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一、保持平和心态,构建和谐氛围。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二者之间的活动,离不开课堂里师生之间的默契和谐的表演。
在这双边活动表演中,要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是不能避开老师而纯粹地把学生推上主人公地位的。因离开老师的引导和点拨,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会漫无目的,不着边际,学生就会思无所向,判无定则。但教师一味板着面孔,故着严肃,即使把主动权放给了学生,学生也会心有顾虑,思有压抑。如课堂气氛沉寂,肃穆,有些学生即使想思后而答,也怕因答错被老师批三评四而无地自容,久之,学生想思而思,想说而说,想答而答的勇气逐渐消失,“一言堂”贯穿到底,谈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呢。为此,要养成学生为主体性教学,师生之间有必要构建一个和谐的室内氛围,共同探讨,平等交流。
二、教学具体实施中,要讲究主体教学的灵活性。
语文教学主要是以分析解读作家作品为主的活动。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讲授课文时一般都是采取自我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为主的方式,而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却是那被动的机械式的课堂笔记,学生似乎成了书本知识的复制品。这固然谈不上主体性教学,反而还束缚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发展。在此,笔者认为针对不同文体的篇目,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中,不要千篇一律,一个模式,应采取不同的主体性教学方式,从多角度实施语文教学,来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思维潜力。
(1)散文诗歌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笔者认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要做到这点要求,教师在讲授具体一篇散文或诗歌时,事先有必要交代作者写该文章的背景状况,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揣摩作者当时写作时流露出的某种情感,带着这种情感去体会阅读情调。如《古都的秋》或《荷塘月色》类似文章,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时要求他们尽量读出句子中蕴含的情调:或舒缓,或深沉,或急促,或豪迈……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调的音韵美,领会其意境美,思考其语句中的意蕴美,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当然,作为一个班集体,学生阅读能力程度不一,阅读较差的学生连课文都读不通畅,至于叫他读出某种情调来是较难的。但教师不要鄙视这层学生,要多善于引导鼓励,提高他们喜欢阅读课文的欲望。常言道:“读书百遍其意自尽”。放开让学生去读,这是语文实施主体性教学最根本的一步。其次,教师在评析课文时,重在引导学生去鉴赏课文,教学生怎样去鉴赏,鉴赏什么,教师有必要拟出鉴赏的大概内容:如内容情感,语言特点,写作特色等等。当然,也不是来不来就叫学生去鉴赏,如讲授《荷塘月色》一文中,某些精彩语段的赏析,教师只作一两段赏析引导,有关语段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或集体讨论,事后,再由学生以书面形式陈述,最后师生共同评定后综合归纳定案。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敢于思维创新的能力。
(2)小说和戏剧教学。新课程目标要求:“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戏剧作品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戏剧作品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的修养”。笔者所处乡村中学的学生,由于自觉性和基础性较差,教师在讲到具体一篇小说或戏剧时,如事先要感知课文叫学生复述其该篇内容,有好大一层学生,连看完一遍的任务都未完成,至于叫他们复述或叫他们回答课文中相关的问题那犹如赶鸭子上架。他宁愿叫老师干着急,也个字不吐,所以有时老师包办了主体教学的一切,那是不得以而为之。为此,笔者谈谈在小说和戏剧教学中实施的有关主体性教法,在此抛砖引玉。首先,针对具体讲读篇目,毫无疑问是要学生熟读课文。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关键靠教师善于诱导,要求学生阅读课文,之前,教师有必要事先交代作者写该篇的时代背景。如《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雷雨》,《窦娥冤》等等。这些作品所反映的内容背景或所揭示的主题离我们现代的师生时空都较远,不要来不来就讲析课文,提问学生,即使有好多学生看完一遍或两遍,也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因此教师事先介绍文章内容背景,这会使学生在阅读中或多或少领略到文章中某些蕴含的意味,从而诱惑学生去看课文。事后,再抽取学生作口头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好中差学生都抽取,由学生评定其口头表述的优劣。如此这般既能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其次,教师在讲授课文时,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可要求学生先完成随堂讲授课文的情节结构及人物形象归纳,并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教师再抽取学生回答,正确与否可由学生讨论后,教师综合归纳定案。再次,提取文章中某一方面的问题,以分组讨论或集体讨论的方式后请学生作口头评述。如“你如何看待祥林嫂对灵魂的有无?”“别里科夫在笑声中悄然死去意味着什么?”“窦娥的悲剧可避免吗?”等等。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识别美丑善恶的能力,提高文学修养。
(3)文言文教学。新课程目标要求:“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在我们这些乡村中学里,学生对文言篇目的阅读效果普遍偏差,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是不流畅的,至于叫他们感知课文作口头复述更是无从说起。鉴于此,笔者在文言文教学中先是要求学生熟读课文,然后抽取学生分别口头陈述每段的大概内容,每段可抽两名学生完成,其他学生评价其陈述的优劣。事后,在随堂讲析的语段中,把较难的或重要的语句以及有关的实词、虚词写在黑板上,由学生独自借助工具书或书上的注释查阅后再抽取学生上台去做,错对由师生共同讨论后综合定案。这样做把主动权放给学生,改变在古文教学过程中“灌”、“替”做法,侧重培养学生使用有关工具书及查找,筛选资料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自主地理解阅读中的障碍,也会使他们在文言文的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当然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教学方式,在不同文体篇目的具体教学实施程序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确立随堂教学目标,根据目标设立相关的有效教法,确保学生个性思维发挥。
