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临床用血流程图(共9篇)
1、临床科室需要输血治疗时,应由经治医师负责输血治疗前谈话,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宣传无偿献血并送达《输血告知书》,之后开具输血相关申请单,并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后方可实施。
2、临床护士在采集输血检查标本后,应交由医院指定的专人负责标本的送达工作。严禁交由患者家属送标本。标本送达后,送标本者要在配血室签字确认。
3、配血室在收到输血标本后,应立即检查标本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当即退回。符合要求的要立即登记,包括时间、患者姓名、科室、住院号、床号、血型、申请量、申请输血时间等信息,并让送标本的人员在登记本上签字确认。
4、对于急诊输血,配血室应根据检查结果和临床病情发展,做出及时判断,病情确需输血则立即启动配血程序,配血成功后,立即通知科室来取。
5、对于备血者,应根据血液库存情况,合理安排。如果血液库存不足,应在第一时间通知科室。对于备血者,配血室只有接到科室经治医师要血的通知后,才能开始配血。配血成功后,电话通知科室前来取血。科室接到配血成功电话后,应立即通知专门取血人员前往配血室取血。对于备血后,根据病情发展不再需要输血的,临床科室应该及时通知配血室取消。
6、血液取回,核对完毕应及时输注,不得自行储存。输注过程中有不良反应要及时记录并与配血室联系,同时填报输血不良反应记录卡交配血室保管。
特此通知
医务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2014年笔者所在医院临床各科室所输注的成分血液, 包括:悬浮红细胞、血浆 (新鲜冰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 、冷沉淀、血小板、Rh (-) 冰冻红细胞、洗涤红细胞等。
1.2 方法
统计3年来输血科出库记录单, 统计内科、外科所应用的血液成分制品的血液量, 统计3年来每月成分血液的应用量、每月冷沉淀的应用量。
1.3 血液单位计算
全部用“U”表示, 1 U红细胞悬液由200 ml全血制成, 1 U血浆由200 ml全血制备, 1 U冷沉淀由200 ml新鲜冰冻血浆制备而成, 机采血小板1个治疗量为1 U (含血小板2.5×1011/袋) 。
2 结果
近3年来外科、内科血液成分的应用量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以外科系统的肝胆科、普外科、骨科和内科系统的内分泌科、重症监护室 (ICU) 、消化科用血占主导地位, 尤以外科的肝胆科、内科的内分泌科增长最为显著, 详见图1、图2;临床用血量具有季节性, 每年1月、2月为用血低峰期, 3月开始逐渐上升并进入缓慢增长期, 3年来总用血量年增长率分别为2.58%、15.02%, 详见图3;各血液成分呈不均衡增长, 外科血浆应用量2012年与2013年相比较呈正增长, 为33.73%, 2013年与2014年相比较呈正增长, 为28.86%;红细胞应用量2012年与2013年相比较呈负增长, 为5.68%, 2013年与2014年相比较呈正增长, 为1.47%。内科血浆应用量2012年与2013年相比较呈负增长, 为22.11%, 2013年与2014年相比较呈正增长, 为58.00%;红细胞应用量2012年与2013年相比较呈正增长, 为11.95%, 2013年与2014年相比较呈正增长, 为9.80%。其中以冷沉淀增长速度最快, 由2012年的343.25 U增到2014年的1002.00 U, 见表1。
3 讨论
由图1可看出外科系统总用血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尤以肝胆科增长最显著, 由2012年的1891单位增到2014年2955单位, 其他科室总用血量从多到少依次为:肝胆科、普外科、骨科、妇科、产科、泌外科、神经外科。血浆应用量2012年与2013年相比较呈正增长, 为33.73%, 2013年与2014年相比较呈正增长, 为28.86%;红细胞应用量2012年与2013年相比较呈负增长, 为5.68%, 2013年与2014年相比较呈正增长, 为1.47%。由此可见, 红细胞成分血液的应用掌握得相对合理, 血浆的应用则相对不合理。外科输血主要是用于手术和急诊输血, 术中、术后失血多的输血, 造成血浆应用量增加可能原因: (1) 输血指征偏宽、术前随意备血、滥用血浆、存在红细胞和血浆搭配性输注现象[3]; (2) 笔者所在医院从2012年起开展人工肝、血浆置换等需大量血浆的治疗项目, 一度造成血浆应用量大大增加; (3) 由于血浆价格偏低, 临床也存在用血浆代替人血白蛋白, 将其大量用于肝硬化、癌症和低蛋白血症患者; (4) 临沧市自然资源丰富, 每年8-9月份是吃蘑菇的季节, 也因此出现多例食用有毒蘑菇后中毒的患者, 出现溶血、肝功能受损等凝血功能障碍症状, 从而增加对血浆的应用量。
由图2可看出内科系统总用血量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尤以内分泌科增长最为显著, 由2012年的1522.50单位增到2014年2600.30单位, 其他科室总用血量从多到少依次为:内分泌科、重症医学科、消化科、感染科、急门诊、儿科、老年科。血浆应用量2012年与2013年相比较呈负增长, 为22.11%, 2013年与2014年相比较呈正增长, 为58.00%;红细胞应用量2012年与2013年相比较呈正增长, 为11.95%, 2013年与2014年相比较呈正增长, 为9.80%。可见, 血浆的应用掌握得相对合理, 红细胞的应用量增长相对更快, 而红细胞用量大主要是由于内科疾病输血一般是多次、长期反复的输血治疗, 特别内分泌科患者多数是血液方面的疾病, 属于慢性失血性贫血或造血功能障碍, 需要长期输血治疗;也有部分医生在输血治疗方面存在误区和盲点, 认为输血能增强抵抗力, 又有营养作用, 对患者好处多, 害处少[4];甚至有些医生由于陈旧观念导致输注“人情血、”“保平安血”等行为[5], 在输血后也不及时检测Hb或Hct, 从而不知是否是无效输血, 也不知是否存在尚不明显的隐形同种免疫性溶血, 只是单纯的考虑输血, 从而使红细胞用量逐渐增长。
