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精选4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多种形式的听(录音、教师范唱、范奏)感受歌曲风格,初步了解“鱼咬尾”是民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增强学习民歌的兴趣,感受歌曲中热爱家乡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感受歌词的美、指导学生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有感情的唱,连贯的唱好歌曲。指导学生学习运用气息的控制,做有弹性的歌唱和力度的变化。培养音准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整合教材,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的歌曲特点和《沂蒙山小调》进行对比,突出音乐形象与地方文化的融化。拓展学生的音乐思维,欣赏该题材其他演奏形式。重点、难点
1生活实践的交流,上网查找资料情况的交流,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培养搜集信息的习惯,激发学习兴趣。
2反复听民歌手的演唱,感受民歌的拖腔中使用“鱼咬尾”的表现手法的作用。
3歌曲节奏的难点:连线,一字连音的唱法,表现。一字多音,注意气息的运用,引导正确的吸气。
4引导学生学习简谱,认识简谱。带领学生学唱、背简谱。5气息的训练:正确的呼吸,保证词义的完整。教学难点: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沂蒙精神代代传》演讲稿
——沂蒙山小调,我家乡的小调我的家乡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人人那个都说来哎,沂蒙山好„„”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你们是否想起了“山美水美人更美”的沂蒙山区呢?说起沂蒙山很多人都知道那里是革命老区,是和井岗山一样为中国革命做出伟大贡献的地方。可你们都真正地了解我的家乡沂蒙山吗?下面就让我带您走进这个美轮美奂的地方,赏阅分外有力的沂蒙精神吧!沂蒙山并不是山名,沂是指沂水,蒙是蒙山,“蒙山高沂水长,”山高水长,源远流长。沂蒙山区包括现在的临沂市三区九县——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沂南县、沂水县、郯城县、费县、平邑县、苍山县、莒南县、蒙阴县、临沭县和淄博市沂源县、日照市莒县。沂蒙山还有很多美味和土特产品,如煎饼、蒙阴光棍鸡、沂蒙山小推车等,深受游客欢迎。我的家位于沂蒙山区的一角——郯城县,我很荣幸自己是郯城人,而且姓徐,郯城在徐氏的发祥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华徐氏始祖陵(豹公墩)为天下徐姓的朝拜圣地,在《沂蒙山小调》中,有这么一句歌词:“解放区的军民心连那个心”听到这句歌词,你想到了什么?是的,就是当年沂蒙山区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年月年孟良崮战役期间,32名沂蒙妇女肩扛门板、在冰冷湍急的河流中手挽手搭起“女子火线桥”,让一个团的战士们踩着她们柔弱而刚强的肩膀渡河杀敌;在抗日战争时期,沂蒙红嫂用乳汁抢救八路军小战士的动人场面。众所周知,沂蒙精神就诞生于此。在齐鲁文化的历史长河中,这种精神分外耀眼;在鼓舞山东人民拼搏奋斗的精神力量中,这种精神分外有力量,它脱胎于两千年齐风鲁韵,书写于泰山黄河,不畏困难艰险,敢于奋进挑战。这就是沂蒙精神!沂蒙精神,不仅仅是沂蒙山区的精神,它是山东的精神,更是中国的精神,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精神被浓缩概括为“爱党爱军、开拓创新、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十六个字。而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十六个字又集中表现为一种大义、大爱、实干和创新。在它的旗帜下,有人把生命交给雪域高原,有人把企业文化“写”进哈佛教材,有人把集装箱装卸效率做成世界纪录„„他们是沂蒙精神的传承者,又是“改革创新、开放包容、诚实守信、务实拼搏、敢为人先”的新时期的沂蒙精神的诠释者。我的家乡
从沂蒙精神到山东精神,皆由无数人民群众携手并肩、拼
搏奉献谱写而成,就像齐鲁大地上枝繁叶茂的大树,深深地扎根在这片沃土之中。“巍巍青山埋忠骨沂蒙精神代代传”优秀的品质需要代代传承下去,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要像所有的沂蒙儿女那样——不怕苦、不怕累、知难而进、坚持不懈!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一番不平凡的伟绩,让沂蒙精神永远成为我们生活道路上的指向标!
