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题制度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课题制度(推荐12篇)

幼儿园课题制度 篇1

幼儿园课题研究制度

1、科学论证课题,课题要经过讨论、研究、论证方能确定,课题研究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课题研究教师期初要有课题实验计划,期中要有过程性资料,期末要有科研总结。

3、课题组教师严格按照课题实施计划进行课题实验。

4、课题组组长要及时汇报课题研究和进展情况,针对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沟通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完善和解决。

5、课题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记录,及时上交过程性材料,形成电子档案。

6、学校科研领导小组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课题研究的开展情况。做到查观念,查实际工作、查效果、查材料,必要时组织召开研讨会、专题讲座等。

7、课题研究过程中实行电子档案和文本档案管理。

8、课题研究工作结束后,研究组长提出结题申请。课题结题时,要准备以下材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研究方案、论文、有关研究的文字、图像、电教软件等资料。

9、课题不能按期进行结题的,科研组长要提交课题延期结题报告。

10、对取得的科研成果,科研组教师要认真负责课题成果推广工作。

11、在课题实验中,幼儿园科研领导小组针对课题组实验的开展情况,可以进行修订和完善。

12、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组不能进行课题研究的,科研领导小组可提出整改建议,情节严重将停止课题研究。

幼儿园课题制度 篇2

本书开宗明义, 首先从“什么是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几种主要类型”“幼儿园课题研究的基本特点”以及“幼儿园为什么要开展课题研究”等根本性的问题出发, 深入阐释了“课题研究如何选题”“文献资料如何收集与整理分析”“如何设计与课题相关的一系列表格和量表”以及“课题研究成果的多种表述方式”等课题研究中关键性问题, 为幼儿园教师和园长开展课题研究从整体上做了指导

接着, 本书对幼儿园课题研究中最常使用的几种研究方法: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的特点和实施步骤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 本书对几种常见的课题研究类型: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学研究类的课题、学会课题和微型课题, 分别从类型属性、申报程序、管理规范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并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评点与说明, 让读者对这些课题研究有更为直观的感受。

为了更好地通过教育科研促进幼儿教师的成长, 本书特别关注了微型课题研究。对于“什么是微型课题”“为什么要做微型课题研究”“微型课题的研究与其他课题的关系”以及“微型课题研究的设计”等核心问题, 进行了深刻阐述。例如, 在回答“为什么要做微型课题研究”这一问题时, 书中写道:“要以实践为中心, 解决教师和园长的临场问题;要以自主为导向, 引领教师和园长进入自我成长的研究状态;要以反思为核心, 成就教师和园长专业发展的新范式。”

本书最为出彩、最有价值, 从而区别于其他同类用书的过人之处在第六章, 即课题研究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与对策。对许多课题研究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分析和总结。第一种常见问题为“无根的研究———认识上的误区”, 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幼儿园的门面工程;园长指令、教师的额外负担;课题研究难, 教师难以胜任。第二种常见问题是“缺乏方法的指导”, 具体表现有:方法运用单一、不重实证;研究不关注儿童的发展变化;不关注研究过程, 缺乏研究保障。第三种常见问题是“成果上的不了了之”, 具体表现为:把研究成果简单等同于几篇论文、调查报告或专著;研究成果的信度效度不高, 缺乏科学验证;研究成果缺乏推广与应用、虎头蛇尾;研究成果点到为止、就事论事, 缺乏创新与特色。

在具体剖析了上述“课题研究中常见问题”的基础上, 本书又给出了五条解决问题的对策与路径:一是以小见大, 要研究小问题;二是立足草根, 要研究真问题;三是小题巧做, 要超越个人经验;四是持之以恒, 要厚积薄发;五是合作交流, 要同伴互助。本书始终以问题为导向、以未来为引领, 每条均相当具有针对性、适匹性与切合度, 而且是简单易行并行之有效。

把握重心,助力幼儿园课题研究 篇3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队伍;课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17-1

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源动力,也是幼儿园持续发展的生长点,其中课题研究是幼儿园科研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为推进课题研究,本文从重“引”、重“研”着手,在全方位的指引与高热度的研讨中推进幼儿园课题研究。

一、重“引”:焕发研究真动力

1.优势发挥骨干,为教师引领研究之门。

骨干教师是幼儿园科研团队的主力军,要激起青年教师的研究之潮,首先就要发挥好骨干优势,在“自我超越”和“以老带新”的相互推进中,让青年教师卸下“高不可攀”的包袱,将研究之蜜真正流向青年教师的心田。

在实施《“真趣”乡土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的过程中,为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队伍中,我园尝试通过以微项目研究的形式带动青年教师开展研究。比如小班组:整个微项目研究由年级组长领头组成年级组研究小团队,围绕“管子总动员”这一主题开展行动研究,这个团队有课题组老师,也有非课题组老师,为了让两部分老师的融合与互推,在此微项目研究中分为三部曲,第一阶段重点从观察游戏开始,将发现的价值研究点通过白描的形式进行片段描述;第二阶段针对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回首分析、思考,并定期集中开展好经验分享、困惑问题研讨等;第三阶段针对整个研究过程,再回首整理,最终汇总成案例集、游戏集等。通过这且行且思的研究过程,让青年教师发现课题研究并不是想象中的遥不可及,其实就是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寻常活动”。

