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经典案例讲解

2024-1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技术创新经典案例讲解(精选8篇)

技术创新经典案例讲解 篇1

案例1:曼哈顿计划

主题:目标明确,集中财力物力,创新突破。

案例:1939-1940年,为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德国、前苏联、日本、法国、英国等国都在研究核裂变,并想制造原子弹。

1941年12月6日,美国政府和军界正式大量拨款研制原子弹,并制定了“曼哈顿计划”。1942年费米(E.Fermi)在芝加哥的研究小组建造的反应堆取得成功,这是人类首次控制住了从原子核释放出来的能量,为制造原子弹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1942年,美国建造了研制原子弹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并任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J.R.Oppenheimer)为实验室主任。计划先后解决了几个重要的工程技术问题:

1.燃料使用的效率问题—利用反射层提高效率; 2.起爆问题--采用内德迈耶的“内爆”法。3.铀的提纯问题。铀235的天然含量很低,因此采用从铀238中分离的办法,成本很高。后来发现钚239也是一种良好的裂变材料,钚是铀238嬗变来的,因此,将分离铀235剩下的大量铀238制造钚。1943年8月,玻尔到了洛斯阿拉莫斯。1945年7月16日,美国“三一计划”――首次原子弹爆炸成功,威力巨大。

点评:美国在短短不到四年里,就成功试制了原子弹,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大批最优秀的欧洲科学家由于受到希特勒的迫害,逃亡美国,使美国拥有最强大的科学家阵容,二是美国政府迫于战争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曼哈顿计划”耗资20亿美元;投入人力50多万人,其中科研人员15万;占用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电力。“曼哈顿计划”的目标明确——制造原子弹。对于带有应用目标的计划,必须目标明确。

案例2:化工工业的创新

主题:以科学为基础,以市场竞争为动力,产生重大创新。

案例:化学工业常常被称为是第一个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从最初的与纺织行业结合紧密的无机化学的发展,到首先是煤焦油派生物到石油化工的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再到20世纪30年代通过对大分子结构的基础研究而导致碳氢化合物化学的重大突破,大量的创新迅速出现了:聚苯乙烯、有机玻璃、PVC、聚乙烯、合成橡胶、尼龙和所有的人造纤维。化学工业的所有的重大创新几乎都是在大型化工企业的实验室内完成的。

杜邦公司发明的尼龙(nylon)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30年杜邦研究实验室从严格合成的材料中第一次获得有使用价值的纤维,被称为人造丝,通过4年的反复试验,终于完全合成了实用的合成纤维,到1938年正式宣布这项发明,定名为“尼龙”,并与1939年开始投产。由于它强度大、耐摩擦和不易腐烂,在国内外市场大受欢迎,并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广泛地应用到飞机和汽车轮胎用衬布、军用服装、降落伞和其他用途等。杜邦公司这个存在近两个世纪的世界最大的化工企业,一直是以它的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其工业研究实验室为核心,展开了可能是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化工企业的发展历程。它的四次产品大换代都是由科技研发的重大创新并打开新的产品领域所产生的。杜邦公司近200年的发展过程说明,科技研究是一个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动力。

大型联合企业在有机化学工业创新中起到了主要作用,这些企业本身构成了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企业内部的研究与发展部门。

点评:化学工业的创新说明了研究与发展部门在创新系统中起到了核心作用,研究与发展部门与外界的联系非常重要,因为这些联系提供了市场和基础研究的信息,随着化学工业不断进入更专业化的细分市场,与客户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随着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这样的基于基础研究的技术市场前景看好,企业与上游的关系也越来越重要。

案例3:IBM的360系统计算机

主题:以创新和增长作为企业基本策略。

案例:60年代初,IBM公司面临的是计算机市场竞争的强大压力,于是于1961年决定投资50亿美元开发第三代计算机——360系统计算机,这项投资远远超过了“曼哈顿计划”的20亿美元的投资,被认为是“美国产业界最大的一个决策,比起波音公司决定生产喷气式飞机和福特公司决定生产成百上千万辆野马牌汽车的决策有过之而无不及”。IBM动员了其在世界各地分支机构的科研人员进行研制开发,其开发目标是新机器必须是同时要在商业市场和科学计算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一个完全兼容的系统。1964年IBM宣布360系统研制成功,其运算速度和内存比第二代计算机提高了一个数量级,系统设计上采用了能适应计算、数据处理和实时控制等多用途及各种指令相容的通用化技术,是产品价格性能比大幅度下降,通用性提高,软件支持成倍增加,有专家称“360系统之后,已不再是原子能时代,而是信息时代。”360系统计算机成功地制订了业界的标准,使得IBM的竞争对手只能选择生产与系统兼容的机器,降低价格性能比,以争夺IBM的用户,或者生产与这系统完全不同的机型,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1965年IBM公司销售额达到25亿美元,从而将其竞争对手远远抛在后面,构建了计算机业的IBM帝国。

点评:投资50亿美元的巨资对IBM来说是冒极大的风险,其市场经营部副总裁弗兰克.卡里也许说出了IBM成功的秘诀:“IBM的基本策略是一种领导策略,一种创新策略,一种增长策略。这种策略就是要拿出新产品使业务得到增长。在这样的企业中很有干头,我认为人们都喜欢在这样的公司中工作而不会喜欢在那种随大流的公司中工作。”

案例4:激光技术的应用

主题:科学-技术-需求相互关系,产生创新突破。

案例:激光器的发明是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的一项重大成就,标志着人类对光的认识和利用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关于辐射的量子理论》,对能态之间的跃迁方式第一次给出了实际的认识,提出了三种假设,即自发辐射、受激吸收和受激辐射,其中受激辐射是个新概念。随后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大批物理学家参加了微波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工作,并将光谱学和微波电子学结合起来,开创了微波波谱学。随着微波波谱学的发展,许多分子和原子微波波谱的发现,关于粒子数反转的概念,以及利用受激辐射实现相干放大等问题逐渐成为微波波谱学家们关心,从而导致了1954年第一台微波激射器(MASER)的问世,从理论、技术和人才等方面为激光器(LASER)的问世准备了条件。1960年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及稍后的氦氖激光器诞生后,人们根据激光的一系列优异特性——高单色性、高方向性、高相干性和高亮度,设想了激光的种种应用前景,由此吸引了来自政府和企业等各方面的投资,大批研究开发人员转入这一领域,激光理论、器件和技术的研究因此进展更为迅速。激光技术已在材料加工、医疗、通信、武器、全息照相、同位素分离、核聚变和计量基准等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成为支撑信息时代的一项关键技术。

点评:激光技术的发明一方面是20世纪初量子理论的结晶,另一方面对微波技术发展的要求推动了激光技术研究的步伐,而社会多方面的需求使得激光技术能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是科学—技术—需求的三者互动作用推动了激光技术的迅猛发展。

案例5:雅虎网站的发展

主题:直接面向社会需求,集成创新。

案例:雅虎的创始人杨致远一开始在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所选择的博士课题方向是研制一种利用计算机提高设计自动化的软件。这门行业在80年代末开始兴起,90年代初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有许多新公司在这一领域开始创业。杨致远就是想在毕业后加入这样的一个小公司和公司一齐“长大”。但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自动化设计软件领域发展得非常迅速,到1993年左右技术和产品都已经基本定型,少数几家发展最快的公司已经占领了市场,小公司很难再生存下去—杨志远的计划破产了。但这里有一件正在蓬勃兴起的新事物引起了他的兴趣,这就是计算机“互联网”(Internet)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沟通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而且每时每刻都在膨胀的信息资源。杨志远们开始花越来越多的时间上网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畅游互联网的过程中,他们把自己比较喜欢的网点记录下来,并随着记录的网点的增多,他们分门别类地做成一种“易于消化”的目录,将其放到网上。当时互联网正处在爆炸初期,各种信息繁杂纷乱,让网迷们觉得头晕目眩。杨志远等的检索目录将大量的信息分成几类,正是网迷们入网寻找自己所要信息的理想的出发点和指南,于是他们的网站迅速达到门庭若市的程度。很多热心的网迷还给他们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使他们对网站进行了很多改进。另外,还有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制作的网页的地址传送给他们,要求列入他们的目录。目录中网站数量暴涨,使他们不得不在原来的各项分类下面再分出子目录,而且还要这样一层层地分下去。这里他们还在指南中添加了一些新栏目,使它们变得更为有趣和实用。他们给自己起名“YAHOO!”。1995年8月,他们与英国路透社合作在网站上增设了新闻栏目,使网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随心所欲地查看政治、商业、娱乐等各个方面的新闻。雅虎网站的服务性质也从此发生了根本转变。到1995年9月雅虎被阅读的数量是每天300万页,而到1996年2月这个数字就翻了一番。在风险资本金的进一步支持下,雅虎网站迅速发展,最后终于在1996年4月成功上市。当日即使雅虎市值达8.5亿美元。1999年雅虎网站每个月客流量接近2亿页次,公司在股市上的总价值达到400亿美元。从技术上来看,雅虎开发的是一种能够在互联网上搜寻、鉴别和编辑的数据库式的应用软件;从商业角度来讲,雅虎所提供的是一种服务。它把大千世界千万种信息分门别类,让上网的人可以做有目标的游览。比如,行销人员想查看一下市场行情,工程师想搜集一些技术资料,生活中人们外出旅游之前阅读一下有关目的地的介绍,或者买东西前参看一下专家对产品的评价,以及平时查看体育新闻,或者参观一些艺术摄影作品展等。

