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人员工作规范

2024-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院前急救人员工作规范(推荐7篇)

院前急救人员工作规范 篇1

一、上班前准备

值班员、医师、护士、驾驶员、担架员应提前15分钟上班,穿工作服、佩带工作牌,保持良好的仪表仪容。

(一)值班员负责检查指挥终端设备是否运转正常,点击测试铃声是否正常;检查打印机是否有纸,确保打印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二)医护人员负责检查当班救护车按规定配臵的药品器械及各种表单等。

(三)驾驶员负责检查待命车辆,确保车辆处于“站内待命”状态;检查车辆性能、警报器、警灯及车载终端设备,发现不能正常使用时,应及时报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并启用备用车辆开启车载终端设备登记上班,确保车辆为“站内待命”状态。

(四)担架员负责检查担架完好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修或更换(无专职担架员的,由医护人员负责检查)。

二、接受任务

值班时间内,值班员、医师、护士、驾驶员、担架员等人员应保持高度待命状态,指挥终端必须保证24小时有专人值守,确保随时接受院前急救出诊指令。因故不能出诊的,应提前向指挥中心报告,以免延误出车时间;当不能出诊情况解除时,应立即报告指挥中心恢复对车辆调度。

(一)值班员

值班员接到指挥中心出车指令后,应立即认真查看派车单相关信息,并迅速通知派车单指派车辆驾驶员、相关专科医师、护士及担架员在规定时间内(早7:00至晚21:00在3分钟内、晚21:00至早7:00在5分钟内)出车,因故不能出车的,应立即报告指挥中心请求另派车辆。我市实行统一调度后,各入网医院不再受理急救呼救,如遇病人求救的情况,应告知其立即拨打120求救,由指挥中心统一安排急救。

(二)驾驶员

驾驶员接出车任务后立即发动车辆,待医护人员上车后通过车载指挥终端向指挥中心上传 “驶向现场”并立即出车,如发现车辆故障不能出车,应立即报告指挥中心,请求另派车辆。

(三)医师、护士、担架员

医师、护士、担架员接到出诊通知后携派车单,立即跑步上车。

三、行车途中

(一)驾驶员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应以最快的行驶速度、最近的行车路线到达派车单注明的接车地点。如若途中车辆发生故障,应立即报告指挥中心,同时迅速检查故障原因并排除故障,如无法立刻修复,立即请求指挥中心另派救护车完成急救任务。

发生行车事故时,应按道路交通有关法规程序处理,并立即报告指挥中心,请求另派救护车完成急救任务,同时报122。

(二)医师、护士、担架员

1、医护人员上车后应立即与呼救者联系,进一步核实接车地址、了解病情,给予相应的急救指导,并告知大约到达时间及相关事宜。

2、发生车辆故障和行车事故时,协助驾驶员做好事故的处理工作;遇有伤人事故,应及时做好事故现场伤员的救护工作,同时向指挥中心报告,请求另派救护车完成原急救任务。

3、急救途中原则上不得擅自改变指派的救护对象,如路遇非指派对象拦车时,随车医护人员根据病情轻重缓急确定是否更改救护对象。若确定改变救护对象,应立即请示指挥中心请求另派车辆完成原急救任务。若不需要改变救护对象,医务人员应在现场做好解释工作,在对伤病员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后立即执行原急救任务,同时请求指挥中心另派车辆增援。

四、到达现场

(一)驾驶员

救护车到达现场,尽量停靠伤病员位臵,驾驶员通过车载指挥终端向指挥中心上传“到达现场”;遇重大事故,应协助医护人员反馈现场情况。现场无呼救者或伤病员亲属等候时,立即向指挥中心进一步核实现场地址和联系电话,再次与呼救者联系,若伤病员已确定离开(即车到人走),及时向指

挥中心报告。由指挥中心再次核实报警者,待接到指挥中心电话通知并且车载指挥终端收到中止或空车指令后,方可返回。

(二)医师、护士

到达现场后,根据伤病员病情立即从救护车携带相关急救药品器械到伤病员身边。现场无呼救者或伤病员家属等候,要立即下车积极寻找。若伤病员已确定离开(即车到人走),设法请伤病员亲属或目击者在派车单上签字证明,无人签字时,要在派车单上注明,同时报告指挥中心。

现场情况复杂或属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要立即向指挥中心报告,如需另派车辆支援要及时请求指挥中心派车。

(三)担架员

将担架搬下车,并协助医护人员携带抢救药品、器械送至伤病员身旁;若现场无呼救者或无伤病员家属等候时,应立即下车积极寻找。

五、现场急救

急救人员必须行动迅速、语言文明、服务规范。

1、医护人员应立即对伤病员进行评估,严格按院前急救诊疗规范对其急救。在现场对伤病员急救处理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必要时边急救边护送,并及时书写院前急救病历等医疗文书。救治完毕后须清点物品,清理用过的注射器具、纱布、药剂瓶等药械并带离现场。

2、对伤病员的病情,要及时告知其亲属;尤其是危重伤

病员,除实施现场急救外,应边急救边告知。上述情况应严格要求伤病员及其亲属或陪人在“医院急救站院前急救病情告知同意书”上签字,若其不签字,视情况报110协助或注明原因并由医、护、司三人签名。如伤病员无亲属或陪人时,有条件的找目击者陪同前往。

3、病情允许时,遵照伤病员或家属意愿送往指定急救站救治。病情不允许时要给家属解释清楚,将伤病员及时送往距离较近或救治能力强的急救站接受救治。当伤病员亲属拒绝救治或拒送医院时,应向其说明伤病员病情,交待可能发生的意外及并发症。以上两种情况须要求伤病员亲属或陪同人员在“医院急救站院前急救病情告知同意书”上签字,若亲属及陪同人员不签字,须注明原因,并由医、护、司三人签名证明。当送往医院确定后,要及时向指挥中心报告,由指挥中心将救护车大约到达医院时间及伤病员主要情况及时通知接收医院急救站,要求其做好院内接治准备。

4、担架员、驾驶员作好搬运伤病员的准备工作,必要时协助医护人员对伤病员进行初级急救处理。

六、搬运伤病员

1、初步救治后,医师要根据伤病员病情指导随车人员及家属一同采取正确的体位和搬运方式,安全搬运伤病员。

2、伤病员被抬上担架后,担架员负责用安全带固定。在医师指导下,随车人员及家属一同负责将载有伤病员的担架抬

上救护车。

3、担架抬上救护车时,将伤病员的头部向车厢前部并固定担架,确保伤病员安全,驾驶员负责控制车内亲属陪同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2人。