2.学生随堂课的主体性时间要适度,不宜让学生“放羊式”发展;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时间要合理统筹。
3.教师随堂教学内容所提问题不宜面面俱到,要有代表性,新颖性,难易适中。
4.注重学生反馈信息,随时调整教法,尊重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思维创新。
一. 强化主体的阅读实践
长期以来, 由于对阅读教学理念认识的偏颇, 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意识被严重淡化。表现为重讲析, 轻朗读;重训练, 轻积累;重讨论, 轻探究。由于新课改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 很多课上动辄讨论交流, 看上去轰轰烈烈, 主体性得到体现, 殊不知缺乏反复的阅读感悟, 缺乏对文本的深刻探究, 何来有价值的合作讨论。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语文课程标准》对“整体感知”和“领会”、“感受”的强调, 实际上是“阅读要读”、“阅读是自己读”、“阅读是学生读”这些常识的回归, 这正是对叶圣陶先生的阅读教学理论的再现和延伸。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课堂教学变成了追求统一答案的过程, 不少语文教师往往将参考书对作品主题的阐析奉为圭臬, 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对主题理解程度的唯一尺度;另有一部分教师, 在分析作品的主题时, 虽然能坚持“启发诱导”, 却始终是在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参考书对作品主题分析预设的彀中, 从而表现为一种认识尺度的过份的求同取向, 漠视了学生阅读思维的个性差异, 忽略了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蕴!这种一元解读模式严重扼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思维。《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伊瑟尔指出:“作品的未定性与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 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 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 甚至是创造意义。在读者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中, 读者和文本相互融合, 这种融合就是一种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强调“欣赏文学作品,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 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 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里多次强调“自己的”, 进一步明确告诉我们这种阅读差异的存在。而教师要做的“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是对阅读主体的个性尊重, 人格尊重, 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望。
二. 关注文本对主体的人格熏陶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 把育人作为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师不仅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点化人、发展人, 而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 更决定其语文教学必须将知识传授与培养人的能力, 陶冶人的情操, 提高人的审美情趣融为一体,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建议中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领悟作品无穷的精神魅力, 通过阅读鉴赏作品, 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修养, 陶冶学生的情操, 完善学生的人格。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 我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索精神;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奋发豪情;杜甫“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忧国情思;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念……学生遨游其中, 其思想情感, 人生观价值观无疑会受到一种熏陶、濡染和浸润。阅读教学要充分发掘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 以文学之器盛文化之道, 使之德艺德艺双馨, 才能成为时代的合格人才。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人。体育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式等等,这些论述为我们体育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同时新课程将对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学科领域长期以来实行的“一纲一本”将走向“一纲多本”和“多纲多本”。那时。教师必须根据本地区、本学校、本班级学生的实际,参与开发编写校本课程。教师光“传授”就不行了。他必须进行研究。他的角色定位也应由“传授型”转变为“研究型”。仅就教材而言。教师要从原来的只是教材使用者的角色,转变为不仅是教材使用者。还是教材评价者和教材开发者、编写者的角色。而在过去,教材编写只是学科专家的事。不仅如此。从更高的层面来看,教师不仅是教材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整个课程文化的创造者和学校文化的创造者。教师如果不实行由“传授型”向“研究型”的角色转变。那么他就无法承担新课程政策下的使命。
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发令。学生强应。这是我国体育教育传统的主要教学方式。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也是一种教学方式的变革,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渗透,只有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以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转化为与学生并肩的共同探究者。在共同探究中共同发展。教师只有确定与学生共同探究的角色。才能与新课程的理念共同发展。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在体育练习的工具性要求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使体育课堂焕发生命力呢?
