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工探亲待遇规定的实施细则

2024-11-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职工探亲待遇规定的实施细则

关于职工探亲待遇规定的实施细则 篇1

【发布日期】1981-08-21 【生效日期】1981-08-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关于职工探亲待遇规定的实施细则

(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一日广东省人民政府)

为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国发〔1981〕36号文,以下简称《探亲规定》),结合我省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条 第一条 《探亲规定》中,职工探亲对象是指职工的父母和职工的配偶,不包括兄弟姐妹。

《探亲规定》所称的父母,包括职工未能独立谋生(十六周岁以前),受其抚养长大,现在仍与职工保持联系或由职工供养的亲属(不包括岳父母、公婆)。

职工的配偶已死亡或离婚,尚未再婚的,按未婚职工待遇办理。职工的配偶、父母均已死亡,又未重新结婚而且身边没有子女者,如有十六周岁以下的未成年子女寄养在外地的,可参照未婚职工探亲待遇处理。

第二条 第二条 学徒、见习生、实习生、试用人员在学习、见习、实习、试用期间,不能享受《探亲规定》的待遇,期满转为正式职工的,当年可以享受探亲待遇。

实行熟练期制的工人,在熟练期内不能享受《探亲规定》的待遇。熟练期满并自参加工作之日算起工作满一年后,可以享受《探亲规定》的待遇。

工作满一年的固定职工已领工资当学徒的,按正式职工享受《探亲规定》的待遇。

原是国家机关、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满一年的在职职工(不包括学徒)、现役军人,从大、中专及技工学校毕业分配工作后,当年可享受《探亲规定》的待遇。

第三条 第三条 经劳动部门批准使用的临时工、合同工,在一个单位连续工作满一年,今后仍继续留用的,未婚的可按《探亲规定》第三条

(二)项探望父母,已婚的可按《探亲规定》第三条

(一)项探望配偶;在一个单位连续工作满四年,今后仍继续留用的,可按《探亲规定》第三条

(三)项探望父母。

第四条 第四条 男女职工结婚后,分居两地,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当年可享受探望配偶的待遇。

职工带薪脱产到外地学习一年以上,不能在公休假日与配偶或父母团聚的,应利用学习假期回家探亲,可按规定报销其一次往返路费,被探望的亲属原则上不能到临时学习地点探望。

原来住在一起的配偶,一方因工作需要调动到外地工作,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离别满一年,可享受探望配偶的待遇。

分居两地工作的双职工,一方享受了探望配偶的待遇,另一方就不能再享受探望配偶的待遇。

第五条 第五条 职工与父母亲、配偶都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按照《探亲规定》每年探望一次配偶,每四年探望一次父母。当年不探望配偶的,不能改为探望父母。

职工的父亲或母亲和职工的配偶同居一地的,职工在探望配偶时,即可同时探望其父亲或者母亲,因此,不能再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

职工的父亲和母亲不同居一地的,职工前去探望其父亲和母亲时,可按实际去一地路程较远的一方计算旅途天数和报销往返路费。

职工探望配偶或父母亲,应以常居地(正式户口所在地)为计算旅途天数和路费的依据。如被探望的亲属因事外出,职工到临时住地探望时,其往返路费只报销到被探望亲属的常住地,超过的部分本人自理;没有超过的,按实际所需的路费报销。施工单位或流动工地,则由职工所在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处理。

职工有生身父母又有养父母的,只能探望一方(企业按劳保卡片登记划分供养关系为准)。

第六条 第六条 《探亲规定》所称的“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是指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在家居住一夜和休息半个白天。具体掌握由各市、县人民政府根据路程远近、交通条件作出规定。

第七条 第七条 符合探望配偶条件的职工,因工作需要当年不能探望配偶时,其不实行探亲制度的配偶,可以到职工工作地点探亲,职工所在单位应按规定报销其往返路费,职工本人当年则不再享受探望配偶的待遇。

符合探望父母条件的未婚职工和已婚职工,原则上应由职工本人回家探望,而不应由父母来工作单位探望。因工作需要不能回家探望,其父母前来工作单位探望的,职工所在单位可按规定报销其一人往返路费,职工本人不再享受探亲假。

第八条 第八条 职工因各种原因与配偶或父母团聚连续满《探亲规定》假期的,即不应享受一年一次或四年一次的探亲假待遇。但探亲假期工资照发(原请假的假期不扣工资的,不再另发;原假期扣发一部分工资的,另补足其扣发的部分),返往路费可按规定报销。

职工在探亲期间恰逢婚、丧事者,可按规定另给婚、丧事假。

符合探亲条件的职工,若未婚职工当年、已婚职工四年内未探望父母的,回家料理丧事时,可按《探亲规定》的待遇处理,但不另给丧假。

第九条 第九条 职工配偶是军队干部的,其探亲待遇仍按原来规定办理,即:

(一)军队干部一方,如果已经利用休假探亲,职工一方因有特殊情况需要再到部队探亲时,经所在单位领导批准,可给予一次探亲假,假期最多不超过三十天。假期内本人的计时标准工资照发,探亲往返路费由本人自负。

(二)军队干部一方因工作需要,当年不能利用休假到职工一方所在地团聚时,职工一方可按《探亲规定》享受其探亲假和报销往返路费。

(三)在同一年内,如果职工一方已经享受探亲待遇,而军队干部一方又利用年休假探了亲的,职工一方原领取的往返路费应该退回。

第十条 第十条 女职工到配偶工作地点生育,在生育休假期间,超过五十六天(难产、双生七十天,按照省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终身只生一个孩子,已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不再生育者三个月)产假以后,与配偶团聚三十天以上的,不再享受当年探亲待遇。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具备探望父母条件的已婚职工,每四年给假一次,在这四年中的任何一年,经过单位领导批准即可探亲。

探亲假原则上不能分期使用。确因生产工作需要或路途不大远需要分期使用的,经单位领导批准,可以分期使用,但假期不得超过规定的天数,路程假只给一次,往返路费只按规定报销一次。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职工在探亲往返旅途中,遇到意外交通事故,例如塌方、台风、洪水冲毁道路等,造成交通停顿,以致职工不能按期返回工作岗位的,在持有当地交通机关证明,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后,因车船受阻而超假的日期可以算作探亲路程假期。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符合探亲条件职工,病假已超过六个月,在病假期间,经领导批准回家探亲的,可按规定报销一次探亲路费,但其回家探亲期间的工资,仍按有关病假待遇的规定执行。

职工探亲期间患病时,其病休天数仍作为享受探亲计算,原规定的探亲天数不能顺延。如果职工因患急病、重病,探亲期满不能按期返回的,其延期返回天数,可根据医疗单位的证明,按病假处理。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符合探亲条件的,申请出国和去港澳探亲的归侨、侨眷和港澳同胞眷属职工,仍按原规定执行。即申请去港澳的,从取得当地公安部门批准之日起,往返路途所需时间在内,给假三个月;申请出国的,从取得护照签证之日起,往返路途所需时间在内,给假半年。其批准的假期工资以及国内的路途费,可参照职工探亲规定办理,超过假期的,工资一律不发。

享受《探亲规定》待遇的归侨、港澳同胞眷属职工,其父母或配偶回内地后,职工前去探望的,可根据外交部、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1976〕部领一字第42号文规定,按探亲假待遇处理。路费报销可参照出国探亲办法,从职工居住地到出境地点国内段路费,按规定报销,超过的部分由本人自理,没有超过的,按实际所需的路费报销。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实行计时工资制职工的假期工资,按照本人标准工资发给,不包括奖金。

