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坪镇小城镇建设简介

2024-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寺坪镇小城镇建设简介(精选8篇)

寺坪镇小城镇建设简介 篇1

今年乡镇机构改革以来,寺坪镇党委、政府提出了“一月变面貌、一年拉框架、三年建新城”的城镇建设工作目标,把新农村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捆绑资金、整合项目,着力加快城镇建设步伐。

抓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新功能。完成危房改造64户,硬化通组路、入户路266条4.9公里,硬化场院305户31220㎡。修复河堤510米,铺设饮水主管道7.1公里、支管道7.2公里,蓄水池6个共61立方,修建入户水池180个,解决了139户615人的饮水问题。

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提升城镇新品位。硬化、改造老街660米,铺设人行道地砖900米3460㎡,修建河堤护栏2210米,栽设人行道路灯 46盏,栽植绿化树木60株,改造集镇门店、统一店铺门头58户,墙面涂白381户1421间29400㎡。

开展卫生综合整治,改变城镇新面貌。拆迁棚户8户15间286平方米,修建公厕一个80平方米,改厕282个,改圈238个,改灶121个;硬化巷道31条850㎡,新建下水215米,节水井20口;修建垃圾处理场1个,购置果皮箱40个,成立了市容管理大队,招聘专职清洁员4名。

盘活集镇商贸流通,实现城镇经济新突破。新发展个体经营户24户,培育干杂果、中药材购销大户40余户,以销售带动林果、中药材发展;集贸市场分行划市、规范化建设将在城镇建设后期完工。

实施移民搬迁,扩大城镇新框架。结合陕南移民搬迁,积极实施城镇“东扩、西延”工程,已完成征地33亩,确定搬迁对象50户,目前正在规划设计建设中。

健全文化设施,开创文化事业新局面。乘十七届六中全会,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东风,大力开展文化建设。高标准建设的镇文化站、文化广场已经开工,将于明年投入使用。

寺坪镇小城镇建设简介 篇2

为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科学指导“百镇建设工程”, 推进新农村村镇建设, 今年黑龙江省将重点编制完成10个县域村镇体系规划、80个小城镇总体规划、1118个村庄建设规划以及50个1到3万人口的农垦小城镇建设规划, 进一步深化对小城镇作为统筹城乡区域发展重要载体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重大作用的认识, 坚持实施“撤并自然屯、建设中心村、发展小城镇”战略方针, 持续开展村镇环境综合整治, 大力改善村镇面貌, 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 实现小城镇建设思路上有创新, 工作上有突破, 发展上有亮点。

据了解, 目前黑龙江省已初步形成了一批“产业带动型”、“口岸边贸型”、“旅游观光型”、“舒适宜居型”的小城镇, 为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寺坪镇小学四个创建自查报告 篇3

寺坪镇小学占地面积6330平方米,建筑面积3816平方米,绿化面率20%。在校学生663人,在校教师40人,有13个教学班,学校建有男女生宿舍一栋。学生标准餐厅可容纳200多人同时就餐,学校有放心超市一所,专人管理,专线配货。近年来,我校根据上级文件指示精神,狠抓学生文明宿舍建设,重抓学生食堂管理,严抓学校超市物品质量,逐年扩大校园绿化面积,全面推进“四个创建”工作。现在校园环境卫生良好,常青树散落各个角落;寝室内务整齐划一;学生食堂操作严格程序化,饭菜质量、数量达标;超市物品价钱合理,质量放心。为了进一步推进“四个创建”工作,学校各分管领导分别对“四个创建”项目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总结汇报如下,请领导专家检查指导。

一、食堂自查(自查98.5分)

(一)基础设施,(自查34.5分)

1、我校学生食堂整洁、卫生,周边环境干净,无污源,建筑面积达标,学生餐厅桌椅能满足学生就餐要求。

2、食堂水源来自寺坪自来水公司,水质达标,供开水、热水的设施齐全、卫生良好,洗涮水池、消毒设施齐全,碗筷等餐具有食堂工人统一洗涤,统一消毒。

3、食堂加工间生产工艺流程严格按规定执行,有配料操作台,食用品专柜,生熟食操作台、用具、容器均分开使用。

4、主副食分库分设,仓库内食品原料存放严格分类,且有标识;防火、防盗、防鼠等措施齐全,通风良好。

5、食堂配有合格的炊事设备和1台冰柜。食堂外有排污沉淀地,垃圾处理及时,食堂内废弃物专处存放且及时处理。

(二)基础管理(自查64分)

1、我校食品卫生安全实行校长第一责任人制,食堂坚持学校自主保本零利润经营,建立了安全与卫生责任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并定期对在岗人员进行培训,实行一定的奖惩制度。

2、我校食堂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工作人员严格持证上岗,各种制度、证件、表册齐全且悬挂统一。

3、食堂有食谱,值日领导试餐、陪餐,食品留样到位,登记完整。

4、食堂财务制度健全,固定资产账户清楚,食堂自筹经费出入清晰。学校定期组织内审人员及教工代表对食堂财务进行清理并公示。

5、工作人员举止规范,持证上岗,衣、帽、口罩干净且穿戴整齐;锅炉工坚守岗位,并记录运作情况;食堂防火、防盗、防毒措施全。

6、食堂物资定点采购,供货商有合法资格,供应原料质量合格。

7、食堂内外环境整洁,食堂入口有红色脚垫,清洁区包干到人,有“三防三化”设施,并定期检查详实记录。

8、建立台帐制度、索证制度;物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制

度健全,严格出入库手续;经办人、验收人、审批人签字手续,真实准确。

9、主、副食烹调制作规范;主、副食价格合理;各类食品能基本满足各地学生的口味要求,配菜营养搭配合理。

10、学校经常性的为贫困生提供免费餐卷;在就餐场所公示相关卫生管理条款,接受进餐者监督;文明就餐、不浪费粮食等教育宣传标语全。

二、宿舍自查(自查96分)

