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理念

2024-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理念(精选9篇)

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理念 篇1

CIA集团一直以来都坚持以“为您提供全年无休的专业服务 We are 24×7 Standing by”作为公司的服务理念,每个人对于服务理念的理解都是不同的,而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服务理念。

服务理念是企业为建立理想客户关系、赢得客户忠诚所确定的基本信息和价值标准,同时也是企业员工在从事服务工作中应遵循的基本信息和准则。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竞争已经由产品及价格逐渐转移到对客户的争夺,客户服务已经成为主宰企业生死存亡的重要指标。

“全年无休的专业服务”是公司在如今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不断摸索出来的,是公司能在与其他同行竞争过程中取得优势的重要砝码之一。但是,在写下这些文字之前,我们很多人可能都没有去认真的思考过我们自己是怎么去看待的,一直以来又是如何做的。那么,就来说一说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服务是从心开始的,必须发自内心。认可自己从事的这份工作,并且喜欢这份工作,才能自发地从心底产生一种自觉自愿的服务意识而不是被迫的、无奈的服务行为。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没有特殊情况的前提下做到随时随地回到工作岗位上,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全年无休也应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得以实现,可以说全年无休就是要求我们应当自觉自愿的随时处于待命状态,在客户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提供我们的服务。

其次,服务必须是专业的。公司的主要业务具有专项性和专业性,不仅是公司的业务,公司的各个部门亦是如此。不同部门负责不同的业务模块,有着相似之处也有着各自的专业性。我们给到客户的每一句答复、每一个文件都应当符合各自部门的专业标准。不仅如此,公司的每一个岗位,在招聘时都有着对候选人所学专业的针对性要求,也正是基于这一点而产生的。同时,也是希望每一个员工能够经常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能力。

在过去的工作中,自己更多的是以“公私分明”作为自己的准则和理念。一方面是,对人对事都是公私分明(做到处事于工),不因私情而有特殊化。在表弟毕业那年,因一直未能落实工作,阿姨曾希望我将表弟安排到公司中任职。对于从小看着长大的表弟,对他的学历、能力、性格有着足够的了解,清楚地知道他并胜任不了当时任职的公司中的任何一个岗位,便当场委婉地回绝了阿姨的要求。对于公司制度的执行就更是如此,并不会因某一个同事与自己私人关系良好而有任何的特殊待遇,任何人在公司制度面前都是平等的。另一方面,在非公事的情况下,和同事们搞好关系,增加自己的亲和力。所以在尊重别人的同时我也要求自己学会换位思考。有次和爸爸聊天,他告诉我一件事情,一天他去一家店里买东西,走在他前面的一个年轻人推开沉重的大门后,一直等到他进去了才松手。爸爸向他道谢,对方说:“我爸爸和您的年纪差不多,我只是希望他这种时候,也有人为他开门。”听了这话,我心里热热的,联想很多。若是人人都能做到体谅他人,那么我们的社会会有多温暖?若是在公司的同事之间人人都能做到换位思考,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尽量的去帮助他人,那我们公司的团队凝聚力会有多高?公司的发展会有多迅速?

作为人事部的一名小职员在此之前并没有觉得自己也要提供或者更准确的说是能够做到“全年无休”。尤其是一些受到政府有关部门受理期间限制的事务,往往让人有心而无力。但在接到这次征文活动的通知后,当自己必须静下心来认真去思考“为您提供全年无休的专业服务 We are 24×7 Standing by”这句话和自己的工作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在服务理念和意识上有着狭隘。

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理念 篇2

关键词:教育服务,全新理念,探索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意义上的教育从根本上要求教师树立起全新的教育理念,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对教育的客观要求,在新形势下,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服务”意识,才能顺应教育发展趋势,“教育服务”无疑是一种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需要的先进教育思想,它对于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高校教育服务的内涵

高等教育作为一个复杂的特殊系统,是教与学双方的辩证统一。对“教育服务”这个概念的通俗理解,就是把教育看成是一种服务,学校提供各种不同形式的合格服务来满足教育消费者想增加知识、提高技能等的需求。因此,教育服务可以被定义为“转移知识和技能的数量”。服务的结果是学生知识的增加和技能水平的提高。高校教育服务,顾名思义就是由高等学校所提供的、能够促使学生知识增加和技能水平提高的各种服务的总和。教育服务是教育产品,学校教学过程是教育服务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教育服务产品消费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有义务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教育服务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以适应现代社会高度信息化的趋势,最终实现教育为学生服务的根本宗旨。

