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指导思想的认识

2024-10-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党的指导思想的认识(推荐8篇)

党的指导思想的认识 篇1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理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列主义,它源于马列主义,又创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为马列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许多新内容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的探索和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也是新形势下对全党提出的新要求,内涵十分丰富,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针对性。其中,关于‚党要始终成为中国

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的论断,是贯穿‚三个代表‛的主线和灵魂。它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实现我国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共同奋斗。

通过这次党课的学习,我们都要强化对党的指导思想的信仰,坚持党的指导思想。这关系到能否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提高政治鉴别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否保持清醒头脑的大问题。在此前提下再通过学习做到对党的指导思想的真正的理解,深入思考融会贯通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结合实际学以致用,达到改造主客观世界的目的。

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大学生,我们风华正茂,激情洋溢,富有生机和活力,充满了学习和革命的热情,但同时也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不知如何坚定地迈起自己人生的脚步,党课就如同一盏指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经过这次党课学习班的学习,我对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

一、对党的认识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二)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1.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

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五)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以下四项基本要求: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4、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二、对当代大学生的建议与要求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日渐激烈,国际国内的形势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中国,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后,又遭受了汶川地震的 沉重打击,无论是在政治经济上,还是在民族心灵上,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在国家发展建设道路上,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针对这个问题。结合对党的理解与认识,提出了对现代大学生的几点要求与建议:

(一)政治思想领先:正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接受共产主义教育、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自觉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保持大的前进方向是正确的,坚持真理。其次要时刻注意学习党在现阶段发表的各种指示文件,与党保持高度的一致,坚持理论上的与时倶进。理论是枯燥乏味的,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党员要主动联系同学,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带动同学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结合实际,借助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在同学中发挥其在政治上的先锋模范作用。(二)学习认真努力: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说的就是学习的重要性。大学生作为高校的学生,只有学好了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初次之外,要勤于钻研,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大学不断加强自身个人文化修养,为将来能为祖国多更大的贡献努力学习,提高资本,另外,要善于甘心他人,主动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大家共同进步。(三)联系同学密切:人是社会中的人,只有在跟大家的相处中才会体现其价值,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党员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既做到同学们中的表率,又是同学们的朋友。在宣传和反映学生的要求和意见上成为联系学生的纽带,在联系,帮助同学方面成为他们的知心人,互相交流思想,要及时掌握同学们的思想变化。要做到能广泛团结同学,包括反对过自己的同学,尽自己所能热心帮助同学排忧解难,做同学的知心朋友。所以我认为政治上的方向,学习上的楷模,工作上的表率,合作中的纽带,生活上的榜样。增强集体凝聚力,从班上做起,在班上起到带头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强社会凝聚力。班上的班干工作是我们在大学生中最能体现你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同学和同学之间存在的问题是关键所在。

(四)工作认真负责: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必须在整体的学风建设中起到带头的模范作用。从点滴小事做起,保证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是自己的任务和责任,不能偷懒或者拖累他人,为大学生挣得一份荣誉。热爱所学专业,专业思想巩固。专业是将来走向工作岗位的基础,专业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直接影响着个人的未来和对社会的贡献能力。自觉遵守校规校纪,考风考纪。坚持在真理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成绩,不作弊而且更要教育和引导他人诚实考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具有高效率学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勤于思考,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多元化的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复合型的人才,不能仅限于专业书本知识,要尽可能多的掌握更多的文化素养。掌握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率。要经常进行阶段总结,体会一段时间的学习成败,并且为以后的积累提供有力的经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实践能力。积极参加素质培训,增强创新能力。

总之,作为当代高校大学生,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就应该以一个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认真学习,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以最饱满的热情,最全面的投入,最实际的行动,完成每一件事情,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干好每一件小事,才能做好大事。

借用清华大学校长留给毕业生的一段话:‚未来的世界: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健康比成绩重要,生活比文凭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现代大学生一定要努力学习,在党的指导教育下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