(一)基础设施(自查28分)

1、我校男女生公寓建设隔开,学校定时供应热水,澡堂定期开放。

2、宿舍内采光、通风良好。

3、宿舍内配电设施齐全,完好安全,配有应急照明灯。值班室有电话、有学生住宿情况一览表;配有供学生使用的公用电话等服务设施;有专用宣传栏。房间内家具按标准配置齐全、完好。

4、宿舍内房间门窗玻璃完好,有防盗、防蚊蝇设施。

5、宿舍周围无乱搭、乱盖现象,环境优美。

(二)基础管理(自查68分)

1、我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具体负责制;建立了宿舍管理委员会和有学生参与的民主管理委员会,职责明确,运转正常。

2、有宿舍安全责任人,并签订安全消防责任状;宿舍保卫人员

24小时值班;宿舍值班记录和安全隐患发现、整改记录完整。

3、宿舍内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本宿舍责任教师的姓名、联系方式及室内住宿学生基本信息、寝室长、姓名值日表、就寝学生点名册及各项制度齐全,执行制度有记载。

4、宿舍内干净、卫生,无异味;学生有换洗鞋袜。

5、宿舍内所有床的尖角均用厚绒布进行了钝化,室内用品统一布置;统一规格,摆放一条线,数量与住宿生匹配。

6、宿舍有个性化室名,宿舍内布置突出环境育人,文化氛围浓厚。

7、澡堂、洗衣房定期开放。

三、绿色生态校园自查(自查86分)

(一)基础设施(自查45分)

1、我校有校园园林绿化规划,并纳入学校建设总体规划。

2、校园园林绿化工程设计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注重绿化植物的搭配;护坡、挡土墙植被覆盖率好。

3、植物配置遵循物种特性、自然姿态、美学原则,做到科学合理。

4、人工林生长茂盛,无乱砍滥伐现象,无病虫害,防火措施好。

(二)基础管理(自查41分)

1、我校成立了专业人员组成的绿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校长担任组长,政教处、总务处各一名负责人担任副组长,设立由组长和相关人员组成的绿化小组,实施绿化、美化工作。

2、学校按照班级,划分一定的绿地责任区,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并由绿化专业人员负责技术指导。

3、学校把环境教育、绿色教育、生态教育作为课堂教学内容;把绿化宣传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列入学校文明创建。

4、学校草坪、花圃有爱护树木花草的宣传标牌。

5、校园树木花草生长茂盛,四季常青,无人为损坏现象;枝叶繁茂,遮阴效果好;校园内植物长势良好,修剪整齐美观;地被植物有观赏价值;花坛、花卉布置合理,无病虫害。

6、校园内路面清洁,无废弃物,雨天无渍水;沟渠暗化,水流畅通;垃圾池、果皮箱经常消毒。校园做到全天候保洁,无卫生死角。

四、超市自查(自查96分)

(一)基础设施(自查38分)

1、校内店铺面积40平方米,经营商品品种达100多种。

2、有陈列货架、玻璃柜台、冷柜等。

3、有防鼠、防蚊、防虫等“三防”措施和消防安全设施。

(二)基础管理(自查58分)

1、货物统一配送,学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2、有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卫生许可证。

3、连锁经营店没有转包、分包、甩手承包现象。

4、从业人员合格。

5、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6、执行国家价格管理政策,商品价格都低于社会消费市场价格。

7、所售商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有完善的商品准入制度、不合格商品退货制度、到期商品下柜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

8、所售商品均符合国家标准。

9、食品卫生安全制度健全,无销售过期、变质、发霉食品和饮料。

10、校园超市文化氛围浓厚,服务意识强,并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服务教育、服务师生,助学助教。

五、存在问题和不足

1、食堂操作间和售饭处没有分离,学生洗碗槽不能满足就餐学生需求,食堂生均建筑面积不达标。

2、校园绿化建设没有具有观赏价值的地被植物和造型美观的花坛、花境。

3、宿舍内没有卫生间,学生夜间入厕有一定困难。

4、学校超市装修不够美观,没有休闲区,经营品种不达标。

寺坪镇小学

寺坪镇小城镇建设简介 篇4

甲方:寺坪镇中心幼儿园

乙方:

根据幼儿园使用炊事员办法的有关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订立使用合同。

第一条

使用合同期限

本使用合同期限自2015年 9月1日至 2016年 8月31日。

第二条

使用岗位及其职责要求

1、甲方根据幼儿园需要及乙方所具备的工作能力,聘用乙方为我园炊事员,在使用期内,甲方也可以根据幼儿园需要,征得乙方同意,解除劳动关系。

2、必须热爱本职工作,按规定就餐时间提前到校清理、打扫厨房、餐厅卫生,并对餐具进行定期清理、消毒,要保证厨房餐厅干净卫生。

3、乙方要严格按《寺坪镇中心幼儿园食谱》做饭,未经管理员同意,不得随意改变。要努力提高烹调技术,做到色香味俱全,米饭软硬适当,保证营养的质量。

4、方要严格执行营养卫生要求,蔬菜先洗后切,做到无沙、无尘、无杂质,食具餐具消毒,熟食加盖,生熟分开,严防食物中毒,并根据用餐人数,提前分餐。

5、乙方要注意个人卫生,做饭时要穿着干净、整齐,上厕所或干脏活后要用肥皂洗手。

6、乙方要服从幼儿园和管理员的安排,做到随叫随到。未经管理 员同意,不得自行购买餐具、调味品和蔬菜、面粉。要履行节约意识,避免饭菜、水电以及煤的浪费,要根据就餐人数适量做饭,严禁无人开灯、无用生火、开换气扇。

