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精选6篇)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篇1

整体教学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先烈东小学

刘春燕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我是先烈东小学的刘春燕。连续听了三个单元的教材分析,大家现在肯定已经很疲劳了。为了不耽误大家的时间,我就开门见山。

一、教材简析

第七单元教材的主题可以归结为六个字:好孩子、好品质。识字7是与品 质有关的对子,另外四篇课文写的是具有好品质的主人公:爱劳动的小白兔、苦练本领的小狮子、以实际行动帮助小伙伴的安东、诚实的孩子雄日。在体裁上:《识字7》是对对子的形式,《小白兔和小灰兔》、《两只小狮子》、《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都是童话故事。因此,在教学这一单元时,要特别注意情境的创设,让孩子在读故事的时候感同身受,受到美德的熏陶。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读、会认56个二会字,会读、会认、会写30个四会字,并能正确组词。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进入角色读。

3、情感目标:能从课文中受到教育,愿意做一个好孩子。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课文朗读。

2、教学难点:理解和感悟课文。

四、基本知识点和教法举例

下面我重点讲一下第七单元每一课的基本知识点以及重要知识点的突破策 略。

《识字7》

(1)基本知识点

1、翘舌音“诚、实、招”,前鼻音“淡、赞”,后鼻音“诚、赢、冷、情”

2、部首两点水、三点水和四点水的比较。(冷、淡、热)

3、几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

(是——非

长——短 虚心——骄傲 诚实——冷淡)

4、对联和对子的知识。(2)教学建议

这一课有五组反义词,在教学时可结合语文园地七(137页)的“我会写”来进行,先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说完再写,还可以让学生课后多搜集这类词语,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老师可以相机补充一下有关反义词的知识,让学生知道有些词语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反义词。(例:出——入

出——进)

教材在课后练习的“我会读”(115页)中给出了两个含有反义词的句子,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小练习,让学生找出句子中的反义词。

例:妈妈买了很多水果,苹果多,梨子少。

夏天很冷,冬天很热。

兔子跑得很快,乌龟爬得很慢。26《小白兔和小灰兔》(1)基本知识点:

1、翘舌音“施、种、吃”,前鼻音“翻、担”,后鼻音“种”

2、形声字的写法(左窄右宽)

3、关联词“只有„才„”。

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4、带“把”字的词语

把白菜吃完

把地翻松

把窗户打开

4、不同语气的朗读(小灰兔惊奇的语气、小白兔有礼貌、自豪的语气)。

5、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获。(2)教学建议

“把”字句可以这样处理: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把字句读一读,然后读“读读说说”里的例子,自己试着仿说,然后全班交流,最后说出一个完整的把字句。

“只有„才„”是本课的难点,学生第一次接触关联词,在体会句子意思的时候会有一定难度。在教学时,可以采取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让学生抓住小白兔和小灰兔三次不同的表现,进行对比观察和对比阅读,使学生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第二步,让学生“补句”。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只有爱劳动,才———。”“只有努力学习,才—————。”第三步,让学生进行仿说。

在进行这一知识点的训练时,可结合园地七“日积月累”中的“读读记记”。(130页)

27《两只小狮子》(1)基本知识点

1、整体认读音节“狮、应”,翘舌音“整、常”,后鼻音“整、常、洋、将”,边音“懒、练”。

2、生字的识记,“学、常”两个字部首的辨析

3、ABB式叠词(懒洋洋地、慢吞吞地、兴冲冲地)

4、疑问句和感叹句的朗读。

5、感悟课文,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的本领。(2)教学建议

在识记本课的生字时,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识字方法,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字谜”、“编顺口溜”等。尤其是后两种方法,在识记笔画繁杂的字时尤为有效。举个简单的例子,这一课中的“滚”很难记,我们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来记住它:一件滴水的衣服被老公公挂在了衣架上。还有“吞”字,我们可以用编顺口溜的方式:一口吞下个天/口上有个天。

在学习ABB式叠词时,我们可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让学生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ABB式的叠词,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第二部,通过读课文中的例子(懒洋洋地晒太阳、慢吞吞地说、兴冲冲地走进来)让学生了解到ABB式叠词的后面要跟表示动作的词,进而完成课后练习。

28《小伙伴》(1)基本知识点

1、平舌音“餐、糟、粗”,前鼻音“餐、管、问、间、伴”,后鼻音“矿、共、洋、将”。

2、笔画繁杂的字的识记(糟、糕、餐、概)

3、一边„一边„(123页)

维加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面包,一边说:“真糟糕,离回到家还有很长时间呢!”

4、不同语气的朗读(询问、责怪、教育、关心)。

(2)教学建议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与园地七的《小雨点儿》进行对比阅读,使孩子有乐于助人的愿望,并能以实际行动帮助别人。

在学完课文后,可以安排一些语言训练点。比如:可以让学生在四人小组里讨论,你认为谁做得做好,为什么。在学生进行汇报时渗透口语交际的要求,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态度大方、有礼貌,学会倾听。

29《手捧空花盆的孩子》(1)基本知识点

1、整体认读音节“狮、应”,翘舌音“整、常”,后鼻音“整、常、洋、将”,边音“懒、练”。

2、形近字(要——耍

孩——该)、多音字(分、盛)

3、十分(很、特别、非常、格外)例:他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

4、读懂故事,明白国王为什么要选择雄日做继承人。(2)教学建议

这篇课文相对而言篇幅较长,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不了解种子是怎样发芽的,以及煮过的种子不会发芽这些自然常识,是很难读懂课文的。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前先布置一次实践活动:让他们种两粒花种,其中一粒是煮熟了再种然后观察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看看有何不同。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就更容易体会故事的内涵。此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阅读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使他们明白诚实的品质最可贵。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文章,从题材与体裁上来看与第二组相同,但表达的主题却不同。

这一组是以“执著的追求”为主题的,选取的是名人和普通人不懈追求的故事,意在给人以精神上的启迪。但每篇课文表现主题的角度又不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反映出伽利略执著求实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全神贯注》充分表现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著的追求和一丝不苟的精神;《鱼游到了纸上》给我们展现出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精神专注、坚持不懈的品质;《父亲的菜园》刻画了普通人身上具有的认准目标、不懈努力的精神。从他们身上分别折射出了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对生活的执著追求。

这组课文不仅在反映人物精神风貌上是一致的,在写法上也相类似,都是通过具体事例及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例如,文章对伽利略的描写是通过质疑、求证到公开试验这样几个具体事例的叙述以及环境等侧面描写的烘托来表现人物的;罗丹的工作作风则是通过对罗丹工作时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细致刻画了人物的专注;《鱼游到了纸上》则是按照作者的观察顺序,抓住青年人“特别”的神态、动作进行了传神的刻画;《父亲的菜园》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生动细致地描写了“父亲”的言行,让读者同样深受感动。

本册书只有两个单元是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表达方法,这个单元的学习是第二单元之后的巩固、迁移运用的阶段。可见这单元在全册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它们共同承担的训练重点是: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留心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执著追求精神;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描写一个人精神风貌的方法。

二、教学建议

1. 把握重点,强化训练。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作者采取了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方法,先写伽利略,再描写亚里斯多德。第二部分抓住亚里斯多德的一句话,写出了伽利略同这位理论权威挑战的全过程,最后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照应文题,结束全篇,形成了一个圆合自如的完整结构。在我们了解了这篇文章的整体思路后,再看看课文后的思考练习题(练习题在某种程度上起着提示教学重点、难点、教学任务等的作用)。本文的练习题有三道,分别是读书、回答问题、感悟一句话。由此可看出:伽利略挑战过程中提出问题是难点,非常富有思辨色彩,但它不是教学的重点;做实验,解决问题,突出人物精神则是教学的重点。所以,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伽利略追求真理的精神时,可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一要了解伽利略和亚里斯多德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可进行适当的资料搜集;二要紧扣文本,润物无声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揣摩伽利略的内心,突出执著精神;三要体会围观人物言行的侧面描写,使伽利略的形象鲜活生动起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严谨的科学态度,注意了解伽利略提出疑问、解决疑问的具体实验过程(假设—推理—实验—公开试验),尤其是第三自然段是难点,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理解。

《鱼游到了纸上》这篇文章是以小女孩的一句话为题,新颖别致,运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使故事的叙述更给人以情真意切的感受。教学可以“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线,从入乎于眼,到入乎于心,进行三个层次的研读。一个层次是感知性阅读。从“特别”入手,明白其原因是“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从而抓住全文的总线索。第二个层次是理解性阅读。全面感受“忘我境界”的画面。课文是通过两个方面表现的,一方面是看鱼的人的专心、投入,另一方面是青年画鱼时的专心、投入。教学中可采取删词对比的方法,体会青年的态度,还可以找到文章中可以帮助理解的词去体会词语。如让学生读第七自然段,仔细揣摩,用文中的词语理解什么叫“工笔细描、挥笔速写”,还可根据插图练习详写围观人们的赞叹和议论,从中体会“鱼游到了纸上”,感受青年做事的专注与高超的绘画技能。第三个层次是探究性阅读。深入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最终深入青年内心,学习其品质。另外,教学中还可以进行读写迁移的小练笔训练,使学生能够从动作、语言、神态三方面基本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

