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系各专业介绍(推荐12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经济、管理等专业知识基础扎实、相关学科知识丰富,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工商管理专业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所修的主要课程有《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经济法》、《财务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
会计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会计专业知识基础扎实、相关学科知识丰富,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财务工作,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会计专业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所修的主要课程有《会计学》、《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电算化会计》、《经济法》、《统计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基础扎实、相关学科知识丰富,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能在对外贸易企业、银行、外运单位及政府机构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实际业务和管理工作,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所修的主要课程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国际投资》、《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结算》、《财政学》等。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经济、管理等专业知识基础扎实、相关学科知识丰富,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公共事业管理管理专业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所修的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管理经济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应用统计》、《社会工作导论》、《公共关系学》、《公共财务》、《管理文秘》、《管理定量分析》等。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知识基础扎实、相关学科知识丰富,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等单位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等工作,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所修的主要课程有《数据结构》、《运筹学》、《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市场营销学》、《管理学》、《会计学》、《经济学》等。
工程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工程管理专业知识基础扎实、相关学科知识丰富,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能在房地产公司、施工监理单位、工程项目施工等单位从事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施工监理、工程项目管理等工作,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工程管理专业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所修的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工程力学》、《工程经济学》、《土木工程概论》、《运筹学》、《会计学原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估价》、《应用统计学》、《经济法与建设法规》、《财务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组织行为学》等。
市场营销专业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总承包单位往往把专业性很强的工程经建设单位同意后进行分包, 像消防、煤气、强弱电安装、防水等, 土建施工队伍与其他专业队之间配合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到了工程主体完工被发现时已很难处理。不得已只好改线路、打楼板, 把一栋好好的建筑搞得乱七八糟, 面目全非, 并因此带来了种种问题和隐患。很多建筑物, 就其各专业本身, 如建筑的外形、使用功能、结构形式、安全合理性等, 不论在设计, 还是在施工方面的质量, 都能得到很好地控制和保证。但各专业工程施工中的交叉配合与协调工作, 经常处理得不尽人意。
可见, 作为建设单位业主代表或者现场监理, 在工程的设计阶段以及施工过程中, 必须仔细分析造成质量问题和隐患的原因, 加强管理促使各专业有机协作和配合。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 从技术质量的角度分析:由于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涉及的专业也越来越多, 有采暖、给排水、空调、通风、消防、对讲、监控、电视、电话、宽带等等。同时安装的质量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 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不能充分考虑, 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 如果考虑不周, 则极易产生问题。
2) 从管理的角度分析:由于现行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 施工单位的分包现象普遍存在, 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主观上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 总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 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 人为地带来一些问题, 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此外, 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 存在着人员责任不明确, 或者是专业人员思想麻痹, 都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与不便, 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从理论上讲, 协调工作并不十分复杂, 只要我们在施工中能严格按规范要求做好每一道工序, 也许就不会出现上面所说的矛盾, 至少会大大减少问题的出现。但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上述人为的、技术上、管理上的因素, 各专业之间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是非常突出的, 也是很伤脑筋的, 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 现从以下几点分析:
1) 充分认识协调工作的重要性
工程中各专业的交叉非常普遍, 处理不当也会出现一些较大的问题, 让我们很难补救, 甚至无法挽救, 而且还会影响工程的质量, 造成经济损失。作为工程的建设者、管理者, 从设计、监理到施工的各单位首先要从对业主、用户负责的角度认识问题, 要从履行合同中自己的责任义务的角度, 认真对待协调问题。同时, 从提高行业标准, 施工和管理水平上讲, 做好各专业的协调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2) 加强管理, 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
一直以来我们的施工管理, 更多的趋于表面形式。工地办公室的各种图表, 给人的感觉是管理得井井有条, 而实际问题解决得怎么样, 却要打个问号。虽然这些工作也很重要, 对施工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但如果我们过于追求这些, 势必有纸上谈兵之嫌, 反而束缚了施工管理人员的手脚, 无益于工程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提高。这里所强调的加强管理, 是指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 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一些关键问题, 从技术上、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 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 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3) 加强协调管理的具体措施
(1) 技术协调。提高设计图纸的质量, 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设计图纸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图纸会签又关系到各专业的协调, 设计人员对自己设计的部分, 一般都较为严密和完整, 但与其他人的工作就不一定能够一致。这就需要在图纸会签时找出问题, 并认真落实, 从图纸上加以解决。同时, 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也是技术协调的重要环节。图纸的会审应将各专业的交叉与协调工作列为重点, 进一步找出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再从图纸上解决问题。而技术交底是让施工队、班组充分理解设计意图, 了解施工的各个环节, 从而减少交叉协调问题。
(2) 管理协调。协调工作不仅要从技术上下功夫, 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以减少施工中各专业的配合问题, 建立以甲方、监理为主的统一领导, 由专人统一指挥, 解决各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 作为甲方管理人员、监理人员, 首先要全面了解、掌握各专业的工序, 设计的要求, 这样才有可能统筹各专业的施工队伍, 保证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有序到位。建立问题责任制度。建立由管理层到班组逐级的责任制度。建立奖罚制度, 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 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建立严格的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制度。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是做好协调管理工作的关键。此时的工作已从图纸阶段进入实物阶段, 各专业之间的问题也更加形象与直观, 问题更容易发现, 同时也最容易解决和补救。通过各部门的认真检查, 可以把问题减小到最小。
(3) 组织协调。建立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 施工中甲方、监理人员应定期组织举行协调会议, 解决施工中的协调问题。对于较复杂的部位, 在施工前应组织专门的协调会, 使各专业队进一步明确施工顺序和责任。
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 不论是会签、会审还是隐蔽验收, 所有制定的制度决不能是一个形式, 而应是实实在在, 或者说所有的技术管理人员, 对自己的工作、签名应承担相关责任。
4) 从以前工作的经验教训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施工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协调管理也不例外, 作为技术管理人员, 要善于不断地总结前人的或者是以前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施工中协调部分的常见问题如下: (1) 电气部分与土建的协调:各种电气开关与门开启方向之间的关系, 暗埋线管过密对梁板的影响, 线管在施工中的堵塞等。 (2) 给排水与建筑结构的协调:卫生间等地方给排水管线预留孔洞与卫生洁具之间的位置, 以及管线标高、部分穿楼板水管的防渗漏等。 (3) 建筑的外表、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各种预制件、预埋件、装饰与结构的关系。 (4) 各辅助专业之间的协调:各种消防、通风管线穿梁时, 楼面净空是否影响结构与使用, 大型设备的安装通道, 附件的预埋精度, 以及弱电系统、控制系统等。
5) 提高专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综合素质
产品质量的好坏与从业人员的水平素质不可分。在做好管理的同时, 应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 专业水平的提高, 以及对新技术产品的了解掌握。培养施工人员的敬业精神与细致的工作作风, 施工中不遗琐碎, 不留后患。
总之, 施工中的协调工作, 牵涉面广且又琐碎。只有突出各专业协调对施工的重要性, 加强这方面的管理, 业务代表或监理必须牢固树立"服务、协调、管理"工作理念, 积极协调各专业、工种, 做好每一部分的工作;同时各专业负责人员树立"负责任"的质量意识, 提前沟通, 这样才有可能把问题、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保证工程质量, 按照合同完成建设项目的营造任务。
参考文献
[1]卢美川.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0, (09) .
