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物理公式总结(精选10篇)
物理二字出现在中文中,是取格物致理四字的简称,即考察事物的形态和变化,总结研究它们的规律的意思。以下是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一年级物理公式总结,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物理网一直陪伴您。
一, 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 / 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 2 V0 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 / 2= V平=(V t + V o)/ 2
4.末速度V=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 / 2=[(V_o2 + V_t2)/ 2] 1/2
6.位移S= V平t=V o t + at2 / 2=V t / 2 t 7.加速度a=(V_tV_o)/ 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自由落体
1.初速度V_o =0 2.末速度V_t = g t
3.下落高度h=gt2 / 2(从V_o 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 t2 = 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
1.位移S=V_o t gt 2 / 2 2.末速度V_t = V_o g t(g=9.810 m / s2)
3.有用推论V_t 22 g S 4.上升最大高度H_max=V_o 2 /(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_o / 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力(常见的力、力矩、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 m/s2 10 m/s2 作用点在重心 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 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摩擦因数 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 m_1m_2 / r2 G=6.6710-11 Nm2/kg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 Q_1Q_2 / r2 K=9.0109 Nm2/C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 q:电量C 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 I L sin 为B与L的夹角 当 LB时: F=B I L,B//L时: F=0
9.洛仑兹力f=q V B sin 为B与V的夹角 当VB时: f=q V B,V//B时: f=0
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fm略大于N 一般视为fmN(4)物理量符号及单位
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 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5)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矩 1.力矩M=FL L为对应的力的力臂,指力的作用线到转动轴(点)的垂直距离
2.转动平衡条件 M顺时针= M逆时针 M的单位为Nm 此处NmJ
三.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_x= V_o 2.竖直方向速度V_y=gt
3.水平方向位移S_x= V_o t 4.竖直方向位移S_y=gt2 / 2
5.运动时间t=(2S_y / 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_t=(V_x2+V_y2)1/2=[ V_o2 +(gt)2 ] 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 tg=V_y / V_x = gt / V_o
7.合位移S=(S_x2+ S_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 tg=S_y / S_x=gt /(2V_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_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
关。(3)与的关系为tg=2tg。(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
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 / t=2R / T 2.角速度= / t = 2 / T= 2f
3.向心加速度a=V2 / R=2 R=(2/T)2 R 4.向心力F心=mV2 / R=m2 R=m(2/ T)2 R
5.周期与频率T=1 / 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2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弧长(S):米(m)角度():弧度(rad)频率(f):赫(Hz)
周期(T):秒(s)转速(n):r / s 半径(R):米(m)线速度(V):m / s
角速度():rad / s 向心加速度:m / 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
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 / R3=K(42 / GM)R:轨道半径 T :周期 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万有引力定律F=Gm_1m_2 / r2 G=6.6710-11Nm2 / 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 R:天体半径(m)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
=(GM/R3)1/2 T=2(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_1=(g地
r地)1/2=7.9Km/s V_2=11.2Km/s V_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 /(R+h)2=m42(R+h)/ T2
h36000 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一、对物理的总体认识
物理在学生心中究竟是难学的科目还是容易学的科目呢? 为了消除这个疑问, 调查报告的第1 题对物理的整体感觉进行了调查。
1、你觉的物理科目难学吗?
