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音乐趣味教学法

2024-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初中音乐趣味教学法(精选9篇)

浅谈初中音乐趣味教学法 篇1

论文题目:浅谈初中音乐趣味教学法 作者单位:宋河镇第二初级中学

作者姓名:徐

联系电话:

邮编:

联系地址:京山县宋河镇第二初级中学邮箱:鹏宋方红 *** 431806xpxiong@qq.com

浅谈初中音乐趣味教学法

京山县宋河镇第二初级中学 徐鹏 宋方红

[摘要]

音乐趣味教学法又称音乐快乐教学法,它是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的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对调动学生内部动力,引导他们主动学习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笔者从借用器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因材施教化难为易、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思考和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四方面进行了阐述,望同仁指正。

[关键词]

初中 音乐 快乐教学法 素质教育

音乐趣味教学法又称音乐快乐教学法,它是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的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对调动学生内部动力,引导他们主动学习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要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邓小平同志在一九八三年为景山学校题词时也曾提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学习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由此可见,趣味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也是极为重要的。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大多数音乐教师不注重此类教学方法的研究。他们总是沿袭多年的陈旧教学方法,即:发声、识谱、视唱、教歌、听音、练耳、节奏、齐唱。然而这种教学方法早已程式化、呆板化,学生早已厌烦,如不改进,音乐教学怎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从事音乐教学的实践中,我个人有如下四点设想和经验,望同仁指正:

一、借用器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我校的器乐教学已有多年了,它的出现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我每次都给同学们布置一些常见的练习曲,如“闪烁的小星星”、“我的名字叫中国”、“小白菜”、“小河”等,这些小曲生活气氛浓郁,同学们吹起来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此外我还及时购进了一些小型打击乐器,如“手鼓”、“串铃”、“响板”、“沙锤”、“三角铁”、“钹”、“撞钟”等,每次上课总利用几分钟进行节奏训练,有吹有打,使同学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提高。

另外,在学唱“黄水谣”、“采茶舞曲”、“梁祝”时,我让同学们亲自将这些小曲吹奏一遍,通过这种练习,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演奏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音乐内涵的领悟。尤其当他们演奏成功获得教师的夸赞时,他们更是喜出望外,从而拥有了有一种成功感、胜利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此外,我还带一些其他乐器进行演示,使他们在实际示范中懂得更多的器乐知识。如我在讲中国戏曲时,我向大家介绍了京胡、板胡、二胡、唢呐等乐器,并亲自演奏、演唱给他们听,让他们在具体的环境中体会什么叫“西皮”?什么叫“二黄”?各反映了剧中什么人物?什么性格?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自然而然的掌握枯燥的音乐知识。

二、因材施教、化难为易。

过去的音乐教育注重技能训练和解决识谱能力。课堂上,老师们要用去多半的精力去解决识谱问题,在师生都筋疲力尽后才接触到音乐作品。这种教法不但没有使学生体验到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反而让学生感到音乐课枯燥无味,最终造成学生不喜欢音乐课。尤其在教五线谱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让学生在五线谱上标出唱名,结果使得学生到初中毕业也不识五线谱,成了名副其实的“音盲”。

为了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在唱歌教学中,我打破那种“节奏练习--读谱--唱词”的教学顺序,用先学唱歌曲,后学认歌谱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只要多听几遍范唱,一首新歌不到十分钟就学会了。有了歌曲的旋律记忆,再学歌谱就比较顺利,歌谱中的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这些难点节奏都不攻自破。有关这些节奏的概念,我尽量讲得浅显易懂,并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巩固这些概念。

如“X。X”节奏,让学生边打“XX|”节奏,边模仿知了的叫声:三连音节奏,让学生听着他们所熟悉的“国歌”前奏部分,打2/4拍节奏,或按2/4拍指挥图示指挥:我把“XXX|”节奏变为“XXXX|XX”两小节,让学生按“咚达达|咚达|”的维族舞蹈节奏读谱,然后让学生以铅笔盒当手鼓,敲出这个节奏句,并请能歌善舞的同学到前面表演舞蹈,电视上再播放一些新疆人生活的画面,真是人人参与,各显神通。这些趣味的教法不仅降低了课堂难度,增加了趣味性,而且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同时也体验到了音乐作品的表现力。

三、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

在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一课时,我先设置了几个小问题让同学在欣赏中找出答案,如:为什么歌中唱到“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月圆之夜人不归”?为什么“花香之地无和平”?我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时我还把几个小题分到几个小组,每组选一名代表大批前面来讲,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此时教师再及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同学真正体会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宝贵时光努力学习,立志成为将来对祖国的有用之才。

在教唱“黄水谣”时,我运用前后对比方法告诫同学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自强不息,因为只有强大的民族才能不受欺负,落后就要挨打,由此激发了学生长大后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四、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也是趣味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任何创造都来源于生活实践,实践是产生一切创新的基础。所以在音乐课中应该让学生充分体现自己,看到自身的价值所在,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学生在学完一首维族民歌后,让学生根据曲目的节奏特点自己编创几个小节的节奏,例:2/4(XXXXX|XXXXX)|然后再填上旋律,当一次小作曲家,这既是对学生音乐素质的梭探,也是对其潜能的挖掘及创造思维的培养。

又如让学生为歌曲《采茶舞》创编几个舞蹈动作,我以小组为基本形式,为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让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当一回老师,带领其他学生一起来为歌曲出谋划策,比一比哪个组的活动既能体现歌曲的风格又新颖。这样使整个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了创新的灵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趣味教学法是培养一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对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力,培养具有个性化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应从实践角度出发,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大胆参与,在趣味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把他们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愿音乐之花孕育学生心中,让音乐之声撒满人间。

[参考文献]:

1、《快乐教育使我们走上了素质教育之路》,《北京教育》,(1999年12期)。

浅谈初中音乐趣味教学法 篇2

音乐教学怎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因材施教、化难为易

过去的音乐教育注重技能训练和解决识谱能力。课堂上, 老师们要用去多半的精力去解决识谱问题, 在师生都筋疲力尽后才接触到音乐作品。这种教法不但没有使学生体验到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反而让学生感到音乐课枯燥无味, 最终造成学生不喜欢音乐课。尤其是在教五线谱时, 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就让学生在五线谱上标出唱名, 结果使得学生到初中毕业也不识五线谱, 成了名副其实的“音盲”。

为了让学生喜欢音乐课, 在唱歌教学中, 我打破那种“节奏练习—读谱—唱词”的教学顺序, 用先学唱歌曲, 后学认歌谱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模仿力很强, 只要多听几遍范唱, 一首新歌不到10分钟就学会了。有了歌曲的旋律记忆, 再学歌谱就比较顺利, 歌谱中的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这些难点节奏都不攻自破。有关这些节奏的概念, 我尽量讲得浅显易懂, 并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巩固这些概念。如“附点×·×”节奏, 让学生边打“×·×”节奏, 边模仿知了的叫声, 学生很快就学会了。这种趣味的教学不仅降低了课堂难度, 增加了趣味性, 而且学生学得快、记得牢, 同时也体验到了音乐作品的表现力。

二、设置问题, 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思考, 激发其学习兴趣

在欣赏“七子之歌”一课时, 我先设置了几个小问题让同学在欣赏中找出答案, 如:为什么歌中唱到“母亲啊母亲”, 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这首歌用什么样的情感和情绪演唱等。我让同学们展开讨论, 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有时我还把几个小题分到几个小组, 每组选一名代表到讲台前面来讲, 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此时教师再及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使同学真正体会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 要珍惜宝贵时光努力学习, 立志成为将来对祖国的有用之才。

