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结构》教案分析(精选12篇)
【学习目标】:
1、认识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各部分结构;
2、学会比较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
3、初步学会解剖植物的种子。
【活动方案】:
活动一:认识蚕豆种子的结构(小组合作完成)
、认识蚕豆种子的外部形态
①观察蚕豆种子:蚕豆种子的外形呈
形;蚕豆种子的表皮即为种皮,蚕豆种子的种皮的颜色是
色,种皮对种子有
作用。
②在蚕豆种子凹陷一侧的种皮,有一个黑色的疤痕,这就是种脐,请你从蚕豆种子上找出种脐的位置,并指给组内其他成员观看。
③用吸水纸吸取蚕豆种子表面的水分,用手捏一捏种子,注意观察哪边会有水流出来。流出水的部位即为种孔。种孔的位置在 的旁边。小组成员讨论,猜一猜种孔的作用是。
2、认识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
①取一粒蚕豆种子,剥掉种皮,剥开种子,对照本12页图20-中的后一幅图,用放大镜辨认出各部分的结构——子叶(子叶的片数是
片)、胚芽、胚轴、胚根。(注意区分胚芽和胚根,胚芽有叶状结构。)
②用铅笔在下列空白处画一个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图,并标明各部分的名称。
讨论猜想:蚕豆植株的根是由
发育而来的,茎和叶是由
发育而成的。
③用解剖针在蚕豆种子的子叶上轻划3—下,在划痕处滴一滴碘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小组合作交流猜想,在种子萌发时,子叶所起的作用是。
活动二:认识玉米种子的结构(小组协作完成)
种子的结构(教案)
1、观察玉米种子的外形和颜色。
(阅读材料:玉米种子外面有厚皮。但这一层实际上是由两层组成的,外面一层是果皮,里面一层是种皮。因玉米种子成熟后,果皮和种皮紧贴在一起,不易分开,故看上去只一层。所以,玉米的籽粒实际上是果实,只是习惯上称之为种子。)
2、(请看屏幕上的温馨提示)取一粒玉米种子,用刀片将玉米的种子从正中纵切(切法如右图所示)。对照本126页图20-6,通过放大镜观察,找出其各部分的结构——子叶(子叶的片数是
片)、胚乳、胚芽、胚轴、胚根。
3、用铅笔在下面空白处画一个玉米种子纵切后的结构示意图,并标明各部分名称。
4、在玉米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观察并记录
部分被染成蓝色。请小组猜想交流玉米种子的胚乳,在种子萌发时所起的作用是。
活动三:分析比较(先独立后交流)
比较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种子
结构
蚕豆种子
玉米种子
种皮(有、无)
胚
子叶片数
胚芽(有、无)
胚轴(有、无)
胚根(有、无)
胚乳(有、无)
植物的种子都是由
组成,其中
是种子的主要部位。
活动四:尝试分类(先独立后交流)
根据所学的知识来认识其他的种子。找出培养皿中还有的花生、黄豆、小麦种子,先观察它们的外部形态,再认识它们的内部结构,并尝试对上述种子进行分类。
具有一片子叶的是
;具有两片子叶的是。
有胚乳的是
;没有胚乳的是。
【反馈练习】、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一滴碘液,会变成蓝色的部分是
A.胚
B.胚乳
.种皮
D.子叶
2、种子的主要部分是
A.胚乳
B.胚
.子叶
D.种皮
3、下图为菜豆种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在[]内填上序号,在横线上填上菜豆种子的结构名称。
种子的结构(教案)
(1)、保护种子内部结构的是[ ]
;
(2)、构成胚这一结构的是[ ]
、[ ]
、[ ]
(1) 通过收集种子的活动, 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吃的粮食、蔬菜和水果绝大多数是结种子的, 并且都是由种子发育而成的。
(2) 通过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 让学生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 并比较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 分组讨论, 合作学习。将班上学生分成5组, 便于实验和讨论, 充分发挥团体的力量。
(4) 在整节课中积极收集课堂生成的资源, 注意倾听学生的疑问, 及时解答。
二、课时安排:1课时
(1) 教具准备。①实验器材:浸软的大豆 (用大豆代替菜豆) 、花生、豌豆、绿豆、玉米种子、刀片、放大镜、滴管、碘液、小纸板。②将各组收集的种子其中一部分拍成照片, 做成幻灯片。③相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生课前准备。①提前一周布置学生收集身边的植物的种子, 要求每人至少收集5种, 每种5~6颗。 ②同组的学生将本组的种子放在一起, 尝试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自选。③将全班同学分成5组, 每组分发两套实验器材进行分组实验。
三、现场实录
1.复习引入
师:我们前面学习了苔藓、藻类和蕨类三类植物, 请回顾一下三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三者生活的环境不同, 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 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 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的阴湿处, 蕨类植物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生2:苔藓植物有茎和叶, 其中没有输导组织, 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体内有输导组织。
……
师:请各组同学代表介绍收集种子的情况, 并说说你所收集的种子有哪些特征。
(教师用相机对棉籽、蒲公英种子、柿子种子等拍照, 并及时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
2.探究种子的结构
知识储备:①介绍观察生物体的一般方法:由表及里, 先形态后结构, 先宏观后微观。②碘遇淀粉变蓝色。
师:利用桌子上的实验器材探究种子的结构, 该如何操作呢?请大家带着问题齐读课本83~84页的本实验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三个栏目。按课本实验要求完成第一部分实验并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
(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巡视, 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动手, 发挥小组的力量, 让会操作的同学指导不会的)
师:交流实验结果——请各组代表由表及里、从形态到结构、从宏观到微观说说所看到的大豆种子是怎样的。
(学生代表发言, 同组同学补充完整, 师生共同评评看哪一组说得最好)
(教师用多媒体投影出大豆种子的结构, 并引导学生说出每一部分的名称)
根据结构图提出以下问题:①大豆种子有几片子叶?子叶有什么作用?②所有种子的结构都一样吗?
