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城南旧事》读书笔记(通用11篇)
《我们看海去》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英子用她平实而安静的文字,为我们讲述了她与一个小偷之间的真挚情谊。英子送走妞儿和秀贞后大病一场,病好后父母带着英子搬到了一个新的胡同。新家附近有一座空房子,空房子对面有一片空地,长满了一人高的荒草。英子草地里帮同学找球时与一个小偷偶遇,他有着厚厚的嘴唇。英子起初有些害怕,但想起会看相的李伯伯曾经告诉她“嘴唇厚墩墩的人为人忠厚老实”时,便觉得他很善良。那个人常夸英子聪明、伶俐、厚道,并鼓励她好好读书,一来二去,他们成为了朋友。那个人喜欢给英子讲自己的故事,讲自己的不肖,讲自己成绩优异的弟弟,语气里有着些许的无奈。他的弟弟与英子在同一个学校读书,每次提到弟弟时,他都十分自豪,他要尽哥哥的责任,要供弟弟飘洋过海去念书。
英子有个愿望是去看海,那个人也有这个愿望,于是他们立下了“我们看海去”的约定。那个人常常对英子说“我也是好人” 、“记住,我可不是坏人啊”,后来还将自己珍藏的一串佛珠送给了英子。年幼的英子不懂什么是贼,也不懂那个人为什么这样说。直到他因偷盗被抓,英子依然相信他不是坏人,不愿按妈妈说的那样把他当做坏人。“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金红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照到海面照到船头。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我们去看海》这首小诗常常被英子和小偷吟诵,贯穿于故事始末,简单的文字,却为我们勾勒出一副纯美的画面。蓝色的大海上,白色的帆,金红的太阳,照着海面,照着他们的约定,照着英子的童年。
班级读书会,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固定的程式,如先读封面,再读目录,回顾主要内容,点击主要人物,最后说说自己的感想或收获。程式的固定,对于学生来说容易形成一套完整的学习方法,但同时也让学习没有了意外的惊喜。而没有创意的教学极容易让学生感到疲惫,从而失去探索的欲望。所以,笔者希望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引导学生走进一本书,即让书与人生链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培养学生的思辨力。《城南旧事》是一本讲述林海音童年故事的成长小说,贴近学生的心理。尽管它的年代有些久远,可是童年的心理历程都是相同的。站在童年的角度,我们可以探寻些什么成长的话题呢?笔者开始搜索一些资料,开掘出“送礼物”“帮助别人”“友谊”等话题,打通书与现实的壁垒。让孩子在读书中思考,在思考中寻找自己,寻找自己成长的足迹,增长生活的智慧。
【教学目标】
1.以《城南旧事》为载体,开掘出聊书话题,让学生体验聊书的快乐。
2.以成长为主题,引导学生从书中寻找成长的感觉,直面成长的困惑和问题,获得成长经验。
3.在聊书中学会与人分享自己的思考,倾听别人的想法,构建自己的思想,获得心灵的成长。
【教学过程】
1.谈一谈阅读后的感觉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聊一聊《城南旧事》。告诉大家,你喜欢读《城南旧事》这本书吗?为什么?
生:我喜欢,这是一本读来有趣的书。
生:喜欢,这是一本语言朴实、读来有真实感的书。
生:喜欢,主人公小英子很有同情心,善良,很有好奇心,感觉她身上有自己的影子。
师:其实,喜欢一本书的理由有时很简单,一句话,一个故事,或是因为其中的一个人物。可以说,《城南旧事》就是作者林海音童年的成长史,这样的小说也叫成长小说。阅读这样的小说,其实也就是在阅读我们的童年,感受我们的成长。
(设计意图:阅读后用一句话、一个词来谈自己的感受其实是引导学生明晰自己的阅读快感,提炼自己的阅读心得,是把书读薄的一种训练。)
2.比一比童年里的不同
师:童年,这是一个多么富有诗意的人生阶段,它的独特和丰富往往在比较中才能更好体会。让我们开始第一个话题。
(1)同桌讨论一下。
(2)指名交流。
预设:(相机追问)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不同呢?
