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观后感400字

2024-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八佰观后感400字(精选10篇)

八佰观后感400字 篇1

上个星期,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了电影《八佰》。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它让我了解到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战士的铮铮铁骨,以及保家卫国的斗志。

电影中有很多让我感动流泪的片段:日军用炸弹爆破楼基的时候,机枪连的战士一个接一个的捆着手榴弹跳下楼,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砸开日军的盾牌防护,用自爆的方式挫败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这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做到啊!而壮士们用他们的拳拳爱国之心与满腔热血反击,不惜同归于尽也要保护阵地。正如剧中所说的: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为!

《八佰》观后感700字 篇2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不爱看电影的,迄今为止去电影院没超过五次。

我反应太慢,而电影情节发展太快,不如电视剧一样可以让我细细品味。

庆祝七夕节,单位组织看电影,我没报名,可是要我拍照,便也看了。

爱看电影的人都很关注电影的档期。而我,拿到票看到片名,我都不知道讲的什么,直到开始播放。

一部战争片,惨烈。

淞沪会战末期,谢晋元所率领的524团第一营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

四天四夜,八百壮士打了一场必败之战。

苏州河畔,一面天堂,一面地狱。

这边,日本人惨无人道的狂轰滥炸和屠杀让人愤慨;血肉横飞、一片狼藉的场面让人心惊肉跳,战士们顽强抵抗的决心让人泪目。

那边,租界歌舞升平。

起初,河对岸的人像看戏一样,观望。

渐渐地,看到对面战士们的顽强,看到日军的惨无人道,群情沸腾,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想尽办法运送物资,为了搭好一根电话线,很多人舍生取义。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壮士中,也曾有人想要当逃兵,与自己内心做了各种斗争,但在那种惨状面前,可以理解,也显得更加真实。

毕竟,求生是人的本能。

在残酷的战争中,贪生怕死是常态,视死如归,也是。

日军用盾牌筑起铜墙铁壁,匍匐前进,逐渐靠近想要引爆仓库,战士们抱着炸药直接从楼上跳下去,用血肉之躯当炸弹。一个、两个、三个,报完名字都毅然决然地跳了下去,紧接着,砰!地一声,泥土灰尘混合着血四散开来,空中只剩下回音。

河对岸送来一面旗。升旗,日军一定恼羞成怒,全力进攻,不升旗,或许还可以抵抗一阵。但他们,升了,一面旗帜象征着一种信仰,表达着中国军人抗日的决心。

几个学生,怀着一种报国的决心,从天堂偷偷跑到地狱,没多久就亲眼目睹一名同学被炸飞,随之而来的是害怕,哭着喊着要回去。无知无畏的勇气或许难能可贵,但见过了尸横遍野,见过前一秒还在身边跟你说话人,后一秒就被敌人一枪打中,口吐鲜血的场景还能坚守,更显伟大。

何香凝先生一句: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振聋发聩。

其实大家都知道,再怎么抵抗,上海还是会沦陷,这种顽强,没有结果。

但那种飞蛾扑火的勇气和信念,却会成为中国千千万万同胞坚持抗战的动力和信念,更有希望为中国在布鲁塞尔会议上争取到国际社会的支持。

相比物质的毁灭,希望的丧失才更加可怕。

剧中一直奔腾的白马,就是希望的象征呀。

电影没有看完,最后二十分钟,暴风雨前的宁静之时,屏幕黑了。

影院说没有版权,退了票。

也好,没有结局就是最好的结局。

电影《八佰》观后感600字 篇3

看之前有朋友提醒说,孩子太小,有血腥暴力场面,不建议领孩子去,但是我和老公也没控制住想看的欲望,问了孩子们也愿意去,就提前打了个预防针,如果害怕可以闭眼或者我领你们出去。

结果是两个六岁多的姐姐除了一个流血的场面说了害怕,然后我们趁机说八路军叔叔就是这么坚强,流血都在坚持,没有他们的流血就换不来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中国的五星红旗为什么是红色的,就是这些勇敢的叔叔用鲜血堆积起来的啊,有了他们的流血牺牲和勇敢坚守,我们的国家才越来越强大。

三岁多的妹妹貌似也看不懂,也不知道害怕,跟着黄晓明说方言,还大声学大声说,把旁边的人逗乐了之外,全程跟着打完酱油了。

是有几个血腥暴力场面,但是处理得和游戏当中的情景差不多,再加上大主题环境的渲染,电影里的人物都在感动流泪,姐姐们貌似也能共情,到人肉炸弹那里,流着泪说,好可怜好感动啊。

看完之后到今天都是十万个为什么系列,比如,什么是租界?为什么外国人要抢我们的地方?现在还有军人保卫我们吗?

