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情况研究

2024-07-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水稻病虫害情况研究(推荐11篇)

水稻病虫害情况研究 篇1

我县的早稻生产经过前段时间一系列的田间管理工作,现已相继进入生长中后期。目前,全县水稻生长情况良好,形势喜人。水稻生产进入中后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发生危害的重要时期。今年早稻前期生长除局部稻田叶瘟病发生偏重外,其他病虫发生程度与常年同比偏轻。5月中下旬局部稻田发生的叶瘟病,经过农业部门的一系列工作,有效的控制该病的蔓延发展。由于5月下旬至6上旬,随持续降雨迁入的“两迁”害虫以及前期田间残留下来的病虫源,对我县早稻中后期生长仍构成较严重的威胁。因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务必认真抓好早稻中后期的田间管理工作,特别是要搞好早稻中后期田间病虫害的防控工作,以确保早稻增产丰收。预计早稻中后期田间病虫发生趋势如下

1、稻瘟病:前期叶瘟病已得有效控制。但田间仍残留有病菌源,依据田间品种抗病性及气候条件等因素分析,预计穗瘟流行盛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发生程度为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偏重,主要在历史病区和种植易感病品种的稻区发生,发生面积约3.5万亩。

2、稻纹枯病:目前田间病丛率高的为62%,以偏施氮肥和积水稻田发生重,前期雨日偏多不利施药防治。由于田间病菌源偏多,预计流行盛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发生程度为中等局部偏重,发生面积约16万亩。

3、稻飞虱:第三代稻飞虱发生程度为中等局部偏重,发生面积约12万亩,目前已普遍施药,得到有效控制;预计第四代发生高峰期为7月上中旬,发生程度为中等,发生面积约8万亩。

4、稻纵卷叶螟:第三代幼虫盛期为6月12-18日,发生程度为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面积约10万亩,目前已普遍施药,得到有效控制。

5、三化螟:预计第二代成虫羽化盛期为6月7-22日,成虫羽化高峰期为6月12-15日;蚁螟孵化盛期为6月13日-28日,蚁螟孵化高峰期6月18-23日;发生程度为轻局部中等偏轻,发生面积约3.5万亩。主要为害早稻中熟偏早品种造成白穗和为害中稻造成枯心苗,目前已开始施药防治。

6、农田害鼠:害鼠田间密度偏大,主要咬食无水稻田的禾胎禾穗。预计为中等局部偏重程度发生,发生面积约10万亩,主要为害时段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

7、其它病虫:病虫源偏少,为轻发生。

早稻中后期的田间管理措施

1、根据田间苗情和农事活动,农技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咨询、培训活动,指导农户做好工作。

2、开展并搞好高产示范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发动农民群众积极加强中后期的田间管理。

水稻病虫害情况研究 篇2

1 北方水稻常见的病虫害

1.1 稻瘟病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 是北方水稻生产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病害, 一旦发生稻瘟病, 就会引起大幅度减产, 甚至导致颗粒无收, 一般的, 稻瘟病主要发生于水稻的叶部、节部。

北方7月上旬开始发生叶瘟, 并在7月中旬达到顶峰, 水稻的叶片上会形成梭形黄褐色边缘, 中间布有灰色或白色斑点, 急性病斑则表现为紫褐色斑点, 病斑背面产生黑褐色霉斑。病斑汇合成为梭形大条斑, 且叶片黏胶时就表明叶瘟已经非常严重了, 这时极有可能造成整株萎缩死亡[1]。7月下旬~8月上旬是节瘟的高发期, 水稻节部会产生微带蓝色的黑褐色斑点, 而后斑点会扩散至整个节部, 整个节部和附近的茎秆变为褐色, 最后水稻节部干枯, 早期发病时, 如果节瘟严重, 那么整株稻茎节就很容易被折断, 形成白穗。水稻出穗后的10d左右, 水稻常会在穗颈处产生褐色小点, 而后扩散形成黑褐色或蓝黑色的茎秆, 最后整个穗变成白色。

1.2 纹枯病

纹枯病是北方水稻的另一种常见真菌病害, 纹枯病由立枯丝核菌侵染, 在水稻的秋苗期至抽穗期都有可能发生, 特别是在抽穗前后水稻发病最为严重[1]。在纹枯病的发病早期, 水稻的近水面的叶鞘会产生暗绿色水浸状小斑点, 而后这些斑点会逐步扩大形成椭圆形斑纹, 病斑中央灰白色, 边缘呈暗褐色或灰褐色。稻穗在受到纹枯病侵袭时会变成墨绿色, 严重时更会变为白穗。田间湿度过大会引起病斑程序白色粉状霉层, 病部菌丝集结成菌核, 影响水稻的优质优产。

1.3 赤枯病

水稻种植的土壤环境不良也会引发病虫害, 赤枯病便是因为土壤环境缺少某种营养元素, 酸性土壤缺钾、盐碱土壤缺锌都会引起赤枯病, 而秧苗植株在受到外伤后也可能引发这种生理性病害。在严重缺钾的土壤环境中, 水稻在分蘖初期若患上赤枯病, 植株便会呈矮化状态, 叶色也会呈暗绿色, 叶片上极有可能突然出现大面积的褐色斑点[2]。北方气候多变, 常会出现低温、刮风等天气, 这时缺钾田块的水稻从叶尖就会开始出现褐色斑点, 而后逐渐向下发展, 水稻茎叶会发脆, 随着水稻的成熟, 褐斑虽然会逐渐消退, 对水稻的产量影响较小, 但是其出米率与出米质量会造成严重影响。

2 水稻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2.1 对水稻品种进行合理化布局

为了有效防治水稻的病虫害, 需要在掌握不同时期产生的害虫规律的基础上, 适当搭配水稻品种, 确保水稻的成长时期不受害虫的影响, 尽可能地避免水稻病虫害。东西方的阳光光照强度较大, 因此, 水稻的行向最好以东西方方向,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病虫害[3]。水稻的种植最好采用密集种植, 在水稻周围可以形成良好的水稻生长气候,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发生病虫害, 同时也可以增加单位面积中水稻苗数, 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实现水稻种植的高产。

