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面临问题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生求职面临问题(共8篇)

大学生求职面临问题 篇1

首先,要诚实于自己的内心,当时我一直困惑于未来是要做教师还是进公司?

那个学期无意中参加了一次由北师大学生会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主讲人竟然是时任微软中国区CEO的唐骏。当时十分孤陋寡闻的我在听讲之前根本不知道唐骏何许人也。但听完他的留学、创业经历后,我完全被吸引住了。唐骏一旦认定目标,就会排除万难地地实现。我十分向往那份执著,也明白只有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才能有足够的动力去追求。当时我在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实习,不少一起实习的同学希望能进入实验中学工作。但我一直很犹豫,因为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一个不喜欢重复的人,但教师工作极需耐性,且要对一份教案演绎百遍甚至千遍。我更希望能够每天接触新的信息,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师范生毕业后从事教师工作,似乎是一个程式,也比较容易找到工作。但如果选择一份自己并非特别中意的工作能否获得持久的动力和激情?

唐骏的讲座之后,我没有去参加学校安排的为取得教师资格证的体检,因此,虽然毕业于师范院校,但我最终没有获得教师资格证。因为,我很清楚地认识到,虽然北师大毕业的我要找一份做老师的工作会比较容易,但如果它并非自己中意的工作,不如根据内心追求选择一份虽然会有些难,但能靠近自己梦想的工作。我想要做的是一个Career(事业),而不仅仅是Job(工作),而这需要对自己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建议大学生朋友们可以用SWOT矩阵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然而,作为师范生要进入企业工作,或者说我还希望能够进入一家不错的企业,是很困难的。许多综合性大学的学生捧着大把的名企实习证明站在面试官面前,而我仅在实验中学站过一个月的讲台„„

其次,[大学生励志网 ]要诚实于自己的经历,我从未在企业实习过,但我有社团经历!

找工作要做什么?我到图书大厦买了几本关于如何写简历、求职信以及如何面试的书。书上的简历和求职信都写得十分华丽和相似。当我按照书里的提示草拟了自己的简历,正沾沾自喜自我欣赏之际,突然发现自习室里坐在我旁边的同学也在用同样的模板写着自己的简历,不由大受刺激,心想,如果大家都用同样的模板来写自己,那HR如何能够看到每个人的不同呢?我决心摒弃套话和模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撰写。

虽然我从来没有企业的实习经历,但我在大学期间担任过一个学生社团的社长,也参加过很多公益活动,还曾经拉来赞助搞了一出大型实验话剧。这些经历都给我极大的自信,也锻炼了我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如果没有实习经历,我为什么不凸显我的这些社团经验呢?事实证明,一些企业里的HR没有因为我是师范生专业不对口,而最终给我提供面试机会,也是看中我的社团经验。

2005年春节,我接到福建一家被宝洁收购、在电磁领域小有名气的公司HR给我打来的电话,希望我能去参加他们为我安排的特别面试。说这个面试特别,是因为在看过我的简历和求职信之后,又了解到我只有春节期间才会在福建,他们为我特地安排了一次HR、部门经理、工作伙伴和副总一同出席的面试,而按照常规,通常要见到副总级别的面试官,往往需要经过两到三次面试。

这个特别的面试是用英语进行的,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经历过英文面试,幸好HR很Nice地给我大概20分钟的准备时间。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面试官的所有问题都围

绕着我的社团工作展开,如“请描述一下你在社团工作中最具有成就感的事”、“在做这件事中你最大的困难是什么”等等。由于所有的经历都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谈起来也比较深刻和动情,如在做实验话剧时如何在有限的资金和导演的完美追求中追求平衡,如何进行财务管理等。

不少同学在遇到英文面试的时候总会担心自己有生词卡壳,越想越紧张,结果连最简单的表述都能完成了。其实,面试说穿了就是一次谈话,因此,为什么要拿生僻词汇难倒自己考倒对方呢?用最简单的词汇、用最简单的句式把你要表达的东西说清楚就好。由于是到现场才知道是英文面试,即便有20分钟可以准备,我在脑海中也总是尽量用简单的英文表述。最有意思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突然忘了一个很简单的英文单词,竟然现场向那位副总求教,完全不觉得不好意思,他也很乐意地提醒了我。

第三,要诚实于自己的目标,学会选择,有舍才有得。

一些大学生朋友在找工作时会觉得自己是弱势群体,好像菜市场的菜,只有任人挑选的份,在心态上容易导致愈挫愈败,又或者拿到了一个Offer就匆忙做决定。而没有细思量的结果又会导致进入企业后发现不合适,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或走上“屡屡跳槽”之路。

实际上,找工作这码事就和谈恋爱找对象一样。谈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找工作也是双向选择的,只有企业和求职者都感觉合适了才行,否则迟早会出问题。因此,一面是企业在挑求职者,另一方面,求职者也要挑企业、面试企业。此外,虽然茫茫人海中寻觅伴侣不容易,但多数人最终都将步入婚姻,好比绝大多数求职者最终都会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打这个比方是希望告诉大学生朋友们,找工作时,心态要放平和。

首先要对自己有比较清楚的认知,寻找符合自己兴趣、适合自己能力并且具有发展前景的工作,切忌“海投”简历,劳心劳力;

其次,在面试过程中不要轻视自己,而是以不卑不亢的态度去面对面试官、面对可能的工作机会;

最关键的是,在获得Offer时,要认真考虑自己是否真正适合这份工作,这个公司是否能够让自己有所成长和发展,要选择离自己的梦想最近的那一份工作。

如何面对工资待遇问题?