7、乙方要严格执行幼儿园的作息制度,按时将饭菜备好。

8、乙方必须身体健康,无任何传染病和重大疾病。有传染疾病和其他影响健康的重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要如实向幼儿园申报,知情不报或者故意隐瞒不报的,后果自负。

9、乙方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用电、用煤、用火,保护好自己。在上班期间发生的急性病和其他由自身原因造成的意外,幼儿园不负任何责任。

10、乙方在下班期间要锁好伙房门并有管理好餐具、灶具的义务,对由乙方本人因疏忽大意,未及时锁门、灭火、断电、断水所引起的盗窃、失火等损失,由乙方根据实际损失赔偿。

11、乙方因事需临时请假者,必须自找工作代理人,并事先通知甲方,征得甲方同意后方可离开。

第三条 工作报酬

1、甲方根据乙方职责及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付月工资1000元,不足一个月的按天平均工资予以计算,寒、暑假另行约定。

2、乙方若出现生饭、因饭菜清洗不净引起的食物中毒、严重延误开饭时间(半个小时),在上级检查中若因乙方工作原因造成不良影响的要适当扣除部分工资。

第四条 使用合同的终止与解除

1、使用期间乙方违反幼儿园规定,本合同自行终止。

2、使用期间,如乙方违反合同,或严重失职,造成安全事故,甲方有权在使用期内解除合同,并提前一个星期通知乙方。所造成的损失由乙方负责。

3、乙方如因病或因事完成工作任务有困难时,甲方解除本合同。

第七条 双方约定的其它事项

本合同有效期为一年,合同期满如甲方岗位不需要再继续聘用临时炊事员,合同即行终止。合同期满如甲方岗位需要,愿意继续聘用乙方,乙方也愿意续聘,续聘必需重新签定合同。

第八条

附则

1、约定工资不随临时就餐人数增减而增减。

2、本合同有规定按规定办,没规定的按甲、乙双方协商约定。

3、甲、乙双方都必须严格履行本合同。

4、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

5、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方:

方:

镇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篇5

按照县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开展支持发展小城镇专题调研提纲的要求,我镇组织力量利用两天时间对发展小城镇、农民工向城镇积聚情况进行了周密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城镇建设现状

**镇位于**县西北部,两市三县交界,总面积59平方公里,人口3.5万,辖58个行政村,是省级中心镇、全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一)城镇建设

近年来我镇将城镇建设作为重头戏来抓,坚持以规划引领发展,不断提升城镇的承载和服务能力。在建设过程中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统一规划图纸,一条街道一种风格、一种情调。构筑起“三纵四横”路网框架,建成区从0.3平方公里扩展到1.5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七街一城一市一园”的城镇格局;同时对城镇东、西、北三个出口进行改造,形成了“四季长青,三季有花”的景观效果,明显改善了城镇面貌。在城镇建设中,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先急后缓、突出重点,以人为本、实用为上”的原则,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建设了建筑面积260平方米的为民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办公,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办事;投资280余万元建设了**镇中心敬老院,五保老人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供养目标;投资1635余万元实施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使全镇居民都用上了优质自来水;投资200余万元 1的**汽车站竣工通车,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同时,对**中学、**卫生院、仁和园、文体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城镇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城镇管理

城镇发展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为改变小城镇“重建轻管”、“有硬件,无软件”现象,我镇注重管理方式、观念、制度和机制创新,积极推进小城镇管理由“乡村管理型”向“城镇管理型”转变。制定出台了《**镇小城镇管理办法》,与城镇居民、经营业户签订了门前“五包”协议,使城镇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编发了小城镇管理“三字经”,营造出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成立了卫生保洁和绿化队伍,筹资10万余元购置了专业洒水车,实现了城区保洁的专业化和经常化。

二、城镇建设对农民工向城镇聚集的作用

我镇把城镇经济作为发展重点,精心经营城镇,大力聚集和培育产业,努力推动农民工就业。一是形成了服务“三农”的窗口。完善的设施、良好的环境,加快了人口集聚,目前城镇人口达到8000多人;初步发展起来的商贸服务业、加工业,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工作与生活;健全的民生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辐射周边”、“惠及百姓”。二是搭建起产业集聚的载体。我镇形成了生资批发、建材批发、生猪购销等市场。“全天候”商贸城的建成使用,为城镇商业发展增添了活力,目前镇区各类工商业户发展到400多家,增加就业岗位1000余个。充分发挥镇农民工创业园基础设施基本完备的优势,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积极引进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

密集型企业,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家门口就业。目前城镇企业发展到22家,形成了金属铸造、足球加工、家具生产、服装加工、毛衣针织、纺织等支柱产业,产业支撑更加有力。三是构建起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平台。扶持创建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充分发挥外出打工农民技术、资金、经验丰富和有一定信息渠道的优势,广泛开展就业创业宣传,组织实施技术技能培训,多层次、广渠道、全方位提高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本领,激发农民工创业热情。目前我镇农民工返乡创办企业6家,吸纳农村劳动力500多人。四是建设城镇居住新模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今年在镇政府驻地正式启动

了农民新社区建设项目。农民新社区根据城镇聚集的需要,坚持“尊重民意、规模开发、集约用地、典型示范”的原则,规划建设新型农民住宅84套,目前一期28套农民新居主体完工,道路、供排水、绿化、照明等基础设施正在加紧建设。农民新社区建成后不仅可集聚人气,更为农民改善居住环境提供了典型示范。

