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设备管理办法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抗旱设备管理办法

抗旱设备管理办法 篇1

运城市防汛抗旱办

2011年4月29日

为落实省防办“晋汛办电[2011]10号文件《关于开展县级抗旱服务队抗旱设备购置检查工作的通知》和晋汛办[2011]11号文件《关于加强抗旱物资验收工作的通知》”精神,4月23日至4月27日,我市防办组成由张珍副主任带队的专项检查组,对各县(市、区)抗旱设备购置、到位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检查组深入13个县(市、区)抗旱服务队物资储备仓库,现场察看了设备购置、验收、入库、保管、使用维修“五个制度”建立情况、查看了采购合同、入出库台帐等相关资料,听取了各县(市、区)抗旱设备购置落实情况及存在问题的汇报。现将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采购合同执行情况

4月9日,我市召开了抗旱服务队长抗旱设备购置督查汇报会议,进一步完善合同签订手续,对设备到货、付款期限等进行了明确要求。会后,各县(市、区)根据会议要求,及时安排部署,截止目前,13个县(市、区)服务队采购合同均已签订到位、手续也基本完善。除部分打井洗井设备六月底到货外,其余设备均在4月底至5月初全部到货。

二、抗旱设备入库情况

截止目前,我市已入库抗旱设备价值达1740万元,占2600万元的67%。其中,入库拉水车32辆,三、四轮拉水车10辆,小型送水车20辆,打井、洗井设备1套,移动水泵1300台/套,移动高扬程灌溉泵2套,机泵一体车49套,移动喷、滴灌节水设备21套,输水软管84100公斤。(详见附表)

三、新建、扩建、改建情况

为做好抗旱设备入库工作,我市各服务队积极采取措施增加仓储设施。平陆、永济新建仓库约800m,盐湖、垣曲扩建仓库1000余m,改建仓储条件的有万荣、河津、闻喜县服务队约2000余m,其余县(市)通过借、租等形式,增加仓储 面积约4000余m,目前,我市服务队共新增仓储面积约7800余m。

四、资金到位支付情况

除芮城抗旱设备购置资金属于财政局验收设备后直接支付给厂家外,其余县(市、区)资金均已到抗旱服务队帐,设备入库后立即支付。盐湖区省统采的拉水车、移动水泵资金已支付,绛县除钻井机未支付外,其余全部支付。检查中,我们要求各队抓紧支付资金,设备和材料到货后立即付款,不得拖延。

五、建立“五个制度”情况

为确保抗旱物资储备安全,质量完好,数量准确,科学管2222

2理,至4月27日,除临猗、万荣、芮城三县未建立规章制度外,其余10县(市、区)均建立了设备购置、使用管理、验收、保管、入库、出库、使用流程等相关制度。其中制度上墙的有稷山、夏县、盐湖三县(区)。

六、部分设备调整情况

夏县原有批复购置S300型打井机1套和洗井机1套调整为S300型打井机1套和C-6冲击打井机1套,三轮拉水车2辆。

平陆原批复机泵一体车16套,单价1.39万元调整为泥水混合机泵一体车10套,单价2.24万元。

稷山原批复4寸机泵一体车30套调整为3寸机泵一体车10套,4寸机泵一体车20套。

七、存在问题及措施

1、进度不平衡问题。由于是第一次较大数额集中采购,而且要求政府采购中心实施,协调工作较多,盐湖、河津、永济等服务队走了一段弯路,进度较慢。我们检查中已提出明确要求,最迟5月10日完成采购付款、设备入库。

2、现有物资仓库室内面积不能满足抗旱物资存放要求,新建仓库多数未完工,影响入库进度。对此,我们已同各县(市、区)水利局长协商,采取借、租等办法,解决仓储不足问题。此外,长远仓储问题还要依靠服务队创收来解决。

总之,我们通过这次检查,摸清了底子、理清了关系,加快了验收入库进度。各县(市、区)服务队也在全力以赴做好善后扫尾工作。我们拟于5月10日后组织专门验收组,对这项工作进行全面验收。

抗旱设备管理办法 篇2

1抗旱设备在服务抗旱中的重要作用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抗旱设备管理是实现抗旱减灾效能的重要保证。抗旱设备的稳定运行, 必须建立在具备先进设备及良好的管理水平之上。抗旱设备分为应急拉水设备、打井洗井设备、移动灌溉设备、移动喷滴灌设备、输水软管、简易净水设备、清淤设备、发电和动力及其他设备等类别, 每类设备又包括多种不同的品种。湖南抗旱设备数量多、价值高、种类繁杂、存放地点分散。这些设备分别由各县级防汛办管理, 在抗旱期间, 各县级抗旱服务队利用抗旱设备积极开展打井取水、外引水源、运水送水等各项服务, 着力保障了农业灌溉、人畜饮水安全。据统计, 近三年共解决人饮困难群体922.25万人, 抗旱浇地1 785 460 hm2, 有效缓解了湖南因旱致灾所造成的经济社会损失。非抗旱期间, 抗旱服务队充分利用自身的设备优势, 积极走市场化经营道路, 开展设备租赁、清淤疏障、专业服务、节水技术创新等服务, 参与工期短、投资少、见效快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 努力拓展经营领域。芷江县抗旱服务队对抗旱设备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管理, 制度齐全, 一方面充分保证了应急抗旱职能的履行, 一方面利用抗旱设备积极开展人畜饮水、山塘水库灌浆等多种经营, 建队15年来共创造295万元利润。长沙县抗旱服务队2009年以来每年实施山塘清淤700 hm2, 累计恢复山塘蓄水能力1 200万m3, 社会效益显著。科学管理有效使用好各类抗旱设备对于更好地提高抗旱减灾职能、发挥使用效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县级抗旱设备管理使用存在的问题