爸爸就在上海我们可以去看看这个仓库吗?…...

现在的孩子没吃过什么苦,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时代,一代一代的不能忘了这段历史,了解一下战争年代的残酷,懂得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美国的电影分级制比较成熟,咱们现在还没有这么完善的分级体制,至于孩子能不能接受还是看每个孩子的心理成熟度吧。

我领的两个6岁多的姐姐都是相对同龄人来说心理成熟年龄早的孩子,所以接受能力就强一些吧。

当然,普及爱国教育的方式很多,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吧。

成年人的我觉得这部片子视觉、听觉都很好、战争场面宏伟,演技绝对都在线,很容易让我们入戏。

至于煽情场面感动到了孩子们,我也有感触但是不至于流泪。

《八佰》电影观后感1000字 篇4

电影院的爆米花之类的吃食没有开始售卖。

因为受小雅的推荐并且一起去老梁坊那家影院看的。

故事的情节不方便透露太多,建议你们自己去电影院或者网上观看,很适合带着孩子去看,今晚就有很多都是一家人来看的。

大概讲的就是在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当时的将士也就400人左右,为了壮大声势,对外宣称800人。电影是根据真实历史改编而成

那时候的上海,战火连天,但是租界里歌舞升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江之隔。却是无法跨越的死亡之阁。

电影有几处感人的地方:

1,当日本侵略者用坦克进攻的时候,战士们一个个身捆炸药,一个接一个的跳下去,炸毁敌人的坦克,毫不畏惧。

2,在护国旗的时候,在敌人的歼击的扫射下,一个个前仆后继,以身护旗啊。

3,过桥送电话线的时候,明知道在机关枪的扫射下九死一生,仍然冒死前进啊!

从小我就是个很愤青的青年,尽量不去日本,尽量不买日货,我没有经历那段历史,但是有部部血泪史证明那段历史的铁证如山的存在,南京大屠杀,这些骇人听闻的血泪残酷史,作为中华儿女,不需要去经历了才能铭记,应当时时刻刻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吾辈当自强。

电影《八佰》观后感1500字 篇5

不爱战争片,受不了炮火硝烟的嘈杂,非死即生的残忍,血肉模糊的恐怖,之所以愿意前往,一是老公的竭力推荐,二是想好好享受一下疫情过去,挂职结束,一切回归正轨的自在和轻松。

影片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孤立无援,与日军奋战4昼夜的悲壮故事。

这是一场真实的战斗,也是中外战争史上的一幕奇景。一条不宽的苏州河隔开南北两岸,天堂地狱,迥乎不同。南岸是英美租借,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北岸是被日军蹂躏的国土,枪林弹雨,血肉横飞。

特殊的地理位置,强烈的视觉反差,让这场战斗变得奇幻、怪诞、很不真实,像拍摄于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主题、不同色调的两部截然不同的影片,经过高手剪辑拼接而成。

这是一场注定失败、毫无悬念的战斗,不仅由于对阵双方实力相差太过悬殊,更因为当时蒋介石政府的消极抗战、国军主战场的节节败退。之所以严令524团区区几百人誓死坚守四行仓库,原本只想用一场近在咫尺的炮火,一幕自杀的惨烈来博取英美大国的同情和干涉。

四行仓库保卫战之所以震惊中外,正是由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引起的全世界围观!在只有胶片机和电话的时代,它获得的关注是空前的。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就是个大大的戏台,上演着一场真实的浴血奋战,呼啸的枪弹、淋漓的鲜血、号称“八佰”实则才四百余壮士的英勇顽强。南岸则是视野良好的看台,观众是西方各色人等,还有或生活或逃难到租借里的国人。

我相信其中不少人会这么想:既然注定失败,这样的坚守又有何意义?既然早晚要失守,早一小时晚一小时又有何不同?都是鲜活的生命哪,都是父母的孩子,这样白白送死究竟是为了什么?原谅我也这么想,因为我也只是个看客,隔着大半个世纪的风雨,隔着电影屏幕,站在苏州河南岸的人群里。

