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问句的意义和作用的探讨论文

2024-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反问句的意义和作用的探讨论文(精选11篇)

反问句的意义和作用的探讨论文 篇1

【论文关键词】:反问句; 语用; 会话含义

【论文摘要】:“反问句是说话人在一定的语境中为表达自己观点使用的一种语言策略,他把该观点的逆命题跟疑问方式相结合以构成他的话语--反问句。说话人的观点,对于听话人来说,其实是一种会话含义。文章同时构建出了反问句的会话模型,认为否定只是说话人构成反问句的方式之一,反问句是无疑而问,有答无答不是反问句的本质特征。

1. 研究背景

1.1 关于反问句,人们已经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吕叔湘先生早在《中国文法要略》中就对反诘句作了充分的论述,认为说话人(文章专指说出反问句的人)没有疑问,并且指出:”反诘实在是一种否定的方式“。《现代汉语语法讲话》指出了反问是说话人”并无所疑“。常玉钟(1994)指出反问句有深层的隐含意义,是以言行事。张斌在《新编现代汉语》中(第452页)对反问句作出了正确而精辟的解释,”问者对某一问题明明已经有了确定的见解,只是用疑问语气或疑问方式表达出来,目的是为了增加表达效果,而不是期望听话人回答,这类句子又叫反问句或反诘问句“。我们认为张斌的解释基本上指出了反问句的作用就是说话人用这种非常规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常规方式是陈述句),是站得住脚的。其他的现行主流现代汉语教材都一致讲到反问句是”无疑而问“,有加重语气,增强表达效果的作用。①

1.2 我们觉得应该利用语用学理论来合理的解释,了解这种特殊句式是如何完成其特殊的表达功能

分析反问句,探讨说话人的观点是否以会话含义的形式传递给听话人的,是很有价值的。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就可以据此建立反问句的会话模型,从而正确理解反问的意义,辨清它和否定,疑问句,是否有答的关系。

下面我们将证明在反问句中要表达的说话人的观点对于听话人是一种会话含义,并此构建出反问句的.会话模式。

2. 关于会话含义的特征

2.1 Grice认为会话含义有五个特征

1) ”可取消性“; 2) ”不可分离性“; 3) ”可推导性“,但由于话语可以是真实的,而会话含义可能不真实,所以含义的媒介体不是话本身,而是说这话的事实; 4) 会话含义是非规约性,但有些会话含义可能逐渐规约化; 5) 会话含义常有各种可能的解释。(沈家煊1986b、程雨民1983)

2.2 另外, Sadock指出会话含义的又一个特征

会话含义似乎是唯一的一类可以自由强化的语用或语义推理,即可以跟一个说明这种含义的陈述并联而不会有异常的冗余感.。(见程雨民1983)

2.3 Levinson认为单个看

”Grice提出的会话含义的特征每一个都有问题“,但”把各项特征放在一起作为必要条件“就没有问题了,”总体上满足这些条件就足以判定一个推理是会话含义“。(见沈家煊1986)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原则来讨论反问句中表达的说话人的观点是不是会话含义。

3. 关于是否会话含义的讨论

3.1 可取消性

反问句所要表达的说话人的观点往往会因为语境的改变而不复存在,即使吕叔湘先生认为最典型的带”难道“的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中,也可能不再是反问句。例如(1)具有含义(2):

(1) 他生气了,说,”难道我错了吗?“

(2) 我没有错。

但在(3)中,会话含义(2)就被消除了。

(3) 他陷入深深的沉思,说,”难道我错了吗?“

很明显,这个人在思考,是想找到他是否错了的答案,是疑问句,只不过是在问自己而已。

3.2 不可分离性

仅仅用同义词替换并不能使说话人的观点脱离反问句。

(4) ”嘿嘿,好东西,别碰!“考古学者笑着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古人类的侈口罐。“……

”我家里有个咸菜缸,你要不要?“

”君子不夺人所好,你留着用吧。“

这里是植物学家讽刺考古学者,认为考古学者什么破罐破瓮都当作宝贝。如果把”咸菜缸“换成”瓦缸“、”泡菜坛子“、”旧面盆“等,都能表达他的讽刺。

3.3 可推导性

每一个反问句表达的说话人的观点,都是能够推导出来的。下面,我们用Grice的推导模型来推导(5)中反问句的会话含义(6)。

(5) ”你就是看不起井下工!“

”我看不起?我就是井下工!“

(6) 我不可能看不起你。

推导过程如下:

说话人S说了P(指(4)中的反问句);没有理由假设他不遵守各项准则或总的合作原则;

S知道(并且也明白我了解他知道)我能够看出:需要的假设是他认为G(即含义(5);他并没有做任何事来防止我认为G(恰恰相反,他用了”我就是井下工!“来鼓励我认为G。);他是要我认为,至少是愿意(在(4)中肯定是愿意)听任我认为G;所以他的含义是G。

3.4 非规约性

吕叔湘先生在《中国文法要略》(296页)中指出:比如

你看得懂吗?

有这件事情吗?

这两个句子,用两种语调来说,就可以有询问或反诘的两种意义。

可见,听话人要在知道反问句的字面意义之后要在语境中推导才能得出它的含义,即说话人的观点。他不能从字面意义就可以得知说话人的观点。

我们认为反问句的会话含义规约化的程度不高,有时甚至是很低的,不足以改变反问句传达的说话人的观点对听话人来说是一种会话含义的事实。因为(ⅰ)更多的反问句是没有用”难道“,往往是不能单看一个句子就马上认为是反问句的。(ⅱ)很多用了”难道“的问句也不一定是反问句。(ⅲ)更重要的是,当说话人的观点表现为特殊性会话含义时,就算知道问话不是疑问句也要结合语境推导才可能知道说话人的观点。

3.5 不确定性

在有些情形里,反问句的会话含义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即使说话人的观点是确定的,但听话人会有自己的理解。看下面的例子。

(7) ”……老炮,把您的绝招亮一亮吧!“

”看你说的,我有啥绝招哇。“

我们可以认为他是说他真的没有绝招,也可以认为他是谦虚。究竟是哪一个,要根据说话的场合而定。

4. 通过上面的论证,我们可以确定反问句中说话人的观点对于听话人是会话含义

下面,我们将拟建出反问句的会话模型。

4.1 反问句的会话模型

a. 有一个语境X,X中有听话人H的参与或存在;

b. 说话人对X中的某个事件Y有了自己的观点Z;

c. S用表述Z的否定命题~Z的字面形式和疑问形式想结合的方式构成反问句P,P具有会话含义Z;d. 按照合作原则,H认为S想要他做Z的理解,即说P时的含义是Z。

4.2 在这个模型中,我们认为a和b是反问句生成的两个必要的前提条件,c说明了就说话人一方反问句的构成方式,d说明了说话人的表达意图和听话人的理解方式,是作为一种会话含义来理解说话人的观点。

H的参与或存在要么以动作行为,要么以言语行为,要么只是以听话人的方式或身份出现。Y,我们也称作触发事件,既可以是一个实际的情形或动作,也可以是言语。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Z的字面形式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说话人简单地照搬表述Z的字面形式并对Z进行否定,另一种是用与表达Z的字面形式有很大不同的,甚至是完全不同的字面形式并对Z进行否定,换个角度,对于听话人来说,第一种是只需要否定~Z的字面形式就可以推导出Z的,第二种是在否定~Z的字面形式之后还必须要结合语境才能推导出Z来。我们认为前一种属于一般性会话含义,而后一种是特殊性会话含义。

5. 反问句的核心意义

从4.1的会话模型我们可以归纳出反问句的核心意义:说话人将自己观点的逆命题跟疑问方式相结合以构成话语来表达这个观点。它是人们表达对某个事件的观点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说话人的观点,对于听话人来说,其实是一种会话含义。

