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点

2024-10-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点(精选8篇)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点 篇1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特扶工作和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会,或者说是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工作、“三沿”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领导小组联席会议,主要目的是回顾总结上半年工作,分析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部署下阶段工作任务和措施。刚才,庆伟主任通报了上半年特扶项目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对农村危旧房改造计划分解情况、以及补充政策等进行了解释说明,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有关的政策措施,请抓紧修改完善后出台。下面,我就加快推进特扶项目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特扶项目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启动实施重点欠发达县特别扶持项目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起始之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对加快群众增收致富步伐、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做好特扶项目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是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将我县列入全省首批6个重点欠发达县之一,在今后3年每年给予2亿元的特别扶持,这是省委、省政府关心、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省委、省政府交给我们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政治任务。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是市委、市政府2011年农民增收“6+1”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市委、市政府对各地综合考核的重点工作之一,省、市每年还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市、区)评比。美丽乡村建设将是今年乃至今后几年市委、市政府主抓的一项重要工作,各乡镇、各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其次,做好特扶项目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是加快我县“三农”发展步伐的重要抓手。《庆元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规划》(2011—2013年)项目经过层层筛选论证,并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评审、省委省政府审定等严格的程序,是加快我县群众增收致富、提升民生水平、增强内生功能的综合建设项目,是今后三年我县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工程和系统工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包含了“三沿”整治、洁净家园、农村危旧房改造、村庄整治、中心村培育建设、特色村建设等,是统筹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抓手。实施特扶项目和美丽乡村建设,对改变我县农村落后面貌、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农民增收发展意义重大、非比寻常。

第三,做好特扶项目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是我县20万群众的迫切要求。我县是全省重点欠发达县,农民收入水平低、生产生活条件差、农业产业效益低,村庄环境面貌和农村公共服务事业建设落后是当前“三农”工作最大实际。特扶项目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20万庆元人民的切身利益。加快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步伐、有效改善农民居住和生产条件、加快改善村庄环境面貌、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是全县20万群众的热切期盼和迫切要求。

各乡镇、部门一定要站在落实省委省政府特别关爱的角度,站在推动庆元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特扶项目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快推进特扶项目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特扶项目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项目牵涉面广、建设要求高,各乡镇党委、政府和相关责任部门要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和“打造亮点、创建特色”的总体要求,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工作目标任务。

(一)加强政策宣传,形成浓厚工作和建设氛围。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功能,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实施特扶项目和美丽乡村

1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总结宣传先进典型,积极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监督特扶项目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一是强化政策宣传。要利用各种途径、渠道广泛宣传各类强农、支农、惠农政策,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抓住机遇、用好政策,破除“等、靠、要”的思想,将政策的有力支持与自身的艰苦创业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群众创业热情和创业激情。县新闻中心、广播电视台要开辟专栏,对省特扶项目、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进行跟踪报道。我县已设计了特扶项目标志,各项目责任单位要在项目实施地点的显要位置,制作特扶项目工程告示牌。二是强化示范带动。要通过召开中心村建设、农家乐特色村建设现场会、推进会等形式,组织现场参观、学习交流,通过典型示范引导,推动各乡镇、各部门更好更快地推进项目建设。要结合各地实际和产业特点,加强农民增收示范基地建设,及时总结、推广农民创业发展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三是强化社会参与。要通过征求意见、规划公示、专家听证、项目共建等途径,广泛动员和引导工商企业、民营企业、外出创业人员、爱心人士等参与支持特扶项目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发展氛围。

(二)加强资源整合,有效破解各种困难和问题。各乡镇、各部门要紧紧围绕特扶项目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加强协作配合,加大项目、资金、政策的整合力度,有效破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为项目顺利建设和推进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加大资金投入。要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统筹使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的原则,加大农村危旧房改造与中心村建设、村庄整治工程、宅基地复垦、农民异地转移、农业产业发展等项目资源、资金的整合,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特扶项目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基础保障。二是加强项目整合。各乡镇、各部门要围绕“三沿”整治、中心镇、中心村、旧村改造和特色村培育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将手中掌握的项目、资源,优先向这些项目实施区域倾斜,通过项目整合,有效拓展建设内容、扩大建设规模,形成“一起投、合力抓、共同建”的工作格局。

