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有时也是一种爱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批评有时也是一种爱(精选17篇)

批评有时也是一种爱 篇1

最近,我在《天使在人间》一书中读到了一个令我受益匪浅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红葫芦》。它讲述了不会游泳的妞妞和熟谙水性的湾因水相识,因水分离。在一次次戏水中,湾始终保护着妞妞,红葫芦成了妞妞的防身武器。可是有一天,在妞妞抱着红葫芦游向河对岸的时候,湾一下子把红葫芦抽走了。妞妞在水中呛了好几口水,湾无动于衷。妞妞凭借几招“狗刨”式的泳姿,脱离了险境,她用仇恨的目光盯着湾,转身跑开了。三年后,她在爷爷讲述的和她情况相似的故事中找到了答案。湾不是在有意伤害她,而是为了给她更多的爱。

假设,湾没有抽去红葫芦,妞妞就不会恨湾,也许,她也永远不会游泳。从表面上看,没有伤害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结局,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洪水吞噬了村庄,妞妞就是流再多的泪,也不能把自己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沉湎于游戏的孩子,荒废了学业,父亲为了拯救他,带着他去采石场打工,艰辛的劳动、微薄的工资使他对父亲充满了仇恨。父亲说:“你自己欠游戏机厅的钱和学费只能自己还。”终于,他靠着自己的努力还清了欠款,并凭借顽强的毅力考上了大学。你瞧,这位父亲是不是在“伤害”了儿子的同时,更多地给了儿子爱呢?

据说,有一种树,必须在树干上用刀割几下,,树才能茁壮成长。如果你心疼树,怕伤害它,那么这棵树永远也不会长高、长壮。我们就像这种树,在成长的道路上,不仅需要阳光,需要雨露,更需要老师、父母的教诲和鞭策,那一声声责骂,饱含着多少爱。

批评有时也是一种爱 篇2

一、教育不能没有惩罚

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恶之性”如何得以从善呢?靠的是教育。只有通过说理、处罚以示警戒,才使人的劣根性逐渐消失,从良向善。成就了孟子一生的,固然有“孟母三迁”的因素,更为重要的是孟母对孟子近乎苛酷的教育。所以,封建社会私塾中对顽劣之童采用“掌手”等所谓的体罚教育方式,才得以延续千年。

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的高度发展,处于懵懂之期的小学生深受影响,思想、性格更加复杂化,因此,科学的教育更离不开惩罚。近年来,我们一直很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即按照文明社会与他人交往的准则规范学生的行为。这种养成教育是带有强制性的。应该看到,作为社会人,不遵循起码的公共规则与秩序是很难与人交往的。同样,在一个集体中,一个人违纪必然妨碍其他更多人学习的权利,所以,有时我们不得不暂时“剥夺”个别人的学习权利———给予必要的惩罚。作为一名从教十多年的老师,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不能没有惩罚。

二、教育惩罚要讲究艺术

马卡连柯曾说:“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教育惩罚是指以“实施处罚使犯错误的学生身心感觉痛苦,但不损害受罚学生身心健康”为原则的处罚方式。可见,教育惩罚不是体罚,也不是伤害、虐待、歧视。如何运用好教育惩罚是一门艺术,我们只有创造性地运用,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1. 惩罚是为了帮助

惩罚不是解恨和撒气,而是以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使其健康成长为目的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是在所难免的。当学生出错时,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出错的原因,诚恳地就学生所需帮助他们。

教育学家陶行知在担任小学校长时,曾这样“惩罚”一位学生:当他发现这位学生用泥块砸另一个同学时,就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办公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办公室,那位学生早已惴惴不安地等在那里。先生没有批评他,反而掏出一块糖给他,说:“你按时到,我迟到了,奖给你。”学生惊疑不定地接过糖。接着,先生又掏出一颗糖,说:“我制止你用泥块打人,你立即住手,我应该奖励你。”学生疑惑万分地接过糖。先生又掏出第三颗糖,说:“根据我的了解,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这说明你有正义感,这颗糖也是奖给你的。”这时,学生激动得流下了眼泪,说:“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先生笑了,又掏出第四颗糖:“这颗糖奖给你,是因为你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好啦,我的糖给完了,我们的谈话也完了。”

陶先生的这种惩罚,是对孩子心灵深处的触动,学生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心悦诚服地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这样就达到了惩罚的真正目的———让学生改正缺点,完善自我。

2. 惩罚需要尊重

孙云晓老师说:“惩罚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人。所以,越是惩罚,越要尊重。”惩罚的目的是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因此,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实施惩罚教育时一定要注意技巧方法,不能对学生冷嘲热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美国著名的解剖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时就受到了惩罚。麦克劳德有一次因为好奇,想亲眼看看狗的内脏是什么样的,于是偷偷把校长的爱犬杀了。校长知道后,非常恼火,决定对他实施惩罚。这位校长十分尊重孩子的好奇心,他罚麦克劳德一个星期内画出两幅图,一幅是狗的骨骼图,一幅是狗的血液循环图。麦克劳德认真研究狗的内部结构,查阅了很多资料,终于完成了这两幅图,校长对他进行了高度表扬。

杀狗事件就这样结束了,而麦克劳德却从此对解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发奋研究解剖学,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解剖学家。如果校长不尊重麦克劳德,而是狠狠训斥他,让他难堪,甚至直接摧毁他的自尊自信,也许他后来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成就了。可见,惩罚需要尊重,否则就可能导致学生自尊心受损,进而厌恶老师,厌恶学习,甚至厌恶生活。

