的决策层将生产新产品指令下达到中层管理部门,这种按功能组合的组织将根据专业分工,分别进行原材料采购、动力供应、生产及销售分解下达到执行系统,而各职能部门之间很难沟通、协调。这样,不仅对指令反应迟缓,而且效率低下。许多国有大型企业,大多存在机构臃肿、呆滞缺乏柔性、灵活性,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到抑制。有许多企业为适应信息时代的竞争需要而使用了高新技术,信息传递的速度加快、范围变宽,使得企业在控制幅度的能力需要加强。而管理思想、组织结构的相应调整大大滞后于技术的更新,从根本上束缚了劳动生产率,使高新技术效益大打折扣,高新技术并未在企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种按功能组合的模式适合于比较平稳的市场环境,低素质的员工以及生产过程稳定的情况。随着市场的变化及科技的发展,科层结构越来越难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由此看来,专业分工不是越细越好,而应有一定限度。怎样调整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才能提高其效率呢,笔者认为管理部门不应单纯按功能组合,除考虑功能组织外,还要考虑市场的作用,即:市场组织方式,“市场一功能组合”问题。

二、职能管理部门的“市场一功能组织形式”

组织要素之间的另一种组合方式是按市场的组合。按市场的组合,就是根据产品或市场的需要进行组合。如,一个工厂的生产部门由若干个车间组合而成,每个生产车间可以拥有生产所需的从金工、生产、维修到运输的所有要素,生产车间就是把生产产品所需的所有要素都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这种组合方式,就是按市场组合。

按市场的组合与按功能的组合相比,其效果是不同的,各有其优缺点,企业在进行职能管理部门的组建时,应充分利用二者的优点,回避其缺点,这是本文提出“市场—功能组织形式”的思想基础按市场的组合,单元功能齐全,能独立完成整个生产过程,易于协调,工作效果较易评价,有利于不同专业人员的交往与交流,但可能出现资源的闲置按功能的组合,有时不能独立完成整个生产过程需要上一级部门加以协调,工作效果较难评价,专业化程度高,有利于不同专业人员的交往与交流有利于资源共享,资源利用率较高。一个组织取何种组合方式,应着重考虑以下4项因素:

工作流程中各工种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工作流程中各工种之间的联系可有3种方式:工作流程中各工种的工作相互交叉;工作流程中各工种的工作依次进行;工作流程中各项工作可以共享资源。在上述三种联系中,各工种相互交叉情况下的相互依赖程度最大,因而协调工作也特别重要。我们可将相互交叉的所有要素组合在一起,成为最下层单元,以便及时处理协调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这种组合方式,是按产品的工作流程所需的要素进行组合的,这就是按市场的组合。当工作流程中各工种的工作是在依次进行的情况下,各工种的相互依赖程度比相互交叉时小,这时,协调工作相对容易些,因而不必在一个最下层的单元中包罗万象,而可以将要素组合在不同的小单元内,然后,将这些小单元组合起来,形成次下层的单元,来协调小单元的行为。在工作流程中的各项工作可以资源共享(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的情况下,为了达到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效率的目的,可以将同一种功能的资源独立组成一个单元,由上一层更大的单元统一调配,进行协调。这种组合,是按知识或技能进行的,这就是按功能的组合。如图1中,分公司内部按功能组合,形成生产部、采购部、营销部、动力部等。生产部门按功能组合,有利于专业化生产;而采购部与营销部等管理部门之间联系较密切,存在相互交叉,如果也采用按功能组合,势必造成互相扯皮、工作效率低下,因此应按市场组合,合并成一个部门。

工作流程中同一工种内的相互依赖程度。如果一个工作流程中某一工种内的人员在工作时,常常需要相互讨论与交流,他们相互依赖的程度较大,这时可以将同一工种的人员组合在一起,即按知识、技能组合起来,以便他们进行交流与协调,这就是按功能的组合。如生产部门内相互依赖的程度较大,按功能组合较合适。

社会交往与心理因素。一个出色的组织,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内的成员的积极性。组织中的成员不是工作机器,而是有情感的人。当他们对与组织内的其他人员的关系感到满意时,他们会工作得很愉快,尽心尽力。因此,在设计组织结构时,应考虑其成员的心理因素和他们对于社会交往的需要以及对于群体的看法等。一般地说,当工作的性质属于十分单调的情况,如生产各工序的生产人员,往往更喜欢与工作性质相同的人在一起,因为他们之间有较多的共同语言,容易形成较好的公共关系,进而相互交流思想,减少工作单调带来的烦闷,这时,按功能组合成的具有专业分工的生产车间将受到欢迎。而采购、营销等工作需要较高知识技能、其成员可以独立地处理自己工作中的问题时,并希望向多方面发展与进行交往时,按市场组合将受到欢迎。

规模经济问题。每个组织都存在着一个使得效率最高的最佳规模。例如在图1中组织内,每个分公司生产一种产品,而且每个分公司都需要采购、营销等工作,此种组合方式是在每个单元都配备采购部、销售、动力等部门,其结果是分公司内部的采购、营销、动力等工作很容易协调,能独立地完成生产循环。但是,若各分公司内的采购、营销、动力工作量并不大,则将造成各分公司内管理效率低下;各个分公司之间也存在许多重复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采用“市场一功能组合方式”,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我们可缩小各分公司的规模,将

各分的公司采购、营销、动力、生产指挥部门按市场组合方式组成生产控制部,再将其抽调出来,由上一层总公司进行协调,即在总公司内部按功能组合,这样就形成了按“市场一功能组合”。同时,原分公司内也组成生产控制部,但其主要功能与总公司的生产控制部不同,主要是原材料、动力等的内部控制。其结构如图2所示。