(三)加强项目管理,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一是加强项目规划。抓好低碳村庄的标准制订,开展“美丽乡村、低碳家园”建设专项规划编制。结合我县农村的山水田园风光,突出村庄规划的差异性和实用性,提高村庄规划设计水平,为打造建设各具特色、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供指导作用。提前谋划明年的项目,特别是明年要开工建设的特扶项目,要按基本建设程序抓紧做好项目征地、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如安南毛竹交易市场、屏都新区文化服务中心、同心新村文化服务中心、同济大桥和切块到乡镇的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结对帮扶项目。二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要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与各部门、乡镇签订的目标管理责任书工作要求,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加强项目建设监管,确保安全施工。对进度慢的项目,要认真分析原因,抓紧研究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的措施和办法。对还没有启动项目建设的,要抓紧制定项目实施办法并启动项目实施。对人民医院改造、中医院改造、职业中学扩建等民生项目,要加大力度、加快速度,让特扶项目早日建成,早日发挥效益。对农产品交易市场、食用菌科技创新平台、农产品检测中心、二中迁建、江滨小学扩建等公益性未开工项目,要加快项目前期并争取开工建设。对“三沿”整治项目,农业、林业、水利、工商、交通等部门要抓紧制定沿线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林相改造建设、河道治理、广告牌治理、公路沿线整治等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竹口镇、屏都镇、松源镇要抓紧对接、谋划加强“三沿”整治工作。建设、农办等部门要按照已出台的农村危旧房修缮相关实施意见,以54省道沿线、风景旅游景点周边村等为重点,结合中心村、旧村改造村和整治村,抓紧启动项目建设。要加快同心新村项目前期,确保在8月底前动工建设,为完成市下达批建新房任务奠定基础。各乡镇、部门要对下半年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梳理,进一步完善“谁来落实、何时落实、怎么落实”的工作机制,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确保项目有人抓、建得快、质量好。三是严格资金管理。加强资金管理是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今年是农村建设项目

最多的一年,特扶项目要严格按照《庆元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和《关于严明庆元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项目建设纪律要求的通知》的要求,坚持“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在县财政建立特别扶持项目“资金专户”的同时,各部门、各乡镇要分别建立“资金专户”,将用于特扶项目建设的各级财政资金纳入专户封闭运行。资金拨付要严格按照“资金跟随项目走、按进度拨付资金”的要求,确保扶持资金专款专用和安全运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要按照相关项目实施方案、资金管理办法和基本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规范有关建设程序。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强特扶项目监督、审计等工作,严防滞留、挤占、截留和挪用项目资金。

(四)加强服务指导,为项目建设提供基础保障。一是完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县领导领衔联系、分管县长负责、实施单位落实”的工作机制,各责任单位要加强与分管、联系领导的工作联系与汇报,让分管联系领导及时掌握工作进度和存在问题。农办等部门要抓紧制定出台农村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部门、乡镇联动机制、工程项目管理监督机制和验收机制,推进项目更好更快的实施。二是加强技术指导。各类涉农项目要分类指导,由相关责任部门牵头组成服务指导组,定期不定期深入农村、深入基层,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等形式,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县农业局、农办要帮助指导有关乡镇、村制订整治建设规划方案,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加强沿线整治情况和整治质量的检查指导。三是破解要素制约。认真贯彻落实省委29号文件精神,精心谋划项目、包装项目,积极主动地与省厅对口处室多沟通、多联系、多请教、多拜访,认真做好今明两年的项目对接,争取原渠道资金的倾斜支持。土地利用指标调剂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立项问题,是目前制约我县中心村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等农村公共基本建设项目的最大障碍。国土部门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寻求破解之策,为项目顺利开工提供保障。林业局、农信社和各乡镇要大力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积极拓宽农民融资渠道。特扶办、财政等部门要按照项目建设进度,及时按程序办理项目资金拨付手续,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完成特扶项目和美丽乡村建设任务

特扶项目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是当前和“十二五”时期“三农”的重要工作和核心任务,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是确保完成工作任务的关键。

(一)强化组织领导。副县以上领导要加强对联系乡镇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工作领导小组、县“三沿”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要采取召开工作例会、现场交办会等形式,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及时落实应对措施。县属有关单位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与工作任务,倒排时间,创新机制,落实相关工作措施。各乡镇要将特扶项目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任务,“一把手”负总责,靠前指挥,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抓落实,促进度,真正做到组织有序、任务到位、责任到人。

(二)强化责任落实。各项目联系领导要参与特扶项目工作方案制订和项目工程规划、设计、验收等重点环节工作,特别是要参与工作方案的制订和项目验收,请县扶贫办在资金报帐时予以把关,各项目竣工验收要有联系领导、分管领导参加。在项目攻坚月期间,联系领导至少两次深入实地检查指导工作,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研究推进项目建设的具体措施。特扶项目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绝不能仅靠哪个县长、哪个部门单打独斗,而是要全县上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协调一致,奋力而为。实施好特扶项目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不光是经济问题,更是一项政治任务。希望各位领导、各乡镇和各相关部门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建立起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推进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攻坚的工作局面。

(三)强化督促检查。要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作用,发挥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县效能办的督促落实作用,加大项目督查力度。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要适时组织开展一次全

面的工作督查,对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部门、乡镇要予以通报批评。县农办、国土、建设等单位,要把强化调度、督促检查作为一项基本职能,建立健全每月工作通报制度、日常检查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机制。县特扶办、财政局等部门要及时掌握项目实施进度,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县纪委、监察局、审计局要及时跟进,提出完善工作的机制办法,确保将特扶项目工程建成德政工程、形象工程和阳光工程。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点 篇2

今天主要向大家汇报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工作开展情况,谈谈我对传统村落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解,同时介绍一下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内容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1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开展情况

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统村落的保护,习总书记在考察湖北农村时指出“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要保护好古村落”,李克强总理前不久在批示中强调“要弘扬传统文化”,汪洋副总理在有关讲话中也提出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启动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从2012年底到现在主要取得了以下工作成果:

第一,组织开展了全国传统村落摸底调查。这样的摸底调查在我国属首次,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把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列为调查对象,全国31个省份共上报了1.2万余个传统村落,这些村落形成年代久远,清代以前形成的村落占80%,元代以前形成的村落占24%,有两千多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以上的非物质遗产代表项目近三千项。

第二,建立了专家咨询指导工作制度。以冯骥才先生为组织委员,由各部门推荐的建筑、历史、文化、民俗、经济社会等各方面专家共同参与。

第三,建立了国家传统村落名录。截至目前,三部门共命名了两批1561个中国传统村落,同时要求地方建立各地传统村落名录。

第四,出台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指导意见。三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指导意见,明确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分期管理、不能拆除、规划先行、加强保护利用等要求。

2 传统村落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解

我认为,保护发展传统村落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近些年来在工作当中,委托开展了一些课题研究,从我个人的理解,认为城乡是有机共生的共同体,无论城镇化发展到什么地步,总会有人热爱农村,因为城市的生活也是离不开农村的,特别是粮食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人口大国,我国的城镇化不管将来发展到65%还是70%,总会有大量人口依然居住在农村。目前,我国除城乡人均收入差距较大,城乡人居环境的差距也是很大的,尤其是近几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居住在农村,生活在乡下的人,能够得到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主要任务。

我个人理解,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城镇化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是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其中的应有之意,也是我们国家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重要内容。从各个国家发展的情况来看,农村建设一般遵循这样一个规律:首先是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阶段,然后进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最后到达田园风光建设阶段。发达国家在农村建设方面也走过弯路,法国在上世纪60年代,将农田灌溉渠搞成水泥抹面的混凝土灌溉渠,后来在田园风光建设阶段又把这些水泥渠砸掉,换成自然的、与周边环境一致的沟渠;日本也是在反省过去的农村建设,包括韩国近几年提出的乡村美化运动,都是在走过弯路后反思农村建设过程中怎样保持传统特色、保持传统田园风光。

我国目前还处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少数地方已经开始进入田园风光建设阶段,由于政府主导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容易走弯路,所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着眼未来,从现在开始注重保护农村的传统特色,保持田园风貌,同步开展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认为保护发展传统村落有利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

一是保护发展传统村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传统村落是活的文化遗产,传承着我国几千年历史的农耕文明,是民族的财富,也是世界的财富。传统村落是不可再生的,在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比较严重。去年开展的传统村落摸底调查,各地上报了1.2万个传统村落,只占我国行政村总数的1.9%,还不到自然村总数的0.5%,可见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的压力之大。之前,我们到法国考察,法国35万个行政体中有5万个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历史文化保护政策的支持,相比较而言,我国受到保护的传统村落数量还是比较少的,且支持力度也很小。在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古国、文化大国,没有传统村落也就谈不到美丽中国,要建设美丽中国首先就要建设美丽乡村。

二是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有利于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把传统建筑、传统格局选址、村落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纳入到了保护范围。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如传统建筑的修复和合理利用、传统风貌的保持、村域田园风光的塑造等,这些工作经验完全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村落,而且会对其他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近期,我们也在支持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申请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其中就包括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希望将科技支撑项目取得的成果运用到工作当中,同时对其他传统村落的保护、传统建筑的修复改造和合理利用等,提供好的经验。

3 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情况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做出重要批示,明确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目标、原则和方法,明确了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原则,提出了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任务要求。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农业部、中农办、环保部、住建部四部门10月9日召开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两位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总结推广浙江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的经验,并且安排部署全国的改善人居环境工作。

在会议过程中,汪洋副总理总结了浙江的经验,这四条经验对于美丽乡村建设及其他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经验一,是遵循农村发展建设的规律,在千头万绪的农村工作中找准抓手,突出农村工作的特点,科学规划,有序推进,而不是以城市建设的思维和方式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一点非常重要,现在的新农村建设中出偏差,很多都是用搞城市建设的方式去搞新农村建设。经验二,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千篇一律和一刀切。这也是近来中央对各方面工作的要求。经验三,是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意愿,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群众来建设自己的家园,不搞越俎代庖和强迫命令。经验四,是对认准的事情坚持不懈、抓住不放,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并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来保障。浙江的这四点经验也是大家下一步的工作,特别是农村的规划设计工作要遵循的主要原则。

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香格里拉镇亚丁村

4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加大村庄规划试点支持力度。二是推进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修订,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的指导,提高实用性,推进村庄人居环境的综合整治,包括农村危房改造、推动村内道路的硬化、改善村庄的基本生活条件、推进县域农村生活垃圾统筹治理和县域村镇生活污水的综合治理,继续开展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的示范工作。三是加强村庄建设和村庄整治的统计工作,开展村庄人居环境评价。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点 篇3

根据“十八大”中提出的“美丽乡村”发展规划,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新体系,促使农村环境中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要求。根据这一发展规划的要求,美丽乡村建设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一为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改变传统农村环境中“脏、乱、差”的现状,积极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基础设施,重点完善交通、医疗、教育等相关设施。其二为精神文明建设,改变农村文化落后、愚昧迷信等现象,促使文明、法制精神的落实;换句话说,农村整体环境在认知程度上要满足与城镇的一致性,而标识系统作为现代文明的标志,已经成为城市系统中的标配,是缩小城乡功能规划的重要设施。

