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 凸透镜1教案 青岛版(精选10篇)
第二单元 我们怎么看到物体
5.凸透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凸透镜放大、聚光、使物体成像的特点,并会使用凸透镜。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相互交流的能力。情感目标:
愿意合作与交流,热爱科学、喜欢科学的态度。
教学策略:以小组为单位,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掌握本科目标。教学重难点:掌握凸透镜的特点,会使用凸透镜。
教具准备:放大镜、蜡烛、火柴、纸屏、支架、透明的玻璃瓶、激光灯。教学过程:
一、用放大镜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凸透镜》。
二、我们观察放大镜。
1.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放大镜。2.指名说出放大镜各部分的名称。
3.小结:放大镜分镜片、镜框、镜柄三部分。
三、凸透镜的作用。
1.各小组玩放大镜。并交流发现。
(注意:不要用激光灯照射眼睛;不要用凸透镜看太阳,否则会灼伤眼睛)2.在阳光下研究聚光性。
3.让学生用放大镜看书上的字,指名说出发现了什么?(放大性)
4.指导学生做凸透镜成像试验,各小组交流其发现。5.全班交流凸透镜的作用。
小结:凸透镜具有聚光、放大、使物体成像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了放大镜,找一找。板书设计: 凸透镜
镜片、镜框、镜柄
第五单元 我们的家园——地球
21.测量重力
教学目标
1.能用测力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2.保持与发展对身边自然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兴趣,善于猜想,乐于合作交流。3.会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教学准备:
橡皮、橡皮泥、平板测力计、圆筒测力计、钩码、测力计挂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出示牛顿图片)同学们,认识这位科学家吗?
早在300多年前,牛顿就对苹果为什么落地产生疑问并进行了深入研究,你知道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吗?
学生回答:受到了地球引力的作用/重力的原因/ 提问:橡皮和橡皮泥受到的重力一样吗? 学生大胆猜想,引出课题:测量重力。(板书)
二、学习新知
1.认识测力计各部分名称
谈话: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测量重力呢? 学生思考、回答,引出测力计。
谈话:现在老师手中的这支测力计叫平板测力计,课件出示。
请每组派代表到前面领取一只平板测力计,在小组内观察研究一下,看看你能在测力计上发现什么?(学生自由观察、发现)
学生交流发现,根据学生介绍,出示挂图,教师及时板书各部分名称。2.了解测力计的刻度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测力计两边的刻度,你还能发现什么? 师生共同研究学习
3.认识了解其他测力计?出示图片,简单介绍。4.学习使用测力计的方法
谈话:我们认识了测力计各部名称,一个钩码所受的重力是多少? 学生先估计后测量
学生用测力计测量一个钩码所受的重力,交流测量结果。
提出疑问:一个钩码所受的重力是0.5牛,为什么大家测量的却不一样? 学生讨论可能出现的原因,集体交流。学生总结使用方法,教师板书。
预设:如果学生全部测量正确,引导思考在使用测力计时应注意什么,然后总结使用方法。5.练习使用测力计测量重力。
谈话:我们学会了正确使用测力计,想不想测量一下物体受到的重力?
各小组有秩序地选取喜欢的物体,进行测量,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之后交流结果。
三、制作测力计
谈话:同学们用测力计测量了许多物体所受的重力,你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测力计? 交流:制作测力计需要的材料和制作的关键。出示制作步骤 学生展示作品,师生点评,现场使用,测量物体所受重力。
四、拓展应用
第四单元 我们的身体
我们的身体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做事情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
2.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到,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到。过程与方法:
1.能够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2.能够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在对人体的观察活动中,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2.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二、教学重点:
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认识人体的左右对称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观察身体内部器官。
四、教学准备:
空白纸.放大镜.尺子.人体基本结构图等。
五、活动过程:
(一)引入:动物的本领和它们的身体特点有关。
1.提出问题:人人知道青蛙是捕虫能手,青蛙为什么善于捕虫?老鹰为什么能抓住机灵的老鼠?啄木鸟为什么能吃到树干中的害虫?
