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美诗歌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何为美诗歌(精选12篇)

何为美诗歌 篇1

美,是漂亮的

美,是好看的

美,是善良的

美,是纯洁的

美,是无私的

美,是完善的

美,是正义的

美,是和谐的

美,是朴素的

美,是真诚的

美,是令人满意的

美,是天然自然的

美,是完美无缺的`

美,是存在心里的

美,是发自内心的

美,是由表及里的

美,是多姿多彩的

美,是才华横溢的

美,是赏心悦目的

美,是心旷神怡的

美,从心底出发

美,从细微着眼

美,从点滴做起

美,从心灵深处

美,让心灵涤荡

美,让心身健康

美,让心情舒畅

美,让梦想翱翔

美,给人朝气蓬勃

美,给人无畏坚强

美,给人精神力量

美,给人敢于担当

美,是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何为美诗歌 篇2

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提出的三美诗歌评价标准, 非常有价值。三美就是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先看一下毛泽东同志的《答友人》:“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支千滴泪, 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 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 芙蓉国里尽朝晖。”这首诗韵律整齐, 如行云流水, 充满了节奏感和音乐美, 使人犹入仙宫, 犹听仙乐。从绘画的角度看, 这又是一幅仙人下凡图, 既有白云、波涛, 又有翠绿, 既有天仙女子, 又有满天红霞, 歌、情、景、色重重交织, 真的是诗中有画, 读后浮想联翩, 令人叹为观止。

用心去赏析

诗言志, 很多诗歌讲的是自然, 谈的是山水, 其实都是诗人内心的感受、心灵的独白。用心赏诗, 往往能找到诗歌的思想和灵魂所在。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 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 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 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 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 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 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 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 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 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 过于冷清, 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

大美青海诗歌 篇3

你的眼中为何怒放迷茫

你的脊梁为何披着白雪

你的身上为何寸草不生

你的头上为何长满藏红花

谁的胡言乱语让冬虫夏草卖了好价钱

请你直视我的眼睛对我回答

长江为何在流泪

远道而来的.少年为何常常痛彻心扉

青稞酒铭记海誓山盟

青稞酒在我肚子里燃烧

海誓山盟吃掉了千古柔情

阳光抱着狂风与大地白头偕老

你自大的忘却了自己只是酒

喝了让人沉醉

醉了让人昏迷

迷失了容易失去理智

你只是酒

不是定魂丹

留不住游离的心态

山在雾中变幻莫测

有人说这里的山好可怜

光秃秃像个和尚

看着就让人心痛

但在我朦胧的眼中

青海的山很美很美

美的几乎寸草不生

在雾的衬托下随时变幻

是用水蒸气画的一幅动人心弦的画

她的内心排除了一切外在的杂念

是高原最虔诚的信徒

蓝天撑起高原

青海的天很蓝

蓝的随意

蓝的任性

蓝的让人心生畏惧

蓝的像一位穿着蓝衣的女郎

带着蓝色梦想

嫁到西部高原

请放下沉重,不要哭泣

不要让你的泪水润湿我字里行间

风在诉说喜怒哀乐

青海的风很疯狂

吹的石头满街跑

吹的天昏地也暗

刮的到处是枯草

吹出了斑斑盐碱

吹来了遍地牛羊

吹的青藏高原头晕目眩

穿过千山万水

飞过海西海南

唯一没有吹散青山绿水

相约在秋季,大约在冬季

秋冬之季

我傻傻的在青海等你

难道你还在沉睡

九月的青海雪就迎风而来

一路乱喊乱叫,招摇过市,

不顾人间冷暖

她的眼里根本没有人间的存在

她只是为自己而活

为潇洒而活

和你别离大约在冬季

白云压碎我的心脏

青海的云很低

是宇宙派来的使者

想要压垮城墙

吞掉祁连

醒来吧!不要执迷不悟了

那些被你埋葬过的早已死心塌地

我还你自由

骑着你的白驹远嫁去吧

你的信念漂浮不定,不够坚定

去西藏的天空修行去吧!

那儿才是你的天堂

绝美岁月诗歌 篇4

优雅婉约了你我的约定,

拥着锦笺狂袖挥舞,

动听的乐章感染了生命。

一树花开,

就连寂寞也在暗夜透着幽香。

串串心灵的音符,

在春暖花开的韵律中悠扬,

一行行醉人芬芳的温馨,

感动着生命精彩的瞬间。

墨花馨香柔柔,

那些开在丝帕上的荷,

随着指尖轻轻摇曳,

不顾前尘往事的侵蚀,

用绵绵地深情,

舒展着灵魂深处的洒脱。

我在岁月的渡口,

等着水墨泼染的静谧,

一曲清音伴着香茗。

季节的余韵

在空白的扉页,

绽放一株静水幽莲,

王维诗歌的绘画美 篇5

“诗中有画”在中国诗歌创作发展中源源流长,广泛存在的,王维只是集大成的佼佼者。作为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作为唐代王维诗派的代表,王维既“精于画”,又“妙于诗”。正因为如此,他的诗对于绘画的美,既能入乎其中,又能出乎其外。产生一种绘画无法追踪的特殊的艺术美。这就是王维“诗中有画”的美学特征,是对中国山水诗艺术的重大贡献。原因:他的诗画不但有各自的特色,而且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因此他作诗如作画,下字如下彩,往往运用画理剪取自然界那些最有特征,最富想象的水光山色入诗。从而突破了文字形象的间接性的局限,缩短了读者由文字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的思维过程。使诗中所描绘的客观事物具有直接具体的可感特点,让读者直接感受到诗人描绘的形象,是更加鲜明具体的形象。由此产生了比他人的诗作更为强烈的画意。

既然诗和画都是视觉想象为主导的。这就启示我们:对王维地“诗中有画”,仅仅以诗析诗,从文学角度来分析,是难以阐发其诗地画意的,只有以画析诗,来作具体的分析,才能更好地品味其中地绘画美。