党的指导思想的认识 篇2

关键词:党的基层组织,新问题,新举措

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我们党有4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8260多万名党员, 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可能具有的强大组织资源和组织优势。面临新世纪新阶段, 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 党的基层组织也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全球化、信息化发展对我们的基层党建提出了严峻挑战。首先, 全球化催生了规模庞大的外资企业、私营企业、民营企业, 党组织覆盖的任务日益艰巨。迅速增长的非公有制经济与覆盖有限的党组织形成明显的对比。据统计, 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共有非公有制企业1012万户、个体工商户3756万户, 建立党组织的只有30万个, 党组织的覆盖还存在很多空白点。其次, 网络手段的普及和运用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提高应对舆论热点事件的能力。现在, 我国网民人数是3.2亿, 手机用户近7亿, 这两个规模都居世界首位, 40岁以下的网民占全国网民的90%。年轻人不看平面媒体, 信息来源渠道主要是网络, 互联网、手机通讯等新媒体凭借独有的信息生存方式、传播方式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

二是人口流动给党建带来深刻影响。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流动人口迅速增加, 目前已经超过了全国人口的10%, 接近1.5亿, 其中80%是农民工。据不完全统计, 流动人员中有300多万名党员。巨大的人口流动规模给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模式、组织方式和服务能力带来许多新问题。由于人口大量从农村流向城市, 现在农村主动申请入党的青年人减少, 农村党支部队伍老化, 后继乏人。农村本来是我们共产党的优势所在, 但现在农村的人才状况不容乐观, 年轻人流失, 精英流失。因此要加强两支书记队伍建设, 其中包括60万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建设。

三是传统安全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给党建带来深刻影响。我们正处在特殊的历史时期, 面临实现经济体制转轨和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历史任务, 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 收入分配差距有所加大, 社会事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 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仍在滋生蔓延, 加上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一切机会对我们进行西化、分化, 频频制造事端, 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因素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各种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日益增多。这些状况迫切要求我们基层党组织增强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增强快速动员和应变能力, 以党组织为核心发挥好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四是基层党建工作自身状况也给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带来深刻影响。首先, 党员队伍规模不断壮大, 增加了教育管理难度。近年来我们党员队伍的总量呈持续增长趋势, 我国现有党员8000多万, 基层党组织400多万, 如何加强党员的数量、结构、分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 基层党组织的权责不对称, 影响其功能的发挥。一些地方和部门书记的责任职责不到位, 平时对基层党建工作重视不够, 把基层党建工作当成是组织部门的事, 但一出问题, 首先就把板子打在基层党组织的身上, 这样做就使权责不对称。一些地方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着形式主义, 这样的问题引起群众反感。搞形象工程、盆景工程, 口号多、实招少, 点上热闹、面上冷清, 现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有一些工作在点上看很先进, 在面上看不怎么样。

二、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几点举措

(一) 要注重加强各级党组织在全社会的覆盖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非公经济的不断出现, 各地流动人口的增多给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很多的要求。从十六大以来, 党中央对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多次提出明确要求, 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从两方面给予了新的发展:一是要求更高, 要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 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 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这里面特别强调了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 而且特别强调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二是更加有操作性和更加适应变化的形势。抓紧在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发展党员, 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 推进全覆盖。

(二) 要明确党的基层组织的定位

不同单位党的基层组织发挥的定位和要求以及着力点有所不同, 要区别对待才能有效推进。农村、国有企业、社区、高校、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组织建设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推动工作创新, 要有明确的安排和部署, 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对他们所需要发挥的作用讲得更为明确和具体。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街道社区党组织和高等学校党组织;有两个是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一个是国有企业党组织, 还有是科教文化卫生体育和中小学等事业单位;另外, 机关党组织、非公经济党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也要起到协助和监督作用, 探索发挥作用的方式和途径以及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三) 加强党员队伍和基层组织带头人的工作