标识系统设计概述

标识系统(SIGN System)是现代城市中的标配,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它的建设主体为政府部门,通过标识系统可以明确的传递城市中的功能体内容、位置、方向等内容,在表现形式上包括文字、图像和符号等视觉元素;其功能类似于城市地图,在城市交通道路体系中有大量的体现。但标识系统存在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具有鲜明的系统性,而这种系统性又形成了较强的独立特点,例如在交通系统中的标识系统设计,与写字楼内部的标识系统设计,就存在显著的区别。

事实上,标志作为一种信息传递象征具有悠久的历史,现代意义上所强调的“标识”与“标志”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不同的是,前者更强调指示的作用,而后者则强调指示物本身,前者具有一定的趋势性,后者则仅仅表明立场;相比较而言,标识不需要刻意的记忆,依靠丰富的形象化内容,可以快速的让人理解并应用。所以,标识系统设计的目的,要满足系统构成物的信息传递功能。

标识系统的发展过程与文字学、信息学、材料学等有密切的关系,早期人们并没有标识系统化的概念,但基于对环境了解的需求,会采取一定的主动认知方式。如标志性建筑、自然环境等,在一些文学作品中经常描写以树木、庙宇、山体等作为识别环境的参照物,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早期的标识系统,但是无法进行大范围的传播,也无法形成有效的共识。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作为一种功能集合体出现,建筑、道路、公共设施等所形成的新型空间,在满足人们生活生产需求的同时,也提出了便捷性的需求。换句话说,城市功能越多,人们对环境的了解就越困难,需要一种可以将人与环境联系起来的信息传递系统;而这正是标识系统设计出现的前提。

发展至今,标识系统设计已经广泛地在人类生活环境中发挥作用,例如在公共场所中的禁烟标志,其设计形式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广泛的识别性,其他诸如交通标识、警告标识、指示标识等,其应用范围也更加宽泛,如公共环境(机场、车站、广场)、机构内部(企业、单位、政府),通过有效的标志系统引导,可以避免人们浪费时间和资源,提高生产生活的效率。

我国乡村环境中构建标识系统的必要性

虽然国家整体经济在不断发展,但农村市场的经济形势却不容乐观,由于缺乏资金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导致教育发展缓慢,就目前来说,我国农村基本消除了贫困人口,农村人均收入水平大幅度提升,已经为改造农村环境奠定了物质基础。

本质上说,农村与城市属于不同的社会生产力体系,农村从事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而城市则为第二、三产业为主,土地资源是主要的区分依据。城市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功能的完善,而我国农村在长期的封闭状态下,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生产经济体”,在小农思维的影响下,往往只关注自身家庭环境的完善,而不关心生存环境的改善。分析之下不难发现,这与农村缺乏组织性有很大的关系。

在城镇化建设的前提下,农村与城市的交流日渐频繁,硬件设施的缺失是最明显的差距。相对应的,硬件是实现环境功能的基础,农村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做好生态自然环境的改良、卫生防疫能力增强以及建筑整体规划设计水平的提升,还要加强公益性投入,引入标识系统,以加强乡村优势的对外传播,因此在农村环境中构建标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美丽乡村”的另一层含义是对社会公众的开放,如各地的生态旅游、生态采摘等新型农业发展,已经构成实际的旅游产业格局。如果缺乏标识系统,人们进入乡村环境会很容易迷失方向或不能及时找到功能设施(如厕所、车站、餐馆等),减弱了对美丽乡村的认可度。

我国乡村环境中标识系统设计现状分析

构建“美丽乡村”是一项庞大的社会性计划,也是城镇化建设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乡村环境进行改造,并引入社会共识度较高的元素,提高文明性。结合我国当前城镇化建设中乡村环境现状,在标识系统设计方面并不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缺乏统一的标识设计,这也是乡村环境中最主要的问题。例如墙体粉刷后简单的书写标语,绘制图案,相同功能的标识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方式,给人一种凌乱、临时和碍眼的感觉。

其次,标识设施年久失修,破坏严重。在一些乡村环境中的标识设施大多是随意建设的,材质多种多样,如木料、塑料、石材以及其他废弃料,长时间缺乏维护清理,字迹模糊甚至腐蚀、破坏。

再次,标识设计不够很好的体现项目的内容,与实际的内容脱节,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好多人觉得标志就是一个图形而已,只要好看就可以了,但是有时候却不能很好的体现核心的内容。

农村环境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而乡村作为农村环境的有机构成部分,主要通过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关系实现功能连接,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和局限性。简单地说,乡村与乡村之间的陌生感,与信息传递的中断有直接关系。

在农村环境中构建标识系统,不同乡村之间可以根据文化特点、习俗信仰展开统一的规划设计,使其在区域中独树一帜,增加乡村自身的魅力。这不仅符合“美丽乡村”的建设要求,同时也是一种主动开放的姿态,标识的出现对人们的引导作用很大,尤其在城乡交流的过程中,城镇人口进入农村环境才不会有陌生感,优秀的标识系统设计也是直观的视觉吸引元素,促使游览者有更好的体验和记忆。例如近年来不断开放的生态农村项目,优美的乡村环境游览在标识的指引下更有特色和效率。

