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习题(精选8篇)
班级
姓名
总分
亲爱的同学:
走进2009年的九月,你走进了人生的又一处驿站,也攀上了语文的又一级台阶。在这个庭院里,花香满径,足够你采英撷华。当初中的第一份语文试卷在你的眼前徐徐展开时,广阔的生活画卷也在你的人生中缓缓打开!
一、积累和运用(33分)
1.请将下面一句话正确、端正、整洁地抄写在方格内,标点要占格。(2分)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
迸溅()
丘壑()
瞬间()
伶仃()
宽恕()诱huî()xuān()腾
chuî()泣
盘qiú()卧龙
gū()负 3.根据词义填上相应的词语。(5分)
(1)
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2)
形容很大很笨的东西。
()(3)
比喻美酒。
()(4)
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5)
忍不住笑。
()4.选出对课文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3分)
A.《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之所以要写小时侯脱险的事,是因为这件事回忆起来十分有趣,表现了童趣童乐。B.《蝉》用先抑后扬的写法,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对生命的感悟。C.《紫藤萝瀑布》作者中回忆起家门前的紫藤萝从稀落到毁掉的命运,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D.《童趣》以生动的笔墨,记叙了作者儿时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充满了童真童趣。
5.找出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不同其他三句的一项是()(2分)A.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B.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没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C.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D.因为我听见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6.下列对《紫藤萝瀑布》一文,说法有错的一项是()(2分)A.本文因作者遇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写成此文。
B.本文描写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实际上赞美了生命的美好和顽强。C.作者由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感悟到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D.本文中多次使用了拟人、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由十几年前家门前的紫藤萝引发了作者的回忆。
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忽然记起许多年前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_________
①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②但花朵从来都稀落 ③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 ④好像在试探什么⑤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
A.③②④①⑤
B.②③①⑤④
C.③②⑤④①
D.②③①④⑤ 8.文化常识填空。(4分)
(1)《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作者
国。
(2)小思,本名
,香港作家,本单元学过的课文
是其作品。
9.在括号里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2分)(1)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2)孩子们正是盛开的花朵。()
10.下面A、B两个句子中,你认为哪一句更富有表现力?为什么?(3分)A句: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B句: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答:
句更富有表现力,因为
11.写出《西游记》或《水浒》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情节。(2分)
二、文言文阅读: 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1—18题。(23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2.本文作者是
,文章出处是 <<
>>。(2分)13.在下面横线上补充文章中所缺语句。(2分)
。14.请你说说下面加点词的意思(3分)(1)项为之强
(2)鹤唳云端
(3)鞭数十
15.请你翻译下面语句。(6分)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译文: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文:
(3)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译文:
16.第三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2分)17.请你写出本文中的成语(不少于两个)。(2分)
18.第四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所拔的“山”指的是:
,所倒之“树”指的是:
(3分)
19.仔细阅读全文,简要说说“我”能得到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我”从小就有如此情致,以致后来成为文学家,请简要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一﹚
我们来到一处空地,那座悬崖就耸立在空地的另一边。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许多凸起的岩石、崩土和蓬乱的灌木。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爬上去了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
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上凝视着我。“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杰克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闷那是谁时,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克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控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一次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20.文中能概括第一部分内容的一个句子是:﹙2分﹚
21.文中最后一段中,加点词“经验”指的是:(2分)
22.文中最生动、最细腻、几乎贯穿整个故事情节的,是对“我”哪个方面的描写?(3分)
23、从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用一个句子进行表述。(3分)
24、如果要将这篇文章用”//”隔开,分为两部分,这一”//”的位置应在什么地方?(2分)
﹙二﹚记叙文阅读:阅读下面课外选文,完成25—29题。(22分)抬起头来做人 梁文福
①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很认真地对妈妈说:“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叫人捐钱。”
