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管理实施方案

2024-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长效管理实施方案(通用10篇)

长效管理实施方案 篇1

一、工作目标为巩固“ 883 ”社区创建成果,结合本社区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做好长效管理工作,建管并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坚持不懈地推动社区建设深化发展,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强化组织制度建设,以“四到社区 ” 为重点,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充实、完善各项工作管理制度,把各项工作一件一件抓落实。

二、实施方案

(一)、广泛发动宣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加强长效管理工作中,不能离开居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因此想做好长效管理,就必须发动居民群众共同来维护和管理自己所居住的家园。如何让居民们都参与到其中来,则要下大气力做好宣传、动员和组织发动工作,规划方案《社区长效管理实施方案》。利用社区一切可利用的宣传阵地,广泛宣传有关长效管理的具体内容;定期召开居民组长、代表会议,将社区工作方案及意图让他们带到居民中,让居民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长效管理工作的意义及目的,同时我们还将做好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

(二)、社区环境卫生实行长效管理1、“社区是我家,长效管理靠大家”,为了更好地巩固“ 883 ”创建成果,社区首先制定了值班制度,每日安排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值班,带领公益服务队伍进行分组分片劳动,除“牛皮癣”由专人包干外,其它地方则将人员分为五组,每组每周劳动一次,负责清理辖区内的地面及沟道卫生,并为之保洁。值班人员落实每天的劳动情况,并将当天的劳动情况记录在案。2、建立卫生评比制度,奖优罚劣,并成立卫生监督员队伍,协助社区整治环境,及时反映居民群众对环境卫生的工作要求和意见。3、做好居民区绿化工作,调动辖区内的党员、门栋组长、积极分子等共同保绿护绿,并将绿化带实行包干管理实名制,让居民共同参与,共同美化辖区环境,管理好社区绿化设施。

长效管理实施方案 篇2

在现阶段的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 要明确城市绿化的必要性, 所谓的城市绿化, 就是实现生态平衡性, 经济的和谐性, 保证城市发展模块的有效开展, 保证城市形象的提升。这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 保证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效益的提升。这需要进行多元化的养护模块的开展, 进行人力模块、财力模块及其相关模块的控制。这需要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 进行多元化的绿化工作模块的开展。面对当前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模块, 施工建设单位进行招投标管理效益的提升是必要的。这涉及到施工单位领导人员的自身意识, 如果自身不具备良好的工作主观意识, 是难以保证施工、养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在现阶段的园林施工模块中, 进行施工模块及后期管理模块的协调是必要的。这是现阶段施工中的重要问题, 如果不能保证工程质量模块、施工模块、验收模块、交接模块及其养护模块的控制, 是不能实现建设单位施工效益的提升的。这需要进行全面性的工程监理及质量控制模块的开展, 保证施工设计环节、种植环节等的控制, 保证施工的精细性, 保证种植层管理模块的有效开展。落实好当下养护管理工作的需要。我们常说的根深叶茂真正印证了土养根, 根养树的道理。但现代城市绿地面临最严重的问题是土壤板结, 多数原有土壤层都被周围灰土、砂石、混凝土、预制砖、大理石等隔离层所隔离, 导致路边土壤呈碱性, 土壤颗粒、理性结构遭到破坏, 致使植物生长所需微量元素无法正常吸收。而且多数绿地的建设不是以农田、池塘为基础, 土壤贫瘠, 不能满足园林植物的营养需求。

通过对养护管理效益的提升, 更有利于保证其养护方法的协调, 实现施工方法的控制, 保证技术含量的提升。这需要进行创新性的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 保证城市绿化工作的开展。宠物入园等行为很难从根本上给予制止解决, 这些陋习都给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2 园林养护长效管理体系的健全

在现阶段园林工程设计模块中, 进行整体养护质量的提升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建设模块、施工模块等的全程控制, 按照科学化的规范需要, 进行栽培, 保证树木成活率的提升, 保证现阶段的养护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这就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相关方案的开展, 满足园林部门的审批工作需要, 进行合理化的审批工作的开展。同时编制《城市园林绿化植物栽植工程技术规范》, 严格按规范施工。施工前必须做好土壤处理, 对原有较差的土壤, 要采取换土、施肥等措施, 做好土层处理。树穴的长、宽、深不低于1.2m, 保障树木的成活率。对于城区绿化招投标工程, 园林部门必须参与工程设计、施工监理, 确保施工质量, 达到长效管理。

在现阶段绿化过程中, 进行绿地模块、游园模块、道路绿化模块等的控制是必要的, 这需要进行种植验收工作的开展, 进行其验收工作的规范性的控制。保证土地基质的控制, 保证土壤的疏松性, 保证排水的良好性, 这需要满足现阶段城市园林植物绿化的需要, 保证其规范性及审批性的控制。只有严格按照规范、标准科学合理地设计施工, 才能达到施工质量和效果, 为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打好基础。实施针对城市市政设施和通讯施工、大环境的污染问题, 我认为要站在长远的高度和深度审视, 加强研究, 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协调沟通共同应对。

通过对环境综合管理模块的开展, 更有利于按照植物的生长模块进行浇水及施肥, 从而实现城市绿化的控制。这需要进行各种细节化工作的开展, 比如进行植物种类规格及其蒸腾量的控制, 保证其含水量的控制。壤土为12~23%;粘土为21~23%。浇水的重点在新种植的树木, 浇水的原则是见湿见干, 表土干而不白。对一些低矮的灌木由于根系浅, 要防旱保湿不涝, 才能正常生长。

