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

2024-07-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通用8篇)

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 篇1

在实施的质量管理中,质量体系文件是对质量体系的开发和设计的体现,它是企业质量活动的法规,是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都应遵守的工作规范。ISO9000-1中阐述文件的作用时,着重指出“编写和使用文件是具有动态的高增值的活动”。为了实现高增值的目标,需要开发和创造性劳动,需要在文件的编制时遵从一些重要的原理和原则。质量体系文件编写原则

2.1 符合性

质量体系文件必须做到以下两个符合性:

(1)符合企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

(2)符合所选质量保证模式标准的要求。

这两个符合性,也是质量体系认证的基本要求。

2.2 确定性

在描述任何质量活动过程时,必须使其具有确定性。即何时、何地,由谁,依据什么文件,怎么做及应保留什么记录等必须加以明确规定,排除人为的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过程的一致性,才能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2.3 相容性

各种与质量体系有关的文件之间,应保持良好的相容性,即不仅要协调一致不产生矛盾,而且要各自为实现总目标承担好相应的任务。从质量策划开始就应当考虑保持文件的相容性。

2.4 可操作性

质量体系文件都必须符合企业的客观实际,具有可操作性。这是文件得以有效贯彻实施的重要前提。因此,应该做到编写人员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使用人员及时反馈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力求尽快改进和完善,确保文件可以操作且行之有效。

2.5 系统性

质量体系本应是一个由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构成的有机的整体。而在体系文件编写的过程中,由于要素及部门人员的分工不同,侧重点不同及其局限性,保持全局的系统性较为困难。因此,应该站在系统高度,着重搞清每个程序在体系中的作用,其输入、输出与其他程序之间的界面和接口,并施以有效的反馈控制。此外,文件之间的支撑关系必须清晰:质量体系程序要支撑质量手册,即对质量手册提出的各种管理要求都有交待、有控制的安排。作业文件也应如此支撑质量体系程序。

2.6 简化

简化可获得如下效果:

(1)节省;

(2)减少差错;

(3)降低人员素质和培训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员的流动性增加,简化的效果更明显。一个简化的系统(过程)是更为可靠的系统(过程)。

2.7 优化

每个程序和过程都应权衡风险、利益和成本,寻找最佳的折中,从而实现在特定条件下的优化目标。

研究优化,首先要明确目标,然后要搞清约束条件(包括各种可能的负面效应),并找出其间的规律才能寻求最佳方案。

这种优化的思路和方法应贯穿于文件编写全过程。在文件实施中要继续进行动态优化,才能获得最佳增值效果。

2.8 预防

预防是质量保证的精髓。在体系文件编写中,要预先对可能的各影响因素作出有效控制的安排。对质量策划活动,更应给予特别的关注。还应注意如何发现潜在的不合格因素并施以预防措施。

2.9 独立性

在关于质量体系评价方面,应贯彻独立性原则,使评价人员独立于被评价的活动(即只能评价与自己无责任和利益关联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公正性。同理,在设计验证、确认、质量审核、检验等活动中,贯彻独立性原则也是必要的。

2.10 区别

在各种管理活动中要反对一刀切,实行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从问题的重要性和实际情况出发决定对策。如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内部审核计划安排、设备、工装、检测设备和计量器具等管理活动中,更宜体现区别对待,分清轻重缓急,以便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需要的方向上去。

2.11 闭环

任何管理活动的安排均应善始善终,并按照PDCA循环力求不断改进。开环意味着管理中断,半途而废,前功尽弃。闭环也是检查质量体系运行是否正常的一个有效方法。在闭环管理中,不断检查和评价管理的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是至关重要的。如合同管理,应从接受合同前的评审、合同执行中的控制与协调,直到能按质、按期交付实施全过程闭环管理。接口控制不良是造成开环的“常见病”。

2.12 制衡

在管理职责方面,从机构的设置、职能的分配,职责、职权的赋予和相互关系,都应注意到权力的制衡原则,只有权力受到制约,才能避免质量体系过分依赖某一个领导者,才能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以保证当偏离质量方针、目标和标准要求时能及时纠正。

有的企业进行机构“改革”,为了强化生产指挥,将采购、检验、生产、技术均归于一统,其结果生产任务、计划虽得到更有力的保障,但产品质量却明显滑坡。

有些企业没有独立的检验部门,独立的质管部门,使得监督、检验把关的职能难以实施到位。

2.13 补偿

所谓补偿就是对复杂事物,运用调节的方法来控制其达到规定的要求。例如,在一个复杂的尺寸链中,要保证最后装配的封闭环的尺寸精度,最简单而有效的办法就是增加补偿环后,通过补偿环来调节,从而控制封闭环的精度。在质量管理中,也可以运用这一原理,改善控制的效果。如设备、工装、检测设备、计量器具的检查,校准周期就可作为一个补偿环节,通过及时调节周期,可实现更有效而节省的控制。

2.14 动态控制

ISO9000标准要求对质量体系实施动态管理。从顾客的质量要求,到体系文件和质量活动都应该着眼于动态控制。

实施动态控制,要求不断跟踪情况的变化和运行实施的效果,并及时、准确反馈信息,调整控制的方法和力度,从而保证质量体系具有健壮性,能不断适应质量体系环境条件的变化,持续有效地运行。文件编制的注意事项

除应遵循以上所列的14项原则之外,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3.1 体例、格式统一

为保持文件的系统性,应遵照统一的要求来编写,而不能各行其是,百花齐放。

3.2 逻辑性

在内容安排及说明文字中,要符合逻辑规律,不能前后矛盾或齐说不一。

3.3 注意“异常流”的控制

如果把质量活动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看作是“主流”或称“正常流”的话,那么不正常的少数、特殊情况则是“支流”或称之为“异常流”。

“异常流”往往易被误为正常的,“异常流”下的产品常易失控而造成质量问题。

例如:紧急放行、转序的产品;不合格品、标识丢失或不清的产品;周检中漏检或不合格的检测设备、计量器具、生产设备、工装等。

在质量体系文件中,对“异常流”问题应有充分的控制措施来预防其失控。

3.4 严格界定术语

在采用术语方面要力求严谨,凡是ISO8402中有定义的,就要按标准中的定义正确地界定术语,凡是ISO8402中有定义的,一些行业用术语或企业沿用的略语,都应给出确切的定义。

3.5 文字表达准确、顺畅、简练

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 篇2

关键词:测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管理

1 概述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推进,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 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一个完善的测量管理体系在企业中对提高产品质量, 节能降耗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测量管理体系不仅促进企业计量工作水平与国际标准的接轨, 并为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提供了基础保证。那么, 企业要建立完善的测量管理体系, 首先需要做哪项工作呢?测量管理体系是一个文件化的体系。它通过各类计量文件将全部的工作联系起来, 以企业内部法规的形式颁布、实施。因此, 测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的如何, 直接关系到测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优劣, 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2 明确文件编制的依据和文件构成