师:按课本实验要求完成第二部分实验并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师:交流实验结果——对照课本图形用放大镜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请各组代表由表及里、从形态到结构、从宏观到微观说说你所看到的玉米种子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 讨论并作答)
师:请你根据观察结果完成下表。
(学生回答后,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结, 并引入胚的概念)
师:我们现在学了四种植物——苔藓、藻类、蕨类和种子植物, 你认为哪一种比较高等?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从结构和功能的角度去思考, 学生七嘴八舌讨论, 分别作答)
3.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比比看, 哪些同学总结得全面一些。
(学生交流和表达)
三、课后反思
(1) 实验中要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 做完每一步要安排检测评价的程序, 比如让学生介绍一下他看到的现象, 让学生互帮互助。
(2) 观察完大豆后, 再观察玉米, 玉米需要切, 这里切的方向容易受大豆的影响, 错误地以为是按大豆子叶的裂开方向切。为了避免这种错误, 可以把两种切面染色后再拿来比较, 看看观察效果哪种更好。
(3) 教师要对学生收集到的种子进行记载, 好好利用, 并适时表扬他们对生物课堂的贡献。
种皮:保护 果皮和种皮:保护
菜豆 子叶:两片,营养。 子叶:一片
种子 胚芽:玉米 胚芽:
胚 胚轴:种子 胚胚轴:
胚根: 胚根:
胚乳:营养
★ 《循环结构》说课稿
★ 初中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 解决稍复杂分数实际问题的说课稿
★ 解决稍复杂分数实际问题的说课稿
★ 雅思难句阅读方法:遇到结构复杂句型怎么办
★ 复杂外形三维非结构粘性直角网格的生成
★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说课稿
★ 复杂的反义词是什么
★ 复杂的反义词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
2、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
2、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欲望。
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
观察种子传播的方式。
三、教学难点
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视频水槽椰子(莲蓬)凤仙花、大豆、苍耳、鬼针草、蒲公英、槭树、葡萄的果实和种子。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观看图片:思考屋顶上的小草是怎么来的?(学生讨论交流)
2、类似的情景你还见到过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植物是如何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新课讲解:
一、活动一:探究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1.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
(1)提问:油菜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呢?
(2)观察成熟的油菜果荚,推测:油菜的种子是怎样散播到远处的,并说说这样推测的理由。
观察提示:
①观察成熟的油菜果实的果皮有什么特点? ②轻捏油菜果皮,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③观察油菜的种子有什么特点?
(预设:果皮有沟,一按会爆开,种子弹出去,种子圆形的,会滚动)(3)利用现有材料验证推测。
(4)小结:像这种靠植物本身传播的,并不依赖其他的传播媒介,这种传播方式,叫自体传播。
(5)油菜果实为什么可以利用自体进行传播呢?有没有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和油菜果实是相同的?
(6)种子的这种传播方式有什么缺点?(7)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预设:1.种子散播距离有限,成熟后很多会落在植物附近;2.种子大量集中在一起,可能被动物吃掉;3.种子集中密度太大,成活的机会也是很少的)。
二、活动二:其他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其他种子传播的方式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继续再探究。(1)出示观察提示:
①仔细观察各种成熟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特点。
②根据你们观察的果实和种子的特点,推测种子是如何传播的。③根据推测种子传播方式的结果,给种子分类,并记录在记录单上。(2)学生观察植物的种子。(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应板书。小组汇报要求:
①讲清两个问题:哪些种子分为一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②征求倾听者意见:同学们赞成我们的分发吗?
