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戏剧教学法

2024-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语文戏剧教学法

初中语文戏剧教学法 篇1

【内容提要】

戏剧文学体裁的文章,对初中学生来说是很陌生、很新奇的。因为它本身的特殊性也就给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挑战。怎样让学生感受到戏剧的魅力?怎样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怎样解读人物的性格?笔者就自己教学的感受谈点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

戏剧矛盾冲突舞台说明人物形象

戏剧艺术,是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它种类繁多,各具特色。苏教版的语文教材在九年级下册中第一单元就收录了具有代表性的《威尼斯商人》、《江村小景》、《陈毅市长》、《一厘米》四篇戏剧体裁的文章。戏剧这种特殊文体的教学也对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能够带领学生了解戏剧的基本常识,掌握读剧本的方法,培养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能解读名家名剧,初步涉入戏剧瑰丽之门。那么戏剧教学该怎样突破?笔者就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产生的思考,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抓住戏剧文学区别于小说、诗歌等文学体裁的三个特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

特点1: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问题:故事情节有哪几个场景?(时间、地点(空间)、环境、人物、事件分别是什么?)

特点2: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问题:故事情节中有哪几次巧合(矛盾冲突)?

特点3:剧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性格。

问题:主要人物是谁?如何表现人物性格(刻划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抓住戏剧的情节,引导学生探究情节中的悬念、巧合或矛盾冲突的合理性,进而把握剧本突显的主旨。

戏剧是为了演出提供的脚本,受到严格的时间、空间的限制,所以常要浓缩生活的情景,用更快的节奏,大开大阔地叙述故事。为了增强戏剧效果,往往需要用悬念、巧合、偶然性的事件来强化。

笔者在教授《江村小景》的时候就尝试让学生抓住情节中的几次巧合来深入文本。《江村小景》中出现了四次巧合:

1、恰巧女儿出去的时候,长子回家和母亲相认。

2、恰巧母亲出去的时候,女儿和长子相见却不相识,并且产生矛盾冲突。

3、恰巧在长子调戏女儿的时候,次子回家撞见了,于是和长子之间产生矛盾冲突。

4、恰巧在长子、次子相互残杀,悲剧酿成时,母亲回到家中看见了这一幕。学生在文本中找到了四次巧合,也就对故事情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接着我引导学生理解这种巧合是偶然中的必然。也就是说,戏剧中设置的巧合或矛盾冲突,是有着深刻的背景和原因的。《江村小景》中的四次巧合就是很好的例子。长子在外多年,养成了兵痞的习气,一个善良的人产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军阀混战、兵祸造成的。而他的出现,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可以说这样一个兄弟相残的悲剧发生在一个普通老百姓的人家,是一种偶然。但是,这种悲剧注定是要发生的,因为社会的黑暗、动荡殃及的不止是这户人家,是带有社会的普遍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戏剧故事是偶然中的必然,笔者设置了这样的问题:你觉得故事中出现的四次巧合合理吗?兄弟相残的悲剧可以避免吗?

三、抓住戏剧中的舞台说明等,引导学生解读特定场合、特定背景下的人物性格。

由于初中学生接触较多的文学作品是小说,散文和诗歌,对戏剧文学极为生疏。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是:初中生对于戏剧文学缺乏基本的审美理论,如果用已有的阅读小说、散文和诗歌的方法去解决戏剧问题,必然会遇到许多无法处理的死结。

一般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我们是带领学生在阅读人物描写的语句当中来解读人物形象的。但是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因为是在特殊的矛盾冲突中展现的,所以对人物所处的环境、社会大背景要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对剧本中的舞台说明、画外音等能帮助了解故事背景的信息要引导学生关注。

笔者在教授《陈毅市长》的时候,引导学生对剧本开始时候的舞台说明进行了充分地解读。通过舞台说明能侧面了解化学家齐仰之深居简出、潜心科研、清高固执,甚至有那么点纯朴可爱的性格。也正是这样的性格才有下面他和陈毅市长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戏剧展开的情节当中的舞台说明,充分地展示这人物的性格。配合人物的个性化语言,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人物丰满的血肉。

四、利用戏剧表演的形式,演绎剧中人物形象,让学生感受人物在矛盾冲突中的性格表现。

戏剧教学不是坐在剧院里看戏,无法感受那种综合艺术带来的震撼,我们阅读的是导演、演员用的“蓝本”,那么我们师生就是导演、演员,要完全依靠自我的心领神会才能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仅仅通过分析文本是不能完全、充分地把握人物的形象。所以笔者认为让学生挑选出矛盾冲突最激烈的情节来演绎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演”即按课本内容编排课本剧,让学生参与,当演员,在班内把剧情现场展示出来。这样的教学手段更直观,表演的过程中,更是加深了学生对剧中人物的理解,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当然,“演”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也要学生参与点评。要引导学生充分抓住表演者是否符合剧本中的人物形象来点评,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剧本中的人物和主题。

当然,戏剧体裁的教学有其特殊性,有别于其他文学体裁作品的教学,但是人物、环境、情节仍然是作品的重点。对人物的形象分析,也必须要抓住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态等来解读人物。而人物的内心活动可以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节来想象,甚至可以形成书面的小习作,这样也更有助于深度解读人物形象。

初中语文戏剧教学法 篇2

一、抓住戏剧文学区别于小说、诗歌等文学体裁的三个特点设置问题,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

特点1: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

问题:故事情节会有哪些场景? (时间、地点 (空间) 、环境、人物、事件分别是什么?)

特点2:剧本必须有较为集中的和比较尖锐的矛盾冲突。

问题:故事情节中有哪几次巧合 (矛盾冲突) ?

特点3:剧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性格。

问题:主要人物是谁?如何表现人物性格 (刻划人物形象的方法) ?

