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学课程习题集(通用8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
1.鲫鱼在水中不停地用口吞水从鳃排水,其主要目的是()
A.排泄 B.调节体重 C.平衡身体 D.呼吸
2.下列哪项不能减少鱼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
A.身体呈流线型 B.用鳃呼吸 C.体表有黏液 D.体外没有突出物
3.以下哪个动物不是生活在水中的动物()
A.鲨鱼 B.蚯蚓 C.草鱼 D.白鳍豚
4.与鱼类适于水中生活无关的特征是()
A.身体呈流线型 B.用鳃呼吸 C.体温不恒定 D.用鳍游泳
5.鱼在游泳时,主要的前进动力来自()
A.鳍的前后摆动 B.头的左右晃动 C.鳍的左右摆动 D.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
6.小强观察到鱼缸内的小金鱼的口和鳃盖不停地交替张合,这是鱼在()
A.取食 B.呼吸 C.喝水 D.运动
7.我们到菜市场买鱼时,你认为哪类鱼是新鲜的()
A.鳃丝呈黄色 B.鳃丝呈黑色 C.鳃丝呈鲜红色 D.鱼体挺直
8.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自由自在的生活,下列特点中最关键的是()
A.鱼用鳃呼吸,用鳍辅助游泳 B.鱼必须在水中繁殖 C.鱼的体形呈流线型,减少水中阻力 D.鱼体表有鳞片
9.鱼离不开水的主要原因是()
A.鱼离开了水,就不能游泳 B.缺少水分会使鱼体表干燥 C.鱼要不断喝水和吐水 D.缺少水分会使鱼鳃丝粘连,不利于气体交换
10.鲫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下列关于“探究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性”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鲫鱼在水中用肺呼吸 B.鲫鱼主要靠眼感知水流的方向和速度 C.鲫鱼游泳的动力主要来自胸鳍和腹鳍 D.鲫鱼的身体呈流线型,能减少游泳时遇到的阻力
11.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江河湖泊,因此鱼类十分丰富,据调查我国的淡水鱼就有1000多种,其中属于四大家鱼的是()
A.鲫鱼、鲢鱼、草鱼、大马哈鱼 B.鲫鱼、乌鱼、草鱼、鲳鱼 C.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D.鲫鱼、乌鱼、草鱼、鲳鱼
12.下列动物中,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体表被覆鳞片的是()
A.乌龟 B.鲤鱼 C.海豚 D.珊瑚虫
13.鱼离开水后会很快死亡,原因是()
A.不能游泳 B.不能呼吸 C.不能保温 D.不能取食
14.下列哪种动物是真正的鱼()
A.甲鱼 B.娃娃鱼 C.鲨鱼 D.章鱼
15.下列各种生物中,真正属于鱼类的是()
初中生物试卷第1页,共7页 A.鲸鱼 B.章鱼 C.鳕鱼 D.鲟鱼
16.鱼的呼吸器官是()
A.鳃裂 B.肺 C.口 D.鳃
17.“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鱼在向前游动时,主要依靠身体的()
A.胸鳍和腹鳍 B.尾部和躯干部 C.尾鳍 D.所有鳍
18.下列动物中,不属于鱼类的是()
A.鲨鱼 B.鲸鱼 C.草鱼 D.带鱼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9.观察鲫鱼形态图,思考分析,尝试完成下列问题:
(1)“鱼儿离不开水”,这是因为鱼用 ______ 呼吸.
(2)鲫鱼体表有 ______ 覆盖.
(3)鲫鱼身体两侧大多有② ______,能 ______ .
(4)我国有丰富的鱼类资源,请在下列横线上分别填出你已知的鱼类(各写出两种以上)海洋鱼: ______ ;淡水鱼 ______ .
20.观察鲫鱼形态图,思考分析,尝试完成下列问题:鲫鱼有许多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1)鲫鱼的体表有 ______ 覆盖
(2)鲫鱼身体的两侧有[ ______ ] ______,可以感知水流的方向
(3)鲫鱼游泳主要依靠 ______ 完成
(4)“鱼儿离不开水”,这是因为鱼用 ______ 呼吸.
鱼类习题(含答案)
【答案】
1.D
2.B
3.B
4.C
5.D
6.B
7.C
8.A
9.D
10.D
11.C
12.B
13.B
14.C
15.CD
16.D
17.B
18.B
19.鳃;鳞片;侧线;感知水流,测定方向;鲨鱼、带鱼和黄鱼;青鱼、草鱼和鲢鱼
20.鳞片;④;侧线;鳍;鳃
【解析】
1.解:鱼类生活在水中,观察活鱼,可以看到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有交替闭合的现象,这是鱼在呼吸.鱼用鳃呼吸,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
初中生物试卷第2页,共7页 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所以鱼类不停地吞水实际上是在呼吸,进行气体交换. 故选:D 鱼总是不停地大口吞水主要是在呼吸,据此解答. 关键点:鱼儿不停地用口吞水主要意义是呼吸.
2.解:鱼类生活在水中,具有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身体呈流线型中间大两头小.身体体外没有突出物,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
所以鱼用鳃呼吸与减少鱼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没有关系. 故选:B 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①鱼的体形成梭形,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可以减少水的阻力;②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③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④用鳍游泳等.⑤鱼体内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 生物往往会表现出一些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但注意并不是所有特点都一定与生活的环境相适应.
3.解: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常直接作用于个体生存和繁殖、群体结构和功能等.鲨鱼、草鱼属于水中生活的鱼类;白鳍豚属于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而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水中无法呼吸. 故选:B.
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它们共同构成了生物的生存环境.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体是同时共同作用的,而不是单独孤立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分析影响某种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时,一定要从的生物的分类进行分析.
4.解:A、身体呈梭型中间大两头小,呈梭形,体表有黏液,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A正确.
B、鱼用鳃呼吸,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有利于水中生活,B正确.
C、鱼的体温是否恒定与适于水中生活无关,C正确.
D、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有利于水中生活,D正确. 故选:C.
每种生物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理特征和形态结构,结合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进行答题.