然而,当我看到一群误打误撞进入死地、如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中,在侵略者的铁蹄下,克服人性的怯弱和对死亡的恐惧,勇敢地举枪反击,成为别人眼中英雄的时候;当我看到南岸的国人在这场血战里渐渐红了眼睛、群情激奋,纷纷以自己的方式声援对岸壮士的时候;当我看到曾扬言“三个小时”就结束战斗的日军将领因久攻不下而恼羞成怒的时候;当我看到飞艇上的各国观察员讶异的神情渐渐变得凝重,继而被一种敬意和畏惧所取代的时候。我清楚地看到这场战斗的意义:不是用惨烈去博取同情,而是用鲜血去唤醒愚昧初醒的国人,用生命来展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抵抗外侮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精神!

电影着力刻画那些普通小人物在这场战斗中的成长和蜕变,老铁、老算盘、端午、小湖北、方记者、赌场马仔、戏班班主、舞女、学生,他们都是普通人,有缺点,不完美,自私怯懦,贪生怕死,一心只想过自己的小日子。但一场近在咫尺的战斗,让他们从“小我”中挣脱,激起内心深藏的民族“大义”,焕发出耀眼的人性光辉,像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很自然就想到了另一场叫“抗疫”的战斗,如果不是无数平民英雄的勇敢逆行、为挽救别人生命而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又何来我如今自由地坐在影院里,呼吸干净的空气,看一场精彩的电影。感恩英雄,感恩所有壮士的大爱和付出。

八佰电影观后感800字 篇6

一条苏州河,一边是声色霓虹的天堂,另一边却是战火纷飞的地狱;一边是刀枪火海的四行仓库,一边是纸醉金迷的洋场。这是电影《八佰》呈现的画面,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绝望与希望相缠所呈现出的一种震憾,更是民族的耻辱与自豪交杂的心灵撞击。

《八佰》故事原型为1937年发生于上海四行仓库的保卫战,此战为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故事围绕“八百孤君血战四行仓库”展开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率420余人,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八佰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电影中的壮士,虽身处地狱,却万丈光芒。他们没有逃跑,没有放下枪支,没有放弃四行仓库!他们从绝望中站起来了!他们举起了枪支。不惜一切代价,以八百人的身躯,八百人的血肉,以八百人的生命支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他们是骄傲的,他们是勇敢的,他们是辉煌的!

电影中也有许多的细节感动人心,其中有两个细节深深地震憾了我的心灵!

“请问你们一共有多少人?”电影中,来自洋界的记者问道“四百三……”一个士兵正想回签,却被山东兵打断了“我们有八百人”。这六个字是那么的令人心酸!我们有八百人,我们有八百个兄弟,我们并肩作战着谁也没有离开谁!当看到这一幕,我心里泛起阵阵酸意,感动万分。是啊,他们有八百人,他们不仅四百三十人,他们与那些牺牲了的兄弟站在一起,并肩守护着上海!还有一个画面,同样是令我感动落泪。

“娘,是孩儿不孝了!”画面中,壮士陈树生身上挷满了炸弹,挺身站上了四楼,为炸开敌人的铜盾而毫不犹豫地往下一跃,“砰!”药火炸开了一朵血红的花。接着是更多为击退敌人而牺牲的壮士。“湖北通城李满仓!”“湖南浏阳王金斗!”“俺叫孙守财!”……无数士兵在身躯上挷满炸弹,大声念出自已的名字而后纵身一跃。那一朵朵被炸开的血花,好像炸在我心上,带来了满腔的愤怒也带来了无尽感动之情。那些伴随着硝烟而消失的战士,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影片最终停留有他们冲过苏州河桥的一刻。雪花落下,漫天飞舞,轻轻地、悄悄地,像是掩盖了四行仓库,又像是湮没了未停的枪声。那些在电影中闪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情节,都像是一颗小小的种子,在黑夜中透露出那光芒的希望。

八佰电影观后感800字大全(2)

今天去看了《八佰》,看完后心情既沉重又感动。

在战争中,死亡是司空见惯的,但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死亡离我是遥远的,绝不是我每天要面对的事。所以我对于片中人物的死亡,是不习惯的,心情压抑的。