在教唱“黄水谣”时, 我运用前后对比方法告诫同学们,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那就是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自强不息, 因为只有强大的民族才能不受欺负, 落后就要挨打, 由此激发了学生长大后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三、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也是趣味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任何创造都来源于生活实践, 实践是产生一切创新的基础。所以在音乐课中应该让学生充分体现自己, 看到自身的价值所在, 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学生在学完一首维吾尔族民歌后, 让学生根据曲目的节奏特点自己编创几个小节的节奏, 例:2/4 (×××××) 然后再填上旋律, 当一次小作曲家, 这既是对学生音乐素质的试探, 也是对其潜能的挖掘及创造思维的培养。

又如让学生为歌曲《采茶舞》创编几个舞蹈动作, 我以小组为基本形式,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 让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当一回老师, 带领其他学生一起来为歌曲出谋划策, 比一比哪个组的活动既能体现歌曲的风格又新颖。这样使整个课堂气氛极为活跃, 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 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了创新的灵感,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 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流,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趣味教学法是培养一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 音乐教育对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力, 培养具有个性化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应从实践角度出发, 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大胆参与, 在趣味教学中,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把他们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

浅谈初中音乐趣味教学法 篇3

音乐趣味教学法又称音乐快乐教学法,它是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的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对调动学生内部动力,引导他们主动学习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趣味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是极为重要的。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大多数音乐教师不注重此类教学方法的研究。他们总是沿袭多年的陈旧教学方法,即:发声、识谱、视唱、教歌、听音、练耳、节奏、齐唱。然而这种教学方法早已程式化、呆板化,学生早已厌烦,如不改进,音乐教学怎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

我从事音乐教学已有二十年了,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此项工作的研究,现撰成此文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借助器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上我每次都给同学们布置一些常见的练习曲,如“粉刷匠”、“划小船”、“欢乐颂”等,这些小曲生活气氛浓郁,同学们吹起来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此外我还及时购进了一些小型打击乐器,如“手鼓”、“串铃”、“响板”、“沙锤”、“三角铁”、“钹”、“撞钟”等,每次上课总利用几分钟进行节奏训练,有吹有打,使同学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提高。

另外,在学唱“黄水谣”、“青春舞曲”、“长江之歌”时,我让同学们亲自将这些小曲吹奏一遍,通过这种练习,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演奏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音乐内涵的领悟。尤其当他们演奏成功获得教师的夸赞时,他们更是喜出望外,从而拥有了有一种成功感、胜利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此外,我还带一些其他乐器进行演示,使他们在实际示范中懂得更多的器乐知识。如我在讲中国戏曲时,我向大家介绍了京胡、板胡、二胡、唢呐等乐器,并亲自演奏、演唱给他们听,让他们在具体的环境中体会什么叫“西皮”?什么叫“二黄”?各反映了剧中什么人物?什么性格?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自然而然的掌握枯燥的音乐知识。

二、因材施教、化难为易

过去的音乐教育注重技能训练和解决识谱能力。堂课上,老师们要用去多半的精力去解决识谱问题,在师生都筋疲力尽后才接触到音乐作品。这种教法不但没有使学生体验到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反而让学生感到音乐课枯燥无味,最终造成学生不喜欢音乐课。尤其在教五线谱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让学生在五线谱上标出唱名,结果使得学生到初中毕业也不识五线谱,成了名副其实的“音盲”。

为了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在唱歌教学中,我打破那种“节奏练习 --读谱--唱词”的教学顺序,用先学唱歌曲,后学认歌谱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只要多听几遍范唱,一首新歌不到十分钟就学会了。有了歌曲的旋律记忆,再学歌谱就比较顺利,歌谱中的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这些难点节奏都不攻自破。有关这些节奏的概念,我尽量讲得浅显易懂,并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巩固这些概念。如“x。x”节奏,让学生边打“xx|”节奏,边模仿知了的叫声:三连音节奏,让学生听着他们所熟悉的“国歌”前奏部分,打2/4拍节奏,或按2/4拍指挥图示指挥:我把“xx x|”节奏变为“xxx x|xx”两小节,让学生按“咚达达|咚达|”的维族舞蹈节奏读谱,然后让学生以铅笔盒当手鼓,敲出这个节奏句,并请能歌善舞的同学到前面表演舞蹈,电视上再播放一些新疆人生活的画面,真是人人参与,各显神通。这些趣味的教法不仅降低了课堂难度,增加了趣味性,而且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同时也体验到了音乐作品的表现力。

三、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

在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一课时,我先设置了几个小问题让同学在欣赏中找出答案,如:为什么歌中唱到“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月圆之夜人不归”?为什么“花香之地无和平”?我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时我还把几个小题分到几个小组,每组选一名代表大批前面来讲,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此时教师再及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同学真正体会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宝贵时光努力学习,立志成为将来对祖国的有用之才。

在教唱“黄水谣”时,我运用前后对比方法告诫同学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自强不息,因为只有强大的民族才能不受欺负,落后就要挨打,由此激发了学生长大后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四、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也是趣味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任何创造都来源于生活实践,实践是产生一切创新的基础。所以在音乐课中应该让学生充分体现自己,看到自身的价值所在,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学生在学完一首维族民歌后,让学生根据曲目的节奏特点自己编创几个小节的节奏,然后再填上旋律,当一次小作曲家,这既是对学生音乐素质的梭探,也是对其潜能的挖掘及创造思维的培养。

又如让学生为歌曲《采茶舞》创编几个舞蹈动作,我以小组为基本形式,为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让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当一回老师,带领其他学生一起来为歌曲出谋划策,比一比哪个组的活动既能体现歌曲的风格又新颖。这样使整个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了创新的灵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浅谈初中音乐趣味教学法 篇4

——如何让初中生乐学历史

朱光金

摘要:新颖的导入,可以让学生高兴地、自觉地投入学习;紧抓历史活动课不放松,能使同学们欢呼雀跃,调动学习热情;复习时设“卡”子,让同学们深知复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不认为是炒“剩饭”,从而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复习中去。

关键词:导入新颖紧抓活动课设“卡”

业内人士大多数认为学习好历史主要靠死记硬背。随着教育形势的改变,加上近几年的教育培训,我改变了一些教学观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种说法不科学。学习既然是一件苦差事,谁愿意呢?孔子曾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否则,很多教育行家为什么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呢”?

更何况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还有世界历史,该学习记忆的内容实在太多太多,本来这些东西纷繁复杂,又枯燥无味,作为一个担任历史课教学的教育人怎样让学生感兴趣积极参加到历史学习中来,这是很重要的。

现在我把本人的教学经历记下来与大家分享。

第一,新颖导入。

对于七年级初学历史的同学,我在上第一节课时,把他们略知一二的历史故事(他们大多很感“冒”)提出来,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例如:

1、现在我们地球上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你们知道我国第一个国家是何时、如何建立的?是什么人建立的?什么是国家?

2、我们男生有一部分同学喜欢下象棋,棋盘中间有“楚河汉界”的字样,这来源于什么历史典故?

3、电视剧《大汉天子》写的是哪位皇帝?真实的历史人物与电视剧的人物有何异同?