2.1抗旱设备维修养护经费难落实

抗旱设备作为国有资产, 承担着地方应急抗旱等公益性工作。抗旱应急服务造成抗旱设备和器材的一定损耗, 但由于县级财力有限, 缺乏正常的投入机制, 造成的损耗往往难以得到足够的补偿, 设备没有正常的维修养护经费, 直接影响了抗旱设备功能的发挥和抗旱服务队的良性运行。随着设备数量的增加, 原材料价格上涨, 以及厂家技术革新导致零配件更新快等因素, 维修保养、技术人员业务培训经费都在增加。抗旱服务队也对自身承担的公益性服务工作宣传不足, 争取县级财政支持力度不够, 大多数抗旱队伍没有建立设备维修养护的补助机制。据初步统计, 目前湖南仅有20支县级抗旱服务队落实了财政预算安排的部分维修养护经费。

2.2抗旱设备使用率不高

受气候、工程等因素影响, 单纯的抗旱应急性服务季节性强, 就设备抗旱功能而言, 使用率并不高。如今年湖南雨水充沛, 旱情范围小, 约有70%的抗旱设备闲置。而在非抗旱期抗旱服务队开展小型水利设施维修时, 因广大农户对政府依赖性大, 有偿服务意思不强, 有偿服务难度大, 难以做到“保本微利”, 往往是“保本无利”或“赔本负利”。许多县级抗旱服务队在抗旱工作结束之后为避免赔本, 把大量的设备入库封存, 减少使用, 造成闲置, 没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2.3抗旱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

部分县级抗旱服务队把设备购置当做一项任务来完成, 购置之后没有树立主人翁的意识, 没有建立健全设备管理的一系列完整制度, 管理不善, 极易造成设备毁损和国有资产的流失。有些抗旱服务队对抗旱设备无偿借用和下发分配, 如湘南某县抗旱服务队送水车无偿给环卫局使用, 个别县抗旱服务队还计划将设备配发给乡镇。设备保管人责任不明职责不清, 对一些有偿租借的抗旱设备监管不力, 造成掠夺式使用。

2.4抗旱设备装备不足

目前, 各市、县一级抗旱队伍主要依靠地方财政投入来购置设备, 据调查, 大多数抗旱服务队伍装备落后, 品种不全、数量不多, 已有设备大多老化严重, 而乡镇一级的抗旱服务组织普遍缺乏工作所需的设备、机具等, 旱情发生时往往无设备可调用, 无法发挥抗旱减灾作用。国家安排的抗旱经费有限, 湖南已组建的126个县级抗服务队伍中还有74个没有享受国家的补助, 加之上级补助经费由省分配到市、县, 安排过度分散, 不能形成规模性的设备资产。

3科学管理有效使用充分发挥抗旱设备效益

3.1加强抗旱队伍的装备建设

要按照“装备一流化”的要求, 县级抗旱服务队在设备数量上要根据队伍建设规划, 将抗旱应急装备、机具武装到位;在品种上, 要有步骤、有计划地淘汰落后设备, 增加科技含量高的新设备, 提高抗旱减灾的效率;在结构上要突出应急抗旱的需求, 增加移动发电机、移动水泵等机动性较强的设备;在管理上, 加强抗旱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测, 确保随时调用。

3.2明确抗旱设备的产权归属

原则上实行“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国家投资购置的抗旱设备属国有资产, 省、地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代表出资人进行监管, 县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设备的管理、使用和调配。县级防汛办只有使用权和维护保养的义务, 不能配发到基层, 不能无偿租借。

3.3建立和完善抗旱设备管理制度

县级抗旱服务队要建立健全抗旱设备购置、验收、入库、出库、保管、使用、维修、养护等管理制度, 所有抗旱设备都要建档, 责任到人。县级抗旱服务队财务应单独建账, 做好成本核算。固定资产要足额计提折旧费, 专户存储, 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 维持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3.4落实维修养护经费的财政补给

抗旱设备作为公益服务的固定资产, 定性要明确。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积极协调财政部门, 将抗旱设备的维修保养经费等纳入县财政预算。同时, 要加强与当地财政部门的沟通, 逐步完善抗旱应急补偿机制。财政应补助抗旱送水、浇地等抗旱应急服务的用油、用电及临时聘请机械操作手的劳务费用等抗旱消耗。

3.5提高设备使用率, 发挥使用效益

根据国家防总“以队养队, 滚动发展”的建队思想, 在切实做好抗旱减灾工作的前提下, 各抗旱服务队结合自身实际, 充分利用抗旱设备优势, 按照保本微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走以抗旱服务为主, 多种经营并举的发展之路, 开拓市场经营, 参与市场竞争, 强化“造血”功能, 实现滚动发展, 为防汛抗旱服务队的良性运行打下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坚持“平战结合”原则, 抗旱期, 优先保证抗旱减灾职能的需要;非旱非汛期, 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营性服务, 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沟渠疏洗、山塘清淤、河道保洁、安全饮水和小型水库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设上来。一方面可提高设备使用率;另一方面可获得经营性服务收入, 创收增值, 弥补抗旱服务队经费不足, 逐步实现“以队养队”, 良性运转。芷江县抗旱服务队充分利用抗旱设备优势, 组建了灌浆工程队, 聘请了7个季节性临时工开展工程建设, 承担45座水库的灌浆施工任务, 实现产值358万元, 获利润52万元, 抗旱设备充分发挥了使用效益。

3.6合理科学使用抗旱设备

围绕提高人员素质, 用好抗旱设备。做好人员培训, 让使用设备操作人员熟悉设备结构、性能、操作方法和设备保养知识。坚持设备不带病运转, 不超负荷使用, 遵守操作规程, 防止事故发生。按规定进行保养, 在计划检修时间停机修理维护, 确保正常运行。