这部分内容是中考的热点,注意好好掌握.
5.解:鱼的各种鳍的作用:背鳍有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腹鳍起平衡作用; 尾鳍可以决定运动方向,产生前进动力; 臀鳍有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胸鳍主要起平衡的作用;鲫鱼在游泳时,产生前进动力主要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 故选:D 根据鱼鳍在与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分析解答,鱼鳍分为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和尾鳍. 对于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多结合生活的观察.
初中生物试卷第3页,共7页 6.解:观察活鱼,可以看到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有交替闭合的现象,这是鱼在呼吸.鱼用鳃呼吸,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所以鱼类不停地吞水实际是在呼吸. 故选:B 鱼用口吞水,用鳃孔排水,金鱼的口和鳃盖不停的交替闭合,是鱼在呼吸,结合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进行解答.
鱼不停地用口吞水而水从鳃盖后缘流出的意义是进行气体交换,从而完成呼吸. 7.解:鱼用鳃呼吸,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这样鱼的鳃丝中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转化为鲜红色的动脉血.
所以如果鱼新鲜也就能保持正常的呼吸,鳃丝中的毛细血管中就充满了鲜红色的动脉血,鳃丝颜色鲜红.在很多已经死亡的鱼中,鳃丝鲜红的鱼是新鲜的. 故选:C 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鳃是由鳃丝、鳃弓和鳃耙组成的,主要的结构是鳃丝,内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当水由口进入流经鳃然后经鳃盖后缘流出,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 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常使用我们说学的知识去解释.
8.解:鱼在水中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而产生前进的动力,各种鳍相互协调来维持鱼体的平衡,从而利于获得食物和防御敌害;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靠吸收水中的溶解氧来完成呼吸.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自由自在的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就是,一是能用鳃在水中呼吸,二是能用鳍在水中游泳.
关键点: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于生活在水中.
9.解: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水由口进入然后经鳃盖后缘流出,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流出鳃的水和进入鳃的水相比,流出的水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加.缺少水分会使鱼鳃丝粘连,不能进行气体交换. 故选:D.
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据此答题.
鱼的鳃只适应从水里吸收氧气,而对空气中的氧气不能吸收,所以它只能生活在水里. 10.解:A、鲫鱼在水中用鳃呼吸,而不是肺呼吸,A错误. B、鱼的身体两侧各有一行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B错误;
C、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协调运动器官,鲫鱼游泳的动力主要来自尾鳍和躯干部的摆动,C错误.
D、鱼身体呈流线型,中间大两头小,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D正确. 故选:D.
鱼类终身生活在水中,与其水中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有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
初中生物试卷第4页,共7页 鳞片等.
知道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1.解: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中国1000多年来在池塘养鱼中选定的混养高产的鱼种.鲢鱼又叫白鲢.在水域的上层活动,吃绿藻等浮游植物;鳙鱼的头部较大,俗称“胖头鱼”,又叫花鲢.栖息在水域的中上层,吃原生动物、水蚤等浮游动物;草鱼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以水草为食物;青鱼栖息在水域的底层,吃螺蛳、蚬和蚌等软体动物;这4种鱼混合饲养能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增加鱼的产量. 故选:C.
我国有优良的淡水鱼养殖品种,主要有鳙鱼、鲢鱼、草鱼、青鱼、鲫鱼和鲤鱼,其中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通常称为“四大家鱼”.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四大家鱼及特点.
12.解:由分析知,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的动物是鱼类. A、乌龟属于爬行动物,不属于鱼类.
B、鲫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 C、海豚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 D、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 故选:B 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关键是知道鱼类的主要特征,即: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13.解: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鳃是由许多的鳃丝组成的,由于里面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完成气体交换,一旦鱼离开水后,鳃丝就相互黏结在一起,减少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鱼会缺氧窒息而死,鱼离开水后会很快死亡,原因是无法呼吸. 故选:B.
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鱼吸收的是溶解氧,而在水中鳃丝展开,鱼离开水时,鳃丝则相互黏结在一起,鱼会缺氧窒息而死.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知道鱼的呼吸器官是鳃和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
14.解:C、鲨鱼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
ABD、甲鱼是爬行动物,娃娃鱼是两栖动物,章鱼是软体动物,都不属于鱼类; 故选:C.
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关键知道鱼类的主要特征,即: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15.解:A、鲸鱼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
B、章鱼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
CD、鳕鱼和鲟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都属于鱼类. 故选:CD.
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关键知道鱼类的主要特征,即: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初中生物试卷第5页,共7页 16.解: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是由许多的鳃丝组成的,由于里面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
故选:D 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鱼类的主要特征.
17.解:鱼类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能产生向前划水的推力,因此,鱼在向前游动时,主要依靠身体的尾部和躯干部. 故选:B 背鳍有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腹鳍起平衡作用; 尾鳍可以决定运动方向,又能同尾部一起产生前进的推动力; 臀鳍有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胸鳍起平衡和转换方向的作用;然而鱼体向前游动时的动力主要是来自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多结合生活的观察,应不难记忆. 18.解:ACD、鲨鱼、草鱼、带鱼,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 B、鲸鱼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因此属于哺乳动物,不是鱼类. 故选:B.
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关键知道鱼类的主要特征,即: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19.解:(1))因为鱼用鳃呼吸,鳃只能吸收溶解在水里的氧,因此“鱼儿离不开水”.(2)鲫鱼的体表有鳞片,鳞片具有保护作用.
(3)鲫鱼身体两侧大多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
(4)我国有丰富的鱼类资源,其中生活在海水中的有:鲨鱼、带鱼和黄鱼等,生活在淡水中的种类有青鱼、草鱼和鲢鱼等. 故答案为:(1)鳃.(2)鳞片.
(3)侧线;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4)鲨鱼、带鱼和黄鱼;青鱼、草鱼和鲢鱼. 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①鱼的体形成梭形,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可以减少水的阻力;②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③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④用鳍游泳;⑤鱼体内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 图中:①背鳍,②侧线,③臀鳍,④胸鳍,据此解答. 知道鱼在水中生活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0.解:(1)鲫鱼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用鳃呼吸.
