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教育教学论文: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前教育是对出生至入学前的儿童进行的教育,它的教育任务和要求是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和个性发展及良好习惯的养成,重视学前儿童智力发展和入小学的准备,目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贫富差距越来越大,21世纪人们想在社会上立足,获得成功将越来越困难,文凭、家势、金钱将不再能保证你立干不败之地,个人的素质将决定一生的命运,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人类社会将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将取代工业经济和商品经济而处于主导地位,企业的成败,国家的头衰将直接取决于内部人员的素质高低。
学前教育在城市发展的时间较长,也很爱重视,已形成较好的体制,但是,农村学前教育近几年才被人们所关注,由于多种原因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很不完善、存在很多问题,并急需改进完善,鉴于此,我的社会实践内容是通过对我的家乡瑞丽市勐卯幼儿园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经过认真严谨的分析,得到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相应的提出建议,了解国家关于农村学前教育的政策,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以便宜将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一、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生发展奠基性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对于个体早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 1
价值,发展学前教育事关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代相关的研究和事实已证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性格雏形等基本形成的时期,而且这一时期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并且决定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
二、农村(本镇)学前教育现状
目前,我镇绝大多数幼儿园都属于民办,另外,还有的幼儿园属于小学,进入优质幼儿园接受优质学前教育的幼儿比例过低,另外还有数量众多的幼儿园因条件不达标,仍属于无证办园经营状态,站在客观角度审视我区农村学前教育工作者,办园规模大小不一,水平良莠不齐,距离人民群众让其子女享受估质学前教育的愿望有一定的距离,低水平的农村学前教育影响了全区学前教育的整体质量,无证经营幼儿园的存在不仅具有严重的安全隐患,更是严重影响了我区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1、农村学前教育主要机构
经过对本镇所有的学前教育机构进行的调查,农村学前教育是民办在垄断地位、政府的主导地位也还没有确立,此次调整研中,公办幼儿园没有一家依照财政拨款的公办教职人员有一人,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服务性没有任何的体现,这些民办幼儿园多数是由个人贷款办的,还有一些是借钱办的,对于村里的幼儿园,多数是由退休小学教师在自己家里
办的幼儿园,都不是很正规,另餐,小学里也有学前班,但大多数是小班、中班、大班在一个教室里有一个教师上课,教室里很混乱,教育质量很低。
2、农村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
经过调查发现,现在我镇所有的幼儿园中的教师有以下三种人组成:(1)从小学或初中退休的老教师较少;(2)初中毕业的学生或中专生(绝大多数);(3)师范类毕业的大专生(极少数),总体来说,这些幼儿园老师的整体素质不高,特别是学前教育的专业素质不高,还有,师资队伍不稳定,特别是年轻的老师、由于工资不高,他们会随时离开,这些因素对幼儿教育都是很不利的,对于小学里的幼儿教师来说更是无法保障教学质量,一个人教五六个孩子,还是不同年龄的。
3、幼儿园基础设施现状
经过调查发现多数幼儿园是在园主的家里,地方十分狭小,并且各项设施都十分老旧,下面上我在镇上一家规模较大的幼儿园里看到情景,院子里的一些玩具都很破旧,滑梯的顶与垂直支架的焊接处已经出现破碎松动的迹象,滑梯的下面也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园长告诉我,办园经费主要靠贷款和朋友借来的,而幼儿园的设施在我们镇上的幼儿园中算好的了,可见,其他幼儿园的状况,有些幼儿园里的设施都是买的淘汰的,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另外,这些幼儿园的卫生条件无法很好的保证,存在很大的卫生安全隐患,令人担忧。
三、对本镇学前教育现状的感悟及建议
1、民办幼儿园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
民办幼儿园都是由个人出资,投资者虽然热爱幼教事业,但也担心成本问题,因而对幼儿园的发展顾虑重重,据调查发现,民办幼儿园需要负担教师工资,幼儿玩具、房租、水电等多项费用,一般的幼儿园仅教师工资一项就要占到整个收入的一半以上,而农村民办幼儿园更是自身实力水平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收费标准普遍较低,相当多的幼儿园是收入小于支出,无力扩大规模,提高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政府能对民办幼儿园有一定的财政和政策支持,实现民办幼儿呈良性发展。
2、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切实改变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个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专业素质偏低的现状,加大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具体可以从六个方面着手:一是制定完善农村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制度和职称评定制度,改善农村幼儿园教师待遇,逐步做到民办幼儿园教师与公办幼儿园教师同工同酬,鼓励和保护农村幼儿教师安心从教,并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幼儿园任教,以稳定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二是对贫困地区可实行定向培养的办法,采
取优惠政策、鼓励优秀青年回本乡本土为幼教事业做贡献;三是对现有公、民办幼儿园教师实行必要的专业培训考核气度,建立市、区(县)两级幼儿师资培训中心,免费培训农村公、民办幼儿老师;四是严格准入制度,做到上岗;五是在培训、进修、评优、奖励、职称评定等方面做到幼儿教师同等对待。
3、完善农村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
首先,农村应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建立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层次结构、师生比例合理的幼儿教育体系,以加强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应提高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水平,向管理要质量,其次,应增加经费投入,以发送幼儿教育条件要做到这一点,要对农村幼儿园教育经费单独列项,做到专款专用,任何部门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同时,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幼儿园和学前班的收费标准,有了政府的支持,农村幼儿园的管理也会随着趋于完善。
结论
教育的现代化与幼儿发展的需要对幼儿教育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 转变传统的幼儿教育理念势在必行。 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政策解读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2010—2020年) 》 明确指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 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 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 十二五”期间, 中央财政将用500 亿元资金, 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这些都表明国家对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视和大力支持。
二、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 农村人口出现老龄化的现象, 幼儿数量急剧下降, 一个乡镇只能凑办起几十个孩子的一个中心幼儿园。 幼儿园资金短缺, 设施设备差, 办园水平极低, 缺少保健室、盥洗室以及美术、图书、音乐等功能室, 教育环境 ( 如活动室、食堂、校舍、厕所等) 存在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2. 农村幼儿师资力量薄弱, 幼儿教师的文化程度良莠不齐, 教师专业化程度低。 大部分教师是从中小学转岗成的幼儿教师, 即便这样转岗的青年教师也是进不来, 留不住, 致使农村学前教育质量低下。
3. 农村幼儿家长教育观念陈旧, 缺乏正确的儿童教育观。 而且对于孩子的成长揠苗助长, 渴求孩子一入园就认字、写字、算数。 农村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要求和意愿, 以“ 小学化” 式教育为主体进行教学, 违背了幼儿的成长规律与心理发展需求, 有悖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与教育规律。
三、对策
农村学前教育较之城市而言, 拥有更丰富的自然资源。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 作为农村幼儿园, 最优越的环境就是大自然, 因此, 农村教师应因地制宜, 发挥农村特色, 开发农村的优势资源。