A、超难B、比较难学C、中等D、比较好学
对于理科生来说, 有44. 3% 的人认为物理中等难度, 有36.3% 认为比较难, 认为超难的有12. 2% , 这三项加起来高达92.9% ; 仅有7. 1% 的人认为比较好学。这样看来, 物理在理科生心中总体是比较难的。对于文科生就更不必说了, 也许这也是文科生选择文科的原因之一, 这样可以避开学习物理。
二、上课情况调查
调查第七项对学生上课时的听课注意力进行了调查。7、上课时, 你认真听讲的状态可以保持多久? ( 注: 我校一节课为40 分钟)
A、10分钟左右B、20分钟左右
C、30分钟左右D、整节课
这个结果令人吃惊, 仅有15% 的人可以整节课保持认真听课。大部分学生只能注意力集中二三十分钟, 甚至还有10% 只能认真听课10 分钟。这就给教师教学提供了教学设计的依据, 既然学生不能满堂认真听讲, 所以 “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能取得好成绩也就理所当然。优秀的教师总是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心, 将最重要的内容在上课的前段时间就解决掉, 后半段时间就处理练习题或者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就是了。
三、学习习惯调查
1. 记笔记的习惯
对学生记笔记的情况调查结果如下: 12、你上课有记笔记习惯吗? ()
A、有且要求非常严格B、有, 但是内容够完整
C、偶尔有D、没有
俗话说: “好脑袋不如烂笔头”, 这句话强调了记笔记的重要性。然而只有百分之十一的学生认真的记笔记, 大多数有记笔记的习惯, 但是并没有坚持下去, 半途而废。因此, 教师在开学之初就要求记笔记是有必要的。
2. 制定学习计划
高中三年的学习时间, 犹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制定短期和长期计划是必要的。对学生有没有制定学习计划进行的调查结果如下: 13、你有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吗? ()
A、有B、没有C、偶尔有D、有但未坚持执行
调查结果显示: 选择ABCD的人数分别是24; 222; 120; 82.因此, 有学习计划的仅占百分之五, 没学习计划的高达百分之五十, 没计划的人是有计划人数的10 倍, 这可能是学生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没有计划, 学习起来就没有循序渐进的步骤, 没有章法的盲目学习, 对自己没有要求的去学习, 成绩怎么能上的去?
四、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直接表现为学生学习有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在学习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认真、紧张、主动、顽强、投入的心理状态。学生若处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 就会表现出认知活跃、情绪兴奋和意志努力, 并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
20、你认为自己的学习刻苦程度 ()
A很刻苦B较刻苦C一般D不刻苦
认为自己很刻苦的人数寥寥无几, 仅占百分之二, 认为不刻苦的占仅占百分之二十一, 是刻苦学习人数的十倍还要多。一般努力程度的占百分之六十五, 这项最多, 教师若能调动这部分人的学习积极性应该是重中之重, 一个班级能不能整体进步, 取决于整体的学习氛围, 看来教师除了教学之外,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也是非常重要的。
五、小结
综上所述, 学生在学习动机, 对物理认识, 上课听课状态, 学习积极性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发现这些问题之后, 教师就可以根据班级情况, 有侧重点的设计课堂教学, 在课下也可以更好的和学生谈话, 帮助他们解决物理学习中的困难, 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相信每个学生在教师精心的呵护之下, 都会取得进步。
摘要:为了掌握高中一年级学生学习物理的现状, 从而研究对策, 改进教学, 使学生更好的学习, 因此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研究内容包括学生作业、听课方法、课堂注意力、做笔记、学习方法 1、预习新课、考试态度、学习动机等。对调查报告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 发现了高中一年级学生对物理科目的态度和学习特点, 从而给教师备课、教学提供指导依据。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情,特点,策略
参考文献
[1]谭怡钧.学生注意力的培养策略.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02) .
[2]韩益红.注意力:有效教学的前提.教育研究与评论 (中学教育教学) , 2012 (01) .
[3]韩宝刚.高中生听课策略问卷调查与实验研究.天津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2007.