2.1 文件编制的依据

企业完善测量管理体系主要依据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和国家关于“企业完善测量管理体系的原则要求”、国家计量法律、法规的要求及企业计量工作的实际建立的。它涉及原材料检验、工艺过程控制、质量监控、能源计量、安全防护检测、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测量设备及其体系管理。整个体系由测量管理体系文件操作、运行。

2.2 文件的构成

测量管理体系文件主要由测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技术文件和测量记录四部分构成。

(1) 测量管理手册。测量管理手册是确定各项测量管理活动的纲领性文件, 是协调企业内部计量检测、计量管理活动, 实施测量设备管理和测量过程控制的准则。手册中应阐明企业的计量方针、计量机构、人员资格及其职责;对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以及体系内部确认提出原则要求;同时规范围绕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而开展的各项管理活动内容。因此编制体系文件时, 首先应编制测量管理手册。按照管理手册的原则要求, 对管理手册内容细化和延伸的程序为管理程序。编制测量管理手册应在测量管理职能部门统一组织安排, 可集中相关人员编制, 综合性要求由测量管理部门编制, 专项性要求由各相关使用部门编制, 可以更好地联系实际工作, 有利于体系顺利实施。

(2) 程序文件。各程序文件一般由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职责、工作程序、产生的文件和记录六个方面构成。一个管理程序文件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体系要素。相反, 一个体系要素也可根据需要由一个或几个程序来规范。

(3) 技术文件。技术性文件 (包括标准、技术条件、检定规程、工艺规范、检验规范 (准则) 、图纸、作业指导书、设备操作规范等) , 这类文件甚至还包括其他的如校准计划、检验试验计划、过程图、流程图、合格供方名录等具体的文件。计量检定、校准规程, 测量设备操作规程等的技术文件是直接指导操作人员完成作业和技术活动的依据, 是测量文件体系的基础部分。

(4) 测量记录。记录是依据体系文件的内容要求所产生的凭证性文件。它为已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的证据。一般包含证实计量检测设备测量能力和表明测量过程有效运行等的记录。主要是要确定记录表格的项目、内容和形式, 表格是一种文件, 同样要进行编号和审核批准, 要建立记录受控清单。这四个部分构成统一、和谐、完整的体系, 左右着企业测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

3 文件编制所包含的要素

3.1 体系文件要树立全新的观念

测量管理体系文件集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为一体, 规定着企业计量工作的发展。因此编制时既要注意符合标准的要求, 又要注意符合实际, 既要源于现有管理, 又要优于现有管理。如标准对测量设备给予了更广的定义, 即指“所有的测量器具、测量标准、标准物质和辅助设备以及进行测量所必需的资料”。这个定义使计量工作, 特别是工业计量管理已从过去只管理计量器具的“量值传递”发展到从产品设计一直到售后服务全过程控制的计量管理。另外, 检定、校准、计量确认、溯源等概念, 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不能混为一谈。

3.2 体系文件要体现先进性

GB/T19022标准共有18条要求, 包括了测量管理体系即对测量设备实施策划、校准、不确定度及其累计影响、溯源性、确认间隔、记录、封存、标记、贮存及不合格情况的处理;对计量人员、环境条件及体系文件有效控制;对计量确认体系实行定期审核和评审的15个要素, 编制时应注意将全部要素融于整个体系文件当中。特别注意:

(1) 要对测量设备实行全过程的管理, 包括计划、选型、采购、入库、保管、发放、调转、使用、修理直至报废的测量设备生命周期均应予以明确规定。

(2) 制定测量设备检定 (校准) 程序文件时, 应体现主动溯源和分类管理的原则。因此, 宜将测量设备分为ABC三类, 并要注意从管理的实际出发, 同一准确度, 同一种类的测量设备也可能被分为A类、B类、C类。这便于检定周期的合理调整。必须明确, 强制检定的测量设备不能超过检定规程规定的最长周期。

(3) 测量设备的量值溯源文件。量值溯源技术文件的编制要有一个相应的程序文件, 对规程的编写提出规范化的要求。量值溯源原则上是有规程的均应执行相应的检定规程, 否则依据说明书等有关资料制定校准规程或比对方法。例如我们卷烟行业的特点, 专业用的卷烟测试仪器较多, 且大多用于产品质量检测。但目前又尚无检定规程可循, 对这样的仪器, 我们通过反复、详细阅读说明书, 分析工作原理, 实际操作等, 写出相应的各测量设备校准规程, 使测量设备尽可能实现量值溯源。

(4) 所有测量设备均应有唯一的标识。不同种类 (颜色) 的标识体现测量设备不同的有效期和所处的状态, 并和分类管理办法相一致, 无标识的测量设备为不合格的测量设备。

(5) 不合格测量设备的管理。程序文件必须体现对不合格测量设备的管理以及不合格测量设备对产品质量影响的评价。

3.3 体系文件要体现可操作性

在体系评审时, 评审组是根据文件系统的管理要求与执行结果进行比较, 若计量活动没有完全按照文件来进行, 则被视为“不符合项”, 因此必须牢记, 文件编制的内容既要符合标准的要求, 又要能行得通, 办得到。文件规定应明确和具体, 符合“写你所做的, 做你所写的”原则, 使操作者可以按照文件的要求恰当地执行。

3.4 体系文件要保持协调性

文件的协调性表现在:一是体系文件的所有规定应与厂内其他管理标准向协调;二是体系文件之间应是相互协调的;三是体系文件应与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相协调;四是应注意处理好各接口的关系并做出明确规定, 避免职责不清或相互扯皮。在针对编写某一具体文件时, 应紧扣该文件的目的和范围, 尽量不要叙述不在该文件范围内的活动, 以免产生不一致。当今, 企业求生存, 求发展, 要搞现代企业制度, 搞质量、安全、环境体系认证, 搞名牌战略等都离不开计量工作。而只有立足高标准, 完善测量文件体系, 使其更科学、规范, 测量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运行, 计量工作才能真正成为企业的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若江.测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J].现代计量通讯, 2004 (3) .

[2]龙包庚.现代计量管理与测量管理体系[M].中国计量出版社, 2010.