4、搬运途中,医师、护士应密切关注伤病员病情变化,并及时进行处理。

七、送院途中(一)驾驶员

1、车辆离开现场后,驾驶员通过车载指挥终端向指挥中心上传“离开现场”。

2、行车途中必须严格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确保行车安全。发生车辆故障和行车事故时,应立即向指挥中心报告,请求另派救护车完成急救任务。

(二)医师、护士

1、进一步询问病史,并对伤病员病情进行密切观察、护理。伤病员病情若有变化,应及时给予相应处臵。

2、发生车辆故障和行车事故时,在等待其它救护车到达前应密切监视伤病员病情,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八、到达医院

1、救护车到达医院停稳后,驾驶员通过车载指挥终端向指挥中心上传“到达医院”。

2、在未与医院接诊人员交接前,急救医护人员不可中断

对伤病员的救治。

3、出车急救医师要随伤病员进入送达医院的急诊科(室),并及时向接收医师介绍伤病员病情及已进行的检查、治疗、处臵等情况,移交相关医疗文书,并由接诊人员签收。

4、伤病员安排妥当后,驾驶员通过车载指挥终端向指挥中心上传“站内待命”。若伤病员是被送往其他入网急救站,出诊医师与接收医师交接后,应立即返回本急救站,返回途中驾驶员通过车载指挥终端向指挥中心上传“途中待命”,到达本急救站后操作车辆于“站内待命”状态。若返回途中接到指挥中心新的出车指令,应立即按指令要求执行新的急救任务。

5、需要向家属收取有关费用的,严格按物价部门制定收费标准收取,并开具收据。不允许采用减免出诊费等不正当手段诱导伤病员选择医院。

九、下班前工作

1、医师将未上传的电子病历,及时输入指挥终端电脑并上传(原则上应在返院半小时内完成,特殊情况下须当班下班前完成)。值班人员检查院前急救病历及上传电子病历与实际出车情况是否一致,做好资料维护,核实是否存在漏报重大事项;驾驶员清洁救护车内及车厢外卫生,负责检查车辆功能;护士按标准补充药械,检查设备性能,做好车厢内的消毒;担架员负责检查担架完好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修或更换。

2、到达下班时间,接班人员未到,交班人员不允许下班。

烟台市院前急救人员岗位职责

一、院前急救医师岗位职责

l、在急救站负责人的领导下,严格按照院前急救规章制度,完成院前急救出车任务。

2、坚守岗位,遵守劳动纪律,服从指挥中心调度指挥,按时随车出诊。

3、在驶向现场的途中,及时与病家取得联系了解病情,并给予相关急救指导。

4、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高尚的医德、较强的急救意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流程与规范工作,遵守诊疗常规,熟练掌握现场急救各项技术,掌握仪器设备、器械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5、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

6、负责组织和指挥随车人员完成现场急救及转运工作。转运途中,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7、及时向伤病员及家属交待病情;送达医院后,负责向医院接诊医师交代病情。

8、按规定及时书写院前急救病历及上报院前急救电子病历,要求书写规范、描述准确、字迹清楚、项目齐全。

9、对突发公共事件和特殊人员要按规定积极处理、及时报告,服从现场领导指挥。

10、爱护医疗急救设备,发现故障及时按规定处理、上报;及时补充更换出诊所用各种药品器械,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11、爱岗敬业,求真务实。以伤病员为中心,加强业务学习,在提高急救技能上下功夫,及时总结急救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供优质服务。

二、院前急救护士岗位职责

1、在急救站护士长带领下,认真执行院前急救各项规章制度,配合医师完成急救护理工作。

2、坚守岗位,遵守劳动纪律,服从指挥中心调度指挥,按时随车出诊

3、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急救意识,对伤病员有高度的责任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工作,熟练掌握现场急救各项护理技术,掌握仪器设备、器械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4、配合医师抢救伤病员,动作迅速、敏捷、准确,严格执行医嘱,用药做到“三清一复核”(听清、问清、看清,与医生复核)。抢救后迅速清理现场,一切用弃药械及包装物经核对后带回,不得遗弃于现场,并及时做好记录。

5、协助搬运伤病员,做好转运途中伤病员的固定及急救护理工作,密切观察伤病员病情变化,协助医师采取有效急救措施。

6、突发公共事件或遇大批受伤或中毒者时,服从现场领

导指挥,协助医师做好检伤分类工作和对危重伤病员进行抢救。

7、抢救结束后,负责统计所有医疗物品消耗,并做好收费相关工作。

8、负责本车组急救药品、仪器、设备、氧气等的保管、领取、查对、交接,负责车上毒麻药品管理;保证车载仪器设备性能良好、电量充足、氧气足量,药品齐备;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保持车内各种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定期消毒。

9、爱护医疗急救设备,发现故障及时按规定报修,并及时补充更换出诊所用各种急救药品及器械,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10、爱岗敬业,求真务实。以伤病员为中心,加强业务学习,及时总结抢救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供优质服务。

三、驾驶员岗位职责

l、在救护车队队长带领下,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配合医务人员完成院前急救工作和任务。

2、坚守工作岗位、遵守劳动纪律、服从120调度指挥,出车及时,行车迅速。

3、出诊后,及时与报警人取得联系,核实出车地点,如地点不符应及时向指挥中心报告。

4、熟练掌握驾驶技术,熟悉辖区地图与交通情况,确保安全、迅速地完成急救任务。

5、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和警灯、警报器的使用规定,认真执行操作规程,确保行车安全,任务完成后立即返回,不准私自出车或出诊途中偏离出诊路线办私事。

6、正确使用、爱护车载指挥终端设备,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及时向指挥中心反馈急救信息,不得虚假操作车载状态。如连续8小时内未执行出诊任务,应重启随车配臵的车载指挥终端设备一次,确保良好功能状态。

7、负责与随车人员及家属一起在医师的指导下搬运伤病员上下车;伤病员上车后,根据伤病员病情及医护人员意见,经伤病员或其家属同意后确定行驶路线和行驶速度,不得私自绕道和改变目的地。

8、做好车辆内外观的清洁,定期进行车辆检修、保养和清洗,保持车况良好,节约油料;爱护车辆及车载设备,发现故障及时按规定报修。如因车辆故障不能执行急救任务,应及时上报或通过急救站值班人员上报我中心,停止调度该车。故障排除后,应及时告知指挥中心对该车恢复调度。