2.先进理念导航,为教师明晰研究之路。

教师队伍的科研水平,决定着课题研究的广度、深度和效度,由于园内青年教师居多,虽然有一定的积极性,但由于理论知识缺乏,对于课题研究活动往往力不从心。俗话说“理论是实践的基石,也是实践的引路人”,为此,我园定期组织读书活动和主题形式的理论学习活动,鼓励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广泛阅览教育类报刊、杂志及专著,并围绕课题认真做好富有启发性、指导性的理论学习笔记,在学习中拓宽视野、夯实理论基石。同时,为了让教师在学有所获中集思广益,我园还组织QQ沙龙,通过分享有关乡土课程的开发、乡土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的实践案例,在长期沙龙互动学习与智慧积淀中成为自己教育实践中有效的“金点子”。

此外,为避免闭门造车造成的走弯路、走远路的现象,我园结合课题《“真趣”乡土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开展的情况邀请专家进行把脉、会诊,鼓励教师与“专家”对话。专家的每一次指导都犹如一张地图,引领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更宽的维度审视下一步研究方向,让我们的课题研究之路不再迷茫,这些指导性的建议不仅帮助我们课题组老师理清了课题开展的整体思路、突破瓶颈,也增强了教师对课题研究的信心。

二、重“研”:唤醒研究新热情

1.提升“研”的氛围,在畅所欲言中凝聚智慧。

研讨活动顾名思义一定要有“研”的氛围,只有教师积极互动起来,才能激起思维的火花。因此,我园针对教师在研讨活动不敢说、不愿说的现象,尽可能为每位教师都预留谈自己看法的时间,并从研究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在群策群力中提升教师“研”的意识,让“研”的氛围浓郁起来。

2.改变“研”的方式,在自发研究中突破研究。

“研”的方式单一,教师对“研”就失去了“研”的动力,因此,创新“研”的方式能促进教师在“研”的过程更好地研究,让“研”后所得的饱腹感成为今后“研”的内驱力。

比如:为了有效地调动全园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我园积极为教师搭建互动交流、经验分享网络平台,组织教师提问题、聊方法、谈心得,通过你说我说大家说等活动让大家在思维碰撞中产生创新的灵感和火花,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特别在微项目研究活动,这种弹性的互动模式,教师们能随时随地都能将观察中的发现与研究群体分享,研究群体也能及时从中互动交流,并在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另外,对于研究小组好的经验也能有足够的时间内化,通过这样的形式,渐渐地教师们从过去简单的、单一的思考方式转变为多维度、多层次的反思,从外在的评定转变成了自我内省的行动研究,长期以往,教师们在交流对话、沟通协作、碰撞交融的自发研讨中品到了研究之味,升华了研究之力。

3.细化“研”的过程,在紧密跟进中发挥实效。

要让课题研究走向“实”处,就要发挥“研”的实效,每一次活动必须紧密跟进,这样才能在过程的细化中,做实课题研究活动,让教师们的“研”有实效。

比如:在《我们知道的节日》主题开发与实施中,为了传承民间文化,展现南麻本地过立夏的习俗,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真趣”立夏系列活动。在活动的开展中,先对班级幼儿进行表格式地文本调查访问,做好摸底了解工作,基于此,教师再针对南麻本地的习俗制作了PPT,让幼儿在图文结合的讲解下对立夏这一习俗有了深入地了解,这是对“立夏”专题研究的第一步。紧接着围绕这一习俗开展特色游戏活动,小班以“剥豆大比拼 立夏情浓浓”主题,幼儿在剥蚕豆比赛的过程中,那灵活的小手,小心翼翼地剥出一颗颗的豆子,谁都不甘落后。中班以“巧手编网袋 彩蛋创意多”为主题,再现传统民俗的魅力,通过亲子合作绘蛋、编织五彩蛋网,那一个个鸡蛋、鸭蛋、鹅蛋在巧手的彩绘下变得富有生机,浓浓的民俗风情传递着。大班以“撞蛋总动员 欢乐趣无限”为主题,幼儿一起寻找“斗蛋大王”,那阵阵欢笑声、加油声此起彼伏。幼儿在这些趣味活动中欣赏着、观察着、游戏着、体验着,不仅在做做玩玩中锻炼了动手能力,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到本地节日习俗的乐趣。最后,我园还将“立夏”的习俗与角色区接轨,并在班级、走廊创设“立夏”系列活动展板等,让“立夏”系列教育活动在有声、无声的熏陶下真正将南麻习俗传承在每个幼小的心灵中。

课题实验研究制度 篇4

一、按照《课题实验方案》认真做好阶段实验计划和子课题实验方案,并依据实验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修订,强化实验意识,确保方案按期、稳步地进行。

二、及时搞好课题实验的统计、分析,写好《个案分析》、《阶段报告》,以便形成《终结报告》。

三、认真搞好课题实验讲座,加强资料的学习与交流,坚持实验教师的相互听课、经验交流,除及时完成按规定最低限量的实验资料外,实验教师和有关人员每学期要撰写好经验、体会和阶段实验报告,形成专题性论文的初稿。

四、实验教师每学期写好典型教案两篇,选录优质课例两份,保存好学生作业、练习、抽测、竞赛和期末试卷等系统资料。

五、定期召开课题研讨活动,针对实验有关专题或重点项目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总课题、子课题的深入开展提供充分的理论与实验依据。