由图3可示年总用血量呈逐渐上升趋势, 由2012年的9418.50单位增长到2014年的11 112.00单位, 年增长率分别为:2.58%、15.02%, 同时临床用血量也具有季节性, 其中1月、2月用血量相对较低, 3月开始逐渐上升并进入缓慢增长期, 这是因为1月、2月天气寒冷、又值学生放假时期, 献血人数减少造成供血不足, 也可能是临近春节患者人数减少所致。造成临床用血量呈上升趋势的可能原因: (1) 笔者所在医院床位数在不断增加; (2) 笔者所在医院是临沧市唯一一所三级综合医院, 加之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各县、区患者前来就诊的患者逐渐增多; (3) 按照等级医院评审要求, 笔者所在医院新开展了多种形式就医, 如:网上预约、电话预约、专家坐诊等方式。
冷沉淀、血小板等成分血液应用量也是不同程度的正性增长, 尤其是冷沉淀可见显著增长, 由2012年的343.25单位增长到2014年的1002.00单位, 见表1。应用量增加是因为冷沉淀含有因子Ⅷ、纤维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 、纤维结合蛋白以及因子ⅩⅢ等, 它的应用已不再是单纯用于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及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的治疗, 现已用于临床术后出血、严重创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 甚至用于烧伤、皮肤黏膜疾病、口服治疗消化道黏膜疾病的患者[6], 肿瘤手术前、中、后使用冷沉淀有明显减少手术出血的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但是输血可引起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和同种免疫反应, 而冷沉淀的治疗往往需要多人份、大剂量使用, 这就增加了输血风险[7]。因此笔者建议临床医生对于血液制品的应用应掌握以下基本原则:能不输血则尽量不输, 能少输者则不多输, 要输者则输成分血、自体血, 必输者就进行病毒灭活或使用白细胞过滤器滤除白细胞后使用, 以提高输注疗效。
综上所述, 为了更好指导临床医生科学用血、合理用血以及做好临床用血计划, 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加强临床各科室输血知识培训, 重点培训用血量占主导地位的科室, 着重培训输血基本知识和输血新进展。 (2) 加强医院与采供血机构的沟通协调, 做好血液成分制品供给并不断提高血液制品的质量, 并为制订临床用血计划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3) 当临床医生提出输血申请时, 输血科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等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并将建议反馈给临床医生, 协助临床医生科学用血、合理用血, 确保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血液输给正确的患者。
摘要:目的:了解笔者所在医院2012-2014年临床各科室用血情况, 分析用血量的增长速度、季节变化和科室分布, 探讨临床用血合理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为科学、合理制订临床用血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统计3年来输血科出库记录单, 统计内科、外科所应用的血液成分制品的血液量, 统计3年来每月成分血液的应用量、每月冷沉淀的应用量。结果: (1) 近3年来外科、内科血液成分的应用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尤以外科的肝胆科、普外科、骨科和内科的内分泌科、ICU、消化内科用血占主导地位。 (2) 临床用血量具有季节性, 每年1月、2月为用血低峰期, 3月开始逐渐上升并进入缓慢增长期, 3年来总用血量年增长率分别为2.58%、15.02%。 (3) 各血液成分呈不均衡增长, 其中以冷沉淀增长速度最快, 由2012年的343.25 U增到2014年的1002.00 U。结论: (1) 临床科室存在肝胆科、内分泌科等用血比重相当大的科室, 加强这些科室用血监管是促进合理用血、节约用血的关键。 (2) 临床用血量具有季节性, 每年1月、2月为用血低峰期, 3月开始逐渐上升并进入缓慢增长期, 做好临床用血计划。 (3) 近年来临床用血量增长迅速, 仍将保持一定幅度的递增。
关键词:临床用血,血液成分,用血量,增长速度,冷沉淀
参考文献
[1]陈善华, 朱丽莉, 吕红艳, 等.保证临床用血的应对措施探析[J].中国输血杂志, 2011, 24 (8) :695-696.