9、积极参加救护车驾驶技术、车辆与交通事故安全及急救知识等方面学习,熟悉特殊情况下的急救运输任务,掌握本区域内路线、居民小区标志特征;认真学习并执行交通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及时排除不安全隐患,严防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10、突发公共事件时,协助医务人员积极参与抢救,服从

现场领导的指挥。

四、担架员岗位职责

1、在医护人员的带领下,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配合医务人员完成院前急救工作和任务。

2、坚守岗位,遵守劳动纪律,服从120调度指挥,按时随车出诊。

3、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责任心和急救意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流程与规范工作,遵守诊疗常规,熟练掌握搬运伤病员技能。现场急救转运中,听从医护人员指挥,根据病情特点做好伤病员的抬、抱、背等搬运工作,做好转运途中伤病员的固定,确保转运安全。

4、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工作中要做到不怕脏、不怕累,视伤病员如亲人。

5、爱护担架设备,定期对担架进行维护、清洁和消毒,发现问题及时报修或更换,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6、积极学习担架搬运技术和基础急救知识,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提供优质服务。

院前急救人员工作规范 篇2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压力

1 院前急救护士工作压力来源分析

1.1 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

院前急救护士人员担心护理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家属态度蛮横不礼貌、患者要求过高或者不配合护理、担心所学专业知识不能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要求、担心操作过程中引起患者疼痛、或者在护理过程中患者突然死亡等。院前急救患者多数在短时间内遭受过严重打击, 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焦躁等不良情绪, 再者由于急救疾病都具有突发性, 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水平有限, 患者或者家属对治疗期望较高, 一旦在急救过程中护理工作出现不满意的效果, 将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甚至会出现患者或者家属打骂护理人员的现象, 使护理人员的尊严或者生命受到伤害。

1.2 工作环境和抢救所用仪器设备方面的问题

院前急救时, 周围的环境多为患者的家内、路边、工地等, 在急救过程中离不开急救器材, 由于处在院外, 常常会出现急救器材缺乏, 急救设备不能处于最佳的功能状态;或者在对患者转运的途中, 如果患者病情危急重症, 需要在救护车上急救, 但是车内急救环境狭小, 给治疗和操作带来困难, 会导致急救效果不佳, 患者对此不会满意, 可能会导致纠纷发生。所以给急救护理工作带来极大压力。

1.3 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对于院前急救护理人员来说, 在工作中有复杂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护士之间、医护之间、护患之间的关系。如果在平时工作中不能妥善处理, 可能会引发人际关系冲突。护理工作人员之间出现互相指责, 互相谩骂等。再者, 就是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要妥善处理护患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护患沟通是重要的一环, 由于院前急救的特点存在, 医疗措施的紧急性和患者病情的复杂性, 都难以保证满足患者的要求, 所以容易引发矛盾纠纷。

1.4 工作量和工作时间问题

据调查, 急诊科院前急救护理人员严重缺乏, 因此使现有的护理人员长期处于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下, 特别是值夜班的护理人员, 既要单独完成夜间的护理急救工作, 又怕担心出现意外, 身心处于极度疲惫状态。所以工作量大、且工作时间不固定, 这些都给护理人员带来压力。

2 具体对策

2.1 提高自身身体素质

针对急救护理工作的特点, 急救护理工作人员既是脑力劳动者, 也是体力劳动者。因为在急救过程中协助搬运患者, 没有健康体魄是无法胜任的。在工作用中如果遇到身体不适时, 要适当休息, 要加强体育锻炼, 有助于缓解压力。

2.2 上级要关心下属

急诊科的领导要及时了解护理人员存在的工作压力, 特别是心理压力, 要给以心理上支持和鼓励, 为护理人员创造良好的护理环境。对他们的工作要给以适当称赞, 对他们的工作成绩要予以认可, 尽可能的满足护理人员的生理、心理、精神方面的要求。及时给有压力的人员提高释放压力的机会, 从而保持其心理平衡。

2.3 提高护理操作技能

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不断涉猎相关专业知识, 熟练掌握急救过程中的护理技术操作, 同时还要具备相关各种高新技术操作。提高对患者病情等方面的观察力以及应急处理能力, 在进行抢救患者的过程中, 要沉稳, 在短时间内为患者提供有效地抢救和治疗。从而以精湛的护理技术让患者或者家属感到可信, 同时也使护理人员自身感到有成就感[1]。

2.4 加强急救设备建设

在急救工作中, 可使用的急救设备有限, 要改善急救所需设备, 尽可能为护理人员提供有效质量高的急救设备, 从而提高急救效率, 避免因急救设备问题而导致的护患矛盾。

2.5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急救护理人员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要乐于与人交往沟通, 性格要开朗, 不斤斤计较, 团结同事, 保持良好的工作氛围。在工作中要提高服务意识, 提高护理服务治疗, 加强护患交流沟通, 保持着良好的爱心、责任心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在护理操作中, 要注意语言, 避免因用语不当导致患者对护理不满意, 从而引发纠纷。

2.6 调整心理状态, 缓解工作压力

工作压力存在, 可引起心理压力增加。此时可向自己家人诉说存在的压力, 获得家庭成员支持, 这样对排解工作压力起到很重要的作用[2]。可以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 通过活动来排解工作压力所导致的心理压力。如果因为工作压力而导致心理负担增加, 可以参加心理讲座, 选择合适的放松技术来缓解心理压力, 从某种程度上讲, 可以轻松的面对工作压力, 有效的提高护理服务治疗。

总之, 院前急救工作存在着自身的特殊性, 处在临床工作前沿, 工作节奏快, 工作压力大。护理工作人员在急救工作中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压力[3], 这些压力存在会影响护理服务质量。所以在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 除了提高操作技能外, 还有想办法排解因工作压力而导致的心理压力, 学会自我放松和释放压力。这样才能为院前急救工作提高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盛波, 荣磊.院前急救工作者心理压力调查分析与疏导处理[J].医学信息, 2009, 3 (4) :132~135.

[2]王桂玲, 朱秀.院前急救护士工作压力源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 2008, 4 (10) :45~47.

