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文化站工作报告(推荐10篇)
我镇文化站工作坚持着眼于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农村文明程度,以完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为重点,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增强服务,目前,我镇综合文化站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活力得到明显增强,文体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各项制度逐步健全和完善,为满足农民群众基本文体生活需求提供了保障。*年我镇投资*万元,完成了*镇综合文化站和标准化社区文化广场的建设,文化站拥有乒乓球活动室、图书室、文体器材室、广播室、露天舞厅等文娱活动场所,文化广场包括篮球场、多套体育锻炼器材,并于*正式向群众免费开放,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和开放制度,完善了文化活动室功能,为我镇群众丰富知识、娱乐身心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平台。
文化站自开放以来,成功的举办了多次大型活动,比如在“七一”建党90周年举办了镇区庆祝晚会;七月七日,协助*市技联在我镇文化广场举办了一台文艺演出;八月份,举办了一次机关篮球比赛和一次羽毛球比赛;并组织了*村的文艺汇演。夏季的时候,在露天舞厅举办了多次消夏舞会,群众们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同时每月在文化广场放映一次电影,极大的丰富了我镇群众的文化生活,推动了全镇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多形式、多层面发展。文化站的开放和精
心组织的多次活动,不仅为群众提供了文化娱乐活动场所,而且促使大家养成了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每天早晨,在文化广场都有锻炼身体的群众,大家打羽毛球、打篮球、跑步、跳舞等,为文化站增添了更多的活力。同时积极配合我镇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多次出动宣传车辆,书写横幅、标语等,做好工作开展前的宣传活动。
在文化科技方面,始终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宣传政策、法规,突出中心工作,传播科技文化知识,坚持科技下乡活动。去年以“文化站下基层服务三农”为指导思想,密切联系、配合就业中心等部门,多次对我镇群众进行了养猪技术培训、早实核桃和花椒栽植管理技术培训、花椒芽菜培训等,累计参加培训群众700余人。同时,8月份针对各村环卫人员,组织了一次环卫工作培训会,参与人员50余名。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就业能力。
关键词:新形势,乡镇群众文化,创新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事业的逐步深入,乡镇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他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尽管乡镇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新形势下广大乡镇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推动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健康发展。
一、新形势下乡镇群众文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设施相对落后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加强乡镇文化设施建设。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还有很多地方的乡镇文化设施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有一些设施停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甚至还有很多地方的文化设施没有建起来。与城市相比,乡镇文化活动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没有充分发挥出在文化工作中的作用。
(二)文化队伍业务技能不足
随着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逐步开展,文化队伍的业务状况引起社会的关注。我们看到,很多乡镇文化工作队伍还比较缺乏,而且业务技能不足。一方面,乡镇专业文体专干人员较少,而且没有经常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另一方面,文化干部普遍存在专业知识欠缺,不利于乡镇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文化活动缺乏乡土特色
由于乡镇文化设施相对简陋,专业文化工作人员缺乏,无法经常性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当前乡镇文化活动主要是放电影、节日期间的歌舞表演等,没有充分考虑到乡镇群众的需求情况,活动缺乏乡土特色,没有形成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导致乡镇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以及满意度不高。
二、新形势下推动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创新的思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乡镇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更加强烈。因此,要重视并加强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组织开展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加强对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的指导