2教师必须树立“教育服务”意识

2.1教师: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即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给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这么多年的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在我国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广大教师真正做到推行素质教育了吗?现在看来,并非如此。许多教师仍然停留在过去应试教育层面上。表现为教育观念严重滞后,仍然以自我为中心,热衷于过去的老框框,老套套,毫无半点新意。相对于现实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而言,传统教育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突出的是教师的作用和权威,把学生看作是被动接受的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存在的价值,压抑学生的个体性和创造性。这样,教师常常不倾听学生的看法和思想,不尊重学生的质疑和创新,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和储存知识。因此,教师应该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错误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教育服务的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个性受到尊重;在生活上关心他们,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与温暖。这样,师生间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这种良好的师生氛围,对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有着深远的激励作用。

2.2学生: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学生作为教育消费者的中心地位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在:一是选择性,即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有目的、有方向、有选择,对知识信息接受、加工、整合能够进行消化筛选和优化组合;二是自主性,即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自我支配意识和自觉控制能力,能够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的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地质疑、探求、调整和控制,充分发挥自我的聪明才智和学习潜能;三是能动性,即学生在学习中具有积极、主动的精神品格和运思谋划的凋控组织能力,有效地营建和改变自己的学习环境、知识信息和智力资源;四是创造性,即学生具有探索和求新的学习品格,包括对书本知识的超越,对教师教学的超越,对自我学习现状的超越。

2.3教育服务应适应市场经济的挑战,满足教育竞争的需要社会主义经济已在我国实施有十余年的时间,随着教师终身制的取消,“铁饭碗”被打破,加之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教育竞争日益激烈,同时也给基层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动力。市场经济使所有学生和个人置于开放的经济环境中,学校与学校,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更为剧烈,再者,我国入世已有几年,根据WTO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定,“教育服务”已被纳入服务贸易范畴,开放服务市场,也意味着开发教育市场,国外教育机构进入我国,必然对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产生冲击,我国的教育与之相比,首先缺少的就是“教育服务”的意识,我们抓市场经济也已经抓了十多年,却很少把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作为一个服务行业来看待,“教育服务”概念对于我们来讲,还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因此我们必须尽快树立起“教育服务”的意识,切实提高“教育服务”的质量。

2.4教育服务是教育本质功能的外观“教书育人”是教育的本质之一,教育本身就是对学生发展实施的一种专业化服务,传道、授业、解惑,都是一种特别服务形式。当前,我们大力提倡的全面素质教育,就是对学生既要进行知识的教育,又要促使他们兼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拥,有健康的体魄与健全的人格,最终实现全面发展,而我们的教师应知晓,教师的一个皱眉、一个微笑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刻而长久的。因此,我们提倡教师对学生要进行微笑服务,这样有利于消除师生间的心理对立阻碍,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潜能。这是当代教育的真谛之所在。

3对建构高等教育服务理念的积极探索

3.1加强高校社会服务意识高等教育功能的实现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其产品价值在社会上的实现而间接实现,二是通过高校直接与社会的交流或对社会的多种服务而实现。而这两个实现都离不开服务社会。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感受和把握社会需要,从而找到科研的方向,找到教学的重点。作为一种特殊的事业,高等教育要强化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增强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向社会提供各种服务。

3.2转变传统的以管理代替服务或者等同服务的做法,增强服务意识管理与服务同是治理方式,尽管二者无法完全割裂,但是管理与服务的不同定位直接影响着高校教职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方式。在以管理为主的教育模式下,学校作为一个统一集体,其权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育服务理念更主张教师以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终生学习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高等教育服务理念将教育视为产品。学校和教师是教育服务产品的生产者和供给者,学生则是教育服务产品的消费者和需求者。教育服务理念所引发的最大变化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变为教育服务产品的提供者和消费者。

3.3关注和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教育需求树立起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是教师提高教育服务质量的精神动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就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教师要改革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要成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要以发展先进文化和推动文化进步为己任;要具有百折不挠,奋勇直前的精神;把自己的工作做实、做好,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

3.4培养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增强学生的服务本领大学的核心工作应该是育人,确切的说是将学生培育成才因此,人才培养应该是高校的核心。人才培养、如何培养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应该是高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就像是高校生产出的“产品”,学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就代表了高校的生产质量,学生在以后工作中的宴际成效,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声誉。

参考文献

[1]王延辉,杜宝旭,姜庆丹.论高等教育服务理念的建构[J].教育研究,2007(.11):99-100.

[2]许国平.论高等教育服务的有形展示[J].商业经济研究,2009(.7):90-91.

[3]刘俊学,王小兵.65高等教育服务理念论[J].中国高教研究.2004(3):22-24.