6. 反问句与否定的关系

吕叔湘先生在《中国文法要略》中指出:”反诘实在是一种否定的方式“。于根元(1984)和郭继懋提出了他们的观点(见1.2)。在我们看来,反问句中存在否定是肯定的,但它就象6.2中的会话模型显示的那样,只是作为说话人构成反问句的方式之一而存在,反问句的根本目的不是否定,而是表达说话人的观点。在一般性会话含义的反问句中,尤其是由听话人提供了反问句的触发事件时,我们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反问句就一定是一种否定。在由说话人根据自己提供的触发事件和有特殊性会话含义的句子中,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否定只不过是说话人构建表达自己观点的话语的方式之一,并非为了否定而否定。

7. 反问句与疑问句的关系

主流的现代汉语教材都认为,反问句是”无疑而问“,有的还强调常常是只问不答或说话人不希望回答。但于根元(1984)认为就问话人的主观方面来说,反问句是无疑而问。

对于听话人,”事实上,反问句经常是有疑的,另一方往往可以作答“。

我们认为,有的教材上说的只问不答确实是值得商榷的。但从6.2中的会话模型来看,反问句是”无疑而问“,这一点无庸质疑。关于是否有答的问题,我们认为,那不是反问句的特征。一个人提出他自己的观点,别人完全可以表示赞同、反对以及提出修正等等。这就是于根元(1984)所提到的对听话人有疑,往往可以作答的情况。他也正是根据可以作答来判断反问句对于听话人是有疑的。我们认为,反问句的答语不是对问句的回答,而是对说话人观点的应答。至于于根元(1984)提到的自问自答的情况,我们在4.6已经作出了解释。

8. 余论

文章提出了反问句的核心意义。黎天睦(1994)指出提出小品词对于汉语教学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认为,这个观点再汉语语法研究的其他方面也一样有启示作用。一个句式核心意义的提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把握它,运用它,尤其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反问句的会话含义除了说话人要表达的观点外,常常还有请求、讽谕、禁止、提醒、强调等等含义。这需要另文讨论。

注释

① 文章参考的现代汉语教材有刘月华等著《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冯志纯主编. 《现代汉语(增订本)》,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黄伯荣, 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三版)》,张斌.《新编现代汉语》。

为了保证语料的合法性,文章绝大部分语料都引用附注①中提到的教材和于根元(1984)中的例句,为行文方便就不再一一说明出处。特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常玉钟. 试析反问句的语用含义,《语法研究与语法应用》,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4.

[2] 程雨民. 格赖斯的”会话含义“与有关的讨论,《国外语言学》, 1983, 1.

[3] 郭继懋. 反问句的意义与作用. 邢福义主编.《汉语法特点面面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9.

[4] 黎天睦. 论”着“的核心意义. 戴浩一, 薛凤生主编.《功能主义与汉语语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4.

[5] 吕叔湘. 《中国文法要略》,《吕叔湘全集 第一卷》,辽宁教育出版社, .

[6] 沈家煊. 语用学论题之一:预设. [英] S. C. Levinson著. 沈家煊译.《国外语言学》, 1986, 1.

[7] 沈家煊. 语用学论题之二:会话含义. [英] S. C. Levinson著. 沈家煊译.《国外语言学》, 1986, 2.

反问句的意义和作用的探讨论文 篇2

1 问题分析:培养精英人才与目前教育现状的矛盾和存在的问题

(1)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与师资力量、教育经费投入、各种教育资源等的增长较小的矛盾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不断推进,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逐年提高,2005年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共有36.6万人,占教师总数的34.86%,比2000年增长了7.8个百分点;有正、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39.94万人,占教师总数的38%,比2000年增长了0.9个百分点,有中国科院院院士29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57人,分别占全国总数的41.9%和36.6%。以上数据看起来很可观,但以当前各个学校的招生规模来看,要想实现培养精英人才的目标,仍是远远不够。(2)教育收费制度给学生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使得多数学生希望选择热门专业和“钱途”专业,产生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心态。在学期间,学生没有收入来源,教育费用和生活费用靠父母资助,向亲朋借款或银行贷款等。为了能够毕业找到比较好的工作或者尽早毕业工作,以降低父母负担或偿还债务和贷款。在这种潜在的压力下,许多学生喜欢选择热门专业,容易就业的专业,急功近利,浮躁,根本不可能扎下心来学习和搞科研。研究生是研究型大学科研的主力,而目前来看研究生多数是从本校的本科生中选拔出来的,而大批优秀人才过早投入赚钱的行列,造成大量科研人才的流失。(3)专职教师的任务过重导致教师无法及时更新知识。除了教学任务以外,科研工作的压力很大:要申请项目、组织人力进行研究、写文章、出差和协调人际关系等等各种事情纷繁复杂。除此之外还要参与学院或学校的许多事务性工作,例如:参与学院发展、学科建设等,以及各种事务性会议和办公任务等。虽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会有一定差别,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精力不能集中的事实,对于新知识的把握和学习不再像学生时代那样积极或者敏感。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学生学到的也是相对陈旧的东西,间接的结果是本科生在过渡到研究生学习或者进行科研的时候,必须要再度学习才能够慢慢地进入角色。(4)本科生对研究生的资源共享程度不够导致各种学历学生的过渡变得困难。研究生是研究型大学科研的主体,他们具有最新的知识、锐意创新的意识,手中掌握大量有用的信息和资源。而本科生很难共享到那些资源,当这些本科生过渡到研究生的时候,一方面对这些信息资源不了解,甚至不知道。另一方面,他们不得不从头开始。目前的硕士研究生多数2~3年的体制,第一年一边修学分,一边熟悉自己的课题,直到第二年才逐渐对课题有了点概念。实际上,如果本科阶段能够有机会参与这些课题,或者有所了解的话,科研效率必然大大加强。

2 解决问题:TG角色的定义、实施途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2.1 TG角色的定义和模型

2.1.1 定义。

TG角色:TG,即Teacher and Graduate的缩写。它的含义是专任教师(包括部分管理人员)和研究生(硕士和博士)在本科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协作互动,按照一定的规则完成各自角色规定的任务。

2.1.2 量化模型的建立。

如果将教学质量作为目标函数,用Q表示;教育经费,用F表示;招生规模,用N表示;师资力量,用T表示;用O表示其它。可得到教育教学质量模型:MaxQ=F+T+N+O

如果将教育质量作为目标函数:f(*)

在教育经费、招生规模、师资力量一定的情况下,O的作用越大则目标函数也就越大。不考虑其它因素,只考虑研究生的角色作用。也就是用O代表研究生角色的作用。那么,能够充分利用在校研究生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1.3 人才培养系统模型的建立。

人才培养是个系统工程,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其模型如图1所示:实线代表“确定”,虚线代表“可能”。从图中可以看出,以在校研究生为中心,建立起研究生、教师、本科生和各种资源之间的联系。其中“共享”这个词在这里具有广泛的意义。既有对软硬件的共享,也有研究生和本科生建立起联系后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本科生的质量对研究生的质量也具有反馈作用,具有互相促进的作用。

2.2 实施的途径

建立TG角色,最好采用循序渐进的策略。首先进行试点,然后再逐渐进行推广。具体到实施途径有两种:(1)学校或学院组织聘任研究生到教学岗位。或者单独承担课程教学、实验任务,或者作为教授或教师的助教。(2)由实验室或者学院资助研究生经费,由研究生在本科生中募集人员参加部分科研项目。