[2]王寒旭, 陈凤花, 胡丽华.血液紧张时期临床合理用血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 (输血与检验版) , 2013, 27 (3) :403-404.
[3]褚晓凌, 黄锦红.福州地区临床用血现状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 2008, 21 (5) :336-337.
[4]苗伶俐, 张燕.基层医院临床不合理用血情况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 30 (18) :2285-2286.
[5]王长奇, 陈燕萍, 欧阳福桂, 等.临床常见不合理用血的情况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2, 25 (10) :655-656.
[6]鲁德聚, 张兰, 张太义.输血在消化道肿瘤手术中的应用[J].实用癌症杂志, 2002, 17 (2) :224.
第一条
为加强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加强临床用血组织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并保证落实。
第三条 院长是第一责任人。第四条
输血科的主要职责是:
(一)建立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临床合理用血;
(二)负责制订临床用血储备计划,根据血站供血的预警信息和医院的血液库存情况协调临床用血;
(三)负责血液预订、入库、储存、发放工作;
(四)负责输血相关免疫血液学检测;
(五)参与推动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
(六)参与特殊输血治疗病例的会诊,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咨询;
(七)参与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的调查;
(八)根据临床治疗需要,参与开展血液治疗相关技术;
(九)承担医疗机构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他任务。
第五条 必须使用血液中心提供的血液,输血科配合血液中心建立血液库存动态预警机制,保障临床用血需求和正常医疗秩序。
第六条
输血科科学制订临床用血计划,建立临床合理用血的评价制度,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
第七条
输血科对血液预订、接收、入库、储存、出库及库存预警等进行管理,保证血液储存、运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
输血科储血设施应当保证运行有效,全血、红细胞的储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6℃,血小板的储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0-24℃。储血保管人员应当做好血液储藏温度的24小时监测记录。
第八条
输血科接收血液中心发送的血液后,应当对血袋标签进行核对。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的血液入库,做好登记;并按不同品种、血型和采血日期(或有效期),分别有序存放于专用储藏设施内。经办人签名并签署入库时间。
血袋标签核对的主要内容是:
(一)血站的名称;
(二)献血编号或者条形码、血型;
(三)血液品种;
(四)采血日期及时间或者制备日期及时间;
(五)有效期及时间;
(六)储存条件。
禁止将血袋标签不合格的血液入库。
第九条
医务人员应当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证进行综合评估,制订输血治疗方案。
第十条 临床用血报批、申请、登记流程
(一)临床经治医师须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二)在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当向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由医患双方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需要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主管院长、医政处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可以立即实施输血治疗。并记入病案。
(三)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
医师决定需输血量、成份、性质,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提出,相应级别人员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急诊用血及时)送交输血科备血。
1、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2、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3、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政处批准,方可备血。
以上第二款、第三款和第四款规定不适用于急救用血。
第十一条
输血科和临床科室应当在血液发放和输血时必须做到:
(一)患者首次输血前必须做如下检验:血型ABO正反定型、RhD、HGB、HCT、PLT、ALT、HbsAg、Anti-HBs、HbeAg、Anti-HBe、Anti-HBc、Anti-HCV、Anti-HIV1/
2、梅毒等。再次输血必须作血型、HGB、HCT、PLT。检验结果必须填入《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申请单》。
(二)经治医师必须认真逐项填写《输血申请单》、《输血治疗同意书》,并进行核对。
(三)经治护士必须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诊号、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四)执行护士必须亲自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逐项核对无误,输血科才能接收。
(五)输血科根据输血申请必须做受血患者送检血样的血型复检。再根据复检结果做交叉配血试验。
(六)输血科工作人员在做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过程中必须认真核对受血者血样、血液制品各项标识与信息,准确记录,确保无误。
(七)用血科室取血与输血科发血双方必须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确认无误方能发出血液。
(八)在患者的床旁由两名工作人员准确核对受血者和血液信息、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确认准确无误方可决定输血。
(九)经治医师与护士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执行输血。
(十)从发血到输血结束的最长时限为4小时。
(十一)血液输注过程中不得添加任何药物。
(十二)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十三)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保存24小时后按规定销毁,做好销毁记录。
(十四)一次性输血耗材同时送回输血科,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好记录。
第十二条
积极开展自体输血技术,建立并完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提高合理用血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医务人员应当动员符合条件的患者接受自体输血技术,提高输血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第十三条 医务人员应当积极推行成分输血,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十四条 医务人员应当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规范开展互助献血工作。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填写登记表,到血液中心无偿献血,由血液中心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输血科指定专人到血液中心取血。所取血液包装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血液成份必须符合输血申请要求,否则不得领取。