在学生汇报时,老师可适时播放同类种子传播的视频或图片。
(4)疑点讨论:进一步观察果实和种子的构造,或者查资料解决。(如莲蓬为什么可以靠水传播等。)
(5)教师小结,整理板书。
1、发现植物的种子,初步了解种子的特殊传播方式。
2、对种子的传播方式有继续探索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参加寻找秋天的远足活动。和幼儿一起收集农村比较常见的植物。(苍耳、蒲公英、刺毛球、“麻雀窝”、臭草、红菱、牛膝、蓟……)
2、多媒体课件。
3、幼儿有一定播种的经验。
评析:教师能根据幼儿园所处环境,选取乡土教材作为活动内容,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活动生活化的原则。
评析:活动准备既有教具等物质材料的准备,又有知识经验的准备,活动能考虑让幼儿在已有经验上获得发展,符合维果兹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探索活动,感受好玩。
1、谈话导入,那天,我们去田野里寻找了秋天,你看见些了什么?
幼:喇叭花、菊花、蒲公英、狗尾巴草、麻雀窝……
回来时你带了些什么?
幼:蒲公英、麻雀窝、刺毛球、臭草……
今天他们藏在哪里?
幼:田野里
评析:当幼儿回答田野里时,(而实际上是在活动室里)教师没有作出恰当的反应,可见教师对幼儿回答的倾听、及应变能力还较弱。
出示苍耳、蒲公英、麻雀窝。
2、让幼儿玩苍耳、蒲公英、麻雀窝。玩过后教师提问:
⑴刚才你玩了什么?
幼1:蒲公英
幼2:麻雀窝
幼3:苍耳
⑵它们长什么样呀?⑶你是怎么玩的?
麻雀窝为什么飞起来,还有什么也飞起来了?为什么蒲公英也会飞?
为什么苍耳可以粘在头发上?
评析:“你看见些了什么?”“回来时你带了些什么?”“刚才你玩了什么?”这三个问题答案是基本相同的,由此可见,教师的提问语过于罗嗦,应注意提问语的准确性、科学性和精练性。
二、第二次探索活动,发现种子。
1、引导幼儿发现种子。蒲公英、苍耳和麻雀窝的种子在哪里呀?
2、幼儿发现种子。把它们的种子找出来,每人找一粒种子,找到后放进盘子里。
3、幼儿互相交流。
⑴刚才你找的是哪种植物的种子?
⑵苍耳的种子藏(麻雀窝的种子长)在哪里?它们的种子是什么样的?(咖啡色的,椭圆形,扁扁的……)
⑶那他们的种子为什么长得这么特别呀?
4、逐步展示课件。
⑴看第一段。谁带蒲公英去旅行?为什么风能帮它?它的种子最后怎样了?
⑵经验转移。苍耳浑身长满刺,谁会帮它传播种子?
⑶看第二段。师:苍耳传播种子需要谁的帮助?教师出示相应(动物)的标志。
评析:教师原想借助于视频展示仪帮助幼儿更好地观察种子的特征,但视频仪调的颜色太暗,不清晰,反而干扰了幼儿观察,给了幼儿认识错误的认识。充分的准备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教师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但在选择时应考虑到课件是为了活动服务,该课件制作较粗糙,与活动的配合不够紧密,并不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
目前已经从各个方面论证了种子超干贮存的可行性, 在实际应用方面种子超干贮存也已经开始被广泛运用。本文主要就超干贮藏对种子生理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做一个简要概述。
1 超干贮藏对种子生理的影响
Ellis等研究发现将芝麻种子含水量从5%降至2%, 种子寿命提高了40倍[4]。Ellis等报道亚麻等种子的含水量降低到5%以下, 得到提高种子耐贮藏性的显著效果, 并用细胞染色体的畸变率加以验证[5]。程红炎 (1994) 的研究结果也肯定了超干处理对若干芸苔属种子、甜菜、杜仲、大豆、榆树、高粱等种子的萌发和活力并无损伤, 超干种子和对照种子经同等老化处理后, 在对照种子的活力完全丧失或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 超干种子的活力仍保持在很高水平, 即耐贮性大大提高[6]。花生、油菜、芝麻、洋葱种子经同等条件老化处理, 超干种子活力显著高于未超干种子[7]。研究总结发现油料种子可忍耐极度的脱水, 如油菜种子含水量降低至1.5%以下, 仍保持种子活力[7];蛋白质类种子如大豆种子的耐超干能力在品种间存在很大差异[6];淀粉类种子耐超干能力在种间差异也很大, 如高粱、大麦、小麦种子耐脱水能力较强, 而高粱、水稻种子耐脱水能力差[5、6]。
2 超干贮藏对种子内水分状态的影响
种子内水分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自由水、束缚水和中间过渡类型。细胞中水分的物理状态与其作用是相互联系的, 水分由于亲水和疏水的相互作用, 可以影响大分子如膜脂、核酸及蛋白质的结构排列, 因此水分的物理状态对干种子内能否发生生化反应有着决定性作用。种子内水分存在的状况及各种状态水分之间的比例与种子本身固有特性有着直接的关系, 水分胁迫时种子中束缚水对有机体的耐干性起着关键性作用, 即超干种子能否存活以及效果如何取决于细胞对束缚水的保持能力[8]。
红花种子经超干处理后, 自由水/束缚水的比率随含水量下降而降低, 在超干状态下种子中大部分束缚水仍然保持着, 这为超干种子保持高活力提供了有利的内部环境条件[9]。另在水稻种子中发现, 吸湿回干处理可以提高种子的热力学K’和K值, 增加种子对等温线上第一吸附区域水分的束缚能力, 对吸湿回干处理提高水稻种子耐干性提供了理论依据。这说明种子对束缚水的保持能力越大, 其超干贮藏的效果越好。
3 超干贮藏对种子自由基清除系统的影响
3.1 种子的劣变现理
(1) 在种子劣变机理的学说中, 自由基学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自由基游离在细胞内, 有较强的氧化作用, 能引发膜上不饱和脂肪酸产生过氧化反应, 使生物膜受到严重破坏。在正常生理状态下, 自由基的产生和消除处于平衡状态, 只有当种子处在不利的物理和化学因素下, 产生的自由基得不到消除, 或者内源性自由基的产生和消除失去平衡时, 自由基对机体常常会造成损伤[10]。 (2) 丙二醛是种子在贮藏过程中随着劣变的发生而逐渐积累的有毒的脂质过氧化产物, 其含量常用以表示种子中脂质过氧化程度;挥发性醛类物质释放是种子脂质经过各种途径氧化的综合结果, 可以反映脂质过氧化导致的劣变程度[11]。超干种子在贮藏过程中的丙二醛 (MDA) 及挥发性醛类物质释放量都低于未超干种子, 这是超干种子耐藏性得到很大改善的反映[11、12]。超干贮藏过程中种子脂质过氧化程度的减弱, 与大分子水膜失去导致自由基毒害加剧的传统说法相矛盾, 其机理可能是在脱水过程中, 特异蛋白质以及可溶性糖等物质代替水保护了生物大分子, 使其免受自由基伤害。 (3) 种子内自由基清除系统与种子活力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已经证明, 种子内存在一些非酶促自由基清除剂, 如α-生育酚 (VE) 是超氧自由基和脂过氧基的有效清除剂, 抗坏血酸虽没有抗氧作用, 但可以与α-生育酚协同作用增强其抗氧性, 抗氧剂维生素C, β-胡萝卜素和谷胱甘肽 (GSH) 以及其它酚类物质等均能阻止脂氧合酶对多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作用[13]。超氧歧化酶 (SOD) 、过氧化物酶 (POD) 及过氧化氢酶 (CAT) 是种子自身抵制活性氧、清除自由基的酶促系统[14]。经过一定时间贮藏的黄瓜超干种子吸胀萌发后仍能保持较高的酶活性, 与低温贮藏种子并无明显的差异, 而未超干种子的脱氢酶活性则大部分丧失[15]。说明超干种子内SOD等清除自由基的酶促系统并未受破坏, 一旦种子吸水萌动, 就协同抗氧化剂共同清除由贮藏期间劣变积累的自由基等毒害物质, 从而保证超干种子较高活力水平。