3. 惩罚中有真诚的爱心

当学生犯了错,我们惩罚他时,不管采用什么措施,都应以“爱心”为原则,要用爱营造宽松的教育氛围。

看见几个小学生在摇一棵小树,老教育家孙敬修老师没有大声呵斥、狠狠地惩罚他们,而是走过去,把耳朵贴在小树上。孩子们莫名其妙,问他干什么。孙老说:“你们听,小树在哭呢,你们把它的根快摇断了。”孩子们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孙老继续说:“不如我们去拿铁锨和水桶,给小树浇水培土,好吗?”孩子们飞快地拿来了水桶和铁锨。以后,孩子们还当上了小树的“卫士”,为小树培土、浇水。

孙老师令教育惩罚成为教育艺术,他小心翼翼地呵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给了孩子正确的导向,从而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教育境界。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教育的惩罚不是体罚,它具有现代民主精神。在这个惩罚机制中,学生切身体验着人与人之间人格的平等,感受着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教育中的惩罚是一种艺术和智慧,更包含着教师对孩子浓浓的爱。

参考文献

[1]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漓江出版社, 2008.5.

[2]孙云晓.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孙云晓教育建议.新华出版社, 2002.4.

批评也是一种爱 篇3

表扬好比加油站,是肯定、是鼓励、是期待,学生要再接再励;批评好比防疫站或急症室,是爱护、是鞭策,也是期待,学生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题记

在“赏识教育”备受人们推崇的当下,人们普遍都认为表扬的效果远远胜于批评的效果,甚至可以举出很多的事例来证明此观点的正确。诚然,表扬的作用显而易见,但笔者认为批评也仍然是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批评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引起学生思想的变化,使学生真正提高认识,提高觉悟,提高思想素质,变得更有道德和教养,从而少犯错误。俗话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正确地运用批评这一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及时的认识并改正错误,做到迷途知返。由于班主任面对的是天真活泼但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初中学生,如果批评的方式方法不得当,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会适得其反,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甚至还可能造成师生间的感情对立,增加今后教育、转变的难度。相反,恰如其分的批评,不仅能让学生改正错误,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且还能增进师生感情,从而更好地接受老师的教育。要使批评达到一定的效果,就要和学生心理相融、感情相通。这就必须分析和研究被批评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特点,掌握批评的艺术,将各种消极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中,进而规范学生的言行,净化学生的心灵。因此,怎样才能使批评恰如其分便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我对批评艺术的理解,浅谈几点感想:

一、批评的前提——掌握事实 。

毛泽东说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一切的批评都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事实清楚,赏罚分明,以理服人是批评的重要的前提,掌握事实才能使批评不会让学生觉得是空穴来风。有的学生为了避免老师对他的“惩罚”,往往会不承认自己的错。如果老师没有事实根据,空讲几句批评的话就达不到矫正的效果。只有掌握了事实发展的前因后果,批评才会有针对性,其效果才会更好,学生也会心服口服。例如,我班有一名学生朱某做事总是丢三落四,开学后一段时间每天不是说作业没带,就是说忘做,有时做了,可又漏题,针对他这样责任心不强,对自己不能严格要求的学生,我首先监督他每天放学时认真记录下当天老师布置的各科作业;其次与家长联系在每晚睡觉前检查他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提醒他补做或带齐各科作业;再次要求组长认真记录朱某交作业情况,以便查对,不给他任何寻找借口的机会。在老师、家长、同学将近一个月的耐心帮助和督促下,在批评的压力下,朱某逐渐能自觉的完成并及时交各科作业。从这件事情中他也懂得了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进而在其他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二、批评的核心——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

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也有部分学生更是在单亲家庭里成长,因此,其强烈的自尊心比以前的学生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后进生的自尊心更是强于其他学生,因为,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仍有上进的要求,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幫助和认可。因此,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既要在方法上做到因人而异,方式灵活,又要在效果上做到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譬如,有些学生“吃软不吃硬”,那就要和风细雨,耐心说服;有些学生则是“吃硬不吃软”,那就要大发雷霆,严厉训斥;对那些要面子的同学可以表示适当的尊重,尽量不在公共场合进行批评;对犯小错的同学决不姑息;对屡教不改的学生要不厌其烦,耐心感化等等。同时,在批评学生时还既要讲原则,不迁就其错误的思想行为,又要讲感情,尊重他们的自尊心。这样,被批评的学生就不会感到自己是在挨骂,而是在接受教育,他们会从心底里感激你的关心和爱护。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话语他们就会听进脑子,并努力地去做好。这样,我们的批评效果也就达到了。

三、批评的关键——对事不对人 。

在现实中,我们许多班主任批评学生时,就会不由自主的把这个学生以前所做过的错事也一起提出来,进而武断地说这个学生怎样不好,怎么怎么差。其实这根本就适得其反。这次犯错误是因为这件事,与以前的事根本无关,与学生这个人的品德也没关系,可我们班主任硬是要把它提出来。这样,学生就会觉得你这个班主任不喜欢他,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是在报复他以前所犯的错误,那么,学生的逆反心理就出现了:你看我不顺眼,我就是要多惹事生非,看你老师能耐我何?所以,我们在批评学生时,要多留个心眼,只对其事而不对人。