第十五条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临床用血不良事件实行报告制度。第十六条 临床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应当积极救治患者,立即通知经治或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医政处,并做好观察和记录。临床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
(一)通知输血科核对保存于输血科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用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等。剩余血袋交回输血科,以备检查。
(二)查看床旁和实验室所有记录,是否可能将患者或血源弄错。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确认输给患者的血是与患者进行过交叉配血的血。
(三)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四)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五)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六)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七)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八)异常情况记录在病历中。
(九)输血后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应依法至少保存7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
第十七条 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流程
(一)经治医师/护士发现输血反应,必须及时处理、记录,报告主治医师,通知输血科。
(二)主治医师组织治疗和抢救,核对临床输血各项质量记录,查找原因。
(三)上报医政处。
(四)输血科报告科主任并核对输血科检验各项质量记录,查找原因。
(五)输血科科主任组织复检、诊断试验,作好记录。报告临床,共同分析,确定诊断,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六)临床与输血科主任根据记录回顾分析原因,得出结论,采取预防措施。
(七)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组织对事故的调查,分清技术责任与差错责任,得出处理意见,报院长批准执行。
第十八条 凡血液制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一)标签破损,血液沾污;
(二)血袋有破损、漏;
(三)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四)血浆量乳糜状或暗灰色;
(五)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六)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七)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八)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第十九条
严格执行临床用血保障措施和应急预案,保证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大量伤员和特殊病例、稀缺血型等应急用血的供应和安全。
特殊用血(如稀有血型)应急协调机制:
(一)积极与血液中心联系。
(二)条件允许开展术前预存式储血、术中自体血回输。
第二十条
严格执行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确保临床用血信息客观真实、完整、可追溯。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等随病历保存。
(一)输血治疗病程记录完整详细,至少包括输血原因,输注成分、血型和数量,输注过程观察情况,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等内容。
(二)不同输血方式的选择与记录。
(三)输血治疗后病程记录有输注效果评价的描述。
(四)手术输血患者其手术记录、麻醉记录、护理记录、术后记录中出血与输血量要完整一致;输血量与发血量一致。
第二十一条
建立培训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临床用血和无偿献血知识的培训,将临床用血相关知识培训纳入继续教育内容。新上岗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岗前临床用血相关知识培训及考核。
第二十二条
建立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科室和医务人员工作考核指标体系。禁止将用血量和经济收入作为输血科或者输血科工作的考核指标。
第二十三条
输血质量监测、考核和信息反馈制度
(一)临床医师须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提高输血治疗效果质量。
(二)经治医师必须认真履行输血申请、患者同意、报批、登记的法规手续,严格执行输血前检验的采样、送检、核对制度。
(三)输血科执行以下控制程序:
1、环境、设施、设备符合医院控制感染管理制度要求,做好消毒、灭菌监测与记录。
2、试验器材合格,鉴定血型、交叉配血试剂必须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3、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建立作业指导书。
4、严格进行送检样品性状检查与输血申请单核对、登记。
5、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输血前检查。
6、根据血型鉴定结果认真核对血液制品合格,保温、避振荡运回医院。按要求贮存,做好贮存记录。
7、核对血液与送检样品,按作业指导书鉴定血型、交叉配血。复核试验结果,有疑问时复检或做进一步检验,确认献血与受血相配,逐项填写交叉配血报告单。保存检样,做好记录。
(四)临床取血,执行输血,控制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
(五)临床科室与输血科必须积极配合,做好从输血申请到完成输血全过程及控制输血反应和输血感染各个工作环节(根据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的质量监测和信息反馈。
(六)临床科主任与输血科主任负责输血质量监督与持续改进。
(七)医疗质量处根据病历记录进行考核。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进行通报批评,并予以警告;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未作为的;
(二)未拟定临床用血计划或者一年内未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的;
(三)未执行血液发放和输血核对制度的;
(四)未执行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的;
(五)未执行对医务人员临床用血和无偿献血知识培训制度的;
(六)未执行对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的;
(七)将经济收入作为对输血科或者输血科工作的考核指标的;
(八)违反本办法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五条 医务人员将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用于患者的,责令改正;给患者健康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并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六条
从2013年10月1日起,我院无偿献血报销方式由献血办负责报销,改为出院时由医院直接负责报销,再由医院与采供血机构进行结算。
用血量规定
根据《福建省公民献血条例规定》,居民无偿献血达到800ml的,本人可终生免费用血;少于800ml的,自献血日起五年内可以享受其献血量的三倍免费用血,自献血日起五年后,可以免费使用与其献血量等量的血液。另外,献血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可以免费使用与献血者献血量等量的血液。
无偿献血后可报销的费用包括哪些?
无偿献血者临床用血时,免交血液采集、储藏、分离、检验等费用;其配偶和直系亲属临床用血时,可以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的规定免交或减交上述费用。
献血报销该准备哪些材料?
