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意见书

2024-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鉴定意见书

鉴定意见书 篇1

1、该同志工作认真,负责;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服从整体安排,形象良好;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乐于助人,关心同事,与同事相处融洽,善于合作,起带头作用。

2、该同志良好的个人形象和素养,专业技能或业务水平优秀,为公司业务创造更多机会和效益,受公司客户及合作企业好评,为公司创造出较好的企业效益或社会效益;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服从整体安排,爱岗敬业,乐于助人,与同事相处融洽,业务知识扎实,业务水平优秀,能带动东区的给为同事积极工作,胜任东区大区经理工作;工

作出色,业务熟悉,为我们成立起榜样。

3、该同志注重学习,政治素质较高,大局观念强,自觉维护班子团结,工作思路方法清晰得当,廉洁自律,较好地完成了分管工作和局党组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4、该同志在***中,服从**党委、工作安排,安心工作,热于本职,工作勤恳踏实,虚心好学,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严格领导,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工作热情高,责任心强,在文化馆、图书馆、剧团被拆除的情况下,对自己所分管的工作能想方设法开拓新的阵地,组织人员到乡村开展“三下乡”活动,参加市里“金土地杯”、“三个一”文艺创作演了获二三等奖,参加省第二届少儿美术作品展览获一等奖18个,二等奖28个,三等奖24个,并获得优秀组织奖。为人诚实、本份,维护班子团,支持配合主要领导工作。希望进一步加大对文化艺术中心筹建工作力度。

5、该同志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注重个人成长;工作成绩进步大,业绩发展迅速,或有效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从而在工作中收到良好效果;悟性较强,能很快适应新的岗位,在新的业务区域可以立即开展工作;能随时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工作方法和端正心态,不断反思自己,注重个人成长;能在业余时间精专业务知识,提高工作能力;悟性高,工作认真勤奋,吃苦耐劳,进步很快,在新人中起到了榜样作用。

6、该同志在一年的支教工作中,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充分发挥支教教师的引导功效,耐心细致的指导青年教师,提高本组教师的业务水平。关心保障学生,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喜好,教育教学效果好,深受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喜爱。为人师表,作风正派,堪为其他老师学习的榜样。

7、该同志工作认真刻苦,服务态度非常好,使经理在XXXXX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工作积极,热情周到,有

一定的领导能力,专业技能业务水平优秀,业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关心每一位合鑫人,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能胜任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助人,与同事相处融洽,服从整体安排,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起榜样作用,为我们树立良好形象

8、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服从组织安排,积极支持配合一把手做好招商引资和纪检、监察工作。在开展招商引次工作中能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主动到沿海等地开展招商活动,积极邀请客商来县考察。认真做好引资企业的服务,帮助外资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招商引资上取得了成效。为人正直,待人热情,作风正派,廉洁自律。希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跟踪问效服务。

9、政治坚定,思想稳定,能够忠实履行岗位职责,工作积极肯干,肯下功夫钻研业务,运用“多数人管少数人”的自律机制,开辟了新时期农村计生管理目标实现的新途径,效果明显,母婴

安康保险走在全市前列。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工作能力,对分管工作尽职尽责,能吃苦,经常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工作,正确处理了工作和家庭关系。遵纪守法,尊敬领导,团结同志,为人正直,作风正派,清正廉洁,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足:创新意识要进一步加强。

10、该同志注重政治理论学习,作为省局下派干部,能克服各种困难,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对其分管的***、***、计财以及全局的具体工作都提出不少建设性的意见,较好地完成了分管工作和局党组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鉴定意见书 篇2

一、专家资格与鉴定人资格

现代意义上的专家证人是19世纪早期的产物, 直到19世纪, “专家”一词才得到普遍使用, 《联邦证据规则》第702条规定, 专家作证的具体事项分如下四类, (1) 专家的科学、技术或者其他专门知识将会帮助事实审判者理解证据或是确定争议事实; (2) 证言基于足够的事实或者数据; (3) 证言是可靠的原理或是方法的产物; (4) 以及专家将这些原理和方法可靠地适用于案件的事实。[2]基于上述规定, 专家证人提供的多为意见性证言, 并且是在所涉及争议超出一般人的知识或常识水平的时候提供证言。

同时, 专家证人重知识不重头衔, 一个国际知名医疗专家并不比地方医院的医生更具权威, 某些外行对于其长期从事的职业或是工作所形成的经验也可以作为专家证言, 人数众多的专家团体也未必就比个人提供的证言更具说服力。一般情况下, 专家证人并不需要具备相关领域颁发的资格证书, 因此, 美国的专家证人涉及领域非常广泛, 在争议涉及超出专门领域或是专家证言将有助于陪审员进行更好的理解或审判时, 专家证人均可作证。

我国对于鉴定人资格问题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中做了严格规定, 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必须具备法定的资格和条件, 才能依法从事司法鉴定业务。自然人从事司法鉴定业务要具备以下条件: (1) 具有与所申请从事的司法鉴定业务相关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2) 具有与所申请从事的司法鉴定业务相关的专业执业资格或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从事相关工作五年以上; (3) 具有与所申请从事的司法鉴定业务相关工作十年以上经历, 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因故意犯罪或者职务过失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受过开除公职处分的, 以及被撤销鉴定人登记的人员, 不得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从上述规定不难看出, 强职权模式下的鉴定人资格绝不像英美专家资格一样具有开放性, 我国更注重职称、学历、相关经验以及有无受过刑事处罚等因素, 这是由我国现行司法鉴定体制决定, 后面会有论述, 此处不做赘述。

二、专家证言可采性与鉴定意见审查规则

专家证言的可采性在美国经历了三个阶段, 分别由三个著名判例确立标准。

(一) 普遍接受标准

在19世纪早期, 美国适用的是Frye案所确立的标准, 法官认为:“尽管从科学原理被承认到其所推导的结论具有可采性之间, 法院或许会走上一段很长的路程, 但是该推论具有可采性的前提应当是其所附属的科学原理已经得到普遍的接受。”[3]在此案中, 法官主张科学原理在得到普遍接受的前提下应当具有可采性, 由此确立了“普遍接受”的标准。

