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语言能力康复训练

2024-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听力语言能力康复训练(精选8篇)

听力语言能力康复训练 篇1

时间:2006年4月25日14:54

出处:东城特殊教育学校 作者:周海兵

开展听力语言康复研究

提高聋生平等参与能力

周 晔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对聋生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实验的效果,从而说明语言的习得可以提高聋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和能力。这一技能的形成又在聋人一生的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实现聋人与社会融合这一目标,通过对聋生进行早期干预、康复训练途径、学习语言模式的探讨及应遵循的原则、必备的条件等试验过程,使听力语言康复理论进一步完善并有效的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缩短了聋生与社会之间距离,丰富和提高了他们自身生活和质量的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关键词:聋生;听力语言;康复;参与;提高;能力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04)_ _06 一. 成果形成背景

(一)听力语言康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全民族素质。聋校教育要为提高聋人——社会中一个困难群体的素质而努力。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聋教育对象发生了变化:聋儿入学年龄降低、残疾状况加重、生源明显减少。教育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革,教育观念的更新,社会、家庭对聋人的期望值逐步提高,聋生教育的需求也在逐步增长。但是他们与社会融合、平等参与社会的最大困难是由听力语言障碍导致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诸多的矛盾之中,总存在着一种制约影响其他矛盾发展的主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其他即可迎刃而解。对于聋生来讲,由于听力残疾导致的语言障碍是其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因此对聋生进行听力语言康复成为了聋生身心健康、道德养成、智力发展的首要任务。

听力语言康复是指对由于听力残疾而导致的语言障碍的聋生用功能补偿与代偿办法和教育训练的手段,最大限度的降低障碍的影响,习得语言,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促使其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终身教育打下基础。

实践证明对聋生进行听力语言康复是可能的。虽然聋生存在听力障碍,但是他们的智力水平是正常的,大多数聋生还保留不同程度的可利用的残存听力。他们的发音器官发育也是正常的,只因各种环境的影响制约了这部分生理机能开发的进程,但这并不表明发音器官的损坏。有很多聋而不哑的听障学生通过接受长期的康复训练后已能流利的进行口语交流。无论是从理论分析还是通过实践检验都已验证对聋生进行听力语言康复是有生理基础的。同时,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助听和听力检测设备的引进,为聋生听力语言康复的可能性又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证。

(二)教育科研成果为聋生听力语言康复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专业理论依据 我校市级《聋校康复教育研究与实践》获得北京市教育科研三等奖。课题研究提出的康复教育是聋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所谓康复教育是指:采用教育的手段使残疾学生缺陷得到补偿,潜能得到开发,优势得到发挥,个体得到和谐发展。我们认为康复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听力语言康复。听力语言康复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中的分类教学、课堂教学中对聋生进行听力语言康复的基本形式是语言教学活动以及建立以助听设备为主要内容的电化教育系统。除课堂教学外,听力语言康复还有组别活动、个别教学等形式。这些观点和实践得到了领导、专家和同行们的认同。将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才能更有效的发挥研究成果的理论指导作用。

(三)以承担全国实验聋校为契机,推进聋生听力语言康复工作的深入开展 1998年底,我校成为了由香港英华渔人协会赞助,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支持的全国五所实验聋校之一。实验聋校承担的任务是:进行聋生听力语言康复为内容的师资培训;开展助听检测设备的使用与研究;优化教育过程,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开展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接受终身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在实验过程中学校接受了香港专家、国家教育部领导以及广州、上海、南京、武汉四所实验聋校的领导及同行的指导与帮助,并于2000年5月对我校实验工作进行了全面评估和验收。承办实验聋校对我校正在开展的聋生听力语言康复的实践与研究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二.实验研究过程

听力语言康复研究经历了学习理论—教学实践—总结提高—再研究和再实践的过程。学习理论阶段主要解决教师的认识问题,转变教育观念;教学实践阶段主要是对聋生进行早期干预,学习语言模式的研究;总结提高阶段主要是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出听力语言康复的目标、应遵循的原则、必备的条件等;再研究和再实践的过程主要是用总结出来的听力语言康复理论进一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纵深发展。

(一)加强学习、开展培训,提高认识

教师是教育教学研究的主力军,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多年来,我校始终把培养造就符合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作为开展听力语言康复研究,深化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提出了师资培训的总目标为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精良、技术全面的新型教师群体。在培训工作中我们树立了一种意识、开辟了两条途径、坚持了三条原则。

一种意识:将最新的教育理念、教育信息、教育方法传授给老师,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牢固树立康复教育思想,积极引导教师参加教育科研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

两条途径:学习与实践。学习是指为教师创造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的机会(含大部分的普通教育)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为教师提供充足的专业理论书籍;实践是指组织教师参加教育教学活动、专题研究、教育科学研究等。

三条原则:整体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及启动内部动力的原则。

(二)捕捉最佳时期

开展早期干预

国家对残疾儿童制定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训练”的“三早”方针。这一方针对于确保聋生听力语言康复质量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尤为重要。根据国家办学方针、聋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及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的总体思路,学校开办了聋童学前康复训练中心。在开展训练和研究之前,我们对在校就读的聋生进行了听力、语言、智力等方面的评估,并根据聋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了个别训练计划,采取了有效的训练措施,取得了较明显的康复效果。为进一步推进学生的语言学习,提高语言交往技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以早期训练为基础

全面推进聋生的听力语言康复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引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对由于听力残疾而导致语言障碍聋生的教育需要再认识。聋儿听力语言康复的提出为口语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我校的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从学前康复训练、义务教育试点班级最后推广到了全校。我们采取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组别训练和个别训练为辅助,从补偿、认知、心理、交往等方面多渠道多层面的开展研究。要求教育教学过程要明确制定出语言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语言教学活动,提高聋生对语言的学习、掌握、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语言教学活动成为了课堂教学、组别训练、个别教学的基本形式。

聋生的课堂教学是以语言教学为支撑进行学科知识的教学。语言教学活动是以补偿缺陷为内容的相对独立的系统,也是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的表现形式不仅是单纯的语言学习和训练,更多的时候是将学科教学活动和语言教学活动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种复式结构交替运动的形态。既让学生个体在领悟知识中学习语言,在掌握语言的基础上学习知识。因为这种教育活动是从学科的教学内容中获取语言材料,所以感知、理解、掌握这种语言材料所反映出来的具体内容,正是学科教学的内容。语言教学活动质量越高,学科教学的任务完成得越好,实际上学科教学过程就是聋生语言学习和实践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教学活动遵循针对性、导向性、系统性、实践性等原则,采取模仿、诱导、模拟、迁移、创造等形式,他们可以互相转化,交叉进行,是综合性的活动。