结合以上对新课程的理解,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初步尝试。力求使体育课堂产生生命力。提高课堂效益。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主体能力(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
新课程的实施在新教材、新教法上层出不穷,“健康第一”的思想贯彻始终。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拔。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
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学生主体的观念。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尊重学生主体才可能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才可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深刻理解知识,善于运用知识;尊重学生差异,才能使教育恰到好处地施加于每一个学生。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积极地去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和价值。充分发展自己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并自觉加强身体的基础练习和运动能力的训练,才能提高自身接受体育知识、技能信息加工的能力,使学习过程中的“要我学”的被动学习向“我要学”的主动学习转化。诚然,课程观念要根据目标设计。针对目标恰如时机的“放”“收”,使技能变得更有趣,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心理健康、情感意识、社会适应等等。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体育课堂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力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环境,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断超越自我。但是,不能一时为了适应新课程。为了体现创新能力,就不管什么基础能力,不管什么运动项目,生搬硬套,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例如:中学的跳箱课教学中,在学生没有掌握分腿腾越动作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各种跳法。危险性很大。也是画蛇添足。
三、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自由探索中创新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习惯、创新能力为宗旨的教育实践。为此。我们要改变教学观念。注入创新意识。那么,如何上好体育课?学生是关键。因此,在体育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探索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中。当我展示任何一种器材时,都不会告诉学生怎样玩,而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创编各种练习方法,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同时我在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难题。让学生自己想出解决的办法,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相信并尊重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锻炼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难免会有困难、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练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如何对待很重要。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体育锻炼也就提不起兴趣。所以,作为体育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习困难生在体育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练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正正地活跃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练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做一些较简单的动作。如果做得有模有样了。就立即加以表扬。然后逐步加大动作的难度。提高练习的要求。让练习困难生在不断的练习中获取点滴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练习困难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模糊的激励性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他们由此喜欢上体育老师。也喜欢上体育课。
五、评价过程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艺术性,要做到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运用激励和鼓励手法,对优胜者多作否定评价。激励他们“芝麻开花节节高”,对中差生作肯定的评价。鼓励他们“天生我才必有用”。做到时机准确,语言精练、适度。赠于优生的百分肯定。不如将一分的肯定赐予中差生。使他们为自己的“闪光点”而喜悦。
另外,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相互评价。这种评价,一方面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自我评价还能加强学生对体育课学习内容后的把握,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我期待。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增加学生交往的机会。
教无定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新的教学方式和规章要靠教师不断去探索。作为一名年青的新教师,我最缺乏的就是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我相信。只要勤于学习和创新。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那么教学工作一定会取得新的进步。
一、重视情感体验,让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课堂是一个大舞台,教师是课堂活动的导演,是整个课堂活动的策划者,学生则是这个舞台的主要角色。一节好的课,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全力协作,如同导演和角色的默契配合。上好一节语文课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哪怕一个小小的细节,一定要充分进行预设。对于课堂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教师要精心指导,做好导演的角色,既要指导到位,又要让角色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只有这样,一堂语文课才会上得轻松自如,才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心智的历练。在活泼宽松的课堂气氛,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中,充分去扮演角色,进行情感体验。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文本的内涵内化在学生的心中,在学生的心里产生强烈的共鸣。学习《詹天佑》一课时,学生不能理解的是詹天佑所设计“人”字形铁路。如果教师只是流于形式,讲解人字形铁路的构造,那么学生就不会形成具体的意象,也不能够体现詹天佑作为一个铁路工程师的科学设计,更不能把握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于是,我让学生做情感体验,把同学分成六组,让其中的`三组学生以画家的身份画出铁路的示意图;让另外三组学生根据铁路的示意图进行操作,看是否能够将火车开上山去并成功登顶。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插图,画出“人”字铁路示意图,然后教师讲清体验的意图,让另外三组的学生动手操作,看是否能够登顶。学生通过动手表演,很快就领悟了詹天佑的设计意图,不仅培养了动手能力,而且提升了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美好感情。课堂的教学设计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加深了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二、体验生活,让语文课堂回归生活