[4]尹称心.高中生课堂注意力现状及干预研究.山东师范大学, 2007.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6.电场力:F=qE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
9.电势能:EA=qφA
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类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返回目录
二、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
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
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Ig=E/(r+Rg+Ro)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Ix=E/(r+Rg+Ro+Rx)=E/(R中+Rx)
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11.伏安法测电阻
电压表示数:U=UR+UA
电流表示数:I=IR+IV
Rx的测量值=U/I=(UA+UR)/IR=RA+Rx>R真
Rx的测量值=U/I=UR/(IR+IV)=RVRx/(RV+R)
选用电路条件Rx>>RA[或Rx>(RARV)1/2]
12.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
电压调节范围小,电路简单,功耗小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Rx
电压调节范围大,电路复杂,功耗较大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
库仑定律:F=kQ1Q2/r²(Q是点电荷的电荷量,r是间距)
电场强度:E=F/q(F是所受静电力,q是电荷量)单位:牛每库(N/C)点电荷的电场强度:E=kQ/r²(Q是电荷量)电流:I=Q/t(Q是电荷量)
焦耳定律:Q=I²Rt(Q是热量,R是电阻,t是通电时间)
P=Q/t=I²R 安培定则:右手四指顺电流方向握住磁线管,拇指所指方向即为磁感线方向 安培力:F=BIL(B是磁感应强度,L是导线长度)
左手定则:磁感线穿过手心,四指指向电流方向,拇指为安培力受力方向 洛伦兹力:左手定则
2020高中物理公式大全1
质点的运动
(1)----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0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0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0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0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
(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2020高中物理公式大全2
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
(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2020高中物理公式大全3
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
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3.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4.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0{Δp;动量变化Δp=mvt–mv0,是矢量式}
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
6.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7.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 {Δ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最大动能}
8.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9.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
v1′=(m1-m2)v1/(m1+m2)v2′=2m1v1/(m1+m2)
10.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11.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
E损=mv02/2-(M+m)vt2/2=fs相对 {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
注:
(1)正碰又叫对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们“中心”的连线上;
(2)以上表达式除动能外均为矢量运算,在一维情况下可取正方向化为代数运算;
(3)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合外力为零或系统不受外力,则系统动量守恒(碰撞问题、爆炸问题、反冲问题等);
(4)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发生碰撞的物体构成的系统)视为动量守恒,原子核衰变时动量守恒;
(5)爆炸过程视为动量守恒,这时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
(6)其它相关内容:反冲运动、火箭、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
2020高中物理公式大全4
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g=
9.8m/s2≈10m/s2,hab:a与b高度差(hab=ha-hb)}
3.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
4.电功:W=UIt(普适式){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5.功率:P=W/t(定义式){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
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
8.电功率:P=UI(普适式){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9.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1.动能:Ek=mv2/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12.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13.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
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W合=mvt2/2-mv02/2或W合=ΔEK
{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2/2-mv02/2)}
15.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
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
注:
(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
(2)00≤α<900 做正功;900<α≤1800做负功;α=900不做功(力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3)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少
(4)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
(5)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6)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度)=3.6×106J,1eV=1.60×10-19J;-
(7)弹簧弹性势能E=kx2/2,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一、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21).平均速度v=x/t(定义式)2).有用推论V –V0=2ax
23).中间时刻速度 Vt=v=(V+V0)/2 4).末速度V=V0+at 2222vv0t5).中间位置速度Vx= 6).位移x= vt=v0t + at/2=vt/2
22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X=aT(ΔX为相邻连续相等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位移(X):米(m)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x--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0=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竖直上抛