六、及时推广典型教案、优质课例、经验、体会、报告与论文等,促进阶段报告、终结报告和专题性论述的形成。

课题管理制度 篇5

二、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及时申报补报国家、自治区、市级教科研课题,同期开展的市级以上课题不少于3项。

三、每学期(年)初,各教研组要根据学科教学活动,确定本学科的学期(年)教科研课题,并详细填写《应城一中教科研课题立项申请表》。

四、市级及以上课题的研究工作由教科研室负责组织实施,每学期期末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并向校长办公会进行汇报。

五、各教研组开展的校级课题,在教科研室指导下,由各课题主持人具体组织实施。课题的实施过程需有详细文字记录,每学期学校统一安排由各课题组进行一次中期汇报,并提交文字性资料,课题结题时,学校统一安排,各课题组进行结题答辩验收。

六、课题完成情况作为优秀教研组、先进教师评选及年度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

七、教科研室负责教科研课题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课题研究管理制度 篇6

课题组管理制度

1、课题组成员务必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原则,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积极参与本课题的各项活动。

2、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课题小组的计划和分工安排,配合主持人对所研究的子课题进行扎扎实实的研究,及时沟通实验研究情况。

3、课题组成员要准时参加各项课题活动,及时探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交流研究经验。

4、课题组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充分渗入课题研究的内容,密切联系自己的教教育、教学工作,坚持研、教结合,学以致用。

5、课题组成员平时注意学习和收集有关课题研究方面的书籍、杂志、文献和国内外有关课题研究方面的最新资料,并保存好收集的资料。

6、要注意及时总结研究的成果,保管好研究资料。每学期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经验总结,每学年写一篇教学论文。

7、课题小组负责人对科研课题,要负责论证、指导(包括:课题发展方向、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交本阶段度研究工作报告和下个阶段研究工作计划,督促科研工作的开展。

8、各课题成员应根据上述制度规范本人的课题实施计划,争取在课题研究周期内实现目标,力争出成果。

课题组成员职责

1、课题组组长职责:

(1)、负责整个课题研究的策划、组织、协调、目标考核工作,及时了解课题研究的进展,解决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邀请课题专家组专家对研究工作进行指导,确保课题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按正常的进度进行。

(3)、及时提交本阶段度研究工作报告和下阶段研究工作计划,并且做好兼职的资料员,以确保研究档案的完整、有序。

(4)、落实课题研究计划,组织开展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专题研讨、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集体研究学习活动,并作好记录。

2、课题组组员职责:

(1)、遵守课题研究管理制度,按时按质完成承担的研究任务。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和主研人员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2)、认真学习领会《开题报告》、《课题实施方案》和课题阶段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的目标、任务、方案和内容,领会其实质。

(3)、主动开展理论学习,了解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和已有成果,提高研究的科学性。积极参加学校和学科课题组组织的集体研究学习活动,接受课题领导小组指导、检查和考核。

(4)、课题研究常态化。在教育教学各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实践中,勤于思考,努力探索,不断总结,作好记录,为课题研究积累大量翔实的素材。

课题组例会制度

为了更好地推动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课题组全体教师的力量,整体提高课题研究水平,建立课题组例会制度。请课题全成员严格执行制度,认真履行职责。

1、例会内容

①、有关课题的理论学习、培训

②、总结前段工作,布置下段工作。

③、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或课题进展情况交流分析。

④、交流教学和研究方法,解决研究中的问题,撰写、交流反思笔记。

2、例会要求

①、每月一次,课题组长具体协调,确保例会时间和地点,严格考勤纪律,组织课题组成员按时参加课题组的学习、研讨活动和会议。

②、课题组成员汇报各自的工作进展情况,交流所收集和整理的资料,及时反馈研究实验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③、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课题实践实施方案,并由课题组长布置下一段时间具体的研究任务。

幼儿园课题制度 篇7

关键词:课题研究,研究经验,激励机制

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广大幼教工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积累的大量实践经验急需上升到理论高度, 从而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工作, 幼儿园课题研究逐渐成为幼儿教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 进行探索和研究。《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也进一步提出:园长应构建教研训一体的机制, 注重学习型组织建设, 使幼儿园成为园长、教师、家长与幼儿共同成长的家园。幼儿园课题研究的开展离不开高水平的科研管理, 幼儿园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 不但有利于推进教育科研规范化, 提升教育科研质量, 同时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提升管理水平, 进一步提高办园质量, 促进学前教育质量的整体发展。

一、幼儿园发展背景

为落实首轮《广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完成“公办园数量达到幼儿园总数的30%”的目标, 2013~2014年广州市天河区以民办转公办和新建公办园的方式, 新增区属公办园28间。在当时“平稳过渡”的大原则下, 我园保留了原民办园师资。两年来, 幼儿园不断规范办园, 并以优存劣汰和引进优质师资的方式逐步优化师资结构。