师:可见,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生活环境就可能有不一样的童年经历和成长经验。
(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比一比的路径来思考童年,读者和故事就容易产生情感融合,使学生在梳理中获得一种全新的阅读感受,在无形中获得阅读方法,提高认识能力。)
3.聊一聊成长中的经验
师:但不同的人也许会遇到一些相同的成长困惑。课前,老师做了调查,发现同学们都会遇到这样的一些困惑,如:34.29%的同学会有“送礼物”方面的困惑;22.19%的同学在“帮助别人”时遇到困惑;34.29%的同学常常有“交朋友”方面的困惑;还有4.3%的同学有其他的一些生活困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许《城南旧事》会给你一些经验和启发。下面就根据自己选择的话题,重新分组聊一聊,最后每组派出一个代表来汇报你们的成果。
(学生分组热聊,教师巡回,并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一组聊书,最后组织全班逐一交流各个话题。)
预设:
师:聊完这个话题,你对送礼物有什么新的想法吗?(生交流,略)
师:我有一点想法,想听听吗?你送的礼物可以是朋友需要的,如手表、衣服;也可以是自己最珍贵的,如象牙小佛珠,或是你的朋友很喜欢的一样东西,如西瓜灯;还可以是自己有而对方也喜欢的,如宋妈老公黄板牙送的挂落枣。当然,礼物有的贵重,有的普通;有的稀罕,有的寻常。送礼物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用心地、真诚地来表达你对朋友的情谊。“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的典故就是说明这一点的。
预设:
(生交流,略)
师:看来帮助别人,有时会越帮越忙,有时会惹祸上身,像妈妈照顾兰姨娘,差点让爸爸移情别恋,给家庭带来麻烦。有时好心办的不一定是好事,如妞儿和秀贞相见了,结果在去寻找思康叔的路上,惨死在火车轮下。帮助别人要注意方法,也要量力而行。但是朋友有困难,一定要伸出援手。
预设:
(生交流,略)
师:交朋友,不一定都是交同龄人,如可以交比自己年长的,如秀贞、厚嘴唇青年……这些人在别人眼里都是些与众不同的人,但英子还是与人为善。当然跟好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你不一定是心情最好的时候,如英子看到妞儿身上被她爸爸打出的伤痕,伤心得都想哭了。更让我们认识到:友谊不是一件很单纯的事情,是有点复杂的,需要我们好好去体会和对待。
(设计意图:怎样读书?这是个值得好好思考的问题。笔者希望通过这三个话题,使学生在书与现实世界中往复来回,连通起读书与生活,乃至人生的关系。引导他们在书中寻找童年智慧,获得成长启迪。这也是一种读书方法的指导。)
4.人总是在离别中成长
师:英子在成长中还遇到了一次又一次的“离别”,你对“离别”是怎么看的?