实行计件工资制职工的假期工资,本单位规定有计时工资标准的,按计时工资标准发给;没有计时工资标准的,按上本人的月平均工资发给。

在探亲假期间,附加工资、保留工资、粮价补贴、副食品价格补贴照发。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各单位应根据生产、工作情况合理安排职工的探亲假期,不要影响生产和工作的正常进行,并且不得因此而增加人员编制;职工探亲要服从组织安排。同时,要建立严格的审批、登记、请假制度,对无故超假或弄虚作假延长假期的,超假时间按旷工处理。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由各市、县人民政府根据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经济条件,参照《探亲规定》制定具体办法执行。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关于探亲路费的报销,按省财政厅颁发的《广东省职工探亲路费实施办法》办理。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探亲规定》从国务院公布施行之日,即1981年3月14日起执行。过去省有关职工的探亲规定同时作废。

关于职工探亲待遇规定的实施细则 篇2

关键词:薪酬,确认,辞退福利,披露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已经在上市公司中执行。作为新增的职工薪酬准则是根据我国现行的有关政策以及我国企业类型多样、职工构成类型众多的实际情况, 为规范企业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而制定的, 从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

1 职工薪酬准则概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 其所生产产品成本的高低, 质量好坏, 在市场上是否有竞争力, 是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人工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 直接关系到产品成本和产品价格的高低, 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明确企业使用各种人力资源所付出的全部代价, 以及产品成本中人工成本所占比重, 有利于有效监督和控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人工费用支出, 改善费用支出结构, 节约成本, 降低产品价格,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职工薪酬概念及范围

2.1 职工薪酬概念

新准则中指出,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了获取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于的各种形式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 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住房公积金, 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非货币性福利, 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但准则不涉及对于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和企业年金的规范。

2.2 职工薪酬基本内容

从以上薪酬包括的范围可以看出, 职工薪酬最基本的内容是工资和福利费。这里工资包括了一切构成工资总额的部分, 如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职工福利费一般都是用于改善职工生活条件的, 对于非独立法人和非对外营业性的职工医院、浴室、食堂餐饮等均可在福利费中列支。职工福利费的集体则是按照其他的相关法规或制度办理, 以前职工福利费的处理一般是按照工资的14%计提, 新准则则要求按照实际发生额列支, 与税收规定不一致时, 做纳税调整, 年末账户余额清算结零。

2.3 五险一金应不应纳入薪酬范围

五险一金 (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以前被认为是职工福利, 新准则明确地将其纳入薪酬范围, 对于不同的养老金费用, 只要是企业为其职工缴纳的, 无论是国家法定的基本养老保险, 还是设立提存计划的补充养老保险, 均为企业的职工薪酬。

2.4 职工薪酬范围

职工薪酬还包含了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为参加社会统筹的退休人员的工资和医疗费用等, 这是因为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为职工的后续教育提供条件。对于退休职工而言, 企业支付退休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时期获得职工提供的在职期间服务的一种代价;另一方面, 企业与职工协议停止其服务但并未解除劳动关系时, 企业也要按期支付停止服务日至法定退休日这一期间的职工工资、福利并为其;按期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2.5 非货币性福利属于职工薪酬

新准则还明确规定, 非货币性福利属于职工薪酬的一部分。在原来的制度及相关规范中并没有将这一部分纳入职工薪酬的范畴, 被称为职工的隐性收入, 企业在对这一部分福利费用的会计处理中也较为随意, 给个人所得税的税收征稽带来很大的困难。由于我国企业职工的非货币性福利一直是企业较大的费用开支, 是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 造成了企业成本费用信息的混乱。因此, 为了使非货币性福利的列支更加规范, 新准则明确地将其纳入职工薪酬的范畴, 以规范非货币性薪酬的会计处理。

2.6 辞退福利概述

此外, 新准则参照国际惯例引入辞退福利部分内容。辞退福利是指对职工还没有到退休的时候, 企业提前与其终止了劳务合同, 相当于辞退了该员工而给他一笔作为补偿的资金, 或者为了鼓励员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的补偿。

可以看出, 新准则更注重对于短期和传统的职工薪酬方式的规范, 而对于辞退福利、养老金成本等长期职工薪酬福利的规范则显得较为原则, 当然这也是与我国目前所处的实际情况、历史变革和会计发展的现状相符合的。

3 职工薪酬的确认与计量

3.1 职工薪酬的确认方法

新准则中关于职工薪酬的确认与计量充分体现了配比原则。首先, 应根据配比原则, 在职工为其服务的会计期间确认相应的职工薪酬负债;其次, 根据“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 一点同先前的会计准则是相一致的。

3.2 职工薪酬的归集

职工薪酬是按其发生地点进行归集, 按用途进行分配的。生产产品的工人工资薪酬借记“生产成本”、账户, 提供劳务的工人工资薪酬借记“劳务成本”账户, 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薪酬借记“制造费用”账户, 进行基本工程的人员工资薪酬借记“在建工程”账户, 自创无形资产人员的工资薪酬借记“无形资产”账户, 行政管理人员工资薪酬借记“管理费用”账户, 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工资”账户。与原应付工资的核算制度相比, 职工薪酬分配渠道扩大到无形资产成本。

3.3 职工薪酬的分配

企业为职工缴纳的“五险一金”, 应当按照职工所在岗位进行分配。分别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管理费用”等账户, 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应付保险费”账户。交纳各种社会保险费用时, 借记“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工资”账户 (职工负担部分) , 贷记“银行存款”账户。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的处理类似, 分别在“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账户和“应付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账户中合算。

企业以其生产的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 应将该产品的成本及视同销售的税合并作为应付职工薪酬的入账金额, 分别借记“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账户, 贷记“存货”、“应缴税金--增值税 (销项税) ”账户。然后再根据不同的收益对象分别计入相关的账户, 借记相关账户, 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账户。

4 新准则引入并规范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辞退员工包括两种情况: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提出解除与职工劳动关系, 企业提出自愿裁减建议并提出给予补偿的建议。在第一种情况下, 企业可以在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时就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 同时计入当期损益。在第二种情况下, 企业在提出自愿裁减建议并提出给予补偿的建议时, 就可以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 同时计入当期损益。

预计负债的条件。确认预计负债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 企业已经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提出自愿裁减建议。第二, 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新准则规定, 只有同时具备以上两个条件, 才能确认辞退福利的预计负债, 并计入当期费用。具体会计处理应视辞退员工的岗位分别借记成本费用等科目, 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辞退补偿”。

5 职工薪酬信息披露原则

新准则规定,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职工薪酬有关的下列信息:

5.1 应当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5.2 应当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5.3 应当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 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5.4 为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 及其计算依据。

5.5 应当支付的因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5.6 其他职工薪酬。

综上所述,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 作为新增的职工薪酬, 综合了以前的众多项目, 解了职工薪酬的概念, 范围, 确认与计量。新准则引入了辞退福利的概念及方法, 完善职工薪酬的披露原则。

参考文献

[1]明华.论新准则企业职工薪酬之会计处理.财务与会计.2007.1

[2]吴德林.新企业会计准则运用实务案例.商业会计.2006.12.