我园除了三位管理人员外, 所有教师均未参与过课题研究, 均无课题研究经验。但我们认识到开展基于幼儿园实际的课题研究是提高保教质量、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我园在民转公的第一年, 根据幼儿园的实际需要, 引领教师开展了园本课题《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培养策略的研究》, 取得研究成果《幼儿一日生活常规要求及教师分工细则》《幼儿常规培养经验总结集》 (教学笔记、观察记录、经验总结、论文集) ;2015年我园参与了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课题《广东特色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目前, 我园正准备独立申报区级课题研究———《自在生活快乐游戏———回归童年园本课程初探》。

二、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幼儿园课题研究是衡量教育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 也是提高保教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但就目前我园教科研管理的实际来看, 课题研究还处于“摸门找路”的状态, 幼儿教师在教育科研时盲目无序, 容易诱发教育科研过程中诸多不良问题。

(一) 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不高

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不少教师研究积极性不高, 主要表现为:缺乏主动研究的精神, 处于被动研究的状态;参与教研活动欠积极, “任务式“完成研究资料的积累;对研究任务找困难推托, 习惯性上交困难, 缺乏独立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等等。影响教师研究积极性的成因分析如下:

1. 工资福利待遇低于个人期望值, 工作干劲不足。

幼儿园民转公对原民办园教师来说是个机遇, 绝大部分教师选择了留任幼儿园。她们期望也理所当然地认为公办园的工资福利待遇必然远高于原民办园。然而, 由于原民办园是双语幼儿园, 收费颇高:普通班幼儿保教费为1800元/人/月, 全英班幼儿保教费达2800元/人/月, 因此, 该园教师的工资福利也是东方社区甚至是员村片区私立园中最高的。民转公后幼儿保教费为485元/人/月, 公办园编外教职工工资标准统一按照《广州市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工资标准 (97号文) 》执行, 大部分教师特别是学历较低、未评职称的教师的工资并没有达到大幅上升的个人期望值。因此, 教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导致工作懈怠, 干劲不足。

2. 缺少对个人专业化发展的追求, 钻研精神缺乏。

目前园内教师分为三类:一为学期教育专业本科 (学士) 毕业的年轻教师, 二为幼师中专毕业的年轻教师, 三为原民办园留任教师。“缺少对个人专业化发展的追求”主要表现在后两类教师身上, 这两类教师由于自身专业性不强, 对通过参与课题研究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的认识不足, 普遍缺乏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规划和追求, 在课题研究中始终处于被“推着走”的状态。比如:有些老师在教研活动中只充担倾听者的角色, 不愿或不敢发表;有些老师的教学笔记、观察记录大量引用网络参考文献, 缺乏真实性;有些老师不认为外出培训是福利, 不珍惜外出学习机会, 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对专业化成长缺乏追求的表现, 势必影响和制约教师队伍的成长。

(二) 缺乏课题研究的相关经验

1. 缺乏课题申报的经验。

教师在确定课题时凭个人经验或个人兴趣, 盲目确定课题, 导致影响立项或未能如期解决研究内容。例如:在申报《广州市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园申报》 (以下简称《指南》) 的过程中, 教师未能深入学习和领会《广州市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园申报》的通知精神, 未能深入解读《指南》精神, 仅仅凭教研组管理人员的个人兴趣和经验, 盲目申报一个注重幼儿美术技能培养的课题, 最终导致申报“流产”。此课题既脱离了我园发展实际, 更忽略了《指南》中艺术领域注重艺术感受、艺术表现、艺术创造, 注重幼儿艺术情感培养的发展目标。

2. 缺乏课题实施的经验。

消极经验集中表现为:缺乏实实在在搞教研和开展课题研究的作风, 研究脱离实际, 没有将研究落到实处。对幼儿的观察不够细致, 对幼儿行为的成因分析不够深入, 对教育行为的反思和调整欠缺, 研究材料的积累缺乏真实性、完整性, 导致课题研究流于形式, 严重影响教科研质量, 制约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及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3. 缺乏总结课题成果的经验。

我园教师在幼儿园民转公之前毫无课题研究经验, 三位管理人员也仅仅是以参与者的角色参与过部队、省级或市级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除了注重资料的收集, 还需具备整理、总结研究经验的能力。目前幼儿园教师普遍存在缺少对理论的关注, 缺乏总结课题研究成果的经验。

三、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对面临问题的对策

(一) 建立激励机制, 增强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幼儿园课题研究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任务, 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探索研究, 才能使幼儿园课题研究深入、扎实地开展。因此, 应高度重视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 及时肯定教师的劳动价值, 建立多种奖惩机制, 全方位地促使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幼儿园的课题研究之中, 有效调动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使每位教师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为今后幼儿园教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尊重教师专业性的个体差异, 拒绝横向比较。

实行“赏识”培师机制, 对认真研究、扎实教研的教师给予肯定, 对于专业提升、专业性强的教师给予表扬和奖励。

2. 建立教科研激励机制, 创造条件激发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工作热情, 从而使教师从“要我去研究”转变为“我要去研究”, 从外在压力转化为内在动力, 充分发挥他们课题研究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 我园制定了一系列激励制度, 如“优秀论文奖励制度”、“课题研究奖励制度”“金点子奖励制度”, 等等。

3. 课题研究与文明班评选、月绩效、期末绩效考评挂钩, 是激发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园领导将每位教师在教科研工作评比中的得分情况与每周文明班评选、每月月绩效考评和期末绩效考评挂钩, 进一步促进幼儿园科研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真正体现“科教兴园”。