院前急救人员工作规范 篇3

【关键词】院前急救;医护人员安全隐患;对策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院内急救密切相关。院前急救是伤员未到医院前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的监护的医疗活动。及时的院前急救,对于维持患者的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患者痛苦,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均具有极其重要意义。但是如果医护人员自己的人身安全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那就不能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从而也不能维护患者的安全;且更容易引起医疗纠纷。所以,如何确保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是更好的实施院前急救的必要前提。

1 临床资料

分析2009-2012年院前急救工作中出现的医护人员人身安全问题34例,其中车祸10例(有人员受伤的5例),抢救器材扎伤或碰伤3例,被患者家属殴打或谩骂6例,针刺伤10例,脚扭伤3例.肺结核1例,乙肝1例。

2安全隐患分析

2.1救护车

2.1.1我院出诊量比较大,救护车未及时更换。我院共7辆救护车,其中跑50万公里以上的有5辆;

2.1.2未注重平时的车辆保养,未定期为车辆检修,一般在车辆出现问题时维修或叫车辆修理厂到现场维修。

2.1.3救护车未定期消毒,对非传染病患者和传染病患者未分开转运。

2.1.4大多数救护车不能开窗,不能有效换气。导致医护人员被感染传染病的机会增加。

2.2 救护车司机

2.2.1救护车司机长期疲劳驾驶,夜班一般都是通宵开车。

2.2.2救护车司机个人习惯,晚上开通宵车后,不注意休息,从而导致睡眠不足。

2.2.3救护车司机年轻化,技术不娴熟。大多在20-30岁之间,只有3名在30岁以上.

2.2.4救护车司机对自己的车辆的情况不熟悉。

2.2.5开车打电话,发短信、与他人闲聊。

2.3医护人员

2.3.1医护人员出诊时,随意放置出诊箱,常常放置在救护车门口,没有放置在安全合适的位置。

2.3.2医护人员在到出诊现场前坐于副驾室,并且没有系安全带,同时和驾驶员闲聊。

2.3.3在院前急救时,有时候救护车不能直接到现场,需要我们医护人员徒步到患者现场,特别当夜间的时候由于视线或道路不平的原因易发生意外情况。

2.3.4出诊现场医护人员沟通不到位,或者出诊到场时间没有达到患者及家属的预期值,出现家属打医护人员的情况。

2.3.5 在现场进行穿刺,未按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导致针刺伤;或者为了抢救患者生命,在救护车行车时,为患者进行穿刺,导致针刺伤的机会增加。

2.3.6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差,为了抢救病人,不知道患者是否有传染病的情况下,徒手操作。

2.4患者及家属

在院前急救中,患者或家属没有提供详细或清楚的地址,导致医护人员不能及时到达现场,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值,导致部分患者或家属的不理解,过分情绪化。

2.5自然环境

由于院前急救的自然环境千变万化,天气情况多变,导致我们在院前急救的风险增加。

3 防范对策

3.1加强救护车的管理:(1)按规定报废的救护车报废;(2)救护车每周进行检修、保养;(3)专用一辆救护车用于传染病患者的转运;(4)每天对救护车进行消毒;(5)对不能打开窗户的救护车进行改装,使其能有效通风。

3.2加强对救护车司机的管理:

(1)排班实行弹性排班,减少司机疲劳驾驶的情况,能有充分的时间休息;(2)对司机进行培训,学习交通条例,对出现的交通事故进行分析,使其改掉不良习惯。(3)在招司机时严格把关,对已进的司机定期考核,提高技术。(4)司机每天上班前必须对自己车辆情况熟悉,并有记载,实施责任落实。

3.3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管理

3.3.1加强对医护人员操作技术培训工作,使其技术娴熟,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操作。

3.3.2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安全教育,对已出现的救护车事故进行学习,并查找原因;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如不系安全带,擺龙门阵等。同时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学习手卫生的重要性,自我防护的重要性。

3.3.3对救护车里的出诊箱使用安全固定架,并严格规定医护人员必须放在里面。如果在途中颠簸松动、脱落,在开门时速度一定要慢,防止出诊箱扎伤脚。

3.3.4在救护车里准备快速手消毒液,和锐器合。在院外建立静脉通道一律使用安全留置针。同时,在出诊箱里准备照亮装置,并保持备用状态。

3.3.5加强医护人员沟通技巧的培训,同时对在急救时沟通出现问题而引发的医患、护患安全隐患或纠纷,进行责任落实。如果家属过分情绪化,先抢救病人,再向急诊科主任、护士长汇报。

3.3.6在救护车上抢救病人,无特殊的情况下,救护车停靠路旁进行抢救。尽量减少在行车途中进行穿刺、抢救的次数。

3.4患者及家属

在这方面,我们不能管理别人,但是我们通过自己努力减少这方面的矛盾,从而减少医护人员受伤的机会。

3.4.1在120台,接电话人员一定要问清地址,如果对方说不清地址,可以问对方住所周围有什么特殊标识等。在适当时候可以请相关部门协助。

3.4.2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出诊,及时到患者身边进行急救;如果途中堵车等情况一定要和家属取得联系,取得谅解。

3.4.3如果患者或家属过分情绪化,我们一定要本着治病救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先抢救病人,不和家属争吵。适时向上级领导汇报。

3.5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千变万化的,我们不能改变它,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减少伤害的发生。如在下大雨时,嘱司机减慢车速;司机尽量走比较熟悉道路。在医护人员自己行走时,一定要用照亮装置看清路面,减少伤害的发生。

4结论

在院前急救工作中,由于受车辆、司机、医护人员、患者、自然环境五方面影响,导致在院前急救时医护人员人身安全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通过对医护人人员的院前安全隐患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将极大提高院前医护人员的工作的安全性,以保证院前急救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李霜,王慧娟.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和对策.全科护理. 2012,10(12)

[2] 李明凤,王晓红,李红.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16(7):47

院前急救人员的心理压力与对策 篇4

一讨论背景与目的

1随着院前急救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快速发展,每年的急救业务量的急剧提升,各种公共卫生事件 社会突发事件 保障工作等应接不暇,使急救人员的心理压力问题日益严重。

2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现代急诊医学的发展,是把紧急救治护理措施送到病人家中或现场,使急症病人能在最短时间内接受专业人员的诊治 护理和生命支持 这对于急救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状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院前急救专业素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心理状态的重要性却长期被忽视,其实,对于院前急救人员,无论是医生 护士或其他工作人员,都有着较为高标准的心理健康要求 4心理问题作为一种长期的刺激源,如不能及时排除困扰,减轻心理压力,势必使急救人员的身心处于应激状态,久而久之必然导致身心疾病,据调查,从事院前急救人员中患有高血压 神经衰弱 胃肠疾病 腰腿痛等慢性疾病的比例高达65%,明显高于国内平均。