战争的残酷可能远超出我的想象。只是简单的交火,在短暂的时间内就会有大量的伤亡,战士们在这短暂的时间内结束了短暂的生命。死神盘旋在战场上每个人的头顶,不论年龄。这让我想起故事的主角端午和小湖北,他们年纪轻轻却要直面大量的死亡,如果不是战争,死亡离他们是遥远的。但是没有如果,战争无情,或者说是侵略者无情,在这样的环境下死亡之神离他们是如此的近。

正是这种民族团结凝聚的精神让我感动。毕竟每个人的思想都不一样。就像面对战争,有人冲锋陷阵,有人临阵脱逃。但在危难之际,大多数人的心都在一起:中华民族不亡。这样自发的凝聚力让我感动。

不止于此,每一位在战争中尽职尽责的将士都值得我的敬佩。正如片中所说:你们是英雄。他们在保护着我们。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罢了。抗日战争最终的胜利,离不开他们的牺牲。从短期来看,他们的牺牲毫无意义,国军连走麦城,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但从长期来看,到了抗战胜利,便就有了意义。没有他们的坚持付出,就没有后来的胜利。后来的后来,也许都不一样了。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人。

战争早已结束,电影也已结束,但斗争还没结束,国际上依然不宁静。美国带头制裁抹黑中国屡见不鲜。弱小不一定挨打,但被打了就一定打不过。只有强大起来,才能尽可能地保护自己,予以还击。

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希望我能见证新时代的到来。

八佰电影观后感800字大全(3)

《八百观后感》今天是电影《八百》刚上映的日子,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弟弟一起去看电影。这是一个战争片儿。电影里讲述“800”名革命将士在四行仓库不畏生死、顽强不息的同日军30万敌军奋力抗争,并连续大战四天四夜的故事。

电影是真实改编的,日军霸占我们中国领土上海,在英国人的帮助下无辜的老百姓们到达安全区租借。在第88师团长谢晋元率领下420多个战士收到命令,坚守最后一道防线“四行仓库”。第一天中国军队和日军开始了三小时的激烈战争,为什么是三小时呢?因为日本人扬言三小时霸占四行仓库,就这样生与死的三个小时战争开始了。中国军队英勇抗战,三小时后日军没有拿下仓库。接受记者访问时他们只有400多人,但是为了壮大自己的声势迷惑敌人,谢晋元他们对外宣称自己有800人。中国军队400多人要战胜几十万日军,谈何容易,但是就这样这400人带着中国无所畏惧的勇气,和日军连续奋战了四天四夜。他们用坚强的意志和无数人的牺牲换来了这场战斗的胜利。当一个个军人身上绑着炸药包,从楼上跳下去的那一刻。我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他们不惜一切代价保护领土,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当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了下来。特别触动人心的还有,决定升起旗帜的时候,当旗帜升起的那一刻,日军开着飞机闻讯赶来,就是为了打到旗帜。没想到中国军人用自己的肉身来护住这面旗,看到这里我已泪流不止,今天我们能有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军人叔叔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默默的想着: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都是军人叔叔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八佰电影观后感800字大全(4)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和烧结厂的同事们一起观看了《八佰》,感谢公司,感谢阚总给予我们这次特殊的观影机会。

电影刚开始的几分钟,感觉很压抑,透不过气。同事说我,这是最基础的战争题材,你连这个都看不了?看完整部电影,在我看来这不是战争题材,这是一部民族主义历史沉淀片。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共情:当他们在自己身上绑上炸药喊出自己的名字义无反顾的跳下去的时候,当他们说来生再见的时候......

四行仓库与租界隔河而望,形成了鲜烈的对比,一线天堂,一线地狱。连接租界和四行仓库的桥叫浙江路桥,也叫老垃圾桥,长59.741米。影片的最后是生的希望,而这生的希望就是穿越这59.741米,许多人留在了这59.741米上。

观影后觉得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实在是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当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压力。许多人在夜晚跨越白昼的时间无法自处。或许这是社会现状,形成这样的原因是我们不够强大,对社会的认知不够多。和《八佰》里面的战士一样,有了民族信仰,有了对自由的向往,就不会再有崩溃的时刻。

我们没有生在战争时代,我们的今天是祖祖辈辈为我们创造的。当我们有了梦想,有了要努力的方向,就要去拼搏。为我们美丽的特钢,我们的德龙集团贡献出一份力量!要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努力上,学习上。努力学习自己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学之所用在阚总的带领下会建设出一个更美好的新特钢!在厂领导的推动与鼓舞下我们会更出色的完成每一项任务,努力向上!