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环境标识系统设计方案构建

1.突出系统化

系统化是标识设计的核心特征,严格地说,并没有一个单独的“标志”可以构成标识的作用,系统是侧重于研究对象的整体性的,无论以固定空间为对象,还是以某一动态体系为对象,整体性都是设计的最主要依据。例如,在乡村环境中往往存在较为复杂的道路,如果按照城市交通标识系统的设计形式展开,显然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但可以将整个村落看作一个整体,在道路分歧点通过服务内容、方向指示等形式,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系统化就是将标志设计科学地引入到乡村环境建设中,通过色彩、形态、字体等统一形式,提醒人们空间位置。

2.体现个性化

当下是一个重视个性发展的时代,如果仅从标识系统的功能性去考虑,很难实现被大众认可的效果。而农村环境本身就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不同的村落中散落着文化传奇和自然美景,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应该避免千篇一律的标识系统设计现象,要根据区域特色、丰富习惯、物产特点等综合思考。

首先,从色彩角度去选择。色彩是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元素,在对感官产生刺激的同时,会形成不同的心理情感。通过正确的“色彩语言”描述,可以更加突出乡村的特点。举例说明,在古建筑较为丰富的“美丽乡村”建设中,标志设计可以采取古朴质感的色彩,并配合个性化的古建筑形状指示牌、休息厅等内容,增强人们都感受,强化认同感,仿佛置身与一个与世隔绝的古代村落;此外,还可以根据乡村文化特点、农产品、风景特色等进行个性标识设计,如主要的草莓种植区,可以将标识设计为草莓形状,选择卡通字体等。

总体而言,标识系统设计既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要设施,也是乡村环境改良的“催化剂”,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美丽乡村建设进展工作汇报 篇4

一、加强领导,建立长效机制,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乡党委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副乡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的推进组织。负责全乡美丽乡村建设的领导、组织、实施和考核工作。下发了富源乡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环境实施方案。各村结合实际,制定了20—美丽乡村工作规划、年打造美丽乡村工作计划、建立卫生长效管理制度、实行村民门前三包、1个村落实1—2个保洁员,制定了保洁员管理细则,签订了保洁员责任状,实施了乡政府领导及站、办、所长任工作队长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非党积极分子、人大代表、群众议事会代表、财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包户,村民实行门前三包,保洁员全天侯保洁的长效机制,使美丽乡村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二、抓“重点村”带“后进村”全方位打造美丽乡村。

富强村是全乡唯一户户通硬质路面的村,今年确定为重点村。该村底子沉、粪堆、农机具、柴草垛、枝条、木头占道、占边沟、占树台现象特别严重。为尽快解决脏乱差问题,村党支部多次召开两委班子会、村民代表会、党员大会、村民大会,动员全体村民积极主动地参加美丽乡村建设,使村民提高了认识,明确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全村掀起了“六清、四化”活动。出动206人、28台车辆清垃圾52车、清理柴草垛56个、清理占道农机具等杂物58处,清修残壁路障400米,清边沟树台7600米、清洁庭院46户。绿化树栽植2400棵,成活率达95%以上,栽植花草三千株,修剪绿篱1200米,割草坪2.6万延长米。采取村和村民投资各半,统一制作铁栅栏6000延长米,此项工程预计投资27万元;下一步在中心屯公路两侧安装水泥管式明排水2200延长米,预计投资17万元。此项工程争取与市包扶单位对接,尽快实施。总之,富强村干部起早贪黑、真抓实干,在美丽乡村建设上,采取了有效的方法,落实了全民参与机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了实效。2015年该村在打造美丽乡村工作上投资将达50万元。爱林村是全乡环境整治工作的后进村,在乡党政班子民主生活会上,乡主要领导给予该村支书点名批评,通过对他的思想帮助,促进了该村工作步伐,目前爱林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已投资15万元。修剪绿篱1800米,割草坪、清理边沟9000米、清理柴草垛26个、清理粪堆等杂物16处,栽植杨树、柳树1500棵,修屯路长4.45公里,出动人力114人,车辆160台,拉运砂石料5500立方米,清理占道农机具9台,修建休闲广场一处,剩余占边沟、树台的柴草垛、玉米胡子,村委会已和农户签约,4月30日前全部清空挪走。

富升村党支部是全乡后进支部,今年新上任村党支部书记在打造美丽乡村工作上,思想认识高,工作干劲足,成效明显,该村修剪绿篱1000米,清理边沟1万延长米,清理柴草垛50个。清理树台1000米、清理粪堆3处、栽植杨树1420棵,修垫屯路22条,6500延长米,投资近20万元,出动人力230人。车辆220台,拉运砂石料6000立方米。

宝泉村是全乡后进村,村里没有积蓄、村干部从实际出发,积极动员村民义务出工出车修屯路,村主任自费买了一台挖掘机,给村民义务挖边沟6000米,平整树台1200米,村干部义务修剪绿篱、割草坪800米。全村出动1000人次,共清理柴草垛64个、清理粪堆90处、栽植柳树2000棵,出动人力360人、车辆350台、修垫屯路20条10公里,铺垫砂石料1.2万立方米,目前正在施工中。2015年该村打造美丽乡村工作投资近12万元。