(2)鲫鱼体内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
(3)鲫鱼的运动方式是游泳,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来获得动力.(4)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水从口进出,水中的溶解氧进入血液中,使血液中的含氧量增加,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被排入水中,使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水从鳃盖后流出,初中生物试卷第6页,共7页 完成了一次气体交换. 故答案为:(1)鳞片;(2)④侧线;(3)鳍;(4)鳃.
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①鱼的体形成梭形,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可以减少水的阻力;②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③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④用鳍游泳等.⑤鱼体内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图中:①背鳍,②鳃盖,③尾鳍,④侧线,⑤臀鳍,⑥胸鳍,⑦腹鳍,据此解答.
知道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是由许多的鳃丝组成的,鳍是鱼的运动器官.
一、课程教学现状
1. 教学设施不完备
许多学校虽然开设了《鱼类学》这门课程, 但与之相匹配的教学设施欠缺, 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像样的标本实验室, 师生无法在教学过程中有直观的互动, 学生很难进行直观的观察和研究。
2. 重理论、轻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 因条件和观念等的影响, 偏重于理论课教学, 对实践性教学重视不够。而《鱼类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专业性和概念性极强的学科, 仅凭教师的一本教案、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简单讲授, 学生很难听懂, 既影响了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又不易和实物联系起来, 使课程无论是教还是学都感到抽象并且枯燥无味。
3. 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在《鱼类学》教学过程中, 许多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教学, 缺乏更新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性, 使得教学过程和水产养殖专业其他科目缺乏连贯性,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做到融会贯通。同时, 《鱼类学》多为单课程的教学, 内容单一、范围狭窄, 许多知识内容比较陈旧, 跟不上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
二、课程改革目标
《鱼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优化课程结构, 帮助每一位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地发展。随着环境的不断变换逐步更新教学内容, 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时间, 坚持多课程、多学科协作, 使学生能够掌握最前沿的各方面理论知识。
三、课程改革措施
1. 完善教学设施
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 开办多媒体教室, 购置多台投影仪;建设设施完善的教学标本室、陈列标本室、标本展示馆、专用资料库、生态实验室, 提高教学效果和课堂利用率。结合当地水产养殖状况, 创建野外实习基地, 创造真实的氛围, 使学生有一个真实的教学环境, 进行实地教学,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鱼类学》课程的建设和改革, 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为提升该课程教师的综合素质, 培养大批懂水产养殖技术理论和懂实际养殖技术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 学校就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 加强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 为他们提供锻炼和深造的机会,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素质。组织教师在国内外高等学校和有关单位进修, 使他们具备较强的实践意识和教学能力, 对教学方法勇于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 引导教师教学创新, 促进教学现代化, 并实行学生评价和专家监督相结合等方法, 严格把握教学质量关。通过教学研究促进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突出当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前沿, 将最新的理论与技术融入教学中。鼓励教师多参与生产实践, 多进行实地考察, 让理论知识经受实践检验。只有我们的教师通晓养殖技术, 懂得社会所需, 才能正确引导学生, 才能教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
3. 改进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重点讲解《鱼类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授课过程中要把握全局, 首先学习目录, 让学生对本课程的内容和结构框架有大概的了解, 再进一步分析各章节的联系点, 加以指示和引导。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 比如, 我们所用教材中的图片是黑白的, 而经过福尔马林浸泡过的标本也失去了原来的颜色, 这时学生对各种鱼的体色非常陌生, 而多媒体中的鱼类图片就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在授课过程中要利用网络资源, 结合本课程的专业特点和社会角色, 结合与鱼类相关的自然现象, 突出重点和难点, 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启迪学生的思维, 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剪辑鱼类影像资料、制作课件和电子教学幻灯片, 扩充教学的信息量, 拓宽知识面, 增强教学的效果。
4. 重视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 实践教学是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融合的最佳手段, 有利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同时它又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过程, 是理论教学所不可替代的。理论教学是学生接受和积累知识的过程, 各类学科的联系和综合运用都需要通过实践环节去体现。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往往需要查阅很多资料, 经过很多试验才能解决。因此, 多让学生进入实验室接触仪器设备, 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机会, 培养学生操作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5. 加强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评估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中心和主线, 教学质量评估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有力措施, 因此要加强课程的教学管理, 建设完善的课程评估体系, 定期通过问卷调查学情、反馈课程评价, 使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的同时激励教师队伍的潜能。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 《鱼类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改革教学方法, 使课程与时俱进, 能为培养水产养殖领域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摘要:《鱼类学》是水产养殖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而目前的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 教学内容单一等问题, 严重制约了课程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从师资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对改善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鱼类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刘焕亮, 高悦勉, 张泽宇, 等.水产养殖学专业 (本科)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J].农业高等教育, 1999 (6) .
一、化学习题呈现的方式及变化趋势
1习题呈现的方式
新课程从其本身的特点,教与学的方式的改变,教学过程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改变都迫切需要习题呈现的方式应多元化,新形势下的习题呈现的方式有:
(1)构思别致、题材新颖、思维富于创造性的信息给予题;
(2)紧密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注重过程学习的科学探究题;
(3)培养图像阅读能力、摄取有用信息的图表分析题;
(4)体现人文精神、展现主体价值的知识阐述题;
(5)注重实用、提炼数据、培养逻辑能力的计算评价题。
2新习题题型的变化趋势
(1)定性问题定量化
例:丽丽把三处金属锌、铁、铜同时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纸上的金属有a种,滤液中的溶质有b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a=1时,则b=3B若a=2时。则b≥2
C若a=3时,则b=1D若8=3时,则b≥1
(2)定量问题定性化
例:某工厂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质量分数为30%的稀硫酸供生产使用。配制时所用的浓硫酸与水的体积比最接近于()
A1:3B 1:4C 1:5D 1:6
(3)探究试题趣味化
①生活热点:小包装、干电池、居室气体等;
②工艺热点:金属镁、自来水、新物质等;
⑧异常现象:金属与酸、碱与酚酞氧化硫与石灰水等;
④书本热点:空气成分、二氧化碳与碱、着火点探究、腐蚀等。
(4)计算问题情境生活化
例:某厂用石灰石高温煅烧制得生石灰,若每天消耗含杂质5%的石灰石原料300吨。请根据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①理论上每天可生产氧化钙多少吨(假设杂质受热不分解)?