②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
③小男孩的妈妈取出5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妈妈注意到了,问他:“怎么啦?” ④小男孩低着头说:“昨天,同学们把筹款卡交给老师时,捐的都是100块、50块。” ⑤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生。小男孩的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前面的。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献较多,就是成绩较好。当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⑥那一天,小男孩说,不是想和同学比多,也不是自卑。他一向都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功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况且,学校还举行班级筹款比赛,他的班已领先了,他不想拖累整班。
⑦妈妈把小男孩的头托起来说:“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则贵。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了。”
⑧第二天,小男孩抬起头,从座位走出去,把筹款卡交给老师。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
⑨妈妈说的那—番话,深深地刻在小男孩心里。那是生平第一次,他面临由金钱来估量人的“成绩”的无言教育。非常幸运,就在这第一次,他学习到“捐”的意义,以及别人所不能“捐”到的、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25.结合第⑤段说说小男孩在班上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学生?(2分)
答:
26.5肯定比500小,在第⑦段里,小男孩的妈妈为什么说“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呢?(4分)答:
27.阅读第⑧段回答。
(1)简要说说画线句“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的深刻含义。(4分)答:
(2)简要说说加点的两处“抬起头来”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4分)
答:
28.文章说,小男孩学习到了“捐”的意义,这“捐”的意义是什么?(4分)
答:
29.文题“抬起头来做人”有何深刻含义? 试结合文章内容阐述这一文题中所蕴含的哲理。(4分)
答:
四作文:(30分)
题目:请以“妈妈笑了”为题作文
要求:1 情感真挚,有创意。字数在500字左右。
3运用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方法。
答案:
1.略2.qì
hè
shùn líng tà
惑
喧
啜 虬 辜
3.一丝不苟
庞然大物
仙露琼浆
忍俊不禁 .4.A
5.C 6.D 7.C 8.略 9.(1)通感(2)比喻
10.B句富有表现力,“是海”用逗号断开,起强调作用,语气十分肯定,更能表现作者对山的那边是海的坚定信念。11.略 12略13略14(1)同“僵”,僵硬(2)鸟鸣(3)用鞭子打 15(1)夏天蚊子的叫声像雷声一样,我私下把它比作一群白鹤在空中飞舞。(2)心里向着这方面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真成了白鹤。3)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帐子中,用烟慢慢地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便飞便叫。16.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17.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18.癞虾蟆 凸起的土块
下面就笔者与学生共同发现的2013年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部分瑕疵一一指出, 以就教于方家。
1.《散文诗两首》之《金色花》一文, 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出现了“沭浴”一词。查《现代汉语词典》, “沭音shù, 沭河, 发源于山东省, 流入江苏省。”此处“沭浴” (shùyù) 不伦不类, 令人匪夷所思。查课文正文, “当你沐浴后……”可知“沭浴”实为“沐浴”之舛误, 洗澡义。真是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2. 同为《散文诗两首》之《荷叶·母亲》篇, 对于课下“菡萏”一词注释, 尽管近年来学界质疑争论声不断, 但教参编者仍抱定宗旨, 任你“口诛笔伐”, 我自“岿然不动”, 问题仍未得到妥善解决。对于原文“那一朵红莲, 昨天还是菡萏的, 今晨却开满了, 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一句中“菡萏”一词, 课下注释为“荷花”, 此注释原也并无错误, 《现代汉语词典》《辞海》如是注释, 并标注系书面语用法。但在上句中, 此注解并不恰当, 结合语境, 联系上下文, 此处当指荷花含苞未放, 似开未开之态。给课文词语作注, 非单纯解释词语, 而是要结合语境, 随文释义。其实“菡萏”作荷花含苞未开之态讲, 虽无权威工具书作证, 但也并非空穴来风, 应该说, 冰心先生此用法是受了清人李渔的影响。李渔在《闲情偶寄》之《芙蕖》篇中云“迨至菡萏成花, 娇姿欲滴, 后先相继, 自夏徂秋, 此时在花为分内之事, 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李渔以“芙蕖”总称莲的根、茎、叶、花、实, 明显“菡萏”与“花”是两个不同时期, 是“未开之荷花”。因此, 课本此处宜注为“菡萏, 本指荷花, 课文指荷花含苞欲放的情态”。
3.《虽有嘉肴》一课, 课下对“嘉肴”一词的注释亦令人费解, 该注为“[嘉肴 (yáo) ]美味的菜。佳, 好、美。”“嘉肴”一词注释并无不当, 关键是“佳, 好、美”是在注释哪个词呢?明显是说“佳”即“美、好”之意, 可原句中并无“佳”字。受此注影响, 学生在背诵默写中, 普遍将此句写作“虽有佳肴”了, 当然, 在现代汉语中也只有“佳肴”而无“嘉肴”一词也是学生普遍出错的一个原因。因此, 此注后半应改作“嘉, 好、美”。
4.《化石吟》一课也有瑕疵。该文系一首赞颂科学的现代抒情诗。诗歌分节, 节与节之间用空行隔开, 据此, 本诗共分六节, 即第一节共八句, 其余各节均为四句一节。现代诗虽格律较为自由, 但对于夲诗来说, 句式相对工整, 韵律和谐, 节奏感强仍是其鲜明特色, 节与节之间句数不统一已显得有些突兀。课后练习二为“……并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怎样的关系”。配套的教学用书与各种教辅资料均认为是前后照应关系。可事实上, 原文第二节与第六节并非照应关系, 第二节系分说之一部分, 第六节系诗末总说, 之间应为总分关系, 况且分析第二节与第六节之关系原也无甚意义。实际上, 第六节与第一节后四句系前后照应关系, 据此, 疑为课文第一小节分节不当, 即前四句应为第一小节, 后四句应为第二小节, 全诗共分七小节。这样, 全诗均为每节四句, 节与节之间协调一致。笔者比对了前几版教材, 均为四句一节, 全诗共七节, 并无六节之说。因此, 实为新版教材编校之误, 需修正过来, 这样, 课后练习二也落到了实处。
总之, 在教学中, 我们要树立这样一种观点, 使用教材的过程, 就是对教材创新解读的过程, 对教材的指瑕、商讨, 也应是对教材创新解读的一部分, 这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 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要:使用教材的过程, 就是对教材创新解读的过程, 对教材的指瑕、商讨, 也应是对教材创新解读的一部分, 这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 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教社2013年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编者虽做了较大修订, 后出转精, 但仍瑕疵多多, 现将部分瑕疵指出, 以就教于方家。
关键词:部编辑 ;语文 ;注释; 通假字