群众文化建设需要一定的科学理论来指导,要从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政策法规等方面开展研究。首先,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通过加强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领导,创新工作思路,推动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科学发展。其次,要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把乡镇群众文化工作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促进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的逐步完善。最后,要以科学理论指导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实践,推动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健康发展。要坚持理论创新,促进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在制度设计、活动组织、政策引导等方面不断完善,充分满足乡镇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加大对乡镇群众文化的专项投入
当前,由于很多地方财政投入有限,造成乡镇群众文化工作面临较大困难。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乡镇的专项文化工作投入。首先,应当加大对乡镇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群众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其次,要合理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业务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文化工作者到乡镇组织开展文化活动。最后,要提供充足的活动经费保障。乡镇文化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一定的活动经费。要加大对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经费的保障力度,广泛调动乡镇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三)大力扶持乡镇群众特色文化活动
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的对象是广大农民群众。因此,在乡镇群众文化工作中,要结合乡镇的实际发展状况和历史文化传统,充分考虑到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情况,组织开展深受群众喜爱并体现一定历史文化传统的特色文化活动,提高广大农民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要积极组织乡镇群众文化展演和文化交流活动,积极鼓励并大力扶持在挖掘乡镇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由农民创作的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文化节目,积极打造乡镇文化品牌,不断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乡镇文化建设的繁荣和发展,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积极支持鼓励乡镇群众文化团队开展活动
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离不开广大农民的参与。为了做好乡镇群众文化工作,要把农村中具有一定文化艺术特长对集体文化活动有兴趣和意愿的农民组织起来,组建各类群众文化团队。实践证明,乡镇群众文化团体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是推动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创新的重要基础。通过支持并鼓励乡镇群众文化团队开展活动,不仅展现出新时期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彰显了民俗民间文化的魅力,而且,对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乡镇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等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乡镇文化活动的不断开展,群众文化团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必将吸引更多的农民群众在闲暇时间,参与到积极向上、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中来,进一步增强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的活力。
三、结语
关键词:武德镇抬鼓;非物质文化遗产;功能
武德镇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东北部,北依沁河,东连武陟县,南到黄河。温县盛产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是远近闻名的怀药之乡,同时也是陈式太极拳的发源地。武德镇抬鼓又名吉庆鼓、吉祥鼓,据说创编于清乾隆初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当时的天地会要敬天祭地,反清复明,召集人马时就敲鼓,声势浩大,振奋人心。鼓点子敲起来的时候,镇上13个村子都可以听到,甚至一直往南20里地的赵堡街(属赵堡镇)都可以听到。天地会瓦解后,抬鼓却在武德镇一带流传下来。每逢春节、正月十五,家家户户的大老爷们儿都参与抬鼓表演,光着膀子游村,还要与相邻的村子“对敲”,比的是哪个村的人多,哪个村的鼓敲得最响亮、最好听。北方的冬天很冷,但因为心里高兴,光着膀子敲都不觉得冷,人们的脸上和身上都是汗,却没有人叫累,越敲越起劲,越敲心里就越高兴。抬鼓表演中融入了一些武术套路,丰富了内容,形式更多样化。
清末民初,连连战乱,社会动荡,抬鼓陷于瘫痪,像一个被遗弃的老人,渐渐地被人们冷落了。尽管鼓谱完整地保留下来,其中蕴含的周易八卦、阴阳五行的哲理却无人知晓。民国初年只有正月初一、初五、十五、十九(添仓)的时候才敲,此时的抬鼓既有敬天祭地的寓意,又有民间娱乐的功能。解放后,武德镇重新购置表演器具,开创了抬鼓的新局面。再后来的一段时间,人们忙于生产、生计,敲鼓的寓意就转变为“打鼓镇穷气”。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每年正月十五、十六,地方文化部门都要组织文艺汇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好转,抬鼓的意义更多倾向于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它成为当地民众参加节庆、庙会等文化活动时的一项独特的民间表演活动,带来喜庆、祥和、热闹的氛围。近年来,抬鼓多次参加省、市一级举办的节日庆典、文化展演活动,比如2006年参加河南省“春满中原文化庙会节目展演”,2007参加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2007年3月武德镇抬鼓入选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抬鼓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场