报销用血费时,请大家记得出示献血者的《无偿献血证》、《居民身份证》、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收费票据、用血费用清单、出院小结等;献血者配偶和直系亲属要带好用血者身份证、能证明与献血者关系的材料,并填写申请单。
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公示与用血权限管理制度的通知 临床各科室、急诊科、检验科(输血科):
输血工作无小事。为进一步规范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促进更加科学、安全、合理、有效用血,避免因输血造成不良医疗(安全)事件发生,现将医院“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公示与用血权限管理制度”和“临床用血评价表”发给你们,望各科主任认真组织科室成员学习,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对临床用血评价六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科室评价,对合理用血及输血后的疗效逐一评价;检验输血科要对血库工作及每月临床医师合理用血抢救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并将评价结果报医务科;医务科根据报送的材料,每季度对临床科室及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将评价结果用于科室质量管理评定和医师用血权限的认定工作,并进行全院公示。
xxxx医院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来自绍兴市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 其中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3家, 三乙专科医院4家, 二甲综合性医院9家。
1.2 方法
1.2.1 编制统一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调查表, 内容包括年用血量、输血组织机构建设、规章制度、教育培训、血液检验、贮存供应、合理用血、自体输血等, 由绍兴市血液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对各家医院进行逐一调查。
1.2.2 从采供血机构提取各医院3年临床用血量资料, 并用随机抽取方法, 取各医院归档输血病历240份, 其中急诊病历24份, 大量输血 (≥2000ml) 病历81份, 其他输血病历135份。并实时跟踪各医院临床用血全过程一次。
1.2.3 评价标准。根据病历所记载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失血量、实验室检查结果、输血目的、输注血液种类、输血量等资料与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成分输血指南、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内科输血指南相对照, 完全符合输血适应症的为合理用血, 完全不符合的为不合理用血, 部分符合的为部分合理用血。
1.2.4 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掘进行χ2检验, 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年临床用血量
表1显示, 近3年来, 绍兴市临床用血量呈逐年增长, 年平均增长13.44%。其中三乙以上医院、三乙专科医院、二甲医院年平均增长分别为13.94%、16.07%、12.35%。
2.2 临床用血合理性
成份用血在各家医院使用已很普遍, 使用率高达99%以上, 但成份用血品种较单一, 主要以红细胞、血浆为主, 血小板主要集中在三甲及三乙西医综合性医院, 尚未应用去白细胞制品和冷沉淀凝血因子等血液成份制品。在临床用血方面, 三乙以上医院比三乙专科医院、二甲医院更为科学合理 (见表2) 。
2.3 输血病历质量
各医院都已使用《规范》所要求的规定格式的输血申请书、输血同意书、输血记录单、输血反应回报单, 但普遍存在书写不规范、随意填写, 缺项、漏项现象较严重。如输血目的与输注血液品种的功能不符, 需纠正贫血的患者医嘱却给予输注血浆, 对血液种类书写也较为笼统, 未按国家标准名称填写, 如“血浆”, 未写明是普通冰冻血浆还是新鲜冰冻血浆, 而两者的功效不尽相同;在输血治疗前知情告知义务执行不力, 告知内容不全, 输血同意书无病人或家属签字, 无医生签字也时有发生, 这些现象说明临床医生对用血相关法规和标准以及血液相关知识欠缺, 对输血中存在的风险未引起高度重视。
2.4 输血安全性
各医院已开展了输血前经血传播疾病的检测工作, 但也发现有漏检病例。血液运输过程中冷链中断, 大多数医院血液从血库到病房都是徒手操作, 无任何防护措施。回收血袋无交接记录, 不及时放入冰箱保存等, 此类现状为以后用血感染追溯埋下质量隐患。
2.5 组织机构建设
各医院均成立了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但尚未承担起相应的职能:除2家医院输血科 (血库) 独立设置外, 其他医院均归属检验科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基本制订, 但普遍缺少实用性的操作规程等;有临床用血的检查和考核记录, 但缺少临床用血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和记录。由于血库工作人员紧缺, 大多数医院只能安排一人值班, 配发血过程自行核对。受血者血样采集后也由非专门人员送交。贮血设备普遍不足, 更无备用设备, 难以应对维护、保养、故障及其它突发事件的发生。
3 对策
3.1 进一步加强临床医生输血风险意识
输血实际上是一种类似器官移植的“干预”。由于“窗口期”和漏检率的存在, 绝对安全的血液仅占所有输血的40%左右[2]。存在着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和感染经血传播疾病的风险。近3年来, 随着绍兴市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临床用血量呈逐年增长趋势, 平均增幅达13.71%。本调研选择了绍兴市16家二甲以上医院, 其用血量约占全市临床用血总量的95%以上, 因此这些医院的临床用血情况基本上反映了全市的临床用血现状。从抽取的240份输血病历调查结果显示, 不合理用血比例达28%, 部分合理用血48%, 说明本地区临床用血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 临床医生在输血治疗方面存在许多盲点和误处。由此可见, 加强临床医生输血相关法规及输血技术知识培训十分必要。要不断地强化临床医生依法执业的观念, 严格掌握输血的适应症、禁忌症, 坚决杜绝“营养血”、“安慰血”的发生, 坚持可输可不输时坚决不输, 必须输血时尽量少输, 尽可能应用自身输血的原则, 把输血的副作用与危险性降低到最低程度。
3.2 进一步加强医院输血管理机构的建设
一是医院要加强对输血管理工作的领导, 提高对设立输血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级医院应尽早设立单独编制的输血科, 将原来只具有“血液收发、交叉配血”职能的血库, 转变为具有“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实施”功能的临床输血科室;二是要进一步加大人、财、物的投入, 促进软硬件环境的改善, 使输血科 (血库) 具有相对固定的输血管理和操作人员、必要的设施设备, 以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三是要进一步强化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职能, 建立规范化的临床用血检查和评价机制, 加强对临床用血的考评与监控, 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3.3 进一步完善输血相关法律法规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 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的某些条款在具体贯彻落实中有一定难度, 需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如《规范》第四条: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 (血库) , 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 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这对于某些二级以上而年均用血量又较少的医院, 按每100张床位不少于1人配备输血科 (血库) 工作人员, 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认为, 输血科 (血库) 的设置应结合医院等级和医院年均用血量二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邓硕曾.麻醉与血液保护[J].中国麻醉与镇痛, 1999, 1 (1) :60.