将一个生产企业的销售部门,原材料供应部门,动力部门和生产指挥部门合并为一个生产控制部门,从而保证企业物流的统一管理,即从订货合同,调配原料,安排生产计划,协调动力供应,作业调度控制,直到成品人库,组织发货,都由生产控制部统一负责。管理组织、管理人员、管理程序的设置与安排从业务流程出发,充分考虑用户。这样就提高了管理过程的连续性,简化了管理程序,增强了有效管理幅度,组织机构设置同业务流程相一致,促使物流畅通,加快半成品、物资、资金的周转速度。其结果将大大减少管理人员,提高效率。生产控制部的组建,也避免了垂直管理方式下,职工们被捆在僵化的等级链上,缺少横向联系,对外界的变化反应较慢的弊病。职能管理部门重建后,减少了中间环节,加强横向联系与协作,使不同的人员可以在一起共同研究解决诸如销售、订货、质量、成本等问题,加快了决策效率。企业实现了组织机构扁平化。

企业职能部门管理论文 篇2

在网络还末普及之前, 企业办公管理就一直是企业管理层的关注问题。长期以来, 大部分的企业都是以人工、纸质的方式加以管理企业办公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档案, 这样的企业办公管理模式不仅浪费人力物力, 而且还对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企业办公管理的方式应该得到及时的改革, 而企业办公管理的职能是首先需要明确的关键问题。只有明确了企业办公管理的职能, 企业才能够借助于信息化技术开发企业办公管理方面的系统平台, 从而实现人工管理到计算机管理的过滤。

1 企业办公管理的核心职能

1.1 人力资源管理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 人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 可见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办公管理中的重要职能之一, 管理者通过将所有员工的信息统计起来, 针对企业员工的个人信息进行管理、培训以及考核。根据员工业绩的情况, 管理者可以对企业人才进行提升或者是降级, 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人才水平。

我国企业针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首先, 企业人力资源制度建设不规范, 涉及到:员工的招聘、录用、考核等各个阶段。对于员工之间的问题, 不能以完全公正的态度加以解决。对于优秀员工, 没有合理的奖励机制对其积极性加以提升。其次,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不强。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只顾企业效益, 殊不知人才更是企业产生效益的保障[1]。由于观念淡薄, 企业对于员工的培训就不会加以重视, 对于人才的发展也会忽视, 这样就会造成人才的流失, 削弱发展后劲。

我国企业办公管理的负责人应该针对企业特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进行分析, 并加以改善。首当其冲的管理措施就是建议企业公正的用人制度。在招聘环节, 应该根据应聘人员的优秀程度加以录取, 不能为了“走后门”而放弃优秀人才。在录用环节, 企业应该从物质以及精神两个层次对员工进行激励, 使有积极性、有业绩的员工不仅能够提升物质, 又能感觉自身人生价值的实现。在考核环节, 企业应该以严格考核条件要求每位员工, 不能注重亲情观念。

1.2 企业资产管理

任何企业都有相关的资产, 包括硬件以及软件方面。企业办公管理者应该对企业所有的资产进行入库管理。目前, 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其一, 流动资产的管理混乱。企业有些资产由于是闲置状态, 只能从企业账户中才能查询, 这部分资产的利用率极低。另外, 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较多的出借、无偿占用的资产, 而使企业本身却处于资金周转困难的窘境;其二,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有一部分企业随意购置固定资产, 不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 甚至有些是出于领导的个人动机。还有一部分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不合理, 未能与财务账目相一致, 账目混乱, 没有规范的监督机制[2];其三, 企业处理固定资产的方式不妥。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不适时保养重要设备, 自认为是从企业成本开销考虑, 殊不知有些昂贵设备不加以正确保养, 反而减少其寿命, 增大开支。

因此, 企业资产管理作为企业办公管理的一部分, 应该得到有效的重视, 并采取合理对策进行规范管理。首先, 健全企业内部的资产管理条例, 特别是对设备员、购置员以及管理员进行制约与规范。其次, 应该实施资产的集中管理, 对于企业的一些流动以及闲置资产, 该收回的收回, 该处理的处理, 能继续使用的应该进行技术改造, 实现花较少的钱得到更多的收益。另外, 企业应该注重账款的管理。这可以通过员工的业务培训加以强化, 相关合同应该以国家法律为准绳, 便于今后的对账。

1.3 企业档案管理

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办公管理职能中的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其一, 是档案意识不强, 诸多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档案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档案管理也是敷衍了事, 总认为这些档案没有太多价值;其二, 档案管理过程中投入经费不足, 好多企业的档案管理局限于人工, 没有投入经费购置相关的档案系统, 效率低且浪费人力[3];其三就是企业办公管理中的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强, 普遍是以学历较低的人员承担, 使得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太多错误, 严重影响档案质量。

因此, 企业办公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管理对于促进企业发展有重要作用, 应该首先, 提高办公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认识,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借助于信息化技术对企业相关档案进行规范整理、收纳以及存储。其次, 要健全企业的档案管理体系, 明确职能, 让不同类型档案的管理责任明确到人。对于不规范的材料应该进行统一的重新处理, 使其符合行业的技术标准、文本标准等, 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发展, 更有利于企业今后的信息采集以及与其他企业间的信息共享。

1.4 企业办公管理的其他方面

企业办公管理涉及到的面很多, 除了上面所述的几个方面, 还有很多。比如:企业会议管理, 任何企业就会有会议的召开, 可见, 会议管理也是企业办公管理的一部分。企业办公管理人员应该负责完成会议通知的发布, 对于会议的时间、主题、主持人、地点等内容通知到各个需要到会的员工, 并负责会议签到记录。企业车辆管理, 办公管理人员对于企业车辆进行统一的安排与调度。企业意见管理, 办公管理人员对于任何员工以及客户的所提意见进行记录, 上报以及反馈等等。

