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考作文如何写

2024-12-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四川高考作文如何写

四川高考作文如何写 篇1

作文如何写外貌?同学们的作文里总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句子:“XX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如果你试着去掉文中的“有”字,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会发现作文顺了很多。

如下面的修改:“XX可漂亮啦。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葡萄一般。高高的鼻子,和樱桃小嘴配合起来,有点混血的味道。”如此修改,是不是读起来舒服多了?

2、写说不写“说”

请比较以下三句话。

张三说:“……”;

张三无可奈何地说:“……”;

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显然,让人物说话有多种方式,写语言可以不用出现“说”字,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通过一定的训练掌握这样的技巧,以后你的作文一定不会仅有干巴巴的 “某某说”。

3、写想不写“想”

遇到描写心理活动时,这样的句子已经被同学们写滥:“我脑子里跳出两个小人,一个小人……另一个小人……”不用这个句子又该怎么写?最常用的就是“我心想”。如某学生写:“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我心想:天哪!这该怎么办呢?”

四川高考作文如何写 篇2

一、文体要明确, 结构要完整

文体即文章的体裁。高考中常见的文章体裁是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近几年的高考对文体的限制并不严格, 但不严格不等于不讲究文体。高考由前几年的话题作文转向近期的材料作文, 所采用的文体也多为议论文或记叙文, 因此考生平时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养成文体意识。比如, 在语言结构上要有自己的特点;作文的文体要与所给的材料相一致;考生在写作时不能出现“四不像”文体。

高考语文作文结构要完整。结构完整, 首先要在文章的字数上下工夫。一般高考文章字数要求在800字左右, 在实际写作时一般要求考生写900字左右, 太多会引起阅卷教师反感;而太少会使内容单薄, 会影响文章档次划分, 所以要把文章写完整, 有头有尾。其次, 要层次分明, 段落安排合理, 条理清楚, 注意点题。因为阅卷教师在批改作文时, 首先会看文章符不符合要求, 对不对题, 而判断对不对题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看你文章的开头结尾有没有点题, 因此不点题会吃亏。记叙文写作还要注意使用伏笔和照应、过渡句和过渡段, 议论文可采用分总式、总分式、总分总式结构, 从而让人一目了然。

二、文章立意要坚持由表及里, 透过现象看本质

作文在命题时往往会给我们一些表象的现象或事物, 而这时我们要透过表面现象去探究它内在的本质。文章开头可以从该现象出发, 然后在行文的过程中层层深入, 逐步揭示其背后隐含的哲理或自己的情思, 千万不要就事论事, 大谈其表面意义。这就要求考生在审题时要做到深层思考, 多角度挖掘, 再从中选择一个既深刻、新颖, 又有思辨意义、自己能驾驭的角度布局谋篇。如2007年全国I卷的作文是以一幅图画为材料的新材料作文, 我们在审题时绝不能停留在西瓜皮导致小孩摔跤这样一个表象上, 而应该挖掘小孩为什么摔跤, 摔跤之后该怎么办, 谁该为小孩摔跤负责这样一个比表象略高的层面, 进而想到青少年成长以及教育的问题。这样的主题既符合题意, 又显深刻。考生可以由图画入手展开联想和想象, 由小及大, 由点到面, 由此及彼, 这样才会让自己的文章显得深刻而厚重。

三、作文材料要丰富新鲜, 形象丰满, 意境深远

如果选用议论文体, 便要对论据进行分类筛选, 或摆事实, 或讲道理。分类时要注意与论题的一致性和内在的联系, 或由古及今, 或由中到外, 或先伟人后凡人, 或先正面后反面, 这样一来, 不仅材料丰富, 而且行文有序。如果事例不够多或不新颖, 也可以就所述话题展开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可以对其进行推想和假设, 这样也会使作文材料丰富起来。

就记叙文而言, 形象丰满是指所写的人物要有血有肉, 要有个性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可以采取鲁迅先生刻画人物的方法, 即“杂取种种人, 合成一个人”。在交代人物时, 可以对其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描写, 尽量少一些泛泛而谈, 适当地加一些细节描写来凸显人物性格, 从而让人物变得饱满立体, 真实可信。

四、作文语言要有自己的风格, 尽可能有文采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 好的语言是作文成功的一半。作文要有文采, 需在语言的运用上下工夫。我们可以添加一些具有表现力的定语、状语, 使其表达得更加具体、生动和严密, 必要时还可使用一些成语, 做一些点缀。我们也可以在句式上动一动脑筋, 用一些整句、散句或骈散结合的句式;也可用一些长句或短句, 或是长短结合的句式。这样骈散结合, 长短错落, 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增加修辞也是提高语言品位的另一大手段, 如拟人、比喻的生动形象, 排比、对偶的整齐严谨, 都会给文章增色不少。另外, 引用也是增加文采的一种方法, 适当的引用既避免了我们自己造句的烦恼, 又使文章有了说服力, 还彰显了作文的文化气息。当然, 引用的内容是需要在平时积累的, 引用时也是需要辨别筛选的, 一定要让它符合文章题旨和整体风格, 不然会显得做作, 甚至还会有堆砌和卖弄之嫌。