校本课程的文件编制 篇3

一、 课程文件及其类型

规范的校本课程建设要形成一批课程文件,其中主要有《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课程纲要》。

《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是学校在校本课程方面的一般性规定,是用来培训教师的基本依据。它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条例等。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是指在《课程计划》规定的范围内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计划。它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课程实施与评价的设想、保障措施。

《课程纲要》是教师对自己任教课程的一种设计。它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评价建议。

二、 课程文件的重要性

校长在领导学校教职工撰写校本课程的文件时,首先要把握其重要性,明确其意义所在,才能领导有方,并撰写出适合学校的校本课程文件。

1.形成学校的课程体系

如前所述,《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和《校本课程开发方案》需要对校本课程的结构、内容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规定,这就构筑了学校的课程体系,能够用以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从而明确哪些课程需要开发,哪些课程应当舍弃。

《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和《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编制,通常要与交互分析法所获得的结果相呼应。根据课程交互分析的结果,校长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型,并对校本课程的目录作出调整和改善。

第一类:如果校本课程对学校的培养目标的贡献很大,那么校长可以考虑将其设置为主要的校本课程,将其置于校本课程目录的重要位置,予以高度的重视,并不断丰富该课程,以期得到发展与完善。

第二类:如果校本课程对学校培养目标的贡献小,那么校长应该考虑停止该校本课程,将其从校本课程的目录中删除,并重新设置校本课程,补充课程目录中原有位置。

第三类:校本课程对学校培养目标有贡献,但是贡献不明显,那么校长可以召开民主会议,听取多方意见,更为深入地来认识这门校本课程,最终再对其作出决策,或是将其从校本课程目录中删除,或是将其保留。

2.规范课程研发程序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王斌华教授在《校本课程论》一书中将其归纳为以下的一些环节。环境分析:即分析特定学校所处的内外环境,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因素;课程目标设置:在考虑特定学生群体的未来发展定位基础上,设定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课程组织:即选择和确定校本课程的构成要素、课程内容及其呈现方式,其成果通常包括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师用书、练习册和辅助材料等;课程实施:包括校本课程的原型评价、课程试验、传播、采纳和推广的过程,以及教与学的过程;课程评价:既包括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也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环境分析、课程评价等环节被不恰当地忽略了,只凸显出“课程组织”的地位与作用。但即使是这一环节也没能被完整地对待,许多内容也被有意无意地简化了,受到关注的只是最终的成果——教科书。学校教师和管理者往往只关注其结果,而忽略其中的一些环节,简化课程研发的程序。这种“简化版”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大大降低了课程开发的难度,减少了课程开发的环节,缩短了课程开发的时间,但校本课程的质量也在这种简化中大为“缩水”。因此,要用权威的课程文件来规范校本课程的研发程序,促使学校教师和管理者根据文件规定的程序按部就班地开发高质量的校本课程。

3.引导教师设计课程

《课程纲要》是教师层面的校本课程方案,它是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的方案,有助于引导教师进行课程设计。

由于历史的原因,不少教师只学习过《教学论》而没有系统地接受过《课程论》的训练,因而其课程意识与能力均存在着欠缺。在新课程改革之前,教师只是扮演课程执行者的角色,这方面的问题并未显露出来。当面临着开发校本课程的紧迫任务时,教师的能力缺陷凸现了出来,许多教师感到无从下手。这时,《课程纲要》就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设计课程的平台。引导教师思考课程的特点,明确课程的目的,组织课程的内容,选择教学的方式,设计评价活动。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教师完成课程的设计。

三、 课程文件的内容与体例

1.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校本课程开发指南》通常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条例等。以下我们以《温州八中校本课程开发指南(试行)》为例,对《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的内容与体例作一些说明。

关于需要评估,温州八中是从四个角度进行评估的:国家和地方的文件规定;学校的办学理念,即“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的课程资源情况;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方面,温州八中提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是运用学校课程,结合我市、我校的客观实际,实现对国家有关课程教学的全面拓展,为每一位学生搭建一个发展潜能的舞台,以达到充分发挥教师智慧、发展学生潜能,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的目的。

关于校本课程的结构,学校确立了四大板块:一是学科拓展类;二是STS系列课程;三是人文学科类;四是生活休闲类。

在校本课程的管理上,学校重点做好以下工作: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规划、课程审议、课程计划管理的执行、课程评价、教材管理、教师校本培训等工作,确保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健康发展。学校建立校本课程教学工作评估制度,该项评估将纳入学校校本培训学分管理体系。高一、初一学生必须选修至少一门校本课程,其课程成绩记入学籍统一管理档案。

2.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学校层面的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方案称之为《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它是学校关于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思路的概括性描述。它的内容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课程实施与评价的设想、保障措施。

需要评估。这一内容与《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相似。

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这一内容也与《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相似。对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有一个大致的描述,但目标不宜太多和太复杂,有几项简要的描述即可,如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涉及交往、自信、探究、技能和意识等方面。

校本课程的一般结构与课程门类。校本课程的结构,包括校本课程的门数、每门课程的课时要求以及限制性条件等。随着校本课程的深入,特别是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门数越来越多,学生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操作和交流就会变得复杂。为了方便操作和交流,就应该考虑将校本课程适度结构化。确定课程结构之后,学校应该要确定课程门类,决定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与评价。这一环节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之一。学校实施校本课程,同时对其进行评价,发现问题,改进校本课程。

保障措施。学校应该设立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机构,由专人进行管理。同时,学校也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华师大松江实验中学拓展课程开发方案

指导思想、工作目标、领导小组、研发小组、研发项目(本文略)。

(1)定向拓展课程

语文类:诗词吟诵、家书抵万金、阅读名人、杂文阅读。

数学类:走进数学世界、奇妙的数学、数学思维与生活智慧、生活中的数学。

英语类:英文歌曲赏析、英美经典童话故事欣赏、礼仪英语、生活交际英语。

(2)自由拓展课程

手工类:剪纸、丝网花、缤纷纸艺、十字绣。

艺术类:漫画社、舞动青春、天籁合唱团、健美操、音乐剧工作室。

科技类:三模、科技发明、清洁空气挑战、气象科学、网页制作。

体育类:FIFA足球社、篮球社、排球社。

具体工作包括: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研发项目申报;制定校本课程项目方案;召开校本课程成立大会;建立课程研发例会制度;评比校本课程研发成果。

3.课程纲要

教师层面的校本课程方案又称为《课程纲要》,它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评价建议。其编制技术与教学方案的编制技术大致相同,但是与教学方案不同的是,《课程纲要》更加关注课程的四个基本要素(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特别是课程目标,而教学方案关注更多的往往是内容。

分析资源,确定课程目标。一门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是指一定时间内学生通过一门校本课程的学习在认知、情感、行为的发展上应当和可能达到的基本要求。具体课程目标的确定,要反映学生对这一门校本课程的特别需要,要体现这一门课程特有的育人功能。

拟定课程内容的纲和目。这是一门课程内容的粗纲,是课程目标的具体体现。课程内容的“纲”,是指这门课程内容所包含的一系列主题或课题。这些主题或课题来源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界。这些主题或课题的确定要以学生的愿望与兴趣、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及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为依据。课程内容的“目”,就是各个主题或课题所包含的要点。

采取恰当的学习方式。“在活动中学”,是校本课程中学生“学”的本质特征。这种“学”主要不是接受性的,基本上是发现式的。所以校本课程所要求的学习方式是学生自主的体验式和探究式学习活动,包括实际操作、评论创作、调查研究、科学探究和社会服务等方式。设计学习方式的主要依据是:体现这门校本课程的目标和特点;符合所属活动主题或课题的要求;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提出课程实施的建议。其要点是:关于编写教学指导书的要求,关于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建议等。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郭继东.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误区探析.教育科学研究,2004(8).

[3] 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文本.参见温州八中校本课程开发指南(试行).http://blog.wzbz.net/user1/19/archives/2005/13.asp,2005-9-21.