应届毕业生:一直没怎么想过待遇

往届毕业生:没工作经验也可提待遇

就业指导者:莫强调待遇工作更重要

“尽管现在就业形势很严峻,不少求职者在待遇方面还是期望比较高的。”对于应届毕业生找工作时该怎么面对工资待遇的问题,湖北广信集团人力资源部副部长龚华锐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而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份好工作。

大学生求职首先要调整的就是在待遇上的观念,对企业来讲,该给你的不会少你的,不该给你的就是提出来也不会得到。大学生求职,一份适合的工作比工资待遇更重要,而工资待遇会随着工作能力提高而提高。”

大学生求职面临问题 篇2

(一) 性别差异导致的自卑心理

1.“重男轻女”思想对女大学生求职心理的影响

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使越来越多的女性投入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女性在争取与男性平等的各项权利运动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 同时女性的能力也在争取权利的过程中得到了提高, 然而, 传统的性别差异仍对女性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一方面是由于女性在社会生产中的分工不同而致, 另一方面传统的性别文化观念也导致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劣势地位 , 使得女性与男性总是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

2. 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

(1) 生育给企业带来的成本负担。生理差异的存在是客观的、自然的, 其中最大的性别差异是, 女性要生孩子。孕育新生命的过程会给女性造成阶段性的体能下降, 精力不足, 但是这并不足以造成对女性整个职业生涯的影响。女性雇员产假期间, 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劳动法支付其基本工资并承担岗位空缺填补成本, 从企业来看, 经济成本包括产假期间支付给产妇的基本工资和替岗职工的工资和福利、为寻找替岗职工所支出的行政费用等。非经济成本, 包括孕 ( 产 ) 妇的照顾、婴幼儿的照料及生育女性的机会成本, 还有就是企业为安排顶岗员工而产生的“麻烦”。

(2) 性别差补偿成本。性别差补偿成本是指雇佣女性所要支付的与雇佣男性少获利的部分。很多工作的工作性质相对于男性来说更加适合一些, 例如野外的勘测, 桥梁的建设等对体力和脑力都要求很高的行业。其次, 用人单位在很多方面更追求男性的优势, 存在对女性的偏见。这些对于男性的就业来说, 都具有促进作用, 同时也给男性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3) 女性劳动生产率较男性偏低。女性除承担工作职责还需承担社会职责, 时代发展, 女性的职业意识愈来愈强, 但传统文化思想依然影响着中国女性, 男人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是统一的, 为此, 男人强烈地要求事业成功, 而女人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是冲突的, 她们往往对成功持有某种恐惧心理。。

(4) 提前退休, 福利成本高。相关政策要求, 女性比男性早退休, 而女性的预期寿命比男性长。聘用女性员工意味着要比聘用男性要多承担更多的的退休福利成本, 这也是用人单位偏向男性的一个因素。

二、求职过程中的主观认知偏差

(一) 不健康的自我意识导致矛盾心理。在当今的社会文化环境中, 女大学生的社会性别观念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倾向, 自我意识仍然存在不健康的因素。一方面, 她们极力主张并努力追求性别平等, 另一方面, 传统的性别观念在她们身上又十分浓重。她们对一些传统性别观念表现出普遍的认同。比如对“男主外, 女主内”、“男强女弱”等观念的认同。当代女大学生是集浓重的传统社会性别意识与浓厚的现代色彩于一身的矛盾统一体。她们从潜意识中渴望能够自强自立, 得到社会的认可;另一方面, 她们又在潜意识中压制自己, 降低自己的成就期待值, 降低自己的发展目标, 只求谋个稳定、轻松舒适的职位即可, 从而抑制自身潜能的发掘。

(二) “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就业难”的心理定势。社会中对女生存在普遍的偏见和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认为“女生智力不如男生”传统的性别歧视作为社会的潜意识, 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女大学生毕业在就业中“不需要理由地”处于劣势。人们一般都认为女性的工作能力总是弱于男性。虽然不再狭隘地主张“女子无才便是德”, 但对女性的家庭角色期待仍大于社会角色期待。受这种大环境的影响, 久而久之, 女大学生心中也认可了这种观念, 在择业过程中从心理上处于劣势。

(三) 个人就业价值取向的不同。有些女大学生勇敢地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 有些女大学生却向现实屈服投降。面对日益竞争和完善的就业市场, 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努力在现有条件下谋求个人发展, 择业时第一看发展前景, 第二看施展才干的机会, 第三看薪酬福利。从主观因素考虑, 大学生择业观有所偏失。许多人不愿意从事累、脏、粗的活, 只想找份轻松的且薪水又较高的工作。有很多大学生没有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因此在求职的过程中感觉非常迷茫, 心态浮躁, 频繁跳槽。为了追求较高的福利待遇, 或者轻松安逸的职业。

摘要:随着高校扩招和国家就业政策的改革,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引起诸多关注, 特别是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形势总体比较严峻。女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特殊群体, 外部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大学生供过于求是一方面原因, 另外我国传统社会分工模式和落后的性别观念, 劳动力市场普遍存在性别歧视现象, 这些都成为女大学生求职路上的绊脚石。而当前女大学生的种种不良就业、择业心理, 加剧了女大学生就业困境。

关键词:女大学生,求职,不良心理,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白文龙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 2003 (5) .

[2]王起友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调查与研究.2011:80.

大学生求职面临问题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考试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006-03

诚信作为一种价值观、道德观,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立身之本,是青年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关键。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人们的价值观多元化,高校诚信建设遭遇严峻挑战,考试中舞弊现象屡禁不止,考试诚信缺失严重,一方面,严重影响了校风和学风建设,违背了教育公平竞争原则,挫伤了优秀学生的积极性,阻碍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影响了人与人之间健康的交往,造成了社会对大学生的信任危机,甚至给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造成隐患。如何将诚信考试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习,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大学生诚信考试面临的问题

考试是检验教与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为了正确客观地分析教情和学情,以提高教学质量。受利益驱动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特别是一些学生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低、自身修养不高、自律能力不强,考试作弊现象日益严重,呈高发势态,据江苏7所高校5000名在校生调查,59.5%的被调查者承认偶尔作弊。据成都某高职高专500名在校生调查,班上每次都有人作弊占62.1%,偶尔有人作弊占30.9%。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考试作弊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手段越来越高超和隐蔽,考试诚信缺失已成为当前制约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突出问题。

(一)考试作弊形式多样化

过去,学生作弊的方式有夹带资料、旁窥偷看、传纸条、交头接耳、互打暗号或手势、窃取他人试卷强抄、协助他人抄袭、交换试卷等;高科技的出现作弊怪招迭出:针孔摄像机眼镜、微型无线耳机、内装接收器钢笔、隐身笔、手机等,此外,证件作假,雇用“枪手”由他人代考,充当“枪手”替他人考试,监考员与考生协同作弊,以及有组织的大范围作弊等屡见不鲜。