首先要改进发展党员的工作。统计表明, 现在党员中产业工人的比例在下降, 必须加大在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力度, 当然也要重视在高知群体、大学生等青年优秀分子和非公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二是加强党员的管理和服务。对党员既要严格管理和教育, 又要关心和服务。党组织必须关心党员的合理需求, 包括党员正常的、正当的、合法的利益关切, 不能只是把党员看做一个教育对象、发挥作用的对象、做贡献的对象。要以人为本, 以党员为本, 党组织要给党员激励关怀帮扶, 要建立街道服务中心, 强化党组织为党员提供服务的功能:上级党组织为基层党组织服务, 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 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三是探索新形势下党员发挥作用的机制。在新形势、新要求下拓展党员发挥作用的渠道, 从内容形式的丰富到体制机制建设方面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和举措。把社区建党和单位建党, 把党组织的要求和个人承诺, 群众需求和志愿服务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 能够对党员发挥作用的内容、时间、空间、动力方面起到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其次就是重视基层组织带头人的建设。一是拓宽基层干部来源, 调配好基层党组织书记。基层干部来源要打破地域单位行业的身份限制, 扩大视野, 拓宽来源。二是以“三培两带”活动为抓手, 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一技之长、致富能力较强的农村党员进村党支部班子, 建设一支敢于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基层领导干部队伍。符合条件的农村、社区、国有企业党组织书记可以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社区居委会主任, 这必将为推进基层党组织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

(四) 构建城乡统筹和基层党建的新格局

一是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制度的制定。要求建立城乡一体、流入地党组织为主, 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教育管理服务制度。有效地避免了相互推诿、扯皮, 避免出现管理的真空地带。二是规定优秀农民工的入党办法, 采取切实可行的操作方式, 推动基层工作的有效开展。三是推动基层党建资源的整合, 机关和农村党组织集体帮扶, 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相互促进, 主要是城市党建资源向农村做更多的倾斜。四是建立城乡统筹的反哺机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 更多地对基层组织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财力保障。特别强调对民族地区、落后地区等地方加大保障和支持的力度。

参考文献

[1]张书林.党的基层组织建设30年:探索与启示.探索, 2008.08期.

[2]王极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当代工人 (C版) , 2012年04期.

对党的三大建设的一点认识 篇3

关键词:党的思想建设;党的组织建设;党的作风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心愿,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为了更好地学习十六大报告精神,结合自身的体会,谈谈对党的三大建设的一点认识。当今我们讲三大建设,即党的思想建设,党的组织建设、党的作风建设。这三大建设是党的经常性工作,三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各有侧重,又彼此联系。我们一定要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

一、党的思想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

党的思想建设为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提供党的思想基础。党在思想理论上的创新和提高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党的思想建设的全部工作,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如果离开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也就停止了,就会失去生命力,就不能办好中国的事情。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核心就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才能适应时代飞速发展的需要。

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必须改进党的思想建设,党的思想建设同党的地位、任务和所处的环境紧密相连。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计划经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勤于思考,勇于探索,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努力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摒弃落后的思想观念,勇于突破思想认识上的“禁区”,实现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从创新实践及其成果中涉取新的智慧和力量,使党的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入手,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党和国家的事业兴旺发达。

二、党的组织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千秋大业

党的组织建设为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关键是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是党的的组织建设关键所在。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对基层党组织显得尤为迫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形象在群众中的直接体现者,人民群众对党的认识,第一印象往往都是从自己身边的党员和党的基层组织的言行作风中得到的。因此,基层党组织的形象如何,作风如何,对于密切党群关系意义十分重大。所以,党的基层组织应该着重抓好改革基层领导制度,从而更好地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着重抓好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来开展各单位、各部门的实际工作;着重抓好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群众投身到本单位的经济发展工作上来;着重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各项工作,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着重抓好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的示范教育。党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是通过基层组织来实现的,党的基层组织的各级党务工作者要主动转变观念,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做好各项工作,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承担起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书记难选配,党员难发展,干部难管理,素质难提高”的问题日渐突出,直接影响了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因此,要选准配强党的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使党员更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党的基本知识,遵守党纪、国法,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三、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的重要体现。执政党的作风,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要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共产党员要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当人民群众遇到困难时要妥善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当人民群众不理解政策时,要通过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等方法处理同群众的关系,团结带领群众不断前进。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就是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抓好作风建设核心是加强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干部必须从实践中去体会人民群众的疾苦。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还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保证。党要管党,首先要管住领导干部,从严治党,坚决惩治群众反映强烈的腐败问题,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党员形象不好,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关键,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可靠保证。

思想汇报:对党的认识 篇4

尊敬的党组织:

党的十七大做出的重要部署,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 举措,是新阶段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 要保证。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保先教育活动规模大、范围广、层次深,是一次自我加压、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良好机遇。我充分认识到先 进性教育活动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 度和务实的精神自觉主动地投身到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去。现向党组织 汇报自己这半年来的学习、思想情况。