2.2 合理的施肥灌水

施肥灌水是水稻种植的重要环节, 肥料对水稻的生产发育与土壤的团粒结构都有一定的影响, 同时也影响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通过合理的施肥灌水, 可以有效避免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因此, 在水稻的施肥灌水过程中, 需要注意肥料的搭配, 尽可能地将有机肥和钾、磷、氮及相关微量元素的肥料搭配使用, 在施肥时遵循“早施追肥、巧施追肥、重施基肥、增施磷钾肥”的原则[3], 同时注意观察水稻的生长情况, 对水稻施加适量的微量元素肥, 避免出现退施氮肥或者偏施等问题。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施肥与灌水是联系紧密的步骤, 不可分割, 在水稻的灌水过程中, 要保证灌水的合理化与科学化。一旦发生病虫害, 就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害虫进行淹水处理等, 这样既可以消除病害, 也不会影响水稻的成长。

2.3 注重农药的选择

在水稻发生病虫害时, 农药防治是最为直接的方法, 也是水稻种植中不可缺少的应急措施。农药防治具有杀伤力强、效果显著等特点, 在选择农药时要格外注意农药的安全性, 选择在农业部门药检所登记的农药, 对未经生产许可的农药要坚决禁止使用, 尽可能地选择无毒、无残留或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2.4 科学处理水稻种子

水稻种子的处理是水稻种植的基础, 在处理种子时要注意科学性, 作物很容易通过种传、土传等方式受到地下病虫害的侵袭, 因此, 在处理水稻种子时要格外注意。一般的, 在处理水稻种子时, 先以16%的恶线清可湿性粉剂与5%的灭菌成可湿性粉剂融水, 将种子放在溶液中浸泡3~4d, 在浸泡过程中, 要注意上下翻动, 在浸泡完成后不需要淘洗便可以直接催芽播种[2]。经过这样处理的水稻种子能够有效防治水稻的病虫害, 使水稻种子可以健康成长, 确保水稻出苗的健壮, 提高水稻的高质高产。

3 结语

北方水稻种植面积大, 水稻病害种类也很多, 既有真菌引起的病害, 也有细菌和病毒引起的病害, 这些病害地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稻的质量与产量, 因此, 对于水稻的病虫害, 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对其进行防治, 采用农业防治手段, 切实改善种植环境与条件等, 加强栽培管理, 确保水稻的优质优产。

参考文献

[1]王伟, 王新兵, 孙丽丽.水稻苗床常见病害及其预防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8) :65-68.

[2]杨再学, 李大庆, 胡支先, 郑元利.水稻主要病虫草鼠的发生及防治技术模式[J].植物医生, 2001 (04) :34-37.

水稻病虫害情况研究 篇3

【关键词】水稻 病虫害防治 提高

水稻作为一种人们非常喜爱的主食,经常出现在大家的餐桌上。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深受爱戴。水稻产量的多少却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市场价格和供给,无时无刻的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由于环境污染、温室效应产生,使得生态气候逐渐温暖,越来越适宜害虫的生存。不同的种植方式、方法和对病虫害预防、控制手段的不当也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农业部《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要求坚持农药减量与保产并举,数量与质量并重,生产与生态统筹,节本与增效兼顾。

一、影响水稻产量的病虫害发生因素

工业生产导致环境污染,从而引发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适宜的温度是很多生物生长繁育的条件。危害水稻等农作物的害虫也在其中,在温暖的大环境里,它们的繁殖速率提高,生长速度加快。适宜的温度也促生了很多细菌病菌的生长,于是它们共同影响着水稻的产量。

二、病虫害的种类

病害有好多种,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纹枯病、稻曲病、水稻稻瘟病、恶苗病、绵腐病等。虫害类型又以稻飞虱、稻三化螟、稻卷叶螟等尤为显著。

三、水稻病虫害的防治现状

(一)轻病害重虫害

相比较虫害发病的明显特征,水稻病害的防治往往会被忽略,例如由灰飞虱隐藏在苗株根部所引起的条纹叶枯病。如果在前期被发现积极防治就不会出现由局部扩散到全部的条纹叶枯病。

(二)重后期轻前期

许多水稻病害的防治如果在前期被发现防治,就不会导致后期虫子生长虫龄不齐、虫子品种多样,造成不好根除的局面。许多农民认为前期有分蘖,可以不用防虫,但是事实却是截然相反。

(三)轻综合防治,重视药剂

由于缺乏综合全面的考虑,很多种植户没有想到在育苗时就可以选择抗病的品种,种植时采用宽株窄距的方式来防治后期出现的稻纹枯病,农户们大都只是在水稻生病时用农药围追堵截杀死的病虫害。其实完全可以从育苗、种植方式还有延缓种植期等方面来防治。

(四)重防治日期,轻药种选择

农户们一般都是在植保部门下达的防虫时间内进行防治,然而对于防治药品的选择却疏忽大意。由于农药品种的多样性,杀虫治病效果存在差异,农户相对缺乏专业知识,农户自主选择的产品不一定具有同等的效力,这样一来防治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三、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普遍有以下几种

对于水稻病虫害的防治还是遵循防为主,治为辅助的方式,从育种到施肥、浇水等合理选择安排。出现问题时用物理配合生物、化学等方法共同的防治。

(一)苗株品种的选择

在水稻育种的初期需要选择适应性强一些、抗病性也强而且高产的品种来种植,例如一些深两优5814、广八优165等抗稻褐飞虱病的品种,抗水稻瘟病的汕优94-4,穗丰占681对于预防白叶枯病也有很好的效果。播种前将所有种子在农药或者温水里泡一泡,能预防某些病菌对水稻的传染。

(二)水稻科学施肥

稻田里的施肥需要注意有机肥、无机肥合理配比,并且与氮磷钾合理搭配,配合测土配方施肥,满足水稻对于养分的需求。还要注意某些含氮量高的肥效,对于某些病虫害发生率会有增加,只有合理搭配施肥才能让水稻生长态势良好。

(三)水分合理灌溉

采用不同的灌溉方法:调节田间的气候。例如水稻各个时期所需的水分不同,可以用薄露灌溉或者干湿交替灌溉方法。

(四)绿色防控采用生物防治技术

用自然天敌的控害技术:利用寄生蜂还有寄生蝇来干扰害虫种群,对其进行抑制。还可以用信息干扰素,干扰害虫交配,降低繁殖率。生物防治没有环境污染,选择性较高,对于病虫害防治有长久作用效果。一般30天内,不打农药,培育天敌的繁殖,过了30天,可以适度喷洒。还可以采取稻鸭共存的饲养方式,在水稻分蘖非常旺盛的时候,每667亩可以放养15天大的小鸭子15只,通过鸭子在田间的飞行采食来抑制稻飞虱,而且还可以给稻田除草。

(五)绿色防控物理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方法是区别于化学防治方法,利用一些光谱来消灭趋光性的昆虫,通过改变温度、通过一些电流产品,破坏害虫的生存环境来进行灭虫。在种子播种前,用热力学的办法把里面的病菌清除。