(二)考试作弊动机复杂化

从2004年开始,学生高考考前必须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现在不少高校各种校内考试考前也签《承诺书》。然而,即便考生每次考前都签《承诺书》,但不履行承诺、参与违纪作弊的“勇士”大批存在。典型的作弊动机有:(1)为了获得更高的分数,拿到奖学金,或评奖评优,或选上优秀干部,或入党,或专升本,甚至想为今后找工作多一份筹码,急功近利,满足虚荣。(2)看别人作弊,心理不平衡,觉得自己不作弊吃亏了,不反思反而趋之若鹜加入作弊队伍行列。(3)没有信心也无法顺利通过考试,怕苦怕累,可又想能通过考试“混”到一张毕业证书,铤而走险投机取巧。(4)讲所谓的义气和侠气,面对“求助” 碍于情面不计后果“援助”,对作弊危害性认识不够。(5)明知故犯,搞“双重标准”,对别人考试作弊痛绝痛恶,自己却“身体力行”,在自身实践上和对考试诚信的认识上存在矛盾。

二、原因分析

大学生诚信考试危机是社会、家庭、学校诚信危机的一个缩影,考试诚信缺失受教育不到位和环境因素等影响,但主要还是大学生自身诚信修养不足。

(一)社会大环境负面影响诱发

考试作弊是一种社会行为,与社会不正之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目前,社会上存在诸多不正之风,报纸、电视、网络上刊登报道各种稀奇古怪的诈骗案例,诈骗电话、短信防不胜防,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执法犯法、贪污腐败、以权谋私、谎报政绩、办事拉关系、剽窃他人成果、学术造假等现象时有出现,信用体制尚不完善,对失信行为法律约束不到位,加之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功利主义等诸多不良思想的影响,对心理不成熟、崇尚自由、活跃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和新观念的大学生形成严峻的考验。

(二)学校诚信教育乏力,管理不到位

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主阵地,一些学校诚信教育停留在表层,教育内容抽象、空洞、形式化,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深度不够;教育方法偏失、简单粗暴、急功近利,不为学生所能接受;为争生源,重数量不重质量;为稳定生源,对作弊行为从宽处理;为了追求高就业率,对毕业推荐成绩“注水”;教学模式旧化,不能因材施教,忽视个性培养;考试模式不合理,目的异化;学业评价体系不科学;评奖学金、优秀干部、优秀毕业生或专升本等,学习成绩是一个硬指标;教师行为失范、治学不严谨、学术作假、论文剽窃;管理机制不合理、低效,制度不严密,监督不得力。

(三)家庭诚信教育缺陷,存在误区

父母是孩子诚信教育的启蒙老师,一言一行都对孩子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家庭教育只注重孩子智育,家长过多关注考试成绩,忽视道德品质培养,由于工作忙或其他原因,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间和精力极有限,对孩子骄纵溺爱,担心孩子进入社会“吃亏”而给孩子灌输反诚信教育思想。有的父母没有社会责任心,经常赌博、酗酒、闹事,当孩子的面弄虚作假。

(四)大学生自身诚信素养不高

大学生自身诚信素质不高,这是根本原因。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没有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人格不健全,是非观念不强,考虑事情简单,自控力弱,自我要求缺失,易受干扰;一些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不是努力去提高自身素质,而是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去走邪道欺骗,不以考试作弊为耻,反而对作弊有强烈的依赖性;一些学生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对学习没有兴趣,对自己放松要求,上课听讲不认真,纪律松懈,成绩趋弱,自信心不足;有的学生法制观念迷茫,在利益驱使下甘当“枪手”;有的学生抱有“事不关己,独善其身”的冷漠心态,发现作弊现象不制止、不检举,不敢说或不愿意说,甚至采取宽容和理解的态度。

三、对策思考endprint

诚信考试与国家、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加强诚信考试教育,高素质人才培养、健全人格的塑造需求诚信考试,社会对诚信考试呼声越来越大,杜绝考试作弊迫在眉睫,学校、家庭、社会应联手引导大学生诚信考试意识养成,大学生应自觉塑造自身诚信品质,自觉养成诚信考试的习惯。

(一)社会方面

营造诚信、守法、和谐社会大环境。大学生诚信考试缺失表面上是一种校园现象,但究其根源,考试承担了太多的社会功能,是一种社会行为,诚信考试必然依赖于诚信社会,诚信考试需要与诚信社会构建同步并行。

1.加强考试管理,改革考试制度。当前社会,考试泛化,升学、就业、上岗、竞岗、晋级、资格证书等等都要考试,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人人思想压力大,衍生了舞弊投机者,考试对人才评价和选拔的真正作用在削弱。创建学习型社会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并实践,重视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获取,这要求弱化考试的社会功能,淡化考试成绩结果,制定人性化、合理化的考试制度,成立国家考试指导委员会,深入研究并制定考试改革方案,改进考试技术手段,指导构建健全的诚信考试体系。

2.加强考试立法,有健全的考试法律制度。西方管理理念认为,任何人的行为都应受到监督和约束,否则必然导致行为失控。当前,国家已有一些《办法》和《通知》,如 2004年教育部发布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新《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2012年教育部等十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教育统一考试环境综合治理和考试安全工作的通知》。但显然,现有的法律法规难以彻底解决考试违纪舞弊问题,必须完善法制建设,增加失信成本,这样才能营造国家教育考试良好氛围;建立国家教育考试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机制,必须有完善的考试法律体系作保障,依法治考势在必行。

3.进行全民诚信教育,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诚信社会,人人有责,长期以来,我国普遍流行“窃书不算偷”观念,在考试问题上善恶不辨、性质不清,以为舞弊只是行为不对,不认为是邪恶的、不道德的。我们应该把“明礼诚信”作为社会道德建设重要内容,综合运用理论与实践结合、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相结合、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切实抓好全民诚信教育,推动社会整体诚信意识的提高,共建诚信社会大环境,从而提高大学生诚实应考的自觉性。

(二)学校方面

考试是教育质量监控的重要一环,高校应把诚信考试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养成教育,发挥高校的主导作用。