一、重新思考“入党为什么”。实事求是地说,我对党的认识,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而逐步加深的。孩提时代,共产党 员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一直是显得异常的高大,黄继光、董存瑞、邱 少云等等,革命战争时期那种为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献身忘死的高大 形象,可以说至今仍然历历在目。大学时代,我开始认识到,共产主 义理想是人类社会最科学、最进步、最美好的理想,而共产党正是这 样一个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 人民幸福为己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觉得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光荣的集体,党员是一种光荣称号的代名 词。工作以后,随着思考的深入,我可以通过各种传媒训传感受到共 产党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高风亮节,我对党员的崇敬之情因此油 然而生,对党朴素的感情也越来越深。我开始梦想着能够成为他们当 中的一员,并努力向他们看齐。

通过多年来的学习、思考和实践,特别是近来保持共产党员 先进性教育活动,我开始对“入党为什么”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和认 识。我想,对于我来说:

首先,入党是一种心灵的净化。我认识到,入党的过程实质就 是认识党、热爱党、发展党和捍卫党的过程,不能存有任何私心杂念,更不能带有功利欲和虚伪心。同时,对于个人来说,形式上的入党一生只有一次,而思想上的入党则是一辈子的事。

其次,入党是一种觉悟的提高。作为一名党员,在思想和言行上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通过实际工作和生活,团结、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同志。如果说党员有什么超越常人的地方,我觉得那就是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觉悟。

第三,入党是一种特殊的奉献。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宗旨就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论是年初的抗冰救灾,还是5月份的的抗震救灾,事实证明,在每一个重要时期、特殊时刻,党员总是冲锋在前。因此,“先群众之忧而忧,后群众之乐而乐”是每个共产党员的起码品格,不计较个人得失是对一个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入党,就是要勇于奉献、甘于奉献、乐于奉献,在奉献中体现人生价值,在奉献中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入党,意味着比群众多吃亏,也意味着比群众多挑重担,更意味着比群众多做牺牲。

二、重新思考“入党干什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唯一宗旨。我想,这也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入党干什么”所要着重思考、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就必须在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下功夫。为此,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更要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进一步认识“保持党员先进性”。经过多年来党的教育和培养,我认识到,我们党最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她能够根据时代的要求,很好地调整自身的任务、方向并贴合人民大众的需求,提出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大政方针,并切实解决群众生活中问题。因此,在当前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体制转换的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就我个人来说,要保持先进性,我觉得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1、要有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就要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发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在一切工作和生活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2、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增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注重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坚持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努力发现新情况,分析新办法,解决新问题。

3、要有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以开拓创新的思路、吃苦耐劳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坚持从小事抓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保持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真正做到尽职尽责,不辱使命。

4、要有为民解忧的服务意识。真正树立民本思想、为民理念,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原则,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真心诚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5、要有清正廉洁的道德品质。要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政为民,廉洁奉公,不说空话,多干实事,正确对待名利、地位和权力,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以上是我的思想汇报。呈请组织考验。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思想汇报-对党的认识大全 篇5

——对党的认识

敬爱的党组织:

本学期的4--6月,我以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身份参加了我校第47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通过3各月紧张地学习,我系统地学习了党的历史、党的基本知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与同学进行了热烈地讨论。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党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不愧是一个伟大、光荣而正确的党。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认识到以前对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的学习只是停留在表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确了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积极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除了工人阶级和个名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因此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行动指南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民主集中制。党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代表、反映和维护好人民的利益,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党的最高理想和自重目标而奋斗。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建立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承担起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和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富强的历史重任。

经过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历时28年,历经千辛万苦,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打败军阀,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驱逐日本侵略者,打到国民党反动派,彻底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并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开国大典。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当家作主,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建国后,我国从新民主义革命时期转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努力建设新中国,使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1956年,基本实现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自此,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阶段。同时,全国上下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各行各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当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也不是一帆风顺,也遇到过多次挫折。但不论多么困难,党每次都能及时发现并改正错误,重新走入正轨。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拨乱反正,全面总结了十年浩劫带来的惨痛教训,做出将党的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的决策,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全面进入社会主义的建设阶段。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大大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用“一国两制”政策顺利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洗刷百年耻辱。经过短短30多年的发展,中国人民在经济、农业、工业、教育、科技、国防、外交

等各个领域都取得重要成果。在现代化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历史和现实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光荣而正确的党。

基于这种认识和感受,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和热情更加强烈,我将努力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我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标准。我将一如既往的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党的理论和知识,不断提高自己。在理念上、作风上和行动上都接受党组织的直接教育与培养;在政治上我坚信我们的党、热爱我们的党;在思想上更加自觉、紧密地把自己的成长、事业、人生与党的要求、使命和奋斗目标联系在一起。我将以实际行动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

请党组织考验我!