3.2 超干贮藏对种子超微结构的影响
(1) 种子老化、劣变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一般认为种子发生劣变时, 细胞学上的劣变现象也随之发生, 首先表现在胚根尖分生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上[6]。一般轻度老化但仍具有萌发力的胚常.呈现细胞核的局部泡状隆起、线粒体和质体变形、高尔基体变形且数量减少、核糖体合成减缓等现象。在劣变严重的情况下膜结构肿胀且无序、圆球体破裂, 在细胞内融合成团并沿壁排列、质体内淀粉粒分裂, 有的则消失。 (2) 用透射电镜观察经老化的洋葱未超干种子胚根尖细胞, 发现细胞核膜界限不清晰, 有的细胞核有胞饮现象, 有的细胞核呈解体状, 线粒体变形, 脂质体融合成团且排列不规则, 出现电子致密物质 (脂肪消耗后的残留物) 。而经同等老化的超干种子细胞器发育正常, 与劣变种子胚根尖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区别明显。张明方[13]用扫描电镜观察种皮细胞外部结构, 发现超干种子的种皮细胞排列发生改变, 但回水后能恢复正常, 虽某些种子如大豆有裂种现象, 但超干前经吸湿回干或以聚乙二醇 ( (PEG) 等处理后, 此现象可以避免。从内部到外部, 超干对种子结构完整性的保持并无不良影响, 且种胚细胞抗老化能力增强。
4 问题与展望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搜集并认识种子”、“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播种”、“观察种子破土而出”4个活动。学生的研究兴趣是否浓郁、种子的萌发是否顺利,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的开展后面的研究活动。因此,本课也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本课通过搜集种子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种子的多样性;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使学生了解种子的共同特征;通过实验了解种子的萌发条件和过程;并对种子的结构能发育成植物的哪一部分进行预测。,
学情分析
1.本课重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那么教师就应该注重指导,要活而有序。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四年级学生在科学课上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但还只停留在表面现象。
3.学生认知障碍点:对于本课要观察的种子内部构造,看似很简单问题,但要观察清楚说清楚很难,在学生的心里很模糊,了解的也不多。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种子的多样性。
2.了解种子的结构特征。
3.知道种子的萌发条件。
4.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
(二)方法与途径:
1、能够有序认真观察种子的构造并做好记录。
2、预测种子内部的每一部分将来能发育成植物的哪一部分
(三)情感与评价:
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感受到生命世界的神奇与伟大,体验种植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用观察、记录的方法研究种子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观察种子结构并描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观察种子结构并描述
三、教学难点:
从实验中观察、找到相应的结构并解释相应功能
四、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预习本课内容。
(2)准备放大镜、小刀等用具。
2、教师准备
(1)准备浸软的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2)准备大豆种子及玉米种子结构图。
五、板书设计:
种子的结构 : 胚根:发育成幼根
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胚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子叶:提供营养,最终消失
胚乳:单子叶植物提供营养
种皮: 种子的最外层结构,有保护种子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种子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是由种子萌发发育来的。那么,种子有些什么结构呢?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二、探究过程
(一)种子的结构——分发给每个学生浸软的种子(一粒大豆、一粒玉米)
(1)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
(2)解剖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结合图比较大豆和玉米种子的各部分结构。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即先观察外部形态,再观察内部结构;指导学生解剖种子。对于大豆应剥去种皮后,从种脐相对的一侧轻轻分开两个豆瓣,再进行观察,对于玉米种子应在种子中央纵剖,仔细观察内部的结构。组织讨论,通过问题提示,激励学生动脑思考,踊跃回答。问题:
1、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包括哪些结构?