4. 加强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随时提醒、督促检查。

及时了解教师课题实施情况, 提醒督促教师按计划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要求教师做好课题实施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对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以保证教科研工作顺利进行。学期末组织教师进行全园性的课题研究检查汇报活动, 了解课题进展情况。根据检查情况, 对个别教师的课题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 要求她们对实施计划做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从而更好地开展下一阶段的研究。

(二) 加强管理人员专业培训, 为教师做好课题研究提供支持

教研组管理人员引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和园本教研, 其专业性直接影响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课题研究的质量。我园分管教学的管理人员, 有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 对工作积极、认真、负责, 但在课题研究方面经验不足,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提升。根据目前幼儿园管理人员的专业发展现状, 及教师队伍在课题研究中反映的问题, 我园借助广东省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的专家团队, 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加强管理人员教科研管理的计划性、系统性和条理性, 提高管理人员对课题申报书、开题报告书、结题报告书等的撰写能力, 提高管理人员教科研管理能力和课题引领能力, 为教师做好课题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 聘请专家指导, 提升教师课题研究的素养

1. 专家指导课题能有效地提高教师课题研究能力, 推动幼儿园教科研工作健康发展。

我园借助广州大学教育学院专家团队, 引领园内教师开展《幸福生活快乐游戏———回归童年园本课程初探》的课题研究, 以每月一次现场指导、专家讲座和不定期网络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引领教师开展园本课程建构的课题研究。

2. 园长、专家型园长的专题讲座, 能给予教师具体的指导,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幼儿成长档案课题研究》教育心得 篇8

我加入幼教行列的工作时间并不长,更谈不上有丰富的教育经验,所以当我参加时动摇过,也犹豫过,幸亏我有好的指导老师和好的工作搭档,才让我有了研究的信心和研究方法,因为我擅长绘画所以我用我特有的方式绘画来记录着宝贝们的日常生活和他们进步的每一时刻,但是表现幼儿的成就与努力过程,绘画不是唯一的最佳载体,它的记录方式既可以是幼儿的原始作品,也可以是幼儿对自己作品的口述记录,我只能作为一个记录着和他们的伙伴来引导他们,来观察他们听他们的童言趣语感受他们的认知。因为他们的创作更原始更具体直观、形象生动,既呈现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反映了宝贝对自己作品的情感、想法,和认知水平。让他们来创作这种记录方式能更好的帮助我走进幼儿的心灵世界、认知世界,把握其最近发展区。所以通过指导老师与同伴老师的指导与帮助我改用了老师画,老师写的方式,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孩子。

仅靠绘画记录是远远不能记录孩子成长中的每个精彩时分的,我和搭伴老师用表格的方式与幼儿进行交流记录从而生成了教师的观察记录。表格交流主要是与一位幼儿或多个幼儿在主题活动开展以及日常生活中就某个问题进行探讨。教师通过文字记下幼儿的想法和需求,了解幼儿的个别需求,并且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给予幼儿反馈。而观察是实施幼儿发展性评价的主要手段,教师通过观察系统地记录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表现,从这些材料中分析发现幼儿的成长需要;在文字记录中我们还配上孩子的活动照片以增添真实性、生动性、可读性。

我利用午休时间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创编了用坐标图来记录孩子每周主题活动中各项学习技能的表象,如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孩子的兴趣度、感受力、专注度、持续性、想象力、创造力等反应,这种记录方式让我能动态的掌握孩子周期的反应进行比对,反馈我的教育活动是否有利于宝贝的学习和技能的锻炼。只要是幼教活动五大领域范围内开展的各类教学活动都可以用这种方式记录,让我也能在记录这项工作中轻松不少!更简捷的是我们还用了便签贴的随身记录方式,每时每刻,每句每言都及时扑捉及时记录,翻看一张张档案记录犹如昨日之事历历在目啊!声像资料也是我偏爱的一种生动有效地记录形式。由于我从事过电视片拍摄记录工作我对声像记录效果这种记录方式更情有独钟,因为它能呈现出幼儿成长与发展中的许多丰富有趣的信息,也能够极大地调动起家长参与教育过程的积极性。一份由孩子们进餐、出早操、参观小学、参加“六一”活动的歌舞表演,毕业活动等精彩内容的光碟,再辅之以简要的文字记载所拍的日期、内容、场所以及一些需要特别说明的地方,能使家长“身临其境”般地看到或听到幼儿的生动表现与表达。这样的记录让我们的研究工作做得更完善更真实了,研究不再是苦苦冥思,它能做的如此浪漫如此快乐与幸福!