八佰电影观后感800字大全(5)

电影《八佰》“轰炸式”的宣传让我的心蠢蠢欲动,昨日,我和妈妈终于一起去看了这部最近很火的国产抗日片,看完后心里对那些抗日牺牲的英雄们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敬佩。

这部影片是从1937年10月底“淞沪会战”的尾声战役改编而成的,主要讲了“八佰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顽强抵抗四天四夜,最后成功突围到租界的故事,场面非常的震撼。

当然影片中也有很多让人泪崩的地方,触动我的泪点是一位战士把炸弹绑在身上,然后拉开引线往楼下跳,因为当时日军要用炸弹炸楼,如果一旦成功爆炸,那么四行仓库就全没了,然而日军他们有盾牌举在上面,手榴弹根本扔不下去,所以战士们只能这样从高空跳下去,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的战士牺牲,且在跳楼前还报了自己的名字,一句“娘,孩儿不孝了!”彻底让我忍不住了大哭了起来,他们也是有爸有妈的孩子啊!但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们奋不顾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部电影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中国军人的精神,我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感到自豪,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是和平年代,但我们那份爱国的精神和那颗爱国心是一成不变,是一直长存的。同时,我们更不要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们,是他们用鲜血换来了现在繁荣昌盛的祖国!

《八佰》电影观后感700字 篇7

整部电影给我映象最深的就是隔着苏州河迥然不同的天堂和地狱。

当仓库内死守的战士筑建防御工事的时候,河对面的人们喝酒听曲唱戏,富太太们照样喝茶打麻将嚼着上海话吐槽老公微薄的工资。当日军围攻仓库,扬言三个小时攻下仓库时,河对面的人们抱着看戏的心态,戏虐的下赌注,抢观戏的最佳位置。当仓库内战士现场直播式的以血肉之躯与日军拼死相搏时,河对面的国人心底产生了或是怜悯或是悲愤的情感。当看到仓库内的战士冒死也要守住国旗时,河对岸的民众的爱国之情真正被点燃。在最后战士们争分夺秒的过河时,河对岸的民众更是不顾一切的冲破铁丝网要和战士们同在。

这整部电影不仅仅是在写仓库中每位战士的成长,不仅是端午(欧豪饰)从刚开始的懦弱到最后护旗牺牲;不仅是小湖北(张俊一饰)从一个被保护到主动拿起枪投入战斗,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不仅是老铁(姜武饰)从刚开始胆怯消极应战到最后掩护主部队撤离;不仅是陈树生(郑恺饰)留下“舍身取义儿所愿”就身绑手榴弹英勇跳下与敌人同归于尽,以及一个个和他一样甘愿牺牲的勇士……他们的牺牲当然是我们应该歌颂的,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我辈皆应如此!!!

但是我觉得导演好像并不满足于对这些单个人物的成长和表达,导演想要传达的是一种大视角,大格局。

苏州河一侧满目苍夷,断臂嶙峋,寸草不生,尸横遍野。苏州河另一侧热闹非凡,琳琅满目,灯火通明,近在眼前的战争好像与他们毫不相干。只要自己还能生活的好好的,什么国家,民族,大义统统不关“我”的事!不禁让人感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电影八佰观后感500字 篇8

电影的名字是八佰,之所以是“佰”而不是“百”,我的理解是“佰”更能体现人文主义,歌颂人的精神。

一条苏州河,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四行仓库这边是刀枪火海的浴血奋战,对面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这就是电影《八佰》呈现的画面,它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绝望与希望相缠绕所呈现出的一种震撼,更是民族的耻辱与自豪相交杂的心灵撞击。影片中的人物也曾说过:“那边是天堂,这边就是地狱。”河的这岸是“满目萧然”,河的那岸却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一反差的确让人心酸与愤怒。“天堂”充斥着愚昧与麻木,“地狱”充满了不屈与坚守。“天堂”是精神上的地狱,而“地狱”承载的却是我们这一民族的脊梁。

影片中的人物刻画十分真实,并不是单纯的非黑即白,而是掺杂许许多多的灰色地带——租界的民众、起先想要逃跑无意抗战的士兵、开赌场的大姐等等。他们不是纯粹的“黑”,也不是纯粹的“白”,他们是等待被“唤醒”的一个个“灰色”的灵魂。正是这种对民众循序渐进的叙述手法,从麻木愚昧到感动再到奋起抵抗,直击观众内心,很多人的眼泪也是从这一刻开始流下来的。坐着说话不腰疼的戏子开始为英雄们擂鼓呐喊,平时吊儿郎当的赌场小伙儿明知必死无疑却要冒死过桥送电话线,隔岸看戏的洋人拿起枪加入抗日的队伍……这些鲜明的反差无不催人泪下。