(一)王维的诗体现了绘画的色彩美

绘画再现客观物象的美得借助于色彩。王维是富于颜色感,他凭着对这种颜色感的敏锐感受力,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大自然光色变化的美。他的集子中不乏以水墨色调构思的名篇。如《汉江临眺》中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就是以山光水色作画幅的远影。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流向望无边际的远方。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可算是典型水墨淡彩画面。又如《终南山》中的“百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同样是一幅水墨构思的画面,这些历来被人们传诵和品赏。再者,王维不但善用无彩之色,而且更多的用有彩之色。如《田园乐》其六就是一幅典型的工笔重彩的画。试看:“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诗中先勾勒景物,进而用“红”、“绿”两个颜色着色,使景物鲜明怡目。着色后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辨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更加迷人,经过层层渲染,再用那如丝浓鲜的对比色使诗境自成一幅浓笔重彩的图画。如不用如此鲜丽的对比色,很难表现出辋川的阳春美景。

其次,色彩并不是无情物,它本身赋有思想感情,画家可以用色彩表达他的思想感情,也同样可以用色彩来影响看画者的思想感情。这种手段,也被王维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如:“绿色闲且静,红衣浅复深”(《红牡丹》)。“绿”与“艳”的组合,看似奇特,但正是这“艳”点出了绿叶浓,绿而旺盛的生命活力。不过它的气质又是那么闲静安祥,宁静得衬托着正在渐放着的,色彩层次丰富的粉红色牡丹,整个画面美丽和谐而又生机盎然;“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辋川别业》)。诗人在雨中怒发的桃花中感受到了春天大自然蓬蓬勃勃的生机,那浓艳的桃花,活跃跳动着,似乎马上就要燃烧起来;诗人奇特的联想体验了一种色彩的映照,在色彩中注入了“心灵的生气。” 不仅如此,色彩还有暖色、冷色之分。“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清浅百古滩,绿薄问堪把”“(《白石滩》),这些诗句既随类赋彩地反映了自然界景物“青”、“绿”等色彩,不仅给人造成极其鲜明的视觉感受,而又表现出这类色彩所引起的寒冷和宁静之感,真可谓情景交融。

王维山水诗大量的色彩描绘使文字概念增加了形象感,把抽象的情、意化为具体可感的实体,构成一幅幅具体生动,鲜明强烈的画面。

(二)王维的诗体现了绘画的线条美

王维的诗善于用极其简炼而又和谐的线条来“形天地万物”“贯山川之形神。”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文袤延展的“大漠”与长空相交一线;“孤烟”是纵向的高,与沙漠,江河构成一直角。辽阔的沙漠是长与宽,如丝的烟是纵向的长,宽,高三者组合成一个立体的实境。这个实境仅用了极为简单,粗犷豪放的线条,传神地表现了沙漠地带雄浑开阔的景象。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还体现了绘画线条的“横斜平直”相生相破的美学原理。“大漠”在人的视平线里可以说是“一横”给人感觉线条太单调,故诗人以“一直”加上了“孤烟直”这样把人的视线引向上去,让人想象到字句之外的苍天黄云。同样,“长河”基本上是一条横线,这也容易使人的眼睛感到单一,所以诗人又以“落日圆”破之,把人的视线引向远方,让人觉得落日圆像车轮似的滚入长河的尽头。于是画面顿时改观,显得既单纯又丰富,二者相得益彰。

同时,王维还善于用曲线来描绘形象,用复杂的线条来构图。如《青溪》中的“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溪水随着山势盘曲蛇行,千回万转,颇为蜿蜒多姿,在动态中表现了曲线美和一种幽深的情致。

此外,他还用错综复杂的线条来勾勒画面“系马高楼垂柳边”(《少年行》)。画面上绿刘垂挂,高楼耸立,在人们眼里,都是竖线,未免太单调,但柳边以骏马一横,不但点破了线条单一,而且衬托了侠少的英武豪迈气概。使画面线条多样花,起调谐画面的作用,烘托了主题思想。

(三)王维的诗体现了绘画的构图美

如:“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观猎》)诗中写出了 “回看者”与远方和暮云齐平相接的射雕处相距“千里”之遥。这不单纯地写人与遥远景色地空间距离,而且写了将军地英姿飒爽。说时快,那时迟,刚才的射雕之处已在千里之外与云天相连接地远处,最后消失在视平线上体现了“远水无波,高与云齐”地透视原理。又如,王维地《北》一诗写得远近分明富有空间得层次感。“北湖水北,杂树映朱栏,透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前句写近景,杂树和朱栏,历历分明。后两句写中景和远景,中景是一片青林,远景是视觉中更小的逶迤的南川水。明灭在青林之端。这首诗清楚得表现了受透视规律的制约的空间层次。再者,王维也善于用“三远法(是一种散点透视法,以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的视点来描绘画中的景物,打破了一般绘画以一个视点,即焦点透视观察景物的局限)”来作诗。无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抄百重泉。”(《送樟州李使君》)诗的首句起得极有气势: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大树,把人的视线引上高处,“树抄百重泉”,特别富有画面感,展现出一幅绝妙的奇景,远远望去,山间飞泉百道,好似悬挂在树抄上充分表现出山势的高峻突兀和雄奇秀美。王维在万壑参天的树杪上,画上“百重泉”更能引导人的视线“自山下而仰山巅”,突出了高远之势的突兀之感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终南山》)这是深远法高度概括终南山尺幅万里。诗人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自山前而窥山后”移动视线,俯瞰扫视,“阴睛众壑殊”尽收眼底。“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前句写门前远山千里,山色如黛后句写景色远,写得峰峦重叠,杳远深邃,群峰高出云霄,这也是“深远”法。“山下孤烟远村,天地独树高原。”(《田原乐·高原》)这是“自近山而望远山”的典型平远画面。前句写近景,有缥缥缈缈之意。后句写远景,构思落笔别致,两句写出了在平视中所得到的远近关系,使整个画面是空间的,意境冲融的。又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俨然是一幅平远山水。远处落日的余辉照着村野的渡头。近处村落里一缕缕炊烟袅袅直上天空。再如“远处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别》)也是一幅平远山水。