②若每吨石灰石以100元的价格买人,制得的生石灰(含原杂质)以每吨250元卖出,扣除每吨石灰石原料生产的加工费30元,则该厂每天可获利润多少元?
二、习题采集的原则
1注重化学习题时效性
化学是一门时代气息特浓的科学,当今化学涉及多个方面热点问题如“飞秒化学”、“纳米材料”、“生物酶”、“清洁能源”、“新型合成塑料”等等,在习题选择时,适当地渗透当今社会热点问题,使习题散发出时代气息。
2注重化学习题的人文性
化学的教育功能是育人,化学习题中可选择一些与社会生活、生产相结合的题目,这一类习题既强化了人文精神,将思想教育因素渗透于习题之中,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诸如:在进行考察碳酸钠的相关知识点时,题目中可渗透化学家侯德榜的有关事迹等。
3注重化学习题的情境性
化学习题的测试功能应是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单一的让知识点再现。同样的一个知识点的出现的面貌,必需进行“包装”,使学生在解答题目的同时,感受到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也就是说,解题是一次生活的体验,情感的交流,理性的提升。
4注重化学习题的设计梯度
化学习题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水平,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设计出有一定梯度的习题,让学生体验解题的一般习惯和思维方法,也能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同学在不同的知识问题中获得解答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具体设计时注意以下几个原则:①脱离繁、难、旧、偏;②问题多元细化;③体现一题多路;④题意明确、简洁。
5有效地指导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评析
教者自编习题或教者指导学生自编习题,在设计习题时,应充分考虑所设计的习题的科学性、教育性,有无科学性的错误,表达是否准确、到位,题意是否有歧义,还应充分考虑习题的技术含量。笔者长期从事初三化学任教工作,经常组织学生自编习题,通过双方交流评析,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评析习题的方式
1审明题意,抓住核心
评析习题应以认真分析题意,抓住题目中最关键的部分,找准各部分之间关联,关键是通过一些显性条件推理出题中的隐性条件。
例:只含cu和O两种元素固体样品9.0克,测得cu的质量为8.0克,已知Cu的氧化物只有CuO和Cu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样品的组成只有两种情况
B,固体样品一定是cu2O
C,固体样品可能是cu2O
D,若固体样品由两种物质组成,则其中一种质量数是4/9
此题目经过仔细分析,抓住铜元素质量为8克,在cu、CuO和cu2O固体中分析出9克的固体中分别含cu元素的质量分别为9克、72克、8克,再联系平均思想,正确选出答案。
2剖析题目,化难为易
在解答具体化学问题时,应分清题目的主干和分支部分,应善于把题目分若干部分。这样,通过分析,可把题目中相关线索全部显现在面前,经常通过这样的训练,可熟练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如,钡餐透视检查胃部疾病时,让病从口服硫酸钡,若服用碳酸钡就中毒,已知可溶性钡盐有毒,上述中毒原因是____。误服碳酸钡后,可立即服用硫酸钡解毒,原因是___。根据题意,可将题目分成若干个小问题:①碳酸钡溶解性如何?②硫酸钡的溶解性如何?③两者与盐酸是否都能反应?④硫酸镁与氯化钡反应,产物是什么?通过这些小问题物解答和讨论,题目有深刻的理解,可顺利地抓住问题的关键,从而顺利地解答。
3把握特点,形成思路
化学试题中,有很多非常规化学习题,这类题立意好、题材新、着眼点好,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对这一类题及时小结,形成解题思路。
①巧设数据,化无形为有形
例:向一定质量的盐酸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到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滤液的质量等于所加硝酸银溶液质量,则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评注:此类题常常出现数据不足,如采用常规解法往往思路不通,这时,可通过引入辅助量,从而使思路沟通,计算简化,提高解题的正确性。
②挖掘隐含,变间接为直接
例:由(NH4)2SO4、(NH4)2HPO4、(NH4)2S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评注:解本题的要点是合理找出各元素之间隐含关系,找出相关元素或物质之间关系式,只有这样。相关问题才能解答。
③抓住守恒,以不变应万变
例:将3.6克碳酸钙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后,测得固体剩余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7.6%,计算固体剩余物中氧化钙的质量?