二、抓住戏剧的情节, 引导学生探究情节中的悬念、巧合或矛盾冲突的合理性, 进而把握剧本突显的主旨

戏剧是为了演出提供的脚本, 受到严格的时间、空间的限制, 因此浓缩生活的情景是必不可缺的, 用更快的节奏, 大开大阔地叙述故事。为了增强戏剧效果, 往往需要用悬念、巧合、偶然性的事件来强化。

例如, 在教学《变脸》的时候教师可以配乐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感情。学生自由组合。自选片断, 表情朗读。其余学生以“导演”的身份点评。朗读完毕教师可以以记者的身份请几位“水上漂”“狗娃”谈谈对角色的理解, 并选相关片断加以佐证。教师也可引导学生深层探究。提问:如何看待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不难从文章看出: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和做法, 有其现实的考虑和深层的原因。水上漂收狗娃为孙子, 主要是一种非常现实的生存需求, 他需要老有所养, 需要传宗接代, 而这一切, 在传统社会中都是由家庭的男性后代来实现的;他期望狗娃继承祖传绝活, 并声明“传儿不传女”, 这是为了确保自己家庭的利益一脉相承地延续下去, 为了避免竞争以谋求生存, 所以, 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 而要究其根源。《变脸》是非常有名的川剧作品, 情节美、形象美、语言美、手法美, 美不胜收, 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建议同学们课余时间观看戏曲, 阅读戏曲剧本, 慢慢地, 你就会发现你已经成为一个准戏迷了。

教学最后可以布置作业, 留给同学们课后加深对戏剧的了解。例如, 1.剧中“帮腔人”由幕后唱到台前, 替狗娃向水上漂求情。请你以”帮腔人”的口吻, 再写几句劝说水上漂的唱词。2.学写戏剧评论。针对《变脸》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任选一个角度, 写一篇文学短评。等等。

三、抓住戏剧中的舞台说明等, 引导学生解读特定场合、特定背景下的人物性格

由于初中学生接触更多的文学作品是小说, 散文和诗歌, 对戏剧这一类的文学作品极为生疏。故此, 教学中教师们通常会面临的问题是:初中生缺乏对于戏剧文学基本的审美理论, 如果学生们运用已有的阅读小说、散文和诗歌的方法去理解戏剧文学, 必然会遇到许多无法处理的难题。又比如在教学《陈毅市长》的时候, 可以引导学生对剧本开始时候的舞台说明进行了充分地解读。通过舞台说明能侧面了解化学家齐仰之深居简出、潜心科研、清高固执, 甚至有那么点纯朴可爱的性格。也正是这样的性格才有下面他和陈毅市长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戏剧展开的情节当中的舞台说明, 充分地展示这人物的性格。配合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从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人物丰满的血肉。

总之, 戏剧体裁教学的其特殊性, 有别于其他文学体裁作品的教学, 但是人物、环境、情节仍然是作品的重点。对人物的形象分析, 也必须要抓住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态等来解读人物。而人物的内心活动可以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节来想象, 甚至可以形成书面的小习作, 这样的方式也更有助于深度解读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1]冯梦明.哈姆雷特与牡丹亭矛盾冲突比较[J].商品与质量 (科学理论) .2011 (08) .

[2]曾宪林.威尔第歌剧《茶花女》的悲剧形象塑造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

[3]夏衍.抗战时期的戏剧与契诃夫的戏剧比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 (22) .

[4]于海腾.浅谈曹禺剧作中的语言动作性[J].文艺生活 (中旬刊) .2011 (10) .

初中语文戏剧教学法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戏剧教学;现状问题;有效策略

戏剧作品是集合舞蹈、音乐、绘画、雕塑、表演、文学等为一体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也是初中教育阶段学生接触的最后一种文学样式。由于戏剧的综合性很强,因此,对初中生来讲要想透彻地领悟戏剧作品的思想与内容还有较大难度。再加上当前很多初中戏剧教学仍旧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师不重视戏剧教学,这就制约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那么,在初中语文戏剧教学中如何实现高效教学是教师亟须思考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戏剧教学中存在的现状问题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初中语文戏剧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

1.学生未读懂剧本

由于当前初中语文戏剧未列入中考范围,因此,广大师生都未充分重视戏剧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引导学生分析戏剧剧本中的矛盾冲突,而是让学生自主学习与阅读,而戏剧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且语言往往具有深层内涵,只有阅读者深刻剖析背景等素材,才能精准地把握戏剧作品的真实创作意图及思想内涵,这就使学生很难透彻理解剧本的内涵与价值。

2.教师未有效指导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戏剧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甚至完全将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行将剧本内容表演出来以加深理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爱动爱玩的学生虽然热热闹闹地表演了故事内容,但是教学活动多流于形式,学生在课堂中没有什么收获,这就制约了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有效解决初中语文戏剧教学现状问题的途径

依据上文分析的当前初中语文戏剧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在深度剖析出这些制约性问题核心原因的基础上,依据自身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途径。

1.教师应引导学生解读剧本

初中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阅读、鉴赏及理解能力还处于较低状态,因此,在学习戏剧这一综合性很强的艺术作品时,需要教师恰当科学的指导,这样学生才能深度精准地感知作品的内涵与思想,从而准确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并在感知与体会剧本语言与矛盾冲突时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快捷地走进剧本、走近作者,并在脑海中再现作品剧情。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威尼斯商人》这一戏剧作品时,为了让学生透彻理解剧本内容、精准把握剧本语言、深度体会剧中的矛盾冲突,就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并为学生补充一些与创作背景有关的内容,甚至还可介绍作者的生活阅历,以帮助学生深度了解戏剧剧情的发展情况。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点与疑点,教师还应通过启发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开疑问。并且,为了提高学生对剧本语言的理解精准度和学生学习剧本知识的积极性,教师还可大胆创新改变传统的讲读教学模式,积极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影视视频,使学生可借助多种感官感知与体会剧情和语言,从而实现恰当理解与牢固掌握,最终透彻理解剧本思想与内容。