王维的山水诗不仅体现了传统绘画的透视规律,还体现了绘画的虚实关系。《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中,“千里横黛色”,这是写青色的山,实写;“数峰出云间”,写浅淡的数峰,是虚写。而“云间”则起了“山实虚之以烟霭”的点睛作用,这不仅符合传统画的透视法,而且符合中国画的构图学。又如“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写云雾的动态:远望白云是实,近入青霭却迷茫无物是虚,这是一幅典型的以虚间实,虚实相生的天然山水画。王维诗中的画以虚间实,虚实相生,往往通过精彩的动词表现出来的。“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欹湖》)“啼鸣忽临涧,归云时抱峰。”(《韦侍郎山居》)就使用了“卷”“抱”动词,使画面活泼地动了起来。使人如见到虚实相间,气韵生动的幻化境界。在中国绘画中虚实的另一种形象是远近、大小的表现技巧,也深深地渗入王维的诗作中。如:

大小:“远树蔽行人,长天隐秋色。”(《别弟绪后登青龙寺望蓝田山》)远去的行人越来越小,整体的人形由细影聚为“一点”,逐渐消失在树丛中,把画面的空间推远了。远近:“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辋川闲居》)倚在门前树,是近景;抬头一望是无边无际的原野,把视线拉向远方。“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新晴野望》)远处,可以遥遥望见临靠着河边渡头的城门楼;近处可以看到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这种大小、远近的表现技巧的大量使用,使王维诗中画面的深度,广度豁然扩大,更富于意境的美。

(四)王维的诗体现了画外的意境美

意境是客观与主观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景与境的统一,它是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画家在描绘物象时,不要纯客观地描绘自然,而是要体现画家本人的情思。这深刻的艺术见解在王维的诗作中同样得到印证。如: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这首诗写春山的静,不是正面写春山如何静,而是在静态中写出动态,在动态中表现静态,紧紧把抓住景物变化着的“一刹那”最有典型性特征的“花落”,“月出”,“鸟鸣”三个动态描写,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读了这首诗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好像听到了静的“声音”,看到了那纷纷散落听桂花,闻到它的一丝丝芬芳;听到了幽人口中的鸟鸣,顿时使寂寞感立刻转化为一种富于生活情趣的幽静的美感使人赏心悦目。

又如《渭川田家》中“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描写,就能帮助我们去感受“野老念牧童”时的心情;而“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也同样有助于表现“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诗人和农夫道及庄稼丰茂时的愉快。《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中的风景是萧爽清朗的:“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而在这萧爽清朗的风景里,就更显得出那“倚仗柴门处,临风所暮蝉”,那“狂歌五柳前”,象烂醉的接舆一样不得意,不满现实的人们的心情是如何萧瑟,身世是如何萧条的。所有王维自然风景的描绘,都是和他诗歌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相密切结合的。既表现了情感,也描绘了景色的美。这种艺术境界能调动读者丰富的想象力,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引起美感。

高适、岑参边塞诗比较谈

高适和岑参是盛唐时期的两位诗人,以写边塞诗著称。他们的名字常被后人并列提及,是谓“高岑”。两人都很幸运,赶上了“开元盛世”;又都很不幸,碰上了“安史之乱”。两人还都曾背井离乡,辗转于长安、洛阳两地,以求仕途升达;又都不堪卑躬屈膝、为五斗米折腰,转而投笔从戎,征战沙场。他们都有冲天的斗志,豪迈的气概,他们都有乐观的气度,宽广的胸怀,笔端一点,就将阵中凶险、塞外苦寒化作催人奋进的诗篇。他们的边塞诗都带有时代的烙印,具有共同的特点:报国立功的理想抱负,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献身精神,悲壮慷慨的风格。

一、抒发为国守边、报国立功的理想抱负和执著追求,洋溢着一种急于用世、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在高、岑的边塞诗中,始终都洋溢着这种积极进取的情怀。高适“边尘满北溟,虏骑正南驱。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志存高远。岑参“万里奉王事, 一身无所求。”“功业须及时,立身有行藏。男儿感忠义,万里忘越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意气豪迈。他们都抒发了报国立功的豪情壮志。但由于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与差距,他们也有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感叹:“谁怜不得志, 长剑独归来。”“早治安边计,未尽平生怀。”但他们并未因此而放弃对理想和抱负的执着追求,报国立功的情怀始终支配着他们的行为和创作。

二、歌颂边塞将士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 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如高适《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士兵们“铁衣远戍辛勤久”,远离家乡和亲人,即使是妻子儿女哭断肠,仍然义无返顾地走向战场,是他们无情吗?不!因为这是在“破残贼”,是在保家卫国。爱国主义是催促他们踏上征程的动力,激励他们奋勇杀敌的号角。战斗的条件异常艰苦,“山川萧条”“大漠穷秋”,他们依然斗志昂扬,英勇战斗。将领的指挥无能和草率轻敌,导致士兵身陷重围,使得“力尽关山未解围”,但他们没有放弃,仍然“杀气三时作阵云”,欲与敌人决一死战,以死殉国:“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岂顾勋”再一次升华了士兵的爱国境界。

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着力描写边塞广漠“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乱石走„„”的恶劣环境和奇险战况,描写将士们“风头如刀面如割”的艰苦生活以及敌势凭陵和唐军千旗万鼓、惊天动地的军威和压倒一切敌人的气势,歌颂了将士们浴血战斗、死节不顾身的英雄气概,突出表现盛唐边塞将士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主题。