2016年审定的“部编本”初中教材,伴随着新一轮的教改于2016年秋季开学正式使用。这是一部接地气的语文教材,已经使用在广大师生中受到很高的评价。从人教社到各地教育局、教研室都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活动,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教材。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几个课下注释于前几套教材存在着一些差异,在此我本将其中两处拿出来讨论一下。
一、不,同否
“部编本”上册第八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第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下注释⑦注解“尊君在不”句时,解释“不”为“不,同‘否。”而在2001年审定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同样选取了该篇,在注释改句时将“不”解释为“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两套教材分别用“同”和“通”两种不同的说法。
“同”和“通”是文字学上的两个术语,分别表示异体字和通假字 。下面我们试着从字形的角度来讨论一下两个字的关系。
“不”《说文解字》载“不,,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凡不之属皆从不。”段玉裁注释为“像鸟飞去而见其翅尾形。”“凡云不然者。皆于此义引申假借。”结合说文和段注来看,“不”是从地面仰视角度看到的鸟飞行的形象,假借为当否定词用的“不”字。这种解释看似合理却也有一些问题。我们检索更高的字形《甲骨文编》中收录“”,《金文编》中收录“”等字形。从字形看像“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其本义应该为:萼足。例如《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曰鄂。”在使用过程中因为音近假借来表示“不”的含义。
“否”《说文解字》载“,不也。从口从不。”段玉裁注释为“会意。不亦声。”即从口从不得意的一个会意字,也就是徐锴所说的:“不可之意见于言,故从口。”就其产生的年代来看,检索字形甲骨文中尚未见到“否”字形,金文中可见到几个字形如“”。可见其产生年代应该晚于“不”字形。
从音韵角度上看“不”为“帮母尤韵”,“否”也为“帮母尤韵”,可见二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同音的。清代历史学家﹑汉语学家钱大昕首先提出的第一条汉语声母演变规律,“古无轻唇音”,是说上古时期的唇音声母只有“帮”组“重唇音”声母,没有“非”组“轻唇音”声母,就是只有双唇音声母“帮”、“滂[p']”、“并”、“明[m]”,没有唇齿音声母“非[pf]”、“敷[pf‘]”、“奉[v]”、“微[w]”。这种变化应该产生在中古以后。
由上可推知,“不”字形的造字义为花蒂的子房的象形造字,因为字音相同假借来表示否定含义的“不”;然后又新造专门用来表示否定含义的会意字“否”。这两个字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行使用,随着语音的演变在中古以后“不”字形分化为二:一为表不会、不是等含义的“不”;一为表示“不然,不是这样”含义的“否”。在此基础上意义虚化为句末语气词,表示一种询问的语气。两个字在语音上相同,意义上相近,且有同源关系,因此不应该将两者归为通假字,在表示“否定”这一含义上两者之间有着先后的顺序,并且在“否”字形产生之后,“不”字形很少用来表示这一含义,只是在文献中出现,因此两个字形之间应该是古今字关系,“不”为“否”的古字,“否”为今字。
二、说,同“悦”,愉快
“部编本”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下注释④注释“不亦说乎”时将“说”解释为“说,同‘悦,愉快。”而在而在2001年审定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同样选取了该篇,在注释改句时又先后两种说法:第一版解释为“说,‘悦的古字”;第三版解释为“‘说通‘悦,愉快。”
“说”《说文解字》载“,释也。从言兑。一曰谈说。”段玉裁注释“说释者、开解之意。故为喜悦。”“此从言兑会意”。检索暂无更早的字形。
“悦”《说文解字》未收录,为从心,说省声的形声字。
“兑”《说文解字》载“兑,說也。从儿聲”,甲骨文、金文中可见“兑”字形,如 。从时间上来说“兑”字形产生时间最早,然后是“说”字形,在之后是“悦”字形。
从意义角度来看,“说”为“此从言兑会意”的会意字,从“兑”字中得到一部分意义,从儿,从口,八象气之舒散。从儿从口即“兄”字。上为“口”,下为匍伏的人,象一人在对天祈祷。长兄即长子,是带领子弟们向上天、向祖先祷告的人。“兑”为长兄祷告时口中说话、出气的形状。祷告要说话,要把事情告诉给上天或者鬼神,取悦于鬼神,并希望鬼神能够赐福于人。所以将其与“言语”的“言”组合会意出新字形“说”。“说”字形自产生之初,就有了祷告的过程“说话”和祷告的结果“愉悦”两个方向,也就同时兼有两种含义,再加上“说”字形还肩负着“说服”这一含义,身兼数职。
为了表意明确在“说”的基础上增加“心”表示心情方面,也就是祷告的结果,使鬼神“愉悦”。从自行演变角度看“说”与“悦”存在着先后的产生顺序,而且在“悦”字形产生之后,“说”字形基本上不在表示“愉悦”的含义,只在文献中存在。
因此“说”与“悦”两个字形在表示“愉悦”这一含义的义项上应该是古今字的关系,“说”为“悦”的古字,“悦”为今字。
由此来看几套教材中关于“说”的解释2001年审定的第一版应该是更准确的,后几版以及“部编本”的解释是欠妥当的。
三、结语
“不”与“否”,“说”与“悦”两组字在产生时间上存在着先后,在特定义项上新字形产生之后,旧字形的这个义项逐步消失,最后只保留在传世文献之中,因此这两组字均应该为古今字关系。“部编本”教材对这两组字的解释是欠妥当的。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3]语文(初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一、二、三版.
天lài( ) zuàn( )写 cuī ( )残 kuáng( )骗
qì( )约 quán( )愈 luò( )腮 yǒng( )道
2.选词填空,每词只能用一次。
不可思议 自欺欺人 心安理得 自由自在
①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 )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②真正的政治家没有不努力读书的。完全不读书的政治家是( )的。
③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 ),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④于是,他们坐在一座背风的山崖下,点燃了一堆篝火。松开缰绳的马匹,( )地啃着石缝间的青苔。
3.课文内容填写。
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是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对联中的上联,它的下联是:
②曾子还说哩:“ ?”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
4.写出下面文字的中心论点。
明代思想家顾炎武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应该不分贵贱,不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应该为国家做贡献,都对国家的兴亡负有责任。春秋时期鲁国平民曹刿,在齐军入侵鲁国的时候,就主动请战,为国分忧。这种爱国意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5.揣摩下面句式特点,仿写一个句子。
不读书而空谈政治的人,只是空头的政治家,决不是真正的政治家。
6.默写你知道的陆游写的诗词名句。(写四句即可)
7.赏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并答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①颈联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
②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一联是:
8.读文答题。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①“脂粉”指:
②“要自己去看地底下”的含义是:
三(8分)完成下面9-12题。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
9.这段文字论述的基本观点是:
10.文段讲了哪几种责任?