[2]伍育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之我见[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0, (06) .
摘要:要建造一个高质量、高标准的建筑产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各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是至关重要和不容忽视的,各专业协调的好坏不仅影响施工进度更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与品质。
关键词:建筑施工协调管理
0 引言
现代建筑无论是民用住宅、工业厂房,还是其它建筑物的建设,都有一个专业协调的问题。要建造一个高质量、高标准的建筑产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各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是至关重要和不容忽视的,各专业协调的好坏不仅影响施工进度更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与品质。在很多建筑物建设中,就其各专业本身,如建筑的外形、使用功能、结构型式、安全合理性等,不论在设计,还是在施工方面的质量,在理论上都能得到很好地控制和保证。但各专业工程施工中的交叉配合与协调工作,却不能尽如人意。由于各专业在施工中不能很好的配合,往往出现、误工、返工等问题。并因此影响工期,影响建筑物质量,造成工程投资的浪费,严重的甚至还会带来安全隐患。可见,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管理工作不仅很重要,同时也很必要。作为工程的建设者、管理者,在工程的设计阶段以及施工过程中,应该如何做好这项管理工作呢?
1 出现和产生问题的原因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可以说很多,牵涉到从设计到施工,从业主到项目承包人到各专业队伍、监理等多个技术工种、单位部门的方方面面,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1.1 从技术质量的角度分析 由于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也越来越多,有通风、消防、对讲、监控、电视、电话、宽带网等等。同时安装的质量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它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不能全面充分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如果考虑不周,则极易产生问题。
再者,由于现代建筑的个性化,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件特殊的产品。每一条管线、设备都有特定的要求,少有类同,这也就增加了技术工作难度,增加了各专业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施工人员未能及时掌握,也会带来各种问题。
1.2 从管理的角度分析 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中,施工单位的专业分包现象普遍存在。专业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主观上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总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人为的带来一些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
此外,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存在着人员责任不明确,或者是专业人员思想麻痹,认为这么大的工程项目,出现一些小问题,返返工是正常的,没什么大不了,反正以后总有办法补救处理,加之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参差不齐,都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与不便,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再者,由于各专业的分工协调不尽人意,每一个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对其它专业的工作、工序以及技术、质量要求很难全面了解和掌握,有的虽然是本专业的问题,但由于是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对其性能与施工工序不太熟悉,这也就无疑给协调工作带来更多的问题。
2 做好协调工作的方法
从理论上讲,协调工作并不十分复杂,只要我们在施工中能严格按规范要求做好每一道工序,并及时进行工序交接。也许就不会出现上面所说的矛盾,至少会大大减少问题的出现。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上述人为的、技术上、管理上的因素,各专业之间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是非常突出且非常琐碎,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呢?
2.1 充分认识协调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工程的建设者、管理者。从设计、监理到施工的各专业班主首先要从对业主、用户负责的角度认识问题,要从履行合同中自己的责任义务的角度,认真对待协调问题。同时,从提高行业标准,做好各专业的协调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2.2 加强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 这里所强调的加强管理,是指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一些关键问题,从技术上、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3 加强协调管理的具体措施
3.1 技术协调 提高设计图纸的质量,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设计图纸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图纸会签又关系到各专业的协调,设计人员对自己设计的部分,一般都较为严密和完整,但与其他人的工作就不一定能够一致。这就需要在图纸会签时找出问题,并认真落实,从图纸上加以解决。同时,图纸会审与交底也是技术协调的重要环节。图纸的会审应将各专业的交叉与协调工作列为重点。进一步找出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再从图纸上解决问题。而技术交底是让施工队、班组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了解施工的各个环节,从而减少交叉协调问题。
3.2 管理协调 协调工作不仅要从技术下功夫,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以减少施工中各专业的配合问题,建立以业主、监理为主的统一领导,由专人统一指挥,解决各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作为业主管理人员、监理人员,首先要全面了解、掌握各专业的工序和设计的要求。这样才有可能统筹各专业的施工队伍,保证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有序到位。
建立问题责任制度;建立由管理层到班组逐级的责任制度;建立奖罚制度,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建立严格的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制度。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是做好协调管理工作的关键。此时的工作已从图纸阶段进入实物阶段,各专业之间的问题也更加形象与直观,问题更容易发现,同时也最容易解决和补救。通过各部门的认真检查,可以把问题减少到最小。