评注:这类试题涉及化学量变化的量型,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推理,抓住在变化前后物质中某元素质不变,展开讨论,方可顺利解题。
④合题差量,并多步为一步
例:由Mg、Al、Fe、zn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20克,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116克不含结晶水的硫酸盐的混合物,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
A Zn
B Fe C Al D Mg
评注:此类题按常规计算,往往经过多步计算,若能分析出来—个或,入介化学量的差量,则要起到一举多得、一步求解之目的。只有经过合理分析,正确找出差量,解题桫出错误。
⑤分类讨论,融数学于化学
例:向2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5.55%的某金属A的氯化物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待反应完全后,滤出沉淀干燥,称得质量为28.7克,试通过计算并参照原子量,写出A的氯化物的化学式(A为常见金属)
评注:解这类计算题,首先应从认真分析题意,设出尽可能少的未知量,利用题目中给出的关系式,结合化学原理对数关系式中化学量加以讨论,讨论的结果应符合化学原理和化学规律。
一、判断题
1、中国企业要想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胜出,并持续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
2、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首要资源。
3、人力资本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
4、人力资源管理视员工为负担、成本,重使用轻开发。
5、人力资源的本质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可以统称为劳动能力。
6、人力资源管理视员工为第一资源,重视培训开发。
7、各国现行的劳动年龄规定是,男性16-60岁,女性16-55岁。
8、被称为“人力资源管理之父”的是西奥多·舒尔茨。
9、人力资源管理者和管理部门必须扮演好四种角色:战略伙伴、变革推动者、管理专家、员工支持者。
10、人力资源管理的内部环境是指在企业系统之外能够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11、1916年,亨利·法约尔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中将管理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
12、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属于过程型的激励理论。
13、美国行为科学家埃德加·H·沙因在其1965年出版的《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X理论-Y理论”。
14、“社会人”人性理论假设的基础是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
15、“好吃懒做、唯利是图”是““自我实现的人””人性思想假设。
16、“主张集体奖,而不主张个人奖”是社会人假设的思想。
17、由于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他们还要具备一些特殊的知识和能力。
18、人力资源管理的外部环境是指在企业系统之内能够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
19、职业是指由某人在某一方面承担的一项或多项任务组成的相关任务集合。20、职位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定性的方法和量化的方法两大类。
21、职位分析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所有职能的基础和前提。
22、工作分析、职位评价的思想源于以F.W.泰勒为代表人物的“科学管理”理论,该理论 在动作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作分析”和“职位评价”制度。
23、为了完成某项特定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所应具备的最低条件的书面说明书为工作说明书。
2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说明人力资源规划重要性的。
25、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各种人力资源的具体计划的核心。
26、德尔菲法主要用于人力资源的供给预测。
27、“你能否经常出差?”这是面试引入阶段可提的问题。
28、面试是企业综合了解应聘者、从中选拔优秀人才的过程。
29、在职业生涯中期,员工更关注自己在组织中的成长、发展和晋升,他们开始慢慢寻求更大的职责与权力。
30、一项培训工作能否成功,起决定性作用的在于培训需求分析是否有效。
31、绩效考核的主要方法可分为比较法、量表法和混合标准测评法。
32、企业的薪酬制度反映了该企业的价值观,企业价值观对企业的薪酬管理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33、绩效管理具有循环性,它的每一次循环,都将使企业、组织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有所提高和发展,并有所创造和前进。
34、我国目前的情况是,进行薪酬调查非常困难,因为多数企业不愿意公开自己的薪酬状况。
35、职工因公致残被鉴定为一至四级的,应当退出生产、工作岗位,终止劳动关系,发给工伤伤残抚恤金证件。
36、如果某一职责大量时间都分配给了非常简单的职责,就说明它的工作量是不饱满的,相反,如果一些本来应该占很多时间的职责,在某一职责那里被分配很少时间,就说明这一职位的工作量有些超负荷。
二、选择题
1、处于潜在形态的人力资源是()。
A.未成年就业人口 B.老年就业人口 C.求业人口 D.求学人口
2、“人力资本之父”指的是()。
A.德鲁克 B.舒尔茨 C.丹尼森 D.明塞尔
3、下列不属于人力资源性质的是()A.能动性 B.时效性
C.社会性
D.不变性
4、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人看成什么?()
A.资源 B.成本 C.工具 D.物体
5、影响人力资源质量的因素不包括()。
A.人口迁移 B.教育培训因素 C.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 D.营养因素
6、不属于衡量一国或地区的人口质量的因素是()。A.体质水平B.文化水平
C.心理素质和道德情操 D.实际参加工作的人力资源数量
7、“一人之身,才有长短,取其长而不问其短。”这句话是强调()。A.用人所长 B.不论出身 C.人有优劣势 D.身高很重要
8、X理论相当于我国古代()的“性恶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管理方式是以金钱激励为主要手段,对消极怠工严厉惩罚的控制管理,以权力或控制体系保护组织本身和引导员工。
A.荀子 B.孟子 C.告子(告不害)D.梁启超
9、不属于奥尔德弗ERG理论的是()。
A.审美需要 B.生存需要 C.成长需要 D.关系需要
10、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属于()。
A.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B.综合性激励理论 C.过程性激励理论 D.内容性激励理论