四、力求恰当的善后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都是把批评看作贬义的,所以听到批评时,心里总是不舒服, 哪怕是最正确的批评,有时也会使批评者和被批评者产生隔阂、矛盾甚至怨恨。可见做好批评的善后工作必不可少。

所谓善后工作,就是批评了学生之后,要主动和学生个别交换意见,向学生征询你的批评与事实是否相符,和他一起找出存在这些缺点、错误的原因,分析这些缺点、错误可能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并一起寻求改正的办法、途径。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批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少犯错误,不犯相同的错误,直至不犯错误。

事实证明,做不做这种善后工作,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就是不一样。例如,在一次政治课上,我正讲的眉飞色舞,同学们也都听的聚精会神,突然我看到学生张某趴在桌子上,他的同桌李某低头和他说话,两人明显不在听我讲课,顿时我的气不打一处来,立刻点名并让他二人站到教室后面去,下课后我一时疏忽,忘记和二人谈话,就回了办公室。不一会,班长来找我说张某和李某在教室大哭,我黑着脸来到教室,当着其他学生的面,不给他们解释的机会就说:“犯了错,老师就不能批评了?还好意思哭”!这下,两人哭的更凶了,李某抹着眼泪说张某上课时突然肚子疼,他关心的询问,两人正商量要不要报告老师,正好被我看见,以为他们上课不专心,就被批评并且罚站,两人觉得很委屈所以就哭了,这下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当即先陪张某到校医室检查身体,配了点药,并打电话叫其母亲到校领张某去医院,然后来到班级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李某赔礼道歉,并表扬了他关心同学的行为,李某不好意思的笑了,也主动的承认有事应该及时汇报,不该犹犹豫豫,让老师误解。这件事情的发生也让我意识到不要过分自信,我们老师的一时冲动之举,有时会让学生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关于爱的作文:批评也是一种爱 篇4

涡阳县“琳琅教育”学员

涡阳三小 六年级 邵殿雲

爱,有很多种方式,有可能是朋友对你说的话语中的关爱,有可能是温柔的母爱。而我认为批评也是一种爱。

我深深地记得那一天。当时老师发下来了课堂练习簿,要做课堂作业,我做着做着,有一题脱式计算题像拦路虎似的挡住了我的思路。我苦思冥想,可是总想不出一点头绪。这时我想到这种题目类型,老师好像刚刚讲过,不过我当时并没有好好听讲,所以老师讲的我完全没有听清。怎么办呀?我看着同学做了一题又一题,而我还原地踏步,便心急如焚。不好,老师向我这边走来了,我赶忙遮住这题继续写下一题。别注意我,别注意我,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祈祷着。老师离我越来越近,在我身边停下来,并说:“把你的手挪开。”完了,我心想。可是师命不可违,我慢慢地把手挪开。

老师看到了我那一题没写,忽然脸色一变,严厉地说:“这一题你难道不会吗?这一题刚刚讲过你都不会,是不是没好好听?”我沉默着不知该如何回答。随后老师当着全班的面把我批评了一顿,并把这一题的做法再次写在了黑板上。然后耐心告诉我“这题十分常见,你一定要会做!”我不相信,心里对老师满满的不服。

很快迎来了一次考试,没想到真的考到了那题,这时我才明白老师原来是为我好,批评其实也是一种爱。她带着病为我们上课,为的就是让我们好好学习,而我却这样对她,我真不应该呀!

爱,时时刻刻潜伏在我们身边,只要用心去感受,就一定会知道的。

这也是一种爱 篇5

“喔喔喔。”公鸡用那闹钟唤醒了正在美梦中的人们。我也慢慢地睁开我的双眼,睁前一片朦胧,眼望着窗外,在阳光的沐浴下,阳台上的花草显得格外鲜艳。“今天准是个好天气!”我的心中不由地觉得。但妈妈一直叮嘱我要多带件衣服,可我眼望着天空的阳光,想都没想就背起书包,大踏步走向学校。

不料,在快到学校的马路旁,天空乌云密布,闪电扎着眼睛,下起了倾盆大雨,我把书包放在头顶,冲进了学校,跑进了班级,坐在位子上直打哆嗦,忽然,从门口出现了一个人影,“安林,过来一下。”一个急促的声音从门口响起,咦?这,是妈妈?我惊奇地回过头,果然是妈妈!只见她手里拿着一件外套,从头到脚都湿了,还时不时打一个喷涕,脑海中想起妈妈这几天感冒了。

“来把这个穿上!”妈妈用那苍白的脸望着我。“你,真麻烦……”妈妈又开始唠叨。

唠叨也是一种爱 篇6

唠叨也是一种爱,这种爱叫——关爱。

“要多吃蔬菜水果;对人要有礼貌;不要到危险地方玩耍;上课要认真听讲……”从早到晚,我都成了奶奶唠叨的最好素材。

唠叨也时时刻刻关注着我们的爱。早晨,正在睡觉时,唠叨又在我耳边炸响:“快起床了!快起床了!别老是睡大觉。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大早上就应起来背一会儿课文……”哎!看来这次的计划又被奶奶破坏了,只好起床。起床一看,一桌子的早点已为我准备好了。奶奶做这些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让我上学别迟到。