2011年2月17日(正月十五),我从家里赶到举行汇演的现场。整条街禁止车辆通行,每一个村都在排队等待入场。人很多,表演的进度快,表演完已近中午。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观看武德镇抬鼓(后来才知道,其实是表演者的应付,并没有真正的表演完全部套路)。
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观看演出,真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当时的场面以及带给我的震撼,鼓声急缓有致,高潮迭起,强悍有力,扣人心弦。在那次的演出上,我有幸见到了抬鼓传承人黄占利老人。当我向队伍中的一位老人了解有关抬鼓的具体内容时,那人把我带到了黄占利那里说:“你问他,他最有发言权。”老先生已经83岁高龄了,但是依然神采奕奕,倒像是60岁。据他讲,古时侯抬鼓表演的队伍十分庞大,少则五十多人,多则上百人,场面宏伟壮观。每次表演,必有12面鼓一起上阵,象征着每年的12个月顺顺当当,风调雨顺。再加上大镲、马锣、小云锣,还有一种俗称“叫勾”的乐器搭配敲打,气势显得更加威武雄壮,大气磅礴。艺术风格古朴典雅,深邃凝重,整个鼓曲听起来自由欢快。
队伍中位于第一排的是四个领点(节奏)的,手执小云锣。第二排有三个人:两个持马锣的站两边,手举黄、红两面三角旗的指挥站在中间,三角旗上是龙凤图案。而后是12面印有“武德镇村委会”6个字的大鼓纵向排开,每面大鼓配两人敲打,在大鼓上有红布条攀在人的肩上,抬鼓也就因此而得名。每个敲鼓人的边上配一个打镲的,打镲的旁边是手举龙凤锦旗的小孩子,他们的年龄大都在10岁以内,这也是队伍的最外围。在队伍的末尾是两个打镲的。旗帜的颜色很多样,有红、黄、橙、绿、蓝、黑、白七种颜色。12面鼓,24个敲鼓人,24个打镲人,24人举旗,4人敲马锣,4人领点,外加一个指挥,场上共计81人。
据老人讲,表演当天马锣没有上场,因为没有人会敲。在以前的表演形式中一鼓配三镲,“叫勾”领鼓、领节奏,马锣在鼓声之前,“叫勾”之后。执马锣的共计6人,纵向队伍的两边各3人。古时候是一鼓配4副马锣。马锣的声音应该护得住鼓的声音,镲和“叫勾”声音的配搭与鼓的声音很和谐,带来的视听感觉要比现在恢宏气派很多。旗帜的颜色和质地也不像现在这样随便。以前的旗帜是绸缎做的,上面的龙凤是丝线绣的,质地厚实,看起来极为气派。2006年,抬鼓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黄占利强烈建议下,村里备了四十面旗,但旗帜的质地不能跟以前的旗帜相比。现在的旗帜图的是新鲜,古时候的旗帜图的是气派。古时候旗帜的颜色有大红、粉红、土黄、柠檬黄、橙色、深蓝、浅蓝、深绿、浅绿、黑、白十色。鼓帮上过去写的是“武德镇天地会”, 1977年改为“武德镇革委会”,1997年改名为“武德镇村委会”,2006年重张了几面新鼓,此时的鼓帮上不在是墨迹,改为电脑印刷体“武德镇村委会 ”。
解放前不允许妇女参与表演。解放后,妇女的地位逐渐提高,队伍中就有了妇女的身影。妇女打镲,男子敲鼓。以前的镲有7市斤重,由于妇女参与,乐器做了调整,将7市斤重的镲改为3市斤重。参与表演的乐器各具特色,服装的颜色和样式不尽相同。队伍两列孩子们的服装为白色,类似于太极服,只是腰间多了一条金黄色的腰带,没有头饰;妇女的衣服是大红色的,头饰是百鸟朝凤,凤头也是红色的;抬鼓、打镲以及指挥者的着装是黄色,一块黄头巾包头;领点的除了黄色的服装和头巾外还有一件披风,披风上有龙的图案。我问老人这些服饰、头饰经历了哪些变化。老人没有正面回答,只是笑笑说,现在的服饰没什么特色,都是民族服饰店里买的,很劣质。用老人的话讲,就是“全部现代化”。古时候都是农民参与,没有服装。现在各个鼓队同样没有自己的特色服装,完全被现代化了。
现在的鼓槌不同于传统的鼓槌。传统的鼓槌粗而短,现在的鼓槌质地是桑木,细而长,小拇指一般粗,一米左右长。鼓槌外面用花花绿绿的布条缠起来。在以前,一人一鼓叫跨鼓,鼓面直径60公分,鼓槌质地是榆木,短小,着鼓点很随意,但声音很稳很厚重。后来变为二人一鼓,鼓面直径90公分,所以叫抬鼓。如果鼓槌太短,就着不了鼓;如果太粗,人费力气,所以改进成了细长的。鼓锤的另外一点改进就是鼓锤是有一定的弧度的,一方面着鼓点小声音响亮,另一方面有弧度的鼓锤在着鼓的瞬间和手之间有一定的缓冲,不至于震手。鼓锤的外面除了缠花花绿绿的布条外,还缠有被染了各种颜色的鸡毛,一亮鼓锤,鸡毛满天飞,此时的鼓锤更像是鸡毛掸子。当鼓敲起来的时候,齐刷刷的,毛茸茸的,甚是好看。现在不愿意费事,偷工减料,没了鸡毛,改榆木为桑木。
每段鼓曲要以五声鼓开头,三声鼓结尾,它的寓意是五谷丰登、三阳开泰。鼓谱分九路,开头一小段是开鼓,每一路的结束都归结到开鼓,再由开鼓开始进行下一路。鼓谱没有一路鼓谱,从第二路开始到第十路鼓谱结束后又回到开鼓,这是一遍,寓意九九归一。武德镇抬鼓最大的特点在于有套路,表现急缓有致,时而犹如万马奔腾,时而犹如春风拂面,旋律扣人心弦。现在表演的只是二路、三路以及四路,因为这3路鼓谱大伙最熟悉。每次表演前,都要专门组织大伙学习鼓谱、练习打鼓。大多数人对鼓谱是“半盆糊涂半盆浆,打着打着就迷糊”。打鼓的看指挥,由指挥来揣摩时间。时间差不多了,不管3路鼓有没有表演完,就草草收场。个别人明了没打完,大多数人也不知道完没完,反正是结束了。观众看的是热闹,领导看的是形式。抬鼓最大的特点就是很粗犷,所以过去打鼓的大都是些“二蛋”,现在的鼓打起来斯斯文文,远没有表现出鼓的特点。
当我们用历时性对比的眼光来看待武德镇抬鼓,可以发现它的功能随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着,表演形式多样化且具有地方特色,道具及服饰风格随时代的变化而更新。一层不变的深刻的鼓谱寓意却在时代的变迁中逐渐沉默,成了时代的见证,成了“遥远”的历史。
各位领导和同志们:
今天参加述职大会,能够借助于这样一个平台,总结回顾自已的工作、学习和思想活动情况,并有机会接受这么多的领导和同志们的评议和指正,感到十分欣慰。作为文化站长,我的述职报告自然离不开大家早已耳闻目睹的文化站房建设主题。
一、紧抓机遇,争取首批。
记得有一次我在文化局开会的时候,我有幸在第一时间里听说省里将分三批扶持农村文化站房建设,我立即向镇里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作了回报,在得到肯定的支持后,我几乎天天赶到兴化向主管领导请求将我们海南镇例为全市首批省市文化扶持对象之一。
由于当时列入第一批的全市只有5个乡镇,加上这次不同以往雷声大雨点小,而是直接扶持35∽40万元!这样一个对文化站来说等于天文数字的消息,反而使谁都会想到,今后也不知道还有没有这样的好政策,所以各乡镇都在争先恐后、当仁不让。
为此,我三番五次到兴化文化局去进行软磨硬缠,还将他们带到海南实地考察,想方设法地去激发上级领导对海南镇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具体负责人徐股长找我谈了知心话,他说:“一是你50大几的人了,已是夕阳无限好,只是尽黄昏。现在息心比楼心好;二是全省三年之内反正全部消灭无文化站房乡镇,你何必心思多余,不去坐等良机呢?”
