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在写作中的运用

2024-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想在写作中的运用(精选8篇)

联想在写作中的运用 篇1

李玉慧

所谓联想,一般地说,指“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同时出现或相继出现,在外部特征和意义上相似或相反的事物,反映在人脑中并建立联系,以后只要其中一个事物出现,就会在头脑中引起与之相联系的另事物的出现,这便是联想。”(《中国大百科全书 心理学》)

简而言之,联想就是由此想到了彼,就是见到甲想到了乙。它可以是由平凡小事想到重大事件,可以是由现实生活想到古代社会。例如,看到春光想到少年,看到菊花想到节士,走到赤壁想起曹孟德或苏东坡。总之,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无不能作为联想的材料。

作文离不开联想,记叙性、抒情性的文章常借助联想来展开故事、抒发情感,议论性文体也常借助联想由某种现象生发开去,对现象进行深入地剖析,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从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中挖掘出事物的本质,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一、联想能引发写作灵感,促进快速构思

亚里斯多德说:“没有了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联想也是如此,联想在作文中犹如思路的翅膀,缺乏联想,作者的思路就会局限于眼前所见,文章反映的内容必然狭窄而单一;有了联想,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此跨越时空,将相近、相关、相反的事物,快速聚集起来,反映广阔的生活,揭示深切的主题。我们阅读文章,不难看出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黄河浪的散文《故乡的榕树》,就是借联想拓展思路的典范。作者由海外住所边的两棵榕树引发联想,想到了故乡的榕树,由故乡的榕树又联想起和故乡榕树有关的人和事——“而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蒙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联想,使眼前的榕树,故乡的榕树,和故乡榕树有关的人和事有机联系,从中抒发了海外游子对故乡、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再如巴金的散文《灯》,作者从眼前的灯光联想到自己过去在“迷阵”中看见的“豆大的灯光”,联想到“孤寂的海上的灯塔”,联想到“希洛点燃的火炬”,最后联想到鼓舞人坚强地活下去的“微光”。这些“灯”有一个共同点——给人希望、勇气和温暖。作者用联想组织材料,引人深思,揭示主题。所以说联想能拓展作文思路,使文章脉络清晰,内容充实、血肉丰满、生动感人。

有思路才有内容,有思路才有文章。联想为作文的构思服务,首要目的是立意新颖。拿“‘绿’的联想”来说,我们首先想到草、树、森林、军人、环境保护、生态等,这很可贵。但这仅仅是第一步,还要把这些联想“立意化”,让它们变成一个个立意,也就是从“事物”过渡到“事理”,成为有一定论断性、能够表明作者主张的完整意思。于是,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立意:“祖国永远是春天”“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开辟生命的绿洲”等等。

在作文中借鉴例文训练联想构思能力。如我在教《故乡的榕树》后,让学生有意识地在作文中运用联想,以《故乡的老屋》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学生审题,思考:由故乡的老屋,你会联想到哪些相关的人和事,通过这些事,你准备抒发什么情,表达什么主题。经过思考讨论、交流,学生确定的思路有:对故乡老屋有关往事的回忆,表现一种童趣,抒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对故乡老屋的回忆,表现对故乡及亲人的怀念;叙写故乡老屋的变迁,反映了故乡的变化,讴歌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日新月异的新气象。

二、联想能汇集作文材料、丰富内容。

学生在作文时,常感无材料可写,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不注意观察生活,不注意搜集材料,确实无话可写;

2、材料零散,单一,彼此间缺少联系,不会扩充材料,不会建立相关而有效的联系。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十几年的生活经历,读过数百篇文章,不可能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关键在于不善于联想,生活在他们脑中是零碎的、割离的。“油是油,水是水”,而联想就是唤醒、融会和聚集,如此,学生作文就会有写不完的话,用不完的材料。如下面一段文字。

传递是一种责任

李密在《陈情表》里说:“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读这些肺腑之语,总是感由心生。无论是董永卖身葬父,还是黄香扇枕温衾,无不闪烁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光芒。孝,这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我们有责任把它传递下去,天下孝悌,匹夫有责。站在21世纪的我们,每个人是否都做到了呢?记得公益广告——《将爱心传递下去》,讲的是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细节:晚上妈妈给儿子洗完脚以后,又给婆婆洗脚,孩子看到妈妈的举动后立即也给妈妈端来一盆洗脚水。孝要勇于承担,因为这是一种责任,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田世国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让天下的母亲收获到了慰藉。2006年,林秀贞,一个普通农民。30年来义务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付出了儿女般的孝道。“孝”是一个“老”跟一个“子”,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所以“孝”需要传递,一代又一代,这是责任。

这段文字讲孝是一种责任。作者先用李密陈情、董永卖身和黄香温席等古代的事例引出孝,然后联想到公益广告,联想到田世国捐肾救母和林秀贞赡养孤寡老人事例,从而论证出结论:“孝”需要传递,这是责任。这里的材料有的来自教材,有的来自阅读,有的则来自看电视或是报刊杂志,是一个学生基本掌握的。只要乐于动脑,这些从古到今的相关材料就汇集起来,为我所用。既拓宽了思路,又丰富了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值得注意的是:一是联想要以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为基础,在自己认知的领域里自由驰骋,调动、唤醒、运用学生自己的积累,不能完全脱离现实生活,生拉硬扯,胡编乱造。叶圣陶曾说,“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累”。二是注重积累,促进联想新颖。中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要留意身边的各种人或事,要关心社会生活,关注时代发展,使自己的思想认识与时代同步。你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越深刻,你的知识面越宽广,知识结构越合理,你的生活经验越丰富,你的情感越充沛,那么,你联想的羽翼就越丰满,联想腾飞的空间就无限广大。有些学生平时只埋头于书本,这是不合适的,也是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的。三.联想能使作文语言丰富、生动。

学生作文语言枯燥、死板,固然是因为平时不注意积累优美生动的词汇,其主要原因也是由于学生语言思维的死板,不知触类旁通,引经据典,灵活运用,而联想则可以活跃思维、丰富情感,使文章语言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如《雨中登泰山》中写松树一段,学生写松树形态,一般只是直接刻画描写其自然形态或直、或弯、或茂盛。而作者在文中,能展开联想的翅膀,巧用比喻拟人修辞格:“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作者由高处倾斜的树的形态展开相似联想,想到多情人的等待盼望,把松树写得富有情趣和人情味。文章的语言读起来也形象生动,令人回味无穷。

又如:在家中,父亲是饱经风霜的诗人,母亲是笑看人生的画家,而我是初出茅庐的小伙子。父亲教我如何躲开人生中不必走的弯路,母亲教我如何用手中的笔填充着美好的未来蓝图,而我用父亲给我的经验、母亲给我的教导,抬头向前看着,跨步向前走着,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建造这美好的未来。在文中,将父亲比成诗人,母亲比成画家,这种“比”的过程其实就是联想的过程,这样一来,父母亲情的伟大就生动的表达出来了,而且表达得有深度,有个性。联想体现在语言表达上。有的是恰当运用名言警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有的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有的在某个地方精心安排重要的语段或精彩语句,即所谓“画龙点睛”,可使文章脱颖而出。