2.3 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目前,高等教育是个相对松散的系统。通过建立TG角色,并逐渐推广,使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互相联结起来,形成统一的系统,促进研究型大学的整体效应,对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3.1 研究生代表学校的科研水平,他们的任务单一,精力集中,责任感强。把他们引入到课堂:第一,更容易与学生交流,建立课上和课下的沟通和联系。第二,研究生由于承担科研任务,知识新,想法新奇,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把这些知识和思想融入学生的意识中,吸引优秀的学生在未来投入到科研活动中来。

2.3.2 TG角色一方面可以减轻专任教师的工作量,同时在与研究生进行交流的时候也能够激发教师的新想法,促进教师不断更新知识。

2.3.3 TG角色一方面增加研究生自身的工作能力,协调能力,同时也获得适当的经费支持,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对于经济困难而有志于科研的优秀人才考虑继续深造提供动力。

3 预期效果分析:研究型大学建立TG角色的预期效果

3.1 培养人才的意义。

a.能够进一步提高本科毕业生的素质。b.给研究生提供更多优秀的后备人才队伍。c.TG角色对整体人才质量的提高具有互相促进的作用。d.其中部分毕业生也成为教师,对于后备教师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3.2 社会效益。

毕业生质量的提高,必然会提高学校的声誉,吸引更多的用人单位,增加学生的就业。学生在校期间受到良好的科研素质、团队合作的训练,也同时会降低用人单位的培训费用。

3.3 促进教学改革和新教学方式的建立和提高。

在与研究生互动的过程中,他们思想活跃,敢于创新,必然会促进教学方式和教学体制的改革和进步。

3.4 对教师队伍的激励作用。

TG角色的建立,必然给专任教师带来潜在的压力,激励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同时在与研究生的接触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多地了解他们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以及对教学和科研上的看法。

分析了创建研究新型大学,培养精英人才与目前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之间的矛盾。提出了TG角色的定义,并在其基础上建立了教育教学质量评估量化模型和人才培养系统模型。分析了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充分发挥研究生资源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高素质人才、缓解部分学生的经济压力等问题,并结合实际阐述了TG角色的实施途径和重要意义。最后,从人才培养、社会效益、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对教师队伍的作用等方面阐述了研究型大学建立TG角色的预期效果。

摘要:试从研究生参与教学、科研、管理等角度阐述相关的观点, 并给出相应的实施途径和解决方案。

农业展望的内涵、作用和意义 篇3

农业展望活动主要包括农业展望大会和农业展望报告,农业展望大会一般每年召开1次,同时发布未来10年农业展望报告。农业展望报告一般以农产品为对象,包括谷物、棉花、油料、糖料、肉类、禽蛋、奶类、蔬菜、水果等,对展望期内各品种的生产、消费、贸易、价格等信息进行预测。

农业展望的技术工作环节包括情景设定、基线预测、协同会商和报告发布四个方面。其中,情景设定是综合考虑展望期内与农产品供需相关的经济增长、人口增减、科技创新、政策导向、气候变化等各种因素,开展研判、选择并进行经济学假设;基线预测是在情景假设的基础上,运用特定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构建农产品供需平衡表,预测未来10年农业基本走势;协同会商是针对基线预测结果,召集有关各方进行讨论,视情况进行再预测、再会商,直至基本达成一致意见;报告发布是指每年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召开农业展望大会,发布农业展望结果,展望报告在发布之前实行严格保密制度。

形成农业展望报告是一个复杂而又严谨的过程,一般要具有多年的前期工作积累,形成相对完整规范的信息采集、分析体系,具有强大的模型系统支撑,并经过领域专家多次会商后。农业展望报告兼有官方性与学术性,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例如,OECD-FAO建立了强大的农产品分品种展望团队,构建了以Aglink-Cosimo模型为核心的展望系统,其展望报告一般需要专门团队用1年的时间来完成,并经过多轮讨论和会商,同时征求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专家的意见,最终在年度世界农业展望大会上发布。农业展望报告中的农产品供需平衡表,详细列出了展望期内逐年农产品分品种的生产、消费、价格、贸易与库存数据,可以有效引导农业生产、农产品消费、农产品国际贸易。

特别是随着农产品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纷纷通过农业展望报告向世界发声,积极争夺世界农产品贸易主动权。美国早在1923年就举办了首届农业展望大会,1997年以后更加规范,每年2月份召开,目前已召开92届。OECD与FAO在各自开展农业展望研究的基础上,从2005年起每年6月份联合召开世界农业展望大会,目前已召开10届。澳大利亚自1971年以来,已召开45届农业展望大会。墨西哥于2014年5月在墨西哥城召开了第一届农业展望大会。开展农业展望活动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

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篇4

(一)学习是有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

学习是有机体与其生存环境保持平衡的必要条件。动物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需要学习,而人不仅要适应环境,而且要改造环境,使环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这就更需要学习。广义地说,学习与生命并存,对一切具有高度组织形式的动物而言,生活就是学习,但生物的发展水平不同,它们生存的环境也各不相同。因此学习在它们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有人认为,低等动物的生活方式极为简单,只要依靠本能行为就能适应环境、取得平衡。例如,没有神经系统的原生动物只有最低的感应能力,对学习几乎没有要求或要求极低。但是现在已经证明,草履虫经过练习能减少在毛细血管中旋转的时间,这显然是由于经验引起了行为变化。由此可见,在原生动物中也有学习发生。至腔肠动物阶段,出现了神经系统,可以建立暂时神经联系。但是这些联系是不牢固的,到了鱼类,它们就能建立牢固的暂时神经联系。到了人类,个体生活中从出生到老死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学习。因此,在不同的动物发展水平的个体生活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动物的生命形式越低级,行为的先天成分作用越大,习得活动只构成其全部活动中的较小部分,其一生所能实行的动作在刚出生或出生不久就大都出现了。低等动物的婴儿期很短,总的学习能力很低,保持时间短;而高等动物则不同,行为的后天成分在生活中起的作用大,出生时最无能,且本能反应少,婴儿期特别长,学习能力强,受益于学习和经验也大(索里和特尔福德,1982)。

(二)学习能促进成熟与心理发展

1.学习可以影响成熟

所谓成熟,指个体生理方面的发展,它受生物学规律支配。生理的结构和机能为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在个体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学习什么,从何开始,都要以学习者的相应成熟为条件。但是,如果个体的生理结构得不到使用的话,它的机能就会消退。如果对初生的动物剥夺某方面的刺激作用,则可以影响其相应的感觉器官的发育和成熟。理森对黑猩猩进行了“剥夺研究”。他把两只刚出生的黑猩猩放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饲养,剥夺光刺激对它们视觉器官的作用过了16个月之后,发现这两只黑猩猩的视觉严重落后,视觉器官也出现异常。洛孙兹卫格用老鼠也做了类似的研究。他把刚出生的婴鼠分成两组,一组放在具有丰富刺激的环境里并给予适当的学习训练,另一组放在刺激贫乏和缺乏学习机会的环境中,经过4~10星期后,发现前一组老鼠的大脑皮质增重、增厚,神经突触增大或增多,神经胶质细胞的数目增多,核糖核酸与脱氧核糖核酸的比率改变,乙酰胆碱脂酶的活动提高,这些研究都证明,没有环境的刺激作用及学习活动,正常的成熟是不可能的。

2.学习能激发人脑智力的潜力从而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

反问句的意义和作用的探讨论文 篇5

组织管理的理论家们从社会工程的理想出发,不断地设计和推广各种管理工具、诀窍和技能,以造就高效能的组织.然而,管理科学的发展过程表明了理性的组织管理原则不能完全适应组织行为的不可预测性.本文从组织构成的本质出发,认为意义系统是维系组织行为模式的条件,也是组织形成、发展和改变的.核心要素.本文讨论了意义系统管理的内涵和手段,以及对组织管理和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作 者:宋苏晨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上海,200030 刊 名: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3 11(5) 分类号:C936 关键词:组织管理   意义结构   传播  