(二) 可靠性标准

《联邦证据规则》颁布后, 第702条要求法官要保证专家证言最低限度的可靠性, 在多波特一案中, 法官认为科学证据是否具有可采性, 要考虑如下四个因素: (1) 理论或者技术是否能被 (并且) 已被检验; (2) 是否“已经过了同行审议并发表”; (3) 就一项特定的技术来说“已知或者潜在的误差率”是否很高; (4) 该项理论在“相关科学共同体”是否得到普遍接受。[4]由此, 可靠性代替普遍接受性成为新的标准。

(三) 非“科学”领域标准

在快活轮胎公司案中, 法院认为科学、技术等领域本身没有非常清楚的界限, 并在最终适用了多波特一案中确立的标准, 从而使得该标准适用于非科学领域专家提出的证言。

关于我国鉴定意见的证据能力要经过严密的审查, 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鉴定意见将不会作为法庭判案的依据。

首先是鉴定人资格问题, 我国法律法规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资格有严格的规定, 若作出鉴定意见的主体违背法律任一方面的规定, 该鉴定意见都将被认为是非法证据。

其次是鉴定程序问题, 鉴定人应当独立进行鉴定, 对鉴定意见负责并在鉴定书上签名或盖章;鉴定人应当按照诉讼法律规定实行回避以及重新鉴定与补充鉴定的规定等, 同样, 违反法定程序的鉴定意见, 也不具有证据能力。

鉴定意见文书形式错误也将导致鉴定意见的证据能力受到质疑。鉴定文书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格式与要求书写, 注明鉴定事由、委托人、鉴定机构、鉴定过程、检验方法、鉴定文书的日期等。[5]

三、关于出庭作证的不同规定

专家证人制度是英美法系当事人诉讼模式的产物, 法庭上当事人双方通过对抗式的辩论来说服陪审员做出有利于己方的判决,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 由双方当事人发动进行证据调查要比任何一方当事人或者是法院发动调查具有更大的动力, 能够提供更多的关于争议事实的信息, 从而有利于陪审员更加全面的了解案情。双方当事人具有完全平等的地位, 是否需要、传唤专家证人, 其主动权掌握在当事人手中, 选用何种专家证人也由当事人决定。

同时, 英美法系确立了传闻证据排除规则与交叉询问制度, 一方面, 对于某一证人在法庭外就案件事实所做的书面证言或专属证言进行排除, 另一方面, 英美法系将交叉询问机制作为发现案件真实情况的有效手段, 不论是专家证人还是一般证人, 其必须在法庭上接受交叉询问, 以此来确定其证言的可采性。[6]因此, 英美法系的专家证人一般情况下是必须出庭的, 专家不出庭作证将面临败诉的风险。

相比较而言, 我国的鉴定人出庭率是非常低的, 法律规定, 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的, 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 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从规定中不难看出, 当事人若有异议, 可以要求鉴定人作证, 但是鉴定人是在收到法院已发通知的情况下才应当作证, 在司法实践中, 由于种种原因, 法院通知作证的情况非常少, 如果当事人提出异议, 更多的情况是, 法院通知鉴定人出具情况说明或是异议答复之类的文件, 这类文具出具后, 法院一般情况下都会采纳鉴定意见。

2012年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双方可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对鉴定意见发表意见的规定无疑在鉴定人出庭制度上迈出了大的一步, 通过“专家证人”对鉴定意见的质疑, 法院可传召鉴定人对该质疑进行说明和解释, 由此使得辩护律师、被告人获得了对鉴定人进行交叉询问的机会, 这一规则的确立, 有助于实现实体的正义和程序的正义, 是司法程序走向公正的象征。[7]

参考文献

[1]陈瑞华.刑事证据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151-153.

[2]王进喜.美国联邦证据规则 (2011年重塑版) 条解[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2:212-213.

[3]易延友.证据法的体系与精神:以英美法为特别参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196.

[4]王进喜.美国联邦证据规则 (2011年重塑版) 条解[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2:215.

[5]陈瑞华.刑事证据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147-149.

[6]邓晓霞.论英美法系专家证人制度的基础与缺陷[J].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9 (1) :2.

医疗鉴定意见与责任判定 篇3

我碰上一起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有一些法律问题不大清楚,想向专业的医疗律师请教一下。这起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大致情况如下:

2005年5月我就读大学时,感觉下腹坠胀,至某医院就诊,经检查,除彩超显示右侧隐睾外,其余均正常,且精液报告中精子数量和质量均正常。医院告知我,今后不会影响生育,但是左侧腹股沟疝气、右侧隐睾、包皮过长并有阴囊新生物均必须手术治疗,术后告诉我手术顺利。2006年9月,我去医院复查,医生表示恢复很好,不会影响生育,但冠状沟里的珍珠疹有癌变可能,需涂药治疗,并开具了相应药物。我使用药物后感觉非常疼痛,遂至华山医院就诊,该院专家称珍珠疹是正常的,不需要医治,过度治疗反而会导致病变。

2012年2月,因婚后无法生育,我和妻子至上海市第一妇婴医院做孕前检查,发现精液中无精子,该院医生告知是2005年氙气手术导致。后来我到上海国际妇幼保健院检查,结果依旧,医生也认为是疝气手术导致。我于2012年2月至原医院,手术医生表示我是梗阻性无精,只能做试管婴儿才能繁衍后代。基于此,同年我将原医院起诉至上海市某区人民法院。

上海市某区医学会对涉案医疗纠纷进行鉴定,认为:1.患者右侧隐睾、左腹股沟疝气等诊断明确,有手术指征,符合诊疗常规。2.术前精液的检查结果对本次鉴定并无重要影响,无精症原因很多,2005年至2012年已经长达七年,期间有众多可能会引起无精症。3.根据目前提供的鉴定资料无法证明患者的无精症与2005年6月3日手术有关联。4.医方的病史记录存在不足,如病史修改无注明日期及签名,但与病情无关。鉴定意见为:我与某医院医疗争议不构成医疗事故。