3.7实现抗旱设备管理信息化

实现设备现代化管理, 便于应急调度, 要加强抗旱设备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湖南近期开发了一套抗旱设备管理软件, 对设备从采购到报废的一个全生命周期中所发生的各种事件进行跟踪。通过建立全省统一和准确的设备资产管理台账, 为每台重要设备建立完整的资料库, 全面准确记录、保存抗旱设备各项数据, 特别是设备的使用、维护、报废、清理的全过程, 并对其进行全方位分析, 为各级使用管理部门服务。

3.8进行设备管理使用的绩效考评

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抗旱保苗 篇3

1.灌水

由于水的热容量比空气和土壤热容量大,灌水能使近地层空气中水汽增多,在发生凝结时放出潜热,可缓冲地面温度变幅;同时,灌水后土壤水分增加,土壤导热能力增强,使土壤温度增高。据调查,霜冻前灌水可提高麦田近地面温度2℃~4℃,具有减轻霜害的作用。因此,防止冻害可根据天气预报在初霜冻和倒春寒到来之前1~2天突击小水浇灌麦田。一般砂地、高岗地应晚浇,黏土地、低洼地应早浇,土壤墒情好的可以不浇。通过及时浇水,可以塌实土壤,利于根系发育、及时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减轻冻害,同时还能满足小麦对水分的需求。

另外,目前未浇越冬水的地块或浇越冬水较早、土壤相对湿度低于50%的地块,可利用晴暖午后小水细灌,切忌大水漫灌;气温低于0℃应停止灌溉,以免水分在地表结冰而不能渗入土壤,使麦苗窒息或遭受冻害。

2.适时中耕保墒

中耕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地温,同时可采用壅土培根的办法防冻害,能有效增加分蘖数,弥补主茎损失。“麦锄三遍草,病少虫少长得好”,冬锄与春锄,既可以消灭杂草,使水肥得以集中利用,减少病虫害发生,还能消除板结,疏松土壤,增强土层通气性,提高地温,蓄水保墒。

对前期已实施冬灌的田块,须及时浅锄松土,以防止土壤板结、开裂失墒,并能提高0~10厘米深处地温,促苗生长,确保小麦安全越冬。

3.镇压

当前我省大面积采用旋耕耕作方式,导致整地质量差、耕层土体翘空,土壤根系不能很好地吸收水分,根系普遍发育不良。去年12月初,曾出现的寒流使气温骤降,在不少地方造成了冻害。土壤松软、坷垃多的麦田,在地面上冻以后到早春解冻前,都可以进行镇压,特别是旱地和干旱年份更应早压多压,镇压能有效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是小麦栽培的一项重要农艺措施。它能够破碎土块,塌实土壤,增强土壤毛管作用,提升下层水分,调节耕层孔隙,弥补土壤裂缝,防止冷空气入侵土壤,增大土壤热容量和热导率,平抑地温,增强麦田耐寒、抗冻和抗旱能力,减少越冬死苗。

镇压时,应结合土质、墒情、苗情与天气灵活掌握。土质黏重,表土板结干硬的麦田不宜镇压,以免对麦苗损伤过重。漏风淤地透风跑墒,可重压;两合土、沙壤土耕性好,应轻压;风沙土跑墒、吊根,应适当重压;整地质量差,土壤翘空,旋耕地,要重压;整地质量好的可轻压。土壤墒情差的应重压,墒情好的可轻压,土壤过湿不能压。一般0~10 厘米深土壤含水量达17%的地块可镇压,以免造成板结。旺苗控上促下连续压,壮苗促根防旺酌情压,弱苗防旱防冻宜轻压。一般情况下弱苗不镇压,苗小无蘖不能压,苗大无蘖宜重压,拔节以后不能压。冬季镇压一般应在封冻前的晴天午后进行,春季镇压在解冻后进行。

对旋耕不实、没有灌溉条件或天气寒冷不适宜灌溉的麦田,采取镇压后中耕、撒施农家肥及利用秸秆覆盖等措施进行保墒、抗旱、防冻。

4.施肥

科学追肥也是麦田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冻害比较严重的麦田,就需要追肥。另外,像黄苗麦田、缺肥麦田及有缺肥倾向的麦田,都需要结合浇水进行追肥,追肥量不要太多,一般是,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

抗旱设备管理办法 篇4

第一条 为了加强我市防汛抗旱项目建设及专项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费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防汛抗旱资金,是指由市级财政预算安排,为保证防汛抗旱工作有序、高效运行,而用于防汛抗旱工程和非工程系统的应急加固除险和水毁修复,以及用于遭受水旱灾害而开展防汛抗洪抢险或抗旱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防汛抗旱项目是指为保证大连市防汛抗旱体系(水利部门管辖范围内的防汛和抗旱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完整和适用功能而进行的建设、维护运行、加固除险及修复治理。

第四条 在遭受严重水旱灾害时,区市县(先导区)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增加防汛抗旱资金投入。确有困难的,可向市财政和大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防办”)申请防汛抗旱专项补助资金。

第五条 防汛抗旱资金的分配与使用管理,要体现防汛抗旱应急机制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防灾救灾理念,突出政策性、及时性和有效性。第六条 本办法适用于大连市境内申请防汛抗旱资金的防汛抗旱项目。

第二章 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第七条 防汛抗旱资金中用于防汛的支出,主要是用于防汛抗洪抢险,以及为保障安全度汛而进行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的建设。

一、防汛工程措施:涉及到防汛安全的水库、河道、堤坝、重要海堤及涵闸、泵站等的应急加固和水毁修复。

二、防汛非工程措施:水文测报设施设备,防汛通讯设施的修复,防汛调度指挥、洪水预警预报、山洪灾害防治等各类与防汛相关的系统建设与维护,各类防洪预案、洪水风险图的编制;防汛抢险队伍建设、防汛抢险演练;防汛物资及设备购置、储备及管理费用。

三、防汛抗洪抢险专项经费具体开支范围:

(一)在防汛抗洪抢险期间,参加现场防汛抗洪抢险和组织群众安全转移的人员伙食费用;

(二)抗洪抢险所需物资材料的紧急购置费用;

