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提高孩子学习的水平

2025-01-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才能提高孩子学习的水平(精选12篇)

如何才能提高孩子学习的水平 篇1

制定计划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但必须以实际情况为前提,家长在计划指导方面一定要先看看孩子的安排是否符合自己能力和特点的实际。例如,孩子的个性比较好动,但他计划中的时间安排却从早到晚满满当当,这显然是和他自身的特点相冲突的,像这样的计划就不具有很好的操作性。

2)循序渐进原则

计划的制定也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一般情况下,内容的安排要先易后难,尤其是那些比较缺乏自信、内心敏感的孩子,更要注意这一点,开始安排一些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在积累了相关知识后再慢慢地增加难度比较合理,但如果从一开始就安排了难度较高的内容,孩子理解时感到吃力,就很可能影响到其后来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主次分明原则

在全面复习开始之前,家长要指导孩子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看看自己在学习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哪些知识掌握得很好,而哪些还需要加把劲等,再结合考试大纲的相关内容,明确复习重点。切忌平均分配复习时间和精力,而是要从整体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4)科学分配原则

如何才能提高孩子学习的水平 篇2

那么如何读书, 读什么书就是摆在老师面前的问题, 特别是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说, 如何提高阅读水平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一抓。

一、激发兴趣, 让学生想读书

农村孩子受家庭的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读书的家庭氛围, 好多孩子看书积极性不高。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因此, 我特别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孩子的心扉, 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 质疑激趣

课堂教学往往分为初读、研读、品读、创读四个环节, 其中研读这块又可以从“读、思、悟、用”上着手, 其设计可以是抓突破口, 也可以是质疑解疑的过程。如:教学《山谷中的谜底》一文, 初读之后让学生质疑:山谷中有一个什么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是怎么一步一步揭开谜底的?实际上一次次的质疑就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让他们有兴趣往下读。

2. 榜样激励

我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人的成才之道, 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孔夫子搬家全是书, 他教出的学生也有许多是满腹经纶。革命导师列宁的一生都在书中度过的, 在他被捕入狱的三个月中, 也天天在监狱图书馆看书。陈毅将军看书时竟把墨水当甜酱蘸着吃。古往今来, 凡对人类有作为的, 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3. 好书激趣

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 可以在班级图书角里选一些有精彩画面适合孩子口味的书给学生看, 让学生猜里面写什么。学生易被吸引, 就会激发阅读兴趣。

4. 评价激趣

在课堂上, 随机评价, 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 我会极力表扬, 这样既触动学生, 也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氛围。

5. 以身作则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我们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触动都很大。因此, 课外时间, 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 一起诵读古诗, 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特别是阅读时, 老师所流露出的感情、趣味和欢乐之情, 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学生会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 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认为阅读非常有趣, 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 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将会受益终生。

二、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

1. 重视阅读习惯的养成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慢慢形成的,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做到:定书、定时、定量。定书是要求读一本书要读完, 不能半途而废。定时是要针对自己学习情况, 选择读书时间, 不能想读就读, 不想读就不读。定量是说要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 定一个读书计划。此外, 还要做到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

2. 指导做读书笔记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 对于今天的我们同样适用。根据不同年级, 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要求读一读、圈一圈。圈出优美的词语, 进行仿句练习。中年级要求划一划、想一想。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要求抄一抄、写一写, 可以写一写读后感。

3. 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新课标中对每个阶段的阅读能力都作出了规定, 老师可以按照自己不同的年级采用不同的方法。我平时要求六年级学生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种读书方法。六年级课文中第11课中也向我们介绍了这三种方法。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 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能力以后, 三种读书方法可以交叉进行, 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 精彩的部分精读。

4. 掌握一定的读书技巧

在课堂教学中, 当学生朗读情感已到位时, 老师还要重视阅读技巧的指导。比如, 要依据情感抒发的需要注意声调的抑扬顿挫, 变速的快慢, 语句的重音、停顿, 当然不同的学生朗读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但让学生读到哪一个层次, 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三、让学生多渠道的读书

朱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问渠哪得清如许, 唯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必须充分挖掘书源, 让学生有书读。学校、社会、家庭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学校要完善图书借阅制度, 各班级也要完善班级图书角。学校还可以向社会各界求援, 把这项事业推到更广大的空间。家长应为孩子多买些书, 内容要健康, 类型要多样, 如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总之, 必须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四、经常交流阅读成果

我在班级里每个星期五都举行一次阅读成果交流会。让学生轮流上台, 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 让大家或说一新闻, 或晓一趣事, 或背一古诗, 或得一好词佳句, 或明一道理, 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 学生兴趣盎然, 视野开阔, 语感增强, 更令人欣喜的是, 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 逐步达到厚积薄发, 说话妙语连珠, 写文章意到笔随。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想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 提高学生的能力, 就必须强化阅读训练,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如何提高孩子学习英语的学习兴趣 篇3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育;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完成小学英语新课标准要求的任务,笔者有以下几点感悟。

1、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境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境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

2、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的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

3、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学生人格,用真情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与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建立师生情,让学生在和谐交往中享受快乐。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英语素养的培养,它更是一种师生心灵的撞碰,情感的交流和人格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的前提下,以真诚的爱心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学生各方面负责、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教师还应把他们当成孩子去交往,允许他们犯错误,宽容他们反复地犯错误,相信并帮助他们在不断地犯错与纠错中逐渐成长,走向成熟;教师更应把他们当成朋友去交往,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不拘时空,不拘形式地与学生打成一片,力求成为学生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一旦浓厚的师生情建立起来,学生就会真正钦佩、喜爱英语老师了,由“爱屋及乌”而导致的学习英语兴趣是不可估量的,也是在教育实践中屡见不鲜的事实。

4、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学生看作是具有生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重点不再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让学能干什么”。因此,我们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恰如布鲁纳所说的:“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是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计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老师走。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fox and cock》一内容时,笔者避开了传统的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讲解式,而是采用自己先戴上课前制作的“fox”和“cock”面具,并配以丰富表情和手势进行英语语言操练表演,学生看到新颖可信的情景,争先恐后请求表演,学生置身于说英语的环境,把“fox”和“cock”各自的意图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一来,学生口脑并用,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跳出被动灌输的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

现代教育观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具有生长和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学生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在新理念下,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可忽视。

怎么才能有效提高孩子学习成绩 篇4

俗话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孩子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孩子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教育和引导。过分的溺爱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这点我深有体会: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自己动手,什么事情都要凡事亲躬,什么事情都是孩子的对大人的错,凡此种种都会造成孩子的依赖性增加、自理能力下滑、性格腼腆、做事缺乏专注力等不良习惯,这些弱点在孩子没有正式上学之前不以为然,但是等孩子上了学,所有的不良效果就表露出来了,上课不专心、写作业拖拉、经常记错老师布置的作业等,长此以往,势必造成考试成绩不理想,难免会不在学习方面给孩子一顿训斥,甚至还会打骂孩子,然而训斥并不能改变孩子弱点,毛病照有,错误照犯。