11.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12.这段文字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有:
四(12分)完成下面13-18题。
哑幸福
初逢一女子,憔悴如故纸。她无穷无尽地向我抱怨着生活的不公,刚开始我还有点不以为然,但很快就沉入她洪水般的哀伤中了。你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就是特别倒霉,女人尤多。灾难好似一群鲨鱼,闻到人伤口的血腥之后,就成群结队而来,肆意吞食人的血肉,直到将那人的灵魂啮成一架白骨。
从刚开始,我就知道自己这辈子不会有好运气的。她说。
我惊讶地发现,在一片暗淡的叙述中,唯有说这句话的时候,她的脸上才显出生动甚至有一点得意的神色。
你如何得知的呢?我问。
我小时候,一个道士说过--这小姑娘面相不好,一辈子没好运的。我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当我找对象的时候,一个很出色的小伙子爱上了我,我想,我会有这么好的运气吗?不会的。就匆匆忙忙地嫁了一个酒鬼,他长得很丑。我以为,一个长相丑陋的人,应该多一些爱心,该对我好,但霉运从此开始。
我说,你为什么不相信自己有好运呢?她固执地说:那个道士说过的……
我说,或许,不是厄运在追逐着你,是你在制造着它。当幸福向你伸出银指的时候,你把自己的手掌藏在背后了。你不敢和幸福击掌。但是,厄运向你一眨眼,你就迫不及待地迎上去,看来,不是道士预言了你,而是你的不自信引发了灾难。
她看着自己的手,摩挲着它,迟疑地说,我曾经有过获得幸福的机会吗?
我无言。有些人残酷地拒绝了幸福,还忿忿地抱怨着,认为祥云从未卷过他们的天空。
幸福很矜持。遭逢的时候,它不会夸张地和我们提前打招呼。离开的时候,也不会为自己说明和申辩。
幸福是个哑巴。
13.“初逢一女子,憔悴如故纸。”句中“故纸”写出了女子什么特征?
14.“灾难好似一群鲨鱼,闻到人伤口的血腥之后,就成群结队而来”这句话可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这个四字短语是:
15.“她的脸上才显出生动甚至有一点得意的神色。”她得意的原因是:
16.文中女子拒绝幸福选择灾难的原因是什么?
17.请从文中摘录几个富有哲理的句子。
18.说说你从本文获得的启示。
五(12分)完成下面19-24题。
蓝鲸一生都是健康的,但如果脱离群体3个月,便会迅速地患上5种以上的疾病,并在1年内死亡。金黄花从来不单独生长,一定要彼此长在一起。如果把其中的一株移植到离群体10米以外,尽管是同样的环境,却活不到10天。人们要想移植金黄花,最少要将10株以上一起移植,彼此的间隔也不能大于1尺,否则一株也活不成。这些都证明,动植物是需要彼此依赖、彼此关怀的。这是它们生命的内涵。世界上的许多动植物,彼此不能离开的原因,就是要保持彼此交流。
据科学家研究发现,一些动植物离开了群体之后,便会像人类一样感到孤独。孤独的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便要患上“心理疾病”。进一步研究发现,像蓝鲸这样的深海动物,每天都是在彼此的交流中生活的,它们几乎随时随地都要通过声音向两个或更多的同伴发出信息,同时接收对方的反馈,即相互诉说、相互沟通。
金黄花则要在风力的作用下,相互传递自己的气味,以实现彼此交流。而当交流的金黄花发出的气味变弱时,接收它的一方就会把头转向味道更浓的金黄花,这证明它们需要更强烈的交流。科学家发现,这种气味的传递没有任何营养成分,只是一种交流,类似人与人的对话,是一种语言方式。无论是蓝鲸,还是金黄花,或是其他的动植物,它们彼此的交流与来往,与人的交流需求是一致的,而且要有一定数量的保证。一旦交流的次数减少,或失去这种交流,它们的身体内部就会发生变异,即产生某些疾病。
人与人的交流如果减少到一定程度,或是被隔断,人的身心也会发生变化。只是通常不会像动植物变化得那么迅速明显,因此常被忽视。而人类的交流,又远远大于动植物。英国的心理医生撒拉发现,一个人与外界吏流的频率越高,身心的状况则越健康;与外界交流得越彻底,心胸就越豁达。许多小病与不适,都会在这种广泛的交流中被治愈。人的疾病,有许多是由心绪造成的,郁闷,烦恼,痛苦,这些无法用药物治疗的情绪,都可以在交流中得到化解。
人在许多时候,都有找人诉说的愿望。这像吃饭喝水一样,如果达不到需求,人就会产生恐慌、憋闷,进一步会产生身体的病变。按照美国心理学家西蒙的话说,这是因为你已经处在了病态的边缘,你的本能告诉你,你急需这种走出去的治疗,你的潜意识在指导你去找人谈心。据心理医生观察,深入而诚恳的交流是医治某些疾病的良方。如果说世界上有什么灵丹妙药可治百病的话,那就是与人的深入交流。忙忙碌碌的现代人,尽管每天都在进行所谓交流,但却低估了交流的深刻价值。多数人并不知道,你是在一次次与朋友的深入交谈中,防止了你的一次心脏病的复发;你是在一次与知己的坦诚交往中,治愈了你的一次胃溃疡;你是在若干次开心的电话中平稳了你的血压。而你的许多小病与不适,也是这么好转的。不过你的许多病变,却又是由于你的封闭、没有及时地与他人交流累积而成的。这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是心理因素造成的,而深刻的交流就是最好的心理按摩。
19.给本文拟个标题。
20.结合本文第二段,说说“交流”的含义。
21.蓝鲸、金黄花的交流不同,我们可分别概括为 交流和 交流。
22.结合本文,说说人为什么需要交流。
23.本文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24.除了“倾诉”和“对话”外,你还知道哪些交流方式?