组别训练活动是针对聋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语言基础方面的不同,打乱班级重新组合,进行听力语言训练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组别活动一周两次,每次20分钟,由主副两位教师开展合作教学。组别训练活动遵循全员性、实践性、趣味性和主动性的原则,在活动中以游戏、模拟、竞赛等为主要形式进行,同时要根据训练内容、时间、场所的变化采取组中组等辅助形式开展。

个别教学是聋校在分类的前提下进行的个别教学活动。这一教学组织模式是针对聋生的个体内在差异而采取的,它易于照顾聋生的个别需要,尽量减轻和消除因听力障碍给聋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倾向,充分发挥每个聋生的潜能,弥补集体、组别教学的不足。个别教学应遵循针对性、统一性、灵活性和互补性的原则,采取一对一的个别教学、组别活动中的个别教学和集体中的个别教学等形式。同时根据听力及听力补偿情况设计听力语言康复的训练重点。对于没有配戴助听器的聋生采取以看口训练为主,对于配戴助听器的聋生采取看、听并举,对于人工耳蜗植入聋生采取以开发听功能训练为主,最大限度的挖掘聋生的潜质,提高聋生的听力、语言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聋生在听力语言康复过程中仅靠课堂教学、组别训练和个别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校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为聋生增加语言再现机会,加强外部刺激,为聋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学校要求所有教职工在与聋生交往过程中运用规范语言,教室、楼道、厕所等公共场所以及设备、设施均有书面语言提示,创设最小受限制的环境,最大限度地为聋生习得和发展语言提供条件。

加强教学管理是提高聋生听力语言康复质量的有利保障。在教学管理中我们首先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建立了助听器晨检制度、五音测试制度等。备课重点提出分析研究聋生的听力、语言方面的特殊教育需要及教育对策;要求教师要掌握语音发音部位,会矫正聋生发错的语音,课上要随时纠正学生的语音和语言问题,观察学生对教师语言的反应。各学科教师在备课与上课中,要教会学生掌握本学科的教学语言,对学生各科学习效果的考察也要有语言学习的内容。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突出了聋生听力语言康复的内容。

三.实验效果

(一)教师树立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水平显著提高

近几年,我们为了更好的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先后选派60余人次28名干部和教师分别赴香港、上海、南京等地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组织干部教师参加了国家级、市、区级骨干教师的业务培训和学历进修。

师资培训转变了干部、教师的育人观念,提高了教育教学技能,实现了教师自身价值。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以提高聋生听力语言康复水平为目标,重视缺陷补偿,能力培养、潜能开发;以培养聋生持续学习能力为目标,积极引导学生获取学习经验、掌握学习方法;以形成聋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为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展。最终提高聋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聋生听力语言康复研究取得的成效 1. 聋生的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听力语言康复的研究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理解力和表达力,为其获得信息、接受教育、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了条件,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作为一个社会人他们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树立了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几年来,学生先后应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大风车》、《艺苑风景线》等栏目的演出和与健听学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部分学生还参加了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无声的河》的拍摄,在剧中担任了较主要的角色;与北京市55中等中外学生举办了《同在蓝天下》主题教育;学生到王府井、西单文化广场参加“全国爱耳日”宣传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筹备中展示才华,在参与中享受平等,在实践中培养语言能力,在交往中敞开心扉、在活动中塑造人格。(参加电视台活动照片)2. 口语教学的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化

口语教学是我校多年来形成的教学特色,聋生听力语言康复的研究使这一教学特色更为突出,更加完善,全国各兄弟聋校前来参观学习,对我校口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给予了充分的赞誉和肯定;口语教学成为了学校众多教学形式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手段,各学科教学和各级各类的教育活动都将为学生创造语言学习环境和学科语言的学习做为教学和学校活动的基本任务和目标之一,并纳入了备课、上课、说课、评价等一系列管理过程之中,做到活动有板书、设施有词卡、日常工作有口语提示,初步形成了以语言环境营造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组别训练活动为辅助,以个别训练为特色的教学改革模式,形成了学校语言教学的风格和特色;口语教学带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在精心设计语言教学活动的同时,加强学生主体性活动的设计,形成了自主型学习、探究型学习、合作型学习、实践型学习四个新的教学模式。聋生在多种教学活动中缺陷得到补偿,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3. 人工耳蜗研究取得初步成效

在开展对配戴助听器聋生的听力语言康复研究过程中,拓宽研究范围,探索教育规律,让教育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需求。本校承担了全国第一例年龄最小的人工耳蜗植入聋童的听力语言训练研究工作以来,共接收了来自校内外年龄在3---15岁的7名聋童的术后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研究工作,此项研究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训练的第一例聋童已经进入普通小学读书,语言康复效果得到了诸多专家的肯定,她还多次接受电视媒体的报道和采访,参加了东城区窗口校验收现场会的展示,其它的聋童分别在各自学校学习,语言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人工耳蜗研究在我校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我校又接受了一名在171中学就读的植入人工耳蜗聋童的语言康复训练工作,学校将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优势,并以此为基础和契机将该项研究推向深入,为更多需要帮助的聋童提供优质的服务。四. 突破性成绩

(一)学生方面:

1.聋生的诗朗诵《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

语言》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播出,并获全国“晨光杯”全国童诗朗诵大赛特等奖。

2.经过我校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20余

名聋生进入了普通小学和中学随班就读。今年学校在区教委指导和协助下实行了学生双学籍管理,本学期又送出了1名在校学生到普通小学随班就读,该生在聋校学习期间听力语言的基础比较扎实,对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较好,因此,在普通小学学习期间各科学习均名列前茅。“双学籍”管理的研究为随班就读工作和聋童的教育安置创造了一个崭新的途径,这是我校十五期间的又一个新的探索和尝试。

3.李响等同学作为聋生代表参加中青网

《儿童参与论坛》主题活动。赵宏同学被评为北京市十佳少先队员,并在颁奖大会上讲话,李响作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随团到20多个国家巡回演出,以他为主演的舞蹈《黄土地》得到了高度赞扬。北京电视台还对他进行了专访,在采访过程中李响与记者运用口语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是学生听力语言的康复效果以及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精神世界注入的活力与希望。他们在这种常人看似平常的参与中增强了自信,在交往中感受了平等,在融合中体味了尊重,在竞争中体验成功,也正是在康复教育思想指导下,聋生在不幸的命运中挑战极限,重塑自己的人生之路。4.从我校毕业的学生有的已经走出大学

校园,进入北京市残联、网络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成为了一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有的还成为了聋协的主席,以自己的尊严和实力实现了融入社会的目标。

(一)教师方面

5.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成效。几年来,有6

位教师在市、区级做课中获奖,做市、区级观摩课、研究课10节,一名教师被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聘为特教专业教学实践导师。6. 有5位教师被评为小学中学高级教师职

称、3位教师被评为北京市特级教师、1名国家级骨干教师、1名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和市级骨干教师、2名区级骨干教师; 7. 多名教师在报刊、电视台等媒体中接受

采访和以专访形式面向全国及北京台播出。8. 教师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全国、市、区论 文评选中获奖、入书和刊物上发表。