1. 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农村地区空气清新, 阳光充足, 田野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 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春天, 草儿绿了, 枝条发芽了, 遍地的野花开了, 这正是孩子们了解万物生长, 亲近大自然的大好时机;夏天, 绿树成荫, 教师可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 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变化,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让幼儿在广阔的田野上奔跑、呐喊, 激发幼儿了解大自然的欲望和兴趣;秋天, 瓜果飘香, 田野一片金黄, 可让孩子们品尝家乡的各种土特产, 要求幼儿帮大人收庄稼, 让幼儿在体验劳动艰辛的同时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冬天, 大自然一片宁静, 树木光秃秃的, 可让幼儿自己感受冬天与其他季节的不同。 总之,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会带给孩子们无穷无尽的收获和乐趣。
2. 利用广阔的自然环境, 为幼儿提供丰富、 开放、 有趣的游戏场所。 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的, 良好的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农村拥有更广阔的自然环境, 周围的小水沟、小土坡、沙丘等都是幼儿的游戏场所, 可使孩子们在尽情地玩乐嬉戏中感受和体验大自然的千变万化。 教师可让幼儿学玩结合, 在学中玩, 玩中学, 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无穷的知识。
3. 教师可开发利用乡土教材, 弥补幼儿玩教具的不足。自然界随手可得的木棍、树枝、落叶、石头、种子、瓶子等材料, 无一不是孩子们的宝贝。 收集这些自然的材料, 进行加工制作, 将成为农村幼儿独特的玩具、学具。 如, 用葵花杆、玉米皮制作的各种手工艺品已成为乡村幼儿园的一项特色。
4. 可利用农村自然资源, 对幼儿进行生态环境教育。 幼儿天生就对自然环境中的水、 土以及各种生物有浓厚的兴趣, 因此可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采集等活动感知大自然的多样化, 了解生物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还可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触发幼儿保护自然环境、爱护动植物的感情。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教育师资;问题;对策
本文为2009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调查研究》(2009—JK GHAG—0558)阶段性论文。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农村学前教育中师资问题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师资队伍的建设情况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的水平。从目前的调查情况看,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还有待提高和充实。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根源,探讨解决办法,对于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 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现状与分析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然而根据2005年教育统计年鉴的结果看,农村学前教育师资与城市相比人均比例存在严重缺失,并且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学历情况也严重失衡。
表1为2005年我国城乡幼儿教师学历情况表,从表中显示供城市幼儿园选择的学前专业教师很多,但愿意到农村任教的教师很少。
(一)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师资不足的主要原因
1.幼儿师资分布不均衡、补充渠道不畅。由于经济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使得经济和教育基础比较落后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数非常有限,与农村学龄前儿童数量相比,其培养速度远远赶不上师资的实际需要。罗仁福等[2]调查发现山西某县15个乡镇仅有2个农村幼儿园。这一数字意味着全国农村将有相当客观数量的幼儿没有接受学前教育。
2.幼儿教师补充渠道不畅由于幼儿教师以在民办教育为主,教师缺乏公办学校教师拥有的稳定感和归属感,跳槽、改行的现象十分普遍,加上幼师队伍基本为女性化,一些教师在结婚之后不再从事幼儿教育工作[3]。同时,由于幼师专业培养的教师大多分配在市区或县城的幼儿园,真正到农村任教的寥寥无几。所以,幼师力量不断流失,新生力量又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补充。
3.幼儿师资待遇过低、工作环境较差。据报道2004年农村幼儿教师每月工资在300元以上的仅占31%[4]。农村幼儿教师由于大多在民办幼儿园任教没有医疗和养老保险,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条件简陋、教学设备奇缺、教师住房得不到保障、信息闭塞等因素,严重挫伤了幼儿教师任教的积极性。
(二)幼儿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偏低。幼儿教育师资队伍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幼儿教育的质量。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一位幼儿教师对幼儿产生的影响更是全面、深远的。目前,由于农村幼儿教师素质偏低,已影响了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通过对农村十三所幼儿园调查统计显示,大专以上学历占11.4%、中专学历占15.5%、高中学历占40.6%、其它为32.5%。一方面,学历参差不齐,大多为高中以下学历,根本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另一方面,师资整体素质偏低,在调查中经过幼师专业培训的教师仅占22.5%,其原因是,随着社会力量办学的数量增加,农村幼儿师资需求矛盾显现突出,幼师毕业的教师很少到农村任教,而培养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成长时间至少5年以上的时间锻炼[5]。于是农村幼儿园只好降低标准,聘任高中甚至初中毕业生,这些没有经过系统幼儿教育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的师资,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也制约着农村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再一方面,农村幼儿教师发展前景黯淡,骨干教师队伍难以形成。农村幼儿教师大多为代课教师,幼师专业毕业的教师职称评定层次很低,幼儿园多数得不到政府的资助,教师工资待遇标准不稳定,劳动福利和养老保险得不到保障,使幼儿教师感到前途渺茫,工作不安心。
(三)对幼儿教师的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国家的很多政策只反映和体现城市幼儿教师的利益,农村幼儿教师被边缘化,加上农村幼儿园教师几乎都没有编制,在管理方面尚未形成相对独立和完善的管理体系。由于农村幼儿园大多为私立性质,缺乏教师的培训制度、教育教学工作制度和激励制约机制,教学质量的监管及教学评估更难以进行。
二、解决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问题的对策
(一)确定农村幼儿教师的身份、地位和待遇。教师身份与其它职业地位的获得一样,是一种专业资格,更是一种社会象征。学前教育虽然不属于义务教育,但却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建立和完善有关农村幼儿教师身份的政策。实施聘任制,正式聘任的幼儿教师应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看待,明确幼儿教师应享有的福利待遇,使农村幼儿教师的经济待遇与城市保持一致。这是保证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稳定、消除幼儿教师后顾之忧、激励和吸引优秀幼儿教师安心在农村任教的根本性措施。
(二)提高幼儿师资素质、建立健全师资培训体系。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让农村幼儿在职教师的培训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保证幼儿教师有机会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政府应做好幼儿教师职前和职后培训工作及给于相应的教师资格待遇,保障农村幼儿教师的合法地位。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城市的优秀幼儿教师对农村幼儿园的管理和教学进行指导。建立以乡镇幼儿园为主的教学组织,制定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开展观摩教学及教学评估等活动;通过补充高学历新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等方式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水平及教学素质。同时政府应逐步建立以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为重点的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体系。
(三)政府投入加大、建立农村学前教育投资体制。政府必须真正确立学前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基础性地位,将学前教育纳入基础教育的管理体系中来,在教育经费投入上应加大力度,特别是一些贫困农村的投入,各级政府的人事部门应划拨农村幼儿教师编制人数,为正规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教师办理公办编制,工资由财政全额拨款,使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政策向学前教育延伸,扭转农村学前教育举步维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5[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罗仁福,赵启然,何敏等. 贫困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9,(1).
[3]罗正军,张伟.突破“瓶颈”天地宽——永州市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集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7,(10).
[4]王化敏.关于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J].早期教育,2003,(5).