5长期的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妥善的调节势必影响认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正确的处理工作 学习生活的矛盾,对上下级关系 同事关系 家庭关系不能良好的处理 从而影响院前急救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6长期精神压力使院前急救人员情绪低落,对工作缺乏激情的现象 即通常所说的职业倦怠感 从而导致出现只要不出医疗事故,服务质量好坏与否无关紧要的现象

出现在急救过程中,语言生 冷 硬 易于患者冲突的现象

这样势必会影响单位的社会形象,影响院前急救服务水平。

6.1职业倦怠(burnout)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最早由F reudenberger 于1974 年提出, 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随后M aslach 等人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一般认为, 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 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6.2职业倦怠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情绪耗竭

去人性化关系和低个人完成

情绪耗竭 发生职业倦怠症的个体会感到情绪的低落和耗尽·,从内心到身体都呈现疲劳和无力的状态,这使其对工作失去热情无法正确应对。

去人性化关系 患有职业倦怠症的个体容易在交往中持有“去人性化态度“。这种态度在于,否认个人和他人的价值和选择,习惯讥讽和嘲弄,暴躁易怒,难以控制负面情绪,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去人性化关系呈一种传染的态势,很容易传到给他人,使得整个环境中的同事受到影响,引发职业倦怠。

低个人完成:职业倦怠的个体容易对未来失去信念,放弃原本持有的理想,对于工作投入认为可有可无,呈消极对待。

6.3职业倦怠最常表现出来的症状有三种: 1.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易怒,对前途感到无望,对周围的人、事物漠不关心。

2.工作态度消极,对服务或接触的对象越发没耐心、不柔和,如医护人员对工作厌倦而对病人态度恶劣等等。

3.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常常迟到早退,甚至开始打算跳槽甚至转行。

6.4当前我国院前急救人员的职业倦怠状况较为普遍,一定程度上较为严重。2008年整群抽取济南市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120名医务人员与120名普通医务人员进行对比研究,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院前人员在情绪衰竭方面明显高于普通医务人员,其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院前急救人员与国内常模比较职业倦怠的三项基本特征:情绪耗竭中,重度分别占43.4% 25.3%;去人性化分别占19.2% 36.4%;个人无成就感分别占27.3% 30.3%,从数据上远高于国内常模,三维度均显示高水平的职业倦怠。如此高的职业倦怠比例反映了院前急救人员现实的心理状态,揭示了问题的严峻性

二 造成院前急救人员心理压力的原因

1院前急救自身的工作压力造成心理问题

1.1疲惫心理

院前急救工作本身不仅有大量的体力劳动,技术性操作和精神负担,重复性的劳动比例很高,而且从事院前急救一线人员严重不足,常年加班,且无担架员,付出的劳动强度远要比兄弟单位高很多,基于这样的工作性质,本身容易产生极大的职业倦怠感。1.2责任心理 急救现场一般分布在患者家中,公共场所,马路等地方,身边缺少医疗辅助设备的支持,更没有上级医师指导和其他技术参考,几乎凭急救人员的自身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对患者作出疾病的诊断,采取对应措施,一旦诊断有误,后果很严重,承担医疗责任的风险相比院内急救高很多。

1.3弱势心理 急救现场完全是陌生环境,许多家属情绪不稳定,加上对院前急救工作的理解,经常出现恶语相加,甚至拳脚相加,给急救工作带来影响,使急救人员感到自身安全得不到必要的保障,从而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1.4恐惧心理 院前急救人员在急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接触到 分泌物 排泄物等,被感染传染病的机会增加40%,急救环境的特殊性,普遍存在辐射 警报噪音 紫外线照射等危害,以及醉酒病人 精神病人的攻击 行车途中交通事故易发等对心理的危害。

1.5失落心理 院前急救的对象大多为为重患者,其中有许多自杀和事故的血腥场面,必然使急救人员产生忧郁 淡漠 惧怕担忧等压力问题,甚至使价值观人生观发生改变

1.6麻木心理

长期的心理压力得不到有效的疏导,使一线人员缺少冲劲,缺少自信,心烦意乱,对急救工作无所谓的心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缺乏合作精神,势必对院前急救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

2社会评价低缺乏认同感合理回报的要求不满足造成心理问题。

2.1失衡心理

许多患者受传统医疗观念的影响,对院前急救人员的认可度 信任度不够,有的甚至持怀疑 刁难态度,与临床医生比感到不被尊重,不被理解。对于院前急救人员而言,自我需求的满足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也体现在实现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层面。

2.2自卑心理

一方面院前急救工作不能带来稳定丰厚的薪酬收入,另一方面 院前急救岗位发展空间狭隘,晋升前途不明朗 同样大学毕业,与临床工作的同学在若干年后无论在医疗技术,职称评定社会地位 收入等方面独有不小差距,这种不合理的回报自然无法满足院前急救人员的自我需要,无法使他们形成对于工作的归属感。

三 针对心理压力提出解决对策 院前急救人员自我心理调节

1.1通过院前急救人员的发展体系的构建,可以从理论上完善对于院前急救人员自我需求的满足和一定程度上降低工作压力,但面对高强度的急救工作,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可避免,这便需要急救人员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培养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这样才能尽可能减少心理压力的产生。

1.2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对人生有巨大的影响和作用,可以坚定职业心态 强化职业感情。理想和追求让人感到充实,让人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能够超越日复一日重复工作的范畴,将自己的工作与更加高远的目标相结合,因而会产生更多的功夫、工作动力。调整自我,积极应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愉快的心情,尽可能不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合理的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积极的转化心理压力为动力,善于沟通,注意休息,培养广泛的业余爱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

2构建完善的院前急救人员发展体系 要消除院前急救人员的心理问题,必须从工作压力和自我需求这二个诱因出发进行解决。首要的便是要建立更好的院前急救人员的发展体系,使得院前人员能够最大程度上消除后顾之忧,相对轻装上阵地投入到院前急救工作中来,找到急救工作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这种发展体系的构建,应当包括院前急救人员的培育体系 晋升体系和保障体系三个方面

2.1构建院前急救人员的培育体系 对于院前急救人员的培育体系,应该兼顾队伍培养 专业技能培训 心理调节疏导三个方面

2.1.1面对院前急救医师来源复杂,流失率高的问题,需要建立院前急救医学专业,明确急救医师培养机构,通过采取:定向招生 定向培养 定向使用的模式,建立起保障院前急救医师稳定来源的培养机制。同时,积极与有关高校 科研院所以及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建立人才培养合作关系,以进修 挂职 定向培养多种形式,发展高层次的精英教育,提高学科 行业的长远建设能力,促进院前急救医师人才队伍建设