联想在写作中的运用 篇2

一、相关式联想的训练和应用:放飞联想翅膀———由此及彼、思接千载

相关式联想是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相关事物的思维活动。写作的构思活动常常伴随着丰富的相关式联想, 其中涉及有关概念 (“爱”) 、思想 (爱是人类发展的润滑剂) 、事件 (爱的故事) 、情境 (爱在天堂) 、感受 (爱是美) 、体验 (爱是骨头里冒泡泡) 等。可以这样说, 构思阶段就是联想思维活动的过程, 联想越丰富, 文思就越活跃, 可供选择的材料和观点就越多, 就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掌握相关式联想的方法, 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其类型特征。

1. 外在相关的联想

这种联想常常是由事物的外在相似引发的, 应用这种联想构思的关键是找到事物之间的相似点, 思维可以在对比中展开, 可以在类比中进行, 也可以在排列中发散。总之, 联想的方式不拘一格。例如:要求学生写作《大树与绿荫》一文前, 就要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联想。大树洒下一片绿荫, 应理解为歌颂奉献精神。从相似角度联想, 自然界具备这一特点的物象非常之多, 如“小草”“蜜蜂”“明月”, 小草增添一分春色, 蜜蜂酿造一份甜蜜, 明月呈现一天银辉……联想可以由自然现象到社会现象, 由“形似”到“神似”, 沿着这一特定的情境展开思路, 就能引发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议论。

2. 内在相关的联想

这种联想就是要找到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考察事物的部分与整体、原因和结果、历史和现实等关系,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相互比较、正反思考、纵横联系都是这种内在相关联想的实际应用。应用这种联想方法的关键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根据结果推断原因。例如:2011年3月, 受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影响, 全国多地出现群众排队抢购食盐的现象。如果根据这一事件写作《由“抢盐”闹剧引发的思考》, 就是要引导学生思考“抢盐”闹剧背后的诸多原因:是谣言惑众, 还是从众心理, 抑或是一种商业策划行为等。

二、发散式联想的训练和应用:挖掘写作材料———旁征博引、触类旁通

发散式联想是指由一个联想中心发散出一系列联想的思维活动。从思维发散方位来看, 发散式联想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是多向式的。它围绕一个中心, 思维向不同方向平面扩散。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即围绕“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不可胜记,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联想到古代圣贤历经磨难而发愤著书的事例。

二是立体式的。这是围绕一个中心立体式发散, 思维的发射点既有纵向的也有横向的。李斯的《谏逐客书》围绕“臣闻吏议逐客, 窃以为过矣”, 其思考范围既向历史的纵深处延伸, 想到秦国的历代君王依靠“客卿”使国家富强的历史;又向事物的四周扩散, 想到秦王喜爱的物品也来自异国。

三是多棱式的。它是指思维围绕一个中心向不同的角度发散, 既可以是正反方向的发散, 也可以是不同侧面的发散。例如:史铁生的著名散文《我与地坛》中有一段人生与四季的感悟, 就是从不同角度———时间、乐器、声响、景物、心绪、艺术形式、梦境等发散联想, 将他对人生和命运的独特理解表达得丰腴而深沉。

在写作教学中, 可以根据不同的作文题型, 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发散式联想挖掘材料和使用材料, 并获得良好思维品质的训练。

1. 主题指向型作文题———多向式发散联想获取写作材料的思维训练

主题指向型作文的题目或材料给定的是一个写作的主题方向, 因为主题有具体指向, 围绕主题进行多向思考和联想, 是扩展思维空间、获取丰富材料的有效方法。

例如:《成功属于珍惜时间的人》就是一道典型的主题指向型作文题。根据这一主题, 层层向外扩散联想, 可以获取为数众多的写作材料, 可以想到许多名人名言, 也可以想到许多科学家、文学家的事迹。

2. 主题探讨型作文题———立体式发散联想获取写作材料的思维训练

探讨型作文题没有具体的主题指向, 题目本身或设疑或提问, 有探讨的空间, 如《由……引发的思考》《……的启示》《我看……》等, 能够引发写作者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思考和探究。

比如, 写作《由“抢盐”闹剧引发的思考:从众心理———月亮走我也走》。横向思考可以联想到:从狂放鞭炮到喝绿豆汤, 从抢购板蓝根到抢购食盐;迷信盲从风靡一时, 抢购大潮横扫南北。纵向思考可以层层深入:迷信以谣言形式传播, 属狼狈为奸, 但是还有一个助纣为虐的“帮凶”, 那就是———从众心理。至于原因, 专家说是因为自我的不完善和缺陷, 导致一个人的受暗示性极强;也有的学者称是因为心理状态比较脆弱。作为写作者的“我”应该怎样看待呢?问题将会顺着这样的思路继续深入下去。

3. 主题开放型作文题———多棱式发散联想获取写作材料的思维训练

主题开放型作文的题目或材料是一个话题或者概念, 只有一个范围, 但没有明确的主题指向性, 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和理解确立主题、选择材料。因此, 主题开放型作文题尤其适用多角度发散联想的训练。

例如:《财富》就是一个没有明确主题指向的作文题, 可以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财富”既可以是物质的, 也可以是精神的;既可以指有形的, 也可以指无形的。金钱、收藏、书籍是财富, 知识、本领、特长是财富, 青春、乐观、自信是财富, 甚至贫穷、艰难、坎坷从磨炼的角度看也是财富。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财富”, 就有不同的立意、不同的材料。

三、逆向式联想的训练和应用:突破思维定式———另辟蹊径、推陈出新

“文章最忌随人后”, 人云亦云是写作之大忌。要想写出好的文章, 就必须有新意, 有独到见解。应用逆向式联想法, 能够突破常规思维的框架和定式, 求异求变、另辟蹊径, 从而标新立异、推陈出新。

1. 逆向求证

就是在思考和论证问题时, 一是变肯定为否定, 或变否定为肯定, 使两者形成矛盾关系, 如“知足常乐———知不足常乐”“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二是运用反义词, 使两者形成对立关系, 如“玩物丧志———玩物长志”“皎皎者易污———皎皎者难污”。只要大胆地从事物发展的结果出发, 逆流而上, 追溯原因, 由后写到前, 从果写到因, 往往就能发现人们不曾发现的东西。

2. 逆向发散

有些文章若用顺向思维就难免落入老生常谈的窠臼, 而逆向发散则可以找到突破口和立意点。例如:要以《方法与效果》为题写一篇文章, 很明显, 如果以“科学的方法能够获得好的结果”立意, 则难出新意。于是构思的时候就可以将思维的触角向反向发散:科学方法没有获得好的结果, 正确方法招致不良效果, 不良方法获得的好结果, 他人的方法对自己没有起到实效, 以前的方法现在失去了作用。发散点越多, 文思越流畅, 也越能出新意。

