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管理公式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级财务管理公式(精选8篇)

中级财务管理公式 篇1

1、单期资产的收益率=利息(股息)收益率+资本利得收益率

2、方差=∑(随机结果-期望值)2×概率(P26)

3、标准方差=方差的开平方(期望值相同,越大风险大)

4、标准离差率=标准离差/期望值(期望值不同,越大风险大)

5、协方差=相关系数×两个方案投资收益率的标准差

6、β=某项资产收益率与市场组合收益率的相关系数×该项资产收益率标准差÷市场组合收益率标准差(P34)

7、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

8、风险收益率=风险价值系数(b)×标准离差率(V)

9、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b×V

=无风险收益率+β×(组合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

其中:(组合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市场风险溢酬,即斜率

第三章:

P-现值、F-终值、A-年金

10、单利现值P=F/(1+n×i)‖单利终值F=P×(1+n×i)‖二者互为倒数

11、复利现值P=F/(1+i)n =F(P/F,i,n)DD求什么就把什么写在前面

12、复利终值F=P(1+i)n =P(F/P,i,n)

13、年金终值F=A(F/A,i,n)DD偿债基金的倒数

偿债基金A= F(A/F,i,n)

14、年金现值P=A(P/A,i,n)DD资本回收额的倒数

资本回收额A= P(A/P,i,n)

15、即付年金终值F=A〔(F/A,i,n+1)-1〕DD年金终值期数+1系数-1

16、即付年金现值P=A〔(P/A,i,n-1)+1〕DD年金现值期数-1系数+

17、递延年金终值F= A(F/A,i,n)DDn表示A的个数

18、递延年金现值P=A(P/A,i,n)×(P/F,i,m)先后面的年金现再前面的复利现

19、永续年金P=A/i

20、内插法瑁老师口诀:反向变动的情况比较多

同向变动:i=最小比+(中-小)/(大-小)(最大比-最小比)

反向变动:i=最小比+(大-中)/(大-小)(最大比-最小比)

21、实际利率=(1+名义/次数)次数-1

股票计算:

22、本期收益率=年现金股利/本期股票价格

23、不超过一年持有期收益率=(买卖价差+持有期分得现金股利)/买入价

持有期年均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持有年限

24、超过一年=各年复利现值相加(运用内插法)

25、固定模型股票价值=股息/报酬率DD永续年金

26、股利固定增长价值=第一年股利/(报酬率-增长率)

债券计算:

27、债券估价=每年利息的年金现值+面值的复利现值

28、到期一次还本=面值单利本利和的复利现值

29、零利率=面值的复利现值

30、本期收益率=年利息/买入价

31、不超过持有期收益率=(持有期间利息收入+买卖价差)/买入价

持有期年均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持有年限(按360天/年)

32、超过一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到期额或卖出价/买入价)(开持有期次方)

33、超过一年每年末付息=持有期年利息的年金现值+面值的复利现值

与债券估价公式一样,这里求的是i,用内插法

第四章:

34、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投资+资本化利息

35、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其他

36、原始投资=建设投资+流动资产投资

37、项目总投资=原始投资+资本化利息

项目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其他+流动资产投资+资本化利息

38、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该年流动资产需用数-该年流动负债需用数

39、流动资金投资额=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截至上年的流动资金投资额=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上年流动

资金需用数

40、经营成本=外购原材料+工资福利+修理费+其他费用=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折旧-无形和开办摊销

单纯固定资产投资计算:

41、运营期税前净现金流量=新增的息税前利润+新增的折旧+回收残值

42、运营期税后净现金流量=税前净现金流量-新增的所得税

完整工业投资计算:

43、运营期税前净现金流量=税前利息+折旧+摊销+回收-运营投资

44、运营期税后净现金流量=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折旧+摊销+回收-运营投资

更新改造投资计算:

45、建设期净现金流量=-(新固投资-旧固变现)

46、建设期末的净现金流量=旧固提前报废净损失递减的所得税

47、运营期第一年税后净现金流量=增加的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增加的折旧+旧固提前报废净损失递减的所得税

48、运营期税后净现金流量=增加的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增加的折旧+(新固残值-旧固残值)

建设期为0,使用公式45、47、48--;建设期不为0,使用公式45、46、48

静态指标计算:投资回收期PP/PP`、投资收益率ROI

49、不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原始投资合计/投产后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

50、包括件设计的回收期=不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建设期

51、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最后一个累计负值的年份+|最后一个累计负值|/下年净现金流量

52、投资收益率=息税前利润/项目总投资

动态指标计算:净现值NPV、净现值率NPVR、获利指数PI、内部收益率IRR

53、净现值=NCF0+净现金流量的复利现值相加

54、净现金流量相等,净现值=NCF0+净现金流量的年金现值

55、终点有回收,净现值=NCF0+净现金流量n-1的年金现值+净现金流量n的复利现值

或=NCF0+净现金流量n的年金现值+回收额的复利现值

54、建设期不为0的时候,按递延年金来理解

55、净现值率=项目的净现值/|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

56、获利指数=投产后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或=1+净现值率

57、(P/A,IRR,n)=原始投资/投产后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NPV、NPVR、PI、IRR四指标同向变动

第五章:

58、基金单位净值=基金净资产价值总额/基金单位总份数

59、基金认购价(卖出价)=基金单位净值+首次认购费

60、基金赎回价(买入价)=基金单位净值+基金赎回费

61、基金收益率=(年末持有份数×年末净值-年初持有分数×年初净值)/(年初持有分数×年初净值)DD(年末-年初)/年初

62、认股权证价值=(股票市价-认购价格)×每份认股权证可认购股数

63、附权认股权价值=(附权股票市价-新股认购价)/(1+每份认股权证可认购股数)

64、除权认股权价值=(除权股票市价-新股认购价)/每份认股权证可认购股数

65、转换比率=债券面值/转换价格=股票数/可转换债券数

66、转换价格=债券面值/转换比率

第六章:

现金管理:

67、机会成本=现金持有量×有价证券利率(或报酬率)

68、最佳现金持有量Q=√2×需要量×固定转换成本/利率(开平方)

69、最低现金管理相关成本TC=√2×需要量×固定转换成本×利率(开平方),持有利率在下,相关利率在上

70、转换成本=需要量/Q×每次转换成本

71、持有机会成本=Q/2×利率

72、有价证券交易次数=需要量/Q

73、有价证券交易间隔期=360/次数

74、分散收帐收益净额=(分散前应收投资-分散后应收投资)×综合资金成本率-增加费用DD小于0不宜采用

应收账款管理:

75、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年赊销额/360×平均收帐天数

76、维持赊销所需资金=应收平均余额×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77、应收机会成本=维持赊销所需资金×资金成本率

存货管理:

78、经济进货批量Q=√2×年度进货量×进货费用/单位储存成本(开平方)

79、经济进货相关总成本T=√2×年度进货量×进货费用×单位储存成本(开平方)

80、平均占用资金W=进货单价×Q/2

81、最佳进货批次N=进货量/Q

82、存货相关总成本=进货费用+储存成本

中级财务管理公式 篇2

1公式推导法在货币时间价值中的应用

1.1 公式推导法在复利终值中的应用

复利终值是指若干期以后包括本金和利息在内的未来价值,又称本利和,即利息计入本金后再计算利息。如某人将P元本金投资于某一项事业,年报酬率为i,经过1年后时间终值F1=P+Pi=P(1+i),若此人并不提走现金,继续投资于该事业,则第2年本利和F2=P(1+i)+P(1+i)i=P(1+i)2,以此类推,F3=P(1+i)2+P(1+i)2i=P(1+i)3,同理,第n年本利和Fn=P(1+i)n=P(F/P,i,n)。

1.2 公式推导法在普通年金终值和现值中的应用

1.2.1 公式推导法在普通年金终值中的应用

普通年金终值是一定时期内每期期末等额收付款项的复利终值之和。

在1式基础上两边同时乘以(1+i)倍,然后等式右边依次往右错一位。

2-1得:i F=A(1+i)n-A

1.2.2 公式推导法在普通年金现值中的应用

普通年金现值是指一定时间内每期期末等额收付款项的复利现值之和。

在3式基础上两边同时乘以(1+i)倍,然后等式右边依次往左错一位。

4-3得:i P=A-A(1+i)-n

1.3 公式推导法在预(先、即)付年金终值和现值中的应用

1.3.1 公式推导法在预(先、即)付年金终值中的应用

预(先、即)付年金终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每期期初等额收付款项的复利终值之和。

1.3.2 公式推导法在预(先、即)付年金现值中的应用

预(先、即)付年金现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每期期初等额收付款项的复利现值之和。

1.4 公式推导法在一年多次计息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换算时的应用

如果一年计息的次数大于1 时,此时每年给出的年利率r为名义利率,则实际利率。 利用公式推导法具体推算过程有两种方法。 假设现有P元资金,投资于1 年付息m次,年利率为r的项目。 (1)计算1 年后本利和,。(2)计算n年后本利和,。

通过上述两种方法都可以得出。

2公式推导法在筹资管理中的应用

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中的杠杆原理是筹资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杠杆原理中主要讲述3 个杠杆系数,本部分主要阐述公式推导法在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总杠杆系数中的应用。

2.1 公式推导法在经营杠杆系数中的应用

经营杠杆是由于销售量Q变动引起息税前利润EBIT发生更大的变动。 经营杠杆系数DOL是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与销售量变动率的倍数。 本文用Q、P、V、F分别表示基期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在P、V、F不变的情况下,用Q*表示本期销售量。 则DOL利用公式推导法推导的过程如下:

2.2 公式推导法在财务杠杆系数中的应用

由于固定资本成本的存在,使得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的幅度大于公司营业利润变动幅度的现象称为财务杠杆,财务杠杆系数DFL是指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是息税前利润变动的倍数。 用EBIT、I、T、D和N分别表示基期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所得税率、优先股息和普通股股数,在I、T、D和N不变的情况下,用EBIT*表示本期的息税前利润。 则DFL利用公式推导法推导的过程如下:

2.3 公式推导法在总杠杆系数中的应用

总杠杆系数DTL是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与产销量变动率的倍数。 则DTL利用公式推导法推导的过程如下:

3公式推导法在证券投资管理中的运用

股票估价是证券投资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股利固定成长模式是股票估价常见的一种模式。用D0表示本期的股利,未来各期的股利按上期股利的g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R为股票所采用的贴现率即期望的最低收益率。 股票价值VS按公式推导法推算过程如下:

6-5得:,因为R>g,在n趋于无穷大时,的极限为0。则

4公式推导法在项目投资管理中的运用

本文主要介绍公式推导法在项目投资新建项目营业现金净流量(NCF)中的运用。 现金净流量等于现金流入量减去现金流出量。 营业期的现金流入量主要是营业收入,营业现金流出量主要是付现成本和所得税。

营业现金净流量NCF=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营业收入-( 付现成本+ 所得税)= 营业收入- 付现成本- 所得税= 营业收入-(总成本-非付现成本)-所得税=(营业收入-总成本-所得税)+非付现成本=税后营业利润+非付现成本。

或者:营业现金净流量NCF=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营业收入-付现成本-(营业收入-总成本)×所得税税率=营业收入-付现成本-(营业收入-付现成本-非付现成本)×所得税税率=营业收入×(1-所得税税率)-付现成本×(1-所得税税率)+付现成本×所得税税率。