为此,我苦恼过、困惑过,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看了一些儿童教育方面的书籍,才知道孩子为什么总是抄错题,为什么总是把这行的数抄到下行去,原来这并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粗心,而是由于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集中的原因是由于没有良好的习惯。明白了原因后,专门咨询专业人士,制定相应的措施,并且把孩子送到了一个专门的儿童训练机构—专注力训练营去进行科学系统地学习和纠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生活习惯明显改观,专注力大有提高,性格开朗了许多,在学习上的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对此,我的感觉就是孩子的学习要有好的习惯和专注于做好每一件事情的能力,所以要培养孩子专注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做家长的不能只盯着孩子的缺点,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当孩子犯一顶点错误就大加呵斥,严加斥责,“你怎么这么笨!”“你看,***,比你强多了, 你怎么就那么不让人省心呢!”“我小时候比你强多了!”等等这样的话经常充满孩子的耳边。

实际上,这些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不但于事无补,往往还适得其反。我们做家长的平素应多发现孩子的优点,不要吝啬对孩子的夸奖,哪怕孩子取得点滴进步,也要对孩子说:你真优秀!真能干!对孩子进行鼓励式教育是激发孩子上 进心的良好方式。特别是在辅导孩子做题的时候,可能三遍五遍若干遍地讲,孩子还是不能理解,甚至还会出错,此时作为家长的我们往往会不经意间的说出诸如 “你怎么这么笨啊!”等刺激孩子自尊心的话,时间长了,容易造成孩子对家长的辅导发怵,甚至反感,造成这样的结果就事与愿违了。

其实孩子的自尊心是特别脆 弱的,我们做家长的要像保护幼苗那样地呵护它,不能总打击它。现在的我,对孩子采取多鼓励、少批评,多微笑、少斥责,每当孩子取得一点成绩,我就会说:孩子,你真棒!妈妈祝贺你。由于我改变了教育方式,孩子非常愿意和我交流,在学校有什么事情她都讲给我听,有不会的问题,我都尽力做到耐心、细致、不斥责、 不发火,当孩子做对一道比较难的题,我都及时表扬她,现在孩子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好。

三、鼓励孩子给家长当老师

其实每个人都有想得到社会承认的成就感的需要,孩子也一样,都渴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肯定和褒奖,满足孩子这个心理需求的好方法之一就是让孩子给家长当老师。我感觉这个方法不仅使家长能够深入了解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可以让孩子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现在经常在孩子放学的路上问她:今天学什么新知识了?给妈妈出道题,看妈妈能不能做出来。孩子很乐意给我当老师,她能滔滔不绝地复述老师讲解的题目,然后,她会把老师出的题目或者是她做过的题目拿来考我。

怎么样才能提高小学孩子学习成绩 篇5

常考的知识点无非就是那些,为什么有的学生每次考试都在同样的题型上失分呢?而有的学生则能栽了一次跟头,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

好学生会从考试的失误中及时总结,完全地消灭错题,不会以后这个知识点怎么变化,都能轻松应对。

好学生不害怕出错。相比满分,他们更期待有遗憾的成绩,这样就能把自己的学习漏洞完全地暴露出来,在真正的大型考试如中考、高考来临时,则临危不惧,不慌不乱。

2.充分“利用”任课老师

当我们的孩子奔波于各大补习班时,回头看看,其实真正学习好的学生,很少去参加课程补习班的。难道他们没有短板吗?

好学生在课上做到认真听讲。老师在讲授新的课程前,这些学生早就把内容预习了一边,当老师讲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时,更加有侧重点地听讲,毕竟,一节课40多分钟,全部都高度集中精力,谁也做不到。

好学生在课上积极回答问题。当老师要提问时,很多学生非常抵触,生怕叫到自己的名字,害怕自己说的不对出丑。但好学生则希望在自己回答完问题时,听一下老师的点评,了解自己答题方式、内容有什么疏漏的地方。

好学生在课下不懂就去问。其实,真正优质的辅导资源就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啊!遇到不懂得,不去问老师,还花钱报班学习,重复白天在校的上课模式,简直就是白花钱,又有什么意义呢?学校老师的水平一定是比外面补习班的没有任课资质的老师强的。

3.有自己的爱好,很会“玩”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是家长心中传统好学生的样子,只知道争分夺秒的埋头读书,根本不去娱乐。

错了,真正的好学生,在学习之余的娱乐上更是乐在其中,玩出了花样。

好学生会合理安排时间。该学习时候就学习,该玩耍时候就玩耍,不会把自己身体精力全部都耗在学习上。

好学生拥有自己的爱好。丰富的精神生活有时候对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音乐、绘画、舞蹈、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会促发学习的灵感。

4.专注,是成功的不二法则

有的学生把自己做了多少题,熬了多少夜,天天挂在嘴边上,感觉自己已经付出了全部精力,还是没有学好肯定是不是自己的原因。

如何才能提高孩子学习的水平 篇6

这就要求考生们争取首先要每天阅读一定量的原版英文报刊、书籍,如time、reader’s digest等,尤其注意其中的各种各样的广告.并非要读懂每一个字,或完全理解,只要能理解其中大至含义既可.

a类雅思阅读主要是关于历史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和发明和科学现象、学科最新动向、地理现象以及社会发展、经济状况等.其中大部分文章选自国外人文类、经济类和科学类的知名报纸、杂志或各政府、组织的研究报告.如:new scientist、financial times、the economist、popular science、national geographic、scientific american 等.这些刊物在国内虽然不易看到,但考生们可以在雅思网上找到相关的网站进行阅读,以熟悉它们的文风、常用的词汇和句子结构.

其次要提高阅读的速度.提高英语阅读的速度,靠的不是一日之功,通常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及训练.但过,加强英文基础训练、掌握必要的测试技巧和鄙弃一些坏习惯,都会有助于考生们阅读文章是加快速度.

ielts考试的阅读部分,无论是a类还是g类都是同时测试考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精确度,考生们既不能为了在1小时的时间内答完考题而单一求快,也不能为了答题的准确性高而不得不放弃回答一些问题.

英语雅思阅读的速度可以通过加强自己快速阅读的能力来提高.快速阅读就是用扫描文章的方法对其结构有大致的了解,并把握其主旨.同时,在重点句子和词汇上做出标记.这种方法对阅读考试帮助极大,平时可多加练习.考生们应鄙弃逐词阅读的陋习,逐词阅读不但速度太慢,而且容易引起误解.而学会词汇组合雅思阅读.另外,为了提高阅读的速度还要养成良好的雅思阅读习惯,不能边看边用嘴跟着读,眼、嘴并用必会降低读速;一旦发现生词(这种情况绝大多数考生都肯定要遇到),先不要紧张,要通过英语构词法(前缀、词根和后缀)来分析推测词义,或结合上下文、前后词语去猜测,如果根据上下文及前后词语还是无法确切了解其真正含义,你可以再看一下这个词对整个句子所构成的影响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实际上这对你理解作者的意图已足够了,实在不行就做上记号,将来看一看是否影响答题,如无影响就坚决忽略,切记不要恋战.