我对上述的鉴定意见提出异议,申请再次鉴定,后上海市医学会接受法院委托再次鉴定,分析认为:患者因左腹股沟斜疝、右隐睾至某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后经精液检查发现精子密度为0。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医方诊断“左腹股沟斜疝、右隐睾”正确,行左腹股沟斜疝修补及右侧睾丸固定术有指征。但医方在诊疗过程中存在以下过错:1.术前准备不充分。2.手术操作不慎不能排除。鉴定意见为:1.本例属于对患者人身的医疗损害。2.某医院在医疗活动中存在术前准备不充分、操作不够谨慎等医疗过错,与患者左侧梗阻性无精症的人身损害结果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3.参照《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患者的人身损害等级为三级丁等,对应九级伤残。4.本例医疗损害医方的责任程度为对等责任。

上海市医学会另出具三期鉴定意见:休息期为30日、护理期为15日、营养期为30日。

虽然最终结果要等待法院的开庭审理判决,但是我有以下几个问题:

在这起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中,法院对责任大小的认定只能依据医学会的鉴定意见吗?

区医学会鉴定意见与市医学会鉴定意见的效力和证明力上有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如果不一致的话如何处理?

在医疗活动过程中,院方及其医务人员除了履行注意义务外,是否还应履行其他相关义务(例如风险告知义务等)?

求助人:何先生

A:何先生,你好!

关于第一个问题。在我国,目前医疗损害鉴定实行“双轨制”: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判断医方的行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司法过错鉴定,判断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医疗行为过错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无论是之前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疗过错鉴定,还是现在统一的医疗损害鉴定,其本质上都是法官为了解决医疗纠纷中涉及的医学专业性问题,借助鉴定专家的意见,明晰医方的责任。因此,并非每一个医疗纠纷都必须经鉴定程序,若依案件审理需要,不涉及超出法官认知范围的医学专业性问题,则医疗损害鉴定无须进行。而且,根据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鉴定意见只是法定证据中的一种,法官在判案的时候应该是综合考虑各項证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鉴定意见的采纳须经严格认证、审核其相关效力。因此,法院对责任大小的认定不仅仅只依据医学会的鉴定意见。

关于第二个问题。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八条的规定,各鉴定机构之间没有隶属关系;鉴定机构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不受地域范围的限制。

区医学会与市医学会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因此区医学会鉴定意见与市医学会鉴定意见的效力和证明力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其效力的确定取决于是否合法鉴定机构经过合法程序做出的内容规范、依据充足的鉴定意见,其证明力的确定取决于法院是否采纳。开庭审理后,如果法院认为上海市医学会的鉴定意见分析合理,会予以认同。

关于第三个问题。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必须遵守医疗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同时必须遵守诊疗护理常规,这也是医务人员的法定义务。对于医疗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规定的义务,因有明确规定,比较容易判断其是否遵守。如医务人员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拒绝诊治的义务、不得任意终止治疗的义务、有请会诊的义务等等。

医务人员在诊疗常规中的义务可归纳为“注意义务”、“预见义务”、“告知义务”及“取得同意义务”等四项义务。

1.“注意义务”是指在诊断、治疗、病情观察等过程中,用现代医学标准衡量,应注意的医学事项注意到了没有。

法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2.“预见义务”是指按照医学科学的规律及医务人员应该掌握的医学知识,在疾病的病程发展过程中或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当预见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避免或者做好预防准备工作。

法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告知义务” 是指法律法规规定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对病情、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方面应当履行的告知义务。

法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但是,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4.“取得同意义务”是指医务人员采取法律法规规定的进行手术、特殊治疗、特殊检查等时,必须取得患者或者其家属的同意。

法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规定: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鉴定意见书 篇4

———————————————甘仁法物[2008]临鉴字第154号

魏霖伤残等级司法鉴定

一、基本情况

委托 单 位: 甘肃合睿律师事务所

委托鉴定事项: 伤残司法鉴定

受理日期:2008年7月15日

鉴定材料: ⒈ 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病历(病案号:

194330)复印件壹份共柒页;医院出院证

明书原件壹张;

⒉兰州仁和医院X线片报告单原件壹张;

⒊X线片(片号:

24、505010)贰张。

鉴定日期: 2008年7月22日

鉴定地点: 甘肃仁龙司法物证鉴定所

在场人员: 被鉴定人及家属

被鉴定人:魏霖,男,汉族,29岁,住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小沟头72号802,身份证号:***530

二、检案摘要

委托书摘:2008年6月4日晚上9点左右,魏霖在黄

河明珠号餐厅吃饭后,从二楼下至一楼拐弯处时,不慎坠入底舱致伤。

三、检验过程

(一)文正审查(病历摘要)

2008年6月4日,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病历(病历号:194330)记载:主诉:左小腿撞伤出血疼痛伴活动受限3小时。现病史:患者与本次入院前3小时在黄河边船上,上岸时不慎摔倒,致左小腿中段皮肤碰伤,感疼痛,幷发现皮肤破裂出血无法活动,虽被送来我院门诊,门诊拍片提示:左胫骨中段骨折。以“左胫骨中段开放性骨折”收入我科。体和检查:T:37.4℃;P:106次/分;R:20次/分;BP:156/88mmHg。骨科专科情况:脊柱无明显畸形,生理弯曲度正常,隔断无明显叩击痛,左小腿中断可见-3×7cm似长棱形皮肤擦伤,表浅表面略有少量血性渗出,与擦伤下方可见一长约1.5cm皮肤错裂口,皮缘不整齐,有少量污物,并有血性渗出,左胫骨中断明显压痛,但未触及骨擦感,左小腿活动受限,左下肢末梢血循,感觉正常。其余肢体查无异常,生理反应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X线片式:左胫骨中段骨折横行断裂,断端无明显移位,余未见异常。初步诊断:左胫骨中段开放性骨折。出院诊断:同前。