关于职工探亲待遇规定的实施细则 篇3

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的具体规定

新政发[1981]184号

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精神,结合自治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的具体规定》于一九八一年五月十四日报国务院,国务院委托国家劳动总局于一九八一年六月二十六日以(81)劳总险字41号文批复同意,现正式颁发,望认真贯彻执行。

一九八一年七月六日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精神,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具体规定(以下简称本规定)。

第二条 探亲条件、对象:

凡是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满一年的在职正式职工,与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团聚的(指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在家居住一夜和休息半天的),可享受本规定探望配偶的待遇;职工与父亲、母亲都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享受本规定探望父母的待遇。但是,职工与父亲或母亲一方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不能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

本规定所称的父母。包括自幼抚养职工长大,现在与职工保持有联系的抚养亲属。

第三条 探亲假期:

(一)职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三十天。

(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二十天。如因工作需要,本单位当年不能准假,或者职工自愿两年探亲一次的,可两年给假一次,假期为四十五天。

(三)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每四年给假一次,假期为三十天。过去,按规定可以探望父母,但因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满八年以上没有探望父母的,不再补算 1 假次,但在本规定下达后,所在单位准假,可另外增加假期十天。

探亲假期是指职工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另根据实际需要给予路程假。上述假期均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在内。

第四条 假期工资:

(一)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期和往返路程假期内,按照本人的标准工资(含生活费补贴)发给假期工资。

(二)实行计件工资制单位的职工,有计时工资标准的,按照本人的计时工资标准计发假期工资,没有计时工资标准的,按照本人请假前三个月的计件工资平均数计发假期工资。

(三)实行分成工资制单位的职工,亦按前项计件工资的计算办法计发假期工资,从企业留成部分内支付。

(四)实行控制工资总额评工记分单位的职工,按照本人请假前三个月的平均工资数计发假期工资。

第五条 往返路费

(一)职工探望配偶、未婚职工和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均由所在单位报销。

(二)男职工年满五十周岁、女职工年满四十五周岁以上或在新疆连续工作满二十五年以上的职工,探亲需连续乘火车在二十四小时以上的,可由所在单位报销硬席卧铺费。

第六条 几个具体问题:

(一)学徒工、试用人员、练习生在没有转正以前,不能享受本规定的探亲待遇,待转正后再享受。上半年转正的,下半年享受:下半年转正的,下个享受。

(二)凡是实行休假制度的职工(如学校的教职工),应在休假期间探亲;如果休假期短,可由所在单位适当安排,补足其探亲假的天数。

(三)职工配偶是军队干部实行休假制度的,应尽量由军队干部一方探亲;如因工作需要,军队干部当年不能利用休假探亲时,地方职工一方可享受探亲待遇;如军队干部一方已利用休假探过亲,但地方职工一方确因特殊情况需到部队探亲时,经所在单位批准,可给一次探亲假,标准工资照发,往返路费由职工自理。(四)符合探亲条件的职工,由于种种原因当年不能探亲,而其探亲对象又不享受探亲待遇的,经职工申请,所在单位批准,可到职工工作地点探亲,职工所在单位应按规定报销其往返路费。职工本人当年则不再享受探亲待遇。

(五)符合探亲条件的女职工,到配偶工作地点生育,在生育假期间,超过五十六天(难产、双生七十天)产假后,与配偶团聚三十天以上的,不再享受当年的探亲待遇。但对产假后团聚三十天的假期工资应照发,所在单位应子报销往返路费。

(六)职工的父亲或母亲同职工的配偶同住一地的,职工在探望配偶时,即可同时探望其父亲或母亲,因此,不能再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

职工与父亲、母亲、配偶均不住在一地,又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每年探望一次配偶,每四年探望一次父母。在探望父母这一年又同时可探望配偶,所需往返路费均由所在单位报销。

(七)符合探望父母条件的已婚职工,每四年给假一次,在这四年中的任何一年,经所在单位批准,都可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

(八)职工探亲往返途中,遇到意外交通事故,如坍方、洪水冲毁道路等,造成交通运输停顿,职工因此不能按期返回工作岗位时,只要持有当地交通机关的证明,所在单位对其超假日期,可算作探亲路假期。

第七条 探亲假的管理:

(一)各单位要合理安排职工的探亲假期,务求不妨碍生产和工作的正常进行。并且不得因此而增加人员编制。

(二)各单位对职工探亲假要建立严格的审批、登记、请假、销假制度。对无故超假的,应按旷工处理。

(三)在执行本规定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由自治区劳动局负责答复处理。

第八条 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探亲待遇,应视这些单位的经济情况而定,凡是经济条件允许的,经县以上主管部门批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关于职工探亲待遇规定的实施细则 篇4

关于职工各类假期及其待遇的有关规定 QZ/RL0001—2001 2

A/0—2001/05/01 为了加强劳动工资管理,进一步完善企业分配制度,更好地贯彻“按劳分配,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严则,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根据《劳动法》、《福建省企业职工生育保险条例》、《福建省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规定》及《劳动法》配套法律法规等,同时结合我厂的实际情况,对我厂职工各类假期及其待遇作出如下规定:

一、旷工

1、旷工:未履行请假手续,擅自离开工作岗位而未参加生产劳动的,即认定为旷工。

2、职工每旷工1天扣月奖金50%,旷工2天(含)以上者,则扣除当月全部奖金。职工旷工期间,其岗位工资按法定工作日扣发,同时按规定扣发年终奖和效益奖。

3、根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职工连续旷工时间超过15天(含),或一年内累积旷工时间超过30天(含)的,企业即 给予除名(一个工作日为一天)。

二、事假

1、职工因事需请假的,本人应写书面报告,事假3天(含)以内的,由部门领导审批;事假4天以上的,需到人劳科办理准假手续;4天至30天由人劳科长审批;30天以上经人劳科科长审核后,由分管人事的厂领导审批。如需办理续假的,应按规定重新办理续假手续。

2、职工因私事要求出境或出国的,必须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报告,并提交公安部门的有关证件材料,由安保科会同人劳科、监察科共同审查后,由安保科签署意见,经所在部门(车间)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人劳科长签署意见,再由厂长或分管人事的厂领导审批。假期按地方公安部门批准的时间计算。

3、职工每请事假1天,扣月奖金20%,依此累加,超过5天(含)者,不享受当月奖金。

4、职工请事假期间,其岗位工资按法定工作日扣发,同时必须按规定扣发年终奖和效益奖。

三、病假

(一)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假期规定

1、职工因病需请病假休息治疗的,由医务室出具病休证 明。凡厂外各医院出具的病休证明,应由医务领导审核后,转为本厂病休证明方予认可。病休在30天(含)以内的,由医务室领导提出建议,所在部门(车间)领导提出意见后,由人劳科科长审批;病休在30天以上至规定医疗期内的,由分管人事厂领导审批。

2、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的医疗期,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医疗期的规定按劳部发(1994)479号文执行,即:

⑴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⑵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⑶医疗期三个月的按六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六个月的按十二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九个月的按十五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二个月的按十八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八个月的按二十四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二十四个月的按三十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二)病假期间的待遇

1、职工每请病假1天,扣月奖金 10%,依此累加,超过10天(含)者,不享受当月奖金,并按规定扣发年终奖和效益奖。

2、在医疗期内的职工,享受病假工资,病假工资按岗位工资的60%—100%支付。

⑴工龄不满五年,本企业工作年限不满三年者,按60%计发。

⑵工龄满五年,本企业工作年限已满三年不满五年者,按70%计发。

⑶工龄满八年,本企业工作年限已满五年不满八年者,按80%计发。

⑷工龄满十年,本企业工作年限已满八年不满十年者,按90%计发。

⑸本企业工作年限已满十年及十年以上者,按100%计发。

3、超过医疗期的,不再享受病假工资,只享受医疗补助费,医疗补助费按岗位工资的40%—60%支付。

⑴本企业工龄不满三年者为40%。

⑵本企业工龄满三年未满五年者为50%。

⑶本企业工龄满五年及五年以上者为60%。

四、护理假

1、职工患病住院,病情严重,需由亲属护理的(本厂职工),应提出书面报告,医务室领导提出建议,所在部门领导提出意见后,30天(含)以内由人劳科长审批,30天以上由分管人事厂领导审批。

2、职工每请护理假1天,扣月奖金20%,假期超过5天(含)者,不享受当月奖金。

五、丧假

职工的父母或岳父母、公婆去世,本厂职工可以享受3天丧假(含路途),假期按公假处理。

六、工伤或患职业病

1、职工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按闽政(1994)04号文《福建省职工工伤保险试行规定》和闽劳险(1995)017号文执行。

2、职工因工负伤,所在部门(车间)领导应填报职工工伤事故报告单,报厂安保科审查核实,同时应及时报告人劳科,人劳科再向社保机构汇报,以便备案。部门(车间)或个人隐瞒不报,取消该部门(车间)当月安全奖,由此而造成的职工个人损失由部门(车间)负责。