2. 体现坡度,实现迁移。

《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是两篇略读课文,应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上,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关注写法,实现读写迁移的目的。

《全神贯注》一文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突出了他悉心潜入、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教学中怎样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罗丹艺术家的魅力呢?首先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充足的时间自读课文,围绕“全神贯注”找出课文中描写罗丹神态和动作的语句,并充分发挥想象,体会罗丹全身心投入、精神高度集中的艺术创作状态。然后,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从以下几方面着眼进行交流:一是抓住神情,体会全神贯注。“自己端详一阵儿,却皱着眉头……”这一神情是罗丹自我审视的生动写照,这神情之中含着高标准、严要求的艺术追求。“忽然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这些描写表现出罗丹全身心投入,精神高度集中、工作极其认真的态度。二是抓住语言,体会全神贯注。罗丹的语言虽然不多,但字字耐人寻味,尤其是自言自语,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嘴里叽哩咕噜”分明是罗丹鉴别女像的“旁白”,自然折射出罗丹追求完美的鲜明个性。三是抓住动作,体会全神贯注。他工作时手舞足蹈、前俯后仰的动作举止,生动地表现出了他此时跌宕起伏的思索情景。四是抓“感触”,深化全神贯注。茨威格精辟的见解不正是罗丹全神贯注精神的写照吗?在此基础上要加强感情朗读的训练,因为课文中多为描述性的语句,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另外,还可进行迁移拓展,写出自己读后的感受。

《父亲的菜园》这篇文章的选材更接近学生实际,表达方法也更利于学生接受,同时也体现了编者编排教材内容的先感悟、欣赏,后理解、运用的目的,起到了读与写双重迁移的作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读书,找出并理解父亲是怎样开垦菜园的;之后要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的具体语句,即父亲的一言一行进行重点学习和体会,谈自己的感受,另外描写父亲言行的语句可以让学生抄写下来。

《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关于“人”的话题。教学重点之一是无论说和写的落脚点都应在具体的事例上。这次习作是本学期第二次写人的练习。习作指导的重点是怎样选择材料,即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把一个人执著追求的精神风貌写出来,把自己对这个人的敬佩之情表达出来。要求学生学习本单元描写人物的方法,真正达到迁移运用的目的。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篇3

(一)单元教材分析

镇江市谏壁中心小学 朱晨艳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小数与整数相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这部分内容分三段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段,学习小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探索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学习应用这一规律口算一个数与10、100、1000„„相乘。包括例

1、例

2、例3和练习十二。

第二段,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学习应用这一规律口算一个数除以10、100、1000„„.包括例

4、例

5、例6和练习十三。

第三段,安排了本单元的“整理与练习”。

二、学习基础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既是小数乘、除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小数乘小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领悟笔算的方法,掌握积、商里小数的位数。

2、分别结合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安排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四、课时安排

1、小数乘整数„„„„„„„„„„2课时

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3课时

3、整理与复习„„„„„„„„„„3课时

五、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单元教学小数与整数相乘、小数除以整数,教材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第一,内容丰富。除了教学小数乘整数与小数除以整数的笔算外,还教学一个数乘或除以10、100、1000„„利用向右或向左移动小数点位置的方法得到积或商。笔算是一般性的算法,是最基础的知识。乘或除以10、100、1000„„是计算中的特殊情况,不但运算的数特殊,方法也特殊,可以直接写出得数。在教学一般方法的基础上教学一些特殊的计算,能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二,结构优化。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分开编排,各成一条线索。两条线索相对称,都是先教学笔算,再教学直接写出乘或除以10、100、1000„„的得数;都把笔算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特殊的乘、除计算和计量单位的改写联系起来。这种教材结构,有助于教师把握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有益于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

第三,把计算器作为学具。教材把重要的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探索规律的过程,把计算器作为探索规律的工具。前后共三次使用计算器支持笔算与口算的教学:先用计算器计算小数与整数相乘的积,再研究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得出小数乘整数的笔算法则;先用计算器计算一个小数乘10、100、1000的积,以及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的商,再发现小数点移动位置的规律,从而找到直接写出得数的方法。这些都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首创。第四,安排必要的练习,讲究效益。全单元编排两个练习,分别配合小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安排一次“整理与练习”,是全单元内容的复习与综合练习。通过比较充分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知识,形成计算技能,发展应用意识。

六、教学建议

1、让学生领悟笔算方法,掌握积、商里小数点的位置。

在整数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小数乘、除计算,关键是处理小数点。怎样在积与商的适当位置点上小数点,是本单元笔算教学的重点内容。教材让学生在计算情境中体验竖式计算,研究积、商里小数点位置的规律,主动构建小数乘整数、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写竖式、算竖式、研究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是教学笔算乘法的三个主要活动。

例1从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这个实际问题出发,根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这个已有概念,列出算式0.8×3。这是学生第一次遇到小数乘法,它的得数是几?搜索相关的知识经验,一般

有两条思路: 一是把3个0.8连加;二是把0.8元看成8角,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这两种方法都是小数乘整数的认知平台。教材里写出0.8×3的竖式,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它。初步看到小数乘整数也可以列竖式计算,竖式的形式和整数乘法很接近;由于一个因数是小数,积也是小数。

例1继续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计算2.35×3,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笔算方法。教材要求先用加法算,再用乘法算有两点意图:一是用加法启发乘法。计算加法是从最低位起,一位一位地算的;是向相邻的高位进位的;和里要点上小数点的。这些步骤与方法启发乘法也这样进行,学生算过乘法后,又会进一步感受到小数乘法可以像整数乘法那样去乘,只是积里要点上小数点,2.35是几位小数?“2.35×3”的积就是几位小数。二是用加法验证乘法,结果是正确的,过程与方法是合理的,增加继续研究小数乘法的信心。

通过例题的教学,学生初步知道小数乘整数可以列竖式笔算,乘的方法和整数乘法基本相同。

“试一试”着重教学积里有几位小数,即怎样在积里点小数点。首先用计算器计算三道题,很快得到它们的积。然后分别看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明白“因数里有几位小数,积里也有几位小数”。

“小数和整数相乘应该怎样计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把例题里的感知和“试一试”的收获结合起来,通过在小组里说说的方式,整理计算思路,明确计算方法,建构计算法则。最终得出: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练一练”第1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计算,再通过讨论明确当得数是末尾有0的小数时,要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练一练”第2题,根据一道整数乘法等式,写出四道小数与整数相乘的算式的积,专门练习根据因数的小数位数,确定积里小数点的位置。(2)理解竖式的算理、延伸除的过程、体会商里必须有整数部分,是除法笔算的三个教学要点。

例4仍然以买东西为题材,因为它容易激活已有的经验,有助于学生领悟算法。前后共提出三个实际问题,教学三个除法竖式,各有重点。三个竖式中教学的除法知识综合起来,就是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教学例4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表格,说说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可以求出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讨论,再分别出示教材中的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求每千克苹果多少元,要根据数量关系列出除法算式,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探索“9.6÷3”,9.6÷3。学生第一次遇到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想到的方法是把9.6元看成96角,于是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还可能想到9.6元是9元6角,于是分步计算求得结果。这些方法都是接受小数除以整数的认识基础,看着教材中的竖式,体会9.6÷3应该分两步算,以及每一步算什么。“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对算法深入地思考,既可以联系前面的算法作出具体的解释,也可以根据小数的组成进行推理。通过

9.6÷3的教学,学生初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基本算法:可以像整数除法那样列竖式计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着写。第二个问题求每千克香蕉多少元,计算12÷5。在整数除法中,除到被除数的个位,把剩下的不够商1的部分作为余数,不再继续除了。小数除法中,要组织学生讨论:得到余数2后怎么办?要提醒学生先在商的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在余数“2”的右边添一个“0”,并问:为什么可以在余数“2”的后面添0再除?让学生明白这里应用了小数的性质,除法还可以继续算。接着问:添0后的“20”表示20个几分之一?除以5商是4个几分之一?既清楚了“4”在商里的位置,又突出了在商里及时点上小数点的必要性。

第三个问题求每千克橘子多少元,计算5.7÷6。这道题的商不满1,可以从总价5元多一些,数量6千克,因此单价不满1元的具体数量里感觉到,也可以根据整数部分“5”比除数6小,作出判断。教学着重解决“个位不够商1时,要在商的整数部分写0,点上小数点,再继续往下除。”,而且要求学生自己想到这一点。在十分位上商9以后,余下的3个十分之一要转化成30个百分之一继续除,发展了“在余下的数的后面添上0继续除”的意识。