孝文化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篇6

烟台市戒毒所 原梓皓

人人都有父母,父母对于儿女,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慈爱。正是这种无私的爱,儿女从小就对父母有一种依恋和亲爱的感情,当儿女长大懂事后就想着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这种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感,就是孝。孝是中国文化之根本,我国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孝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

一、孝道文化的主要内涵

孝道文化有极其深刻的内涵,几千年来一直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封建社会亦是意识形态的精髓。孝道文化深刻的内涵既有丰富的文化理念,又有完善的制度礼仪。从“敬养”的意义上分析,主要包含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等内容。

敬亲:传统孝道文化的精髓在于提倡父母对于长辈首先要做到“敬”与“爱”,没有敬和爱,就谈不上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就是说,对待自己的父母等长辈不仅仅是物质的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他们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没有这种爱,不仅谈不上对老人孝敬,而且和饲养犬马 没有什么两样。同时,孔子认为,履行孝道最困难的就是保持这种“爱”,既心情愉悦地对待和关心父母及其他长辈。奉养:传统孝道文化的物质基础就是要从生活上物质上供养自己的父母及其他老人,即赡仰老人。“生则养”,这是孝敬老人最低最基本的要求。儒家提倡在物质生活上要首先保证老人,如果有肉,要首先让老人吃,这一点非常重要,孝道文化强调老年人在物质生活上享有优先性。常言道:“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和“有子能替父”就是这个道理。侍疾: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功能逐渐衰退,身体虚弱,抵抗力差,易得疾病。因此,侍疾是传统孝道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简单的说,侍疾就是子女对患有疾病的老年人要精心侍候。比如老年人得了疾病,应当及时请医生诊断治疗,并细心护理,在生活上、精神上给予老年人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怀。

立身:《孝经》云:“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所谓立身,也就是指安身立业,勤俭持家,是尽孝老人的基础。这就是说,做子女的应该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便于更好地实现孝敬父母和其他老人的愿望。儿女在事业上有了成就,家业兴旺,父母就会感到欣慰,感到光荣,感到自豪。反之,那些一生好吃懒做,无所作为,家贫如洗的人,也可以说是对父母的不孝之举。

谏诤:《孝经》谏诤章曰:“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也就是说,父母的言行不一定完全正确,在父母有不义言行的时候,子女不仅不能随和顺从,而应尽力劝说父母,使其纠正不义之举,这样就能防止父母遭到不义的责备。

善终:《孝经》 指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这就是说尽孝道之事必须亲自为之,老有所居是对老人的尊敬,老有所养则老有所乐,对患病老人精心护理则解其忧虑,老人逝世时必亲自到灵前哀悼,祭奠时要遵从礼仪。“送老归山”也就是善终的意思,儒家的孝道思想把善终同样看得很重要,在祭奠和送葬时施行多种礼仪,以此来缅怀老人的一生,祭奠老人的英灵。

二、新型的孝道文化

传统孝道与新型孝道的最大区别,就是传统孝道既有基于亲情关系基础上的合理性因素,也有与封建社会集权政治相联系的不合理因素,拥有两重性,精华与糟粕共存。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思想快速进步,我国古代的以“孝治天下”的思想,以及为维护统治阶级愚昧民众的“三纲五常”等遗忠遗孝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而,现代孝道文化一定是去除了其不合理性的糟粕,而保留其合理的内核,向利于尊敬父母、家庭和睦、尊师敬贤、尊长爱幼、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等美德方面发展,也使新型孝道文化具 备更强的生命力,从而促进社会及人类的发展。

(一)奉养父母,善待双亲

奉养双亲,不仅仅是传统孝道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型孝道内涵的最基本要求。赡养父母即被视为子女当然的社会义务和道德责任。在子女年少,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时候,父母有义务抚育他们长大成人;但是父母年老体弱,没有劳动能力的时候,子女同样有赡养双亲的义务。这就是代际互助,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孝文化赖以形成的血缘基础。传统孝道中赡养双亲这一条非常符合社会和人类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人类从小到老的自然规律,是极其合理的内容,必须要继承发展。

(二)敬爱父母,顺从长辈

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不仅仅是要满足老人物质生活上的需要,更要表现在敬爱父母上。敬爱父母就是人类的一种天性,一种一切道德美好感情的源头。传统孝道在父权主义的作用下,子女对父母往往是畏惧多于敬爱。现代社会,由于“父权”的削弱甚至被取缔,宽松的家庭环境使得建立于人格平等基础之上的父母和子女相互尊重、相互亲爱的情感易于形成。尊重长辈也是新型孝道文化的重要内涵。孔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也就是说,敬爱自己父母的人,都会尊敬别人的父母,不敢厌恶别人的父母,不敢轻慢别人的父母。这种由敬爱自己的双亲,推广 到敬爱所有长辈的道德观念,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三)修养道德,完善自我

孝道教育就其实质来说是塑造人格的教育,一个能够成就大事业的成功人士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对父母行孝可以提高一个人的道德素质。从本质上说,儒家学派是道德学派,注重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培养道德高尚、人格完美的人是儒家的重要教义,而其教育方法之一就是倡导孝道,事实也证明这种方法效果非常明显。因此,孝道教育实质就是塑造人格的教育。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提倡孝道,大力倡导忠孝仁爱、谦和礼让、诚信守义,利于培养我们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的精神品质,利于塑造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的理想人格。因而,进一步完善我们人格的忠诚、友爱、谦虚、诚信、自强等内容与孝道息息相关,亦成为新型孝道的重要内容。

(四)奉献社会,回报祖国

忠君报国一直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抱负,自古有“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未有不能尽孝而能尽忠者”一说,可见传统文化中忠孝是分不开的。古代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只有能做到对父母长辈的孝顺,把家庭照顾好了,才能做到在社会工作中建功立业,成就一番宏伟大业。当今社会,行孝不仅仅是要求为自己的父母尽孝,要为祖国 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用自己的行动践行更为广泛意义上的孝道,从而达到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目的。新型的孝道内涵要求人们要自觉树立起为国家效力、为人民服务、为父母争光相统一的道德价值观。

当然,新型的孝道文化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以上四点的内容是孝道的核心内涵。

三、孝道的误区

孝道文化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之前,由于忽视了孝道思想的教育培养,致使一些人不懂得报效父母的养育之恩,更不懂得报效祖国的培育之恩。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一些家庭父母和子女之间不能和谐相处,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视老人为家庭负担。年老体弱的人不能自食其力,这是自然规律,应当有子女供养,这正是子女报答养育之恩和尽孝的时机。然而,有的子女则把老人视为家庭负担,不愿与老人在一起生活,甚至不愿供养老人,这些老人尽管有儿有女,晚年还过着孤单或游离的生活,有些多子女家庭,兄弟姐妹之间把供养老人的责任推来推去,谁都不想供养老人。有的是通过兄弟姐妹协商,把自己的父母平均分配,你家供养一个,我家供养一个,致使老年夫妇不能生活在一起相互照顾;还有的则把老人当作包袱一样甩来甩去,子女间按月份平均供养,都生怕多供养几天,甚至在接收或移交老人时 还要称一下体重。上述这些尽孝的方式,实质上是仅仅把尽孝当作任务来完成,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孝敬老人,反而是在不同程度地折磨老人,致使那些老人在社会上失去了应有的尊严,在家庭失去了长辈应有的地位。