3、工伤职工应在治愈出院后,及时将疾病证明、病历、出院小结、医疗发票、药费清单或处方交到人劳科,以便办理工伤保险待遇。

4、职工每请工伤假1天,扣月奖金5%,依此累加,超过20天(含)者,不享受当月奖金。

5、经认定,职工属因公或见义勇为负伤,其待遇由厂有关会议研究决定。

七、探亲假

(一)探亲的范围和条件

1、凡在本企业工作满一年以上的职工,与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本规定探望配偶的待遇;与父亲、母亲都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本规定探望父母的待遇。

2、与配偶或父亲、母亲不住在一起的界限规定:职工的配偶或父亲、母亲在富岭、大池、适中、雁石(含)以外地区,可以享受探亲待遇。

3、试用期内的职工不能享受当年的探亲假,试用期满或转正定级后可以享受探亲待遇,但在下半年转正定级者,不能享受当年的探亲假。

(二)探亲假期

1、职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假期一次,假期为30天(不含路途,路途时间另计,其他探亲对象亦同此)。

2、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每年给予假期一次,假期为20 天。

3、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每四年给予假期一次,假期为20天。起算时间为职工结婚满一年后的第二年算起。在这四年中的任何一年,经过批准均可探亲。

4、当年职工结婚或女职工生育,不再享受当的探亲待遇。

5、当年探亲假只限于当年使用,跨自行作废。四年一次探父母假,四年内使用,跨四年后自行作废。

6、职工在探亲往返旅途中,遇到意外交通事故,造成交通停顿,职工不能按期返回工作岗位的,须持当地交通机关证明,经本人申请,分管人事的厂领导批准后,其超假日期可以算作探亲路程假期。

(三)探亲期间的待遇

1、职工探亲期间不享受当月奖金(假期跨月使用的,只扣一个月奖金)。

2、职工探望配偶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由本企业负担。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本人月岗位工资30%以内的,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企业负担。

3、职工探亲的往返路线必须按常规的路线往返,不得绕道。职工探亲的往返车船费,按以下标准报销:(1)乘火车的,一律报硬席座位费;(2)乘轮船的,报四等舱位费;(3)乘长途汽车及其他民用交通工具的,凭据按实支报销:(4)职工探亲不得报销飞机票。

(四)探亲假期的办理

职工请探亲假要严格履行审批、登记、请假、销假制度,由本人提出申请并提交配偶方享受探亲情况证明或父亲、母亲居住地证明,再由所在部门统筹安排,经所在部门领导批准后,到人劳科办理准假手续。

八、婚假

1、双方均达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经所在部门(车间)、厂计生办和人劳科审批办理结婚登记的职工(初婚),可享受15天婚假。

2、职工婚假期间月奖金按60%计发。

3、未经部门(车间)、厂计生办和人劳科审批,私自在外登记结婚的职工,不能享受婚假,并按本厂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4、再婚职工(含另一方再婚)只享受3天婚假。假期按公假处理。

九、女工生育

(一)产前假

女职工怀孕满七个月以上的可请产前假。产前假期间岗位 工资按普通工种对应金额标准计发,辅助工资照发。职工每请产前假1天,扣月奖金20%,请假超过5天(含)者,不享受当月奖金,并按规定扣发年终奖和效益奖。

(二)生育保险

1、生育期间的待遇

⑴女职工生育时,在法定产假期间按《福建省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规定》由社保公司生育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育津贴。月生育津贴标准为上本企业职工月人均缴费工资,企业不再另付给生育职工产假期间的工资、奖金、年终奖和效益奖。

⑵男职工配偶生育符合计划生育规定,未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由社保公司生育保险基金给付一次性生育补助金,其标准按企业在职女工生育津贴的50%发给。

⑶女职工的生育医疗费用,如产前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由社保公司生育保险基金支付,企业不再另付生育医疗费用。自费药品、营养品药费和医疗服务费由职工个人负担,⑷女职工未经生育而怀孕流产的,按社保公司规定只享受一次生育津贴。休假期间企业不另付当月工资和奖金。

⑸凡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职工,不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2、生育假期 ⑴女职工产假90天(含产前假15天),难产的,增加15天;生育多胞胎,每多生育一婴,产假增加15天。

⑵晚育并领取独生子女证的,产假为180天,其中产前假15天。

⑶女职工第一次怀孕3个月以内自然流产的,产假为30天;怀孕3个月以上7个月以内自然流产的,产假42天。

⑷双方达到晚育年龄,并领取准生证的,女职工分娩时(必须是独生子女)可给男职工3天照顾假,假期按公假处理。

3、女工生育其他规定

属以下情况者,其产假及生育津贴按龙岩市社会保险公司规定享受:

⑴职工已有一个子女,因故需申请生育第二胎,经批准,女工符合条件生育第二胎,并领取准生证生育者。

⑵职工本人是初婚,对方是再婚;或职工本人是再婚,对方是初婚,且一方已生育有一个子女,不管孩子跟随何方,经批准领取准生证生育者。

⑶职工生育后已办理独生子女证,后因婴儿夭折,经批准领取准生证可第二次生育者。

4、哺乳时间

⑴女职工生育完上班,婴儿尚不足一周岁的,可在上班时 间内给予一定的哺乳时间。婴儿在八个月以前,每日两次哺乳时间,满八个月后至一周岁内,每日一次哺乳时间,每次哺乳时间30分钟。多胞胎生育的,每多哺乳一个婴儿,每次哺乳时间增加30分钟(包括路途往返时间)。每天两次哺乳时间可以当日合并使用。

⑵需要用哺乳时间的职工,必须到人劳科办理相关出厂手续。

(三)哺乳假

女职工生育后的可请哺乳假至小孩一周岁。哺乳假期间岗位工资按普通工种(即原岗位工资四岗)对应金额标准的60%计发,辅助工资照发,不享受月奖金,并按规定扣发年终奖和效益奖。

(四)产前假、产假、哺乳假手续的办理程序

1、职工请产前假应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本人所在部门(车间)领导批准后报计生办、人劳科审批,并从请假之日起享受法定产前假的有关待遇。

2、职工分娩后,应在30天内应将生育职工的准生证、婴儿出的生证、独生子女证、生育医疗费用发票原件及药费清单收齐后交至人劳科,并由人劳科到社保公司办理生育津贴及生育医疗费用的报销手续,待社保公司生育保险费付至厂财务科 后再由人劳科造册发放。生育职工逾期未办理有关手续者,后果自负。

3、职工若需请哺乳假应在产假期满前半个月提出书面申请,经本人所在部门(车间)领导批准后报计生办、人劳科审批,并于产假期满后享受哺乳假的有关待遇。

十、节育假

1、女职工施行结育手术,休息21天,并给男职工3天照顾假,假期按公假处理。

2、男职工施行结育手术,休息7天,并给女职工1天照顾假,假期按公假处理。

3、放臵宫内节育器,可休息2天。经医生鉴定需取出宫内节育器,可休息1天,假期均按公假处理。

4、女职工生育后第一次施行人流手术,可休息14天,假期按公假处理(只享受一次),第二次及以后人流假,按病假处理。

5、产后施行女子绝育手术,产假外另加14天公假。

十一、业余、脱产或半脱产学习

学习期间有关待遇参照岩烟企[2000]第178号文,即:

1、凡经厂部批准参加业余学习的职工,无论公费或自费,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凭考试通知可给予公假,期末考试另给 2天复习公假(时逢厂休不另给公假)。

2、公费学习者根据校方通知需到外地接受短期面授.毕业实习、考试按实际情况给予公假;自费学习者由所在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决定。