4、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三国鼎立是怎样形成的?诸葛亮真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本领?„„

5、《隋唐英雄传》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6、《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朝代?为什么一百零八将要上梁山? „„

这一系列问题故事,听老师说在历史课的学习中将会全面了解与掌握,同学们顿时喜形于色,兴奋不已!

在学习七年级历史第一课,《我们的远古祖先》之前,我提出这样一个思考题:自然界中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问题一出来,同学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随后是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这时,我叫大家只思考不回答,而真正要回答的问题与此相关:我们人类在地球上自古以来就有吗?人类又是怎么演变而来的?这时同学们马上绕有兴趣地投入到第一课的学习中。

对于一般的历史课,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不会平淡无奇地开始一课的学习,总是会想方设法,设计一个耳目一新的导入,把同学们引入到学习中,如教学《伐无道、诛暴秦》一课时,我会这样导入:大家看过电视剧《鸿门宴》吗?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历史背景之下?项羽武功高强,为什么败在刘邦手中?

或者这样导入:秦朝市场上,为什么鞋子销售不好?而拐杖却成了抢手货? 一时间,同学们想探个究竟,于是津津有味地预习起来,对于不懂的听讲时也更认真!第二,紧抓活动课不放松

初中生就喜欢上活动课,一遇到体育课同学们就高兴得不得了。同样,我把每学期的几节历史活动课跟其他讲授课同等对待。如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观看历史影视片”第9课“‘文革’经历访谈”等,从不跳过去不上。上第4课时,我们就看电影《开国大典》或《上甘岭》丰富同学们的课本知识,教学第9课时,请有切身经历的长辈到班上讲座,让同学们加深对文革的理解与印象。

每当上这些活动课时,同学们欢呼雀跃,那高兴劲儿就甭提了。这种劲头儿时常带动讲授课的学习,让人教得轻松、愉快!

第三,设“卡”搞复习

历史课的学习,主要内容虽然平时掌握得差不多,但同学们总是有疏忽的知识点,或者掌握得不够全面。因此,对于复习课总是以一些较难而又是重点的问题导入,让同学们深知复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不认为是炒“剩饭”,因而在复习课中,不管是基础差的同学,还是优秀的同学,都能全身心投入到复习中去。

有时在复习课突发“事件”找到一些“乐事”,放松一下他们紧张的神经。如在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中,有同学回忆《马关条约》或《南京条约》的内容时,中国被迫割让哪些领土,总是背得不全面,吞吞吐吐。这时,我常对同学们笑着说:“同学们,你们说他是不是太有爱国精神?真舍不得多割一点国土给日本(英国)!”这善意、委婉的批评,往往让同学们会心一笑。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法 篇5

[文章摘要]: 音乐教学法又称音乐快乐教学法,它是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的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对调动学生内部动力,引导他们主动学习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笔者从借用器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因材施教化难为易、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思考和在课堂上培养学创造能力四方面进行了阐述,新的音乐课程改革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也给音乐教师带来了开拓进取的契机。我们在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力求在教学中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音乐课堂更加富有开放性和创造性。“表现”是音乐课程内容标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及“识读乐谱”。笔者针对农村初中学生的“演唱”现状,对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歌唱技巧做了深入的研究实践,提出了“与手指一起歌唱”、“与教师一起歌唱”、“与录音一起歌唱”、“与灵魂一起歌唱”的方法。以此来唤醒沉寂的唱歌课,提高歌唱技巧使学生富于激情地演唱。如果说的不足之处,望同仁指正

关键字;音乐

教法

学法

兴趣

音乐教学法又称音乐快乐教学法,它是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的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对调动学生内部动力,引导他们主动学习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毛主席曾指出:“要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邓小平同志在一九八三年为景山学校题词时也曾提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学习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由此可见,趣味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也是极为重要的。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大多数音乐教师不注重此类教学方法的研究。他们总是沿袭多年的陈旧教学方法,即:发声、识谱、视唱、教歌、听音、练耳、节奏、齐唱。然而这种教学方法早已程式化、呆板化,学生早已厌烦,如不改进,音乐教学怎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一个光荣而又神圣的职业,古往今来有着多少歌颂教师的优美诗文,大学毕业后,怀着对教师这份职业的无限憧憬,带着儿时当老师的梦想,本人走进了农村音乐教师的队伍。音乐是一种艺术,在艺术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科学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完善评价机制”,是音乐新课标提出了的基本理念。从教十余年,对于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变化,笔者有着深切的感悟,我从事音乐教学已有几年了,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此项工作的研 究,现撰成此文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借用器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我校的教学已有几年了,它的出现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我每次都给同学们布置一些常见的练习曲,如“闪烁的小星星”、“我的名字叫中国”、“小白菜”、“小河”等,这些小曲生活气氛浓郁,同学们吹起来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此外我还及时购进了一些小型打击乐器,如“手鼓”、“串铃”、“响板”、“沙锤”、“三角铁”、“钹”、“撞钟”等,每次上课总利用几分钟进行节奏训练,有吹有打,使同学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提高。

另外,在学唱“黄水谣”、“采茶舞曲”、“梁祝”时,我让同学们亲自将这些小曲吹奏一遍,通过这种练习,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演奏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音乐内涵的领悟。尤其当他们演奏成功获得教师的夸赞时,他们更是喜出望外,从而拥有了有一种成功感、胜利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此外,我还带一些其他乐器进行演示,使他们在实际示范中懂得更多的器乐知识。如我在讲中国戏曲时,我向大家介绍了京胡、板胡、二胡、唢呐等乐器,并亲自演奏、演唱给他们听,让他们在具体的环境中体会什么叫“西皮”?什么叫“二黄”?各反映了剧中什么人物?什么性格?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自然而然的掌握枯燥的音乐知识。

二、因材施教、化难为易。

过去的音乐教育注重技能训练和解决识谱能力。堂课上,老师们要用去多半的精力去解决识谱问题,在师生都筋疲力尽后才接触到音乐作品。这种教法不但没有使学生体验到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反而让学生感到音乐课枯燥无味,最终造成学生不喜欢音乐课。尤其在教五线谱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让学生在五线谱上标出唱名,结果使得学生到初中毕业也不识五线谱,成了名副其实的“音盲”。

为了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在唱歌教学中,我打破那种“节奏练习--读谱--唱词”的教学顺序,用先学唱歌曲,后学认歌谱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只要多听几遍范唱,一首新歌不到十分钟就学会了。有了歌曲的旋律记忆,再学歌谱就比较顺利,歌谱中的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这些难点节奏都不攻自破。有关这些节奏的概念,我尽量讲得浅显易懂,并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巩固这些概念。如“x。x”节奏,让学生边打“xx|”节奏,边模仿知了的叫声:三连音节奏,让学生听着他们所熟悉的“国歌”前奏部分,打2/4拍节奏,或按2/4拍指挥图示指挥:我把“xx x|”节奏变为“xxx x|xx”两小节,让学生按“咚达达|咚达|”的维族舞蹈节奏读谱,然后让学生以铅笔盒当手鼓,敲出这个节奏句,并请能歌善舞的同学到前面表演舞蹈,电视上再播放一些新疆人生活的画面,真是人人参与,各显神通。这些趣味的教法不仅降低了课堂难度,增加了趣味性,而且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同时也体验到了音乐作品的表现力。以上我提到了让学生们与手指一起歌唱、舞蹈;打好音准基础与手指一起歌唱