2.放映录像带:青蛙的眼睛.后腿.舌头具有善于捕虫的特点,肤色用伪装来保护自己;老鹰有坚硬而带弯钩的喙,以及尖利的爪子,适于捕捉老鼠;啄木鸟的嘴尖尖的适合啄食隐藏在树干中的虫子,爪子两趾在前两趾在后,适于抓住树干。3.小结:动物的本领和它们身体的特点有关系。
4.引出课题:人有哪些本领?人为什么这样有本领?今天我们来观察自己的身体。
(二)观察人的身体。1.观察身体的外形。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让学生观察到人体可以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几个大的部分外,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把这些大的部分再划分为小的部分。如躯干部还可以分成胸部、腹部、肩部、腰部、臀部、背部等)2.人体是左右对称的。
(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从头顶开始,通过鼻尖画一条线,把人的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人体是对称的。这里要求学生具体说出怎样对称。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人体的左边和右边的眼.耳.鼻.上肢.下肢等各部分不仅大小、长短、粗细、颜色、形状而且位置都是一样的,即一一对应的)
(2)让学生亲自体验身体左右对称这种结构的好处。活动:①体验用两只眼睛看,比用一只眼睛看到的范围广; 活动:②让学生体会两只眼睛比用一只眼睛看得准确;
活动:③让学生先用两只手系红领巾,接着用一只手系红领巾,让学生体会两只手比一只手做事方便灵活;
活动:④让学生体会如果两只脚不一样长,弯腰、上台阶、转向都会很不方便,身体也不易保持平衡。
(这些活动生动有趣,又使学生体会到我们身体器官左右对称的优越性。当然从人体外部来看,结构上还有不少特点,但对小学生来说观察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不便观察,所以也就把重点放在身体的左右对称这个特点上。从教学的情况来看,选择这个观察点,不仅符合学生的水平,而且选择的体验活动,方便易行,人人都能参与,学生很有兴趣,也使课堂气氛很活跃。)3.观察身体的内部。
(1)教师用解暗箱的游戏引入(突破难点)。
教师准备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有一个塑料瓶,瓶里装半瓶水,另外还有其它的如夹钳.钟表等物品。教师让学生想办法推测里面的物品,并说出自己这样猜测的理由。学生通过用手摸.捏.摇.听等方法最后终于猜出了里面的物品。
接着教师出示一幅画,上面画有一个人体外表的轮廓,告诉学生人体好比刚才那个纸袋子,外面由皮肤包裹着,看不见里面,让学生想办法推测内部有什么。这时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想出了许多好办法:
①有的说,用耳朵可以听到心脏的跳动,从而可以知道心脏的位置; ②有的说,手臂曲起,可以摸到鼓起的肌肉;
③有的说,说话时有手摸喉部,可以摸到正在振动的声带;跑步后胸部一起一伏,可以知道那里是 2
肺部;
④有的说,吃饱饭后,胀起来的地方是胃;
⑤有的说,饿的时候,肚子咕咕叫,这里可能是肠子; ⑥有的说,用力往下捏,可以摸到硬的,那是骨头; ……
最后让学生根据大家用看.摸.听等方法所得到的信息,综合想象一下人体的内部是什么模样?(皮肤下面是什么.肌肉下面是什么?骨骼包着的是什么,血管和神经怎样分布……)4.身体怎样工作:
利用学生熟悉的身体活动,让学生在对活动的体验中,利用泡泡图的方式把活动中多个身体部分共同参与的情况表现出来。
思考:如果按照人体工作的类型划分,我们更深夜静可以怎么看待人体的组成呢?
(三)拓展思考。
问题:直立行走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请查阅资料了解人体具备什么样的结构特点,使其能直立行走?