(六)科学用药化学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方法就是通过农药等化学类药剂对于病虫害进行剿杀。优点是作用快,效果好,但是使用不合理很容易使病虫产生抗药性,所以需掌握药量。缺点是不可以阻断病虫的繁殖。

1.对于水稻病虫害农药的喷洒无疑是最快速的方法,然而方法不当很容易引起病虫害抗药性的增加,所以要想农药既能够发挥作用,又不至于产生副作用,就必须合理配伍。首先施药时间要和植保部建议的时间相同,最好能做到专业化统防统治;其次要遵循能一起杀绝不单独杀的原则,这样药物可以达到最大化利用率。施药时还需要弄清楚症状,好对症下药,所谓对症下药有奇效。

2.如果天敌可以解决的,最好不要用药物。而且还可以选用既能杀死害虫,同时还可以保护天敌的药物,这样可以一举两得。

3.科学施药。例如对稻纹枯病,喷洒药剂时需对准植株的根部,施药的浓度还需要掌握,足量的水可以把药剂对匀,低容量的新型喷雾器是很好的选择,具备这些基本要素就可以放心喷洒。

四、总结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4

近年来,虽然科研工作人员不断培育出水稻抗病虫新品种,农民也加强了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许多高效农药在防治水稻病虫害中也投入了使用,但受气候、种植制度、栽培方式、生态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水稻重大病虫害仍然是影响粮食生产的最主要的生物灾害[。水稻病虫害主要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病毒病等为主。在防治上,要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既要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危害,保证产量安全,又要有效控制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及农产品污染,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环境安全。1防治策略

以作物为中心,以重大病虫害为主攻对象,强化源头控制和暴发流行区的分区治理,因地制宜协调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大力推广应用生物、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依赖,努力实现节本增效和可持续控制。

2防治适期和指标

(1)稻纵卷叶螟。①卵孵化高峰期防治,隔7d再防治1次(大发生年份);②2龄幼虫高峰期前防治(中等发生年份),每百丛3.3cm以下绿色小苞数30个。分蘖期可适当放宽防治指标,以保护天敌和稻田生态环境。

(2)螟虫。防治二化螟,在分蘖期株枯鞘率3%~5%、孕穗后期至抽穗期卵块数达750块/hm2时用药;防治三化螟,在水稻破口期卵块数达600块/hm2时防治枯心,或三化螟螟卵孵化初期进行防

治。

(3)稻飞虱。每百丛平均虫量分蘖期为1 000头,孕穗至抽穗期为1 500头,齐穗至乳熟期为2 000头以上。掌握在低龄若虫高峰期防治。

(4)稻瘟病。重点防治水稻易感病品种、敏感时期及老稻瘟病区。发现发病中心、急性病斑或病叶率达到10%时实施药剂防治,老病区、感病品种种植区在孕穗末期、破口初期及齐穗期要各打1次保护药,进行预防。

(5)纹枯病。分蘖盛期病丛率达5%~10%;孕穗期病丛率常规稻达20%左右,杂交稻为30%以上。

3主要推荐防治技术

3.1农业防治

深耕、灌水灭蛹控螟。春季越冬代螟虫将近化蛹时,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处理带虫稻草,合理安排茬口,及时深耕灌水浸田,浸没稻桩10d左右,可降低虫源基数。螟虫卵孵化始盛期,将田水排至3cm以下,降低蚁螟为害叶鞘的部位。盛孵高峰后和盛孵末期,各灌深水1次,保水3d,可杀死大量幼虫。尽量避免单双季稻混栽,单季稻可适时推迟播种期,双季稻连作田早稻收割后及时翻耕灌水深淹没稻桩。

3.2生物(药剂)防治

(1)苏云金杆菌(Bt)制剂防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在水稻生长前期,或田间螟虫和稻纵卷叶螟卵孵化盛期采用苏云金杆菌制剂防

治,对螟虫和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也可保护稻田天敌,维持稻田生态平衡。苏云金杆菌对蚕高毒,靠近桑园的稻田慎用。

(2)枯草芽孢杆菌制剂防治稻瘟病。在抽穗破口期遇阴雨天气、叶瘟和苗瘟出现急性病斑或发病中心时,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制剂防治,齐穗后再喷1次,对稻瘟病有良好的预防和防治效果,对作物安全。

(3)宁南霉素防治水稻病毒病。水稻病毒病感病初期,采用宁南霉素与杀虫剂配合使用,连续用药3~4次,对病毒病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4)稻鸭共育技术。鸭子可捕食大部分飞虱及其他害虫,还可起到踩草、耕耘和刺激水稻健壮生长的作用,减轻稻飞虱、螟虫、稻水象甲、叶蝉、纹枯病和水生杂草等病虫草害的危害。

3.3物理防治

(1)利用成虫的趋光性,成虫发生期在稻田设置频振式诱蛾灯捕食与诱杀,可减少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和稻瘿蚊等害虫的种群数量。

(2)应用昆虫化学信息素可诱杀集中连片稻田中的二化螟。

3.4化学药剂防治

(1)氟虫腈、敌•氟腈、毒死蜱、三唑磷、阿维菌素+哒嗪硫磷或阿维菌素+毒死蜱,防治二化螟和三化螟,在卵孵化盛期施药。使用时注意,阿维菌素对光稳定性较差,要避免在中午阳光强烈的情况下施药;对鱼高毒,应避免污染水源和池塘等;对蜜蜂有毒,不要在开花期施用;最后1次施药距收获期20d。

(2)丙溴磷、氟铃脲等昆虫生长调节剂防治稻纵卷叶螟(低抗区、非桑蚕区可结合应用杀虫双等沙蚕毒素类剂)。利用5%锐劲特+40%毒死蜱的高效配方,对控制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螟虫具有理想效果。

(3)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毒死蜱防治稻飞虱;氟虫腈+吡虫啉、或毒死蜱+吡虫啉防治水稻灰飞虱效果良好。

(4)咪鲜胺、三环唑、春雷霉素等药剂防治稻瘟病,感病品种和老发病区,连防2次,隔7d 1次。井冈霉素对水喷雾,或泼浇,或制成毒土撒施在稻基部,或三唑酮农抗120水剂喷雾,防治纹枯病效果良好。纹枯病与稻飞虱同时发生,可选用虱纹灵或阿维菌素加井冈霉素混用。