三、关于支持小城镇发展、推进农民工向城镇积聚的体制政策建议

(一)合理的宣传引导。大中城市具有强大的的劳动力集聚效应,小城镇发展上比较弱势,政府在要正确合理引导,鼓励农民工向城镇转移。一是思想引导。加强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的政策宣传,营造小城镇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政策引导,不仅要放宽各种政策限制,还要结合实际出台农民工返乡创业、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农村劳动力就近向小城镇转移,在小城镇就业甚至于安家落户。三是信息引导。在城乡之间搭建“劳务信息平台”,通过建

立健全劳务输出体系,提供劳务信息,拓宽农民在小城镇的就业领域。

(二)加大投入。通过完善城镇功能,丰富城镇文化,搞活城镇市场,进一步缩小城镇与大中城市生活环境的上差距,吸引农民向小城镇转移。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路配套,通信快捷,功能齐全,设施完备,与周边农村和大中城市交通便利;参考经济适用房建设政策,鼓励城镇建设适宜农村、经济节约、规划合理的农民新社区,让就近转移的农民居者有其屋。二是加大招商引资投入。结合地方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有优势、有特色、有市场前景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以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为抓手,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家门口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聚集城镇人气,壮大城镇规模。

寺坪镇小城镇建设简介 篇6

2014年2月, 贵州省人民政府对好花红镇的行政辖区进行了重新调整。调整后的好花红镇由原三都镇、好花红乡和甲戎乡组成, 全镇包括28个行政村、333个村民小组, 303个自然村寨, 而居住的少数民族以布依族和苗族为主。

好花红镇是“好花红”民歌发源地、中华布依第一堂屋位于此, 2007年被国务院授予“中国金钱桔之乡”的称号。镇内包含旧司双寿桥、龙德寿墓、枫香冲暗渠、卧龙桥等多处文保单位。然而, 现阶段好花红镇的经济发展结构不够合理, 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以农业为主, 整体经济条件比较差, 第三产业培育也没有形成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而且,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 全球化发展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这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城镇规划建设中文化塑造的重要性, 特别是小城镇的文化塑造。因此, 将民族文化建设与城镇经济进行结合发展, 是城镇规划建设的目标, 也是小城镇规划建设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1. 小城镇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规划工作的实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小城镇。小城镇建设质量取决于规划工作的实施情况。随着贵州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 为了跟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步伐, 小城镇规划建设速度也必须加速。然而, 由于贵州小城镇规划起步晚, 且缺乏经验丰富的规划专业技术人才和详细的城镇基础资料, 这也导致小城镇规划建设普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1.1 小城镇规划理念较为落后

在对小城镇进行规划建设的时候, 由于对小城镇的规划定位以及经济发展速度不匹配, 且欠缺可持续发展观念和产业支撑, 以至于小城镇规划建设一直无法取得更好地效果。同时, 因为小城镇规划建设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研究不够详细、深入, 从而导致小城镇规划建设中一直缺少比较有民族特色且能够起到品牌效应的民族文化。

1.2 小城镇规划建设缺乏特色

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 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塑造是灵魂, 这可以更好地体现小城镇的传统文化。然而, 在小城镇规划中, 由于规划人员太过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且忽略了文化塑造, 以至于小城镇建设不仅缺少一定的文化气息和内涵, 也没有体现出该城镇所处地域的特色风貌, 并导致小城镇在规划建设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独特魅力, 而这也是我国小城镇规划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

例如, 贵州惠水县好花红镇有着悠久的历史, 该镇居住的少数民族以布依族和苗族为主, 曾获得“中国金钱桔之乡”、“中华布依第一堂屋”等称号。好花红镇每年举办的“四月八”、“六月六”等祭祀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了该镇的文化品牌。然而, 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好花红镇的规划建设一直缺乏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这主要体现在街道缺少特色, 建筑造型较为普通, 缺少具有布依族或苗族特色的建筑符合;同时, 该镇的旅游设施建设与其他地区的设施建设相同, 缺乏强烈的民族气息, 从而导致好花红镇规划建设中的文化塑造一直无法实施。

1.3 小城镇规划建设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

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 由于受到人员编制、体制机制的约束, 导致规划工作的开展一直缺少专业人才参与。而且, 现阶段规划建设者的业务素质偏低, 也缺少真正掌握民族文化知识的人才, 从而导致小城镇规划建设工作落实不到位, 规划工作的开展也受到了制约, 这也使得小城镇规划一会无法获得最好的成效。

2. 小城镇规划建设中文化塑造的有效方法

小城镇规划建设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举措, 只有小城镇规划建设取得更好地效果, 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而且, 小城镇规划建设方案是否合理, 对城镇文化保护工作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 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国特色民族文化, 必须要重视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的文化塑造, 并且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特色文化塑造, 以便确保小城镇规划建设能够充分体现传统民族文化。

2.1 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

为了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更好的塑造民族特色文化, 必须要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 用以对小城镇规划建设进行规范化管理, 并对规划建设施工进行严格把关, 以便突出小城镇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文化。另外, 对于缺乏民族文化特色或不符合民族建设要求的小城镇规划建设项目, 不仅不能予以审批, 且必须要进行严格处理。比如, 好花红镇作为布依族和苗族的重要聚居地, 在规划建设过程中, 对建筑物的建设应以布依族或苗族的民族风格为主, 以便在展示好花红镇经济文化发展所取得成就的同时, 将该镇建设成具有传统民族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城镇。

2.2 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融入文化元素

我国小城镇所具有的历史、文化、民族都有独特的特点, 这也是城镇特色的内涵所在。而在小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融入传统民族文化元素, 可以使城镇建设蕴含更加强烈的文化气息。因此, 在小城镇规划中, 规划人员应遵循突出民族特色文化这一原则, 根据小城镇的建筑、历史、区域等特点, 深度挖掘城镇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以便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 塑造具有独特特色的民族文化。比如, 在好花红镇规划建设中, 规划人员需要对该镇的民族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 并对该镇的规划、建设、施工等环节进行严格把关, 以便在好花红镇规划建设中融入具有传统特色的民族文化元素, 为保护民族文化营造一个更好地环境, 从而确保传统民族文化能够在好花红镇的规划建设中重新散发活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好花红镇规划建设的目标是为了对城市和农村、现代文明和历史文化进行融合, 以便使该镇能够成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新型城镇。小城镇规划建设中文化塑造的实现, 对城镇吸纳更多人口, 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很大帮助, 而这也是小城镇规划建设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方宇婷.广西小城镇规划建设中民族文化特色的塑造[J].广西城镇建设.2012, (11) .