(一)音准是唱好歌曲的基础

音准是唱好歌曲的基础,是演唱歌曲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教唱歌曲时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音准教学。只有掌握正确的音高才能将歌曲的旋律唱准确,歌曲才会优美动听。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音准较差的同学,由于每个人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有些同学音乐感觉较弱,有些同学很有音乐天赋。但作为音乐教师的责任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水平,世界上不存在“五音不全”,音准是可以经过训练来提高纠正的。训练音准有许多种方式,我们常见的有随琴模唱法,视唱法,借助钢琴或电子琴对学生进行音准的训练。而这些机械的训练方法枯燥无味,学生在唱谱时多半是随波逐流,大家唱什么音高便随着唱什么音高,对音符及各个音之间的关系没有概念,教师在上课时也很少涉及这方面的讲解。没有音准的基础,就无法表现出音乐的美感。

(二)运用柯尔文手势来歌唱

在视唱中加入柯尔文手势音阶,与手指一起唱歌,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达到良好的音准记忆效果。

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他是1870年优翰•柯尔文首创的,他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和不同的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在空间把所唱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首调唱名体系中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调式音级倾向,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用恰当的手势起到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如识谱教学中,并不一味地强调这个音符应该唱多高,那个音符应该唱多低,而是恰当地运用柯尔文手势。由于音符的不同所用的手势也就不同,不同的手势再辅以不同的空间位置,可使学生产生对音符唱名及相对音高的联想,将学生觉得难捉摸的高音在一定程度上予以视觉化,形象。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学着用手形的变化及手位的高低调节来学唱简单的音阶;新歌教学时让学生在老师的琴声引导下边做手势边识谱,这样边唱边动学生们很感兴趣,于是对识谱的畏难情绪在不知不觉地减弱了,并且音准的准确性就大大的提高了。教师不出声歌唱,仅仅用手势表示出一个个短小的乐汇片段,要求学生唱出它 们的音高,做内心听觉的训练。例如,老师用手势做出:s l s m,l dˊl m,m dˊs l让学生边看边记但是不准唱出声音,当老师每做完一组之后,再让学生唱出这一片段,练习时教师可以哼唱出各片段第一个音的音高,然后让学生边看老师手势边唱,或自己做手势唱,如果学生音准较好还可以让学生直接唱。长期训练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内心听觉,培养学生的音准。

柯尔文手势是具有线谱音位和简谱形象的“图谱”,是“具有音高的指挥动作”,是“音乐的体操、不花钱的乐器”,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融入手势音阶与手指一起歌唱,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一举两得。

领略歌曲魅力与教师一起歌唱

(一)教师具有魅力的范唱

教师在教唱歌曲时要进行有表现力的范唱,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范唱进一步理解作品,体验如何去表现歌曲的意境和感情。教师在范唱时应有饱满的热情,面部表情要生动,身体动作也要根据歌曲的需要与演唱进行配合。范唱时教师应运用真实的情感,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理解作品。

例如《游击队歌》一课教学时,先由教师范唱。教师头围白毛巾,形象上模仿了游击队员,音乐响起,教师半蹲走步,模仿游击队员夜行步伐。“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个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教师先用轻巧,带有弹跳性的声音演唱,面部带着神奇自豪又不失警惕的表情,“没有吃,没有穿,只有那敌人送上前”。这一句力度有了明显的变 化,唱出了自豪骄傲的成就感。教师时而东张西望查看敌情,时而回身招呼后面的游击队员,表演的惟妙惟肖。同学们见到如此生动的表演,首先对本首歌曲充满了浓烈的兴趣,其次便轻易地体会到歌曲的情绪变化,表现特点。这时让学生自己说出歌曲的力度变化、情绪变化、表现的情感思想等等,在理解的基础上学唱,便能更好的表现出这首歌曲。

(二)师生合作演唱

新课标中指出这样提到:我们不提倡使用专业院校训练学生的方法,对学生作专门的、频繁的、重复性机械训练;而大力提倡将技能技巧融于歌唱教学之中顺带地加以解决。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在歌唱技巧方面,有些内容可以不过高地提出要求。

正如《爱我中华》一课,这首歌节奏欢快,朗朗上口,学生很快就学会了。但如果把它唱好却没那么容易。这首歌曲的音域跨越较大,无论在音色、演唱技能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高音区的演唱,“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有百分之三十的同学采用了低八度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纠正这种错误,并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可以让学生用轻声、或假声来演唱,关注音准,切忌大声喊唱。为了增强学生的演唱信心,激发学生的演唱欲望可以降低难度,由教师来演唱高音部分“爱我中华”,学生齐唱“健儿奋起步伐”或采取教师领唱、学生齐唱的方式。由教师和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演唱,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同学们的演唱兴致较浓。

三、分析歌曲特色与录音一起歌唱 分析歌曲的特色,着重模仿具有特色的旋律、节奏及歌词,放大歌曲的特点,唱出歌曲的独特韵味。

(一)从歌词中找特色

《阿西里西》是一首西南少数民族的歌曲,这首歌曲节奏欢快,活泼。同学们在聆听范唱之后,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的歌词“丘都者那的丘都者”。这一句究竟是什么含义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这首歌曲的学习。这句彝族音译的句子便成个这首歌曲最大的特色。在了解了歌词含义“我们都是好朋友”的意思之后再来认真听范唱,模仿范唱中这句话的语气,发音,咬字吐字。将这句话唱的更有彝族味道,声音要有弹跳性,也要突出民族团结互敬互爱的心情。这样分析出最具特色的语句,便可唱出歌曲的味道了。再如《前门情思大碗茶》这首歌曲,曲风为京味儿,旋律较复杂出现了许多前倚音,不适合视唱法的教学,而歌词中出现了大量的儿话音,这是学唱这首歌曲的关键。请同学多次模仿“蛐蛐儿”等儿话音,着重练习北京的口音、腔调。将歌词读出京韵来,然后再随录音中的范唱一起唱,用这种方法练习唱出这首歌曲的特色。

(二)从旋律中找特色

掌握旋律的起伏走向,音高变化唱出歌曲的特色。《牧马之歌》《在音色月光下》等少数民族歌曲的旋律,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聆听范唱时请学生画出歌曲的旋律线条,说一说这首歌曲的旋律有哪些特点?随录音模唱时要关注旋律线的走向,重点练习变化音出现时的音准,如升fa降si,准确掌握歌曲的旋律特色。

(三)从节奏中找特色

《念故乡》中的附点节奏是这首歌曲的最大特色,请学生模仿教师拍打附点节奏,通过体验说出附点节奏的特点(长——短)及力度变化(强——弱),并能够区分小附点和大附点。掌握了节奏后,再来学唱这首歌曲。“念——故乡,念——故乡,故——乡真——可爱”。仔细聆听录音范唱,标记出歌曲的力度变化,用夸张的方法来模仿渐强渐弱,将附点节奏的特点发挥到极致。

四、声情并茂与灵魂一起歌唱

歌唱既要唱声,又要唱情,只有声情并茂的歌声,才能正确揭示歌曲的情感内涵,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不同风格的作品,需要不同的情感来演绎。要通过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寻找诱发声乐表演的内在体验依据,唤起类似于一度创作者的情感世界,用自己的再认识激发出主体心中“情感的火焰”。