三、高、岑边塞诗都具有悲壮的共同格调。

宋人严羽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明人胡应麟也说:“高、岑悲壮为宗。”“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在他们诗中表现出来的为国建功的理想抱负使人感受豪壮,而这种理想抱负在现实追求中的挫折和失落,又使人感到悲凉,奇险的大漠风光使人感受雄奇壮美,将士们经受的劳苦艰辛又使人产生同情和怜惜,奋勇杀敌、尽忠报国的气节使人感受崇高,血染沙场、骨埋荒野又使人感到沉痛,对和平生活的强烈渴望使人向往美好,人们不得不为此忍受离乡背井、无尽思亲又令人愁肠欲断。这些诗中,既写出战争中的雄壮,更写出战争中的悲苦,这种壮和悲的并存,崇高和沉痛的纠结,造成了高、岑边塞诗悲壮的氛围和格调,给人悲壮的情感体验。元人辛文房说高、岑诗“风骨颇同,读之令人慷慨怀感。”

高适、岑参边塞诗虽有相同之处,但由于各自家庭背景、人生际遇的不同,造成了二人诗风的不同特点:高适悲壮而深刻苍凉,岑参悲壮而昂扬豪迈;高诗叙事、写实、议论,思想深刻,现实主义气息浓厚;岑诗写景、描写、抒情,富有艺术个性,浪漫主义色彩突出;高适直抒胸臆,语言朴质;岑参寓情于景,语言瑰丽,想象奇特。下文主要从选材立意、抒情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比较高、岑边塞诗的不同点。

一、选材立意的不同。两人虽同为边塞诗人,同以“边塞”为题,他们在选材立意上却有质的差异。

高适的边塞诗所蕴含的沉厚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较岑参而言是比较复杂的。高适诗具有广阔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而岑参的诗则显得比较单一。高适的诗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抑或是描写底层士兵和人民的生活,均是为了表达沉重的忧国忧民之情,他常以政治家的眼光分析问题,以政论的语调来表达自己对边塞之事的政见,抒发自己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内涵较丰厚。其《燕歌行》有感于边帅作战兵败,反而邀功请赏一事所作。全诗以“单于猎火照狼山”、“胡骑凭陵杂风雨”的民族矛盾为导线,展开一系列的矛盾。战士慷慨赴难、杀敌报国与久戍不归:“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丈夫思乡、妻子断肠与久戍不得归:“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将军士兵苦乐不均:“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也议论战败原因:边帅的骄与奢。最后“至今犹忆李将军”。诗人发出了边陲战士渴望良将镇戍的愿望。

而岑参虽然也是以“入幕”为目的,但其诗只能看作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以其诗人式的敏感、敏锐的心灵去感受战斗的生活和边塞的风光,有着昂扬的情绪和乐观的精神,而缺乏一个政治家的深刻性以及关怀底层黎民百姓的情怀。可以说,这种差别与创作主体的个人身世以及生活体验不无关系。岑参祖上三代都以文墨至相,虽家道中落,但终究没有像高适般受过潦倒与贫困的折磨,未能从思想上接近人民,看到人民的疾苦,所以从作家本体来说,它缺乏对下层人民生活的贴切观照与人生感悟。

二、在抒情方面,高适、岑参也表现出迥然不同的特色。

高适的诗重在抒情,他往往直抒胸臆,或者夹叙夹议,因此他的诗常常带有浓郁的主观情调。在抒情中虽偶有夹杂景物的描写,然而旨在借景抒情,所以有时在景物的描写上显得有些节俭,但也颇有感染力。

而岑参的诗歌却重在描写塞外的神奇风光以及种种的边塞军旅生活。可以说,他是在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或者可以说,他是寓情于描写之中。所以他的诗往往是客观的示现,展示出一幕幕五彩缤纷的生活画面,以奇异之思引人入胜,而作者的深厚感情也就浑含其中。景物的转换过程又是其心灵的解悟过程。

三、艺术风格同中有异,表现手法各具特色。

就唐代的边塞诗来说,高、岑齐名,风格也有许多相近的地方,尤其是他们的“悲壮之风”。大概是由于当时的整个盛唐气象的影响,抱有“入世”愿望的他们怀有强烈的报国立业的豪情壮志,再加之所选的“边塞”题材,塞外地域广阔,风景壮丽,战争军旅生活的悲壮,以及诗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的缘故,高、岑诗歌的豪迈奔放尤为明显,只是在程度上有所差别而已。

高适诗雄浑悲壮中显得深沉,质朴浑实;岑参诗雄浑悲壮中显得雄放,洒脱。高适常用对比、反衬的手法,语言刚健质朴、精炼准确;岑参则好比喻和夸张,语言新奇自如,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翁方纲在《石州诗话》说:“高之浑厚,岑之奇峭。”高适诗多寄壮气于苍凉中的慷慨悲歌,“曾是不得意,适来兼别离。如何一尊酒,翻作满堂悲。”“暮天摇落伤怀抱,倚剑悲歌对秋草。”“斗酒相留醉复醒,悲歌数年泪如雨。”悲歌声里,跳动着一颗不甘寂寞的雄心。高适诗作中,对比和反衬手法运用娴熟,“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战士与将军,效命疆场与纵情声色的对比;“大漠孤烟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战争失利的场面。写景状物常从大处落笔,粗犷雄浑。

岑参注重观察,精于细节描绘,语言平凡却新奇独特。“沙上见日出,沙上见日落。”“匹马西从天外来归,扬鞭只共鸟争飞。”“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拔。”从细节处写大背景、大场面。岑诗多比喻和夸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便是代表。岑参描写边塞风光的奇异,往往起到烘托的作用。“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以恶劣的自然环境烘托战士的不畏艰险。