还有一点在教学时应该注意。小数乘法的例题只是初步体会它可以用竖式计算,算法的得出在“试一试”之后。所以,例题和“试一试”的教学要一气呵成,待形成计算方法后再进行练习。小数除法例题里的三个计算都有预设的教学内容,需要及时巩固,才能进入后面的教学。所以,每个问题解决以后,都要适量安排练习,使教学的新知识消化、内化,保障后面的教学能突出重点。例4后面的“试一试”综合应用了例题教学的三个计算知识,让学生全面且系统地体会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为小组里说说应该怎样计算,总结计算法则积累体会。

2.通过归纳推理,认识一个数乘或除以10、100、1000„„小数点位置的变化规律。

例2和例5分别教学一个数乘10、100、1000„„和除以10、100、1000„„教材为这两个内容设计了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教学过程都分四个层次进行。

第一个层次,学生共同研究相同的对象。先用计算器计算5.04×10、100、1 000的积和21.5÷10、100、1000的商,再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教材设计这一步出于三点考虑:第一,便于教师进行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说清楚算什么、怎样算以及通过计算研究什么;第二,便于学生开展交流,通过相互评价和相互补充,明白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包括它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位数;第三,初步发现5.04×10、100、1000,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方向相同,移动的位数不同。21.5÷10、100、1000,小数点位置移动也是方向相同,位数不同。从而感到可能存在某些规律,产生继续研究的兴趣。教学这一步要注意两点:一是根据问题和计算器的计算,把算式和得数都写出来,在算式中容易看到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二是帮助学生辨别小数点移动的方向和位数,特别是移动的位数,有些学生不善于看出来。第二个层次,充实感性材料。让学生再任意找几个小数,分别乘10、100、1000或除以10、100、1000,继续观察小数

点位置的变化情况,并在小组里交流。设计这一步出于两点考虑:第一,学生在第一步的教学中,产生了研究的兴趣,也知道了数学活动的内容和方法。让他们自主找几个小数进行类似的计算和观察,既能维持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习能力。第二,各学生找的小数不同,每个学生都任意找了几个小数,使全班的学习资源非常丰富。丰富的感性材料,让每个学生在交流中都有话可说,在众多具体材料中抽象归纳数学结论,令人信服,也体现了比较科学的认知方法和严谨的认知态度。

第三个层次,总结规律并应用于计算。一个数乘(或除以)10、100、1000„„只要把它的小数点向右(或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是从大量的具体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数学结论。这个结论抓住了众多现象共有的、本质的数学内容,把规律用数学语言的方式陈述出来。教学这一步要注意两点:第一,学生是总结规律的主体,不是被动地接受规律;第二,学生总结规律需要经过从不完整到完整、从不严密到严密的过程,使用数学语言的水平会逐渐提高。教学的任务是组织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帮助他们说出规律而且越说越好。通过说,进一步把握规律的本质内涵,学习使用数学语言。第70页和75页“练一练”的第1题是应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得数。在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时,如果数里原有的位数够用,则很容易;如果位数不够,要用“0”补足,这是练习中的一个难点。要指导学生怎样补“0”,弄清楚补在哪里,补几个“0”。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数的小数部分缺少几位,可以在小数末尾添几个“0”;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数的整数部分位数不够,可以在整数部分的最高位的前面补“0”。

第四个层次,逆向思考,全面地掌握规律。一个数乘或除以10、100、1000„„只要移动它的小数点,就能得到结果。反之,移动一个小数的小数点,等于把它乘或除以10、100、1000„„这是对规律的逆向思考,也是对规律的完善。“练一练”的第2题都是进行逆向思考的教学,通过对因数与积、被除数与商的比较,在括号里填出另一个因数或除数,完成逆向思考。教学这一步的目的,一方面使学生对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有完整的理解,另一方面为继续教学小数乘小数、小数除以小数作必要的知识准备。

3.应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规律,进行计量单位的换算。例3教学把较大单位的数量改写成较小单位的数量 例6教学把较小单位的数量改写成较大单位的数量。

这两个例题的改写方向相反,改写方法也相反。改写时应该“怎样想”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例3时,可以先复习一下,让学生口答2千克=?克、5千克=?克,从中看到这些题都是乘1000,都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然后把经验与方法应用到0.351千克=?克里去。在教学例6时,可以采用与例3相似的方法,先从2000千克=?吨、5000千克=?吨这些简单的问题里体会只要除以1000,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再应用到500千克=?吨这个新的问题情境中去。还可以利用例3中获得的知识,从较大单位的数量改写成较小单位的数量要乘进率和向右移动小数点,推理出较小单位的数量改写成较大单位的数量应该除以进率和向左移动小数点。

练习里还安排了进率是10和100的单位改写,涉及到长度、质量、面积、容量等各类计量单位。由于这些单位是第一学段里陆续教学的,学生可能会遗忘,所以,要帮助学生整理这些单位,把各类计量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排一排,回忆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4、练习十二共安排了7道题。

第1题虽然题目要求用竖式计算,但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判断每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再让学生计算。

第2、3题要适当帮助学生弄懂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让学生列式解答。

第5题,要事先引导学生回忆相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再让学生填一填。

第6、7题也要帮助学生弄懂题意,以使学生能够正确选择计算方法。

5、练习十三共安排了14道题

第1题计算之后要让学生通过比较明白:小数除以整数与整数除以整数一样,都要从高位除起,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和被除数下一位的数合起来继续往下除。

第2题要强调2点:个位不够商1要商0,并点上小数点继续往下除;除到被除数的末位,如果还有余数,要添0后再除。第5题仍然要让学生说说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

第7题有两种方法:既可以让学生说说根据“每10吨铁矿石可以炼铁6.05吨”能求出什么问题,再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列式解答教材提出 的问题,也可以启发学生想一想1000吨包含100个10吨,教材所提的问题也就是求100个6.05吨是多少。

第13题要鼓励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解答问题。

思考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把甲数看作1份,那么乙数就是这样的10份,甲乙两数的和就是这样的11份。由此用“16.5÷11”可得甲数,即甲数是1.5,而乙数则是15.4、《整理和复习》

“回顾与与运用”主要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一是让学生回忆本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二是让学生具体说说对这些内容的理解。通过讨论使学生对有关数学规律和计算方法有更清晰的认识。“练习与运用”一共安排了10道题,第1~5题主要巩固本单元学习的计算方法和认识的规律;第6~10题主要用本单元学习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第1题直接口算。

第2题要引导学生将后面六栏中的两个因数分别与第一栏比较,明确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那么积也随着乘或除以几,从而初步体会积的变化规律。

第4题要让学生根据题目的特点比较除数和被除数整数部分的大小从而判断哪几题的商小于1,再通过计算,验证这种判断是否正确。第5题让学生弄清楚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再决定小数点是向右移动还是向左移动。

第6题由于是第一单元所学知识,学生可能会有所遗忘,计算之前可以先带领学生复习回忆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第9题要指导学生看懂票据。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篇4

计(部编教材)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课题

课文

5文具的家(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正确认读13个生字和斤字旁一个偏旁,会写“问、次、”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培养孩子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

重点

难点

重点:1.学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感悟课文内容。

难点: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语感。

2.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日常的学习习惯。

课前

准备

.识字、词语卡片。2.学生学习习惯调查。

3.课文插图。

运用信息

技术手段

一、导入新课:

联系学生生活,激发阅读愿望。

.展示学生丢弃的文具,引发思考:这么好的文具,怎么被我们丢掉了?文具们可伤心了!它们都要离开你们找贝贝去了。你们想不想留下它们哪?

2.快去找小贝贝商量商量吧。

二、探究新知

(一)板书课题,随文认读生字:文具。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具”?

提示:1.“具”里面是三横。

2.八笔写成。

(二)给足朗读时间,读准生字字音。

.借助拼音读课文,画下生字新词反复朗读。要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互相帮助对方读准字音。

3.反馈指导:

(1)文具、丢、时候、仔细、平时、已经。

(2)学生评读,鼓励与纠正并用

(三)反复阅读实践,读通课文内容。

1.自由读文,边标自然段序号边把遇到困难的语句画下来。

2.同桌互助,帮助对方把课文读通顺。如果两人都读不好,示意老师指导。

3.读文,师生评议:能否做到了正确、流利。

4.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读生字。

(四)整体阅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谈的问题吗?

(四)学习会写字,辨析字形,正确书写。

、复习“文具”,并用文具说一句话。

2、拿出识字卡片,独立分析:能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同桌检查汇报,再说说哪个字最难记。

4、针对学生的难点,教师指导。

出示

三、拓展延伸

用生字扩词,出示

板书

设计

文具的家

文具、丢、时候、仔细、平时、已经

教学内容

课文

文具的家(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2、巩固生字,会写已经两个字。

2、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重点

难点、会写生字,读好人物对话。

2、感悟课文内容,养成好的习惯。

课前

准备

.识字、词语卡片

2.学生学习习惯调查。

3.课文插图。

运用信息

技术手段

二、导入新课:

一、观察图画,训练想像,培养习惯。、出示插图,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个文具,你会想些什么?说什么?