2(二)阅影像检查报告单

⒈2008年6月5日左胫排骨正侧位片(片号:11939)示:左侧胫骨骨折外固定术后。

⒉2008年6月17日彩色超声检查报告单示:脂肪肝;脾大;胆囊、胰腺、双肾声像图未见异常。

(三)法医阅片

⒈左下肢正侧位片(片号:24)示:左胫骨中断现状骨折。

⒉2008年7月17日,左下肢正侧位片(片号:50501)示:左胫骨中断现状骨折,已有少许骨痂生长,无错位。

(四)法医活体检查

2008年7月15日,在本所检查是对被鉴定人魏霖进行法医学活体检查见:体位被动,拄双拐行走,左小腿胫前有轻度水肿;左小腿有两处伤疤,分别为距作息关节下方10cm处有-2×4 cm疤痕和3×3 m的疤痕。其余各项检查未见异常。

四、分析说明

根据委托单位提供的病历资料、影像资料结合法医活体检查和法医阅片后,鉴定人认为:

被鉴定人魏霖因此次意外伤致左小腿胫骨中段开放性骨折。其损伤参照《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 16180-2006)附录BB.1 J)十级14)条之规定,可评定为十级伤残。

五、鉴定意见

被鉴定人魏霖伤残等级评定为十级伤残。

六、落款

司法鉴定人:王记先

《司法鉴定人执业证》 证号:620108009173

司法鉴定人:郭满珍

《司法鉴定人执业证》 证号:620106009164

二00八年七月二十八日

说明:1.复活体检照片壹张;

鉴定意见书 篇5

新教师转正鉴定意见篇一

该同志在我校实习期间,工作认真、积极,教育教学态度较好,表现高度热忱,讲解鉅细靡遗,能兼顾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亦能根据学生反应及教师指导调整板书、速度、教学方式、內容……,努力求得学生最大利益。能够与广大学生融合在一起,在教育过程中善于进行情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批改作业认真,评语多样、丰富而恳切。优秀稳健。发现问题能主动提出討论能够与学生沟通,討论中自然流露极佳学养与见识。成为学生热爱的教师,该生热情、积极。对事物保持高度的好奇与兴趣,虚心向老教师求教並勇于建言。能够调整自己,力求成长、尽善。积极爭取机会,发挥所长,磨练带领技巧。学校指导教师实习熟悉学生背景、性情。心思细腻,眼光独到,善於观察並发现问题。常利用下课、午餐时间和学生谈话,给予引导。特別关怀班上弱势、成绩差、行为偏差的孩子,给予肯定、鼓励,积极引导其向善,做侠义之约,深得学生喜爱。乐意协助学校指导教师掌控班级、辅导学生,並吸收管理及辅导经验。批改週记、联络簿严格仔细用心。和学生、指导老师有良好互动。

新教师转正鉴定意见篇二

该同志在我校工作期间,热爱学校,关心集体,做好学生的表率。服从安排,团结协作,工作尽心尽责,态度端正,努力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出勤好,勇挑重担,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全心全意为学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教育教学中,能够带头作用,认真学习领会课改精神,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同时,学习校本课程开放的精神,认真备课,注重抓课堂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合作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方面,发现学生出现思想认识偏差,及时给予正确引导,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此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关心国家时事,积极参加各种培训。

新教师转正鉴定意见篇三

该同志热爱学校,关心集体,服从安排,团结协作,工作尽心尽责,态度端正,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积极。出勤好,勇挑重担,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全心全意为学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教育教学中,能够带头作用,认真学习领会课改精神,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课改培训,认真上好公开课,弘扬奉献精神,作风正派,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新教师转正鉴定意见篇四

该同志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以培养人才为己任。恪守职业道德,情操高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坚持在一切场合都为人师表,维护教师的良好形象。

一年来,该同志服从组织安排,纪律性强,有强烈的进取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思想觉悟高。同时能积极主动向老教师学习,群众关系好。

在教学上,该同志切实抓好教学的每一个基本环节,深钻教材,认真备课,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师生双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动,合理并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精讲精练,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

作为班主任,该同志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要求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远大的志向。对学生“严字当头,爱在其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将爱心洒向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学生,班务工作井井有条。

在本次新教师转正定级工作中,经本人申请,全体教师民主评议,学校考评组考核通过,公示无异议。

该同志完全符合新教师转正定级条件,同意该同志转正定级。

志愿者工作鉴定意见书 篇6

Volunteer work appraisal

北京工业大学 同学在北京密云中港汇晟儿童行为矫正中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articipated in volunteer public welfare support activities to

心参加志愿者公益支持活动,担任美术培训教师,累计参加志愿者工 C.H.K.Fullsun child Behavior Modification center。He became an art training teacher and participated in 作时间90小时。

volunteer work for 90 hours.这段时间内该同学工作热情洋溢,认真负责,有较强的团结协作 During this period, the student worked enthusiastically.Serious and responsible, have a strong ability to team work 能力。为人谦和,严格要求自己,待人诚恳,作风朴实,模范遵守我 humility, strict requirements, treat people sincerely, style simple, norms, abide by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和迟到早退现象。our unit, why have there been unexplained absenteeism and late early leave phenomenon 刘岳好同学综合素质较高,业务能力强,服从安排听指挥,得到 Liu Yuehao comprehensive quality, strong business ability, comprehensive quality, strong business ability, 了同事的一致好评。希望该同学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更加努力,取 by colleagues praise, I hope that the students in the future work harder, 得更好的成绩。

to

鉴定意见书 篇7

1.1 依法治企之保障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依法治企是企业法制工作规划目标及战略之一;“依法”具有广泛的内涵和外延, 既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 也包括企业所处行业领域的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 还包括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及决策文件。