(三)学校方面:

9. 成功的完成了香港英华渔人协会攒助

实验聋校的各项任务,听力语言康复研究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获得东城区首批实施素质教育窗口校、北京市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北京市电化教育优类校、北京市尊重教育实验校等荣誉。

10. 1998年7月在亚太地区第三届耳聋工作会议大会上以《康复教育与聋校听力语言康复工作应坚持的五条原则》为题做大会发言,向与会的中外来宾介绍了学校关于听力语言康复的研究成果;与会代表还参观了学校,并给与了高度评价。

11. 全国“面向二十一世纪聋校改革

与发展方向研讨会”上发言,向与会的专家及全国兄弟聋校介绍了学校创办实验聋校的研究成果,得到好评。

听力语言能力康复训练 篇2

一、说话能力的初步尝试

(1) 鼓励学生主动登台, 能说即可。在课前的解说中, 我们暂不限制内容, 让其说自己最感兴趣、最熟悉的话题, 当然, 做到“敢说即可”, 不要过多“正音”。确定这样的目标主要是由我们的训练对象所决定的, 从生理上来看, 他们已经过了最佳的训练期 (5岁以前是黄金训练期) 。对于这样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孩子, 我们要做的就是培养他们“说”的习惯。因为只有养成了“说”的习惯, 也就是用口语表达的习惯, 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才可能提高。

(2) 积极准备, 丰富日常用语。充分利用晨会时间和自习时间, 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以实际和实用为原则来进行训练。内容可以有如下几种: (1) 天气情况与家庭情况。今天星期几?天气怎样?你家在什么地方?家里有谁? (2) 以老师和同学们的外貌和穿着为话题进行说话练习。 (3) 在询问自习情况和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时进行口语训练。

(3) 采用触摸法和压舌法。聋儿由于听不清音高的变化, 因此可以利用聋儿触觉的补偿作用, 去感触声带的变化。教四声时, 结合聋儿会说的韵母或音节进行教学, 让聋儿一手触摸自己的喉部, 一手摸老师的喉部, 感觉老师说每个声调时声带的变化, 去模仿说每个声调, 老师的发音要慢而平稳。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只会发简单的b、p、m、f、d、t、l, 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说, 发音基本上都含糊不清。比较普遍的就是孩子们都不会运用前鼻音和后鼻音, 遇到这种音节词, 我就让他们把音控制在唇部, 发音后赶紧抿上嘴, 同时让孩子感受鼻翼的振动, g、k音比较难, 但是我利用压舌法, 控制他们的舌位, 反复训练。

(4) 利用图画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一些对学生有教育意义或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密切的图画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训练也是一个简单易行的措施。我曾找过这样一幅图画让学生来贴:有蒙古大草原、山羊、蒙古包、马、蓝天、白云等。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 让马儿在天上跑, 还说得头头是道, 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也多次发言, 我觉得学生的潜力真大, 这节课上得特别成功。

(5) 变“解说”为“解答”。我对几个表现出色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答问题”。即针对课堂某个单元内容, 由全班同学提出问题, 一个人登台解答。这一阶段, 极大地引起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生机勃勃、群情激昂,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帮助聋生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的方法

1. 从灵活运用听觉的立场出发

(1) 使用助听器, 充分利用听觉。

(2) 要用让学生听觉舒适的语言。

(3) 根据交流的内容, 恰当地运用语调、韵律、停顿等。

(4) 在有噪音的环境中要尽可能使学生听到清晰准确的声音。

(5) 对于一下子难以听懂的声音和语言, 要反复使用。

(6) 从学生的整体行为和发音状况, 及时观察听力状况的变化。

(7) 要设法大量传递学生能够听到的声音和语言形象。

(8) 注意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声音和说话的兴趣, 为其创造听声音的机会。

2. 唇读

(1) 在说话时让学生注意看说话人的脸, 说话人要面向光亮, 使学生容易看到, 而光亮不要正对着学生的眼睛。

(2) 学生和说话人的距离要近, 以便看清说话人说话时唇与舌的动作和表情。说话人的嘴不要张得太大或太小。

(3) 唇读要力求浅显易懂, 声调不要过于拉长。

(4) 讲话内容要明白易懂, 语言通畅, 有段落、有间隔。

(5) 为了引导学生发音, 要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说话人舌头的动作。

(6) 说话人要注意表现出与说话内容相符的表情。

3. 综合应用能力

(1) 如果让学生使用助听器+唇读还不能理解语言, 可利用更具体的身体动作 (表情、手指、动作提示) 使之加强理解。

(2) 如果利用助听器+唇读+身体动作还不能充分理解时, 可同时使用图画、文字等手段。

(3) 当使用助听器+唇读后, 学生还不能理解时, 要结合学生理解的能力, 配合使用其他语言方式 (书面语、手指语) 。

(4) 不要回避利用听觉的机会, 要努力坚持下去。

(5) 根据具体情况变换说话的速度, 反复练习, 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

听力语言能力康复训练 篇3

【关键词】 现实;模拟;语言康复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方式。每一位父母在教导牙牙学语的幼儿语言能力时,总是会从幼儿感兴趣的一个玩具、一种喜欢的物品、一部爱看的动画片或者在亲子游戏中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从刚开始的一个字到完整的一句话,父母通过孩子的兴趣来开发、引导孩子的语言能力。而聋儿作为社会上一群弱势群体,他们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影响造成了听力障碍,听力的受损使他们无法接收到语言和信息,导致了也无法通过发音来表达意愿。他们不同于正常孩子们,聋儿无法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那该通过什么教学方法来康复聋儿的语言能力呢?

一、传统语训与情境教育对比

作者有幸观摩过几节聋儿语言培训课。绝大多数课堂上,教师们使用已经制定好教学大纲,利用固定的多次使用的图片或实物机械地重复课堂的教学内容。

传统聋儿语言康复训练中最大的弊端就是循环运用大量的固定性图片或画面反复教学及练习。聋儿由于听力障碍造成反应较慢、记忆力较弱、学习效率低,而传统课堂“图片教育”与实际事物相脱节形成学生学习地恶性循环,学不会记不住不愿学。因此,在聋儿语言康复过程中尽量寻找使用情境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刺激课堂的活跃度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李吉林老师提出的情境教育法,主要是指在语言康复过程中通过观察聋童心理特征,利用其生活中可遇见、感兴趣的事物再与课文实体内容相结合创建模拟情境、想象情境、实体情境等多种相应情境模式,让虚拟环境激发聋童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情境教学法将抽象的语言概念转化为生动具体的模拟场景,为语言康复学校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及具体的实践教学。相比健康的孩子,聋儿更需要我们用心去引导。把情境教学带入到语言康复中,让聋儿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加对学习的渴望,帮助他们完成听力康复的心愿。