然而《八佰》的爱国,又是一种极受争议的爱国,正如黄晓明出演的特派员所说“他们的热情,改变不了战局”,与其无谓的牺牲,不如退避三舍,韬光养晦,但是如果不是这一场场看似实力悬殊的顽强抵抗,怎么能激起四万万国民共同抗日的热情,如何能取得伟大胜利?所以八百战士的这一场战斗,是必输和必要的战斗,进退维谷,左右为难。

电影《八佰》观后感800字 篇9

导演很会调度大场面,租界那边人多而不乱。四行仓库这边打仗场景也既紧张又精彩。很喜欢白马和赵子龙的片段,有了这些镜头让这个战争片变浪漫了,也让这部片子有了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战争片的中国元素。

姜武瓜怂演得太好,他跟王千源一个圆脸一个长脸在一起特别有喜感,真心觉得他比姜文会演戏。张译也很棒,可惜之前看到的75秒说很多字台词的片段没剪进去。演摄影记者是妖猫传里演李白的辛柏青,这个演员不用力演就很吸引人。演小湖北的演员也很惊艳,他居然是乐华公司的一个偶像艺人,比魏辰和欧豪演得更自然,可惜现在下巴削尖了。欧豪演技有进步但还是不够灵动,他应该无比感激导演给了他这个最接近主角的角色,除了演战士还能演赵子龙。他大概是少数没削尖下颌的选秀出身的流量明星,能得到很多大银幕资源也正常,毕竟适合英雄的国字脸太少了。几个散兵游勇是主角,88师的士兵是背景,通过瓜怂们的行为反衬出88师官兵的军事素质和抗战决心,不愧被日军称为闸北可恨之师,这也许是让某些人不痛快非要把这部电影闹黄了的原因吧。

剧情到送旗之前都挺好,我很喜欢一开始湖北保安团的士兵带着斗笠排成一队奔赴战场的部分,他们没有经验,有人还惦记着回家收稻子,一到战场就被鬼子歼灭了。可惜后面自打有国旗剧情就开始拧巴了,护旗部分零碎不真实,特别是官兵洗澡与黄晓明向杜淳交底来回交织这场戏很多余,洗澡整得这么隆重更是莫名其妙,放这个情节也许是想抵消黄晓明那段戏的说教感吧,相比之下《敦刻尔克》对阐述撤退意义表达得很舒服,——那些撤回英国的士兵都很羞愧,认为自己是打了败仗的,没想到举国欢迎他们回家,配上首相的著名演讲,撤退的意义非常明了。其实写四行仓库战斗的剧本也可以更平实一些,就讲几百个官兵,大部分刚补充过来的湖北保安团新兵加上少部分从淞沪战场下来的老官兵被安排到四行仓库做样子打一下,他们士气低落,心情惶恐,各怀心事,一开始只是被动打防御,但是打着打着,发现对岸人民都看着,越来越被唤醒,这让官兵受到鼓舞,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最后光荣地完成使命走向对岸租界,成为失败的英雄被载入史册。该升旗升旗,既不用刻意回避也不用提虚劲拔高,一样可以打动人。制片方大概觉得商业片不热闹不煽情就不好卖座吧。

八佰电影观后感600字范本 篇10

一支中国孤军,在日军围困中以寡敌众、死守不退,日军一波一波的疯狂进攻,都被勇士们击退。当日军抵近企图爆破守军所在大楼时,一位身上绑满手榴弹的中国士兵,毅然从楼上跳下,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是1937年惨烈的淞沪会战中之细节。历史细节,唯有放在历史中观察,才能让人更加真实地理解。

八百壮士孤军坚守,象征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

当时的背景是:淞沪会战后期,中国军队不敌日军海陆空一体的凌厉攻势。10月26日,大场失守,上海战局急转直下,中国军队侧背受到严重威胁,为防止被日军围歼,决定放弃现有阵地,全面向苏州河南岸转移。但是,当时蒋介石决定留一支中国军队在苏州河北岸坚守,最终选择了毗邻苏州河的四行仓库。