(四)作业 附板书设计:
小番茄,自然长,人工做成番茄酱。小挂钩,我设计,动手制作当巧匠。番茄与番茄酱
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动物、河流、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建筑物、纺织产品、交通工具、家用电器、通信工具等构成了人工世界;知道我们周围的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在老师指导下,能从观察、制作活动中认识物体的外部形态特征。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4、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中获取资源。教学准备:番茄、图片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了解番茄:(展示图片)
番茄别名西红柿,是全世界栽培最普遍的果菜之一,在蔬菜中素有“维生素含量之王”的美称。番茄美味可口,含有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B族维生素、苹果酸和柠檬酸等有机酸以及人体所需的很多微量元素,食用方法可生食、熟食。最新研究表明,番茄中富含的番茄红素具有防癌抗癌、延缓衰老、预防心脏病等作用,番茄的成熟度越高,番茄红素的含量也越高。
2、番茄的生长过程
小组讨论番茄的生长过程,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播放视频:小番茄的生长旅程
小组交流,总结番茄的生长过程——种子入土,生根发芽,长成植株,开花结果。
教师点评、总结
二、我们来做番茄酱:(展示图片)
师:吃薯条时,大家喜欢蘸着番茄酱吃。番茄和番茄酱有什么不同?
生:番茄酱是用番茄加工制成的。
生:将番茄做成番茄酱后,我们就可以享受到美味,又可以长期保存它。
教师播放制造番茄酱的视频
学生总结制作流程:洗净、去皮、切块、打碎、熬煮、加佐料、装瓶密封等。
师生一起制作番茄酱。
小组交流制作番茄酱的体会与收获:番茄酱是人加工制作出来的产品。
师问:还有哪些像番茄酱这样由人加工制作出来的产品? 学生讨论回答:苹果酱、梨汁、地瓜脯等。教师小结:
像番茄酱、苹果酱、梨汁、地瓜脯等这样由人工加工制造的产品属于人工世界。
三、拓展与创新
1、师出示小麦与面粉、树木与木桌、石头与石雕的图片。要求学生举例说出哪些物品属于人工世界,哪些物品属于自然世界。
学生回答
教师出示房子、河流、纺织产品、建筑物等图片。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哪些属于人工世界,哪些属于自然世界。
2、请同学们在课余与家长一起尝试制作不同风味的番茄酱并品尝,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及创新意识的情感。板书设计:
番茄与番茄酱
番茄 番茄酱 植物 自然 人工 家用电器 动物 世界 世界 通讯工具 山川 建筑物 河流 ……
…… 做个小挂钩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周围的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能简单讲述小挂钩的设计与制作过程。
3、乐于表达、讲述在设计与制造小挂钩时的创意和想法。
4、初步了解产品的创造动力来源于人们的需求。教学准备:
曲别针、铁丝、铜丝、手帕或毛巾、挂钩等。教学过程:
一、问题与需求
师:最近天气很热,老师带着帽子感觉有点热,放在桌上又怕脏了,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 生1:挂起来就可以了。生2:有挂钩才能挂起来。
师:用挂钩挂起来是个好办法。那么,我们今天一起来做一个小挂钩吧。
二、设计与制造
1、设计小挂钩(展示不同类型的挂钩图片)
师:老师找了一些不同类型的挂钩,它们是用来干什么的? 生:用来挂物体的。
师:如果让同学们制作一个简易的小挂钩,你们会怎么做?请同学们先自由选择材料,在小组内讨论,再向老师说说你们的做法。(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
生1:我们组准备用铝丝做一个小挂钩。
生2:我们选择曲别针,用它做一个S形的小挂钩。
生:3:我们也可以试着做一个W形的挂钩,可以挂更多的东西。生:4:如果有更坚硬的东西就好了,这样就能挂更重的东西。师:同学们的想法真丰富。在做挂钩前,我们应该先进行设计,想一想选什么样的材料更合适,制作成什么形状更实用。下面,我们就动手做一做吧。
2、做个小挂钩
学生动手做小挂钩,教师巡视指导
3、请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产品
生1:我们组是用铝丝做的S形小挂钩,它使用起来很方便,可以挂很多不同形状的物体。
生2:我们用曲别针做的小挂钩,它只能挂住较小的物体,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
生:3:我们组是用铜丝做的S形挂钩,铜丝比铝丝、曲别针要坚硬,可以挂更重的物体。
师:每个小组都介绍了自己的产品,还通过检测发现了优点和不足,进行了改进。那么,生活中的小挂钩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拓展与创新
(教师用课件播放工厂制造挂钩的视频)师:同学们通过观看视频,有什么收获?
