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活动:拔萝卜(精选6篇)
活动目标:
1、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感知萝卜的多样性。
2、初步学习运用大记录表的形式进行表现猜测和验证内容的方法。
3、愿意吃各种萝卜,养成不挑食的习惯。
活动准备:
1、胡萝卜16根,白萝卜、红萝卜、绿萝卜各8根,水果刀一把,砧板一块,记录表一张,萝卜标记12张,水果盘3个,小兔子手偶一个,事先切好的白萝卜、红萝卜、绿萝卜块若干,勺子16把,2、草地场景,并事先将16根萝卜埋进土里
经验准备:认识胡萝卜,并知道萝卜有萝卜缨、萝卜皮、萝卜肉、萝卜根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拔萝卜导入,巩固对萝卜外形、结构的认识
1、游戏拔萝卜
出示手偶,萝卜长大了,小兔乖乖想请我们帮她拔萝卜!”、复习巩固胡萝卜结构的名称及内外部特征 小结:胡萝卜的皮是橘色的、肉也橘色的。
二、初步认识白萝卜、红萝卜、绿萝卜,并记录在大的记录表上
1、拔萝卜游戏“地里还有许多萝卜我们再去帮小兔拔些萝卜好吗?”
2、同伴交流自己拔到的萝卜
3、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拔到的萝卜
4、萝卜大分类:“我们赶紧帮小白兔把萝卜送到仓库里面去吧!”
5、记录记录表猜测内容
6、验证猜测并记录表格
7、根据记录表小结白萝卜、红萝卜、绿萝卜
三、萝卜分类
1、出示有三种不同萝卜标记的小框,进行小组分类操作
“小白兔想和想考考你们,看你们能不能把切成小块的萝卜宝宝送回家。”
2、幼儿上位进行小组操作
四、通过品尝感知萝卜的味道,进一步认识萝卜
1、品尝萝卜
“为了谢谢小朋友的帮忙,今天小白兔想邀请你们来尝一尝有营养的萝卜”
2、请幼儿说一说萝卜的味道
幼儿园小班的孩子认知发展易受外部作用影响, 以无意识记忆为主, 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 基于以上特征, 本文以小班科学活动《瓶中取球》为例, 谈小班科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一、借助提问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让幼儿主动去探索
幼儿对感兴趣的东西学得积极主动、效果好。兴趣能使幼儿学会主动操作, 并从中获取经验和乐趣。
如:活动中, 教师首先出示图片并讲故事:小虹和小明在大树下面玩皮球, 玩得可开心了。突然, 小明不小心把皮球掉进了树洞里, 他用手去捞, 可是洞太深了, 够不着。 (教师出示装有球的瓶) 你有什么好办法把球取出来吗?快帮他们想想办法吧。利用这样的情境提问, 抓住教学的实施, 设计问题, 为幼儿引导思路, 提供学习线索, 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借助幼儿资源反问, 激活幼儿思维
反问就是把问题倒过来提出, 以反推正, 是训练幼儿逆向思维的重要途径。适时有效的反问, 会使幼儿产生心理和认知上的矛盾冲突, 能将幼儿容易忽略的内容提出来, 引起幼儿的注意, 促使探究活动不断深入。
比如在交流环节中, 教师请了一名幼儿交流自己如何用筷子在瓶中取球的时候, 另外一名幼儿一直在下面说:“不能, 因为筷子很滑。”老师没有理会, 而是让上面的孩子操作了之后就下去了, 我认为这里的师幼互动是低效的, 老师在这里只关注了孩子操作的结果, 而没有关注孩子操作的过程, 因为那个说不能成功的孩子他在操作的时候, 就是用的筷子, 而他没有成功, 我觉得这里老师完全可以利用孩子的资源, 利用孩子之间这种矛盾, 把问题反抛给其他的孩子:同样的材料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呢?可以让那位没成功的孩子说一下他的想法, 或者在集体面前试一试, 从而引出一种生生互动。在对比实验中, 对筷子夹物的内外因素都有一个初步的、较为清晰的认识, 借助幼儿资源的反问可以演绎出“峰回路转, 别有洞天”的精彩一幕。
三、借助关键性问题提问, 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抓住内容的关键来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激起幼儿对观察物的好奇。这种提问可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调动幼儿质疑和解疑的积极性。幼儿真正的主动探究和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 幼儿有了疑问和问题, 教师重复问题可以让别的幼儿回答。