申请人:

加强对党的认识思想汇报 篇6

我很荣幸能够参加我校第41期第八分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我十分珍惜这一次的学习机会,会在课上专心听,并认真做好笔记,课下积极思索并与同学探讨交流。

xx年4月27日与28日两天,老师分别就***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的宗旨进行了讲解。

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群体,不能没有信仰、道德,不能没有理性的人文精神,也不能没有文化自信。***员的价值观和群众的价值观,从形式和内容来说,都是一致的,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诚信友爱、安定和谐。我们党已走过了88年的历程,完成了从一个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型,目前正带领全国人民前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但是,不容回避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经济成分多元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急剧分化,社会职业多样化,***员遍布各个行业、各种岗位。如何树立与时代发展相应的新的价值理念?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严肃回答的问题。无忧 范文 无 忧网fW5U.c0m免费论-文-大全

首先,要求全体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于党员个人来说,其人生的政治价值、社会价值体现在为人民服务中。衡量其人生成功的政治标准,是看其服务精神如何。汶川大地震中,全党上至中央领导人下至普通党员万众一心,抗震救灾,把人民的利益放在至上的位置,就是这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这也是我们党的根本执政理念。

其次,要求全党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可以作多重理解,仅从政治生活的视角来看,其基本要义就是尊重****,以人民权利为本位。***人奋斗的目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最高目标。

再次,要求全党追求和谐。从当前党的任务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重要任务,追求和谐作为新时期人文精神的主体特征,表明了***人建立和谐社会的坚定信念。要追求和谐就必须对外来文化持一种兼容开放的态度和立场。

最后,要求全党崇尚民主法治。民主作为一种价值观,是以人为本的必然结果。在党员社会身份复杂化的今天,民主是充分听取党内各种意见,进而正确有效地统一思想和意志的重要途径。***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首先应当在观念上增强民主意识,确立法治观念。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党的宗旨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坚持党的宗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党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不断发展壮大,才凝聚了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坚持党的性质的本质要求。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鲜明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党的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党的事业就是人民的事业。无论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还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都需要我们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动员和率领千千万万人民群众为之共同奋斗。我们党88年的历史证明,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现实需要。只有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党才会有牢固的执政根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建设可靠的后备军。在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方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第一,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第二,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人民办大事、办实事;第三,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为人民服务的习惯。我会向孔繁森同志学习,为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而真诚地投入、忘我地付出,用我的生命注解出以不为人民服务的新书。

最后,作为一名要求加入党组织的积极分子。我要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为党的事业,为****事业奋斗终生,请党组织考验我。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重要政治资源 篇7

加强党的建设, 首先要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我们党历来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 都十分重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并把它作为我们党提高自身凝聚力、增强战斗力的一条重要经验。我们党是一个拥有7080万党员的大党, 要把党员凝聚起来, 靠的是共同理想, 靠的是坚定信念, 靠的是组织纪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对于全党确立共同理想, 坚定政治信念, 增强组织纪律, 解决好长期执政, 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这一重大历史课题, 具有十分重要的保证作用。

我们党是一个在13亿人口大国执政的党, 而且是一个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全党要适应新的环境, 完成新的任务, 实现新的目标, 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掌握思想教育, 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我们要把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只有筑牢基础, 才能建好大厦。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 在党执政的新的历史条件下, 我们不仅要把这个传家宝继承下来, 坚持下去, 而且要结合新的执政实践, 把它丰富起来, 发扬光大, 使它在加强党的建设中更好地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 不仅要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 而且要用自己的先进思想去影响广大社会成员, 支配他们自觉地去行动。还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调控意识形态, 整合社会思想, 形成社会共识, 保持社会和谐与稳定, 促进经济发展、政治文明和社会进步。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 是党与群众联系的纽带。无论是在过去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和改革的年代, 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党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为实现其自身利益而奋斗的强大思想武器, 在统一人们思想、统一目标指向、统一行动步伐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整合作用。