2 结论

由于企业办公管理工作是一项很琐碎的工作, 因此必须市场以及企业发展的要求, 加强科学决策和参与, 采用专业化办公管理模式, 并针对企业办公的自身特点, 进一步对企业办公管理模式进行优化, 体现企业办公管理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 在运作方式和管理思维模式上最大限度地利用内外资源, 使企业办公管理得以实施顺利, 最大程度地达到预期目标。总之, 企业办公管理是维护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础, 只有履行了办公管理的所有职能, 才能保障企业更好地发展。

摘要:企业办公管理对于企业稳定发展至关重要的。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办公管理的必需性, 其次详细探讨了企业办公管理的职能, 主要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资产管理、企业档案管理、企业会议管理以及企业车辆管理等。

关键词:办公管理,企业运转,人力资源,资产,档案

参考文献

[1]罗廷贵.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的探索[J].中国工业经济, 2005 (S3) .

[2]方钰霆.锤打企业管理体系[J].信息系统工程, 2009 (11) .

试论企业风险管理职能部门设置 篇3

摘要:自上世纪90年代,企业所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风险数量和负责性在增大,企业风险管理被越来越多的组织所重视和接受,COSO组织2004年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本文通过在对COSO企业风险管理要素的讨论基础上,分析企业风险管理的职能,对我国企业构建风险管理部门提出建议。

关键词:风险 风险要素 企业风险管理

0 引言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企业金融环境的改变和风险的种类和复杂性的增加,公司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更加关注来自企业各个方面的风险管理,企业风险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ERM)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风险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具有管理的四大职能:既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1]。通过对企业风险管理概念及要素的讨论,可以使我们对企业风险管理及其职能有更深的理解,以便指导企业在实践中设置风险管理部门,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政策。

1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要素

企业风险管理不同与传统“竖井”式风险管理方法,是从战略上考虑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全企业视角来管理和协调各个风险,渗透于企业各项活动中,自上到下的、一体化地有效管理企业风险,以达到保护和增加股东和企业价值的目的,使的企业的风险符合股东的风险偏好。2004年COSO发布了著名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把企业风险管理要素分为内部环境、目标指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控制等八个相互关联的要素,各个要素贯穿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之中。COSO框架并没有对企业设置风险管理部门提出建议。

1.1 风险管理环境 企业的风险管理环境是进行所有风险管理活动的基础,包括COSO强调的内部环境,还应包括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企业的内部环境包括企业的公司治理、战略目标、风险管理理念、风险容量、董事会的监督和企业核心人员的人格品性以及全体员工的的风险意识。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倡议建立公司控制体系并强调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风险管理中的责任,从“高层”强调并培养企业的风险文化,并通过激励机制使每个阶层管理者与员工理解自己所做的工作与风险责任之间的关系。企业风险管理也应考虑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理解外部股东的价值,建立与外部各方的沟通政策对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极其重要。

1.2 建立目标 目标设定是有效的事项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前提。企业首先制定高层次的目标的战略目标,董事会和管理层要对各个战略目标与其所承受的风险之间的衡量,企业主体的风险容量是战略目标制定的指向标,根据选定的战略目标,建立企业整体上的相关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等等。根据战略目标制定的具体目标贯穿于整个组织,细化为针对诸如研究、生产和销售等各项活动和基础职能机构所能确立的次级目标。

1.3 事项识别 COSO框架中强调对具有负面事项的识别和管理,而忽视了对企业有正面效应的事项,风险管理活动是减少企业活动的不确定性,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职能就是降低负面事项对企业的影响以及确保和增加正面事项的顺利实现。管理者根据风险事项的不同影响因素将事项归入不同的类别,并识别事项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风险事项进行归类分级和危害性排序,以确定它们在企业风险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性和相应的应对方法。

1.4 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使管理者了解潜在事项对企业目标实现的影响,对风险的评估从两个方面进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给企业带来的影响程度。在风险评估时,既要考虑在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改变风险的可能性或者影响的情况下的固有风险,也要关注在管理者做出风险应对之后所残余的风险,还应注意风险事项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在风险评估中,管理者还要考虑重大非预期事项对企业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1.5 风险应对 COSO框架中提出风险应对方法包括风险回避、降低风险、共担风险和接受风险单独管理方法,但企业风险管理要求从整个组织范围或组合的角度去考虑风险,我们也应该同时强调管理层拥有建立在企业整体层面上的组合风险管理观。它不应当仅仅是完全独立进行的业务交易的累积效应,相反,管理者应当“像基金经理一样行动”并且设立组合目标和风险限制以确保适当的分散化以及最佳的风险管理效果。应从企业总体层面上考虑相互关联的风险和企业的总体风险。

1.6 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帮助确保企业的风险应对方案得以实施的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贯穿于整个组织,涉及到企业的各个管理层次和各个职能机构。控制活动通常包括两个要素:确定要做什么样的政策和与该政策相关的相应程序。在选择控制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控制活动之间的关联性,如:一项单独的控制活动实现对多项风险应对;对个控制活动应对一项风险;或者执行一个控制组合来处理相关的风险应对方法。

1.7 信息与沟通 充分、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是进行有效风险管理的基础之一。风险管理部门对组织的信息应有充分的接触权,与会计部门、数据处理中心、人事部门、法律部门和生产部门沟通合作,以取得风险管理所需要的相关信息。风险管理不仅是一个内部管理过程,它也应当用来改善对主要权益方的透明度,在沟通中应加入与外部客户、供应商、相关债券人、行政管理部门和股东的沟通等等,相关权益方可以为企业提供关键的风险信息。