如何实现二者之间的协调与衔接, 这就需要有一个高效、可操作的措施在二者之间架起协调统一的桥梁, 经探索实践, 有效恰当地使用法律意见书, 能够达到这一目的。

1.2 经营管理之内需

企业应以营利为目的, 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为终极目标, 而经济行为多以合同的形式体现, 保证合同的合法, 保障双方利益均衡就至关重要, 而不同的项目具有差异性, 很难用统一方式规范, 就不同的项目进行法律论证, 出具法律意见就有重要意义。

1.3 法律规定之缺位

依法治企的实现需要国家法律规定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相融合, 目前常见的融合方式是法律咨询、合同审查、诉讼案件的处理等, 法律咨询侧重于口头, 无固定模式而言;合同审查与诉讼分别依据《合同法》、《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法定程序;唯独法律意见书如何制作与起草缺少法定的标准。

1.4 内部管理之忽视

法律往往在企业内部被视为鸡肋, 重视之成效不显著, 弃之风险仍难避;被视为救火、补牢之工具;此局面之形成因企业逐利之实际, 因无高效的模式使法律与经营管理之间进行有效衔接;为使法律服务经营管理有形化, 以法律意见书的形式, 全面分析、论证经营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探寻有规律、可操作、有实效的法律意见书模式就极具价值。

2 法律意见书服务经营管理的内涵

法律意见书是法律服务融入经营管理的一种重要的书面文件, 是法律服务从无形到有形的重要体现, 其核心是将法律研究通过法律分析的方式书面化, 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进而达到降低或规避法律风险的目的。

法律意见书作为法律与企业经营管理融合的纽带和桥梁, 是针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法律问题, 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 结合实际, 运用法律规定进行分析、阐述、认定和建议, 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解答所咨询的法律问题[1], 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与帮助, 探寻法律框架内以何种方式可为或不可为的一种书面文件。

3 法律意见书服务经营管理的方法

3.1 法律问题的提出

3.1.1 行为实施前的法律问题

该阶段的法律问题发生在企业或企业职工即将为或想要为某种行为, 而对该行为若为之是否存在法律风险存在疑虑, 若存在法律风险如何规避, 是否可以规避不得而知。

3.1.2 行为实施中的法律问题

该阶段行为人已实施了某种行为, 但在行为实施中遭遇到了障碍, 为避免支出不必要的成本或为降低法律风险, 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或手段。

3.1.3 行为实施后的法律问题

实际经营活动中, 往往是重实体, 轻程序, 把握好了开头和中间, 但结尾的附随义务往往被忽视, 而因此引发的法律风险也普遍存在, 此阶段也会面临法律问题。

3.1.4 识别出的潜在法律问题

企业法律顾问是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重要力量, 顾问顾名思义不能只顾不问, 还应发挥主观能动性, 从企业实际出发, 主动分析可能存在的法律问题。

3.2 法律事实的确定

3.2.1 口头核实

基于待解决法律事实可能存在的问题, 通过电话或当面向有关承办人员了解事实来龙去脉, 并做好文字记录, 确认待解决法律事实。

3.2.2 书面审查

若基于法律问题形成有相关书面文件, 将与待解决法律问题有关的所有书面文件予以搜集整理, 按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等事务发生顺序予以排列, 并做好书面审查工作, 进一步确认待解决法律事实。

3.2.3 现场调查

根据待解决法律事实的具体情况, 有事发现场的, 应做好现场调查, 详细了解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原因并形成书面调研报告, 再次确认待解决法律事实。

3.2.4 法律事实的归纳

基于确认的法律事实, 明确其所处的阶段 (事发前、事发时、事发后或潜在的) , 运用背景资料、把握重点、显示因果关系、突出重要情节、写出争议焦点的原则, 以时间为序、详略得当将待解决的法律事实予以归纳, 表述完备。

3.3 法律依据的梳理

我国是成文法国家, 法律体系较为纷繁复杂, 这里梳理的法律是广义上的, 应穷尽一切与解决法律事实有关的一切规范性文件, 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及地方政府规章, 并按效力等级进行排序。同时, 应注意国家政策, 新法与旧法之间的衔接, 特别法与普通法之间的区别, 做好法律适用;同类案件的判例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应检索收集。另外, 还应关注民事主体的特殊约定, 在司法实践中, 合法约定往往优先法定适用, 避免因忽视约定, 致使法律意见书脱离法律事实。

3.4 法律事实的分析

3.4.1 分析前的准备

(1) 明确法律适用范围。围绕法律事实涉及的法律范围, 穷尽与其有关的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将视角定位在与法律事实有关的法律条款上, 予以提取。 (2) 明确法律效力等级。将所搜集到的与法律事实相关的法律文件, 进行比对, 按效力从高到低, 并按规定内容原则到具体进行标注, 避免法律文件中存在冲突, 更避免法律分析时片面引用。 (3) 明确法律事实概念。法律事实需要纳入法律规定内进行规范, 待解决的法律事实是否有法律明确规定的定义需要明确, 去提取具有显著性或突出性的词汇, 明确事实涉及的重要法律概念。 (4) 明确法律分析范围。法律事实的分析是法律意见书的核心, 也是法律意见融入、服务经营管理的重要体现[2], 以何种视角、何种方式、何种内容切入法律分析决定了法律分析是否有价值。应结合待解决法律事实的主要矛盾, 梳理出重点分析的问题, 分清主次, 把握重点, 做到范围清晰。 (5) 做好法律研究。准确把握法律的准确涵义, 避免出现理解偏差, 应坚持特别法优于普通法, 新法优于旧法, 并注重法律与法律事实之间的匹配, 同时考虑司法实践经验。

3.4.2 分析方法

(1) 法定准则法。法定准则法是指依据待解决法律事实, 直接对应比对相应的法律规范, 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法律规则是调整社会生活的重要规范, 首先应穷尽一切法律规则, 明确法律对待解决法律事实的定性与态度。禁止态度。此属于法律的红线, 不可逾越。限制态度。此属法律重点监管领域, 若为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 且大多附加政府部门监管, 通常在特定经济领域。鼓励态度。此属法律允许鼓励为之事项, 此类事项只要按照法律的要求为之, 一般不会出现违法情形。