探析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5

探析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于庆波

摘要:总结了水稻稻瘟病、纹枯病、条纹叶枯病、螟虫以及稻飞虱等的防治技术,以为减少水稻产量损失,取得粮食丰收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近几年来,通过开展对大安市安广镇新荒乡大田作物水稻病虫的测报工作,以及发布防治措施,调查防治效果,总结出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现介绍如下。

1水稻稻瘟病

大安本身就是一个干旱地区,泥土属砂性,长期灌深水加之过分干旱、偏施氮肥等导致稻瘟病发病重。水稻一生中有3个易感病时期,分别是苗期、分蘖盛期和抽穗齐穗期[1]。穗颈瘟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应在破口期及齐穗期及早预防。稻瘟病分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防治应采用以种植抗病优质品种为中心、健身栽培为基础、药剂保护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①合理利用抗病品种。②科学田间管理。培育壮秧,施足基肥,增施钾肥、锌肥、有机肥,巧施穗肥,适时晒田。③种子处理。10% 401抗菌剂1 000倍液浸种48 h或80% 402抗菌剂2 000倍液浸种48~72 h,直接催芽,或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浸种24 h,洗净后催芽。④药剂防治。叶瘟应在发病初期(病叶率3%时)喷药保护,穗瘟在抽穗初期喷药保护,以后视天气情况决定喷药次数。药剂选择: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50 g/hm2或40%富士1号1 500 g/hm2,或40%克瘟散乳油2 250~3 000 g/hm2。为了保证药剂防治效果,应保证用水750 kg/hm2,不宜盲目加大用药量。

2水稻纹枯病

长期的用此地块种植水稻,反复施肥,氮过量、密植、灌水过多均易导致纹枯病严重发生。一般以分蘖盛、末期至抽穗期发病为盛,以抽穗期前后发病更烈,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可危害穗部和深入到茎秆内部[2]。水稻纹枯病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辅以药剂防治。①栽培防病。

以肥水管理为中心,肥料应注意稳施氮、磷,增施钾、锌肥。以施足基肥、保证穗肥为原则,水稻生长中期不宜施氮肥提苗。灌水要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②药剂防治。以保护稻株最后3~4片叶为主,施药不宜过早(拔节期以前)或过迟(抽穗期以后)。药剂选择:5%井冈霉素水剂2 250 mL/hm2或12.5%纹霉清水剂1 500~3 000 mL/hm2,或20%纹霉清悬浮剂900~1 500 mL/hm2,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0g/hm2,对水750~1 050 kg/hm2喷雾。药剂要喷在稻株中下部,重点防治时期应在孕穗至齐穗期。

3水稻条纹叶枯病

主要通过灰飞虱传播[3]。通常病株心叶沿叶脉呈现断续的黄绿色或黄白色短条斑,以后合成大片,病叶一半或大半变成黄色或黄白色。高秆品种发病后,心叶细长而卷曲成纸捻状,弯曲下垂而成“假枯心”;矮秆品种发病后心叶展开仍较正常。早期发病植株枯死,发病迟的只在剑叶或叶鞘上有褪绿斑,但抽穗不良或穗畸形不实。病株分蘖一般减少。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采取治虫防病的综合措施。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切断病毒的传播源。一是把传毒媒介灰飞虱消灭于传病之前。二是要远离麦田、蔬菜田、草荒田等虫源田,及时清除秧田及大田周边杂草,减少灰飞虱寄生。③加强肥水管理。基肥要施好,不施分蘖肥,重施穗肥,水稻生育期注意使用锌、硼、锰等微肥或水稻敏感的元素,促进水稻健康生长,提高抗病力。④药剂防治。药剂浸种,提前预防;秧苗移栽前施一次“送稼药”;发现整田发病率在3%以下即要防治。药剂选择:可用10%吡虫啉可湿粉500~1 000倍液或5%锐劲特悬浮剂800~1 000倍液浸种,或5%锐劲特种衣剂拌种;“送嫁药”可用10%吡虫啉300 g/hm2+36%三氯异氰尿酸375~450 g/hm2防治;大田用10%吡虫啉450~750

g/hm2+3.95%病毒必克675 g/hm2对水750 kg/hm2进行普防。用药时间掌握在2、3代灰飞虱卵孵高峰至低龄若虫高峰期适期防治。

4水稻螟虫

水稻螟虫分为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螟虫危害严重时可造成白穗。防治方法:用15%雷钻乳油1 350 mL/hm2,或13.5%钻心炮乳油1 350 mL/hm2,或13.5%伐克乳油1 350 mL/hm2,或13.5%决斗乳油750 mL/hm2,或10%金佛乳油600 mL/hm2,或辛乳油1 350 mL/hm2对水900 kg/hm2喷雾[4]。水稻螟虫防治时期:①二化螟。应在低龄幼虫高峰期施药防治。②三化螟。第1次用药在水稻大肚期(破口期前3 d)防治,7 d之后可再用1次。③稻纵卷叶螟。新荒乡重要的迁飞性害虫之一,条件适宜,发生危害的程度就重。在新的小虫苞出现时施药防治,水量要足,喷雾均匀。

5稻飞虱

俗称“蜢子”,也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比较常见的有白背飞虱及褐飞虱。2种飞虱都是随着西

南气流从南方稻区迁入,一般在水稻的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即白背飞虱主要在分蘖至拔节期危害,受害田块稻叶发黄,分蘖减少,严重时水稻成片“落塘”枯死,褐飞虱主要在孕穗至成熟期危害,危害严重时,稻丛基部变成黑褐色,逐渐全株枯死,受害田常“黄塘”,严重时全田枯黄,形如火烧。两飞虱的防治适期都应在田间每百丛有虫量在50头以上即开始用药,采取“压前控后”和狠治主害代的策略。①喷雾。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10%叶蝉散可湿粉3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喷雾,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②泼浇。用10%吡虫啉,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600 g/hm2或用40%久效磷乳油750 mL/hm2大水泼浇,用水6 000 kg/hm2。③撒颗粒剂或毒土。用3%呋喃丹颗粒剂,或4%叶蝉散颗粒剂30~45 kg/hm2撒入稻田;也可用80%敌敌畏乳油2 250 g/hm2,加适量水稀释,拌细土300~375 kg/hm2撒施。

6参考文献

小暑时节注意防治水稻病虫害 篇6

小暑节气防治水稻病虫害 资料图片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目前种植面积超过2800万公顷,年产量达1.7亿吨以上。每年由于病虫害的发生,都会造成大面积的减产,成为阻碍水稻高产的重要因素。