1.8 监控和回顾 企业处在变化中的经济环境中,曾经有效的风险应对手段和控制活动可能不太有效;企业的目标也可能发生变化,监控风险管理过程的所有步骤是很必要的,这对于风险管理方法的持续改进很重要。通过持续的监控活动以评价风险管理活动的执行质量和执行情况。通过监控,风险管理的缺陷被报告给负责所涉及的职能或活动人员以及上级人员,以确保采取适当的措施。

2 企业风险管理职能

2.1 风险管理的计划职能 企业风险管理强调从战略上、全企业视角考虑企业的风险,企业在分析自身内部与外部的环境基础上,分析企业所面临所有风险,制定适合自身的风险管理计划。风险管理计划本身就是企业计划的一部分,“企业风险管理”计划旨在为整个企业增加实质性价值。风险管理计划定义在组织中风险管理的实施过程,包括具体的风险分析方法和应对计划,风险报告具体要求等,以及具体到部门在特定区域的风险应对计划和过程。企业风险管理强调风险管理活动只有融入企业的日常活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2.2 风险管理组织职能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利益方都直接对风险管理活动施加影响,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风险管理计划落实可能遇到诸多困难。可以通过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来实现对高级管理层的监督和指导。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推动企业风险管理的运用和执行。企业风险管理计划需要得到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等的支持,因此需要在组织中建立一个向董事会报告并负责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风险管理计划的有形保证。风险管理委员会必须明确规定其角色和职责。

2.3 风险管理领导职能 在企业风险管理中,董事会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董事会能确保管理当局保持有效的风险管理,倡议建立公司控制体系并强调懂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风险管理中的责任,董事会和高层管理者对组织的风险管理负最后责任。组织中所有人对在他们控制内的风险负责并向董事会定期承交风险管理报告,并通过激励机制来强化这种投入,使每个阶层管理者与员工更好理解自己所做的工作与风险责任之间的关系。在风险管理实施过程中,风险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必须有良好的信息沟通,同时也应该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要注意到风险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比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关系,而是合作关系。

2.4 风险管理控制职能 风险管理控制活动确保企业的风险应对方案得以实施。控制活动贯穿于整个组织,涉及到企业的各个管理层次和各个职能机构。控制活动通常包括两个要素:确定要做什么样的政策以及相应程序。企业需要根据风险管理计划设定风险管理的控制目标,通过风险管理使的企业风险控制在企业所能接受的风险偏好和风险容量内,通过对风险管理过程的所有步骤进行监控和回顾,衡量和分析各部门的风险管理执行情况,进行差异分析,对不再适合企业的风险管理方法进行持续的改进,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新风险进行评价和监管。

3 企业风险管理职能部门设置建议

企业风险管理对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ERM对能力、独立性以及客观性的要求,人们开始意识到组织结构和报告渠道在实现风险管理有效性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国资委风险管理指引要求企业建立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风险管理文化,对企业设立风险管理组织提出非常清晰和明确的要求。恰当的风险管理组织与企业战略、业务运作、文化等保持一致,因此我们对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成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Enterprise risk council ERC) 在组织中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已经达成共识。ERC一般包括:董事会成员、投资部门主管、财务总监、信息部门、法律和商务部门等高级管理人员,董事会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设置保证了企业风险管理计划可以得到来自董事会和企业高层的支持,同时也强调了董事会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5]。ERC主要职责包括:建立企业的风险文化;定义企业的风险倾向和风险容量;确保公司拥有业务战略的风险管理技巧和风险吸纳能力;建立合理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确定风险管理人员(包括CRO)的作用和职能;根据风险管理部门提供的信息,作出经营和战略方面的决策并付诸实施,并向董事会提供定期的风险管理报告。

3.2 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立ERM工作小组 有效的风险管理部门必须具备两个准则:必须具备高度的独立性,以提供客观的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部门不具有或只具有非常有限的风险管理策略执行权。风险管理部门规模取决于公司规模以及风险的规模、复杂程度及不同风险类别的差异性而定。风险管理部门对企业的信息有全面的接触权利,具有明确的报告路线,以及与业务部门很好的沟通和合作,而非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ERM工作小组成员通常由风险管理专家和来自各个部门风险管理代表组成,工作小组核心职能是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报告,根据董事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的风险管理政策设计企业活动中具体风险管理结构;风险管理政策的陈述;明确各部门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风险管理方法的开发和风险控制实行的监控;风险文化的教育和普及;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咨询顾问,分析和解决业务和管理人员提出的风险管理相关问题;组织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识别、评估风险,就特定和关键风险推荐相应的对策;定期向风险管理委员会和董事会做出风险报告。

参考文献:

[1]陈红.现代管理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杜杰.风险管理智慧——企业风险管理实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方红星,王宏.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黄长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企业物业管理部门职责 篇4

1、负责物业管理建议书、方案、招投标与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等文件的管理跟进及开标答辩工作;

2、负责参与拓展项目招投标工作和有关内外部公共关系的建立维护工作。

3、负责参与并跟进项目拓展过程中不同期间的沟通与谈判工作;

4、负责项目拓展过程中根据有关要求履行有关文件资料的报备、报批、建立和完善工作;

5、负责公司的交流调研并出具各项目的市场分析报告;

6、负责对分公司市场管理有关各类工作优化和改进的建议和提议工作;

7、负责公司品牌推广方案的指定、组织与落实。

企业物业管理部门职责2

1、负责商务中心驻场客户的日常行政类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电话接听、打字复印、收发传真、来访接待、快递收发等);