2、先自己想,再做交流,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引导学生自主表达。

三、探究新知

(一)联系实际,学习表达,自我教育。

、看看自己的小书包,说说有哪些小伙伴?

2、试着用书上的语言说说,你是怎样疼爱它们的。

3、再用自己的语言练一练。

4、推选说得最好的学生作总结。

(二)整体阅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谈的问题吗?

(三)感悟课文内容,读好对话。

1.铅笔,只用了一次,橡皮,只擦了一回,就找不着了。你有过这样的问题吗?你想过为什么吗?

2.读文,从哪些词语中你能体会到贝贝像妈妈爱她一样,爱着她的小伙伴们?

3.再次探究读文:怎样才能做到不丢文具呢?(小组讨论)

4.鼓励学生互动,结合课文或实际谈自己的想法。

(四)学习会写字,辨析字形,正确书写。

(五)巩固提升、生字找朋友。组词练习,巩固记忆。

2、描红抄写。

3、教师巡视。

三、拓展延伸、巩固识记生字,积累词语,学以致用。

2、读读我的词语库,说说你还从文中积累了哪些词语。

3、说说你是怎样爱护文具的。

出示

板书

设计

5文具的家

铅笔

橡皮

转笔刀

文具盒

仔细

疼爱

平平安安

教学内容

课文16

一分钟(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认识“钟、元”等13个生字,会写“钟、元、洗、已、”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区分形近字“己、已”;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眼看、后悔”等词语的意思。

重点

难点

重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理解、感悟一分钟的重要。

难点:

1、理解、感悟一分钟的重要。

课前

准备、生字词卡片、多媒体。

运用信息

技术手段

一、导入新课:

(一)看图导入新课:

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说看出了什么。教师启发谈话:画面上那个低着头的小朋友,遇到什么事情,你想知道吗?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到答案。(板书)

(二)游戏:请小朋友们来做一个游戏,睁开眼睛往前看,不眨眼,比一比谁坚持的时间长,(一分钟后)让同学谈感受。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学生自由交谈)我们今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自读。、自由读文,勾画出生字新词。

2、借助拼音再次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同桌互相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

(二)识字。、出示生字。小组内互相说说哪些字自己已经认识,怎么认识的,再学习其他不认识的字。

2、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互相检测。

3、交流识字方法。选择喜欢的一个字,上台说说怎样记住它。并组词,说话。

4、多种方式读生字词。

(三)朗读。、分自然段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互相纠错。

3、汇报读。指名读全文,集体评议。

(四)写字、出示要写的生字“欠、元、包、钟”让学生认读。

2、观察字形,交流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范写,学生评说。

4、学生练写。

三、巩固提升

词语读写:

一分钟、钟头、时钟、元首、单元、已经、经办

四、归纳总结

总结学习收获,布置作业。

出示

板书

设计

一分钟

欠、元、包、钟

教学内容

课文16

一分钟(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巩固生字,积累词语,正确书写“共、经、坐”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元元沮丧、后悔的语气。

3、借助“要是......就......”句式,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推断;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初步学习管理时间。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眼看、后悔”等词语的意思。

重点

难点

重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

1、理解、感悟一分钟的重要。

课前

准备

生字词卡片、多媒体。

运用信息

技术手段

一、导入新课: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一)精读、出示课文两幅插图,引导学生找出相对应的自然段。进行练读,注意体会元元的心情。再进行汇报展示。

2、全文通读,小组内互相读,并进行评价。

3、挑战读。想和谁比比,看谁读得好,就勇敢地向他(她)挑战吧!

4、全班齐读(理解“眼看、后悔”等词语的意思)

(二)讨论、元元迟到的20分钟在哪里?

2、你觉得一分钟重要吗?我们应该怎么做?

3、借助“要是......就......”句式,初步学习管理时间。

(三)写字、出示要写的字“共、经、坐”,认读字音。

2、观察这几个字的字形结构,交流写字时要注意的地方。

3、师重点示范,指出关键笔画,如“坐”字的第六笔竖的起笔高

于两个小人的撇,最后一笔较舒展。

4、学生练习,对照欣赏与检查。

三、巩固提升、出示课后第二题“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引导学生理解意思,练习说话。

2、一分钟能做什么?(同桌说一说)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认识一分钟也要珍惜。

出示

四、归纳总结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总结学习收获,布置作业。(课后收集有关时间的名言。)

出示

板书

设计

一分钟

课题

课文17动物王国开大会

教学

目标

.能认识“物、虎、熊、通、注、意、遍、百、舌、鬼、脸、准、第”13个生字,学会“要、连、百、还、舌、点”6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重点

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

准备

PPT

运用信息

技术手段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图片)同学们,这是哪?

生:动物园

师:同学们喜欢动物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动物王国开大会》这篇新。(板书课题:动物王国开大会)

多媒体出示动物园图片

二、探究新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动物王国怎么了?

师:动物王国怎么了?

生:动物王国要开大会。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出示生字卡片。

2、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物、虎、熊、通、注、意、遍、百、舌、鬼、脸、准、第”指名读。

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写字。

(a)出示我会写的6个生字:“要、连、百、还、舌、点”,指名认读、领读。

(b)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c)要:上下结构,上窄下宽,上面的西将竖弯改成竖。

(d)连:半包围结构,先写车,再写走之。要注意车和走之的笔顺。

(e)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3、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布置作业:、写生字。

2、熟读课文。

播放音乐

师范读

多媒体出示生字

出示“要、连、百、还、舌、点”生字

板书

设计

《动物王国开大会》

要、连、百、还、舌、点

课题

课文17

动物王国开大会

教学

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2、通过本文告诉孩子通知一定要把时间、地点说清楚。培养孩子严谨、全面的思维。

重点

难点

通过本文告诉孩子通知一定要把时间、地点说清楚。

课前

准备

白板

运用信息

技术手段

一、复习导入:

、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2、听写生字。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名分段朗读。

二、探究新知、初读课文,整体感和。

学生分小组读,给生字正音。

有几个自然段?(18个自然段)

指几个同学朗读课文。

2、课文详解。

师:里写了多少动物?

生:老虎、狗熊、狐狸、大灰狼、梅花鹿。

师:狗熊第一次用喇叭通知大家,少说了什么?

生:(忘记了告诉大家开会的时间和地点。)

师:狗熊第二次通知大家,为什么大会还是开不起来?

Ppt

生:狗熊没有说地点和具体时间。师:狗熊第三次通知大家,为什么大会还是开不起来?

生:狗熊没有说明地点。

师:从这个故事里,我们知道了什么?

生:通知一定要交代清楚地点和具体时间,做一个思维严谨、全面的孩子。

3、再读课文。

小角色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

4、总结全文。

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教师总结:通知一定要交代清楚地点和具体时间,我们要做一个思维

严谨、全面的孩子。

三、拓展延伸:

出示课后题中的通知找出信息

《动物王国开大会》

第一次

忘记时间和地点

第二次

忘记地点和具体时间

第三次

忘记交代地点通知要明确时间和地点

第四次

通知成功

课题

课文18.《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使学生会读、写生字、词。

(2)能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重点: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7个生字组词。

难点:能概括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课前

准备

运用信息

技术手段

一、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

家住深山里

性情最调皮

惯会模仿人

样子很滑稽

2: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

出示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学习目标、认识12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非、常、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研读新知

1、感知课文

(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情况。

出示生字词:玉米地、桃树底下、西瓜地

掰、扛、扔、摘、捧、抱

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小朋友,你们仔细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谁能尝试举例子。

(3)开火车认字(生字卡)

2、学习第一节(掰玉米)

(1)小猴子下山来了,它首先来到玉米地里。它看见玉米结的又大又多怎么做的呢?(板书:玉米地)

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它看见___________,非常高兴,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掰、扛

3、理解掰、扛两个词语

(1)指名学生做“掰、扛”的动作。

(2)让学生说一说小猴子为什么用“掰、扛”都这样的动作呢,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3)指导表情朗读

指名上台表演

4、小结学法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

(三)、再次读文,学习生字

、自读第一自然段,找出生字。

2、指名认读,口头组词。

3、辨字: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4、指导书写:

块: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右部的横折往上收,一撇先直再弯穿插到提下方,一捺较舒展。

非:先写左竖与三横,再写右竖与三横。两竖有长短,左竖稍短。横画之间距离均匀。

常:小子头要收紧,秃宝盖要舒展,“口”字形体小又扁,位于横中线上方。“巾”字略宽于“口”。

往:三横距离均匀,长短不一。

(三):课堂练习

、认读词语(出示)

2、仿写:例:又大又多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使用

三、拓展延伸:

自读课文2、3、4自然段,把读懂的地方记在书旁

板书

设计

8、小猴子下山

小猴子:玉米地、掰、扛

教学

反思

八里甸小学

设计者

马惠珍

李海燕

一年

(下)

组长

李云华

审核

刘莹环

课题

课文

8.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流畅朗读课文。

(2)能回答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3)能看图复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重点

难点

能回答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课前

准备

运用信息

技术手段

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

1、全体学生朗读字词。

2、请学生朗读整篇。

3、填空

又____又______

又______又_____

又____又____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本节学习目标

(二)利用学法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上节课的学习方法),教师引导,出示。

(1):读一读:读通课文。

(2):想一想:小猴子:来到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____,心

_____________

做___________________?