雅思阅读选择题如何应对干扰项

雅思阅读选择题分为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但是一般情况下,干扰项的类别却是一样的,大家只要能抓住这些干扰项特点,就可以更容易发现正确答案。那么,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分析讲解下吧。烤鸭们赶紧看过来哟。

一、重要干扰项

重要干扰项就是指,这种选项虽然不是正确答案,却与原文不冲突(或者很难判断是否与原文冲突),它们与正确答案看起来比较相似,只不过不如正确答案更准确、更完整或更严谨。我们看下面的例子:

In Tarkovsky’s opinion, the attraction of the cinema is that it

A aims to impress its audience。

B tells stories better than books。

C illustrates the passing of time。

D describes familiar events。

我们可以定位到原文的C段和D段,C段提到:The frightened audience could not accept that they were watching a mere picture. Pictures were still, only reality moved; this must, therefore, be reality. In their confusion, they feared that a real train was about to crush them. 这一段文字表达了观众当时的反应,观众们很难接受自己看到的是图画而不是事实。D段提到:The key to that magic was the way in which cinema created a dynamic image of the real flow of events. A still picture could only imply the existence of time, while time in a novel passed at the whim of the reader. But in cinema, the real, objective flow of time was captured. 这段文字描述了电影创造了事件随时间的发展演变,并且用picture和novel进行类比,强调电影的魔力是让人清楚地看到事情流畅地随时间演变。

根据这两段文字所表达的意思,很多学生会选择A或B选项,因为原文提及了观众、小说(书)的内容。A和B两个选项与原文所讲的内容并不是矛盾或完全不符合的。因此,这两个选项就干扰了我们正确的选择。当我们把这两段文字仔细推敲之后,发现描述观众的反应和对比书和电影的区别,都是为了表达电影的魔力在于表达事件随时间的发展这一主题含义。C项的含义比AB要更准确,因此答案选择C项。

二、错误干扰项

相比之下,多选题目的错误干扰项就较容易识别出来了。我们可以看到,有些题目中,某个选项与原文是直接矛盾的,那么肯定不会选择它为正确的答案。比如:

A recent survey found that in British secondary schools,

A there was more bullying than had previously been the case。

B there was less bullying than in primary schools。

C cases of persistent bullying were very common。

D indirect forms of bullying were particularly difficult to deal with。

我们看到原文,其中有一句话是:There was less bullying in secondary schools, with about one in twenty-five suffering persistent bullying. 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明显地判断出,C项的含义与原文是矛盾的。very common和one in twenty-five的比例是明显不符的。因此,C选项就是一个错误的干扰项,我们可以确定地排除答案是C项的可能性。

三、未提及干扰项

有的干扰项在原文中并不存在,或者说根据原文无法判断这个选项是否正确,这种就是原文未提及的干扰项。此类干扰项难度也不大,但是却是考查四选一时最常出现的、数量最多的干扰项。

这种题的考查形式类似于T/F/NG判断题中,NOT GIVEN的考查点。也就是说,选项提到的所谓的“事实”、“实验结果”、“某人的观点”等内容是原文没有涉及的或是我们无法根据原文提及的点来清楚判断的。

这种选项当然不是正确答案,像我们上文提到的第一个例子中的D选项和第二个例子中的A/D选项,都是典型的未提及的干扰项。

这种选项虽然干扰性很弱,容易被大家排除,但是,也是耗费我们做题时间的地方。

我们需要逐个对比原文,判断每个选项是否是我们需要的、符合题干的选项,这里面就夹杂了未提及干扰项。

若是某个选项涉及的内容没有被我们找到,而我们误判这个选项为未提及干扰项,也会导致错误。

如何才能提高孩子学习的水平 篇7

一、创造条件,以兴趣小组为载体,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农村学校的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美术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加以实施的,在信息化条件下,教师应把美术教学环境创设看作是产生兴趣的重要条件和因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手段,从课题的呈现方式到多种媒体材料的使用,不仅为孩子们提供学习方法和绘画手段的具体指导,还为他们营造充分发展自身才能的有利空间,让孩子们通过听画、说画、看画、想画等不同的教学环节欣赏到更多更好的绘画、建筑、手工、雕塑等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作品。这对于训练孩子们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以及开拓学生的眼界、激发艺术灵感语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兴趣小组活动是对农村美术课堂教学的合理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发展特长的最好方式。因此组建美术兴趣小组可以把学生对学习活动内容的需求与教师的教学计划统一起来。活动在强调面向全体孩子发展的同时,也应十分重视艺术个性培养,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都能体验和品尝成功的乐趣。

例如“爱我厦门、画中华民居”就是一个让学生十分喜爱的美术活动专题。在这个主题综合活动中,教师以“厦门民居”为中心,通过考察和写生,使得美术活动向“人文特性”、“背景资源”、“自然环境”、“发展空间”四个方向延伸。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利用绘画、雕塑、摄影、手工制作等多种手段来完成一次生活化的美术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电脑绘画、版画、色彩、线描、泥塑、纸工等形式去表现他们的观察、感受以及想象,使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美术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载入自己的情感与祖国传统文化的信息交流,喜爱人类共有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生活化的美术学习使学生兴趣更浓,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教育效果。

二、创新教学,以绘画游戏为方式,在尝试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美术新课标指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因此必须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和教学方法都能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并使之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孩子们天性活泼,尤其喜爱游戏,在游戏活动中他们最容易接受美术的熏陶和爱的情感教育。

游戏作为儿童美术教育中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就是让孩子们把美术学习过程当成开心的游戏,把线条、色彩当成一种用来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认识的情感语言。美术活动的过程可以说就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孩子们大多喜欢在看看、想想、画画、议议、做做、玩玩、说说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完成自己的学习,都喜欢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地进行美术活动。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美术《水墨游戏》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我国水墨画大师齐白石的国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体会水墨画,从中感受墨韵的“五色”之美。通过了解水墨画画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尝试水墨的基本特点后,学生们惊奇地发现,墨色可以在水的作用下发生改变,而且在毛笔的作用下,浓、淡、干、湿、焦独特的墨韵变化可以把普通的墨色变得十分神奇好看。为了让他们亲手尝试和体验活动的快乐和有趣,教师可以采用电脑动画的方式演示出美妙新鲜的形象来,让学生在墨点和墨线中以添画的方式想象出新鲜有趣的形象。“大的墨点像荷叶、小的墨点像浮萍;长的墨点像树叶、短的墨点像昆虫;圆的墨点像小花、扁的墨点像蔬菜”……引导孩子们完成一幅幅小小的水墨习作。