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与评价工作的自查报告
根据 德卫医[2015]7号关于对全市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与评价情况的通报,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山东省医院临床输血管理规程》、《山东省医院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的相关要求。由我院王静副院长主管领导,输血管理委员会全体成员组成,对我院临床用血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进行专项梳理自查自纠,自查情况如下:
1、依法执业:我院输血工作完全按照法律法规要求由院《输血管理委员会》进行全面监督管理,输血科工作人员均经过卫生行政部门输血技术培训。
2、输血科建设:输血科面积达到150M有独立的储血室、配血室、发血室、仪器室、办公室、值班室。
3、输血科设备:储血专用冷藏箱、储浆专用冰柜、热合机、37℃培养箱、融浆机、血型鉴定专用离心机、孵育器、配血专用离心机、显微镜、酶标仪,洗板机等、符合输血科建设规定。
4、输血科(SOP)文件:操作规程、职责、制度、程序健全。并结合我院自身情况制定了临床急救用血应急预案、临床用血管理规定、安全输血操作规程、Rh(D)阴性血输血应,急预案、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临床用血评价制度、等相关制度。各项规章制度统一上墙,并认真依照规章制度执行。
5、输血科人员构成:主管检验师1人、检验师2人、检验士5人,执业人员情况符合。
6、血液储存管理:储血冰箱实时监控,严格血液出、入库质量控制管理,双签字交接,符合规定。
7、科学合理用血:临床医师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规范了输血病程记录。成分输血率达100%,有输血后效果评价。
8、输血管理、培训:每月对临床科室进行用血通报,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会议,认真学习临床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标准,研究我院临床用血督查情况及整改措施。并与4月8日进行了一次全院医务人员临床用血相关知识培训。
9、临床用血管理:
(1)、少数临床科室择期用血备血不到位。(2)、临床科室用血有输血后效果评价但无输血前评估。
改进计划:
1、积极发挥医务科及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加大对临床科室合理输血监督力度。
2、输血科开展新的输血检测项目:血栓弹力图、基因血型鉴定等。
3、突破瓶颈,输血科积极主动配合临床做好择期输血备血工作。
4、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有计划对全院医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输血知识。
为确保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1.输血申请
1.1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前交血库备血,电话、口头备血无效,输血必须符合输血适应症。
1.2凡可能或需要输血的病人,必须提前做好血型鉴定、血常规、ALT、抗体筛查和乙肝三系、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 滋病抗体等规定项目的血液化验后,方可申请输血。急危、抢救病人应先开验血医嘱,后开输血医嘱。
1.3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写明“我已经了解输血的风险及并发症,同意接受输血治疗”并签名,《输血治疗同意书》存入病历。1.4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的患者紧急输血,应报医院总值班或主管领导同意,并把请示汇报的具体情况记录在病历中。1.5部分血液制品执行预约制度,如RH阴性血液、血小板等,必须提前24h与血库联系,以便血库能与血站及早预约。
1.6血库人员接到临床用血申请单,根据临床用血需求,及时做好血液的预约或储血工作,确保按期发血,储备中如不能满足临床及时与申请医师联系,共同协商解决。
1.7血库应严格核查相关手续,对合格者给予用血,不合格者退回;临床领取用血时,务必认真查对,一经出库原则上不能退回。2.输血会诊与审核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以上规定不适用于急救用血。
3.输血各个环节必须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4.输血不良反应管理
4.1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失血量、贫血程度、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全程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尤其是输血开始后15分钟),对于无自主意识的患者、婴儿、无家属伴随的儿童,更应重点严密地观察其生命体征。
4.2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为: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严密观察并做好记录、及时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血库;怀疑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血库。
5、积极推行节约用血的新型医疗技术,积极推行成分输血,规范开展互助献血工作,提高合理用血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动员符合条件的患者接受自体输血技术,提高输血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临床合理用血评估及用血效果评价制度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施行,本院制订了科学合理、节约用血的一些措施,把降低输血总量,提高成分输血比例作为医院的目标,根据国家卫生部制订医疗用血评价制度,将对患者在临床治疗时,是否有必要使用大量的血液和血液成份制品正确应用进行用血评估,对是否有必要用血以及用血能起多大的作用进行评估和评价。
一、符合用血的条件
1、急性大量出血病人和手术中用血病人。
2、慢性出血导致血色素下降至50-60g/L的病人。
3、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凝血因子缺失病人。
4、严重烧伤病人。
二、成份血的适应病症
1、全血只适用于失血量已超过1 000 ml~1 200 ml,并同时有进行性出血,濒临休克或已经发生休克的患者。