生
1、工厂里制造挂钩的过程和我们一样,都要经过设计、制造、检测等环节。
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 3.情感目标: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带小括号的加减法式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出示信息窗5)
师: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交流提高,质疑升华
师:妈妈让小红用50元钱去买海螺和珊瑚,你能帮她算算还剩多少钱吗?。师:谁想和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帮小红解决问题的?
大多数学生会运用以前学习的知识,列出连减的算式,用连减的学生可能会写两个竖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把两个竖式合写成一个竖式。在探索出正确的连写竖式后,引导学生讨论:竖式分开写和连写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师:如果我们要把这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来写,还要先算13+17,怎么办呢?大家能不能创造一种办法,试试看
师:大家想的办法都很棒!但是一人一个记号,是不是太乱了?数学家选择了用“()”这种符号来表示,(板书括号)大家看这样行吗?
师:对,算式里有小括号,我们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师:如果小红要买海豚玩具和贝壳,你知道还剩多少钱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
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列出算式,然后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写出连加的竖式,最后与连减的竖式进行比较。
2.自主练习第2题。先请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重点交流每一道题的运算顺序。3.自主练习第3题。
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的一种简单机械,学生对比较规则的杠杆识别是比较容易的,如撬杠。在教学中我感到学生存在以下几点认识不足:
1、支点的寻找,如用撬杠撬物体时,向上用力和向下用力的支点不同,学生在确定支点时不能根据实际来确定,究其原因是学生对围绕转动的点不能很好理解。可能把它理解成与物体接触的点或移动的点。
2、力的方向的和作用点的寻找学生存在较大的问题,例如用剪刀剪物体时,知道手是施力物体,剪刀是受力物体,把手作用在剪刀上的力画出来了,可画刀口上受力时,却画成了被剪的物体,这样的问题存在非常普遍,说明学生对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分析、区别是非常模糊的,还有对题目中研究对象确定也没有确定好。
3、经常把杠杆的长度当成了力臂的长度,来分析解题。有这种现象的同学是对杠杆的平衡条件和力臂没有完全理解。
4、还有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注意一个方面而对另一方面又没有注意到。如竖直挂着一杠杆的下面吊着一物体,用一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拉动杠杆,把物体从最低点提到水平位置,学生在分析时,只注意到了物体的重力和动力臂的变化情况(都没有变化)而得出结论,动力的大小始终不变的错误答案,而没有注意到阻力臂在这一过程中由零到最大,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出正确的答案是变大的。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第六单元 【教材简析】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大家学习了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体会统计图的不同画法对数据描述和解释的影响。教学重点是引导大家学会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能根据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事例,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用简单复式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2.经历数学的收集、整理、表达、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体验复式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了解统计图画法不同对数据描述和解释的影响。3.在统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4.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5.过参与“保护眼睛”的统计活动,增强保护眼睛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读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快速上升,这是家长和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请看来自《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多媒体出示118页情境图)。读一读,从这份报告中你都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大家提出“我们这些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呢?”)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调查搜集数据,学习调查表。1.独立思考。
谈话:怎样才能知道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呢?(引导大家明白要知道是不是提前了就要进行比较)要比较就需要调查大量的数据,为了记录数据我们就要制作调查表,想一 想,怎样设计调查表?