一、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存在问题
1.社会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国人对特殊儿童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特殊儿童是烂泥扶不上墙。特殊儿童因此而受到歧视,排挤。在受教育的机会上也遭受不平等待遇,例如有些学校会拒绝招收可以进入普通学校就读的特殊儿童。
2.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没有专门系统的针对学前特殊教育的法律,有些零星的条款只是部分涉及特殊教育,也还存在结构层次不完整、法律效力低、立法科学性不够等缺憾。而特殊教育立法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强大助推剂,因此我国把特殊儿童教育置于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优先地位,努力推进、完善我国特殊教育的法制化进程。
3.家长观念陈旧,知识的缺乏。家有特殊儿童对父母来说,是很复杂的心情:包括了罪恶感、焦虑、否定等。当父母知道自己有个特殊儿童时,会显得无措、悲痛、绝望、甚至厌恶。而家长的这些不良情绪可能会使孩子产生继续性障碍,并殃及孩子在其他领域的发展。
4.学前特殊教育体制不完善。第一,资源配置的不公平性。我国对特殊教育的财政资助是直接拨款给公办教育机构,而不是拨给有特殊儿童的家庭。其二,管理混乱。学前特殊教育办学主体混乱,既有教育行政部门、民政部门、残疾人联合会、卫生医疗部门,还有企事业单位、社区和个人。多个办学主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5.特殊教育师资的规模偏小,数量不足,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无论普通幼儿园还是民办的康复教育机构,从事学前特殊教育的教师主要来自幼儿师范专业。从我国目前的幼儿师资来看,即使有些教师接受过一定的特殊教育培训,但与专业的教师相比,仍然相差甚远。
二、解决我国特殊教育问题的对策
1.加大宣传,改变社会观念。加大对相关信息的宣传,转变国人观念与认识。特殊的孩子也是个生命体,独一无二的个体,只是他比一般人需要额外的帮助。而且有越来越多发现,证明残障的人虽然在某方面有缺陷,却往往在另一方面比一般人灵巧。由此可见,重视特殊教育并不是浪费,而是人才投资。
2.加强学前特殊教育的.立法与管理。制定专门针对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立法,将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权利通过立法的形式得到保障,在立法上不断加强学前特殊教育的贯彻与实施,为各类特殊儿童制定专门的学前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只有完善我国特殊教育的法制化进程,才能迅速提高我国残疾儿童的入学率,切实解决当前现实中最紧迫也是最棘手的难题。
3.转变家长传统观念,加强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家长与教师不断地探讨适合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思想,提供孩子特殊需求的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潜能。鼓励家长让孩子尽早接受专业的治疗与安排,以提早进行学习与补救,并配合学校的教学活动,融入居家生活中。帮助家长对融合教育形成正确的态度,并了解其重要性。
4.完善学前特殊教育体制。一是规范学前特殊教育管理。首先,国家应尽快完善针对学前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明确学前特殊教育各个办学主体的职能,形成相应的管理制度。其次,要稳步推进、进一步完善多元连续的特殊学生安置系统,切实推进特殊教育的制度建设。三是增加学前特殊教育投入。发展学前特殊教育,在最终结果上国家是最大的受益者。
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和输送幼儿园一线教师的专业,一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重视对学生文化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双重培养,而顶岗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就更加显得管理上的必要性。为了加强学校对外的影响力,树立学校良好的形象;为了学前教育专业更好的发展及品牌专业的建设;为了更好地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规范管理。特提出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阶段由学校进行统一管理的申请。具体做法如下:
学校在第四个学期末,举行公开招聘会。
学生可以在招聘会上自由选择实习的幼儿园。
招聘会结束后,幼儿园必须将选定的学生名单报到学校教务科,并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协议时间至少为一年。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工资待遇将由学校统一规定。幼儿园必须按学校的规定发给学生工资。工资为每人每月?元。幼儿园不允许私自降低或抬高学生的工资。
学生实习期间由学校派出专人进行跟踪管理。幼儿园必须按照常规管理和教学指导实习生,经常和学校保持联系,定期向学校汇报学生的实习工作情况。
学生必须按照学校的规定在与学校签订的幼儿园做满一年,如有严重违反学校或幼儿园纪律以及中途离园者,学校将不予发给毕业证。
学生在实习期满后,必须持有幼儿园评价及盖章的鉴定表回校领取毕业证。
以上申请妥否,请批示!
文艺部
一、我国当前学前教育工作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1.财政投入不足
由于我国一直对于学前教育工作都不是很重视,所以在财政的投入上,也就自然而然的会出现一定的短缺,尤其是在我国近几年开始重视小初中的教育之后,大部分的资金都投入到了小初中的教育改革中,反而忽略了看似最为普通但实际却最为重要的学前教育。所以,由于多年来的资金投入不足,也就导致了我国的学前教育工作相对比较落后,在建园的时候,标准也相对较低,各种资源配备不全,难以满足学前教育对于教育工作的需要。
2.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导致学前教育教师综合素质不高的原因有很多,其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国家的财政投入不够,大部分的幼儿园都是民办,而民办的幼儿园,其主要目的都是以盈利为主的,他们不会将幼儿的教育放到第一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就是幼儿园的园长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不高,虽然经过短时间的园长培训,但是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还较差,满足幼儿园对于管理上的要求,也就很难将幼儿园办成高品质的幼儿园。其次,就是教师的综合素质较低,而导致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则是因为民办幼儿园的入门槛比较低,外加上一些关系户,也就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导致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偏低,满足不了高质量高标准的学前教育工作的需求。最有一点,就是由于没有具体的政策来留住教师,导致教师大量的流失,教师人数也相对较少,更给本就不怎么景气的学前教育雪上加霜。
3.学前教育布局结构有待完善
就现在的情况而言,我国绝大多数的城市城镇,在配套的幼儿园的建设上,几乎都是空白的,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城市,在幼儿园的建设上,都存在着“低、小、散、乱”的现象学前教育布局难以适应城市布局规划。外加上由于民办和公办的幼儿园的比例失调,难以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格局,又从一定的程度上限制影响了学前教育整体办学水平提升。所以,如果想要解决学前教育当前所存在的弊端,就必须完善学前教育的布局结构,使其符合城市规划,适应社会的发展。
4.城乡发展不平衡
在我国,虽然小初中的教育工作做得很好,已经普及到了乡村,但是学前教育的普及,却远没有达到这样的程度,城乡学前教育发展极不平衡。而且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机会不足,相比城镇幼儿教师优越的成长环境,农村幼儿园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管理定位有差异,导致农村幼儿教师业务观摩、交流机会较少,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不足,影响其专业化成长的进程。
二、解决对策
1.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政府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范畴。由政府出资独立公办幼儿园,改善幼儿园内的`教学条件,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同时,按照国务院新出台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各省市级政府也要加大对于学前教育的投入,支持公办幼儿园达到办园标准,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完善学前教育教职工工资和公用经费保障办法,保证公办幼儿园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还要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实行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和幼儿家庭合理分担成本的投入机制,确保学前教育工作在“二十五”期间有明显提高。另外,按照目前市场情况,制定出一个新行业收费标准,对不同级别的幼儿园收费作出具体规定,对违规者给予重罚甚至取消经营资格,把整个行业的收费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
2.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改善当前幼儿教师综合素质较低,流动性大,数量不足的缺陷,通过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来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工作的顺利进展。对于提升教师的素质而言,可以通过扩大幼教师资培养规模、小学富余教师转岗培训、高校毕业生培训等办法来扩大幼教师资来源,同时保障教师的综合素质过关,符合学前发展要求。对于留住教师而言,就需要幼儿园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重点要提高民办幼儿园教师待遇,通过对教师生活的保障来使得教师留在幼儿园,保证学前教育教师数量的优越性。
3.改善当前的学前教育布局结构,同时实现城乡一体化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还要致力于改善当前的学前教育的布局机构,摆脱以往的“低、小、散、乱”的无序现象,要将幼儿园统一规划起来,扶持正规的高质量高标准的优秀幼儿园,对于一些低劣的不实事办学的幼儿园予以取缔。另外,还要加大对于乡镇学前教育教育的投入力度,保证城乡一体化,不能出现教育地域化的问题。