5公式推导法在营运资金管理中的应用

5.1 公式推导法在现金管理和存货管理中的应用

5.2 公式推导法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应用

校长要掌握的财务公式 篇3

一些校长,尤其是民办校校长,会要求财务人员定期汇报学校的资产状况、负债状况、收入支出状况等各类单一的财务信息,期望从中了解总体的财务状况,但是往往不能作出客观准确的判断,总是不得要领。

事实上,单一的财务数据是没有太多研究价值的。真正有价值、富含更多信息的财务数据,是那些以公式形式存在的复合财务信息。

公式1学校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学校资产负债率体现了学校校级财力的资产负债情况。可以用于衡量学校利用债权人(主要是银行)提供的资金开展业务的能力,也反映学校的财务安全情况。无论是对非盈利或盈利性质的教育机构而言,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

公式2学校累积借款总额占总资产比率=借入款累计数/资产总额×100%

学校累积借款总额是指学校历年从校外获得的货币资金形态的借款总金额年末数,包括教学、科研、基建、后勤长期负债。该比率反映了学校筹集资金的规模,比率越大,风险越大。公式3学校累积借款总额占总经费收入比率=借入款累计数/总经费收入×100%

该比率反映了学校收入对债务的承受程度,比率越高,风险越大。

公式4事业基金可用率=一般基金-借出款-对外投资/一般基金×100%

该比率可以衡量学校事业基金可动用程度。该比率越低,说明风险越大,学校调剂弥补预算缺口就越加捉襟见肘。须知,公式4和接下来的公式5中的“事业基金”其实选取的是“一般基金”的数据。

公式5投资基金占事业基金比率=投资基金/一般基金×100%该比率是年末学校一般投资基金占一般基金的比重,该比率越高,学校风险越大。

公式6专项资金占用程度=借出款+投资基金+应收及暂付款-收入×20%-事业基金/资产总额-事业基金-固定基金100%

专项资金是学校有专项用途的资金,原则上是专款专用,不能挪用。但实际上学校往往会使用专项资金导致挪用。专项资金的占用部分是学校借出款、投资基金、应收及暂付款中作周转性垫支款的总额与事业基金之间的差额。其中,“应收及暂付款中作周转性垫支款的总额”以“应收及暂付款与收入总额的20%之间的差额”进行衡量。资产总额减去事业基金、固定基金,表明学校不可占用的、非自有的、有专项用途的资金,其中也包括负债。

显而易见,专项资金挪用得越多,该比率越大,财务风险也就越大。

公式7学校货币资金支付率=现金+银行存款+持有债券/支出总额/12

学校货币资金可以理解为学校年末现金、银行存款与债券投资的总额。它可以反映学校新财政年度可动用的货币资金数。学校货币资金与学校月均支出额的比值,可以用于衡量学校财务运转情况。该比率越大,说明学校月可支配和周转的财力越强,风险越小。

公式8学校借入款项占货币资金的比率=学校借入款项/现金+银行存款+持有债券

该比率说明了学校的还款储备率。该比率越高,说明学校到期还款压力越大,财务风险越大。

公式9学校银行存款保障率=负债/银行存款余额+现金余额

该比率说明了学校财务调剂能力。该比率越大,说明学校资金调剂能力越差,风险越大。

公式10学校暂付款占流动资金比率=应收及暂付款年末数/年末流动资金金额100%

其中,年末流动资金总额为资产总额减去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该比率反映了学校资金使用效益与财务管理水平。比率越大,风险越高。

公式11速动比率=速度资产/短期负责

速动资产,是指可以迅速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流动资产,含现金、银行存款及持有债券。流动负债即短期负债,是指将在1年(含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其它暂收应付款项、预提费用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当该比率低于1时,往往被认为偿债能力低,财务风险较大。

公式12学校现实支付能力=年末货币资金/月均支出额

学校潜在支付能力=年末货币资金+年末应收票据+年末借出款+年末债券投资+年末借入款+年末应缴财政专户+年末缴税金/月均支出额掌握了速动资产的概念后,我们就可以理解,学校潜在支付能力的分子,其实就是那些较易变现的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

显而易见,学校现实支付能力与学校潜在支付能力越高,学校财务越稳健,风险越小。

案例:公式应用

有了以上12个公式,我们大致就可以从资产负债表及收入支出表中提炼出需要的财务信息,加以衡量学校的财务状况及校长财务考核指标。

由于高等院校财务体系较为完整,我们选取某高等院校A校财务报表为例,说明12个公式的应用。

计算过程如下:

1.资产负债率=21520364.66/729235-70.25

×100%=29.51%

2.学校累积借款总额占总资产比率=19790000/729235-70.25×100%=27.14%3.学校累积借款占总经费收入比率=19790000/25660000×100%=77.12%4.事业基金可用率=8846898.14-3000000-2000000/884689-8.14×100%=43.48%5.投资基金占事业基金的比率=3000000/88468-98.14×100%=33.91%6.专项资金占用程度=2000000+3000000+28023578.67-25660000 x20%-11846898.14/72923570-11846898.14-38460581.41×100%=70.94%

7.学校货币资金支付率=1438577.39+832.78/2315151-6.41/12=0.74

8.学校借入款项占学校货币资金比率=19790000/1438577.3-9+832.78=13.75 9.银行存款保障率=21520364.66/1438577.3-9+832.78=14.95 10.暂付款占流动资金比率=28023578.67/72923570.25+38460581.41×100%=81.32%11.速动比率=832.78+1438577.39/17303—64.66=0.83

12.现实支付能力=832.78+1438577.39/2315151-6.41/12=0.75

学校潜在支付能力=832.78+1438577.39+2000000-19790000/23151516.41/12=-8.47

考核标准

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加之学校为非盈利组织,无法承担过多的还贷压力,该项指标更应勉力而行。目前在学界或理论界,普遍认为学校资产负债率不应超过20%,否则有较大风险。A校的资产负债率高达29.51%,处于较大风险中。