点评:从需求出发,利用现有知识和技术,创新发展一定会取得成果。对比我院信息服务领域的现状(我院有五个文献情报中心、一个出版社,一个报社,近三百种学术期刊编辑部,几乎每个研究所都有图书室,还有一个网络技术先进的中国科技物理网),雅虎网站的发展值得深刻思考。

企业技术创新经典案例

案例1:柯达和富士的数字化生存道路

柯达的市场份额通过近乎垄断的“98协议”,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2001年,柯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达到了63%,超过富士近一倍。但从2000年起,数码相机市场连续高速增长,并呈现出集中爆发的趋势。在这个高速增长期,索尼、佳能、三星、尼康等数码企业纷纷杀入相机领域,其可替代的优势对传统胶片领域构成强烈冲击,当年,全球数码成像市场翻了差不多两倍,全球彩色胶卷的需求开始出现拐点,此后以每年10%的速度开始急速下滑。

柯达的决策者,此时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断,他们的重心,依旧放在传统胶片上。作为一个在传统胶片业占绝对份额的公司,柯达的决策者们并不希望看到数字业务太过迅猛的局面。“98协议”过后,柯达在中国范围展开了大量的投资,巨额的产能和规模还来不及消化,他们也不可能顾此失彼,下决心在数码领域投入过多的精力。对新一轮的数码变革,柯达的情境可用一句话来形容:一脚踩在油门上,一脚踩在刹车上,瞻前顾后,心态复杂。2000年,柯达的数码业务收入基本与1999持平,只占营业额的21%。

相比而言,没有太多选择的富士在数字业务转型上则心无旁骛。早在1995年,富士即在苏州成立了苏州富士胶片映像机器有限公司,着眼于高科技产业,1997年,富士即开始生产数码相机。以技术立身的富士公司在数码相机领域拥有许多核心技术。2000年,富士胶片与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共同出资成立了富士星光有限公司,结合中国本土实际情况,自主研发推出了一系列高质量PS版(预涂式感光版),在国内印刷业得到广泛应用。富士星光还与国内企业进行技术合作,推出了两款国际领先技术的高速激光照排机。富士的数码冲印设备开始风靡全球,对传统冲印造成了很大冲击。

这一时期,柯达一直是被动的。直到2001年3月,柯达才在上海推出了数码冲印业务。就在2003年10月23日,柯达还高调宣称,与乐凯达成了一项为期20年的合作协议,柯达以总额约为1亿美元的现金和其他资产换取乐凯胶片20%的股份——柯达还在费尽周折地与传统胶片行业对手纠结。

到了2002年,一则数据很能说明问题:柯达的数字化率只有25%左右,而富士已达到了60%。就在这年,据调查显示,2300万的美国家庭拥有了数码相机,比前一年增加了57%。同期富士公司数码相机的销售量比2001年又翻了一倍,占据了日本市场的30%,全球市场的20%。

此时,柯达才意识到,传统胶片的辉煌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市场是残酷的,2000~2003年柯达利润报告显示,柯达传统影像部门的销售利润从2000年的143亿美元锐减至2003年的41.8亿美元,跌幅达到了71%。

目前,富士胶片在液晶显示屏材料中的TAC 膜、高像素拍照手机的镜头组件和彩色相纸三大块,都占世界市场排名第一的位置。这和富士一直高度重视技术开发有关,因为富士一直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古森社长在给员工的2008 年新年致词中表示:富士胶片要在21 世纪成为“不断创新,持续发展的公司”。

反观柯达:09年6月底柯达胶卷的停产、柯达印店推广的受阻,及不断下滑的业绩(至2009年第三季度,柯达已经连续4个季度营收下降20%,且连续4个季度亏),致使人们不得不猜测柯达是否会被收购,柯达首先判断错了数码的前景,其次又没有快速抓住回调弥补的时机,结果只能够从影像业的霸主沦为末流,代价不可谓不刻骨铭心。

98协议:1998年初,柯达与中国政府多个部委联合签订了著名的“全行业合资计划”,即“98协议”。协议规定,柯达与中国七家感光企业中的六家进行合资合作。“98协议”中还规定,中国政府承诺在协议签订后三年内,不批准另外一家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感光材料行业。

案例2:伊利集团品牌价值高速增长道路

伊利作为中国乳业发展模式创新的领军者,创立并构建了“奶牛合作社”的核心内容及模式,那便是:建立牧场园区,免费让奶农进驻饲养奶牛,同时提供饲料的配给、技术咨询、资金协调、病疫防治等服务,最终负责统一收奶,统一检制、统一交售;同时,伊利还和奶农签订了保障合同,确保即使出现市场奶价暴跌的状况,也会以保护价来收购牛奶。因此,不但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奶牛合作社”当中得到了切实体现,而且依靠其完备的共赢模式,“奶牛合作社”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成效也非常明显。

近年来,乳品企业在奶源市场的争夺日趋激烈,行业内部盛传“得奶源者得天下”的说法。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奶牛的饲养模式仍处于“小规模,大群体”的阶段,奶牛饲养的规模化和产业化还非常落后,导致了原奶特别是优质原奶的市场供应严重不足。

在奶源基地的创新建设上,伊利实施了“三步走”的战略。上世纪90年代,伊利集团在中国乳品行业首创“公司+农户”的奶源基地模式,使伊利与百万农户形成了相互依托、同呼吸、共命运的鱼水关系,不仅使原奶质量大幅提升,还极大地提高了奶农的饲养能力和收入水平,此模式被乳制品工业协会作为典型向全国推广。随着奶牛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中国乳业的快速发展,伊利集团于2000年创新基地建设新模式,实行“公司+牧场小区+奶户”的养殖模式;2005年顺应发展趋势,伊利集团又在行业内率先实行“公司+规范化牧场园区”的养殖模式。

2006年,伊利又提出了第四步走的发展模式,即建立由奶牛养殖户、政府职能部门、奶站经营者等组成的奶牛合作社,发展战略是: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自主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种模式可以为社员提供技术咨询、资金协调、科普宣传、疫病防治等服务,引导社员科学管理和规范喂养,同时负责统一收奶、统一验质、统一交售,从而进一步打通奶户与企业之间的渠道,保证高品质奶源的稳定供应。

截止到2007年,伊利集团已经累计投入20亿元用于奶源基地的建设,并向农户发放购牛贷款近20亿元。除此之外,伊利还一次性投入了4000多万元设立奶牛防疫补贴和风险基金,累计投入320亿元收购原奶,带动了500万奶农的脱贫致富。“奶牛合作社”的成功和推广不但持续惠及数以万计的奶农,并为伊利的成长注入强大的动力,而且成为乳业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的典范,被越来越多的奶农接受和推广。

由权威品牌研究机构“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06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伊利品牌价值大涨16.24亿元,以高达152.36亿元品牌价值继续蝉联行业首位,蒙牛的品牌价值略涨3.41亿元,达到88.54亿元。伊利进一步拉大其品牌优势。

案例3:自主创新,海尔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1984 年海尔集团刚刚创业时,是一个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企业,只有600 多人,销售收入300 多万元、亏损147 万。1985年,海尔从德国引进了世界一流的冰箱生产线。一年后,有用户反映海尔冰箱存在质量问题。海尔公司在给用户换货后,发现库存的76台冰箱虽然不影响冰箱的制冷功能,但外观有划痕。时任厂长的张瑞敏决定将这些冰箱当众砸毁,并提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不合格产品”的观点,海尔砸冰箱事件在为企业赢得了美誉同时,也反映出中国企业质量意识的觉醒,拉开了科技创新竞争的序幕。

1990年,海尔冰箱开始进军德国,为了验证自己的品质,海尔人把冰箱揭掉商标,与同样揭掉商标的德国产品摆放在一起,进行全面质量检测,结果海尔一下子得了8个加号,得分最高,超过了德国利勃海尔。仅仅6年的时间,海尔就消化并吸收了2000余项国外冰箱生产技术,并将其转化为“海尔标准”,实现了海尔强大技术基础。对海尔实现自我技术创新打下了坚实根基。

海尔根据中国市场的需求,研制生产出第一台完全国产化的冰箱产品,此后,国内第一台分体组合式冰箱、世界第一台无氟、节能、大冷冻力三合一的抗菌冰箱等等相继问世,使海尔技术创新步入新的台阶。于是,“海尔——中国造”响彻大江南北。

如今,海尔一发不可收,东南亚海尔、中东海尔、欧洲海尔……到目前,海尔已拥有30个海外制造基地和海外贸易公司。2004年,海尔实现出口创汇突破10亿美元,海外生产、海外销售突破10亿美元;在美国200升以下冰箱市场中海尔占30%以上的份额,居第一位。