唠叨也提醒着我们改正错误和缺点。我剥开了一颗糖,放在嘴里,随后把糖纸放在了桌上,没有把糖纸扔进纸篓。奶奶又开始狮子吼了:“吃完糖不把糖纸扔进纸篓,你是在搞污染活动吗?纸篓就离你一步路远,就不能把糖纸扔进去吗?这就是习惯……。”奶奶说了一大堆习惯的问题,我听着头都快炸了。自从奶奶说了习惯这个问题以后,我再也没有过“污染活动”。我以前总是分不清“园地”和“单元”这两个元、园有什么区别,奶奶不停的提醒我,此刻我记得可清楚了。

唠叨也让我增加了更多的营养。小时的我从不吃蔬菜,奶奶就吓唬我说:“你不吃蔬菜头发就好掉光,蔬菜里的营养很大,吃了以后能够长出又长又黑的头发……”,听了奶奶的话以后,我既不愿让头发掉光,还想让头发长得又黑又长,所以端起菜盘子,把菜吃光了。我此刻的头发又黑又长,还是多亏了奶奶的提醒。

按部就班有时也是一种懒政 篇7

入伏的第二天, 某供电公司的4支施工队伍对同一条10 k V线路所辖的4个村庄实施农网改造升级。考虑到酷暑天气, 施工人员在早上6时就到达了各自的施工地点并做好了施工准备。然而, 当各有关单位和人员“掐着点”、按部就班地填票、申请、拉闸停电、做好安全措施、下达开工指令时, 时间的指针已指向了9时。笔者认为, 按部就班开展工作, 原则上并没有错。但是, 作为供电这一特殊行业, 特别是迎峰度夏关键时期, 不考虑群众长时间停电之苦, 依然存在按部就班的心理, 就不能不说是一种懒政的表现了。

按部就班, 是“官僚主义”的体现。作为10 k V线路的主管部门, 对迎峰度夏的重要意义应该很清楚, 却没有按照迎峰度夏的预案去执行, 迎峰度夏的预案岂不成了一纸空文。

按部就班, 是“本位主义”的体现。迎峰度夏关键时期, 如果调度指挥中心、检修建设工区、施工人员都按部就班, “各唱各的调”, 势必影响工作效率, 被人诟病。

按部就班, 是“疏远群众”的体现。炎炎夏日, 农民可能天一亮就下地劳作了。而供电企业相关人员在8时30分“正点”上岗到位, 然后按部就班地进行停电操作, 势必延长工作时间。农民中午回到家里时, 无电做饭, 无电吹风, 难免会埋怨我们的供电服务。

受爱也是一种爱 篇8

今天,当我翻开卢勤的《告诉孩子,你真棒!》,看到《变施爱为受爱——在乎孩子的爱》这篇文章时,心中忽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不就是我要寻找的“为什么”吗?

是的,生活中有些东西,我们可以不必在乎,可有些东西不能不在乎,那就是孩子的爱。

孩子的爱常常表现在细微处,她或许不像100分、奖杯或名次那么现实,却是人生路上的丰碑,是父母辛苦付出后最殷实的收获。

李肖迪是个快乐的女孩,因为她有一个温馨的家。爸爸妈妈都是她最知心的朋友。父母在乎孩子快不快乐,孩子也很在乎父母高不高兴。她的母亲说:“三八妇女节,孩子一般不会在意,但是那天吃完饭,女儿说:‘妈妈,你过来一下。’我走进她的房间,她把灯关了,点起一根蜡烛,说:‘妈妈,祝你节日快乐!我送你一个礼物!’我问是什么礼物,她说:‘这里面装着我最喜欢的人。’然后拿出一面镜子。那面镜子正好照到我的脸上。我特别感动,这是女儿对妈妈的深爱。”

日常生活中,一件小小的礼物,一句轻轻的问候,未必值钱,却是孩子爱的表白!这份爱是稚嫩的,你在乎她,她就会长大;你忽视她,她就会枯萎;你打击她,她就会死去。如果你想拥有一个懂得爱别人的孩子,你一定要在乎她,呵护她,精心培育她。

遗憾的是,有些父母只知道为孩子奉献,对孩子给自己或给别人的爱视而不见。饭后,妈妈在厨房洗碗,孩子探进头:“妈妈,我来洗!”“去,去,去,念书去。将来想当厨师啊,没出息!”晚上,爸爸在看电视,孩子从屋里出来,沏好一杯清茶端上来:“爸,喝茶!刚送来的新茶,喷儿香!”“谁要你倒茶,我自己不会倒?我知道你在屋里坐不住,借倒茶出来看电视!”孩子委屈极了,沮丧地回屋做作业,以后再也没有心情给父亲倒茶。

这样的例子生活中并不少见。都说现在的孩子懒,可父母给过孩子干活的机会了吗?都说现在的孩子冷漠,可父母给过他爱自己的机会了吗?急功近利的父母们,常常在无意中冷漠甚至损伤了孩子的爱心。孩子心灵的世界由爱生恨,由冷淡而至荒芜,而父母们却全然不知,他们用自己精心调制的苦酒,麻醉了自己。

2000年震惊全国的弑母案主角徐力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在徐力17年的记忆里,只有两件事让他感到自豪。一件是初二时帮助邻居孤寡老奶奶做饭;一件是父亲不在家,母亲生病,他搬过几次煤气罐。遗憾的是,徐妈妈不但没有注意孩子这种可贵的感觉,反而阻止了孩子继续帮助老奶奶,继续搬抬煤气罐。但是,她做梦也没有想到,这在孩子心中埋下了无情的种子,一步步关闭了孩子走向幸福的大门。

有人说,爱是一个大口袋,装进去的是满足感,拿出来的是成就感、幸福感。一味向孩子施爱,孩子并不觉得甜,也不懂得珍惜,更不会向别人主动施爱,一旦父母学会接受孩子的爱,孩子的价值得到体现,才会产生无比的快乐!