2.1.2提高院前急救水平由于院前急救工作的特殊性,急救人员的临床思维能力不够全面,诊治水平参差不齐。面对院前急救工作的高风险和高技术性,应该加强基本功训练和各科知识的学习,掌握急救四大技术的应用,严格执行各项诊疗规范和操作流程。对新进人员进行严格完善的岗前培训(医院轮转 聘请临床医生讲学 病例讨论等),减少事故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院前急救人员对于工作的认同感,当前急救队伍中,年轻人占据了大部分,大量的中青年级就能人员在专业技能上相对薄弱抗压性较差,流失性较高,因此,加强对于青年的专业培训势在必行。

2.1.3对于院前急救人员,传统培育侧重于队伍建设和专业培训二个方面,对于心理调节的疏导做的不足,因此必须加强对于院前急救人员的心理辅导和情绪疏导,发挥支部工会的巨大作用

,加强与一线人员的交流,善于倾听 切实解决解决一线人员的困惑和问题,有必要建立心理健康辅导机制,针对一线人员的心理压力特点适时 有效 前瞻地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通过组织定期的活动来尽可能地为院前急救人员减压,这是培育有良好心理的院前急救人员重要的组成部分。2.2构建院前急救人员的晋升体系

当前院前急救人员在准入 考核和晋升上,沿用传统的临床体系,无法形成有效的激励,目前各急救中心采用的是院内职称晋升制度,不适合院前急救实际情况。需要根据院前急救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度单独的院前急救职称晋升体系,包括急救医生职称系列 急救护士职称系列 急救调度员职称系列,从制度上为院前急救人员的专业发展提供空间,可以极大地激发其工作热情和前进动力,减少职业倦怠症的发生。

2.3构建院前急救人员的保障体系 院前急救人员与其高强度 高风险和高度重要性工作相匹配的薪酬收入和福利待遇是非常必要和关键的。2.3.1建立正确 公平的绩效制度近年来奖金分配制度有“大锅饭“的嫌疑,不能体现“多劳多得 倾斜一线”的原则,严重挫伤了一线人员,特别是医生的工作积极性,近二年工作量的统计中药费 治疗费 检查费一直较低已充分体现,所以应该借绩效工资出台的大好契机,从新制定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已迫在眉睫。单位应当改变以工作收入制度酬薪的传统模式,为一线人员制度特殊的津贴和薪酬机制,积极为一线人员提供住房 保险以及生活方面的各种帮助,使院前急救人员感受到单位组织的温暖,对于本职的发展充满信心。

2.3.2加强内部管理 目前一线普遍有“一线忙死 二线闲死”的认识,抱怨“一线工作量大,二线工作清闲”的想法,互相指责 埋怨甚至争吵的现象屡见不鲜。容易产生隔阂 对立影响到工作效率,因此因加强内部管理,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化解矛盾,消除隔阂,创造和谐的内部环境,另外每月的工作安排上应更具人性化,适当调节工作强度,减轻一线人员的职业紧张感。

2.3.3设计合理的退出机制,急救工作的高风险高强度,使得大量的院前急救人员患有各种生理心理问题,需要考虑他们发展道路的合理选择,可以设定一定的一线从业年限,结束后进行合理的转职或退休。使得院前急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归,形成合理的退出保障机制

3全社会对院前急救人员的关怀

院前急救人员不仅面对工作中的身心压力,更需要社会对其工作的重视和认可,全社会对其的关怀和认同是自我需求的高层次要求,而社会也理应给予奋战在救助人民大众的急救人员尊重和理解

3.1在临床医学方面,希望尽可能在近年内,建立健全其完善的院前急救研究学科,并增强这方面的课题研究和经费投入,激发学术界和医疗行业对于院前急救的重视和关注,提升院前急救在卫生系统的学术地位

3.2在普通民众层面,希望广大群众,尤其是病患家属,对于院前急救人员多一些体谅和理解。减少对其指责和反感,积极配合急救人员的工作,肯定其为救助亲友而做出的努力。3.3政府和媒体,因加强对于院前急救人员生活状态的关注和对于其奉献精神的宣传。使得全社会形成尊重 敬爱院前急救人员的良好氛围,提高从业人员职业认知度和社会地位,提高院前急救人员福利待遇 减轻工作强度,从而推动院前急救工作更好的开展,推进急救人员良好心理状态的形成。

四 总结

医生院前急救工作流程 篇5

一:上班

1:检查车内氧气、急救物品、急救设备、急救箱等,发现不足及时补充,并做好车内卫生整理。在检查表登记、记录、签名。2:整理病历,为出车做好准备。3:通知指挥中心,上班登陆。4:与上一班医生做好交接。

二:接到出车指令后

1:问清楚急救地点、病人情况等。2:通知驾驶员、担架员。

3:出车途中与病人电话联系,告知已经出车,确认出车地点,了解病情,做好相应的指导。4:根据病情携带相应的急救设备快速到达现场。

三:现场处置

1:病人检查,病情判断。2:相应抢救。3:病情告知。

4:如为到其他各级医院接病人,做好病人风险告知并签字。

5:心跳呼吸停止病人:①判断意识无;②颈动脉搏动、呼吸无;③胸外按压、皮囊通气;④并告知病人家属病人已经死亡,现在医生尽力抢救;⑤准备除颤仪,拉心电图,如室颤及时除颤;⑥边抢救边告知病人家属病人转送医院进行进一步抢救。

6:现场病人死亡确认:离首、重要脏器缺失、尸斑、尸僵。必须拉心电图及病历书写。车祸或有造成围观趋势的现场,必须配合警察把尸体送医院,通知急诊科由工友送太平间。

7:病人死亡不用抢救:①现场确认死亡;②家属放弃抢救并签字;③警察要求不能移动现场的,除了拉心电图并要警察签字。拨“120”告知指挥中心。

8:签字:①病情危重者及时签名(病人在医院中);②病人或家人等拒绝救治或到医院诊治;③放弃就近就急就专科原则;④其他不按规范处置的意见。

9:签名人员身份确认:①:直系家属。②:单位领导。③:现场警察。⑤:如果旁人或同事时,需电话联系家属以确认或委托,并要旁人或同事签名为证。

10:病人或家属等拒绝签字:①:打“120”电话汇报指挥中心,告知现场情况,并把病人或者家属的声音予以录音(在与指挥中心通话时的电话录音)。②:有条件请旁人证明人签字,同时要记录证明人的地址和联系电话。