四、在对文学遗产的继承上,选择有所不同。

首先,高适诗在承传汉魏“风骨”的特点上比较突出,在对传统艺术形式的继承方面,因袭较多,突破与创新似嫌不足。高适的诗历来被文学评论家们认为是颇有“气骨”的,其“气骨”与魏晋时期的“建安风骨”颇有相似之处。其“气”主要指的是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这与作家本体的意气有关。由于作家本体意气骏爽,故其诗在思想情感上才呈现出一股纯正清明之气。高适在边塞诗的创作中,对于众多的传统文学样式,他因袭了乐府旧题。《燕歌行》就是一个沿用乐府旧题的典型例子。同时,他所沿用的诗题与所要表达的内容是基本和谐的。但是,其借用这些乐府旧题,毕竟是旧瓶装新酒,形式上的限制不能随心所欲地抒发自己丰富的感情,在艺术形式的表现上显然有些拘谨了,并且给人一种陈旧的感觉。

与高适相比,岑参则较多地融合了六朝以来的语言风格,并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作了适当的创新,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他沿袭了六朝骈文语言绮丽雕琢的风格,并加以奇特的想象,创造出了绮丽雄奇的风格。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好比喻跨越了质朴,又有奇特的想象,“风掣红旗冻不翻”中的“冻”、“翻”的字句锤炼亦独出机杼。另外,他创造了新兴的歌行体而取代了旧的乐府诗题,从而在诗歌的形式上彻底突破了乐府旧题材的羁绊,句式随情感表达需要而参差错落,卷舒自如,自由放纵。对于整个盛唐诗坛来说,岑参的诗歌可谓是别开生面。

论王维山水诗歌的意境美 篇6

一、王维山水诗诗中有画, 清新自然

王维是一位诗歌、绘画、音乐、书法兼长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他在诗歌创作时, 比一般诗人更能精确地、细致地感受到和捕捉到自然界美妙的景色和神奇的音响以及大自然的千变万化, 并将之诉诸笔端。也更会用辞设色, 注意诗歌音调的和谐。所以在他的诗中, 有画的意境, 有音乐的流畅, 有书法的变化。苏轼评价为“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史鉴类编》则将王维的诗称为“有声画”, 说“王维之作, 如上林春晓, 芳树微烘, 百啭流莺, 宫商迭奏”。

具有这一意境特点的诗, 以他隐居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生活时写的一批山水田园诗表现最为突出。此时的王维, 进取之心和用世之志逐渐消减殆净。请看《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描写秋日傍晚雨后的山村风光。随意挥写, 语出自然。在这首诗里, 空山雨后的秋凉, 松间明月的清光, 石上清泉流动的声响, 浣纱归来的女孩子们在竹林里的笑声, 小渔船缓缓穿过荷花的情态, 都和谐完美地交织在一起, 像是一幅清新秀丽的有声画, 又像是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曲。从“空山”、“明月”、“翠松”、“清泉”、“浣女”、“渔舟”等意象组成的秋夜图中, 我们仿佛呼吸到了雨后清新的空气, 听到了诗人希望远离俗尘、回归乡村质朴生活的心语。清新、明净的暮秋意境, 令人有心胸荡涤之感。

再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倚仗柴门外, 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 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 狂歌五柳前。

寒秋时节, 山色变得越来越苍翠, 溪水却日复一日潺潺流淌;日近黄昏, 诗人拄杖立于柴门之外, 聆听暮蝉的鸣叫;渡头上夕阳正要落入水中, 村庄里一股炊烟徐徐升起;这时醉酒的朋友来了, 在我面前狂歌。寒山、秋水, 一动一静;落日、孤烟, 一上一下;倚仗听蝉的老人、醉酒的朋友, 一个悠闲、一个不羁;再配上山涧溪流的水声, 暮蝉的鸣叫声, 醉酒人的狂歌声……这不光是一幅静谧优美的山水田园图, 更是一部有声有色的电影。意境闲适、率性、有趣, 浑然一体。

二、王维山水诗情景交融, 浑然天成

王维山水诗写景如画, 在写景的同时, 不少诗作也饱含浓情。王维的很多山水诗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 表现自己的闲适生活和恬静心情。如《田园乐七首》其六曰:

桃红复言宿雨, 柳绿更带青烟。花落家僮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在优美的景色和浓厚的田园气氛中抒发自己冲淡闲散的心情。

还有如《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 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 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 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 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 怅然吟《式微》。

这首诗像一幅田园风景图, 从细微处入笔, 捕捉典型情节, 抒发无限深情。

在王维属于写境的诗中, 总是善于找到客观景物与主观感情的契合之处, 并在描写客观景物的同时, 也把主观感情表现出来, 达到情景交融。

三、王维山水诗幽寂静谧, 禅意盎然

王维的母亲是个佛教徒, 他从小就受到禅宗思想影响, 丧妻后他即独身修身参禅, 中年以后的宦海沉浮使他潜入空门, 晚年的他则干脆“万事不关心”了, 唯有参禅悟道。所以他的山水诗和酬赠诗中常常透出几分深远玄妙的禅意。王维诗中最爱用“静”、“澹”、“远”、“闲”一类字样, 还有“禅”、“寂”、“空”、“无”等佛家用语, 他能够用静定从容的闲适心情, 去观察大自然, 抒写于笔端, 作成绝佳的诗句。他对于禅理的玩味与修习, 使他常以一位禅者的目光览观万物, 然后将禅理化于聪慧澄明的审美感觉, 创造出其他诗人所难以企及的静美、澄旷、寂悦。特别是他在描写大自然中一刹那间的纷纭动象, 是那样的清净与静谧, 禅韵盎然。

在王维的诗中, 禅味最浓的要数作于辋川的那些诗。如《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 无人知晓他的存在, 只有明月来相伴。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 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竹林、明月与诗人情景相照, 情趣高雅, 意境优美, 达到了物我合一而物我两忘、禅意与诗情水乳交融的境界。