实践告诉我们, 做好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是实现党的战略目标的根本保证。加强群众思想政治工作, 不仅能为群众引领正确的政治方向, 激发精神动力, 而且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 完善社会管理, 建立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使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 各种文化相互激荡, 各种思潮不断涌现, 社会意识形态出现多样化趋势。在今天这样一个开放、复杂、多样、变化快的社会, 人们的思想行为呈现出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多变性特点。面对经济转型时期社会各个层面发生的深刻变化, 面对社会利益的构成与变化的新实际, 我们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人民头脑, 打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提升和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倾听群众呼声, 把握群众脉搏, 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要求和愿望, 建立和健全能充分反映和表达社会各方面利益要求的民主机制;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解疑解惑, 理顺情绪, 整合思想, 化解矛盾, 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多元利益和多元价值观念的现代社会, 整合社会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整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执政党, 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整合社会思想、调节社会利益矛盾的功能。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共产党要为完成工人阶级的利益和全体人民、整个民族的利益而奋斗。因此, 必须把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贯彻到全体人民中去, 贯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使全国人民、社会各个阶层、各方面力量认同党和国家的基本价值, 并拥护党的方针政策,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好思想墓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但又是竞争经济。必须认识和尊重市场经济规律,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作决策, 否则, 就会直接与市场经济相冲突。在这个过程中,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帮助人们树立新的观念, 转变领导方式, 转变工作作风, 建立诚信体系。同时, 又要运用思想政治工作, 利用各种形式和渠道有效地监督和约束公共权力的运用, 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正常运行, 防止和化解市场经济的矛盾和缺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必然带来人们民主意识的增强, 客观上要求我们党重新审视和正确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社会组织的关系, 党与国家政权机关的关系, 党与国家宪法和法律的关系。在执政体制上, 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在执政方式上, 要贯彻总揽全局, 协调各方的原则。思想政治工作既是建设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又是保证民主政治发展的途径。它对于增强党的现代化意识, 对于理顺党政关系, 对于推进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指导思想的认识 篇8

关键词:党的领导;司法;独立关系中;存在的;不正确认识地;原因分析;

在党的十五大上,第一次提出“推进司法改革”的概念,要求从制度方面对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与监察权进行保护。随后,在党的十六大上,将十五大中所提出的“推进司法改革”演变成“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触及了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十七大报告提出对司法体制改革要进行不断的深化,随后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对司法体制的改革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进行不断地坚持与完善,从而能够是审判机关与检察机关能够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与监察权。“从“推进”到“深化”再到“进一步深化”的转变,我国司法体制改革之路渐行渐深,足迹清晰可见。

司法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在于司法独立,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是保障司法公正的制度前提。而要实现司法独立,就必须对影响司法独立的种种关系有清醒的认识。司法工作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国家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而坚持党的领导同样也是社会主义司法工作所具有的独具特色的地方所在。因此,社会主义国家中所提到的司法机关对职权进行独立的行使与西方国家三权分立中所讲的司法独立并不相同,坚持党的领导和司法独立相统一是必须解决好的重要问题。司法机关只有处理好坚持党委领导与独立行使司法权的关系,才能够真正做到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进行正确的贯彻,从而确保司法工作能够实现良性的发展。只有正确的认识坚持党的领导与司法权独立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恰当地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从根本上正确把握司法工作中的重点与方向,从而促进党的事业与司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党的领导与司法独立关系中存在的不正确认识

实践中,坚持党的领导与保证司法权独立行使之所以出现困惑和争论,原因是存在以下不正确认识所致。

(一)忽视党的领导的重要性

部分司法人员认为,司法工作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常常出现将自己的工作进行定位的现象,将其定位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系统。在一部分司法人员的心理认为工作的尽责就是正确的执行法律,不需要过多的对党的领导进行强调。还有部分的司法人员认为,司法工作与各种各样的诉讼活动相关系,是一种在中立位置进行超然判断。对于党委和政府制定的经济决策和其他具体建设活动不应该直接的进行参与。很多司法工作人员在对司法工作与党的方针路线的关系存在着错误的认识,认为两者之间的切入点并不多,而且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司法机构中存在着部分的工作人员单纯地认为只要司法工作与党的领导出现不抵触的情况即可,并不需要在工作的过程中对党委的领导进行积极地围绕。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之下,工作人员认为司法工作应该对其的独立及其超然的特性进行保存,党的领导对于司法工作的现实意义并不大。