我们通过学习,研讨积累制作成长档案的经验,认识到创建成长档案不能脱离我们的教育目标,只有在教育目标的指引下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资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点评。它使我们细致了解每个幼儿、关注他们发展中的缺失和需要的手段,能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事先对成长档案的制作规划,能保证我们收集的资料全面、准确地反映幼儿的发展进程,避免资料缺失或片面,也不会在期末时为了填满成长档案而匆忙补充资料。我们在制作幼儿成长档案前会根据教育目标来制订计划,考虑本学期可以围绕哪些活动收集资料,如何均衡地涉及各领域的内容,哪些内容能准确地反映幼儿的发展状况,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手段收集资料,等等。 我们在制作成长档案时首先要注重全面性,不仅要涉及各领域内容,还要关注幼儿个性、情感、态度的发展。收集的资料要具有典型性,能突出反映幼儿的发展状况。如文本式成长档案中:“我的小档案”板块我们的收集内容就包含了个人信息、逸事趣闻、童言趣语、行为记录等;“幼儿园的一天”板块汇集了幼儿在课程活动中的资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幼儿是发展中的个体,我们特别注重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在“美术大师”板块我们附上反映幼儿每一阶段体现幼儿发展水平的绘画作品及班级、园活动参赛证,以具体内容来展现幼儿的进步。 家长是孩子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教育者,家长收集记录的内容及所提供的材料本身就来源于家长自身的教育实践、彰显着自身的教育观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记录。幼儿“档案”的制作,既不是教师一个人可以胜任的,也不是幼儿个人独立进行的,家长通过参与幼儿“档案”的制作和补充,促使家长对幼儿教育和幼儿成长的关注,也促进了教师与家长的合作与沟通。每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是最了解的,孩子的种种表现都逃不过爸爸妈妈的眼睛,同家长共同分享,享受其中的快乐。 在制作构图时,注意照片、图案、文字的搭配协调,文字可用花朵、云彩等边框装饰,在凸显内容的同时让画面显得更童趣、美观。

教育科研课题定期检查制度 篇9

为加强教育科研课题的指导与管理,保证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进度与质量,以发现、总结、调整改进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学校教科室在每学期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1)检查的主要内容有阶段研究计划、课题研究进度、阶段成果、课题材料档案袋、课题研究中的主要困难与存在的问题等。

(2)检查的方式是由教科室定期组织召开课题进展情况通报会。

(3)课题组组长要定期填写《科研课题活动表》,并上报教科室。

现代教育技术课题实验研究制度 篇10

现代教育技术课题实验研究制度

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探索未来教育发展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教学改革潮流。为此学校立足实际,加强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及科研工作力度,治理推进新课程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的发生发展,围绕实验研究课题,特制定如下工作制度:

一、参与实验研究的领导及教师要更新观念,切实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对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推进新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诸多方面的作用,致力运用、实践,努力开拓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新局面。

二、课题实验研究成员要善于学习有关理论,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素质教育技术、儿童心理学等理论知识,每周学习内容不得少于1500字,心得体会不得少于1000字。切实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为课题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三、在研究过程中,参与的领导与教师要按方案进行,每个阶段所研究的内容、方法、手段、总结等要有的放矢,观察要全面,记录要翔实,检测要到位,总结要客观,真正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实践运用中的成败得失,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四、实验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四要”,即要精心备课、要精心准备课件、要注重检测反馈、要及时记录研究内容、成-1-

功个案、不足之处、改进措施等。

五、参与课题研究的领导定期组织研究教师进行集体备课、说客、讲课活动,每次活动目的性要强,切入点要准,为实验教师提供横向、纵向交流平台。

六、研究资料,实验数据的收集与管理对于全面反映实验过程、最终形成实验研究成果十分重要。因此,实验教师要注重收集、管理好个人实验研究资料,定期整理个人实验材料并交课题组档案管理处。

七、学校将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各实验教师进行跟踪指导、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好的研究成果及时研讨、总结。

幼儿园课题制度 篇11

关键词:课题研究;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彝汉杂居;生活自理能力

一、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职业修养的提高

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和谐的发展,在我们彝汉杂居地区也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对工作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要有一种敬业精神。在课题研究进行的过程中,教师的这种敬业精神在不断地成长和升华,例如对于幼儿,是从最初的喜欢开始在更多的关注过程过渡到给予深刻的爱并把这种爱融入到保教活动当中。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学习、探索、研究的精神,时时把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只有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了如指掌时,才会对幼儿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培养彝汉杂居地区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实践研究》开展的过程中,针对地区幼儿存在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较差的现状,找到更好的方法去引导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自主的发展,就成了实际开展活动中的重点之一。我改变了以往只需要知道幼儿的电话号码和家庭住址的作法,对每个幼儿尤其是彝族幼儿进行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在了解的过程中,我发觉我自己在慢慢的改变着对幼儿的态度,对幼儿从喜欢慢慢的变成了是对幼儿更多的关怀和爱。更能深切的体会到作为家长尤其是隔辈的家长(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于孩子的那份关注和溺爱,但在理解的同时我思考的更多的是我怎样去帮助他们把这份关注和溺爱转化为正确的引导幼儿向更健康,更全面的方向发展。也因为如此,我更喜欢上了换位思考。站在家长的角度:每个家长都希望幼儿在幼儿园能得到最好的教育和关爱。站在幼儿的角度:能在真正的快乐过程进行各项活动,完成自我的发展。而作为教师,我更应该做到面对不同的幼儿能平心静气的地去了解他们的能力发展状况,恰当地把握幼儿发展的进程,实施有效的教育。所以,我认为科研课题就像一个小小的助力器,有效的推动我向前进,让教师的保教工作思维活跃起来,让教师的专业展现光彩,让幼儿教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落在实处。