3. 逆向引申

逆向引申是将材料或观点向相反的方向引申、开拓, 从而得到相反的结论。例如:2010年, 腾讯与奇虎360的企业大战, 升级到腾讯公司“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 随后网民开始模仿腾讯公司的公开信改写“QQ体”。例如:我们是电力公司, 我们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因我们与自来水公司吵架, 我们决定对所有自来水公司客户停电, 我们把断电还是断水的选择交给您来决定。文字虽有恶搞的成分, 但却非常有创意, 它将腾讯公司的公开信进行了逆向引申, 从而收到了辛辣的讽刺效果。

摘要:联想思维是写作思维的核心。重视学生联想能力的培养和开发, 能够使他们在写作构思时, 突破思维定式, 写出内容丰富、主题深刻、形式新颖的文章。

联想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篇3

所谓“联想”就是通过某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是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化学教学中巧妙地联想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

联想的方式有很多,常见的有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对比联想等。掌握一些联想方法,可以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一、对比联想

指对于性质或特点相反的事物的联想。例如,由沙漠想到森林,由光明想到黑暗等。对比联想反映出事物间共性和个性的和谐统一,事物在某一种共同特性中却又显示出比较大的差异,从而形成比较强烈的对比。如红与黑都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引起的,这是共性;但前者是由于物体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而反射红光的结果,后者则是物体吸收了所有颜色的光的结果,这是个性。

化学教学中的对比联想,可以帮助明确概念的本质,区分容易混淆的问题,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

1.基本概念、理论的对比

如复习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元素和原子、氧化和还原、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等,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各自的特征和彼此之间的联系,准确而深刻地理解。

2.元素性质比较

如比较三种酸(Hcl、H2SO4、HNO3)、二种碱(NaOH、Ca(OH)2)、CO2、和CO、碳的几种单质、H2和O2、空气和水等的性质,在理解的基础上观察异同。

3.计算对比

通过对固态物质的溶解度和质量百分比浓度的计算进行对比,可区分理解二个概念的含义,找出二者的联系。

4.实验对比

如将H2、O2、CO2的制取和收集方法对照比较,掌握它们的实验室制取原理,装置的特点,所用药品、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归纳出三种气体制备的共同模式(原料→原理→装置→操作→检验方法→注意事项)和收集气体的方法。

二、相似联想

相关联想与相似联想不同,是由一个人或事物想到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另一个人或事物。相关联想,又称为“接近联想”,因为二者比较接近。

1.抓住物质的相关特征去联想

如氧化——还原反应,抓住得氧、失氧这一特征,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对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抓住有无新物质生成去区分。如由H2的用途,可填充探空气球、冶炼金属、制盐酸等联想到H2的性质,如密度小,具有还原性,能与氧气反应等。

2.抓住实验的相关意境去联想

如复习H2(或C或CO)还原CuO时,联想到老师当时的语言动作、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生成物等。这样就记住了H2、C、CO三种不同还原剂还原CuO的反应了。

3.抓住物质的相关联系进行联想

如根据金属、非金属的性质从纵的方向和横的方向形成知识网络图。纵向联想,掌握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的转变关系;横向联想,掌握金属与非金属、金属与酸、金属和盐的变化关系。

三、在化学教学中灵活运用联想来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

1.新旧关联,旧中引新。教学中要善于在联系有关旧知识的基础上,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旧中引新,设问激疑,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例如:教学“铵盐的性质”时,可先复习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然后选择NH4Cl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创设疑问:实验室制取氨气时,能否用(NH4)2SO4、(NH4)2CO3、NH4NO3、(NH4)3PO4代替NH4Cl?小小问题就像敲门砖一样,敲开了疑问之门,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来。

2.平中出奇,新颖别致。好奇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生动鲜明、新奇有趣的实验现象最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好奇心。例如,讲授“原电池”一节时,先让学生动手实验:将锌片与铀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进一步验证锌与稀硫酸反应、铜与稀硫酸不反应的结论。然后将锌片与铜片用导线连接起来,再同时插在稀硫酸中,发现铜片表面立即有大量气泡逸出,而锌片表面则几乎没有气泡产生。这个“一反常态”的实验现象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思维特别活跃。在这样的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定能收到不同凡响的教学效果。

3.引发急诊,加深理解。学生在回答问题或解答习题时出现的错误,有的是个别的、偶然的,而有的是具有共性的。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中的普遍性错误暴露出来,分类设疑、引发急诊,在急诊中强化对这种错误根源的认识和分析,达到知其所错,以求防错的目的,从而加深了理解。

4.难其所难,以求化难。难点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认知过程中的“鸿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结构,在难点之处质疑问题,或引起学生的重视,集中注意力听讲;或激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对难点作探索、思考。这样在难点得到解决的过程中也使学生加深了理解,强化了记忆。

例如,在讲授“氢硫酸与某些重金属盐反应”这一性质时,可先进行有关实验:H2S+CUSO4→CUS↓+H2SO4H2S+Pb(NO3)2→PbS↓+2HNO3H2S+CDSO4→CDS↓+H2SO4。通过对实验现象的鲜明感知,要学生接受上述反应方程式并不困难。若进一步质疑:“这些反应是不是复分解反应?”这一问题就像在学生平静的脑海里一石激起疑问的波涛。当学生判断出它们都是复分解反应时,自然而然地又会产生“弱酸怎么能制取强酸”的疑问来,在学生显得一筹莫展之时,教师再从旁点拨,引导学生对照实验室制取H2S反应方程式,于关键之处(金属硫化物在酸中的溶解性)轻轻一点,使学生恍然大悟,从而使氢硫酸性质中的这一教学难点顺利得到解决。

作文: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篇4

一、单元写作目标

1.认识联想对于作文的重要性。

2.学习联想的常用方法,注意运用联想的基本原则。3.开拓联想和想象力,养成在事物之间寻找联系的思维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运用联想,广泛选用材料,丰富文章内容。

2、既要具体描绘事物的形象,又要寄寓自己的感情。

三、训练题目

从生活中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事物,如“树根”“小草”“海潮”“桥”等,展开联想,写一篇600字左右的咏物抒情的作文,既要具体描绘事物的形象,又要寄寓自己的感情,题目自拟。

四、训练要求

1、可以叙述事情,发表议论,说明事物,抒发感情。

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五、训练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句广告词:“假如失去联想,人类将会……”这句著名的广告词说出了联想的重要性。

(二)、关于联想:

1、那么,什么是联想呢?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它的特点是:从由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

2、联想有两个要素:1、“有一定联系”;2、“别的事物”。(介绍与想象的区别)

3、写作技能讲解

联想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把联想运用到写作中,可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表达生动、形象。