四:病人上车

1:医生始终在病人旁边。

2:急救措施:吸氧、心电监护、心肺复苏、包扎、固定等。发现室颤及时停车除颤。3:病人转送的医院按照就近、就急、就专科、就病人意愿原则。病人有不同意见,及时签字。

4:病情重及时告知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通知接受医院急诊科。5:途中病情有变化及时告知,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到达医院

1:医生在病人身边并送到抢救室 2:向接诊医生做好交接。3:填写交接单,接诊医生签名

4:补充急救物品,如药物颈托等。

六:回到站点

院前急救部工作总结 篇6

2010年院前急救部在医院的正确领导及具体指导下,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坚持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首位。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狠抓落实,在院前急救部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使我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稳步上升,取得了多方面的好评。

二、2009年工作主要开展情况:

(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

1、我科实行24小时值班,每天有固定的医师、护士和司机负责出诊,加强对救护车辆的管理,现规定救护车停在医院内,司机每天检查车辆状况,打扫车内外卫生,让救护车处于完好备用状态。重新树立“120”急救新形象,改变了老百姓对“120”的看法,社会效益不断提高。

综合以上因素,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院前急救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就诊病人逐日增多,使我们科全年共接诊人数6888人次(平均每天就诊人数78人次),住院人次5371人次,(二)制定了制度并上墙,具体如下:

1、首诊负责制、各级医师职责、传染病报告制度、医疗安全制度等;

2、完善了几种急危重症疾病的抢救程图:如上消化道大出血、左心衰、休克、心律失常、有机磷中毒等;

3、制定急危重症病院内抢救的绿色通道制度和抢救流程图;

4、制定了“120”院前院内急危重症抢救流程图和制度;

5、制作了院前急救部的健康宣教宣传栏和院前急救部的基本情况及医护人员的简介;

6、建立“120”急救中心的网络医院,明确网络医院职责;

7、建立各种转诊知情协议书,完善转诊制度,防范医疗纠纷

(三)抓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医疗安全氛围;

全科人员在理论上认真学习十七报告精神,深刻理解“十七大”精神实质,学习各种医疗法律法规(如执业医师法、护士法、传染病法制法、输血法等)。同时让全科成员通过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和捐赠活动,使全科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能够自觉遵守院内院外的各种法律法规和各种规章制度,在诊疗过程中按照医疗规则操作,避免医疗纠纷发生。

(四)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抢救能力。

院前急救部是诊治和抢救病人的场所,所以,仅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熟练的抢救技术和应急能力,对急诊病人要迅速、准确作出诊断和处理,尽快减轻病人的痛苦,这就需要每个医务人员认真钻研业务,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和抢救技术,因此科内组织定期的业务学习和加强各种急救技术的培训,相互交流,及时了解先进的急救技术,以便提高急救能力。

(五)加强管理,协助环保科做好传染病及突发事件的防控工作。

近年来,新的传染病时有发生,旧的传染病又有死灰复燃之势,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是每位医务工作者都应该重视的,院前急救部首当其中。所以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认真细致诊治每个病人,尤其是发热病人,才能确实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隔离、及时治疗,并详细做好记录。所以科室多次学习传染病防治法。

(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社会效益:

我科医护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把病人是否满意作为医疗服务的准则,切实做好“服务”这篇大文章。始终把病人的愿望作为第一信号,把病人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把病人的利益作为第一目标,时时处处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尊重病人对服务便捷性,人性化沟通等方面的要求,开展“亲情化”、“人性化”服务,做到“六心、七声”的微笑服务。护士给病人打输液前,先给病人和家属作健康宣教、介绍医院的环境(如厕所、安全通道、饮水机的位置等)、在输液过程中如果有事请按铃、热天开空调制冷、冬天开空调和开电热毯取暖。经环境改善和服务理念的转变后,病人对院前急救部的服务比较满意,现我们科每天来输液的病人不断增多,说明我们的服务得到全县人民的认可,才使院前急救部的社会效益不断提高。

(七)规范医疗文件书写,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我们规范了转诊知情同意书和院前急救部病历,做到转病人前要有家属签转诊同意书,移交病人时,要有接病人的病房医师签字,病历和转诊书都归案保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及法制观念,以免发生医患纠纷,减少不必要的争议。

三、存在的不足和整改措施:

1、“120”车的管理不到位,车内卫生不够理想,“120”车有事无事开上街影响不好。加强对司机的管理,实行惩罚制度;

3、医师对门诊疾病治疗用药不规范,时有个别医师对病人试验性用药,今后必须加强对常见病的规范治疗,确保医疗安全;

4、时有医师的处方书写不规范和门诊目志漏登;

5、抢救室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6、急诊室医师经后要轮转到病房上班,特别是年青医师,因为院前急救部面对的疾病面广而杂,需要有一定的急救技术;

7、急诊室护士太年轻化,应急急救经验不足,难以完成紧急救护任务,经后一定分批分次去学习培训,加强队伍的业务训练,提高整体抢救水平。

XX医院XX年上半年院前急救工作总结

XX医院急诊科占地约1000平米,共有具备执业资格的医生14名,护理人员28名,急救车4辆,司机6名;急救车共配备急救箱8个、心电监护除颤仪2台、多功能监护仪2台、人工气道设备及人工呼吸器4套、车载氧气设备4套、吸引器2台、便携呼吸机1台等。作为市急救中心的一个急救分站,可保证24小时同一时间段内连续出诊2车次以上,较好的配合市急救指挥系统完成了院前急救工作。现总结如下: XX年1-6月份共接到呼救电话1306个,派出急救车完成出诊任务1253车次,其中平均日出诊量为7车次,最高日出诊量为15车次;院前急救中危重病人为450人次,占出诊量的35﹪,县区以上长途出诊76车次,成批伤出诊10车次。

院前急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医护人员配比不足,急救人才梯队断层,不利于院前救护的长远发展。

2.没有配备急救车担架员,对需要搬运服务的病患无法满足其需求,造成搬运困难,延长急救时间,容易引发医患矛盾。

3.4.出诊空车率较高,占出诊总量的19﹪,造成公共医疗资源浪费。出诊病人中“三无人员”占出诊总量的1﹪,无人为病人医疗费用买单,由急诊科垫付,造成科室经济负担。