1.在教育教学活动加强诚信考试教育。一是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改进思想政治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教学方法,重点突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结合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及时指正;在专业课程教学、入学教育、毕业教育中渗透强化诚信教育内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自觉诚信考试。二是加强师德建设,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2012年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教育部2013年工作要点中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要着力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教育之灵魂;教书育人,是教师工作之根本。教师的行为、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启迪、感召力和榜样力量巨大,大学生诚信考试,需要研究制订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体系。三是重视大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诚信考试教育活动,如诚信考试宣誓会、承诺签名、宣传月、倡议书、主题班会、座谈会、讲座、报告、演讲赛、辩论赛、讨论会、教育影片、征文、现实调查、评优活动等,把诚信教育贯穿于活动中,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四是积极进行心理预防,有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使学生保持健康的考试心理。五是加强校园诚信文化建设,营造诚信考试的校园环境。在校报校刊开设“诚信考试专栏”,刊登典型案例,校园网开辟“诚信考试论坛”和“ 检举信箱”,设立诚信考试宣传橱窗,开展诚信考试板报制作比赛,校内广播诚信教育内容,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形成正确的校园舆论,弘扬“诚信考试光荣、作弊违纪可耻”风尚,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价值观。

2.改革考试模式,科学制定学业评价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更新考试理念,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改革, 强化学习过程,将平时的课堂讨论、课堂问答、小测验、社会实践、实地调查、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作业、出勤等纳入考试成绩评价体系并加大权重,淡化学生的分数意识,侧重技能和操作能力的考核,减少死记硬背内容,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二是改革单调的、唯分是从的学业评定方式,评价方式多元化,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建立一套多角度、多层次、可持续、多元化的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客观、公正评价学生,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三是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引导培养多样化、实用型人才,教学原则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注重学思结合,考虑学生个体差异,鼓励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自觉信守承诺。

3.加强考试实施环节管理,狠抓考风考纪建设。据江苏某市招生办统计显示,50%以上的舞弊案例与考试纪律松散有关。这要求加强考试管理环节,首先是学生方面,要宣传到位,教育到位,真正做到违纪必究、作弊必罚、有疏有堵、疏堵结合;其次是监考员、巡考员等考试管理人员方面,要认(下转第16页)(上接第7页)真选聘,考前培训、签订诚信承诺书,考试过程中狠抓履职和行为规范,考试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建立考核评价机制,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工资直接挂钩;再次是考试组织管理部门,要始终维护考生的利益,清廉为本,率先垂范。

4.加强诚信考试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大学生诚信考试档案查询系统。从大学生入校时开始,如实记录在校期间考试诚实守信和失信行为,及时更新,诚信考试档案由学校统一管理,作为用人、量人和选人的重要依据,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可查询。

(三)家庭方面

创造诚信家庭教育环境,营造诚信家庭氛围。诚信品质的养成是一个由模仿到认可到内化的过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诚信家庭是孩子诚信品质培养和形成的摇篮,家长的行为和诚信直接影响孩子诚信行为的发生和发展,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最早、最长久,家长应以身作则,树立言行一致的诚信观,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孩子。

(四)大学生个人方面

诚信考试既要靠他律,更要靠自律。要真正实现诚信考试,彻底消灭考试舞弊现象,除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外,更重要的是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大学生应自尊、自强、自制、自知、自爱,警惕作弊心理的出现和作祟,培养拒绝作弊的主观意识,维护良好心态面对考试及结果,树立正确的诚信道德观,从思想上保障诚信行为自觉诚信考试。

四、结语

青年大学生是社会精英的储备军,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增强大学生诚信考试意识,塑造大学生诚信品质,培养大学生诚信考试习惯,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建设和谐文化和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任务。遏制大学生考试舞弊,防范考试失信,维护考试公平,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共同构建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江琳.关于诚信考试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考试,2006(12)

[2]王凌峰.高职高专学生考试诚信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6)

[3]周鸿飞,陈玉林.谈加强诚信考试建设与依法治考[J].考试论坛,2007(2)

【作者简介】罗新华,女,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中兴校区管委会副主任兼教务科研处教学管理科科长,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大学生求职面临问题 篇4

1、技能不足,不能创

目前,高校“以学备用”的传统人才培养观念和培养方法仍然占主导地位,创业教育在高校尚未全面、系统展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实践能力薄弱,知识和能力之间,理论和实践之间,落差较大。目前不仅缺乏体系化的创业教材,也十分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创业导师。

总体来看,现有创业方面的知识技能不能满足创业的要求是大学生想创而不能创的重要障碍。尤其是到农村创业的大学生,从大学校门到没有围墙的广阔田野,社会经验尤其是基层工作经验不足,不懂农村的“人情世故”,“水土不服”现象严重,不会与农民拉家常,对农村创业的复杂性、特殊性认识不够,创业往往半途而废。

2、信心不足,不敢创

创业行为是人与环境的复合函数,创业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业环境影响的过程。创业环境不仅向创业者提供目标与内容,而且还深刻地影响着创业者的创业信心。课题组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创业有浓厚的兴趣,这是积极的一面,但大学生的创业自信明显不足,创业过程中的障碍,包括创业政策的不流畅甚至阻碍,也会进一步消弱大学生创业的信心。

3、缺乏资金,无法创

创业资金短缺常常是大学生创业的拦路虎。如何赋予社会资金的激励创业的功能,并通过独特的风险分散机制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动能,使创业企业成长过程中“不差钱”,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调查发现大学生第一次创业资金主要来源于内部渠道,即家人资助、个人储蓄和朋友借款,创业资金来源的社会化程度不高。如何建立有效的政策和制度机制来推动社会资金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发现、筛选及推动能力,是支持大学生创业的重要问题。

4、政策稳定性不强,很难创

各级政府对大学生创业都非常重视, 也出台了相关的创业政策,特别是在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登记条件等方面都出台了具体措施。目前还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创业政策政出多门,涉及财政部门、人事部门、工商税务部门、中小企业局、组织部、团委等多个部门,缺乏恒定的主管部门来统筹和协调各项创业政策。二是创业资助政策因创业人数增加导致财力不足而缺乏稳定性、持续性。三是大学生农村创业政策的临时性、单一性特征较为明显,也存在着小额担保贷款审批程序复杂、财政支持力度较小、税收优惠面较窄以及社会保障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

5、民间创业服务组织缺乏,不便创

民间创业服务组织是营造创业氛围、盘活民间资本的重要载体,能够弥补政府和市场的不足,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的服务。目前,提供诸如政策咨询、创业融资、市场策划、市场营销、技术信息及法律支持等创业服务的民间非赢利组织甚为稀少,尤其是缺少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民间社会服务组织,难以满足大学生创业的现实需要,尤其是初期创业的需要。