2.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者作用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者作用,为学生的戏剧作品学习服务。而戏剧是一门表演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表演的过程,学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剧中人物的情感思想与心理活动,才能真正走进剧本、理解感受剧中主人公的思想,最终深度理解戲剧作品的内涵与价值。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威尼斯商人》一课时,在学生表现戏剧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就应积极参与其中,并依据学生的表现情况恰当并及时地对其进行指导,以推动表演活动高效、顺利地进行。像剧本中有大量的主人公夏洛克、鲍西娅、安东尼奥的独白或对白,这些独白或对白都渗透着说话者某种强烈的思想或情感,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揣摩人物的身份、思想及特点,从而使他们都能在舞台表演中将自己的情感恰当地融进去,并用抑扬顿挫的语言替剧中主人公说出每一句话,从而有效提高表演效果。

总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戏剧教学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及理解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充分重视戏剧教学活动,并积极发挥自身的教学组织者与引导者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剧本内容与思想,最终切实提高戏剧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郝继瑜.初中语文戏剧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5.

[2]宁海燕.谈初中语文戏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学周刊,2014(1):66.

[3]于洁.浅淡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戏剧教学[J].天津教育,2016(Z2):107-108.

初中段戏剧知识课件 篇4

定义: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初中段戏剧知识课件

分类及标准

按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分

话剧以对话为主,如《威尼斯商人》。

歌剧以歌唱为主,如《白毛女》。

舞剧以舞蹈为主。

按剧情繁简及结构分

多幕剧生活面宽广,情节较复杂。

人物较多,布景变换频繁。

独幕剧人物较少,情节较简单。布景变换少或不变。

按题材反映的时代分

历史剧如《打渔杀家》。

现代剧如《白毛女》。

按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分

喜剧

悲剧

正剧(悲喜剧)如《白毛女》

剧本特点:必须适合舞台演出,受时间限制,篇幅不宜过长,人物不宜太多,场景不能过多变换。

必须有情节(即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又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语言必须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通俗自然,简练明确,响亮动听。

动作必须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

有舞台说明:位置-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对话中间。

内容-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初中语文戏剧教学法 篇5

摘 要:从课程标准来看,教育戏剧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沟通表达、团队合作、解决问题乃至肢体运用等多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了解别人、了解世界以及人格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育戏剧;小学语文教育;全人教育;实践

在西方,教育戏剧被视为一种“全人教育”,历史悠久,在近100年来,发展尤其迅速。作为一种综合的教育,它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还能够培养自我认知的能力,换位思考能力、想象力、创造力、领导力及一生发展最为重要的自信心。

目前我国的戏剧教育才到起步阶段,用戏剧作为教育手段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探索。社会上,会听到这样的疑问:“教育戏剧是培养演员吗?”“学习了这个会不会耽误其他课程?”有的家长也会说类似的话:“我的孩子没有表演基础,不知能不能演好啊?”那么,教育戏剧到底内涵些什么呢?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尝试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入教育戏剧手段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认识教育戏剧的意义

从课程标准来看,教育戏剧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沟通表达、团队合作、解决问题乃至肢体运用等多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了解别人、了解世界以及人格的全面发展。

二、开展教育戏剧实践

(一)戏剧暖身活动在语文课前三分钟的运用

每节课前三到五分钟,经常看到学生由于前一堂课的干扰或课间休息过于兴奋,呈现满脸倦容、昏昏欲睡的学生,或是叽叽喳喳、东张西望的学生。老师看见或生气或不理。此时,进行适度的“戏剧暖身”便是有效课堂的一剂良药。

暖身活动主要在使学生的情绪进入到课堂活动中,一般都以简单的肢体动作、发声练习、专注和游戏等活动进行,有助于班级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与学习情境的导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我特别设计了课前三分钟。

1.我演你猜

到了高年级,学生的词语积累日益增大,每天利用课前三分钟,玩猜成语的游戏――“你演我猜”。这个课前训练学生反应能力、肢体、口头表达能力,与队友默契程度。同时,说出的成语,可以丰富学生的成语知识,使听的人和讲的人都有收获,既积累了知识,还调动了学生的热情。

2.角色扮演

从本节新课中挖掘扮演素材,例如:在一年级口语交际课《小兔子乖乖》,老师不妨将课堂变成动物园,举行一场“动物大游行”,让学生选择自己想扮演的动物,并加入一些特点的动作,如:慢悠悠的小猪、爱睡的乌龟、灵活的蛇等。让学生先练习自己扮演的动物的走路姿态、神情等,跟着音乐的节奏在教室内走动,当音?吠V梗?请学生表现自己所扮演的动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反应,做定格动作。学生控制肢体做出各种动作,同时以游戏的形式带领学生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想象。这些练习为学生自信心的建立、自如的肢体运用和交流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教学中,设计有效的课前三分钟训练,能使课堂的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可以尽快地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告别传统教学的沉闷死板,新鲜的事物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

(二)教育戏剧在口语交际课中的运用

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往来交换思想、看法、意见,交流经验、成果、情感,或者买卖东西,寻求帮助,交涉事情等待人处事的活动,必须要有交际对象,构成交际关系,形成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才能进行。比如在《小兔子乖乖》口语交际课上,老师首先创设了一个情境:老师扮演的兔妈妈要出门割草,嘱咐学生所扮演的兔宝宝不要给陌生人乱开门。这样的情境,引发了学生说的欲望。以下是师生互动的课堂实录:

角色扮演:肢体模仿,了解羊和狼的特性,掌握故事大意。

1.模仿羊的叫声、走路、吃食的动作,了解羊的特点。

师:小朋友们,你见过羊吗?羊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特点?