[2]张妤.浅谈城镇建设规划中民族文化特色的塑造[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22) .

刘秀镇小城镇建设管理办法 篇7

为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规范小城镇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小城镇建设管理应当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节约用地”的原则,全面规划,因地制宜,正确引导,逐步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增长,打造旅游名镇品牌。

第二条小城镇建设管理的主管部门是镇人民政府,职能部门是村镇建设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镇村建设中心”),主要职责是:

[一] 贯彻和执行国家及地方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

[二] 负责组织和监督刘秀镇区总体规划的实施;

[三] 负责镇容镇貌环境卫生和绿化管理;

[四] 负责建筑市场、建筑队伍和个体工匠的管理;

[五] 负责农村村民建房的规划造址和服务;

[六] 负责建设统计、建设档案管理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二章治安管理

第三条镇区治安管理由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三个单位联合开展。派出所要组织警力对镇区24小时巡逻,定期开展严打斗争;司法所要协调相关村庄搞好民事纠纷调解;综治办要妥善处理群众来信

来访,确保社会稳定。

第四条镇区相关村庄要积极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管好自己的人。

第三章规划建设管理

第五条在镇区进行商业网点房建设,必须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 在镇区主要街道两侧进行商业网点房开发建设,应当先向所在地村委会提出申请,村委会同意后到村镇建设服务中心提出申请,并提交网点房效果图及施工图纸。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审查同意后出具选址意见书,报镇政府审批。建设方凭选址意见书到财政所交纳契税及耕地占用税后,再到土地部门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二] 工程竣工后,由建设方提报建设项目验收申请,经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实地查看验收建设式样与原设计效果图有无差异,如无差异,各项工程质量合格,即发放工程验收合格证,同意交付使用,否则不予验收,楼房不得交付使用。

[三] 符合建房条件的住户,要首先向村委会提出申请,由村委会对住户的申请进行预审和选址,然后到镇村建设中心进行审批。对符合建房条件和村庄规划的住户,持《农民住房准建证》到土地所办理有关手续。土地所根据农民建房的相关规定,对村庄提交的住户建房申请进行核查审批,对符合条件的开具《用地通知单》,建房户凭《用地通知单》到镇财政所统一办理各种税费手续后,凭《税费单据》和《用地通知单》到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办理放线施工手续。

[四] 在镇区进行临时建设,应当由镇人民政府批准。批准的临时

建筑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两年,使用期满或因政府规划需要必须无条件拆除。禁止在批准的临时用地上建设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第六条为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管理能力,镇政府对规划区内土地实行储备制度。

第七条获得土地使用权的用地单位和个人,两年内必须开工建设如不能按期开发,不按规定用途使用或闲置时间超过两年的,依法收回。

第四章镇容镇貌和镇区卫生管理

第八条镇区域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设施以及公共场所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城市容貌标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建筑物、构筑物或其它设施和树木上张贴、刻画、涂写各类广告:未经审批的各种广告,刻画予以取缔,并对当事人给予100—500元的罚款。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道路和市场等公共场地堆放物料、搭建建筑物、堆放建筑用沙、石料、搅拌机等,因需要确需占用的,必须按规定到村镇建设中心申报,并经审批后方可办理有关占用手续,否则不准开工建设。建设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必须及时清理施工场地,拆除临时建筑物,清除建筑垃圾,如不及时清运、责令限期清楚并对当事人处于500—1000元的罚款。

第十条镇驻地规划区内各单位门前实行“三包”,生产生活垃圾必须送到指定地点,自觉保持卫生整洁。规划区内村庄各自负责村庄卫生日常保洁,确保主要大街两侧美化、绿化、亮化、净化,无“三

大堆”。村庄生产生活垃圾由环卫工统一收集后送各村庄垃圾中转站,镇政府统一外运进行集中处理。

第十一条规划区内丹郧路两侧不得设置临时摊点,不得占道经营和堆放其它杂物。

第十二条按照“垃圾产生者对垃圾处理承担责任”的原则,建立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所收费用专用于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第十三条户外广告的管理及设置标准:

[一] 户外广告的设置由村镇建设服务中心统一管理,设置户外广告者须到镇村建设中心办理审批手续;

[二] 户外广告的形状、规模、色彩、图案等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三] 户外广告的设置应当制做精良,支架不得裸露;

[四] 户外广告的设置不得影响建筑物的立面形象,不得沿街摆放临时性广告牌;

[五] 户外广告设置不得影响消防、输电、道路等方面的安全;

[六] 未经批准不得在路灯、街道树上设置广告;

[七] 户外广告设置必须牢固稳妥,拉紧绷直,保持美观。

第五章处罚规定

第十四条在镇驻地规划区内,未按照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或者违反规划进行建设的,由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影响镇区规划,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责令改正,并按照违法建筑物面积处以每平方米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建住宅的,由镇人民政府按照违法建筑面积处以每平方米5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五条在规划区内擅自进行临时建设或者未在规定期限内拆除临时建筑的,由镇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并按照违法建筑面积处以每平方米5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六条货运车辆在镇区运行中,泄漏和遗撒液体及杂物,影响道路整洁的,责令清除,并处以每平方米1元的罚款。