语文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内容源于生活。所以,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与生活联系起来,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这样有助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学生的经验积累的多少对课文的理解有着重要的关系。教师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积累,对生活的理解。学生只有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耳濡目染的事情才能在熟知中形成感性认识,从而上升成理性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一方面要考虑教材的特点,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情况,把握好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衔接,做到教材内容与生活经验积累的契合。学贵在用,既然课堂中的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就要将课内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从而做到教学相长,教为应用。如,教学《黄鹤楼送别》,我设计了几个场景,让学生选取:(1)涕泪交加;(2)依依不舍,一步三回头;(3)潇洒拱手,饮酒告别;(4)送完就走。每一种场景都是在不同的环境中产生的,李白与孟浩然送别的场景适合哪一种,必须与教材的内容和送别的情形结合起来,必须把送别诗和生活中送别情景融为一体。这样的应用将诗歌中的情境拓展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学生更能深入其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读写结合,让语文课堂更有效
语文教学中读和写同样重要,不可偏废,读书的目的在于理解,在于应用,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掌握阅读的途径。比如,要学会在重要的词语和语句下面勾画,在富有感情的句子下面写上自己的理解。大凡学生读书一定要养成这样的习惯,也就是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写作是一项基本功,从小就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每学习一篇文章,都要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写出对文章重要语句的理解,哪怕是几十个字,只要学生有感悟,有思考就行。比如学习《安徒生童话》,教师要指导学生动情地读,热烈地讨论,积极地发言,然后把自己的感悟写出来。教师如果能够抓住这个读写训练的结合点,既实现了阅读的目的,也达到了阅读的效果。这种读写自然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自然,又调动了其积极性,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四、结语
汝南县教育局教研室/郭清泉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更新理念,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一、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分宜县第一中心小学 邓丽
摘要: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设计与选择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要求,推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和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学生;主体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传统的基础教育受到了巨大的挑战,课程标准改革亟待全面深入推行。在此背景下,我国的新课标全面推行。新课标要求在充分体现时代要求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对教学策略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全面推行新课标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其基本理念践行到具体的教学策略中去。
一、更新教学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教学思想是教学活动全面开展的指导。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首先必须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地位有着明确的认识。小学生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体,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小学语文教学要充分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淡化权威的意识,将自己准确定位于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地位。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树立与学生平等的地位,通过平等的方式开展教学。尤其是在互动式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真诚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沟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其次,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能力,更新观念。现代教学要求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时俱进,保持鲜明的时代性和发展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思想上必须打破传统的观念,立足于时代精神,既要传授知识与技能,更要关注教学过程与方法,而在其中还必须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内核。通过现代教学思想的确立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有效策略的制订,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老师们可谓方法多多,而我常用的就是“讲故事”。对于小学生来说,没有不喜欢故事的。采用学生熟悉的故事引入,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师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有的课文篇目还可以设计“故事改编”,让学生设计故事的发展;有的还可以“续写故事”,想象故事的结局。这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智慧和灵感。课堂上,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情境为学生的自主参与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学生灵感的迸发创造了条件。