在现阶段病虫害防治模块中, 进行科学化的规律遵守是必要的, 这需要进行防控模块的优化, 进行养护环节的有效开展, 保证食物的整体抗病虫能力的提升。这也需要进行治理模块的优化, 进行药物的规范使用。满足环境环保的需要,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入冬前, 要及时做好植物防寒工作。可结合修剪、浇防冻水等对植物根部进行堆积土壤加强保护。对于雪松、紫薇等不耐寒植物, 可通过设置风障、草帘包裹、薄膜覆盖等措施做好防寒工作。同时, 冬季涂白也起到防寒、除虫卵的效果。

通过对园林绿化的控制, 更有利于提升其技术的效益。这需要对城市土壤盐碱程度进行控制, 保证土壤改良工作的开展, 保障土壤改良效益的提升。这离不开对土壤的养分模块、酸碱度等的检测, 积极做好相关的改良工作, 从而提升植物的生长效益。对没有进行改良或是改良不合格的土壤坚决不予进行植物种植。还要多学习、引进先进的土壤改良技术, 以保证土壤质量。工作中, 要提高养护管理的科学技术含量, 引进耐盐碱植物的应用, 从而使绿地养护技术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

通过对养护管理技术规范的遵守, 更有利于实现规范性养护工作的开展, 保证养护管理效益的提升。这需要进行检查措施的考核, 保证绿化养护工作的积极开展, 进行工作巡查模块及其评比检查模块的控制, 保证绿化养护管理制度效益的提升, 保证多元化的绿化监督检查制度的开展。作为园林绿化施工、养护单位严格遵循的具体实施依据。同时要制定详细的养护管理月历, 掌握基本规律。对园林植物的灌溉、排涝、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每一项工作都有标准可依, 达到良性循环, 从而逐步实现养护管理的精细化和长效性。通过对园林法律体系的健全, 更有利于进行现代管理技术的适应, 这就需要进行城市园林绿化法律体系的健全, 进行配套性原则的应用。保证绿化养护工作效益的提升, 保证其有效性的管理。这就需要进行绿化不良行为的控制, 保证其法律依据的控制, 保证从根本上进行破坏绿化行为的控制, 保证其根本上的资金控制, 保证其绿化养护管理效益的提升。这就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 进行绿化养护的控制, 保证破坏绿化不良行为的控制。最近有许多城市提出了“一分栽, 九分管”的新理念。建议各级财政将绿化养护资金纳入正常部门预算, 在绿地维护费上, 按实际管养面积、管辖范围拨付养护经费, 保证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正常需要。要着重做好人性化管理, 广泛利用各种方式加强日常宣传和告知, 发挥群众力量共同护绿。尤其对于一些毁绿、占绿以及绿地的认建、认养、认管等方面, 我们可通过与学校、社区居委会、小区物业等途径寻求解决办法。

3 结束语

为了满足现阶段城市工作的需要, 进行城市园林绿化的控制是必要的, 从而提升绿化养护的管理效益, 保证园林绿化的和谐发展, 保证其可持续化的发展, 保证园林绿化养护效益的提升。这也对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及时发现纠正影响园林养护管理中的不良因素, 才能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长效管理实施方案 篇3

关键词:绿色通道;深入宣传;职责;创新;管理;人文环境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8-0070-01

在新的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不但是维持企业和谐稳定的基础工作,而且是企业长期受惠的长远工程。以开展“积聚群众智慧、听取群众呼声、排解群众困难”为主题的绿色通道活动,通过全面调动,系统筹划,做实做细,使思想政治工作达到了及时了解职工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与职工沟通,确保职工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能够在第一时间知晓,并得到妥善处理;广采博纳职工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创造性的良好效果。

一、深入宣传,制定方案,为“绿色通道”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基本且最重要主线是: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因此通过深入了解职工实际和思想动态,制定出切实可行、贴近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案是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的创建与实施的基础。在制定绿色通道方案时,通过各级组织、各种有效形式广开职工意见建议的收集渠道。派专人深入到班组与职工进行交流沟通,并通过对“绿色通道”体系的详细讲解,使职工们认识到绿色通道的具体内涵和实践内容,是符合企业实际,满足职工需求的思想政治工作新体系。从而得到广了职工群众的认同和支持,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明确职责,规范运作,为“绿色通道”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证

为保证绿色通道方案的顺利实施,在制定方案时就职工意见的收集、处理落实和结果反馈以及工作要求和流程等都制定了严格的规范:党、政、工、团等各级组织采取多渠道、多种形式深入基层收集意见、建议,并分类整理,按时上报。重要或急办的意见建议随时反映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定期收集职工意见。对反映的意见建议定期进行整理、分类、登记后,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在职工意见建议的处理落实方面要求有关单位在限期内处理落实,并将处理结果上报工作小组。重大意见建议上报党委会或局长办公会进行研究讨论落实。对职工意见建议处理结果的反馈方面要求办理结果要反馈到单位或本人。同时还邀请意见建议反映者对处理结果进行评价。定期公布意见建议的处理结果和情况。规范的运作为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创建与实施提供了保证。

三、结合实际,创新管理,确保“绿色通道”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企业的和谐发展、科学管理,需要企业决策层的审时度势,但为使各项政策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更需要通过不同渠道广泛听取党员职工的不同建议。这也是任何一个企业规范、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通道”则给这条路铺设了支撑主体。开展的绿色通道活动不只是停留在意见建议的收集、处理、解决这个层面上,而真正目的是通过绿色通道让职工广泛参与进来,积极行动起来,通过这一载体,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广纳良言谋发展,共为企业做贡献。

通过“绿色通道”及时了解职工心声,通过“绿色通道”,有效行使了分局党、政、工、团等组织的职责,真心实意地为职工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理顺职工情绪,及时解决问题,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使“绿色通道”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创建了一个载体:通过开展绿色通道活动,创建了集思广义、上下交流、排忧解难的载体。通过这一载体,把发展的目标与实现职工全面发展的目标融为一体,充分激发职工的发展愿望,不断增强职工的创造活力,使每个职工的聪明才智和潜能得到最充分的迸发和释放,推动了分局的和谐发发展。制定了一套流程:通过绿色通道,确保基层职工的意见建议从提出登记到结果处理都能够环环相扣,使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管、专人问,形成了一套规范的职工意见建议收集登记处理流程。