[4] 华师大松江实验中学拓展课程开发方案.http://www.hsdzx.sjedu.cn/jxky/xbkc/35240.shtml,2007-10-26.

如何编制招标文件 篇4

一、编制招标文件的总体要求在政府采购招标活动中,招标文件对整个招标过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招标文件既是投标人编制和参加投标的依据,也是评标委员会评标的依据,同时还是签订政府采购合同所遵循的依据,招标文件大部分内容要列入合同之中。一般情况下,招标人和投标人之间是不进行或只进行有限的面对面交流,投标人只能根据招标文件中的各项规定和要求编写投标文件。因此,招标文件是联系、沟通招标人和投标人的桥梁。能否编制出完整、严谨、科学的招标文件,直接影响到招标采购的质量和结果,也是招标成功的关键。所以,在编制招标文件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编制招标文件前期准备工作应充分招标人应根据招标项目的特点和需要编制招标文件,政府采购活动涉及的范围广,包括货物、工程、服务等范围内的很多方面,不同的项目各有自身的特点。因此,招标文件的编制必须以项目为依托,并对采购项目从政策、资金、市场、技术、生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了解,为编制科学、合理的招标文件提供保证,对专业性强的采购项目可邀请相关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论证、分析。1、政策分析。主要了解招标采购的项目所提的要求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这些政策法规对招标项目有何影响,应在招标文件中如何体现,如公务用车保险服务招标项目涉及保险费率、保险类别、服务期限等内容,只有通过对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 及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有关机动车保险规定等政策法规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才能编制出既符合政策规定又能满足采购要求的招标文件。2、采购预算分析。采购预算是确定评标价最重要的参考标准,往往作为政采购招标项目的标底。在目前情况下,采购预算的编制可采取以下三种方法:一是通过调查,采用货比三家的方法确守采购项目的平均价格;二是根据以往采购货物的价格来确定;三是请专业机构或专家论定。3、采购需求分析。采购需求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标的关键依据之一,采购需求制定提不明确或不全面,就会增加采购风险,影响采购质量,增加评标难度,甚至导致废标。因为,对采购项目的技术要求、供货期等采购需求有必要会同有关专家进行论定、分析、全面、准确地把握采购单位的采购需求。4、市场分析。主要是通过各种渠道调查、了解所需货物的生产企业情况、工程或服务的供应商情况等,如生产企业或供应商的数量、规模、经营、分布情况等。

(二)招标文件内容应齐全完整招标文件是招标人向投标人发出旨在投标人编写投标文件提供所需资料并向其通报招标文件将依据的规则要求和程序的书面文件。虽然招标文件的详细程度和复杂程度依招标采购项目的难易程度和性质可以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招标文件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招标公告(或投标邀请函);投标人须知;投标人应当提交的有关资格和资信证明文件;招标项目名称、招标编号、数量、技术参数、性能(配置)和售后服务要求;交货、竣工或者提供服务的时间;政府采购合同的基本条款及订立方式;提交投标文件的方式、地点和截止时间;开标、评标、定标的日程安排。

(三)招标文件应充分体现政府采购的原则政府采购被称为“阳光工程”,公开、公平、公正是政府采购的基本原则。公开是指公开发布采购信息;公开开标、公开评标标准、公开中标结果,这就要求在招标文件中将所有与招标项目有关的信息及条件、要求,都应完整、明了、准确地表述出来,使每一个投标人都能获得同等的信息;公平就是应当公平对待所有潜在投标人,给予所有投标人平等竞争的机会,使其共同享受有同等的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而不能由于考虑地区部门的利益在招标文件中规定投标人必须为本地汉字注册的供应商或必须在采购单位附近设立售后服务站等歧视和限制投标人的条款;公正就是要求将凡在评标需要考虑的因素都必须写入招标文件,并以此为标准,在评标时同等对待每一个投标人。一般来说,评标因素应包括:投标报价、设备技术性能、技术水平、交货期限、企业信誉、投标方资质、售后服务能力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四)编制招标文件应注意对采购项目进行合理分包设备货物类集中采购的特点之一是采购需求来自各个单位,品种多、数量大。有经济实力的供应商可能不多,有优势的供应商可能无法把优势发挥出来,从而无法达到既广泛

引起竞争、节约资金又满足各采购单位要求的目的。为此,在编制招标文件时有必要对采购需求清单进行适当的分包,使投标人可对其中的一包或几个包进行投标。分包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按采购项目的品目分包,同一品目归为一包;按采购项目的数量分包,如同一品目采购数量很大,出于投标供货能力等方面原因的考虑可划分为若干个包;按采购单位划分,对那些有不同要求的采购单位,可单位独归为一个包;从投标人的经济能力考虑,可将同一类别品目按资金额度适当划为若干个包;按采购顶目划分,只有专营公司才能经销的项目不要同其它品目归为一包。象办公自动化设备招标不可能与医疗设备归为一包,若是将二者归成一包,就可能招标不成功。

(五)招标文件中合同条款的编制应实事求是,合理合法合同条款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定供需双方经济关系的法律基础,也是投标人据以计算投标价格的基础。因此,拟签订合同的主要条款要完备。这样,有利于投标人了解中标后签订的合同的主要内容,明确双方的权义、义务和责任。一方面合同条款不能过于苛刻,如果由于合同条件苛刻有可能造成质量降低,交货期完不成、售后服务没有保障、甚至没有供应商参与投标等结果,从而损失更大。另一方面合同过于宽松,以免影响自身的利益。合同条款的制定还应当吸取以往签订合同中的经验教训,不断加以完善。同时,便于投标人制定投标方案,进行投标报价,也可以在签订正式合同时减少披皮现象,预防和避免纠纷的发生,在制定合同条款时应尽可能采用国际通行的标准。当然,采购标准条件也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依据实际情况而定,不可全部照抄照搬。

(六)文字表述要清楚准确、语言规范对招标文件中的字句要进行仔细的推敲,使用规范性术语,项目详细的技术参数描述要准确,避免使用含义模糊或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同时条款内容要符合 《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 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 ·,蔚规定,在招标文件编制过程中,应当吸取己有的经验教训,并改尽可能将问题考虑得全面些,招标文件制作完成后要反复阅读、核对、多人把关。

二、如何编制招标文件

(一)招标文件的主要内容招标文件包括以下内容: 1、投标邀请 2、投标人须知 3、投标人应当提交的资格、资信证明文件 4、投标报价要求,投标文件编制要求和投标保证金交纳方式 5、招标项目的技术规格要求、数量、包括附件、图纸等 6、合同主要条款及合同签订方式 7、交货和提供服务的时间 8、评标方法、评标标准和废标条款 9、投标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及地点 10、省级以上财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事项