在中国家电业此起彼伏的价格大战和你争我夺的利润追逐战中,张瑞敏冷静地提出“不打价格战,要打价值战”的独到的观点。他所说的价值战,就是以自己独特的追求自主创新技术的方式,实现企业、产品和市场价值,实现自主技术的扩张。这是海尔能够成为世界级品牌和世界级公司的核心基础。

综观海尔发展的历史,技术创新一直是其成长和壮大的主要动力。其成长轨迹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进程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海尔技术创新国际化的过程大体经历了下列三个阶段: 合资引进技术——建立自己的技术研究中心和发展体系——输出技术或在国外建立自己的研究与发展分支机构。如今,海尔每年的自主技术投入已经达到了年销售收入的6%。

案例4:三星,从学习模仿到自主创新

有人说,韩国以三星为代表是学习模仿日本,成功地重走了一遍日本走过的道路,有一个发展电子工业的基本大法——“电子工业振兴法”。三星公司自创立至今,其产品开发战略演变大致经历了“拷版战略”、“模仿战略”、“紧跟技术领先者战略”和“技术领先战略”四个阶段。

三星公司成功地重走了日本公司的发展之路,特别在作为电子工业的基础——IC和FPD方面。日本NEC/东芝搞DRAM战胜了美国的Inte1,一度称霸于世;韩国三星公司还是搞DRAM打败了日本E1pida,至今稳握世界DRAM市场牛耳。正如三星公司成立初的总裁李秉喆说:“我们要是在电子革命中落后,我们就会永远沦为落后国家。” 90年代掀起的以TFT-LCD为代表的平板显示器浪潮,三星公司不甘落后,紧跟日本Sharp公司,于l995年推出22英寸LCD屏,1997年上市30英寸屏,1998年开发出高清LCD TV,并出口美国。

三星公司在引进外国技术的同时,始终强调内部研究与开发的重要性,强调在提升内部技术能力的基础上寻求市场、产品和技术的动态匹配。三星电子自己认为:正是自主、不懈的研究与开发,才使三星电子成为一家冉冉升起的全球领导企业。1990年三星电子的研发经费为2.09亿美元,1997年增加到9.04亿美元,1998年为11.4亿美元,2003年则高达29亿美元;2003年,三星电子在韩国有6个研发中心,在世界其它国家有10个研发中心,建立了一个全球研究与开发网络;研发人员共19700人,占全部员工的34%。

发展至今,三星集团已是集电子、机械、化工、金融及贸易于一身的国际特大型企业,其中电子是重中之重,收入约占公司的三分之一。这一切都离不开三星自主、持续、高投入和高强度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和坚持自主创新发展的方向。

案例5:苹果的高成长发展探析

仅仅是7年以前的2003年初,苹果公司的市值也不过60亿美元左右。一家大公司,在短短7年之内,市值增加了近40倍,如果说这是一个企业史上的奇迹,估计没人会反对这一观点。苹果公司以发明、创新著称,并在计算机与消费电子集成产品的发展上处于领先水平。

2003年苹果推出了iTunes。这是苹果历史上最具革命性创新的产品,也推动了苹果市值的快速飙升。iTunes是苹果终端的管理平台,无论是iPod、iPhone还是iPad,都是通过iTunes来管理的。iTunes是苹果的创新枢纽。可以说,没有iTunes的出现,就没有iPhone和iPad这样革命性的产品出现。随着iTunes的出现,苹果公司得以进入音乐市场,它不仅仅是靠卖产品赚钱,还可以通过卖音乐来卖钱。短短3年内,iPod + iTunes组合为苹果公司创收近100亿美元,几乎占到公司总收入的一半。ITunes受到了来自用户、合作伙伴的广泛支持。因为iTunes的存在,能够让更多人更方便地下载和整理音乐,从而大大促进了iPod的销售,并让iPod和其它音乐播放器区分开来,短时间之内占领了近90%的市场。那些唱片公司也欢迎iTunes的出现,在iTunes出现之前,唱片公司对于泛滥成灾的音乐盗版无能为力,iTunes让他们觉得看到了盈利的可能性。当然最高兴的是苹果公司,它通过卖iPod赚硬件的钱,再通过iTunes赚音乐的钱。

苹果公司的过人之处,不仅仅在于它为新技术提供时尚的设计,更重要的是,它把新技术和卓越的商业模式结合起来。苹果真正的创新不是硬件层面的,而是让数字音乐下载变得更加简单易行。利用iTunes + iPod的组合,苹果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将硬件、软件和服务融为一体。这种创新改变了两个行业——音乐播放器产业和音乐唱片产业。

从苹果公司的高成长奇迹来看,高成长的公司对于赶超或打败竞争对手并不感兴趣,技术创新也不是他们的终极目的,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创造与众不同的市场!

科技创新解决社会问题的案例

案例1:Android手机帮助亚马逊部落停止砍伐森林

巴西亚马逊流域的Surui部落,一直挣扎于保持其传统文化与砍伐原始森林的矛盾之中。谷歌地球小组开发了一个帮助部落人民即能保护森林,又能维持生存的计划。他们为部落成员们装备了andriod智能手机,培训他们使用,部落人民可以利用智能手机来测量树木的碳补偿值。

经过谷歌和部落人民四年的合作,这个项目在2012年5月得到验收。现在世界各地的公司如果希望为自身温室气体排放买单的,都可以通过购买碳补偿值,以此帮助亚马逊部落人民维持其生活方式。

案例2:发展中国家利用廉价的太阳能

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超过15亿人没有用上电——大约占了全球25%的人口比例,几乎80%是在发展中国家。

“便携光”项目正致力于将廉价的、可负担的太阳能提供给这些还未通电地区的居民。该项目将太阳能电池板优化,使得电池板更加便宜和耐用,这个产品组合提供了价值16美元的材料包,其中包括一个灵活的反光面板,一个可充电电池,一个USB端口和一个高亮度LED。使用该太阳能设备后,人们可以得到明亮的光源,足够用来阅读,工作或是在黑暗中做饭。

案例3:帮助无家可归者的app 据统计,2012年在美国至少有100万无家可归的人,为防止这一数字继续上升,“10万家庭活动”推出了一个名为“无家者联系器”的app,用以帮助无家可归的个人或家庭找到他们永久性的住所。

这个app的设计者意在于加强全国范围内对于流浪人员的帮助,希望居民下载这个的app,使用app里的调查信息来询问他们所在社区的流浪者,了解流浪者的处境和基本信息。设计者相信聚合这些信息,全国流浪者的数量将会下降。

案例4:可以检测乳腺肿块的超声波手套

这种特殊的手套链接了一个超声波传感器,可以给乳房提供完整的检查,检测出肿块和异常的淋巴结。该产品由Singularity大学的创新者开发,旨在为那些缺少医生地区的妇女,提供全面的乳房体检。

案例5:可以用汽车轮胎防止飓风吗?

桑迪飓风之后,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刻地感受到飓风带来的严重威胁。爱丁堡大学的工程教授申请了一种预防飓风发生的专利技术。这种技术将汽车轮胎在连接在一起,轮胎里装有巨型管道,深入海洋深度达100米。

这个被称为“SalterSink”的设备,使温暖的表层海水沿着管道逐渐深入海洋深处,温暖和寒冷的海水混合在一起,使得海水温度可以高于26.5摄氏度——从减少水温差的源头避免飓风形成。

技术创新品牌故事

案例1:长虹电视机技术核心能力提高

年代中期以来,80年代中期以来,长虹彩电在全国市场的市场占有率节节上升,直至1997高达35%,取得全面成功。长虹成功的基础之一是电视机技术能力的增长。技术能力的增长功的基础之一是电视机技术能力的增长。机芯设计是电视机技术中的关键技术,机芯设计技术能力技术能力是电视机技术的机技术中的关键技术,机芯设计技术能力是电视机技术的高层次体现。因此,这里以机芯发展为主线,来讲述长虹电视机能力的发展。

如下所示,长虹电视机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70年代),封闭条件下的自主研制 年代),封闭条件下的自主研制。1974年,长虹厂保军转民。首先确定尝试的民用项目就是电视机。70年代,长虹厂自己研制生产出5个型号的黑白电视机和4个型号的彩色电视机。这种封闭条件下的自主创新,不但能力提高慢,而且造成不必要的低水平重复研制。

第二阶段(80年代),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模仿创新。这一阶段以1979年10月,长虹与松下达成协议,为松下组5000台14英寸彩电起步。1985年,长虹再度和松下合作,引进第二条生产线。这条生产线的蓝图是日本的,但松下和长虹合作完成了安装至投产的全过程。通过这一过程,长虹彻底消化了松下的这条生产线。消化吸收之后,就开始仿制生产线。至1988年,长虹已仿制四条生产线。在消化吸收和模仿创新生产技术的同时,长虹开始改进机芯,在引进的M11机芯的基础上,模仿设计了TA机芯。