3、业余学习不论自费或公费,公假期间,不享受所在单位当月奖金(按公假天数扣款),但不影响效益奖、年终奖。

4、脱产学习人员岗位工资按100%发给,其岗位工资一律按六岗发给;半脱产学习人员岗位工资按原岗位100%发给。

5、脱产、半脱产学习期间不享受月奖金,且脱产学习人员不享受效益奖,其余待遇均与企业在岗职工同等享受。

注:

(1)脱产指一次学习时间在半年以上的。

(2)半脱产指一次学习时间在两个月(含)以上,六个月以内的。

十二、其他规定

1、当本规定与《劳动法》的配套法律法规和本省、市其他最新出台的文件规定存在不一致时,以最新出台的文件规定执行。

2、除产假、病假、丧假、工伤假外,其他假期都必须提前3天到人劳科办理准假手续,各部门(车间)必须督促本单 位职工认真履行,一经发现部门有隐瞒行为或本单位职工请假臵后者,则请假当事人当月所有待遇即予停发,其后果由相关部门负责。

3、产假、病假、丧假、工伤假职工3天内必须到人劳科办理请假手续,逾期未办理者,处理办法同上。

4、各部门每月考勤必须如实上报,于每月3日前送人劳科审核。未按时或未报考勤者,当月该部门所有人员工资、奖金等待遇暂缓发放,由此造成的个人损失由各部门承担。

十三、本规定解释权归人事劳动工资科。

十四、本规定于2001年4月6日经厂工会第五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

十五、本规定自2001年5月1日起实施。

十六、自本规定实施之日起,以下文件同时废止:

1、岩烟计生[1995]第005号《关于职工婚假、产假以及各种节育手术假的有关规定》

2、岩烟劳字[1995]第106号《关于职工假期的规定》

3、岩烟劳字[1995]第132号《关于各类假期工资支付和加班工资支付的有关规定》

4、岩烟劳字[1997]第57号《关于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及其假期的有关规定》

关于职工探亲待遇规定的实施细则 篇5

关于机关和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工作

人员探亲假及其待遇问题的实施意见

渝人发[2002]180号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事局,市级各部门人事(干部)处,中央在渝有关单位人事(干部)处:

为了适当解决机关和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亲属长期远居两地的探亲问题,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国发[1981]3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探亲范围和条件

(一)机关和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参加工作满一年及以上的在职正式工作人员(以下简称工作人员),与配偶或父亲、母亲都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依照本实施意见享受相关的探亲假及待遇。

(二)工作人员与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探望配偶的待遇。

(三)工作人员与父亲、母亲都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

(四)退役义务兵(士官)和参加工作一年以上被机关录用或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聘用的工作人员,在试用期间可以享受探亲待遇。

(五)工作人员与父亲或母亲同居一地,或能够在公休假日团聚的,不能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

(六)新参加工作的工人在学徒期和熟练期、公务员和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在见习期或试用期期间,不能享受探亲待遇(符合本条四款者除外)。

二、探亲假期

(一)工作人员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其中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30天。

(二)未婚工作人员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如因工作需要,本单位当年不能安排探亲,或者工作人员自愿两年探亲一次的,可以两年给假一次,假期为45天。

(三)已婚工作人员探望父母的,每四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

(四)探亲假期系指工作人员与配偶或父、母团聚的时间,另外,根据实际需要给予探亲路程假。

上述假期均包括公休假日(星期

六、星期日)和法定节日(元且、春节、五

一、国庆)。

三、探亲假期的工资待遇和路费

(一)工作人员探亲假期(包括探亲假和路程假)内,其基本工资照发,其他津补贴、奖金和福利按相关规定执行。

(二)工作人员探望配偶和未婚工作人员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已婚工作人员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本人基本工资百分之三十以内的,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所在单位负担。

四、其他相关问题

(一)《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国发[1981]36号)中所称父母,包括父母死亡后,抚养工作人员自幼长大,现仍由工作人员直接供养的亲属。不包括岳父母、公婆。

(二)符合探望配偶或父母条件的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在当年或本四年内不能安排探望配偶或父母时,经单位领导同意后,其不实行探亲制度的配偶或父母,可以到工作人员工作地点探亲,工作人员所在单位应按规定报销其一人的往返路费。工作人员本人当年或本四年内则不应再享受探望配偶或父母的待遇。

(三)工作人员具备探望配偶或父母的条件,但由于长期病休在家、因公派驻外地等其他各种原因与配偶团聚满30天、与父母团聚满20天的,在当年(指已婚探配偶、未婚探父母)或本四年内(指已婚探父母)不能再享受探亲待遇,但

可分别按探亲的有关规定报销一次往返路费(因公己报出差费的不再报销)。

(四)工作人员配偶是军队干部的,军队干部一方己经利用年休假探亲后,工作人员因特殊情况需要到军队探望配偶的,经所在单位领导批准,可给予一次探亲假,假期为30天,假期工资照发,其他津补贴、奖金和福利待遇按相关规定执行,但探亲往返路费由本人自理。如果军队一方因工作需要当年不能利用年休假假期到地方工作人员一方探亲时,经军队团以上机关证明,工作人员一方可以享受探望配偶的待遇。

(五)工作人员受开除留用察看处分(指事业单位),被劳动教养,或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在受开除留用察看处分、被劳动教养或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宣告缓刑期间不享受探亲待遇。但如上述人员的配偶是机关和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在职工作人员的,在取得上述人员所在单位同意后,可准许其配偶一方享受探亲待遇。

(六)各单位要合理安排工作人员探亲的假期,确保工作和生产的正常进行。

(七)各单位工作人员探亲要建立严格的审批、登记、请假、销假制度。对无故超假的,按旷工处理。

(八)本实施意见从发文之日起执行。

医院职工福利待遇规定 篇6

****医院职工福利待遇规定

为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让广大职工感受医院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增强职工的认同感、责任感和荣誉感,激励广大职工紧紧围绕医院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凝聚人心树形象,全面提升建强院,共同构建和谐医院。结合我院实际 ,决定开展“四送四慰问”工作,即:“结婚送祝福、中榜送贺喜、体检送健康、退休送关爱和离退休人员慰问、住院慰问、困难慰问、吊唁慰问”。具体规定如下:

一、关于在职职工福利待遇的规定

1、职工结婚时,以医院名义送去有院长、党委书记签名的贺信一封,贺金500元以示祝贺,由工会统一安排。

2、职工子女考上大学(全日制统招生),以医院名义送贺信一封,贺金500元以示祝贺,由工会统一安排。

3、每年安排一次职工健康体检,由保健科具体组织。

4、职工退休时,医院赠送价值200元的纪念品。

5、职工家庭生活特别困难或遭遇天灾人祸等紧急困难时,由本人向工会提出困难补助申请或由本人所在分工会代为申请。困难补助标准应根据其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困难程度,由院工会委员会讨论通过,给予其500-1000元/人〃年范围内的补助。16、职工因病(含女职工生产等)或因工伤住院治疗三天以上(含三天)者,医院工会按照100元标准购买慰问品安排探视慰问。

7、医院职工去世,医院送500元的慰问金(不含政府或上级有明文规定的待遇)。

8、职工直系亲属去世,医院送500元的慰问金。

9、职工的公、婆或岳父母去世,医院送200元的慰问金。

二、关于慰问离退休人员工作规定。

1、春节对离休干部、退休县处级领导干部及全国劳模进行慰问,慰问标准:每人200元。

2、对因重大疾病或手术住院的离退休职工进行慰问,慰问标准:离休及退休县处级领导每人150元,退休职工每人100元。

3、对定期住院疗养的离退休职工进行慰问,每年慰问一次,慰问标准:离休及退休县处级领导每人150元,退休职工每人100元。

4、对长期生活不能自理、瘫痪在床的离退休职工定期进行走访慰问,带慰问品走访每年一次,慰问标准:离休及退休县处级领导每人150元,退休职工每人100元。

5、春节前,对本满80周岁离退休人员进行贺寿,慰问标准:每人200元。

三、关于办理职工丧葬事宜的规定。

1、工作程序

在得知某位职工去世的消息后,所在科室以及负责离退休工作的同志报告工会,院工会向医院主要领导汇报,并召集在岗的院领导、院办、党办、人事科、工会、总务科和职工生前所在的支部(科室)负责人等人员到职工家中看望和慰问,并送花篮和慰问金(500元)。