在作文中,怎样展开联想呢?我们可按照下列三种思路培养和发挥自己的联想能力。

1)、从“相近”“相关”的方面去联想。也就是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时间或空间上有相近或相关关系的其他事物的联想。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由人间独酌,起舞弄清影写起,联想到人的悲欢离合。这些都是由相近、相关的事物而引起的联想。

再例如人们一提到蓝天,就往往想到白云;一提到秋天,就往往想到累累的果实。人们为什么会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呢?因为它们往往相伴出现,于是我们就不由自主地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了,这就是相关联想。

我们在学习中也会产生联想。例如,同学们知道鲁迅小说中的人物阿Q,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熟悉的孔乙己,而不会想到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阿Q与孔乙己同样是鲁迅笔下的人物,两个人物又有许多接近之处,这又是相近联想。

2)、抓住“相似”的特点展开联想。它是指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性质或形态上有某种相似的事物的联想。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抓住街灯和明月的相似之处,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从明星写到街灯。茅盾的《白杨礼赞》,抓住白杨树干、枝、叶、皮及顽强生命力这一点,采用象征手法,由此及彼,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和白杨树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北方农民。再如,由波浪想到柔软的丝绸,由大花猫想到老虎,由天上的白云想到地上的棉花等,这些都是抓住事物的相似之处来展开联想的。

再比如说:我们往往把小朋友比喻成祖国的花朵。为什么会想到祖国的花朵?而不会想到棉花、荷叶、南瓜呢?因为花朵那么鲜艳、那么娇嫩,那么充满生机,惹人喜爱,和小朋友一样,这就是相似联想。

3)、朝着“相对”“相反”的方向去联想。也就是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发起与它在性质特点上有相对或相反事物的联想。如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就是较好运用了相对与相反联想的手法,设置了豆萁煮豆这一特写镜头,凸现了兄弟相残的主旨,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又如许地山的《落花生》:“花生的好处很多。它的果实深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的果实高高挂在枝头„„”在这里,作者由埋到地下的花生联想到同它相对的事物——挂在枝头上的桃子、石榴、苹果。这些都是由相对或相反的事物,通过对比而产生的联想。我们还往往一提起过去四人帮”打着“反对师道尊严”的幌子迫害广大教师,就想到现在党和政府的尊师重教;一想到解放前中国人民的屈辱,就想到现在中国人民的扬眉吐气,这就是对比联想。

联想依赖知识。培养联想能力,一要注意扩大自己的表象积累,使联想具有大量的素材;二要学习联想的知识,提高自己展开联想的自觉性;三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咏物抒情、托物言志、寓理于事的限定运用某种联想的定向训练,以期熟能生巧。

(三)、初步训练:

以上我们介绍了一些有关联想的知识,要真正做到善于联想,还需要不断训练。不过,第一步应该消除畏惧心理,先要打开自己思想的闸门,让思想和激情汩汩滔滔,奔流而出。正像作家秦牧在《土地》这篇散文中所说“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然后,才收住缰绳,缓步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中来”。脑子里不要有那么多条条框框,要展开联想的翅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做到海阔天空,八面来风。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小练习:

绿,是我们熟悉的一种颜色,请你展开“绿的联想”,说说你从“绿”,想到与“绿”有联系的别的什么事物?

提示:会想到水、植物、春天;也许会想到军人、生命、和平;也许还会想到希望、朝气、青春、活力;也许你从“绿”又想到了“金黄 ”,想到了收获。也可能你想到的不是这些,而是许许多多的唐诗,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等等。我们的联想,往往是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的,也就是说为了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要有目的地把联想与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联系在一起,为社会现实服务。如:“绿的联想”,我们可以想到“祖国永远是春天”“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开辟生命的绿洲”等等。(四)、『思路点拨』 题目1:

从生活中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事物,如“树根”小草”“海潮”“桥”等,展开联想,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咏物抒怀的作文.既要具体描绘事物的形象,又要寄寓自己的感情,题目自拟。【点拨】

题目要求选择“熟悉的事物”写,提供参考的事物有“树根”小草”海潮”“桥”。同学们不要受所提供的事物的拘泥,要写自己最熟悉的,写便于自己展开联想的。题目要求写“咏物抒怀”的作文,对所咏的“物”,要具体描绘它的形象,对于所抒的“怀”,要表达自己真挚的感情.“展开联想”,要求同学们由跟前“物”的具体形象,联想到自己真挚的“怀”的抽象的感情。

思路一:“小草”——可以从“没有花香,没有树高”,联想到小草的优势不多:可以从“草不知名随意生”和“无人知道”,联想到小草的平凡与朴实;可以从“从不寂寞,从不烦恼”,联想到小草的不戚戚于个人得失;可以从“草不谢荣于春风”,不择地形、土质,不择气温、雨水,想到小草的旺盛生命力;可以从“草不随风偃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想到小草意志力的顽强。可以由小草想到树木或人类,思路二:“海潮”——可以从“白马千群浪涌,银山万叠天高”,“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八月十五潮,壮观天下无”,联想到海潮的大气磅礴,可以从“早潮才落晚潮生,一月周流六十回”,“春去花无迹,潮归岸有痕”,“若知潮有汛,嫁与弄潮儿”,联想到海潮的坚守信义;从海潮奔腾,波涛汹涌,吞吐日月,气壮山河,联想到宏伟抱负,博大胸怀。从横空跨越使壕堑变通途的勃发雄姿,联想到桥加强沟通的能耐;从长年累月立于冰冷或湍急的水中毫无怨言,联想到桥不畏艰难的精神,从挺直腰杆承载巨大压力从不退缩,联想到桥勇挑重担的品质。题目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万物靠泥土孕育,人类在泥土上繁衍。泥土是我们的立足之本,泥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无论是乡村、城市、农田、矿山,还是山脉、河流、森林、草原„„无不与泥土息息相关。泥土平凡而朴实,博大而厚重,默默奉献而不期回报,功高盖世而绝不张扬„„然而,这弥足珍贵的泥土,常常被我们忽视、冷落。面对泥土,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索呢?请你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可以叙述事情,发表议论,说明事物,抒发感情。(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标题中必须有“泥土”二字,如:“泥土的故事”、“想起那个泥土球场”、“家乡的泥土”、“小议泥土精神”、“泥土的启示”、“珍视泥土”、“泥土在呻吟”、“泥土的芬芳”等)。【点拨】

这段文字材料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挖掘了泥土的“本义”,是说泥土的作用,或者说是万物与泥土的关系。第二句话由泥土的“本义”展开联想,揭示了泥土的精神品质。而第三句话笔锋一转,对人应该怎样对待泥土进行了理性思索。而文字中的两处省略号,又提供了更多的联想和思索的空间。由此看来,完全切题的上乘之作,应该是紧扣上段文字材料,包容该段文字三句话中丰厚内涵的作文。思路一:用童话的形式,拟题《玫瑰与泥土》,记叙泥土怎样辛勤地孕育出玫瑰那美丽的花朵,而面对骄傲的玫瑰的指责,他默默承受,无怨无悔。当嫌弃泥土的玫瑰最终抛弃了泥土,如愿地走进了贵妇人漂亮的花瓶中时,它也就枯萎死亡了。