3.3 组织协调 建立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施工中业主、监理人员应定期组织各专业施工单位举行协调会议,解决施工中的协调问题。对于较复
杂的部位,在施工前应组织专门的协调会,使各专业队进一步明确施工顺序和责任。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不论是会签、会审还是隐蔽验收,所有制定的制度决不能是一个形式,而应是实实在在,或者说所有的技术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签名应承担相关责任。这些只有在统一的领导基础下,设立相关的奖罚措施,才有可能一级一级落到实处。
3.4 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综合素质 建筑产品质量的好坏与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不可分,在做好管理的同时,应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新技术、新产品的了解掌握。培养施工人员的敬业精神与细致的工作作风,施工中不遗琐碎,不留后患。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成立于1932年。1996年1月,由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机械工程系和汽车工程系组成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系是清华大学最早建立的学科之一。清华大学的汽车工程专业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它不仅拥有我国汽车工业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而且与日本丰田、德国大众、美国通用等世界知名的汽车制造商有广泛的合作和交流。另外,该专业还实行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过程统筹安排、优化衔接的教学计划,多数本科毕业生有机会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成立于1955年,素有“中国汽车工业人才摇篮”之称。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是由交通大学、华中工学院及山东工学院相关专业合并而来。其车辆工程专业建立于1955年,是国内汽车专业领域最早获得国家批准的国家重点学科。2000年6月,原吉林大学与吉林工业大学等院校合并,以“工学龙头”之称的汽车工程学院仍以其独具特色在吉林大学占据了重要位置。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2002年7月,由原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除外)和校工厂合并组建。车辆工程专业从属于学院下设的车辆工程系。学院的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学院在车辆传动技术、车辆电子技术、车辆悬架技术、新概念车辆技术、大功率柴油机技术、CAD/CAM及集成制造技术、机电控制及自动化技术、表面技术、先进切削、监控检测、机器人技术等方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车辆传动技术及新概念车辆技术等方向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空军第一飞行学院是一所初级指挥院校,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前身是1949年在原东北老航校一大队的基础上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轰炸学校,后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航空学校,1976年改名为空军第一航空学校,1986年9月更名为空军第一飞行学院。
几十年来,学院为空军部队培养和输送了一批批合格的飞行人才。其中有以原空军司令员为代表的大区正副职级的领导干部和许多军级领导干部,有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西藏平叛名垂史册的战斗英雄高月明、毕武斌、宋宗周、张伟良、周廷彦。有在执行任务中勇敢处理空中险情的女英雄刘晓莲、空军试飞英雄邹延龄,钢铁飞行员王德明等。
学院开设轰炸、运输航空兵初级指挥专业(本科),学员由长春飞行学院结业,转入本院学习,学制为四年(与长春飞行学院合计)。毕业后适于在轰炸航空兵、运输航空兵部队担任飞行和指挥工作。
学院下辖初教机、运输机、轰炸机等飞行训练团和飞机修理厂,教学、训练、实验、研究以及保障体系等设施配套、完善、先进、齐全。近年来,实现了司令部办公自动化网,完成了局域网和学院飞行训练信息网建设,加入了全军院校军事信息网,实现了机关办公、训练管理、指挥控制、远程教学网络化的历史性跨越,使教育训练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学院是空军最早对外开放的两所飞行院校之一,先后有30多个国家的武官和领导人多次来院参观学习。
学院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强化超前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把工作标准放在为“打赢”提供人才智力支持上,确保了以培养高素质飞行人才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目前,学院正以军委新时期战略方针统揽全局,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以科技兴训、效益至上的原则,积极探索新时期教育训练的新模式,推动学院全面建设再上新台阶。
空军第二飞行学院
空军第二飞行学院是一所初级飞行指挥学院,前身是1949年11月组建的空军第二轰炸学校,当年12月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航空学校,1966年3月至1969年4月先后由吉林长春迁址四川夹江,1976年改名为空军第二航空学校,1986年更名为空军第二飞行学院。学院开设:
1.轰炸航空兵初级指挥专业:(本科),学制4年(与长春飞行学院合计),培养具有轰炸、运输机飞行驾驶技术,初步具备航空兵部队指挥、管理能力的初级指挥干部。
招生对象:长春飞行学院学员。
毕业学员适于在轰炸航空兵、运输航空兵部队担任飞行工作。
2.轰炸、运输空中领航专业:(本科),学制4年(与长春飞行学院合计),培养具有空中领航、轰炸技能,初步具备航空兵部队指挥、管理能力的初级指挥干部。招生对象:长春飞行学院学员。
毕业学员适于在轰炸、运输航空兵部队担任飞行领航指挥干部。
3.地面领航专业:(本科——学制2年;大专——学制3年),培养具有地面领航理论和指挥引导技能,初步具备指挥、管理部队能力的初级指挥干部。
招生对象:大专为地方应届高中毕业生和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优秀士兵;本科为飞行学院不适合飞行的学员。
毕业学员适于在歼击、强击航空兵和空军各级指挥所任地面领航指挥干部。
4.飞行管制专业:(大专——学制1年;本科——学制2年),培养空军管制部门具有飞行管理理论和技能,初步具备指挥、管理部队能力的初级指挥干部。招生对象:飞行学院不适合飞行的学员。
毕业学员适于在空军各级航空管制部门担任飞行管制指挥干部。
5.空中通信专业:(本科),学制4年(与长春飞行学院合计),培养飞行院校空中通信教学工作的专业技术干部。
招生对象:长春飞行学院学员。
毕业学员适于在空军飞行院校从事空中通信教学工作。
6.空中领航专业:(本科),学制2年,培养从事空军各领航部门、飞行院校领航理论教学工作的专业技术干部。
招生对象:飞行学院不适合飞行的学员和具有大专学历的教员。
毕业学员适于在空军各级领航部门、飞行院校从事领航理论教学工作。
7.空中通信射击专业:(大专),学制2年,培养具有空中通信射击技能,初步具备指挥、管理部队能力的初级指挥干部。
招生对象:空中通信射击士官。
毕业学员适于在轰炸、运输航空兵部队担任空中通信射击指挥干部。
空军第三飞行学院
空军第三飞行学院是一所初级飞行指挥院校,担负培养具有歼击机飞行加强技术,初步具备航空兵部队指挥、管理能力的初级指挥干部的任务。
学院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驱逐机学校,1949年12月1日组建于辽西锦州。同年12月20日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航空学校,1976年6月1日改称空军第三航空学校,1986年6月9日改为空军第三飞行学院。