2、有关科室和工作人员职责

院工会负责向院领导汇报职工家属提出的问题,能答复的要及时答复,不能答复的请示院领导后,代表院领导向职工亲属讲明院领导的研究意见,负责安排落实车辆。

人事科负责向职工亲属讲解抚恤金、丧葬费发放标准及医疗费报销等政策和规定。负责向职工生前所在支部(科室)提供人事档案。

职工生前所在支部(科室)负责撰写职工生平介绍,并交主管院领导审阅、修改后,再到职工家中征求其亲属意见并修改后交院办打印二份分别交给主管院领导和工会工作人员。

院工会及负责离退休工作的同志负责联系去世职工的火化事宜及会场布置,负责书写单位、亲属送花圈用的挽联,协助家属办理火化的全套手续。

3、会议规格

(1)、一般干部或职工去世后,由职工生前所在支部(科室)负责人主持会议,主管院领导介绍生平。参加人员:职能科室派1名代表,分工会派2名代表。

(2)、具备中级职称的职工或中层干部去世后,由工会主席主持会议,主管领导介绍生平。参加人员:职能科室负责人,分工会主席及所在分工会各科主任。

(3)、具备副高以上职称的职工或副县级以上的离退休干部去世后,由党委副书记或副院长主持会议,党委书记或院长介绍生平。参加人员:职能科室主任、副主任、分工会主席及所在分

工会各科主任。

四、审批程序

1、恭贺金、慰问金均可由职工所在分工会代为申请并办理。分工会写出申请,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复印件),交院工会办公室,经工会主席签字,院长审批后发放。

2、困难补助金应由职工本人写出书面申请,不便时也可由分工会代为申请,并提供相应调查证明材料或旁证材料并提交院工会委员会讨论,确定具体补助金额,然后公示三天;如无异议,由工会主席签字,院长审批后予以补助。如有不同意见或反映的,由院工会组织调查核实后予以复议,再次进行公示,说明困难情况及院工会同意原因。

经调查核实,家庭困难与事实不符的,不予补助。

五、说明

1、本规定中的职工,系指在职的在编和人事代理人员以及工作满一年以上的临时人员。

2、本规定中的职工直系亲属,系指职工本人的父母、配偶、子女。

3、恭贺金、慰问金领取时需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系指结婚证、录取通知书、住院证明、死亡证明的复印件等;

4、困难补助金申请时须提供的相应调查证明材料或旁证材料,系指由分工会签名的调查报告、其所居住的城市社区或村民委员会的证明函件等。

5、本规定如与上级文件精神不符时,以上级文件规定为准。

********

职工休假及假期待遇管理规定 篇7

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省、市相关规章规定,结合我单位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法定节假日

(一)依据。按照〘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第513号令)有关规定执行。

(二)享受的对象。全体职工。

(三)假期待遇。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全额发放,享受各项福利待遇。

二、带薪年休假

(一)依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65号主席令)、〘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国务院第514号令)有关规定执行。

(二)享受的对象。连续工作满1年以上的职工。

(三)相关规定。

1、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2、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1)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2)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3)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4)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3、鼓励年休假在1个内分段安排,原则上单次年休假时间不超过10个工作日。

(三)假期待遇。

1、职工在年休假期间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全额发放,享受各项福利待遇。

2、职工应休未休年休假等其它问题,按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规定执行。

三、病假

(一)依据。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65号主席令),以及〘国务院关于发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病假期间生活待遇的规定〗的通知〙(国发〔1981〕52号)有关规定执行。

(二)对象。取得医疗机构医学证明的职工。

(三)相关规定。

1、病假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假日。

2、病假超过六个月的不计算工龄。

3、大中专毕业生在见习期间休病假,其见习期相应延长。

(四)病假期间待遇

1、病假在15天以内的,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全额发放;病假超过15天不满2个月(含2个月),基础性绩效工资全额发放,按日扣发奖励性绩效工资(季度奖励性绩效工资额/65.25,以下同);超过2个月不满6个月的,从第3个月起基础性绩效工资按90%发放,按日扣发奖励性绩效工资;超过6个月的,从第7个月起基础性绩效工资按70%发放,按日扣发奖励性绩效工资。

2、经鉴定的因公负伤,治疗期间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全额发放。

四、婚假

(一)依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51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63号主席令)有关规定执行。

(二)享受的对象。符合法律规定的职工。

(三)相关规定。

符合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的,享受3 天婚假(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假日)。

(四)假期待遇。婚假、路程假期间,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全额发放。

五、妊娠、产假、陪护假和哺乳期

(一)依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65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63号主席令)、〘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国务院第619号令)有关规定执行。

(二)享受的对象。符合法律规定的职工。

(三)相关规定。

1、妊娠。

(1)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尽可能不延长劳动时间,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1小时的休息时间。

(2)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

2、产假。

(1)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2)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产妇,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30天,并给予其配偶15天护理假;

(3)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3)产假包括双休日和法定假日。

(4)大中专毕业生在见习期间休产假,其见习期要相应延长。

3、哺乳期

(1)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

(2)婴儿满1周岁后,经医疗机构确诊为体弱儿的,可适当延长女职工的哺乳期,但最长不能超过6个月。

(四)假期待遇。

1、产假和护理假视同出勤,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全额发放。

2、妊娠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根据本人情况,经本人申请,并报单位批准同意的可以请假休息。请假休息期间基础性绩效工资按70%发放,按天扣发奖励性绩效工资。

3、延长哺乳假期间基础性绩效按60%发放,停发全年奖励性绩效工资。

4、女职工产假期满,因病需要休息治疗的,其超过产假期间的待遇,按照有关病假待遇规定办理。

5、接受节育手术的,当凭节育手术证明,按有关规定给予假期,假期期间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全额发放。

6、计划外分娩和妊娠的,按照省、市计划生育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丧假

(一)依据。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65号主席令)有关规定执行。

(二)享受的对象。符合法律规定的职工。

(三)相关规定。

1、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以及岳父母或公婆死亡时,给予3天丧假。

2、去外地料理丧事的,可根据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四)假期待遇。丧假、路程假期间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全额发放。

七、探亲假

(一)依据。参照〘国务院关于公布〖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的通知〙、〘国家劳动总局关于制定〖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实施细则的若干问题的意见〙有关规定执行。

(二)享受的对象。满足以下条件的职工:

1、工作满一年,与配偶不常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职工;

2、工作满一年,与父亲、母亲都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职工。

(三)相关规定。

1、职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30天;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每四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

2、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是指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在家居住一夜和休息半个白天。

3、职工与父亲或与母亲一方能够在公休假日团聚的,不能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

4、职工的父亲或母亲和职工的配偶同居一地的,职工探望配偶和探望父母的待遇不能同时享受。

5、探亲假期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假日。

(四)假期待遇。探亲假期按天扣发奖励性绩效工资。

八、事假

(一)依据。参照XX有关规定执行。

(二)享受的对象。工作年限满1年的职工。

(三)相关规定。

1、在国家规定的法定假期之外,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占用本人工作时间办理私事的,可以请事假。事假应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有关领导批准,报人事部门备案后,方能请事假。

2、一年内累计最多不得超过15天,其中工作年限满1年不到5年的,假期不得超过7天;工作年限满5年的,假期不得超过15天。

(四)待遇。

1、鼓励职工依法享受年休假。

2、对年休假未休或未休完申请事假的,按照已安排年休假,因本人原因未休年休假处理,不发放年休假报酬,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全额发放。