大学生求职签约需注意哪些问题 篇5

按规定,毕业生在毕业前就到录用单位实习,应该和录用单位签订一份由教育部门制定的“就业协议”,就工作岗位、报酬待遇、违约责任等先行达成协议。

待毕业正式上班后,应再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当然这份合同比原先的就业协议要详细全面得多,就业者尤其要注意试用期、工资福利、违约责任等条款约定,以防自身劳动权益受到损害。此外,对于违约的问题,专家特别提醒毕业生在签订协议前一定要慎重考虑后再签,否则一旦违约,除了必须为对方承担相应责任外,也表明自身的诚信度不够。

大学生求职遇到的心理问题9 篇6

目前,我国毕业生就业已由计划经济时代的“统包统配”和“包当干部”,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实践证明,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市场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拓宽了职业选择面,使大学生求职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然而,计划经济时代“统包统配”的阴影和“投资教育”这一新型家庭教育观,深刻地影响着当今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和择业取向,很多毕业生在传统择业观和现代就业形势面前无所适从,呈现出各种心理表现,产生了许多就业心理问题。

(一)影响大学生择业的主要心理表现

1.功利心理

择业功利心理,是指从择业的趋利避害出发,片面扩大自我利益的追求而缺乏对就业环境的客观评价。2007年,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对全国近百所高校的6 000多名大学本科毕业生进行了“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7.3%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和要求专业对口等个人功利取向方面。其中,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大学生“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想法仍没有得到明显改观,从调查答案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学生们求职择业时的功利心理。

2.求“稳”心理

择业求“稳”心理,是指从职业的稳定性出发,追求工作职位的安稳、清闲、福利待遇好等等,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己创业。因而,毕业生对全额财政保障的事业单位趋之若鹜,公务员考试热度始终不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愈演愈烈,即使选择企业也首先以企业的归属和大小而论,似乎不太在意对企业的发展前景的分析,甚至全然不顾“人职匹配”的客观合理性。求“稳”心理主要由于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造成的,受家庭传统文化影响,干部、知识分子家庭尤甚。

3.从众心理

择业从众心理,是指在求职择业时因为“跟着感觉走”而盲目从众。形成择业“从众”心理现象主要是由于缺乏择业主动性,缺乏对现实就业市场和政策的充分了解,缺乏对就业信息的主动收集与分析判断,对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价值观以及自身特点等没有明确认识,在就业时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择业的客观环境,随大流而造成的。

4.依赖心理

择业依赖心理,是指在择业中缺乏独立意识和自主承担责任的意识。形成择业依赖心理现象主要是由于个人独立决策能力不强,缺乏进取精神而造成的。往

往表现为不主动出击,消极逃避就业市场,抱着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依赖家人通融社会关系,试图通过关系就业;依赖老师、学校送工作上门,总念着“车到山前必有路”,天上也会掉馅饼,试图坐等就业;即便有就业岗位选择的机会,也要向千里之外的家长寻求决策帮助、对职业左顾右盼,拿不定主意,以致贻误择业时机。

(二)大学生常见的择业心理障碍

1.焦虑与恐惧心理

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个人遭受挫折以及可能要遭受挫折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恐惧的情绪状态。分析焦虑心理产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的理性认识,产生了步入社会前的心理恐惧;第二,缺乏充分的就业准备,对就业、考研、考公务员的选择把持不定,产生顾此失彼的彷徨心理;第三,缺失择业方向和择业方法,始终不能顺利就业,因择业挫折产生就业恐慌;第四,恋爱分合,职业取舍,由于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而产生离别伤感,进而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恐惧。过度的焦虑会对大学生择业就业会产生消极影响,它不仅会抑制大学生的正常思维,而且使大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明显减退,从而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挫折与失败心理

挫折心理是指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遇到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反应。当一个人产生心理挫折后,就有可能陷入苦闷、失望悔恨愤怒等多种复杂的情绪体验之中。[1]大学生往往都有“十年寒窗苦,一举成名时”的自我满足心理,因此择业的期望值也相当高。在就业地域的趋向,就业单位的选择和就业岗位的意向等方面有许多不切实际的自我设计。而这些就业目标的选择,往往都是出于功利心理、求“稳”心理和从众心理等需要,并没有充分考虑自身条件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违背了职业生涯规划中关于“人职匹配”的理论基础,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并产生偏执、幻想、自卑、虚伪等心理问题,必然是事与愿违,最终不能顺利就业。现代大学毕业生多囿于校园,生活经历较简单,未曾经历过多少波折,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情绪波动性大,情感较为脆弱,缺乏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2]一次次就业失败的心理暗示必然会导致就业挫折心理的产生,进而使大学生择业行为发生偏差。

3.自卑与自大心理

自卑与自大是大学生较为常见的人格缺陷,也是一种心理障碍。在就业中的表现是对自己缺乏客观的评价,同时对职业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就业中自卑与自大常存在相互交织的现象,两者有时会相互转化。自卑的大学生不敢正视现实,对自己的长处估计不够,怀疑自己的能力,不善于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在对自己的抱怨、贬低中失去了求职的勇气,丧失就业机会。一些大学生在求职比较顺利时则容易自大,认为自己已经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任何工作都会得心应手,在求职中自觉高人一等、自命不凡,一旦出现求职失败则容易陷入自卑、自责、一蹶不振。也有的大学生自认为自己是名牌大学学生,或者所学的是紧俏专业,“皇帝女儿不愁嫁”,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能够得到一个理想的职业,给自己设定了过高的就业期望值,结果同样是不能顺利就业,陷入自卑的泥淖。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