11、华为公司把它人力资源管理目标概括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一支宏大的、高素质、高境界和高度团结的队伍,以及创造一种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促进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和高效运作提供保障。”这个管理目标中()目标没有包括进去。
A.保证价值源泉中人力资源的质量 B.为价值创造营造良好的人力资源环境 C.保证员工价值评价的准确有效 D.保证价值源泉中人力资源的数量
12、要正确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者必须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这方面进行研究的人很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
A.亨利·明茨伯格 B.斯蒂芬·P·罗宾斯 C.罗伯特·L·卡茨 D.埃尔顿·梅奥
13、不属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解决的问题是()。
A.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成分、需要多少、素质构成是什么 B.企业在相同时间内能够得到多少与需求的层次和类别相对应的人力资源供给 C.企业人力资源供需比较结果是什么,应通过什么样方式来达到人力资源平衡 D.通过企业人力资源供求比较,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的调整
14、人力资源总体规划的内容不包括()。A.供需的比较结果
B.阐述在规划期内对各种人力资源需求和配备的总体框架 C.确定人力资源投资预算 D.实现组织发展的战略目标
15、不属于内部招聘来源的是()。A.下级职位的人员通过晋升方式来填补空缺职位 B.同级职位上的人员通过工作调换或轮换来填补空缺职位 C.上级职位上的人员通过降职的方式来填补空缺职位 D.从其他单位或部门调剂人员来填补空缺职位
16、内部招聘人员利弊很明显,但()不是其范围。A.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帮助其个人发展 B.有利于员工掌握多种技能,提高其积极性
C.容易形成“近亲繁殖”,影响新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
D.不利于员工掌握职位的深度技能,影响员工的专业性,降低对组织的忠诚度
17、不属于内部招聘的方法是()。A.工作公告法,通过公告让员工申报空缺职位 B.工作档案记录法,确定符合岗位的人员
C.实行内部晋升,岗位轮换,临时人员转正,满足空缺职位的需要 D.通过企业员工、客户或合作伙伴推荐来解决职位空缺
18、不属于麦吉和赛耶提出确定培训需求方法的是()。A.组织分析 B.任务分析 C.人员分析 D.关系分析
19、培训目标的内容要素可以分为三大类,不属于这三大类的要素是()。A.知识的传授 B.技能的培养 C.态度的转变 D.协作的增强 20、不属于在职培训方法的是()。
A.学徒培训 B.辅导培训 C.工作轮换 D.案例分析法
21、不属于绩效特征的是()。
A.多因性 B.多维性 C.动态性 D.长期性
22、不是薪酬的组成部分的是()。A.基本薪酬 B.间接薪酬 C.激励薪酬 D.内在收获
23、不包括在薪酬管理的内容中的是()。
A.财务报酬 B.薪酬结构 C.薪酬调整 D.薪酬控制
24、()不属于影响员工薪酬的个人因素。A.员工所处的职位 B.员工的绩效表现 C.员工的工作年限 D.员工的社会关系
25、不属于个人激励薪酬的是()。A.计件制 B.工时制 C.绩效工资 D.利润分享计划
26、工作分析,是()组织某个工作有关的信息的过程,是整个工作分析过程的核心部分。
A.收集、整理、综合、分析 B.收集、分析、综合、整理 C.收集、分析、整理、综合 D.收集、综合、整理、分析
27、以下关于招聘申请表设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招聘申请表是由应聘者填写的单位统一设计的表格 B.大多数单位对任何人员都使用一种统一的招聘申请表 C.不同单位设计招聘申请表的项目是不同的 D.招聘申请表必须符合当地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
28、在职业生涯各个阶段中,员工愿意变动自己工作,“跳槽”现象较严重的是()。A.职业探索阶段 B.职业发展阶段 C.职业稳定阶段 D.职业后期阶段
29、福利发展的趋势是()。
A.弹性福利 B.实物福利 C.现金福利 D.精神福利
30、我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A.1 B.2 C.3 D.4
31、把“职工视为活动主体、单位主人”是哪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A.自我中心式、非理性化家族管理 B.以人为中心、非理性化家族管理 C.以人为中心、理性化团队管理 D.自我中心式、理性化团队管理
32、内部招聘的最大弊端在于()。A.员工缺乏创新性C.对员工缺乏深入的了解
B.合格员工数量不足 D.近亲繁殖的问题
33、在P=F(SOME)模式中的函数指的是哪个变量?()A.机会与环境 B.技能 C.激励 D.绩效
3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于()。A.1994年7月5日
B.1995年1月1日
C.1995年7月5日
D.1994年1月1日
35、工作时间的基本种类不包括()。A.标准工作日
C.法定工作日
B.弹性工作日 D.综合计算工作日
36、学会处理相关问题,及时调整态度,尽快熟悉组织文化,建立与组织的“心理契约”,胜任现时工作属()。
A.职业早期阶段 B.职业探索阶段 C.职业中期阶段 D.职业晚期阶段
37、[题干]李某与广州某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为期5年。该合同规定,李某无权组织或加入工会,无权参加企业决策;企业有权依照公司的经营状况决定是否为其支付劳动报酬和福利,有权单方面变更和解除劳动法律关系。根据材料,请回答李某与该公司建立劳动关系的基石是()。
A、双方意愿 B、劳动合同 C、劳动法 D、公司意愿 E、劳动规章制度
39、王某是某著名电脑公司的电脑程序设计员,他不仅拥有精湛的电脑程序技术,还拥有良好的经营管理能力。最近他想调任销售或财务经理的职位,然而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却不认可他的想法,最后他辞了职,自己开了一家小型电脑公司。根据材料,请王某的辞职说明该公司未做好()方面的工作。
A、招聘与录用 B、薪酬设计 C、职业生涯管理规划 D、员工的社会保险
三、简答论述题
1、人力资源的性质有哪些?
2、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3、四种人性假设理论是由谁在哪一年提出的,分别是什么?
4、阐释激励理论。
5、简述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外环境。
6、人力资源管理者和部门要承担哪些活动?
7、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8、简述职位分析的方法。
9、简述职位说明书的主要内容。如何编写职位说明书?
10、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预测。
11、如何实现人力资源供求平衡。
12、简述德尔菲法。
13、简述外部招募的渠道与方法。
14、比较内部招募和外部招募。
15、简述面试的类型。
16、简述评价中心。
17、简述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
18、简述职业发展阶段理论。
19、简述培训与开发的分类。20、简述培训与开发的新趋势。
21、培训与开发的主要方法。
22、简述绩效管理及其内容。
23、简述绩效考核过程中的关键点。
24、简述绩效考核的主要方法。
25、简述绩效考核的误区。
26、简述薪酬的功能。
27、影响薪酬管理的主要因素。
28、简述职位评价的主要方法。
29、简述可变薪酬。
30、简述法定福利和自主福利。
31、简述劳动合同的管理。
四、案例分析题
一.简述
1、一次酒会上,有一个客户(王燕,女)想请你帮他
介绍另一个客户(张明,男),请问你怎样作介绍?
2、接、打电话应注意哪些礼仪?