(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
课型:综合课 年级:七年级 课时:第二课时
授课教师:珠海市第四中学 胡慧明 教学内容: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调集萃》
教材分析:本单元介绍《无锡景》、《沂蒙山小调》、《一根竹竿容易弯》、《小放牛》等四首适合初中生学习的小调曲目及其他类别的三首作品。小调又叫“小曲”“小令”。小调常常在劳动闲暇娱乐、节庆等集会场合演唱。小调形式比较规整,表现手法多样,旋律性强。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喜爱本单元所学习的小调歌曲,认识了解小调。
2、学习无锡景,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把江南民歌旋律优美、娇甜软腻的特点唱出来。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深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2、通过欣赏《沂蒙山小调》、《一根竹竿容易弯》、《龙船调》、《小放牛》感受各地小调独特的韵味与魅力;知道方言和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学习江南民歌和民间小调音乐,感悟江南丰富的人文内涵,增强对民间音乐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用甜美、自豪的声音熟练的演唱歌曲,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教学难点:
了解地方民歌的特点,了解方言、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体验感受小调的音乐魅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江南名城景致如画,江南小调如江南山水般秀丽,柔美、细腻。今天我们先来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一首江南民歌《无锡景》。(请同学们一起合着伴奏演唱《无锡景》。)
这是一首流传极为广泛的江苏民间小调。全曲介绍了无锡的历史、风光与特产,为五声宫调式,节奏如轻打的鼓点一般,旋律细腻秀美,旋法曲折,特点鲜明,衬词亲切温柔,富有地方特色。
小调的概念——小调又称小曲,是我国民歌的重要体裁之一,流行于城镇和集市的民间独唱、对唱或歌舞小曲。
小调的特点:小调题材广泛,旋律流畅细腻,富于变化。常用衬字、衬句扩展音乐结构,加强情感表达。
二、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新课学习,展示学习成果。
根据上周课后布置的学习任务,请同学分小组来介绍单元中的地方小调。
(一)下面请第一组的同学们介绍一首湖北民歌《龙船调》: 学生活动:
1、请同学们聆听歌曲。
2、交流感受: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听觉感受?当你在聆听歌曲的时候,脑海里产生了什么样的想象和联想?
3、作品介绍:
《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龙船调》的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这种山歌风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
4、教师点评:《龙船调》整首歌曲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生活气息很浓。再加上后面半说半唱的对白,就更加强化了这种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歌曲最后的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总之,这首短短的民歌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
(二)下面请第二组的同学们介绍一首河北民歌《小放牛》: 学生活动:
1、通过赵州桥引出关于赵州桥的传说,通过故事的形式为同学们讲解歌曲中的歌词意思。
2、作品介绍:《小放牛》是一首民间传统歌舞剧中的一段载歌载舞的男女对唱。以牧童和乡村小姑娘相互对答的方式,逗趣玩乐。其音调明快流畅,富于表情,歌舞的形式生动、活泼风趣,充分表现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开朗乐观的性格。
3、欣赏歌曲《小放牛》
4、教师点评:《小放牛》歌中小姑娘向小牧童问路,可俏皮的牧童故意为难,并要小姑娘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才告诉她。于是俩人就一问一答,边歌边舞的演唱起民间流行的对歌来。这是一首四句
体乐段构成的河北民歌,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歌曲中八分休止的切分节奏非常突出,使歌曲显得诙谐、活泼。旋律的发展始终围绕着主题素材展开,流畅、一气呵成,很容易记忆,成为流传很广的一首民歌。
(三)下面请第三组的同学们介绍一首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学生活动:
1、沂蒙山景色优美,民风淳朴特别是那里的歌更美。今天我们就来感受这首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2、作品介绍:《沂蒙山小调》,阮若珊词,李林曲。歌曲优美抒情、纯朴清秀,音调丰富,旋律舒展,富于歌唱性。
3、聆听歌曲:感受一下这首民歌的特点?问题:①这首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②旋律特点是什么样?③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教师点评:沂蒙山小调诞生于1953年秋山东沂蒙山,沂蒙山的民歌,沂蒙山的历史和文化悠远而古老。这首歌在沂蒙山的百姓中已经六十年,六十年里《沂蒙山小调》已经成了沂蒙山的代名词。不同版本的《沂蒙山小调》腔调都差不多,变的只是歌词,但每一段歌词都记载了一段历史,人们认识沂蒙山,就是从听了这首沂蒙山小调开始的。
(四)下面请第四组的同学们介绍一首湖南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弯》: 学生活动:
1、用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导入,这首歌曲表达了众人合伙力量强的道理,像这样的歌曲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歌《一根竹竿容易弯》。
2、作品介绍: 《一根竹竿容易弯》是一首湖南地方风格浓厚的歌曲。歌词仅有一段,七言、六句,句法方整。
3.欣赏歌曲:我国著名湖南籍歌唱家何纪光就曾经演唱过这首歌,他的演唱风格独特、韵味十足,并且运用了湖南方言。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吧!