富源乡今年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已投资187.6万元,制作宣传条幅55幅,修建绿篱1.67万米,割草坪3次9.6万米,清理边沟5.09万米,平整树台3.68万米,清理农机具占边沟498台。绿化栽植柳树、杨树1.3万株、修屯路83条26公里,出动人工1856人、车辆1664台拉运砂石料3.3万立方米。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包扶单位积极主动发挥作用,密山林业局无偿支持民政村包扶资金3万元,该村购置水泥涵管110节,修垫屯路4条1公里,修挖边沟、平整树台2公里,铺垫砂石料3000立方米,为民政村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深受村民好评。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有效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乡党委将于8月12日起利用三天时间对全乡的重点工作进行拉练式检查考核,采取实名制打分,公开记分方式,公平公道地评价村干部。让位列前三名的村支书介绍经验和做法,位列最后一名的村支书说明白。真正地让工作后进的村干部脸红一红,鞭策他们积极进取增创先进。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篇5

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成果

(一)饮水安全

积极争取省级帮扶资金20万元,柿庄南村、柿庄东村共打深机井2眼,实现了24小时供水。白鹅坟村争取市级拨款8万元进行了水改,共安装水表200块。

(二)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在道路硬化方面,季家铺、蒋庄、郝家铺、柿庄北村等4个村根据村民实际需要,召开代表会商议,累计投资100万元硬化村内主干道3280米。柿庄北村利用津保路绕城线经过村北契机,提前安排,硬化通绕城线连村道路1200米。

在安全用电方面,柿庄南村、柿庄中村投资25万元新增变压器2台,新增变压器容量100千瓦,改造低压线路3公里,更换电表40块,地埋电缆450米,改善了因负荷过低经常出现跳闸断电问题。

在亮化方面,投入资金2.3万元安装路灯37个。

(三)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办事处从“百日攻坚”以后,实现了“村收集、处转运、市处理”的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各村严格执行《村庄卫生保洁长效机制》《领导小组制度》《保洁员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村内主街道保持了干净整洁。上半年处村共投资11.7万元清运积存垃圾、杂物18000立方米,新增美丽庭院户50个,12个村配备保洁人员43名,分片包区做好街道保洁。

(四)村庄绿化

新植环村林带40万平米,新植环村树木10万株,村内新植乔木5000株,白鹅坟村在1500米通村路两侧及游园内种植油葵27000平米,实现景观与效益的双丰收,村口道路两侧种植胸径20厘米槐树40棵,种植枫树50棵,苇茅1000棵,种植苗圃150亩。

(五)民居改造

争取上级帮扶,荷花村农村危房改造1户,改善了住房条件。

(六)环境美化

柿庄中村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建设文化广场1007平米,目前正申请安装健身器材,文化广场建成后,绘制农村文化墙30平米,标语广告整治70平米。白鹅坟村在游园内建设篮球场一座,乒乓球台一座。

(七)教育设施建设

**路中学新建教学楼、宿舍楼投入使用,投入15.5万元购置教学仪器设备100件,极大改善了师资环境。

(八)产业支撑

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通过外出参观学习,新增永胜葡萄专业合作社,占地50亩,引进17个品种。扶持茂源冬枣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亩进行扩建。三联牧业大耳羊项目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大耳羊存栏3000多只。

(九)基层组织建设

在村“两委”换届选举过程中,精心部署,摸排走访,把政治觉悟好、带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群众公认的候选人选进村班子,实现了12个村班子健全、团结有力,严格按照党建规章制度开展工作,通过教育平台学习党的政府方针政策,扎实开展党员活动日活动。

(十)精神文明建设。

引导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采取“企业借力、拓展阵地”等形式,富强采暖炉公司在办事处白鹅坟村、太平庄等5个村开展文艺演出,一千多名群众观看;开展了“雅迪”杯广场舞大赛,办事处各村及周边乡镇共16个代表队参赛,经过两轮预赛,荷花村、司马庄、季家铺村在决赛中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利用新建成的文化活动广场和枫林园、锦园两个新建成的游园,村民们开展了文学交流、跳舞健身、戏曲歌唱等活动。

二、 主要做法

(一)宣传发动。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农民是建设主体,通过召开支部书记会提高村干部思想认识,要求他们调动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的积极性,通过他们做好村民的思想发动和宣传工作,调动广大村民的参与热情,自觉维护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做好“门前三包”。

(二)民主决策。美丽乡村每一项建设项目事关民生,必须精心策划、科学安排,年初在制定规划过程中,各村班子就精心筹划工作计划,对群众关注较高的项目列入首要待办事项,按时段明确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对具体工作内容,工作环节,对存在的问题、困难,按每个阶段召开村民代表会,开展讨论、分析、解决,使每一项工作都能做实、做好。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简报 篇6

9月21号,县领导贾治阜、侯典峰、钟秀芳等到拳铺镇调研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工作。