水稻病虫害种类很多,常见的病虫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稻飞虱、螟虫、稻纵卷叶螟、稻水象甲等,如防治不好,将损失稻谷15~40%,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因此,做好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才能确保水稻丰产丰收。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很多,有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为了达到经济、安全、有效的目的,通常综合采用各种措施来防治水稻病虫害。

水稻病虫害情况研究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品种

试验早稻品种为田两优66。

1.2 试验对象

第1、2代二化螟 (Chilo suppressalis) ;第2代卷叶螟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第3代稻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 ;稻瘟病 (Piricularia oryzae) ;纹枯病 (Thanatephorus cucumeris) 。

1.3 试验环境条件

试验田安排在冠朝镇冠朝村十组, 稻田为沙质壤土, 土壤肥沃, 水源条件好。4月26日抛栽, 施45%三元复合肥300kg/hm2、尿素75kg/hm2作基肥。抛栽后7d结合化学除草施尿素150kg/hm2、氯化钾120kg/hm2作追肥, 其他管理与大田一样, 6月14日破口抽穗, 7月19日成熟收割。

1.4 病虫发生情况

泰和县早稻病虫总体为中等发生, 其中:纹枯病重发生, 第2代卷叶螟、第3代稻飞虱中等偏重发生, 第1、2代二化螟、稻瘟病中等发生。试验田纹枯病重发生, 第2代卷叶螟、稻飞虱中等发生, 第1、2代二化螟中等偏轻发生;第3代稻瘟病未发生。

1.5 试验设计与安排

1.5.1 试验设计。

试验设7个处理, 分别为:常规防治, 所有试验对象按测报防治 (A) ;完全不防治, 所有试验对象均不防治 (B) ;不防治稻飞虱, 其他试验对象按测报防治 (C) ;不防治卷叶螟, 其他试验对象按测报防治 (D) ;不防二化治螟, 其他试验对照按测报防治 (E) ;不防治纹枯病, 其他试验对象按测报防治 (F) ;不防治稻瘟病:其他试验对象按测报防治 (G) 。不设重复, 各小区随机排列, 小区面积66.7 m2, 小区间作埂。

1.5.2 药剂种类及用量。

各种病虫防治药剂如下: (1) 防治二化螟:80%锐劲特60g/hm2; (2) 防治卷叶螟:20%康宽150mL/hm2; (3) 防治稻飞虱:70%艾美乐30g/hm2; (4) 防治纹枯病:5%井冈霉素水剂3 000mL/hm2; (5) 防治稻瘟病:枯草芽孢杆菌150g/hm2。

1.5.3 打药时间和方法。

第1次:5月8日防治第1代二化螟;第2次:6月5日防治第2代卷叶螟、稻瘟病、纹枯病;第3次:6月22日第2代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用卫士牌WS-16P型手动喷雾器喷雾, 工作压力为0.2~0.4MPa, 对水量前期为450kg/hm2, 中后期为900kg/hm2。

1.6 气象条件

5月上旬雨量偏多;5月中下旬、6月上旬雨量偏少, 气温偏高;6月中下旬雨量偏多, 气温偏低0.4~1.9℃。

1.7 调查统计

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 每小区查25~50丛稻。在各种病虫发生危害定局后调查1次危害情况。调查内容:第1、2代二化螟调查总株数、枯心 (白穗) 数, 计算枯心 (白穗) 率; (2) 卷叶螟调查剑叶数、剑叶卷叶数, 计算剑叶卷叶率; (3) 稻飞虱调查总虫数, 计算百丛虫量; (4) 纹枯病调查发病株数及严重度, 计算病情指数; (5) 稻瘟病调查病株 (病穗) 数, 计算病株 (穗) 率; (6) 产量损失调查, 各小区分别收割、脱粒、扬净、晒干、称重, 计算小区产量, 折算单位面积产量, 并进行考种, 计算结实率、千粒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治效果

从试验结果看 (表1) , 经过防治, 各主要病虫都得到有效控制。第1代二化螟防治区的枯心率为0.07%~0.29%, 未防治的枯心率为1.97%~3.79%;第2代二化螟防治区的白穗率为0.01%~0.17%, 未防治的白穗率为1.02%~2.53%。第2代卷叶螟防治区的剑叶卷叶率1.89%~2.36%, 未防治区的剑叶卷叶率29.33%~33.67%;防治区的稻飞虱百丛虫量为104~200只, 未防治区的稻飞虱百丛虫量为2 300~4 900只。纹枯病防治区的病株率为6.45%~8.38%, 未防治区的病株率为71.76~84.64%;试验田未发生稻瘟病。

2.2 对产量的影响

从试验结果看 (表2) , 病虫害对早稻产量有明显的影响, 整个生育期完全不打药防治病虫, 各种病虫害危害严重, 损失产量1 692.0kg/hm2, 损失率24.13%;不防治稻飞虱, 其他病虫按常规防治, 损失产量621.0kg/hm2, 损失率8.86%;不防治卷叶螟, 其他病虫按常规防治, 损失产量733.5kg/hm2, 损失率10.46%;不防治二化螟, 其他病虫按常规防治, 损失产量295.5kg/hm2, 损失率4.21%;不防治纹枯病, 其他病虫按常规防治, 损失产量807.0kg/hm2, 损失率11.51%;由于试验田未发生稻瘟病, 故稻瘟病未对试验田造成产量损失。

2.3 防治效益

从试验结果看 (表3) , 按常规防治, 共打药防治3次, 挽回经济损失3 045.6元/hm2, 农药及施药人工费用1 005元/hm2, 投入产出比为1∶3.03;不防治二化螟, 其他病虫按常规防治, 挽回损失2 513.7元/hm2, 农药及人工费用825元/hm2, 投入产出比为1∶3.05;不防治卷叶螟, 其他病虫按常规防治, 挽回损失1 725.3元/hm2, 农药及人工费用645元/hm2, 投入产出比为1∶2.67;不防治稻飞虱, 其他病虫按常规防治, 挽回损失1 927.8元/hm2, 农药及人工费用960元/hm2, 投入产出比为1∶2.01;不防治纹枯病, 其他病虫按常规防治, 挽回损失1 593.0元/hm2, 农药及人工费用960元/hm2, 投入产出比为1∶1.66;不防治稻瘟病, 其他病虫按常规防治, 挽回损失3 045.6元/hm2, 农药及人工费用855元/hm2, 投入产出比为1∶3.56。

3 结论

2008年, 泰和县早稻病虫中等发生, 水稻主要病虫对产量的影响明显, 试验田不打药防治产量损失率达24.12%。试验田各主要病虫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大小为纹枯病>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稻瘟病。打药防治早稻病虫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其总体效益为1∶3.03。

摘要:研究了泰和县水稻主要病虫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水稻主要病虫害对产量影响很大, 不打药防治, 产量损失达24.12%;打药防治早稻病虫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其总体效益为1∶3.03。

关键词:水稻,三虫两病,产量,影响

参考文献

[1]杨荣明, 朱叶芹, 刁春友, 等.2003年江苏省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原因及其治理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 2004 (2) :10-13.