(二)编制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投标邀请(1)明确文件编号、项目名称及性质(2)投标人资格要求,不同项目根据性质不同邀请的投标人资格不同。(3)发售文件时间应以公告时间开始到投标截止时间之前结束。(4)提交投标文件方式,地点和截止时间。招标文件应明确投标文件所提交方式,能否邮寄,能否电传,投标文件应交到什么地方,在什么时间之前提交有效等。2、投标人须知投标人须知是制定具体的投标规则,是对投标人的具体要求。(1)制造商或者具有制造商授权的合法代理供应商。(2)明确招标文件的组成。(3)招标文件的澄清和修改。(4)投标文件的编制 ① 投标的语言 ② 投标文件的构成 ③ 投标文件的密封及标记 A、注明招标项目名称、招标编号和“请勿在开标时间之前启封”的字样,并在密封口上加盖投标人公章、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授权代表印章。B、写明投标人名称和地址,以便将迟交的投标文件能原封退回。如果投标人未按上述要求密封和加写标记,采购代理机构对误投或提前启封概不负责。④ 投标文件的式样和签署 A、投标文件根据情况一正三副或一正四副。根据需要提供电子文件(便于存档)。B、文件需由法人以及法人授权的投标人代表签署(国际招标还需逐页小签)。以便开标前对文件密封情况进行检查。⑤ 投标报价 A、以人民币报价。B、不接受任何选择报价,(明确主投方案)不利于评标。C、对于复杂的非标准货物采购,还应作分项报价。⑥ 证明投标人合格和资格的证明文件 ⑦ 证明货物的合格性和符合招标文件规定的文件(5)投标保证金① 在投标有效期内撤回投标。② 未在规定的期限内签订合同和提交履约保证金。(6)投标

有效期(7)投标截止期(8)投标文件的修改和撤回(9)废标属下列情形之一者作废标处理: 1、投标文件送达时间己超过规定投标截止时间(公平、公正性);2、投标文件未按要求装订、密封; 3、未加盖投标人公章及法人代表、授权代表的印章,未提供法人代表授权书; 4、未提交投标保证金或金额不足,投标保证金形式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及保证金、汇出行与投标人开户行不一致的。5、投标有效期不足的; 6、资格证明文件不全的; 7、超出经营范围投标的; 8、投标货物不是投标人自己生产的且未提供制造厂家的授权和证明文件的; 9、采用联合投标时,未提供联合各方的责任的义务证明文件的; 10、不满足技术规格中主要参数和超出偏差范围的; 11、付款方式和付款条件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 12、投标报价超过采购预算的; 13、投标人在投标过程中使用不真实材料的; 14、技术及服务文件部分、密封副本与原来技术资料或样品不一致的,即正本与副本不一致; 15、评委会认定应予废标的其他情形。依据财政部 18 号令要求,执行机构必须在招标文件中明确废标的条件和理由。除了以上规定外,《 政府采购法 》 第四章第三十六条明确描述,在招标采购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的作该项目作废标处理: ① 符合专业条件的供应商或者对招标文件作实质性响应的供应商不足三家的; ② 出现的报价均超过了采购预算,采购人不能支付的; ③ 出现影响采购公正的违法、违规行为的; ④ 因重大变故,采购任务取消的。(10)开标、评标、定标该程序要在招标文件中有所描述。在后面的“如何组织开标,评标要作具体阐述,但招标文件里必须明确: ① 本次评标将采用何种方法。18 号令中规定货物服务招标的评标办法有最低评标价法、综合评分法、和性价比法三种。采用综合评分法的应明确权重(如报价 30 %、商务 10 %、技术 50 %、服务 10 %)。② 招标文件应公开评标委员会的组建情况,只是公开专家组成人数及类别,不是公开专家名单。根据 《 政府采购法 》 规定,评标委员会由 5 人以上单数组成,经济类专家几名;技术类专家几名;采购人几名;对于采购人不参加评标,可委托执行机构派人等等。③ 招标需求这是编制招标文件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招标需求制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采购人是否能采购到自己满意的货物和服务。也是体现执行机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的指标。采购人的需求五花八门,同时存在同一种货物采购人不同,需求也不同的情况,这就要求执行机构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和人才资源。这些人才既要熟悉和了解政府采购相关法律法规,又要有专业知识。18 号令第二章第二十一条规定,招标文件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应当符合国家的强制性标准,不得要求或者标明特定的投标人或者产品,以及含有倾向性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其他内容。因此采购人在提交技术需求时,执行机构要引导、把关,要求他们不能指定品牌。既要尊重采购人的需求意见又要符合政策,不指定或者变相指定、不排斥潜在投标人,使招标文件更具竞争性。技术指标和参数尽量详尽。如果采购人有专门的技术装备部门,请他们组织专家进行讨论。如果不具备方面条件,我们要根据需要,就招标文件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然后制定出一份至少要满足三家以上投标人技术需求,以保证政府采购工作的公平和公正性。招标文件编制完成后应由采购人签字确认。从编制招标文件招标需求看,执行机构要加强专业化管理和业务技能。花大力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从提高专业水平和熟练程度入手。④ 合同的格式和合同条款招标文件制作时,执行机构向投标人提供一个统一的合同参考格式,以便于供应商在中标后与采购人签订合同时,直接采用。⑤ 投标文件格式及附件三.如何组织开标、评标和定标

(一)开标前期准备工作 1、信息发布招投标信息包括公开招标公告、中标公告、成交结果及其更正事项等。根据 18 号令要求,执行机构在编制招标文件后,公开招标公告,公告必须在省级财政部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媒体上发布公告(政府采购网、中国财经报)。公开招标公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采购人、采购代理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2)招标项目的名称、用途、数量、简要技术要求和招标项目性质;(3)供应商资格要求;(4)获取招标文件的时间、地点、方式及招标文件售价;(5)投标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及地点;(6)采购项目联系人姓名和电话;

以上格式和要求基本上与招标文件中的“招标邀请”一致。2、评标办法的起草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执行机构在开标前应起草好评标办法。评标标准和办法必须依据招标文件所规定的权重来制定,要保持与文件的一致性,不得擅自更改。18 号令第五十条规定货物服务和评标方法分为:最低评标价法、综合评分法和性价比法。关于制定评分办法应注意三点:(l)评分办法必须由执行机构起草,适当征求采购人采购意见,尽量公正、公平。(2)按照综合评分法。货物价格权重在 30 %一 6070 之间,服务 10 %一 30W0 之间,执行统一价格服务,价格不作为评分因素。

(二)开标开标过程要有严格的程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开标应按招标文件中规定的日期、地点和程序进行。2、开标应采取公开形式,即允许投标商代表出席,在规定日期之后收到的投标及没有开封和开标时没有宣读的投标均应不予考虑。3、开标时,投标文件中开标一览表(报价表)内容与投标文件中明细内容不一致的,以开标一览表(报价表)为准;投标文件的大写金额和小写金额不一致的,以大写金额为准;单价金额有明显错位的,应以总价为准,并修改单价;对不同文字文本投标文件的解释发生异议的,以中文文本为准。4、截止投标截止时间,参加投标的供应商不足三家的,除采购任务取消情形外,执行机构应报告政府采购监管机构,无合理条款符合程序的申请改变方式;有不合理条款、不符合程序的依法重新组织开标。