(2) 突出焦点法。突出焦点法是指基于待解决的法律事实, 从其主体、性质、法律关系、内容出发, 梳理出突出的主要问题, 围绕其进行分析论证, 进而得出相应结论的方法。梳理焦点时应考虑如下因素。法律主体的性质。不同的主体性质决定了不同的行为方式, 决定了不同的法律责任承担。法律关系的构成。确定法律关系是解决法律问题的关键, 不同的法律关系决定法律事实的实施难易。法律事实的内容。内容是法律关系的本质决定了是否应受法律调整以及法律适用的范围。法律主体的诉求。法律主体的诉求带有较强的目的性, 带有行使权力方便, 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意;不同的提出者往往有不同的诉求, 把握焦点就需要把握法律主体的诉求。

(3) 实体程序结合法。实体程序结合法是指基于待解决法律事实, 按法律事实的实际情况, 具体采用先实体后程序或先程序后实体的方法进行分析, 从而推出结论的方法。先程序问题后实体问题。有些法律事实的解决需要先行考虑程序问题, 如企业兼并, 以何种方式兼并, 每个程序如何操作等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这是程序;分析不同兼并方式的差异与优略, 又涉及实体问题, 这需要基于不同的法律事实来判断。先实体问题后程序问题。有些法律事实需要先行考虑实体问题, 比如借款合同, 这首要论证的是借款合同是否有效, 属于实体问题;再论证借款是否超过了诉讼实效, 属于程序问题, 这需要灵活运用。

(4) 演绎法。演绎法是指以法律、法规为原理、原则, 以待解决法律事实为基础, 去分析、衡量、推断待解决法律事实的解决方案的方法, 具体操作如下。明确法律事实。比如某房屋, 未经允许, 被他人私自侵占, 致使所有人的物权被侵害是事实。找准法律规定。根据《物权法》规定, 物权人对所有的房屋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对侵害其物权的行为享有物的返还请求权。进行法律推断。任何一个法律事实都符合三段论的特征, 法律法规为大前提, 法律事实为小前提, 物权人有权要求房屋侵权人立即腾空房屋, 归还房屋, 这是结论。

(5) 归纳法。归纳法是指基于待解决的法律事实, 从法律事实显现的不同角度, 利用法律规定的不同视角, 对其进行多方面分析论证, 经汇总集中得出唯一结论的方法, 具体操作如下。从行为主体判断。行为主体不具有独立的民事主体资格, 仅仅是某民事主体的职能部门, 其对外独立行为无效。从行为方式判断。行为主体未与对方协商一致, 擅自修改原合同条款, 并未通知另一方, 该修改行为无效。从行为内容判断。修改的内容属于法律禁止性规定的内容, 重大显失公平, 该内容无效。故通过以上分析判断, 可以归纳为, 行为主体所实施的行为最终是无效的。

(6) 对比法。对比法是指待解决的法律事实依法可以多种途径实现, 通过实施方式、效率、效益等比较, 确定最优途径的方法, 以解散某子公司为例。对比解散方式。公司解散有很多方式, 可以直接解散, 也可以吸收合并的方式, 解散有严格复杂的清算程序, 而若吸收合并, 则被吸收企业可不用走清算程序, 从方式上讲, 吸收合并更为简便。对比解散效率。若直接解散, 需要履行清理债权、债务、通知、公告、注销等多种程序, 效率较低;而吸收合并, 由吸收方直接接收全部债权债务, 不用走清算程序, 效率较高。对比解散效益。直接解散, 会使企业的业务及原始积累的有形、无形资产全部消亡, 且税费较高;而吸收合并可以由吸收方获得子企业的全部, 并可以持续发展, 且税费较低, 相较而言, 吸收解散比直接解散的效益要高。经对比, 则可以选出最优的法律解决方案。

(7) 假设法。假设法是指就待解决法律事实假设可行, 但依据现行法律法规推论, 却得出相反结论的方法, 以代买房屋为例。假设可行。企业以自有资金买房, 但因政策限购等多重考虑, 以职工名义代购房屋, 且房屋登记在职工个人名下。法律冲突。《物权法》规定不动产物权的取得以登记准则进行判断, 基于公示公信原则, 房产证上的登记者即为房屋所有权人, 若代买则存在不可以对抗善意第三人的风险。存在风险。因存在代买人否认代买, 或出卖给善意第三人的风险, 故存在企业房产被处分的潜在威胁。通过假设的推论, 虽该做法并不违法, 但却存在巨大的法律风险, 这就为法律建议找到了突破口。

4 结语

法律意见书如何制作, 并如何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 并无明确的法律规定和标准, 经探索实践, 笔者浅析了法律意见书服务经营管理的方法;且该方法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推广与实践, 经检验, 效果是显著的,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真正实现了法律预防之本质功能, 不再使法律游离于企业经营管理之外。

摘要:法律意见书以何种视角切入企业的经营管理并能够行之有效地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 真正地使法律服务价值得以体现, 既无法定的规则可依, 也无明确的标准和统一的方式可循, 在实践中, 不同的法律服务工作者往往有不同的见解和做法。笔者通过多年的司法实践, 结合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经验, 就法律意见书如何有效地服务企业经营管理进行了探究, 以期使法律意见书融入企业经营管理有章可循。

关键词:法律意见书,经营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庆, 刘宁.法律意见书的研究与制作[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 (2) .