但我想自已从事文化工作多年,大部分做的都是抽象的工作,不象各村各单位的同仁们做的都是踏踏实实的具体工作,而自已已经过了大半辈,至今还没有留下任何历史印记,连个最起码的阵地都没有,当然如果条件不允许,谁也无可非议,然而现在我们的机会就在眼前,万一失去了,或是将来政策有变了,等到我离开岗位的时候,我会永远感到自已不负责任的。
于是在镇领导的积极疏通下,我们终于取得了全市首批享受省市文化扶持的胜利。后来虽然省市文化扶持政策没有改变,并且还在继续进行,但前天我在兴化开会时,有几个刚刚才开始的文化站长还开玩笑的对我说,你们海南镇第一批建设与我们最后一批建设,先后相差整整三年多,光从物价、人工上就讨巧了10多万元。
二、积极履职,主动工作。
我们文化站房建设也和任何一项建筑一样,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可能因为这是一次公家行为,文化站房建设曾在责任机制、质量抓管和占地面积等方面发生过不少的难事和烦事,有的还相当可观,如曾停工1年之久,曾被3次推翻墙头等等,从而造成文化站房建设较长一段时间无人问津却有人叫停。严重的拖延了工期,影响了进程,从而引起了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质疑。我本人更觉得自已配合领导,好不容易争取了全市首批文化扶持,却存在这么多的不利因素,实在让人看不下去。
为了迅速打开局面,加快落实省市文化扶持政策,全面建好文化站房,我多次向书记镇长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在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下,我们终于赢得了党委、政府作出由文化站具体负责自已站房后期建设和设置的应允,对此我本人非常激动,表示决不辜负领导的交待,坚决完成省市下达的文化扶持任务。
后来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工地上,有时为了刻意要好,自已还亲手设计、放样、摆造型,在弄大门口花台、铁艺、橱窗时,自已折腾了4、5天,搞得腰酸背疼,自已在家里也很少这样。在进入最后设置与陈列时,我和唐永春同志在天气热得难喘气的情况下,将一大堆笨重的器材,一步一步的往二楼三楼搬运,在进行美化设计时,我们有好几次弄到深更半夜,我们确实有点把集体的事情当成自家的活计来做,即使苦一点、烦一点也不觉得什么。
在这期间书记镇长和镇里的多位领导好几次亲临现场查看指导,这给文化站房的最终建成给予了最大的鼓舞和支持。
现在一座多功能、标志性的群众文体公益设施已经建成,并于8月1日对外试运行开放,占在面积318平米,建筑面积(3层12间)518平米。内设图书、音乐、舞美、书画、网络和体育、健身、棋牌等,外建大院、铁艺、花台、橱窗、画廊、门牌等,座落在海南镇区环镇东路“海南公园”东侧,地理优越,环境苍翠,外观造型美观气派,整体形象别具特色,总价值68万元,尽管我们的配套投入没有人家多,只处于全市中等水平,但经有关方面评估,我们文化站的设置与功能、规模与规格确排列在全市前五位。这对我本人来说,随着这样一座工程的建成,无论我所起的作用如何,或是受到怎
样的评价,但我毕竟为自已所从事的文化行业新增了60多万元的财富,也为海南镇新添了一道较亮的风景线,而且也算得上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对此我是感到非常欣慰的。
正由于如此,上级领导和很多热情的同行们,全市各乡镇文化站长,都建议我们也搞一次揭牌庆典仪式,目前我们正在做这方面的准备工作,并打算搞一次较大的文体活动,到时我们一定邀请大家光临,属于你、属于我、属于全体海南镇人民的大型公益事业。
谢谢大家!
述职人:周志生。
一、文化工作受到重视。
“xxxx”理论关于文化的重要论述,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精神的提高,农民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省委做出了建设文化大省决定,我们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奥运为荣, 在活动经费、人员安排上给予极大的支持,使我镇的文化事业的发展有了很好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环境。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春节期间,各村群众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元宵节期间开展了灯节汇演活动,丰富了群众的节日生活。
2、喜迎XX奥运,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戏曲事业发展,培养文化艺术人才,XX年5月4日下午,在新密市白寨镇金鑫商店十字路口,由郑州新世纪“谷秀荣”艺术学校和白寨戏迷俱乐部联合举办了“XX迎奥运青春杯”大型戏迷演唱会获得圆满成功..“戏迷大舞台 想唱你就来”。欢乐的气氛吸引广大戏迷勇跃参加.,悠扬悦耳的歌声唱响在周日白寨镇的上空,活动呕歌新农村建设,笑容萦绕在人民心中。充分展示了我镇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全镇营造了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
三、文化大院建设健康发展
XX年以来,按照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镇文化服务中心以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为主题,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工作。目前,全镇东岗、韦沟、翟沟、王寨河4个新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已全部通过市级验收。具体作法是:
一、提高认识,明确新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切实增强建设村文化大院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结合我镇实际,突出重点,在推动村文化大院建设工作过程中做到两个字,“兼”和“用”即把村文化大院、村室合二为一,兼而用之,决不借机大拆大建。坚持把钱用在刀刃上,多在图书、器械等设备上投入。要健全管用机制,充分发挥资源作用,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做到三个“结合”,即在目标建设工作中,注重建设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农民急需相结合,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用好政策,借助外力,开展好工作。
三、加强领导,为我镇新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工作提供保障。镇党委政府、各村两委高度重视,将新农村文化大院的建设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日程,强化责任,明确分工,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同时加大对工作的监督力度,落实奖惩制度,确保了我镇新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四、数字电影进村,丰富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今年,镇文化服务中心成立的数字电影放映队,并多次对放映员进行培训,使全镇23个行政村的群众足不出户每村每月就能免费看到一场高清晰的数字电影。据统计,全镇已放映数字电影达238场次,丰富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2009年,在县文化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我镇党委、政府给予我站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协作,奋力开拓,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己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前进发展为目标,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开展工作,结合本站的实际情况,积极发展和管理社会文化事业,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就今年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积极筹集资金,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文化网络建设。