(三)临时购置用于巡堤查险、堵口复堤、水上救生、应急监测、预警预报等小型专用设备的费用,以及为防汛抗洪抢险租用专用设备的费用;

(四)临时架设租用报汛通信线路、通信工具及其维修的费用;

(五)水文、雨量测报费用,以及为测报洪水临时设置水文报汛站所需的费用;

(六)租用及调用运输工具所发生的租金和运输费用;

(七)动用的各类机械的燃油料、台班费及检修费和租用费;

(八)耗用的电费和临时防汛指挥机构在发生特大洪水期间开支的临时办公经费等。

下列各项不得在市级防汛补助费中列支:

(一)已列入河流达标治理规划范围内的河道整治费用;

(二)工矿、铁路、公路、邮电等部门应急度汛项目费用;

(三)城市新建防洪工程项目;

(四)灌溉渠道、渡槽、平塘等农田水利设施的水毁修复费用;

(五)列入基本建设计划项目的在建水利工程水毁修复及应急度汛所需经费;

(六)项目涉及的征地、动迁等费用;

(七)其他应在部门预算中安排的经常性防汛业务经费。第八条 防汛抗旱资金中用于抗旱的支出,主要用于补助遭受严重干旱灾害的区域旱情监测,兴建应急抗旱水源和抗旱设施,添置提运水设备及运行的费用。

抗旱资金具体开支范围:

(一)抗旱设备添置费。因抗旱需要添置水泵、汽(柴)油发电机组、输水管、找水物探设备、打井机、洗井机、移动浇灌、喷灌滴灌节水设备和固定式拉水车、移动净水设备、储水罐等抗旱设备发生的费用;

(二)抗旱应急设施建设费。因抗旱需要应急修建的泵站、拦河坝、输水渠道、水井、塘坝、集雨设施等费用;

(三)抗旱用油用电费。抗旱期间,采取提水、输水、运水等措施而产生的油、电费用;

(四)抗旱设施应急维修费。抗旱期间,抗旱设施、设备应急维修发生的费用;

(五)旱情信息测报费。抗旱期间临时设置的旱情信息测报点及测报费用;

(六)市级抗旱物资储备费用。市防办购置、补充、更新市级抗旱物资及储备管理费用;

(七)其他费用。抗旱新技术新产品示范、推广费用。下列各项不得在抗旱补助费中列支:

(一)正常的人畜饮水和乡镇供水设施的修建费用;

(二)印发抗旱资料、文件等耗用的宣传费用;

(三)各级抗旱服务组织的人员机构费用。

第三章 项目申报

第九条 防汛抗旱工程项目原则上要立足于工程现状,维护工程的原有规模标准不改变、不扩大,如确需改变或扩大时,要进行专门论证,并按管理权限报批。

第十条 区市县(先导区)水行政主管部门须按照大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部署,以确保防汛工程正常运行、安全度汛为原则,按照轻重缓急、科学合理地确定防汛度汛的申报项目。

第十一条 区市县(先导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于每年10月20日前,在完成勘察设计的基础上,由区市县(先导区)财政、水利部门联合向市财政局、市防办申报。

市水务局所属单位申请防汛抗旱专项经费,在完成勘察设计的基础上统一报送市防办。

区市县(先导区)水行政主管部门须对项目的合规性、合法性负责。

市防办负责组织有关单位、专家于11月底前完成对申请下一需市补的防汛抗旱项目设计方案进行审查认定,在报请大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市防指”)批准后,将申请项目计划报送市财政局。由市财政局委托市财政投资审核中心于项目实施当年3月份前完成审定项目投资额度工作,并根据审定后的投资额度作为确定项目补助资金依据,按照补助比例下达财政补助资金投资计划。

水毁修复工程的申报需满足工程损毁是由于洪水、暴雨引起,险(灾)情即将发生、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并趋向扩大化,不立即采取紧急措施排除险情将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较大损失的工程项目,由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认定初步意见,并上报市防办,由市防指研究审定。

区市县(先导区)需市补的防汛度汛非工程措施项目的申报要以为确保防洪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原则,由区市县(先导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上报。原则上只允许上报涉及所在区市县(先导区)全域防汛保障的非工程措施项目。

第十二条 防汛度汛项目申报须包括以下内容:

(一)工程初步设计;

(二)工程待维修部位的影像照片;

(三)其它资料。

第十三条 项目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项目申报程序组织项目申报方案,项目一经上报,不得擅自变更或调整,确需变更或调整的,须按原审批程序报批。

第四章 投入政策和资金管理

第十四条 防汛抗旱资金的使用原则及重点:

(一)事权与财权统一的原则。防汛抗旱项目按照事权、责权划分,由市、县、乡及经营管理单位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并同时承担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市政府直接管辖的防汛抗旱项目资金主要由市政府承担,区市县(先导区)级政府管辖项目,市财政予以一定补助。

(二)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原则。在项目安排上,应先做好规划,同时要量力而行,按照轻重缓急,优先安排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密切相关的项目。

第十五条 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原则,并根据区市县(先导区)财政状况及建设任务等因素综合考虑,防汛抗旱项目投资实行分级承担和差别化政策,即市本级防汛抗旱项目所需资金由市级财政全额负担;“北三市”及长海县项目市财政按照投资额70%补助,“南三区”及先导区项目市财政按照投资额60%补助,其余部分由各区市县(先导区)及县以下财政、管理单位自筹解决。

第十六条 防汛抗旱资金主要用于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规定的项目支出。

第十七条 项目业主应严格按照批准的工程建设内容使用建设资金,并按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行专款专用。对不按规定使用工程建设资金的,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有权终止项目执行,并由财政部门将资金收缴国库。对违反财政纪律的项目单位和负责人,将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区市县(先导区)财政部门要对项目资金使用实行全程监管,及时拨付建设资金。

区市县(先导区)防汛抗旱项目由财政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补助费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市财政局、市防办。