(三)评标 1、评标委员会的组建在评标的前一天,执行机构应按招标文件上载明的评标委员会组成结构组建评标委员会。经济、技术评标专家从监管机构建立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1)在进入评标前,执行机构召集评标委员会成员,宣读评标委员会的义务以及评标纪律。评标委员会应当履行下列义务:遵纪守法,客观公正,廉洁地履行职责;按照招文件规定的评标办法和评标标准进行评标,对评审意见承担个人责任;对评标过程和结果,以及供应商的商业秘密保密;参与评标报告的起草;配合财政部门的投诉处理工作:配合执行机构答复投标供应商提出的质疑。(2)推选一名评标委员会主任,以起到在评标过程中穿针引线的作用。(3)与投标人有利害关系的人员不得作为评标委员会成员。(4)评标必须以招标文件为依据,不得采用招标文件规定以外的标准和方法进行评标,凡是评标中需要考虑的因素都应写入招标文件之中,也就是说,招标文件应规定除价格因素外应当需考虑的其他因素。2、评标的组织评标应当遵循以下程序:(1)投标文件初审初步评审工作比较简单,却是非常重要的一步。① 资格性检查。② 符合性检查。(2)澄清有关问题(3)比较与评标 ① 采用综合评分法,其中报价占 30 分,商务占 10 分,技术和服务占 60 分; ② 报价由执行机构的工作人员按评标办法中规定的公式直接计算;技术和服务评标由执行机构的工作人员在政府采购监管部门的监督下分类编号交评委评分(对密封不合格投标文件作废标处理)。密封评标结束后,评标委员会将对所有密封合格的投标商的密封文件部分与投标人原始技术资料和样机进行核对,在核对中一旦发现密封的技术响应文件内容与该投标人真实性不符,该投标人将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受处理,其投标也将按废标处理。③ 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A、评分以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汇总取平均值进行排序。B、评分汇总由执行机构负责; C、有争议的经济评委和技术评委评分的问题。D、推荐中标候选供应商名单。评标委员会对评标结果进行评审并向采购人书面推荐中标候选人。E、起草评标报告。评标工作结束后,执行机构应组织评标委员会根据全体评标成员签字的原始评标记录和评标结果编写报告,其主要内容包括: a、招标公告刊登媒体名称,开标日期和地点; b、购买招标文件的投标人名单和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 c、评标办法和标准; d、开标记录和评标情况说明,包括投标无效投标人名单及原因; e、评标结果和中标候选供应商排序表; f、评标委员会的授标建议;在实际工作中除 e、f 由评委起草以外都由执行机构编制的。

(四)定标 1、评标委员会按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提出书面评标报告,按顺序推荐合格的中标候选供应商名单。执行机构在开标之日起 5 天内向采购人书面推荐中标候选供应商。2、采购人应在收到推荐名单后

技术标资质文件编制 篇5

海螺二期工程室外附属工程

施工投标文件

技术标资质文件

投标人:(盖章)

法定代表人或

其他委托代理人:(签字或盖章)

日期:

目录法定代表人资格证明书............1 投标文件签署授权委托书..........1 项目经理及相关证明材料..........1

3.1 项目经理资格...............1

3.2 类似工程的经验和经历..............1

3.3 所获荣誉等..........1 4 项目总工程师及相关证明材料.............1

4.1 资格................1

4.2 类似工程的经验和经历..............2 5 项目主要施工管理人员情况和证明资料............2

5.1 技术专业配备情况...........2

5.2 类似工程的经验和经历..............2

5.3 现场主要施工人员情况和证明资料...........2 6现场主要管理人员政审表..........2 企业资信.................2

7.1 企业资质等级...............2

7.2 企业财务状况...............3 8承诺书............3 投标书综合说明...........3法定代表人资格证明书

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投标文件签署授权委托书

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项目经理及相关证明材料

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

3.1 项目经理资格

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

3.2 类似工程的经验和经历

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

3.3 所获荣誉等

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项目总工程师及相关证明材料

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

4.1 资格

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

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

4.2 类似工程的经验和经历

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项目主要施工管理人员情况和证明资料

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

5.1 技术专业配备情况

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

5.2 类似工程的经验和经历

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

5.3 现场主要施工人员情况和证明资料

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现场主要管理人员政审表

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企业资信

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

7.1 企业资质等级

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

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

7.2 企业财务状况

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承诺书

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技术标格式投标书综合说明

文件编制、更新管理制度 篇6

为进一步规范公司文件编制、审核、发布、修订、效果评估管理工作,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融入到公司管理工作中去,明确公司文件管理过程中部门、人员职责,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安全、生产、机电、经营、政工等管理制度、管理标准的识别、获取、评审的符合性评价及更新管理的更新、组织与实施。

一、管理机构

为规范公司文件管理,明确部门、人员职责,特成立文件管理小组:

组长:董事长

副组长:总经理、书记

成员:公司副总

管理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综合办,由综合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管理职责

管理小组办公室负责待下发文件的核稿,管理小组负责待下发文件的会签、审批工作。

三、管理流程

1、部门将待下发文件报送综合办核稿,未通过核稿文

件返回拟稿部门修订,直至核稿通过。

2、综合办将核稿通过文件报送文件管理小组会签。

3、总经理审批下发。

四、管理内容

1、识别:拟稿部门应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规定、方针政策等拟定文件,并将相关依据文号、发布时间、发布部门等内容详列。

2、获取:将文件拟定过程中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规定、方针政策等指导应用于文件中。

3、评审:根据文件内容、业务分工及涵盖范围,划分评审部门,由评审部门负责相关业务类别类别的审核把关。

4、更新:

4.1在符合性评价的基础上,及时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机电、经营、政工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

4.2检查、识别管理过程中执行的现行管理标准是否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规定、方针政策和公司当前的实际情况及特点相适应;

4.3准确识别获取的法律、法规、标准等对公司的适用性要求,进行必要的管理制度、管理标准的更新,确保其符合持续改进的要求。

4.4及时清理过期的规章制度,及时消除因规章制度不完善造成的违法、违规现象和行为,及时更新因人员、组织

机构变动需要变更的制度;

4.5文件更新后,应及时废止原文件。

五、管理过程

(一)安全管理类

1、安全环保科全面负责安全管理文件控制,负责收集最新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规定和要求,并为安全管理符合性评价提供依据;

2、安全环保科科长负责组织安全管理文件的评价,安全员负责编制安全管理文件评价报告,明确更新内容,企管科负责员工安全教育与培训,企管科培训员负责安全教育与培训具体工作。

(二)生产管理类

1、生产技术科全面负责生产管理文件控制(技术质量科辅助),负责收集最新适用的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规定和要求,并为生产管理符合性评价提供依据;

2、生产科科长负责组织生产管理文件的评价(技术质量科科长辅助),生产科科员(技术质量科技术员辅助)负责编制生产管理文件评价报告,明确更新内容,企管科负责监督各车间对员工进行生产知识教育与培训,企管科培训员负责监督工作。