二、寻找、发展理解性语言

语言来源于生活,带聋儿走出课堂去户外体验小桥流水、花鸟虫鸣、山川田野等这些以自然事物为原型的实体情境。也可以将孩子带到生活中可能会接触到的场景,不仅能刺激语言康复,也能让聋儿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比如:教“水果”就把孩子超市或水果店挑水果、买水果在实实在在的情境下学习“苹果”“香蕉”“梨”等观察它们的形状,认识它们的颜色,尝尝它们的味道;需要教到衣服时把孩子们带到商场“外套”“裤子”“衬衫”“西装”“连衣裙”告诉孩子们这些衣服穿在哪,什么季节穿;来到动物园“老虎”“狮子”“大象”“长颈鹿”“大熊猫”讲给孩子们听这些动物来自哪里,多高多重。情境体验让聋儿们看的见,摸得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知识点有易理解、易掌握的特点,学习地全面而深刻。这也是情境教学生动化、具体化、形象化地一大优势。

聋儿语言康复过程中,需要眼、脑、耳、手等运动神经协调运作,让他们看到、想到、摸到,而不是机械、大声地重复纸片上单调的词语或画面。学生们通过走出课堂,接触原来只能在“图片”上的事物,刺激了聋儿的学习兴趣。凭借实体情境,极大丰富了物体表象,积累了词汇量,加深对物体的理解。加快聋儿进入表达性语言发展阶段。

三、创建模拟情境

实体情境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具有真实而生动的优势。但实体情境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客观上,在生活中并不是所有语言都有相对应的实体场景;主观上,并不是所有语言都需要以实体情境的模式出现。在这时我们可以采用模拟情境,根据教学的实际要求、事物的主要特征在课堂上进行场景再现,生动形象地反应出事物事件的重点。角色扮演、图画再现、游戏活动等等都属于模拟情境。

教师可以依据教材进行模拟情境的训练,比如通过老师角色扮演老奶奶,“老奶奶摔倒了”“李老师扶起了老奶奶”“老奶奶说,谢谢”“李老师说,不客气,不用谢”然后再由学生分组练习对话。通过模拟场景的教学,让学生学习了“摔倒” “谢谢”“不客气,不用谢”等词语,培养了聋儿描述事情场景的能力,传授了助人为乐的精神。聋儿们通过眼前所看到的场景和有参与感的自我体验,结合以前学习的积累,充分地发展孩子们想象的空间,提高自我表达能力。期望更好地发展聋儿的发展性语言,须加强模拟情境的教学理念及把模拟情境融入课堂教学。

心理学中暗示、移情、扮演等理论运用在聋儿的情境教学法中,更好地促进了聋儿对于环境的参与、融入、表达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人的活动与周围环境的统一理论,也运用于聋儿康复教学中。聋儿在学习中强化感受,积极参与拉近了与老师和同学之前的距离。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去参与、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聋儿由于自身缺陷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常常难以融入社会,与实际生活脱节造成对学习及生活的排斥。实体情境由于真实性、具体性能把聋儿带入大自然,带入日常生活中,增强自身的自信心及社会融入感。通过感官去感受四季的变化、日夜的更迭在生活中学习,完善聋儿的听力语言康复。模拟情境,透过生动的音乐旋律、有趣的游戏、互动的交流各种形式的虚拟环境,引导孩子们精神与意识上的建设,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让孩子们学会对周围的事物环境去留心、去感受。开启了聋儿自身对学习地渴望,提高了聋儿们对美好事物的审美能力,为下一步培养孩子们的素质教育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谢敏.浅谈日常对话活动在聋儿语言康复中的作用[C].//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五届学术报告会论文集.2011

[2]李玲.聋儿语言康复训练的实践与探索[J].中文信息,2014,(4)

听觉语言康复训练小知识 篇4

一、什么是听觉语言康复

听觉是人类一出生就带有的功能,语言是人类在后天发展过程中所特有的能力。听力健全的人利用先天的听觉功能,在人际交往中慢慢习得了语言,透过语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行为及人格健全发展。而听障儿童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存在听力损失,听力损失导致了一系列的听觉障碍,从而造成语言学习的困难。

听觉语言康复,包括听觉康复和语言康复两部分内容。听觉康复指的是对听障儿童的听力进行补偿或重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听觉技能训练,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听障儿童残余听力或重建听力的能力。语言康复是指在听障儿童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后的尽早时间里(一般为6个月内,最多不要超过18个月),对听障儿童的语言障碍进行抢救性的、有针对性的康复措施,重点在于提高其听觉功能和言语功能,进而形成语言能力。通过训练发声系统完成构音,形成言语,在言语过程中通过多感官、多渠道,不断提高认知能力,从而能合理地运用语言,进行人际交流。

脑瘫康复疗法的语言训练怎么做 篇5

脑瘫康复疗法的语言训练怎么做?

保持正确姿态:当患儿有了较好的躯干控制能力与进食能力时,可以系统开始语言训练,交谈时要与患儿眼睛的高度保持一致,如果位置过高会使患儿全身过度伸展不利于发音。

增加说话和活动的量,父母不要因为与患儿说话得不到回应就丧失信心,应利用各种机会跟患儿说话;做游戏时与患儿一起已经进行呼吸和发声训练,寓教于乐引起患儿对训练的兴趣。

鼓励患儿说话:应多表扬鼓励患儿发声的积极性,帮助患儿树立说话的信心;当患儿发声时要立即回应多启发他表达想说的话,千万不要批评和指责患儿。

教育要持之以恒:语言的矫治和训练是长期而艰苦的,家长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给有语言障碍的脑瘫儿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听力语言能力康复训练 篇6

李某某

【训练内容】

1、感官知觉(视觉、味觉)的训练;

2、语言沟通――说词。

【学情分析】

李某某,14岁,于广州中山医院儿童行为发育中心诊断为自闭症。当时,孩子无任何功能性语言,只有无意识的发音,无交往欲望,大小肌肉、身体协调能力均发展不好。同年在广州专业康复机构,开始了为时7年艰难的康复治疗之路;进入普小,家长陪学;进入特校。现在,孩子会认几百个生字了,能做简单的交流,生活能基本自理,但缺乏逻辑思维,好多东西不能学以致用,缺乏与人沟通的欲望。以后,将进一步加强词汇量的积累及理解与运用,并通过一些小游戏诱发孩子的学习沟通欲望。

【训练思路】

ABA与RDI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一个是提高学生的智商,一个是提高学生的情商,两者最终的目的都是让孩子往正常方面发展,重回社会。

ABA的训练主要是通过强化所学到的知识,通过巩固与泛华将学到的技能变成孩子自己的东西,泛华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而巩固需要泛华的过程来完成,为了让孩子能学以致用,必须不停的泛华,如:改变教学环境、改变教学材料、更换教学人员,建立与扩展功能性语言,建立自理性性行为,学习基本玩的技能,到自己能够在观察中学习。