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理念 篇3

学院开设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影视动画等30余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8,000人。在教育部开展“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推动下,2008年,学院开始建设北京示范性高职学院并于2011年完成验收;2010年,开始建设国家骨干校,按计划将于2012年结束。

准确把握学院办学定位,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学院系市属公办高等职业院校,隶属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建校几十年来,行业办学一直是学院的特色之一。学院身处行业之中,与企业关系密切,与行业企业的发展休戚相关,对职业院校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更加深刻。作为一所高职学院,“既是北京市职业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首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立足电子信息产业,服务于包括电子信息产业在内的北京高新技术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在示范(骨干)校建设过程中,学院将目标确定为“将学院建设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大规模培养基地、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和首都高等职业教育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的窗口”。

学院提出“以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长为己任,提供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培训)和技术服务,持续改进教育教学质量,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与期望”作为学院的使命,以此向全体教职员工传达了责任意识、追求目标、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大规模开展以来,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描述从“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到“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已做过多次修改,充分体现了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与时俱进的指导。学院在国家精神指导下,汇聚电子信息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要求,将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思想品德优秀、心理素质良好、身体健康灵活、专业知识扎实、技能精准熟练”,并以此标准对人才培养过程进行要求,造就能够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发挥骨干作用的高素质职业人才。

学院提出“博学笃行、术道精诚”的校训,激励师生要不断地努力学习、扎实做好具体工作,做事要精益求精、诚信做人、追求成功。学校提出“教育服务”理念,强调要为社会、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职业教育教学服务,要持续改进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将政府、行业、用人单位、学生、社区对学院所提供教育服务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办学水平高低的指标。

近年来,学院深化内部管理机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明确部门职责,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了质量目标明确、工作流程规范、全员聘任上岗、绩效考核激励、促进持续提升的运行管理机制。学院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及成熟的框架,围绕“教育服务”核心理念,系统地识别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过程,明确各环节的管理服务标准和工作流程,建立起适应高职学院管理和发展要求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

学院多年来紧密结合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在服务企事业单位开展在职人员培训、服务首都社会发展积极支持重大活动项目、服务职业院校开展教师培训、服务产业发展开展技术服务、服务国家战略支援西部院校等方面发挥了首都高校肩负的服务企事业单位、服务社会稳定和谐的责任,为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增强学院办学活力

1.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近年来,学院本着“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充分发挥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吸纳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在北京电控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学院成立了以电控公司副总经理为理事长,电控公司下属8家大型国有企业负责人、学院主要领导为理事的校企合作理事会,为校企合作、处理各种合作事宜搭建了工作平台。同时,积极推进教学系层面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建设,13个教学系(部)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服务面向,聘请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担任联席系主任,聘请行业内知名企业的专家担任校企合作委员会委员。教学系校企合作委员会的建立,形成了操作层面的校企合作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使校企合作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学院针对软件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3个重点专业和专业群的特点,设立了计算机技术应用研究所等3个相应的技术应用研究所。校企双方技术骨干共同组成技术应用研究与技术服务队伍,同时承担高年级学生的生产性实训教学和面向企业、社会的技术服务,促进学院教育与企业生产及社会服务的密切联系。

健全运行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保障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学院出台了《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实施办法》,在专业发展、校企人员互兼互聘、专兼职教师一体化管理、学生实习实训、企业职工培训等方面制定具体制度,使校企合作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学院对13个教学系(部)校企合作委员会的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每年进行考核,并将校企合作绩效作为对教学系(部)负责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2.校企深度融合,探索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

为实现专业教育与职业岗位对接,教学内容与实际产品对接,学院建设了一批支撑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筑巢引凤”建立“校中厂”生产性实训基地。在示范(骨干)校建设期间,学院投资建立了5,200平方米,拥有近600个工位的“北信软件园”,形成可以支持多企业、多项目同时开发软件的生产和教学环境,吸引蓝波今朝、上海双实、北信酷卡、神州数码等多家企业进入软件园。企业的进入,带来了技术研发团队和真实的生产项目,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进入各个企业工作区,接受企业的管理,参与企业项目研发,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共同考核。

学院在校内建成1,200 平方米具有179个工位的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实训基地和125个工位的电子商务实训基地。为了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学院与京东商城、淘宝网、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等国内大型企业合作,引进网上开店、企业信息情报采集处理、网站广告策划、网站推广、电子商务运维等多种业务,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真实的实践训练。

发挥区域文化产业优势,创立校企合作数字传媒实训基地。798艺术园区是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是学院上级主管部门北京电控公司所辖的产业园区之一,学院依托798艺术园区文化环境优势,在园区建立了面积3,000平方米的“北信数字传媒中心”。为了使该中心实现市场化运作,学院与北信银河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制定市场运作和学生实训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以“契约”为保障,形成生产与教学实习的保障机制。如今,北信数字传媒中心成为中央6台、凤凰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等电视台的生产制作基地,又是学院自主管理的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锻炼的重要场所。