第十七条新建工程竣工后,未在规定期限内清运建筑垃圾的,责令限期清除,并处以200元至1000元罚款。

第十八条因施工等原因损坏路面、公路设施、花草树木等,在规定的期限内未修复的,责令修复并处以500至1000元罚款。

第十九条未经批准擅自在街道两侧和公共场所堆放物料,乱搭乱建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它设施,按占地面积处以每平方米5-10元罚款。擅自破坏、拆除垃圾箱、垃圾收集点及垃圾中转站的,处以2000-10000元罚款。

第二十条本章所涉及的处罚,由村镇建设服务中心按照行政执法程序报呈市直相关部门联合执行。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由镇村建设中心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寺坪镇小城镇建设简介 篇8

2005年08月23日

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本镇经济和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结合本镇实际,特制定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

一、意义和必要性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实现小城镇向城市化迈进的有效途径。通过小城镇建设,使镇域经济、有一个突出性进展,进一步壮大全镇经济实力,改善镇域环境,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二、小城镇基本情况

我镇是吉林省小城镇建设综合改革试点镇,位于吉林省长春市西南部,东临中国一汽集团,西接公主岭市大岭镇壤,南连长春市朝阳区大屯镇,北靠长春市绿园区城西乡。镇辖9个行政村,62个村民小组,44个自然屯。幅员面积87.6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4055公顷。人口53018人,其中镇区人口20300人。共有企业238户,其中私营企业234户。从业人员9816人。镇内共有中小学10所,其中小学9所,中学1所。

镇区属欧亚大路季风性温带气候,年最高气温39.5℃,最低气温-38.8℃,年均气温3-5℃。主导风向西南风,春季为多风季节,年均风速3.3-3.5米/秒左右。年均降雨量560mm左右,无霜期159天。

近几年来,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西新镇加大工作力度,狠抓镇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推进小城镇星火密集区建设,建设现代化科技示范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领导重视,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镇成立了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小城镇建设的指导、协调等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小城镇建设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小城镇建设问题。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小城镇重点倾斜。从1998年到现在,区财政给予西新镇建设投资600万元,其中用于基础设施投入400万元,绿化美化200万元。专题研究制定了小城镇建设意见,提高了西新镇干部待遇,下放了土地、规划等相关权限,为西新镇小城镇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和政策保障。

二是全面规划,建立强有力的管理体系。按照中央和省市的总体部署,聘请省、市有关专家组成专题调研论证课题组,对西新镇的经济发展,镇域建设,科技进步及各项事业进行了总体调研和论证,在全面分析西新镇镇情和未来发展走势及借鉴外地小城镇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西新镇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为了确保总体规划的有效实施,又相继成立了区、乡两级小城镇管理组织,充实了专业人才,确保了各项管理到位。

三是发展速度快,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到2000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1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89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43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2.8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4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 3854元;财政收入实现3812万元。投资8600万元,用于工业小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镇7个工业小区均达到市级小区标准,其中有2个达到省级科技小区标准,1个达到国家级科技示范小区标准。2000年,西新镇被评为全省经济综合实力第一镇,所辖的双丰村、同心村在全省和全市经济实力排列中,分获前一、二名。

四是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全镇共涌现出市级以上文明村4个,其中双丰村被评为国家级文明村,1999年,西新镇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镇。科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拟申报国家级的汽车产业星火密集区和省级特色农业星火示范园区、现代设施农业规范化生产科技示范园区、市级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正在镇内建设,农

民科技培训率达到了95%以上。从1998年开始,西新镇投入2200万元,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镇10所中小学中,有9所实现楼房化,镇办中学实现了微机化,1所中学、6所小学进入市一类一级学校。所有中小学全部成为市级花园式学校。西新镇被市评为花园式校园建设示范镇。投资4500万元用于社会福利事业,建老年公寓2处,敬老院1个,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共有房屋420间,1100张床位,入住老人230人。投入150万元,改建卫生院,现有床位25张,镇内医疗网络已经形成。全镇有42%的农户安上了程控电话,14个自然屯用上了自来水,新建农民新村5处,入住农户1200户。

五是镇域环境进一步改善。以道路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效突出。共投资4200万元,修筑水泥路45公里,柏油路19公里,砂石路116公里,乡到村,村与村实现了柏油化,村到屯、屯与屯实现了砂石化。90%的自然屯通公共汽车。投资800万元,用于全镇绿化。绿化面积600公顷,植树 2.4万株,绿化覆被率达20%。投资2.9亿元。用于废弃物的处理,镇内西湖300万立方米污水全部得到净化处理,所有废物的排放均符合国家标准。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㈠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牢固树立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科技兴镇”战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壮大三产,提升二产,优化一产,突出培育特色经济,壮大经济实力,合理扩张镇域规模,提高完善镇域功能,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把西新镇尽快建成经济实力强、居住环境美、文明程度高的现代化科技示范小城镇。㈡发展目标

从现在起到2005年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经济总量跳跃式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镇域功能基本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1、镇域规模

到2005年,全镇人口达到8万人,其中镇区人口达到5万人,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员达到2万人;镇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

2、经济总量

到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亿元,年均递增15.5%,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

1.26亿元、9.18亿元、7.56亿元,年均分别递增7%、16%、22%;财政收入达到1.03亿元,年均递增23%,3、产业结构

到2005年,汽车产业星火密集区、特色农业星火示范园区、现代化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基本建成,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到7:51:42。