[2]许瑞秋, 曾成香, 黄岩彬, 等.稻纵卷叶螟主害代发生量与降雨关系的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 1999 (3) :23-25.

说说水稻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篇8

1.施药技术

1.1对症下药,药、水配比适宜,选用新型施药工具

首先认真查虫诊病,辨明主要为害的是虫还是病,再辨别其种类。对未能认准的疑难病虫,应及时找当地的农技人员现场确诊;或在田间拔取典型具有代表性的样株,带泥用塑料袋包好根部,送到当地农技部门请农技人员确诊,并指导对症下药。在使用乳油剂或水剂农药时,可用塑料瓶做成一个带把的小量筒,并准备一个能盛20—25kg水的桶,配药时先按每公顷用药量用小量筒量药倒入桶内,再按要求的稀释倍数加水搅均使用。为确保稻田施药均匀,可选用由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研制的新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该产品操作灵活、方便,不易渗漏。一般喷施的药液(指经水稀释后的药液)应在525kg/hm2以上。

1.2实行“后退”喷药

施药时,将习惯的“前进”喷雾改为“后退”喷施操作,保持行走的幅度有一定距离。经实践证明,“后退”喷药较习惯的“前进”喷药操作有以下好处:①因缓慢后退,有利喷足药量;②不致因行走而人为碰落过道两旁稻苗上的药液,提高防治效果;③药液不易沾染衣服,有利于人体健康。在田间施药时,应保持一定的行走幅度,不应无规律地行走。根据水稻的一般密植规格,每次下田左右摆动喷雾的幅度以8—10行稻丛为宜,以防止行走过窄,造成药液浪费和分布不均;而行走过宽又会降低防治效果。

1.3施药时保持深水层

施药田块不宜串灌、漫灌,凡过水丘田块应在施药前加开排灌沟。施药时,田间应保持3—5cm深水层。

2.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2.1稻瘟病

稻瘟病俗称“鬼掐颈”,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

2.1.1发病特点。苗瘟: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褐色而枯死。潮湿时病苗表面常有灰绿色霉层。叶瘟:病斑呈纺锤形,最外层黄色,内圈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有褐色坏死线向外延伸呈长条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的霉层。穗颈瘟:发生于穗颈上。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发病早的多形成“全白穗”;迟的则谷粒不充实,病穗往往从颈部折下,形成吊颈。

2.1.2防治方法。①种子消毒:1%的石灰水浸种;强氯精消毒。②药剂浸秧:用2%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按50g对水25kg的比例,将秧洗净甩干,浸入药液中30s取出堆闷,闷30min,然后栽插。③喷药防治:一旦出现叶瘟发病中心,及时用甲基托布津、乙基托布津1 000~1 500倍液喷雾;亦可用富士一号,一般用750mL/hm2对水900kg喷雾。在水稻孕穗破口期,不管田块是否发病,都应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 kg/hm2对水900kg喷雾防治1次。在抽穗后发现穗颈瘟,用富士一号1 500mL/hm2对水900kg进行喷雾。

2.2水稻纹枯病

纹枯病俗称花脚杆,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也是我县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

2.2.1发病特点。病斑中部呈灰白色,边缘呈暗褐色,经常几个病斑相互连合成云纹状大斑块。在阴雨多湿的情况下,病部长出白色或灰白色的蛛丝状菌丝体,以后逐渐形成白绒状菌块,最后变成褐色坚硬菌核。

2.2.2防治方法。①清除菌源,打捞“浪渣”,铲除田边杂草,不用病稻草还田;②合理施肥灌溉;③及时喷药:用1%(1万单位)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7.5kg/hm2,或2%井冈霉素1.125 k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1 125kg喷雾。也可用草木灰225~300kg/hm2对水1 500kg浸泡一昼夜,过滤后喷雾;或用草木灰375~525kg/hm2直接撒施。

2.3稻杆蝇

2.3.1危害症状。幼虫乳白色,钻入心叶内为害,秧苗被害后抽出的心叶上有椭圆形或长条形小孔洞,后发展成纵长裂条,叶片破碎。

2.3.2防治方法。用18%杀虫双3.75kg/hm2对水900kg喷雾。

2.4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又叫裹叶虫,是我县主要害虫之一。每年随西南气流由中南半岛及我国海南和两广南部稻区迁入我县。主迁入期一般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产卵盛期在6月中旬,危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

2.4.1危害症状。以幼虫进行危害,幼虫吐丝将稻叶纵卷成筒,取食叶肉,形成白条斑,受害严重时,稻叶一片枯白。

2.4.2防治方法。防治应掌握在幼虫盛孵期施药效果最好,一般年份防第3代在6月20日左右。可用杀虫双(兼治钻心虫)、杀虫单等防治。

2.5稻飞虱

稻飞虱俗称“蜢子”,也是我县主要害虫之一。我县稻田发生的主要是白背飞虱及褐飞虱。2种飞虱都是随着西南气流从南方稻区迁入。一般在水稻的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即白背飞虱主要在分蘖至拔节期为害。

2.5.1危害症状。受害田块稻叶发黄,分蘖减少,严重时水稻成片“落塘”枯死。褐飞虱主要在孕穗至成熟期为害,危害严重时,稻丛基部变成黑褐色,逐渐全株枯死,受害田常“黄塘”,严重时全田枯黄,形如火烧。

2.5.2防治方法。两飞虱的防治适期都应在田间有虫量50头/百丛以上时开始用药,效果好的药剂为大功臣、扑虱灵、叶蝉散等。

2.6钻心虫

钻心虫包括大螟、二化螟、三化螟3种。

2.6.1危害症状。3种都是以幼虫蛀入水稻内取食,在水稻不同生育期,被害植株可形成枯心、枯鞘、虫伤株、枯孕穗和白穗。大螟幼虫红棕色;二化螟幼虫黑褐色,体背有5条纵线;三化螟幼虫淡黄绿色。

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篇9

水稻病虫害防治必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稻瘟病、白叶枯病为主要防治对象,实施“以种植高产抗病品种为中心,推广高产控病栽培为基础,适时药剂防治为保障”的综合防治方法,加强病情监测预警,广泛开展技术培训适时指导农民防治,监测措施与应急措施相结合,实行分区治理、分类指导。