三、结束语
发展学前教育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的基础性工程。所以,对于学前教育的改革投入,绝对不能够停止下来,一定要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前教育做强做大,以保证孩子的启蒙教育的高质量高标准性。
一、学前教育舞蹈课教学特点
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不同于其他专业舞蹈学校, 培养的是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人才而非舞蹈演员。学前教育舞蹈教学, 是为了让学生在今后从事学前教育时, 能够用舞蹈对儿童进行美育, 因此要使学生能把学到的各种舞蹈知识转化成一种通过舞蹈对儿童身心进行美的耕耘、培育、熏陶的能力。具体来说, 一是要突出强调幼儿的直观性和想象力, 使学生们的理解并掌握幼儿的心理和思维特征, 能够进入童心世界;二是要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掌握基本的音乐情感、节奏、韵律, 使之与舞蹈表现力相结合, 成为整体的艺术;三是侧重教授学生如何编排舞蹈, 使舞蹈顺应体形的生长发育, 有利于增强身体的弹性和韧性, 提高肢体的反应和应变能力, 让幼儿学会舞蹈表达自己的情感。要达到这一目标, 教师必须重视教材和音乐的选择与编排、语言艺术修养以及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舞蹈课堂成为幼师生动启发儿童智慧、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学堂。
二、学前教育舞蹈课教学存在问题
1、任务重。
舞蹈是一门技能课, 在舞蹈专业院校中, 表演、教学、编导是三门各自独立的不同学科, 每一学科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系统学习, 才能达到各自学科的要求。而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则要求非常全面, 要对舞蹈专业中的各学科都必须有所了解和掌握, 因此学前教育的舞蹈课教学的任务是繁重的。
2、时间少。
学前教育专业学制为三年, 招收对象是高中毕业生, 第三学期又安排实习, 在这么短的学时内要学会舞蹈基本功训练, 中国古典舞, 以及藏、蒙、维、汉、朝、傣这六大民族民间舞蹈、幼儿舞蹈创编, 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时间也是相当紧张。
3、学生素质差。
由于目前招生方面存在的弊端。学生入学时没有舞蹈加试, 只要文化分够录取线就可以进校学习, 致使招收的学生素质较差, 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学习过舞蹈, 有的学生根本就不具备跳舞的条件。学生舞蹈素质的欠缺, 自然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学前教育舞蹈课教学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幼师专业舞蹈教学是幼师教育的重要专业课程。必须从教育目的和教学实际出发, 以基本训练、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特色的掌握与训练、幼儿舞蹈的训练与创编为主体内容, 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同步提高, 重点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
1、重视基训教学。
万丈高楼平地起, 根深蒂固靠根基。要想学好舞蹈和教好舞蹈, 基本功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说, “基训”是舞蹈教学的基础和保证。“基训”是每个初学舞蹈者所必须首先进行的专业训练, 它可从根本上改变人的素质条件, 提高舞蹈的基本能力, 为学习各类舞蹈奠定基础。在基训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要求。
2、注重民族舞蹈的学习。
我国民族舞蹈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不断创造、逐渐完善的, 是中国的国粹。因此, 学习民族舞蹈意义重大.特别对学前教育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 尤为重要。多年教学实践证明.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有助于舞蹈教学的积累和提高。
3、加强儿童舞蹈的学习。
儿童舞蹈的学习是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重要内容, 是幼师舞蹈教学具体实践和体现。以基础学习和学生的教学、创编实践为主, 教师的教授和理论学习为辅。有学者根据幼儿舞蹈动作的特点和规律, 创编了儿童舞八个手位, 总结归纳了二十三种基本步法, 按幼儿的习惯, 用幼儿的语言分别起名为“娃娃式”、“宝宝式”、“飞机式”、“向阳式”等。形象直观, 记忆方便。将二十三种常用步法按走、跑、跳、蹦进行分类, 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 集中编成一个组合进行学习。待学生将以上这些掌握之后, 再结合常用的舞蹈队形:横排、竖排、圆圈、方块、二龙吐须, 穿花缝等编成步法舞蹈, 进一步深化练习。
在学好幼儿舞蹈后, 接下来再进行幼儿舞蹈创编教学, 这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关键部分。在幼儿舞蹈创编实践课中, 可由教师指定题目, 也可由学生自由选材, 或者二者结合。要注意题材的广泛性, 风格、形式的多样化, 曲调旋律的优美性, 节奏的鲜明性。富有儿童特点, 具有幼儿生活形象和舞蹈动律。在创编中要提倡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原则指导、学生集体讨论、互帮互教, 共同提高学习风气, 经过这种基本能力锻炼后, 学生就慢慢就摸到编舞的方法和窍门了, 并加深了舞蹈动作中欲左先右、欲纵先收、以及动与静、上与下、高与低、长与短等辩证规律, 能注意处理好节奏的对比起伏, 选择典型动作把它们贯穿起来。很多学生经过这种实践练习。编出了许多好看实用的幼儿舞蹈。
四、结束语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 是祖国的明天。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是关系到未来中华民族形体美、气质美、精神面貌好的大事。因此, 我们应怀着神圣的使命感, 加强舞蹈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不断完善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为祖国的美好明天, 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幼儿教师而努力。
摘要:本文从学前教育舞蹈课特点出发, 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对策
参考文献
[1]皮亚杰.幼儿舞蹈创编学[M].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 问题 对策
一、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落后,教师专业素质低
农村学前教育中多以民办幼儿园为主,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比较低,因此难以吸引优秀的教师任教,甚至留不住原有的师资。许多教师长期处于高负荷、低回报的境况下,工作满意度自然不高。致使一些农村幼儿教师脱离工作岗位,或换行业,或到城镇幼儿园谋求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目前农村地区幼儿教师多以职业中专和职业高中学历为主,缺乏专业的训练,学习培训机会少,造成他们素质普遍偏低。[1]她们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缺乏了解,导致她们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严重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将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3~5岁的幼儿处于学龄初期,如果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国家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曾明确提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这些都强调幼儿园要以“游戏”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辅以适当的课堂讲授。然而,许多农村幼儿园正好本末倒置,农村家长和幼师把幼儿园视为孩子进入小学的跳板,乘法口诀、成语等小学教材上的内容、端坐静听式的上课形式等被过早地植入幼儿教育中。这些都反映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十分突出。
(三)办园条件差,硬件设施落后
农村民办幼儿园多以个人投资为主,许多民办幼儿园办园规模偏小,多数由住房改建为园舍,因此活动空间十分有限。《新纲要》指出幼儿教学包括健康、科学、社会、语言和艺术五个领域,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审美感受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硬件设施的保障,但是现实情况却是许多幼儿园桌椅不达标,游戏活动设备陈旧,音乐舞蹈室缺乏,阻碍了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也制约了农村幼儿园的长远发展。
(四)政府经费支持力度较小
由于学前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的范畴,因此相对于中小学义务教育来说,国家的重视程度不高,一些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仍未被列入国家财政预算之中。幼儿园经费主要依靠学费和各地根据当地财力情况所分配的补助来维持。尽管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口号非常响亮,但毕竟没有强制性,也没有监督机制,并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二、解决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1. 各级各地政府应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加大对教师的补助力度,为幼儿教师购买人身保险、医疗保险等,提供廉价的教师公寓,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2. 严格幼师选拔制度,实行教师资格证准入制。避免民办幼儿园利用裙带关系将一些学历低、素质差的家庭成员纳入其中,滥竽充数。