二是顾自己而不顾老人。人老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肝、脾、肺、肠、胃和血管等器官就逐渐萎缩,耳不聪目不明,生活不能自理,心烦意乱,遇事爱唠叨,故有“年老体弱”、“老还小”之说。所以侍候老人就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呵护,在生活起居方面照顾周到。然而有些人只顾自己生活得潇洒愉快,不顾老人的身心健康,把老人视为家庭保姆。有的人借口以事业为重,以“忠孝不能两全”为由,关心领导和上级比关心父母还要重要。这种人在领导面前是一张笑脸,回到家在父母面前就是一张“马脸”。他们经常在外面吃喝玩乐或游山玩水,从来不过问老人在家吃什么、穿什么、想要什么?老人生病了也不及时送医院诊治,与老人生活在一起也形同路人。有的人心里的“代沟”不可逾越,不愿意听老人的倾诉,不愿与老人交流思想感情,认为老人唠叨起来很烦人。老人的心里话不能在儿女面前倾诉,就会感到孤独、寂寞和压抑,这样无形之中就伤害了老人的身心健康。

三是婆媳不能和谐相处。常言道“媳妇就是养老女”,“儿子孝顺不为孝,媳妇孝顺才为孝”。一般来说,取了儿媳的 家庭,生活上就多了一个帮手,其父母就该享清闲了。然而,有的儿媳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很好,就是不能正确处理婆媳之间的关系,甚至水火不相容,待公婆牛马不如。既不帮忙做家务活,还对公婆没好言语,态度生硬。这样的家庭,往往当儿子的是听之任之,平时也跟着自己的女人起哄,所以一些老人只有叹道:“儿子结了婚就是媳妇的人了”。四是嫌弃自己父母无能。世世代代家庭之间的贫富之差本是正常存在的,这种差距是不可完全消除的。有的家庭确因父母能力弱小而贫困,有的家庭则因居住地自然条件差,或因天灾人祸而导致贫困。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子女,总认为自己的父母没有能力,没有创造出良好的家庭生活条件。他们要么懒惰成性,无力或不愿意孝敬父母和其他老人;要么恨自己的父母无能,经常在父母面前发牢骚,不尊重父母,不孝敬老人。有的家庭尽管贫困,为了子女成才,不惜一切代价千辛万苦地送子女读书,目的是改变家庭贫困面貌,老了就可以享清福。可是当子女完成学业后进入了机关单位或企业就忘了本,摆阔气,讲排场,过上灯红酒绿的城市人生活,视父母为无知,嫌弃自己的父母,不愿把父母接到一起生活,甚至在别人面前还假装不认识。

四、孝文化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今天,尤其是在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下,弘扬传统的孝道文 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养老。作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它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这种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社会文明如何发达,这种美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乌鸦尚有反哺(用口衔食喂其母)之孝;羊亦知有跪乳(小羊吃奶时要下跪在地上)之恩,更何况人乎?试想,父母既有养育之恩,更有数十年如一日的教诲,为人子女者,能不义无反顾予以回馈么?尤其当父母处于垂老之年、贫病交迫之际,不尽子女的孝道,能说得过去么?可惜,这些浅而易见的道理,有些人却因“金钱至上”而被迫“靠边”。因此,一定要大力提倡并弘扬孝道,恢复它的本来面目,让孝道文化这一传统文化在新的形势下得以发扬光大。

其次,我们要继承发扬把敬老、爱老、养老等孝道文化重要内容列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的优良传统。我们略做考证便可得出结论,传统孝道教育的目标就是,使敬老养老观念由家庭推广到社会,并通过社会教化与社会教育的结合,有效地营造出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鼓励人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孝敬父母、爱护子女的道德情操推己及人,尊敬、爱护和关心天下所有的老人和儿童,以推动家庭和谐与社会进步。当代著名作家冰心就非常关心对子女孝敬父母的教育。她要求,对子女的教育不能只讲大道理,首先要教会子女如何关心父母、爱护父母。显见,只有孝敬父母才能家庭和睦;只有家庭和睦才能社会安定;只有社会安定才能经济繁荣;只有经济繁荣才能国富民强。很多事例证明,孝敬父母绝不是一件小事情!孝敬父母的教育是最基础的道德教育。一个人,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不照顾、不尊敬、不爱戴,怎么能去爱他人、爱集体呢?如果一个人对生身父母都没有深厚的情感,怎么能升华出高尚的爱国之情呢?

其三,弘扬孝道文化,提高全体国民基本道德素质,是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孝道也是形成现代人际关系和谐的价值渊源,还可以说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事亲行孝,历来是做人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基本要素。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情怀的感情基础和道德基础。古代的孔孟儒学提倡的孝道,已不仅仅是一种通过行为表现出的人伦道德,而且还是一种社会性行为,行孝者对社会公德负责,肩负着社会责任。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和面临的现实看,正处在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期,旧的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矛盾正日益碰撞、磨合,重 塑与重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道德文化体系和体现时代精神的伦理精神,是我们所面临的道德选择。传统孝道文化中倡导的重根源、主入世的精神,对加强中华各民族的团结、齐心协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溯宗归祖和凝聚性的作用。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当代社会公民道德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和出发点。现在有些人,父母生前不孝敬,等到老人死后却大办丧事,有权有势者甚至圈地筑坟,车队簇拥,络绎不绝,连日宴席,以显示其能“光宗耀祖”。这决不是什么孝道,而是借着父母的牌位显示自己的“荣耀”。这种现象是对传统孝道文化的歪曲和渎亵!而通过对这种“孝道”的批判,也正显示弘扬孝道文化的重要性和社会意义。其四,在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倡导孝道文化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目前,我国的老年人口已逾1.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1%以上,尤其是,我国的老年人口基数大、来势迅猛,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据有关资料预测,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2.8亿,约占总人口的20%,8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也将达2500万人。到那时,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相当于美国的总人口,两倍于日本的总人口,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将超过澳大利亚的总人口。可见,如何安排和解决好亿万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是我国21世纪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中国的养老方式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这是几千年形成的 传统模式。中国的老年人口70%以上还生活在农村,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保障能力还比较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还必须依靠家庭成员的扶助而安度晚年。他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生活上的照料,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家庭养老是我国普遍认同的养老模式,它赖依存在的思想基础就是传统的孝道观念。为此,在我国倡导和弘扬孝道文化,这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效地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等,都将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刚才是从社会大环境来说孝文化的现实意义和作用,那么,我们有的戒毒人员可能会想,我在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戒毒,现在没有机会,没有条件,没有心情尽孝。我认为这种想法是片面的,是消极的,每个学员都应该注意克服。那么,在戒毒所如何体现自己的孝心呢?

器乐教学中示范的意义和作用 篇7

关键词:器乐教学,示范,培养,技巧,表演

一、器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以适合社会发展的。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不可缺的教育内容———音乐器乐教学如何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许多人都努力在器乐教学中寻找突破。通过器乐教学, 可以提高学生更好审美情趣、珍惜美并创造美, 在无声无息中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和锻炼, “润物”于“无声”之中!