三、创设情景,以诗歌、故事为引导,在欣赏中形成基本的美术能力

欣赏课中相关美术教材往往缺乏资料,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材中美术图片信息量不大,很难引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因此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非常有必要。教师可以找一些画册、光盘、网上下载资料,储存在电脑硬盘中,制作CAI课件。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枯燥的课堂说教中解脱出来,增加对视觉对象的感性认识,在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多媒体电教手段能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十分有利,对教材中重点、难点的突破和解决也十分有利。如在教学《春天来了》这一课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寻找春姑娘”的游戏情境。学生通过观察园内花草树木的变化感受春的美好,在学习诗歌《春天的秘密》后,感悟到春天的景象;当听到教师播放《春姑娘来了》的配乐诗朗诵时,学生产生对春的丰富想像和快乐的情感体验。一系列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启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对探春兴趣愈加浓厚了,创造性和表现力也随之得到提高。

四、创想生活,以日记画来记录,在观察中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兴趣

美术活动,对小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种愉快的创造性的活动,最能有效地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而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经常带小学生去散步、游览,观察校园内自然环境的变化,观瞻市容新貌,以开阔他们的视野。在观察过程中不断地累积所见事物的形状、色彩,并以日记画的形式记录下来。所谓“日记画”就是用绘画的方式写日记,用线条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同时也可附以简短的文字。老师和家长在活动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孩子从结构特征、颜色、物体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特征。教学中要不断要求小学生观察、记忆、模仿,而且还要鼓励小学生直接通过自己在生活中探索和尝试去解决新课题,培养美术创造力,并适量地、恰如其分地授予一些美术活动的技能技巧,缩短观察能力和表现技巧之间的差距,从而进一步增强孩子们对美术活动的浓厚兴趣。

绘画也同文字一样,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形式。“日记画”既是一种有效的情感表达方式,又是非常有效的训练孩子观察记忆的方法,使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都得到均衡的发展,使眼与手得到锻炼;另一方面,“日记画”又为孩子们的绘画创作积累了大量的题材。许多教师感到辅导学生创作时没有什么题材可以画,让学生多画日记画,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我辅导的学生获奖作品的题材大多数选自他们的日记画。

五、立足校本,以教学评价为手段,在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作欲望

《美术新课标》强调“为小学生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注重活动的过程”。农村孩子自然对农村的一草一木很熟悉,他们的美术活动更应该有一个丰富有趣的创造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美术活动前要准备一些有地方特色的美术材料。教师应该经常带领孩子们从身边的环境中去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媒材,并能根据农村农作物多的特点,采集废弃的树叶、溪边的石块、海边的沙土、路边的小花、小草、被山洪冲积下来的卵石和树根等物品,从中挑选出可以利用的部分;而这些废旧物创作出来的画或工艺品,无不展现出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才能。这样的农村美术活动体现了孩子们淳朴的愿望和创造的主动性,促使他们美术兴趣的持续发展。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天然的斑纹》一课时,课前与孩子们一起收集石块,木块,各种质地的布料、树叶、纸张、皮革、皮毛标本、蝴蝶标本等有不同纹理的材料。让孩子们在收集中观察它们的肌理,触摸这些物品,说说这些材料给自己什么样的感觉,以此引发他们的思考。接着,老师示范两种拓印的方法:将纸覆在实物上,用铅笔、油画棒等工具直接将纹理印下来;或将水粉画颜料涂在实物上之后用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印下它的纹理。同时,还可以引导孩子们用绘画的方法来表现美丽的斑纹,让他们在尝试和制作中体会天然的美丽的斑纹,体验大自然的神奇和生活的美好。

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其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农村的孩子尤其需要这样的鼓励和帮助。在每一次美术活动后,老师都应对学生的作品给予正确的评价,适当地表扬、鼓励,让他们获得喜悦,使他们有“再画一张”的欲望和信心,激发再创造的兴趣和愿望。在评价时,教师应尽可能地正面评价每一个学生的作品,哪怕是细微的进步都要加以表扬,对其不足的地方则可用建议的方式、商量的口吻提出修改意见,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六、服务学生,以多彩活动为平台,在展览中展示学生的艺术成果

如何才能提高孩子学习的水平 篇8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习兴趣;素质教育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是由于现在的孩子学业负担太重,许多的孩子已经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同样也是一位家长,我们应该怎样来帮助孩子呢?怎样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呢?这一直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既成绩优秀,又能学习的轻松自在。但往往很多时候不尽人意,有的孩子怕读书,怕做作业,更怕写作文,丝毫提不起学习兴趣。遇到这些情况,不少家长都束手无策,无可奈何。如何去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呢?下面就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几点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从而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

现在很多家长都有这样一种想法,自己没有受过好的教育,所以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从孩子一入学开始,就千方百计想孩子学得好,懂得多,所以家长把孩子的双休日、节假日都安排得满满的。事实,孩子多学点东西是好的,家长这个出发点也是好的。但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欢学呢?家长就不理,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使孩子学得非常辛苦、吃力,不想学。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想法。大人强加给自己的东西,他们不一定感兴趣。我家的闹闹今年上二年级,在刚入校时,我觉得应该让他学习一种乐器。费了好大的力气,花了很多的钱,学了一年的架子鼓。现在,无论如何都不在学了。浪费了钱不说,耽误了孩子的学习时间。孩子好比各种的树苗,有的像松柏苗,有的像杨柳苗,有的像榕树苗等,不论是什么树苗,都可以长成各种各样的材料。所以做父母的责任,并不在于强迫孩子学这一样,不学那一样,而是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宽松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喜欢的事。闹闹现在主动要求学习书法,理由是自己的字写得实在太难看了,因为是自己主动要求的,所以学起来他也毫无怨言,每天都能独立练字,进步也很明显。事实证明了,孩子的学习兴趣需要家长去尊重,去呵护。不要按家长的意愿去限制孩子的发展。但家长们往往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去“规定”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尊重孩子自身的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培养孩子,这样往往会延误孩子的发展。

二、注意把孩子的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以培养和激发新的兴趣

有的孩子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痛,布置他写这个,他说没做过;写那个,他又说没去过、没见过,不知怎样描写。事实,有很多事孩子真的没有经历过,没有切身的体会,但又不能不写,于是他们只好这本作文书抄抄,那本作文书抄抄,真的找不到可以抄的时候,就马虎写几句来应付,成了真正“作”出来的作文。但像刚才提到的小孩,他喜欢动手操作,如果家长又支持他做,并为他提供有关书籍,他看得多了,做得多了,真的要他去写,那他写的时候就得心应手了,写出来的文章也必然较具体、真实,有血有肉,他会把自己的制作过程,把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遇到困难时怎样想办法克服等等都具体地写出来。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多参加有益的、自己喜欢的活动,并与学习联系起来。总之,家长应该注意把孩子原有的兴趣与知识学习联系起来,将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以培养和激发新的兴趣。