2.今天,羊妈妈要出去割草了,嘱咐小羊关好门。(老师扮演羊妈妈)

3.(狼叫声)你听!这是什么声音?

4.了解狼的特点:模仿狼的叫声、走路、抓羊等动作

师:你说说狼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特点?

5.剧情表演――大灰狼假扮羊妈妈,骗小羊开门

(明确:让学生领悟“在生活中要警惕像大灰狼一样的坏蛋,不要随意给陌生人开门”的生活道理。)

大灰狼先生(老师扮演):听说羊妈妈出去割草了,只有小羊们在家,它要带着它的小狼们一起出来抓羊啦!

师: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引导小羊各种应对的方式)

6.羊妈妈回来了……

师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展开口语交际活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身的特点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有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基本要求。

(三)教育戏剧在小古文教学中的运用

小古文在文字上的特殊性,其在教法上与现代文有着较大的区别,“小古文”进入课堂之后,究竟应该怎么教?已成为了教师的困惑。比如在教学小古文《龟兔竞走》“龟行迟,努力不息”部分。教师和学生共同扮演乌龟这个角色,带领学生进入假想的比赛情境,体会在乌龟漫长的比赛途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阻碍?进行模拟表演。接着教师脱离自己扮演的角色,随机采访赛途中的小乌龟,让他们说说当下的真实感受。A学生说:“很累、很辛苦。”B学生说:“好累,但是我要坚持到底。”C学生说:“我想放弃了……”激发学生在情境中投入情感、扩展思路以及自我表达。让师生在戏剧教学中体验乌龟的努力、坚持不懈。教师通过入戏发问,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教师进入角色与恢复身份这种真实与虚拟之间的交替,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多位思考的能力。这是一种“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看待事物的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教育戏剧提供了一种安全而有益的方式,让学生得以参与别人的故事,透过别人的眼睛看世界。具备了同理心或同情心,一个人就能够理解他人的处境。

三、结语

教育戏剧的独特之处就是“演”出来的教学,所有参与者,包括老师与学生都运用表演去历经的学习过程。学生不自觉地就会融入到老师安排的教学程序中,从暖身活动到扮演活动,都是在教师所提供的基本资料或与同学的互动中,由学生针对问题去主动探究的,在此过程中,创意与想法不断产生,不但增加了思考性、趣味性,更提高了创造力。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戏剧教学法 篇6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A.花哨(shɑo)

.腌(yān)菜

.B.戊戌(xū)

.蛊(ɡǔ)惑

.C.踏拉(tà)

.痞(pǐ)

.D.造孽(nüè)

茶盅(zhōnɡ).

咂(zā)摸 .搭讪(shɑn).沏(qī)茶 .惭愧(kuì).发髻(jì).神龛(kān).嗜(shì)好 .

淘汰(tài)

.解析:选A。B.“讪”应读shàn,C.“踏”应读tā,D.“孽”应读ni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辍学

既便

耳濡目染

兵荒马乱 B.销假

缜密

截长补短

开仓赈饥 C.蕴藉

特聘

专诚谒见

义气相投 D.伸说

回馈

通货膨涨

老气横秋 解析:选B。A.即便,C.意气,D.申说、膨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国庆期间上映的电影《建国大业》和《风声》,票房都超过了3亿,其他同类型的国庆献礼片只能望其项背了。....B.近年来中国GDP增长的相当大的部分来自于外国资本的投资和外贸出口,这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外国资本的依赖程度日渐加深,可见人们担心外国资本控制中国经济的顾虑也并非杞人忧天。....C.面对即将喷薄而出的中国3G市场,各通信设备厂商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招数,期待在未来中国3G设备市场取得一席之地和更大的市场份额。D.国庆阅兵仪式展示了中国自主研究的先进的信息设备,国外媒体包括华人报纸纷纷报道,无不为之侧目,赞叹中国人的创新能力。....解析:选B。“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A.“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这个成语多用于否定句式,在该句中使用不恰当;C.“喷薄而出”,形容水涌起或太阳上升的样子,与语境不符;D.“为之侧目”形容畏惧而又愤恨,不符合语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从开工不到8个月,都映高速公路就完成恢复重建,这是继我省交通部门在3个月抢通都汶路奇迹之后,又创造的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B.这款新车是针对年轻人群打造的实用家庭轿车,这款车的整体造型融合当今车坛最时尚的设计,刀刻般的肩线贯穿整车,充满力量感。

C.受连续大规模注入流动性资金及经济刺激计划影响,目前全球货币条件较为宽松,一旦信心恢复,初级产品和资产价格也可能较快反弹。

D.此次音乐会,观众将可以欣赏到莫里康内大师不同时期创作的20多首代表作,同时大屏幕将播放介绍大师生活的影片。

解析:选D。A.两处错误,赘余“从开工不到8个月”去掉“从”,语序错误,应把“我省交通部门”移到“继”之前作主语,去掉“之”,在“奇迹”前加“的”,与下句连贯;B.成分残缺,融合„„的设计(理念);C.搭配不当,“产品”不能“反弹”。

二、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节选《茶馆》中的文字,完成5~9题。

秦仲义 日本人在这儿,说什么合作,把我的工厂就合作过去了。咱们的政府回来了,工厂也不怎么又变成了逆产。仓库里(指后边)有多少货呀,全完!哈哈!