整合了服务资源:通过绿色通道,按程序由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对意见进行分类,整理、协调,按规定相关部门负责解决处理落实,使分局整个服务资源得到了整合,避免了职能部门各自为战和推诿扯皮的现象,使建议处理落到实处。落实了相关职责:绿色通道方案对职工的意见的处理、范围、权限,以及处理办结的时间、处理结果的反馈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使各项责任都落到了实处。加大督察力度,及时查处在流转工作上的漏洞,把各环节工作落到实处。

建立了一个机制:绿色通道活动的开展,首先建立健全了职工思想动态、汇集和反映机制,真正做到思想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实现了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基层的工作方针;其次做到了以人为本,重视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形成了人文环境:绿色通道活动,以和谐的理念为支撑,以和谐的作风作保证,积极为干部、职工之间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构建了上下之间、机关与基层之间、干群之间、职工之间的和谐,形成了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互相包容的良好人文环境。

四、几点体会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实施绿色通道的认识,通过不断创新内容,丰富形式,使活动更有特色、更加扎实、更具成效,最大限度调动职工参与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二是绿色通道的实施不是一时一事的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而又细致的工作,必须坚持规范运作,持之以恒。三是绿色通道的实施需要各单位、部门的支持和广大职工的积极参与。各单位、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把绿色通道的实施作为履行职责、服务企业的一个载体与机制,通过绿色通道这个平台,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把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河南公路港务局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长效管理实施方案 篇4

为切实贯彻落实省、市、县相关会议精神以及关于认真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部署,巩固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惠民工程,作为完善城镇功能、塑造品牌形象的管理工程,为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努力,务求环境整治工作持久化、制度化、规范化,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城镇为目标,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优化城乡环境,提升综合竞争力,确保我镇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组织领导和机构建设

为确保我镇长远发展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明确性,切实加强环境治理的持续有效开展,重新调整领导组,以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为组长,党政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各村(社区)支部书记和镇属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

(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为切实加强对我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推动我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调整后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人大主席、党委委员)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

***(副镇长)

***(武装部长、副镇长)

***(副镇长)

成员:***(纪委副书记)

***(党政办主任、宣传干事)

***(工会副主席)

***(社事办主任)

***(群工办主任)

***(安办主任)

各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和镇属企(事)业单位负责人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村镇建设服务中心,由曹清兵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牵头部门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由4个部门牵头:

1、宣传办协同分管领导成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办”,负责“舆论开道”和信息收集,办公室设在宣传办,由宣传干事彭琳负责。

2、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分管领导组织成员成立“城乡环境专项检查小组”,负责“纪录护航”和对整治工作进行督查考评,由纪委副书记张建华负责。

3、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牵头负责全镇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由安办主任赵应伟负责。

4、水利站牵头负责全镇河流、湖泊等水域沿线环境综合治理,由水利站站长梅怒涛负责。

各村(社区)和镇属企(事)业单位全面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路、河道沿线,所对应街道、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城监分队、派出所、经发办、社事办、工会、妇联、教育管理中心、工商、林业等有关部门要按照自身职能职责,对照治理内容和治理要求,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牵头部门及各村(社区)、镇属企(事)业单位切实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加大宣传,努力营造浓厚氛围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顺民心、解民忧、谋民利的的民心工程和惠民工程。各村(社区),各相关单位(部门)要积极组织人员利用宣传栏、广播等形式大造声势,大力宣传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意义、目标、措施,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深入人心,提高群众积极参与的自觉性,从而营造全面动员,人人参与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加强领导,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

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通力合作,建立健全环境综合治理领导机构,明确整治内容、明确整治重点、明确整治标准,制定工作方案,订立目标,明确任务,落实分工,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

四、工作内容和目标

(一)健全教育引导

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切实开展好城乡环境治理“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村庄、进景区、进家庭”的“七进”活动,开展“文明卫生家庭”、“星级家庭”评选活动,教育引导城乡居民转变生活方式,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全民公共卫生水平。

(二)健全责任落实

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点多、线长、面广,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部门责任,健全工作网络,形成工作合力。镇治理办是全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牵头部门,负责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搞好镇域内环境卫生清扫、环卫设施设备维护等。机关各室所按照各自职能职责切实搞好环境卫生整治和秩序规范,不断提升治理效果。明确村(社区)责任,落实辖区负责制,组织社区、村组,搞好辖区内的道路、垃圾、居民集中居住区、农村环境治理,以及沟渠、河道等规范管理,加强乡村容貌整治,努力实现清洁化、秩序化目标。明确单位业主责任。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事关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各学校、企事业单位和集镇店铺、商铺是切实履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主体责任,要严格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

(三)健全集镇管理

强化集镇清洁管理,将责任细化,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重点地段安排专人负责清扫、监督。按照市上下发的城乡环境综合测评目标内容,制定我镇环境综合治理任务分解表,采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此项工作的有序推进。

(四)健全队伍建设

1、加强环卫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镇域环卫队伍力量,按照规定定额配齐配足镇域内清扫保洁人员。

2、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整合执法力量,成立城管执法中队,充实执法队伍,加大城管执法力度。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管重罚,严肃查处,促进城乡环境秩序化、规范化。

3、加强协管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协管员作用,对集镇公共区域的卫生进行监督和劝导,制止不文明言行。

(五)健全治理考评

1、制定环境综合治理考核办法。坚持属地原则,各村(社区)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各村(社区)保洁员、协管员、卫生监督员为直接责任人,全面负责辖区内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各项工作。