三、找准孩子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寻找最佳的解决办法

孩子不会平白无故就不喜欢学习,孩子不喜欢学习的原因非常复杂。如果我们加以探讨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孩子不喜欢读书,而是某种因素导致的:如上学被老师批评了,读错了字遭同学的讥笑,想看电视却被迫写作业等等。这些原因逐渐在内心堆积起来后,渐渐地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我们作父母的,首先要和孩子自由沟通,以温和的态度和孩子探讨为什么不喜欢读书。这里,孩子什么话都可以说,不管他的理由多么可笑,父母也不可责骂或取笑。当孩子把不喜欢读书的理由都说出来之后,孩子自己就会发现他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并不是学习本身,而是被老师批评了,被讥笑,想看电视等与读书学习有关的环境。父母了解他的问题所在,就要为他解决。

四、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从中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

新入学的孩子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有趣,他们回到家会兴致勃勃地向父母讲述学校的学习生活,这时,家长应耐心倾听,并和他们讨论学习生活,这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闹闹在刚入学时,每天回来都高高兴兴的给我讲学校里的新鲜事,尤其是得到了老师将来的小红花,他更会兴奋好久。有一段时间,回来后什么也不说。我觉得很奇怪。与老师联系后,才知道闹闹在学校因为犯错误,被扣了许多的小红花。知道了事情的原因,帮助他找到了解决的办法,闹闹又恢复了往日的开朗,笑容又挂在了他的脸上。

试着讓孩子创造问题,孩子会考虑什么地方是要点,父母也可以在指导孩子学习时以此为中心。另外,孩子一般会对自己理解非常充分或自觉得意的地方提出问题,这对父母来说,就很容易掌握孩子在哪些方面比较擅长,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如果坚持这种学习方法,孩子就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准确地抓住学习的要求和问题所在。此外,这还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满足孩子的自尊心,学习自然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首慧云.拼音教学中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J],校园英语,2014年11期.

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 篇9

化繁为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原理出发进行记忆,绕开知识点中复杂庞大的枝节部分,由知识体系的中心出发,降低记忆压力,达到一通百通的效果。

知识点有千千万万,全背下来是不可能的,况且有些时候我们一直所学的已经归纳好的方法不见得是最好的。如何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关键是找到真正的规律。

高考是过大关,考生们苦,学科一大堆,哪一门要记的都是一大堆,概念要记、公式要记、化学方程式要记、古文要记、单词要记、语法要记……,所有人都认为,有些学生聪明、会学习,所以不见怎么用功,就学得好。其实人的智力差别很小,关键是老师,传统教学中有些方法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总结出很多不必要的规律、方法、技巧,反而加重了学生负担。事实上万事都有髓,把握其精髓,复杂问题可以变得很简单。

将考生必须记忆的知识点、重点最大限度的进行简化,并且用最简单、容易记忆的规则教授给学生,使考生必须记忆的知识点降到最低,并使一些相当晦涩的知识点变得清晰而简单。

例如:

在英语学习中关于动词后是跟to do还是doing的问题

传统方法:

老师往往会将动词后面可以加to do的单词汇总,再将可以加doing的单词汇总,然后要求学生强记下来。

评价:

每一类的动词都有相当大的数量,同时两类又有交叠,这就使得记忆这些单词变得既费脑力,又容易混淆。

管式教学:

总结所有动词都适用的规律,即判断动词后面接to do还是doing,如果前后两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可能同时发生,这时动词后面跟to do;如果这两个动词必须同时做一件事情,就要动词后跟doing;但如果这两个动词表示的动作同时发生也行,不同时也可以,那么该动词既可以+to do,也可以+doing。

例如:

allow to do sth..允许做某事,允许这个动作和后面的动作不能同时发生,只有被允许后才可能去做,所以allow只能加 to do sth.。

enjoy doing sth.高兴(喜欢)做某事,只有当做事情的时候才可能出现喜欢这个动作发生,所以enjoy只能接doing sth.。

try to do/doing 试着做某事,做事和试两个动作可以是同时发生,也可以不是同一时间发生,所以,try这个动词可以接to do 也可以接doing。

由此看出,我们不再强调记忆的重要性,而是将动词后面何时可以加to do,何时可以加doing总结成简单的规律,只需要对规律进行记忆,便可将整个问题轻松记下来。

管式教学相信,记忆没有定式。只有摒弃传统的记忆方法与记忆模式,突破考试必要性记忆的极限,做到最少、最精、最有效,才能轻松应对高考,处于不败之地。

选择捷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不是学生不聪明,关键是教的方法是否容易被学生接受和掌握,关键是老师要告诉学生一种思考方式。管式教学法是什么?就是要破除一直沿袭的思维方式,用最合理的方法使学生公认的难点变得很容易把握。

比如排列组合是学生公认的难点,那么如何区分什么情况用排列,什么情况用组合呢?两者应该怎么结合?

传统方法:按照元素在排列组合过程中是否有顺序来判断,有序即排列,无序即组合。

管式教学:按照元素在排列组合过程中是否可以区分来判断,可区分即为排列,不可区分为组合。

例如:

如图所示,由a, b, c, d, a1, b1, c1形成的网格上,有x,y两点,问:沿着网格从x点走到y点,使得x到y的路程最短的路线有几条?

传统方法很容易出现的错误:

从x点走到y点路线最短,也就是从x点出发横向只能走两步,纵向只能走三步就到达y点。只要知道哪些步横向走,哪些步纵向走,就可以确定有多少种走法。

水平不好的学生的思路:

从x到y一共需要走5步,纵向走的3步有先后顺序,所以是,横向走的2步在考虑过纵向之后只有2步,也有先后顺序,所以是,因此最后结果是(这是错误答案)。

水平高的学生的思路:

从x到y一共需要走5步,有顺序,所以总数是 ,但纵向走的3步尽管有先后顺序,但是无可变的先后顺序,所以要除以 ,同理,横向走的2步尽管也有先后顺序,但是无可变的先后顺序,所以要除以,因此最后的答案是(这是正确答案,但较复杂)。

评价:

典型的学生应用传统解题思路出现的一个严重错误,很多学生甚至看不出错误在何处。这是因为在应用传统方法的过程中多学生是很难判断有序无序的,不清楚何时算有序何时算无序,使得在做题过程中无法正确区分排列和组合。比如此题,学生认为从x到y肯定要按顺序一步一步走,这样就顺理成章的产生了错误的结果。

管式教学:

将排列和组合用是否可以区分来分开,从x点到y点只有两种走的方向:纵向、横向,既然纵向走只能从下向上,横向走只能从左向右,所以这里的走法是不可区分的,所以要用组合来计算。从x到y一共需要走5步,这5步中纵向走的3步有 种,剩下的2步横向走有 种走法,所以答案是。

把握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考场解题有时就像脑筋急转弯,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想到。关键是怎能叫他如何想得到?

