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科交接身份识别措施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转科交接身份识别措施(精选2篇)

转科交接身份识别措施 篇1

1、医护人员在实施各项诊疗活动前,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2、门诊病人使用就诊卡号,住院病人使用住院号,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唯一标识。无名氏患者的姓名用无名氏加编号代替。

3、所有住院病人、急诊科留观病人、EICU及输液室病人均实行条码管理,佩戴腕带。

4、查对时应让患者说出自己的名字,住院病人使用床号、姓名、住院号三种识别符,核对床头卡和腕带信息,确认患者身份。门诊病人使用姓名、性别、就诊卡号三种识别符确认患者身份;无名氏患者,门诊使用“无名氏+编号、性别、就诊卡号”,住院患者使用“床号、无名氏+编号、住院号”,作为身份识别信息,需双人核对。

6、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应用镇静药物等病人,应让家属或陪同人员陈述患者的姓名,应用床号、姓名、住院号三种标示符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二十、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1、所有住院患者,急诊科留观室、EICU、输液室病人及“三无”患者均需实行条码管理,佩戴腕带。

2、住院处负责给入院患者发放腕带,住院期间患者必须佩带腕带。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腕带”信息内容包括:患者住院号、科别、姓名、性别、年龄。

4、腕带佩戴时必须2名护士到床边核对信息无误后佩戴。腕带常规佩戴在右手腕,特殊情况时可酌情处理。注意佩戴部位皮肤有无擦伤、血运情况等,若有异常更换佩戴部位。

5、若损坏、丢失、转科需要更换时,到住院处重新打印后按上述第4条操作执行。

6、病人出院前,由责任护士负责取下收回腕带并登记到《腕带回收登记本》上,保存24小时核对无误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十一、患者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1、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收病人准备;由医生和/或护士护送,确保搬运安全;携带患者的门诊病历及相关资料;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或住院号,确认患者身份,诊断、简要病史及病情,生命体征、意识状况、抢救经过、所做检查及结果、皮肤完整情况、引流情况、目前用药情况等;核对无误后,交接护士共同在病人转科交接记录单及记录本上双方签字。

2、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按医嘱做好手术前准备;手术室护士进病房接患者时,由责任护士陪同到床头认真交接,内容包括:确认患者身份(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床头牌及腕带信息)、手术名称、麻醉方式、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术中用药、皮肤及管道情况等,并认真填写手术患者护理交接单并签字。

3、手术室与病房转接患者:术后将病人安全送至病房,与病房护士确认患者身份,交接患者手术部位、皮肤、引流管、术中情况、以及清点相关物品,病房护士核实后,在手术患者护理交接单上签字。

4、病房与ICU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与ICU护士确认患者身份,认真交接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目前用药、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病房患者与ICU转接记录单并双方签字,无误后方可离开。

5、病房与产房转接患者:产妇均由主管医生和负责护士护送至产房并与助产士进行交接。入产房交接内容包括:产妇的腕带信息,生命体征、胎心、宫缩情况、胎膜是否已破、羊水量和阴道血量、宫口开大情况、产妇的治疗及卫生处置情况等情况。以上信息核对无误后在交接记录单及交接记录本上双签名。

6、产房与病房转接患者:由产房转入病房时交接内容包括:产妇的腕带信息,生命体征、子宫收缩情况、产后出血量、会阴伤口情况、用药、皮肤情况和产后宣教等。以上信息核对无误后在交接记录单及交接记录本上双签名。新生儿交接内容:助产士与病房护士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核对新生儿床头牌、婴儿腕带、新生儿病历信息是否一致,内容包括产妇病区、床号、母亲姓名、住院号、父亲姓名、新生儿性别、出生日期、体重等。以上信息核对无误后在交接记录单及交接记录本上双签名。

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篇2

一、转出病区护士接到患者转科医嘱后,通知患者或家属做好转科备。

二、转出病区事先通知转入病区,以便转入病区做好接收或抢救准备。

三、转出前转出病区护士,应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做好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四、转出病区护士做好转科准备,完善各项护理记录,携带患者物品护送病人到转入病区。

五、转出病区护士,与转入病区护士详细交接患者病情、皮肤、管道及物品,并做好交接记录。

附:转科交接流程

转出病区护士接转科医嘱后

通知转入病区

转出病区护士了解病人基本情况

完善各项护理记录

转出病区护士携带患者物品 护送患者到转入病区

与转入病区护士进行交接

做好交接记录

转科交接登记制度、交接程序

和身份识别措施

为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区、产房、手术室等)的患者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特制订患者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的相关制度。

一、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同时使用姓名、年龄、性别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二、检查病情危重、意识障碍、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专用“腕带”标识。

三、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人核对。“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科别、诊断、住院日期等。由病区责任护士负责填写。

四、护士在给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五、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六、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七、转科相关制度

(一)凡住院病人因病情需要转科者,经转入病区会诊同意,并在会诊申请单上签署意见,转出病区持会诊单联系好床位,方可转科。

(二)转入病区对需转入病人应优先安排,及时转科。如急危重病人,转入病区应尽快解决床位;如转科过程中有导致生命危险的可能,则应待病情稳定后,由转出病区医护人员护送至转入病区。

(三)转科前由经治医师开出转科医嘱,并写好转科记录,通知住院处,按联系的时间派人陪送到转入病区,向值班人员交代有关情况。

(四)转入病区应及时诊治或抢救转科病人,写好接收等记录,并通知住院处。

(五)危重病人转科时,转出病区医师应向转入病区医师当面交代病情。

(六)如病情需两科共管者,应以原所在科室为主,共同负责协商解决,定期按时查房。

八、手术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具体措施。

(一)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区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楚患者床号、姓名、性别、病区、年龄、诊断、住院日期、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区与手术室交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二)围手术期患者“腕带”使用时间必须依据护理部规定,即手术前一日开始使用,手术后病情危重期间使用(直至改为二级护理),手术后病情稳定使用三日,结束后由病区负责护士核对后取下。

九、急诊、临床科室、手术室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具体措施。

(一)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诊就诊的病例;认真与病区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臵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二)门诊、急诊患者手术室、病区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门诊、急诊就诊病例;认真与病区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填写门诊、急诊患者与手术室、病区交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三)病区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区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病区与手术室患者交接记录单。

(四)手术室与科室转接患者: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仍应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区患者交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十、附则

(一)对于违反该制度的相关责任人,予以全院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并处以一定金额的罚款。

上一篇:公司年会晚会颁奖典礼下一篇:书面表达能力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