生:我觉得每一次离别都让人很难受。
生:有的离别是暂时的,有的离别却是永远的。那种永远的离别很让人伤心。像英子爸爸的离世、童年的逝去都永远不会回来了,所以我要珍惜现在。
师(小结):人的一生总要经历无数次的离别,无论是一段时间的分离,抑或是永不再见的分别,都会令人感伤,但每一次离别都会见证你的成长。离别在所难免,让我们珍惜童年,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珍惜经历的每一件事。
(设计意图:离别是这本小说不可回避的主题,结课时轻轻叩击它,把阅读感受的触角深入小说的深处,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认识能力都是一个提升。)
【课后反思】
1.阅读思辨力的拔节成长
阅读的质量,既体现在对书本内容的识记把握程度上,更体现在思考上。本次教学中涉及的几个话题,都是在尝试一种新的思考:链接现实、结合自身的辨别性思考。这种思辨在学生阅读实践中都是极其缺乏的。从学生对几个话题的探讨来看,他们确实都发表了自己不同的看法,有了不同的收获。尽管由于他们阅读深入不够,很多思考还比较肤浅,但是这种思辨的开始就是一种拔节成长。只有当学生有了阅读思辨力之后,我们才能宣布阅读指导是有效的。
2.话题探讨力的可贵历练
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探讨一直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既要平等开放,又要积极有效。综观整堂课,学生积极参与的程度还是令人满意的,是一次话题探讨力的可贵历练。这主要得益于学生较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前,他们都在“阅读任务单”的引导下,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阅读和准备,形成了阅读主见。但是在讨论的有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记录、整理等,需要借助一定的讨论技术来平衡。这需要加强平时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讨论的技巧。
城南旧事的第二章,重点塑造了两个人物。一是疯子秀贞,二是被父亲殴打的妞儿。 现在姑且不说妞儿。因为在我感触较深的还是那个疯子秀贞。 哦。哦。我不是想说疯子有什么好。而只是比较欣赏秀贞这种生活态度而已。秀贞未过门的夫婿,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抛下秀贞,自己走了。而秀贞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怀上了他的孩子。
大家都说秀贞在她夫婿走了之后便疯了。其实不然。秀贞看起来是疯了。其实不过是还在傻傻等待自己未过门的夫婿回来跟自己双宿双飞。 按正常说来,其实这种只记得过去,而不知道未来美好的人,应该是很无知,或者说愚昧的。 但在我眼里不是这样。 最起码,秀贞还有活下去的勇气,有活下去的信心。有信心过好每一天。别人说什么,也没影响到秀贞。 在这个世上,有太多太多不顺风顺水的事了。但这也不是我们自己的错呀。自己的人生道路,有五分是自己把握,还有五分呢,则是老天注定的。我们只要努力去做好每件事,过好每一天就好。失败了,哭泣了,伤心了,如果你仔细想想,人生不就这样五味具全的么? 看到许多年轻的男女为了一点小小的人生挫折就去自尽,经历了风风雨雨的老人们,不就是那样轻轻一笑抿恩愁? 太多的事以成为过眼烟云,可为什么我们还在苦苦追究他们呢? 这样的问题,或许人人都会问。也或许人人都会答。可有几个能在自己处世的时候真正了解?不都是在年老之后,细细回忆当初那些种种之后,才发现,自己当初为什么那么傻? 恩。这个问题最好的解释,可能就是:只有这样,才是生活嘛。 对,不要因为别人小世界里的变故,而影响到自己这场人生的电视剧。 每天都是新的,我们应该好好把握才是。 一朵花,都有自己一个粉红多彩的世界,一棵小草,也有自己神往的如来。 那我们,也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七彩世界呀。 是自己的,不是别人。 来,过好每一天,把握每一天。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阳光普照的世界。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选自《城南旧事》序言)