首先, 器乐教学对人的生理器官具有很好的协调作用。近代心理学家曾作过大量研究, 得出的结论是:天才的重大特征不是智商, 而是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器乐训练通常和手指连在一起, 在传统音乐教学形式的基础上, 增加双手的动作, 并且是符合音乐表现所需要的或快或慢、或强或弱的动作, 这将进一步强化对左右大脑神经中枢的刺激和锻炼, 从而充分促进大脑的平衡发展, 使潜能最高效益的发挥。目前教育改革中提出来的建立多维互动课堂教学体系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对提高深造的音乐家感受能力、自我协调能力、听学奖获得者薛定谔在科研中碰到难题时, 就去听人弹奏名曲, 在音乐欣赏中得到启迪, 解脱困惑和疑难。

其次, 器乐学习能促进记忆力的增长。心理学指出:记忆素质的差异是人们记忆能力强弱的主要表现之一, 也是培养学生记忆能力考核成绩的突破口,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记忆力, 主要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记忆品质, 而实现的途径是让学生学会良好的记忆方法, 其中如提高注意力, 对记忆材料进行分段、分类、比较等。从注意力来讲:通过创作者的思维或灵感形成的一个个小音符, 不像语言那样一句句有明白的语意, 有集中注意力是很难记下来的。从对记忆材料进行分段、分类、比较这点来讲, 通过对学生的钢琴教学我有所体会:初叫学生把乐曲记住并背奏是较困难的;在背奏中易出现一些细小的错误, 但通过对乐曲的解释, 如划分段落, 找出前后有重复的地方, 从而缩小了记忆内容, 再进一步明确乐句的结构, 对乐句进行对比, 其准确性就明显提高了, 久而久之, 这些方法就会成为他们自己的东西。所以要求对一些精彩曲目记忆要有一定的持久性、精确性。

再次, 器乐学习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敏、协调性。例如, 学生初学钢琴时, 第一个掉臂动作的学习, 虽然只是在C音上完成的简单动作, 但要牵涉到肩部、整个手臂、手腕用力的协调, 要求把手臂的重量毫不滞留的透到指尖, 不在肘、腕等处滞留, 而同时还要注意手型及手指的放松。学习双手交叉演奏时, 许多学生要反复练习才能弹好, 要求手的换位要及时, 下鍵要准确, 前后乐句都要弹的平稳, 没有因匆忙而造成刺耳的敲砸声, 对此, 就必须作支耳聪目明, 动作灵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发生变化, 通过器乐教学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坚持通过日常的器乐教学, 就必然会收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成效。

器乐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自我表现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学习、生活的创造力。器乐演奏是再现音乐的重要方式, 也是音乐的二度创造。学生通过这一学习, 开辟了一个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欣赏音乐的新天地, 具有较大的开放空间, 包容性较强。通过教师引导, 学生不仅在演奏上自我创造, 在自制乐器中也各有新意。比如将沙装入易拉罐替代沙锤, 这样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都潜移默化带入了他们的生活。这些主动创造性发挥了应有的效应, 也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作为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有创造、发展的机会, 而器乐教学在这点上就有较大的开放伸缩空间。一些对唱歌不感兴趣的同学, 对器乐演奏却往往情有独钟。教师应顺着加以鼓励引导, 满足学生自我尊重, 自我表现的情形。利用器乐教学, 提高日益增强的素质教育。

二、音乐教学中示范的含义

在音乐教学中, 示范是教师通过具体的动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所要学习的动作表演, 以了解所学动作的结构、要领的方法, 教师的示范对于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完整的示范为重点示范作了必要的铺垫, 并使重点示范的动作更加鲜明突出, 以帮助学生轻松的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 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正确的示范可以造成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简单的说示范就是老师做什么, 然后学生模仿老师做的再来做一遍。笔者曾看过一本家长写的小孩的成长日记, 一天一家人出去玩, 碰到了一个小水沟, 小孩不知道该怎么过去, 就问爸爸, 爸爸说看妈妈做一下示范你自己跟着做就行了。小孩说“什么叫示范啊?”爸爸说:“看妈妈怎么做你就怎么做, 这就叫示范。”爸爸回答的简明扼要, 但又通俗易懂。

器乐教学中的“示范”就是只由教师来范奏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范奏来学习新的曲子。教师要为学生做正确的示范性演奏。对指导初学者来说, 教师的演奏水平可不必要求过高, 但路子一定要正———演奏方法要正确, 教师的路子不正, 学生就免不了要走弯路。要知道, 教师最初的示范性演奏给学生的印象会对学生的发展起很大的影响作用。

器乐讲解示范法。这是器乐教学新授课中常用的基本教法之一, 是教师结合乐曲, 简介乐器的特点和基本演奏的方法。主要通过教师本人规范而科学地示范演奏, 从而获得较理想的效果。既能形象示范, 又能面授机宜;既能讲清演奏要领, 又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既方便、灵巧、有趣, 又能立竿见影获得器乐教学实效。新课标中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器乐教学中, 教师应通过情境创设、技巧表现等手段来引导学生感知、想象音乐, 使学生在器乐演奏中激发学习兴趣, 主动学习音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师示徒效的教学方法, 采取兴趣诱发式。如在学习竖笛时, 有的教师先示范演奏一曲, 让学生马上学吹, 吹不会就一遍遍教, 到吹会为止。这样, 学生一开始学就遇到拦路虎, 会信心受挫, 若教师善于引导, 这个难题会迎刃而解。教师先拿出竖笛, 吹奏一曲学生熟悉的优美歌 (乐) 曲, 如《世上只有妈妈好》, 学生肯定会热情高涨, 情不自禁跟着唱起来, 然后教师相机引导, 简介竖笛结构, 并鼓励学生, 学竖笛并不难, 只要自己想学, 就一定能学好.这样,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吹奏起来.

三、示范在器乐教学中的实际意义和作用

乐器的演奏技巧是更好的表现音乐的必要手段, 对学生技巧的训练主要在于激发学生自己的练习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旋律来进行示范, 这样在学生对旋律熟悉的基础上看老师示范之后会对指法及弹奏方法也有所了解。

器乐的演奏中不但要注意指法的正确与否, 手型的正确与否, 节奏的正确与否, 还要注意演奏曲目的情感体现。所以教师在教一首新曲子之前必须正确的有感情的进行示范演奏或范唱谱子, 这样学生就会对所学曲子的情感表达有个大致的概念。尤其是对小学生, 他们的模仿能力较强, 但自学能力较差, 所以教师的示范在他们面前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 拿钢琴教学来说吧, 从第一堂课开始老师就强调手要放松, 大家也都知道手要放松, 可是到底要怎么个放松法呢?怎样才能达到放松的目的呢?或怎样才叫放松了呢?这个就需要老师的示范, 让学生能够明白松弛是针对紧张而言的, 它的最高体现应该是自然。通俗的说, 是在演奏者的手指落键手, 能立刻找到放松的感觉, 手指还保持在键上, 但指尖部位的肌肉以及手臂已处于弹性状态, 而不是死压在键上, 指尖只要恰倒好处的把琴键保持在键盘的“底”是就够了, 这样钢琴的音色就比较优美。

许多儿童刚开始学琴, 整个人都容易僵硬, 连脖子、肩及腰都处于紧张状态;有些儿童的大臂、小臂及手腕不够放松, 特别是触键时用手腕去敲打;还有些儿童手指之间靠在一起, 不是大拇指伸的很直, 就是小指太弯曲, 这些都是不自然的表现。这都需要老师的正确示范来达到学生领悟的目的。我们知道, 在音乐中没有绝对的放松也没有绝对的紧张, 应该是松中有紧, 紧中有松, 恰如其分的表现它。

初学的学生是可以做这样的练习:坐在钢琴前, 将一只手慢慢抬高过头顶, 像物体下落毫无拘束的将一只手指落在琴键上, 发出声音。每个手指都可以试一下, 手指落键要立稳, 这样的练习可以放松手臂, 更可以在潜意识中促进学生对松弛的认识。通过放松手指还不够, 我们还需要放松手腕的练习:手指抬高击键后, 按住琴键并保持放松状态, 这时慢慢抬高手腕, 抬到手指不能按键的高度, 然后慢慢的放平手腕, 并把手腕放到尽可能低的位置。这样由高到底, 重复多次练习, 最后在高处位置上时, 以平稳的动作用手腕将整只手向上“带离”琴键。通过每个手指这样反复的练习, 相信可以使儿童的手臂, 手腕, 手指获得一定的灵活性, 并得到一定的放松。这也需要老师的正确示范, 学生才能够真正的明白老师讲的一些专业术语的意思。