RDI强调的是人际关系方面的动机与技巧,通过用简单的活动诱发孩子的`主动性和沟通的动机,拓展孩子的互动能力,强调非语言沟通和在生活化的环境中干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愿意与他人一起分享内心世界。

根据自闭症语言训练的理念和要求,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对新知识的分解细化,逐步让孩子掌握;应用结构化训练中的视觉安排,使孩子通过清晰的视觉组织,明确本节课要做什么、现在要做什么、接下来会做什么,使自闭症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循序渐进地掌握教学内容。

【训练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感官知觉――使自闭症学生熟识酸、甜、苦、辣四个基本味道;

(2)语言沟通――通过情景训练使自闭症孩子能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

2.过程与方法:

(1)感官知觉――体验味道,通过游戏形成经验;

(2)语言沟通――通过语言训练能和家长做一问一答的对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官知觉――明确自己喜欢的和拒绝的;

(2)语言沟通――培养孩子自主性、主动性的语言能力;

4.补偿缺陷与能力开发:

(1)感官知觉――根据味道配合相应的表情;

(2)语言沟通――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训练重、难点】

教学重点:听从指令完成训练内容,情景对话、语言沟通。

教学难点:使孩子具有主动交往的意识、有自主性语言的交流;

解决措施:直观教学,提出问题,让孩子探索学习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训练准备】

强化物、词卡、训练辅助用具《程序时间表》、音乐《七色光》《让我们荡起双江》。

【训练过程】

一.训练准备。

确定强化物、播放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江》、出示《程序时间表》。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音乐”使孩子稳定情绪、大脑清醒,能专心地投入到训练中;选择学生自己喜欢的物品作为强化物;根据结构化教学《程序时间表》的视觉提示预知上课的内容,使孩子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以提高孩子学习训练的主动性。

二.开始训练。

听力语言能力康复训练 篇7

一、全面了解, 做好充分准备

(一) 明确目标

本案对象10岁, 低视, 智力稍弱, 言语发育迟滞, 能听懂别人的简单话语, 自我表达时以词语为主, 且大多需要他人提醒。 根据语言发展规律和学生言语实际, 教者选定本课的教学内容为《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中主谓宾句“这里有/我喜欢/不喜欢”, 这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句式, 要以先前学习的词语、 词组为基础, 同时又为后面的短文学习做好准备, 很好地促进孩子认知、情感和语言的发展。 本课确立的教学目标是: (1) 句子理解:理解“这里有/喜欢/不喜欢”的含义。 (2) 句子表达:用“这里有/我喜欢/不喜欢”描述事物的存在及对事物的喜欢或讨厌。 (3) 言语功能:以逐字增加句长的方式说出句子, 提高言语呼吸功能。

(二) 准备器材

为使教学过程流畅、教学结果理想, 课前教者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1) 实物:学生喜欢或不喜欢的物品, 如:苹果、牛奶、药片、咖啡、纸、笔等。 (2) 教学辅具:沟通版/语音沟通版、图片、红星星等。 (3) 教学仪器:启智博士早期语言评估与干预系统, 学词组、沟通篇。 之所以选择以上物品, 是因为它们来源于孩子日常生活, 又能为孩子日后生活服务。 选择启智博士仪器, 是因为它是国内早期语言评估与康复训练设备著名品牌“启智博士”的重要产品, 对早期语言的理解、表达、认知、韵律能力进行评估与训练, 还可以帮助教师和言语治疗师制订康复方案和监控康复效果。

二、循序渐进, 扎实训练语言

语言学习是个体学会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 它包括对一系列声音或符号及其约定俗成意义的识别、再认和重现, 对语法规则的理解, 以及对使用语言所必需的动作技能的掌握。 语言学习需要利用或创设多个合适的情境, 真实或相似的情境往往使语言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 语言的训练是一个渐进的、复杂的过程, 需要训练者和学习者潜心静气, 持之以恒。 为使学生语言得到全面、扎实的训练, 教者在教学过程中要设法开发潜能、补偿缺陷, 采用实物演示、感官体验、模仿替换、辅具协助、师生互动等学习方式和方法, 精心设计多个教学环节, 且各环节间前后呼应、紧密相连。

(一) 游戏预热

1.将苹果、药瓶一组呈放于桌上。 教师指着苹果提问:请看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 教师补充:是的, 这是我们常吃的一种水果———苹果。 再指药瓶问:看看这是什么? 学生观察回答后再问: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吗? 学生试猜各样物品, 尔后打开瓶子取出几粒药放到瓶盖上递给学生看, 问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补充:这是给病人治病吃的药, 然后将苹果、药瓶放到桌子的左边。

2.将牛奶、咖啡一组放于桌上。 教师运用上述类似的方法让学生辨认、学说牛奶、咖啡, 认识咖啡时充分利用学生的残余视力和嗅觉, 鼓励学生看一看、闻一闻, 对学生好的表现及时奖励一个红五星。

3.学说“这里有……”。 在分组辨认后, 教师问学生:现在你看看, 这里有哪些东西? 学生一一指认说。 教师再强调把话连起来说完整:这里有苹果、药、牛奶和咖啡。教师示范, 学生跟说, 其间可以变换物品的顺序, 然后鼓励学生不用手指, 仅凭眼睛的观察练说, 自发表达, 声音响亮, 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鼓励奖励, 说话完成, 留取苹果在桌上。

(二) 学练新知

1.学习“我喜欢苹果”。 首先, 让学生看苹果实物, 生:我喜欢苹果。 师:现在桌上有一只苹果, 你能告诉老师苹果是什么样子的吗? 生:苹果是红色的、红红的, 圆圆的, 有点黄。师:想吃苹果吗? 生:想。 教师取出事先切好的苹果片给学生尝, 问:苹果吃起来什么味道? 生:甜甜的, 有点酸……师:苹果好吃吗? 生:好吃。 师:谁喜欢苹果? 生:我或我喜欢。 师提醒把话说完整:我喜欢苹果。 老师说, 学生模仿说。 师指着苹果, 问:谁喜欢苹果? 生:我喜欢苹果。 其后, 让学生运用语言训练软件中的沟通版, 学说:“我喜欢苹果。”教师精选“我、喜欢、苹果”三张图片, 师生一起操作把图卡按照4211的版面, 贴到沟通板上, 指导学生按压沟通版图卡, 练说“苹果”、“喜欢苹果”、“我喜欢苹果”, 逐字增加句长, 在指压沟通版的同时孩子的手指精细功能得到发展。 再指着沟通图卡苹果问:“你喜欢什么样的苹果? ”诱导学生以逐字增加句长的方式, 说出:“我喜欢红色的苹果。”师:很好, 你说出了苹果的颜色, 还能再具体一点吗? 生:“我喜欢甜甜的红色的苹果。 ”师:这下更好了, 不仅说出了苹果的颜色, 还说出了苹果的味道。