2、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在结构上有何区别?
3、哪些结构和种子的萌发有关?
4、种子的重要部分是什么?
三、课堂小结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认识传粉和受精是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的必要条件。(重点、难点)能力目标
1.结合花粉粒萌发和受精,以及果实和种子形成等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果实和种子的发育过程,使学生继续树立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观点。教材和学情分析
植物的果实与种子是我们的主要的食物,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是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知识。生活中时时接触果实和种子,学生从生活中获得了许多感性知识,但一定有这样的疑问:这些果实或者种子是怎样来的?它们为什么会长 成这个样子?本节教材安排了 “果实和种子的发育”通过本节的学习,“探究果实发育过程中的体积的变化”的实验活动,在强化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锻炼学生观察和探究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前准备:制作课件;学生提前一周进行相关探究实验准备及预习工作。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温故而知新3分钟1.概述受精的过程? 2.什么叫有性生殖?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回忆,教师及时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学生回忆、给出准确、规范的答案将复习旧知常态化,从而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3分钟大家每天餐桌上有哪些食物?(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回忆)果实和种子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及时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导入课题。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回忆(米饭、黄瓜、馒头、芹菜„„)
在表述交流过程中,尝试说出自己的结论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为教学开一个好头。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6分钟过渡:那么植物开花,完成传粉受精以后,又是怎样形成果实和种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探究《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第1课时。板书:
第三节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1 果实和种子的发育 教师出示学习目标
观看动画:传粉、受精后,花萼、花冠、雄蕊及雌蕊的柱头和花柱的变化,雌蕊的子房逐渐膨大起来 问:花在传粉和受精作用完成后,花的各个部分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传 粉和受精作用完成以后,、、以及雌蕊的 和
一般都逐渐凋落,雌蕊的 却继续发育 教师讲解:完成双受精后,花的其他结构逐渐萎蔫,只剩下雌蕊的子房。由子房发育成果实。果实在生长中有什么规律吗?
学生要根据动画的内容和身边的实例及教材的学习等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示使学生知道花在传粉 受精后雄蕊和雌蕊的各部分结构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组织交流 点拨建构
15分钟过渡:
果实在发育过程中体积是不是每天都增长的一样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探究活动(课前提前一周探究)
探究活动:探究果实发育过程中体积的变化(步骤见附录一)[探究活动呈现]:学生交流
提出问题:在发育过程中,果实每天膨大的体积是相同的吗? 做出假设:在发育过程中,果实每天膨大的体积是不同的。制定计划:
1.材料用具(选择易测量的植物幼果,茄子)2.方法步骤(使用排水法测量)3.观察记录表(记录观察结果)时间
体积第1天第2天第3天„„第6天 毫升
实施计划:各小组每天6点测量幼果的体积并及时填写记录表,六天后绘制出果实发育的体积变化曲线图。如图:一组几位同学选择了两朵黄瓜雌花,坚持每天定时测量果实的体积,并绘制了果实体积变化曲线
第一组绘制图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通过做 这 个实验你们小组有什么收获?
教师提出问题:
完成双受精后,花的其他结构逐渐萎蔫,只剩下雌蕊的子房。由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的各个部分会发育成果实或种子的哪一部分呢?