第三阶段(90年代初),合作设计,在合作中学习。90 年代初,长虹作出上马大屏幕彩电的抉择。长虹选择东芝公司做为合作伙伴,派技术人员赶赴东芝研究本部合作设计大屏幕彩电机芯,不到半年时间,他们就拿出了长虹29英寸大屏幕彩电的设计图纸。在设计过程中,解决的技术难题不限于NC-2和NC-3,甚至连29英寸以后的一些技术问题都取得了进展。NC-3机芯的开发成功,把长虹人一步带到了国际一流水平之上。

第四阶段(90年代中),自主设计。1995年,长虹公司采用荷兰飞利浦单片集成电路TDA8361/8362,研制开发成功TDA机芯,并用于生产大屏幕彩电机芯。这一阶段NC-

6、CN-

5、CN-7和A6机芯的成功开发,使第三代长虹产品在技术上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这一阶段的自主开发是在开放条件下,了解国际上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而且与国际水平差距不大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这种自主开发中的学习对自主技术能力的提高非常有效,长虹技术能力逐步提高,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案例2:万燕“悖论”

今天说道VCD,很少有人能与“万燕”品牌相联系。

1993年,留美学者姜万勐和美籍华人孙燕生投资2亿资金将MPEC解压缩技术开发为电子消费产品,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VCD数字影碟机——“万燕”影碟机,“万燕”制造出世界第一台VCD数字影碟机,创造了让世界瞩目的品牌!“万燕”品牌传承了中国人的骄傲。

万燕开创的VCD产业,在中国10年成长为1000个亿的产值。世界罕见!然而,万燕自己却身陷囫囵。

“万燕” 生产的第一批1000台VCD几乎被国内外各家电公司买去做了样机,成为解剖对象。1994年,万燕批量生产VCD,初期由于片源不配套,使VCD在市场发展上停滞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万燕所面临的难题是软硬件要一齐开发。“万燕”在前期研究开发的投入是1600万美元,广告投入是2000万元人民币,中国百姓到了1994年底才逐渐认识VCD,而在这一年,“万燕”生产了几万台VCD,结果只卖出了2万台。由于前期投入太多,导致早期产品成本高达每台360美元,再加广告费用,在市场上每台VCD卖四五千元,却基本无利可赚。

不仅如此,万燕还要开发碟片,万燕为此又向11家音像出版社购买版权,推出97种卡拉OK碟片。1995年,盗版CD和VCD大量在中国沿海城镇出现。中国消费者开始接受并熟悉VCD这一新生事物。

1996年开始到1997年,中国的VCD市场每年以数倍的速度增长。

从1995年的60万台猛增至1997年的1000万台,催生了爱多、步步高、新科等内地新名牌,并占据VCD大市场。到1996年最悲惨的事情发生了,这一年全国VCD销量600万台,而“万燕”已萎缩到无货可销。也就在这一年,“万燕”被同省的美菱集团重组,成为美菱万燕公司。面对开发出来的市场,却只有拱手让给后来者。万燕VCD从“先驱”成为“先烈”,市场份额从100%跌到2%。

技术创新经典案例讲解 篇2

关键词:Linux,教学模式,案例讲解,任务驱动

1 概述

Linux是目前最热门、最流行的操作系统之一,现在拥有大量的用户。由于其源码公开、安全、高效、功能强大,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移植性,Linux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在一些关键的行业,如政府、军队、金融、电信和证券等,随着Linux在各个行业的广泛成功应用,企业需要大量的Linux应用开发和网络服务人才。各地高等院校的学生、科研机构以及研究人员也纷纷以Linux作为自己学习和研究的对象。我国政府也认识到Linux对于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力推广Linux的应用。我校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在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方向)开设了Linux课程。

Linux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本课程根据初学者的学习规律,首先介绍Linux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操作系统的管理方法,然后介绍Linux网络服务器配置及架设的方法,包括NFS服务、Samba服务、FTP服务、DNS服务及Web服务,最后介绍Linux安全管理上的知识和Linux下进行编程的方法。针对网络方向的学生,为学生打下Linux系统管理和服务器管理的基础。根据Linux课程的特殊性,这门课程必须和学生未来的工作实践相结合,学生未来要用的,就应该是我们现在要教的,结合本人这门课的教学情况,Linux采用案例讲解+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2 案例讲解和任务驱动介绍

2.1 案例讲解概述

“案例法”是研究者如实、准确记录某一事件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并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方法。“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案例分析法又称个案研究法,由哈佛大学于1880年开发完成,后被哈佛商学院用于培养高级经理和管理精英的教育实践,逐渐发展今天的"案例分析法"。而案例教学则是一种教学方法,它与传统的讲授法相对应,强调教师在精心选择并具体描述案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该方法一般在具有较强专业性的教学中使用。根据以上介绍可知,案例讲解就是在教师精心选择案例的基础上,将案例分解并将案例完成过程演示讲解给学生的一种方法,在案例讲解的过程中将基本原理方法融入其中,比单纯的理论教学生动易学。

2.2 任务驱动教学

2.2.1 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通过任务的完成,同学们能够“不自觉”的掌握学习内容,来达到教学目的。

2.2.2 任务驱动教学的步骤

1)创设情境:主要由教师来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

2)确定任务:设计一个与学习主题相关的任务作为课堂的中心内容,让学生们直接面临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任务的解决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问题的解决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了理想的平台,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建构知识,正是探索性学习的主要特征。

3)分析并完成任务:学生们要学会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拿到任务后,学生首先进行分析,要完成当前的任务,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掌握哪些知识,分析完成后开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则提供有关线索及材料,最后再进行同学间的交流与协作,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4)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教师最后进行点评,帮助学生们更好的总结。

3 案例讲解+任务驱动在Linux教学中的应用

3.1 教学采用案例讲解

现在Linux的教材非常多,每年由于Linux发型版本更新,教材更新速度也很快,容易造成教学上无从选择的局面。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Linux由于实用性较强,学生接触较少,选取教材要基本理论适度,体现素质教育、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Linux选择例子较多,可以通过例子循序渐进地教授Linux课程体系的教材。本门课程选择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Linux操作系统实用教程》。

在实际上课过程中,通过案例将Linux的相应内容连贯起来,这样学生既学习了基本知识,又学会了综合应用。例如在用户和组管理这次课的内容,需要学生掌握的是用户和组的概念,配置文件(/etc/passwd,/etc/shadow,/etc/group,/etc/gshow)和常用命令,在实际授课时,本人将这节课的内容整合为一个案例:新建一个用户user1,UID=800,其余默认,设置用户密码为123456;新建一个用户user2,默认主目录为/home/abc,其余默认,观察user1和user2用户在/etc/passwd和/etc/shadow文件中的区别;将user1用户名修改为newuser1,主目录改为/test,密码修改为abcabc;连同主目录一起删除user2用户;新建一个标准组G1,选项为默认;新建一个组G2,UID=800,观察G1和G2组在/etc/group和/etc/gpasswd文件中的异同;将用户user1添加到G1中,将G2改名为Group2,删除Group2。通过以上案例既达到了系统管理的功能,又学习了用户和组管理的相关方法。

对每一次课的内容都采用案例讲解的方法,将所要学习的内容融合到案例中完成,上课之前先将案例提出,然后学习命令完成案例要求。经过实际教学发现这种方法比单纯讲内容学生的兴趣高,教学效果好。

3.2 学生上机采用任务驱动

基于任务驱动教学学生上机操作模式,就是把每次学生上机的内容细化为具体的任务,学生通过独立完成任务,明白自己的工作所牵涉的知识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学生学的过程是以子任务为具体的目标,通过听课、查资料、交流等方式掌握任务所需各种知识点,然后及时地动手实践,将所学知识转化到实际操作中,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索式学习,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例如在学习samba服务器配置时,需要利用samba软件包架设一台资源共享服务器,给学生安排任务:有100个员工的A公司要组建全新的企业网络,要在全新的服务器上为公司员工提供samba服务,设置samba服务器所在的工作组为workgroup,samba服务器为用户级访问,设置共享目录/docs,只允许A用户访问,并且具有读写权限。配置完成后使在windows客户端上可以访问samba服务器上的资源,同时在Linux系统下通过samba客户端可以访问Windows服务器上的共享资源。通过这个任务使学生掌握samba服务器的配置方法。

通过指定任务,将学生带入到企业环境中解决问题,使学习更加有目的性,学生拿到任务以后,将具体的任务和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学生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评价,评价学生的完成任务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上机实验过程中,针对学生上机操作出现的共性问题要及时发现,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问题。通过这种任务驱动的练习模式,学生上机有的放矢,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巩固了基本知识。

3.3 建立多方位的课程考核方式

当教材问题与教学方法和手段问题解决后,那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应该有一套完善的考核标准,传统的笔试试卷考试模式注重的是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对于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察很难做到全方面的考核。理论知识完全掌握,未必对等于实际的课程动手与实践能力。借鉴以往学者的研究,本人采用的具体措施如下:1.取消传统的理论与实验考试,由过去只注重结果的考试变为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的考核方法。2.经过改革后,学生的课程成绩由3部分组成,即平时成绩、任务成绩与期末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20%,主要由教师对学生的出勤情况与平时表现进行打分;任务成绩占30%,主要考察学生每次任务的完成情况,每次任务的执行结果由老师打分;期末成绩占50%,该部分成绩在期末以综合任务完成答辩情况和个人总结的方式完成。

4 结束语

这种案例讲解+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知识传授、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变学生为主体,通过案例讲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使学生更乐意学习,让学生积极、自主、合作探索交流。案例讲解+任务驱动的Linux教学模式强化学生上机操作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课程教学效果也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刘东戈,孙昌立,王旭.Linux操作系统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应毅.针对实际应用的Linux实验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20):139-142.