还有《鹿柴》也是这样的: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空山里寂静无人, 只听见深林里飘荡着断续的人声, 一缕夕阳透射在密林深处的青苔上, 是那样的恍惚而凄清。这正是王维所追求的那种远离尘嚣的空寂的境界, 虽然孤独, 却也蕴藉。清代王渔洋说, 王维的这类小诗“字字入禅”, “妙谛微言, 与世尊拈花, 迦叶微笑, 等无差别” (《蚕尾续文》) 。也就是说, 王维的这类山水诗具有禅趣、禅悦、禅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 传达出了禅的意蕴。自然, 也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美景的独特品位。

当然, 王维直接以禅语入诗的诗歌, 更是充满了禅意。如《过积香寺》:

不知积香寺, 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 安禅制毒龙。

前六句写诗人寻访积香寺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古木”“无人径”、“何处钟”突出了山的“深”、寺的“僻”, “咽”、“冷”二字则更见山之幽、之深, 寥寥数字营造出幽静空寂静的意境。后两句直接以禅语入诗, 抒写了诗人向往去除一切尘世烦扰, 遏除妄念的心境。

总之, 王维以他的才情、以他的经历、以他的追求、以他的情感、以他的悟性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意境独特而隽永的诗篇。我们今天读他的诗, 在感受自然美和情感美的同时, 也是对我们自己身心的净化、对当今无所不在的浮躁的荡涤。

摘要: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质朴、自然, 既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等山水田园派诗人的诗风, 又以画法入诗, 使诗歌更加具有形象性、色彩性和生动性。王维的山水诗在描写客观自然与表现自我感受时, 总能巧妙地将情与景自然地融通在一起, 使读者在如画的自然美景描绘中物我两忘, 进而去体味诗人体验的佛禅意趣。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意境美

参考文献

[1]郁玉英, 禅思画意山水清音——王维山水诗的意境美[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01) 。

大美云南之行诗歌 篇7

我仿佛看见你在向我招手

笑容里充满神秘

于是,我迈着轻盈的步伐来了

来看看你让我向往已久的模样

到这里欣赏南国无限美好的风光

体验一下异族不一样的风情

感受风花雪月中的浪漫

你就是七彩云南

天高地迥

云淡风轻

连绵的山脉是你坚强的臂膀

把二十六个少数民族紧紧连在一起

遥望洱海月与苍山雪遥相呼应的美

漫步大理城里感受这里的人文景观与繁华

那些错落有致的.古建筑和雄浑壮观的城楼

让你感觉到好像走到了穿越剧里

终年不化的玉龙雪山,云雾缭绕

宛若一条玉龙腾跃飞舞

它气势磅礴,绮丽多姿

有一种雄奇壮丽的美

夜色低垂下的艳遇之都丽江古城

到处灯红酒绿

翠柳掩映小桥流水

你看那随溪流而去的盏盏烛荷

不知是谁又为心爱的人许下了千盏承诺

木屋楼阁,灯笼高挂

清风雅韵,诗情画意

云南之行似梦非梦

幻美天堂的爱情诗歌 篇8

我们追逐

放飞了我们天堂的白鸽

一天一天

轮回了我们未来的愿望

因为有你

相拥了我们美好的幸福

你的微笑

改变了我人生的价值

我们的足迹

相依相偎

至此我们的生命

被彼此取代

我愿意

每天陪你去看日出

让太阳的朝气

充满我们的爱意

你愿意

每天为我去唱首歌

让纯净的歌声

怀抱我们的天堂

因为你

我只想好好的爱你...你的告白

奇迹了我人生的明天

我们的天堂

多麽纯粹

从此爱的平行线

与彼此相交

我愿意

每天陪你去看日出

让太阳的朝气

充满我们的爱意

你愿意

每天为我去唱首歌

让纯净的歌声

怀抱我们的天堂

因为你

我只想好好的爱你...只想陪在你身边

不需要多么华丽

只要你在我怀抱...我愿意

每天陪你去看日出

让太阳的朝气

充满我们的爱意

你愿意

每天为我去唱首歌

让纯净的歌声

怀抱我们的天堂

因为你

我只想好好的爱你...我们存在这一个天堂

比想象之中

何为美诗歌 篇9

关键词:古典诗歌,意境之美,教学元素

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璀璨夺目的明珠,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中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诗歌鉴赏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客观性的“解读”, 即全面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字面意思, 在此基础上围绕“写了什么” (内容) 、“怎样写的” (技巧) 、“为什么写” (效果) 三个问题拓展与掘进, 进行联想与想象, 并加以提炼概括, 使抽象的具体化, 使简约的丰富化, 使隐含的明晰化, 时代作品的静态的文字变成生动的情境。二是主观性的“评价”, 主要是在“解读”的基础上对作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辩证的优劣分析与评判。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并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呢?

第一、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意境

王昌龄在《诗格》中说:“诗有三境, 一曰物境, 二曰情境, 三曰意境。物境一, 欲为山水诗, 则张泉石云峰之境, 极丽绝秀者, 神之于心。处身于境, 视境于心, 莹然掌中, 然后用思, 了然境象, 故得形似。情境二, 娱乐愁怨, 皆张于意而处于身, 然后驰思, 深得其情。意境三, 亦张之于意, 而思之于心, 则得其真矣。”这里所说的三境中, “物境”即客观的景象之境, “情景”即主观的感情之境, “意境”则是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高度融合, 是优秀诗歌作品必须达到的一种艺术境界。

第二、弄清楚“意” (情) 与“境” (景) 的主要特点和关系

因为所有的诗词都涉及到“情”和“景”的内容, 所有好的诗词中的“情”和“景”都达到了水乳交融。需要指出的是, 在意境的形成中, “景”是基础, “情”、“意”才是主导。“意境”中的“景”是“情中景”, 并不等同于生活中自然形态的“景”, 它既是唤醒诗人特定感情的“景”, 也是在此种特定情感支配下所创造的“景”, 所以, 总能给人以强烈的感情上的激动。