学院通过先进生产设备的投入,在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专业生产实习基地,形成“厂中校”教学基地。近年来,学院与北京电控所属国有企业北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电子装备生产制造实训基地,签订了资产使用、管理、维护和接收学生生产实习的有关协议,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院与电控所属北京兆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模具设计与制作生产性实训基地,采取模具设计研究环节在校内、生产制造在企业,校企双方共同管理与运作的模式,开展数控加工、模具设计与制作等项目的生产与实训。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创建“通用平台+技术中心(GPTC)”人才培养模式。学院通过搭建“通用平台GP”实施素质教育与通用能力培养,通过建设“技术中心TC”实施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能力培养。因此,各专业学生的教育活动、课程教学、实践活动等均被纳入GPTC框架内,按照GPTC的统一要求,实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学院GPTC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关注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与职业素养形成,更关注学生通用能力培养与全面素质教育。学院紧密围绕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创设了一套科学的“学生基本素养测评体系”,夯实了“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和“通用能力实训基地”两个基础,构建了“思想教育活动、通用能力训练、素质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4种实现途径,实现了“思想品德教育、人文素质熏陶、思维能力培养、沟通合作训练、身心健康教育和职业素养形成”6个维度的素质培养。

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双师结构专业教师团队

在十几年的发展中,学院通过培养、提高、引进,以及中外合作培训、教师下企业锻炼等措施,逐步打造了一支理念更新、视野开阔、教学基本功扎实、双师素质较好的师资队伍。目前,学院专任教师423名,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59名,硕士以上学历教师217名,取得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359名。

学院注重选拔和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全面带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教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不断提升学院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目前,学院共有北京市级名师7人,专业带头人21人,骨干教师54人。

学院聘任(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推进整体队伍的双师结构。学院通过聘请教学系“联席系主任”、开展创新活动与合作项目的方式来增加凝聚力,目前有4个北京市级专业创新团队、 3个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

开展招生工作改革,提供优质就业服务

1.突出职教特点,率先开展招生改革

在北京市教委的领导下,2006年学院率先开展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在全国高职学院范围内走在了招生改革的前列。在自主招生实施过程中,学院从职业教育的实际出发,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突破传统的“数语外”一卷定终身的高考模式,使入学考试成为发现学生发展潜能的过程。几年来,学院坚持积极探索,根据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摆脱传统的高考模式,突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考察,建立并完善“知识+技能+学校表现”的入学考核体系,一直坚持自主命题、自主考试、自主选拔,逐步探索多样化的生源选拔评价机制。学院招生工作改革得到市领导的高度认可,称其在高考形式改革试点工作中带了个好头,树立了一面旗帜。

目前,学院根据北京地区的教育需求,开展自主招生、单考单招、统考统招、五年制招生等多渠道多形式的招生。为落实教育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要求,在逐年提高的基础上,2011年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的比例已近20%。

2.关注民生,提供优质就业服务

就业工作是职业院校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健全完善“三级管理、两级运行”的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加强就业工作的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和专业化建设,全力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

学院坚持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引领毕业生就业工作,坚持把就业工作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建功立业。学院建立专业预警机制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不断完善就业状况与专业建设、招生计划和培养方案相联系的“招生—就业—教学”互动反馈机制。学院借助组织生产的逻辑关系,总结凝练出“就业畅、招生旺、教育教学有保障”的特色就业工作理念,将“招生、教学、就业”工作有机融为一体,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与就业工作的良性循环。

大力开展中外合作,加快高职教育国际化进程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学院先后与新西兰、英国、澳大利亚、德国、丹麦、新加坡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1997年,学院开展英国BTEC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国际合作项目;2000年~2005年,与新西兰基督城理工学院(CPIT)合作,开展专科教育国际合作项目; 2006年~2010年,与澳大利亚北墨尔本TAFE学院(NMIT)合作开展国际高等职业教育项目;2010年,与德国德里斯顿工业大学合作开展的中德IHK国际教育项目正式招生。

2006年开始,学院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开展互建海外研习基地的合作项目,已经有22批共计约880多名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学生来学院开展项目研习和交流,学院也已派出5个批次共计120多名学生赴新加坡、台湾研习和交流。 2008年,学院被市政府确定为北京市重点对外参观单位。2011年6月,在学院的北信数字传媒中心成功举办了北京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研讨会。

树立服务理念在创新中求发展 篇4

我个人来到街道时间不长,一些认识和角度把握的不一定到位,对于解放思想也有着一点点的浅显认识,要想实现发展的战略目标,目前对街道工作来讲必必须认清两点,首先,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并在解放思想中统一认识,只有解放思想,我们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同样只有统一认识,我们才能凝聚智慧和力量,街道的发展才能稳步前行。其次,应以服务理念为先导,在服务的过程中显示着我们前行的过去,同时,也引领着我们街道管理的未来。从宏观方面讲,我们街道、社区的服务工作向着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方面健康的发展,但至今仍未形成符合市委、市政府要求改善行政服务的运行机制。从微观方面讲,以稳定为主线,解决困难群众工作和生活问题,仍显现着我们服务方法和手段的滞后,按照十六大要求应该是全方位的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和就业,充分发挥市场运行的各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让街道管理工作在顺应时代发展上,树立服务理念和在创新中求得更大的发展。