(三)机电管理类

1、机电科全面负责机电管理文件控制(机修车间、电

修车间辅助),负责收集最新适用的机电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规定和要求,并为机电管理符合性评价提供依据;

2、机电科科长负责组织机电管理文件的评价(机修、电修车间主任辅助),机电科设备管理员(机修、电修车间技术员辅助)负责编制机电管理文件评价报告,明确更新内容,企管科负责监督各车间对员工进行机电知识教育与培训,企管科培训员负责监督工作。

(四)经营管理类

1、企管科全面负责经营管理文件控制(公司各部门辅助),负责收集最新适用的经营管理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规定和要求,并为经营管理符合性评价提供依据;

2、企管科科长负责组织经营管理文件的评价(公司各部门负责人辅助),企管科科员(公司各部门技术员辅助)负责编制经营管理文件评价报告,明确更新内容,企管科负责监督各车间对员工进行经营管理知识教育与培训,企管科培训员负责监督工作。

(五)政工管理类

1、综合办全面负责政工管理文件控制(公司各部门辅助),负责收集最新适用的政工管理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规定和要求,并为政工管理符合性评价提供依据;

2、综合办主任负责组织政工管理文件的评价(公司各部门负责人辅助),综合办科员(公司各部门人员辅助)负

责编制政工管理文件评价报告,明确更新内容。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浅析投标文件的编制 篇7

1 商务技术文件

商务技术文件主要由商务和技术两大部分组成。

1)商务部分最主要的就是响应。首先,要看懂吃透招标文件,逐条逐句细心研究招标文件中的各项要求,特别要针对本单位的技术力量、施工机械设备、人员、施工业绩及财务状况等与招标文件进行对照分析,看其要求是否与本单位相适应,确定是否购买标书。确定后,按照招标文件的格式和要求的内容把企业的资质、业绩、人员、机械配备和企业的优势呈报给业主,使业主首先认为我们的企业能够胜任此项工程的施工。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所有的企业相关情况在互联网上都能够查得到,最忌讳的就是虚报、谎报企业的资质、业绩等。

2)技术文件主要是针对本项工程的施工项目,结合项目所在地的人文地理状况所采用的一些具体的施工方案、方法和企业针对本项目施工所需的机构、人员、机械和安全设施的配置情况。在编制施工方案方法时应该把常规的施工方案方法、材料和先进的材料、施工方案方法相结合,避免全部都是常规的,否则无法体现出企业的优势,看不出企业的发展潜力;要避免全部采用先进的材料和施工方案方法,要知道作为业主单位并不是要把所建设的项目作为试验点,主要是稳定中求先进,过一段时间材料、设备落后了,可以再搞改建工程;在技术文件中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安全方案方法,现在在整个建设领域里,从党中央到各个地方对安全方面管理得很严,所以在写安全方面的措施和方法时要下大工夫、花大力气,针对项目所在地的具体情况和所采用的施工方案方法,深入分析安全隐患,采取必要可行的措施。

2 报价文件

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对施工地点进行摸底,详细了解周围的环境,了解当地材料价格和三通条件后,按照招标文件要求编制基础的报价文件。在投标过程中报价文件的编制和最终投标报价的确定是最有学问的,也是工程中标与否的重要因素,而基础的报价文件又是确定最终投标报价的依据,所以在编制基础的报价文件时一定要认真仔细,为项目最终的报价提供可靠的依据。下面我就针对项目的评标办法分析一下报价文件的编制。

现在的评标办法很多,概括起来大概有3种:1)最低报价中标;2)商务技术和报价综合评分确定最终中标单位;3)商务技术通过,在报价上下限价之内的最优报价中标。

从1998年开始,部分省市和地区的施工招投标市场出现一场超低价中标之风。“低价中标”简言之就是以低于标底的价格中标。一般情况下,承包商要想在这种评标办法的投标中获胜,关键问题是报价能不能降低,经济实力够不够,能不能承担亏损,承担亏损的额度有多大。实践经验证明:报价太高,无疑会失去竞争力而落标;而报价太低,也未必能中标,即使中了标,企业也难免亏损。企业为了不亏损,难免出现偷工减料、层层转包的情况出现,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多,所以现在的招投标市场多数不采用低价中标的招标办法;对于商务技术和报价综合评分确定最终中标单位的评标办法,可操作性的水分比较大,所以本文对第一、第二种评标办法的投标报价不作深入研究。

现在的招投标市场上多数采用的是第三种评标办法,即商务技术通过,在上下限价之内的最优报价中标。我个人认为这种评标办法比较可取,也就是说在商务部分和技术部分通过审查合格的单位才有资格进入开报价的阶段,而在报价方面又加入一些开标现场随机产生的几个系数,所以在开报价文件之前哪个投标单位都不知道报价会在什么范围之内中标,例如下面的评分办法:

评标基准价的计算:A=[D×K+B×(1-K)]×(1-i)。

其中,A为评标基准价,取到整元;B为低于最高限价且按以下原则去掉最低报价后的投标人报价的平均值,取到整元;D为招标人最高限价;K为加权系数(范围为0.10~0.30,每0.02为一档,共分11档,具体数值由招标人在开启投标人的报价文件之前现场随机产生);i为下浮比例(范围为1.0%~3.0%,每0.2%为一档,共分11档,具体数值由招标人在开启投标人的报价文件之前现场随机产生)。

针对这样的评标办法,投标单位就需要在报价方面深入的了解分析之后才有中标的可能,因此恰当的投标报价就显得非常重要,报价为多少才行,没有确定的标准。

确定投标报价需要做三步工作:第一步先编制好基础的报价资料(即施工成本价);第二步是加上我们理想中的利润部分(即投标参考价);第三步是最后确定的投标报价。没有准确的第一步基础,后面的第二步、第三部都是妄谈,当然也并不是有了准确的第一步就可以中标,还要分析项目所在的位置和以前邻近项目的中标价位及本次参加投标的相关单位具体情况,根据以往的投标经验估算其余投标单位大概的价位,之后通过研究各个系数的出现几率来确定最后的报价金额。当然这也不一定能中标,只能增加中标的可能性,所以得出结论:中标=实力+技巧+运气,三者缺一不可。

3 结语

投标文件的编制是一项体现投标单位综合竞争实力的工作,一份投标文件寄托着投标单位的一份希望,如果因为一个小的失误或错误而失去参评资格或中标的机会,十分可惜。因此,在编制投标文件时要杜绝重大偏差,尽量减少细微偏差,提高投标文件的质量,增加中标的机会。

摘要:结合招投标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从商务技术文件和报价文件两方面对投标文件的编制进行了分析,指出在编制投标文件时要杜绝重大偏差,尽量减少细微偏差,以提高投标文件的质量,从而增加中标的机会。