第五章 建设管理

第十八条 防汛抗旱项目建设由各区市县(先导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九条 防汛抗旱项目原则上实行招投标制,凡符合招标条件的防汛抗旱项目,应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大连市水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相关规定进行公开招投标,对特殊情况(如汛期突发的急需修复的抢险工程、物资购置等)不能实行招标的防汛抗旱应急工程及防汛度汛非工程措施项目,须经区市县(先导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审批后,报市防指、财政局备案。市本级不能实行招标的防汛抗旱应急工程及防汛度汛非工程措施项目须经市防指批复后方可实施。

第二十条 防汛抗旱项目招标投标监督管理由项目所在区市县(先导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第二十一条 防汛抗旱项目实行合同管理制。项目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与工程设计、监理、施工、设备供应商签订建设工程合同或委托合同。

第二十二条 防汛抗旱项目建设单位在开工前,应向水利质量监督机构办理质量监督申报手续,填写《水工程质量监督申请书》,并提供所需材料,接受水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其工程质量进行监督。

第六章 项目验收

第二十三条 项目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批复文件规定的期限完成各项建设内容。项目完工后,应持《水工程质量核定申请书》和所需材料到质量监督机构办理质量核定手续,并按规定完善整理竣工资料、完成竣工决算后,向区市县(先导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

区市县(先导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进行项目验收。

第二十四条 区市县(先导区)水行政主管部门项目验收后,将竣工验收专项报告上报市防办、市财政局。在区市县(先导区)验收的基础上,市防办组织相关部门人员、专家将对区市县(先导区)的验收结果进行抽查,检查不合格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将核减当年防汛资金补助指标。

第七章 附则

抗旱设备管理办法 篇5

2009年秋冬以来,我县持续干旱,已发展为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前期的旱灾对全县小春生产及人畜饮水带来极大的影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进入汛期后全县大部分乡镇没有效降雨,致使大春农作物无法耕种或出苗率低等情况。目前,全县旱情仍呈持续严重,抗旱形势严峻。灾情发生后,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的首要工作任务。面对旱情,丘北县民政局以抗大灾、保民生、抓春耕、促发展为重点,积极发挥在抗旱救灾工作中的综合协调和主力军作用,以受灾群众呼声为冲锋号,以重灾地区为主战场,以干部职工为救援队,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抗旱救灾保民生。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0年7月30日,全县12个乡(镇)99个村民委(社区)1263个自然村不同程度遭受干旱灾害,导致23.05万人10.81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缺粮人口7.75万人。农作物受灾30656.54公顷,成灾29900.67公顷,绝收25770.6公顷,此次旱灾共造成农林牧经济损失3.36亿元,直接农业经济损失1.1046亿元。

进入汛期后全县大部分乡镇没有效降雨,致使大春农作物无法耕种或出苗率低等情况。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313.8万元,给灾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

二、工作措施

针对目前严峻的旱情形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各级各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团结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全力以赴开展抗灾自救,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一)积极应对,精心部署抗旱救灾工作。去年8月旱象刚显露,县委、政府就就密切关注旱情发展态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抗旱救灾工作。县民政局切实把抗旱工作摆到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积极组织召开职工大会。要求民政干部职工“思想上没有丝毫的松懈,工作上没有丝毫的松驰,措施上没有丝毫的松劲”,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高度重视灾区群众生活,高位推动抗旱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高度重视灾区群众生活,建立严密的工作机制,确保救助工作不漏一户、不掉一人,努力将旱灾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为认真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县民政局成立了民政抗旱救灾救援分队。形成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检查,亲自落实,分管领导集中精力,全力以赴,齐心协力配合抓抗旱的工作格局。救援分队遵循注重科学、讲求效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及时了解旱情,积极采取措施,经常性地组织抗旱救援队伍为困难群众免费送粮送水上门,确保受灾群众度过困难时期。努力提高抗旱救灾处置能力,落实各项抗旱救灾应急措施,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并设立缺水缺粮热线电话,对因灾出现缺粮缺水困难群众,立即集结到位,在县抗旱指挥部和局领导的统一领导下,按应急管理机制及时安排开展救助工作,力争抗旱工作发挥最佳效果。

(二)多方筹资、加大投入,确保抗旱救灾工作落到实处。面对百年不遇的特大旱情,县民政局坚持“救灾资金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充分发挥部门在抗旱救灾工作中的统筹协调作用,组织一切力量,调动一切资源,采取一切措施,多方筹措资金,全力以赴确保打赢抗旱救灾保民生硬仗。县民政局抗旱救灾资金投入1823.5139万元。截止2010年12月30日,上级下达抗旱救灾专项资金1125万元;州慈善总会下达爱心慈善捐款373万元;县级接收社会各界及全县共产党员特别捐款325.5139万元;接收捐赠抗旱救灾多功能运水车1辆;接收捐赠物资矿泉水13530件,桶装矿泉水1000桶,饮料1388件;接收捐赠21金维它维生素10件。

抗旱救灾资金支出1823.5139万元。一是制定弱势群体分类救助方案。结合我县的旱情情况,截止2010年12月30日,下拨抗旱救灾资金1373.2744万元(其中:①由县财政直接划拨12个乡镇救灾资金997.6667万元;②教育系统抗旱救灾26万元;③水务部门水利设施建设341.6077万元;④县卫生局饮水卫生消毒处理5万元;⑤县统计局3万元)。二是积极调运救灾物资。多方采购水桶、运输水袋、抗旱运水车等必需的救灾物资及时发放到灾民手中,共支付物资资金167.6742万元。(其中:

1、抗旱救灾物资发放:50公斤塑料桶1450只,150-200#塑料桶396只,450L储水桶3272只,4立方米运水袋191个,5立方米运水袋159个,6立方米运水袋50个,共支付资金67.6742万元;