2、制定环境综合治理测评办法,以“已测促改、以评促变”为测评的基本目的,从环境卫生管理、镇容秩序管理、公共设施管理、垃圾管理、场镇管理、人员管理和市场秩序管理七个方面进行测评。通过测评发现城乡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整改,通过定期多阶段的测评,清楚明晰的展示综合治理效果。

3、制定环境综合治理绩效问责办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制定此办法,提高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效能,健全监督机制,确保此项工作取得成效。

(六)健全督查问责

定期督查,不定时抽查。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组织人员定期对全镇综合治理工作进行全方位督查,坚持每周一期的督查通报和每月一期的督查工作小结。除此之外,采取不定时、不定点的抽查。发动群众监督。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设立举报电话,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监督:对群众通过电话、信函举报的问题,要组织人员深入调查处理;对群众反映强烈、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涉及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必须认真研究,限时解决,在规定时间内未落实到位的,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责任分工

(一)建立健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干部责任制,各村(社区)及单位要签定责任书,并建立和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监督管理体系。

(二)全面落实各村(社区)及单位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监督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推动各村(社区)及单位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责任的落实和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工作标准规范化建设。

(三)严格环境目标责任考核。进一步细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考核目标的分解落实,完善考核奖惩和通报制度,加大对各村(社区)考核中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权重和考核力度。

促进菜市场长效管理的方案 篇5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两个率先”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按照“属地管理”、“谁主办、谁管理、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坚持改善市场环境与规范化管理、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加快建设经营有序、环境优美、功能齐备、食品安全的规范化、标准化市场,为市民营造洁净、有序的购物环境。

二、工作要点

(一)街、镇属地管理

街、镇要明确主管领导和部门,健全组织,制定方案,营造文明创建宣传氛围,组织实施市场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负责菜市场文明创建长效管理。

(二)市场内部管理

1、设立市场管理办公室,配备相应的专职管理人员和足够的保洁人员;市场管理者和保洁人员佩戴统一工作证,定时、定位、定责做好本职工作。

2、市场内要设置公平秤、服务处、问询处、监督电话等;要及时接受群众举报和监督,负责处理纠纷。

3、制订各项管理制度并宣挂在醒目位置(如市场管理人员职责,市场保洁员职责,市场经营管理制度,市场经营者守则,卫生管理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治安、消防管理制度,市场保安员职责等)。

4、商品划行归市:商品要按种类区分,分类分摊经营(并悬挂美观、醒目的.分类指示牌),高台摆卖(基本无地摊现象),无占道经营;鲜、活、生、熟、干、湿商品要严格分开,食品经营区域与非食品经营区域应分开设置,生食品摊位与熟食品摊位分开,待加工食品和直接入口食品摊位相互分开,鲜活畜禽、水产区域与其它食品经营区域分开,经营餐饮服务应设置在专门区域并相对集中;市场内要划定一定区域,供农民农副产品自产自销。

5、市场交通秩序交易良好,市场内道路畅通,摊位摆放整齐规范。

6、督促市场经营者要做到文明经商、礼貌待客、诚信经营、足斤足两;开展文明诚信经营户评比活动,增添创建文明城市氛围;无欺行霸市、哄抬价格、强买强卖现象;无出售未经检疫的肉类食品和注水猪、牛肉;不得出售病害、过期、污秽不洁、腐烂变质食物和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及其制品;禁止经营假冒伪劣商品;禁止销售违禁野生动物;加强检测,确保食品安全。

7、门店经营者:内部摆放整齐规范,无外占外摆、占道经营、倚门设摊现象;各行市经营区门头、广告整洁统一。

8、市场周围严禁乱搭乱建、乱摆乱停、乱挂乱贴、乱涂乱写。

9、人行道、消防道、通车道路都必须畅通无阻,车辆停放整齐。

10、认真查验入市商品,做好农残检测,保证食品安全。

(三)市场内卫生管理

卫生整治以“保持清洁,面貌一新”为目标。

1、市场卫生要做到“摊点垃圾自清,市场全天保洁”。活禽区、水产品区排水通畅;场内地面保持清洁,无积水、无污水、无裸露垃圾、无卫生死角、无恶臭、无腐臭味;市场各摊位要配置垃圾桶,同时配置公用垃圾桶,做到摊位要有垃圾桶,日产日清,及时清运垃圾和清除场内污水。

2、卫生“门前三”:市场经营者必须遵守市场卫生管理制度,持证经营,保持摊店内外卫生整洁;门店、固定摊档经营者均实行前后卫生“三”制度,杂物、垃圾倒入统一的垃圾桶内。

3、活禽、熟食经营档要求:活体禽类经营按照存放、宰杀、销售三分离的原则,必须设立在相对独立的区域,与其他商品区分开;有冲冼禽类粪便的设施,污物(水)处置和消毒设施完善,要经常清扫,保持环境清洁卫生;烧腊档、熟食档应配有防尘、防蝇、防鼠、防蟑螂设施,有专用带滑门的玻璃或有机玻璃柜,不得露空售卖,分切熟食要佩带手套;水产、冰鲜必须设置固定操作台,配置排污槽、污物桶;活禽、水产区一定要定时清理渣滓,保持卫生保洁。

4、顶棚、地面、墙壁、摊台卫生达标。

5、公用厕所卫生整洁,通风良好,干净卫生,使用良好,无占用,无恶臭。

6、搞好灭鼠等除“四害”工作。有专人负责,落实具体措施,定期开展室内外环境消杀,场内外无鼠及鼠洞、鼠粪、鼠咬痕等鼠迹,无蟑螂、卵荚及蟑迹。

(四)市场设施管理

要按照属地管理和“谁开办、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市场主体,落实改造经费和整改措施。