五、书写要规范, 卷面要整洁

考生的考场作文与平时水平有一定关系, 除要发挥出平时水平之外, 还有5-10分是靠其他因素取得的, 这就涉及到书写这一问题。作文虽然不是对书写的考查, 但至少自己的作文要让阅卷教师看着舒心, 读着顺心。虽然自己的字体不能写得很漂亮, 像书法字帖一样, 但至少要写得清秀、工整, 让阅卷教师能认清。作文的卷面, 犹如人的面容, 给人的印象是很重要的, 尤其是高考作文, 卷面情况会直接影响阅卷教师的心理和情绪。所以, 下笔前一定要深思熟虑, 仔细斟酌、推敲, 尽量避免或减少涂改。这样即使不加分, 但至少不会被扣分。

此外, 要避免错别字, 还要正确用标点。有时个别错别字不会影响整个句意的表达, 然而有时一个错别字却会影响全局。再者, 正确使用和书写标点, 这也是作文中的常规要求, 需要我们特别注意。不少学生对标点的使用马虎随便, 认为可有可无, 管它什么句子, 什么停顿, 一路点到底。标点除了提示停顿之外, 更是为了划清层次, 表意明确。语文高考作文中的这些失误, 只需稍加留神便可避免, 所以平时要多加注意。

总之, 提高高考作文成绩并非一时之功, 需要平时不断地积累素材, 不断思考和感悟生活, 并进行强化训练, 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在考试时要认真审题, 辩证思考, 选一个既新颖又好把握的角度构思行文, 定会获得一个自己满意的结果。

摘要:作文在高考语文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要想写好高考语文作文, 首先要注意文章结构的清晰完整, 其次立意还要深刻, 选材要新颖, 语言要有风格, 最后, 切记要注意卷面干净整洁。只有做到了这几点才能写出高分作文, 针对此, 本文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高考,语文,作文

参考文献

[1].王莹.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J].考试周刊, 2012 (6) .

高考作文辅导——如何写开放作文 篇3

请结合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用英文写作,词数不少于100。

“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

—Thomas Edison

1 针对名言发表你的感想;

2 应紧扣材料,有明确的观点。

【参考范文1】

What Thomas Edison said suggests that it is not inspiration but hard work that leads to success. Some people think that many famous people have succeeded just because they were born with special talents. Actually, their success comes from hard work.

Take Thomas Edison for example. Though he studied in school for only three months because of poverty, he taught himself and learned a lot. He made more than 2,000 inventions in his life, some of which have greatly improved our life. While inventing the light bulb, Thomas Edison had tried more than 1,600 materials and failed, but he didn’t give up easily. It was his persistence and hard work that led to his final success. He set a good example to us all.

It is clear that hard work leads to success. If you are to mak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society, you have to keep on trying until you succeed.

【范文剖析】

1.范文共分三个段落:第一段谈了自己对写作素材,即爱迪生名言的理解,并亮明自己的观点——“成功不是靠特异功能,而是努力的结果”;第二段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用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做出众多发明的例子,说明他的成功源自其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一段为结论段,总结前文,并得出结论:努力才能成功。如果你想有所做作为,就要刻苦努力。

2.第二段用Take Thomas Edison for example一句作为过渡语,使上下文巧妙地连接起来。爱迪生的例子恰恰证明了他的成功不是因为他是天才,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工作的结果。本段的举例恰如其分地证明了第一段的论点。

3.第三段在第二段论述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不仅升华了主题,而且突出了中心,圆满完成了写作任务。

4. 短语亮点

not…but… 不是……而是……

come from 来自于

take…for example 以……为例

because of 由于

teach oneself 自学

give up 放弃

lead to 导致

set a good example to sb. 为某人树立好榜样

make contributions to 为……做贡献

keep on doing sth. 一直做某事

5. 句子亮点

1) 主语从句和宾语从句: What Thomas Edison said suggests that it is not inspiration but hard work that leads to success.

2) 主语从句: It is clear that hard work leads to success.

3) 宾语从句和状语从句: Some people think that many famous people have succeeded just because they were born with special talents.

4) 状语从句: Though he studied in school for only three months because of poverty, he taught himself and learned a lot;If you are to mak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society, you have to keep on trying until you succeed.

5) 定语从句: He made more than 2,000 inventions in his life, some of which have greatly improved our life;

6) 并列句: Thomas Edison had tried more than 1,600 materials and failed, but he didn’t give up easily.

nlc202309031244

7) 强调句式: It was his persistence and hard work that led to his final success.

【技巧点拨】

近年来,越来越多省份在高考中采用开放性作文。开放性英语作文的特点是,试题中没有提供具体的写作要点,仅仅提供了一幅漫画、一句名言或是一个话题,要求考生在正确理解写作素材的基础上,自主确定写作的内容和主题。随着试题开放性的不断增强,高考书面表达对考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考生觉得开放性作文比较难写,原因在于没有现成的写作要点和提纲可以参考,考生需要自主确定写作的内容和主题。

那么,我们如何写好开放作文?首先,正确理解和分析写作素材,确定写作的话题和主题。其次,紧紧围绕着写作素材列出写作提纲。然后,根据提纲展开写作。

开放作文通常由三部分组成:首先谈谈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包括字面意思和隐含意义。本段表明了短文写作的主题和中心。然后,选取一个恰当的事例来支撑自己的中心论点。这样的短文言之有物,内容充实。最后,对前文进行简要的归纳和总结,得出结论,升华主题。