2、自主设计,发挥学生主体创造力
美国教育家罗杰斯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故事情境为学生营造了愉悦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篇目、内容自主设计教法、学法。一些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篇目,学生可以自主设计适合自己的学法。老师交给学生学习任务,让他们投入学习之中,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成为整个学习的导演,尽情展现自己的能力,体会其中的乐趣,提倡合作学习,一起分享成功的体验。在教学活动中,我结合书本知识,引导学生选择阅读方向,合作学习,然后把搜集到的信息加以组合,进行专题研究阅读。
3.提供舞台,加强学生主体能力的培养
语文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现代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应该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学习参与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以学生为主的参与、训练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培养其主体能力。在学习古诗《江雪》时,让学生进行朗诵表演,并且用通俗的语言为大家描述当时的画面;通过学生朗诵进行适当的点拨,提高学生的诗歌朗诵能力;通过通俗的描述,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以及现场的表现能力;通过学生胆量的培养,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
4.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评价,增强其主体地位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评价,不仅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善,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自我学习和教师教学活动的认识。学生参与评价教学活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为学生主动学习开辟了新的途径。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评价主要表现在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以及对教师的评价三个方面。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很好地掌握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则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可以促进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充分考虑作为主体的学生需求。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既可以让课堂丰富多彩,还可以提升学习的张力和开放性。此外,小学语文教学还可以在教学技术手段上充分运用多媒体、视频、音频等多种技术,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效果,让学生学习到除书本知识以外的多种知识。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当好学习的领路人和指导者,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 我根据学生成绩、性格、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把他们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中既有成绩好点儿的同学, 也有成绩相对落后点儿的同学;既有性格活泼的同学, 也有性格内向的同学;既有思想敏锐但概括能力弱点的同学, 也有善于总结的同学。这样每个小组都有很强的互补性, 能起到互帮互助的作用。同时各个小组势力也相对比较均衡, 可以展开公平的竞争, 最终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良好的和谐班级氛围。学生在良好的和谐氛围中进行学习, 就如同种子找到湿润的土壤, 主体意识将会被催生萌发, 思维就会非常活跃, 很多方面能力也就逐渐培养起来。
带兵不打无准备的仗, 教学不上无准备的课。在每一节上课之前, 教师都要为上课做精心的准备。只有我们准备工作做得好, 课才可能上得游刃有余。以一堂课为例, 来阐述我的课前准备。比如, 下一节课要让学生学习价格专题 (新授课) 。为了更好教学, 我在课前设置一些任务, 把任务分配到各个小组。其目的是为教学做铺垫, 让学生对下一堂课充满期待、求知欲、好奇心。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求知欲, 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 哪里就没有学校。”根据教学需要, 我安排有的小组到菜市场调查菜价及调查消费者、农民和销售商对菜价的反映情况。另一些小组到附近银行调查最近存贷款的基准利率变动情况, 让剩下的小组到网上调查最近国家的税收、财政政策对蔬菜的倾向是什么。然后制成表格。
表格如下: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生经过实地考察何实践就会对此方面的内容产生兴趣, 等到上课时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来学习。
上课时, 前5分钟我让学生展示各组的调查结果, 15分钟看书自学, 然后10分钟让各小组用课本知识讨论分析表格相关内容的原因, 再用8分钟展示交流各小组分析结果, 必要时加之我的点拨, 最后2分钟总结本课内容和思想感悟。将要下课时, 布置下一课任务, 以便学生更好地投入下一课的学习。当然具体时间可以根据教学任务, 进行微调。
这种安排能让学生眼动、手动、脑动、嘴动的机会更多一些, 展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 有助于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经过实践证明,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真正起到以学生为主体, 让课堂变得鲜活起来的作用。因为这种教学能真正融入学生心灵之中。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 贴近实际。避免了以往政治课的枯燥乏味, 从而让学生动起来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在调查物价中, 学生不仅了解相关知识, 而且培养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及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等;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堂自学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理解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讨论中学生参与性较高、课堂气氛活跃, 使他们既能百家争鸣, 又能产生共鸣;既能展示自我, 又能具有团队意识。有助于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及时点拨引导学生避免只顾热闹而偏离教学主题的错误, 同时起到拔高学生、深化知识等方面的作用;及时进行课堂小结有助于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布置下一节课任务, 有助于学生提前预习, 做到心中有数, 从而上课时能够有的放矢。