一、种植高产抗病品种

必须鉴定监测水稻品种抗瘟性,及时压缩、淘汰高感病品种,引进,推广种植抗病品种,避免因种植的品种抗瘟性散失和引进种植的新品种高感稻瘟病导致严重发病。要合理布局品种,力求避免同一个坝子品种单一化,增强品种多样性。

二、混合间栽

以矮秆杂交稻品种为主栽品种,当地高杆糯为间栽品种,规格化混合间栽,对稻瘟病常年发病的稻区防治效果较好。

三、保健栽培措施

①、肥床旱育秧,培育壮秧,适时早栽。②、科学管理肥水,合理密植。水分干湿相济,适时撤水晒田,促进稻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测土配方施肥,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巧施穗肥,避免偏施氮肥。条栽、规格化栽插,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③、田园清洁,减少菌源。病稻草要及时处理掉,减少初次侵染源,减轻病害的发生危害。

四、监测病情,药剂防治

水稻病害的危害有一个发生的过程,要开展田间、监测病害发生动态,适时进行药剂防治。①、秧田期防治。种子处理:稻种带菌是稻瘟病、稻白叶枯病、稻细条病、稻恶苗病等多样水稻病害的初次侵染源之一,播种前稻种用强氯精,多菌灵,石灰水等药剂处理消毒稻种,减少初次侵染源。喷“送嫁肥”:移栽前3—5天普查一次,发生叶瘟及栽插节令较迟的田块喷洒三环唑作“送嫁肥”能推迟大田叶瘟发生时间,减轻发生程度。也可用“三环唑+叶枯宁”作“送嫁肥”,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老病区秧田期喷药是关键,一般拔秧前施一次药。

②、大田防治:

A、稻瘟病:叶瘟防治应在移栽返青后5-10天“巡查”一次,发现叶瘟及时喷洒三环唑、硫环唑、克瘟散、稻瘟净等药剂控制叶瘟,穗瘟预防必须在孕穗后期,以品种抗瘟性强弱为基本依据结合穗期天气预报,叶瘟病病情和稻株长势长相,确定预防穗瘟的重点区域和田块。在水稻孕穗期(尖苞期)准时用三环唑或硫环唑等高效药剂作茎叶喷雾,必要时隔7-10天再喷药一次,多年防治实践能有效防穗颈瘟,应作为防治稻瘟病的“保障”措施抓好。

B、稻白叶枯病:稻白叶枯病在发病初期喷药,一般5-7天施药1次,连续用药2-3次,药剂选用叶枯宁、农用链霉素。大田施药要有“一点治一片,有一片治一块”及时喷药封锁发病中心,如气候有利发病,应实行同类田普遍防治,从而控制病害蔓延。

C、稻纹枯病:药剂有三唑酮,#冈霉素等,在发病初期用药。

D、稻曲病:通过多次试验示范表面50%复方多菌灵胶悬剂(多菌灵+井冈霉素)亩用100ml防效90%左右,500万单位井冈霉素粉剂亩用 27g 防效85%左右,只需在孕穗后期(抽穗前7——10天)茎叶喷雾1次。

五、实施检疫

水稻病虫害情况研究 篇10

一、病虫发生形势与趋势

1、目前的天气气候有利水稻病虫发生。(1)今年梅雨期雨日多、雨量大、气压低。尤其是苏中、苏北局部地区7月初雨量特大,水稻受涝成灾。这种天气对迁飞性害虫,如白背飞虱、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等水稻害虫迁入有利,也有利于白叶枯病等流行病害的暴发流行。(2)今年台风来得早,发生频繁,如3号台风“艾云尼”、4号台风“碧利斯”等于7月上中旬袭击我省。台风天气同样有利水稻外源性害虫迁入。(3)梅雨过后,气温上升,加之水稻进入分蘖后期,开始封行,长得过于嫩绿,稻田小气候有利于病害发生,如水稻纹枯病等病害进入上升为害期,有些涝害水稻甚为严重。

2、灰飞虱虫量大,带毒率高,加重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据调查,扬州大学实验农场灰飞虱虫量比

去年同期明显增高。泰州姜堰灰飞虱虫量是2005年同期的1倍,带毒率仍在30%以上,兴化灰飞虱带毒率达40%。不少地区仍较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尽管各地狠抓了一、二代灰飞虱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早期发病率明显低于往年,但局部感病品种田块条纹叶枯病发病仍在40%以上,三代灰飞虱发生量仍很高,水稻中后期条纹叶枯病还有上升趋势,千万不可忽视。7月中旬已进入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等稻飞虱的混合发生期,据扬州大学实验农场和郊区的调查,稻飞虱虫量为390头/百穴。

3、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局部地区已出现明显为害症状。7月11号,丹阳、武进等地稻纵卷叶螟为害已出现束叶、白色枯条斑等症状,甚至幼虫有转移虫包为害等现象,幼虫已达5龄。

一、二代稻纵卷叶螟发生期明显早于往年,姜堰局部田间二化螟为害已造成枯心枯鞘。因此,二、三代稻纵卷叶螟仍可能暴发,二化螟局部地区偏重发生,必须抓紧防治。

4、水稻部分病害将进入暴发流行期。水稻纹枯病开始上升,局部田块症状明显。高邮、洪泽局部田间水稻分蘖早、长势旺的田块穴发病率已达到20%,受涝田更为严重。近年扬州北部、淮安、东海等地水稻白叶枯病开始上升,前一段时期的大雨漫灌有利水稻白叶枯病流行,水稻白叶枯病回升的地区应予以高度重视。

二、水稻中期病虫害防治意见

1、狠抓三代灰飞虱防治,控制水稻中后期条纹叶枯病发生。各参试单位应认真做好虫情调查,宜在三代初龄若虫高峰期用药防治。三代灰飞虱可与白背飞虱、褐飞虱及二代纵卷叶螟一起兼治。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敏感品种,应作为重点防治对象,至少防治2次。

2、切实做好二、三代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工作。对二代纵卷叶螟的防治要根据各县市植保站的测报,根据田间卵量及幼虫发生期,把握好防治适期。特别是三代纵卷叶螟对水稻威胁较大,直接影响水稻产量,一定要作为硬仗来打。防治适期掌握2龄高峰期,即幼虫孵化高峰后3~5天。