传统方法:

老师告诉了学生一个完全正确的解题过程,其最大的不足是老师没有告诉学生第一步思维,即从看完题到联想到这些知识点的过程,而直接进入应用那些知识点解题的步骤,事实上对学生来说最难的是如何能想到应该运用哪些知识点来解题,而不是后续的解题过程。

管式教法:

强调思维过程。站在学生实际水平上提出一个学生自己寻找思维切入点的方法,从而使其学会了如何寻找到所需的知识点来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从看完题是如何联想到运用哪个知识点的过程。同时,当一个题目涉及到多个知识点时,教授学生思维顺序,让学生自己判断按照何种顺序运用这些知识点解决问题。

例题:(2003年高考数学最后一题来说)

设 中所有的数从小到大排列成的数列,即

将数列 各项按照上小下大,左小右大的原则写成如下的三角形数表: 56 91012 ————

—————

求.标准答案:

设,只须确定正整数

数列 中小于 的项构成的子集为

其元素个数为 满足等式的最大整数 为14,所以取

因为100-由此解得

评价:

现有教学方法上的一个严重的弊端就是解题过程与思维过程严重脱节,就上述标准答案,大部分学生即使看着正确答案也很难理解每一步的意思,更不要说在考试的时候找到思路将其做对。真正容易让学生理解并接受的,应该是一个更贴近思维过程的方法,让我们来看看管式教学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管式教学:

根据题目及所给的三角形排列,因为0≤s<t,可推出当t值确定后,s能取的值为0到t-1,即有t个取值的可能。所以,三角形排列的行数与该行所含的元素个数相同。由此可得第4,5行的元素个数分别是4个和5个。由上可以看出每行所含的元素个数是一组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根据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 即100=(1+所在行数)×所在行数÷2,经过计算,第100个元素所在行为14,而在前13行已经排列了(1+13)×13÷2=91个元素,即第13行的最后一个元素为第91号元素,以此推,可知第100个元素在第14行的第9个位置上,因为第一个位置s=0,故有第9个位置s=8,t=14,所以第100个元素为 + =16640。

理综三科一体,体系化的融会贯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各个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建立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建立综合学习的体系。

传统教学方式:

在传统教育影响下,学习过分注重学科体系,强调知识本位,学科之间没有或较少实现整合,是彼此孤立的。化学老师讲化学、物理老师讲物理、生物老师讲生物,术业有专攻,每门课老师都教授学生一种学习本学科的思维方式,可能相似也可能相悖,学生要分别看待和接受各个学科的内容、知识点、甚至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角度。

管式教学:

一个在大学四年学了6个专业的人,没有6个脑袋,他也不是天才,仅仅因为他掌握了各个专业之间的互通性。每个学科都是解读某种自然现象的语言,通则俱通,找到各个专业之间的关联,事半则功倍。

评价:

高考出题方向越来越趋向于考察考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善于将各个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建立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建立综合学习的体系。管式教学根据自身学习数个专业的心得体会以及多年教学经验,改善各门功课的认知体系,完善各个学科的知识结构,把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相关因素或成分合成一个新的统一整体,实现从学科相对孤立到学科综合的转变。

突破极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破自身水平极限,实现考场超水平发挥。

传统教学理念认为基础知识是能力的平台,牢固的基础是能力发挥的必要条件,只有基础知识累计到了一定程度,能力的飞跃才成为可能,特别是在高考中,一些所谓的难题往往被标榜为某个水平层次的标志。

管式教学认为考试的过程不是在对考题进行研究,而是在有时间压力下如何更快地写出正确答案,无论基础知识掌握得是多是少,都会有其在考试中所能发挥出的极限。如果基础知识只掌握了80%,那么就应该让这80%的知识在考试中完全的发挥作用,争取做出100%的题目。特别是在高考中,很多看起来需要很高能力的题目,考生无法解答并不是真的因为基础水平不够,而是思维受到传统方式的限制。如果转换思维方式,其实就可以将现有的基础水平发挥得淋漓尽致,将看似复杂的问题轻松解决。

以英语考试为例,背单词往往是传统教育中老师要求的基础,单词背得不好,就不要奢谈阅读能力。因为传统的英语教学,是将阅读的原文翻译成中文,做中文的阅读理解,并且告诉学生通过找关键词,再到原文找对应来完成题目。但是,这样的方法即便是对于单词烂熟于胸的学生而言,都不能保证做题的正确率。看得懂每一个词不等于读得懂句子,读得懂句子不等于在考试那么短的时间内就找得到原文中的对应。对于看不懂文章,甚至单词都背得不是很熟练的学生来说,这种方法可以说就完全不适用了。

但是管式教学强调的却不是单词的基础,也不是句子的理解,而是从一个应试者的角度来出发,告诉学生在现有的水平上怎样看待阅读的原文,怎样看待阅读的题目,哪一个答案才是正确的,毕竟考生在考场上最关心的是怎么找出正确答案,而不是应该怎样理解这篇文章,这样的方法使得学生在有限的理解程度和有限的单词量的基础上达到解题的最高正确率。

例题:

While still in its early stages, welfare reform has already been judged a great success in many statestwice the national average.For advocates(代言人)for the poor, that’s an indication much more needs to be done.“More people are getting jobs, but it’s not making their lives any better,” says Kathy Lairn, a policy analyst at the Center on Budget and Policy Priorities in Washington.A center analysis of US Census data nationwide found that between 1995 and 1996, a greater percentage of single, female-headed households were earning money on their own, but that average income for these households actually went down.But for many, the fact that poor people are able to support themselves almost as well without government aid as they did with it is in itself a huge victory.“Welfare was a poison.It was a toxin(毒素)that was poisoning the family,” says Robert Rector, a welfare-reform policy analyst.“The reform in changing the moral climate in low-income communities.It’s beginning to rebuild the work ethic(道德观), which is much more important.”

Mr.Rector and others argued that once “the habit of dependency is cracked,” then the country can make other policy changes aimed at improving living standards.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before the welfare reform was carried out, _______.A)the poverty rate was lower

B)average living standards were higher C)the average worker was paid higher wages D)the poor used to rely on government aid 翻译:

阅读原文略。

问题:在福利事业改革之前,会是什么样子?