3. 完善幼师培训制度,要根据“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相结合、定期培训与不定期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原则,既要邀请专家或优秀教师来园讲学或交流,又要选派本校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活动。通过不同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她们的综合素质。
(二)更新教育理念,克服“小学化”倾向
1. 幼儿园不是小学的跳板,幼儿园要更新教育理念,明确幼儿教育的目标,采用以“游戏活动”为主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性格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通过“找不同”游戏来锻炼孩子的眼力,通过接力赛来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等等,这些幽默风趣的活动,既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又可以达到寓教于玩,更好地启发孩子的创造性。
2. 加强家校联系,家长是影响农村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如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交流沟通,逐步改变家长落后的教育观念,或者上下学实行家长站岗制等形式,形成家校两股合力。
(三)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完善监督机制
1. 政府应将教育经费向农村学前教育倾斜,鼓励和支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加强专项补助工作,各地政府应每年争取部分资金投入购置校车、教具玩具、活动室、幼儿活动桌等硬件设施补充到民办幼儿园。
2. 积极引导民办幼儿园进行合理整合,取缔由危房改建而成、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无证幼儿园。
3. 组建专家评议小组,采取定期检查和突击抽查相结合的形式,对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环境卫生、安全等各项工作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审议与审核。对于达标且表现突出的幼儿园采取一定的奖励,从而提高其积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对巩固义务教育的成果,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重视学前教育尤其是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明确政府责任、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积极性、加强学校自身管理效率,形成合力,共同托起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殷艳娟.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新课程研究,2010(5月下).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学前教育逐渐成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园的学前教育,或由于照看儿童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出于无奈,为了工作更多的人将幼儿园作为看护孩子的主要场所。所以,幼儿园的安全问题成为众多家长最为忧心的地方。
我国的现代化发展推动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快速部署,民办幼儿园教育机构深入到各个城市乡镇。但民办幼儿园自身建设条件并不完善,群体特殊性消防意识差、自防自救能力低,易发生突发事故。幼儿园的儿童承载着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本文在解析幼儿园现存安全问题的基础上,紧扣主题,结合幼儿园的潜在危险性与管理现状的漏洞,提出相应的加强管理和教育的措施。
以促进我国幼儿园安全管理的有效完善,通过建立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幼儿食品安全卫生管理,规范幼儿园的设施设备,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幼儿园的合理发展与安全规范。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让幼儿拥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长和老师们的美好愿望。幼儿园是孩子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如何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提高幼儿的生存质量,已越来越成为家庭、幼儿园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而作为幼儿安全的基本保障――幼儿园的安全管理该何去何从呢?由于幼儿是社会上比较弱小的群体,自我保护意识低下,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因此在幼儿园经常发生一些安全事故,给学校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损失。这些频繁的幼儿园安全事故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一定要重视幼儿同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减少类似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存在的问题
1. 幼儿自我保护意识低下,安全防范能力不足。幼儿年纪小,对许多事情认识不足,对自己的行为不能很好地控制。其次,幼儿识别危险的能力不足,加上活泼好动的天性,导致在活动中常常不能预见和规避危险事物,所以经常发生一些安全事故。比如,有些幼儿园周围没有护栏圈起来,一些小朋友就喜欢跑到对面的马路上玩耍,等有车辆过来时,幼儿只顾着玩对危险物反应过慢,所以不能及时躲避车辆。
2 .家庭教育过于溺爱,保护过度。现在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每个家长都把自己的孩子视为自己的掌上明珠和心肝宝贝,给予过分的疼爱。在家里,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度,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对幼儿采取各种保护措施,不让孩子自己尝试去做,所以孩子的依赖意识过重。其次,很多家庭不重视对孩子进行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孩子安全防范意识低下,自我保护能力不足。
3.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
幼儿教师的招聘标准并不严格。这些从幼师学校直接招聘的应届大专生,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更没有扎实的教学功底,不具备幼儿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上岗后很难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频繁出现违规事件。譬如幼儿园近期出现的打人虐生事件。这就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缺失,说明大多民办教育机构的幼儿教师是缺乏专业教学能力与职业道德的,为此对幼儿教师的考核应该是我国普查学前教育的重点。还有保洁人员大多是大龄员工,这些人根本不具备幼儿卫生防护知识及经验,只是做表面的保洁工作,对于群体疾病的防护、儿童玩具的消毒、睡铺的集中消毒处理等卫生标准一概不知,根本是流于形式的幼儿园卫生管理。
4 .幼儿园安全制度不严,管理不到位。许多幼儿园没有正规的营业执照,属于违法办学,幼儿冈的安全措施不到位。比如,有一些幼儿园没有门卫,孩子稍微不注意就溜到别处游玩,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还有一些幼儿园有专门的接送车辆,这些接送车辆往往质量不是很好,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的小孩子挤成一堆,属于严重超载,极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在幼儿园里,一些设施往往不是按一定的.要求来进行设计的,比如,有些小课桌的桌角非常锋利,极容易割到小朋友的手、胳膊,等等。还有楼梯设计得过窄、过高,在小朋友挤小楼梯时,很容易出现从楼梯上滑下来的事故。
二、加强管理和教育的措施
1 .建立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方案,规范幼儿园教研行为,使教育教研工作常规化、制度化,切实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质量。具体而言,一是提高幼儿园儿童的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结合家庭教育强化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注重对儿童独立能力的培养,加强幼儿园对儿童的安全教学课程;二是幼儿园要完善安全制度的建设。加强园内秩序管理,严格执行门卫制度和外来人员的登记制度;三是加强幼儿园食堂卫生安全管理。
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上岗,并且安排所有工作人员每年体检一次;四是严格执行幼儿教师的招聘标准,与幼儿教师签订协议书,确保在园儿童的健康发展;五是对幼儿园的设施设备进行全面定期检查,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保证各项安全措施有效到位。在幼儿园,要定期、定点、定人对幼儿同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设立同长、门卫、保教人员、医务、炊事、幼儿司机等职位,明确各个职位的具体职责,进行同长值班、门卫放哨、司机负责幼儿接送等制度,做到每个人职责明确,将具体责任分工到个人。
2 .加强幼儿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园长一定要严把幼儿园食品安全卫生的大关,首先从食品的进货渠道开始做起。对于新进的幼儿食物,同长一定要检测这些食品是否干净卫生,有没有过期或者腐烂,是否新鲜,农药有没有超标。在这些要求都满足之后,才能购进。此外,对于炊事员来说,一定要保证厨具的清洁、卫生,将厨具上的杂物清洗干净,对幼儿餐具进行严格消毒,防止出现幼儿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此外,炊事员还要对幼儿的营养负责,合理搭配荤素,进行科学烹调,保证幼儿的营养。
3 .规范幼儿园的设施设备,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幼儿同在设计之初,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室内和室外幼儿设施设备设计,减少由于设施设备引发的安全事故。在营业之后,要定期加强对设施设备的检查,如果检查出这些设备设施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