1).位移X=V0t-gt/2 2).末速度Vt= V0-gt(g=9.8≈10m/s)
223).有用推论Vt2 –V0=-2gX 4).上升最大高度Hm=V0/2g(抛出点算起)222222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 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 V0t
4).竖直方向位移Y=5).运动时间t=2y(通常又表示为2h)gg12gt 26).合速度Vt=7).合位移S= vx20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anβ=Vy/Vx=gt/V0 vy2y
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anα=Y/X=gt/2V0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anβ=2tan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anβ=2tan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R=ωR=(2π/T)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 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 向心加速度:m/s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R=K
R:轨道半径 T :周期 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
G=6.67×10
2211232222N·m/kg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22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mg
g=GM/R(R:天体半径)4).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
2gR=GM=7.9Km/s
V2=11.2Km/s
V3=16.7Km/s
R
25).地球同步卫星GMm/(R+h)=m4π(R+h)/T
h≈3.6 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ω=
2GM6).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
RGM
T=2π3R
引R3 GM注意:(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n=F。(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三.功能关系 1.功
(1)做功的两个条件: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里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功的大小: W=Flcosa 功是标量 功的单位:焦耳(J)1J=1N*m 当 0≤a <π/2
w>0
F做正功 F是动力 当 a=π/2
w=0(cosπ/2=0)F不作功 当π/2≤ a <π W<0
F做负功 F是阻力(3)总功的求法: W总=W1+W2+W3……Wn W总=F合Lcosa 2.功率
(1)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P=W/t 功率是标量 功率单位:瓦特(w)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 1000w=1kw(2)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 P=Fvcosa 当F与v方向相同时, P=Fv.(此时cos0度=1)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 1)平均功率: 当v为平均速度时
2)瞬时功率: 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3)额定功率: 指机器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 指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输出功率 正常工作时: 实际功率≤额定功率(4)机车运动问题(前提:阻力f恒定)P=Fv
F=ma+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汽车启动有两种模式
1)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a在减小,一直到0)
P恒定 v在增加 F在减小 F=ma+f 当F减小=f时 v此时有最大值
VM=
p f2)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a开始恒定,再逐渐减小到0)a恒定 F不变(F=ma+f)V在增加 P也逐渐增加到最大,此时的P为额定功率 即P一定
P恒定 v在增加 F在减小 即F=ma+f 当F减小=f时 v此时有最大值(同上)3.功和能
(1)功和能的关系: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2)功和能的区别: 能是物体运动状态决定的物理量,即过程量
功是物体状态变化过程有关的物理量,即状态量
这是功和能的根本区别.4.动能.动能定理
(1)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用Ek表示 表达式 Ek=12mv
能是标量 也是过程量 2单位:焦耳(J)1kgm/s = 1J(2)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 W合=ΔEk=221212mv-mv0 22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
表达式 Ep=mgh 是标量 单位:焦耳(J)(2)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W重=-ΔEp
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3)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6.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称
总机械能:E=Ek+Ep 是标量 也具有相对性
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非重力做功(比如阻力做的功)ΔE=W非重
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1、欧姆定律:IU(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R
变形公式:U=IR(只是提供了电压、电阻的计算方法,不存
在比例关系)
UR I2、电功:W=UIt
W=pt
W=I2Rt3、电功率:P=
W=U2Rt(适用于纯电阻电路)W=UItP=I2RP=U2
R(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4、焦耳定律:QI2Rt
(当W=Q时Q=UItQ=ptQ=I2RtQ=U2
Rt)
2PU5、看铭牌求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流:I看铭牌求电阻:R UP6、串联电路:I=I1=I2U=U1+U2R=R1+R2(R=nR0)
R1U1W1P1Q1 R2U2W2P2Q27、并联电路:I=I1+I2U=U1=U21111(RR1R2)RR0 nRR1R2R1R2
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二、密度公式
(ρ水=1.0×103 kg/ m3)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 ρ水>ρ冰 v水
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
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
三、重力公式
G=mg (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
同一物体G月=1/6G地 m月=m地
四、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F1l1=F2l2 F1 /F2=l2/l1
五、动滑轮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s=2h
六、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s=nh
七、压强公式(普适)
P=F/S固体平放时F=G=mg
S的国际主单位是m2 1m2 =102dm2 =106mm2
八、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液体压力公式F=PS=ρghS
规则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
九、浮力公式
(1)F浮=F’-F (压力差法)