请记住,受爱有时比施爱更让人感动,受爱也是一种爱!

(作者单位:瑞安市第二实验小学浙江温州 325204)

放弃也是一种爱 篇9

人,都期望自己生活在爱的包围圈中,时时享受着爱的沐浴。

如胶似膝、长相厮守是一种爱;天涯相隔、彼此牵挂是一种爱;你我深情、互相对视检验者爱的真伪;目送远去、心如刀割衡量着爱的厚薄;而——放手也是一种爱,另类的爱,伟大无私的爱。

放手,让她飞翔。爱不是禁锢,爱是给她自由。

放手,让她远航。爱不是随我,爱是给她期望。

学会放手,敢于放手的爱才是真正永恒。试想,放手需要多大的勇气与魄力,需要忍受多大的悲伤与无奈?懂得放手的人,要不精神境界高至圣人,要不十分坚忍。自古成大事者无不学会了放弃,才收获更多。

上苍之予人向来是公平的,剥夺你某些权限时同样会给你必须的补充,只要你做好准备去迎接,感情亦是如此。

放手,我们不愿,但请做一回。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终将离去、终将割舍,不好被动的认可、无奈的结束。放手吧,道一声珍重,珍重里有我无限的哀思,伴你走天涯海角,乃至另外一个世界,这就是永恒就是不朽就是真爱。

对你爱的人说;请你先走,我来殿后。正因你走了,悲伤留给我,我一人独守,不愿你承担。我并不期望来生能与你重逢,我不坚信来生,但坚信永恒,让放手后的你我定格成一幅画,画中倩影袅袅。

只要爱的人幸福你就幸福,牺牲算什么

放手,你飞翔,你远航,我祝福你比我好,你好了我才会更好。

放手也是一种爱 篇10

此时,我不禁想:放手何尝不是一种爱呢?这时,我联想到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那天,我放学回家时,看见一个小男孩正在学习骑自行车。旁边的父亲稍加指导便走到了一旁。男孩没有掌握要点,很快就摔了一跤。男孩并没有哭闹,而是怀着一肚子的怨气便继续练习。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在梦中,我与这位父亲进行了一次对话。

我:叔叔,您好!我今天看见您并不示范动作,这是稍稍指导了一下。孩子怎么可能怎么快就学会呢?

叔叔:并不是像你所说的这样,我经常骑

自行车出行,他也会看见。这难道不能够算是给他示范动作吗?他现在已经长大了,也应该学习骑自行车了。

我:哦,我知道!这就和游泳一样,需要自己摸索方法,看别人是永远不会的。

叔叔:是啊!

我:可是你难道就不怕他摔伤吗?

叔叔: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自己的孩子,我怎么可能会不心疼呢?可是如果不这样,他可能就会一辈子不会骑自行车。

我:都说逆境造就人才,看来,险境也能够造就人才!

叔叔:嗯,我相信我的心血是不会白费的,我这么地“狠心”,也是为了他好啊。我相信他长大以后,一定会理解我的一番苦心。

我:我对“可怜天下父母心”可算是理解了。

放手也是一种爱 篇11

【关键词】磨练; 放手; 活动 ;自主

怀揣着对斯宅的无限向往,我就像一只老母鸡带着一群雏鸡踏上“磨练”之旅。

还记得出发那天,校园里人头攒动,欢笑声、叮嘱声不绝于耳。有几个孩子甚至来了个全家总动员,这个担心行李太重孩子拿不动,那个担心孩子晚上睡相不好要感冒,我无数次机械地重复着:“放心,放心!”,可我内心清楚,我就是说得嘴唇出血,有几个家长也是不会放心的。车子开动时,好几位家长追着车子挥手,这场面几乎让人以为孩子要去天涯海角了,惹得我竟也鼻子有点酸酸的。想想也是,这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小王子在家集万般宠爱于一身,现在要独立生活一周,什么事都要自己做了,怎不令他们担心呢!

一路上,孩子们像一群出笼的小鸟叽叽喳喳,就如他们自己在作文中写到的一样,“在同学们的欢笑声中全然忘记了和家长离别那份淡淡的伤感。”胡家烨还写到:“要和妈妈分别一星期,我有点难受,但百分之九十九点九还是快乐。”车子沿着山路缓缓前行,山越来越近,水越来越清,你看到了水面上一掠而过的白鹭,我见到了田边悠闲吃草的黄牛,乡村的味道越来越浓,车子里不时响起孩子们一阵阵惊叹声。此刻的他们,内心被一种名叫快乐的东西塞得满满的。看着这情景,我不禁想:“过几天他们会哭吗?”