思路二:记叙文,拟题《泥土·父亲》,把父亲对自己的关爱与在阳台上一盆泥土中种花比照着写,当观察到阳台上那盆不事张扬的泥土终于孕育出了盛开的鲜艳花朵时,“我”也读懂了父亲,感受到了那厚重如土的父爱的弥足珍贵。中考真题链接 2006年浙江衢州: 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皆成文章。亲情使人感动,友谊令人陶醉,美景让人留恋。如海一般的父母深情,如梦一般的金色童年,如画一般的山山水水„„值得一写的真是太多了。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来抒写吧!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以《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在“如”字前后分别填入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写作分析』

本题是一篇开放度大,设题新颖的半命题作文,作文的关键是补题。我们可按外宇宙(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内宇宙(内心世界)这个思维体系,展开联想,拓展开来。比如从家庭角度考虑,可以联想到“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从学校角度考虑,可以联想“友谊如茶,老师如桥”等;从社会角度考虑,可以联想到“商场如战场,广告如风”等;从自然角度考虑,可以联想到“原野如歌,森林如画”等;从内宇宙考虑,可以联想到“自信如灯,执著如树”等。然后对众多的可写内容进行筛选,尽量选出一个自己最有积累,最能扬长,同时又最能驾御,最得心应手的一个。『例文展示』 母爱如水 浙江一考生

母爱是一杯纯净的水。

因为水是透明的,就像母亲那没有任何杂色的爱;因为水是淡淡的,就像母亲那平凡的、有些琐碎的爱„„但是,如果你细细品尝这杯水时,你会意外的发现——这水是甜的!母爱如水,真的。知否?也许正因为母爱如水一般常常伴随着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总是很难品味到它的甘甜!只有细心的去体会、去品味,你才会发现,母爱——这份如水的亲情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

儿时的每一个贪睡的早晨,当有人轻声呼唤你起床时,你可否知道,这杯甘甜的母爱之水你又喝了一口?也许是因为你经常喝它的缘故吧,你不但不知道它的可贵,而且会极不耐烦、嫌它乏味。

寒冬时节,每当你出门之前,是谁再三嘱咐你要多穿衣服?又是谁心不在焉的回答“穿了,穿了”?是谁默默的把衣服亲手披在你的的身上?当你走在寒风中的时候,你才醒悟,多亏了那件衣服哇!这时你可曾想到了你的母亲,是她给你穿上了那件你认为是“多此一举”、本不愿穿的衣服?

每到吃饭时,是谁老省着好吃的、好喝的东西留给你?又是谁总嫌饭菜淡了、咸了、辣了,甚至是多了?哎——幼稚的人啊,你可曾想过一日三餐围着锅灶转的母亲的内心滋味哟?

母爱是一杯纯净的水,更像那无边无际的大海之水。当我们像欢快的鱼儿一样在这“大海”里尽情游淌时,“大海”心在微笑。如今,正在成长的或是长大了的你们,是否也与我一样,只会沉醉在母爱的海水里面,却从来都没有为母亲想过一丝一毫?当你良心发现之时,你是否又会和我一样为母亲流下感恩的泪水?母亲知道后,肯定会感到无比欣慰的!

母爱如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母爱如海,直到永远!

点评:这是一篇充满感情的散文。语言平实、感情深沉,以平常之心缓缓道来,没有高昂的论调,没有热烈的赞美,“母爱如水”,就在这水样平静的文字中,却现出儿女对母亲的尊敬与热爱,这是一分沉静之爱,发自内心的一种深情。创新作文训练 『创新方略』 立意创新三法

千古文章意为高,怎样提升立意能力呢? ⑴深想一步的挖掘态度

不满足于表达一些“明摆着”的意思,要努力深想一步,挖掘出其他考生没有挖出的意蕴,看到其他考生没有看到的景致。对于半瓶酒,有人会叹息:“唉!只剩半瓶了。”而你却庆幸:“真棒!还有半瓶酒!”同是一枚硬币,有人只看见币值,而你还看到背面的风景。对同一个事物或问题,别人正面想,我就反面想;别人想到一面,我却想到两面。深想一步,就能远离平庸、浅薄和泛泛而谈,走近脱俗、深刻和独抒己见。许多时候人与人的区别就在于你是否比别人深想一步。深想一步,可以领先一步,可以出人意料,有时候能化腐朽为神奇。这一步,或许就是文章立意高下的分水岭。

比如这样一个题目——《拥有》,一般考生都写拥有金钱、健康、母爱等,有一位同学没有满足于这类滥调陈词,他深想一步,挖掘出“拥有贫穷”,说“家境的贫寒和生活的艰辛”给予他人生的磨砺,催他成长,奋发,这样的立意传达出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深刻的生存哲理,让人耳目一新。⑵辨证统一的哲学立意

用哲学武装大脑,思想之刃会越发锋利,以此剖析作文话题,便能势如破竹,直捣黄龙。我们平时应该积累一些哲理:主观与客观、量变与质变、一般与特殊、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外因与内因、运动与静止、动机与效果、局部与整体、内容与形式„„虽然初中还没有哲学课程,但辨证统一的哲学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观照、解释生活的能力。眼高才能手高,认识水平、理论水准提高了,出手就能高人一筹。

比如2003年天津市有一篇佳作《浴火重生的书》,作者借助想象,重新演绎了秦始皇“焚书”的历史场景。最后他说:“后人把这一事件叫做‘焚书’。我却宁愿唤它‘凤凰涅槃’”。作者的眼光能够烛照千年的历史,不仅仅看到“焚书”是一场文化的浩劫,更看到书和文化一直以顽强的生命力,在一次次磨难与重生中“凤凰涅槃”,绵延不绝。这样的认识体现着一种辨证统一的哲学思维,也因为辨证而获得一种立意的深刻性。⑶飘溢“理趣”的语言磨砺

语言应当表现思想,语言也可深化思想,要让作文飘溢“理趣”之香,就要磨砺语言,让它耐人寻味,给人启发。凡是以立意取胜的佳作,这样的佳句必不可少。请看下面两句:“用金钱维持的友谊是不可靠的”“彬彬有礼的人会收获许多”,应该说这样的句子体现了作者独特的生活感悟,萌芽着哲思的种子,但语句略直白,缺少回味。修改一下:“用金钱维持的友谊,必将因金钱而背叛”“彬彬有礼不会失去什么,却能得到一切”。事有正反,物有两极,事物总是对立统一的,修改前的句子只点出了一面,改句将另一面补出,这样就形成了反差,碰撞出一种哲理的趣味。『创新佳作』 爱如茉莉