3、对年休假已休完申请事假的,全年累计不超过7天的,按日扣发奖励性绩效工资。全年累计事假超过7天的,除按日扣发奖励性绩效工资外,原则上不得参与各类评先

4、对年休假已休完申请事假的,全年累计不超过3天的,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全额发放;全年累计超过3天的,从第4天起按日扣发奖励性绩效工资。全年累计事假超过7天的,除按日扣发奖励性绩效工资外,原则上不得参与各类评先。

5、凡未按规定书面请假,擅离工作岗位的,按旷工处理。

九、准假权限和请销假程序

(一)准假权限及报批程序。

1、请销假须填写〘请销假审批表〙,并按以下程序报批:(1)职工和部门副职请年休假的,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人事部门核定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依次报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签批同意后,交人事部门备案;部门负责人请年休假的,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人事部门核定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依次报分管领导、主要领导签批同意后,交人事部门备案。

(2)除年休假以外,职工按以下程序办理请假手续:

职工和部门副职请假半天以内的,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部门负责人批准后,交人事部门备案;请假1天以上的,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分管领导批准后,交人事部门备案;

部门负责人请假1天以内的,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须报分管领导批准后,交人事部门备案;请假1天以上的,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后,报主要领导批准后,交人事部门备案。

2、领导班子成员请假,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二)销假程序。

1、干部职工按照本规定请假,一律办理书面请假手续。未按程序办理书面请假手续而擅离工作岗位的,一律按照旷工处理。

旷工期间,累计未达到7天的,按日扣发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累计达7天的,扣发1个月的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全年累计达15天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2、请假批准后,请假人应将书面请假手续交人事部门存档备查。确因急症等特殊情况不能事先办理请假手续,必须按照审批权限于当天上班前致电批准人口头请假,且应在到岗第一时间补办请假手续。

3、假期结束后,请假人须到人事部门领取并填写〘请销假审批表〙,办理销假手续,交人事部门存档备查。

十、本规定由人事部门负责解释。

关于职工探亲待遇规定的实施细则 篇8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做好职工因病(含非因工,下同)死亡善后工作,适当解决其供养直系亲属的生活困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企业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下称职工)及企业离、退休(职)人员(以下统称退休人员)。

第三条 职工及退休人员死亡后,当月工资或基本养老金照发。同时,发给丧葬费1200元。

第四条 职工及退休人员死亡后,生前有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的,发给一次性救济金,其标准为死者生前7个月本人工资或纳入统筹项目内的基本养老金。

第五条 由死者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供养的直系亲属,可根据其生活困难情况,酌情给予定期或不定期的生活补助。生活困难大的多补助,困难小的少补助,不困难的不补助。补助标准以供养直系亲属户口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为基数,城镇的每人每月发给50%;农村的每人每月发给40%,供养直系亲属为孤寡老人或孤儿的,增加10个百分点。

死者配偶如有固定收入(包括个人开业)的,其收入总额扣除本人必需的生活费和本人供养直系亲属的生活费(均按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后,所余部分应作为死者供养直系亲属的生活费,不足的再按前款规定的标准补足。

发给的生活困难补助金总额,不得超过死者生前的本人工资或纳入统筹项目内的基本养老金。生活困难补助金发至供养直系亲属失去供养条件为止。

第六条 死者生前供养直系亲属的人数和条件发生变化时,企业应从改变供养人数和条件之下月起,改变其生活困难补助金的数额。

第七条 职工及退休人员死亡后,由企业通知前来料理丧事的直系亲属,企业报销一次往返普通车船费。

第八条 丧葬费、一次性救济金、生活困难补助金,属于养老保险支付范围的由养老保险基金支付;不属于养老保险支付范围的由企业支付。

第九条 供养直系亲属范围,按照《重庆市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若干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渝府发[2000]45号)执行。

第十条 本规定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规定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原《四川省全民所有制企业固定职工死亡待遇暂行规定》同时在本市停止执行。

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贯彻执行《重庆市企业职工因病死亡待遇暂行规定》若干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市)劳动局、市级有关部门: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企业职工因病死亡待遇暂行规定〉的通知》(渝府发〔2000〕42号,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已于2000年7月1日起施行。经市政府同意,现就贯彻执行中若干具体问题提出如下处理意见:

一、2000年7月1日以后(含7月1日)死亡的职工和退休人员的死亡待遇,按《暂行规定》和本通知的有关规定执行;2000年7月1日以前死亡的职工和退休人员的死亡待遇,仍按原规定处理。2000年7月1日以前已享受生活困难补助金,现仍符合供养条件的死亡职工供养直属亲属,可继续发给生活困难补助金,并从2000年7月1日起,改按《暂行规定》的标准执行。

二、职工本人工资,以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工资总额的口径,按职工死亡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计算,不足12个月的按实际月份计算。

三、职工和退休人员死亡后,在按规定应实行火葬的地区不实行火葬的,不享受丧葬费。 企业所在地尚未具备火葬条件,或者当地是按少数民族习俗安葬的,丧葬费可暂按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死者原配偶再婚后,从再婚的次月起,不再享受生活困难补助金,其他供养直属系亲属仍符合享受生活困难补助金条件的,可继续享受。

五、死者生前供养的直系亲属凡符合生活困难补助条件的,其生活困难补助金应从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的次月起发给。在企业按照我市有关规定作出处理决定后,死者家属不接受企业处理决定的,企业则从其接受处理决定之月起发给有关待遇,过去的不予补发。

六、死者生前供养的直属只有父母或配偶符合供养条件,其兄妹或子女的固定收入超过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则应与企业合理负担供养直系亲属的生活费。对符合生活困难补助条件的,企业可根据死者兄妹或子女的人数和收入状况,按照《暂行规定》第五条规定的生活困难补助标准,发给死进供养直属亲属50%至75%的生活困难补助金。

七、享受生活困难补助金的供养直属亲属,应以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时,其直属亲属是否具备供养条件来确定。在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的当时,其直系亲属不具备供养条件的,以后达到供养条件时,不能再列入供养直系亲属范围享受定期或不定期的生活困难补助金。

八、定期生活困难补助金标准,以死者供养直系亲属户口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为基数。但死者供养直系亲属户口在市外的,应以死者单位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为基数计算其供养直系亲属的生活困难补助金。

九、离休人员(含建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死亡后,其供养直系亲属每人每月享受的生活困难补助金标准为:1937年7月6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发260元;1949年9月30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发221元。

十、《暂行规定》中的“退职人员”,是指按照国家和我市养老保险有关规定办理了退职手续,并按月领取退职生活费的人员。

十一、享受了定期生活困难补助金的死亡人员的供养直系亲属死亡时,不享受丧葬补助费。

十二、职工调动工作,在调动途中非因工死亡,其死亡待遇应由调入企业发给。

十三、职工或退休人员因民航,铁路、公路和水上交通事故等非因工死亡的,有关单位给予的赔偿费(补偿费)数额高于其直系亲属和供养直系亲属按《暂行规定》应享受的死亡待遇标准时,企业不再发给死亡待遇;低于《暂行规定》标准的,企业应补足。其中,对符合《暂行规定》第五条之规定,按月享受生活困难补助金的死亡职工供养直系亲属,企业应根据有关单位给予的赔偿费(补偿费)减去按《暂行规定》第三条、第四条规定的丧葬费和一次性救济金后的余额,按当地生活困难补助标准,推算出发给死亡职工的供养直系亲属生活困难补助的时间,并从推算出的发放时间起,发给死亡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定期或不定期的生活困难补助金。企业用自有资金为职工投保人身意外保险,职工死亡后,保险公司给予的赔偿费由企业掌握,企业再按《暂行规定》的标准发给死亡待遇。