2.班内交流。
谈话:你打算怎样设计调查表?(引导大家明确调查的对象和调查的内容)(出示调查表)这样制作可以吗?为了便于我们今天的研究我提前对45名学生和家长进行了 调查。请看屏幕(补充数据)。
(二)整理数据,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1.尝试比较,提出问题。
谈话:比一比两张调查表,看看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引导大家体会看原始的调查表数据太乱,不便于比较)
谈话:原始的调查表太乱,怎么样整理这些数据才能便于比较呢?先自己想想,再与同位说说。谈话:你打算怎样整理数据?(统计表,统计图)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大家在比较的过程中,体会调查表中饿数据太乱,不便于直接比较,从而感受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2.独立思考,探索方法。
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个统计表,咱们一起来整理整理好吗?(师生共同整理填写统计表)根据这个表格中的数据比一比,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呢?(引导大家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比较、分析,作出判断)
谈话:刚才我们是用统计表进行整理的,用统计图怎样整理更便于我们比较观察呢?先自己想一想,有了方法开始整理,整理完了和你的同位交流交流。
3.班内交流,学习方法。
谈话: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你是怎样整理的?(大家可能出现单式和复式两种不同的整理方法,应着重引导大家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认识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4.比较解释,优化方法。
谈话:刚才大家用两种方法进行了整理,想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用哪种更便于比较?为什么? 5.查漏补缺,完善方法。(根据大家制图的情况,补充完整,完善方法。)
这样设计的目的让大家独立思考,探索方法,合作交流,学习方法,比较评价,优化方法。有利于大家经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的过程,自主地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和制作方法。] 2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课本自主练习第3题,巩固看图的方法,提高大家分析数据的能力。
谈话:大家喜欢运动会吗?知道小学生运动会有哪些项目吗?(引导大家了解小学生运动会一般有:短跑、跳高、跳远、铅球和中长跑等项目)如果老师要知道5、1班和5、2班,在比赛中哪些项目占优势,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为什么?
(1)独立解答。(出示题目引导大家独立解答)(2)班内交流。
2、课本第129页,“我学会了吗”的第1题。
目的是让大家再一次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在实践中巩固调查表及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提高统计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四、总结全课,系统整理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设计调查表和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应该注意什么?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我国中小学生和家长患近视的年龄情况,能说说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吗?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
二、深化练习:
(一)基本练习:
1.回顾制作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应注意的问题。
谈话: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应注意那些问题?大家交流(整理数据,写明标题,时间,用不同的颜色)
2.(课件出示)2003年我国对部分国家和地区贸易情况统计表。①我国对外出口额最多的是哪个国家,进口额最多的是哪个国家? ②我国与哪个国家的贸易出口额大于进口额?(1)独立解答。
谈话:怎样才能让大家清楚地找到答案呢?先在先在小组里说说。(2)班内交流.。
谈话:用什么方法表示这些数据,才能让大家看起来更清楚?(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便于对数据进行直观的比较)
(二)变式练习: 1.课本122页自主练习第5题。(1)大家独立自主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班内交流:哪个月收到的普通邮件最多?哪个月的电子邮件最多?(3)谈话: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大家提出问题,指明大家回答问题。2.课本123页自主练习第6题。(1)大家独立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集体交流:A停车场共停车多少辆?(让大家明白在统计图中也能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以便大家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
(3)谈话: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大家既可提出根据统计图直接回答的问题,也可提出用计算方法来解决的实际问题,与前面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对大家提出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逐一解决。
(三)实践练习:
1.谈话:课前老师让咱们同学调查本校低年级和高年级同学最喜欢的课外读物情况,为了便于比较分析低.高年级大家喜欢科普读物的情况,我们最好把它制作成(复式条形统计图),而要制作成统计图,我看有些同学收集的数据杂乱,应该首先(整理成统计表,注意作好数据的整理核对)。
2.大家整理数据制成统计表,并根据统计表制作成统计图。3.交流展示制作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4.小组讨论交流低、高年级大家喜欢科普读物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5.班内集体交流:分析调查结果,你还发现了什么?
(实践练习目的是让大家再次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达、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培养运用统计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形成统计观念。)
【教学目标】
1.能用木块、木板、小车等简单器材做斜面省力观祭实验;
2.并能用测力计等简单测量工具进行测量,采集数据,做好实验记录; 3.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4.知道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
5.了解斜面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利用斜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教学重点】
l、探究坡度越小的斜面越省力
2、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影响坡度火小的因素
2、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教学准备】
课件、激光笔、实验记录单、测力计、小车、木板、木块 【教学过程】
一、贴近生活,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学生非常聪明,善于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老师这里就有一个难题,大家想不想帮忙?请看视频。(播放视频)
效果怎么样呢?大家请看。(播放视频)
二、探究斜面的作用
(一)初步探究:斜面可以省力
1.提出问题
这次轻松的就把电动车搬上来了,那是不是电动车的重量变轻了呢?还是老师的劲儿变大了?