5.急救车没有配备GPRS,较偏僻地区到达速度受到影响。

院前急救人员工作规范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珠海地处广东省南部, 珠江出海口西岸, 濒临南海, 与澳门陆路相通, 拥有3个行政区, 200万人口, 7640平方公里的海滨城市。笔者所在市现行急救模式为单纯“指挥调度型”, 是以市急救指挥中心为龙头, 由全市20家医院和镇级卫生院为急救网络单位而形成的院前急救服务体系。实行集中受理, 统一调度, 就近派车, 专科出诊, 患者选择的原则。全市从事院前急救医务人员约700人, 绝大部分为兼职人员[4]。

2008年1月-2010年12月珠海院前急救有效出车49 880次, 救治伤病员51 658个, 平均出车时间3.1 min, 超时出车率33.2%, 平均反应时间14.2 min, 平均现场抢救时间为8.8 min。1.2方法通过整理数据、调查走访, 召开访谈会等方式, 将在院前急救活动中获得的成功范例和所发生的差错、事故、投诉、纠纷进行总结, 总结其现状和分析影响因素, 并提出对策。

2 结果

珠海市院前急救主要程序基本符合院前急救服务需求。各急救分站院前急救程序相差不大, 均为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后, 首先是对患者进行体检, 再进行现场急救处理、转运和途中监护。统计显示, 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基本能够快速出车, 坚持急救操作常规, 医护配合良好, 未出现明显医疗差错, 因急救医务人员行为不当引发投诉5宗。

经调查分析发现, 珠海院前急救医务人员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更新, 院前急救工作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精益求精, 造成院前急救工作中技术风险增大, 给急救人员形成较大的压力。部分急救人员没有认真学习相关知识, 平时不注重业务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 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新设备的使用掌握不熟练, 造成上班时不能熟练完成较复杂的操作, 违反技术操作规程, 容易导致操作失败, 进而引发医患纠纷。另外部分急救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紧急抢救时手忙脚乱, 在家属面前大喊大叫, 或抢救过程中讲一些与抢救无关的话和事;对患者家属拒绝接受的抢救治疗, 没有及时签字而易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院前急救病例及时性、准确性不够, 如果发生医疗纠纷, 这部分院前急救病例将不能提供有利的法律依据。主要影响因素为珠海市急救模式所限, 无专职的院前急救队伍, 急救人员缺乏系统的院前急救培训[4]。

由于部分患者及家属所受教育的限制, 素质不高, 缺乏相关医学知识, 或者由于疾病, 特别是突发疾病, 危重症的影响及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制等因素, 患者及家属易产生不良心境, 导致过激行为, 都是导致医患纠纷的一个因素。

3 讨论

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工作在急救现场的第一线, 急救人员的形象素质、精神风貌能直接或间接体现医院的医疗管理水平。院前急救人员每天不断地为病情和需求千差万别的患者提供急救服务, 工作中不确定因素和突发事件常需要急救人员及时快速做出反应, 共同协作和密切配合, 某一环节或某一个人的工作出现偏差, 就可能影响整体工作质量, 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在执行抢救任务中, 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被现场人尽收眼底。此时急救医务人员要胆大心细, 操作稳重, 抢救操作时娴熟有序, 尽量不要显得慌乱, 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同时应注重现场的气氛, 态度温和, 沉着冷静、有条不紊, 注意讲话艺术, 考虑患者情绪, 尽量满足患者合理的要求。

针对珠海院前急救医务人员服务现状, 笔者认为要在以下几点中进行加强: (1) 接到“120”派车指令后, 争分夺秒进行协调、快速出车; (2) 出车前和出车途中备齐急救物品, 确保通讯畅通, 途中可与120中心保持联系, 了解病情最新变化, 作好针对性准备, 避免到达现场后的忙乱; (3) 勤实践, 熟练掌握各种技术及设备, 反复强化训练, 成为一名技术过硬的专业型急救人员[5]; (4) 培养协调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严格遵守急救操作原则, 医护配合默契; (5) 院前急救患者因其病种多, 病情复杂, 且由于救护车诊疗设备少, 现场急救时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诊断不能明确, 这就需要加强患者转运途中监护, 急救人员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患者进行监测; (6) 院前急救的伤病员有相当一部分家属都不在现场, 急救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安慰和心理指导。如患者被送到非出车医院, 急救人员应与急诊科医务人员做好患者病情交接, 避免纠纷的发生[6,7]; (7) 出诊救护车返回急救分站后, 出车急救人员应对车厢内器械物品进行常规清洁消毒工作。每次执行完一次院前急救任务后, 应及时补充消耗的一次性医疗耗材和药品, 为下趟任务做好准备; (8) 经常组织急救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有关的法律法规, 强化法律意识, 了解院前急救工作中存在的医患双方法律问题; (9) 对患者家属拒绝接受的抢救治疗, 要及时请患者家属在病历上签字; (10) 进行急救操作后应及时做好记录, 时间精确到分钟, 为患者到达医院做进一步诊治提供有效的数据和信息。一般情况下, 院前急救病例应在每次完成急救任务后即刻完成。

院前急救处于急救医学的最前沿, 是医疗卫生行业的重要服务窗口, 直接反应一个城市医疗文明现状[3]。这对院前急救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求很高, 除加强业务学习, 总结工作经验外, 还应参加各种形式的院前急救技术培训班, 学习先进的院前急救技术和先进的院前急救管理模式, 拓展知识, 开阔视野。120急救中心要加强组织院前急救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并分步实施, 逐步实现珠海市院前急救医务人员的服务规范健康发展。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珠海院前急救医务人员服务现状及影响因素, 改善珠海院前急救服务质量。方法 汇总2008年1月-2010年12月珠海院前急救服务数据, 调查走访, 召开访谈会, 总结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珠海市院前急救医务人员提供的服务基本符合社会需求, 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缺乏系统的培训, 主要影响因素为城市急救模式所限。结论 120急救中心要加强院前急救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逐步实现珠海市院前急救医务人员的服务规范健康发展。

关键词:珠海,院前急救,服务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3.

[2]关若珊.院前急救的特点与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 2007, 17 (9) :807-808.

[3]赵永春, 张永利.院前急救医师必修教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

[4]梅文华, 李力, 沈向东, 等.浅谈珠海市院前急救服务弊端与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 2003, 6 (8) :681-682.

[5]陈玉梅.基层医院在院前急救中应对救护分析[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6, l6 (1) :111.

[6]范锦.谈如何促进院前急救发展[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6) :139-142.

上一篇:古诗《春晓》 教案下一篇:创建人民满意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