学院位于辽宁省锦州市,占地29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7万平方米。开设歼击航空兵初级指挥专业,培训层次为本科。学制四年(与长春飞行学院合计)。歼击航空兵初级指挥专业(本科):
本专业培养具有歼击机飞行驾驶技术,初步具备航空兵部队指挥、管理能力的初级指挥干部。
招生对象:长春飞行学院学员。
学制:四年(与长春飞行学院合计)。
毕业学员适于在空军和海军歼(强)击机航空兵部队从事飞行工作。
空军第四飞行学院
空军第四飞行学院是一所初级飞行指挥学院,担负培养具有歼击机飞行驾驶技术,初步具备航空兵部队指挥、管理能力的初级指挥干部的任务。
学院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驱逐机学校,1949年12月1日组建于沈阳北陵机场,同年1月24日更校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航空学校,1986年10月更名为空军第四飞行学院。
学院座落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总建筑面积为28万平方米。学院开设歼击航空兵初级指挥专业,培训层次为大学本科,学制为四年(与长春飞行学院合计)。管理军官进修专业、飞行教员进修专业,为现职短期进修,学制每期为一个月。
学院先后使用过国内外21种类型的飞机,飞行总时间达到116万多小时。在抗美援朝和国土防空作战中,学院毕业的学员中有75人共击落敌机100架,击伤敌机28架。
歼击航空兵初级指挥专业(本科):
本专业培养具有歼击机飞行驾驶技术,初步具备航空兵部队指挥、管理能力的初级指挥干部。
招生对象:长春飞行学院学员。
学制:四年(与长春飞行学院合计)。
毕业学员适于在空军和海军歼(强)击机航空兵部队从事飞行工作。
空军第五飞行学院
空军第五飞行学院是一所初级飞行指挥学院,担负培养具有歼击机飞行驾驶技术,初步具备航空兵部队指挥、管理能力的初级指挥干部的任务。
学院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驱逐机学校,1949年12月1日组建于山东省济南市。同年12月24日更校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航空学校。1966年4月由济南迁至甘肃武威,1976年6月改名为空军第五航空学校,1986年7月更名为空军第五飞行学院。1992年8月空军第五飞行学院与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合并为空军第五飞行学院。学院开设歼击航空兵初级指挥专业,培训层次为本科,学制四年(与长春飞行学院合计)。
歼击航空兵初级指挥专业(本科):
本专业培养具有歼击机飞行驾驶技术,初步具备航空兵部队指挥、管理能力的初级指挥干部。
招生对象:长春飞行学院学员。
学制:四年(与长春飞行学院合计)。
毕业学员适于在空军和海军歼(强)击机航空兵部队从事飞行工作。
空军第六飞行学院
空军第六飞行学院是一所初级飞行指挥院校,担负培养具有歼击机飞行驾驶技术,初步具备航空兵部队指挥、管理能力的初级指挥干部的任务。还担负培养飞行院校、空战射击理论教学工作的专业技术干部的任务。
学院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驱逐机学校,1949年12月1日组建,1949年12月24日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航空学校,1976年6月改称空军第六飞行学院,1992年8月空军第六飞行学院与空军第十二飞行学院合并为空军第六飞行学院。学院位于河北省涿州市,建筑面积245万平方米,院设有教学楼、办公楼、电教中心、图书馆、礼堂、运动场、游泳池等。
歼击航空兵初级指挥专业(本科):
本专业培养具有歼击机飞行驾驶技术,初步具备航空兵部队指挥、管理能力的初级指挥干部。
招生对象:长春飞行学院学员。
学制:四年(与长春飞行学院合计)。
毕业学员适于在空军和海军歼(强)击机航空兵部队从事飞行工作。
空战射击专业(本科):
本专业培养飞行院校空战射击理论教学工作的专业技术干部。
招生对象:飞行学院不适合飞行的学员和具有大专学历的教员。
学制:二年。
毕业学员适于在空军飞行院校从事空战射击理论教学工作。
空军第七飞行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七飞行学院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学院前身是东北军区航空学校第二飞行大队。
1950年1月5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航空学校,1968年8月迁至吉林省长春市,1976年改名为空军第七航空学校,1986年11月更名为空军第七飞行学院。
学院是一所初级飞行指挥院校,担负培养具有歼击机飞行驾驶技术、初步具备航空兵部队指挥、管理能力的初级指挥干部的任务。还担负培养飞行院校、空战射击理论教学工作的专业技术干部的任务。
学院开设歼击航空兵初级指挥专业,培训层次为大学本科,学制四年(与长春飞行学院合计)。
歼击航空兵初级指挥专业(本科):
本专业培养具有歼击机飞行驾驶技术,初步具备航空兵部队指挥、管理能力的初级指挥干部。
招生对象:长春飞行学院学员。
学制:四年(与长春飞行学院合计)。
毕业学员适于在空军和海军歼(强)击机航空兵部队从事飞行工作。
是培养空军飞行人员的摇篮。建院五十年来,学院为空军航空兵部队输送了大批飞行军官,他们中许多成长为空军各级指挥员,有的已成为我军的高级将领,还有的成为闻名中外的英雄、模范,为保卫祖国领空和发展我国的航空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2004年6月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原空军第二航空学院、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和空军第七飞行学院合并,是我国第一所空军航空大学。
学院设有图书馆、电教中心、微机室、语音室。还有教学实习室、专修室、辅导讲评室等。
空军飞行学院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把培养造就具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宽广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严格的纪律、顽强的作风、强健的体魄并掌握现代化飞机装备的飞行军官,作为培养目标。学院具有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良好的飞机装备。师资力量雄厚,有一批具有飞行实践经验和较高航空理论造诣的讲师、教授和飞行教官。
从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和军队院校选拔的大学生飞行学员,进入空军飞行学院学习的时间为两年。飞行学员学习和训练的主要内容有:军事理论、政治理论、航空体育训练、航空理论(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航空气象学、飞机构造、飞机发动机等)、飞行专业理论(空中领航学、空中射击学)、飞行技术训练等。学员毕业后,根据所学飞机机种,分配到歼击、轰炸、运输等空军航空兵部队。
目前,从大学生中选拔的飞行学员进入空军飞行学院后,即享受军官待遇,毕业后具有双学士学位,并分配到空军航空兵重点建设部队任职。在学习训练中由于某种原因不能继续飞行者,在空军范围按照其原所学专业方向,任命为地面军官,安排其它军事工作。
飞行职业是无比神圣的!飞行活动是令人神往的!立志献身空军飞行事业,有理想、有志气、有知识、高素质的大学生:祖国在呼唤,战鹰在等待你驾驶,蓝天在等
待你翱翔,热烈欢迎你们加入人民空军的行列!中国空军王牌飞行员的荣誉属于你……。
空军第十三飞行学院
空军第十三飞行学院是一所初级飞行指挥院校,担负培养具有歼击机飞行驾驶技术,初步具备航空兵部队指挥、管理能力的初级指挥干部的任务。还担负培养飞行原理教学工作的专业技术干部的任务。
学院前身是空军第一高级专科学校,1968年10月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航空学校,1976年6月改名为空军第十三航空学校。1986年7月更名为空军第十三飞行学院。
学院位于安徽省蚌埠市,占地2908公顷。学院教学设备齐全,设有各类教学教室、实验室、实习室、专修室以及电化教学中心等。
歼击航空兵初级指挥专业(本科):
本专业培养具有歼击机飞行驾驶技术,初步具备航空兵部队指挥、管理能力的初级指挥干部。
招生对象:长春飞行学院学员。
学制:四年(与长春飞行学院合计)。
毕业学员适于在空军和海军歼(强)击机航空兵部队从事飞行工作。
飞行原理专业(本科):
本专业培养从事飞行院校飞行原理教学工作的专业技术干部。
招生对象:飞行学院不适合飞行的学员和具有大专学历的教员。
学制:二年。