一个清新的早晨,我按照父亲特别的叮嘱,为生病的母亲带去换洗衣服,并顺手剪了一束带露的茉莉花带到母亲住的病房。

当我推开病房的门,被跳入眼帘的情景惊住了:母亲睡在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父亲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母亲的手,头伏在床边睡着了。似乎是我惊醒了父亲。他睡眼朦胧地抬起头,轻轻放下母亲的手,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把我拉了出去。

望着父亲憔悴的脸和布满血丝的眼睛,我不禁心疼地问:“爸,你怎么不在陪床上睡?”父亲边打哈欠边说:“我夜里睡得沉,你妈有事又不肯叫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醒了。”

父亲去买早点,我悄悄溜进病房,把一大束茉莉花松松散散地插进空罐头瓶里,一股清香顿时弥漫开来。我开心地想:母亲在这花香中欣欣然睁开眼该多有诗意啊。笑着转头却触到母亲一双清醒含笑的双眸:“婷婷,来给妈妈揉揉胳膊和腿。”“好,你怎么啦?”我好生奇怪。“你爸伏在我的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一直不敢动身子,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

这么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却使我震动不已,便静静地淌下泪来。泪眼朦胧中,那丛丛簇簇的鲜花更加鲜艳,啊,爱的奉献,爱如茉莉!

[技法点评]都为对方着想,都是因为爱,平常的细节,恰如“丛丛簇簇”的茉莉鲜花。本文描摹细腻,立意深沉,读来温暖不已。

写作素材积累 联想的常见类型

一、相类联想。

指同类事物间的质同联想。如由三国时期随兄经商的董遇利用“冬者岁之余,夜者日这余,阴雨者时之余”的“三余”时间读书终成学问家联想到欧阳修利用“马上”、“忱上”、“厕上”的“三上”时间进行艺术构思,终成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这都是惜时如金黄色的同类同质的联想。这种联想一般思维方式是由此及彼、由远及近、由古到今或由今到古以及具体与抽象互换等。

二、相似联想。

指两种不同的事物,因在某一点上有所相似而展开的联想。相似而不同质是其特点。《庖丁解牛》中梁惠王听了庖丁一席谈,悟出了养生之道。这“养生”与“解牛”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梁惠王却明白了,这就是相似联想。

三、反向联想。

由事物间相反的特点而引起的联想,也叫对比联想。这种相关的两性事物之间的逆向联想,可以是一正一反,鲜明对比,来去分明;也可以此一彼一,方向相反,是非清醒。

四、连锁联想。

从已知的信息,联想到某一观点,然后由此及彼地联想下去,思维流向随之一层一层向纵深发展下去,就是连锁联想。

五、变形联想。

从原信息点出发,合理地增加一些与它有关的信息材料,来诱发思维、拓展思维的又一种心理过程。这有如几何学的证题,在适当的位置上添画一定的辅助线,里面图形间的关系就明确起来一样,目的是启发思维,拓展思维,吃准题旨。单元原创题目

题1:请从“0”“1”“6”“8”四个阿拉伯数字里任选一个,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篇文章。自订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

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运用 篇5

语文教师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很久以前看过的小说中的精彩细节,会时时浮现在眼前,历久而弥新。像祥林嫂手中的空碗,开裂的竹竿,以及她那木刻似的脸;孔乙己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的穷酸气;冯幺爸被曹支书逼得在一处房檐下蹲着,眼睛直愣愣地,抱着双手,耳鬓有一股细细的汗水,顺着又方又宽的脸淌下来的神情。真是历历在目,甚至能由此回忆起整个作品的情节和内容。基于此在作文时我要求学生从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入手,打开作文内容空洞无物的缺口。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的精彩细节,分析其在丰富文章内容和深化主题上起到了什么作用,然后进行有意识的写作训练。这样学生感觉写作训练变得真实而有的放矢。当然,选择进行细节描写的事物应具备一定条件。首先,所选事物要能引起读者广泛的联想和想象。如《药》中有这样一个“特写镜头”:坟上草根没有全合,露出一块一块黄土,煞是难看。“镜头上摇”,在那尖圆的坟顶,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这使人联想到,夏瑜作为一个革命者并不孤寂,他还有生前志同道合的朋友,冒着生命危险,前来为他送花。我们眼前仿佛有一束革命的火焰在熊熊燃烧。又如岑参的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也是描写景物的一个“特写镜头”。雪地上曲曲折折的马蹄印,使读者想到客人分别时一步三停,左右徘徊,久久不愿离去的凄凉场面。还可以想象到作者因为思念朋友而呆呆地伫立于风雪之中,凝望着雪地上朋友走后留下的串串马蹄印的情形。其次,所选事物要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境。因为无声是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到极点的表现,此时的细节描写最能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同时也能让读者安下心来,沉醉其中,产生共鸣,为想象留下纵横驰骋的广阔时空。《纪念刘和珍君》中有这样一组细节描写:刘和珍君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张静淑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杨德群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此处,作者只描写了子弹的出入部位和一只手枪,却表现了反动政府的官兵们穷凶极恶,不择手段地枪杀青年学生的场景。这样写,比正面描述喊杀震天的全景更令人回味。还有《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就是“别有忧愁暗恨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生动表现,这远比描写一声声地唉声叹气,断肠哭诉更具表达效果。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在前进一步,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这个细节怎么去设计﹖当然方法很多,但我觉得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能引发学生的主动性。因为细节描写可以让肤浅走向深刻,让枯燥走向生动。(作者单位系北京市大兴区榆垡中学)

中学作文审题中的联想思维运用 篇6

中学作文审题中的联想思维运用

作文要想写得好,审题成首要环节.联想思维在审题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能让作者张开形象思维的翅膀,拓广思路,从多方面去审清题意,从而正确立意.

作 者:凌苑玲 作者单位:广州市协和中学,广东・广州,510160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年,卷(期):“”(23)分类号:G633.3关键词:作文审题 联想思维 中学

联想在写作中的运用 篇7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本人一直尝试采用“意象教学法”。“意象”是指文学作品为了抒情写意而创设的文学形象。所谓“意象教学法”, 就是结合初中生善于具象思维的审美习惯, 培养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 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具体的文学形象, 有意识地借助意象或意象群来抒写内心的情感和感受的一种教学方法。当然, 意象教学法的实施是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为前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 观察与思考更多的时候还得借助于联想和想象。对生活所具有的“从平淡中透视深邃、从寻常中发现不寻常”的能力, 是一个人洞察和感悟生活的能力体现。

作为农村初中一线教师, 我们有责任去教会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让他们对生活处处留心, 时时在意。我们要充分激活学生内心的热情, 抓住事物的形似点, 并利用“意象”去感悟和思考生活, 是初中语文老师最应该做也是最必须做的一项任务。

我在教学生运用想象与联想进行思考与写作的时候, 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第一步:发掘经典意象, 激发联想和想象