2、悬浮红细胞:应用于临床各科输血,适宜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的输血者和外伤手术等引起的急性失血患者。
3、浓缩红细胞(同悬浮红细胞)。
4、洗涤红细胞:①主要用于输注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③高血钾症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④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而引起发热的患者等。
5、白(粒)细胞:白(粒)细胞减少症。
6、血小板:①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计数低于2万的病人。
②血小板数量正常但血小板功能下降者。
7、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缺乏症或凝血功能障碍者。
8冷沉淀:主要用于血友病甲,血管性血友病及纤维蛋白原缺乏患者。
三、科学合理、节约用血措施
1、医院领导重视 成立以业务院长、医务科长、检验科、血库主任及临床科主任为成员的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依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对医院的临床用血进行监督、指导。
2、严格执行输血工作“三统一”的规定 本院一律使用规定的采供血机构—六安市中心血站供应的血液及血液成分,主动及时与其联系,互通信息,全市计算机联网,进一步确保临床用血及时与安全。
3、医护人员学习与考核相结合 组织全体临床医生认真学习国家有关临床输血的法律法规,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用血知识讲座。
4、患者或家属签订输血同意书 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需要输血治疗时,应切实负起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安全用血的责任。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可能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窗口期问题),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订输血同意书。这样使患者及其家属知道输血既有治疗作用,但又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从而杜绝输注“人情血”、“安慰血”、“营养血”、“新鲜血”,医院的输血人次减少总用血量下降,同时也减少了由于输血所引起的医疗纠纷。
5、临床输血申请和审批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以上规定不适用于急救用血。
6、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
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如失血量不超过血容量的20%时不输血)。临床医师必须重视成分输血,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
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促进更加科学、安全、合理用血,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临床科室和医师个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特制订本制度:
一、临床用血评价制度
评价临床科室和医师合理用血和输血后疗效评估的实施情况。1. 用血合理性的评价:主要评价是否严格按照输血适应症进行输血,输血适应症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
2. 输血后疗效的评价:主要评价在输血后是否有输血治疗的疗效评价及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处理、记录。
二、临床用血公示制度
实施临床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专项检查,将检查结果在全院公示,并由医院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更好提升临床用血的科学管理,促进临床用血合理、安全、有效。
1. 检查人员:由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成员组成。2. 检查方法:每月检查,抽取当月所有输血病历。3. 检查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临床输血申请单》的填写是否规范;
(2)输血前是否有输血前免疫学检查;
(3)输血前患者是否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4)是否有相关实验室检查,是否有临床输血指征;(5)大量用血是否有审批;
(6)是否有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上报制度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在输血当时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一般包括: 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溶血反应
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反应 输血传播的疾病
一、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二、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三、临床输血出现不良反应和发生输血相关疾病时,相关科室医师应详细记录输血反应反馈卡后送血库,并及时调查处理。血库每月统计上报输血管理委员会,并向负责供血的血站反馈。
四、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应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定期分析,制定对策,不断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水平。
输血感染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1、当出现输血后感染病例时,经治医师应立即填写输血后感染报告单,上报血库。
2、血库接到报告后应深入临床科室,记录发生输血后感染患者的姓名、血型、住院号、科室、所输血液制品的名称、献血员姓名、血液编码、输入量、感染症状、处理方法、结果等,对疑为输血后感染病人进行评估,并详细做好记录,必要时请市中心血站专家会诊评估。