一、树立服务理念。服务是现代政府乃至街道管理的本质要求。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根本需要,它促进着我们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因此,街道应该是为辖区百姓提供服务的行政,服务应该是街道管理工作的基本职能。结合我国的国情思想真正的解放应该是意识形态的改变,在步入入世的时代,我们的管理职能应更加清晰、手段更加便捷,就我们的创新而言,无外乎是行政管理工作向行政服务过渡,它体现着行政管理和服务更加广泛的内涵。长期以来,我们的行政一直是政府职能为中心的重管理、轻服务的控制型。街道中心工作是把小社会管住,把社会秩序、公民需求、经济发展纳入自己设定的轨道内,而不是尽最大的限度为社会、为企业、为公民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因此,树立服务的行政行为才是转变职能错位的首要,以致于我们的服务才能结合公民需要,从社会公众的利益出发,怎样方便群众怎样办,才能使为人民服务不成为一句空话,使街道的形象不受到损害。

现在我们既然明确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就需要在街道管理人员中树立服务意识,首先从简化办事程序入手,尽可能废除一些政策条件外的设制,消除不利于发展的障碍,每位管理工作者都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街道的职能是服务而非严格控制,我们的办公人员要摆正位子,扑下身,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真正做到无私奉献、克己奉公,承担起公众服务者的角色。

二、在创新中求发展。现今,我们已进入了知识经济的发展时代,要提供好的服务是这个时代的要求,街道必须改进现行的行政管理,不断的进行制度创新、手段创新和机制创新。

制度创新。变革以管理为中心的行政制度,建立起以服务为中心的行政管理制度。重新界定政府、街道的职能,把街道行政职能有效的限定在处理公共事务的范畴内,让街道更加发挥为社会公众和企业的服务职能,使社会公众和企业需要中介服务的问题交给街道,以达到街道在服务上有充足的精力和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

手段创新。按照深化改革的原则要求,在建立“小政府、大服务”上,体现着效能和权责相统一,行政管理体制体现着廉洁高效、动作协调、行为规范。这样,提高我们自身素质便是手段创新的基点,素质的提高,才能使我们成为一支水平较高、知识结构合理、服务态度良好的专业行政管理干部队伍。

机制创新。提高街道运行机制的公开性、透明度、法制性,实行统一规范的政策,使政府的政策和工作信息化、公开化、保持着连续性和稳定性。

树立绿色教育理念 篇5

树立绿色教育理念,构筑绿色生态课堂

------------工商小学教学理念

“绿色教学”,就是顺着学生自然的天性,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愉快地学习,焕发绿色课堂的生命。构筑绿色生态课堂,应做到:

一、师生关系平等化

互相尊重、坦诚相待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实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商,有利于学生开展健康的人际交往,因而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尊重学生天性的需要,是构建 “绿色”课堂的基础。

要学会尊重和喜欢自己的学生,学会尊重学生自然的天性。学会与学生一起学习,学会向学生学习,让学生感到老师就是一个真正指引自己不断成长的朋友。当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能记得与老师一起学习、一起探讨的情景,懂得运用所学的知识造福于社会,这样的教学才富有绿色的生命力。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让课堂回归生活,因此,课堂教学要融入真实生活,把生活问题引入课堂,使课堂更具开放性,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体现出知识的生活价值。要勇于打破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界限,充分利用学鹇、家庭和社会的教学资源,开展多渠道学习。通过引入生活事件,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营造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角色、任务中去学习。让学生主动汲取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要求我们教师密切关注社会生活的变化,敏锐地捕捉、发现这些资源并加以利用。

三、教学方法活动化

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一句话:I hear, I forget.I See,I know.I do,I understand!(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教师,在具体工作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不要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一种复杂的种群关系,它是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需要我们师生的共同参与、协同合作、互相激发。

让学生养成参与课堂的习惯,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做到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彼此形成一种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让师生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里相互关照,在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里健康成长。

四、教学环境开放化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通过情感因素的调动,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关注师生心态的自由开放。必须充分关注师生在课堂上的心态状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强烈的兴趣和主动性,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主动地悦纳自己并悦纳其他同学或老师,在课堂交流中善于倾听,乐于合作,不断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勇于接受批评,正视错误,乐于竞争,接受挑战,思维活跃,想像力丰富,不断有创新的火花迸发。教师要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以发展的眼光、宽容的态度处理课堂上的每一件事,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品性、人格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发展。

五、教学手段现代化

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理念 篇6

中新社北京十月十一日电 今年教师节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当天上午温家宝在该校听了五节课,下午同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教师座谈。官方媒体今日全文发表温家宝对听课的点评和在听了教师代表发言后的讲话。