二、课题研究能促进教师自主的提高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教师保证教学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关键在于教育者怎样利用自身的教育技能来促进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原来一提到幼儿教师的技能,主观上就会局限于唱歌、舞蹈、绘画、弹琴等具体的一种或几种形式的技巧。但在进行《培养彝汉杂居地区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实践研究》的课题活动中,我发现,光有这些对培养幼儿,让她们的身心获得良好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随着幼教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虽然教学现状相对好多地方还教落后,但我也逐渐认识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的观察能力、反思能力、实施教育的手段、引导幼儿学习的方法以及对幼儿成长的分析评价等等这些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是关系到彝汉杂居地区幼儿今后成长的着眼点。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教师们的观察、记录、反思经历了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例如:为了在研究过程中更好更切实的开展工作,要求教师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理情况和生活习惯进行观察记录。从表面看,作为教师这只是一个被动的行为,但在研究的过程中,老师们总是有意识的对幼儿在自理能力方面表现出来的点点滴滴的情况都作了详细的记录,并对记录的情况做一些小小的分析。在课题组会议的时候,把这些记录的情况进行集体交流。通过一次次的记录,教师开始不断的发现问题,并对幼儿的种种表现进行了更细致的观察和记录。对于课题组的老师来说这正是进行科研工作的目的所在,是自身反思内化的结果。因为思考了,所以教育幼儿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是新纲要中对现代幼儿教师提出的更高标准的教育技能,是帮助我们自主提高专业技能的契机。

三、课题研究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的发展,有助于教师改变教师对教学的认识

在新《纲要》中对教师角色的要求是——从原来的教育者、指导者、要求者转变为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以往的工作中,对于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教师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教师为教而教,幼儿为学而学的现象。在我们彝汉杂居地区,因为幼儿人数较多,所用方法更是如此,更多时候幼儿只是简单被动的按老师抛过来的方法去进行操作,甚至忽略了留守儿童较多,存在教育脱节的因素。所以收效总是甚微。

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教师们首先确定了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目标,进一步的就以往在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面效果不太明显的原因展开研讨,大家认真地思考、踊跃的发言,在交流中我们把这个问题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教师教育指导进度太快,方法过于单一,导致幼儿积极性不高。

2.教师对造成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原因掌握不够,忽视个体差异。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少了重点的帮助和引导。

3.教师的关注度不够,给予幼儿集体展示,互相学习的机会太少。

问题产生以后,教师们很关注如何解决,再次整理和研究了课题开始时进行的调差报告,充分掌握了导致彝汉杂居地区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原因,确定了较为全面的课题研究实施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积极的准备各项活动,并与幼儿一起游戏、探索,由于教师的积极发现与良好的引导,所以在此基础上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对内容的理解力也加强了,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角色也发生明显的变化,是幼儿的合作者、引导者、甚至是同伴和家长。而且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不知不觉转变为的主动行为,为幼儿和教师之间的平等沟通搭建了和谐有益的桥梁,也为幼儿教师的教育角色的转变提供了先决条件。

四、课题研究有助于教师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在课题研究进行的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是,教师的知识广度会直接影响到幼儿认知的效果,课题研究的开展会促进教师对知识的不懈摄取,更恰当地面对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

随着课题的开展,我惊喜的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一些多年形成的教学“惯性”,少了一些创新,以往掌握的有些知识和方法,已不能更好的提高幼儿的兴趣,真正达到拓展幼儿思维的目标,在不不知不觉中加大了阅读、参考、理解相关知识和理论指导的力度,让自己的思维、知识面以及教育方式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在科研过程中通过比较教育、反思教育,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技能,丰富自身的的知识,这种亲身经历的研究式学习,让自己深刻的认识到了它比为了教而去教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更能激发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责任心。通过一个个的“我明白了”使我在研究过程中的得到了更好的专业成长。

幼儿园课题制度 篇12

一、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1.召开实施“新八德”课题动员大会, 组织学习“道德与法制教育183创新模式指导教程”“学校实施新八德素质教育规范化模式具体操作指南”等内容, 使教师认识到进行“新八德”教育的重要性、责任感和使命感。

2.组织全体教师讨论:“新八德”教育在幼儿园如何实施才能更有效果?各个年龄段如何开展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通过多次研讨, 最后制订出研究的实施方案、目标和内容、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3.成立以园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 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有效实施课题研究的计划和阶段小结, 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讨活动, 认真做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4.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县教工委开展的“智慧人生讲堂”培训, 在教师中深入开展学习践行《弟子规》活动, 做到知行合一。

二、环境育人, 充分发挥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

大力开展校园墙体文化宣传活动, 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角落, 发挥环境的隐形教育功能。

1.营造丰富的“新八德”教育环境。走廊里张贴着带有注解及讲读提示的弟子规原文和经典美德故事图画。楼梯上张贴“弟子规”, 孩子们可边上楼边诵读弟子规。

2.注重为孩子创设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整洁有序的环境能够帮助幼儿养成做事有条理、讲卫生、爱护环境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利于孩子守法意识的养成。

3.在班级的环境创设中, 师生共同创设与每月主题教育相适应的环境。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老师利用一面墙宣讲新八德, 比如评选班级小孝星, 把评选的小孝星照片张贴在墙上。