4 .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幼儿的安全知识教育主要是指加强对幼儿的日常生活运动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和自救安全教育,等等。幼儿园可以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和形象生动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玩的同时,增加自己的安全防患意识。比如,老师可将手指划破的图片挂在黑板上,然后让幼儿认识手指划破的原因,有哪些物体可以划破手指,手指划破了该怎么办,等等。
让幼儿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学习安全知识。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编故事、游戏的方法让幼儿提高安全知识。比如,一只小乌龟,它想爬过斑马线,到对面的商场,那么它该怎么办呢?老师可让每一位幼儿想出一个办法,然后老师进行评价,评出哪种办法最好,从而让幼儿明白实际生活中的交通安全知识。此外,家长也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同时补充和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转换成一门学科后,它的内涵和意义就会发生改变,从感受类的语言变成技巧和行为操作上的语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目的便是构建一种音乐教学体系,使学前音乐课堂的教学特性慢慢被消化,成功的进驻到幼儿艺术素质塑造领域,为幼儿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
一、奥尔夫教学法概述
奥尔夫教学法是由德国音乐家卡尔·奥尔夫创造的,其奉行的教学宗旨是“诉诸感性、回归人本”,从感受、情感上激发人对于音乐艺术的喜爱和情怀,有增强人本能音乐思想、表达意识和激发原始情绪的作用和能力。虽然称之为一种教学体系,但它并没有较为统一和完整的教学规则和标准,相关教学行为是自由和随机的,全凭幼儿的感受和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愿望。在现代音乐教育中,奥尔夫教学法是最适合儿童的、最适合个性化、自由化教育的一种教学体系,其相关理论思想的研究价值很高。
二、基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具体表现研究教学特点
对于学前幼儿来讲,音乐学习并不注重技巧,特别是在幼儿肌肉发育还无法胜任、承担过多音乐技巧、手法训练任务之前,帮助幼儿建立音乐学习和理解兴趣和好奇心才是最关键的。下面本文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具体操作行为,研究其教学特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节奏把控、节奏习惯意识的建立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所以奥尔夫特别重视研究、发觉音乐中“节奏元素”的独特性和艺术价值,教学之前,通常要选择、使用一些简单的音乐器材,木棍、水瓶敲打桌面,老师先敲打,学生后模仿老师敲打;亦或是让学生使用手脚、口鼻模仿老师一连串的声音等等。该教学行为的目的是让节奏进入到学生了解、学习音乐知识想法中,对节奏有新的认识和理解。节奏是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老师也可以让学生模仿日常生活中的“音乐节奏”,如:爸爸打呼噜的声音、小狗叫的声音、水流响的声音、车经过的声音等等,这些音乐节奏的写实意义很强,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触和想法。
(二)乐器的认识和使用
学前儿童是不喜欢单一枯燥的理论知识的,为此,奥尔夫认为应当让学前儿童尽早的接触乐器、认识乐器,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他们对于音乐艺术的好奇心,跟着老师学。如:在上课之前,在课桌上摆放一个打击乐器,并让孩子们观察,并提问让他们说出这个乐器像生活中的那些生活用品。之后老师使用乐器敲打出声,模仿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儿歌演奏,学生会被动听的音乐所吸引,这时老师让孩子轮流到讲台上来或是把乐器发到孩子手中,由老师带领,有节奏、有意识的使用打击乐器。这样一来,孩子就可以在未来的音乐学习和理解中,更加立体、全面的认识乐器了。除打击乐器之外,如:口琴、葫芦丝、架子鼓、钢琴等简易小型乐器和常用乐器,都可以被引入音乐课堂中,它的应用形式和教学内容可以随机改变,不一定要教会学生某种技能和知识,只要学生对乐器感兴趣就行。同时,老师也要充分给予孩子自主选择权,也就是说,如果某个孩子不喜欢某个乐器,亦或是某个孩子特别喜欢某个乐器,老师应当学会适当放手,把选择权和操作权交给他们,让他们与乐器单独相处,从而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三)即兴演奏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即兴演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关键作用是活跃课堂气氛,当教学任务完成后或是教学受到阻碍和问题时,老师可以让孩子们通过即兴演奏的方式去轻松的对待、学习音乐,而不是按照既定的规则和模块演奏音乐。另一方面,老师还可以通过孩子即兴演奏的内容和音乐作品逐一了解每个学生学习的效果及艺术素质表现力,进而更有针对性地、有目的性地推行个性教育。奥尔夫曾说过:“原始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习和体验的,适合儿童的。”因此,即兴演奏并不是为了音乐教学或是音乐学习而设立的,而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多、更好的了解音乐而开展的体验式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孩子的思想是自由的、演奏行为是自由的、想法也是自由的。即兴演奏也不仅表现在演奏方面,也可体现在表演上,老师可以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舞动,并随机变换音乐,给学生以不同形式与内容的音乐刺激,以带给学生全新、不一样的音乐感受和想法。
结论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课程;问题;优化措施
处于学前教育的幼儿,其年龄尚小,智力的发育处于萌芽阶段,其天性纯真而善良,顽皮而活泼。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更多的是培养其人生最初的一些基本性生活常识,以玩为主、知识理论的教授为辅。美术教学因其对人體感官上特有的色彩吸引力,非常适合作为这一阶段教育孩子的课程。因此,其重要性不可忽视。但是,因其非主流性课程,现实中我们对其的关注度不够,致使现今的美术课程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进行探索解决,进而制订出一系列的优化措施。
一、目前学前教育美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的学前机构主要分为民办与公办两部分,而美术教学的课程主要由各学前机构中的相应授课教师自己来解决。而幼儿教师在选择课程内容时,主要以参考、借鉴已有的资料来完成自己的课程内容。这样形成的美术课程,其内容陈旧,创新力不足。同时,美术课程内容的质量性、适合性、内涵性完全依赖于各授课老师自身的文化素养、美术功底。因此我们说,目前的学前美术教育课程内容相对陈旧、不够规范、统一性差,此方面是我们相关教育人员应予以重视、改进的。
二、教学方式的不同所达到的效果不同
1.理论性教学方式
教学的设计、学习的目标,教学流程中包含:(1)老师将绘有不同颜色花瓣的花朵呈现在孩子面前,首先教其认识不同的色彩。(2)让孩子各自临摹花朵,对应老师手中的花瓣颜色,相应地为各自花瓣图上颜色。
2.实践性教育方式
教学的设计、学习的目的:为折好的纸衣上色,在教会孩子认识辨别颜色的基础上,按其自身的喜好与色彩的判断来对纸衣进行色彩的搭配,进而可以观察出不同孩子对色彩本能性的掌握情况。
教学流程:
(1)首先教授孩子如何折成纸衣。(2)老师将不同的颜色涂于自己叠好的纸衣上(按要教的颜色事先叠好相应的纸衣)。(3)将不同的颜色涂于纸衣上,以教会孩子对颜色的识别。(4)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思对折叠完成的纸衣进行涂色,允许将不同的颜色涂于同一个纸衣上。(5)以纸衣为样板,教授孩子如何自己整理衣物,教授其折叠衣服的方法。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理论的美术课程教育方法其模式比较陈旧,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单一地教会了孩子对颜色的识别。孩子对色彩的描绘,通过模仿老师的样例来完成,是一种被动式的教学方式。而实践性的美术课程教育方式,首先以动手的方式教会其一种折纸的方法,在相互娱乐的过程中培养了其动手的能力。然后再对孩子进行色彩识别教育,在涂画色彩的过程中给予其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以启发其完成对色彩的搭配。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对颜色的敏感度有了初步的了解,不同的孩子最终涂画出纸衣的颜色效果也各不相同,老师应给予孩子相应的鼓励,这样做同时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最后,对涂好的纸衣进行整理,进而教会孩子生活中的基本生活技能,真正有效地将所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相对于理论的美术教学课程而言,这一环节更加灵活,内容上更丰富,弥补了其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
三、优化、改进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的方法
1.增加实践性学前教育美术课程
通过上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实践性教育模式与理论性教育模式相比,所教授给孩子的内容更多、更全面,更利于孩子的成长与生活;同时,这种教育模式开拓了孩子的思维,锻炼了其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其自身的创新意识。因此我们说,对于当今的幼儿教师而言,在其授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将绘画的基本技巧传授给孩子,而且要以一种引导的方式让其对事物产生兴趣,不是按样照搬,而是真正地去运用色彩,激发出孩子们的潜能。
2.充实、完善教学内容
构建适合孩子、具有特色、内容丰富的学前美术课程,将美术课程教育系统化、规范化,进而更好地培养其对绘画的情趣,对美的感受,于身心上更加健康地成长。
学前美术课程的教育启迪了孩子们的心灵,为其创造了一个美丽而色彩丰富的环境,对其身心的健康发育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因此,我们应重视学前美术教育的课程,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改正,不断地去创新授课模式。
参考文献:
[1]刘虹,贾梅.学前教育美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功:教育,2013(20):127.
[2]麦欣.高师学前教育美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文艺:理论,2009(20):190-191.