3、就你自己对商务礼仪的理解谈谈“尊重为本”。
二、实践题
1、公司来了一个香港新客户,这个客户之前有与我公司没有过任何合作,对方是女性,她在双流机场下飞机后,请就你结合礼仪教材对其接人、到厂参观、用餐和电话沟通、业务交流和订单促成等方面,讲一讲整个经过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选择题
()1.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2.“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A.一般发展 B.自我实现 C.全面发展 D.情感发展
()183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
()4.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
A.普遍主义 B.唯科学主义C.实践理性 D.解放理性
()5.()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A.课程编制 B.课程开发 C.课程实施 D.课程选择
()6.“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是()的观点。
A.被动适应论 B.主动适应论
C.滞后论 D.超越论
()7.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
A.整合性 B.逻辑性 C.个别性 D.超体性
()8.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 B.卢梭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
()9.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
A.古德莱德 B.查特斯 C.斯金纳D.杜威
()10.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在本质上受()支配。
A.技术理性 B.实践理性C.解放理性 D.理论理性
()11.()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内在评价
()12.把教育评价分为古典的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教育家是()。
A.利维 B.泰勒 C.布卢姆 D.莱斯()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A.随机访问教学 B.情境教学 C.支架式教学 D.问题教学
()14.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
A.学术中心课程 B.社会问题中心课程 C.儿童活动中心课程 D.人格中心课程
()15.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存在的。
A.先知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16.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17.“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罗主义
()18.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19.()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20.“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 D.黑格尔
()21.()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22.“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23.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24.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25.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26.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27.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28.()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 B.量力性原则C.过程原则 D.思想性原则()29.“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帕克赫斯特D.瓦根舍因
()30.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二、填空题
1.所谓,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2.现代 可以分为五类:光学媒体、音响媒体、文字图像媒体、视听媒体、综合媒体。
3. 是一个教育信息传播的过程,传播过程中有四个要素,即传播者、信息、媒体和受传者。
4. 可以看作是文件课程向教学活动的转化,将规定的目标与内容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并且根据具体学校、学生和环境的变化进行创造和调整。5.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它一般要通过、手势、体态、眼神、面部表情等来表达。
6.根据教学语言表达方式,把教学语言划分为、论证性语言、说明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
7.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 的需要,又要顾及学生特点。
8.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决策功能、功能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
9.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对学生的研究,对 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
10.在我国的教育实际工作中,课程一般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
11.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和实验法。12.是教学的基本理论,是组织教学活动的理论依据。13.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把学习过程概括为 的统一过程,这是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
14.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重点集中在学习差的学生身上。15.的开发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即明确课程目标与评价目的、收集与选择作品和反省与评价。
16.我国学者对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作了一些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类:教学过程知识说、、教学过程本质说和教学过程实践说。17.教学过程的两种动力包括教学过程的 和教学过程的外部动力。18. 的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的事物的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获得生动表象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论思维。
19.必修课程的本质特点就是。它是社会权威在课程中的体现。选修课程一般分为必选课与任选课两类。
20. 是为了达到—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
21.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为: ——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
22.目前典型的课程设计模式有、过程模式、集体审议模式、自然设计模式。
23.以 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24. 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25. 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课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26. 是在教育情境中、在解决的过程中产生,是学生和教师由内在的价值观引导的关于经验生长的方向感。
27. 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8. 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
29.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学校以外的现代生活和学科内容。
30.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 三种类型。
三、名词解释
1.学习双机制理论 2.课程组织 3.课程评价 4.教学过程 5.课程实施
6.结构-定向教学理论 7.课程标准 8.有效教学 9.课程 10.教学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教学对话的性质?
2.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有何区别? 3.简述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基本内容。4.目标达成模式的步骤是什么? 5.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简述教学媒体的作用。7.教学环境有哪些功能? 8.研究性学习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9.课程的分类有哪些标准? 10.课程计划包括哪些内容?
五、分析题
1.有一位数学教师,在讲“对数表”一课时,先问学生“一张纸厚度是0.0 83毫米,现在对折3次,厚度不足1毫米,如果对折30次,请同学估计一下厚度”?学生:“30毫米””60毫米”?!教师:“我经计算,这厚度将超过10座珠穆朗玛峰的叠起来的高度”。学生惊讶不已,甚至有人认为老师搞错了。教师列出式子:0.0 83X 230,对学生说:“230很难计算,不如查对数表。” 试用学过的教学理论分析这位教师的教学策略。2.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的顺利开展并且获得优异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05级中文班的同学在九小见习时,九小的王进老师向他们面授教学技巧,王:“教学有多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效果,但是我们选择哪种教学方法的时候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充分考虑教学方法的优选因素。”
所谓厚基础,就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1.1 激发兴趣是学习最好的促进剂
在做好实习计划、确定好实习基地、实习路线等一切前期准备后,带领学生真正进入到野外实践的课堂中来。
作为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提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或问题,引导他们用专业的眼光去看问题,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顺便把实习任务带到学生的视野当中去。让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和探求的渴望去学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2 由自发到自觉的探究是打基础的推动力
首先,通过第一步的兴趣激发,使学生对饲用植物分类学课程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同时又感受到了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能或不完全能用专业知识来回答的遗憾。这些因素都是驱使他们进一步学好专业知识的动力。