1.简介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于1960年出版的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也可视作她的代表作。它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睦的一家。它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半个多世纪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从台湾飘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京华古都的城垛颓垣、残阳驼铃、闹市僻巷„„这一切都让英子感到新奇,为之着迷。惠安馆门前的疯女子、遍体鞭痕的小伙伴妞儿、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奶妈宋妈、沉疴染身而终眠地下的慈父„„他们都曾和英子玩过、谈笑过、一同生活过,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却又都一一悄然离去。为何人世这般凄苦?不谙事理的英子深深思索却又不得其解。
50多年过去,如今远离北京的游子,对这一切依然情意缱绻。那一缕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她童稚的记忆里,永不消退。
全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2.摘抄
“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的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摘自《冬阳 童年骆驼队》
妞儿只有一条辫子,又黄又短,象妈在土地庙给我买的小狗的尾巴。第二次看见妞儿,是我在井窝子旁边看打水。她过来了,一声不响的站在我旁边,我俩相对笑了笑,不知说什么好。
——摘自《惠安馆》
吓了我一跳!正是疯子。咬着下嘴唇,笑着看我。她的眼睛透亮,一笑眼底下——就象宋妈说的怎么也有两个泪坑啊!我想看清楚她的。我不由得对着她的眼神走上了台阶。太阳照在她的脸,常常是苍白的颜色,今天透着亮光。揣在短棉袄里的手伸出来拉住我的手,那么暖,那么软。
——摘自《惠安馆》
算术算得太苦了,我就要背一遍《我们看海去》,我想,躺在那海中的白帆船上,会被太阳照得睁不开眼,船儿在水面摇呀摇,我一定会睡着了。“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我收拾铅笔盒时,这样念着,我把书包挂在床栏上时,这样念着;我跳出了屋门坎,这样念着。
——摘自《我们看海去》
咬不动烧饼,实在是我每天早上吃早点的一件痛苦的事。我的大牙都被虫蛀了,前面的又掉了两个,新的还没有长出来,所以我就无法把烧饼麻花痛痛快快的吃下去。为了慢慢吃早点,我迟到了;为了吃时碰到虫牙,我疼得哭了。那么我就宁可什么也不吃,饿着肚子上学去。
——摘自《我们看海去》
3.感想
城南旧事的主人公英子有着最纯净的童心,对一切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
英子以她儿童的思想和眼光来看待世间的善恶、冷暖,于是有很多事情她不能理解。她不明白为什么人们都说秀贞是疯子,都不敢和她来往。在英子看来,秀贞只是个一心寻找被丢弃的女儿的伟大母亲,不但不是疯子,而且值得怜惜。她分不出那个躲在树林里的人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她觉得那个人一心供弟弟上学,应该是个好人;但他又是个小偷,从偷东西这一点上讲,他又应该是个坏人。于是,英子迷茫了,他不能分辨那个人是好是坏。英子的看法是错的吗?我觉得不然,是成人用他们的想法绑定了某些东西,他们只看到了表面,然后就根据心中的那些“定理”给事物下了定义。而英子看到了别人不曾触碰的事物的内在本质,所以她得出了和别人不同的答案。
里面说了秀贞她的妈妈把她的孩子给送别人了,而秀贞却因为孩子没了而疯了,说他疯了的原因,一是秀贞实是太想自己的孩子了,结果老是把别人家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了,二是她的脸总是很苍白的,没有一丝红润,除了她的嘴唇以为,她也不和别人说话,所以让人一见了,就立刻会让看到秀贞的人打一个冷战,身体会有一些发抖的,因为秀贞疯了凡是看到她的人,就会立刻就给它的孩子说:“以后要少来这里,因为这里有疯子。”不少人都这样对自己的孩子说,可是秀贞这种对孩子的爱是伟大的,
秀贞这样的爱是最伟大的,我的妈妈也是这样,我和弟弟在夏天的时候,经常去水上乐园,可是妈妈一直的跟着我们,因为他怕我们去超过80米的游泳,因为我们有可能在他们里面,被挡住了,然后摔倒了,就会有人来到我在的地方,我就会被掩着,还有可能我会身高不够就会被淹着。