1、有规范、美观、醒目的市场门牌;设置宣传栏、公告栏、价格栏等,公开市场管理信息。

2、地面要求:排水方便,不积污水。

3、排水排污:排水排污设施配套完备,排水沟、下水道畅通无阻,不积污水、杂物,水产、冰鲜、禽类经营摊档的污水排放畅通。

4、用电线路安全、整齐、规范,电线、电路按要求安装,摊档不得私接电源、电线。

5、供水设施完善,饮水水源安全卫生。

6、雨蓬要求安全、美观、整洁。

7、配置封闭式垃圾桶。

8、配套公用厕所。

9、配置灭火器材。

10、配备必要的检测器具。

三、建立长期督查与评比制度

长效管理实施方案 篇6

各村(居)、集镇环卫所:

为了认真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维扬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查评工作方案》的有关文件要求,对农村环境实行河道、道路、村庄、绿化、秸秆禁烧“五位一体”综合管护,现结合我街道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促进新农村建设为目标,科学统筹、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努力提高环境综合整治水平,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二、管护范围

“五位一体”综合管护的范围主要包括全街道河道的管护,属村管理的通村、通组道路及配套物的养护,路、河两侧绿化及公益林的管护,村庄环境的保洁,农作物秸秆禁烧处理管理。

三、管护标准

总体上按照水清、路洁、岸绿、田美、村庄整洁的要求,做好日常保洁工作,具体标准如下:

(一)村庄保洁标准。

1、房前屋后:房屋整洁,无乱搭乱建,四周无垃圾,杂物堆放整齐。

2、公共部位:村主干道,村企业、学校和村(居)周围等可视范围内无暴露性垃圾。

3、垃圾集中处理。坚持户保洁、组收集、村集中、街转运、区处理的运作模式,积极推行农户生活垃圾袋装化,自行投入垃圾箱或垃圾池,村集中转运送街道中转站。建筑垃圾要及时清运处理。

二)河道(塘)管护标准。

1、河道、河面清洁,无水生植物,无漂浮物,水体干净,并严格按照设计标准疏浚土方任务;

2、河坡完整、种树植绿,无暴露性垃圾;

3、农桥桥面干净、整洁。(三)公路养护标准。

总体要求:路田分家、路面整洁、绿化齐全。

路面做到“十无”,即:路面干净,道路两侧无杂草杂物,公路两侧无影响公路环境的棚披;公路路口和拐弯处无遮挡视线的障碍物;公路路面、公路用地无非公路使用的堆积物;公路和公路用地无“马路市场”及摆摊设点;集镇段无摊外摊、店外店,公路路肩和过坡无影响通行安全和路容路貌的种植物;公路沿线无未经许可的各式广告牌;公路两侧无未经审批的架埋杆线;无公路打谷晒场、焚烧秸杆和损毁绿化;无其他损坏路产、侵犯路权等影响公路安全畅通的现象。

(四)林业绿化标准。

1、由街道农业综合服务站负责制定公路、河道两岸绿化计划,每年新栽一批绿化树木,逐步使公路、河道绿化到位。

2、公路、河道两岸树木成活率、保存率不能低于95%,树木修剪及时,定期开展林木病虫害防治。

(五)秸秆禁烧及污水处理标准。

1、农作物秸秆无露天焚烧和乱堆乱放现象。

2、污水、粪便处理要达标,积极开展改厕工程。

四、管护方法

总的模式采取街道组织、村实施的办法,具体操作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

五、考核办法

街道建立考核小组,实行严格的考核责任制。考核实行百分制,考核成绩直接与各村的经费拨付挂钩,并按比例扣发一定

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并设立了单项奖,对“五位一体”管护工作先进村进行奖励。各村要加强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与保洁员工资挂钩,确保综合管护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六、资金筹集、拨付

综合管护所需资金由区、街道、村(居)共同承担,按150户每年补助1万元的标准核定,实行“以奖代补”,其中区承担40%、街道承担40%、村(居)承担20%。每季考核验收一次,验收合格的按时拨付资金,以保证村(居)保洁工作的正常运转。

七、组织保障

街道成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五位一体”长效督查工作领导小组,街道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农口、财政、村建等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经站。各村(居)也要相应成立工作班子,党(总)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村委会主任担任管护队长,具体负责“五位一体”综合管护工作。各村(居)要真正把“五位一体”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当作中心工作来抓,要选配好保洁人员,签订好管护协议书,制定好管护责任,明确好管护范围和管护标准。街道“五位一体”综合管护办公室扎口负责全街道综合管护工作,重点抓好指导督查考核。要严格按照分级管理,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要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真正将这件惠及千家万户的好事办实办好。

维扬区甘泉街道办事处

二O一一年三月一日

老山村消防安全网络图

组 长:居观宏 副组长:郑富华 成 员:王

健 李巨林 涂庭槐

李长华 胡礼文赵长龙

老山村委会 年6月18日

长效管理实施方案 篇7

关键词:中职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开题

2012年10月16日,课题组长苏华老师主持了开题仪式,2012年7月申报的“中职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荣获自治区三级立项课题。开题仪式上由课题负责人报告课题研究方案。结合我校商务部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课题组成员讨论了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统一认识,确定任务,明确分工。

二、课题及子课题名称

本课题是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三级 立项课题,课题名称 是“中职校 校企合作 长效机制 的研究”,其中分为三个子课题,分别为“中职校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中职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中职校物流专业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了解我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存在的 不足。我校现办学采用“2+1式”。该模式的内涵是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与生产实习,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由于商务部学生实习就业基本上是从事收银员和营业员,属于传统的中低端行业,能坚持在销售行业一个单位工作实习半年以上的不到10%,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学校不好管理。学生跳槽率较高,所以,企业参与 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校企合作大多是短期的、不规范的、靠感情和人脉关系维系的低层次合作。

(二)模仿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尝试构建校企合作“订单班”互助双赢教学实 践模型。通过 尝试校企 合作“订单班”互助双赢教学实践模型,结合我校商务部“订单班”校企合作情况,找出问题所在,进一步探讨校企互助双赢的更好合作模式。