比如在交流的环节, 教师请了一名用水取球的孩子到集体面前交流, 当那名孩子在集体面前慢慢将水倒入瓶里的时候, 教师马上问孩子:“你们发现了什么?”孩子们说:“球升高了。”那名孩子在不断地倒水, 教师不断地追问:“球到哪里了?”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球, 说:“球上升了。”这里教师利用重复的问题, 让孩子持续地观察“水放进去了, 球在瓶中位置的变化”。孩子们发现了球在水里漂浮的现象, 同时也突破了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
四、借助双向提问, 鼓励幼儿质疑
质疑是孩子学科学的起点, 科学探索要依靠问题不断推进, 鼓励和引导孩子提出问题, 能激发孩子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欲望。
比如在猜想的环节, 一名幼儿说:“我想用钓鱼竿来取球。”另一名幼儿马上提出质疑:“钓鱼竿有钩子的, 但是球上没有圈钩住。”这时, 幼儿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 问题也就油然而生。而老师可以用一句精练的语言来提升:“有小朋友想到了利用工具来帮忙, 但是用哪些工具合适呢, 还需要我们仔细思考。”
在科学面前,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所创设的活动情境中隐含并折射出的“科学问题”不应该由教师一个人直接提出, 而应给予机会让幼儿尝试着提出。幼儿发起的提问更贴近他们的思维实际, 更能诱发他们深入地进行探究。案例中, 教师不失时机地放手, 适时地挑起了幼儿的认知冲突, 使得幼儿提出了如此精彩的问题, 对探究“如何取球”充满了期待和兴奋, 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得到了有效激发。
活动目标:
1、在倾听故事中感知故事情节、结构的重复。
2、学习用语言、动作和表情表现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准备:
1、故事《拔萝卜》
2、自制纸偶老爷爷、老奶奶、小孙女、小猫、小狗、小老鼠、大萝卜。
活动过程:
一、先给幼儿讲述《拔萝卜》的故事,同时用纸偶配合故事内容进行表演。
——当故事情节进行到拔萝卜时,教师演唱歌曲“拔萝卜”。
——在演唱歌曲时,配合做出“拔”和“招手”的动作,让幼儿参与朗诵与复述、歌唱和表演。
二、借助纸偶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发展顺序,感知故事里的人物角色的关系。
——老公公拔不动萝卜找谁帮忙?
——老公公和老奶奶还是拔不动萝卜,他们找谁帮忙了呢?
——根据故事情节继续提问,小孙女、小猫、小狗、小老鼠以此类推。
三、邀请幼儿表演《大萝卜》的故事。
——一位教师戴上“萝卜”头饰坐在半圆形座位的排头,另一位教师坐在排尾。
——幼儿和教师共同侧身向排头,每人拉着前一人的衣服,边唱边表演拔萝卜。
——当幼儿不知道下面该招呼谁来拔萝卜时,教师亮出“手饰”,提醒幼儿下面该谁来参与拔萝卜。
——教师与幼儿共同快乐地进行表演。
区域活动:
角色活动区:投放《拔萝卜》的乐曲及所需头饰或纸偶,让幼儿随乐曲边唱边表演。
活动评价:
1、能通过教师的动作提示感知故事的结构、内容。
活动背景:
幼儿的心所透视到的奥秘,往往是成人无法理解的,而故事中的“非真实世界”带给幼儿的真实力量也是成人无法揣度的。故事似乎永远是幼儿最喜欢听、百听不厌的,其作品中的情节性、人事物的关系、时空的转换、场景的变化,具有较强的动态感、表演性,适合幼儿的角色扮演,让幼儿进入亦真亦幻的虚拟世界,体现了幼儿的游戏精神。每次讲故事时,幼儿的眼神就仿佛闪亮的灯光,投射在老师身上,随着情节的起伏,想象的翅膀带着幼儿在故事的国度里飞翔。结合幼儿的兴趣及季节特征,于是乎就产生《拔萝卜》的文学主题活动,进而引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熟悉故事的内容、乐曲旋律。
2、掌握角色名称并创编角色动作。