(一)了解歌曲背景,把握歌曲意境

每一首歌曲有其创作背景,在深入了解歌曲的年代、及词曲家当时的创作的历史背景,现实背景,对演唱好歌曲时至关重要的。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体会歌曲的意境,有利于更好的表现歌曲抒发情感。例如《七子之歌——澳门》。1922年7月,闻一多先生赴美留学。因不堪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毅然于1925年5月回国。而“五卅惨案”就在他归国后数日发生。英、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暴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闻一多先生更是义愤填膺。他痛感中国人不仅在国外被人歧视,就是在自己的国土上也要受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欺凌。于是,感慨万千地写下了一系列的爱国诗篇。1997年,在澳门即将回归之际,作曲家李海鹰用深情而诚挚的音调为《七子之歌——澳门》这首诗谱上了曲。自此,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响彻了神州大地。在了解了背景资料之后,在力度上进行细致的处理“那三百年来„”齐唱部分唱的激情澎湃,同学们能够用面带企盼的表情唱出渴望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加强情感渲染,营造演唱气氛

歌唱是发自内心世界的精神活动,在歌唱时,教师应注意明确表达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创设情景,以景育情。例如《雪绒花》一课。歌曲在不同情境演唱时体现了不同的情绪,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影片中的两个不同场景,在上校家里一家团聚温情的演出;在晚会上逃难前的演出。使学生身临其境,营造演唱气氛。将演唱与灵魂相结合,唱出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之情。

音乐把一切在人类心灵中占据地位的东西都拿出来提供给我们的感性和情感,让人深刻体会到审美的愉悦。音乐给人的想象插上高飞的翅膀,把人的思维注入形象的因子,使人的创造性充满活力,发展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开发。让我们唤醒沉睡的种子乘着歌声的翅膀,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飞翔!

三、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

在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一课时,我先设置了几个小问题让同学在欣赏中找出答案,如:为什么歌中唱到“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 城”,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月圆之夜人不归”?为什么“花香之地无和平”?我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时我还把几个小题分到几个小组,每组选一名代表大批前面来讲,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此时教师再及时进行爱国

主义教育,使同学真正体会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宝贵时光努力学习,立志成为将来对祖国的有用之才。

在教唱“黄水谣”时,我运用前后对比方法告诫同学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自强不息,因为只有强大的民族才能不受欺负,落后就要挨打,由此激发了学生长大后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四、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也是趣味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任何创造都来源于生活实践,实践是产生一切创新的基础。所以在音乐课中应该让学生充分体现自己,看到自身的价值所在,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学生在学完一首维族民歌后,让学生根据曲目的节奏特点自己编创几个小节的节奏,例: 2/4(xxxxx|xxxxx)|然后再填上旋律,当一次小作曲家,这既是对学生音乐素质的梭探,也是对其潜能的挖掘及创造思维的培养

又如让学生为歌曲《采茶舞》创编几个舞蹈动作,我以小组为基本形式,为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让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当一回老师,带领其他学生一起来为歌曲出谋划策,比一比哪个组的活动既能体现 歌曲的风格又新颖。这样使整个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了创新的灵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趣味教学法是培养一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对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力,培养具有个性化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应从实践角度出发,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大胆参与,在趣味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把他们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愿音乐之花孕育学生心中,让音乐之声撒满人间。

[参考文献]:

1、《快乐教育使我们走上了素质教育之路》,《北京教育》,(1999年12期)。

2、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p92

3、初一音乐教材及教案

4、《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音乐教学概述》中教育星电子图书馆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评价改革 篇6

丘北县双龙营镇第一中学校 谭转俊

教学评价是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复杂又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在指导思想上存在着过于追求评价的甄别功能和选拔功能,漠视个体差异,导致评价标准的单一化,评价主体的单一化和单向化,评价内容的简单化等误区,使得音乐课程在中学教学体系中有边缘化的倾向。新的课程改革给音乐课教学理念带来巨大的变化,评价方式也应随之改变。在实践中可以从构建完整的评价体系,实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互评自评与师评相结合,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等方面着手,实现音乐教学评价最终的目的。

评价主要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原理,使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对过程、结果进行的考查和判断。广义的教育领域的评价包括教育评价、教学评价、课程评价等多个范畴。本文所述评价主要是指音乐教学的评价。

音乐学科的教学评价是指根据《音乐课程标准》既定的教学总体目标和教学设计目标,运用科学有效的考查方法,对音乐学科教学的要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它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程设计与实施、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效果、学生学习能力与结果等诸多领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教学环节。

音乐教学评价也是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环节。首先,评价的目标和结果能够规范学校音乐课程的开设;其次,评价的结果对音乐教学工作具有极强的诊断作用;再次,评价要素的变化一定会引起音乐教学指导思想、模式和教学内容的连锁变化。从而对音乐课教学具有很强的推动、指向作用;最后,评价的过程与结果能及时将教学的针对性和效果反馈给教师和教学主管部门,便于及时纠正。

然而,长期以来,“评价就是考试”的观念占据着音乐老师的头脑。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音乐教师设计的评价方式和操作程序中有相当部分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或远落后于社会的进步。这种落后使评价的功能和结构都偏离了正常的轨道,也使音乐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无法推陈出新。

具体而言,传统的音乐课教学评价方式比较简单:由于音乐课每周仅一个课时,而一个音乐老师往往要面对10个以上班级的学生。因此,相当部分音乐老师采取的评价方式就是在期末考试临近前,让学生以个人或组合的形式,自选(或指定)一首歌曲在课堂上当众演唱一下。然后由教师个人依据学生的表现好坏分别给予优、良、及格等级或分数。这种终结性评价的结果完全是依照学生是否会唱和是否唱得好两个标准而赋予的量值。它成为评价学生学习音乐学科的唯一结果,被学生称为“一唱定乾坤”。一些管理较为完善的学校往往还要求每学年进行一次音乐理论考试。然而大多数这样的理论考试完全成为枯燥深奥的乐理知识的堆砌。它或者考查的是与音乐课程核心内容毫无牵连的东西,或者考查的形式呆板教条。如:问答题:“前奏与间奏有什么区别?它们的作用是什么?”这样的题目学生只能借助死记硬背完成。评价过程即便完成了,学生也普遍认为并未反映出自己在音乐方面的天赋或音乐课中所学到的知识与能力。由于评价无法准确地体现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一些学校或者不开音乐课,或者到九年级就停开音乐课;又由于这样的评价不重视过程,大多数学生上音乐课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仅靠考前突击即能得到高分。导致音乐课程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有边缘化的危险。

当然传统评价模式还是有其优点:如比较注重基础,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具有选拔性,能让一批天赋优异的学生脱颖而出。之所以在评价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问题并不是出在模式本身,而是在于制定评价模式的指导思想。综合看来,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指导思想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过于追求评价的甄别功能和选拔功能:在传统的模式中,教师往往在评价前就设定好评价的目标是让极个别的学生成为优秀,一部分学生成为良好,大多数学生属于一般。老师的预先设定使得大多数学生没有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很少获得过鼓励,慢慢成为音乐课程的失败者。甄别的结果是让“金字塔”最下层的大多数学生逐步漠视音乐课的学习。这种建立在培养少数“尖子生”教学观念上的选拔性的评价观,忽视了学生的层次性和教学目标的整体性,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准则。