今年我镇高度重视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加大了各项投入,群众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文化事业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1、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我镇于2007年4月开始兴建百丈漈镇文化站,该项目建筑占地面积21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44平方米,总投资为80万元,因客观原因,至2009年8月,完成了主体大楼的建设,现经我站通过多方努力,协调解决了基建中的各个问题,至今年底,已完成了大楼的装修。
2、突出重点,抓紧农村文化示范村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全面发展。根据上级部门对文化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今年,我站突出抓好镇头村的文化示范村创建工作,目前正在仍筹建中。
二、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文物保护工作。
我镇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安排部
署,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和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工作原则,健全机制,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整体推进。在上年的基础上,我们在全镇范围内部署了普查工作,工作着重点,主要转移到查漏补缺上来。我们召开了开展了2次有针对性的普查工作培训,对13个行政村的2名村级普查员进行了专门的培训,镇财政下拨1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普查工作的开展,为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
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我镇为新建制镇,虽已十年多,但人口居住仍然呈分散状态,加上文化基础设施薄弱,条件简陋,很难开展大型专业的文化活动。但我站通过多方筹资,克服困难,因地制宜,努力开展各种适合当地的各类文化活动,尽可能地丰富基层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春节期间,西段村组织举办了一台的丰富多彩的一年一度的庆新春文艺晚会;7.13日,邀请省文艺宣传队来我镇演出;三月初我镇选送的小品《廉政村长》获首届温州市农民才艺大比拼小品组二等奖;9.27日,我镇选送了歌伴舞《我心为你骄傲》参加县农村文艺汇演,获得了一等奖;
我们还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文化设施,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及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宣传。今年以来,我们共刊出宣传窗32期,黑板报12期,邀请有关的专家进行各类知识讲座和培训班15期。
四、配合党委、政府做好各项中心工作。
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以外,我们还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做好各项中心工作。我镇文化站现有工作人员2人,一人兼任镇纪委副书记和党政办公室主任,另一人兼任村镇建设发展办公室副主任,两人都尽职尽责、兢兢业业,认真做好党委、政府的得力助手,完成党委、政府交付的各项工作,积极为党
委、政府出谋划策,为建设和谐文明乡镇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目前我镇文化站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年来,我站在镇委、镇府的领导下,虽然圆满地完成镇委、镇府的中心工作,取得一些成绩,但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镇文体工作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文化事业的发展还远远达不到基本要求,文化站的硬件设施还未能有效地解决,缺少举办文艺演出的场地和基本设施,农村文化阵地完全设有发挥,群众的素质偏低,文化创新思想较为保守,严重地障碍了经济开发。
1、相关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
2、文化基础设施比较落后,镇中心还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很难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并且严重影响各类文化资料的收集、归档、管理。
3、文化产业发展举步维艰,文化市场疲软,开展文化活动资金匮乏,使得文化产业发展缓慢。
4、室外健身器材较少,难以满足社区群众的健身需求。
5、图书室和电子信息馆场所还不够理想,缺乏管理,缺乏新的书籍和影像资料来充实,未能正常规范运行,干部群众的文化品味很难提升。
六、镇文化站2010年工作计划和下步工作方向
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十七大精神为动力,遵循“两为”的方向,认真贯彻“双百”方针,团结务实,锐意进取,努力实现开拓创新、积极健康、丰富多彩,服务人民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
1、多汇报、多请示,争取领导的支持,把文化事业的发展放在日常的议事日程上来。
2、全面完成文化站大楼及有关器材设备的建设,努力争取在下半年投入使
用。
3、完善镇文化阵地的设施,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目前,我镇文化阵地的设施还很不完善,文化广场、图书室、影剧院、体育场等等,还远远地落后于其它乡镇,要完善这些设施,需要领导重视和大量的经费投入,才能更有效地开展群众的文娱活动。
4、抓好文化市场的管理,进一步整顿文化市场,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使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5、加大力度,争取农村文化阵地能发挥作用,逐步提高农民的文化函养素质。2010年要进一步巩固完善目前两个文化示范村,申报镇头村的文化示范村创建工作,再积极培养有条件的1-2个文化村,搞好相应的文化活动室等系列场所和设施建设。同时还要注重文化大户的培养。