(一)客观认识自己

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以及自身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期望强,社会对其要求也很高,这使大学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随着年级的增高而日益显现,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使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无所适从。孙子兵法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不仅仅是古代的战术,更是现代大学生求职择业之道。第一,面对择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毕业生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明确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分析最适合自己的岗位特征和地域范围。第二,深刻反思自己所接受的学校和家庭教育。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使得基础教育的目标往往锁定在升学率。为了高升学率,一些学校甚至削弱关系学生身心健康的素质拓展课程,普遍忽视学生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高等学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多偏重思想教育和政策教育,而对毕业生求职能力的培养,就业心理的辅导还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我国家庭不当教育是引发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普遍的独生子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有基本对象,然而,我国家庭传统教育思想是对孩子统包统管、封闭保护,宠爱有加,对困难、挫折教育引导不够。使很多大学生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依赖感,失去独立性。择业时往往依赖于学校和家庭,着眼于轻松高薪的工作环境和虚荣心的满足,一旦不能如愿便怨天尤人,畏惧不前。因此,客观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所接受教育的局限性,是进行就业心理自我调适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主动适应社会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学生就业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的就业呈现出主体性、社会化等特征。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显现,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招人难,另一方面是毕业生有业不就,这种结构性矛盾的产生,源于毕业生的主体选择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冲突。由此可见,毕业生就业过程就是毕业生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社会化过程,是迈向社会的第一步。观念就是就业力,态度决定结果,性格决定命运。因此,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取决于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能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主动作出适应性调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每个大学毕业生都应自觉遵循服从社会需要的原则。首先要明确现实岗位的重要性和工作的目的意义;其次在选择职业岗位时要把个人的兴趣、爱好、专长与社会实际需要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寻求到社会需要与个人追求的交汇点。[3]以自己所长择社会所需,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正确的择业观指导下实现职业理想。

(三)增强就业能力

1.增强就业心理能力

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是成功就业的基础和保障,在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教育中尤其应注意以下人格特征的培养:乐观自信、积极进取、善于合作、勇于创新、意志坚强、谦虚礼貌、自立自强、耐挫性高、自控力强、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等。

大学生作为各种就业压力的实际承受者,谁也无法避免一些意想不到的失败,但是能够选择对待就业失败的态度。就业成功是蕴藏于每一位毕业生心底的一份强烈渴望,然而,家境的贫寒、教育的缺失、时运的不济等往往会使他们置身于失败的困境。但是,在现实世界里心灰意冷,举步维艰时,却常常忘了还有另一条可经由“想象”而抵达的成功之路。当一个人一无所有却胆敢“想象成功”时,他就拥有了一份严谨而理性的思维方式和乐观自信的心理状态;这种理性的思维方式能使心智不断提高,而积极的心理状态,更能给人生带来快乐的心理体验,并不断催人奋进,这就是自信给人带来的力量。由此可见,乐观自信是促使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心理动力之一。其次,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和坚强的性格。意志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心理条件,大学生要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决策的果断性,避免在关键时优柔寡断、丧失良机。性格是人格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的性格对于正确思维、理性处事有巨大作用。所以,大学生要善于听取意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实践中防止和克服怯懦、自卑、孤僻、狭隘、忧郁、狂躁等心理。

2.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观念可以帮助大学生确定自己的人生轨迹。职业生涯是指个体职业发展的历程,一般是指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业发展的历程。科学地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特征和任务,做好规划,对更好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实现人生目标,非常重要。由此可见,大学生要树立终生择业的观点,切不可为了求得职业的稳定而放弃就业的机会。当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把就业过程当成取得个人职业生涯经验的重要经历,通过就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合理的职业流动,逐步实现自我价值,取得事业的成功。

3.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满足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是人才成长的基础,也是求职择业的基本保证。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同时还应该掌握用于创造更多、更新知识的本领,掌握学习专业知识与提高技能有机结合的方法,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塑造自己,发展自己,不断适应现代社会就业的要求,使自己能够顺应科学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择业的需要,努力提高就业能力。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力资源的需求必将呈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虽然短期内无法根本消

大学生求职面临问题 篇7

一、当代大学生的现状

一提到毕业生, 我们就会想到就业问题。毕业生一年比一年的人数多, 但当他们毕业时又有一对矛盾:单位缺乏人才, 招不到想要的人;众多的毕业生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工作。是期望值太高还是中国大学教育有弊端?说大学生自己的期望值太高有一定的道理, 但也有以偏概全之嫌。报纸、网络都曾报道, 有几百上千的大学生去竞争服务员、售票员的岗位,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已经有很大的转变。《山西晚报》曾报道毕业大学生对薪金的要求, 这位大学生说只要能留在太原, 几百的工资也可以, 而几百块钱在太原除了用于租房、交通费用、水电费外, 就所剩无几, 还得生存。还有一篇是关于大学生求职的过程, 在人才招聘会上, 一位女大学生下跪求单位, 希望能给她一份工作。这样的场景不知道人们看了听了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样的行为和观念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形成的, 还是另有原因呢?大学的责任是什么, 是在培养人, 还是只是一种形式, 或者是步入社会的缓冲器呢?在大学中学生应该学到什么呢?现在的大学是让学生满意, 让社会满意呢?

二、从大学对结果负责的视角来看大学面临的问题

从历史性考察的结果表明:中世纪的大学仅仅是培养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政治人才;资本主义时期大学的责任主要是培养进行科研和生产的专门人才;现代大学则重在人性的培养。随着国家提出培养创新人才, 进行创业教育, 创新意识的培养成为大学的责任之一。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和人们对大学的要求越来越多, 国家赋予大学的责任也在增多。大学有三大基本的责任:对知识的责任、服务社会的责任、对人的责任。

首先是传授知识, 研究知识, 保存知识的责任。知识本身是日益增多与复杂, 在大学有限的时间中, 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 学生也不可能学完所有的知识, 知识仅仅是教与学过程中的一种有效的工具性载体。从一定意义上说, 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传播文化的平台和载体, 而且是新文化、新思想、新知识的创造主体, 当下的中国倡导的创新精神、创新思想, 主要就是针对大学生这样最年轻、最有活力的群体提出的。中国大学生现在缺乏的就是对社会的批判, 对现有知识的批评, 更多的是以对书本的记忆能力作为衡量学习状况的重要依据。对知识的研究和保存就是为了继承和批判, 学术发展的关键不仅仅是吸纳更重要的是批判, 因为只有批判才有创新, 才有学术实力的凝聚, 才有科学技术的发展, 这才是大学对高深知识应负有的责任。随着现代网络的发展, 人们接受知识的渠道增多, 知识面扩大, 同时接受知识的内容也在发生转变。大学高年级学生有一定分辨是非的能力, 但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经过艰苦奋斗的高中时期, 大学对他们来说就是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很少会考虑这些内容的影响如何。在这段时间中, 大学如何确立大学知识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和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而大学普遍缺乏这样的环境和创造这样环境的条件。这涉及学校的管理和学校的经费问题。资金短缺是很多学校面临的困境, 但现在不同的学习有不同的解决方式, 有的通过扩建, 增加生源, 这在非公立学校很常见;有的从后勤部入手, 通过合理增加服务项目来创收;有的减少开支等, 都取得一定的效果。而不论采用什么方式, 最终目的都是为知识服务, 为大学服务, 因为有资金才能不断地满足学生需要, 提升学习环境, 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促进知识的增加与应用。