此前,并不知晓林海音,《城南旧事》倒是很早有耳闻,具体是什么情况下听到,却也并不能详细记起。记得高中时写了一遍同题的文章,语文老师在班级公开赞赏,想必他认为我定读过这本书。说来惭愧,那时确实不知晓有位叫林海音的作家写过《城南旧事》这本书,只是依稀觉得这四个字颇有历史的厚重感,能够激发些写作灵感,顾用做题。现在想想,在没有拜读的情况下写的那篇文章颇有些寻觅往事的意味,竟巧合的在某些地方和书中如此的相似,不禁哑然失笑,这世上巧合的事太多,说不清,言不明,每思之,觉得甚有契机,其中种种,唯有自己内心了之。
在这里,感谢我的舍友NHX,她将此书推荐给我。
那么,关于此书: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我知道,我的睫毛上挂着泪珠,那是因为就要和英子说再见了。可是,多么的不舍啊。合上书的最后一页,我眼前,看见了青色的石榴打蔫的滚落在泥土上,头发黄黄的英子倔强的望向灰色的屋檐,湿着眼眶自言自语:“我们看海去。”
也许,每一个女孩都曾在一生的某段时间,突然绽放,在仲夏之夜或是浓冬清晨,只是一夜,一夜长大。
惠安馆,太多过往的人在此前匆匆而过,关于秀贞的流言蜚语随着清晨的雾流过巷子里的每一户人家。只有英子迈着小腿走进的那扇门,她同秀贞讲话,一句又一句。英子不觉得秀贞是疯子,在她眼里,她只是一个思念着夫君和孩子的可怜人儿。英子唤秀贞“我要帮你,寻你的孩儿――小桂子。”直到有一天,英子发现小桂子就是自己的好友妞儿,她是多么欣喜,她偷了家里的金镯子给了秀贞让她带着小桂子逃走,虽然她淋了雨,生了病,可是迷迷糊糊中她还是揪着一颗心盼着秀贞可以逃走。可是,真的走了,没有了同她说话的秀贞,没有了陪她玩耍的妞儿,马车载着英子一家淡出小巷,英子心里舍不得,可是,她知道,自己做了件对的事情。
不是所有的大人都可以分得清善与恶,他们声色厉荏的说着某人的错,不给辩解的机会。英子觉得那位哥哥是善良的,他为了给弟弟挣上学的钱,不得以的偷东西,可是却被警察带走。英子困惑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好人?她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只知道那位哥哥在她眼里是个好人,可以听她读诗,一天又要结束了,英子不敢看清眼前的一切,只是一个人,静静的念出声来:
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
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
金色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照到海面照到船头。
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
兰姨娘和德先也走了,挽着手走的。英子看到了父亲失落的眼神,她觉得失去了些什么,难以言明。可是她得到了一副滚铁环,一双皮鞋,一整年的《儿童世界》,英子还是笑了,她觉得她得到的最好的是一个完整的家,只有爸爸妈妈妹妹弟弟和韩妈。
书的最后两章看的我神伤了,心也伤了。韩妈离开的时候,我的眼泪不觉得落了,我想说的太多了,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只觉得这眼泪都替我言明了。韩妈是个太过苦命的人儿,她的爱给了英子的兄弟姐妹太多了,上天说:“韩妈,你对自己的孩子太不公平了,现在我要将他收回来亲自疼爱。”韩妈,别哭,别哭,你还有英子,还有弟弟,韩妈,大家都陪在你身边,韩妈,可不可以别走,英子习惯你给她扎辫子,韩妈,韩妈,韩妈……韩妈也走了,家里的人越来越少了,那头破毛驴一颠一颠的带走了韩妈的身影。韩妈,再见了。
5年后的英子拿了毕业文凭,她多么希望看见台下父亲,她要上台说话了,觉得自己着实给父亲增了面子,可是父亲又不来看她了。往家赶的英子觉得害怕起来,她加快了脚步跑到院子中,院子中,石榴落地了,却没有熟。厨子老高对英子说了些话,本是伤人心的话却叫英子平静了下来,英子和自己说:“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看见了没,英子爸爸,放心的走吧,英子长大了。
后面的话: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摘抄
摘抄①: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坝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让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摘自《冬阳童年骆驼队》
摘抄②:
“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的咀嚼着从胃里倒现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摘自《冬阳童年骆驼队》
摘抄③:
妞儿只有一条辫子,又黄又短,象妈在土地庙给我买的小狗的尾巴。第二次看见妞儿,是我在井窝子旁边看打水。她过来了,一声不响的站在我旁边,我俩相对笑了笑,不知说什么好。
——摘自《惠安馆》
摘抄④:
吓了我一跳!正是疯子。咬着下嘴唇,笑着看我。她的眼睛透亮,一笑眼底下——就象宋妈说的怎么也有两个泪坑啊!我想看清楚她的。我不由得对着她的眼神走上了台阶。太阳照在她的脸,常常是苍白的颜色,今天透着亮光。揣在短棉袄里的手伸出来拉住我的手,那么暖,那么软。
——摘自《惠安馆》
摘抄⑤:
算术算得太苦了,我就要背一遍《我们看海去》,我想,躺在那海中的白帆船上,会被太阳照得睁不开眼,船儿在水面摇呀摇,我一定会睡着了。“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我收拾铅笔盒时,这样念着,我把书包挂在床栏上时,这样念着;我跳出了屋门坎,这样念着。
——摘自《我们看海去》
摘抄⑥:
吃的东西取名叫“驴打滚儿”,很有意思,我哪有不吃的道理!我咽咽唾沫点点头,宋妈掏出钱来给我买了两个。她又多买了几个,小心地包在手绢里。
——摘自《驴打滚》
摘抄⑦:
咬不动烧饼,实在是我每天早上吃早点的一件痛苦的事。我的大牙都被虫蛀了,前面的又掉了两个,新的还没有长出来,所以我就无法把烧饼麻花痛痛快快的吃下去。为了慢慢吃早点,我迟到了;为了吃时碰到虫牙,我疼得哭了。那么我就宁可什么也不吃,饿着肚子上学去。
一滴清水,能够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个好故事能够把人们领回童真的地带;一本好书,能够净化一个人的心灵。在现实生活中,就有这么一本书像清水般折射我心中的太阳,你想明白它就是谁吗?它就就是童年最完美的回忆——《城南旧事》。
在书中,我明白了“旧”的好处,看那古老的服装,老套的发式,古老的方言,老式的跨院,老旧的门匾……书中的主人公就就是我们天真活泼的小英子,她的童年虽不像此刻拥有如此高科技,但就是她的童年充满了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在英子记忆的开始,都有过那么几个熟悉的面孔,像惨死在火车下的、惠安馆的“疯子”秀贞和她失散多年的女儿小桂子,不,妞儿,不,小桂子;如介于好人与坏人之间的不好不坏的厚唇年轻人;像爱笑漂亮的兰姨娘和“四眼狗”德先叔;还有爱开玩笑的宋妈和她的“黄板牙儿”丈夫……英子之所以能成功地在离别中度过了整个童年和整个小学时代,就是因为她不就是用眼睛来看这个世界,而就是用一颗心来对待世界,一颗天真的清纯的童心!英子的心像白雪般纯洁,被窝般温暖。最后,爸爸的花落了,英子也告别了童年……
虽然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就是那样的无忧无虑,可我就是多么的羡慕英子的童年,羡慕她那精彩的日子,羡慕她那快乐的时光。但就是,童年总就是有始有终的,在英子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爸爸和童年就离她越来越远……所以,我们更要珍惜如今美满、幸福的生活,我们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学习,千万别身在福中不知福。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来的就是充满活力的少年,让我们珍惜童年的最后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会离我们远去,抓住童年最后的时光,留下我们对童年最完美的印象吧!
林海音在这本书中纪念了逝去的童年,而我从中品到的却是满满的甜蜜。她的`童年是美好的,无忧的,当然也少不了苦恼的主旋律。她要为了温饱烦恼,也要因为父亲过早离世而不得已挑起重担。客观地看她的童年无疑是不幸的,然而文中的一件件琐事串在一起就像老北京的糖葫芦,泛着一丝甜味儿,换言之也许她并没有觉得这些不幸是痛苦的,她还是那么快乐。
她生活在那贫苦的年代,要为了一切烦恼着,但她却能品出生活的甜。而我们呢,用一句老话来说吧,还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呢。
我们坐在书声琅琅的课堂中,抱怨着痛苦的生活,枯燥的学习,世间的不公。浪费着生活,却可笑的抱怨着这,抱怨着那,难道不曾想过多年后我们回首往事,也许会哭着后悔,为什么自己把生命浪费得如此淋漓尽致。
但是若是我珍惜着,快乐地活着也许在我老了,动不了了,像林海音一样的回首往事,也会发现生活没有想像的那么好,却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糟。我还是我,只是不一样的精彩,不一样的快乐罢了。
书是知识的源泉,记忆的沉淀。是老人的回忆,是每个人心头的故事。快乐是自己寻找的,在生活里我们总会有些许忧伤,但我们或许可以像个孩子那样,一笑而过。每天过得天真烂漫,又何必埋怨?