(2)F浮=G-F (视重法)
(3)F浮=G (漂浮、悬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排水法)
十、功的公式
W=FS把物体举高时W=GhW=Pt
十一、功率公式
P=W/tP=W/t=Fs/t=Fv(v=P/F)
十二、有用功公式
举高W有=Gh水平W有=FsW有=W总-W额
十三、总功公式
W总=FS(S=nh)W总=W有/ηW总= W有+W额 W总=P总t
十四、机械效率公式
η=W有/W总 η=P有/ P总
(在滑轮组中η=G/Fn)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热学部分
十五、热学公式
C水=4.2×103J/(Kg·℃)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7.燃料燃烧放热公式Q吸=mq或Q吸=Vq(适用于天然气等)
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4)W=UIt=Pt=UQ (普适公式)
(5)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6)U1/U2=R1/R2 (分压公式)
(7)P1/P2=R1/R2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1)P=W/t=UI (普适公式)
(2)P=I 2R=U2/R (纯电阻公式)
常用物理量
1.光速:C=3×108m/s (真空中)
2.声速:V=340m/s (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
(2)1g/cm3=103kg/m3
一、密度(ρ):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变形m = ρV V = ρ=V ρ
m为物体质量,主单位kg,常用单位:tgmg ;
33v为物体体积,主单位cmm333333、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 kg/m常用单位g/cm单位换算关系:1g/cm=10kg/m
3-333331kg/m=10g/cm水的密度为1.0×10kg/m,读作1.0×10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
3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千克。
二、速度(v):
1、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v t,t 变形s = vS为物体所走的路程,常用单位为km m;t为物体所用的时间,常用单位为s h3、单位:国际单位制: m/s常用单位 km/h换算:1m/s=3.6km/h。
三、重力(G):
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2、计算公式:G=mg
m为物理的质量;g为重力系数,g=9.8N/kg,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3、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四、杠杆原理
1、定义: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 / F2=l2 / l1
其中F1为使杠杆转动的力,即动力;l1为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动力臂;F2为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即阻力;l2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阻力臂
五、压强(P):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 P=F/S
F为压力,常用单位牛顿(N);S为受力面积,常用单位米(m)
3、单位是:帕斯卡(Pa)
六、液体压强(P):
1、计算公式:p =ρgh
33其中ρ为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g/cm;g为重力系数,g=9.8N/kg;
h为深度,常用单位m cm2、单位是:帕斯卡(Pa)22
七、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计算: F浮= G排=ρ液V排g
G排为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常用单位为牛(N);
ρ液为物体浸润的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 g/cm;
33V排为排开液体的体积,常用单位cmm;g为重力系数,g=9.8N/kg3、单位:牛(N)
八、功(W):
1、定义: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2、计算公式: W=FS
其中F为物体受到的力,常用单位为为牛(N);
S为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常用单位为m3、单位:焦耳,1J=1N·m
九、机械效率(η):
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2、计算公式:η= W有用/ W总
W有用为对人们有用的功,即有用功;
W总为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即总功。单位都为焦耳(J)
3、单位: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十、功率(P):
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 P=W/t
电学中涉及到的物理量:电流 I、电压 U、电阻 R、电功率 P、电能 W、电热 Q
※ 欧姆定律:内容 P26 欧姆定律:数学表达式:I = U/R
2※ 焦耳定律:内容 P49 焦耳定律:数学表达式:Q = IRt
22※ 电功率定义式:P = W/t ;计算式: P = UI电热功率:P= Q/t = U I = IR = U/R
※ 电能的计算: W =P t = UI t(电流的做功与消耗的电能是等值的)对于纯电阻电路:Q = W = UI t = IRt = Ut/R
对于非纯电阻电路:(通过电流做功)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其它形式的能 W≠Q 且 W>Q,这种情况
2下,电能只能用 W = UI t 来计算,电热只能用 Q = IRt 来计算。
※ 串联电路的基本特点与规律:电流:文字表述:电流处处相等,数学表述:I = I1 = I2 = … =In
电压:文字表述: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数学表述:U =U1+U2 +…+Un
电阻:文字表述: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数学表述:R =R1+R2 +…+Rn
电功率:总功率等于各部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之和,即 P = P1+ P2+…+ Pn
电 能:总电能等于各部电路消耗的电能之和,即 W = W1+ W2+…+ Wn
热能:总电热等于各部电路产生的电热之和,即 Q = Q1+ Q2+…+ Qn
分压规律: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即U1∶U2= R1∶R2
功率分配规律:各部分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与其电阻成正比,即:P1∶P2=R1∶R2
※ 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与规律:电流:文字表述: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数学表述:I =I1 +I2 +…+In
电压:文字表述: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数学表述:U = U1 = U2 = … = Un
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1/R=1/R1+1/R2 +…+1/Rn
电能:总电能等于各支路消耗的电能之和,即 W =W1+W2+…+Wn
热能:总电热等于各支路产生的电热之和,即 Q =Q1+Q2+…+Qn
电功率:总功率等于各支路消耗的电功率之和,即 P = P1+ P2+…+ Pn
分流规律:流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I1∶I2= R2∶R1
功率分配规律:各支路消耗的电功率与其电阻成反比,即P1∶P2= R2∶R1
※由上述可知:用电器无论串联还是并联,总电能、电功率、电热的计算公式是相同的。电能、电热的分配规律与电
【高中一年级物理公式总结】推荐阅读:
高中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公式总结09-10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公式12-06
高中生物公式总结10-29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11-13
八年级物理下册公式11-11
[高中一年级]新课改05-28
错过高中一年级作文10-10
高中一年级期末操行评语06-23
生命的价值高中一年级作文10-28
高中一年级政治教学计划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