近年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学前儿童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为此, 社会创办幼儿园这项事业快速发展, 学前教育的需求量剧增。随着社会对学前师资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 很多地域有不少高职、高专及本科院校纷纷设置学前教育专业, 代替了原来中专层次的培养模式, 成为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航空母舰”。
但是, 我们可以看到, 由高等师范院校 (以下简称高师) 培养的学前教育师资与以前中师培养的师资相对比, 普遍突出的问题是美术基础薄弱, 不能很好的运用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动手能力较差等等。随着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对艺术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美术的要求更进一步, 美术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掌握, 还对儿童的人文素质、情感陶冶、智能提高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 反思当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现状, 建立新的合理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 是当前推动高师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一项迫切的任务。
一、当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存在的问题
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不能适应学前美术教育的需要, 还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单科技能的训练, 忽略了学科间的融会贯通, 姊妹艺术的融合, 忽视了美术教学活动方面能力的培养, 课程比较单一。二是教材的内容陈旧。三是学生实践的时间较短。根据原有的课程设置, 学生的教育实习安排为4~6周的时间。实践证明, 这对于学生教学能力、动手能力、组织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
二、如何改革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
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从多方面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 幼儿艺术课程 (音乐、美术) 的改革, 必然对幼儿教师提出更高的素质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设置进行改进, 在课程设置上遵循“五增五减”原则, 即增加实践教学减少理论课学时;增加实用性内容减少重复的教学内容;增加地方特色美术内容, 减少不符合实际运用的内容;增加信息技术手段、姊妹艺术渗透, 减少单一的传统教学手段;增加档案袋评量模式, 减少陈旧的课程评价方式。
1. 增加实践教学减少理论课学时
高师学前教育实习目前所占用的时间一般为4~6周, 且多安排在最后一个学年, 与其他学科专业课相比时间过短, 课程体系的课时分配来看还是显得捉襟见肘, 在这样的情况下, 必然很难达到培养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 完成高师生向幼儿教师角色转化的目的。
因此, 首要改革应该分散实习期, 从低年级抓起, 使师范生尽早的身临学前美术教育第一线, 通过观摩或间接参与教学等实习中获得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接触幼儿园的美术课程改革给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所带来的一系列转变, 吸取其中好的方面和反思不足之处, 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适应目前的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这样的学习中, 对知识的获取表现得更为主动, 主动的去学习与此相关的知识, 学习目标得到明确, 增强其毕业后走上学前教育工作岗位的信心及投身学前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缩短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的距离。而且在高师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教学这个切实的环境中, 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要研究的问题, 并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则主要起着指导和引领的作用, 在这种自主性的学习方式下, 学生所接触的知识面更加宽广, 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这种做法与在临近毕业时传授几节脱离实际的教学法课程, 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效果上, 都有着极大得不同。
具体做法是, 第一学年中安排师范生到幼儿园见习, 帮助幼儿园教师, 同时加强在校课堂实训;第二、三学年到实习基地或者分几个小组到校区周边的幼儿园实习, 这样的目的是加强学生与实习指导教师之间的共同讨论﹑相互交流﹑利于实习生的及时反馈和提出意见, 对实习中的不足进行系统地反思与总结;第四学年则到幼儿园顶岗实习, 培养学生独力工作能力。
2. 增加实用性内容减少重复的教学内容
现在的教材, 囊括的东西很多, 从设计应用到绘画创作, 应有尽有, 配套光盘层出不穷, 但有些内容根本就不适合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 有些甚至偏深偏难。有些教师花了大量的精力去辅导学生绘画性的技巧, 如果教学方法不恰当, 可能收效甚微, 甚至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信心;有些教师做好课件后, 像放电影一样放给学生, 或者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有些教师照着课本或资料的图形依葫芦画瓢在黑板上画出后, 让学生在下面临摹, 这样的教学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 在美术课程学习中, 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 如简笔儿童画、幼儿国画、简单手工之外, 更应该掌握灵活的教学方法, 使幼儿理解艺术中的情感, 而不是以某一种标准模式去让幼儿照搬照抄, 同时学会运用和创设情景辅助自己的教学。
因此, 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中, 应该把美术教学法和语言教学法结合, 培养学生的美术语言能力, 使学生避免只会画不会说的局面, 让学生依据课程设计情景, 把提问设计纳入教学设计中去。
3. 增加地方特色的幼儿美术园本课程, 减少不符合实际运用的内容
建构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儿美术园本课程:是指在充实、完善园本课程的基础上, 以美术领域课程为载体, 以地方文化为背景, 以古人传承下来的显性、隐性资源和现代社会自然环境中的人、事、物为资源, 在遵循幼儿教育的总体要求的同时, 对幼儿美术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体系等进行修改与调整, 让幼儿在伟人事迹的熏陶下, 在古人留下的器物的感染下, 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 通过有趣的美术活动丰富审美经验, 萌发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塑造良好的心理美德。
园本课程的增设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1) 以当地的风景资源、人文资源为依托;
(2) 以当地的民俗、民风、民情为主线, 挖掘当地的民间艺术;
(3) 美术馆与幼儿园牵手合作, 共同开发美术课程资源等等。
4. 增加信息技术手段、姊妹艺术渗透, 减少陈旧的传统教学手段
随着电脑科技的普及, 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 现在的课堂的教学应该多采用多媒体课件, 首先, 图文并茂, 能迅速吸引幼儿的好奇心, 其次, 教学图例可以运用电脑完成, 网络资源丰富, 简便且能重复利用, 减少备课时间。
此外, 随着中小学综合课程的普遍实施, 学前教育的美术音乐等课程必定也将朝着整合的方向改革, 在一节课中如何把美术、音乐等课程互相穿插, 需要高师学前教育的学生必须打好坚实的基础, 关注戏剧、舞蹈、物理、文学、英语等学科都属于与美术有关的相关课程资源。不少名画家是以戏剧人物速写见长的, 而舞蹈中的节奏感也常给艺术家启迪, 自古“诗画同源”也注定了美术与文学的不离不弃, 还有的前卫艺术家专以英文字母为创作的语言符号,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时刻关注与美术有关的姊妹艺术。
5. 增加档案袋评量模式, 减少陈旧的课程评价方式
过去的实习结束后就是交一份实习自我总结, 和两份教案, 实习指导教师写好评语归档后束之高阁, 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教育见习和实习只是对学前教育美术课程一种感性的认识, 要真正做到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 为了做好实习教学研究, 应该学生在学校《实习手册》的基础上做成《实习档案袋》, 这里面包括:
(1) 听课笔记、教案、学生名单、会议记录、各种班级活动;
(2) 师范生的课程设计、公开课教学计划、教具和教学课件、教学成果 (如教学现场、学生作业、体会) 、教学案例、实习反思报告 (包括师范生对自己教育实习的描述、评价、进步及其随笔、日记、语录等) ;
(3) 课外活动计划 (如课外兴趣小组、布置晚会、参观美术馆及博物馆等) ;
(4) 他人评价 (包括其所在高师院校、实习学校, 美术实习指导教师、幼儿园指导教师、实习幼儿园的学生、班上的其他师范生对该师范生的评价等) 。
这些收集的材料不仅能反映师范生教育实习的全过程, 也真实的反映了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情况和变化情况, 便于师范生自我检查、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并逐步学会如何解决这些实际的教学问题;评价方式也有所改变, 教师评价、师范生相互评价、师范生自我评价相互融通, 使评价和具体的教育实习融为一体, 使师范生拥有判断自己教学质量和进步的机会, 也改变各高师美术教育实习成绩无统一标准和“全优化”的弊端。从就业的角度讲, 《实习档案袋》又是一种向应聘学校介绍并展示自己教学、工作能力很直观的材料, 我们看到几乎每个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个人简历附有几张平时的绘画作品, 这样反映出的水平不是很直观, 所以, 实习档案袋的制作更能体现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学教育水平。
目前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改革还处于摸索阶段, 其改革也是一个对旧的课程体系挑战的过程;积极拓展高师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教学的形式, 探索教育领域的知识理论, 不断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质量;根据客观实践的需要不断探索、修改和充实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高师学前教育才能有竞争力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摘要:随着幼儿园的迅猛发展, 对学前教育师资美术方面提出的高要求, 如何改革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 是我们需认真对待的课题。本文在此背景下, 提出在课程设置上遵循“五增五减”原则, 即增加实践教学减少理论课学时;增加实用性内容减少重复的教学内容;增加地方特色美术内容, 减少不符合实际运用的内容;增加信息技术手段、姊妹艺术渗透, 减少单一的传统教学手段;增加档案袋评量模式, 减少陈旧的课程评价方式, 从而为构建新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能力,姊妹艺术,园本课程
参考文献
[1].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0.