学校累积借款总额占总资产比率越低越好。该指标的风险主要体现在“突然激增”。在年末,A校该指标为27.14%,年初该指标为0,上升27个点。从“这一年’’来说,属于风险增加较多。

累积借款占总经费收入比率越低越好。由于公立学校属于财政部经费下拨单位,经费中本身就包括耗资大项,如基建等费用,所以该指标理应非常低。但是我国教育经费长期拨付不足,加之近年来学校从银行贷款政策放松,该项指标往往激增。一般认为,该指标在40%以下较为正常。A校该指标高达77.12%,明显过高。

事业基金可用率越大越好,至少应大于50%,学界或理论界认为学校应达到60%以上。A校只有43.48%,这是值得深思整改的。

投资基金占事业基金比率越小越好,风险集中体现在“突然激增”。A校年末为33.91%,年初为40.42%,风险是下降的,但仍处于高位。

专项资金占用程度是一个特殊的指标:该指标为负值最好,若高于0,就应发出警报。A校不仅高于0,而且占用70.94%,这明显不是监管部门所想看到的。

学校货币资金支付率越大越好,而且货币资金可周转天数应超过3个月。A校事实上只能支付0.74个月,资金非常紧张。

学校借入款项占学校货币资金比率越低越好,对学校而言应尽量维持在5倍以下,即以5年期贷款为标准。A校该指标高达13.75,已经超过风险线近2倍。

银行存款保障率越低越好,学校应维持在6倍以下。A校高达14.95,超出风险线一倍有余。

暂付款占流动资金比率越小越好。学界认为,学校该指标应低于45%,超出55%则应预警。A校高达81.32%,说明资金使用效率及财务管理水平低下,应预警。

如前所述,速动比率不应低于1。A校只有0.83,应引起足够重视。

现实支付能力与潜在支付能力应越大越好。A校潜在支付能力已为负值,亟需预警。

掌握统计学中的“层次分析法”、“费歇尔判别法”等较为深层次统计方法的校长,亦可以再深度挖掘以上12个简易公式,得出学校更全面的财务状况,本文就不再赘述了。

中级会计实务公式 篇4

资产、费用账户期末余额=资产、费用账户期初余额+资产、费用账户本期增加数-资产、费用账户本期减少数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期初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的本期增加数-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本期减少数借贷记账法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

增减记账法的平衡关系

1、差额平衡法资金占用类科目增方余额-资金占用类科目减方金额=资金来源类科目增方金额-资金来源类科目减方金额

2、余额平衡法资金占用类各科目期末余额之和=资金来源类各科目期末余额之和资金收付记账法的平衡关系资金来源总额-资金运用总额=资金结存总额

1、发生额差额平衡资金来源及资金运用类科目收方发生额合计-资金来源及资金运用类科目付方发生额合计=资金结存类科目收方发生额合计-资金结存类科目付方发生额合计

2、余额平衡资金来源类科目收方余额-资金运用类科目付方余额=资金结存类科目收方余额

复式反收付记账法平衡关系

1、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资金结存或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资金结存

2、所有账户收方余额合计=所有账户付方余额合计

企业未达账项的调节方法

1、双方余额调节法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

2、单方余额调节法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银行对账单余额或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

3、差额调节法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企业已付,

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库存现金限额库存现金限额=前一个月的平均每天支付数额×限定天数赊销净额百分比法坏账损失估计数额=当期实际赊销净额×估计坏账百分比估计坏账的百分比=(估计坏账-估计坏账收回)/估计赊销净额应帐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坏账损失估计数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估计坏账百分比期末坏账准备账户应调整的数额=(坏账准备账户期初余额+坏账准备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坏账准备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期末估计的坏账损失数额应收票据贴现净额应收票据贴现净额=应收票据到期价值-贴现息应收票据到期价值=面值(不带息票)=面值+利息(带息票据)贴现息=票据到期价值×贴现率×(贴现天数/360)

存货计价方法

1、先进先出法

2、后进先出法

3、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期初结存存货的数量+本期收入存货的数量)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4、移动加权平均法库存存货成本=库存存货数量×当前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发货前库存存货总成本-发出存货的成本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货前结存存货总成本+本次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本次收货前结存存货数量+本次收入存货数量)发出存货的成本=发出存货数量×当前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存货成本差异

1、存货成本差异额=存货的实际成本-存货的计划成本

2、存货的成本差异率=(期初存货的成本差异额+本期收入存货的成本差异额)/(期初存货的计划成本+本期收入存货的计划成本)×100%

3、发出存货分摊的成本差异额=发出存货计划成本×存货的成本差异率

4、发出存货实际成本=发出存货计划成本+发出存货分摊的成本差异额

间接费用的分配

1、按定额耗用量的比例分配间接费用各种产品应分配的间接费用=该种产品的定额耗用量×分配率各产品的定额耗用量=各种产品的单位耗用定额×该产品的实际产量分配率=应分配的费用/全部产品的定额耗用量

2、按实际耗用的工时分配间接费用

各种产品应分配的间接费用=该种产品的生产工时数×分配率分配率=间接工资总额/全部产品生产工时总数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

1、直接分配法各受益部门(产品)应分配的费用=辅助生产单位成本×该部门(产品)的受益数量辅助生产单位成本=辅助生产费用总额/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总量

2、一次交互分配法

材料费用分配

1、重量(体积、产量)比例分配法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的重量(产量或体积)×分配率分配率=应分配的材料费用/各种产品的加工重量(产量或体积)

2、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材料单价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某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各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之和

3、标准产量比例分配法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的标准产量×标准产品的单位材料费用各种产品的标准产量=∑(某种产品产量×该种产品系数)标准产品的单位材料费用=材料费用总额/各种产品的标准产量

外购动力费用分配

1、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某产品动力用电费用=该产品生产工时×电力费用分配率电力费用分配率=车间动力用电费用总额/该车间各种产品生产工时之和