3、学习在游戏中关心同伴,感受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情境表演《拔萝卜》,各种表演用道具。
2、故事录音《拔萝卜》。
活动过程:
1、欣赏情境表演《拔萝卜》,理解故事情境。
①欣赏大班幼儿师生表演:老公公种萝卜,萝卜长大了,老公公准备去拔萝卜……
②理解故事: “老公公拔不动大萝卜,找谁帮忙?” “老公公、老婆婆还是拔不动大萝卜,找谁帮忙啊?”(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以下角色按以上方法类推。“最后是谁把萝卜拔起来的呢?”(是大家一起用力拔起来的,人多力量大)。
2、熟悉角色并创编动作。
①创编老公公拔萝卜的动作,在老师的帮助下确定一种动作,集体练习。
②创编老婆婆跑来和老公公一起拔萝卜的动作,集体练习。
③以下角色依次创编不同的动作。
3、表演游戏《拔萝卜》。
①完整欣赏音乐《拔萝卜》,让幼儿熟悉乐曲旋律。
②尝试表演歌曲,体会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③再次欣赏歌曲《拔萝卜》。
④请一组幼儿在集体面前表演。
4、小结:帮助幼儿理解应该主动关心帮助同伴,共同体验在游戏中的合作的快乐。
教学反思:
1、《拔萝卜》是一个综合活动,有富于情景的故事内容和音乐性,源于幼儿生活。选择了活动中的“热点话题”:谁来拔萝卜,设计了一次情感体验活动,让孩子走出了遇到困难束手无策的阴影,转而积极的寻求帮助和关心帮助同伴。
2、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巧妙地把孩子的兴趣点与活动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观念,营造宽松的氛围,给孩子创设了自由交流、自主活动的机会。
3、教育必须面向未来,“学会关心”“学会合作”是未来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面对新世纪,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团结精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节活动体现了这一点,因而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平时教学中发现小班幼儿在1―5的点数问题上往往表现出手快口慢或手慢口快的现象,另外他们很喜欢听故事,尤其是情节带有重复性的故事,所以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数字故事。
【活动目标】
1、掌握五以内手口一致点数并能说出总数。
2、感知数量的递增。
3、培养幼儿对数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课件。
谈话: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故事,它的名字叫《拔呀拔呀拔萝卜》。
二、老师边讲故事边提问。
1、讲述故事第一段:老公公拔萝卜。
提问:刚才谁在拔萝卜呀?数一数这是几个人?
2、讲述故事第二段:叫来老婆婆一起拔萝卜。
提问:刚才谁在拔萝卜呀?数一数这是几个人?
3、讲述故事第三段,叫来小妞妞一起拔萝卜。
提问:刚才谁在拔萝卜呀?数一数这是几个人?
4、讲述故事第四段,叫来小花猫一起拔萝卜。
提问:刚才谁在拔萝卜呀?数一数这是几个?
5、讲述故事第五段,叫来小老鼠一起拔萝卜。
提问:刚才谁在拔萝卜呀?数一数这是几个?
三、小结:
一、观摩活动记录
记录1:比较鸡蛋和鹌鹑蛋的不同。
教师请幼儿观察鸡蛋和鹌鹑蛋的图片,比较鸡蛋和鹌鹑蛋的不同之处。得出结论:原来,鸡蛋大,鹌鹑蛋小;鸡蛋身上粉粉的,很干净;鹌鹑蛋身上有斑点,看上去脏兮兮的。
记录2.:操作环节,洗洗鹌鹑蛋。
创设情境:帮鹌鹑宝宝洗澡,换身衣服,进行以下操作活动。
操作一:清水洗洗鹌鹑蛋。
师:老师这里有盆清水,我们来给鹌鹑宝宝洗个澡吧。 (出试清水,教师示范)
(幼儿操作 ,教师指导。 )
师:来,宝宝们,洗了这么久了,你们的鹌鹑宝宝洗干净了吗? (分别请幼儿回答。 )
幼:没有!
师:那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请1~2名幼儿回答)
操作二:白醋洗洗鹌鹑蛋。
师:老师想到一个好办法。 (出示白醋)你猜猜这是什么? (请幼儿上来闻闻 ,尝尝。 )闻上去是什么感觉 ?
幼:柠檬,白醋……
师:对啦,是醋! 那你觉得用白醋能给鹌鹑宝宝洗干净吗?