2、抗旱运水车辆10辆,共支付资金100万元;加上捐赠的抗旱救灾多功能运水车共11辆已全部投入使用)。三是加大粮食回供救助力度,县民政局夏荒期间用于缺粮人口资金210.3653万元。四是做好汛期前救灾物资储备,共支付资金72.2万元。五是管好用好捐赠物资,发挥捐赠物资的效用,切实解决饮水困难学校的用水安全,分两批下发矿泉水12个乡镇44所学校,共发放矿泉水13530件,桶装矿泉水1000桶,饮料1388件,21金维它维生素10件,为全县抗旱救灾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三)科学调供,突出重点,救助到位,优先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丘北县把保人畜饮水安全放在第一位,合理调水供水,积极组织发动群众储水抗旱自救。根据群众的实际情况,在补助上区别对待,对五保户、残疾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按每天每人20公斤的用水量免费供水,保障生活用水需求,做到“不漏一户,不掉一人”。同时,县民政局积极采取组织送水、发放生活补贴、购买粮食等多种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活救助方案,分类实施救助,千方百计确保受灾困难群众有水喝、有饭吃,并落实包保责任制,采取人盯人的办法,确保弱势群体生活不出问题。重点做好受灾户及低保户、五保户、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的生活救助问题,把灾区“小春无收成的家庭、无经济收入来源的家庭、无基本口粮的家庭”三无人员实施重点救助,组织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开展送水、送粮服务。截止2010年12月30日,我县已发放救灾粮食240吨,储备粮食318.6吨,使16000人缺粮问题得到解决。

(四)责任落实,信息通畅。灾情发生后,县民政局积极发挥灾害信息网络的主渠道作用,切实加强灾情信息报送,严格执行灾情信息报送的有关规定,增强灾情统计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灾情信息管理水平,为灾害应急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切实加强与农业、水利、气象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当前旱情及下一步发展趋势,及时掌握因旱造成群众缺水、缺粮等生活困难情况,并在工作中采取有针对性的应急措施。确保灾情信息及时、准确、快捷,为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民政部门做好抗旱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五)深入灾区,心系灾民。县民政局成立了四个督查指导组,分别由局领导带队,深入各乡(镇)加强开展抗旱救灾工作的督查指导,帮助解决抗旱救灾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重点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生活用水困难。指导各乡(镇)民政部门做好抗旱救灾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灾情发生以来,县民政局干部职工累计深入灾区查灾核灾150余人(次),为受灾群众免费送水100余立方,缺粮户送粮上门20000公斤。

(六)夯实基础,努力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切实抓好共产党员特别捐献资金1073口爱心水窖项目建设工作。积极组织群众清淤扩容和修复旱灾受损工程,做好雨季蓄水和安全度汛准备等工作,有效改善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牢固树立抗大旱、打硬仗的思想,把抗大灾、保民生、抓春耕、促发展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中,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举全县之力奋力夺取抗旱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

1、加强灾情监测和信息上报工作。切实加强旱情监测,及时掌握旱情发展动态。重视信息收集、整理和统计上报工作,继续组织县、乡、村工作队逐村逐户对灾情进行再摸底、再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抗旱救灾工作有效开展提供决策依据。

2、进一步完善方案,保障弱势群体人畜饮水安全。千方百计解决五保户、特困户、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的生活用水和学校、医院用水。做好灾区缺粮人员,按每人每天1市斤基本口粮进行救助,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3、关注民生,加大夏荒缺粮人口的救助工作,确保群众生产生活不出现问题。在对夏荒期间灾民生活临时困难救助时,采取现金救助和粮食救助相结合等特殊措施,确保夏荒期间缺粮群众的基本口粮保障。

4、做好汛期各类值班制度,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为汛期防灾救灾工作做准备。

抗旱打井的建设管理之我见 篇6

1 打井常见的方法

打井的方法有许多种, 具体打井方法的选择应结合当地的地质条件, 并分析工程地质因素对打井的影响, 综合打井成本等因素, 选择合适的打井方法。常用的打井方法有手挖井、打击钻井、水力钻井、螺旋钻井和冲击钻井。手挖井优点是施工过程中对工具和技术的要求较低, 可作为水库使用, 弊端是工作强度高, 受水位影响大, 硬岩石层不适合该方法;打击钻井施工简单, 不受水位变化的影响, 不足是需要花管, 打井深度受到限制, 坚硬的岩石、重黏土不适合该方法;水力钻井优点是深度不受限制, 不受水位的影响, 不足之处是对设备、技术要求较高, 增加了费用的消耗;螺旋钻井适合在有经验和适合的工具时施工, 施工容易, 避免了水位的影响, 缺点是需要专业的工具和技术, 若有比螺旋钻大的石头该方法不可取;冲击钻井优点是不受土壤类型的影响, 打井深度大, 缺点是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 不适合偏远的地方。

2 钻井工艺

钻井就是利用相关的设备在地层上钻出一个有一定深度的圆柱孔。钻井分为顿钻和旋转钻两种。顿钻是利用游梁上下运动带动钢丝绳上下动, 钢丝绳再带动钻头上下运动产生冲击作用, 击碎岩石。使用顿钻成本较低, 设备也简单, 但也有缺点, 工作效率较低, 正在被逐渐取代。还有一种钻井方法是旋转钻, 这种方法目前使用较多, 是利用钻头的旋转产生切削使岩石破碎, 比顿钻效率高, 而且能处理井塌的情况。钻井之后还要进行洗井, 目的是为了清除井内的泥沙等, 并抽出含水层泥土、细沙及渗入含水层的泥浆中的次生泥质物, 使井的出水量达到正常的标准。若一次洗井不能洗干净, 应进行多次重复洗井, 直到将井内泥沙、岩屑洗干净为止。