3、重视二代二化螟的防治工作。二代二化螟发生期较长,在二代二化螟发生较重的地区,要根据一代二化螟的蛾峰,确定防治适期,一般要防治2次。

4、抓好水稻病虫防治的主体战,控制好水稻纹枯

病及稻瘟病。对于这两种病害一定要注意抓早期防治,做好预防工作,争取主动,切勿被动。

5、正确处理好水稻搁田与带水防治的关系。搁田有利于对纹枯病的防治,也有利于褐飞虱的防

治,因此搁田是减轻水稻病虫发生的措施之一。需要带水防治的药剂在防治适期的把握上要与水稻搁田有机错开,抓紧搁田前和搁田后的时间防治,提高防治效果,既不影响搁田,又不影响病虫防治。

水稻主要病虫害预测与防治技术 篇11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预测;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11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6.060

1稻瘟病

1.1测报要点

适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流行。叶瘟系统调查和普查:在3~4叶期至移栽大田前3~5天,查1次苗期叶瘟。自插秧后返青起,至始穗,每5天定点系统调查1次大田叶瘟。分别在分蘖末期和孕穗末期各大田普查叶瘟一次;穗瘟系统调查和详查:从破口开始至蜡熟期,每5天定点系统调查1次大田穗瘟。在黄熟期普查一次穗瘟;品种抗性调查:在分蘖末期和黄熟期结合叶瘟、穗瘟普查分别进行1次品种抗性调查。

1.2防治要点

一是种子消毒,减少菌源。用25%咪鲜胺乳油2000倍液或35%三环唑悬浮剂1000倍液浸种24小时,并妥善处理病秆,尽量减少初源;二是带药移栽。在秧苗移栽前3天,每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50克喷雾可有效控制叶瘟发生;三是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期适当控氮抑苗,后期看苗补肥。用水要“前浅、中晒、后湿润”;四是是化学防治。苗、叶瘟,在发病初期,尤其是出现发病中心或急性型病斑时,每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50克,或40%稻瘟灵乳油100克,或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30~40克,或20%稻瘟酰胺悬浮剂80~120毫升,或每克含1000亿芽孢的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5~20克,对水45~60毫升喷施,以上药剂交替使用。重病田须5~7天再治1次。穗瘟重在预防,于水稻破口期施第一次药,齐穗期再补施1次。施药后8小时如果遇雨要补施。

2水稻纹枯病

2.1测报要点

高温、高湿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系统调查:春季稻田翻耕前进行菌核调查。从水稻分蘖开始至发现发病,进行始见期病情系统调查。从始病期开始至水稻乳熟期进行病情增长情况系统调查;大田普查:在分蘖盛期、孕穗期、抽穗期、乳熟期大田各普查一次。注意调查菌核数量,获得不同调查时期的水稻病丛率和病株率。

2.2防治要点

一是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追肥早施,不可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使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灌水做到分蘖浅水、够苗露田、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长穗湿润、不早断水,防止早衰;二是药剂防治。抓住防治适期,分蘖后期病穴率达15%即施药防治。每亩用25%嘧菌酯悬浮剂40毫升,或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0毫升,或1%申嗪霉素悬浮剂40~60克,或12.5%氟环唑悬浮剂30~50毫升,或5%己唑醇悬浮剂80~100毫升,或20%井冈·蜡芽菌悬浮剂100~120毫升,或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50~70克,或43%戊唑醇悬浮剂20毫升,任选1种对水50升喷雾或对水400升泼浇。

3二化螟

3.1测报要点

越冬虫口密度和死亡率调查:在越冬前结合末代螟害率,越冬后在当地稻田灌水翻耕前或越冬代幼虫化蛹始盛期分别调查1次。幼虫、蛹发育进度调查:在有代表性的有效虫源田内,从常年化蛹盛期开始第一次调查,隔5~7天后调查第二次;成虫诱测:每年从越冬代幼虫化蛹始盛期开始,至秋季末代螟蛾终见后1周止。每天黄昏开灯,天明关灯,进行成虫诱测;卵块密度和孵化进度调查:成虫始盛期后3天开始,每隔5天查1次,共查3~4次;螟害率、各代虫口密度调查:枯鞘率、枯心率结合当地二化螟残留虫量调查进行;枯孕穗、白穗、虫伤株于水稻黄熟期进行。采用分龄、分级法进行发生期预报。根据越冬后虫口密度预报第一代发生程度。根据第一代残留虫口密度预报第二代发生程度。

3.2防治要点

一是农业防治。秋翻,妥善处理稻草、稻茬等越冬寄主,减少虫源基数;选用丰产、抗虫的优良品种;科学管理肥水,增加水稻自身抗虫能力。在春季化蛹高峰期耕沤治螟;二是生物防治。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稻螟赤眼蜂、澳洲赤眼蜂、蜘蛛、青蛙等;三是物理防治。在成虫盛发期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二化螟成虫;四是化学防治。采取狠治一代的防治策略,既可保苗,又可压低下一代虫口密度。防治一代二化螟的常用药剂及有量:每亩用1.9%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50毫升,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或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30毫升,或40%三唑磷乳油100~150毫升等,以上药剂任选一种对水30升喷雾。防治时田间要留3厘米深水。

4稻水象甲

4.1测报要点

监测:灯诱监测结合本田调查,重点监测未发现稻水象甲的地区,离发生地较近、人为传播可能性较大的地域,一般采用踏查,重点稻田采用棋盘式10点取样,每点60丛,每次查3块重点田。系统调查:春季解冻后、冬季上冻前各调查1次越冬成虫数量。水稻生产期间,用黑光灯诱测成虫数量。在揭膜后插秧前调查一次秧田越冬成虫数量,随机调查3块地,每地调查10个点,每点0.1平方米。插秧后第二天开始调查本田稻水象甲数量,先随机踏查,后定点调查,采用对角线取样法,每点20丛,共100丛;大田普查:在越冬代成虫高峰期、第一代成虫高峰期、选择气流走向地、铁路与公路沿线、水流域地、山脚地、水稻集中产区等发生区的水稻田,用棋盘式10点取样,每点连查60丛,每块田查600丛。

4.2防治要点

未发生稻水象甲的地区,应严禁从疫区引种,不从疫区、发生区调运稻草及稻草制品。发生区防治措施:一是农业防治。清除田边杂草,消灭越冬成虫。合理施肥,氮肥过多易造成虫口密度增大;二物理防治。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三是化学防治。每亩可用40%三唑磷乳油120~150克,或10%醚菊酯悬浮剂80~100克,或20%辛硫·三唑磷乳油100~150克,对水45升喷雾。

上一篇:五一巾帼标兵岗主要先进事迹下一篇:祝福老人的生日快乐的祝福语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