鉴定意见书 篇8

关键词:以审判为中心 鉴定意见 实质性审查 对抗性审查

一、鉴定意见审查的误区

2012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将原来“鉴定结论”的表述改为“鉴定意见”,隐隐打破了此类证据原有的“不可辩驳”的证据地位。[1]笔者认为,虽然鉴定意见较一般言词证据,更具有科学性,但其本质仍是专家的主观意见,鉴定意见应属于言词证据。

伤情鉴定属于法医类鉴定中的一种,伤情鉴定所形成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意见(以下称“鉴定意见”),在以往存在着“鉴定意见必采信”的审查误区,公诉人在审查案件事实时,往往只审查鉴定意见中的结论部分,对应定罪量刑的标准加以采信,对基本情况、检案摘要、检验过程的审查敷衍了事。甚至一些公诉人在认识上仍然存有误解,认为鉴定结果就是科学上的定论,不可能出现错误;还有的公诉人对存疑的鉴定意见不敢提出质疑,生怕会发生“外行指导内行”的笑话,一般只是程序性的问询鉴定人,对鉴定人的解释不加判断和筛选,在审查报告中原话摘录,以此结案。随着“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推进,公诉人对鉴定意见从鉴定主体、鉴定程序、特别是鉴定文书的审查,应从程序性审查转向实质性审查,从论证性审查转向对抗性审查,以契合证据裁判原则,接受庭审实质化质证。

二、鉴定意见审查的实证分析

公诉人在审查起诉中应对鉴定意见进行实质审查,以审慎的态度排查证据中的矛盾点,尤其注重防止个别鉴定中因流程、方法、甚至字眼的纰漏而导致证据瑕疵甚至证据排除情况的发生,下文以T市H区人民检察院公诉部门审查起诉的案件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

(一)对鉴定主体的审查

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存在着鉴定机构的高度垄断化的现象,以笔者承办的故意伤害案件为例,几乎100%的鉴定意见都为一家鉴定机构所出,侦查机关在移送审查案卷材料时,都没有该鉴定机构和相关鉴定人员的资质证明类的证据,认为这是无需证明的客观事实。但是笔者认为,公诉人应按照法律规定,审查鉴定机构是否具有司法鉴定许可证,鉴定人是否具有鉴定资格,从而对其是都具有法定资质进行实质判断。

(二)对鉴定程序的审查

在我国由于诉讼结构属于职权主义类型,为保障鉴定意见客观真实,鉴定人由官方聘请,没有私鉴定人的制度设计,因此鉴定人必须由公安司法机关聘请或指派。公诉人在审查时,要注意卷中是否有司法鉴定委托书,委托单位是否为公安机关,还要审查公安机关是否履行了告知义务,卷中是否有送达回执类证明。

(三)对鉴定意见文书的审查

1.对基本情况的审查。在对基本情况的审查中,其中除了对基本情况中委托单位、事项、日期等内容进行文字校验,对被鉴定人主体信息比照卷宗中的户籍证明材料进行核对以外,还应着重对鉴定日期进行审查,以确定检验时机是否正确。

[案例一]2014年11月18日,犯罪嫌疑人董某因家庭矛盾殴打被害人李某,导致其右眼部受伤。经鉴定(鉴定时间为2015年1月20日):被鉴定人李某某右眼视神经挫伤,其损伤程度为轻伤二级。经审查,根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之规定,以组织器官功能障碍为主要鉴定依据的,应在损伤90日后进行鉴定。本案的李某某右眼视神经挫伤,属于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受伤时间是2014年11月18日,鉴定意见书在基本情况中记载的鉴定日期是2015年1月20日,间隔时间不足90日,不符合《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对鉴定时间的要求。该鉴定意见鉴定程序违反相应专业技术要求,无法作为定罪依据。由此可见,该案仅仅是因为鉴定时机不当,导致鉴定意见无法作为定罪依据,从而只能启动重新鉴定程序。

2.对检案摘要的审查。一般认为,检案摘要的内容只是根据司法鉴定委托书的记载进行描述,对鉴定意见进行审查时,此部分的审查意义不大。但是往往就因为这些细枝末节的疏忽,可能影响案件走向。

[案例二]2015年7月7日,犯罪嫌疑人宋某因债务纠纷殴打被害人胡某某,胡某某当日被送往医院救治,2015年7月10日,胡某某在住院期间报警,后宋某被公安机关抓获。

在审查起诉阶段,该案宋某的辩护人认为鉴定意见中写到的“2015年7月10日,胡某某在案发地点报警”与卷中其他证据证实的胡某某在2015年7月10日在医院住院的事实发生矛盾,认为7月10日正在住院期间,又能在案发地点报案不合常理,案件事实不清。公诉人经审查,通过询问公安机关办案人、鉴定人,认定该鉴定意见检案摘要属于表述瑕疵,要求鉴定机关更正并加盖专用章,公安机关出具情况说明,实现瑕疵证据补强。以上问题看似很小,但是如果不能及时补正,在庭审阶段,该部分就会成为鉴定意见的薄弱环节,易被辩护人利用,甚至会影响法官的内心确认,影响案件的事实认定。

3.对检验过程的审查。一般检验过程主要是对被害人的医院诊断证明、就诊记录进行摘要总结、分析说明,公诉人在对检验过程的审查中,除了审查其分析说明是否符合《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的规定,还应对照鉴定诊断摘抄内容,与证据卷中的原始就诊记录比对,审查内容是否一致,以查明检材是否客观真实。

[案例三]被害人郭某被犯罪嫌疑人张某打伤,经鉴定:郭某血气胸,伴一侧肺萎陷85%,鉴定为重伤二级。经比对,鉴定机构得出郭某血气胸,伴一侧肺萎陷85%的结论依据是在检验过程中摘录的郭某在医院就诊时的一份CT报告,其中描述“左侧未压缩肺组织占左侧胸腔约15%”。然而经过查找证据卷,却未发现描述有“左侧未压缩肺组织占左侧胸腔约15%”的CT报告的原始证据,那么该鉴定意见的检材是否真实存疑,后经过实地走访被害人就诊医院,调取原始记录,证实存在该份CT报告,由于侦查机关的疏忽在移送案卷时将该份重要证据遗漏。由此可见,对检验过程的认真比对,不但可以对鉴定意见本身的进行全面审查,有时甚至可以对其他证据的审查起到印证作用,一举多得。