吃得苦下得手,我从农村走出来,深刻体会到求学生涯的不易。在校期间,系统地学习了经济信息管理知识,同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在外做兼职。曾先后在两家公司做过文员和营业等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200*年*月至*月,一直在YISHION服饰店做文员及营业销售等工作,自我介绍《经济信息管理专业自我介绍》。在半年的工作时间里,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完成了公司制定的销售任务,除此之外还帮助另一分店同事销售了一定的服装。在我的工作中,我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无论成败,都为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通过这半年工作,我不仅从个人能力,业务知识上有所提高,也了解到了团队精神、协作精神的重要性。相信,有了这半年工作经历,我更加清楚,自己要什么、该做什么、该如何做,怎样才能做好。相信,这次工作经历将是我今后人生的一个良好开端。
上一篇:地理信息专业自我介绍
下一篇:财政学专业自我介绍
更多内容-返回文章列表
可见,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管理工作不仅很重要,同时也很必要。作为业主(甲方)或者监理,在工程的设计阶段以及施工过程中,应该更进一步做好这项管理工作。
1 出现和产生问题的原因
1.1 从技术质量的角度分析
1)由于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也越来越多,同时安装的质量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要求。如果在技术上不能全面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如果考虑不周,则极易产生问题。2)由于现代建筑的个性化,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件特有的产品,每一条管线、设备都有特定的要求,少有类同,这也就增加了技术工作难度,增加了各专业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施工人员未能及时掌握,也会带来问题。
1.2 从管理的角度分析
1)由于现行的管理体制,施工单位的分包现象普遍存在、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主观上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总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人为的带来一些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2)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存在着人员责任不明确,或者是专业人员思想麻痹,加之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参差不齐都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与不便,这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3)由于各专业的分工协调不尽人意,每一个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对其他专业的工作、工序以及技术、质量要求很难全面了解和掌握,有的就是本专业问题,也由于是新产品、新技术,对其性能与施工工序不太熟悉,这也无疑给协调工作带来更多的问题。
2 做好协调工作的方法
2.1 充分认识协调工作的重要性
工程中各专业的交叉部位多数都是一些小的东西,一般情况下对工程影响不大。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较大的问题,让我们很难补救,甚至无法挽救。即便是这些小的问题,如果事先不设法解决,事后处理起来也很麻烦,有时甚至要花几倍的代价,而且还会影响工程的质量,造成经济损失。作为工程的建设者、管理者,从设计、监理到施工的各单位首先要从对业主、用户负责的角度认识问题,要从履行合同中自己的责任义务的角度,认真对待协调问题。同时,从提高行业标准,施工和管理水平上讲,做好各专业的协调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作为有关的技术管理人员首先要认识到协调工作的重要性,才有可能真正做好协调管理工作。
2.2 加强管理,建立科学的督理模式
一直以来我们的施工管理,更多的趋于表面形式。工地办公室的各种图表,给人的感觉是管理得井井有条,而实际问题解决的怎么样,却要打个问号。虽然这些工作也很重要,对施工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如果我们过于追求这些,势必有纸上谈兵之嫌,反而束缚了施工管理人员的手脚,无益于工程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提高。这里所强调的加强管理,是指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一些关键问题,从技术上、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3 加强协调管理的具体措施
1)技术协调。
提高设计图纸的质量,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设计图纸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图纸会签又关系到各专业的协调,设计人员对自己设计的部分,一般都较为严密和完整,但与其他人的工作就不一定能够一致。这就需要在图纸会签时找出问题,并认真落实,从图纸上加以解决。同时,图纸会审与交底也是技术协调的重要环节。图纸的会审应将各专业的交叉与协调工作列为重点,进一步找出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再从图纸上解决问题。而技术交底是让施工队、班组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了解施工的各个环节,从而减少交叉协调问题。
2)管理协调。
建立以甲方、监理为主的统一领导,由专人统一指挥,解决各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作为甲方管理人员、监理人员,首先要全面了解、掌握各专业的工序、设计的要求。这样才有可能统筹各专业施工队伍,保证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有序到位。
建立问题责任制度。建立由管理层到班组逐级的责任制度。建立奖罚制度,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建立严格的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制度。隐蔽验收和中间验收是做好协调管理工作的关键。此时的工作已从图纸阶段进入实物阶段,各专业之间的问题也更加形象与直观,问题更容易发现,同时也最容易解决和补救。
3)组织协调。
建立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施工中甲方、监理人员应定期组织举行协调会议,解决施工中的协调问题。对比较复杂的部位,在施工前应组织专门的协调会,使各专业队进一步明确施工顺序和责任。
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无论是会签、会审还是隐蔽验收,所有制定的制度决不能是一个形式,而应是实实在在,或者说所有的技术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签名应承担相关的责任。这些只有在统一的领导基础下,并设立相关奖罚措施,才有可能一级一级落到实处。
4 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电气部分与土建的协调:各种电气开关与门开启方向之间的关系,暗埋线管过密对结构梁板的影响,线管在施工中的堵塞等。给排水与建筑结构的协调:卫生间等地方给排水管线预留空洞与施工后卫生洁具之间的位置,以及管线标高,部分穿楼板水管的防渗漏。建筑的外表、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各种预制件、预埋件、装饰与结构的关系,施工的特点、要求。各辅助专业之间的协调:各种消防、通风管线穿梁时,楼面净空是否影响结构与使用,大型设备的安装通道,附件的预埋深度,以及弱电系统、控制系统等。