1、探究、讨论交流:(1)同位的同学合作,对照课本13页图,解剖自己带的辣椒和西红柿的果实,说一说从花到果实的变化和发育。(2)各小组一起观察自己带来的果实或种子,认识哪些是果实?哪些是种子?说说这些果实或种子是怎么形成的。思考讨论:(1)桃、向日葵等植物,每个子房里只生一个胚珠,每个果实里只有一粒种子;有很多植物,每个子房里有多个胚珠,果实里就有多个种子。那么,胚珠和种子在数目上是什么关系?子房里的每个胚珠都能发育成种子吗?(2)我们经常看到,扁豆或大豆的豆荚中,本来应该长有种子的地方空着,这是 什么原因? 3.根据学生讨论的问题,教师重点讲解子房和胚珠相应结构的变化。并指导学生将果实各部分与子房各部分结构对应起来。(板书如下:)子房壁 → 果皮 子房
珠被 → 种皮 果实
胚珠 受精极核→胚乳 种子 受精卵 → 胚 学生利用一周时间
完成探究活动并记录详细的结果,课堂上共同呈现表达与交流。
学生交流回答。
学生根据小组的实验过程,进行阐述
在发育过程中,果实每天膨大的体积是不同的。
各个实验小组派出代表对实验过程进行汇报,由其他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评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学生自带辣椒和小刀和其他果实和种子
学生分析、讨论
学生分析、讨论
学生记录到课本上并记忆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自主探究,为学习新知识 做好铺垫。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用所学知识解释某些生活、生产问题,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并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提高学习兴趣。
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对于这样的问题应该用什么样的方 法研究,学会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进行实验分析,得出结论。所以本实验注重对类似研究方法的指导。
通过交流讨论可以提高学生交流表达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让学生用流程图表示发育过程,让学生动态认识子房各部分结构如何发育成果实的相应结构,明确果实形成的基本事件。并归纳子房和胚珠结构和演变结果,使知识系统化、整体化,可以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利用“描述和说明”,让小组成员互相检查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巩固知识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知识整合 迁移应用
8分钟过渡: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非常出色,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骄傲。大家来反思一下: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花的结构中 发育成果实。其中的 发育成果皮 种皮由 发育而成;其中的 发育成种子 胚由 发育而成;胚乳由 发育而成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标志着一株植物体生长发育历程的完成。1.“我来描述”和“我来 说明”收获: 2.质疑和解疑:
小组成员在小组中提出疑问,组内合作,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采用组内质疑和解疑,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大胆发问,有利于知识的延伸和优势互补,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回顾小结整节课的知识点,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由此得 知: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标志着一个生活史历程的完成。
课堂达标检测题及课下作业 5分钟看你棒不棒!!
1、绿色开花植物在完成受精作用后,所形成的受精卵将发育成()
2、西瓜籽和葵花籽分别是由花的哪一部分发育成的? a胚珠、子房 b子房壁、子房
3、在果实的发育过程中,由于细胞的不断、、,雌蕊的 逐渐膨大,发育成。
4、有一个描述花生的谜语说:“麻屋子,红帐子,里头住着白胖子。” 麻屋子指 是由 发育来的,红帐子指 是由 发育来的。白胖子指 是由 发育来的。
课下作业
完成生物助学16页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要及时互纠。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将学习延伸到课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明确的完成目标。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成功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物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特别是通过课外探究实验,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得到了加强。
2.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在授课中围绕学生思维我采用讲授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时间
体积第1天第2天第3天„„第6天 毫升
3.课堂教学要讲求实效,所以本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我提前一周布置让学生自己根据探究实验的步骤去完 成探究过程,来提高课堂效率。存在的问题:
1.探究活动提前一周布置让学生自己根据探究实验的步骤去完成探 究过程,小组的个别同学没有真正了解探究的方法和实质,不能灵活运用。
2.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个别学生表现不积极,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愿思考,自信心不足,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探究活动多时,要控制好各个环节的时间,才能做到收放自如;在学生讨论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加强引导。除了注意这几个问题,我想同时加强学生的自评意识和互评意识。以便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应该多启发、多鼓励,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放手给学生,使他们主动学、乐于学。
附录一
探究活动:探究果实发育过程中体积的变化
课前提前一周让学生阅读课本12—13页,完成下列活动。材料用具:易于测量幼果的植株(如茄子、黄瓜等),清水,量筒,烧杯等 方法与步骤: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易测量的果实幼果(如茄子、黄瓜等)
(2)采用排水法,每天定时测量幼果的体积。测量时不要伤害幼果和枝叶,连续测量一周以上。
(3)设计观察记录表。
1.初步了解种子的特殊传播方式。
2.积极参与探索种子传播方式的活动。
3.乐意与同伴共同讨论、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知识。
活动准备:
幼儿事先收集了许多种子并在自然角中进行了展览;各种实物:苍耳、凤仙花、蒲公英等;种子传播的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师:我们已经收集了一些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2)幼儿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带来的种子或关于种子的资料。
(3)师:种子有什么用?
小结:种子具有繁殖作用,果实里的种子种到地里,就会长出新的植物。
(1)出示农民播种的图片,讨论。
(2)师:小朋友,我们吃的`菜和米饭O等食物是农民伯伯播种种植的。野外的植物又靠谁来播种呢?