2.大胆猜测
那这都是谁的功劳?
板书课题:斜面
斜面有什么作用呢?
板书:省力?
3.设计实验
运用斜面真的可以省力吗?这只是我们的猜测,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我们需要——实验验证。
我们首先得搭一个斜面,你们小组能利用桌面上的材料搭一个斜面吗?
现在斜面有了,如果我们用小车来替代电动车,那么你打算怎么来设计我们的实验呢?
在做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4.实验验证
开始实验,教师巡视
5.交流汇报
通过观察这组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二)深入探究:坡度越小越省力
请再看我们刚才的实验数据,你还有什么发现? l、提出问题
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系?(板书:坡度)
你认为坡度的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
2、大胆猜测
你认为坡度大小与省力多少有什么关系?
3、设计实验
这只是我们的猜测,是不是这样呢,需要我们实验来验证。由于我们只有一块木板,所以今天,我们就通过改变高度来改变斜面的坡度。
你打算怎样来设计这个实验呢?
出示温馨提示。
4、实验探究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指导
5、交流汇报
通过我们的实验数据,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
(板书:越小越,连接省力两字)
三、应用拓展
从古代起,人们就利用斜面提高工作的效率,改善人们的生活,现在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更是广泛。
交流南浦大桥的引桥建设。
四、课外探究
同学们,你还能用斜面省力的原理来解决生活的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
斜面
一、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液体,气体,固体的热涨冷缩,并且能够利用热胀冷缩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技能目标:会设计液体,气体,固体热涨冷缩的实验。3.情感目标:乐于合作。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和改善生活。
三、教学难重点
学生全面掌握本单元的知识技能,进一步进行小组学习活动组织准备准则的布置。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单元的知识
1.根据问题读书复习第一课-温度计的秘密 问题:温度计的秘密是什么? 设计一个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方案。水有什么反常膨胀的现象。冬天为什么自来水管会经常爆裂? 2.老师课堂提问相关问题。
3.根据问题复习第二课-自行车胎为什么会爆裂 问题:炎热的夏天为什么自行车胎会经常爆裂? 铁轨为什么在接口处留有空隙? 怎样使踩憋的乒乓球回复原装? 电线为什么不拉紧?
设计一个气体和固体的热胀冷缩的实验。4.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第二单元认识岩石复习
一、教学内容:第二单元认识岩石的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
1..识与技能:掌握研究事物的各种方法,能够在生活中观察收集相关的岩石及知识,了解岩石的用途、知道岩石风化的原因及相关的实验。2.过程与方法: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复习和教师抽查想结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合作的学习的乐趣和高效。
三、教学难重点
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步骤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相关的教具:如多媒体、五、教学过程
1.出示本单元的复习提纲 出示问题提纲:、1)你可以用哪些方法研究岩石?岩石的硬度怎样划分? 2)你知道岩石的种类有哪些?他们分别有什么特征?
3)岩石有什么用途?请举例说明。岩石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什么是变质岩?变质岩包括哪些?
4)什么是岩石的风化?温度对于岩石的影响的实验怎样做?岩石的风化的最终会变成什么? 2.学生自己进行复习
要求:首先要求学生单独进行看书复习,将课本认真仔细的阅读一遍,然后对照问题提纲进行复习。有不会的可以小声的询问同学或者是举手问老师。时间是15分钟。在学生自己看书复习的过程中老师要进行巡视指导.3.学生复习,并且小组内相互提问。(15分钟)同桌两位同学进行相互提问检测,提高复习的质量。
老师巡视进行督促指导。要求是学生二人进行复习,避免更多的人参与,以提高效率。4.老师进行抽查活动。
老师对于学生进行复习的效果进行检查、主要是检查学生对于本单元的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在学生进行复习的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进行抽查,了解学生的复习效果,以便及时调整复习计划方法。5.复习效果效果的检测(10分钟)
出示本单元的检测题进行检测,考察学生的复习效果。
第三单元土壤与植物复习
一、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土壤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
1.识与技能:掌握热的土壤的成分,以及有关探究方法。会动手设计和操作热的相关的对比试验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复习和教师抽查想结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合作的学习的乐趣和高效。
三、教学难重点
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步骤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相关的教具:如多媒体、五、教学过程 1.本单元的复习知识点
老师分发本单元的复习知识点方便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复习。问题提纲:、1)土壤里有什么呢?你可以用哪些实验验证 呢?