学生往往不容易理解松弛的要求, 认为松弛就是松懈, 放在钢琴上的手是塌的。这样会影响力量的控制, 不但没有力度, 也不会有美妙的音色。松弛区别与松懈, 就说明它有紧张的一面, 即有合理的松又有必要的紧张, 松弛就是为了达到这种松紧交替, 这是一对因同一目的而联系在一起的矛盾。松弛不是目的, 是为了更好的用力, 即合理的紧张。

俗话说:“像不像, 三分样, ”对于学习任何一件乐器, 都要首先做到姿势的正确, 这是学生在器乐学习中, 尤其是器乐学习的初期要十分注意的。如琵琶教学, 第一节课教师会先教学生弹奏时的手形, 先说像煽扇子, 但是具体怎么个煽法呢?这就需要教师的示范来解决学生的疑惑, 口说千遍还不如做回示范来得效果好。即使学生当时还不理解教师的意思, 但通过教师一遍又一遍的示范即使不懂到后来也会模仿了。同样的道理, 教新曲子, 节奏有时对于学生来说或许是个问题, 通过教师的示范演奏就可以很轻松的解决这一问题了。

当然由于器乐的种类不同, 演奏的姿势与演奏的动作也就千差万别了, 但即使变化再多只要有教师的正确示范就不会成为学生学习器乐的障碍。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不像你想象中的那么强, 或许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觉得很简单的一个问题, 学生却觉得很难理解, 这时就需要教师的示范了。通过以上的阐述, 充分的体现了在器乐教学中教师示范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叶艺芬.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造力培养.现代中小学教育.02年6月1.叶艺芬.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造力培养.现代中小学教育.02年6月

[2].陈慧.挖掘有利因素培养创造能力.中小学音乐教育.02年第二期2.陈慧.挖掘有利因素培养创造能力.中小学音乐教育.02年第二期

[3].杨士菊.小议创造性教学.中国音乐教育.96年第二期3.杨士菊.小议创造性教学.中国音乐教育.96年第二期

[4].齐易张文川.音乐创作教育.音乐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 02年2月4.齐易张文川.音乐创作教育.音乐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 02年2月

浅析农业机械化的作用和意义 篇8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民收入;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132-1

1 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自古以来人类改造自然界最得力的工具和手段之一,农业机械化的大力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使得农村中人均产值和效益显著提高,增强了农业管理水平。农业机械化更是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物质技术条件之一,农产品作为一种商品,需求弹性小,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敏感,这就使得农业的经营效益远远不如工业生产,而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村规模经营的必要手段,从技术上看,农业的规模经营最终是由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决定的,农业机械化能通过提高农业的集约化程度、实施规模经营,从而提高农业产量、提高农民收入。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大力发展将取代更多的劳动力,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几口人局限在少量的土地上,不仅造成隐性失业、浪费了人力资源价值。而且造成农民收入渠道单一,收入不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将使得更多的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二、三产业,拓展就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在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农业人口占社会总人口比重很低,但是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每年出口很多农产品,其原因主要是其机械化水平高,各种农业机械应有尽有,其一个劳动力可以耕种几百公顷土地,但是在我国一个农民只能耕种l-2hm2土地,由此可见,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角度出发,实现农业机械化势在必行。

2 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经验来看,只有具备高度的机械化才能显著的提高农业产值和效益。1999年,美国工程院把“农业机械化”评为20世纪对人类社会进步起巨大推动作用的20项工程技术成就之一,列第7位。近百年来农业装备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引发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美国高度机械化水平大大调动了农业劳动制造率。1987年美国农业劳动力人均产值达成了55300美金,是那时其它发达国家的4倍,居世上首先。澳洲的麦秋、稻子、大麦、燕麦、牧草等作物早在1970年前后就实现了生产机械化,迄今保持着高度机械化水平。法国农业腾达,为世面大米出口大国之一,农业机械化水平高,稞麦、老玉米等谷草出产、畜禽养殖均已实现了全流程机械化。

3 农业机械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力度的不断加强,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更加迫切,对农机基层服务组织的要求更高。而目前我国的农机基层服务组织还处于比较松散、规模较小的状态,影响了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针对这一情况,我国应创新农机服务组织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创办、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基本思路,把建立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构建新的农机服务组织体系提上重要议程,在巩固發展区镇两级农机作业服务队、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业机械基层特约服务点,旨在推进农机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要求“特约服务点”搞好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维修服务、作业服务,发挥好宣传带动作用、示范推广作用、协调沟通作用,努力推动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4 农业机械化是新农村的要求

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发展农业、富裕农民、改造农村。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发展,相继制定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农民购买、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极大地推动了全国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据统计,2009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8.75亿千瓦,比1978年增长650%;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8.8%,比1978年提高29.2个百分点。预计今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超过50%,这标志着农业生产将实现由人力、畜力为主到以机械化为主,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随着综合国力增强,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必将为农业机械化加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总之,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促进农产品生产专业化、区域化发展,因此我们要切实担负起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历史重任,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我们新的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钱录庆.日本发达的农业机械化和良好的服务体系[J].湖南农机,2005,1.

[2] 强维青.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新农村建设[J].农业开发与装备,2008,2.

[3] 山宝琴,刘亚峰.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

建立校友会的作用和意义 篇9

在学校里,一个学生的成长,最大的是做人、做事和做学问,这三者之间,都跟学校有一定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校友会是由人组成的,因此校友会的意义也在于此。

校友会是学校发展的资源,这包括校友的贡献、校友的经验、开拓的空间,校友的帮助等。

校友毕业了,学校希望每一个校友都能做好自己的事业,都能常回家看看。

从学校来讲,如何将校友会办的好就是如何办的有吸引力,一方面来自校友之间,一方面来自学校。作为学校来说,要经常请校友来学校,作为他们师弟师妹们的老师,这是应该做的。

只要每个校友为这个社会尽力了,他就是好校友。长期以来,我们就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让足中人在全国乃至全球每一个角落都能找到“家”。

校友工作是对学校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一项工作。校友会工作开展的目的在于“为校友的终身发展服务”。作到真心诚意为校友的终身发展服务,同时也会实现学校的长远发展。要将校友会建设成为校友共同拥有的“加油站”,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校友互助互利的平台;要将校友会建设成为校友共同拥有的“温馨之家”,打造一个共享情谊、追求精神的家园。他希望校友会能够更积极地促进母校与校友情感、信息的交流沟通,助推校友在自身事业领域的蓬勃发展,广泛团结校友共商母校发展大计,协调组织校友用各类方式回报母校,使校友与母校在感情和事业上联系得更加紧密,互动得更加有力。

这使得我们有了一个和广大校友可以更加顺畅地开展交流的平台,一个更好为全体校友服务的平台,一个可以让广大校友和母校实现共同发展的平台。

一要深化认识,厘清思路,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校友工作的方法和途径,为校友提供有力支持和帮助;二要加强组织建设,健全运行机制,夯实开发校友资源的基础,推动校友工作的有序发展;三要完善校友工作网络,充分发挥校友会和地方校友组织的作用,为校友搭建与母校交流合作的平台;四要弘扬南理工精神,激发校友热情,汇聚校友才智,为实现校友与母校的共同发展而做出努力。

我是在90年代发现南理工有校友会通讯录,找到南理工有北京、无锡、广西通讯录,但是没有交流的平台。在2015年10月才发现这个南理工大学北京校友会微信群的,然后就一直关注着。今天有点感慨,并参加北京校友会的羽毛球活动。

2015年12月来到东莞市,即看进了南理工深圳校友群并参加了12月18日南理工深圳校友会成立注册会的聚会活动。

我们为什么需要校友会?我的感觉是: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需要找有共同点的同类,这是一种需求。日本在经济发展上学习和效仿西方的教育、科技和经济模式得到快速发展之后发生了自杀率特别高的社会现象。因为他们没有学到西方社会生活方式。