温家宝在讲话中说,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特别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从国内外的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这些人应该树立终身办学的志向,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国家正在研究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就是想通过改革来努力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温家宝就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问题提出四点要求:第一,教育要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要注重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自由的环境,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不仅学会书本的东西,特别要学会书本以外的知识。

第二,教育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归根到底就是要与时俱进,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教育。必须放眼看世界,牢牢把握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潮流,学习和借鉴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同时,也要深深地懂得中国,结合中国的实际和国情,推进教育改革、优化教学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

第三,教育要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要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不仅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而且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立足于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努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同时要加强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报效祖国,服务社会。

第四,教育要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为基本出发点,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塑造学生大爱、和谐的心灵。

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理念 篇7

读者是图书馆的生命线。有读者你才能生存, 没读者, 你摆设的图书不是光留给自己的工作人员看的吧?既然不是, 那你不就死糊了, 那你不就抓瞎了, 说明你的软硬件设施建设没跟上, 工作没做好没做扎实, 也说明你的服务差, 服务没跟上。

那么, 县域图书馆该树立怎样的服务读者的理念, 才能吸引凝聚读者, 留住读者的脚, 抓住读者的心呢?这是图书馆工作者务必认真研究探讨的课题。

一、应树立读者至上、服务跟上的理念

有不少的图书馆, 一走进馆门, 迎面就能看到墙壁上比较醒目的悬挂着“读者至上”的横幅。从这横幅的悬挂上, 就能看出你心里已认定读者对你是很重要的, 你服务的对象是读者, 你工作的中心、重心是围绕服务好读者。这就说明, 读者是图书馆的生命线、生命活力;读者, 是图书馆开展好各项工作的中心工作;读者是图书馆发展建设的原动力、发动机、助推器;读者是图书馆有效盘活其自身所拥有的馆藏资源、社会资源的动力、潜力与媒介、催化剂、促化剂;也可以这么说, 读者是图书馆的上帝;读者是图书馆的衣食父母。

既然, 你这么看重他, 那么你就得为之服务好。理应树立“读者至上, 服务跟上”的服务理念。这个理念, 要求馆工作人员务必在思想深处意识形态里, 把这一理念碎化、细化为观点化、观念化、概念化, 落实到实际工作的行动、践行中, 力争时时刻刻都要牢记这一理念运用这一理念。而不是囫囵吞枣的一知半解的一概偏废的理解执行这一理念, 不是只讲“读者至上”, 不讲“服务跟上”的来曲解这一理念;也不是只在口头上讲, 不在行动上讲, 更不是心口不一的表里不一的挂着羊头卖狗肉喊口号的讲, 虚假的讲。

二、树立有求必应、有需必予的服务理念

“有求必应, 有需必予”的这一服务理念, 不仅要求馆工作人员要热情、热心、热诚的服务读者, 做到面对读者的咨询、询问, 或需求什么图书, 需求什么服务, 都要给予及时的热情的彬彬有礼的应答、解释、阐明, 释疑解惑的消除读者的疑虑, 提供诚挚的实质性服务, 而不是敷衍塞责, 一问三不知的冷言冷语的板着面孔的不耐烦的给予服务;也要求图书馆本身的建设发展, 要适应社会的建设发展, 要适应读者需求的不断变化, 尽可能的为之提供优质服务而创造条件, 营造氛围, 打造优雅舒适的环境, 力争软硬件建设都与之配套、都跟上、都适应读者的需要, 为之提供源源不断的各种各样类型的新书源、当代书源、现代书源、近代书源、古代书源、优秀传统文化书源, 可供读者选择, 可满足不同需要读者的需求,

“有问必应, 有询必答”或许馆工作人员能予与做到, 但, “有求必应, 有需必予”未必能做到。这一理念说着容易做着难, 它受着诸多主、客观条件、因素、因子的制约、影响的。影响、制约其很好树立这一理念的主客观条件、因素、因子, 有些是图书馆努力一下就能解决的, 有些仅凭图书馆一馆之力, 无论它怎样努力也不可能会解决好的。比如, 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 环境规划建设, 与之相配套的软件设施建设等, 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来支撑起建设, 购置大量的书籍也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与支撑, 才能保障其正常运营, 才能尽最大可能的满足读者的需求。所以说, 树立这一理念, 需各级政府、社会各界, 包括读者在内的有志之士的通力协作, 提供源源不断的物力、财力、人力等的大力支持、支撑, 才能方可实现之达到之。只有实现了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支持图书馆的建设发展, 才能树立好这一理念。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个性化服务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个性化服务理念, 这是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本质和核心内容的具体践行, 其目的就是要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图书馆在开展服务好读者的工作中, 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并把其上升到最高思想境界里, 深入到观念意识里。在熟练掌握其自身业务技能、流程、环节的基础上, 深入细致的围绕读者而展开服务工作, 把以前的“以书为本”的管理工作方式、模式, 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服务工作方式、模式。