六(12分)完成下面25-30题。
大象小象和人(梁晓声)
我的朋友两年前亡于车祸。那一天是他的忌日,我到他家里去看望他的妻子和儿子。
我和那做母亲的正低声聊着,她的儿子背对着我们,在全神贯注地看电视。里面正在播着电视片《神秘的地球》。
那男孩说:“小象真可怜。”
一只孤独的小象,想在傍晚时分加入一个陌生的象群,但却不断地被拒绝。刚刚连跑带颠地追上那一象群的小象,遭到同样的驱赶后,又一次横着倒下了……
那又一次横着倒在泥泞中的小象,伸直了它的鼻子和腿,一动不动了……
男孩自言自语:“可怜的小象死了。”我听到他抽了一下鼻子。于是我知道那男孩在流眼泪了。
然而那小象并没死,它终于还是挣扎着站了起来。
象群已经走得很远很远,远得它再也不可能追上了。小象六神无主地呆望了一会儿,沮丧地掉转头,茫然而又盲目地往回走。
它那沮丧的样子,真是一种沮丧极了沮丧极了的样子啊。
有几只土狼开始进攻它,它却颠颠地只管往前走,一副完全听凭命运摆布的样子。一只土狼从后面扑抱住了它,咬它,而它仍毫无反应地往前走,头一点一点的,像某些七老八十的老头儿那一种走法。象皮的厚度,使它没有顷刻便成为土狼们的晚餐……
小象走,那一只扑抱住它不放的土狼也用两条后腿跟着走,不罢不休地仍张口咬它。另几只土狼,围着小象前蹿后蹿。小象和土狼们,就那么趟过了一片水。忽然,那小象扬起鼻子悲鸣了一声。忽然,远处的象群站住了。为首的母象的耳朵挺了起来。
又一声悲鸣……
母象如同听到了什么权威的号令似的,一掉头就循声奔回来。而那象群,几秒钟的迟疑之后,跟随着母象奔回来……
它们寻找到了那一头小象……土狼们四散而逃……
大象们用鼻子抚慰着小象,满怀怜爱地收容了一个流浪儿,其他小象也向它表达着自己的一份同情……
男孩一动不动地说了一个字:“妈……”声音很小。
于是他母亲移身过去,坐在他身后,将他搂在怀里,用纸巾替他擦泪。
被象群收容了的小象,不慎滑入了一片沼泽,大象们开始营救它。它们纷纷朝它伸出长鼻子,然而小象已经疲惫得不能用自己的鼻子勾住大象的鼻子。它绝望地放弃了努力,任由自己渐渐下沉。大象们却不放弃它们的努力,它们都试图用自己的长鼻子卷住小象的身体将它拖上来,无奈它们的鼻子没有那么长。险情接着发生了--由于它们是庞然大物,沼泽旁的土一大块一大块地被它们踩塌,塌土埋在小象身上,小象的处境更
危险了。这时,有几头大象走向了沼泽。一头,两头,三头……它们用自己的身体组成了一道防线,挡住了小象使它不至于再向沼泽的深处沉陷下去。同时,它们将长鼻子插入泥泞,从下边齐心协力地托起小象的身体。它们当然不知人类的摄像机在偷拍它们,它们只不过本能地觉得,既然收容了那一头小象,就应该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它负一份责任,哪怕为此而牺牲自己。
那一头作为首领的母象,此刻迅速做出了超常之举--这个庞然大物的两条前腿,缓缓地缓缓地跪下了。对于一头没受过训练的野象,那无疑是很难为它的一种姿势……
它以那样一种姿势救起了小象。
大象们纷纷用鼻子吸了水替小象洗去身上的泥浆。身体于净了的小象,惊魂甫定,显得呆头呆脑的。大象们和别的小象就纷纷地用鼻子对它进行又一番的抚慰。那情形给人这样一种深刻的印象,如果它们也有手臂的话,它们都会紧紧地搂抱它的……
男孩此刻悄悄地说:“大象真好!”他的母亲也悄悄说:“是啊,大象真好,大象是值得人类尊敬的动物。”
不料男孩又说:“可是人不好,人坏。”良久,母亲低声问:“儿子,你怎么那么说?”
男孩回答:“我爸爸出车祸的时候,没有一辆车肯送他去医院,怕爸爸身上的血弄脏了他们的车座!”
刹那间,我的眼眶湿了。
25.大象群开始不接受小象,后来为什么又接受了小象呢?
26.小象最值得称赞的地方是什么?
27.大象为救小象做了哪些工作?
28.文中男孩两次落泪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9.“刹那间,我的眼眶湿了。”我眼眶湿了的原因是:
30.试从文章的结构、写作方法等角度说说你发现到的美。
七(50分)完成下面第31题。
从下面的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⑴忧患,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人生经历。不少人正是在忧患中成熟起来,在忧患中成就自己的事业。孟子曾留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范仲淹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名闻天下。对忧患,你是怎样认识的呢?