在拳铺镇岳家大院,县领导察看了周边环境,听取了由上海同济规划设计院负责设计的详细方案。县委书记贾治阜要求,拳铺镇要积极提高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的积极性,鼓励当地群众为片区建设建言献策,通过群众记忆等方式收集发生在岳家大院的历史故事,围绕让老百姓受益的原则,让群众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充分挖掘岳家大院忠义文化,在突出传统文化的同时,重点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为老百姓提供一个高标准的生活场所。

据介绍,目前,按照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制定的规划方案,该镇片区内岳家大院、朱贵酒店、社区服务中心项目正在进行土地收储工作。镇政府全力组织人员对村内池塘、项目建设地区障碍物进行集中清障,并于近期组织人员开展拆迁工作。计划打造的项目图纸已基本设计完毕,整个规划围绕岳家大院打造古街,突出商贸文化;在坑塘西侧建设社区服务中心,用于村级办公、党员教育、党员活动、人大代表活动、老年人活动等。

发现和守护乡村价值建设美丽乡村 篇7

一、乡村的价值

(一) 乡村是中国人精神上的家园

乡村是中国文明的基础, 是中国文化的根脉所在。从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 以及近现代文学家的作品来看, 大部分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几乎都与乡村有关, 几乎都在反复吟咏描绘乡村。因此, 中国美学作为农耕文明的产物, 其审美对象与审美情怀基本上都指向于乡村、田园和自然山水, 田园审美是中国审美的主要特征和主要范畴, 它构成了中国人千年不变的心理底色, 影响至今。对中国人而言, 乡村是生存之地, 更是灵魂居所。传说中的桃花源, 历代先人希冀的人间仙境都是乡村。因此, 乡村是中国文明的始发地, 是中国独特哲学的母体, 是中国人精神上的家园。

(二) 乡村是中国文化的基因库

生物学上, 生物基因多样性对生物进化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是一个物种发展优化的基础。如果没有基因多样性, 物种就很少有突变, 不能进行自然选择, 特定物种就会渐渐退化。文化也是如此, 文化多样性是一个文化体系维持自身文化活力、不断发展出新文化的重要内在推动力。

而乡村的自然环境、植被作物、生产方式、社会组织、风俗习惯、生活样相、村落格局、民居建筑、语言器具等有一定的相似性, 但又都千差万别, 而在这些千差万别传统资源上产生的文化形态同样也是丰富多彩, 这些文化元素是中国文化宝贵的基因库, 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生生不息的源泉所在。

(三) 乡村是生态价值、生活价值、文化价值的复合体

乡村是自然景观、鲜活生活、独特文化的综合体, 同时也是一个价值复合体。如果仔细分析, 乡村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价值。

一是生态价值, 自然山水与生命和谐相处的乡村, 是一个复杂的自循环和自平衡系统, 村落的生态系统是人与自然在长期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生态, 它渗透在村落生活的方方面面, 村落中的生态文化和理念是一笔宝贵的资源, 对当今的城市生态优化有重要的启发。

二是生活价值, 乡村是农民谋生的场所, 也是农民生活、发展的场所。与农业生产方式相关的农村生活节奏和方式与城市的生活节奏和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它与季节、气候的相关度高, 松紧有序, 快慢结合, 是一种更接近人类原初, 也更符合自然天道的生活方式, 尤其是它低碳、慢生活的理念对今天的城市生活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是文化价值, 村落中独特的建筑景观, 独特的习俗、道德观念、独特的信仰都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可以说乡村是文化的宝库, 它容纳和存放着中华文化的文明密码, 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富矿。

二、几点建议

(一) 认识和守护乡村的价值

保护传统村落, 建设美丽乡村需要理性的规划、需要各种政策的支持。但前提是要认识到乡村的重大价值, 而不是简单的甚至错误地把乡村当做落后经济文化的代表, 当做需要改造的对象。乡村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是中国文化的基因库, 它的生态价值、生活价值、文化价值独特且意义重大, 它的很多文化基因看似渺小, 但如果合理利用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裂变效应, 会对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 认识和守护乡村价值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思想基础。

(二) 保护乡村的风貌系统

清代思想家王夫之说:据器而道存, 离器而道毁。有形的空间实体即是乡村价值的“容器、载体”, 也是乡村价值本身。留住“形”才能留住“神”, 保护乡村的空间实体、风貌系统是第一要务, 这个空间实体、风貌系统可以缓慢演进, 有机更新, 不能短时间内颠覆性改观。保护的关键是维护乡村系统平衡。预防性干预以及修复其自组织能力, 维护村落稳定适中的动态平衡。

(三) 发展乡村经济, 缩小城乡不平等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

发展乡村经济是乡村建设发展的内在动力, 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保证乡村生产生活健康延续是守护乡村价值, 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因此, 要进一步细化政策、真正做到精准扶贫, 使农村整体的生产生活面貌发生改观, 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不断提高, 才能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王文龙,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反思及其政策调整建议——以日韩乡村建设为参照[J].农业经济问题, 2016 (10) .