第三、弄清楚诗歌意境构成的基本模式

(一) 触景生情, 情随境生———空间美

诗人事先没有某种情意, 因遇到某种物境, 触发了某种情意, 于是借对物境的描写, 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出来。如“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是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名句, 诗里鸡声、茅店、月光、人迹、板桥、霜冻, 原也是具体的物象, 诗人借助于对这些物象的描写, 却在我没眼前浮现出一幅旅人在荒凉的乡村道路上清晨踏霜的生动情景。

(二) 移情入景, 景中生情———动态、传神美

诗人原有某种强烈的感情, 在接触物境时, 把这种感情注入其中, 又借对物境的描写, 把它抒发出来, 于是客观的物象带上了主观情感。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花溅泪”、“鸟惊心”明显带有诗人“感时”、“恨别”的主观色彩。遭遇“鸟语花香”, 在平常的情况下人们定会抒发喜悦之情, 可是在安史之乱、长安沦陷、家人离散的处境下, 杜甫见花开流泪, 闻鸟语惊心, 花香鸟语这种美好的景物, 此时却勾起了诗人痛苦的情怀。诗人以主观感染客观, 统一客观, 达到了意与境的统一。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 皆情语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生生不息充满生命活力的, 作为反映现实的艺术空间———意境, 必然会突出地体现一种动态美、传神美。

第四、掌握一些关于诗歌意境分析的必要的常识和方法

(一) 熟悉一些典型的传统意象

诗歌意境的形成离不开对客观景物的描写, 这些客观的景物, 一旦渗透诗人之主观情感, 即意象, 可见诗歌意境的形成是离不开意象的。如“梅”, 由于古代诗人的反复运用, 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清高芳洁, 傲雪凌霜的意趣。“鸟”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恋情及婚嫁有关。日落、夕阳、秋天、流水等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 时光的流逝等。月能思乡, 星能传恨, 水喻愁多;松喻坚贞, 荷、兰喻高洁, 菊喻隐逸, 竹多劲健;松傲雪斗霜、有凌云之志,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桃花象征美人, 杨花多有离散漂泊之意;柳有柔情之意, 又显轻薄, 更表惜别怀远等。

(二) 展开联想想象

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 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 词语与词语之间, 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 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这种情况下, 就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更好地去赏析诗歌的意境。例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 但是, 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 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 而是有着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的。

(三) 明确答题思路

不同的命题形式有不同的答题方式。如果是笼统地简要分析意境, 必须遵循答题的一般思路: (1) 描述诗歌的意境。 (2) 概括意境的特点。 (3) 理解意境中作者寄托的感情。如:杜甫的绝句二首 (其一)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请简要分析本诗的意境。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 江水映日, 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 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 日丽沙暖, 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 (1) )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 (2) )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 (3) ) 。

醉美关山乡村行诗歌 篇10

当你矫健缓缓的步履

踏上阎良关山这片

松软神奇般的土地

一把泥土的芳香

吹醒了历史悠悠长河记忆

一个远古走来的关山古镇

位于古城西安阎良城东十五公里

四邻蒲、富、渭、阎之交

有着一声鸡鸣四界听美言佳句

也是渭北地区主要枢纽交通要地

神奇的土地孕育一方佳人

勤劳朴实的关山人

历经历史潮流风风雨雨地追溯和刷新

让这块攮嵌八百里关中平原之腹热土地青春永驻

创造出神奇的美丽青春生命气息

在那石川河沿岸

在那一望无际的庄稼田园

这儿,一囤囤,哪儿,一围围,一团团,一片片

浅的,深的,青的,红的......

近的,远的

细微的变化到大的.秀美小镇村容村貌的改观

走进关山小镇的春、夏、秋、冬

乡野,村舍,还是庄稼田园

石川河河畔的湘枣,乡野万亩甜瓜生态园

村舍清风绿意中的道道树木林园

关山小镇和四季有个约定

勤劳朴实的关山人用彩色的线条音律格调

写意着醉美关山墨韵节章和诗篇

我爱关山,这里是美丽的家园

我爱关山,这里是神奇的家园

古老的城镇,有着古老的传说

神奇的土地,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古老的城镇,神奇的家园

瞭望着这片神奇肥沃的热土地

关山小镇,如同一位亭亭玉立美丽青春少女

以她丰韵迤逦之美,徜徉在关中平原

我想,或许,一天,两天

或许,一年,两年......

或许,在不远的明天

关山小镇,会以它独特地理位置

成为阎良东部崛起的一颗东方明珠,吸引人们的眼线

中国古典诗歌的音乐美 篇11

诗,不仅作为书面文字呈诸人的视觉,还作为吟诵或歌唱的材料诉诸人的听觉。

诗人在写诗的时候自然会注意声音的组织,既要用语言所包涵的意义去影响读者的感情,又要调动语言的声音去打动读者的心灵,使诗歌产生音乐的效果。中国古典诗歌的音乐美是怎样构成的呢?