请以“忧患”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⑵ 交流
一、看拼音写生字:
tuìwēiéchìzhànjùzhìyúyúnyúncuō()()()()()()()(niǎn)(zhàn)(pì)(cù)(qiānxǐ)(yùn)(yújǔ)(wǎnɡ)(dài)ɡōnɡtínɡzhìchuîhàopànnìcáozáhïulïnɡ()()()()()()
二、看生字注拼音:
狡猾()劝慰()纠纷()仁慈()尴尬()威慑()须臾()屏息()承蒙()呆板()铭记()截然不同()小心翼翼()混为一谈()花团锦簇()独具慧眼()一字不漏()滚瓜烂熟()洗耳恭听()持之以恒()
三、词语解释:
1.尴尬:
2.疲惫不堪:
3.截然不同:
4.混为一谈:
5.独具慧眼 :
6.温故知新:
四、根据解释写词语:
1.有惊异;惊奇之意。感到很奇怪。()
2.风度翩翩,高雅的意思。()
3.模糊不清,分辨不清,失去判断能力,是半睡半醒的状态。()
4.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5..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6.多指读书,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
7.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
8.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
9.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十分安静。()
五、情景对话:
师:在我们的人生中会碰到一些对我们影响很大的人,请你们谈谈好吗? 生:我的小学语文老师。
师:(他)她对你有哪些影响呢?
生:我起初不重视语文的学习,老师经常找我谈话,还给我辅导。后来,我的语文成绩提高很快,我也找回了自信。我想,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我不会取得现在的成绩。
师:是啊,只有学好语文,才能回报老师对你的帮助。
生:就是,所以现在我只要思想上稍有松懈,我就会想起(他)她。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粗的字注音。
水涨()
酝酿()
蓑衣()薄()烟
应和()
黄晕()2.给下列几组字注音,并分别组词。
蓑()______
悄()______ 衰()______
稍()______ 哀()______
俏()______ 衷()______
梢()______ 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1)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3)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用两个字概括春雨的特点,体现这两个字的句子分别是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2.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牛毛、花针、细丝的共同点都很细,但也有不同点,请你说说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3.雨中的自然景物,只写植物,只写树叶和小草。在状写树叶和小草时用的词不一样,为什么?
4.细雨“密密地斜织着”,“斜织”用得好,为什么?
5.“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所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 __。
(二)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著名诗篇《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好雨知时节”,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为什么说是“好雨”?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写出了春雨什么特点?“润”字怎么用得好?
3.这首诗哪儿是想象?这想象表明了作者的什么心情?
参考答案
一、1.zh3ng y)n ni4ng su# b$ y@ng h8 y)u 2.蓑(su#蓑衣),衰(shu1i衰败、衰老、神经衰弱),哀(1i悲哀、默哀),衷(zh#ng苦衷、由衷之言、衷心拥护)。悄(qi1o悄悄;qi3o低声悄语、悄然无声),稍(sh1o稍微、稍有不同;sh4o稍息),俏(qi4o俊俏、俏货),梢(sh1o眉梢)
3.(1)比喻、拟人。(2)比喻、排比。(3)拟人。
二、(一)1.多、细。a“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2.“牛毛”形容雨丝的紧密,“花针”形容雨丝闪光,“细丝”形容雨丝的细长。
3.写雨中的树叶是怎样的绿,雨中的小草是怎样的青。因为树叶是一片一片的,沾了水,所以说“绿得发亮”;因为地上的草是大片大片的,沾了水,所以说“青得逼你的眼”。是从侧面烘托春雨的可爱。
4.因为上文已写春风,一个“斜”字,不说春风,可是含蓄着春风了。“织”字与细丝的比喻又相照应。
5.拟人。
(二)1.拟人。因为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所以说是好雨。
2.“随风潜入”写出了春雨是濛濛细雨、无声无息的特点。“润”字表明春雨使万物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刻画出了春雨的特点。
初中地理教材 (广东地质版 (在我校已使用了三年多, 回顾起来, 感触颇深。该教材不论从知识呈现到教材框架结构, 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正文部分文字简洁而概括, 结论性论述表达清晰而不繁杂;每节都有“潘博士”栏给出学生必须掌握的概念、原理、结论性知识点;“活动”栏目充满每一章节;地图、地理插图、地理景观图、统计图等图表海量纷呈, 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和地图是地理第二语言的特点;“知识之窗”分布每个章节。这些都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材, 让学生倍感亲切。
尤其是活动内容更是比比皆是、形式多样。据统计, 仅七年级上册“活动”内容就有64个, 全书仅104页, 平均不到两页就有一个。数量之多, 方式之丰富, 可操作性之强是以往版本教材少有的, 这是一大鲜明特色。据调查, 每班一半以上学生认为“活动”内容恰到好处, 让他们课堂充实有事干, 他们很喜欢。那么, 为什么教材要编写这么多的活动内容呢?附:
从七年级上册 (广东地质版) 的教材结构上不难看出, 教材中“认识地球与学用地图”部分可以说是整个初中地理的最难点, 初一学生对此很难弄懂, 恰巧它又是整个地理学科的基础、准备知识;而“陆地与海洋”部分和“天气与气候”部分同样是基础、准备知识, 也是难点, 学生对许多东西难以弄懂。可以说这册书在初中地理中是最重要又最难学的;编者大量编入活动内容, 几乎涵盖了整个重点、难点内容, 让学生以参与活动的方式去完成这些重难点知识的学习, 做到“活学”“乐学”。同时, 也使学生在学中“动”, 在“动”中学, 可见编者想学生之想、用心良苦, 因此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和要求。因为全新的教材, 本身已蕴含了丰富的新课改气息。
二、开展活动教学, 推进课程改革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呢?从近几年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来看, 新课改核心不外乎是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 改变过去被动接受知识为自主探求知识, 自主创新、培养思维能力。
作为地理教师, 也必须适应新课改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求新途径,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在教学设计方面, 就要充分研究学生, 寻求新学法、新教法, 切实改变“满堂灌”的现状;就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自学能力。实践证明, 如果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活动”内容,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自主学习, 教师少讲精讲, 课堂就能变得活泼、轻松、愉快、高效, 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盎然。这是因为, 教材“活动”内容已充分体现出几个方面的功能:落实基础知识、开阔学生视野;降低知识难度、突破教材难点;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那么怎样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挥“活动”板块的这些功能, 让地理课堂充满活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呢?