6、配合县文保部门搞好镇域范围内文物保护工作,特别是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下石庄古村落、古民居的建设;二是要加强红枫古道的配套建设,如统一解说词、相关故事的挖掘收集整理等;三是要对今年列入县文保项目的富松亭墓进行适当的修缮保护。
7、深入调查研究隐藏在农村的传统特色文化,并把其提升到更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层次上来。
1 “面”状空间——城镇总体规划布局特色
1.1 风水为先,山水同构
四川是一个浅丘盆地组成的省区和由移民后裔融合而成的多民族地区,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地理气候环境决定了多数的城镇和建筑都选建在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极富有自然情趣和人文生气,城镇和建筑都坐落在“前不破碎,坐的方正,枕山襟水或左山右水”的环境之中。城镇建设历来信赖风水理论,兴镇建宅,无出其右。传统城镇规划都是以风水为本,所好为临水环绕,抱山独依的形制,对居住环境要求的同时,又揉进了对精神层面上的需求,体现了一种超前的环境观和生态观。四川之地自然环境普遍优美,其中平原地区(成都平原)江河纵横、山区则雄川峻岭,风景或温婉,或雄奇,均自然天成。城镇与其周围所在的自然环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间不可分隔,体现出人工环境与自然山水环境合二为一的关系。
1.2 布局灵活,因势利导
四川境内地形复杂,城镇的建造多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布局灵活,因地制宜,宛若天成。城镇或沿江而建,或依山而行,开合有度。如罗泉镇所呈现的“龙形”镇形就是很好的例子。罗泉镇被球溪河分为两部分,两岸由子来桥连接,下场口的盐神庙、城隍庙、川主庙和部分民居组合成龙头形状;弯曲的街道恰似龙身;龙身和龙尾之间的一段岔路为龙脚,脚尽头再延伸的两段小路为龙爪。整条“龙”神形兼备,作随时腾空高飞之状。
1.3 空间集约,惜土如金
亚历山大在《建筑模式语言》中说过:“农业上最好的土地,也常是最好的建筑用地,但耕地是有限度的,一旦遭到破坏,上百年也难于重新获得”。土地是农业的根本,即使在古代人口很稀少,耕地较多之时,生活在名镇里的先民也深知此理,惜土如金,见缝插针,挖掘空间潜力,利用空间的程度直至饱和,体现出高度的集约性。
2 “线”状空间——街巷与水系空间的特色
2.1 街巷空间特色
1)复合性。四川名镇的主街多以商业街的形式出现,街巷空间的功能并不仅仅局限于满足交通需要,临街的建筑通常既是商业店铺又是普通住宅,商品交换以及与人际交往有关的休闲、娱乐活动都是通过街巷空间与建筑空间相互渗透而实现的,街巷与建筑空间限定的不明确,为街道的多功能提供了环境条件。2)生活性。街道空间的复合性使名镇街市充满了生活气息,街道与建筑共同构成的亲切尺度(高宽比大多在1∶1~1∶2之间),突出了“人”在其中的主体地位,再加上人力和畜力为主的交通形式,将人与人的活动始终置于街景的焦点上,构成了传统城镇别具一格的生活场景。3)连续性。名镇街巷空间的连续性是通过统一的建筑材料、形式、尺度得以实现的,包括街道铺地的连续、沿街墙面的连续及街巷天际线的连续。街道随城镇地形变化而蜿蜒曲折,铺地、墙面、天际线所形成的界面也依形就势,曲折偏斜,并成一个整体,成为街市生活的环境背景,使行走于名镇当中的人感受到所经历环境的连续性。
2.2 街道与河道水系构成的空间特色
1)半边街。
半边街,顾名思义,是只有一半的街道。它是四川古镇独特的街道建设形式,一般一面为民居住宅,另一面或为绿水环绕,或为山路岩崖,路宽只有3 m~4 m,这是四川建筑布局不与环境争夺空间,顺应自然的特殊做法。
2)水巷子。
水巷子是指从连续的沿街建筑中,挖出一个狭小的开口,形成一条直通水边的小巷道。它的作用主要是解决过长的连续街面缺少取水口的情况。尽管是出于单纯的使用功能需求,但恰恰是这一个小变化,却丰富了街道单调的立面景观,成为街巷空间中一个点缀的元素。
3 “点”状空间——名镇古建筑的特色
3.1 四川历史文化名镇民居特点
1)适应气候,经济实用。
四川气候潮湿多雨,日照较少。建筑风格形成了“外封闭、内开敞、大出檐、小天井”的共同特征,这是四川建筑2000多年来,在多数地域一直延续下来的固有模式。它既适合自然气候条件,又以最经济、最简便的构造方法满足了主要的生活需求。
2)选材广泛,技法巧妙。
就地取材是四川几千年来积累的一套实用的经验,总体可归纳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施计,就料施工”。四川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十分广泛,并有一整套科学的选材和用材办法,使之更适应建筑的不同需要,操作简便,使建筑造价最为低廉。
3)层次分明,空间丰富。
四川民居的平面空间特色鲜明,“轴线明确、平面灵活、变化有序、内外结合、层次丰富”是其最为明显的特点。其建筑遵循礼法,房屋主次分明。从结构尺度上看,建筑不求宏大,讲究小巧得体、适度。平面空间讲究大小结合,小中见大,不仅善于利用前低后高的地形,而且能够使室内外的空间交融,取得开敞、外实内虚的效果。
4)视觉强烈,特征深刻。
四川传统建筑外观是“青瓦粉墙,院落重重,轻盈精巧,朴实自然”。由于四川之地虽富饶多产,但因经年战乱,天灾较多,加上建筑多以木构为主,常常毁于火患,因而四川民风历来简朴,青瓦粉墙极具川中特色;而民居建筑的木构做工精细,美观自然,各种雕塑工艺精湛,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四川文化悠久的历史。
3.2 四川历史文化名镇公共建筑的特色
1)会馆。在四川历史文化名镇中,会馆是最为重要和有价值的公共建筑之一。它不仅是场镇中极富地域特色的建筑类型,也是影响场镇总体格局形成的重要因素,同时,还成为了记录四川移民史和验证客民地域来源的重要物证。2)寺庙。四川历史文化名镇所建的寺庙不仅有佛寺、道观,还包括大量崇拜各路神仙的庙堂和神龛。名镇中一般都建有王爷庙、伏云观、大佛寺等普遍的宗教寺庙,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寺庙,如人们自发纪念民贤的寺庙——川主庙,就是民间为纪念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民造福的李冰父子而建;又如老百姓称为大庙的则是祭拜阴间鬼神的庙宇;也有祭拜行业宗神的寺庙,如罗泉古镇的盐神庙独尊管仲为盐神来祭祀,在全国实属罕见。3)书院。书院是中国传统耕读思想的体现,正所谓“耕可致富,读可荣身”。由于书院多位于城镇边缘或镇外的山林之中,四川历史文化名镇目前所保留下来的书院并不多,许多已经在“破四旧”时被毁,昭化镇的龙门书院是保存得较为完整的一座。
4 结语
城镇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作为某一特定地域的历史文化载体,名镇的环境空间是这些地域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和人类文化历程的最好见证,也是当地世世代代居民的集体记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四川名镇的“点”“线”“面”空间特色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因此,深入研究四川名镇环境空间的特色对于新的历史时期四川传统城镇发展与保护规划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摘要:指出四川历史文化名镇的环境空间充分展示了当地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文化氛围,研究其空间特色,对新的历史时期四川传统城镇的发展与保护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从“面”“线”“点”状空间入手,对四川历史文化名镇总体规划布局、街巷与水系空间和名镇古建筑的特色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镇,环境空间,公共建筑,特色
参考文献
[1]王贵杰.基于行为模式的小环境空间设计浅析[J].山西建筑,2007,33(2):49-50.