2、机器工作小时比例法某产品动力用电费用=该产品机器工时×电力费用分配率电力费用分配率=车间动力用电费用总额/该车间各种产品机器工时之和

制造费用分配

1、生产工时比例法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生产工时总数

2、机器工时比例法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机器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机器工时总数

3、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某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生产工人工资总数×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生产工人工资总数

4、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比例法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耗用的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总额

延伸阅读:中级《会计实务》学习口诀

一、最基本的口诀――读书口诀

所有学科的考试学习,包括会计学习,都必须仔细阅读考试指定教材和考试大纲。如果你是参加社会助学的会计应考者,那么从你听辅导教师授课到最后准备考试,应该至少读五遍指定教材。我将其总结为“自考五读口诀”,具体内容如下:

一读课前预习先,从师二读课堂间。

温故知新读三遍,四读再把习题练。

五读复习迎考试,胜利通过笑开颜。

这主要强调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做题巩固以及总复习迎考都要把读书放在基础性地位。我每门课开课第一次,我都将这个口诀写在黑板上,要求同学作为 参加会计考试的座右铭,这其实对所有科目的考试中都是有用的。如果你是纯粹的自学,那么读书的意义就更是不言自明了。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或者“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都是这个道理。

二、利用口诀理解记忆账户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规则是基础会计学习的入门规律,是需要同学们深刻记忆和理解的最基本知识点之一。我们一般把账户区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五大类。资产、成本类账户一般都是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二者合并称为权益)一般都是借方登记减少,贷方登记增加;损益类账户则需要区分是费用类还是收入类去分别登记,收入与费用之间的登记也是相反的。为便于初学者理解,提高其学习兴趣,我编写了以下口诀,并命名其为“记账规则之歌”。

借增贷减是资产,权益和它正相反。

成本资产总相同,细细记牢莫弄乱。

损益账户要分辨,费用收入不一般。

收入增加贷方看,减少借方来结转。

曾经有一个女学员用“四季歌”的曲调在课堂上演唱,大大加深了初学者的记忆痕迹。我们在基础会计考试中记账规则直接考查一般都采取简答题的形式,如果你能记住这首“打油诗”当有好处。

大家也许还记得,会计核算有七种基本核算方法,即:设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我们也可以把七种方法总结成为以下的口诀:

会计核算方法七,设置科目属第一。

复式记账最神秘,填审凭证不容易。

登记账簿要仔细,成本核算讲效益。

财产清查对账实,编制报表工作齐。

如果问你某项内容是否属于会计核算方法,只要对照上面的口诀便一目了然。

三、利用口诀理解记忆跨期摊提账户的账务处理

跨期摊提账户主要包括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账户。待摊费用实际是先付费后分摊的费用,主要属于资产性质。预提费用实际是先预计后付费的费用,主要属于负债性质。他们的共同点是收益期是若干个会计期间(月)。他们的核算规律可以结合以下的口诀进行理解记忆。

待摊预提之歌

待摊预提都跨期,权责发生来摊提。

先花货币是待摊,后掏腰包走预提。

支付待摊借方记,贷方资金来放弃。

摊销需从贷方转,借走费用进损益。

预提费用贷方提,四费借方来对应。

付费借方减预提,现金存款别忘记。

这个口诀可以这样解释:

中级财务管理公式 篇5

英语素质教育的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然而,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做到合理设计教学目标,科学设计课堂教学,创造性地钻研教学内容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做到因材施教

一节课成功的标准不在于这节课教了多少内容,完成多少教学任务,而在于在这节课里,学生练了多少,学会了多少,在实践中能用多少。这种“学会”、“能用”就是“内化”,也就是Input 和Output 的问题。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应该也必须明白这一点。为此,英语教师应该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是说,教学目标的定位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反复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每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会话环境

要使英语学习从学习、模仿到交际,在45分钟内让五十多个学生人人都能做到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教师把英语学习、课堂交际活动延伸到课外,扩展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精心组织好课外英语学习活动,营造一种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使其既能真正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又能丰富活跃校园生活。学习语言需要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孩子们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有利于他们学习语言。为了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教师必须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

1.充分利用课前的Warming-up

师生可以共同唱一首英文歌曲,一些简单易唱、节奏明快的歌曲能让整个班全身心都动起来,为接下来的授课做好准备。例如:Bingo, Old MacDonald’s, If you are happy等等,这种类型的歌曲不但可以唱,还可以在唱的同时加上肢体动作,使大家进入一个兴奋状态,从而兴致盎然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2.倡导师生用英语交流

师生用英语打招呼、询问天气情况、交流看到的物品并表示赞美等,从用简单的英语进行日常交际用语对话过渡到新课。为了减少中文在英语课中的使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说英语,可以为每个同学起一个英文名字,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3.创设模拟情景

课堂上尽量模拟真实的情景,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新刺激(如为了制造看病情景,教师突然假装身上某部位疼痛),给学生新的悬念(如在下课前放一首英文歌曲,并答应下次上课教唱等),以及其它富有戏剧性的措施。如:运用挂图、多媒体等创设情景,用英语看图说话,用英语扮演角色,用英语搞抢答赛,用英语复述课文,用英语进行思维和想象,最大限度地创设会话环境,使学生学习英语有一种自我追求、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兴趣和动力。

4.为学生搭建多种学习的平台

企业管理公式 篇6

内容: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大凡成功的企业都有一套管理哲学,因为哲学基本上就像一只罗盘,能指引企业家经营的正确方向,帮助企业家迎接挑战,追求成功。而做为事业单位的疾病控制中心也不列外。一场非典突然袭击而来暴露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管理方面的一系列缺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日前针对这个问题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划。做为一个负责人怎样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设计出切合实际又富有远见的管理方案呢?