《青年文摘》、《演讲与口才》、《少年作文辅导 (中学版) 》等杂志是我们初中生的课外读物, 里面有大量的关于对生活的感悟类的文章, 所以我常把这些栏目搬上课堂, 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感悟思考生活对写作的重要性。《少年作文辅导 (中学版) 》2009年21期中有好几篇文章就是由生活细节所感悟到的典范文章, 其中有一篇《一棵核桃树》, 讲的是作者在自家门前不经意间落下了一棵种子, 树长大了, 有人凭叶子的形状说它是李子树, 有人似乎又很确切地说它是樱桃树, 也有人说它是核桃树, 到底是什么树呢?到最后果子挂上树梢的时候, 人们才知道它真是核桃树。由这个生活细节, 作者作了深层的思考, 她由果子联想到了“人生的果实”:作为一个人, 你必须奉献出自己的果实, 否则在这个世界上, 没有谁会真正认识你;自古迄今, 地球上诞生了那么多的人, 被我们认识的, 都是那些在自己的生命树上结出果实的人。

针对这篇典范的“联想”文, 我给学生提出了两点建议:一要学会关注生活, 二要学会透视生活。学习作者是如何借助“核桃树”这一具体的意象来揭示生活哲理的。

在讲清楚道理之后, 我又从《好家长》2012年第三期中找了一篇《没有一种草不会开花》, 告诉他们文中的老校长是因为担心乡里的孩子去参加作文比赛时失却信心, 才让孩子们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寻找不开花的草, 孩子们列数了脑子中认识的草, 得到的结论是:凡是草, 没有不开花的!老校长由此告诫孩子们:不论生活在哪里, 你们和其他人一样, 都是一种草, 也都是一种花。记住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 再美的花朵也是一种草!这话以后就成了走上社会后的作者一生的座右铭。而我则以此文来告诉学生一点:其实写作文并不难, 难就难在你有没有去做生活的有心人!做思考的主人!

当然这一步中所阅读的例文, 需要教师平时注重积累和归类, 选文必须具备典型的“意象”特征, 并要经常给学生读一些有一定深度的思考文, 在欣赏之余让学生明白“意象”在抒情写意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养成课外阅读和积累的重要性。

第二步:选择有价值的意象, 丰富写作题材

在闲暇时间, 我经常让学生去捕捉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素材, 让学生找自己在教室和自己平时生活时所看到或见到的事, 因为一旦找到题材写作就成了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当然在这中间, 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挖掘生活题材, 加以适当提示, 因为这也是一门艺术。

重点提示一:发生在你身边的你认为需要改正或明显不足的东西——

学生答:玩电脑游戏到凌晨;老师被学生搞哭;楼上的学生往窗口泼水;乱扔垃圾;新桌子又被刻字……

重点提示二:你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认为值得赞美和肯定的东西——

学生答:班长放晚学后强迫同学背英语;学生帮学校旁边的馄饨摊主洗碗;英语考试时课代表扶老太迟到了;学校的老校工在剪树枝……

重点提示三:你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情感上的困惑——

学生答:春天里我的心却觉寒冷;交友带来的困惑;我的单纯遭同学哄笑;异性同学的感情抉择……

我们可以任学生尽情随意地去找, 找到什么就肯定什么, 我也常常为学生所找到的这一些感到喜悦, 因为学生敏锐的视角正是写文章所必须的。

在引导学生找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不断给学生一些方向性的提示, 在这点上老师的引路是需要技巧的。具备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选择恰当的意象, 有的放矢、胸有成竹的指导能拓宽学生的视野, 帮助学生找准视野是后面一步透视生活的前奏。

第三步:运用恰当的意象, 准确表情达意

针对上述学生所举的生活细节, 我经常引导学生与意象进行联系, 强调思想效果、启发思考:

一、写需要改正的习惯, 应抓住形似, 感化习惯:

学生玩游戏到凌晨、上课打瞌睡——《天亮说晚安》——强调可以用对比手法辛辣讽刺学生昼夜颠倒的不正常学风;

爱戴百合花胸饰的信息技术老师常被学生搞哭——《哭泣的百合花》——强调可以用借代的手法委婉地表现学生的无知给老师带来的伤心与失落;

中饭后有学生常往楼下窗口泼水——《别再“流泪”, 楼上的朋友》——强调可以用“眼泪”的意象借代“污水”及我们的“哭泣”, 表示此举已扰乱了我们正常的生活;

教室卫生角的垃圾常常是“尸横桶外”——《如此“投篮”, 禁!》——强调可以用“投篮”的意象来讽喻同学们的乱扔现象;

教室内刚换的新桌子这几天又被写满了字——《好痛, 我的脸》、《请为“我”洗脸》、《别让桌子受伤》——强调可以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桌子的呻吟。

二、写需要发扬的东西, 应借助意象, 含蓄表情

放晚学后班长又在强迫小学时的同桌背英语了——《月亮代表我的心》——强调可以借助月亮的意象表现班长月亮般纯洁助人的心;

学生早上来校, 又在帮学校旁边曾帮他们修过自行车的馄饨摊主洗碗——《馄饨老伯自行车》——强调可以借助馄饨、自行车的意象表现人情的淳朴与真挚;

下午第一节英语考试英语课代表迟到了是因为扶一个被电瓶车撞到 (车主逃逸) 的老太——《我做对了一道“选择题”》——强调可以借助选择题的意象表现英语课代表冒着被指责的危险正直助人的高尚行为。

三、写情感上的困惑, 应借助比喻, 把握主流

春天美丽的校园内花红柳绿, 可“我”感觉不到春的温暖——《春天花会开》——强调可以借助“春”的自然联想表现“差生”们需要教师们春天般关怀的心;

因交友不慎差点众叛亲离的无奈——《当花瓣离开花蕊》——强调可以借助花瓣花蕊的意象说明差点枯萎的我们还是“掉落叶肥黑土”重新开出了希望之花的事实;

我的单纯常遭来同学的哄笑——《让白云笑吧》——强调可以借助叫白云的“我”的失落谈“我”的渴望;