(二)过分高估司法权的定位

随着我国民主法治进程的推进,法治观念和依法治国水平都得到快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司法权在国家权力中出现了过高評价的倾向。认为法律高于一切的终极权力。事实上,国家权力机构属于一种比较庞大而且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中包括了立法权、行政权、军事权及司法权等多个系统,而且这些系统在国家权力机构中都具有自身的特定的位置。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利机关,司法权只是人大监督下的子系统,司法权是子权力,而不是母权力。如果对于司法权所具有的独立与超然的性质进行过分的强调,这并不属于一种辩证的观点,这种观点属于一种形而上的方法,这样下去,将会使司法工作变成空洞的概念。

(三)把“审判独立”与“不要党的领导”划等号

“审判独立”与“不要党的领导”之间并不是等同的。把“审判独立”与“不要党的领导”划等号这个观点主要可以从极左与极右两个方面进行认识:从极左方面对其进行认识,指的是在讲求司法独立、审判独立情境下就意味着“不要党的领导”,把“司法独立、审判独立”与“不要党的领导”划等号。从司法机关本身来讲,司法机关是如果要追求审判独立与司法独立,就会产生有摆脱党的领导以及不要党的领导的嫌疑,一讲司法独立就生怕被扣上“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不强”、向党和政府“闹独立”的帽子,地方党政机关对司法机关讲“司法独立”最反感。更多的人则担心,在目前司法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司法不公和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的现状下,再更多的赋予司法机关独立的地位和职权,将会使一些司法人员更加肆无忌惮,胆大妄为,由此产生更加严重的司法不公和腐败现象。从极右方面对其进行认识,审判独立的实现就应该建立在摆脱党的领导与党的监督的基础上。在这种观点之下,党对于司法工作的领导与监督作用往往会被误认为是对司法权所进行的干涉,以审判独立与司法独立作为借口来对党的领导进行抵制与否认。甚至还存在着一部分人认为司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是党的领导方面的原因,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党对司法权的干涉。在这种错误的认识基础下,部分人甚至构思司法工作建成一个独立王国,完全超然地行使职权,不应该也不必接受党的领导。

(四)盲目照搬西方的法律观念和法律制度

当前,我国的司法的改革不断深化,这也导致了西方的一些法律观念与法律制度在我国有了进一步的传播,并对其有一定的借鉴。于是一谈到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总有人总是会以西方法律制度作为标尺来对我国的司法制度进行指责,认为党的领导导致了司法工作的独立性遭到了破坏,甚至有人支持党将司法机构作为其附庸工具。这种认识是错误的。首先,任何抛开本土化特征的构思都是空中楼阁。我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权结构、司法制度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可比性。而且,在对西方的法律制度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也存在着错误的地方,那就更加不能够作为与我国相比的标尺了。执政党也仅仅给司法工作一个合适的位置,不可能超越于执政党之上,其司法制度也是为政治服务的。比如在号称司法最为独立的美国,法官的任命通常都带有一定的党派背景。据统计,从克利夫兰到卡特的各位总统中,本党成员的法官占他们任命的联邦法官总数的90%以上,其余4位任命的本党成员占任命总数的80%以上。不仅如此,控制或制约司法机构往往正是美国两党激烈竞争的目标,上世纪末的美国总统选举诉讼大战无不鲜明地说明了这一点。又如美国在全球四处扩张自己利益,发动战争和经济制裁,许多做法明显违反了《国际法》甚至本国宪法和法律,但司法机关不可能就这些违宪违法问题行使司法权。部分的人们津津乐道法律不但可以约束普通的人们,而且对于国家领导人也存在着约束,这种情况导致了有部分人错误的认为司法的独立性与权威性是不可比拟的。出现这种错误认识的原因主要是,这些人并没有清除地认识到司法程序中在针对国家领导人的部分中,所具体针对的是国家领导人的个人行为,而并非国家行为。 因此,西方国家中所讲的法独立性也是有局限性的,它仍然要为国家和政党政治服务,并非绝对独立。在政治需要的某些情况下,司法权也仅仅是一种政党操纵下的施政工具。

nlc202309020815

二、原因分析

既然从理论逻辑和制度逻辑上,党的领导和司法独立都不存在你死我活的对抗和非此即彼的矛盾,那么以上种种困惑和曲解,就只能问责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人为因素了。