2、针对有工商注册、税务代理等需求的客户,配合财税部收集客户相关资料;

3、负责商务中心办公环境日常维护工作;

4、利用公司提供的资源途径:58同城、闲鱼、豆瓣、抖音等专业网站及新媒体渠道进行公司各类商业房源信息的发布,配合店长、经理或独立进行商务中心空置办公室的招租工作;

5、负责商务中心在租客户的日常收租(续约等)工作;

企业物业管理部门职责3

1、负责项目的整体招商、运营管理工作,制定招商策略、计划方案,组织本部门各岗位人员完成工作任务,达成工作目标;

2、负责招商谈判与客户及渠道开发,包括客户接洽、谈判跟踪、签约履约、后期续租扩租等;

3、处理各类政府行政部门交办的工作,维护园区主要客户关系,整合园区合作资源;

4、完善园区运营服务体系,策划和完善客户需要的服务项目;

5、整合各类资源,策划和组织园区活动,营造良好的园区氛围;

6、根据公司经营目标制定项目运营预算,并进行管控;

7、客户的日常诉求问题处理以及租金管理费收缴等

企业物业管理部门职责4

1.全面负责客服部日常管理,统筹安排客服、环境管理工作。

2.负责物业服务中心的人事、行政事务工作。

3.负责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企业物业管理部门职责5

1、编制维修保养工作计划、节能计划、工程维修预算等各项工作计划,及时检查掌握项目的设备运行情况;

2、检查落实各项工作的开展实施情况,合理安排部门人力、物力、及时纠正不合格现象,控制日常工作质量

3、负责招投标工作的组织与管理,负责工程改造方案的编制及组织实施

4、负责项目各类工程施工及管理,负责各项目中工程改造修缮工作的编制起草工作

5、负责项目中各重要设备的运行、维护、保养工作,负责各服务中心设备的节能降耗

6、负责项目的供配电、锅炉、中央空调、电梯、消防、安防、二次加压泵房、水景观等设备设施接管验收工作

7、协助各级管理部门工作,具体监督实施工程遗留问题,并出具解决方案。负责维修技工的技能培训与考核工作,负责应聘技工的专业技术考察选聘工作,保持部门员工的整体业务水平

企业物业管理部门职责6

1、相应项目经理要求,配合行政部门对楼宇相关工作(保洁/保安/前台/邮发/行政/绿化等)提供支持;

2、熟悉办公楼物业管理的各项流程,如维修流程、保洁流程、应急流程及

EHS

流程等;

3、制定部门全年工作计划及目标,配合客户达到理想的清洁服务标准;

4、督导员工严格执行公司及客户业已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检查服务质量,员工纪律以及安全操作程序的落实情况;

企业物业管理部门职责7

1、跟进和解决日常业户投诉/咨询,发现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

2、执行上级领导的指示、配合各部门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控制及处理;

3、定期对工作联系单、业户反应情况处理单的跟踪,督促相关部门及时完成,并在处理完成后及时对业户全面进行回访工作;

4、在日常巡区时发现问题,及时与各部门进行沟通、处理,对重大问题需及时上报;

企业物业管理部门职责 篇5

2、负责招商谈判与客户及渠道开发,包括客户接洽、谈判跟踪、签约履约、后期续租扩租等;

3、处理各类政府行政部门交办的工作,维护园区主要客户关系,整合园区合作资源;

4、完善园区运营服务体系,策划和完善客户需要的服务项目;

5、整合各类资源,策划和组织园区活动,营造良好的园区氛围;

6、根据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制定项目运营年度预算,并进行管控;

经济管理职能下的企业管理论文 篇6

一、地方政府传统的经济管理职能

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的角色充十分重要,是不可或缺的。但在这过程中,不同地区的条件不同,经济较好的地区,地方政府要努力保持;经济较差,地方政府要促进其发展。从总体来说,传统的地方政府经济管理职可以概括为:(一)制定计划,明确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地方政府综合研究影响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各种因素,包括潜在的和外显的,制定符合地区实际的计划。战略规划和计划明确了发展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指导经济发展。企业以此为依据,根据市场状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决策和相关内容。

(二)创造良好的区域发展环境

区域发展环境十分重要,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发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一个或几个要素处于主要地位的环境各要素,影响这一时期区域的性质和特征,有时还起决定作用。提高经济发展环境的质量,满足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要求。创造良好的区域发展环境,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出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快速度,政治、经济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培育良好的环境,帮助企业发展。

(三)建立和培育市场

目前市场存在不少问题,如产权关系不健全、市场主体不明确、市场不完备,缺乏统一公开市场规则,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要努力改变这一现状。地方政府要健全市场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各类软件,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同时抓好各类市场硬件建设。如建立健全各类市场交易的规则,使市场交易公平,市场秩序良好,市场主体的财产权利得到保护;创造有利条件将权利还给市场,培育各类行业管理组织和市场中介组织,让它们监督管理市场,并提供适当服务,沟通企业市场与政府。(四)实现充分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业关系着一个地区经济稳定发展,也关系着人民生活水平,以及个人的地位和尊严。地方政府要努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地方政府开展各项建设,履行经济职能,要从实际出发,分析地方财力是否充足,人民群众是否能够承受,关注基层群众,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维护社会公平。

二、地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如何创新

全球性金融危机要求我国地方政府全面提高经济管理能力,各级地方政府要借鉴相关企业管理理念思潮,运用新的管理理念指导政府管理工作,才能增强政府管理的能力和绩效,解决地方政府管理面临的许多问题,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的发展要求。