[3]王继魁,徐巨峰.高校Linux课程改革及教学模式的探索[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148-150.

[4]陈添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Linux教学体系构建[J].福建电脑,2010(6):175-176.

小提琴大师们关于运弓的经典讲解 篇3

1. 换弓的技巧是因人而异的。拉弓根时,在pp的情况下,稍稍用一点手指动作,如果用手腕就一定会听出换弓痕迹。在ff的情况下,换弓就要用整个手,手指要有弹性,并使用四分之三的弓毛。

2. 在弓尖换弓,不管是pp还是ff,我认为根本没有必要使用手指动作。同时,肘部要有特别放松的感觉。换弦时,腕和肘应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当我们在弓根换弓时,应当感到弓是手臂和部分手腕的继续,就像小提琴是另一个手臂的继续一样。如同射击那样,枪应当是你手臂的一部分。当手臂与弓相互矛盾时,就会感到很笨重。

〔美〕耶胡迪·梅纽因

1. 只有在换弓时右手指动作才是有价值的。它可以调整运弓,使弓的上下运行呈直线,肩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运用肩部力量的演奏家肯定有更均匀的声音。

2. 运弓中我不赞成使用过多的手腕和下臂动作。

3. 特别是弓根换弓时,我不赞成使用手腕。手腕任何细微的动作都会产生杂音和明显的换弓痕迹。用手臂动作换弓能获得良好的控制。

4. 减少运弓量有利于平稳换弓。

〔美〕拉斐尔·布朗斯坦

1. 取得发音的均匀,我们必须对手及弓的自然重量加以认识和弥补。下弓时弓的自然重量比上弓要大,演奏上弓时我们就要用较快的弓速来弥补音量。

2. 为了平衡全弓的音量,在弓根运弓不用手臂重量并要适当加快弓速,而弓尖运弓一定要用手臂的重量,也需要适当加快弓速。

3. 不管是上弓还是下弓,“快-慢-快”是控制运弓速度、取得均匀发音的公式。

4. 弓根平稳换弓主要要做到保持手的拱形状态,这样可以避免弓承受过多的重量。

5. 弓尖的换弓由前臂发动,在弓根部位之外的其他弓段换弓不需要特别的协调动作。

6. 换弓动作是由手臂、手腕、手指联合组成的。

7. 平稳换弓要与左手动作配合好,避免出现换弓杂音。

8. 当把弓子放在弦上时,手臂的重量应当集中在手腕和食指上面。

9. 为了把弓放好,手腕要平,手背是弯曲的。当弓子放到弦上的时候,手臂应当成为一条平线,运弓从弓尖到弓根,应当是在一条水平线上均匀地运行。

10. 要演奏更有重量的话,就要让手腕更为下沉,并把重量更多集中在1、3指上。

11. 演奏下半弓时,应当使用从肩部开始的整个手臂的动作,演奏到中弓时,当手肘有一点张开后,手肘处大约为90度角,从中弓开始到弓尖,就应当只使用小臂来演奏。演奏上弓从小臂开始,以整个手臂的运动来结束,注意不要抬肩膀。

12. 在演奏强力度的上弓时,需要理解地心引力把手臂向下吸的原理,所以应当使用快速运弓,但是不能有重音。

13. 在演奏下半弓时,运弓速度就是要快,小臂使用的压力要小,在弓中时,弓速就要放慢一点,到弓尖时再加快,并加上一些重量,弥补弓尖部分所缺少的自然重量。在演奏上弓时也是使用这种变化。

14. 当用全弓拉一个音符时,需要给这个音的后一半留更多的弓子,让它能呼吸。

15. 演奏强烈的声音时,运弓要短而急促,演奏轻的乐句时,要使用较长的运弓。弓杆不要直立在弓毛上面,而是向琴头倾斜45度。演奏细致柔和的声音时,要用靠弓尖的部位演奏,这个地方演奏柔和的换把位更有效果。

16. 当演奏双音时,弓的重量主要放在高音弦上。在演奏八度时,弓的重量大部分应当放在低音弦上,这样发出来的声音不刺耳。

17. 在弓根演奏时,不管演奏是多么强的力度都不要压弓,一直到弓毛可以很好走到琴弦中间的地方,才可以加压力。在弓尖的地方就必须演奏得结实有力。

18. 在演奏长弓时,中弓是节省运弓最好的地方。我们可以把运弓看作成“快-慢-快”的模式,在弓尖处用重量,而在弓根处不要使用重量。

19.演奏那些向前运动而持续强烈的旋律时,在每次换弓之前,心里要有个起拍。

20. 换弦之前的那个音要拉足,大多数换弦,特别是琶音式的乐句要使用整个手臂的动作,手腕要牢固。一般来讲,在强力度下的反复换弦,手腕要保持不动,用整个手臂的动作。在轻的力度时,用手腕微小的波浪式动作。

21. 对于所有的换弦来讲,都要集中注意力在运弓的水平动作上,并尽量减少换弦的垂直动作。

〔美〕伊凡·加拉米安

1. 当运弓靠近弓根或弓尖,我建议稍稍减慢一点弓速,可以有效克服换弓时加速的倾向。

2. 是用手臂换弓或用手腕换弓这并不重要,重要的不是怎么换弓,而是换弓时保持原来的弓速。

3. 我赞成运弓使用四分之三的弓毛接触琴弦。

4. 弓根用弓毛应该比弓尖少,过了中弓之后,弓毛要逐渐放平,到弓尖时几乎用全部弓毛。

5. 在演奏ff的乐句时,不到中弓就可以把弓毛放平。

6. 长弓的弓子发抖,除了自然的精神紧张因素之外,大多是由于右臂或右手腕的紧张造成的,也可能是弓弦角度不正确的缘故。

7. 我们发现用肘吊住弓子演奏比用手腕吊住更容易发抖。演奏者应集中练习长弓,来发展美好的pp的发音。

8. 运弓的根本原理就是右手臂、手和手指采取自然的运作。整个右手臂的技巧是建立在一个“弹簧系统”上的。手臂、手和手指的弹性,就应当像我们在走路时腿、脚和脚趾的弹性作用那么自然。

9. 运弓的三个阶段:三角形、方形和弓尖。

全弓运弓有三个不同的阶段:

1. 弓根时,手臂和乐器形成一个三角形;

2. 弓中时,就形成了一个方形;

3. 当用弓尖拉琴时,右手臂几乎是伸直了,肘部原来所形成的直角,现在几乎是一个平角了。

4. 从方形往上运弓到弓根,弓应当逐渐地、稍稍地倒向指板。这样可以保持在弓根时的直线运动,可以使弓毛里面一边离开琴弦,抵消了弓到弓根时所自然增加的重量和压力,有助于手腕的正确动作。

〔美〕路易斯·帕辛格

1. 任何看上去别扭的东西都说明是不正确的,过高或过低的手臂位置都会产生紧张。

2. 换弓时手指想做什么就让它做什么,我们只需要注意手。

〔以色列〕伊扎克·帕尔曼

1. 在演奏下弓到达弓尖时,总是要求用稍微夸张一点的动作向外运行,即离开演奏者的身体。在演奏上弓时,则做相反的动作,总是连续不断下弓出去,上弓进来。

2. 俄国式的握弓有一种倾向,容易使用靠近指板演奏的方式。假如你想演奏出大的音量,那么使用“法比学派”的运弓是比较容易拉出大音量的。

3. 在演奏到弓尖的地方,手腕应该稍微画一个小圆圈,可以去掉紧张。

4. 整个手臂的各个部分都应该参加运弓动作。

个人承包工伤案例讲解 篇4

《劳动合同法》第九十四条应解读为:个人承包经营期间,发包的组织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招用劳动者,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发包的组织与个人承包经营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适用该条的要件有三:一是存在个人承包经营行为,即组织将业务发包给个人;二是个人承包经营期间发包的组织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招用劳动者;三是上述违法行为给劳动者造成了损害。

用人单位须要对个人承包经营者雇佣的工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用人单位的用人成本不断增加,社会保险费占企业用人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并且还需要承担职工承担职工发生工伤的法律风险,支付高额的工伤待遇,因此,部分企业为降低用人成本、法律风险,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

其中,部分单位采取发包或者分包部分岗位、工种工作的方法,由某个个人承包,双方签订承包协议,然后由个人承包人自行雇佣人员完成某些工作。该种操作模式确实比较多见,可以降低用人企业的成本,而且便于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工作中难免发生工伤,此时,发生工伤的雇工一般会要求雇主,即承包人支付医疗费,并赔偿损失。

但是,部分情况下,承包人不愿意或者无力承担法律责任,发生工伤的雇工便会要求发包人承担责任,发包人一般会以双方没有劳动关系或雇佣关系为由不愿意承担法律责任。因此,而发生争议。此种情形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比较多见。

2004年5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案件司法解释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安全生产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发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接受发包或者分包业务的雇主没有相应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因此在此种情形下,雇主是最终法律责任承担者,发包人承担的是连带责任,如承担责任的,则可以向承包人追偿。而且,发包人和承包人承担的是人身损害民事赔偿责任。

但是,根据最近的规定和司法实践,此种情形下,最终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是发包人,而不是承包人,即直接的雇主,发包人与职工之间形成的是劳动关系,发包人承担的是工伤保险责任,而不是之前的人身损害民事赔偿责任,因此,支付的赔偿金一般会比以前同样情形下的要高。

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案件司法解释:第十一条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安全生产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发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接受发包或者分包业务的雇主没有相应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调整的劳动关系和工伤保险范围的,不适用本条规定。

校办餐厅个人承包经营职工工伤谁负责?