(三)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吸引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节假日促销活动期间是商品流通企业短期用工紧缺阶段,企业不妨邀请市场营销专业在校学生全程参与促销活动,降低企业用工成本,让学生真正得到实训锻炼的机会。参加企业短期见习的学生,请企业评价鉴定其表现,企业与其中意的人选可以提前签订实习协议,或者在就业时缩短试用期。

(四)以提高市场营销就业层次为载体,大力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四、课题的预期目标及研究方法

(一)预期 目 标。1.通 过 尝 试 构 建 校 企 合 作 “订 单班”互助双赢教学实践活动,探讨职业教育体制中,校企合作高度融合的前提条件。2.解决职业教育体制中,企业参与度不高的问题。3.解决校企双方合作的规 范 及其长效性问题,从而实现双方共赢。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分析法、教学模式实验法、比较研究法。

五、课题研究实施的方案和进度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2年8月至2012年12月,进行了文献资料的调查与研究,对校企双方合作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第二阶段(构建实践模型):2013年1月至2013年2月,对校企双方合作的问卷调查进行研究分析,形成理论认识和实践教学模式,初步构建实践模型。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构建实践教学模式,对企业与学校互助双赢形成较为深刻的理论认识,总结出实际操作的教学模式经验成果。

第四阶段(结题推广阶段):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构建中职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形成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教研论文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论文等。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

(一)组长。苏华,中学高级教 师,南宁市数 学科教学骨干,具有国家中级营业员职业资格证,双师型教师,担任商业教研组组长。负责拟定课题实施的总方案,进行任务分解,主持开展“订单实验班”的实验研究,协调教师的工作事宜,完善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等。

(二)子课题组组长及成员。1.市场营销子课题组。组长:苏华。组员:李彦鸿。2.电子商务 子课题组。组长:薛毅。组员:梁倩旖。3.物流子课题组。组长:张雪莹。组员:周全。

(三)分工。1.苏华负责制定“订单实验班”的研究活动计划,组织编制营销专业实训课校本教材,更新教学内容。2.李彦鸿负责“订单实验班”活动开展,与校企合作伙伴协调沟通工作。3.张雪莹、周全设计企业调查问卷并进行分析,在“订单实验 班”中渗透企 业文化建设。4.薛毅、梁倩旖担任“订单实验班”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体制,设计学生的调查问卷并进行分析。

构建西藏现代寺院管理的长效机制 篇8

一、藏传佛教的发展概况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创始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随后由印度逐渐传播到中亚、南亚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性宗教。公元1世纪前后,印度佛教传入我国,逐渐嬗变为中国佛教,形成许多派别。传入青藏高原的中国佛教被称之为“喇嘛教”。随着喇嘛教在青藏高原地区经过长期传播发展,具有了族际性、地域性特点的中国佛教,最后形成了独特的、政教合一式的藏传佛教。

二、现代寺院管理概念的界定

一般来说,寺院管理即根据佛教的基本精神,运用佛教的基本组织机构——寺院的各种资源,围绕弘扬佛法这一根本目标,所开展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工作。

而现代寺院管理,笔者认为,除传统寺院管理的目标和手段外,主要是对僧人进行现代化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或新文化理念加强对传统寺院的运作,更加注重管理中人的作用。在本文中,我们所要探讨的现代寺院管理主要是指由寺院管理者对寺院内部的管理,是寺院自身各种管理工作的总称。它不包括政府根据社会的需要所进行的对寺院活动的宏观管理和规范,也不包括佛教协会根据佛教教义和传统以及整个佛教事业发展的需要对寺院所进行的指导和引导。

三、西藏现代寺院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西藏藏传佛教寺院管理历路简要回顾

自新中国成立后,对藏传佛教及其寺院,我国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不同的形势与要求采取了不尽相同的管理办法。鉴于西藏的特殊性,从西藏和平解放到民主改革以前,中央采取不加干涉、信教自由的方针,采取耐心等待的态度,“和宗教界的代表人物反复协商,进行教育,争取用和平方式进行改革”。在民主改革时期,实行了完全改造政策,基本是取缔和限制。到“文化大革命”时期,错误的对寺院进行封杀、摧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实行了依法管理。进入二十一世纪,藏传佛教寺院更加趋向于民主化、人本化的社会化管理,使得寺院管理更加合理化、规范化。

(二)现代寺院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社会层面来看,寺院缺乏现代管理理念。从目前来看,寺院现代化管理使得藏传佛教寺院在管理、活动等方面呈现现代化、组织化、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等一系列特征,更加民主化、人本化的社会化管理已是西藏寺院发展的基本态势。尽管西藏现代寺院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在趋向现代管理的方式方法,但是从管理理念还是比较滞后。西藏寺院的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还是停滞在传统的管理理念上,没有从深层次上去认识现代管理理念。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应不仅仅将管理当作一种手段,而应该将其视为一种服务。只有具备现代化的这种管理理念,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整合社会资源,扩大宗教活动的社会空间,弘扬藏传佛教,服务社会。

寺院坚持以人为本,但不重视管理人才的培养。人本主义强调爱、创造性、自我表现、自主性、责任心等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的培育,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马斯洛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积极倡导人的潜能的实现。在现代西藏寺院中,能够坚持“以人为本”,时刻关注僧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但在专业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做得不是很到位。现代西藏寺院基本都设有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简称民管会),制定新的规章制度,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管理寺院的内部事务。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民管会作为寺院的管理机构,应该培养专业化的管理人才,而这些管理者可以从僧才中选拔,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以便更好地对现代寺院进行管理。