其次是服务社会。大学作为社会领域的组成部分, 免不了要在整个经济领域通过交换而获得所需要的, 同时也输出社会所需要的。服务社会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大学作为知识密集度高的场所, 具有引导和支持整个国家教育体系的作用;二是大学具有培养高级人才, 为社会服务的作用, 一所负责任的大学应该以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为己任, 将自己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但当代的大学对服务社会这点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解, 片面地理解大学职责, 将大学的所有工作唯市场化, 这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同时为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 以及对高素质人才大规模的需要, 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已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 但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 大学生的质量也受到重视。因为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很严峻, 大学生最终能否被社会接纳, 能否为社会作出贡献, 就要看大学教育的质量如何。现在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逐渐地发生改变,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向基层, 走向贫穷的地方, 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这个大学生起重要作用的时代, 大学在培养人才方面的责任就更加艰巨, 对中国的将来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就要求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提升与发展。大学自欧洲中世纪产生之日起就形成了大学自身的基本运作规律, 但有时为满足服务社会的需要而违背自己的规律, 所以协调和整合社会的需要和大学自己的规律是很棘手的问题。但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 人们更多地注重社会的需要。这是由社会发展的现实和不同时代对学校的要求决定的, 也是为了维护大学权利、利益、责任的平衡。在服务社会过程中, 大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既服务社会又符合自己的规律;如何在走向大众化教育的道路上, 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前提就是大学既是象牙塔又是发动机, 既是学术的殿堂, 是一块净土, 又必须对社会作出贡献, 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力量。大学自成立之初到现在一直都偏于社会服务, 而把自己的发展作为考虑的第二位, 这两者的矛盾是否会一直存在, 是否有融合的时候, 如果有, 将来的大学研究什么, 将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 能否在保持象牙塔性质的同时, 不减少自己对社会服务的能力。

再次是人格培养的责任。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结构, 应该树立她在全社会的尊严与自尊, 而学生是大学的品牌, 所以学生的尊严代表学校的尊严, 凡在校学生和教职工都应该在各自的领域捍卫大学的尊严, 尊重知识, 通过适当的手段,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大学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如何做事, 如何认识人性, 如何生活, 假如学生对个体自身的认识处于混沌的状态, 充其量就是知识的包装袋, 而不是知识的拥有者, 更糟糕的是用知识来残害人类自身。现在大学普遍缺乏对大学生人格的教育, 因而在将来大学的发展中应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上述谈到的大学生求职下跪事件, 说明了现在大学生就业难, 但她也失去了自己的尊严, 这位学生最后是被单位聘用了, 但这样求来的职位做得舒服吗?人们会羡慕吗?大学中学到更多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 但不可失去做人的底线, 宁可吃苦也应有基本的尊严。诚如周国平所言:人文精神是大学一切责任的内核,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尊重人之为人的价值。大学的办学要抓好自己的内核。

如果从大学自身分内的事情角度来讲, 大学的责任主要是围绕教学展开的,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学校自身如何定位。自教学评估以来, 学校的定位趋于一致, 普通地方高校也将自己定位于研究型大学, 没有认清楚自己的实际能力与水平, 不符合学校自己的实际情况, 不仅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反而对学校资源利用不合理, 分不清主要与次要矛盾。专业的设置是否合理, 是否形成专业群, 是否不断推动专业的发展。国家一直重视社区事业的发展, 急需社会工作者, 而这些工作岗位一直是由非专业人员执行, 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具体来讲, 一名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既有沟通能力, 又有组织能力, 既可以看到宏观的问题, 又可以利用微观方面解决问题。这样的人才可以将不同的专业融合, 更有效地利用合理资源解决问题。而现在大学缺乏的就是这种起粘合作用的专业和人才, 很多的专业就像平行线, 永远也不会相交。教师队伍建设与责任分配, 因学校的科研特点占很重要的位置。大学教师的文化程度在不断升高, 由原来的本科生上升到现在的博士、博士后;责任也在分工, 有负责教学的, 有负责科研的。在科研方面, 大学的突出功能就是科研的产出, 但大学教师往往在跑项目时很积极, 但项目到手后交差了事, 科技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大学应该建立一定的制度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 力争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最后是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中很多的学者都借鉴了哈佛大学课程改革史。十九世纪中叶以前主要是对自然科学的改革和选课制度的建立, 如哈佛建校之初哈佛培养的是神职人员, 1841年在校长昆西支持下建立了正式的选课制度。十九世纪后期的改革是自由选课制和导师制的实践, 1869年埃利奥特担任哈佛的校长, 认为大学应该给学生的有三样法宝:一是学生在学习上自由的选择;二是给学生在所擅长的学科上能施展才能的机会;三是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习, 从对教师的依赖和从属中解放出来。在这样的思想的指导下, 哈佛开设了自由的选课制度。二十世纪前期的课程体系改革是集中和分配制度的实施, 这一时期洛厄尔出任校长, 不仅在1914年实施集中于分配制, 保证了学生以专业课程为重点,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而且引进了英国的导师制, 这与中国现在还有一定的区别。这里的导师制是指每个本科学生都有一位教师或者高年级的研究生做导师, 定期和他们讨论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进展。七十年代实施的是核心课程的延伸和发展。1971年博克担任哈佛的校长, 这时正值越战末期, 面对的是一群对社会体制和价值发生怀疑的学生, 以及对学生的能力和表现感到困惑、不信任的教授。这时他号召大家集思广益, 献计献策, 重新制定大学的目的和方法, 一致认为除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外, 又要建立一套本科教育的核心课程, 注重阐明所有人应该具有的共同经验, 注重那些可以加强人类关系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共同活动。从哈佛大学改革的历程审视我国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我们既要根据本国的国情借鉴改革的经验, 广开教育调查之风, 注重群众的监督, 又要注意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 综合考虑, 从而落到实处, 不断深入研究, 寻求对策。

不同的大学中肩负着共同的使命, 也面临很多类似的问题, 需要大学与大学的合作, 也需要大学与社会不同的组织之间的合作。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责任不断增多, 变得更加复杂, 但把握好核心与重点, 集中力量, 就一定能办好“大学”。

参考文献

[1]韩映雄.大学的责任、权利和利益[J].上海高教研究, 1997, (2) :11-13.