三、充分发挥“活动”板块功能, 让初中地理课堂充满活力
1. 通过活动教学, 落实、拓展知识, 丰富学生视野
2. 通过活动教学, 可以降低知识难度, 突破教材难点
【案例】课本18页活动2:演示昼夜更替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书上手电筒照地球仪图, 完成 (1) 、 (2) 、 (3) 、 (4) 、 (5) (3分钟) , 让他们明白:因为地球不透明且为球体产生了昼夜现象, 再由于地球自转运动, 使乌鲁木齐待会儿就随地球由夜晚转入白昼, 所以昼夜在不停地更替。这比单纯由教师讲解效果更好, 抽象的难点变得迎刃而解, 学生对此印象深刻。教师将教材难点轻而易举地突破了。
3. 通过活动教学, 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
[案例]在学“世界人口问题”时, 教师指出问题: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是什么呢?为什么这成为世界人口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呢?可以结合81页活动1、2问题, 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后自己得出结论:世界人口问题主要是由于世界人口增长过多过快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活动实施:首先让学生读图5.5“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然后抢答, 由一学生总结并补充完善。最后, 将全班学生分成4大组进行辩论:“人口多好, 还是人口少好”, “住乡村好, 还是住城市好”。每两个组选一个辩题进行, 用时6分钟。要求学生阐明不同观点和理由, 并举例说明。这样, 世界人口问题的教学, 基本上就可以由学生自己看书和辩论来完成, 根本不用教师多讲。充分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4. 通过活动教学, 可以培养学生地理能力, 参与课题探究的能力
[案例]课本22页活动4:课外小实践, 观测太阳下物体的影子。活动实施: (1) 选择一个晴天, 带学生到操场旗杆处, 早上7点、中午12点、下午放学5点钟三次观测旗杆影子的长度?并录入表格。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写出一天中旗杆影子长短变化产生的原理。 (2) 要求每个学生从3月到12月份, 每月选一天晴天的中午12点, 观测学校操场旗杆影子长度、方向。填入《太阳下物体影子的长度记录表》, 根据观测数据写一篇“太阳下物体影子”的观测报告, 来阐明影子变化的原理。通过这个活动, 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小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从而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 )1. Tim plays violin after school and plays soccer on weekends.
A. the; the B. the; / C. /; / D. /; the
( )2. Miss Zhao is good music. She can be good kids in the music club.
A. at; with B. with; with C. at; at D. with; at
( )3. I usually to the bus stop and then go to school by bus.
A. on my bike B. ride my bike C. take bikes D. by bike
( )4. We any Chinese class on Thursday. We a P.E. class now.
A. arent having; are having B. dont have; are having
C. dont have; have D. arent having; have
( )5. I like to eat ice-cream. It tastes .
A. well B. funny C. clean D. good
( )6. The book is boring. Do you have books?
A. any B. any other C. other D. another
( )7. There are in our school.
A. two hundreds teacher B. two hundred teacher
C. two hundred teachers D. two hundreds teachers
( )8. —Why do you want to visit Bridge Street?
—Because it is a good place to and the nice food.
A. have fun; enjoy B. look at; cook
C. take a walk; clean D. have a sleep; buy
( )9. —Excuse me. Is there a bus stop near here?
—Yes. the second turning on the left.
A. Make B. Take C. Give D. Have
( )10. —Do you see the boy on Center Street?
—Is he a white uniform?
A. wearing B. getting C. working D. shopping
( )11. —She is very shy, so please be .
—I will, Mom. I dont speak loudly.
A. relaxed B. easy C. quiet D. happy
( )12. —Do you know Jim Green?
—Yes, I know him .
A. some B. many C. a lot D. little
( )13. —Were going to Hawaii this summer vacation.
— .
A. Have a good time B. Sounds terrible
C. Thanks a lot D. Youre welcome
( )14. —Lets go to the cinema and a new movie.
—Good idea.
A. like B. love C. enjoy D. look
( )15. —Where is the book store?
—Go upstairs and go .
A. right B. left C. straight D. behind
二、完形填空。
Many Americans like to have their vacation in 1 countries. One day an American 2 comes to China. This is her first time to China and she wants to 3 some friends there. She meets a Chinese. This Chinese wants to talk 4 with the American. When he sees her, he comes up, says “ 5 ” to her, then he begins his first talk with someone 6 an English-speaking country.
“How old are you?” the Chinese 7 .
“Im 8 . Please dont ask a lady (女士) about her 9 ,” answers the woman.
The Chinese is surprised. He doesnt know 10 . Can you help him?