选项:A说贫穷率较低;B说平均生活标准更高;C说平均工人的工资更高;D说穷人依赖于政府。

传统方法:

老师首先会把文章用中文逐句复述一遍,然后再复述问题,问题问的是:根据文章,在福利事业改革之前,会是什么样子?由于问题是问“在……之前”,显然答案涉及到“过去”,而我们能够在对应的段落第四段看到谈及“过去”的关键句,即“……事实是在很多情况下,穷人能够不需要政府的资助来支持自己的生活,过去也应该是如此……”从该段我们分析出:穷人过去是依赖政府帮助的。选项D跟分析的结果一致,因此D为正确答案。

评价:

在传统方法下,有些学生水平不高,在无法完全看懂文章的情况下要求他们找到文章中与问题对应的段落已经很难;而即使找到了那个关键句子,对于水平不高的学生来说也很难看出那个句子的正确意思,这样就很难将这道题做对。但管式教学则摆脱了这个束缚,将学生在考试中所能达到的能力最大化。

管式教学:

稍有英语基础的学生会根据第一段看出文章讲了welfare这个东西改革以后变得挺好的,只要学生读文章能达到这个水平就能够将题目做出:作为阅读文章,整个全文肯定是有逻辑性的,根据逻辑推理,在welfare这个东西改革以后变得挺好,自然是改革前情况应该不好,而选项中ABC都说的是好的情况,D说依赖于政府帮助,不知道是好是坏,所以根据排除法,D为正确选项。

正可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永远重于结果。作为高考辅导的新生代,管式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教给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方法,告诉每一个考生考试的方法,为考生摆正高考的天平,以方法取胜,战胜高考,掌握自己的命运。

如何才能提高孩子学习的水平 篇10

点击数:2 次录入时间:2014/2/14 17:04:00编辑:zhuofuyu [宣传赚点]

2014年中考的脚步是越来越进,很多考生开始觉得有点力不从心,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可是时间又有限,那我们应该怎么样提高学习效率,做到劳逸结合呢?提高学习效率,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更好的成绩,高效的学习效率要做到劳逸结合。

很多同学用于学习的时间非常多,甚至牺牲了娱乐和休息的时间,但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针对性的方法,所以收效甚微。临近期末考试阶段,原本每天要学的内容就多,加上需要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如果不分先后顺序和轻重缓急,就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复习也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常常在第一学期的时候暴露出的问题有:进度跟不上、不适应新学校、本来基础就弱,新课更学不好等各类问题。这些问题看似不严重,但若不解决,学生的学习心态也会受到影响,到期末考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专家建议:复习迎考阶段,首先要做的就是制订一个量身打造,灵活多变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促进目标实现。在此过程中,必须抓住几个要领:依照生物钟安排学习时间

有的同学看到别人早上背单词效果好,便强迫自己早起,结果到了下午上课犯困,课堂内容反而没听到,可谓得不偿失。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以及生理条件都不尽相同,学生应该学会自我观察,了解自己的最佳学习时段,照此安排自己的学习和休息,才有望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专家建议,在考试阶段应尽量保持日常的作息和饮食习惯。有研究表明深海鱼类和低脂乳制品可以有效缓解焦虑现象,可适当增加摄入。注意劳逸结合,随意打乱生物钟的做法不可取。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每天的睡眠不足7-8小时,就会影响记忆力。可见,牺牲睡眠时间不仅无助于成绩的提高,还直接影响身体的健康和日后的学习效果。

用黄金时间来记忆

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呢?学生应抓住记忆效果最佳的时间段来安排记忆,提高效率。

对大多数的人来说,一般是早上6-7点的时候头脑最清醒。这个时候安排作一些有关记忆的学习,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上午下午课程安排通常比较紧张,中午就适合休息以保证下午有充沛的精力。到了傍晚时,人体一般会达到另一个记忆高峰。也可以安排一些记忆方面的学习。

专家建议:每个人记忆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应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考试阶段需要记忆的内容特别多,可以运用交叉、联想、分类等多种方法强化记忆,力求合理分配时间,达到最佳效果。

适当压力有助坚持

制订学习计划的同学不在少数,但能坚持执行下来的往往没有几个。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给自己足够的压力。

专家建议:制定学习计划时,适当给予压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每个科目的复习,都应做到限定时间、限定速度、限定准确率。这种目标明确的压力可以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复习效率。同时每完成一部分,心理上会有轻松,愉悦的感觉,可以充满信心地继续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复习中。对于那些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的同学,在制订好计划后,将之公布也不失为一种自我加压的好方法。向家长、老师、同学公布,一方面起到监督作用,同时起到一个强迫约束的效果,可以在难以坚持的时候产生更大的毅力和动力。同时,专家也提醒家长,考前应重点激励孩子严格完成计划,挑战自身高点,获得切实进步,而不应单一着眼于分数。适当、现实的目标才是有效的压力,过大的压力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奖惩措施起到激励作用

这其实也是给自己压力的一个补充。计划一旦制定就要雷打不动地去执行。每天花一点时间来反省:今天的计划完成得如何,好则奖励,否则惩罚。奖惩的措施不一定是物质的,可以是听两首喜欢的歌曲,或者是做一项家务,几个俯卧撑„„既有约束力又有可操作性,你每天都会感到自己在进步。

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篇11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习水平;兴趣;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118-01

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已有一部分外语教师除了研究教法外,开始把眼光转向学生。但是,这些教师普遍感到学法研究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缺乏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和学习外语的环境。笔者翻阅了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方面的刊物后发现有关学法研究方面的论文很少,可以借鉴的经验不多。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呢?笔者尝试了以下方法,觉得还是可以拿来供同仁们借鉴的。

一、激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一切主动行为的催化剂。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而语言学习本身就是较为单调枯燥的,加上在我国,人们之间的沟通都是以母语为主,缺少英语环境,这样就更增加了学习英语的难度性。而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势必影响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求知欲,学习热情大减,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提,是首要条件。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淡化课堂意识,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生活语境,如借学习用品、互相打招呼、问路、上学、回家、道别等内容,让学生扮演里面的角色,使学生仿佛真的在英美国家里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参与性很强,使严肃的课堂变成了生动活泼的英语交际场所。另外,小学生天性好动,乐于参与游戏活动,若能将知识溶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练习所学的知识,在蹦蹦跳跳中学习英语,学生是非常愿意接受的。虽短短几分钟,却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兴趣的途径很多,比如课本一开始就给同学们介绍了中国小朋友李明和两个外国小朋友Jenny和Danny,告诉学生他们将和我们一起学习小学阶段的英语,这样,既形象又生动地拉近了小学生和课本间的距离。

二、创设英语情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适应能力和兴趣。

小学生没有一点英语基础,用英语讲课开始会很难让学生适应,如果我们用简洁明了,语速相对缓慢的英语进行教学,同时伴随相应的体态语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则会让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运行,使他们很快理解、掌握基本课堂用语。如:Good morning, class!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Beginning class. Stand up, please! Sit down, please! Hand up, please! Are you ready? 同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动作和表情的作用,帮助学生实现对英语内容的理解。教师的言谈举止、行动暗示都能展示教学内容,比如在学习“Listen”这个单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手半握拳放在耳后做出倾听的动作,重复几次学生就会理解并掌握这个单词的含义。这样形象的教学方法在提升学生理解层次的同时,对教学效率的提升也有积极作用。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适合授课内容的情景对话,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听、说训练中适应英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适应能力和兴趣。