根据本人多年在疾病控制中心工作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四个公式,才有可能成为同行业的赢家。第一个公式是人力=人数*能力*态度。第二个公式是成功企业=爱的循环。第三个公式是:人才=知识+资本。第四个公式是:活力=智力*?毅力+体力+速力?

解释:

公式一:人力=人数*能力*态度

人力=人数*能力*态度是指: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尽善尽美,就离不开企业一定员工的做事能力和工作态度.我们都知道麦克唐纳快餐店的“S.Q.C”精神,麦克唐纳连锁创始人雷·克罗克对经理人员灌输这一思想时,念念不忘这样的公式:人力=人数*能力*态度。他谆谆教导各个部门的经理:连锁店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尽善尽美,公式中的任何一项都至关连锁店的生存。为了保证员工能力的提高,克罗克于1963年成立了汉堡包大学,校方负责训练、审核“麦克唐纳”加盟店的经理,并负责进行有关“S、Q、C”基本原则的培训。学校学生人数平均每班25-30人,每年上课16-20周。对经理人员的挑选,克罗克要求经理人员须懂人际关系学,善于接待顾客,并接受汉堡包大学的专门训练,获得“汉堡包学”的学士学位。新招的职工必须进行为期10天的训练后才能担任店员。由于克罗克注重进行人员的挑选训练,使遍布全美国的麦克唐纳快餐店的汉堡包厨师,享有“全美国最佳汉堡包烹制能手”的美称。

我所在的疾病控制中心一直强调人力=人数*能力*态度,中心的发展必须尽善尽美,公式中的任何一项都至关着中心的生存。中心为了提高人才的素质每年都派选一部分相关人员到广西医科大学去上课。并且不定期的进行考核,这使得每位员工对相关专业的学习从来都不敢怠慢,面对一次次大型考察都能得到领导的充分肯定。新招的大学生也必须进行为期3个月的岗前培训,其中包括人际关系的培训,职业道德的培训等。由于中心一直以来都奉行这一公式,所以即使在非典时期我们在管理上一直为人们所认可的。

商家在运用此策略时应该注意,公式中用的是“*”,而非“+”,表明某一因素为“零”,其结果就是“零”。

公式二:企业成功=爱的循环

企业成功=爱的循环是指:主张办企业一定是为了利润,但利润不能独吞,其中一部分是质量较好的产品以及低廉的价格交给消费者,另一部分交给销售我们产品的经销商和代理商,剩下的留给自己的企业,我们需要播散善的种子,那善还会循环归还给我们。

吉田经营的奥妙在于他的“爱的循环”。他说:“积50年之经验,就是奉行了爱的循环哲学。如果我们撒播善的种子,那么,善还会循环归还给我们的,善在我们之间不停的循环运转,使大家都得到善的实惠。” 吉田为了实现“爱的循环”,准许公司雇员购买本公司的股票,持股票者每年可得到8%的股息。同时吉田还要求员工把工资和津贴的10%、奖金的50%存放在公司里,用以改善、扩大公司的经营。公司每月支付给存款员工的利息比银行定期存款利息还要高。在“爱的循环”哲学指导下,YKK公司的产品为适应不同顾客的不同要求,不论利大利小,只要市场有需求,都要生产,由此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了市场的认同。

非典时期“爱的循环”公式是我们中心重点抓的一个公式。在疫情严重的情况下,中心还成立了专门看护小组专门看望隔离期的人员其中有职工家属和一些不相识的人员.在非典疫情严重地给当地小学送去了医疗和物资等.为广西几所高校被隔离的几名贫困学子资助了衣物和金钱等,其中一名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党员因为我们的爱心让她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外企而选择了广西疾病控制中心.我们因为爱所以又一名优秀的人才选择了我们.商家在运用此公式时应该时刻注意消费者和员工的心理需求,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公式三:人才=知识十资本

人才=知识+资本是指:企业应该提倡“人才就是资本”、“知识就是财富”;人才是知识的载体,知识是人才的内涵;知识是企业无形财富,人才是企业无法估量的资本。

为了获得人才,惠普公司十分重视对员工的培训,经常选派工程师到高等院校去学习、深造,学习期间工资照发。公司大力鼓励青年技术人员参加各种脱产、半脱产学习,并为他们支付学费,报销路费,甚至在住宿方面也给予补贴。公司开展全员培训,每年举办上千种学习班。惠普公司还十分重视吸纳人才,公司的成员大多数是工程技术人员。公司每年都派出一批知人善任、有管理经验的技术管理干部前往著名的高等学府,了解应届毕业生中的佼佼者,再由公司出路费,请他们到公司来,当面考评,优选慎评。

中心一直提倡“白纸好画图”的原则,每年优秀的应届毕业进单位的人员都不在少数,因为每年他们大三暑假时本中心的负责人就早早的和学校的有关领导联系好,让那些学生暑假时就到中心来实习让他们尽快的了解各个工作流程。等他们毕业了就从中择优录取。同时为了能网到更优秀的人才中心经常武汉,上海,西安等人才集聚地高薪聘请他们回来。这里值得商家注意的是防止由于用人不当而造成高级人员的流失。

公式四:活力=智力*?毅力+体力+速力

火力=智力*毅力+体力+速力是指:一个企业要有活力,它的必要条件是对企业智力的开发,人才和知识是企业产生活力的主要作用力;而重视企业的毅力、体力、速力则是搞活企业的充分条件,因为它们是智力转化为经营成果的活力所在。

中级财务管理公式 篇7

富南灌区试验站位于北纬47°38′, 海拔164m。1981-1996年灌区气象因素见表1。

2 水稻需水量计算

2.1 改进的Penman公式

改进的Penman公式有很多种, 本文中用到的改进的Penman公式是在1948年Penman公式基础上经过多次修改后, 于1979年经FAO推荐的修正公式[1,2,3], 该公式最大的特点是修正了气压和风速:

该式中包括了辐射项和空气动力学项。

上述各式中, P0为海平面平均气压, k Pa;P为计算点平均气压, k Pa;△为饱和水汽压-温度曲线上的斜率, k Pa/°C;γ为干湿表常数, k Pa/°C;Ea为空气动力学项, mm/d, Ea=0.26 (es-ea) (1+CU2) ;es为饱和水汽压, k Pa/°C;ea为实际水汽压, k Pa/°C;U2为2m高处风速;C为与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有关的风速修正系数。

2.2 Penman-Monteith公式

本文采用FAO56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

与改进的Penman公式一样, 该式由辐射项和空气动力学项构成。

式中, Rn为太阳净辐射, MJ/ (m2·d) ;G为土壤热通量, MJ/ (m2·d) 。

2.3 水稻需水量计算值

结合1981-1996年的气象资料, 采用改进的Penman公式与Penman-Monteith公式分别计算富南灌区水稻需水量, 列入表2.

从计算结果来看, 与Penman-Monteith公式相比, 改进的Penman公式计算值较大, 在需水量较大的水稻需水量计算中更接近于实测值。

改进的Penman公式与Penman-Monteith公式在计算参考作物腾发量时之所以出现差异, 其根本原因在于二者对辐射项和空气动力学项的不同处理造成的。相关研究表明, 辐射项引起的偏差与空气动力学项引起的偏差具有逐月变化的规律。

高寒地区水稻生长季节在4-9月份, 属于单季作物。水稻这种生长特性更加扩大了改进的Penman公式与Penman-Monteith公式在计算水稻需水量时的差异。

3 结论

通过采用改进的Penman公式与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水稻需水量得出以下结论:

3.1 在水稻需水量计算中采用改进的Penman公式计算出来的值具有更高的精度, 这可能与其对辐射项和空气动力学项的处理有关。

3.2 与Penman-Monteith公式相比, 改进的Penman公式能够得到更高的参考作物腾发量。

摘要:利用1981-1996年的气象资料, 分别采用Penman公式及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灌区水稻需水量及作物需水系数值。结果表明, 与Penman-Monteith公式相比, 利用Penman公式计算的水稻需水量偏大。计算水稻需水量公式有很多种, 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Penman公式体系。本文采用改进的Penman公式及Penman-Monteith公式, 应用利用1981-1996年的气象资料计算了富南灌区水稻需水量, 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Penman公式,水稻灌溉管理,应用

参考文献

[1]康绍忠, 刘晓明, 熊运章.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4:122-129.

[2]陈玉民, 郭国双, 王广兴, 等.中国主要作物需水量与灌溉[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5:45-65.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探究 篇8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问题;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083-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深入,全球的经济形成了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这样的经济格局给中国的经济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通过各种经济措施来提升中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会计作为经济活动的通用语言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全球化不仅推动国内经济结构的变化,同时也推动了国内会计的国际化发展。这不仅仅局限在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接轨,同时也应该体现在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上。本文重点讨论高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中国际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中级财务会计是财务会计中的一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基础会计的进一步阐述,又为会计以及财务管理专业后续课程如财务管理、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审计等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级财务会计自身具备的承接和辐射作用使其成为各大高校会计以及财务专业的重点课程。因此,将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同国际型、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进行结合探究非常有必要。

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特点

(一)内容多,难度大。

中级财务会计是财务会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学生未来就业的重要技能,其教学内容自然比较多,中级财务会计涵盖了资金运动的全过程,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基本要素进行核算,同时还要编制财务报表,并对会计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进行处理,仅仅是内容的丰富就让学生望而生畏。但是目前许多高校在开设这门课程的课时却比较少,这就要求老师在短时间内精炼的讲完所有的知识并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融会贯通。

中级财务会计除了内容多,其自身的难度也是很大的。其中在金融资产部分涉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以及“长期股权投资”计量与处置就已经会让学生们“蒙头转向”了,更何况还有未来需要填制的各种财务会计报表,这些都足以证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相对较为难学的。

(二)实操性强。

中级财务会计以财务会计理论为指导,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监督的实际操作能力,强调学以致用。日常会计工作的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成本费用、销售、利润及利润分配以及处理程序跟中级财务会计讲授的内容基本一致,也说明了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中级财务会计对实操的要求让这门课程与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联系紧密,因此也要求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与要随着会计准则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和调整。

二、以应用为导向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课时少。

中级财务会计所学的内容多并且难度较大,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但是目前学校在设置中财课程时的课时较少,老师为了上课抓紧进度也只能较快上课速度。我们学院目前中级财务会计分为两个部分,大二上学期学习中级财务会计的上半部分,大二下学期则是学习中级财务会计的下半部分,每个学期中级财务会计的课时维持在64学时左右,除去节假日、教师因公出差等特殊原因,每个学期的课时也基本是在50到60个课时之间。这样的课时数对于中级财务会计的学习明显较少。

(二)课程衔接与配合设置问题。

除去课时少的问题,课程之间的衔接问题也是很重要的。学院在设置会计基础时一般集中在大一下学期,而大二上学期就设置了中级财务会计,并且紧接着就会设置中级财务会计(下)以及之后的高级财务会计等专业课,这种递进的课程设置已经很好。但是另一方面也出现问题,就是学生不能融会贯通的掌握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每次开课都要重新的强调一些会计的基础知识。此外就是相关学科的配合问题,中级财务会计中会涉及到一些管理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这就出现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配合出现问题。

(三)课程设置的实践性不强。

中级财务会计作为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监督的实际操作能力,强调的是对知识的充分运用。所以,课程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目前学校开设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基本上还是以理论为主,在课堂上还是单方面的由老师主讲,学生只是在下面做笔记,局限于课堂之后也会打消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并不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无法从实质上去提升实操能力。这也是高校毕业生与社会岗位需求存在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应用为导向看到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未来的教学改革中应该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除了增加课程的学时之外还要看到学时之外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传统的考核模式。