( )1. A. an other B. the other C. other D. others
( )2. A. man B. boy C. woman D. child
( )3. A. make B. find C. see D. have
( )4. A. with English B. with Chinese C. in English D. in Chinese
( )5. A. OK B. hello C. sorry D. good-bye
( )6. A. to B. at C. of D. from
( )7. A. says B. tells C. talks D. speaks
( )8. A. sure B. shy C. happy D. sorry
( )9. A. dinner B. age C. job D. family
( )10. A. how B. why C. what D. where
三、阅读理解。
A
Do you like animals? Come to Xinxin zoo to see the Australian koalas and lions from South Africa. The American tigers are waiting for you. Do you want to see penguins? They are kind of interesting. We also have very cute pandas, but they are a little shy, so please be very quiet. You can play with the dolphins. They are smart and cute. Do you like the giraffes? They are fun. And there are many other animals, too. Its really exciting!
Tickets: Grown-ups ¥2.00
Students of 6—12: ¥1.00
Time: Monday—Friday: 9:00 a.m.—4:00 p.m.
Saturday—Sunday: 8:00 a.m.—5:00 p.m.
Dont give food to the animals.
( )1. Where are the tigers from?
A. Australia. B. America. C. England. D. China.
( )2. The dolphins are .
A. cute and funny B. lazy and cute
C. smart and cute D. shy and clever
( )3. are a little shy.
A. Tigers B. Pandas C. Dolphins D. Giraffes
( )4. Today is Monday. Its 8:00 a.m. now. Can we see the animals now?
A. Yes, we do. B. No, we dont. C. Yes, we can. D. No, we cant.
( )5. Tom is 12 years old. He goes to the zoo with his parents. How much do they need to buy
the tickets?
A. 2 yuan. B. 3 yuan. C. 4 yuan. D. 5 yuan.
B
Alice is an American girl. She is thirteen. She is in Beijing with her parents. She doesnt know much Chinese. She cant speak Chinese well. Sometimes her friends do not understand (理解) her.
Its Sunday morning. Shes going to the zoo to see the pandas and lions. She is waiting at the bus station. At the bus station she asks a boy how to go to the zoo. But the boy cant understand her. Then she takes out (拿出) a pen and some paper. She draws a panda on it and shows the picture to the boy. The boy smiles and then shows the way to the zoo right now.
( )6. Alice is in Beijing with her .
A. brother B. sister
C. uncle D. father and mother
( )7. Alice can speak Chinese.
A. much B. little
C. good D. many
( )8. Alice goes to the zoo .
A. on her bike B. on a bus
C. in a car D. in a taxi
( )9. Alice is going to the zoo to see .
A. her friends B. the tigers
C. the penguins D. the pandas
( )10. The boy .
A. shows her the way B. doesnt know the way
C. goes to the zoo with her D. gives a map to her
C
Richard looks out of his window. There is a boy at the other side of the street. The boy takes some hamburgers out of a bag and begins eating them.
There is a very thin (瘦弱的) dog in the street, too. The boy says to it, “Come here, good dog, Ill give you some hamburgers.” The dog is hungry and goes to the boy, but the boy does not give it any hamburgers. He kicks (踢) the dog. The dog runs away, and the boy laughs (大笑).
Richard comes out of his house and says to the boy, “Good boy, come here, Ill give you some coins (硬币).” The boy is happy and jumps with joy (高兴得跳起来), “Great!”
When the boy comes near, Richard doesnt give him any coins. He hits (打) the boy with his stick (拐杖).
The boy cries and says, “Why do you hit me? I dont ask you for any money.”
“No,” Richard says, “The dog does not ask you for any hamburgers, but you kick it.”
( )11. Richard looks at the boy the window.
A. in B. to
C. through D. with
( )12. Which is NOT TRUE?
A. The dog is thin.
B. The boy is hungry.
C. The dog is hungry.
D. The boy is eating some hamburgers.
( )13. The dog runs away because .
A. the boy kicks it
B. the boy gives it some hamburgers
C. the boy laughs
D. it kicks the boy
( )14. Why does the boy come to Richard?
A. He wants Richard to hit him.
B. He wants to give Richard some hamburgers.
C. He wants some coins.
D. He likes Richard very much.
( )15. Mr. Richard gives the boy .
A. some coins B. a stick
C. a lesson D. a dog
四、选词填空。
仔细阅读下面五个句子,然后用下面方框中所给的单词或短语填空,使每个句子在结构、意义和逻辑上正确。(提示:选项中有一个是多余的。)
■
1. I usually to school but today I got up late, so I took a bus.
2. Our English teacher is with us but we all like him.
3. Dont to turn off the light when you leave the room.
4. We should take every day to keep healthy.
5. Im going to the beach with my parents on the .
五、阅读理解填词。
Li Lei gets an e-mail f 1 Jack Wilson. Jack is a high school student from Canada. He wants to l 2 Chinese.
Dear friend,
My name is Jack Wilson. I am from Toronto, C 3 . I am 13 years old. I am a schoolboy. I know China is a great c 4 . I want to m 5 friends in China to learn Chinese.
There are nineteen students in my class. My c 6 are from six countries. They are learning English. My parents are from France. They speak F 7 . There are many Chinese h 8 in Toronto. I want to learn Chinese, b 9 I dont have any Chinese textbooks. Could you
h 10 me?
Please write to me soon. Thank you.
Jack Wilson
1. f 2. l 3. C 4. c 5. m
【七年级上册语文习题】推荐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12-20
七年级上册政治寒假作业习题11-07
七年级上册英语练习题11-17
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06-14
七年级上册语文写作06-30
语文七年级上册默写10-03
七年级上册语文考卷12-12
七年级上册英语第四单元练习题09-12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练习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