三、加强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培养小学生初步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英语口头表达是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口语技能的形成必须建立在英语语言知识的基础之上。口语技能又是从语言知识的掌握到口语能力形成之间的必须环节,技能的形成对口语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创设语言情境,营造听说氛围是英语口语教学训练学生在一定情景下自然流利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有效方法,脱离了情景,口语活动也就失去了意义,在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将每个真实生活情景搬入课堂,但能模拟真实情景,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一言环境,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功能,为学生进行语言交际提供条件。同时,小学生自尊心都很强,希望他们讲英语时不会有人使其出洋相或难堪,因此,小学英语教学要尽量地满足他们的需要,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足够的信心积极地参与课堂英语口语活动。但仅仅靠营造课堂小环境很难使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教师还应该在课堂内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如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开设英语活动周、英语角、英语广播、英语表演等英语活动,加强对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全面、公正的进行评价,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由于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想要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有的学生会感到自己被老师忽略,内心感到委屈与自卑,久而久之,便失去了想继续努力学习的信念。因此,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必须采取全面的课堂评价方法。比如,教师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可以利用小组评价、师生、学生之间的互评、自评等方式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有利于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尽快提升学习成绩。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不要忘记课堂评价的宗旨,要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上,而不是以划分学生学习等级为目的,同时公正性的课堂评价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客观而准确,不能过于敷衍与形式化,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积极地学习情绪。

结语: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的习惯等,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教学中边教学边摸索,要有耐心、爱心和恒心。相信我们的汗水会浇灌出一朵朵盛开的小花的。

参考文献:

[1]刘彦臻(导师:郭道明).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04-01.

如何才能提高孩子学习的水平 篇12

一、大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意志力因素的分析

自主学习的过程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对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第二步是对实际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反馈;第三步是对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1]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有:动机、兴趣、目标、方法等。每一步的完成, 每一种因素很好地发挥影响力都要靠自控力的约束、意志力的维持, 意志力是一种基础监控力量, 是“我要做”、“我不要做”和“我想要做”三种力量的协同努力和行动。“我要做”和“我不要做”是自控的两种表现, 但不是意志力的全部, 必须要有第三种力量“我想要做”才能指挥自控力发生内心期望的作用。[2]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时刻从这三个方面理清思路, 并付诸行动, 实现知行合一。将意志力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把精神层面的抽象概念意志力具体化, 让大学生对意志力有系统的理解和认识, 对自主学习行为会有更好的监督、控制和调节。

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动作构成的, 而随意动作则是意志活动的基础。随意动作是受意识支配, 是经过学习和实践而形成的, 自觉的。与随意动作相对的是非随意动作, 非随意动作是人们本能的反映, 是不由自主的活动, 不自觉的。[3]

二、大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意志力水平现状

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 有了相当的认知能力, 对大多数人来说, 道理一说就懂, 甚至不说也明白, 但往往做不到, 或者做到了坚持不下去。比如:考研从报名到考试, 人数越来越少;第一次考四级剩下的同学, 越考通过率越低;按时起床的人数和学龄是反比关系, 学龄越长早起的人数越少;等等。这是为什么呢?问题的关键就是缺乏持之以恒的意志力。

近期, 对200 位工科专业大学生进行了“学习控制力”的抽样调查, 共收回有效问卷183 份。其统计结果为:学习目标上有少许问题, 必要时可调整, 学习控制力比较高的学生比例为15.3% ;学习目标上有一定的问题和困扰, 学习控制力存在一定的不足的学生比例为53.5% ;学习目标上有严重的问题和困扰, 需调整, 学习控制力弱的学生比例为31.2% 。由此可以看出, 在学习控制力上存在问题的学生占到了总人数的84.7% 。

三、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意志力水平的初步措施

1) 明确目标。目标的设立要恰当, 不能太难, 目标太难而长时间达不到, 就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目标也不能太容易, 很快就会失去了意义, 要设定一个踮起脚能够得着的目标。

2) 坚定的信念。信念是对理想的一种发自内心的高度认可。大学生中有不少人也有理想, 但变得快, 几个月换一个, 对实现自己的理想缺乏信心, 这就是理想没有变成信念的表现。信念有两大作用, 一是将外在的知识内化为个人意识, 并使知识的力量从潜在的可能转化为现实的可能;另一个是驱动行为。经验表明, 信念越坚定, 行为就越持久。

3) 要早做准备, 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首先要对目标进行理性分析, 分析实现目标的主客观条件是否具备, 制定可行的计划, 对难度大的目标要提前准备的充分一些。从简单坐起, 循序渐进, 勿以善小而不为, 每天都在积累, 量变会达到质变。

4) 立即行动, 注重培养良好的习惯。受到启发要马上行动。否则, 长时间拖下去会淡化这个启发的效果。习惯是意志力的缩影, 是意志力的表现之一, 是人们通过经常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 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在培养某一习惯的过程中, 意志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5) 要学会接近和躲避、坚持和放弃。人有从众心理, 环境的影响经常会改变人的行为, 墨子说:“人生如素丝, 染于苍则苍, 染于黄则黄。”如大学中有这样的情况:本来已打算要去上自习的, 碰到有人去网吧, 招呼一声就跟着走了, 把自习就放弃了。因此, 要重视接近和躲避, 重视坚持和放弃。对人, 要多接近老师, 多接近上进、有意志力的同学, 能接近自己心目中的榜样更好;如果你不够强大, 一定要躲避拉你走下坡路的人。自己的理想信念要坚持;动摇心志的念头要放弃;良好的行为要坚持, 直到成为习惯;不良习惯、行为要放弃, 直到不再发生。

6) 集中优势兵力。有的人不能坚持到最后, 往往因为目标过多, 例如:考研的同时还忙着找工作。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要有所为, 有所不为, 有所不为, 才能更好地有所为。因此, 锁定主要目标, 学有所长, 学有所精, 学有所成。

7) 受挫时, 理性分析挫折和困难, 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将挫折进行准确分类, 对挫折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实事求是的判断, 弄清是内因还是外因或者是内外因素交错、共同所致。面对挫折, 在认识上要理性对待, 不能以宿命论的方式去理解挫折, 应以豁达的心态去坦然面对它。

上述措施, 能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建立、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掌握自我控制和调节的方法。从而, 让大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把对学业“路漫漫其修远矣”的迷茫, 在意志力的控制和调节下, 逐渐散去, 并开始“求索”的行动, 最终达到持之以恒。同时, 也能对课堂教学起到良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摘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要从多角度、多层面出发, 综合多种学科知识和学生自身特点, 而意志力是一种基础监控力量。让学生正确认识这种力量、获取这种力量, 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反复尝试和练习, 授之以渔, 从而让大学生逐步建立起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意志力,意志力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美]凯利·麦格尼格尔/著.王芩卉/译.自控力[M].印刷工业出版社, 2012.

[3][美]罗伊·鲍迈斯特等/著.丁丹/译.意志力:关于专注, 自控与效率的心理学[M].中信出版社, 2012.

[4][美]弗兰克·哈多克/著.意志力决定成败[M].薛杰/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9.

上一篇:农村的孩子如何好好学习下一篇:大学生就业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