写好开放性作文的关键是对写作素材的分析和概括,只有确定了短文主旨大意,我们才不会写跑题。如果理解不准确,写出的观点就会与所给材料的内容不符;如果概括不准确,写出来的短文的中心思想就会偏离材料的主旨。因此,考生应准确提炼出写作素材的主旨要意,然后选取适当的例子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最后一段首尾呼应,再次表明观点。

★ 写开放作文可能用到的句式

1) 概括写作材料用到的句式

I couldn’t agree with…more. 我完全同意某人的话……As the saying goes… 正如俗话所说……What someone says suggests that… 某人的话的含义是……I totally agree with what…says. 我非常赞同……说的话。The saying…reminds me of… ……这种说法让我想到……

2) 结论段用到的句式

As is mentioned above… 正如前文提到的……

In summary/conclusion 总的来说

In short 简言之

In my view/opinion 我认为

It is clear/obvious/evident that… 显然……

名师简介

昝亚娟,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首批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从事教育工作29年,其中25年担任毕业班教学。在英语报纸杂志发表稿件一千多篇,为《英语周报》、《学生双语报》、《学生英语报》、天星教育图书公司特约作者,主编和参编英语教辅图书八十多本。连续多年荣获英语周报“金笔作者奖” 。

【订正】

CE: Teens 2014年11月号“强调句与状语从句辨析”一文中,P57的2005年山东高考题答案分析有误,特此更正。

—_________ that he managed to get the information?(2005山东)—Oh, a friend of his helped him.

A. Where was it B. What was it C. How was it D. Why was it

【名师点拨】根据答语“a friend of his helped him”可知,第一句问“他究竟是如何获得了信息?”因此被强调部分为疑问词how。我们先确定疑问词用how,然后把题干变为陈述句:It was how that he managed to get the information. 然后,再把这个句子变为特殊疑问句,我们就可以得出答案为C。

广东高考作文如何写 篇4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稳稳的幸福

“我不想在云端舞蹈,我只想在地面行走”。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如是说。

在云端舞蹈看似舞步轻盈曼妙,却远不如在地面行走稳稳的增补幸福。

云端怎样?云端舞蹈,似乎给人一种傲视群雄,“一览众山小”的感觉,那是英雄的舞蹈,那是胜利者的舞蹈。但是,却也举步维艰,生怕一个不小心,便会踏空坠下,摔得粉身碎骨。

东坡先生有词云:“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地面行走又如何呢?地面行走,再平凡不过了,但却是一步一个脚印,倚着大地的支撑,才能使步子迈得坚实起来,厚重起来,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脚踏实地,才不会飘得太远。当强秦大兵压境,纸上谈兵时,赵括那“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激情澎湃,让赵国人误以为看到了救世主。而到了真正的战场上,全变成了一纸空谈,赵军的四十万精兵,就这样被他的“云端舞蹈”一步步推入死亡的深渊。倘若赵王能够认准人选,相信赵母的建议,倘若赵括将纸上谈兵换成脚踏实地的演练,定会清楚自己的缺点所在,裨补缺漏,那战场,必将是强秦的坟墓。

我愿意在地面行走。脚踏实地,才能把握时间。“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人生数十年匆匆而过,或许你只是在风中摇曳身姿,跳了一曲探戈,却不知“三十八年看过,弹指一挥间”,时间已经一去不返,而在泥土上印上你的足迹,“成因飞鸿踏雪泥”,回首便能看到自己努力的步伐,血与泪开辟的道路,便能在每一个现在经大地印上专属的勋章。

脚踏实地才能成功。古希腊神话中,安泰是战无不胜的大力士,因为他的脚从未离地,而他的母亲地神盖娅正给他源源不断的能量,而当他被赫拉克勒斯引诱到空中时,失去地支持的安泰只能任人宰割,安泰的失败在于他从未认识到脚踏实地是多么珍贵而有力啊!

文学作品脱离生活就像在云中漫步,华而不实,很难使人产生共鸣;音乐脱离了大众便成为一小部分人的专属,曲高和寡;人脱离了实地,虚伪浮夸,便从潘多拉魔盒中蹦出,人便会失去那稳稳的幸福!

演绎人生另种风采。人的一生,可以选择贴在地面步行,踏实地走完每一步。让每一个脚印都留下自己或努力,或喜悦或挣扎或愤怒的情感,那自己的一生也不枉白活一场。但也不妨换个方式。野性扬眉剑出鞘,放荡的激情恣意挥洒,将人生置于云端,充满力量与技巧地扭动每一步。水火交融的热情,亦可呈现出生命的另一种风度,另一种风采。

四川高考作文如何写 篇5

一、开门见山法

(1)交代事件基本要素的叙述法

《挥手之间》的开头,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从青凉山望下去,见有不少人顺着山上大路朝东门外飞机场走去。”

《记一次乒乓球赛》的开头,交代了时间的人物、起因和时间。

(2)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的点题法

《背影》一文的开头写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3)把事情的开头作为文章开头的自然起笔法

一篇题目是《记一堂生物课》的作文开头是这样的:“上课铃声响了,大家都走进了生物实验室。”

二、非开门见山法

这里所说的“非开门见山法”,并非无“门”,而是使用写作技法(如议论、描写、抒情、引用等)、修辞方法(如设问、比喻等)或其它的方法(如设置悬念等)把“门”装饰的更美一些,使文章更添文采,进而更深刻、更生动地表现主题,更引人入胜。如:

(1)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

《驿路梨花》的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春色中。”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对后文写边疆军民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衬托的作用。

(2)深化主题的议论抒情法

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用了这种开头方法。

(3)名言、警句、诗歌的引用法

《人民的勤务员》的开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雷锋日记中一段著名的话,以这段话开头,对后文记述雷锋的事迹,无疑是起到了“文眼”的作用。

(4)引人入胜的提示法

《第二次考试》的开头提出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引起读者的注意,自然会使人想到:“这是为什么?”急于从后文中寻找答案,因而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5)吸引读者的设问法

有一篇作文的题目是《我的家乡》,它的开头是这样的:“朋友,你到过我的家乡吗?你登过我家乡的山、游过我家乡的水、吃过我家乡的肥鲤鱼吗?”