4.各班活动室门前的家园联系栏分别展示着“新八德”教学活动的相关内容。

5.幼儿园每月都有以“新八德”教育内容为主题的绘画展板。

三、加强教师教研活动, 提升教师教育能力

1.园课题组根据课题实验安排, 精心组织教研, 统筹各年龄班的教育教学研究计划, 针对每月新八德教育主题, 讨论制订相关的一系列研究措施和方法。

2.教师根据月主题教育活动, 每班有一个老师举行公开观摩课, 请全园教师及班级家长参加, 课后及时进行反馈;每位教师通过观察记录、案例分析、电话咨询等对个别幼儿的发展变化有目的地开展跟踪分析;每月向家长发放月主题教育问卷调查表, 对本月主题的教育进行跟踪反馈。

四、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新八德”教育

每月有主题教育的具体工作安排,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开展主题教育。

1.主题活动目标的确立。将“新八德”八个主题教育同时在小、中、大班齐头并进和递进式展开, 教育目标由浅到深, 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既要有一定的高度和难度, 具有挑战性, 使幼儿“跳一跳, 够得着”, 又要能促进幼儿的提高和发展。

2.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小、中、大班各教研组为单位, 从现有的教材 (省幼儿园主题教育和领域教育活动) 、刊物和网络上收集整理相关内容, 并根据教育局有关“新八德”教育每月参考内容和要求及各班幼儿实际情况等自主生成教育内容, 形成了初期的教师资源包, 教师根据需要加以选择。

3.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结合法定节日、传统节日及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 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如, 在“励志篇”时大1班展示公开课《小小的梦想》;在“孝亲篇”时小班展示公开课《妈妈抱抱我》;在教师节时大2班展示公开课《我爱我的老师———送给老师的礼物》等。

4.开展“礼仪小明星”活动。每天由园长带队、每班选出两位礼仪小明星站在幼儿园门口接待家长和小伙伴。孩子们在入园时主动向孔子像、老师和小朋友行鞠躬礼、问好。

5.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首先树立良好的榜样, 身体力行。其次, 经常为幼儿讲一些榜样模范故事, 如雷锋叔叔的故事、小英雄雨来的故事等。各班教师发挥自己特长, 各想高招, 如“寻找身边的榜样”活动, 让幼儿通过评价, 评选出班里的小榜样, 有效调动幼儿习惯养成的积极性。

五、家园共育、延伸“新八德”教育

1.召开家长委员会成员会议和全园家长会, 向家长发放倡议书、周知识反馈表、月主题教育活动问卷调查表等, 及时让家长了解“新八德”教育的目的、意义和各阶段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要求等。

2.教师利用生活活动时间, 分几个时段让幼儿朗诵《弟子规》。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诵读, 既培养了亲子关系, 又把诵读经文的乐趣和好处与家人进行了分享。

3.请家长参与主题活动展示观摩课, 家长通过与老师、小朋友的互动, 进一步认识新八德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4.家长每月记录填写幼儿通过主题教育后发生的变化, 并将幼儿在家取得的进步拍成录像、照片, 或写成感悟主动与班级老师交流等或发到班级QQ群与其他家长、幼儿共享。

六、辛勤耕耘, 取得丰硕成果

通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 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基本完成了研究目标和预设创新点。

1.研究总结一套适合本园开展“‘新八德’教育, 促进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方法, 有各年级组开展新八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具体操作的方法等。

2.有效地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如, 幼儿在家变得有礼貌了、学会行鞠躬礼、主动问好、会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捶背、端水、扫地板、洗碗等, 通过名人故事、典故、诵读《弟子规》、幼儿心中有远大理想, 懂得从小知道感恩、做个诚实的孩子……在幼儿园见到老师、小朋友会主动行鞠躬礼、主动问好, 幼儿之间变得懂团结、协作、讲卫生、有礼貌、守法。

3.家长们通过配合幼儿园开展“新八德”教育, 有些家长转变重智轻德、轻习惯的培养, 急功近利的落后教育观念, 知道平时要为孩子树立好榜样。家长提供记录幼儿在家的良好行为习惯、成长照片约224张、家长感言38篇。

4.老师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 体验到工作的幸福与成功的喜悦,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成长。如, 举行月主题活动公开观摩课共9次、观察记录共286篇、案例分析共62篇、优秀教案9篇、课件9个。向家长收集月主题教育问卷调查表884张、周知识反馈表2297张;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展示展板4个;主题教育活动画展8个;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展示报纸3张;制作以“交通安全、在我心中”和“预防溺水、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家长、幼儿共同制作的手抄报展板2个。每学期末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新八德教育交流展示会”。

课题研究以来, 教师分别撰写出教育论文11篇、体会16篇、课题阶段小结37篇。其中:一篇在CN级交流、一篇在省级交流、一篇获县级二等奖;有5位教师在县宣教系统“智慧人生教育讲堂”培训中被评为“优秀学员”。

5.为了树立榜样, 我们在六一节及每个学期末评选表彰了“小孝星”“守法好儿童”“友学之星”“尊师小明星”“立志小明星”“诚信小明星”“谨行小明星”和“德育好家长”。

6.为宣传“新八德”教育效果, 我园在县局网站、文明办、团县委网站报道累计达十多次, 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我园经过一年半的课题研究,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已成功结题, 在课题结题大会上我们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为此, 在幼儿园开展“新八德”教育, 能较好地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同时提升家园共育, 促进家园合作, 为幼儿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上一篇:乡镇党委书记关于组织落实巡察整改情况的报告下一篇:陕西英文版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