2、漠视个体差异,导致评价标准的单一化:相当一部分老师,处于体现自身权威的需要,为了控制学生,习惯于居高临下,习惯于对学生拟定一个评价的统一标准。而忽视了学生个体间的多样化差异。在统一的评价标准面前,学生被迫放弃了自己的优点、特长而去迎合教师的评价标准。而教师在这个统一的标准指导下。总是看不到学生的优点,看不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之处,对于达不到评价标准或偏离标准的行为往往给予不合适的批评、指责。、评价主体的单一化和单向化: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包括了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而最重要的评价主体——学生却被排斥于评价主题范围之外,成为被动接受评价的客体。这种由上而下的不可逆转的,单方面、直线式、鼓励的评价模式存在极大的弊端。评价往往成为权威人士片面性、独断性的活动。学生在这样的评价体系面前是极为反感的。、评价内容的简单化:在只重结果,忽视过程的指导思想下,音乐教学评价的传统方式往往将非审美体验(基础知识、技能技巧、历史等)摆在音乐评价内容的重中之重,而将音乐课程的审美体验(联想、创造、情感兴趣等)放在一边。习惯性地将其他课程的教育目标机械地移植到音乐课程的学习目标上来。这种只重音乐课程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忽视音乐最重要功能的考核办法,严重破坏了音乐课程的本质属性(审美性、艺术性),降低了音乐课程的地位。

李岚清说过:“艺术教育主要不是技术教育,不能只是教学生弹琴、拉琴、唱歌,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艺术的鉴赏力。”音乐课程评价的改革,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能力,而且对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起着积极的作用。

新的评价体系在关注学科考试的同时,还要求对初中毕业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在五个维度的测评中,专门设有“艺术与审美”这一维度,要求学生提供三年完整的艺术考核成绩,优秀的艺术作品及参加各类艺术活动的记录与成绩等等重要材料。由于综合素质测评事关学生毕业与升学,因此音乐课的评价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种重视既提高了音乐课的地位,同时也对传统音乐课评价形式提出了挑战。必须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传统的音乐课程评价方式进行改进,才能真正实现音乐课程改革的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将音乐课程定位于是普及音乐文化、弘扬人文精神的一门基础课程,将逐步建立与完善音乐学习评价制度作为课程观念的重要部分之一。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以音乐课程标准为准绳,以音乐基础能力为基点,在审美情感与审美态度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新的音乐教学评价理念提出:初中的音乐教学评价应主动适应所有进行音乐学习的学生,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着眼于不断放大评价的激励、改善与调整的功能,引导和促进所有的学生在音乐课程的学习重有所提高。在《课程标准》中,明确了音乐教学评价的四项原则(即导向性、科学性、整体性、可操作性原则)。与以往大纲对评价内容的描述不同,《音乐课程标准》不光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指标作为评价的基本内容,还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学习过程与方法也列入评价的基本范围。由于指导思想的变化,使得音乐教学评价的范围更加宽泛,许多以前不可能成为评价内容的东西也都成为音乐教学评价的基本的重要内容:如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对不同类型音乐的爱好与人文感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态度、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甚至是高水平的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等等。评价内容的扩大化自然也会推动评价方式的变革:如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等。此外《课程标准》还认为评价应多着眼于教育、激励和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将学生、教师以及课程管理者均作为评价主体,调动学生积极性,使评价成为共同参与的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方式,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根据新课程要求的变化,在实践中,对音乐教学评价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方式与方法:

1、构建完整的评价体系,实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所谓形成性评价,就是指过程评价。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将评价的着眼点放在学习过程上,也就是学生再平时课堂上的表现与参与的积极程度。

(1)在学期之处,我就布置好每堂课前5分钟是学生的“才艺斗秀场”时间。按学号顺序安排1—2个学生进行才艺表演:表演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由学生自选,提倡多种角度多种才艺:如演奏一首最拿手的乐曲,演唱一首自己最喜爱的歌曲,表演一段最能展现自己水平的舞蹈,甚至可以展示自己原创的音乐作品,说一段最熟悉的相声、为自己喜爱的诗歌或文学名著配上合适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诵等等。对于个别认为自己在表演上没有才华的学生,我还允许他们可以就课本中的或社会上流行的一首音乐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可以单独表演,也可自由组合。我的目的是能从不同角度关注学生。评价采取自评、互评和师评三结合的方式。我和选出来的学生评委会对每个学生的表演内容与表演水平都用描述性的语言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并给予了等级(优秀、良好、一般、及格、不及格)的评定。结合学生个人的自评成绩得到学生的才艺成绩。这个成绩在最终的学期成绩评定当中占30%的比例。这样的评价模式将关注的重点落在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给予了每一个学生平等的机会。使音乐课的评价不再是以往的“一蹴而就”型。每个学生有多次展示自己多种才能的机会。在展示与评价过程中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学生评委们经常为了一个同学的评分,进行着激烈的争辨。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而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欢乐激励的气氛中,每一位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缺点。

(2)音乐课堂的纪律往往是最令老师头疼的问题。在设计评价项目时,我还将课堂学生的表现列为评价的一个模块,在期末成绩评定中也要占30%的比例。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出勤、上课的参与积极性、是否遵守课堂常规纪律和能否保持教室卫生等等。和以往教师单打独斗的情况不同的是,我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由小组成员间互相评价。这种评价模式对比较调皮的初中学生最为有效。

(3)学期末的乐理考试同样在期末成绩评定中占30%的比例。不过与以往的背书——考试的传统流程不同的是:在命题中,我注意考查了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和在学习中对音乐的领悟能力。如:

①听三个音乐片断,辨别其乐器的名称:A二胡

B小提琴

C钢琴

②为下面这首诗歌片断配上恰当的乐曲:A第一曲B第二曲C第三曲 ③你听到的音乐是以下哪一句旋律?(略)

这样的题目既考查了学生对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同时将音乐课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贯穿其中,还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氛围。学生在答题时有足够的思维空间,不需要去死记硬背。这样的考试有效果,受到学生喜欢。

(4)在课外,我还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对这些学生的表现与成绩加以记载,把音乐评价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可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实践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感受音乐的快乐;然后在学期或学年的评价中,将其与其它评价指标相结合,得出学生的阶段性考核结果。这样做,有利于把握学生的整体水平,尽可能地避免教师的片面评价。

2、互评自评与师评相结合

音乐课程评价不仅是教师的事,学生自身也要开展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评价是一个从外部评价向内部评价逐步内化的过程。在检验学生自我评价时,我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让每个学生对自己一个学期以来的音乐课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从这些调查数据表明了多数学生对自己在音乐学科方面的评价是认真的、合情合理的。采取互评、自评和师评三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而不是单一的、一两次测试定终身的评价方式,是新课标提出的重要评价模式。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对阶段学习进行总结、回顾。这种自我评价能极大地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自我的点滴进步,使学生具有成就感。其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能公正、准确的评价他人。再次,教师也要根据平时的记载与期中、期末的考试进行综合评价。

3、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因为个体的差异,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方面会产生不同的层次。对于艺术类课程而言,学生的天赋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科学的评价观要求我们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评价标准。这并非放弃评价的公平性,相反恰恰是尊重差异的表现。比如,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可以依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对平时接受了特长培训的学生,就不能仅仅满足于唱好一首歌,而是要让他们在展示自己特长的同时,将一首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表达出来。普通学生只要他能唱准一首歌就可以给他很高的评价。如果他能展示自己在音乐课中所学的特长,比如竖笛,哪怕他吹得不是很流畅,都应给予加分的鼓励性评价。对于平常比较内向,或确实是能力较差的学生,只要其学习态度端正,就不应当完全否定他三年的学习过程。总之,要通过灵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己每个学期都有进步,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评价的目的才真正达到。

当然,关于音乐教学可以评价的内容以及评价的方式、方法很多,关键是要予以正确的评价和指导,促使他们能自觉的运用音乐课中所学的音乐知识去参与课外的音乐实践活动,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浅谈初中音乐趣味教学法 篇7