4、教师点评:《一根竹竿容易弯》是流行于湖南的一首传统民歌,歌名来源于歌曲的第一句歌词。歌曲配上湖南方言的衬词“梭
郎”、“梭那一子郎当那个依梭呀一梭”、充分体现了湖南民歌的地方特色,用质朴的语言“众人合伙力量强”阐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用了地方方言,衬词衬句很多,如:扯脱难、竹竿等)
三、学生活动小组展示表演唱
加分表演环节:请小组派组员来演绎第五单元中的一首小调。如《无锡景》、《沂蒙山小调》。
四、学生评价:
请每个小组选两位组员进行小组自我评价和小结。请评判组的同学点评和评分。
五、教师总结
本期的教学工作又结束了,回顾一期,收获颇多。
在这一期中,我如质如量的,按计划完成了所有教学任务,增长了不少教学经验。注重了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改变过去只注重传授知识的陈旧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从自主学习、表演、舞蹈、乐器制作过程中获得了知识与技能。通过到韶山、湘潭、长沙等地听课观摩,取回了许多“真经”,并且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稍作调整,努力的实施,在实际教学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业务能力,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有关音乐方面的书籍,上网查询了许多相关资料。积极的参加了各级单位举办的演出活动,上好了一堂全乡音乐公开课,均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工作中任劳任怨,能虚心的向老教师请教,毫无保留的指导青年教师,课余认真的和同事探讨教材教法,总结教学经验,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触到了多方面的音乐知识,学会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本期学生刚进初中,一切都是陌生的,课程增多,课量增大,许多学生先得无所适从,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音乐课程,尽快完成小学生到中学生的角色转换,减轻压力。课堂上,我尽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新的音乐知识,以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着手,然后通过兴趣的培养,把课程中要求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贯穿其中,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音乐课堂中,完成了音乐知识的学习。
班级中有部分胆小的学生,课堂上有畏畏缩缩的现象,有的甚至在课堂上成了“哑巴”学生,通过细致的调查发现,他们主要是怕在别人面前出丑,所以不敢开口。针对这部分学生,我平时找机会和他们接触、谈心,融洽师生感情,以鼓励的方式为主,努力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课堂上多采取师生互动形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这部分学生慢慢的融入了到了集体当中。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积极主动的配合老师和其他同学进入课堂,真正让所有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
农村中学由于条件有限,学生视野狭窄,知识面不广,我于是通过音像制品、音乐作品、网络等媒体查找资料,充实音乐课堂,丰富学生视野,通过本期的努力,他们认识了肖邦,熟悉了贝多芬,懂得了许多从未听说的音乐知识,彻底改变了以往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的错误认识,知道了音乐和其他课程一样,也是非常深奥的,进而更加激发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我还对部分兴趣浓厚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义务辅导,既丰富了校园文化,有增长了个体能力。
【七年级音乐《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的教案设计09-26
七年级语文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反思05-27
七年级音乐雪绒花10-10
音乐我的最爱七年级作文11-08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10-31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我们是春天教案10-19
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一单元《中学时代》教案2 新人教版07-25
三年级的音乐教学设计09-23
一年级音乐教学案例10-18
音乐教学计划二年级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