(一)政治信念不坚定

建国后,较长时间的高度集权政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改革开放后,个人意识逐步觉醒,许多人有了一种恍然若梦的感觉,出现了信任危机。加之国门开放之后,西方国家的一些意识形态开始对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进行了渗透,导致了国内很多人在思想方面出现了极端化的问题,由文革前的政治迷信到改革开放后的政治虚无,许多人淡漠党的领导,甚至抵触党的领导。一些人片面看待党内腐败问题,以个别的腐败问题否定党的整体工作,诋毁党的威信和权威性。这种倾向在司法工作人员中同样存在,一方面经常接触社会的阴暗面,一方面囫囵吞枣似的盲目地对西方国家所谓的民主政治思想进行接收,导致了司法工作人员不能够坚实地坚持党的领导。

(二)法治思想不成熟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时间和空间,我国经历了法治弛废到全面更新的蜕变过程。十五大后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特别是十六大提出建设政治文明的要求,我国的立法体系、司法制度等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近年来我国的司法改革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警惕和纠正。首先,我们过份强调与西方法制文化的快速接轨而忽视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西方司法制度经过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发展和积淀,而我们要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完成西方几百年的跨越,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其次,我国在司法改革过分注重与西方法律制度之间的接轨,没有重视其本土特征,导致生搬硬套来的法律制度水土不服。再次,在与西方的接轨和靠拢中,我们过分注重制度建设而忽视了法律思想的跟进和移植,导致许多改革项目如控辩对抗、法官穿法袍、庭审敲法槌等只是形式上的模仿,不伦不类。在这种司法改革的大环境下,司法人员常常忽视了民族的、传统的、本土的特征,急切地和西方接轨,想形成西方三权分立结构下的司法权设置,从而出现过高评价司法权地位的倾向,也就出现了对党的领导的意识抵触。

(三)未能正确处理“领导”与“独立”的关系。

坚持党的领导与司法权独立之所以出现认识上的模糊,实践中处理不当也是一个客观原因。在工作实践中,司法机关独立办案与坚持党的领导问题常常出现冲突,原因是实务和观念中都有着向极端不断发展的倾向。一方面,对党的领导过分强调,囿于党的领导裹足不前。在这样的工作布局之下,司法工作不敢独立行使职权,甚至会出现党委代行、控制甚至包办司法权的问题,司法权衍变成行政权的附庸。另一方面对司法权的独立性过分强调。这种工作方式由于缺乏大环境支持,司法人员感到困难很大,成效不很理想,就由之报怨工作有阻力、党委干涉司法权等。这两种极端化的倾向,都没有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与独立行使司法权的关系,实践中的冲突和矛盾就引发了思想上的困惑和迷失,司法工作就难免堕入误区。

总之,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问题是“中国式”的、典型的和没有先验的法治模式,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必照搬西方学者关于政党、分权等概念的表述和法治标准,也不需要对现行体制进行脱胎换骨性的重构。笔者赞同苏力教授“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推动法治和社会进步的”观点,主张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应从我国现阶段国情出发,循序渐进,尽可能降低制度调整的社会成本。当前最为可能、同时又具有体制“刷新”意义的,应是总结借鉴已有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制定完善党规国法进一步保障司法工作应有的独立性,为完善党对司法机关的领导提供最为刚性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韩勇,周晓军. 执政党与司法机关关系新模式研究[J]. 宁夏党校学报. 2006(05)

[2] 黄祥青. “严打”刑事政策的掌握与运用[J]. 政治与法律. 2001(06)

[3] 于远河. 重政策轻法律是依法治國方略的重大障碍[J]. 党政干部学刊. 2000(09)

[4] 杨高峰. 依法治国方略下政策与法律的价值取向[J]. 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01)

上一篇:开通微信公众平台所需资料下一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