矛盾具有特殊性,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中并不是只能运用我所列举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应该具有灵活性。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正如我在本文开头所述:“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如果需要学生表演小品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那就采用小品教学法;如果需要运用情景教学法, 我们就可以采取“导学案”的教学方法;如果需要通过做题来巩固, 我们就可以采取考试方法。总之只要教学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调动学生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好的价值观的教学方法, 就是好的教学法。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政治教学法”, 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 而且让学生能学到能力及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当然, 这种教学方法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放松, 而是要求我们准备的内容更多, 对教学领悟的更深,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指导引领的作用。此外,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心态, 要相信学生自己能够教育自己。对学生少一分抱怨, 多一分鼓励;少一分否定, 多一分肯定。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感, 从而刺激他们的求知欲, 使他们敢于求异, 敢于创新。
关键词:学生主体 课堂教学 探索创新
在英语教学中,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英语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方式,使英语学习既有利于学生打好英语基础,又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更有利于学生去探索、创新。那么,究竟怎样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方式呢?
一、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氛围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营造一种和谐的、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是促进学生愉快学习英语,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
如在现在进行时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现在进行时的理解认识,可以采用歌曲与游戏来达到这一目的。先教学生唱London Bridge这首歌,然后通过游戏的形式边唱边演。由两个学生用手弯成弧线当成伦敦桥,其余的孩子站成一队从桥下穿过。唱到My fair lady时,桥倒下来,抓住其中一个学生。合唱时,伦敦桥把他来回摇摆。合唱结束后,游戏继续进行,直到所有的孩子都抓住为止。由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来引出现在进行时,不仅达到了授新的目的,而且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营造了自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从而为学生能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二、倡导“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份尝试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要努力将“一言堂”变成“群言堂 ”, 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讨论、合作,自己去领悟、理解知识,将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全过程。
如在教授Book Ⅱ Weather Report一文时,可分五步来进行:
(1)先让学生听一遍录音,然后让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做选择题。(2)在听第二遍录音时出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自己组织回答。(3)学生打开书本,跟读录音,划出疑、难点,老师逐一解答。(4)根据key words,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5)让学生编制类似的weather report,然后上台扮演气象预报员,报道自己编制的weather report,然后根据内容提问其他学生。
从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不但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句型和语法,而且教师的教学方法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尝试、讨论中发现、领悟知识。因此,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课堂教学结构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力量源泉。
三、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活动的英语学习能力
过去,在“应试教育”传统观念的支配和影响下,教师总以为自己比学生高明,喜欢把学生框在自己的主张、见解和意识之内。这样教学的结果是:学生没了个性,没了主见,没了兴趣,没了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没了创新意识,他们只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如果老师能经常注意学生的英语实践活动能力,充分体现英语的交际性,不仅学生的思维能活跃起来,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学习上成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可以培养、巩固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么在实践中我们该如何去做呢?首先,要对学生多作肯定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没有比得到老师的夸奖更能鼓舞人心的了。但是我们在评价学生时也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评价要及时。这样,评价才能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评价对学生产生清晰而深刻的印象。第二,评价要恰如其分。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产生权威性和信任感。否则,评价不仅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可能走向反面。第三,评价要具体化。教师应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应当首先指出其优点,然后再指出不足之处,并勉励其改之。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进一步学好的信心,同时产生努力改正的愿望。第四,评价要多样化。因为每个学生的优点都不可能一样,他们的进步大小也不可能一样,所以,在评价时应力求避免用单一的、呆板的评语,而应当使用各种生动而贴切的语言来评价学生,使他们感到自己具备很多长处,有不少进步,使他们确信他们还能做得更好。其次,教师应组织学生开辟第二课堂,开展各种英语学习趣味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竞猜,英语角,以及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体验到英语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活动能力,充分发挥英语的交际作用,从而使学生感受学习英语的趣味性和重要性。