王利发 改良,我老没忘了改良,总不肯落在人家后头。卖茶不行啊,开公寓。公寓没啦,添评声!评书也不叫座儿呀,好,不怕丢人,想添女招待!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活下去!是呀,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我可没做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我得罪了谁?谁?皇上,娘娘那些狗男女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

常四爷 盼哪,盼哪,只盼谁都讲理,谁也不欺负谁!可是,眼看着老朋友们一个个的不是饿死,就是叫人家杀了,我呀就是有眼泪也流不出来喽!松二爷,我的朋友,饿死啦,连棺材还是我给他化缘化来的!他还有我这么个朋友,给他化了一口四块板的棺材;我自己呢?我爱咱们国家呀,可是谁爱我呢?看,(从筐中拿出些纸钱)遇见出殡的,我就捡几张纸钱。没有寿衣,没有棺材,我只好给自己预备下点纸钱吧,哈哈,哈哈!

秦仲义 四爷,让咱们自己祭奠祭奠自己,把纸钱撒起来,算咱们三个老头子的吧!王利发 对!四爷,照老年间出殡的规矩,喊喊!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戏的内容和意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三个人互诉不幸,含着眼泪为自己撒起纸钱,也为时代唱起葬歌。6.概括归纳秦仲义、王利发、常四爷这三个人的身份和性格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秦仲义:是个民族资本家,终于被各种反动势力吞噬而彻底破产了,变得无可奈何。王利发:是个小商人,虽善于经营,却无法抵御住种种反动家伙的欺压,是个可怜虫,无路可走,只有自杀。常四爷:是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的代表,骨气铮铮,富有反抗精神。

7.对这一幕所反映的时代和三个人共同的思想情绪分析准确的一项是()A.解放前夕,三人都充满了绝望情绪。

B.抗战刚刚胜利,他们充满了不平、懊恼和愤慨。C.日本投降不久,三人都充满了绝望情绪。D.解放前夕,他们充满了不平、懊恼和愤慨。

答案:B 8.“我可没做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对这句话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王利发自己的自白是对国民党统治的愤怒控诉。B.这是王利发对自己悲惨命运的生动概括。C.这话代表了千千万万小商人的命运和遭遇。D.这话控诉了整个旧时代太黑暗、太不合理。

解析:选A。茶馆主人王利发经过清代末年、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他的话应该是对整个旧时代黑暗的愤怒控诉。

9.“我爱咱们国家呀,可是谁爱我呢?”对这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常四爷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有正义感,所以一切反动人物都迫害他。B.常四爷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百姓,这是他们反抗封建专制制度情绪的流露。C.老百姓爱国,可是代表国家的政府却不爱老百姓。

D.常四爷是个爱国者,可是他又不按政府意愿去做,所以政府不爱他。答案:C(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

沈祖炜

强化历史记忆、重视历史记载、尊重历史事实,乃是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现代科学主义的张扬,强化了科技的能量,却在无形之中弱化了人文精神的追求。对某些城市来说,相应的后果还在于城市精神的流逝。有时,根据某种需要,随心所欲地解释历史的事情也比比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承载历史记忆与城市精神的人,特别是一代又一代的老年人受到了忽视甚至遭到无情打击。如此这样,难道还有敬老崇文可言吗?

敬老崇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一种文化。老者往往是文明的承继和传播的载体。不尊重老人的社会一定很肤浅、很冷漠。所以,我们说的“敬老”,是同尊重历史、尊重传统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说的“崇文”,不仅仅是崇尚文史,而且是崇尚广义上的人文。中华民族一向把黄帝尊为人文始祖,把文明传播的边界列为夷夏之辨的标尺。生生不息的民族传统从来都是强调人文精神的,而人文精神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创造力。儒家所谓的“仁者爱人”,说到底也是这个意思。

近代文明史说明,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人的创造力的解放。在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所激发的人文精神,曾经大大地解放了人的创造力。中国历史上的所谓太平盛世,也就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期,都同文化发展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联性。唐朝的开元盛世、汉代的文景之治、清代的康熙乾隆时期,都是如此。即使在所谓乱世,如春秋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繁荣同样催生了社会的大变革。社会进步需要文治武功,当今中国的和平发展要求强盛的国力,包括经济、军事实力等等,同样需要文化发展所体现的软实力。在此重要的历史关头,历史记忆将唤起民族的文化认同,一座城市所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激发出这个城市的创造力。凡此种种,都会转化为人民大众的人文精神,变成文明进步的推动力。

中国人历来推崇“读书明理”、“通情达理”。对这个“理”的领会和践行,就是“明理”和“达理”,常常同强化历史记忆和弘扬城市精神相一致。从历史记忆中汲取智慧,叫做以史为鉴;从城市精神获得激励,叫做增强软实力。从中我们可以悟出许多道理,也会变得更加理性。唯有理性,才能体现道理、伦理。这样的道理和伦理属于人文精神的范畴,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温家宝总理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面向未来。只有加强文史研究、保存历史记忆、洞悉历史规律,才能鉴史知今、熔铸古今,开辟新的未来。”我们宣传敬老崇文的理念,就是要更好地传承文明,续写中华民族的文明史。

(选自2011年10月13日《文汇报》,有删改。)10.下列关于敬老崇文的说法,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敬老崇文就是要尊重老者和崇尚广义上的人文,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一种文化。

B.“敬老”主要因为老者是文明的承继和传播的载体,因此它又同尊重历史和传统联系在一起。C.“崇文”主要还是指一种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软实力,与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关系不大。

D.民族传统中敬老崇文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创造力。

解析:选B。A.“崇文”仅仅是指“崇尚广义上的人文”,缩小了“崇文”的内涵。C.以偏赅全。“与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关系不大”明显错误。D.偷换概念。“人文精神”的核心是该题后面表述的内容,而不是“敬老崇文”。

11.依据文中内容,对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敬老崇文能够使一座城市的创造力激发出特有的城市精神,进而变成文明进步的推动力。