通过实体的器乐演奏, 让学生充分认识各种器乐, 同时在教师演奏的过程中, 增加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另外, 学生在学习器乐的过程中, 既是对器乐演奏的学习, 同时也是对乐理知识的巩固, 在实际演奏中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会更加扎实。

教师也可以通过购置一些小型打击乐器, 如响板、三角铁、手鼓、撞钟、串铃等, 在课前或者讲课过程中, 让学生用这些小乐器做一些简单的互动, 会营造出更好的学习氛围, 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转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大多都是花费大量精力识谱, 学习乐谱知识。由于乐谱知识比较枯燥, 老师讲授起来比较费力, 同时学生又觉得枯燥无聊, 很难记住, 逐渐就对音乐失去了兴趣。针对这种情况, 需要改进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音乐, 然后随着歌词慢慢演唱。学生的模仿力相当强, 很快就能模仿演唱出整首歌曲。这时再回过头来看乐谱, 结合自己的演唱过程, 学生很快就会掌握乐谱, 对于其中的三连音、切分音等也很容易掌握了。在教授一些节奏概念时, 最好据举一些实例或者用一些浅显的办法让学生记住。如学习三连音节奏时, 给学生放《国歌》前奏部分, 让他们理解三连音。

三、巧妙设置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进行音乐欣赏前, 首先根据音乐提出问题, 这样, 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就会积极思考。设置的问题可以围绕音乐想表达的意思、乐理知识、表达方式等。例如在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时, 设置以下几个问题:歌曲的“千里到光影, 仇恨燃九城”这一句, 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又都是什么意思?听罢歌曲, 让同学们分组讨论, 最后每组选一个人讲述。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 理解歌曲, 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水平, 同时, 对学生也是一次爱国教育。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我们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在学习完每首歌曲后, 都应该给学生布置一些创造性的作业。如根据每首歌曲的节奏特点, 自己谱几个小节奏, 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演示可以多样化, 可以利用各种乐器, 也可以编排一些舞蹈, 这样对同学的创造力培养是非常有好处的, 同时效果也非常好。

五、精心设计课程讲授环节

音乐是用来表达情感、愉悦身心的, 因此, 我们在进行音乐的教学时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其参与到音乐中来。在进行音乐欣赏时, 我们可以根据每首音乐的不同, 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参与进来。例如:在学习《跳吧跳吧》这一首歌时, 教师可以首先随着音乐跳起民族舞, 然后让会跳舞的同学也参与进来, 逐渐将不会跳舞的同学也邀请进来。这样, 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讲解该首歌曲, 同学们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六、辅以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 很多现代科技手段都应用到了教学当中。我们音乐教师要积极用好这些技术手段 (如多媒体、录像、电脑、网络等) ,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时, 我们可以展示一些以这些音乐为背景的经典图片或者影像, 从而加深理解, 也能进一步陶冶学生情操;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搜索一些著名作曲家的作品集, 然后与学生共同欣赏, 在这个过程中了解该作曲家的作曲背景, 在掌握了与音乐相关的文化知识的同时, 也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审美的水平。

七、结语

总之, 在初中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采取各种手段, 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 积极用脑去思考、用口去演唱、用眼去观察、用身体去表现,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从而喜欢上音乐, 进一步表现和创造音乐。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 学生的主体意识才会发挥出来, 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音乐技能, 包括音乐欣赏能力、歌曲表现能力及创造力, 同时, 他们的审美水品和道德情操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哪种教学手段、哪种教学设备, 这一切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只要教师们有效地利用上述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就有可能学得积极主动, 并学有成效。

摘要:趣味教学发也称为快乐教学法, 是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 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都得到提升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将此方法运用到初中音乐教学中, 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效果也非常好, 同时, 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本文结合作者多年工作经验, 对该方法作以总结, 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趣味教学,初中音乐,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兴花.浅议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若干有效方法[J].文理导航 (上旬) , 2011 (05) .

[2]李连叶.谈初中音乐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34) .

[3]王莉萍.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7 (18) .

浅谈初中音乐趣味教学法 篇8

[关键词]趣味教学法 初中音乐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059

现代化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共同发展。因此,音乐教学在初中教学中必不可少,也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趣味教学法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应用的意义

趣味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育者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经过探讨、分析而设计和制定出相关的兴趣点,以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目前,在我国初中教育活动中,开展音乐课程教学活动旨在调节学生枯燥的学习生活,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健康发展。但在现实中,音乐教学活动中出现了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等现象。而应用趣味教学法,能有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进而提高学习的整体效率。由此可见,趣味教学法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二、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如何应用趣味教学法

(一)因材施教,挖掘学生特长

受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所呈现出来的情况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集体和个人的共同发展,对不同能力和不同爱好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注重发掘学生的兴趣特长,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初中音乐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加上这一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半成熟、半幼稚阶段,内心情感丰富,渴望展现自我,在兴趣和爱好上具有个性化、多样化的特征。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务必要遵循这一时期学生的成长规律,善于观察和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对症下药,促进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既能保证音乐教学活动的正常推进,还可以培养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学生平时所表现出来的智力水平、音乐素养、基础差异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将学生大致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进而有针对、有目的地设置教学环节,为学生展现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上课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自由选择,如在乐器学习中,可设置较难、适中、容易等三种层次的和弦演奏,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练习。在选择过程中,基础好的学生可直接选择难度系数较大的和弦伴奏,中等程度的学生可选择难度适中的和弦伴奏,也可以尝试难度较大的伴奏,抑或直接从最容易的和弦伴奏开始尝试;而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可从最简单的伴奏开始学,熟能生巧,由易到难。如此一来,就能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参与度,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音乐学习模式,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增加自信心,获得进步。

(二)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是进行趣味性教学的有效途径。受综合因素的影响,初中音乐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活力,学生兴趣不高。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趣味教学法的有效运用。首先,注重研究和挖掘音乐教材中的趣味性素材,激发学生兴趣。其次,要改变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唯美、愉悦的情境中接受艺术的熏陶,增加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新教学手段,转变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学内容主要以识谱唱歌为主。在乐谱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趣不高,课程进度慢和效率较低。在唱歌过程中,由于教材上选取的歌曲较为传统、古老和严肃,缺乏新颖性和时代性,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流行音乐相脱节,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积极地创新教学手段,转变教学模式。

(四)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主要依靠教师讲、学生听,或跟随录音机模仿展开,教学目标以会听曲、会唱歌为主要目标,长此以往,学生对音乐学习丧失兴趣,并产生厌恶情绪。趣味教学法的运用,为初中音乐教学活动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并且利用现代化的音乐教学资源、视听媒介,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音乐课堂的活力。

综上所述,趣味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能激发学生兴趣,提升音乐教学效果,在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还能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浅谈初中音乐趣味教学法 篇9

谢虹

一、研究背景:

在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依然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状态低迷,学习兴趣渐失,学习能力低下,主动精神与创造力缺乏。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学习者的愉悦。却发现完全不能达到象他们那样完满的课堂效果!细想,是是师生配合不密?自己教育教法不妥?是学生素质太低?……

在音乐常态教学中,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更好地感悟与体验音乐文化,增强音乐学习的有效性,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组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如何应对各种新课改理念做到融会贯通,逐步形成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如何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为此我们据此,我们提出了“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方案,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从而大面积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