文章开头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不过提示了其中常见的几种。在写作当中,有时并不能单一地使用某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兼而有之。究竟使用什么方法开头,要从文章的整体构思出发考虑,要从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通篇安排整体设计,选择最恰当的开头方法。

三、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1)自然顺畅的结果交代法

聂华苓的《人,又少了一个》,写了一个女乞讨者三年前后的不同形象与神态,表现了人格的堕落这一深刻的主题。文中作者未加任何评论与分析,只是用白描的手法,记述了事件的经过。结尾写道:“砰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这一不加修饰的自然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余地,令人回味无穷。例文《记一次乒乓球赛》使用的也是这种结尾方法。

(2)照应开头的首尾呼应法

结尾要呼应开头,这是记叙文的一般写法,很多文章都体现了这一特点。郭沫若先生的《白鹭》一文开头就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白鹭是诗”,这一不寻常的比喻,特别是结尾具体化为“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3)画龙点睛的全文总结法

这种方法,一般是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概括全文中心或对文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结尾段就属于这种类型,这段文字兼用议论与抒情的方式结束全文,最后一句话点题:“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例文《春天的色彩》、《分房》的结尾也是这样的。

有时,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驿路梨花》的末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驿路梨花处处开’。”

(4)含蓄深刻的启发联想法

鲁迅先生的《故乡》的结尾是最典型的例子:“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含蓄、深刻,一语双关。启发人们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体现了鲁迅“韧”的战斗精神。例文《逝去的岁月》在结尾就做了这样的尝试。

(5)激励读者的感叹法

有些文章结尾既不是总结中心,也不是启发联想,而是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强烈的爱与憎。《白杨礼赞》的结尾就大声疾呼道:“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高考:如何写好话题作文 篇6

(一)、把握话题,确立主题。

依据所给话题,结合自己知识储备,兴趣爱好,扬长避短,确立写作中心(思想健康,乐观向上)

1、“两个不忘”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前提

一是不忘揣摩“提示语”。提示语是引出话题的材料,是命题人思维的轨迹,也是审题的起点。“提示语”对思维既有启发作用,又有限制作用。作文思维应始于“提示语”。要认真审读提示语,切不可滥用甚至扩写提示语。揣摩提示语,旨在寻找与“话题”间的内在联系,从联系中领悟题旨,然后筛选适合作文的最佳材料。

二是不忘紧扣“话题”。“话题”是作文的核心,是命题者对作文范围的限制,是选材的依据和标准。紧扣话题,首先要围绕“话题”组材、选材,扣住话题的实质。紧扣话题应始于审题,更要贯穿于作文的全过程。

2、“化大为小”,缩小范围。

要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注意: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拿2000年高考作文来说,要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样一个大范围“化而小之”,变为一个具体的小范围,可以写“生活态度”方面的,可以写“辨明是非”方面的,也可以写“意识转变”“思维方式”“教育改革”“道德修养”“人物评价”“历史反思”“职业选择”“个性发展”等等方面的,这样,“化大为小”,“化空为实”,文章才能“出彩”,才能出现题材多样、迭彩纷呈的好局面。

再拿下面一个话题作文为例:请以“压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善于“以问领写”“什么可以构成压力?”“有没有压力?”“压力来自何方?”“压力带来什么?”“怎样对待压力?”等等,然后自己回答这些问题,从这些回答中选择一二来写文章,达到“化大为小”的目的。可以写压力来自过重负担,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责任感;可以写压力的从无到有,也可以写压力的从有到无;可以写压力来自外界,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自身;可以写在重压下喘不过气来,也可以写变压力为动力;可以写要善于自我减压,也可以写“把压力放在肩上,不要放在心上”等等。要选择其中一个来写,不要贪多,否则会造成东拉西扯,空谈漫议。

提醒同学们注意:善于“化大为小”,还要善于“以小见大”,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这就要求作者在选择“小的方面”的时候,注意所选方面的“现实性、针对性、典型性”。

3、“以小见大”,深化主题。

如果仅局限于“小”,文章就显得平淡无奇,没有深意。只有小中见大,才能发人深思,引人如胜。“一滴水虽小,却要能折射生活的七彩斑斓”!