(一)知识管理的理念

1.知识管理概述及政府知识的构成

知识管理认为组织各项能力的提高要借助集体的力量,依靠团体的智慧共享各种知识。这是一种新的管理方法,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地方政府的知识可以概括为意识形态知识,行政知识和业务知识。意识形态知识主要包括我国的国体、政体、政治制度、经济制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等,它属于意识形态范畴。行政知识包括如何分析政策、研究政策、如何决策和在决策中获得的经验等。业务知识主要是指政府内部业务流程、各个岗位职责、部门隶属关系、业务要求、技能等,也包括政府公务员在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工作经验。

2.地方政府要努力做到知识共享

知识共享可以增加政府管理所必须的知识,并使这些知识不断更新。首先,知识共享可以促使知识融入个人的思想,使知识在运用过程中其价值将会呈几何倍数增长。其次,通过知识共享,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能提高。创新知识才能实现管理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知识量和信息量大量增加,个人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掌握所有的创新知识,这就出现了个人知识拥有的相对匮乏性与知识需求的全面性之间的矛盾,知识共享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矛盾。最后,政府管理的灵活应变性可以借助知识共享得到提高面对社会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重大事件,政府要有效预防、积极响应、灵活处理,体现出很强的应变能力。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后,地方政府要提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执行能力,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二)文化管理的理念

1.地方政府文化概述

当代企业通过建设企业文化来提升竞争能力,地方政府部门在经济管理中引入文化管理的理念也是有必要的,因为它们拥有自身组织文化。所谓地方政府文化是地方政府权力建构、自身定位、工作理念以及运行机制的体现,反映了地方政府的存在、运行、发展的轨迹。其中地方政府价值取向是关键,这种取向表现在政府自身的规章制度,运作模式以及工作人员的观念,心理,行为和言语。

2.政府文化管理要增强责任意识

大型企业专网通信部门管理探析 篇7

笔者所在的电信所, 属于大型铁路国企下面的一个服务部门, 拥有2000门的贝尔S1240程控交换机, 地区电缆覆盖办公区和家属区, 负责为本公司职工家属提供固定电话业务, 职能包括各项电信业务受理、设备维护、电缆维护、装拆移机及故障处理、话费收取等。如何使该部门发挥优质高效的作用, 存在价值最大化, 笔者根据多年管理经验, 总结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探讨。

一、制定合理的岗位分工

人员少, 工作内容多, 制定合理的岗位分工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分得太细, 会增加人员配备, 增加部门运营成本;也不可分得太粗, 易造成分工不明确, 影响工作责任落实。笔者所在部门从正式编制9人减少到现在的5人 (所长1人、管理员2人、通信工2人) , 仍然能很好地完成各项电信业务, 为本单位提供便捷、优质和稳定的服务。其中, 制定合理的岗位分工发挥了重要作用, 笔者通过多年实践不断调整总结, 制定出了如下高效、实用的分工:

(一) 所长岗位职责

所长需同时兼技术负责人。

1) 负责全所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工作;

a.负责全所人员的岗位分工及调整;

b.负责电话装、拆、移机的受理和安排;

c.负责电话号码资源管理;

d.负责电缆新增、改迁工程的上报、安排及实施;

e.掌握全所电信设备运行情况, 解决工作人员上报的重大疑难故障;

f.其它事务。

2) 同时负责程控交换设备、传输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3) 负责全所设备、材料购置, 通信设备维修、大修计划编制与上报;

4) 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开展各项业务活动;

5) 各类文件 (电、函) 、合同和技术资料的管理;

6) 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

这里, 要求所长既要有业务管理能力, 同时需要不断提高程控交换机管理维护水平, 这样, 就不需要再设一名技术人员了。

(二) 管理员 (1) 岗位职责

负责财务工作和生产资料管理

1) 负责全所各类帐目管理, 各类电信业务费用收取、转帐及相关业务;

2) 每月话费收缴及话费补贴发放;

3) 库房材料出入管理;

4) 管理员 (2) 内线工作的后备支持;

5) 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

这里, 管理员 (1) 涉及财务方面的工作相当于收费前台, 财务的来往需要通过上级财务完成, 因此就不必设立会计和出纳两个岗位了。

(三) 管理员 (2) 岗位职责

1) 负责脱机计费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2) 114电话查询受理;

3) 112测量台管理, 完成内线故障处理;

4) 日常内线跳线工作, 并做好记录;

5) 装、拆机及业务变更的用户档案管理;

6) 交换机维护工作的后备支持;

7) 完成上级交办其它工作。

(四) 通信工 (1) 管理职责

1) 协助所长工作, 负责外线及设备维护的工作安排;

2) 电话装、拆、移等外线维护工作;

3) 受理用户电话故障的申告和外线处理;

4) 电源室管理维护;

5) 全所考勤工作;

6) 完成上级交办其它工作。

(五) 通信工 (2) 管理职责

1) 电话装、拆、移等外线维护工作;

2) 充气设备管理维护;

3) 地区电缆、交接箱和分线盒的维护;

4) 管理员 (2) 的112及114管理工作的后备支持;

5) 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

后备支持是这里岗位分工的一大特点, 指当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因忙于其它工作等原因不能完成该项工作时由后备支持人员临时接替, 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适用于工作繁忙时人员的互相补位。

二、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

在人员减少的前提下, 为保障工作质量不受影响, 就需要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

(一) 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管理制度, 在这里不是指制定过多的规章制度, 而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突出重点, 注重结果。以下是归纳的我所的管理制度名目:

1) 《岗位职责》建立分工明确的岗位职责;

2) 《程控机房管理制度》《电源室管理制度》《充气机房管理制度》《值班人员管理制度》《安全制度》;

3) 《收费管理制度》;

4) 《非工作时间负责制》《财务工作时间安排》《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等, 这几项是根据电信所具体情况补充制定的。