5 提高专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综合素质
产品质量的好坏与从业人员的水平素质密不可分。在做好管理的同时,应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新技术产品的了解掌握。培养施工人员的敬业精神与细致的工作作风,施工中不遗琐碎,不留后患。
6 结语
施工中的协调工作,牵涉面广且又琐碎。只有突出各专业协调对施工的重要性,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同时做好每一部分的工作,才有可能把问题、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工程质量。
摘要:从技术质量和施工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各专业之间协调与配合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做好协调工作的方法,从技术协调、管理协调、组织协调三方面具体阐述了加强协调管理的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与品质。
关键词:现场施工,协调管理,督理模式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自主实验项目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256-01
一、自主实验与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实验教学是按专业培养目标与素质要求设置相关实验项目,由学生来完成,这种模式是一种被动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完全背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原则,在被动的实验模式下,学生按固有的方法、途径、手段来完成实验,往往没有成就感!没有主管意识,其结果是“食而不知其味”,不能较好地实现实验的效果。
自主实验是一种学生主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满堂灌”的传统模式,在自主实验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在自主实验过程中,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发挥了各自的个性和特征,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对实验知识的求知欲望,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在自主实验前,学生可以针对在试验中可能遇到的疑难问题,对老师提出疑问,老师的讲解只是针对本问题,这样在自主实验中,学生更能注意自己不懂的问题,这个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经济管理类专业自主实验项目原则
(一)经济管理类专业自主实验项目应以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型为主体,从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看,不宜设置验证型实验项目,验证型只是对前人实践过程的某种重复,实验结果早以知道,没有挑战性、激励效应,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经济管理累专业的自主实验项目不应过多开设,自主实验项目和非自主实验项目课程要设置均衡。原因是自主的实验项目,学生比较以偏重自己的爱好优先,开设太多的自主实验项目课程,只能会使得培训学生比较片面,会越来越背离全面发展。非自主的實验项目课程,可以多方面的培养学生,包括素质能力方面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学生在校期间,只有先获得非自主实验项目的基础知识后,才可以在此基础上,更好的发挥自主实验项目的课程。
(三)可以将同一实验项目设置为自主实验项目和非自主实验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选择,以培养学生的个性,由于自主实验和非自主实验的难易程度不同,可以设置不同的学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自主实验。
(四)自主实验项目课程设置,必须要配备有自主的实验平台。这其中包括实验室,物资设备,仪器等等一些资源。实验过程虽然是以学生自主的能力优先,但是也要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更安全。自主的实验项目其实也是教学的一种新型的模式,在这其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的意识。
三、经济管理类专业自主实验项目设置
(一)综合型自主实验项目
根据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特点与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一类大型综合实验项目,其中包括课程综合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学科综合实验。
(二)学生计划的创新性实验项目
学生计划的创新性实验项目是学生对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有浓厚兴趣,在兴趣驱动下完成实验过程,计划的创新性实验项目要求学生自主确定实验目标、拟定实验方法设计、组织设备和材料、实施实验、分析处理数据、撰写实验总结报告等工作。是完全自主设计实验、自主完成实验、自主管理实验,注重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
四、结束语
在经济管理累专业自主实验项目的课程中,一定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要以学生为主体来开展实验课程。在这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几个原则:让学生亲自调查实验中的信息,让学生亲手设计实验的各个环节,让学生独立来完成实验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让学生在试验中积累更多的知识。自主实验,就是教师旁边看,学生亲自动手的环节,自主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这些能力提高了,在非自主实验项目中才可能会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使非自主实验课得以有效的进行。
作者单位: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
参考文献:
[1]Huang Chang Fa. To carry out experiments to explore teaching, raising the capacity of independent experiments [J], Journal of Physics Teaching(S), 2005, 10.
[2]Benson·P.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3]David, Gardner & Lindsay Miller. Establishing Self-Acces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4]李英.情景—自主实验教学法的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4: 81-85.
[5]杨青,刘洪星.软件工程学科的特征及其课程体系设计原则[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5,2:183-186.
[6]张日欣.启发式、自主式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12:103-106.
[7]姚彤炜,曾苏.研究性自主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与尝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8:7-8.
[8]付必谦,于志红.开放实验,促进学生自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5,9:11-14.