八百壮士,实则只有452人,一个营,他们来自第88师,由524团团副谢晋元率领。在日军已经占领的苏州河以北区域留下1个营坚守,已无太大军事价值。在蒋介石眼中,这支孤军的意义是:让外国人看看,我们还是有部队坚守在上海市区的。

蒋介石满心希望:国联大会11月3日就要在布鲁塞尔开幕了,这个会议,一定要做出制裁日本的决定啊……

1937年9月22日,淞沪会战正打得难解难分之际,蒋介石在南京就即将召开的国联大会回答《巴黎晚报》记者提问时,说过如此一段话:

“若列国仍又不采取及时措施,遏制日本之侵略,则不但各国对中国原有之贸易为之消减,即各国在东亚之领土,亦必受严重之威胁。故对日制裁,非所以独助中国,亦所以保护国联会员国及相关非会员国本身之利益。本人深信各国远大眼光之政治家,必当有见及此,遵照会章制裁日本,以尽其义务矣。”

一个弱国的悲剧,就是幻想自己陷入危难时强国会“尽义务”出手援助。

当淞沪会战局势日渐对己不利后,蒋介石的选择是:要坚持跟日本人打下去,哪怕是象征性地打,也要坚持到国联大会召开,由国联出面干涉、调停。

这又是弱国的悲剧: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与坚决的战斗意志与强敌对抗,却幻想通过外交斡旋来达到目的。

国联大会11月3日如期在布鲁塞尔召开了。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要求与会国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停止提供贷款和军需物资,并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但与会各国出于各自的战略考虑和利害关系,除发表泛泛的谴责之词外,谁都不愿率先制裁日本。

经过3个星期的空谈,11月24日会议通过了《九国公约会议报告书》,会议拒绝了中国政府关于制裁日本的正义要求,强调九国公约和平原则的有效性、必要性和普遍适用性,要求中日停止敌对行动,采取和平程序。

这份报告书,形同一张废纸。而这份报告书出炉之时,淞沪会战已经结束,日军兵锋,直指瑟瑟寒风中的南京。

心存幻想,又怎能坚决斗争?

八百壮士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是历时3个月之淞沪会战的尾声。

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蒋介石耗费心血训练的20个德械师全部葬送在黄浦江畔,中国雏形的空军也折损了大半战机,海军舰只几乎全部自沉封锁长江航道,抗战初期库存的弹药装备全部耗用在淞沪之战……

从史料中能够读出:中国军人的血气之勇与武器装备、战术理念、战略思想的落后,形成鲜明对比。当时中国最精锐的部队,缺乏步兵与炮兵、战车的协同作战训练,不适应日军的海陆空立体作战。

那时的中国,确实是一个弱国,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弱”——系统性的弱。

八百壮士作为蒋介石“打给外国人看看”的象征,最终成为中国人面对强敌不屈抗战的象征。

事实上,谢晋元和八百壮士,并不是“打给外国人看看”,外国人靠不住。他们以一腔热血,不畏死亡,在全体中国人当中树立了一座坚持抗战的精神丰碑,他们是中国人的骄傲!

八百壮士的结局,同样悲壮。

血战4个日夜后,他们受命退入租界,却被英军缴去武器。这支孤军全靠上海市民接济。他们照样出操和训练,但在纪念抗战一周年的升旗仪式中,遭到租界军人的袭击,4死11伤。他们却只能通过绝食来抗议。

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在出操时遭受叛徒袭击,中弹身亡,年仅36岁。同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租界,将这支孤军全部拘禁,押至各地做苦工,最远的被押送到巴布亚新几内亚,战士们有些逃脱,有些死于折磨……

这支孤军的悲壮,是当年弱小的中国的悲凉。

所幸,现在的中国,再也不是当年的中国了。

这恰恰就是历史予今天的意义。

《八佰》这部电影不仅刻画专业军人的形象,强敌来临,从不退缩,自杀式防止敌人进攻,到现在我心里还在哽咽。逃兵老算盘、老铁,从开始瓜怂,变成一个英勇的爱国主义战士,值得我们学习。谢团长、齐家铭对老兵的教育,对一堆逃兵的言传身教,都值得每个管理者学习。宁知不可为而为之,坚守仓库四天四夜,特派员来劝说为了保存火种,谢团长才放弃四行仓库。

上一篇:实验室资料保密制度下一篇:健康档案技术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