《惠安馆》讲述了住在北京城南的英子,认识了两个要好的朋友:一个是惠安馆里的秀贞(成人眼中的疯子),另一个是在油盐店里结识的好朋友妞儿,原来这两个人是母女。傍晚,她们在大雨里赶火车,为了寻找妞儿的亲身父亲,而离开。英子无忧无虑的童年,也因为她们的消失而永远消失了
《我们看海去》描述了一个躲在草丛里的小偷,为了帮助弟弟上学,选择了偷东西这条路,英子也上了小学。可好景不长,英子因为不小心把小偷的秘密告诉了一位便衣警察,小偷被抓起来了,小偷走后,英子明白了小偷生计所迫的困窘,穷苦百姓的无奈。
《驴打滚儿》记述了英子家的女佣宋妈(一个厚道,老实,能干,善良,朴实的人),她抛下自己的儿女到英子家做女佣,辛辛苦苦赚钱养活乡下的丈夫和孩子。后来,她的丈夫告诉他,小栓子(宋妈的儿子)被淹死了,女儿小丫头也被丈夫给卖了。最后,被丈夫的小毛驴给带走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英子十二岁了,英子遵守了对爸爸的承诺,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可爸爸却病倒了,没有看到我拿毕业证书,回了家,看见爸爸种的夹竹桃落了,我赶紧跑到医院,可是爸爸的花已经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通过英子天真童趣的眼睛,我们看到了发生在北京城南许许多多的人和事,虽然一个小孩子心里对北京城南的描写,反映了当时北京的历史面貌,她描写了各种各样的妇女们,她们代表了中国妇女的美德:善良,勤奋,会忍耐,厚道。
这本书很早就听说过,读这种书也真的是一种享受,可能是偏爱文学作品里小说一类。书中以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的视角展开了对童年时代的追忆,那个记忆里被人称作“疯子”的秀贞、那个遭受父亲虐待的妞儿、那个风情万种的兰姨娘、那个痛失爱子爱女却依然想要守护在她们身边的宋妈、那个会偶遇说要一起去看海的男人、那个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的父亲最终也像花儿一样落了,都构成了属于作者特有的童年记忆,在北京城南特有的记忆,读起来那样温暖与感动。集外篇里那个善良到把自己的好饭去偷偷换给同学吃,自己去吃萝卜干的小男孩;那个正直善良的妈妈用自己的行为无形当中就给孩子树立了榜样;那两个孩子对亲身父亲绵延不绝的爱。
就像路过我们生命的每一个人,每个人都要远行或者彼此渐行渐远,但那些记忆不会消失,那些记忆也值得被记住;人生就像是不断前进的列车,同时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也总有人提前下车来不及告别;如果可以我们就好好道别,就像老朋友互道一声珍重也好。
我们终究要慢慢长大,慢慢地学会与别人与过去稚嫩的自己告别,但无论岁月怎样变迁,有一颗柔软的童心都是一件幸运的事。或许你也走了很远的路吧,走远了就回头看看来时的路。
【有关《城南旧事》读书笔记】推荐阅读:
《城南旧事》学生读书笔记03-04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初中03-27
城南旧事惠安馆读书笔记10-10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读书笔记06-21
城南旧事的读书心得体会07-27
城南旧事四年级读书心得400字11-19
《城南旧事》读后感读书心得800字01-21
城南旧事影评10-22
城南旧事全文03-28
城南旧事导读课设计06-24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