4、人民生活质量

到2005年,全面实现普九教育,高中阶段普及率达到90%,科技普及率达到98%以上,医疗卫生保健达到较高的水平,体育活动群众参与率达到40%,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到80%,电话拥有率达到50部/百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平方米。生活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到96%,镇区集中供暖面积达到80%,工业污染源排污达标率达100%,生活垃圾清洁率达到95%,处理率达到80%,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建农民新村15处,入住农户2600户,镇内居民(女满55周岁、男满60周岁)20%可享受医疗和养老保险。

5、镇城建设

全镇交通、通讯、水电气供应等各项公用设施基本完善,整体配套。

四、主要内容及建设重点

㈠加快经济发展,壮大经济实力

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充分利用镇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以汽车产业星火密集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汽车配套产业以及特色农业星火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及度假旅游、农副产品加工、地产开发等特色经济,壮大经济实力,实现镇域经济的新突破。

1、以配套加工为重点,大力发展工业经济。

西新镇与一汽集团相距较近,是接受一汽辐射较强的镇,全镇为一汽加工企业已达230多户。在未来发展中,西新镇将紧紧依托一汽集团和汽车产业服务区,依靠现有的基础,积极为一汽加工配套。发展的重点是建成一个国家级星火密集区,即产业星火密集区。以自立新街为轴心,将原有的双丰、同心、日新、开源、西新5个工业小区合并,规划总面积10平方公里,主要生产和经营汽车零部件、改装车等。重点搞好密集区基础设施建设,到“十五”期末,园区内全部实现“七通一平”,落位企业达到300户,年产值实现30亿元,安置就业人员1.5万人。

2、以拓宽服务领域为核心,加速发展第三产业。

重点是规划建设好“一个市场、一个开发、两个园区”。

一个市场,就是建设长春绿新大市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一期工程已经结束,蔬菜、水产、服装等单体市场已开业运营。“十五”期末,全面投入运营,预计将成为东北最大的果蔬、水产等绿色食品销售批发中心,年实现营业额50亿元,安置从业人员1万人。

一个开发,就是围绕镇区建设,科技规划,重点在同心村、双丰村进行房地产开发,年开发面积达到8万平方米。

两个园区,一是长春市人民政府批准开发的占地4平方公里的汽车贸易服务区。主要从事汽车储运、汽车装饰、汽车修理和汽车文化。“十五”期末,企业户数达到30户,年营业额达到25亿元,安置从业人员2000人。二是建设休闲旅游度假园区。以长春西湖为核心,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到“十五”期末,投资35亿元,建成集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休闲度假中心。

3、以发展生态农业为方向,积极发展农业经济。

充分利用本镇现有基础和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生态农业,重点建设“三大基地”。一是建设现代设施农业基地。“十五”期末,建智能温室2处、双百栋日光温室群2处,百栋连片日光温室群5处,保护地面积达到45万平方米。二是建设绿色农业稻谷、蔬菜生产基地。以发展绿色稻谷和蔬菜为核心,加快绿色农业进程。“十五”期末,绿色稻谷面积发展到10000亩,双千亩绿色蔬菜基地发展到2处。三是建设精品牧业生产基地。以吉林省清真肉业股份公司为核心,建设好农业部批准的高科技畜产品示范区,大力发展肉牛、生猪、蛋鸡、肉鸡等精品牧业。“十五”期末,肉牛发展到5万头、生猪20万头、蛋鸡100万只、肉鸡500万只。㈡改善镇域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加大环境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镇区环境、村屯环境和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居住生活质量,实现镇域环境的新突破。

1、加强道路建设。以镇区道路和村屯道路为重点,拓展骨干道路,提高村屯道路标准。“十五”期末,打通春城大街至警备路东西走向的主干道路,拓宽警备路至长郑公路南北走向路段,完成镇区三横六纵9条街路建设,形成镇区主干道框架。完成村与村、屯到屯116公里砂石路改造,全部实现村屯道路油渣或水泥化。

2、提高绿化水平。镇区主要街路全部达到绿化标准,新增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村屯绿化美化率达90%以上,农户绿化达80%以上。

3、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加速农民新居建设。“十五”期末,完成15个自然屯的改造,建农民新村15处,入住农户2600户,其中1000户农户住进楼房。

4、改善环境卫生。实行垃圾集中化管理,加强环境卫生的整治,完善给排水工程设施,实现镇域居民厕所水洗化,镇区环境卫生达到国家级卫生城市标准。

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的素质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现代化科技示范小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突出三项建设。一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镇为核心,村为基础,建立思想教育网络。深入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提高全镇干部群众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养。二是加强文明村镇建设。广泛开展以创建文明镇、文明村和“十星级文明户”为载体的精神文明活动。到“十五”期末,9个行政村全部达到市级文明村标准,90%以上的农户达到“十星级文明户”标准,西新镇力争进入国家级文明镇行列。三是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镇,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减少各种犯罪发生,做好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执政水平。㈣大力发展各项事业

积极发展教育、文化、卫生、敬老、计划生育、保险等社会事业,努力为全镇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和智力保障,实现各项事业的新突破。

1、优先发展科技教育。以提高全民科技素质为重点,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中心,优先发展科技进步事业,在突出抓好国家、省、市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同时,重点规划建设镇科技和科普长廊,为科技成果转化和科学技术普及提供有效阵地。以素质教育为方向,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投资2000万元,改造1所小学,建筑面积达1500平方米,使全镇所有中小学全部实现楼房化、微机化,并全部达到市一级一类学校。

2、积极发展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抓好计划生育。以村为单位,建设9所农民学校,镇建一个图书馆,用于居民学文化和科技知识。加强全镇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卫生预防,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开展体育活动,每村组成一支秧歌队,各建立一个文化活动室,每年进行一次棋类和秧歌比赛,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抓好计划生育,“十五”期末,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下,计划生育率达到99%以上。