(二)、“拟好题目”是写好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题目。没有题目,那么写什么、怎么写,就无从下手。因此,写话题作文和其他非命题作文一样,首先要拟订一个题目。有了题目,才能进行立意、选材,才能确定作文的中心和写作方法等等。话题作文的题目,一定要准确、醒目、生动、新颖、简洁,做到紧扣文章的内容,能揭示文章的中心,对文体亦有所揭示。常言道:“文题善,佳篇成一半。”有了一个好的题目,就好像有了开启灵感之门的钥匙,阅卷老师也可以从题目上看出作文所涉及的内容。如,山西省2001年中考作文是:请围绕“家”这个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阅卷时我们欣喜地发现,围绕“家”这个话题,考生拟订了许多好的题目,诸如《两岸三地一个家》《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感谢清贫的家》等等。再如,江苏省镇江市以“环境”为话题的作文,学生拟出了《不要让母亲河流泪》《环境保护刻不容缓》《都是风沙惹的祸》等题目,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能调动阅卷教师的阅读积极性。

(三)、依据主题,确立文体。

话题作文虽不限文体,但我们在构思时必须明确自己要写什么文体,否则缺少约束,信马由缰,将导致所写文章“四不象”而“脱体”。所以加强“文体意识”非常重要。

要根据作文的“提示语”和“要求”来考虑。如果需要通过自己忆、记、闻,或涉及写人物、事件、景物、场面时,一般应选择记叙文;如果需要介绍、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关系、功用时,就应选择说明文;如果有的内容兼用几种体裁都可以时,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采用的文体。一般来说,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文体,都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的才华。比如,擅长形象思维,会编故事,善于记叙、描写的同学,可选择记叙文,甚至可以选小说、童话等文学体裁;擅长推理、逻辑思维强的同学,则可选择议论文。

写记叙文时,应注意克服考场作文的通病:人称不统一,记叙不清晰,结构松散,平铺直叙。能合理运用记叙的人称、要素、线索、顺序,是考生根据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巧妙地组织材料,精心构思,增强表达效果的能力的具体表现。

写议论文时,要明确议论文“三要素”的基本要求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论点要正确、鲜明,以论据为基础,依据论据来证明;论据要典型、确凿,以论点为统帅,始终为论点服务;论证要严密、清晰,能巧妙地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写说明文时,一定要了解说明文的类型,注意说明的顺序,抓住事物的特征,掌握说明的方法。

(四)、独辟蹊径、表现个性。

要善于选择自己熟悉的、想说的、有话可说的、有一定拓展空间的内容去写。要善于选新的切入点,“独具慧眼”,在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角度上做到独辟蹊径,表现出文章的新颖性和作者的创造性。要选择新颖的、独特的材料体现主题。要选择好的、与文章文体相适应的形式表现文章的内容。拿2000年高考话题作文来说,可以从“认识世界的多样性”“看到事物的两面性”“讲究包容性”“承认差异性”“尊重并发展个性”“增强批判性”“鼓励创新性”“反对僵死性”“提倡灵活性”等角度做文章,不要简单地停留在原话题的“丰富多彩”原地转磨盘,更不要简单地仅仅用一些事例去佐证原话题的正确性。注意:只要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相关,就都符合话题作文写作的要求,不要错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当做一成不变的命题。

当然,“有个性特征”还表现在文章的构思和表达上,但最主要的是“独具慧眼”。在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角度上做到独辟蹊径,表现出文章的新颖性和作者的创造性。总之,要发挥自己的长处,从思想上、内容上、形式上表现自己的“独特”(与众不同)考生在考场上要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确非易事。文章要想再新,立意必须新奇。要从多角度联想,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寻求多种答案,从中选择最新最佳的角度来立意。例如成都市的中考作文题目《我渴望„„》,可写的素材很多,考生有写《我渴望成功》的,有写《我渴望朋友》的,而有一位考生却写《我渴望后娘》。一般来说,小孩都怕有后娘,但为什么这位考生却盼望有后娘呢?原来,考生体念父亲生活的艰难,希望有个后娘能关心父亲,为父亲分担忧愁和负担。她写道:“尽管人们说蝎子的尾巴后娘的心,尽管她可能不喜欢我和妹妹,但这些都不要紧,只要她对父亲好。”考生深沉的爱令人感动,文章的成功就在于“出新”。

(五)、要注意避免出现以下问题:

1、没有主题或主题不明确。

话题作文虽不限制写作主题,但我们在构思、写作中一定要明确主题,否则就会造成“文意散漫”、多头指向、“东拉西扯”、不知所云。

2、文体不明。不限文体,并不是没有文体,写成“四不象”文体的文章显然也是不行的。

3、偏离话题。写作不能紧扣所给话题,造成“偏题”。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A、转移话题。

把握话题必须做到从头至尾牢牢把握,不能开篇尚能把握话题,而在行文当中逐渐偏离话题,横生枝杈,然后沿着枝杈斜着生长,最后反偏为主,造成转移话题甚至严重偏离题意。

B、歪曲话题。

主要原因是不能把握原话题的涵义,或缺乏牢牢把握原话题本意的意识,把自己主观构思的文章或材料往上硬搬,理解错误,歪曲话题而严重偏离题意。

C、另起炉灶。

写作时不是按试题规定的话题写,而是把话题抛到一边,自己“自由式作文”,在内容上和话题没有关系。原因之一是事先“死背”下了一篇文章,而看到作文要求后虽感不符话题,但又不愿或无力按试题写出新作来,于是照搬原先背好的文章,造成“另起炉灶”;原因之二是对试题没仔细看明白或看不明白,写出的文章自然“驴唇不对马嘴”。

D、复制话题(“克隆”原材料)

在写作中不能引发新的议论,展开新的联想,讲述新的故事,抒发新的感情;而只是在原处饶圈,列举与话题相同或十分相近的材料,没有什么新的论述,不能写“起点以外的东西”(自己的东西)。

话题作文虽不明确限制思想感情的发挥,但低调的、颓废的思想感情毕竟是不好的。当然也不是要求同学唱高调,这同样是不可取的。只是希望大家表达正确、健康的思想感情。如果一篇文章其思想感情不正确、不健康,能称得上是好文章吗?