从没和孩子们这么亲密地接触过,以前总觉得自己在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方面也是比较注重的,也时常通过家长会、告家长书等方式要求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平时在学校里看到更多的是孩子在学习方面的表现,在斯宅才住了一天,孩子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就立马两极分化了。

孩子们给我们制造出很多欢笑的同时是否也让你我有了很多的感触?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们的关心来自诸多方面,客观上他们成了家庭的“小太阳”,大人们都围着他们转,使他们从小就生活在“以我为中心”的环境中,大人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既给他们创造了一个优良的环境,又使他们养成了娇生惯养的坏毛病,这就是今天的事实,像这样长大的孩子是很难经得起风浪的。因此,我们必须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么孩子一旦离开我们,就不会茫然无措,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就会大大加强。

一、寓能力培养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走进大自然”、“今天我当家”、“野餐”等,在活动中让孩子认识各种农作物,培养其对大自然、对农村的热爱,培养其独立自主、当家理财等各方面的能力,有时并非是孩子的能力不够,而是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对他们缺乏信心,一手包办的缘故。孩子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脆弱,在好多事情上,我们真的是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就如野餐前的准备,当时我也很担心 ,孩子们是否能把所需材料准备妥当,是否能把账目算清,后来的事实证明一切担心都是多余的。

二、寓能力培养于日常教育教学中

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转变观念,真正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教材中,包含着各种丰富的信息,特别是思想品德、语文等教材中有大量的良好习惯方面的事例可供利用、挖掘。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事例,步步渗透,让学生提高认识,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三、寓能力培养于家校合一的合力中

能力弱化很大的原因在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成员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几个自理能力特别差的孩子,活动结束和他们的家长交流时,家长就告诉我因为家务事都由家长料理得井井有条,根本无需孩子动手,一心只想让孩子读好书就行, 才导致孩子连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很弱。也曾经遇到过个别家长,对于老师安排的值日工作,以种种理由为孩子开脱,希望分配到的任务轻松点,导致孩子从小就拈轻怕重,只为自己考虑。与之相反,我们班的张嘉禾,个子是班上最小的,做起事来却有条不紊,磨练教育最后一天早上,早已把自己的行李打包收拾得整整齐齐。他的爸爸妈妈很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一年级时小家伙就爬上了东白山,很小就和大人一起环安华湖徒步旅行,为这些有眼光的家长而高兴,他们懂得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有意识地注重他们独立生存与发展的能力以及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这将会使孩子一生受益。

放手让孩子们去做,也许一开始他们做的离我们所要求的会很远,但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锻炼,相信他们会越做越好,就像这几天磨练下来,孩子们的动作一天比一天快,衣服也一天比一天整洁,放手,他们真的会带给我们很多惊喜。可就是这样一个近乎微妙的小动作,却难住了中国千千万万的父母。父母疼爱孩子,孩子依恋大人,这近乎是一种天性。但是,父母对孩子过度的保护,导致孩子独立性的缺失和自我生存能力的弱化。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自己的生命中分离出去,以他独立的人格,面对他自己的世界。孩子注定要成长,而父母注定要退到幕后,做孩子人生的“背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这也是一种爱,而且是一种大爱,一种充满智慧的爱!

【参考文献】

[1]成墨初《放手让孩子去做》   朝华出版社

母爱作文:唠叨,也是一种爱 篇12

母爱作文:唠叨,也是一种爱

每次一遇到什么不太顺心的事,耳边总会传来母亲的唠叨声,虽说听起来很不入耳,但我心里面很清楚的知道这也是为了我好。唠叨,也是一种爱。

记得那一次我上学忘记带作业,我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最后只有找到老师说明情况了。等到放学回家后,发现作业乖乖的躺在书桌上。这时老妈打来电话:“你今天没带作业呀,以后记住不能丢三落四了啊„„”“好好好,知道了”,我不耐烦的说:“开你的车吧,说着就挂了电话。”(电话挂后,心想这下可惨了,老妈回家又不知道该怎样唠叨了)老妈刚到家门口,脚还没跨进家门,话就先溜过来了,“我说你怎么总是丢三落四的啊,今天作业没带,明天你吧自己也忘带了吧!真是的,赶快把书包装好„„”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真够烦的”。说着,便回了自己的房间,心里觉得好烦,但终究也是为我好啊,都怪我,脾气还那么大,真的好后悔啊,正想着,外面传来母亲的叫声。“快出来吃饭了!”我心中的忧愁一扫而过,刚才的唠叨都被我变成了甜水喝了下去,觉得心中不是一般的甜,是啊,唠叨也是一种爱。

这也是一种爱作文 篇13

记得有一次,我妈妈去医院照顾姥姥了,于是妈妈把家门钥匙给了我,还给了我一枚硬币让我坐公交车回家。

放学后,我回到家,打开书包找钥匙,可找了半天还没有找到。我变得焦急起来,立刻又翻找书包,可还是没有找到。我急得头上渗出豆大的汗珠,我立刻用手表给妈妈打电话。妈妈知道后,立刻给爸爸打电话,让爸爸去照顾姥姥。

妈妈来到家,拿出钥匙一边开门一边对我说:“你说你怎么搞的,拿个钥匙都拿不好,还好我回来了,不然你都必须在外面过夜......”门开了,我进了屋,耳根才算清净。妈妈也一起进来了,我立刻去写作业了。我写着写着,不知是怎么了,我的椅子后面两条腿抬了起来,这时妈妈看见了,对我大喊道:“马铭君,你的椅子想抬到天上去吗?还不快放下来。”妈妈这一喊把我心里一惊,一下子摔倒在地上。

我从地上爬起来,对妈妈说:“妈妈,你能小点声吗?”“不行!”妈妈大声回答。我看见妈妈这架势,只好乖乖地继续写作业了。

我写了不一会儿,就开始觉得腰酸了,就把背弯了下去。可这又被妈妈看见了,她又大喊道:“马铭君,你的背想弯到哪里?难不成你以后想变成豆芽?”我听了十分气愤,我心想:不就是把钥匙弄丢了吗?至于一直唠叨故意找茬吗?