(3)议一议:找出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学着做一做。

(4)演一演:有感情的朗读并表演。

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1)组内学习(2)汇报交流

(a)提问:大家看了第二自然段之后,发现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摘了什么?

(b)提问:那么第三自然段,它又摘了什么?它的玉米呢?

提问:第四自然段,小猴子又怎么做了?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桃树底下:扔____________摘______________捧____________

西瓜地:扔__________摘_______________抱_______________

回家路上:扔___________追_____________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过渡:小朋友们,小猴子下山来,它白到过又大又多的玉米,摘到国有大有多的桃子,摘到过又大又圆的西瓜,追过蹦蹦跳跳的小兔子,它这次下山来看到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却空着手回家,这是为什么呢?(板书:空着手回家)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看法。

2、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提问:那么第五自然段呢?

问:小猴子这样做好不好?(参:不好)

问:为什么?大家讨论一下。请几位学生回答。

综合那么多的同学的意见,我们觉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不应该像小猴子一样。

(三)巩固练习,学习生字

、认一认,读一读(出示词语)

2、找出本节会写的字,读一读、辨一辨。

3、指导书写

瓜:第一、二笔均为襒,两撇方向不同。竖提的收笔高于撇的收笔,一捺起笔在竖提的下方,不与撇相连。

进:“井”字位置稍靠右,第二笔横位于横中线,第三笔靠近横中线。走之第二笔写的要短小,横中线起笔。最后一笔平捺要舒展。

空:上下宽窄、长短较一致。第一笔点与第七笔竖都位于竖中线,使整个字中心对正。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小结

本节你有什么收获?

出示

三:拓展练习

小猴子第二次下山都会去到那些地方?会做些什么?他会有收获吗?自编故事。

板书

设计

8小猴子下山

桃树底下:扔、摘、捧

课题

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

教学

目标

.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在做游戏中产生口语交际的愿望。

2.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能大方、简单地说出游戏的过程,有趣的地方和心理感受。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互相交流,学习询问。

重点

难点

重点: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能大方、简单地说出游戏的过程,有趣的地方和心理感受。

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互相交流,学习询问。

课前

准备

白板

运用信息

技术手段

一、导入新课:

(教师课间带领孩子们玩一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上课铃声响后,孩子们仍意犹未尽。)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玩的是什么游戏?生:老鹰捉小鸡

师:这个游戏好玩吗?生:好玩极了!

师:那这节课我们一起做游戏好吗?

二、探究新知

师:告诉老师,你觉得刚才“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哪儿最好玩?

生1:老师当老鹰,跑得好快,我差点儿被捉住了。

生2:我当鸡妈妈,保护我的“孩子”,真有趣!

3;

我的手紧紧抓住前面的“小鸡”的衣服,生怕被甩掉了,真好玩

4:老师,下次再玩,我当老鹰,你当鸡妈妈,好不好?因为你的胳膊比我们长。

5、小朋友们说得真好!那你们还喜欢玩什么游戏呢?

生:老师,我们可以给他提

师:当然可以!

师:现场采访这位勇敢的小朋友,你是怎样把小熊的鼻子贴到准确的位置的?

生:我被蒙上了眼睛,什么也看不见,凭感觉摸到了大概的位置,多亏同学们提醒我呢!

师是啊!你第一次就把鼻子贴到耳朵上了!

生:我猜小熊鼻子可能和我的眼眉差不多高,可第二次我还是贴高了,就听同学们喊:“往下!再往下点!再往左!”我就一点一点在大家的指挥下慢慢移动,最后才找到合适的位置。

师:看来你真是个有心人啊!还事先判断了一下大概位置呢,这就是成功的关键啊!

生:可是我没有判断准确,还是贴偏了,还是要谢谢同学们提醒呢!

二、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课题

语文园地七(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认识生字,通过加一加、减一减认识8个生字。

2.引导学生通过读以及组词,积累并区分形近字。

重点

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区分形近字。

课前

准备

运用信息

技术手段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提问: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字的。

(1)记字形

(2)加一加

减一减

(3)换一换(4)猜谜语

(5)口诀法

2、今天我们继续来运用以上方法认识可爱的生字宝宝。

二、探究新知

(一)识字加油站(出示)

1、借助拼音学生大声朗读,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答。

3、小组合作、利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识记生字。

(1)组内学习

(2)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表达完整

(3)识记生字。

(4)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举例

(二)字词句运用

:比一比、填一填

(1)

读准字音,学生自由读四组生字。

(2)

认清字形,观察比较,你能发现每组字中的不同之处。

(3)

学习运用,指名说一说填上哪一个字?

2:理解运用

(1)

读读词语,想想它们的意思。

(2)

运用词语写句子。

同桌互说互听,“说”,重点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清楚;“听”,听清楚同桌说的话。

(3)全班交流

(三)练习:

: “少”、“工”、“气”、“羊”加一个什么偏旁可以换成新的字。

2:利用识字方法、自由发挥,其他学生互学。

四: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使用

二、拓展延伸:

与家长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

板书

设计

园地七

识字方法:(1)记字形

(2)加一加

减一减

(3)换一换(4)猜谜语

(5)口诀法

马惠珍

一年

组长

李云华

审核

刘莹环

课题

语文园地七(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认识半包围结构的字,掌握笔顺书写规则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2.朗读积累关于学习的名言,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意识。

3.尝试用多种合作方式,和大人一起读儿歌,感受儿歌的生动有趣。巩固学过的字词。

重点

难点

朗读积累关于学习的名言,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意识。

课前

准备

运用信息

技术手段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请你说说笔顺规则。

2:师:过渡导入

二、探究新知

一.书写提示。

1.出示生字,学生自读。()

2:引导学生观察问:你发现这些生字在结构上有什么异同之处?

3:问: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4:指导书写。

5:学生举例,你还知道哪些字形相近的字。

(二)日积月累()

:让学生借助拼音把名言读正确。

2:师:重点强调:好、见的读音及字义。

3:学生自读,说大意。

4:多种方法读。

5:练习背诵

(三)和大人一起读

:借助拼音自读。

2:同桌互读。

3:师生共读

4:练习背诵。

5: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时,可以多搜集、背诵一些说得很有道理的句子。

使用

二、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时,可以多搜集、背诵一些说得很有道理 的句子。

2、和家长一起读儿歌。

板书

设计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篇5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看待问题,善于思考其中包括“玲玲的画”“蜜蜂引路”“寓言两则”“丑小鸭”语文园地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有美丽动人的童话,有流传千古的寓言,有常见的生活小事,有发人深省的名人轶事。读完整组课文,掩卷细思,丰富的内容告诉我们,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做事要善于思考,要正确的认识自己。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49个生字,会写41个字,注意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4、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5、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49个生字,会写41个字,注意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课时安排:

《玲玲的画》

2课时

《蜜蜂引路》

2课时

《寓言两则》

2课时

《丑小鸭》

2课时

语文园地七

3课时 教学建议:

在教学这一单元的课文时,教学要注意的是“不要拔高人文要求。”学生毕竟还只是二年级的小朋友,对于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所要传递的精神,也许只能领会到其中的一点点,这时我们做教师的只要通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后知道有那么一个道理就行了,用不着过于拔高人文要求。玲玲的画

教学目标:

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在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知道今后自己应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1、谈话激趣

⑴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⑵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2、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二、合作交流:

(1)同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4)全班交流。

三、品读领悟:

(一)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二)品读课文

1、用电脑出示文中涉及的两幅画,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合作读书,画出有关句子,细致地理清故事发生的经过。

3、读书汇报。教师结合玲玲和心情变化点拨学生,也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来帮学生理解课文。在理解过程中,适时地抓住重点的词句,增强学生的感悟。

如:(1)抓住玲玲的心理变化:启发学生思考:课文中玲玲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她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找出相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发现。(高兴(完成画作)------伤心(弄脏画面)-----满意(巧添小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相关的语句找到,(用电脑出示相关语句)。练习体会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人物的语言:课文中爸爸和玲玲的对话很多,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有什么发现?(用电脑出示相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引导学生结合人物语言,理解人物和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教师相机点拨。

如:A、“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可启发学生思考:“仔细地看了看”是什么意思,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呢?

B、“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会想什么?“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会想些什么?