关键词:投标文件,编制,商务技术文件,报价文件,中标

参考文献

铁路建设项目文件管理办法的编制 篇8

随着国家整体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政府加大了铁路基本建设的投资规模,其中修建行车速度200-350公里/小时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项目占较大比例。为实现铁路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目标,铁道部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上,建立了以施工单位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主体,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和咨询单位等各方按规定分工负责的质量保证体系,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建设项目文件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手段之一,既是有关参建单位实施过程控制的凭证,也是有关政府部门实施监督的依据。上至铁路建设主管部门,下到建设项目各参建单位,应把建设项目文件管理工作视为整个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偏废。

一、目前铁路建设项目文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1、据了解,目前各在建项目的建设项目文件管理工作仍以《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办法》(铁建设[2001]117号)及《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编制移交办法》(办档[2002]8号)有关规定为主要参考性依据(而117号文件已于2008年3月1日废止)。原因是铁道部修订后的《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办法》(铁建设[2008]23号)中取消了“竣工验收附表”和“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及移交资料目录”,而文件中提到的“竣工文件内容及提交份数执行铁道部相关规定”却未明确是哪些规定。由此,项目文件管理工作出现了无“依据”的“空白期”,导致参建各方的无所适从。

2、随着铁路建设管理模式的变化,技术标准的提高,管理规章的修改及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采用等,曾经有统一要求的各种既有文件资料处在不断地补充、修改、更替中,有关主管部门又没有及时理顺,导致其杂乱无章。突出表现在一方面各种文件资料间出现交叉、重复,而同时一些关键文件资料又有不少缺项、遗漏,造成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混乱。如“程检表”的使用问题,2003年前铁道行业的施工规范和验标同属强制性标准,对于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而言,施工规范面向过程控制,验标侧重于最终检验。所以,仅有验标资料不能反映过程控制的内容,就有了配套的“程检表”。从2004年起,新的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强化了过程控制要求,验标变成了一个既有过程控制,又有最终检验的综合标准。施工规范逐步弱化为施工技术指南。“程检表”的内容在验标规定的文件资料中已经体现,按验标填写有关表格后,再填写“程检表”存在一定的重复,必要性不大。但一些关键工序的具体操作对实体质量有重要影响,验收标准的内容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关于工序的具体要求。目前,各建设项目对“程检表”是否填写做法不一。

3、有些建设单位参考、借鉴其他项目的做法和文件格式,研究编制适合本项目的文件资料管理模式和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系统性。但因与铁路行业既有管理要求不一致,缺乏权威性,某些情况下并不被认可。有的建设单位则要求参建单位按铁道部不同时期的规定分别做出多套文件资料,造成大量重复性工作。

4、2008年7月,铁道部编制了《铁路建设项目资料管理规程》(征求意见稿),目的是提高铁路工程资料管理水平,使工程资料的形成、收集和整理工作有所遵循,从而实现标准化;保证工程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真实性和可追溯性,规范建设过程中参建各方的操作;明确建设过程中工程资料的内容、范围和管理要求,适应和满足不同方面的需求;节省和充分利用资源,清理、整合交叉、重复的相近资料;做好与现行其他标准规范、建设管理规章及信息管理系统等的协调和对接。但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还远没有达到上述目的。

二、铁路建设项目文件管理办法的编制

要编制一套既科学实用、便于操作又满足各项工作需要的建设项目文件管理办法,应处理好以下问题。

1、建立铁路建设项目文件资料及项目档案管理大概念。随着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逐步成熟,项目档案的重点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对接收的文件材料进行排序、编号、装订等整理工作,而侧重于对接收范围的把握。即在建设全过程中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归齐了没有,归的内容是不是有效文件,这才是项目档案管理的精髓。铁路建设项目档案是铁路建设项目文件资料的直接转化物,在建设项目立项至竣工交付使用的全过程中,所有文件资料的形成均应符合归档的要求。因此,《铁路建设项目资料管理规程》应与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的要求相一致、相衔接,而不能出现脱节,甚至矛盾。同时,应以整个建设项目为管理对象,纠正只重视施工竣工阶段文件资料管理,忽视建设前期、工程管理等方面文件资料管理的倾向。

2、以满足“项目档案四个作用”为落脚点,吸纳多方意见。基于铁路建设项目建设环节多,涉及专业多,参与管理者多,形成文件资料种类多、数量多等特点,建设项目文件资料和档案管理是一项繁杂的工作。为此,铁道部主管部门应根据建设项目归档文件资料要满足原始凭证作用、原始科技与生产信息存储作用、技术管理作用、认识与参考作用等要求,组织有关部门、单位、专家组成编制小组,在广泛征询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一部包括立项、审批、招投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养护维修等活动的“铁路建设项目文件资料及档案管理标准”。

3、准确把握编制“标准”的原则。一是要根据国家、铁道行业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铁路建设管理特点,全面反映参建各方的过程控制、节点要素、目标管理等基本内容;二是“标准”应与现行铁路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配套,并体现铁路建设与发展的新要求,特别应把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有关技术特点、质量要求、保证措施等内容体现出来;三是要明确铁路建设程序中各阶段、各专业必须形成文件资料的内容和归档的范围,力求做到内容详细具体、信息全面系统、格式规范实用,同时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便于实现过程控制,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四是要适应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变化,注意“标准”内容的开放性。

4、统一一套完整的工程资料用表,涵盖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的重要施工资料用表。结合高速铁路的建设特点和各专业、各施工过程的整体需要,保障落实质量责任制。按照项目类型、专业种类,对应不同的表格,给予编号,并以标准的格式固定下来,方便档案管理人员对项目档案归档范围、表格填写、法律签署等进行指导,真正做到标准性、权威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5、明确档案馆在项目竣工前对项目档案进行预验收的要求。明确向各级档案馆报送项目档案的内容和组卷表。

三、京津城际铁路建设项目的文件管理

1、京津城际铁路建设项目文件资料管理情况

由于高速铁路在整个铁路行业是新事物,建设项目文件资料归档范围的确定也在摸索期。在铁路行业项目档案管理标准发布实施前,京津城际铁路建设项目采取了“粒粒归仓”、“宁多勿缺”的归档原则。具体实施中,项目建设单位主要是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DA/T28—2002)及铁建设[2001]117号、办档[2002]8号文件为基本框架,增加客运专线工程施工质量条件下的新内容(特别对路基、桥梁、通信、信号、电力、电力牵引供电、涉外等方面)加大收集力度。某些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则执行地方标准,如北京南站、天津站等房建工程均按当地城建部门地方标准的要求办理。

2、京津城际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新模式

按照铁道部指示,京津城际铁路管理模式为京津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产权单位,委托北京铁路局代其运营、维修。根据国家档案管理相关规定,京津城际铁路建设项目档案原件应由公司管理,但因公司的客观条件所限,也采取了由北京铁路局代其保管的形式。为分清责任,公司与北京铁路局签订了该建设项目档案代保管协议。协议主要条款规定,公司对档案内在质量及其完整、准确、系统性负责,北京铁路局按铁道行业档案管理要求进行整理上架,并对档案实体安全负责。京津城际项目档案管理的这一新模式,是个例还是今后客运专线档案的管理方向,还需要随着铁路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探索。

上一篇:地震英文下一篇:幼儿园中班上学期幼儿评语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