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北战》读后感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南征北战》读后感

《南征北战》读后感 篇1

最近一直在读《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这本书,其中有一个故事叫做“南征北战”。

故事内容是这样的:公元228年春天。蜀军经过严格训练比以前更大更强了。魏国大臣因为没有准备,放松了警惕。这次蜀军突然袭击祁山,守在祁山的军队挣扎了两下,就纷纷败退。蜀军乘胜进军,祁山北面的天水、南安、安定三个郡的守将被杀的措手不及,投降了诸葛亮。与此同时,曹丕病死,曹睿继位,曹魏迁都到了洛阳,魏国大臣听到蜀军进攻的消息都惊慌失措,曹睿却十分镇定,他立刻排兵布阵,并亲自到长安监督。诸葛亮到祁山后就让马谡率领先头部队前去抵挡敌军,虽然马谡精通兵法,聪明过人,但是只会纸上谈兵,过于浮夸。诸葛亮因为喜欢马谡,认为他可以守住街亭,就把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了他,街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马谡自以为精通兵法,就能守住街亭,他只是大概的观察了一下地形,就决定让士兵埋伏到南山的树林里去,因为他的一意孤行,导致大军差点儿全军覆没,他只好下令:“放弃南山,放弃街亭”。逃回了魏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光有理论是不可以的,需要经过反复的实践才取得到胜利。我以后可不要像马谡一样,不打没有准备的仗。

《南征北战》读后感 篇2

语文课程已进入了必修二的学习阶段,课后名著导读中有巴金先生的《家》。恰好班级图书角也有此书,便借来览之,留此后感,以叙阅后之情。

—题记

众所周知,《家》是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 第一部。它以其独特的语言文字魅力,形象生动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觉醒以及与封建势力的斗争和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可谓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每个都个性鲜明。每个都被刻画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其中最为典型的便为深受新潮思想影响,向往自由平等的觉慧。

巴金先生曾在他的《家》十版序中写道∶“一个旧礼教的叛徒,一个幼稚然而大胆的叛徒。我要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要给我们带进来一点新鲜空气,在那个旧家庭里面我们是闷得透不过气来了”。

是的,我以一个读者的身份也同样认为觉慧是一个大胆幼稚的叛逆者形象。他积极参加学生联合会组织的反帝反封建活动,敢于猛烈抨击封建家庭。在自己的婚姻问题上,他也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选择了和自己的丫头鸣凤相爱。对于长辈们的封建迷信活动,他也持反抗的态度。最后,他义无反顾地走出了高家大门。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我知道他去的将是一个新的,一切都在生长的未知世界。

书中与觉慧的性格完全不同的是他的大哥觉新,因为他处于长房长孙的这个特殊地位,更由于他的懦弱,一个光荣的前途,被他断送了。一个美妙的幻梦,也被他打破了,他含着眼泪忍受一切不义的行为,也不曾说过一句反抗的话。他的存在,完全是为了敷衍别人,任人拨弄。书中的他反对封建迷信吞噬了妻子性命的悲剧,仍无力于反抗。甘愿继续过着“旧式”的生活。

本书还有一个特别显著的气息:到处都有青春的色彩,这种原始,单纯的环境与人物,就是作者本人所描绘的“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好的东西。而且它一直是鼓舞我们的源泉--“大胆,大胆,永远大胆”。

《家》一书中对摧残人的青春和生命的封建礼教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对那些强烈渴望自由生活的行为进行了大力的歌颂,更让我们这些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处于青春中的少年们深深折服。钦佩他们敢于同困难作斗争,不让挫折而阻止青春成长的步伐。

上一篇:《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注释下一篇:深圳计划生育证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