四、突出时空的英语教学
新教材打破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从编排上涉及到了天气、地理、日常生活、人文景观、生态保护等系列内容。它把新授内容和词汇分开,不在每课后提供该课生词表,而是将生词表汇总在课本后面的附录中,避免了教师包教生词、学生包背而养成英汉对应的不良习惯。要想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实惠,必须加强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当好课堂导演,解决好老生常谈的“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问题,让学生在学英语用英语的课堂主阵地上最大程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对学习的兴趣。在七年级下册的there be句型教学中,就可以进行这样的创新,把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一个空广场上,里面有花、草、树,周围有动物、人,河上有竹筏等,然后就开始上课:“同学们,我们现在在春游。Now,look carefully. What’s in the square?” 这样,学生们积极性非常高,就会争着说:“There is a bird in the tree. There are some boats on the river.” 回教室后,让学生分组重新整理、归纳一下there be句型的用法。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把这个任务完成得非常好,他们能根据印象说出一段比较完整有条理的话,并能归纳出此句型的用法。这样做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广泛提供了使用英语的场合,而且有助于学生特长的发展,同时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了教育,使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五、组织贴近生活、社会的教学内容
任何教学活动都要有一个“蓝本”,也就是教材,传统的“应试教育”是围绕教材转,以教材为中心。而素质教育主要是解决学生的发展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体会英语的价值,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研究教材中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
如在教What’s wrong with Mrs Green?中,可采取以下步骤:
T: Our life is better and better. And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fat people. Is it good for our health to be too fat?
S: No, it’s bad for our health.
T: What will happen if you are too fat?
S: I’ll feel tired and I can’t study well.
T: What will you do then?
S: I’ll go to see the doctor.
T: OK, now look at the picture, this is Mrs Green. She is fat. And she often feels tired. What will she do? Can you guess?
S: She’ll go to see the doctor.
T: Yes, Mrs Green is too fat. So she will go to see the doctor. Now let’s see what the doctor will say to her.
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出课文,可使教材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创造条件。
六、以学生为主体,把他们的言谈、表演作为教师的主导
某些专家认为,一旦外语学习者的兴趣被激发,他们便会产生内在的动机。充分掌握学生好表演、欲成功、易满足等特点,把学生的自由式谈话(freetalk)、演讲(speech)和表演(act)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可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俩俩对话或由值日生提出话题,各自发表看法;也可以分组汇报,或以竞赛形式进行。内容不限,可以是天气、日期、学生的日常活动、新闻话题、社会热点,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NBA、世界杯等。教师充分利用学生所讲的内容,并适时地引入主题。
正如英国语言学家HG. Widdowson(1993.3)所说:“教师只有协调好日常教学活动,才能使教和学的双方同时取得可观的实际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扮演好这一角色,设计好每一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七、课堂、课后训练多样化,维系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多学、多练,在不断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英语。为提高学生继续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课后的训练中要精讲巧练,杜绝偏题、怪题、各种资料、习题、试卷,作业要重新筛选,优化组合,走出题海,着眼基本,掌握基础,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最有意义和效果的练习中去。而作业的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如演讲辩论式,让学生就某一话题,分正反方进行辩论,老师在这一过程中给予评价;报告式,其好处在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和锻炼其集体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这些贴近生活重在实践的作业,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事实证明,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润清. 21世纪英语教学 [M].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
オビκ越萄ё⒅亟峁而忽视过程,素质教学注重过程也注重结果。首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建立以学生为新型主体的全新课堂教学格局。要改变重知识轻方法,重知识轻素质和能力,重应试轻应用的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学过程应该是对大学生进行文化塑造和价值引导的过程,是引导和促使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提高的过程。
一、弃旧扬新,打破一言堂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以往的教学往往过于强调接受现成的知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课堂气氛不活跃,学习效率十分低下。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应该为他们提供讲解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才能,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只有这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任何一种课堂活动实际上都包含着语言上的交流,通过交流,学习者得到教师的认可,从而调动了学习者的积极性,要让学生或阅读或思考或讨论或争论等多种方法和途径来获取知识,获取终身发展的能力。因此,语言教学最重要的手段就是使学习者尽可能地接受和理解语言输入。Long(1983)的“交互假设”(interaction hypothesis)肯定了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同时,特别强调了“双向交际”(two-way communication)比“单项交际”(one-way commucication)更有力语言学习。在双向交际的过程中,使学习者树立起自信心,坚定学习信念,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各自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能相互代替,同时又必须相互补充,配合与合作。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强调多样性,而不是单一性或同一性,强调个性化而不是标准化,强调开放的,动态的教学,而不是封闭,禁止的教学。这样才能构建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有利于学校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和进行。