 韩律师:

我在一家校办餐厅工作,工作后才得知,该餐厅已于去年承包给个人。今年6月,我在工作中发生工伤,便找餐厅和学校交涉我的工伤待遇问题,但餐厅方面说餐厅隶属于学校,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应该找学校解决。而学校方面却说餐厅已承包出去,餐厅的事与学校无关。请问我的工伤待遇到底应该由谁负责?

工伤保险待遇作为职工的一项基本劳动权益是以存在劳动关系为前提条件的。一名劳动者在同一时间内只能和一个用人单位发生合法的劳动关系。因此,相对于劳动者,用人单位这一劳动关系的主体在同一时间内是唯一的。就你的工伤待遇而言,首先应当明确你与之发生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只有确定这一点,你才能依法主张和享有工伤保险待遇及其他劳动利益。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94条规定:”个人承包经营违反本法规定招用劳动者,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发包的组织与个人承包经营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如何确认临时工用工主体的复函》以及《劳动部办公厅关于私人包工负责人工伤待遇支付问题的复函》的文件精神,我们认为:该餐厅承包人如果是学校职工,则应由学校负责为餐厅招聘工人,虽然你的实际工作地点是在餐厅,但也应与学校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当然,你在餐厅工作时发生的工伤也应由学校承担。如果该承包人是社会人员,则招聘工人应当首先获得当地劳动行政管理部门的批准,取得合法用工权,再由承包人负责进行招聘,在此情况下,与你建立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应当是餐厅。那么,你的工伤保险待遇要看承包人与学校之间订立的承包协议,如承包协议中对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问题有明确约定.则应按照协议履行;如协议中没有这方面的约定,则应由餐厅承包人承担。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未经劳动行政管理部门批准非法用工的,你可以先向劳动监察机构反映情况,由该机构依据有关规定先对非法用工单位进行处罚,然后再由其承担你的工伤保险待遇。学校非法用工的,由学校承担;承包人非法用工人,由承包人承担,如果承包人确实无力承担,则应由学校承担。同时学校和承包人可以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私人包工负责人工伤待遇支付

问题的复函

劳办法[1995]11号

(一九九五年一月十四日)

如果私人包工负责人是发包单位的职工并属于合法承包者,其工伤待遇由发包单位 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如果私人包工负责人与发包单位没有劳动关系而只订立了经济承包合同,若经济承 包合同中对其工伤问题有明确约定,则按照合同执行;若经济承包合同中对其工伤问题 没有约定,则由其本人负责。

四川省劳动厅:

你厅《关于如何认定临时工的请示》(川劳仲〔1992〕17号)收悉。经研究,函复如下:

你厅提出的某些企业采用承包合同的形式将一项短期工作发包给私人包工负责人,由包工负责人组织临时务工人员去完成,务工人员发生工伤后,怎样确定用工主体及赔偿责任的问题,我们认为:

当包工负责人是国有企业的职工时,由于职工本人没有招用临时工的权利,所以应由企业按照《全民所有制企业临时工管理暂行规定》(国务院令第41号)负责招用临时工,并签订劳动合同,临时工的工伤待遇应按《全民所有制企业临时工管理暂行规定》办理。

当包工负责人是社会上的人员时,如果包工负责人经劳动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具有用工权,则其应按《私营企业劳动管理暂行规定》(劳政字〔1989〕5号)聘用临时工,并签订劳动合同,临时工的工伤待遇应由包工负责人承担,并按《私营企业劳动管理暂行规定》办理。如果包工负责人未经批准非法用工,劳动行政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对其予以处罚,临时工的工伤待遇也应由包工负责人承担,并按一九五三年《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六条的规定,以及****年国务院发布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临时工管理暂行规定》的精神办理。

劳动部办公厅 一九九三年三月十二日

关于废止原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如何确认临时工用工主体两个复函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达能案例讲解最终版 篇5

2000年12月6日,法国达能公司、上海梅林正广和与海虹控股共同公布一项协议:达能共出资约1.8亿元人民币,收购上海梅林正广和饮用水有限公司50%股份和正广和网络购物有限公司10%股份。

原梅林正广和饮用水的股东由三家构成—— “上海梅林”占70%,出让20%后保留50%;海虹控股拥有的9.69%以及与海虹控股总裁康健有关的另一家公司所拥有的20.31%,悉数转让予达能公司。

海虹控股一单的成交价为2900万元。据悉海虹原来的购入价为1080万元,此次出让溢价超过160%。

正广和网络购物有限公司作价3亿元。上海梅林和海虹控股分别出让5%的股权,套得1500万元。

二、背景介绍:

达能(DANONE)是世界著名的食品集团,创建于1966年,总部设于法国巴黎。该集团的业务遍布六大洲、产品行销100多个国家。鲜乳制品、婴儿营养品、饮用水和饮料、临床营养品作为达能健康产业的四大主要产品,在全球市场销量排名均名列前茅。达能亦是当今欧洲第三大食品集团,并列全球同类行业前六名之一。

达能于20世纪80年代起进入中国市场。为了与全球第一大软饮料企业雀巢公司争夺中国市场,达能以极快的速度在中国扩张。在收购梅林正广和股份之前,达能已先后收购中国两大水企业——娃哈哈和乐百氏60%的股份,后一宗交易刚刚于2000年3月3日达成。就在梅林正广和收购案的同一周,达能还出资获得了中国著名乳制品企业———光明牛奶5%的股份。另外在梅林正广和收购案发生之前,上海一直流传的是:雀巢将收购正广和。

正广和在上海一个多世纪以来几乎就是汽水的代名词。但到了90年代初期,如同所有的老国企一样,正广和汽水厂陷入困境。1995年,正广和转以城市居民饮用水作为自己的主业。1997年,以肉业和罐头食品制造业为主的上海梅林食品(集团)公司收购正广和。经过多年发展,该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桶装水生产企业,年销量超过100万桶。2000年1~10月份,梅林正广和销售收入为1.38亿元,净利润达4770万元。1998年,梅林正广和成立了正广和网上购物公司,到了2000年,3个配送中心、100个配送站、200辆小货车、1000辆“黄鱼车”加上1000名配送人员,构成了正广和在上海的整个配送网络,这个配送网络号称上海市区“无盲点”的网络组织。

梅林正广和一直怀有走出上海的想法。不过,作为中国的老牌公司,梅林正广和在向全国扩张的时候时常未能顺应时代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资金以及企业运作方式上还不尽人意。寻求资金支持以及企业运作经验方面的支持是梅林正广和与达能合作的直接因素。

海虹企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原名海南化学纤维厂,系1986年4 月经海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的国有企业。2001 年12 月变更为“海虹企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期间通过利润转增股本、配售股票、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等

方式,股本总额增至342,287,194.00 元。

海虹控股总裁康健是业内公认的一个精明的投资家,他的两间公司分别持有梅林正广和饮用水的30%,以及正广和购物网络的46%股份。达能想得到尽可能多的梅林正广和股份,而梅林又不肯失去50%以上的控股,那么他只能从康健手上去购买。对康来说,在加入WTO前的这段时间,是投资套现的最好机会,他不愿坐失良机。

三、并购行为分析:

在本次收购案中,达能与梅林正广和均属于饮用水生产公司,同属于一个产业部门,生产和销售同类产品,具有竞争关系,因此本次收购可以算是横向并购。另外,这次收购的操作模式属于协议收购,也就是作为优势企业的达能通过协议来收购梅林正广和的非流通股股权。这种协议收购乃是最早在我国出现的外资并购模式,1995 年外资并购第一案——日本五十铃和伊藤忠购买北旅股份,就是采用此种模式。

在本次收购案中,达能最终获得了梅林正广和饮用水有限公司50%股份和正广和网络购物有限公司10%股份。单从股份持有上看,达能并未对梅林正广和的饮用水或网络购物部分形成支配权,并未出现当时中国舆论所怀疑的“国有老字号被外国人控制”的情况。而且,梅林正广和乃是上海的食品企业之一,在上海市场并未形成支配地位,因此本次并购并没有造成达能在中国某地或某产业市场实现垄断的情况。换言之,本次并购并没有违反《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在法律上是可行的。

四、并购行为评价:

在本次并购中,达能展现了其高超的商业手腕。

首先,达能达到了商业竞争上“兵贵神速”的要求。在刚刚完成对娃哈哈、乐百氏和光明的收购之后,达能马不停蹄地赶在强敌雀巢之前实现了对梅林正广和的收购。实际上,雀巢中国公司曾与上海梅林在当年10月达成一个初步协议,然而被雀巢总部否决了。业界认为雀巢尾大不掉,导致决策效率不高,给了达能奇兵突袭的机会。

其次,达能十分了解中国人的心理。在并购过程中,达能方面忌言“整合”二字,甚至回避用“收购” 这样的词。他们表示:“收购这个词可能会被误解,我们希望和好的厂家合作,我们并不准备整合这些公司,相反支持和发展国内已有的品牌,我们希望通过与国内大的公司合作,创造一个相对健康的水市场。”这样谨慎的措词可能源自对一些狭隘的民族情绪的担心,在3月初达能收购乐百氏时,就有媒体讨论过“要旗帜还是要利益”的问题。反观雀巢,其务要掌握控股权,并坚持要收购正广和的品牌为己有,这都是上海梅林不答应的。雀巢曾想只要能再加1个百分点到51%,再高的价也出,但是未如所愿——对于梅林方面,这是个坚决要守住的底线。

本次并购被当时业界评价为“三赢”的成功协议。达能不但再次成功地与中国知名饮用水品牌实现合作,进一步开拓中国的水市场,还对强敌雀巢给予了沉重打击,雀巢水进入中国的计划至少因此推迟若干年。梅林正广和则找到了一个实力雄厚的合作伙伴,为其走出上海、开拓全国提供了坚实基础。而海虹控股从

购入梅林正广和股份到卖出,半年时间就赚了3000多万元。另外,由于正广和、娃哈哈、乐百氏都已跟达能合作,而正广和的强项在于桶装水,娃哈哈、乐百氏的强项在于瓶装水。当时,娃哈哈、乐百氏都已暂止其桶装水项目扩张。人们于是认为,也许真能实现由达能协调细分中国饮用水市场的说法,这对中国消费者是好事。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7月,达能又将手中持有十年的正广和饮用水50%股份转让给中方合资伙伴。其实在早几年前,达能已经开始逐步实现在中国的独资经营:2007年10月,达能中止与光明乳业合作;12月18日,达能终止与蒙牛成立合资企业的合约;2010年7月底,达能将其所持汇源股份约3.37亿股(占汇源总股本22.98%)出售给赛富亚洲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达能与汇源分手后,达能集团企业传讯部副总裁Laurent Sacchi表示,在26家中国工厂中,99.7%已是达能独资。业界认为,达能最近更偏重在华独资,而非像刚进入中国时的并购合资,因为经过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的合作,达能不仅充分了解了中国的市场、中国的消费者、中国的国情,而且已建立了比较好的信誉和关系,具备了独立经营、独立闯市场、独立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的基础。

Ghost硬盘克隆之经典讲解 篇6

1.分区备份

使用Ghost复制备份,有整个硬盘(Disk)和分区硬盘(Partition)两种备份方式。在菜单中点击“Local”(本地)项,在右面弹出的菜单中有三个子项,其中“Disk”表示整个硬盘备份(也就是克隆),“Partition”表示单个分区硬盘备份以及硬盘检查“Check”。“Check”项的功能是检查硬盘或备份的文件,看是否可能因分区、硬盘被破坏等造成备份或还原失败。而分区备份作为个人用户来保存系统数据,特别是在恢复和复制系统分区具有实用价值。

选“Local/Partition/To Image”菜单,弹出硬盘选择窗口,开始分区备份作。点击该窗口中白色的硬盘信息条,选择硬盘,进入窗口,选择要作的分区(用鼠标点击)。

然后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备份储存的目录路径并输入备份文件名称,注意备份文件的名称带有GHO的后缀名。

接下来,程序会询问是否压缩备份数据,并给出三个选择。“No”表示不压缩,“Fast”表示小比例压缩而备份执行速度较快,“High”就是高比例压缩但备份执行速度较慢,

最后,选择“Yes”按钮即开始进行分区硬盘的备份。Ghost备份的速度相当快,不用久等就可以完成备份,备份的文件以GHO后缀名储存在设定的目录中。

2.分区备份的还原

如果硬盘中备份的分区数据受到损坏,用一般磁盘数据修复方法不能修复,以及系统被破坏后不能启动,都可以用备份的数据进行完全的复原,无须重新安装程序或系统。当然,也可以将备份还原到另一个硬盘上。

要恢复备份的分区,就在界面中选择菜单“Local/Partition/From Image”,在弹出窗口中选择还原的备份文件,再选择还原的硬盘和分区,点击“Yes”按钮即可。

恢复还原时要注意的是,硬盘分区的备份还原是要将原来的分区一成不变地还原出来,包括分区的类型、数据的空间排列等。

3.硬盘的克隆

硬盘的克隆就是对整个硬盘的备份和还原,选择菜单“Local/Disk/To Disk”,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源硬盘(第一个硬盘),然后选择要复制到的目的硬盘(第二个硬盘)。注意,可以设置目的硬盘各个分区的大小,Ghost可以自动对目的硬盘按设定的分区数值进行分区和格式化。选择“Yes”开始执行。

Ghost能将目的硬盘复制得与源硬盘几乎完全一样,并实现分区、格式化、复制系统和文件一步完成。只是要注意目的硬盘不能太小,必须能将源硬盘的内容装下。

技术创新经典案例讲解 篇7

在《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建成后要培养专业型讲解员》一文中, 我们提到新馆建成后要培养专业型讲解员, 对专业型讲解员的定位、讲解工作的重要性、所具备的专业素质和特定要求, 都作了阐述。因此, 如何提高并丰富讲解工作, 实现讲解工作的创新, 实现我们新馆的综合效益, 普及宣传自然科学常识是自然博物馆实现其科普教育职责的重要课题之一。

1 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理念

随着自然博物馆近些年的快速发展, 新馆的设计理念、传播功能、标本征集、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发展态势, 新建的自然博物馆重新定位, 除传统的收藏、研究和展示职能外, 还注重发挥休闲、娱乐的功能。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在展示内容的设计上也有了新的突破, 以“地球·生物·人类”总主题, 以六大陈列板块构建主题鲜明、内涵丰富, 科学性、知识性、观赏性、趣味性俱强的自然陈列。主要展示地球演变、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以及重庆的壮丽山川等, 重点揭示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采用馆园结合模式, 在主展馆群外设自然博物主题公园, 利用地形、地物条件, 设置动、植物观察区、恐龙生态园、儿童乐园等项目, 以达到让人们“体验自然、学习自然、发现自然”的目的。现在参观自然博物馆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讲解工作除了要讲解展馆里展示的内容外, 还要引导参观群体从获取自然科普知识教育后, 逐渐过渡到具有休闲、娱乐功能的自然博物主题公园进行活动。这就给我们的讲解工作带来了生机和创新。

2 讲解员具有的综合素质

讲解员是自然博物馆对外宣传工作的基本队伍, 是沟通博物馆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他们始终活跃在博物馆工作的第一线, 其言行举止代表着一个自然博物馆的形象, 同时也反映一个馆, 一个岗位的文明程度。因此自然博物馆要培养一批合格优秀的专业型讲解员, 使他们在讲解岗位中不断地实践、总结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讲解员政治和业务素质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讲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因此, 讲解员必须要加强学习。如果文化底子薄, 在讲解过程中, 就会受知识面的局限, 使讲解的内容变得枯燥乏味, 而且遇到观众的提问也不能敏锐正确地回答。知识越广, 讲解就更生动、更具深度。这就要求讲解员多读多看, 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和听一些专家讲座, 不断学习积累, 只有培养了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 打下扎实的业务基础, 才能在讲解的岗位上做观众真正的老师和导师, 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的观众的需要。

重庆自然博物馆的前身是中国西部科学院, 已建馆8O多年, 在这段发展的历程中有着很多的故事, 作为讲解员也必须了解这个馆的发展历程、相关人物、区域面积、展示的主题内容、展览的路线以及建新馆的时代背景和现在这个城市的发展状况。虽然这些未必在每次讲解都能用上, 但了解越多, 越详实, 讲解就会从容不迫, 大方自信, 收放自如。讲解员要有较好的阅读习惯, 空余时间多阅读, 做好笔记。拥有自己的小资料库, 看完书以后, 多练习写作, 谈谈自己的心得, 观后感。自己撰写讲解词, 编写讲解词也是讲解员知识积累的过程, 熟悉了自己要讲的讲解内容, 以自己的语言编写通俗易懂适合自己表达的讲解词。在每一次编写讲解词的过程, 就是对展示内容的理解和升华的过程。

3 讲解工作的创新

语言礼仪的创新:首先要善于使用开场白的技巧, “两分钟”时代, 一分钟面带微笑展示你是谁, 另一分钟吸引展示你的亲和力, 迅速拉近你与观众的距离, 让观众喜欢你, 能够跟着你的讲解顺序参观。其次, 心里素质也很重要。面对众多的参观者, 一个优秀的讲解员不仅要有自信心, 还要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不卑不亢沉稳大气以及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讲解内容, 讲解员自然的真情流露, 讲解时自然的面部整体表情有助于讲解内容的情感表达, 适当地把握分寸才能达到良好的讲解效果。