4、小组合作讨论:你从爸爸与玲玲的对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5、汇报交流

6、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四、巩固延伸: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3、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五、指导写字: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3、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2、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识字:

1.识字指导。

(1)出示课题,认读“玲”字,注意是后鼻音。

(2)学生在自由读课文中圈出生字,画出生字所带的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想办法认记生字。

(3)同桌互相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如“详”可以放在“端详”这一词语中,通过模拟“端详”(认真仔细看)的动作来感悟。“奖、叭、催、脏”等,可以运用生活经验,在组词和说话中认记。“玲、详、叭、脏、幅”等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4)检查生字认记情况。可以在给偏旁或生字“找朋友”的游戏中完成。

三、指导写字:

(1)写正确。“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糟”字右边的“曹”字学生没写过,是难点,建议作细致的指导,特别是笔顺,应该引导学生认真书空、反复临写。

(2)写美观。借助两个带木字旁的字(楼、梯)的书写指导,可以复习巩固木字旁的书写方法。“楼”字右半部,“女”的横画要长。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同样是“米”,在“糟”字中捺变成了点,在“楼”字中捺却没变。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反犬旁的第二笔不容易写好,指导写“狗”字时要注意示范。

四、巩固延伸:

1、读课文,勾出你喜欢的新词。

2、把喜欢的新词抄写在自己的“日积月累”本上。

3、把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4、根据课后“泡泡”里的提示,让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类似事情,以强化感受。

5、回到家里,可叫爸爸妈妈讲一个类似的故事,或自己通过阅读书刊再找一个开动脑筋、变坏事为好事的小故事,然后抽时间讲给班上的同学听。蜜蜂引路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难点: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1)、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猜一猜: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蜜蜂)

2.揭示课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

3.蜜蜂给谁引路?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2)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学生自由读课文

读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圈出新认识的生字。

3、标出自然段。

学生开始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二、合作交流:

1、同桌互相检查读一遍课文。

2、指名分节课文,纠正字音。

3、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

4、课件出示词语。利用多种方法认识。

游戏读、分组读、比赛读。帮助学生识记字形。

三、品读领悟:

1、再读课文,根据下列问题感悟课文内容。

(1)你知道列宁和养蜂人的关系怎样?是怎么看出来的?(2)什么叫“亲自”?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却找?

(3)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你能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吗?

①“一边走一边看”,列宁看见了什么?他是怎样分析的?

②根据课文,画一画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

2、自读交流(1)小组交流(2)路线图展示

师板书:路边→花丛→蜜蜂→园子→房子

(3)总结全文:列宁是凭借细心观察和科学分析,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养蜂人的。

3、看图对话朗读(1)自愿介绍图意(2)同桌练习人物对话(3)对话朗读擂台赛

4、学习第一自然段。

(1)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甲:我知道这件事发生的时间1922年。地点:莫斯科·,学生乙:找还知道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2)老师小结。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5、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2)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3)老师小结。

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6、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图表表示。(2)小组汇报。

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 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间的方向走,就——定能找到养蜂的人。(4)老师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7、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投影,看图,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2)列宁是怎样回答的?(3)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4)老师小结。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5)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四、巩固延伸: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第一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第二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第三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第四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老师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读课文

2、读小黑板上的词语:

惊讶 谈天 派人 引路 列宁 蜜蜂 敲门 附近

3、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在蜜蜂的引导下看什么呢?首先来写字

二、指导写字:

1、读田字格中的字

2、学生自主观察生字结构及书写的特点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

“讶 谈 派 引 列 蜂”均为左短右长,“引 列”左宽右窄,其余字左窄右宽。“敲”左右差别不大。

4、指导书写。

“派”字右面不要写成瓜,要观察四个撇的变化,两个平撇不宜太长,竖撇要先竖后撇,右边的小撇易短;“谈”字右边炎字注意上边火的捺变为点,“敲”的右边不要写成支。“引”的书写关键是最后一竖不要靠左边太近,又不能太远。

5、学生书写其他字。

6、反馈书写情况,对问题集中的字进行指导。

7、学生修改再写。

三、巩固练习:

1、扩词:引()()()谈()()()

2、同音字组词

近()

蜂()

进()

峰()

3、选字填空

列宁发现路边的花()中有许多()蜂在采()。

往常

常常

经常

时常

平常(1)放学后,他()到操场上打球。

(2)班长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他()得到老师的表扬。(3)爸爸清晨锻炼身体,()都是进行慢跑,但最近()打太极拳。

(4)他()就很爱运动,所以在运动会上取得了好成绩。

4、词语积累

五谷丰登

登峰造极

极目四望

望穿秋水

莫名其妙

爱莫能助

高深莫测

斯文

附加

附带

附和

气派

帮派

正派

谈吐

谈论

谈心

谈笑

风生

派头

水落石出

出人头地

地久天长

长话短说

四、课堂总结: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有哪些呢?(学生说)这些寓言故事简短有趣,都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2、观察谈话:出示《揠苗助长》插图,启发谈话: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通过这两则寓言,我们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引出课题)《揠苗助长》

3、解题引入:同学们,你们听过寓言故事吗?(学生交流)。教师介绍:寓言和童话、记叙文一样,是一种文章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条数。“二则”就是二条。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画出生字词。

2、讲讲大致内容。

(一个种田的人想出了一个让禾苗长得快的办法,他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最后,他的禾苗全枯死了。)

二、合作交流:

1、出示生字。

2、自由拼读。

3、组成小组自行解决读音问题。

4、拼读音注意点:

寓、焦、喘

5、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三、品读领悟:

1、读题思考: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相机教学“揠”字的读音和意思,“长”在这里读“zhang"。

2、出示课件或录像资料,变“话”为“画”,引导学生观看,细致了解故事内容。

3、自读课文。轻声朗读课文,找出并读准生字、新词。利用用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互相讨论。

4、全班交流生字词语的识记。教师充分鼓励学生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适时地强调重点字词。

5、指导读第一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生长?种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而禾苗长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样呢?在学生交流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巴望”一词,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焦急和自言自语的语气。

指导读第二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呢?他又是怎样做得?理解“终于,筋疲力尽”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出“焦急而又疲惫”的感觉。

引导学生从农夫的自信的语言和最终的结果中,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和表现。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结果为什么是这样?初步体会寓意。

四、巩固延伸:

1、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

2、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情吗?

3、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

4、引发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点拨,抽象出寓意。

(1)出示“我会写”中的“焦、费、望、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特征,交流观察的收获,教师适当强调。如:“焦”的上面,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住”;“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费”字上面的是“弗”,要先写“弓”字;“望”字上面左半部的“亡”字的最后一笔有变化。(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

(3)学生自主练写,写后互相评议。写得不好的多写几个。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识字: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来学一则寓言,看看这则寓言能令我们明白什么,好吗?

2、(板书:守株待兔)谁能读准这个题目(提示:株是翘舌音)

3、读了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就题目质疑)除了这些疑问,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就内容质疑)(老师相机板书:谁?为什么?结果?)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内容

为弄明白这些问题,我们来仔细地读一读课文。注意首先,我们要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次。

(自由朗读,老师贴三个生字“窜、撞、锄”)

二、合作交流:

1、谁能读准这三个生字?你读得真准,请你告诉我们,要读好这三个字,应该注意什么?(齐读)

2、读准了字的发音,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板书:读)(请三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听他们读得对不对)(读后评议)

3、为了解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疑问,我们在来读读课文,边读边想(板书:想),找找问题的答案。(自学课文)

4、把读懂的问题告诉小组的同学,还可以说说通过读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小组学习)

5、通过小组学习,你们小组知道了什么?说给大家听听(板书:说)(老师相机贴出种田人`树桩和兔子,让学生明白树桩是什么,以及寓言的大概内容)

6、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原来这则寓言说的是一位种田人为了等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而每天守在树桩旁边。现在,你们还有疑问吗?

三、品读领悟:

1、种田人守在树桩旁,在想些什么呢?(小组讨论)(学生汇报)“他在想:兔子啊!赶快来吧!”

2、种田人的梦想能实现吗?“不能”为什么不能实现?(学生回答:因为兔子不会再来撞死在树桩上了)

那么,上次兔子撞死的事是一次——(学生回答:意外,偶然)

3、你从课文哪些句子看出那次是一次意外?(自由读课文,学生汇报,出示句子)

你从哪个词看出这是一次意外?(学生汇报,老师点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指导朗读)这是一件多么奇怪,又令人感到意外的事呀!你能读好这两句话吗?(自由读,个别读,学生评,范读,齐读)、种田人知道野兔是偶然撞死的吗?从哪看出他不知道?(自由读二、三段课文`学生汇报,出示句子)你从哪个词看出种田人不知道那是一次偶然的事?

(指导朗读)这个种田人拾到一只还不够,还要“每天”“整天”坐在树桩等待,看来他的确认为兔子还会再来撞死在树桩上,真是个又愚蠢、又贪心的人啊!你们认为他的行为可笑吗?你能读好这两句话,让我们觉得他又愚蠢、又贪心、又可笑吗?