在全所5人编制的情况下, 不可能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因此制定《非工作时间负责制》, 对8小时工作时间以外可能出现的各种工作需求进行补充规定, 力求保障通信畅通;同样, 《财务工作时间安排》也是针对管理员 (1) 的工作特殊性做相应调整。

(二) 优化工作流程, 压缩程序, 提高效率

一个企业内部的通信部门, 不可能像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那样实行完善严密的业务办理流程, 一项业务可能要填很多单子, 送转很多部门。我所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 力图高效快键完成。涉及到的流程有业务受理流程;装、拆、移施工工作流程;故障申告处理流程;程控机房维护流程等。

(三) 严格执行企业、部门管理制度和专业施工规范

当人员减少, 流程优化, 既有管理制度和施工规范的严格执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不能一味图省事和方便而牺牲秩序和安全, 否则就容易导致事故和混乱。

三、找准定位, 突出主业

找准定位, 突出主业, 不要面面俱到。准确定位所在部门的业务重点, 人员、资金和工作安排一定要有所侧重。笔者所在的公司是国内大型铁路勘测设计企业, 业务繁重, 保持对外通信的畅通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 保证设备稳定、通信畅通, 为生产部门提供可靠稳定的服务是首要任务。必须在这个前提下再进行新业务的探索和开展。

四、群策群力, 团结协作

一个部门优质高效地运转, 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团结协作, 尤其在人少任务重的情况下。笔者所在部门经常召开部门会议, 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 加强沟通, 及时化解矛盾、理顺关系, 有效提高部门人员凝聚力。大家互相理解和支持, 部门工作就好做多了。

五、加强合作

加强与兄弟单位、电信运营商的合作交流, 对专网通信部门的工作非常有益。笔者所在地另一大型国企也有类似部门, 两部门间加强合作, 能够互相交流经验、互通有无。在实际中, 例如交换机等设备维护技术上的可以支持, 管理方法可以相互交流等, 这无形中也提高了管理的效力。与各大运营商的合作交流, 能及时升级业务功能、软件数据、掌握电信发展趋势等。

六、结语

经过多年不断总结管理经验, 提高管理效率。笔者所在的部门具有了三大特点, 一是服务的高效优质和稳定, 二是减员增效的突出, 三是在电信运营市场激烈竞争下仍保持收入的高增长, 年净收入平均增长率达到26.59%。笔者向上级提交的部门经营报告充分体现了这三点优势, 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

企业职能部门管理论文 篇8

保险集中管理是近年来国内保险市场上出现的一种先进的企业保险业务管理模式,一般是大型企业集团通过其内部的财务金融平台将系统内分散的保险资源进行整合,变分散采购为统一采购,变分散多头管理为统一管理,从而实现保险采购和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不仅满足了企业财务金融职能多样化发展的需求,而且有效的提高了下属各级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意识和水平,更好的将生产安全与商业保险相结合,发挥专业优势,保障稳定发展。

企业保险业务管理就是综合运用商业保险产品转嫁企业风险、降低意外损失、保障持续生产的一种制度措施,是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新世纪全球经济市场化的发展,保险作为相对银行、证券开放时间最早、程度最高的产业,虽已为人所知,却未能深入人心,相当部分的企业仍然对保险存在片面的认识。尤其是对于全国性、集团性的企业而言,下属企业数量众多、分布范围甚广、经营性质千差万别的特点,决定了其保险业务管理在原有分散操作的方式下难以实现有效的统一,降低了资金的效率,限制了财务风险管理的职能,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保险经纪人的出现,保险集中管理模式的引入,很好的适应了企业在新世纪的发展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解决了财务管理与保险管理之间的协作问题。在保险集中管理模式下,企业财务部门成为了组织负责机构,承担了整合内部资源、统一招标采购、规范日常管理、制定服务标准等职责,进一步完善了企业财务的风险管理职能,发挥了财务资源配置职能,加强了财务预决算管控职能,提升了企业全面风险管控能力,对未来企业财务职能内容的丰富和形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二、保险集中管理模式介绍

(一)基本概念。保险集中管理模式,即以大型的企业集团为母公司,整合下属企业或分子公司的业务资源,形成整体规模优势,对保险业务进行集中的设计和规划,制定统一的保险服务标准,规范统一的保险业务流程,下属企业按照上级公司的要求,确定相应的保险资产范围和种类,并组织完成具体的投保、索赔等手续。同时,为提高工作效率和专业化程度,母公司会通过自设保险经纪公司或外聘保险经纪公司,协助下属企业组织实施保险集中管理。

保险业务集中和统一管理,是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风险管理方式之一。通过发挥财务风险管理职能实施保险业务集中管理,可以母公司使最大程度的了解整体的资产风险管理状态,充分发挥规模优势,有效提高分子公司的资金利用率,争取优惠的保险承保条件,帮助企业合理降低经营成本,实现以小的保险费用支出获得最大范围的保险保障。

(二)组织体系。一般情况下,保险集中管理模式的组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1)母公司财务部,作为保险集中管理专项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制定保险集中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协调内部相关部门配合组织开展工作、指导分子公司执行落实保险集中管理的各项要求,逐步完善财务金融服务内容,加强财务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能。(2)母公司财务经办机构或保险经纪公司,作为母公司和分子公司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能够更好的将保险业务管理融合到自身经营体系中,集中优势资源为集团公司开展财产保险集中管理工作提供金融中介服务,协助下属单位完成投保、索赔等各项保险具体事务,引导各级财务部门发掘和发挥风险管理职能。(3)分子公司财务部门,作为保险集中管理的执行机构,是实现对风险与保险的统一管理重点环节,实施对企业内部保险工作的归口管理,从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的角度出发,根据集团公司的工作要求落实具体工作,合理安排自身保险业务,及时反馈操作意见。