General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Economy started in 1978.The period of schooling is 4 years.Management ofAgricultural and Forest Economy is a subject, which studies the natural reproduction and economic reproduction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Main researches: Macro-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regional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The subject trains students with the basic theory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conomics, and the basic knowledge of relative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The graduates will master basic methods and skills of
economic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an work in all kinds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enterprises, educational and research, etc;adapt themselves to the need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They will become senior agro-forest
economic management talents with generous, comprehensive, open and creative characters.Main Subject Courses
Principle of economics, macroeconomics, microeconomics, rural
economics,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agricultural
technicoeconomics, marketing, accounting, statistics, 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appraisal and management of projects, asset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etc.QualifiedAbilityandAdaptiveScope
The students will study the basic theory and knowledge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conomics and the relative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gain basic training in surveying, planning, technical economic analysis, computer applications, etc;master abilities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marketing, policy, factories, etc.Graduates of the subject will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and forestry,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master the basic methods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technical economic analysis, economic accounting, social investigation, etc;know the policy,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our country well;know up-to-date theor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science, and
developing trends of the management in agro-forest enterprise;master the basic methods of document and information retrieval, have abiliti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omputer appl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better writing and speech of Chinese and foreign language, organizing and coordinating,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etc.Graduates of the subject are suitable for financial work and
management in the various enterprises, institutions or government
department;for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r research institutions.农林经济管理
基本信息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开始于1978年的,其本科学制是四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一门运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来研究农林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学科。
主要研究:农业经济的宏观管理,农林的区域管理,农业企业的管理。
该门课程运用管理科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及和农林相关的基本知识来培育学生,毕业生将要掌握农林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从事于所有的农林企业、教育研究机构、不同级别的政府机构,处理管理、营销、财务会计、政策研究等等工作;还可以使他们自己致力于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工作中。他们将会成为大方的、有综合能力的、开放的及创新型的高级农林经济管理人才。主要学科课程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农村经济学;现代企业管理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统计学;企业金融管理学;项目投资与评估;资产评估与管理;等等。
专业能力和适用范围
学生们将学习管理科学和经济学及农林相关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获得调查、计划、经济分析技术、计算机应用等的基本训练;掌握企
业管理、市场营销、制定政策、管理生产企业的能力等等。
毕业生将掌握管理科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关于农林的、人文的和社会科学的;掌握有关企业管理、经济分析技术、财务会计、社会统计等等的基本理论;了解政策、法律和国家调控;了解最新的农林的理论和把握农林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文献和信息检索,拥有科学调研、计算机应用、信息处理、较好的双语写作和演说、组织和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
学生会文件
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会各部门职责
主席团
从宏观上把握学生会的发展方向,全面负责学生会事务,协调学生会各部门之间的工作。
1、主席
(1)主持日常工作,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分工;起到带头模范作用。
(2)支持学生会全体例会,传达院部领导的指示,布置各部门的工作,及时向有关领导、老师汇报部门工作的实施和总结。
(3)负责学生会的整体建设。
(4)负责检查,监督学生会各部门工作的实施和总结。(5)组织期末学生会工作总结和考评,组织撰写学生会学期工作总结。
(6)完成院学生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2、主席助理
(1)协助主席做好主席团的内部建设(2)负责协调学生会纪检工作。(3)主席助理作为储备干部培养
一、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 对实践教学设施投入不足, 实践基地建设工作滞后
高等院校的建设资金多投入学校基础建设, 资金方面仅能满足正常的理论教学开展, 不足以支撑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 实践教学建设跟不上学院整体发展的速度。一些高校的实践教学, 以教师为主体, 一味地安排学生去一些物业服务企业参观, 走马观花, 学生回校后感觉一无所获。参观并没有帮助学生开拓视野, 产生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兴趣及探究问题的热情, 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参观的任务, 实践效果很不理想。
(二)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管理体系中, 对实践教学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监控和评价体系。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实践教学考核以学生最后提交的实践报告为考核的主要依据, 这样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实际实践情况。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不科学, 激励机制不完善, 严重抑制了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三) 师资队伍年轻化, “双师型”教师缺乏
从实践教学环节师资结构现状来看, “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 且年轻教师占有较大比例, 这些教师大都“从学校到学校”, 没有企业一线的实践工作经验, 缺乏行业背景, 实际动手能力普遍比较差。而由这些教师为主组成的师资力量在实训教学方面基础必然薄弱, 其理论教学常常与实践相脱节, 教师本身也需要加强实际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教师必须走出课堂, 融入生产企业, 参加社会实践, 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实践性教学的能力。
二、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 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行业是一个综合性服务产业, 因此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所需要的是具有实践才能的综合性人才。因此, 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行业发展需要, 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级应用性管理人才。
1.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实践教学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要求学生具有将专业知识 (理论知识) 和工作能力 (实际操作) 相结合的能力, 能够将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进入物业管理行业工作以后, 能够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观察、处理问题。充分发挥理论基础知识深厚的特点, 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2. 培养学生物业产业的服务意识。
实践教学还有一个主要的目标就是提高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的从业基本技能, 物业管理行业是服务行业, 从事物业管理行业最重要的不是高深的物业管理理论知识, 更不是熟练的操作技能, 而是服务的意识。提高学生服务意识的最佳时间就是学生接受物业管理理论知识和学习服务技能的时候, 高等教育阶段我们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这个工作。
3.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的毕业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发挥高学历的优势。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调动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理解力、思考力,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并利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这方面能力是很难单方面地从课堂教学中获得提高的, 实践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以适应物业行业人才市场的需要。
(二) 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应以专业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 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构建全方位、多角度、菜单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学习的认知规律,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应该包括专业认知实习、专业课程实习、业务技能实习和毕业实习四个子系统。
1. 专业认知实习。