工作服饰的创新:统一着装, 整洁干净, 个人角色要符合所在岗位的工作规范。女士宜淡装, 去掉私人首饰, 束起长发, 不要穿跟太高的鞋。男士每天刮脸, 发型大方得体, 上班前不要吃带异味的东西。同样一个人, 穿着打扮不同, 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也完全不同, 讲解员也应该根据不同的接待对象展示出不同的气质。要根据不同场合选择不同的工作服, 如夏季接待领导可以着正装, 接待普通观众可以着统一工作T恤, 这样可以消除和观众的距离感, 显得更随和。总之, 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开放后的解说员在工作服饰方面要展示出一个一流大馆应有的风采。

肢体语言使用的创新:站姿礼仪, 面带微笑, 双肩下沉。在讲解过程中, 眼神作为讲解的形体语言是与观众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要学会四十五度角巡回扫视法, 最大限度地和观众进行眼神交流, 关注其心理感受。其次用手势和激光笔来配合讲解内容, 起到提示性和指示性的作用, 还要学会根据讲解内容的需要, 科学、准确、适度地运用讲解手势。

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的创新:随着人们的文化需求与日俱增, 给自然博物馆的开放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人们不只满足于看看展览、听听讲解。要参与、要娱乐, 已成为人们的重要需求。尤其是青少年, 活泼好动, 接受力强, 更是博物馆对外开放不可忽视的群体。为了适应人们的这些需求心理。要提供一些可参与互动, 又寓教于乐的项目。譬如:触摸屏、手工制作、模拟考古等。为了让讲解更生动有趣, 我们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 通过提前制作一些3D网像, 或者一系列的动画, 把展示标本的年代、背景与自然的关系展示出来, 通过直观的画面.可以让观众感到更生动。再配合讲解员的生动的解说.能够表达展示标本的内涵与意义.更好地实现宣传教育的效果。

总之, 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作为一个重要的科学普及场所对社会开放, 讲解工作的主要目的十分明确, 即传播普及科学知识。一个好的讲解员应当通过不断地学习与自我完善, 逐步提高讲解水平。在讲解工作的创新过程中, 相信会有更多优秀的讲解员脱颖而出。

摘要: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建成后, 面临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讲解工作, 讲解工作不仅是博物馆对外提供的一项重要服务, 它还是联系博物馆与观众的纽带。新的自然博物馆讲解工作则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如何真正的做好讲解工作, 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创新和努力。

关键词: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讲解工作创新,讲解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唐渝芳李小英, 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建成后要培养专业型讲解员.科学咨询.2012, 4.总第278期7-8

[2]葛琳关于自然博物馆展示定位的思考文博论坛211—212

[3]张万利浅谈博物馆讲解工作文博论坛211—212

[4]屠盈盈略析博物馆讲解工作的发展与创新青春岁月2011年 (8) :326

[5]董庆鹏浅析博物馆讲解工作创新的必要性神州 (下旬刊) 2011年 (1) :1

[6]侯江我国自然博物馆发展现状与趋势安徽农业科学2012, 40 (4) :2553—2556

技术创新经典案例讲解 篇8

关键词:博物馆 讲解工作 语言艺术 表情艺术 讲解观念

博物馆的讲解工作是博物馆最日常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那么对讲解工作的涵义、其重要性的认识需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能更好地创新讲解工作。

一、博物馆讲解工作的概述

(一)讲解工作的涵义

博物馆讲解工作实际上是以博物馆陈列品为依据,由讲解人员对讲解词进行提炼、选择,运用语言艺术、讲解技能和真挚的感情,直接向观众有针对性的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一种教育活动。[1]其目的在于揭示文化与自然资源的意义,强化我们对历史古迹和自然奇观的了解与欣赏,并进一步的去保护它。

(二)博物馆讲解工作的重要性

讲解工作是包括熟悉陈列内容、了解观众需求、确定讲解重点、推敲表达方法、引导观众参观、收集反馈信息等工作程序,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因此,作为博物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讲解工作的好坏是衡量博物馆的标准之一。同时,从一定意义上也说明了讲解工作对博物馆的重要性,而博物馆讲解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使观众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

2.可以弥补不同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的观众的不同需要;

3.通过介绍陈列的展品,引导观众把通过直观视觉初步获得的不连贯的感性知识,上升为对陈列主题思想的正确理解,以至成为系统的理性知识,从而使博

物馆陈列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4.通过讲解工作,还能得到观众或游客中的专家、博物馆事业爱好者和关心者学习知识并获得对博物馆的建议和批评,使其成为博物馆改进工作的参考。

二、博物馆讲解工作的创新

博物馆讲解工作的创新要求讲解不照本宣科,而是在充分研究博物馆、纪念馆的陈列藏品、历史、文化和观众的基础上,对所宣传的内容、表达方式等进行提炼、升华、突破和创造,站在思维分析的角度来研究和处理,因人施讲地进行宣传。下面从语言艺术、表情艺术、讲解观念上进行阐述:

(一)语言艺术的创新

1.讲解语言的创新

讲解工作的直接效果就是能向观众介绍陈列的展品,并传递展品的外在和潜在的信息与知识;其潜在效果能促成讲解员与观众产生情感交流。那么,在讲解工作时,要重视讲解语言的表达,学会创造性的使用讲解语言。

首先,善于使用开场白的技巧。简明扼要的开场白能让观众对接下来的观赏活动有个清晰的过程,并能形成初步观赏印象。

其次,要善于根据特定的讲解内容进行语言的“再创造”,在语言的表达上要打破常规,把一些原本看来不能作为讲解切口的话题能自如、合理地展开。

再次,要摒弃讲解词的书面表达形式,提倡运用口语化的语言,使表达方法更灵活,让讲解语言不断变化,话题不断拓展,帮助观众立刻领会讲解内容,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2.肢体语言的使用

优美和谐的肢体语言就像一幅画,更像一道风景线,让人回味无穷,喜爱不已。因此,讲解过程中贯穿一些必要的肢体语言,能促使讲解效果更好地发挥。

下面,列举几个比较引人关注的肢体语言:

2.1眼神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睛对人们沟通交流有着很深的影响。同样,眼神作为讲解的形体语言之一,更是与观众交流的重要工具。

2.2手势

手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情达意,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加深观众对讲解内容的理解。所以,在讲解过程中为了配合讲解内容的需要,可以适当的使用手势动作,以便起到提示性的作用。手势的运用也不是随便使用的,在指向展品时,要注意指的位置应该在展品的一角,手势的幅度应该尽量小并且不能遮挡住观众视线,使用手势的次数也应当减少到最少。此外,还要学会根据讲解内容的需要,科学、准确、适度地运用讲解手势。

2.3立姿

站立时要自然、挺拔、端庄,身体微前倾,要挺胸收腹,保持人体的曲线美,给人一种稳定感,给观众以昂扬向上的感觉。此外,也可以两脚自然并立,这种站姿能使人显得精神抖擞。

(二)表情艺术的运用

在讲解工作中,还要适当利用表情。在进行讲解活动时,头要端正,口型不要变化过大,不能过于严肃、生硬,不应表演性过强;表情要亲切、自信、放松,应与感情流露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实现与观众之间的双向交流。

此外,我们还应该学会细心地捕捉观众的眼睛,“窥探”他们所做出的反应,在目光碰撞的瞬间,寻求一种情感的共鸣与交融。

(三)讲解观念的转变

博物馆讲解工作的目的并不在“讲”,而是在帮助观众能真正地去“接纳”。博物馆转变讲解观念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改变长期以来单一的讲解模式,进行多渠道、开放式的互动讲解。以往,主要以“讲”为主,观众被动地“听”。这是一种机械地陈述,不利于激发观众的兴趣和调动观众思考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讲解工作的价值。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单一的讲解模式,使观众参与其中,由被动的“听”转变为主动的能“讲”,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讲解工作的功能。

其次,要转变观念,求主动。长期以来,大多数认为只要把讲的工作做好就行,有没有人能倾听是另一回事。所以,要提高讲解水平,就要求我们要转变这种错误观念,力求主动,通过讲解工作把我们的展览推出去,从而使更多的观众受惠。

总之,讲解工作中如果没有做好讲解工作的创新,那么,讲解只是一种重复机械性劳动的模式。只有做好了讲解工作的“再创造”,才能让观众真正受益,促进与观众的交流。

注释:

[1]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参考文献:

[1]张文彬.中国博物馆国际化的进程回顾与展望[J].中国博物馆,2006-3.

[2]马自树.面对博物馆发展热潮,需要一点冷静思考[J].中国博物馆,2007-1.

[3]成建正.博物馆研究论文集[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4]汤家庆.关于博物馆事业创新的思考[J].中国博物馆,2001,2:17-21.

上一篇:受资助贫困生代表发言稿下一篇:2024年东营市专业技术人员执行力与创新服务力7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