(三)工作流程。一般情况下,保险集中管理模式的工作流程分为五个阶段:(1)课题研究论证阶段。主要是以母公司财务部为主,利用自身在企业集团内部财务和金融服务方面的优势,提出开展保险集中管理的设想,在母公司财务部的支持和指导下,财务经办机构将其列为重点课题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出具相应的论证报告。(2)立项前调研审批阶段。主要是在母公司财务部的领导下,为了提高财务与保险的结合程度,由母公司财务经办机构或保险经纪公司对重点下属企业或分子公司的现有保险业务情况进行摸底调研,调研形式可采取现场调研或问卷调研,了解日常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将调研汇总结果和统一管理操作设想整理上报母公司财务部,获得了立项审批。(3)立项后调研规划阶段。主要是以母公司财务部牵头设立的“保险集中管理项目工作小组”为主,组织面向了所有下属企业或分子公司的的资产与保险管理情况调研,详细准确统计各级企业资产情况、保险安排情况以及事故损失情况,为保险业务集中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持。(4)集中招标采购阶段。主要是以保险集中管理项目工作小组为主,母公司财务经办机构或保险经纪公司组织专业人员确定实施集中管理的保险险种、设计保险条款、制定保险服务标准,之后组织面向保险公司进行集中采购,通过评审、谈判等操作选定合格的保险公司,作为保险服务供应商为母公司及其分子公司提供定制的保险服务。(5)日常服务组织实施阶段。主要是以母公司经办机构或保险经纪公司为主,指导下属企业或分子公司按照母公司保险集中管理的要求,结合自身企业的经营特点和生产状况,合理安排保险业务,办理日常保险业务的投保、理赔等手续,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保险集中管理进行调整和优化。

三、保险集中管理对财务管理的促进作用

(一)财务与保险的结合,完善了财务风险管理职能。财务的本质决定了财务的职能,传统意义上的财务主要承担了对资金的筹集、调节、分配、监督职能,但是伴随着财务环境的变化、内涵的丰富和目标管理、价值管理等管理理论的发展,财务的职能也必然要进行创新,而财务的风险管理职能的发展正是创新的表现形式之一。

保险业务集中管理作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的识别和评价企业运营面临的风险,恰当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及强度,选用适合的商业保险产品转嫁或分散风险。财务部门作为掌握企业资产状况、具有金融专业知识的部门正是组织保险管理的最佳选择,能够通过完善自身风险管理职能加强风险防范,将可能遭受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增强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使财务职能顺利完成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由生产管理转向风险管理、由面向过去转变为面向未来的转变,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二)财务与保险的结合,发挥了财务资源配置职能。财务资本运营和资源配置的职能在保险集中管理工作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显著的提高了企业资金的利用率。其作用主要表现在财务对母公司内部保险资源的全面整合和优化配置,形成了巨大的规模优势,并且通过公开招标采购,引入市场化的竞争策略,争取到了优惠的保险承保条件,使得保险产品的性价比大幅度提高,一方面合理的控制了保险费成本的增加,有效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与集中管理实施之前的同等保险资产规模相比较,母公司整体保险费成本及费率水平会显著降低,实现了以较小的保险成本获得最优保险保障范围的目标,另一方面保费节约形成的资金沉淀,可以根据企业需求用于其他优势资源的购置和使用,这样既扩大了保险覆盖范围,降低了保险费支出成本,又提高了资金效率,均衡了资源配置,有效维护了企业资产安全。

(三)财务与保险的结合,加强了财务预决算管控职能。财务工作基础的职能就是年度预算、决算的管控,而保险业务由财务部门集中统一管理,使得母公司财务预决算管控职能更加明确、更加具有针对性。

事前阶段,财务部门可以根据自身资产状况和保险承保条件,准确的测算出年度保险费用,做到有计划、有目的的合理安排成本支出;事中阶段,财务部门按照资产的变化情况又能准确预算出保险成本的变动趋势,跟踪相关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对年度预算进行调整,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事后阶段,财务部门能够准确的统计年度保险数据,评价年度保险工作,完善决算管理。

(四)财务与保险的结合,提升了企业风险管控能力。财务职能与保险集中管理的结合,通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从上而下的统一了保险承保条件,统一了保险服务标准,并且与保险公司设计了严格的业务操作流程,加强了对各环节的指导和监督,不仅年平均赔付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为今后争取更优惠的保险费率和保险服务奠定了良好基础,而且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有效地规范了基层机构对保险业务的管理,为企业整个管理体系在风险管理方面填补了空白,堵塞了漏洞,提高了企业整体管理能力和水平。

四、总结建议

由母公司财务部门主导和推行的保险业务集中管理模式,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创新尝试,对未来财务职能的演变具有借鉴意义:

(一)企业要大胆突破传统财务职能的局限。财务职能的发展要紧紧跟随金融环境的复杂变化,满足未来不同金融业务的需求。财务部门时刻要大胆突破传统财务职能的局限,放宽眼界,认真学习和掌握银行、证券、保险先进的产品体系与操作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勇于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与自身业务相结合,助推企业稳定发展。

(二)企业要抓住机会拓展财务增值职能。在不断变化更新的市场环境中,经济主体越来越追求以最佳方法和最低廉的成本所提供最大的价值和服务,财务部门当然也不例外。财务部门作为经济主体内部最重要的资金管理部门,应抓住一切机会努力拓展资本运营配置、分析预测、信息服务、风险管理等增值职能,健全自身的综合服务能力,全方位发挥财务作用,促进经济主体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徒步活动讲话稿下一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项目资金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