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 专业基础课是学生接触专业的起点, 教师应根据课程教学实际, 安排若干学时, 采用参观、现场教学、见习、观看录像等手段, 使学生对今后要从事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通过组织学生考察本地物业管理公司、大型社区等, 使学生全面了解物业管理行业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联程度, 初步了解物业管理专业所涉及的操作、管理环节和系统, 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理论打下感性认识基础, 加深学生对专业课的理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专业课程实习。
课程实习由专业基础课实验 (训) 、专业必修课实验 (训) 等教学环节组成, 在实验室进行, 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基本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 强化独立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该环节的专业实践教学, 在实践核心技能的基础上应突出特色, 主要培养学生在各类物业服务活动中的实务操作技能, 学生也可以在这一环节看到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特征, 课程实习是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核心模块。
3. 业务技能实习。
业务技能实习一般在实习基地进行, 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强化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以及提高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要和物业管理公司、大型社区等的实际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可组织学生设计并负责完成物业管理企业具体工作项目, 这样既可让学生了解物业企业的实际运作, 而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加强了实践教学的实际应用性。
4. 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学生到相应的职业岗位上岗, 亲身实践专业知识与理论, 使其将知识与能力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为实际工作服务, 时间安排在第七学期末第八学期初。由物业企业给学生安排岗位, 指定有工作经验的老员工带教学生, 进行3个月的实习, 使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加强对物业企业的体验, 将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物业行业、企业的实践有效结合, 通过对专业实习中的操作与思考, 达到理论—实践—理论的互动与循环, 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加强实践操作能力。
(三) 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不仅具有激励功能, 导向功能, 改进功能, 决策功能, 而且也是考察素质教育成果最有效的方法。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包括以下内容:
1. 阶段性评估。
根据各实习队在各阶段的作业完成情况及计划的实施进度、落实情况进行评分。这是整个评估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因为不论是学习, 还是具体计划的执行, 都应注重过程, 不能忽视过程中的评估。
2. 考试评估。
试卷以主观题为主, 考题在设计上摆脱传统考试的僵化内容, 而且充分结合实践基地的具体实际, 重点突出考察学生的实务能力, 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按照事先规定的评分标准及比例分配标准, 从学生实务能力、专业知识、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对各实习队和个人予以评分, 得出最后成绩。
三、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保障措施
(一)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高素质和实践技能强的师资队伍, 是实现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实践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较高的实践技能的关键。
1. 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训。
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实践教学师资培训是全面提高实践教师素质的有效手段。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应贯彻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思想, 重点加强对中青年物业实践教师的培训, 在政策、经费、时间等多方而提供有利条件, 支持中青年物业实践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 尽快提高其实践教学的能力和水平。还应给骨干教师适时提供外出进修或出国学习的机会, 使实践教学教师能够不断吸收先进经验, 及时做到知识的更新和拓展。
2. 提高青年实践教学教师综合能力尤其是双师素质。
加大实践教学教改科研推进力度, 充分持续地发挥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作用, 以老带新, 利用假期以培训骨干教师为重点, 选派中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进修工作, 促进“双师型”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 使青年实践教学教师早日具备双师素质。
3. 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为实践师资培养提供保障。
要想做好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师资建设, 就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建立一套好的激励约束机制。要通过科学、合理、可行的激励约束机制留住实践师资人才。建立实践教师工作考核制度, 使激励约束机制与分配制度相衔接, 建立教师梯队制度, 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
(二) 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要切实提高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 除搞好实践教材建设的师资队伍建设之外, 还必须搞好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阵地和依托, 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主要平台和载体, 建设好物业管理专业教学实践基地是培养合格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要保障。
1. 校内实践基地。
对于校内实践基地, 学校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实验室教师、资金安排上要做好规划, 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对实验室日常维护和设施设备的购置要有明确规章制度, 人员实行岗位制, 职责要落实到人。
2. 校外实践基地。
物业管理专业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要充分发挥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的作用, 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对整个物业管理行业的企事业单位的情况掌握比较全面, 而且协会本身及其拥有的行业人才队伍, 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和实践所需师资的重要资源。物业管理协会对行业的发展提供咨询与研究服务, 具有一定的行业权威性。充分发挥学会的作用, 可以促进高等院校与行业之间的合作, 为学生专业实践提供好的条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社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发生了明显变化, 对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等教育的目标已不仅在于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 还应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是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 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文章从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并提出了推进实践教材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三方面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徐放.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革对策[J].盐城工学院学报, 2008 (1)
[2].河北金融学院课题组, 王香兰.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路[J].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8 (1)
[3].朱柏青.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 (1)
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是管理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点。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就成为中国最早的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学位授予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下设产业分析与投资、创新管理、创业管理、知识管理等主要研究方向。其中,产业分析与投资方向主要研究产业价值链分析、产业投资政策与技术经济分析等;创新管理方向主要研究技术创新模式、技术项目管理、组织技术创新战略等;创业管理方向主要研究创业企业价值评估、企业成长管理、企业家与领导力等;知识管理方向主要研究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的管理、信息资源与知识资源的管理等。本专业硕士旨在培养具备良好品质,了解数字经济时代中国企业的技术需求,具有较强的产业分析与政策分析能力,掌握技术经济研究方法和技术项目管理技能的高级人才。
本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下设技术创新管理、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等主要研究方向。其中技术创新管理方向主要研究产业分析与投资、企业创新管理等;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方向主要研究管理信息系统的组织采纳、个体采纳,各类用户行为,外包和信息化项目管理,以及电子商务应用,企业信息管理、信息资源与信息环境、农业信息化等;运营管理方向主要研究管理科学(运筹学)、物流管理、项目管理以及交通网络设计等。本专业博士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科研素质,掌握严谨的管理科学研究方法论和广博扎实的理论基础,对新兴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物流等新现象敏感,能够独立从事复杂性和创新性的研究、教学与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从20xx学年起,本博士点专业接受本专业及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
2、师资力量
本专业主要依托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该系和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流,近年来引进多位海外学成归国的学者;拥有一支学术功底深厚、科研能力专精、具有良好的创新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教师队伍。教师中85%拥有博士学位,其中6人在国外著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十一・五期间,该系共承担了八个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个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一个国家发改委重点项目和两个省部级科研项目。毛基业教授曾在加拿大任教多年,并获加拿大国家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基金和社会科学与人文研究基金项目资助;在信息系统用户行为研究方面多有建树,于20xx年荣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xx年荣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称号。
3、开设课程
本专业开设的硕士生课程主要有:管理研究方法论、经济与管理研究方法、多元统计分析、运筹学,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学、发展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技术创新经济学、技术创新管理、投资项目评价、时间序列分析、企业流程再造、运营管理、信息管理、创业管理、收益管理、ERP软件应用等;
本专业开设的博士生课程主要有:实证研究方法论、多元统计分析、创新管理研究、创业管理研究、决策理论与方法、时间序列分析、计量经济学、博弈论、知识管理、主文献研读、科技论文阅读与写作等。
4、毕业生去向
本专业硕士学位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有国家各类行政管理部门、高等院校、各类科研机构、各种企事业单位等。
本专业博士学位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有高等院校、各类科研机构和事业单位等。
【经济与管理系各专业介绍】推荐阅读:
管理与经济专业09-22
企业经济管理专业03-16
上海城市经济(经济管理专业课资料)01-28
经济管理专业 考试重点09-12
经济管理专业的简历10-25
经济信息管理学生的自我介绍02-02
经济与管理论文07-02
商业经济与管理07-17
经济学各学科专业名称中英文对照03-12
经济管理专业财务主管简历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