5、你能上来劝劝他吗?(请一位同学当种田人,请个别同学上来劝他)(学生表演)“嗨,朋友,你不用再等了,野兔不会再来了。”

“……”(老师点拨)看来大家都认为野兔是不会常常撞死在树桩的。上次野兔自己撞死的事是一次(引说,意外、偶然、特殊情况)

6、同学们,我们可不能像种田人那样,将偶然的事当成经常发生的事,总在梦想着不劳而获。

四、巩固延伸:

同学们,让我们把这则寓言背下来,记在脑子里,时时刻刻提醒我们不要作傻事,好吗?

交流收集的成语故事。丑小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使学生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请看屏幕。这只小鸭子独自在树林中流浪。它有家不愿意回,有哥哥、姐姐却得不到他们的关爱。他孤独寂寞,在外面流浪又常常遭到不幸。尽管这样它还是坚强地生活着。可谁又能想到,这只大家都不喜欢的小鸭子,却是一只美丽的天鹅。你们喜欢读这个故事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28《丑小鸭》。同学们,你在读这个故事时,有不懂的地方吗? 生:我有这样一个问题、、、、、、、二、自读识字: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2、在读中把没见过的词语画出来。在小组里练读新词,互相正音。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三、合作交流:

1、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这些词?

2、你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出示生词带拼音)

3、如果大屏幕上只剩下生字,你还认识吗?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一会儿再介绍给大家。(出示生字不带拼音)

4、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同学之间交流识字方法。

5、生汇报识字方法,重点是难记的字。(师鼓励生用多种方法识字)

6、识字游戏:

(1)、说偏旁猜字。(2)、开火车扩词。

三、品读领悟:

你喜欢读哪一段,又读懂了什么,谁愿意和大家交流。

1、第一段:

帮助学生理解“暖烘烘”“出世”,了解小鸭子出世的时间的?

2、第二段:

指导读出小鸭子活泼可爱的样子。

帮助学生理解“特别”“才”

思考:大家为什么叫它丑小鸭?从哪些词句看出的?(看图说丑小鸭的样子)

仿写训练:看这几只小鸭子长得怎样?(出示图片)

四、巩固延伸:

1、同学们很会思考,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故事,边读边思考,想想读懂了什么,又发现了哪些问题?

2、你知道这个故事是谁写的吗?

我知道、、、、、、我还知道、、、、、、(看屏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认读词语。

2、接力读课文。

3、你知道故事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品读领悟:

1、第三段:

帮助学生理解丑小鸭在家里的处境。

他们为什么欺负他?你想对这些人说点什么?看图。

思考:小鸭子为什么要离开家呢?重点理解“欺负”“孤单”

板书:在家里

孤单

他是怎么想的? 你替他担心吗?你真是有爱心的孩子。

你要是这只小鸭子你会怎么做?

你想对小鸭子说些什么?

丑小鸭出走了,妈妈、哥哥、姐姐发现了会怎样呢?

2、第四段读:

帮助学生理解丑小鸭在外流浪的遭遇。

理解 “讥笑”用“讥笑”说话

板书:在外面

冻僵

这时候小鸭子会想些什么呢?

你又想对小鸭子说些什么?

3、第五段:

看动画,想丑小鸭惊奇什么,羡慕什么呢?用“羡慕”说话。

4、第六段:帮助学生理解“幸亏”词义。

板书:冻僵 得救

你觉得农夫是怎样一个人?

讨论:丑小鸭在外边生活怎样?

5、第七段:

看画面:紫丁香开花的时候,小鸭子就成为了一只美丽的天鹅。

(1)从哪些语句看出来丑小鸭是一只美丽的天鹅?你能画出来吗?指导学生读出高兴的心情。

此时,丑小鸭来到哪,看到了什么?仿说练习。

板书:美丽的天鹅

(2)是、、、、、、不是、、、、、、你是怎么理解的?

板书:美丽的天鹅

(3)你想对已经成为天鹅的丑小鸭说些什么?

三、巩固延伸:

1、长成天鹅的丑小鸭,回到了家里,哥哥、姐姐,还有欺负过丑小鸭的小姑娘会说些什么呢?

2、谈谈收获 明白道理

一只大家都认为很丑的小鸭子,却是一只美丽的天鹅。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要问,有什么要说的吗?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你喜欢,说给大家听听。

师悟:我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这也是我对故事的新感悟。真正的美在于才华、气质和品质。我们都做这样的人。

四、小结:

同学们都是善于读书的孩子。安徒生写的童话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同学们在读童话的时候,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启迪智慧,享受审美的乐趣,感悟其中的道理。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的特点。

2、联系生活实际识记生字,并积累成语。

3、看图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并鼓励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做善于思考的孩子。

4、绘画、写话、培养初步的习作能力。

5、完成填字游戏,进行谜语展示。教学重难点:

1、学习一字多义的用法,积累新词。

2、进行口语交际。

3、绘画、写话。教学具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一字多义的用法。

2、认读新词。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投影出示三个句子

①丹丹回头一看,原来是小艺。

②我的朋友马玲是回族,陈琳是满族。③有一回,列宁去找养蜂的人聊天。

2、指名读三句话,再读学习伙伴的提示语,想想三句话中“回”字的意思。

3、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集体查字典,了解“回”的几种解释。①还,走向原来的地方。②掉转。③旋转、环绕。④答复、答报。

⑤量词、指事件的次数。⑥回族,我国少数民族名。

5、再读句子,选择“回”在句子中的准确意思。句①:“回”是掉转的意思。句②:“回”是回族的意思。句③:是量词,指事情的件数。

6、学生汇报:说说从刚才的学习中发现了什么。

7、教师小结:汉字有一个字多义的特点,因此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字的意思,提高阅读能力。

二、读读认认

1、学生借助拼音读生词。

2、小组交流;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关系,了解字义。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并说说识字方法。

4、出示相应的图片认读。

5、扩展练习:学生回家观察厨房里的用具,看是否能说出名称,并积累新词,学习新字,制成词卡。

三、课堂练习

1、投影出示句子,说说同一个字在不同句中的意思: ①花

妹妹穿着一件花衣服。公园里的花开得非常鲜艳。我花了五元买了一支钢笔。②火

早晨,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看到我的成绩,爸爸发火了。我军向敌人猛烈开火。

2、字、音连线:

zào guō sháo chǎn hú tāng

汤 壶 灶 锅 勺 铲

四、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读“读读背背”中的成语,并想想这些成语意思。

2、小组合作:读成语,互相正音,交流自己理解的成语,提出不懂的成语。

3、全班交流:分组读成语,讨论不懂成语的意思。

4、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背成语。

五、巩固练习:填空()()协力

()()成城

()()不林 人外()()

博采()()

()()益善()学()问

读书()()

()()自见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用画、写结合的形式,练习表达,提高写话的兴趣。写好之后,相互展示和交流。

2、看图进行口语交际先看懂图意,再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该怎么办。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用画、写结合的形式,练习表达,提高写话的兴趣。写好之后,相互展示和交流。

教学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引起话题

1、出示教学挂图

2、看图,说说每幅图画的什么内容。

二、研究话题,明确方法

议图,弄明白四幅图连起来说的什么事。

三、围绕话题,互动交流

续编故事

1、假如你是图中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做呢?(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2、选择合理的想法,小组合作续编故事。

⑴小朋友认识这位叔叔确实是爸爸的朋友,该怎么办? ⑵小朋友不认识这位叔叔,又该怎么办? 全班展示

1、小组评选好的同学到台前讲故事。2、评选故事大王。

四、延伸话题,综合运用

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展示台”中的填字游戏,谜语展示。

2、画画、写话。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展示台

1、完成“填字游戏”。

⑴投影出示填字游戏。

⑵同桌合作,把词语补充完整。⑶指名读成语,看是否正确。

⑷竖着读填好的字,说说发现了什么。(新世纪我能行)

2、猜谜语

⑴学生出示自己准备的谜语。⑵小组互猜谜语。

⑶全班猜谜语比赛,评出猜谜大王。

二、画画、写话

1、教师出示一幅画,指名说说画的内容。

2、学生自己动手画一幅画,并说出画上的内容。

3、写话,注意语句通顺,写清楚画上的内容。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篇6

一、教材分析

(一) 明确单元核心内容

本单元为北京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见图1) 。课题为W hat are you doing?单元话题为学校、家庭日常生活和业余活动。单元的功能和结构为谈论某 (些) 人正在做某事或正在发生的事情:What are you /they doing? I am... We /They are...What is he she /Baobao doing? He /She is ...What am I doing?You are...单元的文化为介绍中国特有的日常活动, 如practicing Kun Fu, playing hide-and-seek, 公园里老人们集体dancing等, 具体到各个课时, 又有各个课时的文化渗透, 如, Lesson 1:大家认可的一种语言学习方法Reading aloud, listening to English songs;Lesson 2:美国人对篮球的喜好, Kung Fu一种词汇现象, 是由音译而来;Lesson 3:渗透爱家庭、敬老人的价值观。