所谓“以人为本”, 就是“人”, 在一切诸多构成、组成事物、事情, 或管理、服务工作要素、因素中, 占第一要素、因素;“人”是事物的核心, 是事物生存发展的根本, 事物发展的原动力来自于“人”;“人”是一切事物生存发展的基础, 一切事物的发展离不开“人”。所以说, 图书馆要做好、要搞好、要开展好管理、服务工作, 势必得紧紧围绕“人”这个根本, 才能开展好服务工作。凡是不围绕“人”这个根本而开展的服务工作, 都是玩虚的, 是噱头, 是假的, 是瞎的, 是胡乱搞的, 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人”!“人”是什么东西啊?

既然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那所开展的服务就得具有“人性化”, 那就得注重人的“个性化”而展开服务;同时, 还应注重“个性”与“普遍性”, “共性”与“特殊性”所存在的“差异性”, 并从“差异性”中找出普遍存在的共性、规律性的东西来开展更好的服务。

“人性化”服务要求图书馆所展开的服务得具有人气、人味、人情的人性化, 让读者亲身身心都体会、感觉到其所开展的服务很温馨、很温情、很舒服、很惬意, 能欢情悦心, 愿意接受、享受你给予提供的一切服务。

“个性化”服务要求图书馆所展开的服务得根据个人的不同爱好, 不同喜恶, 有的放矢的有所侧重有所区别的来展开服务。比如:对老人、对少儿, 就不能像对待青年、中年人展开一样的服务, 得有所侧重、有所区别;得符合老人、少儿的需要;根据得老人、少儿的身体情况, 所拥有的知识层次、程度, 所对书籍侧重面、选择面的不同来为之服务。

只要把“人”, 也就是读者作为第一服务对象, 才能开展好“人性化”服务, “个性化”服务;只有开展好“人性化”服务, “个性化”服务;才能树立好“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四、树立与读者经常性交流沟通融洽关系的服务理念

树立与读者经常性交流沟通融洽关系的服务理念, 是图书馆是否能开展好服务读者的关键, 也是十分必要的,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树立服务理念的目的, 是为了做好、开展好服务读者的工作;而开展好服务读者工作目的, 是为了使读者接踵而至纷纷踏至到馆内接受服务。读者接不接受你的服务, 关键在于你跟读者建立没建立起良好的交流沟通机制。

因为你要树立服务理念, 开展好服务读者工作, 不通过与读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谈话, 不进行深入细致思想沟通, 你怎会了解知道读者心里究竟想的是什么、爱好什么、需要什么。你不知道读者的所想、所爱、所需, 又怎能开展好服务读者的工作呢?就别提你要树立的服务理念了。服务理念一词, 在你这里只是口头上常用的形容词罢了, 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说也白搭, 说也是喊喊口号, 流于形式, 玩的是虚的, 是假的。再说, 你不跟读者交流沟通, 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 你所开展的服务究竟是优是劣, 读者认可不认可你所为之展开的服务, 你自己无法衡量、评价你自己, 只有读者才能给予公正评价。你自己说你自己千好百好, 把自己夸成一朵花, 那不叫真好, 只有读者口碑夸好才叫做一个真好!

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理念 篇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时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同时强调要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概念,近年来,党和政府通过开展大规模节能减排行动,在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上取得了显著成就。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节能减排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措施,是调整经济结构,增长方式的一个突破口和重要点,在现实生活中,有限的能源、脆弱的自然环境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如果不抓紧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任由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的状况持续下去,不但会过度消耗能源资源,增加污染排放,还会加大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对经济稳定增长的压力,只有积极推动技术进步,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增强自身技术能力,才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污水处理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污水处理主要控制了cod、nh3-n的消减量,减少了对河流的污染,有利于环境的改善,特别是去年国家加大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减少了全国各大流域的污染程度,今年河南省加大全省两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的建设,各个县都建有两厂,从而在根本上减少了城市环境的污染,污水处理后的终水可以做为发电行业的冷却水进行资源的再利用,做为一名污水处理厂的员工我有信心、有责任在十七大精神的号召下对节能减排工作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朱志刚二0一0年二月二十一日

通过学习“深化三学、提高素质、优化服务、树立形象”这一主题教育,在学习过程中,使我深深感到这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在新时期作为服务部门、行业的需要。

这一主题教育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在新时期的升华,作为个人或集体生活在这个社会上,首先就要讲政治,政治立场要坚定,就像一棵树一样,只有根扎的牢,树才立得稳,否则就经不起风吹雨打而夭折,具有坚定的立场,大脑还要有一定的业务知识及法律法规知识,具有这些知识,我们的素质才能得到提高,我们才能立身作人,才能更好的服务人民,才能树立自身及单位良好的形象,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