二、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现代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场所,集体教学,小组合作练习,同寝室互相帮助,个人自学,师生相互磋商,应成为当前普遍的教学形式,只有这样的灵活教学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才能保证学校外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教师应主动更新课堂教学理念,积极适应世界潮流的变化和要求,在课堂教学设计时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伙伴。打破一言堂,让学生自己讲,让学生相互辩论,讨论,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敢于对教材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敢于挑战权威,敢于质疑的能力,真正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并不意味着就是“放羊式”的教学,对学生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而是对老师有更高的要求。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善学。教师应该通过教学活动来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要引导、启发、点拨学生不断地探索和创造、主动、积极的学习。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拨正航向,启发学生尽量从不同角度来认识同一问题的性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教师与学生双边教学活动关系,才能把课堂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学生学习一切知识的关键是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最直接,最活跃的动力,也是学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心理品质,是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一种催化剂。为了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活动,如“词汇比赛”,“朗读比赛”,“课本剧表演”,“小组讨论”等形式。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对于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密切关系,有趣的知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刺激源。也可以采取让班组讨论文章相关的一些问题,协助学生预览文章的大意,帮助他们对文章的意思进行更为有效的理解。
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也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和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紧密相连,是使学生掌握英语知识不可缺少的辅助形式,它可以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和技巧,并巩固加深扩大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概况的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今后独立工作的能力。可以有组织地让学生参加“英语角”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准备好一些问题,带着问题与别人交流思想,并设计一些活动,如:讨论、对话、辩论、讲故事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语言氛围,让他们亲自体验自由运用英语的乐趣。还可以组织英语会话小组,故事会,英语剧,英语游戏等活动。
三、具有创造性的教学观念
教学过程应从重结论转化为重过程,应把过程与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要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创新的过程,要真正树立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学过程应该是对大学生进行文化塑造和价值引导的过程,是引导和促使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提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充分、细致、认真、全面地备好每一节课外,更重要的是要有热情,能充满激情地讲好每一节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教学内容都是学生情感体验的主要来源。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饱满的教学热情,端庄的仪表,严谨的教态,丰富的语言,来感染学生的情绪,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而教学的科学和艺术是建立在教师具有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及熟练的教学技能基础之上的。创造性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复合型的,是由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和全面系统的教学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等多方面内容所构成。一个教师如果没有熟练的教学技能,也就谈不上教学艺术,更不能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师应深入体会教学内容,避免教材生疏,照本宣科,方法单调,死气沉沉,神情懒散,语言乏味等。教师要了解学生,掌握他们的思想脉搏和学习情趣,加强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树立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唤起学生的尊敬和钦佩。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使教学相长。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推荐阅读: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07-19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反思01-12
以感恩为主题的学生演讲稿10-02
小学生以爱国为主题的作文10-22
以宽容为主题的学生演讲稿12-14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学习体会11-01
小学生以学雷锋为主题的作文07-25
小学生五年级以劳动为主题的作文01-05
以动力为话题的小学生作文05-31
以爬山为话题的小学生日记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