后来我才知道,妈妈是为了我好,不让我抬起椅子后腿是怕我摔倒。不让我弯腰是怕我的身体变形,会驼背。

忽视也是一种爱 篇14

关键词: 班级管理 适度忽视 班集体建设

班主任需要重视和关注的东西很多,孩子的身心、学习、安全……可是过度的关注却在无形之中给孩子施加了过多的压力,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造成师生关系不和谐,我们不妨换一种关注的方法——忽视。用适度忽视关心孩子,这样站在一个安全的距离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孩子,还可以让师生关系更融洽。

一、适度的忽视是一种宽容

李迪令所有任课教师头疼,课上不听讲、不守纪律,课下追逐打闹,从来不听别人劝告,更不用说学习成绩了,对于这个学生我像捧着一颗定时炸弹一样小心翼翼,就怕他给我惹乱,所以我天天盯着他,上课时经常站在他旁边,课下和别人打架时先问他原因。久而久之我累得筋疲力尽,可是他并没有太多改变,我想:放弃,随他去吧。上课时我不再站在他旁边,眼睛也不会都盯在他身上,对于课下打闹我也举重避轻,没想到这样做了一段时间以后,我的心情好了很多,因为我发现其实他有些时候也没那么让人讨厌。在一次小测验中他第一次考了90分,虽然成绩在班里并不算很好,但对他来说已是破天荒,于是我在班上对大家说:“同学们,李迪在这次测试中取得了90分,进步特别大,我想他有这么好的表现,肯定是他上课认真听讲,课下认真写作业的结果,老师相信今后他会更加努力的。”当我说完后我看到了他红红的脸上难以掩饰的兴奋。

对于这样的孩子,很多时候我们容易牢牢记住他们的错误,甚至死抓不放,可是这样做的结果,只会一步步走向更糟糕的状况,不如适度忽视,给他们一个忘掉自己错误的机会,让他们慢慢改变自己。

二、适度的忽视是一种挫折

我班有个虎头虎脑的男孩,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是所有老师眼中的好孩子,聪明活泼,学习成绩优秀,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他在我们班如同一只骄傲的孔雀。

这一天他值日,我因临时有事就叮嘱他管好纪律,结果十几分钟后我回来发现教室乱成了一锅粥,而他正拿着教竿在和几个同学打闹。见我进来他脸微微一红,赶紧走到我身边抱怨着:“老师,你一走,他们就开始说话。”我瞥了他一眼,没说什么,课后我找他到办公室和他谈了我的想法。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对他采取忽视的态度,作业书写认真,没有表扬,只是淡淡地说:“继续努力。”主动整理课桌椅、擦讲台我也装作没看见,发作业本我也叫别的同学……一星期后,我再次找他谈话:“一个优秀的人,不能仗着自己优秀就随心所欲,就不负责任,班级的纪律如果你不管照样是好好的,老师除了你照样有很多小助手。”

对于一些很优秀的学生,我们需要的不是过多关注,而是恰当忽视他们的优秀,让他们体验挫折。忽视他们常被表扬的东西。让他们意识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己并不是那么优秀,也许这样才会让孩子有更强的学习动力。

三、适度的忽视是一种关心

三年级的时候班里转来一位学生,他的身世非常凄惨。父母双亡,唯一的奶奶无力照顾这个孩子,他被迫被别人领养。虽然领养他的父母都是非常善良的人,他们对这个孩子给予了很多爱,但是这个孩子心灵创伤太大,他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位子上不愿说话,课堂上常常呆呆地望着一个地方出神。

对于这样一个孩子,需要的肯定是关心,我经常给他买一些学习用品,过节时也会买些好吃的送给他,课堂上请他回答问题并特别表扬他、鼓励他。可是他的表现却总不能令我满意。他和我之间始终保持一定距离,我无法真正走进他的心。

反思我的教育方式,回想这个孩子成长的过程,我发现他比一般孩子早熟且敏感。在他敏感的心里,可能觉得老师对他过分关注,让他引起了同学们的更多注意,他觉得自己的不足在同学中更明显,他希望老师关注他,但一定是希望这种关注不会让自己觉得难堪。

于是,我对他的教育方式进行了改变。像对其他所有孩子一样,该表扬表扬,该批评批评。也会时不时地跟他开个玩笑:“你看你脖子上的灰,都不用套脖套了。”我期待着这种方式能够让他改变。又一个学期结束时,他在作文中说:“老师,感谢您让我觉得我和班里其他同学一样,我不知道如果没有您,我会是什么样,我爱您。”

这个孩子让我明白了:对于有着特殊家庭环境的敏感且自卑的孩子,他们需要的关心不是那种把他们推上众目睽睽位置上的关心,而应该站在一个令他们觉得安全的距离,视他们为寻常的孩子。

适度的忽视,其实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平等的爱。不会因为你的优秀出色而特别青睐,不会因你的错误不断而鄙夷厌烦,不会因为你的不幸遭遇而特别怜悯,更不会因为你的普通平凡而被遗忘。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样你就不会再为怎样创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而头疼。