(3)幼儿讨论,论述自己的猜测。
2.了解种子的传播途径。
(1)阅读幼儿用书p10页,请幼儿猜猜小狗、风、水、小鸟和植物有什么关系。
小结:我们已经知道有些种子是靠动物进行传播,如苍耳子,此外种子还有三种传播方式,分别是:风传播、动物传播、水传播和弹射传播。
(1)教师逐一介绍种子的四种传播途径。
(2)请幼儿看幼儿用书p10页,说说小狗、风、水、小鸟分别传播了哪种植物的种子。
小结:水传播来荷花的种子,风传播了蒲公英的种子,小鸟传播了樱桃的种子,小狗传播了苍耳子的种子。
3.了解种子形态和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1)师:小朋友,荷花生长在哪里?樱桃有生长在哪里?
(2)师:原来荷花用水传播种子师因为荷花生长在水里,小鸟喜欢吃樱桃,吃剩的樱桃核吐在地上。所以这些植物的传播是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系。
(3)师: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着风儿去旅行呢?为什么苍耳子会将动物当“马”骑?
小结:因为蒲公英的种子长得很轻,并且有绒毛,像一把降落伞,可以借助风力传播。苍耳子身上有倒勾,可以勾起动物的毛,让动物带着它到处跑。还有豆荚这类植物,是因为它们的壳成熟后会自己爆开,种子自己落到地上。
活动延伸
1.图书区投放一些关于种子传播的绘本,让幼儿阅读。
2.了解生活中见过的传播现象。
教学目标
1.理解受精和双受精的概念及过程。
2.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3.通过学习受精和双受精过程;以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使学生继续树立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观点。
4.结合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向学生介绍我国农业科学工作者,在培育新品种方面的贡献,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双受精的概念和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因为:
①“双受精”是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前提。只有彻底弄清楚“双受精”的概念及过程,才能更好地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②“双受精”是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它是指: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进入胚囊后,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融合的现象。融合后,受精卵和受精的极核就要发育变化,它们变化的同时,也就是子房发育的过程,子房发育的结果,就意味着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不论是双受精过程,还是子房发育的过程,都是动态的、变化的,而且内容又都较为抽象,学生不能观察到。因此,双受精的概念和过程以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2.双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因为:
(1)学生对“受精”“极核”“胚囊”“胚孔”等这些名词很陌生,要马上记住,而且还要知道它们的发育变化情况,对初一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2)如前所述,双受精过程和子房发育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而且内容较为抽象,学生接受起来确有难度,教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要尽量配合一些教具(如:投影片、动画片,或自制移动教具、自画板书等)辅助讲解,使学生把这部分知识理解透彻。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关于引言:上节课讲的内容是“开花和传粉”。所以,教师在讲新课前,可以先复习提问如①什么叫开花?什么叫传粉?②传粉的方式有几种?③虫媒花和风媒花的结构特点?然后,教师可以这佯说:“不论什么样的传粉方式,最终是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了,下一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有的学生会接着教师的话说出:“形成果实,形成种子。”教师马上又可接着问:“果实和种子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就是今天所要探讨的问题。”(写出课题)
2.关于“受精的过程”的教学。可以这样安排:首先,使学生弄清楚子房内部的结构。教师最好能边画板图边讲解:雌蕊的子房中间有胚珠,胚珠外有珠被和珠孔(珠孔的位置可以在顶端、侧面或底部)。胚珠中间有一个胚囊。胚囊中,珠孔下有一个较大的细胞,叫卵细胞。胚囊中间的部位还有两个极核。
教师画制的板图要很规范,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勾画出子房各部分结构和名称,与此同时,学生会学着教师的板图画。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绘制生物图的能力;另一方面还会加深学生对子房结构的记忆。
然后,再讲解受精的过程。受精的过程应包括三个步骤:第一,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受柱头上粘液的刺激而萌发;第二,萌发出的花粉管不断伸长,把花粉中的两个精子沿着花柱,通过珠孔送到胚囊中;第三,进入胚囊中的花粉管顶端破裂,两个精子移动出来:一个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
最后,教师及时给出受精的概念和双受精的概念。而且要说明,双受精是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的。
植物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贴近生活,对植物奥秘的探索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在奇妙的植物王国中,蕴含着许多的奥秘,其中种子传播就是其中的一种。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
2、产生探索植物种子的兴趣。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种子的旅行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师:你们都去旅行过吗?用什么方法去旅行的?
2、师:今天呀,蒋老师请来了一些好朋友,它们也想去旅行,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3、出示PPT课件:看,谁来了?
4、师:认识它们吗?谁能来说说它们叫什么名字?(蒲公英、苍耳、莲子)
5、师:这些种子都一样吗?它们有哪些区别?
归纳提升:蒲公英、莲子和苍耳,它们都是植物的种子。
这些种子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也不同,有的是毛茸茸的、有的是滑溜溜的、有的是带钩还长刺呢。
二、认识种子不同的传播方式
1、先出示悬崖峭壁上的植物图片,再出现屋顶上的杂草图片:它们怎么会长在这样的地方?是谁将它种在这样的地方?