[2]季富政.巴蜀城镇与民居[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3]《四川民居》编委会.四川民居[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
上午9时30分,活动在凉水镇凉水村委会拉开帷幕,上百名村民欢喜而来,现场热闹非凡。由相关单位工作人员组成的五支志愿小分队为村民带来了文艺演出、“全家福”照片、理论宣讲、法律常识、农牧知识、免费义诊、科普宣传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宣传咨询小分队现场设立咨询台,为农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宣传、科普宣传、农牧知识、健康常识宣传等面对面服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文学图书、法律书籍等物品资料600余份。
理论宣讲小分队的图们“长白山讲坛”——“共筑幸福梦”下基层理论宣讲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村民们坐在热炕头上,听草根宣讲员程亮讲述如何加强边境防控。
医疗卫生志愿小分队为村民测血压、量身高、测视力,并给村民免费送去30多种价值2000多元的生活基本药品。
摄影志愿小分队现场为村民们拍摄“全家福”。“大爷,把衣服拉一下,大家再往中间靠一靠。”有的村民因为很少拍照,面对镜头很拘谨,脸上却满是抑制不住的激动与喜悦。
文艺志愿小分队的文艺演出开始后,活动现场掀起了小高潮。村民随着演员一同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大声歌唱,演员和村民融合在了一起,已分不清哪边是舞台,哪边是观众席。
今年以来,文化站在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我镇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加强文化的发展,强化宣传力度,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推进了全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一、工作情况:
1、认真做好上级配发文体设备的建设与使用。我市重视基层文化建设工作,文化局配发文化站各功能室已全部到位,镇阅览室有图书2356册,每周一至周五全天开放;文化站举办书法、篮球、秧歌、排舞培训班,参与人员达300余人。文化局配发有42个农家书屋,42个村有文化信息共享设备,体委已经对42个村配发一个篮球场、两个乒乓案,配发的设备积极大部分村已投入使用,尚有极个别村因场地原因没有使用。
2、监督各村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的使用根据上级政策。监督各村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督促各村加快农村文化建设资金的使用。目前42个行政村根据各村情况积极利用资金开展文化工作。
3、做好非物质文化与产的保护工作。怀绑戏是新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林寺是辉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吴村镇政府积极关注非遗的发展,启动资金加强保护,进一步提高了各村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性,切实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
4、不断发掘优秀文化人才,有条不紊的开展各项文化活动。文化站积极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深入挖掘民间优秀文化人才,整理上报河南省省优秀文化人才6人,省优秀文化团队2个。在辉县市文化汇演上,我站上报的节目受到了市领导的一致好评。
5、认真做好扫黄打非各种专项活动。为了确保“扫黄打非”工作取得实效,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任组长,文化站牵头,综治、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订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我镇召开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治安主任会议,部署此项工作,确立从3月15日开始为专项治理工作阶段。明确了一名工作人员专门对网吧进行重点监管,经常深入文化市场进行工作指导和巡查。
为防止网吧、演出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中出现监管“盲区”,扩大整治执法效果,我们利用广播和宣传车对社会进行了广泛宣传,同时加强对经营者的教育,并建立了6363433消费者维权网络,积极受理投诉,做到有报必查,有查必果。教育他们依法经营,诚信守约。
二、存在问题
1.文化站基础设施薄弱。镇文化站综合楼房在杨起营村委会院内。在镇政府院内只有一间办公室作为临时办公场所。由于新文化站综合楼去年底刚实施建设竣工还没投入使用,同时,还有多个村为建设文化大院,文化阵地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2.管理体制不够完善。镇文化站由乡镇政府负责管理,文化主管部门仅对其行使业务指导职能。文化站站长还兼乡里其他任务,难以有更多的精力组织文化活动。
3.文化站队伍少,素质不高。当前镇文化站只有一人,还兼其它工作,造成业务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缺乏,影响文化站长远发展规划。
三、制订整改措施,解决突出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站制订了如下整改措施:
1.抓自查整改。进一步查找个人在思想、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主观上剖析原因,认真撰写自查报告,有针对性地提出自我整改意见。
2.加强业务学习。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重点对依法行政、廉洁勤政、文明执法教育,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及理论水平,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3.强化机关效能建设,从提高办事效率、规范办事程序,改进工作方法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度》、《服务承诺制度》、《限时办结制度》等12项规章制度,彻底解决工作效率不高、不细致,服务态度不好、不耐心、不热情的问题。
4.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逐步恢复乡办综合文化站功能,解决有专人、有牌子、有阵地、有活动“四有”问题;巩固扩大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农村文化中心户建设成果,确保建设质量;与教育部门合作选聘一批热心文化事业的村文化员,管理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进一步夯实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基础。
5.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积极申报文化遗产保护,争取上级支持,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四、今后努力方向
1、组织深入学习有关理论,以政风行风建设为契机,实现工作新突破。一是解决认识问题,树立紧迫感,增强自觉性。通过自查自纠,敲起警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不学习的危害性。进一步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深入实际,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文化干部良好形象。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利益要求和愿望,真实把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求,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3、进一步解放思想,适应工作需求。用新的思维去发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吃透政策,加强沟通联络,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建立信息沟通渠道,保持经常性接触和紧密联系,常汇报,多交流,确保争取工作有的放矢。