B.中国历史上,由于重视了敬老崇文才使得文化获得大发展,进而出现了所谓的太平盛世。

C.敬老崇文是一个社会传承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不断走向更加文明的标志。D.敬老崇文的目的是为了发挥老者的智慧和经验,特别是在文明传承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解析:选C。A.因果倒置。原文说的是“一座城市所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激发出这个城市的创造力”。B.历史上文化获得大发展的因素很多,并不仅仅是由于“敬老崇文”一个因素,犯了以偏赅全、过于绝对的毛病。D.无中生有。“敬老崇文”的目的说是为了发挥老者的智慧和经验,原文中没有提到;而且在此选项中也只是解释了“敬老”,而忽视了“崇文”。

1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弱化了人文精神,这种现象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事情。B.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近代的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进步。

C.一座城市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转化为大众的人文精神,从而推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D.人文精神范畴中的道理和伦理是我们这个社会新时期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能力。后一句不对。从第三段谈到的近代文明史的几个事例可以做参照,我们可以推测,二者完全可以避免,而且可以互为因果。现代科技与人文精神的脱节,更多的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舍身救难 大爱永存

——追忆香港义工黄福荣

闵 酷

2010年4月18日晚,在青海玉树地震中为救人捐躯的香港义工黄福荣,灵柩从青海结古镇孤儿院辗转回到香港。香港特区政府举办了庄严简朴的仪式,迎接香港之子英灵归来。黄福荣的亲属和特区政府的多位高官到深圳口岸迎接。在香港警察仪仗队奏出的哀乐声中,黄福荣接受英雄式的致敬,鲜红的特区区旗覆盖上灵柩。

香港特区政府16日已向授勋委员会推荐黄福荣追封金英勇勋章,并建议将遗体安葬在表扬英勇市民的景仰园。有记者询问黄福荣胞弟黄福华:“假如生命可以重头再来,您会选择支持还是劝阻福荣先生长期只身从事善举?”黄福华先生说:“如果让我重头选择,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他。”

“孩子和老师怎么样了”

14日地震发生时,黄福荣正在玉树慈行喜愿会孤儿院做义工。那天清晨,19名年龄稍大的孤儿已经去上学,孤儿院里留下了黄福荣、3名年龄较小的孤儿、两名老师和院长等人。忽然间,7.1级强震爆发,地动山摇之后,孤儿院的楼房轰然倒塌了一半。

“当时,阿福和另一名老师很幸运地逃了出来。”孤儿院周副院长说。但是,有3个孩子和3个老师没有出来,阿福和其他人立即冲回去营救他们。

大约10时,救出3个孩子和1位老师后,在救援另两位老师时,6.3级的余震突然发生,阿福不幸被掩埋。人们将阿福和两位老师救出来,两位老师幸免于难,但阿福却身受重伤。“我们着急地刨,刨了两个小时才把阿福刨出来。刨出来的时候,他还有气息,不停地问:孩子和老师怎么样了?可是大概20分钟后,他就没有气息了。在场的两名医生也没能把他抢救过来„„”周副院长回忆说。

被阿福推出废墟的4人,除一名孤儿腿部骨折外,其余3人均只受轻伤。

“要做就要做好”

46岁的黄福荣,原是香港一名货车司机。“他没有什么宗教信仰,只是一个非常纯粹的热心公益的人。”黄福荣的朋友、孤儿院的一位筹建者赵林说,“他跟我讲:公益、慈善,要做就要做好,不能摆空架子。”

2002年,黄福荣用7个月时间独自从香港步行到北京为中华骨髓库筹款,还捐出自己全部积蓄;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到四川灾区做了两个多月义工。

赵林说,阿福每月工资只有1万多港元,在香港根本不够花,同时阿福有严重的糖尿病,每天都需打胰岛素,却还要省吃俭用把钱攒起来从事公益事业。每年阿福有3个月的假期,全部用来在各地从事公益活动。

“4月1日,阿福到兰州与我会面,走访甘肃贫困学生,我以为他会坐飞机来,没想到他却从深圳坐火车到兰州,说自己省一点,就又能资助几个学生了。之后他又说想来孤儿院,随身带了1万多港元,希望买点物品带去孤儿院。”赵林回忆说。

当时,赵林开玩笑说:“你身体不好,能上高原么?万一死了怎么办?”但黄福荣一句话,让赵林感动良久,记忆犹新。黄福荣回答说:“在公益和奉献爱心的道路上,如果我死了,是上天对我的恩赐。”

“港人的骄檄”

连日来,关于黄福荣的报道持续占据电视、报纸和网站的重要时段和显著位置。一夜之间,这位平凡的香港司机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英雄。市民称他为“香港之子”“港人的骄傲”,内地同胞赞他是“真的汉子”“真正的英雄”。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在自己的网页上发表题为《香港的光辉榜样》的文章,深切哀悼在青海玉树地震中遇难的香港义工黄福荣。他写道:“噩耗传来,我感到十分难过。像无数被黄先生的事迹触动的内地和本港市民一样,我万分敬仰他,并引以为荣„„”曾荫权接着写道:“香港人的精神到底是什么?除了灵活多变、不懈奋斗,为个人和家庭幸福打拼之外,还有哪些非自利、非物质的素质与襟怀?黄先生的事迹给了我们启示。”

许多香港艺人发微博传递爱的呼唤与关心。梁咏琪说:“舍己救人的精神令人动容„„致最崇高的敬意,伟大的香港英雄。”文咏珊说:“他拥有这么善良的一颗心„„他是我们香港人的英雄!在这里致最崇高敬意!安息吧。”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节)13.为什么黄福荣会被称为“港人的骄傲”“真正的英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也考查概括能力。很多事合在一起就有一个共同特点,回答时,要准确概括出来,还要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答案:(1)黄福荣身为香港人,热心公益,奔走于香港与内地之间,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如他用了7个月时间独自从香港步行到北京为中华骨髓库筹款,还捐出自己全部积蓄;他到四川灾区做义工;他生活不宽裕且有糖尿病,却还要省吃俭用把钱攒起来从事公益事业。值得港人骄傲。(2)黄福荣作为普通人,他有无私奉献、舍身成仁的精神。如在地震发生时,他不顾自身安危,舍己救人。是真正的英雄。