3、抓好敬老、保险工作。进一步改善现有1所敬老院和2所老年公寓条件,使入住老人达到500人以上,做到孤寡老人全部进入敬老院。发展保险事业,按规定年限,实行社会保险,达到老有所养。

㈤重点工程建设

1、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园区。到2003后底,全部实现七通一坪。落户企业达到280户,从业人员达1.2万人,年实现产值25亿元,到2005年实现规划目标。

2、长春绿新大市场。到2003年,完成建设总规模的65%,力争使水产、服装交易大厅开业运营,营业户达到2600户,从业人员达到6000人,年实现交易额6亿元。到2005年,达到设计目标。

3、汽车贸易服务区。到2004年区域内实现七通一坪。入区企业达到30户,从业人员达到1000人,年实现营业额达到20亿元。到2005年,汽贸产业服务区基本实现规划设计标准,形成较强的发展态势。

4、房地产开发。到2005年,完成地产开发8处,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

5、高科技畜产品示范区。提高吉林省清真皓月肉业股份公司的加工能力和出口创汇能力,到2004年,年屠宰肉牛达到15万头,肉羊达到8万头,年出口创汇额实现1亿美元。

6、休闲度假区。到2004年,完成长春西湖湖区道路改造、绿化,湖体大坝加固,建成湖心岛、水上公园和休闲长廊和别墅区,年接纳游客70万人;同心湖以改善周边环境为核心,建设一批环境幽雅,风格各异的花园式、生态型智能化现代商住小区,建成湖区旅游、生态观光、休闲农业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

7、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到2003年,建成50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1处、双百栋日光温室群2处。到2005年全部实现规划设计标准。

8、绿色稻谷蔬菜生产基地。到2003年,完成万亩水田生产园区工程建设,2005年,建成2处双千亩绿色蔬菜基地。

9、精品牧业基地。到2003年,发展黄牛4.5 万头、生猪10万头、蛋鸡80万只、肉鸡400万只,到2005年达到设计目标。

10、环境建设。到2003年,完成镇区三横六纵道路建设和40公里村屯砂石路改造,完成镇区9条纵横街路绿化,全镇绿化覆盖率达到26%;建农民新村6处,入住农户800户;环境卫生有较大改善。到2005年,全镇整体环境达到设计标准。

六、效益及预期效益分析

西新镇建设现代化科技示范镇的有效实施,将有力带动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经预测,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重点工程的实施和建设,将使一产比重偏大,二产规模不够,三产发展薄弱的格局得到改变,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经过五年的建设,一产比重将由现在的10.96%,减至7%,二产比重由现在54.56%,减少到51%,三产比重由现在的34.48%,增加到47%。㈡带动镇域环境改善

镇区道路主体框架的形成和村到屯、屯与屯砂石路改造后,全镇道路基本实现了路面柏油(水泥)化,加上排水设施的完善,路面积水、睛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的状况将根本上改观,并将促进土地和周边建筑物的升值。新村的建成,居民居住条件也有一个大的改善;卫生环境的整洁和绿化美化,将会使整个镇域环境基本实现优雅、整洁。

㈢推进科技进步

随着科技重点项目的实施和建设,将有利于科技的引进、推广、普及和应用,全民的科技素质将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的全面推进,将使各业的科技含量不断加大,并将有力促进镇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㈣增加财政回报

按照“十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到“十五”期末,全镇的二、三产业将成为全镇经济的主体,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加工区,年可实现税金1亿元,长春绿新大市场和汽贸服务区可实现税金1亿元。

㈤提高农民收入

到“十五”期末,镇农民将有1.4万人的富余人员得到安置,从一产中走向二、三产业,进入社区,农村人口将由现在的3.6万人下降到2.2万人。人均可在二、三产业中获取收入2100元。

㈥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到“十五”期末,镇域内将有75%未升入高中、职业、大专、大学的人员接受职业教育;有70%的可进入镇村图书馆进行文化普及;对生活不能自理或无人照顾的老人可全部进入乡、村老年公寓或托老院;镇区医疗保健可实现小病不出村,一般病情不出镇,实现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七、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㈠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小城镇建设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

我们要依据国家的各种法律法规,特别是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关于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若干政策,推进小城镇发展。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居民的法制观念,形成全社会自觉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氛围。积极吸引外资参与生态建设,促进镇域经济发展。健全镇域土地、环保、司法、防疫、城建等执法行政机构,稳定执法队伍,强化公民监督意识,不断将小城镇示范建设纳入法制的轨道。

㈡拓宽融资渠道,为小城镇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加大资金注入,是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保障。在实施“十五”规划中,我们要根据项目性质和经济效益情况,积极利用国家、省市以及海内外商家投资向内地转移、向高科技产业集

聚的有利时机,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进行引资筹资。对于经济效益明显的发展项目,本着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广泛地吸引外埠、外资、民营等全社会资金,特别是利用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国大陆的事业拓展资金,加大镇域经济投入。同时对其它各项社会事业、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项目,采用镇区财政投入,集体、个人、投入相结合的办法,广辟资金渠道,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

㈢依靠科技进步,为小城镇建设注入科技活力

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加强与国内和优势地区的合作,是提高小城镇各项建设工程的科技含量,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途径。按照国家提出的现代化科技示范镇标准,要把科技进步做为现代化科技示范镇的重点建设内容,积极接受长春市的科技辐射,充分利用好市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科技力量,排解示范镇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科技难题,积极推广应用绿色节能建材、生态环保技术、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和现代信息技术等,培育星火龙头企业和星火支柱产业,丰富镇域经济的科技内涵,推动小城镇产业的不断升级和换代。

上一篇:试析对我国高职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若干思考论文下一篇:外汇保证金交易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