4.对鉴定结论的审查。鉴定结论部分往往是公诉人作为定案的直接依据,应该作为审查的重点部分。一是要审查结论的客观性,有时在结论部分会出现“犯罪嫌疑人流窜”“犯罪嫌疑人不法侵害”等主观判断字眼,因为这些存在极强的个人感情色彩,这在作为定案依据时应该予以排除。二是要审查结论的严谨性,由于汉字文意丰富,如果结论部分文字表达存在歧义,就会有导致整份鉴定意见无法作为定案依据的风险。

[案例四]2016年6月18日,犯罪嫌疑人许某因其在贩卖蔬菜时与被害人魏某某抢占摊位而发生争执,后殴打被害人面部致其受伤。经鉴定:魏某某头面部受伤后造成两颗牙齿损伤,损伤程度为轻伤二级。经审查,该份鉴定结论的依据是《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5.2.4(q)“牙齿脱落或者牙折2枚以上,构成轻伤二级”的规定,但是由于该份鉴定结论表述的为“损伤”,损伤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损害、挫伤、缺损等,但如果本案的被害人牙齿受伤情况是缺损的情况下,那么被害人的伤情只构成轻微伤,而非轻伤,犯罪嫌疑人则有无罪的可能。后通过调取被害人的证言、查阅鉴定意见的检验过程、问询鉴定人,证实被害人的牙齿实际损伤状态为脱落,根据《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司法鉴定意见书出具后,发现文字表达有瑕疵,但不影响司法鉴定意见的,司法鉴定机构可以进行补正”的要求,鉴定机构出具了补正说明书,将鉴定结论部分更正为:“魏某某头面部受伤后造成两颗牙齿脱落,损伤程度为轻伤二级。”

5.对附注照片的审查。附注照片直观反映被害人的受伤情况,有时也能从侧面反映出鉴定人的鉴定过程和方法是否符合相关专业的规范要求,甚至有时能直接作为鉴定结论是否正确的佐证。

[案例五]犯罪嫌疑人李某因琐事与被害人秦某发生争执,后李某持菜刀将秦某砍伤,经鉴定:被鉴定人秦某右侧额顶部可见纵行长约5.0cm缝合后伤口瘢痕,其损伤程度为轻伤二级。

经对鉴定意见的附注照片审查发现:被害人秦某的伤口瘢痕5.0cm是从发际线之内的头部进行测量得出,而从所附标尺测量的发际线外额部的瘢痕长度(即面部的瘢痕长度)并不足4.5cm,根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5.2.4(a)款的规定,面部单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4.5cm以上,构成轻伤二级。原鉴定意见书鉴定轻伤二级的依据不足。后该鉴定机构重新出具审查意见认定,被鉴定人秦某右额顶部的瘢痕总体长度为5cm,其中发际内的长度为1.2cm,额部的瘢痕长度为3.8cm,去除瘢痕挛缩的因素,其面部的瘢痕未达到4.5cm,未达到《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中5.2.4(a)条款所规定的长度,被鉴定人秦某的伤情评定为轻微伤。因而认定犯罪嫌疑人李某的故意伤害他人结果未达到轻伤以上标准,不构成故意伤害罪,不符合起诉条件。

三、鉴定意见审查的思维路径确立

南宋法医学家宋慈在《洗冤集录》里说:“狱情之失,多起于发端之差,定验之误。”错案的发生,往往都是在一开始调查的时候出现了一点误差,一开始的检验或鉴定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失误。[2]通过以上实证分析不难发现,无论是在对鉴定的主体审查、程序审查、特别是文书审查,几乎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纰漏,一些几不可察的错误可能在庭审的“聚光灯”下都有可能会让公诉人陷入被动,而鉴定意见的证据排除往往直接会割断证据链条,导致案件证据不足,带来无罪的后果,给公诉工作带来较坏影响。即便是在审判环节启动重新鉴定程序,也不可避免的增加了法院以及当事人的负担,同时,损害了法律权威,造成司法公信力的降低。[3]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背景下,公诉人应当及时转变观念,清醒认识到鉴定意见的言词证据属性,正确定位“鉴定意见”的证据地位,[4]笔者认为,公诉人在对鉴定意见的审查思路要做到两点转变。

一要做到从程序性审查到实质性审查的思想转变。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252条的规定,对于鉴定意见,检察人员应当进行审查。这说明了对鉴定意见的审查是检察人员的义务,要想对鉴定意见做到全面审查,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不仅仅满足于审查鉴定机构、鉴定人的资质,鉴定人是否存在应当回避的情形,形式要件是否完备等程序性、表面性工作,还必须对鉴定的过程和方法是否符合相关专业规范要求进行实质性、细致性审查。

二要做到从论证性审查到对抗性审查的思想转变,“以审判为中心”要求庭审实质化,而庭审实质化的关键就是用证据说话,让证据定案,庭审过程将更具对抗性和不可控性,鉴定意见在人身伤害案中,特别是轻微人身伤害案中,往往作为罪与非罪的关键界标,更会在法庭的“聚光灯下”被强化质证,所以在审查起诉阶段,公诉人在对鉴定意见的审查时,要树立对抗性的审查思维,这种思维不是为了排除证据而对抗,而是从辩护人的立场上,从辩护的角度审慎的对待鉴定意见,重点审查鉴定意见与勘验、检查笔录及相关照片等其他是否有矛盾,看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有无矛盾。[5]在此条件下,鉴定意见得到充分审查而没有问题,才能获得资格,可以作为定案的依据,接受庭审的考验。

注释:

[1]参见冯宗美、陈玉林:《鉴定意见审查问题探究》,载《中国司法鉴定》2013年第3期。

[2]参见王霞:《谈侦查人员对鉴定意见的审查》,载《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

[3]参见李洁:《鉴定意见的可靠性问题研究》,燕山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第16页。

[4]参见沈臻懿:《〈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23条的诠释与解读——以鉴定意见审查判断为视角》,载《犯罪研究》2011年第2期。

上一篇:工程招标代理机构资质常见问题下一篇:自信心杂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