作为污水处理公司的一分子,作为一名党员,我要加强学习,学好、弄懂三本书,来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加强体育锻炼,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只有身体好,才能干好各项工作和任务,在工作中模范带头,以公司为家,用实际行动来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及其它工作,为污水处理公司积极做贡献,多做贡献。

朱文平二0一0年二月二十二日

由公司组织学习“深化三学”活动,使我懂得了什么是“深化三学”,即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学习业务知识、学习法律、法规,理解了其中的真正含义,这对我们现实工作、生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深刻领会了“十七大”精神的精髓,在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上提升了一个新的层次,并深入到思想行动中来,能够真正的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来,端正工作态度,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工作实际,我们要积极践行“十七大”精神的实项内容,创建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的新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在学习业务知识过程中,增强了我们的工作热情,更加刻苦的学习业务知识和技能,提高大家的工作能力,同时也给大家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使大家在业务、技能上有很大提升,其中,公司专业技术人员亲自讲课,内容涉及到污水处理中的各项知识,深入浅出、大节小化、小节细化,使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得到加强及解决,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经济、高效,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了我们对法律、法规知识的认识,增强了大家的法律意识,让我们时时刻刻要以法律、法规为平时的行为准则和依据,一方面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去触犯它,一方面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他人侵犯,所以我们要学好法,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公民,从而创建一个文明、健康、和谐的美好社会。

语文教师应树立的教育教学理念 篇9

一、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素质教育的口号提出了许多年,那么素质教育所倡导的要达到的根本教学目标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全面提高所有学生自身的综合性能力,使学生具备更好适应社会大环境的能力,从每一位中国人做起,从根本问题所在的层面全面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全民素质。社会的发展给我国的教育带来了很多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回避的挑战。要想将素质教育的理念真正的落实到工作中去,就要找到适合学校校情与班情的突破口,而这个突破口就是要建设一支拥有大批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民教师,而教师的素质的提高,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就成了教师素质是否有所提高的关键所在。为了使教育所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要求我们在学校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以学生未来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形成与素质提高为出发点,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在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意识为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保证,以全面完善学生个体的健全人格为教育的动力,利用课堂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主阵地,最大努力去开发每一名学生自身内在的潜力,让每一位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中都能有所进步与提高,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在不同方面有所侧重地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确保他们在不同领域都有所特长,对以后的社会发展都能有所贡献。

顾明远老师很早以前就有这样的一种观点,认为基础教育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是为学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教育。这种基础大概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 第一,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打下基础,正确引导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之中能在知识与技能、心理发展与身体健康方面都能向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第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兴趣,为学生在以后的高中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与行为习惯基础。一个人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个人的全面发展,习惯一但形成,改变将会很难,因此,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的教育显得格外重要,这个阶段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其学生个人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终身主动学习的根本前提。第三,是为学生打好社会生活的发展基础。新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的过程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发现与探索,让学生在自我发现与探究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提高能知识的生活应用能力。这种教育理念下,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给学生的不仅是一技之长,更是一种能力的发展,社会与职业意识的培养,充分体现了教学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价值观念。

二、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对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认识不清,忽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知识能力提高的内在积极因素。所以,广大的一线教师在教育理念的更新上,首先要明确认识并持续关注学生在学习上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与潜在的差异性。正确分析每个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不应该把教育的过程单纯地看成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被动接受的过程,学生不是知识灌输过程中的被动接受的个体,而应该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知识主动探索的参与者,是学习的主人。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个存储知识的一个“仓库”,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知识把这个“仓库”填满,而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教师要以多元评价为标准,以新的眼光正确的去评价、审视与对待每一名同学,去发现每一名学生的优点与他们自身中所蕴藏于深处的巨大能量,并正确的加以引导与培养。通过学校的教育让学生放手去发现与实践,用自己所知、所想、所学大胆地去创造。进而全面的促进学生在独立成长与素质全面提高等方面的进步与发展。

新的课程教育理念提出了新的学习策略,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提出了很多科学的理论依据。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自学、自悟为主,再适当的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强学生学习的成效。促进教师在正确的引导下学生能主动且富有个性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在教学中全面推进这种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新的教育教学方式。这种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的主体性。这种教育理念的推进,逐步地改变着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唯我独尊的教育误区,但传统的单纯的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载体和书本为标竿的教育局面仍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有所体现,要想彻底解决这个制约教育发展的难题,应该从广大教师自我做起,全面推进这种自主、民主的课堂构建,通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合作与交流,发现与探索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新的教材内容中设置了研究性学习课程,这样的教材编排就是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导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转变提供教育的机会。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以教材的教学内容有关,更离不开教师的模范与引导,只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导性作用,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在教学中体现其主体性,因此,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与知识的积极引导将是实现所有教学目标的前提与保证。

上一篇:我变成了白云作文300字下一篇:结构工程师考试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