切准现实脉搏写好高考作文 篇7

一.2012湖北高考作文之“三最”

所谓的“最清新”, 是指湖北高考作文最有当下意识, 最有情怀, 最有人文思考, 彻底摆脱了往昔“书斋文章”的“假, 小, 空”, 给人以清新扑面, 和煦畅快的感觉。

此次高考作文是一材料作文。作文材料从杜甫家信说起:现在科技发达, 交流方式越来越多, 一些方式正在消失。手机短信、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取代传统书信交流, 你怎么看待这些现象?“家信”在杜甫的诗中有具体意义的, 但在作文材料里又是有特殊意味的。它不仅仅是家人之间传递的信件, 还是亲情的纽带, 更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是旧的、传统的东西的一个符号。一如“旧书”, 湖北卷近几年命题提供给学生的话题既有具体的意义, 又有抽象的意义。

但与“旧书”截然不同的是, 今年作文对于这些个符号, 这些个传统的文化不是凭空漫谈, 而是给定了一个确切的背景:在科技发达, 社会发展的当今时代里, 这就使此次作文带有强烈的“当下意识”。也就是说学生必须打量、观察、剖析当今社会的人情世态乃至社会潮流, 去考虑传统的东西有无变化, 能否消退;于是乎, 想要写好这样的作文, 学生就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 两耳不闻窗外事”, 所以这“最当下”多么让人拍案叫好啊!当学生冷眼观社会时, 他们会感慨社会的变迁, 更痛心人心的变异, 传统的消逝, 他们心中的情弦被拨动, 他们会思考我们的社会能否这样, 我们每一个人又当如何, 每个考生都不再会无病呻吟, 而必须有感而发, 这就叫“最有情怀”。从书信谈到科技发展与传统的关系, 科技的信徒自然可以支持这种以旧换新的更替, 怀恋传统的人也可以去感叹往日文化底蕴在现代社会的悄然流逝。更好的立意则是科技并非万能, 也并非可以秉持科技进步为口号而抹杀和忽视人文底蕴。若能谈到这个深度, 那么文章已相当了得, 故, 作文的“最人文思考”已经显而易见了!

二.切准现实脉搏, 方能打造高分作文

今年的很多考生作文得分普遍不高,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 他们没有思考清楚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是什么, 更没有切准现实的脉搏。

这些考生都是这样成文的:

1.以社会发展为线索, 滔滔不绝讲述中国社会乃至科技的发展史, 最后得出结论, 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写得稍好一些, 还有点史诗的意味, 更多的学生则像是在编写历史教科书或是向阅卷教师普及科普知识, 让人哭笑不得!

2.以某个村庄或者家庭的变迁为线索, 分三个时间段描写五个方面的变化。这三个时间段是:七八十年代, 九十年代, 二十一世纪;这五个方面的变化是“吃、穿、住、用、行”的变化。这样的作文说到底像一篇压缩版的, 情节极其枯燥乏味, 人物极其不鲜活的“山村巨变”, 想想, 这本应是知名作家们长期体验生活, 耗尽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功夫才能写就的长篇巨著, 却被我们的考生区区几十分钟、区区七八百字给炮制出来了, 能有精品吗?

3.以书信的发展为线索, 津津乐道地写出了不同时代人们不同的通讯方式, 乃至畅想将来人们怎样可以用腹语, 用电波去传递信息, 加强交流, 内容相当写实, 思考相当有创意!

这些考生认真审题了, 他们的文章也完全切合题意, 为什么提不起阅卷者的兴趣, 得不到高分呢?因为他们没有过多联系社会现实, 去思考出题人的命题指向, 也就是没有切准现实的脉搏。的确, 此次作文可以写“变”, 社会哪些方面变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也可以写“不变”, 在这样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 哪些东西是不能变的, 不能摒弃的, 它们又为什么不能从我们的身边溜走, 为什么不能变。

但细想一下, 我们的社会, 行走在社会中的芸芸众生们, 什么时候缺乏过“变”的思维, 他们不是不求变化与发展, 而是走的太快了, 万分渴求“一夜成名”“一夜暴富”, 以至于纷纷忘了自己为什么而出发, 以至于丢失了自己的灵魂和一些美好的东西。所以命题者是想让我们思考“科技与传统”, 让我们思考“快与慢”, 让我们思考“超越与回归”, 而不是让我们呼吁“社会要发展”“科技要创新”啊!这些“个人发展”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而且在社会天平的一端已经牢牢坠地, 使得“人文传统”在天平的另一端已轻轻飘飘, 快要不知去向了!再则, 从前两年的高考试题中考生们也早已明白, 现如今优秀的作文试题就是要贴近社会现实,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使我们的高考作文不再是束之高阁的脱离现实的只关注自我的小家子气文章。这样的试题去年就有很多。如全国卷 (二) 采用“代买彩票”的材料, 湖南卷设置某歌手第一句话由“大家好, 我来了”变为“谢谢大家, 你们来了”的材料等等, 这些材料都来自于学生生活, 这些作文命题受到广泛好评, 这种出题理念也引起了广大师生们的注意。