2.学习“我不喜欢咖啡”。 运用上述方法学习“我不喜欢咖啡”。 学习咖啡时让学生用吸管尝一尝, 知道咖啡苦苦的, 自己不喜欢。 用沟通版时按照4212的版面:我、不喜欢、 (%) 、咖啡顺序排列。

3.运用沟通板, 练说:“我喜欢……我不喜欢… …”师:现在沟通版 (4213格式) 上一共有两句话了, 咱们连起来说一说。上一行:我喜欢苹果;下一行:我不喜欢咖啡。学生按压沟通版, 多遍说出两个句子。增加修饰语, 练习说:“我喜欢甜甜的红红的苹果。 ”“我不喜欢黑黑的、苦苦的咖啡。 ”

4.理解“喜欢、不喜欢”的含义。 教师把苹果、药、牛奶、咖啡放在面前, 拿起苹果, 做出非常喜欢的样子说:“我喜欢甜甜的大苹果。”强调:喜欢, 开心, 高兴地说, 学生模仿说。教师再拿起咖啡, 做出非常讨厌的样子说:“我不喜欢苦苦的咖啡。 ”表情痛苦, 讨厌样, 生模仿说。 然后老师把苹果、药、牛奶、咖啡放在孩子面前问:你喜欢什么?生:我喜欢苹果, 教师把苹果送给学生, 并小结:当别人说“我喜欢什么”的时候, 我们可以把东西拿给他。 然后教师说:我喜欢香香的、营养丰富的牛奶, 学生把牛奶递给老师。 师:我喜欢可以写字的笔。学生把桌上的笔拿给老师。师:谢谢。同样理解“不喜欢”时即告知:当别人告诉我们不喜欢什么东西的时候, 我们就把这东西拿走, 并用药、纸等演练。

三、举一反三, 多元拓展成果

(一) 练习巩固

教师打开早期语言评估与干预系统中“学词语”的沟通篇如图4215, 问:这里有什么?生具体说, 这里有……师:你喜欢什么? 不喜欢什么? 生边点边说句子“我喜欢/不喜欢。 ”分别用名词篇1, 版1, 第四排:狗、猫、鸡、猪、牛;名词篇1, 版2, 第三排:桥、花、房子、草、树;动词篇:爬、洗、拉、哭、咳嗽;动词篇:荡秋千、穿衣服、吃、唱歌、抱等进行练习。如此设计, 不仅巩固了前面学习的句式, 而且增加了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植物及常用动作, 巧妙拓展了所学知识的外延, 培养了学生自我表达的意识和能力。

(二) 游戏升华

教师让学生学玩软件中“说一说, 做一做”词语“学习用品”的游戏版, 分别说说上面有哪些?按一排排的顺序, 练说:“我喜欢… …不喜欢… …”再玩游戏版“水果、蔬菜”, 鼓励孩子充分利用其残余视力, 喜欢的画钩, 不喜欢的画叉, 并用语言叙述, 学生若有困难, 耐心等待, 稍加提示;最后再进行实物游戏:教师拿出篮筐, 内有:盲文板笔、订书机、剪刀、肥皂、跳绳、皮球等, 让学生观察里面有什么, 并用语言描述:这里有什么? 我喜欢……我不喜欢……其后, 请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放到红色篮筐里, 把不喜欢的东西放到蓝色的篮筐里, 语言描述尽量丰富, 用上修饰语, 并视情况给予表扬奖励小星星。 最后, 让学生数数拿到小星星的个数, 并用其去老师处换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带回家, 向爸爸妈妈复述课堂所学。

以上只是运用启智博士早期语言评估与干预系统, 对言语发育迟滞儿童进行语言训练的初步尝试, 训练的过程是细碎繁琐的, 但其效果是较显著的。 只要所有特教老师积极主动地学习医学、康复的知识技能, 并将其恰当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那么残疾儿童就一定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特殊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就能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摘要:言语发育迟滞是言语残疾的一种。运用启智博士早期语言评估与干预系统, 对视力残疾兼智力障碍和言语发育迟滞儿童采用全面评估、扎实训练、多元拓展的训练策略, 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康复效果。

关键词:言语发育迟滞,启智博士早期语言评估与干预系统,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1]周兢.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

[2]蒋建荣.特殊教育的辅具与康复[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语言能力训练游戏 篇8

游戏名称:上肢游戏 适合年龄:0-6个月 游戏时间:累了就停 每天次数:3-4次 训练方法:

1.俯卧抬头训练:用镜子、玩具、画报等逗引婴儿抬头,指导婴儿用两臂撑起上半身。出生15天即可训练,满月后每天3-4次。

2.单臂支撑训练:婴儿学会上述动作后,可在其俯卧时用玩具在一侧手臂上方逗引他抓玩具,在抓够的瞬间练习单臂支撑体重的动作,两臂可轮流训练。

3.双手交叉训练:让婴儿俯卧在床边,成人两手掌向上,与婴儿手掌合在一起,在前面挂一个醒目的玩具,然后交叉移动手掌,带动婴儿两臂前后运动。

注意事项:1.每次练习的时间要短,练习的次数逐渐增加。2.做好安全保护。3.用表情和语言和婴儿沟通。

游戏名称:翻身游戏

适合年龄:4~6个月 每次时间:1~2分钟 每天次数:越多越好 训练方法:

1.拉手翻身:婴儿仰卧时,拉起一只手,带动起身躯翻转过来变成俯卧,也可以由俯卧再拉手变成仰卧。2.被单翻身:将婴儿放在被单上,由家长抓住被单的两个角,轮流拉高或放低,让婴儿在被单里滚来滚去,体验翻身的要领。

3.翻身过物:让婴儿能够随心所欲地翻动身体时,在床上摆放一些障碍物,如枕头、棉被等,让婴儿翻过去。注意事项:

1.喝完奶半小时以后再开始训练。动作训练做到时间短、次数多。游戏名称:爬行游戏 适合年龄:7-12个月 游戏时间:3-5分钟/次 每天次数:每天次数不限 训练方法:

1.两脚交叉训练:在婴儿腹下垫个枕头,呈俯卧位,成人用双手抓住婴儿的踝部,做前后弯曲动作,交叉进行训练。

2.双侧交互爬行:爬行时,右手前进,左脚跟进,然后左手前进,右脚跟进,如同四足动物行进的姿势。

3.上下斜坡爬行:在有上下斜坡的地方爬行,可使前庭平衡系统得到充分训练。4.跨越障碍:在婴儿前面放一枕头或考点等障碍物,设计一些简单的情节,在前方放一些色彩鲜艳、能够发出声音的玩具,来增加婴儿爬行的兴趣,鼓励婴儿爬过障碍。