3 抗旱打井的建设管理

3.1 科学合理的布置井位

由于原来土地是分散经营, 土地相邻的农民在打井问题上经常发生这样的现象:若经济条件都相对较好, 就会各自打各自的井, 在这样的情况下, 水井密度过大, 抽水会发生相互干扰, 对地下水资源进行掠夺式的开采, 不利于双方对水井的充分利用, 而且耗能较大, 设备投资多, 对资源是一种浪费;如果经济条件都不好, 谁也不乐意投资打井, 这样如果真的出现严重旱灾却没有一口井救急, 只能任农作物干旱减产甚至死亡。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就必须结合井的出水量和灌溉面积合理布置井位, 农民几家联合起来打一口井, 减少了对设备的投资, 又能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 合理控制灌溉面积, 使灌溉区利益达到最大。

3.2 合理的建设抗旱水源井

家庭联产承包制度导致土地过于分散, 难以进行集中灌溉, 灌溉农业的发展受到限制。而且土地的分散经营限制了农民打井抗旱的可行性, 不利于农民灌溉田地, 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因此, 开发打井抗旱的新途径, 是当前灌溉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强学习抗旱打井的建设经验, 积极探索抗旱打井的新方法, 提出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新方案。根据现行农业的发展情况, 联户打井是解决灌溉问题的有效途径。联户打井即联合相邻土地的多家农民, 共同建设抗旱打井任务, 建立一眼大型的抗旱水井。在联合过程中, 乡镇领导应建立相应的政策和制度, 督促和引导农民联合打井, 给予一定的资金及政策支持, 加强农民打井抗旱的积极性。相对于传统打井方式, 联户打井可以有效节约经济投入, 降低农民的灌溉压力。联户打井还可以增加水井的资源利用率, 实现一井多用, 避免了过去一井单用的浪费行为, 不仅增加了灌溉效率, 而且对地下水资源有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传统的打井方式, 不但需要巨额的投资, 降低灌溉效率。并且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 导致地下水位严重下降, 使农田出现供水困难的问题。另外, 实现联户打井还可以营造出农民之间团结相处的和睦氛围, 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3.3 民主管理抗旱水源井

建设抗旱水源井是保证农田产量稳定的重要手段。虽然在多年的努力下, 我国的抗旱打井建设已经有了惊人的进步, 但随着发展规模扩大, 在水源井的管理方面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首先是对水源井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传统的抗旱水源井是以国家为建设主体, 但缺少相应的责任负责人, 导致水源井无人管理, 水井设备损耗情况严重, 设备丢失频繁, 对国家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其次, 由于责任无法具体落实, 部分水源井闲置无用, 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还有部分人利用国家的设备私自灌溉自家农田, 挪用国家财产, 为自己谋利。因此, 我们应该加强水源井责任制度建设, 民主推举水源井管理人, 管理水源井的日常维护和农时供水等事务, 建立一定的相关条例, 在水源井的使用过程中实行必要的奖惩制度。通过设置水源井负责人和建立水源井管理制度, 加强对水源井的管理维护, 使水源井的管理过程中有人可询, 有据可依, 实现水源井的民主管理。

3.4 抗旱打井的效益

抗旱打井是为了发挥井灌的独特优势, 引导农作物结构调整, 保证粮食产物的稳定产量, 为农民增加耕种收入。而科学利用水源井抗旱耕种, 实现一井多用, 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水资源, 避免地下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农作物生产发育需要的最重要资源就是水源, 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可以避免农田无水可用, 无需依靠雨水天气进行灌溉, 听天由命, 导致粮食生产缺乏稳定性, 经济收益不理想。而且, 有了充足的水资源做后盾, 农民可以加大种植规模, 根据市场需求种植一些经济效益高的农作物, 提高农民收入。因此, 建设打井抗旱的灌溉方案, 可以有效的调节农作物种植结构, 增加农作物产量收成, 提高对地下水资源的利用程度, 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单纯的依靠天气决定农作物产量的问题, 抗旱打井的建设增加了农作物产量, 提高了农民经济收入, 对维持农村稳定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4 结束语

抗旱打井是在我国农村地下水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建设的一种高效的灌溉方式。在国家的政策和资金的帮助下, 科学建设水源井, 加强对水源井的管理和使用, 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干旱农村实施抗旱打井的建设管理, 是在实质上改变农民靠天吃饭的不稳定性, 增加了粮食作物产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效益。同时, 抗旱打井不仅可以改善农田的灌溉情况, 还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的饮水问题, 为农村的经济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志宝.浅析饮水与抗旱打井的建设管理[J].价值工程ISTIC, 2011, 30 (3) :52-53.

[2]贾福浩.我国抗旱打井的若干技术问题[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2013, 10 (8) :85-86.

树木的抗旱性及抗旱造林技术探索 篇7

1 抗旱树木的形态

由于树木的形态结构会受到生长环境的直接影响, 为适应环境的变化, 最终树木的生理功能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首先作为树木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主要器官的叶片来说, 在干旱威胁下, 叶片形态结构的改变最能够反映树种对环境的适应特征。从抗旱树种叶片的形态适应特征出发其表现主要有:角质层的本质是一种类质膜其主要功能是使水分向大气散失减少, 发达的角质层存在于叶片表皮外壁, 对于植物来说就像穿了一件可以防止水分蒸发的屏障衣一般, 所以角质层越厚的植物其蒸腾降低和能量反射提高地就会越大, 最终树木的抗旱性能就会大大增强。具有表皮毛的植物其表皮毛可保护其免受强光的照射以及蒸腾减少;比叶面积较小的植物可最大程度减少水分丧失, 所以许多植物为了适应恶劣环境减少水分的流失其叶片形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例如有的会退化成针刺的形状。从上述的资料可以看出研究叶片形态特征不仅可揭示树种的适应性与干旱胁迫对树种的影响并且可奠定叶片生理生态功能研究基础, 所以在对树木抗旱性的研究中叶片的形态特征的研究十分重要。