14.人物通讯常以多种手法表现人物。请说说“孩子和老师怎么样了”这一节是怎样表现黄福荣这一人物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本表达技巧的理解把握能力。表现一个人物,除了正面描写,经常采用的手法有:侧面描写,衬托,对比,类比等,结合原文具体分析。

答案:(1)以平实的语言直接叙述黄福荣在危急关头舍己救人的事迹;(2)通过第三者的叙述(侧面描述)真实再现了黄福荣救人的勇敢精神;(3)通过阿福在救人过程中身受重伤以至身亡和被救出来的师生仅受轻伤的对比,表现了黄福荣舍身成仁的伟大。

15.曾荫权说:黄先生的事迹给了我们启示。联系全文,你认为黄福荣的事迹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本精神内涵的探究能力。黄先生的事迹为什么会感动我们?因为在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品质和精神理念。这种特质,深深触动了我们的心灵,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所以谈启示的时候,一要结合人物的精神品质,也要结合现实,具体分析说明。

答案:(1)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只要心存善念,躬践善行,同样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贡献;(2)从事公益事业应该像黄福荣那样“要做就要做好,不能摆空架子”,讲实效不图虚名;(3)一个人除了为个人和家庭幸福奋斗之外,还应该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共同承担社会责任;(4)全社会都应该支持慈善公益事业,理解关心从事慈善公益事业的人们。

三、语言表达

16.以“关爱”为开头,仿写两个句子。要求:两句都要与例句句式一致、字数相等,第二句还要跟后一例句的修辞方法相同。

[例句]关爱是一个眼神,给人无声的幸福。关爱是一缕春风,给人身心的舒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例句把“关爱”比喻为眼神、春风,接着写其给人的感受。仿写的句子仍以“关爱”为本体,要求仿写喻体,仿写时要注意第二句与喻体的关系。再按照句式一致、字数相等的要求,可仿写出答案。

答案:关爱是一句问候,给人春天的温暖;关爱是一场春雨,给人心田的滋润;关爱是一杯热茶,给人无限的温暖;关爱是一个微笑,给人浓浓的爱意。

17.下面是一场主题为“勿忘国耻”的晚会上两名主持人的串台词,请根据语境,填出横线处的内容。要求不得少于50字。

主持人甲:1970年的12月7日上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第四位总理维利·勃兰特来到了位于华沙老城内的原犹太人聚居区。站在这片还残存着战争创伤的土地上,作为一个曾经屠杀了600万犹太人的国家的代表,面对着周围眼中饱含愤怒的大屠杀的幸存者们,这位德国总理无言以对。于是,他默默地屈身,面色凝重,低垂着头,双膝跪倒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这一惊人之举不禁令在场许多人感动落泪。前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非但没有因为下跪而丢丝毫脸面,反而使德国人赢得了世界的谅解和尊重。

主持人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日本政府对亚洲人民的态度,一位韩国老妇人愤恨地喊道:“50多年前你们污辱了我的身体,今天你们还要污辱我的灵魂吗?”

解析:本题只要突出日本对过去的罪行不但没有清醒的认识,反而不断为罪行开脱辩解这一要点且语言流畅、衔接自然即可。

浅谈高中语文戏剧阅读教学 篇7

一、新课程标准对于戏剧阅读教学的要求

1. 阅读理解层面

第一, 培养阅读能力和阅读品位。对戏剧的语言、结构乃至布景、道具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戏剧作品 (包括影视剧本) 的兴趣, 从优秀的小说、戏剧作品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 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提高文学修养。第二, 朗诵小说或表演剧本的精彩片段, 品味语言, 深入领会作品内涵, 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 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2. 鉴赏思考层面

第一, 了解传统戏剧和现当代戏剧的继承和发展, 了解国外戏剧及各流派与中国戏剧的关系。对于本校的校本资源有系统地进行戏剧方面的开发。第二, 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 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 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作出恰当的评价。第三, 学习鉴赏戏剧的基本方法, 初步把握中外戏剧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戏剧作品, 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3. 创新发展层面

第一, 学写小说、戏剧评论, 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第二、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戏剧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第三、留心观察社会生活, 丰富人生体验, 有意识地积累创作素材, 尝试创作剧本, 相互交流。

二、根据新课标要求, 在戏剧阅读教学的设计中, 我们要注意下列几点

1. 从阅读理解到鉴赏思考

对文本的由浅入深的阅读理解, 是对戏剧的基本把握。由于篇幅有限, 教材中所选用剧本大多是剧本的节选, 尽管部分剧本尚有读本作为补充, 但仍然不是全本的阅读。因此, 文本的阅读, 首先表现为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全本的阅读。

从阅读理解到鉴赏思考, 这在中国现代话剧这一环节中尤为主要, 其纵深表现可为:

(1) 品读语言课

在戏剧语言中体会台词中蕴含的人物感情, 以及体会潜台词中蕴含的人物感情是加深对文本的阅读理解的首要一步。

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如果忽略了对语言的体味, 实际上将不能把握其内容。曹禺的《雷雨》作为高中戏剧教学的开场戏, 对于剧中潜台词的把握直接影响到对内容的理解。《雷雨》中的周朴园是现代话剧中一个有着相当复杂性格的人物。北京人艺几十年来的演出随着时代的不同对于周朴园的性格也有着相当大的不同理解。那么, 学生在对周朴园这个人物的性格尤其是他对侍萍的爱情上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也是十分正常的。如本进行超时代的对话呢?可以引导学生从几处相同的“哦”着手分析其中不同的内涵, 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不一定纳入自己的理解范畴, 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2) 语言表演课