寺院世俗活动的增多,使其神圣性逐渐消失。众所周知,西藏是一个以发展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地区,旅游业在西藏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要为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因此,发展旅游业对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寺院所具有的独特性,使之成为旅游的重要场所,也是寺院经济的重要收入来源。这就必然使寺院面临神圣性与世俗性之间的关系。藏传佛教寺院之所以在藏区有如此庞大的信众,是由于藏传佛教寺院本身所具有的神圣性被人们所认同。从神圣与世俗的二元性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寺院和僧人的宗教“神圣性”越高,其经济实力往往也越强,“神圣性经济”的实力越强,其“世俗性经济”往往也发展得越好,对寺院反馈也越多。寺院的神圣性与世俗性程度与经济的富裕与贫困程度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

四、建立西藏现代寺院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建立西藏现代寺院管理的基本思路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西藏藏传佛教寺院作为社会特殊组织,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化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笔者认为,在这种特殊环境和特殊时期,除政府在宏观政策和法律法规上对藏传佛教寺院管理进行管理和监控外,更应该给予寺院自主权,加强寺院管理的自身建设。本文主要从社会层面、人本主义理念、寺院管理自身建设、神圣与世俗几个方面来阐释如何逐步将寺院、僧尼纳入当地公共管理和社会化服务范围。建立寺院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建立西藏现代寺院管理的具体对策

社会层面。从社会层面来看,西藏藏传佛教寺院作为非营利性的佛教组织,它们已能利用自己的经济、社会、精神关怀等资源优势,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寺院现代化管理使得藏传佛教寺院在管理、活动等方面呈现现代化、组织化、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等一系列特征。这不仅使寺院和僧人的管理和生活更加规范,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扩大宗教活动的社会空间。这既能弘扬藏传佛教、服务社会,还能表达和实践藏传佛教信仰,有助于国家和社会关系的良性互动,也有助于第三部门发挥自己独特的社会功能。

人本主义理念。藏传佛教僧人作为社会特殊群体,他不仅是藏传佛教的信仰者和传播者,更是社会中的“人”。人本主义思想阐发了一种以“人”为中心,以发展人的自我潜能和价值为目标的人本主义教育观。所以,作为西藏藏传佛教寺院管理中最重要的僧人,我们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将他们纳入藏传佛教寺院现代化建设中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建和谐、美丽的西藏现代新寺院。

寺院管理自身建设。从寺院管理自身角度来看,建立健全藏传佛教寺院民主管理长效机制,使寺院实现科学化、民主化管理,增强民管会的责任感、使命感。根据民管会的工作需要,设置机构,逐步形成层级分明、职责明确的寺院民主管理机制,实现传统制度和现代管理的有效衔接。充分利用和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大胆参与市场经营,大力发展自养产业,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寺养寺”新路子。

神圣与世俗。对于大多数信徒,宗教的神圣性总会体现在他们的世俗生活中,而且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表现为不同的方式。藏族商人们自豪的说,他们做生意不只是为了赚钱,他们希望能够有足够的钱可以去放生、去布施供养、去朝圣,积累功德、播撒善种,自然会有善果。在西藏,藏传佛教的这种神圣性,不仅有利于藏传佛教寺院建设和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而且还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有利于西藏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如何处理神圣性与世俗性之间的关系,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长效管理实施方案 篇9

长效管理机制方案

1、按照《国家创建文明城市要求》的有关规定,强化社区硬件建设,加强标准化建设,为长效管理打好基础,社区全方位协调有关单位及组织,定点定位,落实到位。

2、继续深化宣传教育,加强措施,促使社区群众养成良好的公共道德行为习惯,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居民的综合修养素质,提高环境质量。

3、大力巩固文明社区活动,加强提高本辖区居民的道德文明意识,进一步扩大影响,为西安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而努力奋斗。

长效管理实施方案 篇10

机制的实施意见

发布人:管理员 时间:2011-08-08 浏览次数:908

冀国土资发〔2011〕56号

各设区市、县(市、区)国土资源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健全完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和执法监察长效机制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48号)精神,维护正常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秩序,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我省健全完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和执法监察长效机制实

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维护并规范正常稳定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有效保护

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

(二)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决打击矿产资源开发中的各类

违法违规行为,防止无证勘查开采、乱采滥挖、浪费破坏资源、越界开采、以采代探、非法转让矿业权等各种违法违规

问题的发生。

(三)转变监管方式,建立健全以常态化监督管理为主、集中治理整顿为辅的监管方式,实现我省矿产资源有效保护、有序开发、合理利用、持续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严格矿业权人勘查开采活动的监管。

1.建立采矿权标识制度。所有采矿权人必须在矿山坑口、主井附近或其它开采作业场所的明显位置设立采矿权标识牌,标识牌应载明采矿权人名称、地址、矿山名称、经济类型、有效期限、开采矿种、开采方式、生产规模、矿区面积、矿区范围、制牌时间和监制单位等内容。标识牌大小约80*80cm以上,以耐气候变化且环保的材料为主,用边框、支架支护,支架基座必须用水泥浇铸。现有采矿权人应当在2011年9月底前完成采矿权标识牌的立牌任务。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采矿权标识牌的监制、立牌工作,并照相存档。

2.加强矿产督察管理。按照《矿产督察工作制度》要求,地方级矿产督察员和国家级矿产督察员对分管的重点督察矿山(区)每季度现场督察不少于1次,并如实填报矿山现场督察备案表,发现违法行为的,按照管理权限及时报告设区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并跟踪落实。地方级矿产督察员由设区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年终考核,国家级矿产督察员由省矿产督察员办公室负责考核,对考核不称职和不能胜任工作的的应当及时解聘,并及时补充人员。设市区国土资源局每年1月20日前和7月20日前将上和当年上半年本地区矿产督察工作总结报送省矿产督察员办公室。

3.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日常监管。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对矿业权人勘查开采活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将日常监管中发现的矿业权人违法违规行为记录在案,作为检查的依据。要督促矿山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建立采矿权人档案以及储量、生产、销售台账,定期测绘矿