幼:能,不能。
师:有的小朋友觉得能,有的觉得不能;那就请你用白醋试试看,再去给鹌鹑宝宝洗个澡,看看这次能不能帮它洗干净。
(幼儿用白醋操作 ,教师指导。 )
二、观摩活动分析:
1.生活化是幼儿科学教育课程回归幼儿生活思想的具体 体现。
陶行知说:“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社会即学校”, “生活即教育”。因此 ,教师要教育培养孩子 ,社会和大自然就是极好的教材。《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在孩子眼中,每一次探索与发现都是一种惊喜。可能是惊喜鹌鹑蛋与鸡蛋的不同,可能会好奇鹌鹑蛋身上的斑斑花纹, 也有可能是感叹白醋的奇妙用处。不管是哪一种惊喜都是对生活认知的反馈,也是对幼儿生活思想的具体体现。
2.创设游戏情境 ,让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开展探究 。
环境对幼儿学习和发展有重要作用。小班孩子对周围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新鲜,但孩子的注意力、兴趣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有助于激发小班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帮助他们主动学习,满足他们的探索欲望。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鸟妈妈要给蛋宝宝洗澡,怎样才能洗洗干净呢”,启发幼儿积极思考。让幼儿探索、观察、动脑、动手,在给蛋宝宝洗澡的过程中渐渐了解白醋的特性。
3.幼儿科学教育一种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 。
本次活动的重点在于“通过动手操作,感知醋和鹌鹑蛋这一简单的化学反应现象”,因此,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幼儿主要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其内涵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独立的观察、操作、思考,报告自己的发现,得出自己的结论。
活动开始部分是对事物认知的过程,幼儿发现鸡蛋与鹌鹑蛋的不同,引发如何清洗鹌鹑蛋斑点的思考;在操作中,让幼儿主动发现用清水不能将蛋宝宝洗干净, 由此引出白醋这一概念,让幼儿猜测白醋是否能洗干净,给幼儿一种神秘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随后操作中,幼儿再次实验操作,得出结论:原来白醋能将蛋宝宝洗干净,从而完成科学活动的目标任务。
4.选择材料根据幼儿的兴趣 、能力 、生活经验而定 。
陶行知说:“教育方法要采用自动的方法, 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不适当的操作材料会让幼儿进入一种误区。因 此,选择适宜小班幼儿的操作材料十分重要。教师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应合理、科学、有序地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
确实身边的物体材料很多,但基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选择的材料一定要具有代表性。于是教师准备了学具:清水、白醋、棉球。活动中,小朋友每人拿一样材料,试一试,仔细观察鹌鹑蛋的变化,很快得出结果。显然,提供便于儿童操作摆弄的材料不仅能激发兴趣, 更能让幼儿在亲自动手过程中探索和发现,孩子从中获得快乐,逐渐建立科学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建议
1.教师应热情支持鼓励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 。
在日常生活每个环节里,教师应注意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活动与探索空间。同时,应注意自己的语气是否亲切、语速是否适中。尤其是小班幼儿,他们的向师性强,教师如果做到在活动中富有热情、富有激情,那么幼儿处在宽松和谐氛围的环境中感受到被关注,才真正敢于尝试、敢于探索、敢于发现和敢于创造。
2.提供尽可能多的可操作性材料 。
小班年龄的幼儿正处于由直觉行动到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动,而幼儿的探究方法又具有试误性,因此教师必须提供尽可能多的可操作性材料, 让幼儿寻找到正确的答案。
从观摩记录不难发现,幼儿在操作环节一中的操作材料只有一种———清水。蛋壳的主要材料是碳酸钙,当它遇到白醋就产生化学反应。因此,出示白醋前,教师完全可以增加操作材料,为幼儿提供更多探索实践的机会。如提供牙膏、肥皂水、洗衣粉等,让他们尝试用不同材料进行实验操作。在经历较多失败后获得的成功会令人印象深刻,体验更多乐趣。
【小班科学活动:拔萝卜】推荐阅读:
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小兔拔萝卜11-12
科学活动小班11-06
小班科学活动捡落叶10-21
小班科学活动:认识图形01-19
小班科学活动《动物的活动方式》05-25
小班科学活动《蛋宝宝》教案06-09
小班科学活动方案教案设计06-12
小班科学活动《好吃的脐橙 》06-28
小班科学活动:上上下下07-12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找朋友》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