2)土壤分为哪几种?分别有什么不同?怎样设计实验验证他们的渗水性不同?
3)土壤与植物有什么关系?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怎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4)造成我国土壤破坏的行为有哪些?水土流失的实验怎样进行做?我们为了保护土壤应该做一些什么呢? 2.学生自己进行复习
要求:首先要求学生单独进行看书复习,将课本认真仔细的阅读一遍,然后对照问题提纲进行复习。有不会的可以小声的询问同学或者是举手问老师。时间是15分钟。在学生自己看书复习的过程中老师要进行巡视指导.3.学生复习,并且小组内相互提问。(15分钟)同桌两位同学进行相互提问检测,提高复习的质量。
老师巡视进行督促指导。要求是学生二人进行复习,避免更多的人参与,以提高效率。
4.老师同时进行抽查活动。5.复习效果效果的检测(10分钟)
出示本单元的检测题进行检测,考察学生的复习效果。
第四单元光与我们的生活复习
一、教学内容:第四单元光与我们的生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什么是光,及光的一些现象如光的反射、折射等现象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复习过程中采取学生自己复习、和学生小组进行相互提问,老师抽查相结合。并且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要整理出知识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知道和理解复习的方法,学生学会在小组进行合作。
三、教学难重点
学生知道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掌握和理解光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准备;相关教具
五、教学过程:
1.学生回顾本单元的知识点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不看书的前提下,回顾本单元的知识点。师问:同学们在光与我们的生活的这个单元中,你学习和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能呢? 学生回答。
老师在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和知道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以便进行相应的复习。2.本单元的知识点的整理。
1)光是沿着什么路线传播的?请设计几个实验进行验证。(材料:1.激光灯、水杯、水、细塑料管、纸板,蜡烛。)
2)什么是平面镜?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特点各有什么不同?他们在生活中都什么?
3.什么是光的折射?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光的折射现象。生活中有哪些光的折射现象?
4.彩虹是怎样形成的?阳光由哪几种光合成的?设计几个小实验验证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合成的? 5.在玩七彩陀螺后你发现了什么? 红+绿= 蓝加绿= 绿加蓝= 绿+蓝+红= 4.学生复习,并且小组内相互提问。老师巡视进行督促指导。5.课堂测试
第五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复习
一、教学内容:有关地球地理知识和重力的发现和测量。
二、教学目标:
1..识与技能:掌握和了解地球地理的的知识,了解和知道地球的重力的发现。
2.过程与方法: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复习和教师抽查想结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合作的学习的乐趣和高效。
三、教学难重点
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步骤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相关的教具:如多媒体、五、教学过程
1.简要介绍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1)在总体上帮助学生将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串联起来,使学生在思想上有一个知识的结构和网络。
教师边介绍边在黑板上板书本单元的的知识网点,要求学生记录在本单元的第一页上。2)出示本单元的复习提纲
老师将本单元的复习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出示在屏幕上。为加深学生的印象,指名学生进行朗读、方便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复习。问题提纲:
①有关地球你知道什么知识?古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谁发现地球是个球体?有哪些事实证明地球是球体?