学习华西经验 建设美丽乡村 篇8

一、基本特点

华西新市村,被誉为“天下第一村”,是全国著名的先进典型,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60年代初,华西新市村仅有土地面积845亩,欠债1.5万元,而现在的年销售收入512亿。老百姓的收入,从人均分配53元,到人均收入10万元。五十年来,在强烈的发展意识和科学的发展理念引导下,华西新市村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四大步:“七十年代造田”,成为农业样板村;“八十年代造厂”,实现农村工业化;“九十年代造城”,实现农村城镇化;“二十一世纪腾飞”,实现农村现代化。从昔日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发展成为了今日富裕、幸福的“天下第一村”;由本村村民的日益富裕,发展成为了现在带动周边16个村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典范。华西新市村新农村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生活宽裕:华西新市村的老百姓,家家住进了400-600平方米的别墅,拥有1-3辆小轿车。家家都是富裕户,户平存款最少的100多万,最多的不超过1000万。真正实现了“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优教不忘小,生活环境好,三守促勤劳,小康步步高”。乡风文明:该村的“精神文明开发公司”实施“富脑袋”工程,使全村村民实现了思想纯净化、知识科技化提出了“六爱”教育、“十富赞歌”、“十穷戒词”等,成为全村群众简明易懂的行为标准。管理民主:坚持了民主讨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实行了“一分五统”的村级管理新思路,既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发展理念,又开创了超大型村庄民主管理体制建设的先例。目前,华西新市村已经形成了“南有钱庄(工业经济区)、中有天堂(村民生活居住区)、北有粮仓(农林科技示范园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格局。

二、主要经验做法

根据这次学习考察情况,总结华西新市村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始终高扬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大旗。发展是华西的最强音,是华西的主旋律。老书记吴仁宝常说:“发展最科学,不发展最不科学”、“物质精神双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在老书记的带领下,华西人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咬定目标毫不动摇,做到困难面前,迎难而上;顺境面前,顺势而上;机遇面前,大干快上。尤其是近几年来,华西新市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走出了一条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使华西新市村不但经济强,而且生活富、环境美,“美丽的华西新市村、幸福的华西人”,已成为华西独特的品牌形象。

二是始终保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锐气。多年来,华西人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将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性与因地制宜发展华西的创造性高度统一,表现出敢为人先、敢于超越的创新胆识。学习华西经验,弘扬华西精神,就是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活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解放思想破解难题,以实事求是开辟道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创前人没有创过的业。

三是始终牢记以人为本、共同富裕的宗旨。“有福民享,有难官当”是吴仁宝老书记的一句至理名言,也是华西新市村历届领导班子的行为准则。华西新市村带头人始终把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和毕生的追求,倾心尽力为群众办好事、谋利益,有效地调动了华西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启示启发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华西从昔日人人穷得没饭吃的贫穷小村,发展到今天户户住别墅,家家有汽车,户均存款超过百万的“天下第一村”。华西的巨大变化不仅让人惊叹,也让人深思。其发展经验对新农村建设有诸多启示。

启示之一,新农村建设必须有一个好的领路人。华西新市村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吴仁宝在其中发挥的核心作用是无人能够取代的。没有吴仁宝,华西固然也能像其它农村一样能得到发展,但是要想取得今天的巨变,恐怕很难。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一个无私奉献、信念坚定、能领着乡亲们艰苦创业的好带头人。我们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全方位宣传新农村建设工作给农民带来的好处,真正使广大群众明白自己是新农村的建设主体、投资主体和受益主体,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实践中,要深入到各村点召开群众大会,选出能真正带领乡亲们艰苦创业的好带头人

启示之二,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扶持壮大富民产业,发展经济不动摇。吴仁宝曾说:“我是穷过来的,看到有人穷我就心疼,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穷人过好日子,这是我的原动力。”目前江苏华西集团拥有60家企业,八大上市公司,因为有这样的经济实力,华西的村民才能过上幸福的日子。我们也应该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依托横江葡萄、肉鸡、生猪、肉牛、松脂五大特色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专业村,推进庭院经济、劳务经济、旅游经济。每个村点培育一个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培植三名以上专业大户和能人,并积极引导他们加入党组织,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每个村点都能找到特色产业支撑,力争60%以上的新农村建设点形成或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产业,使点上农民收入增收走在全县前列。

启示之三,新农村建设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社区配套设施和服务。华西新市村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切实加大农村社区公共设施建设,美化村容村貌。过去的泥路、小道,已经全部脱胎换骨,变成平坦、宽阔的水泥路。田边绿树成荫,河塘黄石驳岸,工厂整齐清洁,地面草坪成片,鸟语花香,人人喜气洋洋。我们建设美丽乡村也要按照完善设施、加强服务、丰富生活、促进和谐的原则,科学引导村点社区建设。大村或村委会所在地要整合农村书屋、农村超市、农资供应点、信息代办点、卫生室、计生室、社会治安室、党员活动室、农民培训场所、老年人娱乐室、幼儿园等服务载体,建立涵盖党建、文化、卫生、计生、教育、商贸、治安、纠纷调处等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农村社区,力争每个乡镇都有一个新农村社区示范点。每个新农村建设点要有一个文化活动室、一处休闲活动场所、一个宣传栏和一套管理制度;开展“清洁户”、“文明户”、“信用户”、“五好家庭”、“生育文明”等群众性评比活动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促进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

[作者简介]

罗腾玉,江西省吉安县委农工部副部长、农办主任。

上一篇:学肃反个人自我剖析下一篇:初中三年级开学班主任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