所以, 考生们一定切记, 作文审题时, 首先全面理解材料, 其次一定要像医生诊脉一样切准现实的脉搏, 思考材料跟现实有什么联系, 折射出现实的什么“美好与丑陋”, 需要我们作文去弘扬什么, 去批驳什么, 从而使自己像先贤们那样“文章合为时而做, 歌诗合为事而著”, 写出真正的有深度, 有内涵的好文章。

三.赏析优秀文章, 学会给现实把脉

今年考场佳作《谁解家书味》一文中这样写道:

“而现在呢?在信息满天飞的时候, 当电子邮件穿越地球村的时候, 当电话安到千家万户的时候, 谁又能静下心来读一封跋山涉水的信呢?乔治·莫里迪斯在《森林的挽歌》中写道:“我们奔走, 像相互追逐的行云。我们走了, 像松果一样坠落。”我们不仅失掉家信, 更失掉一种情怀。可我愿接你回来, 为你拍落沾染的尘埃, 与你独对孤灯, 我的家信。

这篇文章没有一味讴歌时代的飞速发展, 历数家信的发展变化, 而是用伤感的笔调缓缓道来家书的细腻, 家书的温情, 惆怅家书的消逝, 人心的浮躁, 很能引发读者的共鸣与感慨, 大概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察觉了诸如书信等传统之物的消亡, 正在为它们暗自神伤吧。

再如考场佳作《听听那冷雨》一文中这样写道:

谁寄锦书来?如果李清照等的不是信鸽, 而是电子邮件, 她还会写出“一处相思, 两处闲愁”这样浪漫的词句吗?

日子变化得好快, 日新月异这个词都赶不上这迅猛的速度。便捷的代价便是过滤掉其中的款款深情, 用同一的字体, 像机器人一般, 呈现文字。而字里行间的情意, 便在光缆传输中不翼而飞了!

我们是受益者, 不用感受足蒸暑气的炎热, 不用经受寒风刺骨的严寒。我们活得很长很久, 很健康很成功, 却总有点空虚, 总有点孤独。咫尺天涯, 尽管我通过我新买的电脑的薄薄的屏幕看到了你, 但我却摸不到你, 好像你跑到我正在看的电视剧里。

文章仍然没有过多强调社会要发展, 个人要进步, 而是冷眼观察自己的身边, 形形色色的人们和生活又有了哪些变化, 自己对这样的变化有何感触和思考, 文章笼罩着一层浓浓的怀旧的气氛, 仍然是切准现实脉搏的一篇佳作。

值得一提的是, 笔者所强调的切准现实脉搏, 不单单是很多老师们提倡的考生应在论证中心论点时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的素材和例子, 而是指在审题立意这一环节就应考虑作文材料对现实的反映和指向, 从而层层剥茧, 提炼出深刻的, 极有现实意义的中心来, 这样, 你的作文在大局上就已略胜一筹了!

广大考生必须注意, 今后的高考作文命题方向一定是渐渐使作文成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铸造人文情怀的阵地;这样, 学生们就需顺应新课程背景下作文命题的微妙变化, 从书山题海中略略抬一下眼, 审视自己的生活和心灵, 这对你们的一生都是大有裨益的。

浅谈高三学生如何写好高考作文 篇8

一、了解网评,顺应时势,学会审题,准确立意

网上阅卷简便快捷,但阅卷教师的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那些“语言低幼化、构思平板化、立意谜语化、内容庸俗化、书写随意化”的“五化”作文,会大大破坏教师的阅卷情绪。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观点鲜明、扣题紧密、表达干练晓畅、过渡紧凑、书写工整清晰、凤头猪肚豹尾的作文,倍受阅卷教师的青睐。所以知彼知己,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首先,要加强审题立意的训练。立意准是得到内容分的基本前提,“题好一半文,题跑一半分”。对于给材料型作文,要特别重视,务必要加强审题立意的训练,对所给材料要认真分析,准确抓住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的主旨和规定话题立意。这类高考作文的试题结构,目前大致定型为四个部分:背景语、启示语(漫画中的注释语)、限制语、强调语。审题立意时,要做到:从背景语入手,审清思维模式,解决好“怎么想”的问题;从限制语入手,审清文章主旨,解决好“是什么”的问题;从启发语入手,审清写作重点,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从强调语入手,审清写作要求,解决好“怎么写”的问题。

其次,要仔细看清题目和具体要求,题意没弄清绝不动笔。弄清题意后,应静思两三分钟:最先想到的那一点最好不写,因为很多考生可能想的一样或者相似,这就“撞车”了;不妨从反面去想,换个角度去想,多想几点。这样,就比别人想得细,想得深。

最后,要选一个既符合题意又是自己最有话可说且能把它说清楚的角度去立意。立意时,要多考虑责任、良知、正义、人性、和谐,但不要任意拔高,更不要贴政治标签。不要故作深沉,年轻人说成年人的话,不要说些实际上自己未必弄懂的“哲理”。如果写议论文,在阐述观点时千万不要走极端,要力求进行辩证的分析。

二、文体

高考作文一般都要求文体不限,但考生要注意:

1.如果“文体自选”,就选自己最拿手的文体,绝不犹豫,以免耽误时间。

2.如果写记叙文,最好用第一人称,要怀着真情去写人、叙事,要有一两处细节描写(或外貌,或动作,或神态,或心理,或对话),这往往会成为“亮点”。

3.如果写议论文,最好一上来就用一两句话亮出中心论点,最好能列出两至三个分论点,尽量采用新鲜、时尚的材料做论据,最好有一两处既与众不同又能让人接受的新见解。

4.如果写散文,被用滥了的文化名人的例子尽可能不用,尽量减少没有实际内容的空洞抒情。

三、结构

首先,要写好开头。

要想写出文质兼胜的好文章,写好开头是关键。好的开头益处有很多:第一,头好一半文,亮丽的开头能让阅卷者眼睛为之一亮,顿生好感,所以印象分便会很高。第二,文章开好头,犹如荒芜的沙漠上有了指南针引路,接下来的路就好走了。第三,文章的开头具有高屋建瓴的作用,一篇好的文章,往往在开头就会春云初展,始有谋略,进而达到构思全文的效果。

在作文中,开头的形式大体有题记、短篇日记、诗歌铺垫、名言警句、寓言故事、句式点题、问题引导等。考试时,在作文的开头还应注意:(1)入题要快,不要绕圈子。(2)如果是材料作文,第一段千万不要复述材料。(3)第一段不宜长,100字左右即可。(4)第一段不能有错别字,不能有明显的病句,字要写得好一点,因为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其次,要安排好文章的主体。

假若文章开头完成得很好,完成文章的主体部分就可以像“庖丁解牛”般顺手顺心,不需要花上过多的时间。文章的主体部分有几个注意点:1.观点、态度、情感要鲜明,要给人清晰明了的感觉,要有主题鲜明的字眼体现出来,不能让人读了老半天而不知所云。2.要适当划分段落,中间需适当增加过度的语句或段落。3.内容要充实,要体现文章的主题。

最后,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地结尾。

可以运用的方法有:1.首尾呼应,凸显主旨法;2.言为心声,呼唤号召法;3.巧妙访问,引人深思法;4.引用佳句,多姿多彩法;5.抒情议论,气势不凡法;6.景物烘托,情景合一法。

高考中如何写地震题材作文 篇9

一个个揪心的场面牵动着我们的心,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撩拨着我们的情。

这场牵动着亿万人心的灾难,这些由中华民族血肉之情演绎的故事,作为活生生的“事例”,摆在将要迎接高考的莘莘学子面前。于是,我们都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或猜测:今年的高考作文,我可不可以通过“抗震救灾”的事例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或作为作文的论据?我们怎样准备以这个内容为“话题”或“材料”的作文……

是的,面对如此震撼人心的事件,我们不可能无动于衷。作为语文教师,我在此提出一些看法与即将进入高考的同学们交流。

动情,是最重要的

我们必须清楚的是,对眼下抗震救灾这个“事例”,“政治学科中的论述”与“语文学科中的作文”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语文学科中的作文”是以“语言”为载体,或阐述某一个观点,或说明某一个道理,或再现某一个场景,或抒发某一种情感,它运用的是联想、想象、推理、论证,它需要的是“驾驭语言”把你的情感、思想表达出来。

所以,面对这场既揪人又感人,既让人泪流满面又让人众志成城的“灾难”,我们不能仅是感人情节的复述,也不能只是动人故事的再现;不能似新闻报道,也不能像通讯叙述。

如果我们写的是议论性的文章,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把“抗灾”中的`那些情节、故事,甚至感人的语言,作为我们有力、有利的论据。但是,一切为的只是“说明”你的道理,“论证”你的观点,也就是说“可以用”,但不是“必须用”或“一定用”。评价者(阅卷者)绝不会是因为你“使用”了抗震救灾的内容而提高你的作文分数,他们评价的主要标准还是你的“道理”是否说清楚了,你的“观点”是否得到了充分的论证,你说明“道理”、论证“观点”的语言是否能感染人、最重要的是,只有动之以真情,才能打动评价者(阅卷者)。

细节,蕴含着精彩

让我们做一次假设。

如果是一个“材料作文”――

我们看到:有人被救后的第一句话是“谢谢你们”;有人镇静地在废墟中度过几十个小时等待救援;有人以疲惫的身躯徒步几十公里,把消息传递出去;有人为了救人,强忍着失去亲人的悲哀;有人在绝望中获得了新生……

我们也看到:共和国总理疲惫的身影,沙哑的声音,动情的泪水;子弟兵冒着生命的危险,支撑着身体的极限;义务献血车前长长的队伍;全国人民的慷慨解囊……

这些材料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材料,都可以演绎成一段“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那么,我们就需要准确判断这个“材料”中所蕴含的是什么?由此产生“你”的道理或观点。

比如说:坚韧、团结、奉献、信念、生命,或者重视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学会感激他人的帮助……不仅仅是“抗震救灾”

如果是一个“命题作文”――“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

面对这个“命题”,如果我们以“抗震救灾”为事实,为论据,那么,你就要对你所知的“抗震救灾”的材料作出准确、得体的选择,而且要把笔墨重点放在“为什么让人泪流满面”之上。

这两类文章在写作时,我们要注意的是:第一类“材料作文”极容易写成或空洞或宽泛的道理阐述,也极容易写成纯粹的情景再现式的故事;第二类“命题作文”(如果“这个题目”可以用“抗震救灾”为材料、为论据时),只是想到“抗震救灾”这个材料。

总之,“抗震救灾”的内容,可以作为我们作文的论据,可以作为我们抒情的内容,也可以作为我们记叙、描写的对象,但是要注意的是“不仅仅是它”。

上一篇:沉醉在雨中作文1000字下一篇:公益理念演讲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