山基本图件。

探矿权人必须按规定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勘查项目开工报告和报告。采矿权人必须及时编绘采掘工程图件,每半年向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送“井上井下工

程对照图”、“采掘(剥)工程平面图”。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着重对图件的真实性进行把关,防止矿山企业弄虚

作假。

4.加强矿业权人勘查开采活动的检查。设区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部、省有关规定,不断强化年检工作,逐步完善年检内容,要将采矿权标识、矿山储量动态监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等制度的执行情况列入矿产开发利用检查内容。矿业权人不接受检查或检查不合格的,矿业权登记管理机关不得批准其延续、变更、转让等申请;涉及违法的,依法进行查处。

(二)加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监管。

1.严格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审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要由有资质的单位编制,由地质、采矿、选矿等方面专家承担具体的审查论证工作,审查中发现方案违背有关规程要求,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设计不合理,要由设计单位重新修改完善。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开发利用方案加强矿山企业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监管,严格把好资

源合理利用的源头关。

2.全面开展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按照部、省有关要求,全面推进矿山储量动态管理工作。大中型矿山企业,应当设立矿山地质测量机构,其他应开展矿山储量动态检测的矿山

企业必须配备地测人员。

各类矿山企业要按规定开展矿山地质测量,每年1月底前向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由符合条件的矿山地质测量机构编制的上《矿山储量年报》。县(市)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组织对《矿山储量年报》的审查,并按规定进行抽查,特别要加强对资源储量变化大、矿山储量年报中存在问题较多和保有资源储量少的矿山企业的抽查。

3.加强矿山企业矿产资源合理利用的考核。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实施对矿山企业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指标的管理,严格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与开采回采率挂钩。要发挥矿产督察员的技术优势,定期核定矿山企业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率等指标,对实际指标达不到设计要求,存在采易弃难、采厚弃薄、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落后淘汰工艺,造成矿产资源浪费破坏的,要依法予以查处。同时,要积极发挥“以奖代补”奖励机制作用,鼓励、引导矿山企业提高矿

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对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率取得显著成效的,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推动矿山企业改进生产流程和采、选工艺,促进矿山企业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三)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执法监察长效机制。

1.加强巡查督查。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定期开展督查活动,建立并实行以乡镇政府为责任主体的无证采矿巡查制度,不断推进执法关口前移和重心下移,及时发现和有效制止无证勘查开采等违法行为。

2.不断创新监管手段。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采取遥感监测、聘请村级协管员、建立矿产资源违法违规线索统一处理信息平台等方式,进一步创新监管工作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各地要运行好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对举报属

实的,应及时予以查处。

3.依法履行查处职责。设区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矿产资源违法案件查处责任制,明确案件查处责任、具体程序、时限要求、考核指标及奖惩标准,确保依法行政到位。对无证开采、越界开采、非法转让矿业权、违法

审批发证等行为要作为查处的重点,并依法作出行政处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提出行政处分建议、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等决定。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下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案件查处工作的监督检查。

4.完善重大典型案件上报制度。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本部门立案查处的重大典型违法案件特别是无证开采、越界开采、非法转让矿业权、违法审批发证等案件,要逐级上报省厅,并定期选择典型的矿产资源违法案件进行通报或者曝光,切实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作用。

5.加强“两率”指标统计。设区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关于建立无证勘查开采案件增减率和矿业权人违法违规案件发生率统计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84号)要求,及时对本行政区域内各类矿产资源违法违规案件进行分类登记和统计,将“两率”指标纳入目标责任考

核。

6.建立共同责任机制。各地要切实加强矿产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建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的共同责任机制。在地方政府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参与下,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共同打击非法开采矿产资源行为。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对本行政区的重点矿区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联合执法检查,对无证、“死灰复燃”开采矿山(井、硐)要提请当地政府

予以关闭。

7.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设区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地与当地公安、检察院、法院及监察机关协调沟通,建立国土资源违法行为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加强案件查处中的协作配合,确保矿产资源违法案件查处到位。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把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工作作为管理职能的重要内容,纳入议事日程,要分工一名局领导主管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监督管理工作。要强化日常监管,切实维护正常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矿产资源丰富的市、县,要设立矿产督查办公室,明确专职的监管工作人

员。

(二)健全完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管工作制度。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工

作机制,落实“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监管责任体制,做到“任务到矿,责任到人”,确保本行政区内所有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处于有效监管之下。

(三)进一步明确单位内部职能机构的监管职责分工。理顺勘查开采监督管理和执法监察的关系,建立执法监察机构与矿政管理机构的协作配合制度,执法监察机构履行职责需要矿政管理机构予以配合的,要及时予以配合;矿政管理机构在履行业务监管职责中发现违法行为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要及时移交执法监察机构组织查处。

(四)实行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管工作报告、通报制度。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监管,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负责的原则进行。设区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情况、违法态势、防范措施等,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下级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通报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情况,督促下级管理部门认真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五)强化对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管工作的考核。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

理和执法监察工作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加强上级对下级的考核和部门内部的考核,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六)切实加强基层监管队伍建设。按照队伍力量与工作任务相匹配的原则,增强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国土资源所矿产资源管理力量,增加基层的矿产资源执法力量,改变矿产资源基层管理队伍和执法力量薄弱的状况。各级主管部门应尽量为他们提供良好工作条件,从人员编制、车辆、器材、经费等方面给予必要保障。各地要重视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和执法监察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每三年至少轮训一次,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积极争取当地人民政府的支持,将监管工作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纳入本单位业务经费预算,确保工作经费和执法监察装备建设的需要。

各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根据意见要求,结合实际提出

具体的实施意见。

联系人:汪海明

电话:0311—66771326

附件:总结材料报送时间表

上一篇:最佳党日活动下一篇:公司实习心得体会总结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