本单元的学习和教育价值是在丰富的对话交流语境中, 学生懂得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体会, 珍惜与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树立爱家庭敬老人的价值观, 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如美国人对篮球的喜好, 中国人对传统Kung Fu的热爱等。

(二) 多角度解读课时任务

本单元有四个课时, 前三个课时是新授课, 第四课时是复习课。下面具体谈谈新授课时自身的特点和各课时之间的联系。

1. 整体看:聚焦核心内容, 课时各有侧重

本单元三个新授课都围绕询问并回答或谈论某 (些) 人正在做的事情的日常交际用语这一核心内容展开。但各课时的教学任务各有侧重 (见图2) 。Lesson 1 侧重于What are you doing?I am...;Lesson 2 侧重于What is he/she doing?He/ She is ...;Lesson 3 侧重于What are they doing? They are...根据教学侧重点的不同, 创设的情景也不同:Lesson 1 是Mike遇到Guoguo, 知道她正在大声朗读、练习英语, 遇到Lingling, 知道她正在听英文歌曲, Mike希望自己的汉语能像Lingling说英语那样好;Lesson 2 是在Mike的家里, Mike的父母谈论Mike和Kevin正在做的事情;Lesson 3 是Maomao给Lingling看自己家庭成员的照片并谈论照片中大家正在做的事情。

这些场景与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不仅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有所谈论, 对基于照片的生活回顾也有所涉及。

2. 横向看:课时之间联系紧密, 教学内容层层推进

虽然课时之间各有侧重, 但所学语言却彼此植入, 循环往复, 层层递进。如, Lesson 1 的重点功能句型是What are you doing? 但对话中和Let’s do .中What is she doing? What am I doing? 都出现了 (见图3) ;Lesson 2 的重点功能句型是What is he/she doing? 但同时复现了What are you doing? (见图4) ;Lesson 3 的重点功能句型是What are they doing? 但出现了What are you doing? We are...You are... (见图5) 。

这说明了功能用语在本单元的复现率比较高, 体现语言在多种场景中表达的灵活性。

3. 纵向看:单一课时的各板块相辅相成

单元中每个课时都分别有四个教学板块, 板块的内容、功能和达标要求从纵向看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递进性。板块间相辅相成, 共同服务于课时目标的达成。请看表1:

词句学习板块 (见图6~8) 为例加以说明:4.独立看:各教学板块自成体系, 以各课时的

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应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景的原则, 处理好词汇与句型的关系。

5.立体看:板块教学内容有难易、有轻重, 以第一课Listen and say部分为例加以说明 (见图9) :

二、学情分析

(一) 重点交际用语

学生在三年级的北师大版教材中曾接触和学习过不同人称的现在进行时的表达法 (见图10) 。对be doing的句式结构有所了解。但后续学习中, 由于复现率较低, 人称的正确区分和be doing在实际情景中的灵活应用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教学建议:教师可以通过三个课时不同人称的专项学习, 设计多种语言实践活动, 增加语言复现率, 引导学生熟练表达。

(二) 词汇和短语

本单元涉及的12 个动词及动词短语也是教学的重点, 词汇量不多, 而且都是以现在分词的形式呈现, 为语言的应用提供了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降低了语言使用的难度。其中动词及动词短语有:drawing a picture, watching a basketball game, fishing, dancing, playing以及practicing myEnglish, chattingwith my friends, practicingKung Fu, putting candleson the cake.画线的词汇学生都学习接触过, 难度不大。

教学建议:教师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 语义部分采取短语整体呈现的方式, 引导学生整体理解和记忆;语音部分重点关注和具体指导学生首次接触的词汇, 如practicing, chatting, putting等, 尤其是-ing在词尾中的正确发音如practicing;并注重创设相应的语言情景引导学生语用。在词汇教学策略方面还可以引导学生归类记忆, 如practicing my English, practicing Kung Fu;making handwork, making models;playing, playing the piano等, 并进行适度地同类动词短语归纳或拓展。

(三) 情景语言

语言是情景的产物, 根据场景变化和人物真实情感的表达, 本单元也出现了一些情景语言, 如“Lingling speaks English very well. I wish I could speak Chinese very well. Sure you will. You are having a good time.”等。这些句子由于受情景的限制, 出现的频度不高, 即使出现, 教师也是弱处理, 所以应该是理解和朗读的难点。建议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处理, 丰富学生对对话的理解, 树立语言表达得体性的意识。

三、确定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

(一) 单元目标

1. 能询问、回答或表述自己或他人正在做的事情并发表简单的看法。

2. 能听懂、认读practicing my English, drawing a picture, chatting with my friends, making handwork, watching a basketball game, playing the piano, making models, practicing Kung Fu, fishing, putting candles on the cake, dancing, playing hide-and-seek等动词及短语, 并能在相应情景中运用。

3. 能根据字母组合qu在单词中发音为/kw/的规律拼读单词。

4. 能理解并朗读Listen and say板块中的对话内容。

5. 能读懂Now I can read板块中转述主课文的语段, 并尝试复述。

6. 能善于观察、勤于学习他人有效的学习策略, 养成自己的业余爱好, 懂得与他人分享美好的生活记忆。

(二) 课时目标

LESSON 1

1. 能够听懂并朗读Listen and say中的对话内容;能运用“What are you doing? I’m ...”的交际用语询问对方或回答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2. 能听懂、会说、认读practicing my English, chatting with my friends, drawing a picture, making handwork等动词短语, 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3.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内或同伴间完成Let’s do中的游戏活动。

4. 能认识到他人的长处并善于借鉴学习他人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LESSON 2

1. 能够听懂并朗读Listen and say中的对话内容;能运用“What is Mike /he /she doing? He/She is ...”的交际用语询问并回答他人正在做的事情。

2. 能听懂、会说、认读watching a basketball game, playing the piano, making models, practicing Kung Fu等动词短语, 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3.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内完成Let’s do中的游戏活动。

4. 能利用业余时间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并懂得与家人交流和分享, 获得家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美好情感体验。

LESSON 3

1. 能够听懂并朗读Listen and say中的对话内容;能运用“What aretheydoing? Theyare ..”的交际用语询问并回答他人正在做的事情。

2. 能听懂、会说、认读putting candles on the cake, dancing, fishing, playing hide-and-seek等动词及短语, 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3.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内或同伴间完成Let’s do中的游戏活动。

4. 能借助图片、照片、录像等方式与朋友回顾并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 体验生活的美好。

LESSON 4

1. 能在真实的情景中恰当运用本单元关于谈论某 (些) 人正在做某事的日常交际用语。

2. 能够听懂、认读、书写本单元出现的部分动词及动词短语, 并能在相应情景中运用。

3. 能够根据字母组合qu在单词中发音为/kw/的规律拼读单词。

4. 能读懂Now I can read板块中转述主课文的语段, 并尝试复述。

5.能在完成听说读写的各项任务活动中, 发展自己的综合语言技能。

四、具体实施建议

鉴于以上分析, 笔者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一) 强调单元整体备课, 重点把握课时任务, 有的放矢

课时的任务要相对集中, 指向性强, 重点突出, 之后适度拓展。

(二) 强调整体备课, 把握环节任务, 轻重有责

课时中的四个板块不能平均用力, 重点板块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去设计, 非重点板块要简单处理。

(三) 强调学生理解, 学得明白

笔者在听课的过程中多次遇到这种现象:教师在前面用课件、用图片, 又比划、又绘声绘色地讲得很卖力气, 但当询问学生书中的句子是什么意思时, 他们却不知道或一知半解。由此可见, 理解成了阻滞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第一大问题。因此, 建议教师在理解教学上面多下工夫, 找准理解点, 并找到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的方法。例如:在进行短语putting candles on the cake的教学时, 教师不仅要教学这个短语在书中的呈现方式, 配有相应的图片、视频或动作模拟, 理解其义, 甚至详细到与making a cake的区分, 还应该涉及两点:1.putting是put的现在分词形式, 是双写了词尾t加ing组成的, 意图是引导学生了解动词是有词形变化的, 是以多种形式存在于句中的;2.教师提炼短语:put...on...把……放在……上。鼓励学生替换说出新的短语, 如put a book on the table, put my hand on my head等, 使学生树立短语意识, 做到举一反三。

(四) 强调活动设计, 有量更有质

1. 激活原有认知, 鼓励积极参与, 减少机械性的操练活动, 增加意义性应用活动。

2. 建构知识体系, 弥补知识不足, 找准生长点。

3. 增加教学活动的挑战性, 获得成功感。

参考文献

胡壮麟.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 (一年级起点) 五年级下册[T].北京:北京出版社.

上一篇:临时用工外包协议下一篇:论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