分角色表演是戏剧阅读教学常用的方法, 因为它能够最直接地将学生对于人物的理解经过学生自己的表演表现出来, 所以, 在戏剧阅读教学中, 分角色表演也可以说是学生最期待的上课形式, 学生们往往以最大的热情参与教学过程。同时舞台表演的一些最基本的原则地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自然而然地传达出来了。分角色表演并不限于戏剧单元的篇目, 在其他的文学作品中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如高中语文第四册鲁迅的小说《药》, 其中的场景主要发生在茶馆, 在第三场中, 茶客们与康大叔的集体表演, 更直接地表现出了当时大众的麻木与愚昧。而学生们用方言表演的这一幕, 可以帮助理解作品将讽刺的矛头指向了庸俗大众的深刻主题。

(3) 创新研究课

在戏剧剧本教学中, 指导学生学习用自己的语言将自己的感悟、体会表达出来, 学写戏剧, 学写戏剧评论, 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品味理解舞台中的人生之时, 理解并创建自己人生中的舞台。

在戏剧教学中, 学生作为课程的创造者, 可以发挥无限的潜能。在《雷雨》的学习之后, 有学生以一部《〈雷雨〉前传》很好地诠释了周朴园与梅侍萍的爱情、周朴园与他所属的封建家庭之间的矛盾与妥协。学生们以自身独特的思维创造性完成了对经典名剧的理解。

2. 从继承传统到放眼国际

相对于中国现代戏剧, 古典戏曲和外国戏剧与学生的距离更远一些。阅读教学的形式可主要设计为专题研究课。就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组成不同专题, 通过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 形成专题学习报告, 交流心得。

譬如, 戏曲艺术中可以引导学生对中国的传统经典昆剧从知道到喜爱。

中国的先锋戏剧与国外的荒诞派戏剧有着较深的渊源, 在新教材引进了《等待戈多》之后, 可借此引导学生研究本国的先锋戏剧, 或排演, 或进行课题研究, 并借此展开对现当代话剧生存环境的研究调查。

而传统的莎士比亚戏剧, 可设置这样一些题目:莎士比亚与四大吝啬鬼形象, 中国与外国的悲喜剧心结, 莎士比亚与关汉卿等等。将戏剧与小说巧妙结合。

通过这样的专题研究, 使学生在探究中了解自己的潜能, 培养自己对戏剧剧本阅读的独特兴趣, 从而加深对戏剧的情感, 并且有一定程度的深入学习。

3. 从立足课本到丰富校本

戏剧教学因其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有着较大的开放度。利用戏剧的形式对校本资源进行系统开发, 既可以是校史人物传记, 也可以是校友作品改编。

4. 从立足课内到丰富课外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探索 篇8

一.戏剧观赏,获得审美感受

戏剧观赏,即在戏剧教学中,通过借助一些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如播放音乐,观看影视、电影、演出等方式让学生直接感知审美形象,从而引发生学生情感共鸣,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审美享受。传统戏剧教学,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过多地注意知识技巧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习内容,巧妙地借助多媒体现代辅助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戏剧观赏,与作品产生共鸣,得到审美享受。例如,教授王实甫《长亭送别》时,笔者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笔者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了有关课文选段中的舞台话剧演出视频,从而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尤其(端正好)中莺莺一上场就唱出了那首千古传颂的名曲: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通过舞台话剧演员动人的演唱,渲染了凄美的氛围,蒙上了一层沉郁忧伤的色彩,不禁使人为之黯然垂泪。课后,又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西厢记》,引发学生心灵的共鸣和思维共振,使学生获得对知识、情感乃至人生新的理解。

二.戏剧表演,增强审美体验

表演能恰如其分地使人物的语言、动作及神态得以呈现,表演的过程,是加深学生对戏剧直观体验的过程。同时,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易于产生成就感,从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戏剧文学的表演特性,选取表演场景和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在表演中感受人物性格特征,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把握作品思想主旨,体验参与戏剧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不断展示自我个性,发现自我价值,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教学曹禺《雷雨》一文时,为了使学生对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激烈冲突有更深刻的理解,笔者要求学生将节选部分中最尖锐的矛盾搬上舞台,开展情景剧表演,分组进行演绎。或者教师可以将整篇课文切分成多个表演模块,引导学生进行不同情景的演绎和角色扮演,从而体会人物的复杂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主旨。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模拟记者招待会的活动,让学生充当记者身份,分别对《雷雨》角色(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的扮演者和学生观众进行现场采访,畅谈自己的表演感受和观看体会。

三.戏剧创编,培养审美能力

戏剧创编,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又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合作、组织、创作以及表演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当学生完成戏剧表演后,会处于一种意犹未尽、兴趣颇高的状态,这时教师一方面要积极鼓励那些写作水平高、思维能力强、想象力丰富、创作愿望强烈的学生进行戏剧创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善于引导那些表演天赋高,表演欲望强的学生进行戏剧编排,使其表演艺术能力更上一层楼,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情趣。譬如,学习完《雷雨》后,笔者首先组织学生对原版《雷雨》的大悲剧结局进行交流讨论,谈一谈自己对这一结局的看法,然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力,将自己心目中的结局写出来。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接触过的戏剧作品进行改编,进行重新演绎,或自主创作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比如,有的学生将莎士比亚悲剧作品《罗密欧和朱丽叶》改成了轻喜剧,将《祝福》改编成了同名剧本;还有的学生自创校园青春励志微电影剧本《我要飞得更高》,校园青春情景剧《青春·梦想》,校园心理剧本《青春蜕变》等。

总之,戏剧教学在课程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起重视,采取有效方法和策略,提高戏剧教学有效性。

上一篇:学习基础日语学习感想下一篇:电源和电流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