二、研究的设计思路。

(一)对关键概念界定

1、有效: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音乐教学后,学生获得的音乐或与之相关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2、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音乐的所有行为。

3、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发展就其时间而言,有当前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方法必定要促进学生当前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以现代教育学与小学音乐新课标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音乐的过程,关注音乐教学效益,建构有效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具体目标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明确小学音乐有效课堂教学方法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总结一套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小学音乐有效课堂教学方法策略体系,形成学校有效教学特色。

二是通过课题研究改变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学习方法,提高音乐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合作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成为会学习会创造的智慧型人才。

三是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音乐课堂教育观念,提高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音乐教师在小学音乐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中实现专业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着力于现实的音乐课堂教学考察,结合自己学校学生对音乐的一些基本知识了解甚少,对歌曲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很差的特点,使我觉得作为一名小学的音乐教师要想取得音乐课堂教学的真正实效,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教学原素,就必须得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摸索出适合小学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方法,这对小学音乐的教学更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实依据:我校是一所地处农村和城市相结合的学校,近几年来由于我校生源问题,因此如何使我校的音乐教学在二期课改中得以提高和改善,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创新精神成为我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及研究的重要依据。

2、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创造性思维,并较好培养个体的学习风格。因而在研究中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具有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

3、创造教育的理论依据: 创造教育研究认为,凡是智力正常的儿童人人具有创造潜能,在支持的环境与适合的教育条件下,这种潜能就会转化为自我实现水平的创造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及自我创新能力的培养。

4、音乐学科教学论依据: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在研究中做到让学生学了音乐更有朝气;使学生更有智慧;使学生更有创意;使学生思维更活跃;使学生音乐素养更有内涵;最终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率。

5、儿童心理学理论依据:

小学生感知事物较笼统,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时空特性的知觉也不完善,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显发展。这个时期,无意注意起重要作用,但有意注意迅速发展,并且逐渐在学习和从事其他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在课堂中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合作学习的热情。

(五)遵循的原则

1、兴趣性原则:

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要注意儿童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向学生展露新奇、有趣的音乐、律动,能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产生积极了解音乐和感受音乐的需要与动力。

2、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遵循教学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一种教学原则。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想办法保持其稳定性和持久性;然后,创设让学生“质疑”的问题和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养成习惯;再次,教给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自我探究的能力。

3、实践性原则:音乐教学的原则是要一切学生必须通过动一动、练一练、唱一唱、欣赏欣赏来体验、感悟音乐的魅力。在动、练、唱中培养学生的乐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和欣赏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4、创造性原则: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创造性人格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5、全体性原则:①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学有所得,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②对每个学生负责,“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③我们特别强调的是,不能让班上音乐表现较差的学生沦为陪读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教师让他们答问要留心为他们创造能够获得成功和自尊的机会,使他们感到自己可以回答以往只有好学生才能回答的问题,从而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四、研究内容

构建有效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2)音乐课堂常规训练有助与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3)舞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五、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学习小学生心理学、小学音乐课程标准、音乐教学理论,收集有关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情报资料。

2、调查法: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目前小学学生学习音乐的状况,了解他们对本课题的看法,以及在课题研究中学生的变化情况。

3、行动研究法: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不断调整研究方案,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理性指导下进行研究实践,把研究实践上升到理性高度,实施研究计划,完成研究任务。

4、个案研究法:选择典型学生建立个案进行追踪研究,从而检验和了解课题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情况。

5、经验总结法:在前期文献研究、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形成项目研究报告,并把研究成果有机渗入到小学各年级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六、研究步骤

提出问题——制定课例内容——实施课堂教学——课后评价反思——修订教学方案——再次实施课堂教学——评价反思

先有教研组全体成员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然后由教研组集体制定课例内容,由一位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组其他成员听课紧接着是集体研讨,进行说课自评他评,并对做课老师进行置疑,然后集体进行二次备课,针对提出的或存在的问题商讨对策,制定教学方法,由这位老师进行二次做课,然后再次进行评价反思,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效果如何?那些问题还没有解决,总结出有效的教学方法。

七、课题成员:谢虹

八、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研究》

九、研究成果及其分析:

(1)推进备课改革

首先,学校作了两个层面的改革。一是在全校推行了校级领导随堂听课制度。由教导处每周统一安排校级领导和中层分组听课,对被听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摸底、指导。对优课教师加以表彰和鼓励,对差课教师继续跟踪指导,以听课来促进教师认真备课。

二是在课题组改进了备课的设计和过程。首先是改变备课的格式,在教案的内容栏里增设了“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学生学法”这样两块,显然这是与本课题紧密相关的。其次,以往的校内教研活动常常是执教者独立备课,呈现的是一种个人的努力。为了加强指导,进一步提高研究课的质量,我们实施了合作备课。由一名课题组骨干成员和一名一般组员组合成对,提前对教材和教法进行切磋指导。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是富有成效的。(2)改进研讨课

为了使音乐研讨课真正获得研讨的价值。我们采用了专题研讨、一课多教、同课异教等研究的策略。

①主题研讨。课题研讨有了明确的主题,才能充分发挥研讨的价值。主题的选择可以从教师普通关注的问题入手,然后加以提炼而成。如音乐教学的研讨主题有“小学音乐课堂常规训练”、“歌曲与舞蹈的整合”、“音乐课堂有效问题的设计”、等。主题的设定者可以是课题组长,也可以是执教老师。我们一般围绕一个主题研究一个阶段,开出几堂研讨课,从而使教师对此既有理性的深度思辨,又积累了一些感性的操作经验。

②一课多教。一般来说,我们要求研讨课都有一个试教的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设计,然后才能推出比较成熟的课。如 韩慧老师执教的研讨课《吹起羌笛跳锅庄》试教了二次。这种对一堂课的反复研究,体现了我们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也有力地提升了我们对教材及课堂的把握能力。

③同课异教。同一篇教材,由不同的教师来教,称为同课异教。如韩慧老师和刘静对《木瓜恰恰恰》异教得到了大家的赞许。她们对教材共同钻研,又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来执教,体现了她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体现了她们对教学个性和学生特点的正确把握。(3)提倡互动评课

评课是实验教师理论素养的体现,它需要教师用理性的眼光来观察,用内化的理论来阐述。为了促进每位教师都能积极参与评课,我们要求听课教师听课后撰写一份评课稿或提纲。在评课中,我们除了先请执教者说课,还主张向执教者质疑,问他的设计思路、问他的设计意图、设计理念。这种积极互动的评课氛围常常感染着每一位参与的教师,无论对执教者还是评课者,都是一种激励,一种历练。

(二)总结了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1、《音乐课堂中唱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探究》 教师:黄艳玲

研究成果:

(1)、学生歌唱时间要充足,教师示范引领到位,加强了感悟体验。(2)、教学中注重学生对歌曲的演唱技巧指导。(3)、歌曲的表现形式要多样,让孩子快乐歌唱。

2、《略谈创造情境教学让学生融入音乐》教师:丁学义 研究成果:

(1)组织教学,创设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2)感受情境.(3)用丰富的多媒体展现情景

(4)创设“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情境.(5)表现情境.(6)拓展转化情境.3.《创设音乐学科特色常规教学》教师:韩慧 研究成果:

(1)、用音乐去指挥学生。

(2)、速度变化的运用指挥学生。

4、《舞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策略的有效性》教师:刘静 研究成果:

上一篇:以借口为话题的优秀作文下一篇:爱哭的我三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