②地球表面有什么呢?有关地球和地图你知道什么呢?地图上的各种颜色表示什么?什么是经纬线?地球上根据什么将地球分为五带?有哪五带? ③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
④什么是重力?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有关重力的实验怎样做?生活中我们有哪些现象我们用到了重力。⑤怎样使用测力计?测力计的构造如何? 2.学生自己进行复习
要求:首先要求学生单独进行看书复习,将课本认真仔细的阅读一遍,然后对照问题提纲进行复习。有不会的可以小声的询问同学或者是举手问老师。时间是15分钟。在学生自己看书复习的过程中老师要进行巡视指导.3.学生复习,并且小组内相互提问。(15分钟)同桌两位同学进行相互提问检测,提高复习的质量。
老师巡视进行督促指导。要求是学生二人进行复习,避免更多的人参与,以提高效率。4.老师进行抽查活动。
老师对于学生进行复习的效果进行检查、主要是检查学生对于本单元的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在学生进行复习的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进行抽查,了解学生的复习效果,以便及时调整复习计划方法。(本部分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提问的时候进行。)5.复习效果效果的检测(10分钟)
莱州市第三实验小学
一、科学常识题:(22 分)
1、古人钻木取火的道理是()。
2、地球的卫星是()。
3、太阳系中最大的恒星是()。
4、()是科学进化论最伟大的创始人,《》的出 版,标志着进化论的正式确立。
5、我们常见的各种形式的能有机械能、热能、光能、太阳能、电能、水能、声能等,请填写下列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1)用手弯铁条:这是()能转换为()能 ;
(2)用热水烫瘪了的乒乓球:这是()能转换为()能
(3)水力发电:这是()能转换为()能
(4)用梳子梳头:这是()能转换为()能
6、根据行星定义,八大行星分别是()、()、()、()、()、()、()、()。
二、常识判断题:(20 分)
1、能量的转化是物体在工作时发生的,物体不工作,就没有能量转 化。()
2、地球形成之初,就存在着生命。()
3、实验操作时,只测量一组数据就可得出实验结论。()
4、宇宙中只有冥王星这一颗“矮星行”。()
5、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从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转变。()
6、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仍可继续。()
7、中国古人的“腐草生茧、腐肉生蛆”的说法是正确的。()
8、鲁班发明锯是受到叶子的齿的启示制造的,这属于仿生学。()
9、根据星象预测人的命运是伪科学,我们应用证据来说明。()
10、经常我们看带晴朗的夜空下,有一条白色的带子,那就是银河。()
三、回忆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一)实验:通电的电圈(30 分)
实验原理:通电后的线圈有磁性
实验器材:大铁钉、带绝缘外皮的细导线、小铁钉、电池、指南针、电池(多个)、小铁钉等。
实验操作与记录:(步骤略)
1、根据实验器材先制作一个电磁铁,根据你所制作的电磁铁,说一 说。电磁铁是由()的装置 和()构成的,它是()能转化为()能。
2、研究电磁铁的特性:(步骤略)将电磁铁连接电源,用它接近小铁钉,现象是: 将电源断掉后,再接近小铁钉,现象是: 电磁铁和磁铁相比,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
3、制作一个小电磁起重机(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 有关系的)。
(1)要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串联电池(多个电池排列在一起)的多少是否有关系,设计实验时,要使哪些条件相同? 哪些条件不同?
结论:串联电池越多,可以(填“增强”或“减弱”)电磁铁的磁力。
(2)要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多少是否有关系,设计 实验时,要使哪些条件相同? 哪些条件不同?
结论:线圈匝数越多,可以(填“增强”或“减弱”)电磁铁的磁力。
4、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请你举例说明。(至少 3 个)
(二)实验:摆的秘密(28 分)
实验目的:研究摆的秘密,掌握实验操作的方法,会做一个摆。
实验器材:螺丝帽、小铁锁、橡皮泥、细线、秒表等 实
验操作与纪录:(步骤略)
1、制作一个摆。摆一般是由摆线和摆锤组成的,类似于我们玩过的(),摆在摆动时,摆出去或者摆回来,叫摆动()次。
2、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摆的快慢与()有关。摆线的越长,摆摆动的越()(填“快”或“慢”)。
3、应用:小明家有一个挂钟(在满弦的情况下),但他经过一段时间 观察到挂钟和准确时间相比变慢了,怎么使挂钟走的更准些?()
【五年级科学下册 凸透镜1教案 青岛版】推荐阅读: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蚂蚁》教案10-04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09-12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计划和总结07-11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07-12
青岛版科学五上教案05-31
六年级科学下册 我们身边的物质 1教学反思 教科版10-17
2024年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测试卷06-11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0-09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夏季星空》教案06-03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