参考文献:

这也是一种爱600作文 篇15

早晨,一睁开眼,我就听见烦人的唠叨声:“快点起来!再不起就迟到了。”我一看才六点!心里面想:为什么这么早就叫我起来?我很生气。可当我生气时,妈妈的唠叨声又响起来:“赶快去洗脸刷牙。”当我在卫生间里发呆时,妈妈的唠叨声又突然从厨房里传了出来:“干什么呢?怎么这么慢。”

听到这声音,我很不耐烦,可是又不敢反驳,只好赶快洗了脸刷了牙。在我洗漱时,妈妈已经做好了饭菜。在我吃饭时,吃得慢时,妈妈的唠叨声又来了。我忍不住了,就大声说:“整天都这样唠叨唠叨的,烦不烦?”母亲听后,便真的安静了下来,看着妈妈发呆的表情,我赶紧吃完饭去上学了。

放学回家时,我在家里写字,写完字后,就开始读:“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读完后,我问妈妈:“我读得好不好?”这次妈妈一改往常,只说了句“好”就出去了。

严厉也是一种爱作文 篇16

星期一的时候,数学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我明明写完了,可我们那一组的组长却说我没写完,老师就让我们那些没写完家庭作业的同学站在讲台上,一开始我们并不理解,没写完作业不应该挨打吗?为什么要罚我们站在讲台上面?我们看到老师拿起手机,她让我们站好,给我们拍了张照片,发到家长群聊里面。我们几个同学面对60多名同学的时候,真的感觉好丢脸。

当时我就有些不服气,我就问老师:“我的数学作业明明写完了,为什么组长却说我没写完。”组长说:“你写的作业跟老师布置的作业不一样。”当时我的心里充满了愤怒。就在这时,老师对我说:“这次你的作业跟老师布置的不一样,老师相信你只是没听清楚我布置的作业,这次我就再给你一次机会,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

有时,遗憾也是一种美 篇17

造物主在创造世间万物的时候,并不想让世界都是完美的,因为这种完美并不是真正的完美。有时,遗憾也是一种美。

秋天来临,带来的不仅仅是丰收的美丽,还有一种残缺的美丽。枯黄的落叶失去了曾经的辉煌,在风中跳起了优美的舞蹈,虽然它现在已经风光不再,只有干枯的叶面和萎缩的经脉,而在这残缺中却有一种不可求源的美丽。我也欣赏断墙与苔藓的完美组合,美丽而又深厚的苔藓覆盖在破旧的断墙上,呈现出一种意境之美。这种遗憾之美,蕴育着新的生机。

同样,人也是有缺陷的,但这种缺憾也是美的源头,也能给人以发奋的力量。

海伦·凯勒虽然因聋哑而让她的世界失去了光明,但正是这种遗憾,让她渴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要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美丽与精彩。她在老师沙莉文的教导下,用心灵去感受生命的美好,用行动创造了人间奇迹。她拥有一颗善良而又美丽的心,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让人感动,她就像天使一样圣洁。难道这样的遗憾不是一种美丽吗?

高位截瘫的张海迪,用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决心,谱写了一曲震撼人的心灵的生命之歌。残缺不是理由,梦想铸就美丽。这份遗憾之美,难道不是强者的生命花园里盛开的铿锵玫瑰?

西方乃至世界最美丽的女神——维纳斯,同样有着一个美丽的缺憾,也正是这种残缺,让她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人们为她的神秘和美丽而感动,去探寻古老残缺的根源,欣赏她俊美的脸庞和优美的曲线。

还有科学奇人霍金,在轮椅那狭小的世界里探寻着宇宙的奥秘,以惊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创造了世界奇迹,残缺对他来说没有成为阻力,而成为了一种动力。

所以说,面对遗憾,请不要自卑,也不要伤感。敢于直面遗憾,奋发图强,依然可以于遗憾中创造精彩。有时,遗憾也是一种美!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终有一天人会散,月也会缺。有时,遗憾也是一种美,而且是一种独特之美。

【简评】

文章的立意较为新颖,且中心集中突出。作者紧紧围绕“遗憾也是一种美”展开叙述和议论,并加上“有时”这一前置条件,使得表述更加严谨。在论述方面,作者也展现出较为娴熟的技巧,不仅做到了有理有据,还使文章结构井然。开头以排比句引入主题,结尾以对诗文的全新理解作结,中间部分由论述自然界的遗憾之美转向论述人的遗憾之美,巧妙自然。此外,所举事例大都典型、恰当,只是几个事例之间的逻辑顺序不够清晰。

【写作指导】

以“遗憾”为题写作,立意非常关键。如《品味遗憾》《有时,遗憾也是一种美》的立意都比较新颖,带领读者品味遗憾获得新的感悟和认识。当然,遗憾并非雅致的风景,总是那么美丽耐品,如一味求新求怪,而非发自肺腑,难免给人以矫揉造作之感。因此,可以从遗憾带给我们以痛苦、懊恼、刻骨铭心这些方面立意,但即使从这些方面立意,也应该是积极向上并且有意义的,无论怎样去表现这种遗憾,落脚点都应是对遗憾的反思或者某种美好的情愫。此外,像《阳台上的遗憾》是由遗憾而言其他,十分巧妙,也可以借鉴。

上一篇:摇篮曲 详细教案下一篇:中外艺术史课程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