[2].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江西农村人口数相对较多,且大多数农村家庭都有二个或者以上孩子,需要接受学前教育的人数非常多。
但目前情况是,江西学前教育资源却较为匮乏,整合挖掘力度也不够。
为此,本课题组采用抽样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西乡(镇)、村两级学前教育资源情况进行了调研。
1.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匮乏,教育经费不足
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及以城市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使得很多优质资源汇聚于城市,农村地区则因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长期而处于边缘状态。
财政分配体制的差异以及历史等因素加大了城乡的经济、文化等差距,也最终导致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表征,也是影响国家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
据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课题组完成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全国新增幼儿园1.73万所,其中镇区(67436所)和乡村(69878所)合计13.7万所。
[1]可以看出,农村幼儿园增长较为迅速。
但我们必须清楚,这一增长是在较低或零基础上的增长,是在较低层次上的需求满足,也是对过去发展严重不足的修复。
至于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方面,以-为例,江西省财政共整合了1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但仅设立农村学前教育专项资金0.5亿元,经费投入可谓严重不足。
[2]尽管,,为满足农村适龄儿童入园需求,江西省下达学前教育发展综合奖补资金7.89亿元,其中7.42亿元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奖补资金用于改扩建公办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在乡村和城乡接合部新建幼儿园等,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奖励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对接受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幼儿园给予奖励性资助。
但这与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需求仍有较大差距。[3]
2.以民办幼儿园为主,公办幼儿园较少
目前江西幼儿园以民办为主,农村尤其如此。
据江西省统计局发布的20我省儿童现状监测报告显示,至去年底我省共有学前教育学校11485所,比上年增加925所,学前教育在校学生数156.3万人,比上年增加4.2万人。
但平均每三个孩子就有一个没有接受学前教育,公办与民办幼儿园比例约为1:9,大量儿童接受的是质量无法保证的民办学前教育。
[4]而据笔者实地调研发现, 2013年宁都县只有1所公办幼儿园,于都县有4所公办幼儿园,兴国县有5所公办幼儿园,其他的幼儿园都是私立的。
3.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较低
据统计,2013年江西农村幼儿园教师中拥有专科以上学历的,镇区占66.9%、乡村仅占54%,比城市的76.9%分别相差10个和22.9个百分点。
而乡村幼儿园代课教师的比例却高达9.2%,镇区也有8.5%,远远高于城市2.9%的比例。
乡村幼儿园保健医(乡2.2%,城2.9%)和保育员(乡13.6%,城18.6%)的数量也显著低于城市。
[5]从数据可以得知,江西省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学历较低。
如此低学历的老师,没有受过专业的学前教育学习和培训,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据调查,大多数学前教育采取“保姆式”教育,只要小孩在幼儿园能够安全,能够吃饱就可以了。
造成这种原因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不发达,并且农村家长不重视学前教育,学费低,民办幼儿园又缺乏财政支持,为了维持利润,节省学校开支,农村幼儿教师工资待遇自然就差,每个月工资只有几百元。
4.教学设施落后,教学设计不合理
据笔者对赣州市于都县银坑镇的几所幼儿园走访调查情况显示,无一所幼儿园的建筑面积和生均建筑面积达到《江西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规定的标准,80%的幼儿园没有运动场,有3所幼儿园在自家的住房里办学。
多功能室、活动室、音体活动室、兴趣活动室、图书资料室等等几乎没有。
由于幼儿教师缺乏对国家有关幼儿教育培养目标的认识和理解,不能很好地掌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缺乏现代的教学理念,许多幼儿园实行“家庭作坊式”管理模式,教师教学随意性大,要么是“保姆式”哄孩子,吃饱玩好不出事就行;要么是“小学式”教育,灌输小学知识,教学以识字、计算、写字为主,忽略了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不能正确地处理好体育和其他各育之间的关系,不能正确地处理好智育和德育的关系,不能正确处理好知识和智力的关系,不能正确处理好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
二.加快江西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思路
1.组织引领:统筹规划,规范示范
要加快江西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是第一要务。
为此,各级政府需成立专门的农村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我省及各地方的具体情况,总体科学规划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目标,并明确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为切实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需建立起以县为主、县、乡、村、共建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逐步构建起以农村为重点、财政投入为支撑,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严格按照赣教基字[]70号关于《江西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中的《江西省乡镇中心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和《江西省农村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的标准建设一批示范性幼儿园。
同时省政府应牵头成立农村学前教育研究中心,对我省的农村学前教育进行研究,从而促进我省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达到教育公平。
2.资金筹措:积极引导,拓宽渠道
要发展,投入是关键。
一是加大江西省农村学前的教育投入,并建立健全农村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将农村学前教育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使新增教育经费向农村学前教育倾斜并逐年增加。
二是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我省发展学前教育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面向大众、灵活多样、收费合理的幼儿园,引导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是当前江西农村学前教育健康、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如,政府可研究出台《江西省关于社会各界人士投资农村幼儿园的激励办法》等,试行把企业创办农村幼儿园作为是一项公益事业。
三是政府还应在银行贷款、土地规划、外资项目等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以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加速发展。
3.模式建构:借鉴创新,因地制宜
依据江西省的省情、江西农村学前教育的现实情况、江西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目标,并结合目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实践,探讨与江西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相匹配的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乡、村两级学前教育发展新模式,是确保江西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科学性的关键环节。
模式建构的维度主要包括基本理念、匹配分析、目标规划、资源整合、步骤策略、组织领导、各方职责、政策制度等。
模式建构时坚持理论与实践反复论证的原则,充分听取多方的建议,反复论证模式的科学性、可行性、合理性、匹配度论证,模式建构中对各种资源的优化整合,找到一套适合江西省的省情和江西农村学前教育的现实情况的农村学前教育新模式。
4.实践管理:突出柔性,塑造特色
依据江西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的现状,形成与具体发展模式相匹配的实践方略,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包括引进模式的实施方略、内外结合模式的实施方略及自主创新模式的实施方略。
实施方略的内容应包括方针、目标、组织领导、资源管理、步骤、方式、政策、体制、机制、监控等方面。
为此,需结合江西的省情,制度出具体的实施方略:一是时间柔性管理。
二是特色资源利用。
可利用乡村特有的资源实现学前教育教学方式多样化。
三是园本课程建设。
农村幼儿园应结合农村实际,因地制宜,丰富农村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创设园本课程,促进农村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5]
5.师资队伍:革新观念,整合资源
农村学前教育要发展,师资是基础。
需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农村师资队伍的建设,这是加快江西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纽带。
为此,需严格按照《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规定的教师配备要求,健全学前教育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主要渠道为:一是招聘。
应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由职能部门牵头,每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定数量具有幼儿教师资格的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二是培训。
加强对农村现有学前师资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
【学前班教育教学论文: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推荐阅读:
幼儿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论文07-12
学前教育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论文07-04
学前教育的诸多问题05-24
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05-30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论文07-12
学前教育论文格式09-15
安全教育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论文12-18
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的论文10-13
学前教育信息化论文06-11
学前教育本科论文格式要求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