开展行风评议是加强机关政风行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对于提升行政效能、改进工作作风、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总之,在今年的工作中,有成绩也有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文化站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发扬成绩,改正不足,以旺盛的活力、充沛的精力自觉服务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为建设经济文化强镇做出更大的奉献。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自身完善,争取做群众心中最满意的单位,为我镇经济社会建设创出更好的成绩。
镇综合文化站
下步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工作情况和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理论武装
我镇党委政府把加强理论武装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工作要求,摆上重要的位置。
(1)抓好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定《党委中心理论学习意见》,完善中心组学习的考评机制,创新中心组理论学习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中心组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在时间上,我镇坚持每星期开会,集中学习一次,并要求全体干部每月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
(2)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我镇以中心组理论学习为龙头,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党委中心组每月集中学习2次,中心组成员必须做到有个人自学计划、有指定书目、有学习笔记,每季度撰写1篇理论文章,对基层党组织干部讲课辅导1次。通过发挥党委中心组成员的带头作用,带动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相互督促学习。
我镇坚持每月紧密结合重点工作开展一次座谈讨论和研讨交流活动,通过谈学习体会、谈工作建议、谈创新思路、谈实践经验,引导党员干部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持续开展形式政策教育活动。以认真组织学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90周年上重要讲话、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建设中原经济区等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及镇党委、政府各项重大工作部署为重点,深入开展形式政策集中宣讲活动,使各项政策深入人心。
(4)按要求参加全市“月末大讲堂”学习活动。
(二)宣传工作
以来围绕全镇经济发展、干线整治、农业结构调整等中心工作,在《济源日报》、《济源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多次报道,共发表文章60余篇,及时推进了我镇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展现了全镇干部群众的新风尚,进一步鼓舞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
扩大宣传力度,加强群众思想宣传。结合我镇群众的实际,广泛利用广播、电视和各种社会文化阵地,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理论宣传和科普知识宣传;做到内容实实在在,讲解通俗易懂,语言生动活泼,形式丰富多彩,群众乐于接受。
(三)文化文艺
1、文化阵地建设。今年完成任寨、闫庄、里河、逯村、董庄5个文化中心示范村建设,全镇累计完成20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新完成闫庄、任寨等18个农家书屋建设,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对全镇篮球场地调查,新建标准化篮球场2个,为任寨、闫庄等13个村配备篮球架、乒乓球台,98%的村有活动场地。
2、文化活动开展。以建党90周年大型活动为载体,抓好主题节日期间的文艺活动和农村广场文化活动两个着力点,开展了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活动,对活跃节日气氛、提升全民素质、增强全镇综合实力,促进五龙经济腾飞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开展建党90周年大型文艺活动,和电视台结合在山口村举办了“红歌走进革命老区”歌唱党的活动,该活动有多人参加。组织开展了大合唱、我为党旗添光彩演讲比赛和征文活动,并在济源日报发表,宣传我镇。
(2)开展“欢乐中原?和谐济源”活动;组织任寨怀剧团、沁北豫剧团、戏迷协会开展戏剧展演,各村利用早上或晚上时间开展健身操、秧歌等群众性活动;开展百场电影进农村活动;在辛庄、尚庄、裴村演出新剧本《党继新》,组织开展了戏迷擂台赛等活动。
(3)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中秋、重阳等主题活动,北官庄、莲东等行政村在重阳节举办好儿子、好婆婆表彰大会,镇领导慰问孤寡老人等活动;开展了“与文明同在、于佳节同行”活动,在学校开展了我是小交警、我是小法官等小手拉大手活动;开展戏曲联欢会、交谊舞、传讲故事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4)我镇精心组织,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活动,以元旦、春节、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三下乡”活动等重大节日为契机,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五一劳动节,组织各行政村开展广场健身操比赛。通过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占领群众文化活动阵地,活跃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全民文明素质教育
1、加强领导,充分发动,为全民文明素质教育工作打好基础。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镇召开全民文明素质教育动员大会,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重点,制定了活动计划和具体措施,开展行风整顿和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在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科普活动开展、活动中心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获得创建省级文明村镇先进单位称号。
【××镇文化站工作报告】推荐阅读:
历史文化名镇规划11-20
梨林镇工作要点05-26
镇“亮点”工作小结09-27
镇工作总结10-13
镇党委书记在XX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6-22
镇换届政府工作报告06-20
镇党委书记在镇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07
镇疫情防控工作小结06-12
镇医改工作总结07-09
镇群众工作总结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