注意事项:布置一个安全的爬行环境,可铺放具有弹性的软垫。注意宝宝的衣着,不要穿得过多过紧或过长。方法灵活,不要强迫,多鼓励婴儿,使婴儿感受成功的乐趣。

游戏名称:有趣的球 适合年龄:1-3岁 游戏时间:1-3分钟 每天次数:随时可做 训练方法: 1.滚球:成人与婴儿面对面坐下,把脚分开,轮流将球滚给对方,在抓接球的过程中,训练婴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2.抛球:让婴儿抓着球用力往外扔。可以在墙上、地上画一些明显的标志来增加兴趣,这是训练婴儿放松肌肉和关节的有效办法。

3.踢球:把球放在地上,让婴儿踢着走。注意事项:

1.随时用表情和儿语与婴儿沟通。2.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3.布置一个安全的游戏环境,可铺放具有弹性 的软垫。

4.注意宝宝的衣着,不要穿得过多过紧或过长。

5.方法灵活,不要强迫,多鼓励婴儿,使婴儿感受成功的乐趣。

精细动作技能训练

游戏名称:取物训练。适合年龄:1~6个月。每次时间:1~2分钟。每天次数:有机会就训练。训练方法:

1.抓握游戏:在家里或托幼机构中摆一些小巧玲珑的东西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如小块积木、塑料球、小瓶子盖、铃铛、海绵条、绒毛动物、橡皮娃娃、吹气玩具等,最好形状、颜色、质地各不相同,抓握的距离也经常变化。通过接触不同质地、形状的东西,可以丰富婴儿的触觉经验,锻炼手的抓握本领。

2.敲击练习:准备一些可以互相敲打的玩具,让婴儿随时拿过来互相敲打。

3.碰触悬挂物:在健身架、婴儿床等上悬吊一些色彩鲜艳的球或者会翻跟头的小熊,让婴儿练习抓这些移动而不易抓住的玩具。注意事项

1.婴儿身体控制能力不强时,不要提早训练精细动作。

2.动作训练要生活化、游戏化。3.注意手的卫生。

游戏名称:双手协调训练 适合年龄:3个月~3岁。每次时间:1-3分钟 每天次数:随时随地。训练方法:

1.双手抱物:喝牛奶时,让婴儿自己两手握住奶瓶,自己送到嘴里,喝完后自己拿开。2.捏取练习:在给婴儿添加固体食物时,可以把饼干或烤馒头片掰成小块,放在干净的盘子里,让他自己捏着吃,练习拇指、食指对捏。3.生活练习:让婴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打球、拍手、吃饭、喝水、拿水果、穿脱衣服、搬椅子、搬桌子等。注意事项

1.婴儿身体控制能力不强时,不要提早训练精细动作。

2.动作训练要生活化、游戏化。3.注意手的卫生。

游戏名称:手眼协调训练 适合年龄:6个月~3岁。每次时间:1~3分钟。每天次数:不限。

1.造型组合:让婴儿用长、方、圆等不同形状的积木或插塑玩具,按照各种造型进行组装。2.穿珠子:让婴儿把中间有洞的珠子,用一条线穿起来练习手眼协调。

3.涂涂画画:准备纸和笔,1岁以内的婴儿可在纸上随意乱画;1岁半左右可以模仿画出直线、方框等形状,2岁以前的婴儿,可以用蜡笔、油画棒、彩色水笔、磁性画板笔、铅笔、圆珠笔模仿画“口”型,在未完成的图画如小房子上添一个“窗户”,甚至“创作”一个气球、一块带芝麻的烧饼、一条小鱼、一个人脸等等。还可以让婴儿用手指蘸上水,在带有热气的玻璃上、茶几上画;用小棍在沙土地上信笔涂鸦。注意事项

1.婴儿身体控制能力不强时,不要提早训练精细动作。

2.动作训练要生活化、游戏化。3.注意手的卫生。

游戏名称:搭垒积木 适合年龄:1—3岁 游戏时间:1—3分钟

每天次数:精神好,可随时进行。注意事项: 1

1.准备安全的积木

2.游戏时不过分追求技能的结果。训练方法:

1.分堆:让婴儿把大的和小的积木分

别摆放在不同的地方。

2.搭梯:先把一块的的积木摆平,再

拿一块小的积木放到上面,反复训练,让婴儿体会积木的摆放方法。3.放手:让婴儿按照自己的想象力去

搭建图形。用二块、三块,很多块搭起来,推倒 重搭。婴儿在积木倒塌的声音中会获得愉快。

语言能力训练游戏

游戏名称:语言准备训练 适合年龄:0~12个月 游戏时间:随时进行 训练方法:

1.聊天:将婴儿抱在怀里,用目光和声音多与婴儿聊天,如“宝宝饿了,我们现在吃饭好不好”等,也可经常呼唤婴儿的名字,让婴儿作出反应。

2.模仿训练:家长与婴儿面对面交流,做一些夸张的口型和动作,让婴儿反复进3.行模仿训练,如“爸爸、妈妈”等。

4.说做练习:有成人边说边表演动作,让婴儿进行模仿,然后由成人说,婴儿自己来表演,如“笑一个、拍拍手”等。反复练习,可以使婴儿自然而然地把动作和名词联系起来。注意事项:

1. 对婴儿的语言训练经常性地进行。2. 成人要注意语言发音的规范。3. 要在温和的情境中训练。

☆ 游戏名称:说话训练

适合年龄:12~36个月 游戏时间:1~3分钟 练习次数:随时进行 训练方法:

1.看图说话:与婴儿看一些有关科学、自然、生活方面的图画书,边看边讲,让婴儿模仿成人的语言练习说话。

2.练习表达:在日常生活中,选择婴儿比较熟悉的东西,边看边提问,让婴儿用语言回答问题,如“这是什么?”“这个动物在干什么?”。3.完整表达: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婴儿的活动,随时启发婴儿用基本完整的语言回答问题。如“我要喝水。”“妈妈上班去了。” 注意事项:

1. 婴儿的说话训练要循序渐进。

2. 说话训练要考虑到婴儿之间存在个体差

异。

3. 传递给婴儿的语言信息要言简意赅、丰富

多样。

游戏名称:模仿声音 适合年龄:8个月—1岁 游戏时间:1—3分钟

每天次数:精神好,可随时进行。注意事项:

1.多与婴儿进行面对面交流。2.用“儿语”声调与婴儿交流。训练方法:

1.选择一些动物叫声、喇叭声等定时

播放,鼓励婴儿模仿。

2.在满足婴儿吃、喝、睡等基本需求

后,与多与婴儿进行面对面交流,做一些夸张的口型和动作,让婴儿反复进行模仿训练,如爸爸、妈妈等。

3.从生活中取材,开始由成人一边说

一边表演动作,让婴儿模仿。然后由成人说,婴儿自己表演,如笑一个,再见。

认知能力训练游戏

游戏名称:熟悉语言的游戏 适合年龄:0个月—6个月 每次时间:10—20秒钟左右 每天次数:不限 训练方法:

1.把婴儿抱起来,面对面地与之说话,或者以婴儿躺着的地方为中心,从不同的角度温柔地呼唤婴儿的名字。听到后婴儿会转过头来寻找声音的来源,不久就能辨认出家人的声音,听懂自己的名字,找出声音的方位。

2.喂奶、洗澡、换奶的时候,都要用温柔、亲切、富于变化的语调,告诉婴儿你正在做什么。

3.每天给婴儿念节奏鲜明、句子短小、朗朗上口的“儿歌”或歌谣,临睡前念婴儿画报、讲故事,声调要抑扬顿挫,面部要富有表情,有意识地培养婴儿的语言接受能力。注意事项:

1.不要强迫。2.多鼓励。

游戏名称:追声寻源游戏 适合年龄:3个月—12个月 每次时间:10秒钟左右 每天次数:不限 训练方法:

1.婴儿睡醒后,用哗铃棒、八音盒、钟表、小勺和橡皮捏响玩具等多种发声的物体,放在婴儿的视线内进行演示,并告诉其物品的名称,待其注意后再慢慢移开,让婴儿追声寻源,训练婴儿的听觉辨别力和方位感。

2.把动物的叫声、电话声、火车、汽车等声音的录音放给婴儿听,使他更多地熟悉生活中的事情。

3.用可以发声的玩具,变换不同的距离和方位,让幼儿辨出声源。注意事项:

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婴儿多说、多听、多看、多摸、多动。

2.适度帮助,尽量不给答案。3.不要强迫。4.多鼓励。

游戏名称:亲子阅读

适合年龄:10个月—3岁 游戏时间:5—15分钟 每天次数:2—3次 注意事项:

1.成人随时用手势、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把书上的情节表现出来。2.尽量使用通俗的、婴儿听得懂的语言讲述。

训练方法:

1.成人把婴儿抱在怀里,共同翻看色彩鲜艳、图文并茂、内容健康的图书或图片。

2.挑选婴儿喜欢的图书或连环画,带着婴儿大声朗读,让他体验阅读的快乐。

3.讲故事前,预先设计几个问题让婴儿回答,使他认真地、有目的地听,激发阅读兴趣。

游戏名称:圆圆与方方 适合年龄:18个月 游戏时间:5分钟左右 每天次数:不限 训练方法:

1.说一说:与婴儿一起看实物,边看边说这个是方盒子,那个是圆皮球。

2.玩一玩:让婴儿动手推一推,玩一玩。在动手中初步感知盒子推动时走,不推时停;而圆皮球推一下就滚动起来的特点。

3.找一找:把圆皮球和方盒子放在多样玩具中,让婴儿进行辨认,根据口令找出圆皮球 或方盒子。注意事项:

1.根据婴儿操作情况,适当调整玩具数量,以增减婴儿寻找难度。

2.激发好奇心,让婴儿多看、多做、多想、多说。

3.适度帮助,尽量不给答案。4.多鼓励

社会行为及人格发展

游戏名称:蹲盆大小便 适合年龄:8个月—1岁 游戏时间:1—3分钟

每天次数:婴儿睡醒时或吃奶半小时后 注意事项:

1.把便盆放在固定的地方,使婴儿熟

悉并随时可以使用。

2.坐盆时间不要太长,一般3—5分

钟,长时间坐盆会让婴儿脱肛。

训练方法:

1.成人用动作让婴儿模仿,使婴儿对

上厕所有兴趣。2.成人用手指着蹲盆,用“嘘”或“嗯”的声音培养排尿或排便条件反射。3.婴儿主动表示做蹲盆,给予婴儿奖

励,如亲一亲,抱一抱。

游戏名称:喝水训练。

适合年龄:10个月(9-11个月)。游戏时间:1~3分钟(不宜太久)。

每天次数:随机(看婴儿口渴情况而定)。训练方法:

(1)用勺子喂水:成人将温开水放于杯中,用勺子舀水喂于婴儿口中,让婴儿学会用嘴自己喝水,为断奶做前期准备。

(2)用杯子喝水;用杯子盛少许温开水,让婴儿捧在手中,慢慢放在嘴边,成人在旁指导,以免呛水。

(3)用碗喝水,待婴儿用杯熟练后,让婴儿双手捧碗喝水,为以后独立进餐做准备。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以免呛水。

2.水温要适宜,不要太冷,也不宜太热。

☆ 游戏名称:进餐训练

适合年龄:3~12个月 游戏时间:随时 训练方法:

1.抱瓶喝奶:家长将奶瓶放在婴儿手中并托住,训练其抱奶瓶喝奶。

2.取饼干:家长把饼干放在婴儿面前,让婴儿自己伸手抓饼干。

3.吃饼干:婴儿能自取饼干以后训练其拿饼干往嘴里喂食,开始不会,家长要抓住婴儿的手反复练习,使其明白手放在嘴边才能吃到东西。

注意事项:

1. 根据幼儿动作的协调性,适时调整训练内

容。

2. 训练时,成人要提供必要的帮助。3. 要能让幼儿经过努力尝到食物。☆ 游戏名称:生活能力训练

适合年龄:1岁~2岁 游戏时间:不限 训练方法:

1.脱衣训练:最好从夏天学会穿背心、短裤开始,随着天气变化,再渐渐增加并增加难度。2.漱口训练:家长倒杯温开水先示范漱口,而后让婴儿自己学习漱口,使其坚持每天餐后漱口。

3.大小便训练:婴儿练习坐盆大小便时家长须在旁帮忙。注意事项:

1. 训练方法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2. 以鼓励为主,不把训练当做激烈和惩罚的手段。

☆ 游戏名称:生活能力训练

适合年龄:2 ~3岁 游戏时间:随时 训练方法:

1.独立进餐:婴儿单独坐一把椅子,在学会自己拿勺吃饭的基础上练习使用筷子。

2.学习刷牙:让婴儿练习自己挤牙膏,然后刷牙,培养刷牙的兴趣,使之坚持每天刷牙。3.独立蹲盆:婴儿能控制大小便后,可以训练独立蹲盆,并逐渐学会大小便时自动解开裤子。注意事项:

1.训练方法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2.以鼓励为主,不把训练当做激烈和惩罚的手段。

☆游戏名称:自我服务训练 适合年龄:2~3岁 游戏时间:随时 训练方法:

1.穿脱鞋袜:家长为幼儿将两只鞋袜摆放好,然后让幼儿练习把两脚伸进去并拔好。

2.系纽扣:家长先示范,然后让婴儿练习给布娃娃的衣服系纽扣,在此基础上学习给自己的衣服系纽扣。

3.洗脸:婴儿洗净双手后,家长把毛巾挤干让婴儿学习洗脸,坚持让婴儿养成餐后洗脸的好习惯。

注意事项:

1.提出的要求符合婴儿的生理特点。2.婴儿练习时,家长要给以鼓励。

上一篇:活出生命的意义心得体会下一篇:公正文明执法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