2 抗旱树木的解剖特征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长期生长的树木其环境干旱, 为了适应环境达到抗旱性的效果树木的形态结构、解剖构造与生理功能上都发生着变化, 所以树木抗旱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树木解剖学研究, 解剖学的研究能揭示树木适应外部环境内在机理。抗旱树木的解剖特征主要表现有:叶片绒毛、气孔频率、栅/海比值、蜡被等的解剖结构;胁迫下叶片气孔的运动形式;茎的某些解剖结构及根 (丛枝菌根) 的次生构造的某些特点;有学者在观察研究灰毛滨黎茎的解剖结构时, 发现该植物具有抗旱的多轮异常的维管束, 因为该结构的存在干旱条件下的物质运输更加畅通, 其他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得到全面保证;也有学者对1年生根系的次生构造特别是导管与木质部面积比、导管与根径面积比、根横切面木质部与韧皮部面积比等指标的常见造林树种的抗旱性进行过评价[1]。

3 抗旱造林研究

抗旱造林简单的说就是对干旱地区水分利用率与造林成活率的提高, 保证树木能够顺利进行生长的重要举措就是要保证抗旱造林措施的有效进行。

3.1 选择树种

在树种的选择中要时刻谨记“适地适树”的原则, 在对树种进行抗旱性强的选择时也应该选择一些适应生存环境条件的外来树种, 如此可以使小气候环境改变, 树木便可以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比如说参试树种以相思、合欢、加勒比松、黄豆树等, 那么进行造林后就可以对树林进行胸径、树稿及冠幅生长进行分析, 同时也可以对该地区的抗旱能力研究分析, 以选择出该地区较为适合的树种。

3.2 整地

在实际的造林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造林地形其采取整地措施也应该有所不同。对整地过后的林木有研究发现, 不仅仅是针叶树木也包括阔叶树木, 经过整地之后的造林成活率可以提高到90%, 如果不进行整地的造林的话其成活率可能只是停留在10%附近, 所以整地工程的实施在造林中可以有效地使造林树木的成活率提高[2]。

3.3 植物化学抗旱剂与保水剂

伴随不断提高的科学技术, 在对于植物化学抗旱剂与保水剂的研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 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也很丰富, 比如说保水剂、“根宝”、旱地龙等的应用, 在提高我国干旱地区的造林成活率有着明显的效果。有实验证明, 进行旱地龙及保水剂的应用的栽后一个月的树根其根部的生长情况要是其他没用化学剂的根部的2-5倍, 并且根部的长度也比较长, 最后的成活率对比显示而没经过处理的树木成活率仅仅约为42%, 而经过处理后的树木成活率在75%附近[3]。

3.4 容器苗造林技术

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容器苗造林技术有着作业程序简单、保水性较强、造林成活率高等的优点, 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般与困难地造林中被广泛应用。有数据显示利用容器苗造林, 其成活率要比裸根苗高出25-69%, 在某些干旱石质山区造林成活率甚至可达到80-90%。不过容器苗造林也存在自身比较突出的缺点, 如手工劳动强度大、成本较高等, 可是一定的生产环境下合理选用容器苗造林最后的经济效益还是合理的。

3.5 深栽造林

作为成功经验的深栽造林是指在在地下水位较高、土壤含盐量较低 (低于0.3%) 、土质较松散的沙质土与沙壤土地区中, 进行打孔深栽杨树, 插杆深入到地下水的10-20cm处, 踏实的同时栽植孔也填满土。目前这种方法在新疆、甘肃、宁夏、内蒙等地推广[4]。

3.6 雨水造林技术

雨水造林技术是以天然雨水为主要形成形式, 在形成地表径流之后, 通过合理控制雨水, 并合理进行处理与分配, 使得树木的生长需求即便是在干旱的气候与土壤环境下也能够得到满足。这种方法是一种公认的土壤改进措施, 可以使得降雨较少的地区土壤形成有稳定水分资源, 在提高经济林品种和产量里应用雨水造林方法的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3.7 固体水种植技术

固体水种植技术形成于20世纪末的一种新的干旱造林技术, 是将普通水进行固化的一种高新技术, 使得水的物理性质处于固态物质, 并且不易挥发、不流动、不融化和不结冰。与次同时这种固态物质的生物降解性能良好, 在降解之后无残留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有害影响。在目前的植树造林工程中这种方法也十分常见, 是植物水源供给方式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应用这种植树技术的过程中, 首先要清楚这种固体水的本质, 它与过去常采用的保水剂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 用普通的水进行加工固化而行成固体水其98%成分是水, 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而缓慢地溶解失水, 从而保证植物对水分的需求。

不过这种技术是有限制的, 固体水切口横截面与水体接触的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在实施该种技术时容易造成供水不足与水资源流出过多的现象。所以一般情况在在造林工程中都会科学合理的研究和分析横截面与土壤微生物, 如此才能够满足树木生长的要求供水。也因为改善植物生长水分需求与使用固体水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时植物需水状况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 所以在干旱的条件下, 对于改善植物水分布状况和提供水分需求, 适应的固体水有着重要意义, 作为一种新的供水措施在与植物吸水过程中同步进行着[2]。

作为生态建设主体的林业来说, 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与公益性产业其生长周期较长、见效也较慢, 面对干旱或者半干旱地区的环境因素的制约, 这就需要更多的耐心与投入。通过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增加林木生长量、降低造林成本等方法来改善林业生态效益的间接性、滞后性、公益性, 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发展, 使困扰人类文明前进步伐中的环境问题妥善解决。文章通过树木抗旱性的分析以及目前较常见的抗旱技术的探索, 希望在今后抗旱造林施工中起到借鉴。

参考文献

[1]邓东周, 范志平, 李平, 等.干旱胁迫下树木的抗旱机理与抗旱造林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03) :1005-1009.

[2]唐君, 杨永成.抗旱造林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36) :244.

[3]张兴根.关于树木抗旱性及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J].科技传播, 2013 (18) :124-120.

上一篇:以为话题700字作文下一篇:五年级语文外出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