1.以理论教学为基础。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学生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是一切实践活动实现的前提。可以通过提升专业教师的自身素质以及教学水平来提高课堂内的理论教学质量,近些年“双师型”教师是许多高校比较推崇的,即教师在授课之外要对自己所授课程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比如在企业有过相应的会计经验。此外,学校还应该组织老师到相关专业的高等学府进行交流,不断完善本校的教学机制。有过历练和眼界的老师才能把课讲的生动,讲的透彻,才能让学生随时了解会计专业的最新动态。

2.完善实验设施。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完善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安排学生进行会计实用软件和会计业务沙盘模型操练,在模拟的公司中,让学生扮演不同的会计岗位角色进行相应的经济业务处理,既能让学生尽快的掌握中财知识,又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加强学生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学院在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要尽可能的多联系一些企业使其成为自身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也能够让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给公司留下好印象,甚至在毕业之时留在实习的企业,进而提升学院甚至是学校的知名度,还能让学生在毕业之时不至于脱离社会太久,跟不上社会岗位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3.主动寻找企业实习,增加课外学时。

在理论教学原有的课时基础上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除了校内实验室的实践之外,还要让学生走出去,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公司参加实习,也可以依托学院进入学院的实习基地,让学生感受到公司的财务环境,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快的进入到职业角色中,也能提升他们的竞争意识。

4.改革学科考核机制。

在前者的建立基础上,改革期末的考核方式也是极为重要的。一张普通的试卷想要涵盖中级财务会计的全部知识点显然是不可能的。现有的传统考核模式60分便是及格,这就让不少的学生存着一种侥幸心理,即过60就可以了,考试前的突击就可以了。但是成绩并不是中财授课的最终目的。建议除了试卷的理论考核部分加入相应的实际应用能力考核部分。两部分的成绩各占一半,再加上平时的课堂成绩,综合评定学生这学期的中级财务会计是否学的过关。

三、会计教育国际化环境下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

会计教育国际化是随着会计国际化发展而来,会计教育国际化一方面适应了我国会计准则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趋势,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前提条件。新型的国际会计人才就是要培养“国际化、高素质、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这一理念已经被国内广大高校所接受。理念确定之后就是国际化的会计教育模式的建立即国际化会计课程体系改革,也就是要以专业学科为基础,增加通识类的课程(如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商业法律等)设置比重,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未来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要能够顺应这种会计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在国外的许多大学中,老师会在上百人的大教室中进行授课,之后学生会分成小班参加辅导课,这时老师会带领学生复习大课中的知识,解答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从学生之间的讨论或辩驳中重新获得对知识的认可程度,而老师在这中间充当的仅仅是一个启发与引领的作用。中级财务会计的课程改革中可以借鉴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采用启发性的教育,课堂之上讲授一定的知识,通过课外的一些创造性作业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由老师组织,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理解,对于未来学生的就业以及升学以后的科研能力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重视中级财务会计的教材建设,教材是学生继老师之后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教材的编写必须与时俱进,尤其是国内大部分的中财教材都要根据相应的会计准则进行编制,因此,当会计准则发生变化时,教材上相应的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准则对应下的账务处理都必须作出调整。随着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中级财务会计教材也要向国际化看齐,除了要结合国内的经济实情还要深刻理解国外的相关教材编制中的逻辑性、思维方式、文化内涵,找出其中的合理性和先进性,进而调整我们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让国内外的中财教材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除了教学方法和教材改革的国际化之外,中级财务会计在会计国际化大发展的环境下可以采用双语教学来实现中财的国际化变革。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会计准则逐渐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2006年中国在原来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发布了39项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中对会计的六大要素的定义已经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从侧面反映出我国会计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我国目前的理论研究大多是引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其理论研究相对完善,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外文文献是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学习内容。采用双语教学既可以适应这种国际大环境又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中级财务会计会是大部分学生未来就业的窍门砖,采用双语教学可以让学生提升英语能力,尽早适应会计国际化的要求。在专业技能之外能够说好一口流利的英语也是未来就业中的一大优势。目前,有一些高校已经实行这种模式,对于会计与财务专业的主干课程基本都采取全英教材,比如浙江大学开展的就是全英的专业课教学。借鉴这种模式,采用全英的中财教材,辅以老师课上的中文解读及授课。这一措施开始实施时难度相对较大,因为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可以先挑选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采用小班实验教学,同时加强其他学生的英语教育,最终普及到整个专业。通过这一措施来提升学生的未来价值,更好的服务于公司企业以及社会。

结论:

在会计国际化的背景下,以应用为导向去看待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各大高校在改革的过程中既要掌握学科特点,又要看清未来的国际形势,在改革中不断的发展与增进,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与应用这门核心的专业课程。

参考文献

[1]薛静.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探索[J].财会通讯,2011(33).

[2]侯颖.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J].商业经济,2012(11)

[3]张巍,姚晖.对新会计准则体系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

[4]田园.《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13(5).

[5]黄静.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4).

[6]薛梅.会计准则国际化分析[J].财务会计,2013,11(下)28-29.

[7]葛家澍.财务会计定义的经济学解读[J].会计研究,2013,6,3-9.

[8]何永利,李高波.基于国际财务报表列报改革背景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会计师2013(8).

[9]卜丽雅.高校会计教学引入国际职业资格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侨国际会计方向班教学实践为例[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10]杨春凤.会计学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以《中级财务会计》为例[J].科技视界,2014,10.

[11]何玉润,李晓慧.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美国十所高校会计学教育的实地调研.会计研究,2013(4).

[12]王丹舟,郑婕颖.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本科创新实践——基于CIMA实践的调查分析.财会通讯,2012(4上).

上一篇:中考文言文文学常识下一篇:四月份主题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