西方的社会生活不那么像东方民族一样以家族为主要活动范围。而是以教会、工会和非政府组织等形式让人们找到跟自己有共同点的人群。喜欢环保的跟喜欢环保的人在一起活动、讨论做义工。喜欢小动物的跟喜欢小动物的在一起、喜欢某项体育运动或文艺活动的也一样。

咱中国的社会化分工和学习工作生活方式也在向西方靠拢。人们不得不脱离了传统中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那种家族式的生活圈子。而社会上又没有像西方那样丰富的非政府机构。于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我认为包括成年人也有沉迷网游的就是在现实中找不到所以去虚拟世界里寻找跟自己有共同点的人群。校友这样的圈子最大的特点在于,共同话题太多了,比如咱南理工的校友会,不管是哪个城市,在校期间都有各种事来回走动过,我们不管是不是一个专业的,是不是一届的。我们总能谈起某个教学楼。某个宿舍的某些事。瞬间就有共鸣和共同话题。食堂、澡堂、宿舍还是图书馆。不是一届的也互相打听这些地方有那些前世今生的典故。而大学期间又是一个人生中很重要的时期。是刚刚脱离父母独立生活,基础知识积累完成,人的思想和价值观真正形成的时期。社会上认识的朋友多世故,中小学的朋友纯真但还不成熟。而大学生活是一个很重要转折点。这个转折时期,有很多事情会变成一生的记忆。

所以,校友会,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精神生活中的据点和营地。

论“一带一路”战略的作用和意义 篇10

摘要:当今世界,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的提出,旨在借用 “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关键词: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合作

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千百年来,不同的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积淀形成了世人共知和推崇的和平、开放、包容、互信、互利的丝绸之路精神,而且不断注入时代内涵。

在21世纪的今天,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同时,李克强总理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一带一路”建设作了部署,要求积极推动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等相关重要项目建设。习近平主席提出“一路一带”的战略构想,不仅明确了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同时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1]其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其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端连着充满活力的亚太地区,中间串着资源丰富的中亚地区,西边通往欧洲发达经济体,这不仅造福中国与东盟,而且能够辐射南亚和中东。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这一构想,就可以推动双边贸易,扩大双向投资,积极推进互联互通,配合向西开放,支持西部省区与中亚开展经贸合作。另外,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以能源合作为主线,可以带动上下游产业、工程建设、技术装备和相关服务业发展,深化能源国际合作。[2] 其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实现中国梦铺就海上大通道。东南亚地区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而今同中国的经贸合作有了长足进展,打造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增进同沿边国家和地区的交往,联结东盟及沿线各经济体,构建横跨太平洋两岸、惠及亚太各方的区域合作框架,进一步推动全新的地缘、经济、政治、文化等立体合作,以亚欧非经济贸易一体化为发展的长期目标,构建了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合作经济带。另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更拉紧了各国相互利益纽带,加强了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同时,实施海洋战略,一方面建设海洋经济,另一方面又维护了海洋权益。重要的是,它打破了国强必霸怪圈,传递了与邻为善的正能量。[3] 其三,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一带一路”的建成,将会使就业岗位增多,创业机会更大。“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各行业都将需要大批人才,由此带动相关产业的就业岗位将会大幅增。跨境电商、自贸区建设加速,国内外消费者购物方便,“海淘”范围扩大。便捷的国际交通运输,免签证或简化签证手续,也许还能坐着高铁一路向西去。留学的机会将会增加。它不仅能吸引沿线国家学生来中国留学,也会让中国学生增加留学国家的选择余地。不仅如此,“一带一路”建设还会促进各国的文化交流。沿线国家间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等活动,可以感受沿线国家各类风俗民情,丰富我们的生活。未来,“一带一路”必定花开遍地。在“一带一路”建设实行过程中,应灵活的融合周恩来同志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胡锦涛同志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共同促使这充满活力的蔓藤在不同的土地开出不同样貌却同样香飘万里的花。祖国的未来必定更加富强。

参考文献:[1] 王敬文.“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中国经济网2014年8月11日

[2] 薛城区政府.关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解读.2014年2月18日

试论资产评估会计的作用和意义 篇11

资产评估会计是研究反映和监督资产评估引起的价值运动活动,或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参照资产评估的方法与手段进行价值计量或账务处理,应采取的会计方法和程序所形成的会计学专业分支。

我国的资产评估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大量的产权变动、交易等行为,为适应这一需要,资产评估迅速发展起来,但相应的资产评估会计却没能迎头赶上,再加上理论建设远远落后于实践的发展,以至于最终制约了实践的发展。因此,建立完整系统的资产评估会计体系很有必要。

一、资产评估会计的作用

(一)有助于推进产权交易健康运行

产权交易是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础,是创业资本运作的一个重要平台,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促进资产使用效益的提高,合理确定资产流通价格。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投入市场流通的资产,一般不能简单地按原值或账面价值进行交易,否则会损害交易一方的利益,影响资产的合理流动,因此,通过资产评估确定合理的交易价格,促进资产的合理滚动。而资产评估会计则在其中准确地记录了资产评估、流动的全过程,有助于资产使用者进行合理的决策。

(二)有助于充实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对外合作、承包租赁、兼并破产等经济行为和产权变动行为日益增多,如何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并实现保值增值,资产评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资产评估会计,确定国有资产的实际价值量,为国有资产的优化管理提供真实数据。

(三)要正确看待资产评估会计的作用

在当前形势下,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调整,资产重组大规模进行,特别是国有企业重组,资产评估在产权交易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资产评估仅仅是给交易双方提供一个参考价格。那么,作为资产评估会计,要在资产评估中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显得颇为重要。

二、构建资产评估会计的意义

(一)构建资产评估会计是充分发挥资产评估作用的需要

资产评估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资产评估作为社会性和公正性活动,在产权转让、企业重组、资产流动、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由于资产评估与现行会计理论中会计计价的区别或矛盾,资产评估后如何进行会计处理,资产评估后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如何处理,以及在资产评估中如何合理运用会计学的理论与方法等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了资产评估发展受到束缚,作用也得不到充分体现。只有研究并运用协调资产评估与会计学的理论与方法,才能促进资产评估会计的发展与完善,充分发挥资产评估的作用,促进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

(二)构建资产评估会计是研究对象特殊性的需要

资产评估会计是研究和反映资产评估活动而采取的会计方法和程序所形成的专业会计,有其自身的研究对象,即由于资产评估引起的价值运动。它不同于企业通常情况下的资金运动,不能用资产评估学与会计学的理论去认识。构建资产评估会计,可以为反映与监督资产价值运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三)资产评估会计符合会计的发展方向

从资产评估产生的原因或服务手段来看,资产评估就是价值计量或价值判断。资产评估作为通过对资产某一时点价值的估算,从而确定其价值(市场价格)的经济活动,能够为企业决策,特别是涉及产权变更、资产流动(或曰资本运营)的经济决策提供信息。同时,资产评估价值计量可以采用成本法、市价法和收益法等方法,可以更广泛地提供财务状况和获利能力信息,并且资产评估中清算价格法可以说是对传统会计的补充。因此,资产评估为传统会计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充分发挥信息外部经济提供了新的平台,构建资产评估会计符合会计服务的目的及其发展方向。

參考文献:

[1]兰琼,黎兰豪崎,方敏.资产评估会计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有色金属设计).2005.02.

[2]葛其泉.构建资产评估会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03.

[3]胡少华.浅谈构建资产评估会计的现实意义.商情.2009.09.

【反问句的意义和作用的探讨论文】推荐阅读:

把句子改写成反问句07-15

上一篇:篮球单手肩上投篮动作要领下一篇:秋游植物园游记作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