十四、职工及退休人员自杀死亡,除经司法机关认(裁)定为畏罪自杀不发给死亡待遇外,确属其他原因自杀死亡的,可比照《暂行规定》发给死亡待遇。

十五、经司法机关认(裁)定为因打架斗殴、吸毒等违法犯罪行为而死亡的职工及退休人员,不予发给死亡待遇。

十六、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不满10年的职工死亡时,按《暂行规定》第三条、第四条规定,只发给丧葬费和一次性救济金。

十七、有计划外超生(含非婚生子女,下同)子女的职工死亡时,在此之前已按《重庆市计划生育条例》等规定接受了各种处罚,缴清了计划外生育费的,可将计算外超生子女列为供养直系亲属范围,享受有关死亡待遇;职工死亡之后,再按《重庆市计划生育条例》等规定接受各种处罚,缴纳计划外生育费的,其计划外超生子女不能补列为供养直系亲属范围享受有关死亡待遇,其中,非婚生子女如其父母按照《婚姻法》等规定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可从其父母取得合法手续的第10个月起,列为职工的供养直系亲属,享受有关待遇。

十八、职工及配偶均系独生子女,且配偶无经济收入,其岳父母或公婆符合规定的供养条件的,可将双方的父母列为该职工的供养直系亲属,享受有关死亡待遇。职工及其配偶仅一方是独生子女的,职工本人的父母已列入供养直系亲属范围的,其岳父母或公婆则不应再列为供养直系亲属范围;反之,已将职工的岳父母或公婆列入供养直系亲属范围的,其本人的父母则不应再列为供养直系亲属范围。

十九、死亡职工原配偶是有劳动能力的农民,一般至少应供养一个符合供养条件的供养直属亲属(独生子女除外)。农村专业户或能基本计算收入总额的,以及低于当地一般农民生活水平的贫困户,则应按实际情况确定其供养人数及负担的生活费。

二十、丧葬费发给主要负责办理后事的死者直系亲属(或亲属),若死者后事完全由本单位办理的,可不再发给丧葬费。但属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社会保险机构应将丧葬费支付给单位;一次性救济金的发放对象及顺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执行。

十一、供养直系亲属按月享受的生活困难补助金标准,随当地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而相应调整。

十二、职工在符合国家规定的试用期内死亡的,应按《暂行规定》第三条、第四条规定,只发给丧葬费和一次性救济金。

十三、协议保留劳动关系的人员在协议有效期间死亡,如已按协议内容缴清了各项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应按照《暂行规定》第三条和第四要的规定,只发给丧葬费和一次性救济金;如未按协议内容缴清各项社会保险费的,则不能享受死亡待遇。

十四、职工在从事第二职业期间和退休人员在外单位聘用期间因工死亡的,用人单位应按工伤保险有关规定执行。原单位和社会保险机构不再发给非因工死亡待遇。

十五、职工在借调工作期间非因工死亡,应按借调协议办理,如借调协议对此未约定的,应由原企业发给死亡待遇。

关于职工探亲待遇规定的实施细则 篇9

一、企业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待遇:

(一)丧葬补助费和直系亲属的一次性救济费,分别按本市上一年度3个月和10个月社会平均工资一次性发给。

(二)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每人每月按当地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以及物价补贴之和发给。

(三)供养直系亲属孤身一人的,其每月领取的生活救济费,按当地城镇企业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标准的200%发给。

二、职工供养的直系亲属死亡时,其丧葬补助费,不分年龄大小,按本市上一年度1个月的社会平均工资发给。

1.死亡诊断书原件。2.火化手续原件。(如没有火化手续的必须得有省级以上出示的证明。3.户口首页。4.如有遗属需要办理遗属手续的,请交遗属户口、身份证原件、2寸蓝底照片3张。5.如是后结合的夫妻,在以前档案、履历里未体现出来是夫妻关系的必须得有结婚证原件。

1、工资应该是发到死亡当月。

2、丧葬费:一般为死亡当月工资的2倍(各地具体不一),也就是2个月的工资。

3、一次性抚恤金:企业为10个月工资,事业单位为20个月工资。(还是公务员好啊)

4、遗属生活困难补助(需要符合当地规定)。基本要求如下:

(一)依靠死者生前供养的死者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以及抚养死者长大的抚养人,符合下列规定的,可向死者生前所在单位申请定期遗属生活困难补助:

1.父年满六十周岁,母年满五十周岁,或经县级及以上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父母,指生父母、养父母和有赡养关系的继父母。抚养死者长大的抚养人参照执行。

2.配偶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或经县级及以上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且尚未再婚的。

3.子女未满18周岁的,或已满18周岁尚在大中专院校学习期间(不含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时间)的,或经县级及以上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子女,指生子女(包括遗腹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4.死者的弟妹未满18周岁的,或已满18周岁尚在大中专院校学习期间(不含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时间)的,或兄弟姐妹经县级及以上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且尚未婚配的。

兄弟姐妹,指同父母的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

(二)领取定期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其本人执行的定期遗属生活困难补助: 1.就业或参军的; 2.被他人或组织收养的; 3.受到刑事处罚或被劳动教养的; 4.死亡的。

三、补助标准

对符合规定的遗属,以遗属户籍所在地的县(区)级人民政府公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为基础的一定系数,按月计发定期遗属生活困难补助。

计发公式为: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计发系数。

(一)户籍在城镇的遗属,计发系数为1.3;户籍在农村的遗属,计发系数为1.2。

(二)符合下列条件的遗属,分别按以下标准执行定期遗属生活困难补助: 1.因公牺牲人员的遗属,计发系数为2.0;

2.无依无靠的孤独遗属,户籍在城镇的,计发系数为1.5,户籍在农村的,计发系数为1.4;

3.1937年7月6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同志的遗属,计发系数为2.4;

4.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间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同志的遗属,计发系数为2.2;

5.1945年9月3日至1949年9月30日期间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同志的遗属,计发系数为2.0。

关于女职工生育待遇若干问题 篇10

劳动部文件劳险字[88]2号,《关于女职工生育待遇若干问题的通知》。

一、女职工怀孕不满四个月流产时,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意见,给予十五天至三十天的产假,怀孕满四个月以上流产时,给予四十二天产假。产假期间,工资照发。

二、女职工怀孕,在本单位的医疗机构或指定的医疗机构检查和分娩时,其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费用由原医疗经费渠道开支。

三、女职工产假期满,因身体原因仍不能工作的,经过医务部门证明后,其超过产假期间的待遇,按照职工患病的有关规定处理。

卫生部、劳动部、人事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文件卫妇发(1993)第11号,关于颁发《女职工保健工作规定》的通知,第十条中,有关女职工产前、产后、流产的假期及待遇按1988年国务院颁发的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国务院令第9号)和 1988年劳动部《关于女职工生育待遇若干问题的通知》(劳险字[1988]2号)执行。

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劳动部发 [1994] 504号1995年1月1日试行)中第五条,女职工生育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享受产假。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按照本企业上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第六条,女职工生育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超出规定的医疗服务费和药费(含自费药品和营养药品的费用)由职工个人负担。女职工出院后,因生育引起疾病的医疗费,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其它疾病的医疗费,按照医疗保险待遇的规定办理。女职工产假期满后,因病需要休息治疗的,按照有关病假待遇和医疗保险待遇规定办理。

当女职工权益受到侵害时

女职工要增强法律意识,掌握法律武器,善于根据不同的侵害对象、侵权内容通过不同的程序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l、行政程序。女职工的合法利益被他人或组织非法侵害时,可以通过行政程序要求侵权行为人的主管部门予以处理。

2、行政诉讼。如果是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为侵犯女职工利益,可以行政机关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3、民事诉讼。女职工认为自己的民事权益如:财产权益、婚姻家庭权益受到公民或组织的侵害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4、刑事诉讼。女职工的人身权益受到不法侵害,可以用自诉方式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要求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

上一篇:亲子绘画活动策划书下一篇:大学毕业自我鉴定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