[2]杨兴林.大学功能视角下教师责任及其管理[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 (1) .

[3]尹晓敏.大学社会责任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 2008, (2) .

[4]潘晓雯.大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J].理论导刊, 2007, (11) .

[5]谭世明.大学责任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未来与发展, 2009, (7) .

[6]朱德米.大学治理:自主、控制与责任[J].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3) .

[7]周玲.当代大学责任与难以回避的冲突[J].大学研究与评价, 2006, (2) .

[8]乔宇尚.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大学责任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3) .

[9]黄达人.国家的发展与大学的责任[J].中国高等教育, 2004, (1) .

[10]赵长林, 董泉增.哈佛大学的课程改革及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0, (1) .

[11]白云, 朱晓刚.论大学的责任、权利与利益[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2) .

大学生求职面临问题 篇8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创业;问题;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293-01

随着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提升,愈来愈多的大学生开始投入到创业之中,而电子商务则成为了一种非常好的创业形式。由于电子商务的大力推广,网络创业已经为社会大众所熟知。网络创业凭借其成本低廉、入门门槛较低等优势已跃升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项重要手段。但是,现实中的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却并不容乐观,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探析。

一 大学生网络创业面臨的现实问题

1.资金匮乏

由于大学生尚无固定工作,其衣、食、住、行均要依靠家人,完全缺乏经济来源,同时,许多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相当一般,由此而导致一些大学生虽有网络创业的热情,但是却缺乏网络创业的启动资金。

2.项目选择不当

网上市场实质上是一个世界性市场,其竞争异常激烈,因而选择优质的创业项目,是成功的关键要素。在投资创业之前,就一定要对本行业市场进行全面了解,对社会及大众消费进行深入分析。网络创业同样需要网上经营场所、管理、营销、物流及售后服务等环节,并要对自身经营的产品价格、特征与优势进行有针对性的介绍。所以,假如在创业之前没有对创业项目的发展方向以及市场定位等实施全面策划,就很容易为市场所淘汰。大学生创业者往往不缺激情,但是却普遍缺乏经验,在项目选择上就会较为盲目,特别是在实施项目前未进行分析与调研,而是凭借一时冲动就选定某一项目,却不考虑该项目是否具有长远的发展前景。

3.时间与精力有限

大学生群体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其主要时间应当花费在课堂学习上,这样一来,也就没有了充分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创业。因此,如何妥善处理好学习与创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由于网络创业而影响学习者比比皆是,甚至有一部分人为此而选择退学。

二 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发展趋势

1.想方设法,积极筹措网络创业资金

有相当多的大学生觉得资金是自己投身网络创业的最大障碍。缺乏资金,即使有再好的创意也无法转化为现实的经营利润。笔者觉得,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积极筹措网络创业资金:一是通过打工筹集创业资金。大学生可通过在业余时间做家教等方式,为自身创业积累必要的经济基础。二是找同学合伙经营。大学生的小成本创业完全可以召集数名兴趣想投的同学进行共同集资,从而实现在网上开店的梦想。三是积极寻求父母的资金资助。主要是指通过父母所投入的创业资金支持来实施网络创业。四是形成创业资金支持机制。大学生创业往往会由于自有资金过少而遭至失败。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应当积极要求建立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其中的大学生群体网络创业资金支持机制,其重点就是要成立基金扶持体系。为此,政府部门要通过财政拨款支持、社会募集等形式建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并且鼓励各家金融机构尽可能地为大学生创业者们提供低息贷款与简化贷款审批流程。同时,高等院校也要结合实际,拿出资金来支持大学生网络创业项目,特别是要重点扶持前景看好的创业项目。

2.深入分析,对网络创业项目实施合理定位

一是大学生群体要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以及兴趣爱好来研究市场,从而选择最为合适自己的创业项目,明确自己是要在专门进行某种商品交易的电子商务网站中经营,还是在满足于人们交友及游戏需求的社交网站中经营。在这一过程之中,一定要对本行业特点以及消费人群加以分析,从而发现市场中的空白点,并且尽可能地避免在盲目地投入到某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领域之中。二是要对自身选择的领域进行合理的定位,实施差异化竞争,从而明确自身的竞争优势,积极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比如,文艺、小资、优雅是豆瓣网自从创办以来就始终坚持的品牌特点,其中的豆瓣读书、豆瓣电影及豆瓣音乐等版块均在诠释着这一品牌理念。对互联网企业而言,坚持一个清晰而独特的定位,则是改变客户购买倾向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三是网络创业项目需要合理的策略加以支撑。面对着不同的购买群体,应当提供其所需要的合理商品或者服务。由于各类不同的消费群体在需求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大学生网络创业者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一定要明确针对目标客户的切身需求,这样才能获得收益。

3.注重应变,依据客户习惯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根据一项统计,淘宝网上客户流量最大的时段为下午两点至五点、晚上七点至十点,由于下午这一时间段大学生创业者们可能还需上课,因此,利用好晚上那个时间段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由于上课的原因无法保持时刻在线,就应尽量保证手机开机与旺旺在线,并设置好相应的自动回复。假如是数人合开一家店铺,就可通过轮流值守这一形式以求增加在线的时间。

综上所述,鉴于近年来网络技术的不断改进,已经有愈来愈多的客户者开始喜欢并迷恋上网络购物,网络市场具有非常大的潜力,这就为面临着巨大就业压力的大学生群体运用网络实现自身创业梦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然而,大学生们不能只依靠激情进行创业,而是应该全面分析网络创业中可能遇到的各类现实问题,并加以妥善处理,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提升大学生们的网络创业中的成功机率。

参考文献

[1] 郑传洋.大学生网络创业可行性途径[J]. 文学教育,2008(2)

[2] 周艳.大学生网络创业现象调查及浅析[J].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

[3] 王丽娟.大学生网络创业的SWOT分析[J]. 科技信息,2009(23)

上一篇:岭南师范学院介绍下一篇:《棉花姑娘》名师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