此时,教师以周围或大家熟知的一些植物为例,详细讲述相关的科属特征,使学生对这些植物的科属特征有了认识,成为识别下一个该科或属植物的判别依据。例如,指导学生亲身体验这些特征的认识过程,观其叶形、表皮附属物及用手揉嗅其味、撕裂是否有乳汁等方法进行自主观察。传授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的基本技能。
其次,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不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随着学生认识物种数量的不断增加,再通过启发式思维和相对比较的认知方法,不断增加学生的判别能力,比如同科不同属之间的特征异同,不同科间相同器官的异同等。
通过逐步的引导,使学生具有自发到自觉的态度、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精神,形成以前以教师授课为主导,变成现在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导的良好的教学方式,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维得出结论,印象深刻。
再次,在学会了观察、描述植物的基本方法后,要学会对工具书的应用。在教师的指导下,采集、制作实习点的植物标本,通过查阅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黑龙江植物检索表等工具书及有关文献,对各个种及种下等级作出正确的鉴定。通过归纳、统计处理,培养学生观察、识别的能力,获得植物科、属、种的特征。在获得大量的植物学信息后,要求学生掌握检索表的编制原则,来编制校园及草原植物的科、属、种检索表。
1.3 野外实践是最好的环保教育课堂
野外实习也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机会。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失当,比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农田、森林砍伐过量等,使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尤其是生物的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破坏。植被的破坏直接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飓风、暴雨、泥石流等这些大自然的报复无一不使人们警醒。
野外实践本来就是要教育学生如何合理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过程,所以要从思想理念和行动上时刻灌输环保的意识,使学生要清楚地认识到自然资源的宝贵,学习的结果是要懂得用知识如何去保护环境,而不是通过破坏环境来学习知识和认知环境。
结合实习环境的变化,做一些不同生境的生态调查,使学生时刻记住这种至关重要的环保意识,不但自己要遵循自然规律,还要影响他人。从而达到了野外实习这种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真正教育目的。
1.4 野外实践有利于提高团结合作精神
饲用植物分类学野外实习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过程,其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教学形式的灵活性都要求学生要严格地遵守纪律。如采集标本过程中,需要锹挖、刀割、装袋及背负工具等,都需要相互的合作才能完成好;同时也会随时出现一些小的状况,比如在攀爬中摔倒、划伤,在泥泞的道路上行走时扭伤,被蚊虫叮咬等,此时更激发出学生的勇敢精神,都会主动去相互体谅、相互鼓励,当大家携起手来,一起完成这个实践教学过程,可体验到集体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2 野外实习基地是平台,先进的教学手段是保障
2.1 野外实习基地的选择
天然草场草原是草业科学专业必须熟知的工作载体,所以该专业分类学实习是认知草场状况的第一步,这同时也决定了实习场所选择的针对性。东北农业大学地处中国北端,既有松嫩草原的天然草场条件,又有三江湿地草甸草原的便利条件,这为野外实习基地的创建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为此,和当地草原站合作,建立实验实习基地,与地方保持长期合作关系,既能搞好植被的调查研究等野外实习任务,又能很好地解决野外实习基地中的食宿和设施利用问题,为达到良好的实习效果和提高学生的业务水平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2.2 先进仪器和野外技术的运用,教学手段多样化
配备现代化的野外工作装备是完成好野外实习的根本保障之一。除了一些常规的植物志、图鉴、检索表等检索工具,还增加了相应的电子图库和网络检索系统,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更方便快捷。在常备的实习工具(海拔测高仪、指南针、温湿度表、体视显微镜、解剖工具)基础上,增加了全球定位系统(GPS)、数码摄像和照相设备、对讲机等先进设备,使学生在按实习路线调查时,能运用电子设备采集植物特征图像,记录生态环境和位置,方便带回驻地整理和学习,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有效地保护了植被,使我们逐渐完成了以标本采集、制作和分类为主要内容改为以让学生综合了解环境知识、环境定性定量分析、生物多样性研究、景观特征分析、病虫害发生防治方法等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此外,教师们还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结合现有的科研项目,设计一些小实验让学生自行组织团队去设计实验方案,提出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尽早接触到科研信息,提高科研素质。如对同一物种所处不同的生态环境的生态分布,不同的学生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再把它们汇总,探讨一下出现不同结果的操作方法和生态因素。
3 小结
习题教学历来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目前的习题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师不注意练习题的精心设计和使用,盲目滥练,课堂交流方式单一,学生主体性发挥不佳,对习题缺乏有效的指导等,导致学生做了大量的习题但是效率很低,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为此笔者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就如何改变这些状况,提高习题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相关研究。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习题教学观
(一)习题教学的学生主体观
教学中要改变学生在练习中的消极被动现象,积极创设交流、讨论、合作的机会,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反思等认知活动突显出来,使学生在感悟知识、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个人的理解。
(二)习题教学的多维目标观和功能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学目标和功能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新课程的习题教学也要适应教学目标和功能的转变,练习不仅是训练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诸方面因素相融合的过程。
(三)习题教学的多维形式和丰富内容观
传统的只为训练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习题,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很难适应新课程习题教学的多维目标和功能的要求,必须要以丰富的内容、多维形式的习题为载体展开教学。
(四)差异习题教学观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差异精心设计差异性和选择性的练习,在练习形式上、内容上、数量上和难度上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空间,并在学生完成差异性练习和选择性练习过程中,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三、习题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一)精心设计习题策略
一个好题就是一个好的科学问题,教学中发现教师习题设计的时间花得多一点,设计的习题就会精一点,学生就会学得活一点,习题设计得少一点,学生练习质量就高一点。所以科学习题的设计是开展高质量习题教学的前提。
1.习题设计的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科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紧密联系的学科,如果习题游离于现实生活,学生练习起来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同时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又得不到相应提升。所以教师在设计时要选择与现实生活素材结合在一起的习题,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又能在审视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具体的科学事实、规律要领的理解。
(2)科学性原则。
习题表述要科学、严谨,杜绝那种钻牛角尖,有科学错误的坏题。因为坏题不仅会浪费学生很多精力,增加学生的负担,甚至还会引导错误的思维,给以后的习题教学造成负面影响。
(3)层次性原则。
习题教学要按教材内容和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识发展的顺序由浅入深、由分解到综合的层次性设计。
(4)习题的伸展性原则。
一道好的习题,教师要善于挖掘习题资源,让习题资源合理有效地体现出来,进一步优化学生的思维。
将习题伸展,知识点之间有了连贯性、变化性,通过对原题的扩展,充分挖掘了一道题的习题资源,效果远远大于几个无关联的、凌乱的问题练习与讲解。
(5)针对性原则。
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薄弱点,结合习题内容和难度,设计出针对性强的典型习题。
(6)选择性原则。
每位学生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因此教师设计一些分类习题或“弹性”习题,让学生自主选择,满足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习的成就感。
(二)多元互动交流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课堂上可打破课堂座位“秧田式”的固定模式,采取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方式把全班分成每组4人左右的学习小组,实施教师精讲和学生互动的多元交流。
(三)习题有效指导策略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互助合作的学习方法,并不等于习题教学不需要教师的指导。相反,加强习题指导是有效降低学生解题的认知负荷,提高练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和提高习题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笔者课堂实践对习题的指导可从注重指导学生思维自我监控两方面入手。
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部分学生所采取的解题行为表现为单凭直觉做题,有的甚至是无意识的盲目尝试。而有效的解题需要明确问题的三种状态即起始状态、中间状态、目标状态。所以要指导学生对解题过程中三种问题状态的思维进行自我监控。
(1)通过自我设问,提高思维监控水平
解题时应指导学生经常问自己题目有什么关键信息?问题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达到这个终极目标需要哪些条件?通过这样的思维监控搭建信息和大脑储存的科学知识的链接,对目标作出决策,实施问题解决。
(2)开展错题诊断活动,提高思维监控水平
在批改作业时可将错题进行收集,利用多媒体技术做成课件或将典型错题印发给学生,让全体学生开展认知诊断活动,逐步由教师帮助纠错过渡到学生自己能识别并纠正,这样做也可以提高解题过程的自我监控能力,提醒自己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同时,教师阅读学生的反思,是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学情有效途径,它使后续的辅导更具有针对性,能真正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