一、节奏

1.音节.中国古典诗歌的节奏是音节和音节的组合。汉语一个字为一个音节,四言诗四个音节一句,五言诗五个音节一句,七言诗七个音节一句,每句的音节是固定的。而一句诗中的几个音节并不是孤立的。一般是两个两个地组合在一起形成顿。顿,有人叫音组或音步。四言二顿,每顿两个音节;五言三顿,每顿的音节是二二一或二一二;七言四顿,每顿的音节是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必须指出,顿不一定是声音停顿的地方,通常吟诵到顿时需要拖长。顿的划分既要考虑音节的整齐。又要兼顾意义的完整。

音节的组合不仅形成顿、还形成运。逗,也就是一句之中最显著的那个顿。中国古、近体诗建立诗句的基本规则,就是一句诗必须有一个逗,这个逗把诗句分成前后两半,其音节分配是:四言二二,五言二三,七言四三。

四言二二,五言二三,七言四三,这是构成诗句的基本格律。符合了这条格律。就好像为一座建筑物树起了柱子。至于其他格律,如平仄、对仗,不过是在这柱子上增加的装饰而已。中国诗歌的格律似乎很复杂,说穿了就这么简单。

2.押韵

也是形成中国诗歌节奏的一个要素。

二、音调

色有色调,音有音调,一幅图画往往用各种色相组成,色与色之间的整体关系,构成色彩的调子。称为色调。一首乐曲由各种声音组成。声音之间的整体关系。构成不同风格的音调。一首诗由许多字词的声音组成,字词声音之间的整体关系,也就构成了诗的音调。

中国古典诗歌的音调主要是借助平仄组织起来的。平仄是字音声调的区别,平仄有规律的交替和重复,也可以形成节奏,但并不鲜明。它的主要作用在于造成音调的和谐。

除了平厌之外,大典诗歌还常常借助双声成词、叠韵词、叠音词和象声词来求得者调的和谐。

双声调和叠韵词是由部分声音相同的字组成的词,声母相同的叫双声调。韵母相同时叫叠韵词,叠音词是声音完全相同的词。即在一连串声音不同的字中,出现了声韵部分相同或完全相同的两个邻近的字,从而强调了某一个声音以及由此声音所表达的情绪,铿锵的越发铿锵。婉转的益见婉转,荡漾的更加荡漾、促节的尤为促节。至于象声词则是模仿客观世界的声音而构成的词,它只有象声的作用而不表示什么意义,象声同的效果在于直接传达客观世界的声音节奏。把人和客观胜齐的距离缩短,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双声、叠韵、叠音。象声,这类同在中国古典诗歌里运用得相当广泛。如“参差荇菜”、“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聊逍遥以相羊”、“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些词用得恰当,不但增加了音乐美,也加强了抒情的效果。

三、声情

写诗也要根据表达感情的需要安排和组织字词的声音。只有达到声情和谐。声情并茂的地步。诗歌的音乐美才算是完善了。

崔颢的《黄鹤楼》,严羽《沧浪诗话》评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但没有讲出道理。这首诗的好处还可以从声情上去分析。诗所押的韵(楼、悠、洲、愁)读起来也是徐缓而悠长的。再看前四句中的“黄鹤”,竟重复出现了三次:“昔人已乘黄鹤立,此地空徐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这个双声问连续出现,造成一种新的节奏感,恰当地表现了团登黄鹤楼而产生的思古之幽情。

家乡美苏幕遮诗歌 篇12

(一)本溪老边沟

谷幽深,山倚翠。

初夏风轻,石上苔痕缀。

林密丛间流涧水。

如瀑潺潺,留恋游人醉。

杜鹃飞,雨燕对。

枫树枝梢,欢唱风光美。

鱼跃溪潭频摆尾。

惹弄来客,兴尽仍回味。

(二)桓仁枫林谷

密林间,红艳艳。霜浸寒天,轻踏石阶路。

多少丹心痴乱舞。

曲径之中,零落不知数。

鸟声声,风过树。夜夜空冥,溪水鸣乐鼓。

彩叶翩翩留人住。

览遍群山,最美枫林谷。

(三)大雅河漂流

河弯弯,水荡荡,筏板悠悠,人在中间唱。

笑语声声情欢畅。

满腹闲愁,早已船中放。

岸旁观,崖壁上。枫叶飘红,如似天仙降。

风掠微波诗意涨。

看醉游人,又把回程忘。

家乡美四季(外一首)

故乡最难忘,家住在山区。

冰凌花自开,青草漫河堤。

满坡映山红,春天花绽放。

一树烟柳绿,风吹飘飞絮。

布谷鸟欢歌,田间把春报。

紫燕檐下住,呢喃情依依。

刺嫩芽粗壮,美味纯天然。

刺五加嫩绿,防病健身体。

乡村土鸡蛋,个大红皮的。

打春开江鱼,美味无比拟。

树上松花粉,高档保健品。

土里松花石,个个美如玉。

故乡最难忘,家住在山区。

天然氧吧里,山高林荫密。

野山参花红,中草药无计。

稻花香四野,林蛙树上栖。

桓龙湖上游,画舫荡波起。

浑江坝放水,壮观又美丽。

五女山景美,世界遗产地。

高句丽古城,历史在延续。

八卦城中住,和谐又如意。

北山公园上,锻练人早起。

万乐岛神秘,杨柳观音居。

北江莲花池,清香飘万里。

故乡最难忘,家住在山区。

蘑菇种类多,野果沁心脾。

农家餐桌上,绿色优质米。

榛子香又脆,松仁馈赠礼。

核桃似大脑,益智又健体,

佛顶山云海,山高雾迷离。

望天洞幽深,钟乳石神奇。

红叶似彩霞,枫林谷景区。

约会亲朋友,农家乐相聚。

大雅河漂流,水中来嬉戏。

章樾公园里,音乐喷泉起。

夜晚十八拐,男女舞步齐。

故乡最难忘,家住在山区。

大碗杀猪菜,松蘑炖野鸡。

盘腿火炕上,谈天又说地。

五女山冰酒,液体黄金玉。

雪花飘落处,银装裹大地。

江面冻三尺,凿冰冬捕鱼。

公园湖面上,冰刀舞奇迹。

盘山石径旁,频举照相机。

貂皮身上穿,保暖又美丽。

留下旖旎姿,明天好回忆。

朝阳门上望,太极山水依。

迎薰门亭里。红灯高挂起。

故乡最难忘,家住在山区。

上一篇:领导干部就职发言稿下一篇:画画征集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