2、质疑,推测
3、谈话:大家虽然说法不一,自然界中无奇不有,今天,我们就来当回小科学家,一起研究种子旅行到底有着怎样的奥秘?
4、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幼儿认识蒲公英、莲、苍耳等植物的传播方式。
三、认识种子传播的各种方式
认识风力散播:
1、蒲公英、蓟、槭树等种子的传播方式
(1)大家推测一下蒲公英是怎么散播种子的?为什么这么想?
(2)观察,交流。(可以用放大镜)你还有什么发现?(有冠毛、种子轻)
(3)追问: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着风儿去旅行呢? 因为蒲公英的种子很轻,并且有绒毛,像一把降落伞,所以蒲公英就是靠风来帮它旅行的,风能帮助蒲公英传播种子。
(4)观看自然界中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视频。(5)在自然界中,还有什么植物也象蒲公英那样靠风力散播种子的?(出示黄鹌菜)交流:黄鹌菜的种子形状与蒲公英很相似,像这样种子小而轻,上面长有冠毛,就可以随风飘扬,远征他乡靠风力散播。
(6)(出示槭树果实)槭树的果实比较重,讨论研究它是靠什么传播种子的?
2、小结:蒲公英、蓟、槭树这几种植物都是靠风力传播种子的 认识流水散播:
☆ 莲子旅行
(1)师:谁能帮助莲子去旅行呢?
(2)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流水声)
追问:为什么莲子会随着水流去旅行呢? 归纳提升:原来莲蓬像小船一样能浮在水上,莲子落入水中,顺着水流到别处去安家,莲子就是靠水来帮它旅行的,水能帮助莲子传播种子。
其他区的还有:椰子、水葫芦、浮萍等等
认识动物散播
(1)师:苍耳旅行要靠谁来帮忙呢?(播放flash)
(2)追问:为什么小动物能帮助苍耳去旅行?
归纳提升:苍耳浑身长刺,容易沾到动物和人身上,动物和人走到哪儿,就把它带到哪儿,所以动物和人都能帮助苍耳去旅行。
认识自弹射散播
☆ 凤仙花种子旅行
(1)师:我们周围的大自然非常有趣,原来许多种子都由它们的好朋友来帮忙去旅行的。还有一种种子,它没有好朋友帮忙也能去旅行,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
(2)师:看,它是凤仙花的种子,当凤仙花的种子成熟的时候,果壳裂开,种子就蹦到别处去发芽了。(播放视频)
归纳提升:凤仙花就是靠自己的种子成熟后果壳裂开来,通过自身弹力把自己弹出去旅行的。还有许多植物也是靠自己来传播的,象我们常见的黄豆、赤豆、绿豆等。
(3)师: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种子是靠这些方法去旅行的?
归纳提升:现在我们知道了种子的传播方式有很多,有的靠风,有的靠水,有的靠人和动物,还有的靠自身弹射的力量。
认识野草莓种子传播方式
(1)问题:可是,象野草莓这样的果实,既不长钩,又不带刺,它们是怎么传播种子的?谁来揭示其中的奥秘?(2)交流。
(3)问题:野草莓哪些特点吸引动物为它散播种子?
(4)讲解:野草莓以她的色、香、味吸引了动物采食,动物将野草莓吃后,野草莓大部分的果肉被动物消化吸收,而野草莓种子有坚硬的外壳,不会被动物消化,就随动物的粪便排出体外,动物的粪便又为野草莓种子今后发芽生长提供了养料。(5)小结:看看自然界中的动物是怎样心甘情愿的为植物传播种子?
三、操作配对连线图
1、师:今天呀,蒋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请你们帮助这些种子找到能带他去旅行的好朋友。
2、验证:看看,你们都找对了吗?
3、师:你们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夸夸自己吧!
归纳提升:大自然中的植物真奇妙,原来有这么多的种子都由它们的好朋友来帮忙传播的,当然也有的事靠自己的力量来传播。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植物的奥秘没有被发现呢,它们呀都等待着我们小朋友们用心去观察、去发现。
总结
1、今天的观察研究告诉我们,植物都种子旅行有哪些方式?植物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旅行方式?(为了能将种子散播到远处,为了更好的繁衍后代)
2、植物种子旅行这些方法都和什么有关系?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每种植物都具备一些特殊结构,于是才有了这形形色色的传播方式(出示:结构与传播方式相适应),在自然界中,像这样身体结构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例子比比皆是。或许,正是这一切使我们的地球更加充满智慧吧!
【《种子的结构》教案分析】推荐阅读:
生物种子的结构教学计划07-27
大班教案 种子排队10-02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种子精灵05-29
幼儿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种子排队10-15
专题种子和种子的萌发09-26
播下梦想的种子07-13
种子的启示作文10-07
火热的种子作文10-20
幸福的种子小班下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