对男同学有好感的我好彷徨——《逝去的飞鸿》——强调可以借助男同学名字中的“鸿”字展现对朦胧爱情、真正友情的正确抉择。

为此, 我一直帮助学生尝试着抓住事物间的形似点, 运用脑中沉积的“意象”开展合理的联系与构思, 从而慢慢教会学生含蓄表达观点的技巧。

第四步:依托意象统筹全文, 合理安排结构

当学生找到生活细节时, 还只是一个原本的生活面貌, 如乱扔垃圾、玩游戏、上课惹老师生气、泼水、刻字等太常见的生活细节, 但一经教师提示, 学生们就明白了借助意象可以制造极为生动和含蓄的艺术效果。比如学校里年衰背驼的老校工数十年如一天扎根学校奉献学校的工作作风, 是学生们都看到的。教师如果能导入校园内老槐树的意象于老校工身上, 人物的内涵就丰富多了。但最关键的还是得教学生对文章进行布局的技巧。这个题材我就让学生用《校园里的老槐树》为题来写, 如在文章开头可以设置一个特写:校园内老槐树的虬根纵横、苍老叶茂;紧接着对老校工的外貌再设置几处细节描写;然后再设置老校工恶劣的气候中辛勤劳作的几个场面, 最后将两者自然结合。这样就可以借助老槐树的意象来写老校工了, 可以把你要表达的思想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作为教师, 我们除了要教会学生挖掘生活真实外, 还要帮助学生学会借助思想的野马, 经常运用联想与想象的触角多方位延伸写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的方法, 还要教会他们虚构和布局。在作文教学实践中, 意象教学法很好地契合了这一教学理念, 有效地解决了作文教学中的这一难题,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新课标》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培养对事物的感知与思考力就是语文素养培养中最重要的一点。所以, 提高包含人的文化修养、心理素质、智力水平等诸种因素在内的学习者的水平, 是教学者的根本。要提高绝大部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还有待于教师从方法与手段上去致力营造轻松有效的教学环境。这当中教会学生联想与想象更是一个值得我们初中语文教师继续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摘要:学生作文应以反映我们熟知的人和事, 表述对人和事的价值判断和情感为主流。本文主要论述“意象教学法”在作文教学中的尝试与运用, 从教会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两方面为突破口, 阐述了自己的应用性教法, 在“从平淡中透视深邃、从寻常中发现不寻常”的能力培养方面谈了自己的“意象教学法”的实际操作过程。

关键词:感知,捕捉,联系,透视,意象,布局

参考文献

[1]孙欣.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J].吉林教育, 2011 (23) .

[2]朱曦洁.在生活中寻求创新[M].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 2006.

联想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8

联想教学法,是指以联想作为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把抽象思维变为具体形象思维,以达到快速记忆的一种方法。同时,联想还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调动以往的生活经验,接通思路,对事物进一步认识分析后创造出来的艺术想象。它通过相关、类似、对比联想等方式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记忆与运用,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联想既是科学记忆的基础,又是科学记忆的方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联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谈谈我在词汇和句型教学中是如何具体运用联想教学法的。

一、联想教学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没有词汇就不存在语言。我在词汇教学中采用联想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思维,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滚雪球般地扩大词汇量,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促进学生对词汇的理解、掌握、记忆与运用。

1.同、近义词的联想教学法

根据英语词与词之间存在同义关系,引导学生联想起已学过的同义、近义词。如学到“trash”时,我就引导学生联想到“garbage,litter,rubbish”等。对于一些同义、近义短语也可以引导学生用联想法比较学习,如学到“have fun”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have a nice time, have a wonderful time, have a great time, have a good time, enjoy oneself”等都表示“玩得高兴,过得愉快”。

同义、近义联想有助于学生用英语理解英语,进行同义句转换,掌握新词的语义,巩固已学过的同义词、近义词,丰富词汇表现力,也有利于学生英语思维的发展。

2.反义词联想教学法

根据英语词与词之间存在着相反或对立的语义关系,我在讲授一些新词时,引导学生联想其反义词。如“old” 可反义联想到“new, young”等。有些短语也可以用反义联想来识记,如“put on” 可以反义联想到“take off”等。

反义联想有助于学生掌握对比词语的运用,丰富学生的词汇表现力。

3.围绕中心词的联想教学法

即以一个“英语单词”为中心,搭配不同的英语单词,构成不同的词或短语来记忆。如以“go”为中心词的短语有:“go to bed,go to school, go to sleep,go to work,go to the movies,go home, go to the party, go to the beach,go shopping,go hiking,go camping,go swimming,go skating,go sightseeing,go fishing,go boating”等。

围绕中心词联想有两个优点:一是有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二是有助于他们正确掌握词语的搭配使用。

4.同缀联想教学法

英语词汇中有相当比例的词是加前缀、后缀构成的。当接触一个由词缀构成的词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联想由同一种词缀构成的其他词。如学到“unhappy”这个由“un”前缀构成的形容词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unhealthy,unlucky,unfair,unimportant,unsuccessful,unfriendly,untrue,unusual,uncomfortable”等。又如在学到“successful” 这个由“ful”后缀构成的形容词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colorful, wonderful, careful, thankful, useful, helpful, peaceful, beautiful, painful”等。

启发学生用同缀联想法既有助于学生分析词的构成,又有助于学生掌握简单的构成法组合新词,识记生词。

5.归类联想教学法

英语单词极其丰富,把单词进行归类记忆, 就能记住大量的词汇。词汇可按其性质、用途等来分类;如按颜色、学习用品、交通工具、食品、生活用品等来归类;还可以按科目、时间、数字、季节、动物、植物、水果、蔬菜、职业、场所、地点名称等归类。采用归类联想,在学习一个新单词时,可以学习与之相关的很多同类词。

利用归类联想法,效果很好。把所学的全部单词进行归类、分类、整理,使其条理清晰,一目了然,然后再分别记忆,既省时又省力。

6.情景联想教学法

生活中的情景,往往是学生较熟悉,且印象较深刻的东西,可以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联想到所学的与之相关的英语词语,把英语单词和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进行联想,记忆会更牢、更省时,提高了学生记忆单词的效率。如睡觉时,可以联想到与之相关联的英语:“bed, bedroom, pillow, quilt, go to bed, go to sleep, sleep, fall asleep.”等。我告诉学生,不一定拿着课本才叫学英语, 日常生活中处处皆英语,如果能把所学的英语知识和实际的生活场景相联系,就可以把英语知识学活,长期坚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可以积少成多,扩大英语词汇量。

二、联想教学法在句型教学中的运用

句型是句子的表现形式,是许多语言现象的载体,要学好一门语言,必须要学好句子,要学好句子,就必须学好句型。句型既是初中英语教学的核心,也是各单元的语法重点,句型的掌握对于中学生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学生遣词造句,提高口语表达、写作、阅读能力。初中英语句型是丰富多彩的,在教学过程中,我用联想法对句型进行了一些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学习“Let us play basketball.”句型时, 我就引导学生联想到表达提建议及委婉语气的句型还有“ Would you mind (not) doing sth? Why dont you do sth? Why not do sth? What about doing sth? How about doing sth? Could you please (not) do sth? Shall we do sth?”等。 通过对句型教学的联想训练,使学生对所学的句型能够形成鲜明的对比,从中找出词汇或句型用法的异同点,准确把握其结构和意义,有效地突破句型学习中难点,加深学习者对有关对象的认识与理解,提高记忆的精确性与深刻性,从而保证学习者对识记信息的存贮与提取准确无误,有效地丰富了相关主题内容的表达手段,又提高口笔语表达的灵活性和灵活运用有关句型的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多开动脑筋,善于运用联想法,将已学过的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同时启发、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他们乐于去学、尽可能地积极思考,使所学知识达到全面巩固,这样就能实现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赞美你春天作文400字下一篇:店铺装修承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