3、因输血发生感染性疾病,经治医生必须认真按照要求填写感染疾病报告卡,24 小时内上报院感办。
4、因输血所发生的感染性疾病,血库必须将受供血者血样重新进行实验室检查,并及时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5、院感办接到报告后应及时组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查找感染源及追踪感染原因,做好相应登记,写出调查报告,同时要及时上报市中心血站处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制定相应防范措施。
6、经治医师、护士应配合职能部门查找、追踪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7、分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8、患者在接受输血治疗一段时期内出现输血传染病症状,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等,除向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外,应向供血机构书面报告。
血液报废工作制度
1、血库应注意进库血液的失效期,以防止不必要的浪费,血液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2、血库因某种原因需要报损血液的,须填写血液报损申请单,报血库负责人。
3、血库负责人核实血液报损原因,上报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有关领导报批。
4、报损血液批准后,报批单登记备案,以防查处。
5、血液报损后,同时从电脑中出库该血袋资料,并注明为报损血液。
1自身输血
自身输血就是将自己的血液或血液成分回输给自己。作为一种科学、合理、经济、安全的输血方法,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国外逐步应用于临床。自身输血有回收式、储存式和血液稀释式几种。①回收式:目前我国应用最多的自身输血是术中自体血液回输[1,2] , 这种输血法患者及其家属很少参与意见, 较易推广;②储存式:这种输血方式已被许多发达国家广泛采用。如:澳大利亚择期手术患者约有60%采取自体储血, 美国择期手术用血的80%~90%源于术前自体储血。自身储血在我国起步较晚, 但也已经有一些成功的例子 [3,4], 由于自身储血是由患者体内采集血液, 并需要推迟术期, 所以需要临床医生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做好宣传解释工作;③血液稀释式自身输血:也是一条自身输血新思路[5]。总之, 临床医生可以根据病情采取多种自身输血方式, 这样既可以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 又可以减少异体输血引起的免疫反应以及感染某些疾病, 对于Rh (-) 患者输血, 也避免了供血者稀有的困难, 同时患者也减轻了经济负担。
2成分输血
全血中细胞种类多、成分复杂, 故可以引起多种不良反应, 如:过敏或类过敏反应、心力衰竭、肺水肿、发热反应、枸橼酸盐中毒等。成分输血不仅可以一血多用、“浓缩”血液某种成分, 而且可以减少某些副效应。例如:反复输血或妊娠可以使患者体内产生白细胞凝集素, 凝集大多数供血者的白细胞, 当再次输血时就会发生严重的发热反应, 对怀疑或诊断有此种凝集素的患者, 若选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 就可以避免这一副效应的发生。再如:血浆存在使全血容量增大, 大量输血或受血者心功能不全时, 可导致心力衰竭、肺水肿, 重则死亡。临床医生应根据病情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症输血, 减少输血反应, 提高输血效能。
3减少非必要用血
“窗口期”的存在是世界性难题, 目前的检测手段尚不能将威胁输血安全的病原微生物完全检出, 而且巨细胞病毒、T细胞病毒、疟疾等项目的检测并未在采供血系统全面开展, 因此输血具有一定的风险, 临床医生在决定给患者输血前一定要权衡利弊, 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可有可无的用血, 抛弃过去“促恢复血”和“安慰血”的做法。
4不用所谓的“新鲜血”
在 (4±2) ℃冰箱中保存72 h以上的血液, 可以灭活梅毒螺旋体, 从而防止了梅毒的传播。如果这种“新鲜血”还未来得及检测, 传播各种传染病的机会就会更多。
5加强医院输血科工作管理, 增强医务人员责任心
ABO血型不合的输血会引起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反应, 短时间内就可危及患者生命。造成上述事故的原因主要是医务人员工作粗枝大叶、责任心不强, 错贴标签、弄错患者床号等[6]。针对上述现象医院应加大管理力度, 培养输血相关医护人员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同时保留配血管以备回顾性检查。
6取缔非法私自采血行为
尽管国家强令禁止非法采血, 仍然有些医院视国家法律不顾、视患者安全不顾而私自采血, 2004年内蒙某医院多次非法采血致使多人感染艾滋病, 当事人已经受到严惩, 但其行为造成的损失无法弥补。国家应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 使非法采血无容身之地。
参考文献
[1]江晨, 王永文, 薛嵩, 等.外伤性肝破裂内出血自体回输体会.中国输血杂志, 2001, 14 (2) :103.
[2]杨尚伦, 李德福.外伤性脾破裂自血回输79例.中国输血杂志, 2001, 14 (1) :37.
[3]江群英, 吕先萍.自身输血在RhD阴性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中国输血杂志, 2001, 14 (2) :97-98.
[4]徐贵全, 黄星.储存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择期手术中的应用.中国输血杂志, 2001, 15 (6) :411.
[5]张曙, 韩滏同, 王厚强, 等.急性血液稀释自身输血应用于手术的临床观察.中国输血杂志, 2001, 14 (2) :102-103.
【医院临床用血流程图】推荐阅读:
临床用血总结06-21
临床用血工作汇报07-15
临床用血申请、登记制度09-06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文件06-19
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职责05-27
医院临床带教工作心得体会09-10
暑假医院临床医学见习实践报告10-11
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的相关管理制度09-15
普定县中医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培训制度07-09
新宁县中医医院合理用药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