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

2024-07-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推荐8篇)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 篇1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与地位

本课时教学内容为“昌盛的秦汉文化”,是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五课。秦汉在造纸、医学、史学等方面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学习理解历史知识的方法,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从教材中的资料(文字、地图等)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想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全面、联系的看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了解纸的出现和造纸术的改进过程,通过实例比较纸与竹木简或丝帛作为书写材料的优点,说明纸的发明和使用对我国乃至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②例举实例说明我国秦汉时期数学方面的成就;了解秦汉时期中医学的发展,知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了解司马迁编写《史记》的艰辛过程,知道他对我国史书编写作出的贡献,学习他不畏强权、爱憎分明、坚持真理和忍辱负重的高贵品质③列表梳理我国秦汉时期在技术发明、数学、医学、史学、宗教等文化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归纳该时期中华文化发展的特点,体会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④尝试从政治、经济、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分析秦汉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初步学会运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通过引导学生综合分析秦汉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昌盛的秦汉文化的学习,归纳该时期中华文化发展的特点,体会中华古代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①了解纸的出现和造纸术的改进过程,通过实例比较纸与竹木简或丝帛作为书写材料的优点,说明纸的发明和使用对我国乃至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②例举实例说明我国秦汉时期数学方面的成就;了解秦汉时期中医学的发展,知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了解司马迁编写《史记》的艰辛过程,知道他对我国史书编写作出的贡献,学习他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尝试从政治、经济、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分析秦汉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初步学会运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解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首先,请同学们一起读本课的引言部分,读完后教师概述:“我们前面几课已经了解过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方面的情况,这个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正是文化大发展的大好时期。所以,从第五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秦汉时期文化的大发展。”

2、板书: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新课

1、首先,请同学们结合书本知识,完成导学案,了解秦汉时期各个领域的文化成就,小组选好代表回答。老师根据回答酌情加分,全面的加3分;有遗漏的1-2分;其他小组有补充加1分。(5-10分钟)

2、造纸方面的成就:

① 首先,老师ppt展示汉代以前的书写材料。“同学们可以看到ppt上展示的这些书写材料,在原始社会使用的是陶器;商周时代使用的是龟甲、兽骨,也就是流传至今的甲骨文;战国时期用的是竹木简,后来发展下去又出现了丝帛。但是这些书写材料不是太笨重就是太昂贵,于是发展到后面,什么出现了?”(纸)② 教师展示“放马滩纸”请第一小组同学合上书本回答关于这张纸的知识,提示这是在什么时期用什么做成的什么纸(西汉早期用麻做成的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纸),指出纸的出现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书写。

③ 老师:“紧接着,到了东汉,在造纸方面有了更大的成就,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提醒学生是改进而不是发明)。”再请学生合上书本,第一小组回答关于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知识(老师提示从时间、原料、纸张的优点出发)老师总结:“人们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把他发明的纸称为“蔡侯纸”,到4世纪以后,它取代简帛,成为了主要的书写材料。”老师ppt补充蔡伦造纸工序。

④ 紧接着,老师抛出问题:“,在了解了纸的发展后,我们来比一比,和汉代以前的书写材料相比,纸有什么特点?”(提示从重量、价格、书写三方面回答)(纸质轻薄、造价低廉、平整光滑)

⑤ 请同学看书本p64页资料2,回答问题:纸的发明和使用对人类的发展有什么意义?(问题较难,给积极发言并回答到点的小组酌情加分。提示学生从步骤④中所讲的三个纸的特点出发思考:造价低廉,则容易推广,成为主要书写材料;纸面平整光滑,则便于书写成文;纸质轻薄,则便于装订、携带、保存。总的说来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保存、传播)⑥ 老师:“了解完纸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后,我们再来看看造纸术的传播。”ppt播放造纸术传播路径,结合书本指出造纸术发明的意义(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保存和传,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⑦ 请第一小组回答完导学案造纸术部分剩余的题目:第二大题第一小问:学富五车。

3、数学方面的成就:

请第二小组在完成导学案后,合起书本回答数学方面的成就,要求回答出数学方面的著作、著作的意义、相关时间,老师在学生回答完后,进行补充:《周髀算经》:记载了西周初年商高和周公的一段对话、勾股定理比西方早500年;《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总结了东汉前的数学成就、确立了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

4、医学方面的成就:

① 老师:“中国医药学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具特色,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秦汉时期有许多著名的医学家,其中最突出、影响最大的是张仲景和华佗,请第三小组的代表合起书本回答一下秦汉医学方面的成就。”

②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指导补充:

《黄帝内经》:最早记述人体解剖知识和血液循环情况,并系统论述了养生的基本原则;医圣:张仲景编写《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基础(老师要在这里指出张仲景被称为医圣;著作以及著作意义);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补充一下刮骨疗毒和曹操的头风病的小故事)制成“麻沸散”,创编五禽戏(教师ppt展示五禽戏的图片,叫学生猜一猜这些图片模仿了哪些动物姿态,并且请第三小组的学生再回答导学案第二大题第二问的想一想:现代科技中有没有从动物身上获得灵感的例子:雷达)

5、史学方面的成就:

① 继续请第四小组根据导学案回答秦汉史学方面的成就,老师根据学生回答补充讲解:汉代,史学有巨大发展,出现了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了《史记》,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告诉学生汉武帝以后的历史不算在内了),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老师ppt展示《史记》部分目录,指出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编写的史书,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② 请学生阅读p66阅读卡,并且老师再补充一些相关的司马迁生平,请学生回答导学案最后一题(品质:不畏强权,爱憎分明,坚持真理,忍辱负重。)

5、宗教方面的成就:

① 请学生根据导学案回答宗教方面的成就:佛教:东汉初期,官方引入佛教;道教:东汉时期,民间道教兴起。② 老师ppt呈现佛、道两教比较的表格(发源地、传入或兴起时间、宗教场所、主要教义)请第四小组合作完成

6、老师:“在看了秦汉这么繁荣的文化发展后,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秦汉文化昌盛的原因?有人说一定时期的文化发展离不开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从秦汉的政治经济等方面来分析文化发展的原因,请第六小组合作回答,其他小组补充回答。”老师ppt展示树状图,请学生从政、经、军事、思想、、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方面思考原因。(1、国家的统一。社会稳

2、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封建经济繁荣

3、军事:军事实力强

4、思想:思想统一

5、民族关系:民族融合促进文化的交融与丰富

6、中外交流:开辟丝绸之路、中外交流频繁

7、统治阶级比较重视,如汉武帝兴办太学;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杰出历史人物的努力)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 篇2

近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在辽宁考察工作时指出, 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 为振兴东北地区经济发展, 凝聚强大精神动力。

人类因奉献而伟大, 企业因文化而繁荣。辽宁是我国现代工业的摇篮, 也是劳模辈出的地方。新时期的劳模更是把人生追求和事业融为一体, 在创造不平凡业绩的同时, 也将劳模精神注入到企业文化之中。大连市劳动模范、大连昌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丁长林, 就是其中之一。

从“龙祥家园”到“龙祥新家园”, 再到“怡凤园”“昌盛经典”, 丁长林操盘的每一个项目, 无论是口碑还是业绩, 都令人赞叹。更重要的是, 他仅用几年时间, 就培育出了一种以“责任”为核心的新型房地产企业文化。

品牌奇迹背后的文化推手

品牌是企业综合价值的体现, 品牌在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被公众所接受, 也就拥有了无与伦比的优势和持续发展潜力。作为“昌盛”品牌的缔造者、文化的推动者, 丁长林及其领导的“昌盛”十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2005年, 丁长林进军辽南重镇瓦房店市房地产市场。迄今为止, 昌盛的开发总面积已达70万平方米, 并保持着“一年一个楼盘”的速度。

丁长林深知:“房地产是一个地域性很强的产业, 要想在异地开发中获得成功, 必须“打好开局”。“龙祥家园”是昌盛在瓦房店开发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 而昌盛的第一次亮相就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不仅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交付使用、当年见效益的“龙祥速度”, 而且凭借科学合理的户型设计、超一流的小区物业管理水平, 为业主们所称道。很快, “龙祥家园”就成为瓦房店市的模范住宅小区。

在丁长林看来, 建筑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一方面, 要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建好房;另一方面, 更要讲诚信, 在确保质量的情况下努力迎合市场需求。房地产企业的品牌形象是靠诚信树立起来的, 失去诚信, 就没有品牌;没有诚信, 房地产开发商就失去了走向市场的通行证。

接下来, “文化推手”在昌盛的第二个房地产项目——“龙样新家园”的建设过程中, 也显示出强大的威力。整个项目从开工到交房仅用不到半年时间, 而且在建筑规模与设计、配套设施及景观建设、新型建材使用等各个方面都有重大突破, 这也使“龙样新家园”成为当时瓦房店市最高档的住宅社区之一。独具特色的南进户设计, 为业主出行提供了方便;商住分离的建设布局, 更大大方便了业主的日常生活;合理的景观设计, 使得业主居住更舒适、安心……

“文化推手”不仅创造了“龙祥速度”, 更缔造出“昌盛经典”。总开发面积达50万平方米的“昌盛经典”, 不仅是昌盛品牌战略的全新产物, 更是昌盛企业发展的一座里程碑。该住宅工程项目, 仅一期就实现产值9亿元, 创利税2亿2700万元。这使昌盛不仅成为当地房地产行业的排头兵, 更成为当地纳税大户。而企业的无形资本和软实力, 也得到了进一步彰显。

最低价格VS最高标准

房地产市场由于同质化严重、差异化竞争, 主要表现在品牌优势和附加值上。因此, 优秀的地产品牌文化已成为房地产行业持久竞争的关键, 并贯穿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

作为劳动模范, 丁长林用事实诠释:房地产企业的竞争最终就是企业品牌的竞争。产品的性价比可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而企业的品牌在市场日渐成熟的今天, 对产品的销售速度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 企业文化绝不是概念性的, 也不仅仅是品牌形象型的, 而应该是客户欣赏型企业文化。

“以最低价格和最高标准回馈社会”, 是昌盛企业文化主导思想之一。国家近期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 对众多像昌盛这样的房地产企业影响很大。丁长林考虑最多的, 则是如何才能在“最低价格”与“最高标准”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

昌盛开发的很多楼盘, 都被市民誉为高品质住宅样板。而这些楼盘的价格, 却基本被控制在每平方米3000~5000元, 这在当地属于经济房的价位。

“我们不仅要建好房子, 更要建让老百姓都能买得起的好房子”, 丁长林一语道破了这其中的关键。

为了这样一个目标, 昌盛公司的施工技术人员花费了大量的心思, 小到建筑物上的一砖一瓦, 大到楼盘周边的环境设计, 无处不体现着人文关怀和居住价值。他们聘请著名的中美合资设计院, 进行打破传统的时尚设计;为了保证工程质量, 施工人员严格到对于工地上的每一包水泥、每一根钢筋的标号都要进行严格的检测, 他们建造的楼房可以抵御7~8级的地震。

熟悉丁长林的人都知道, 他特别看重楼盘的品质, 例如:“龙祥新家园”的外墙完全采用干挂理石, 比起一般外墙涂料, 成本要高上几倍;窗户全部采用断桥铝, 比起普通塑钢窗每平方米要高上100多块……很多材料在非专业人士眼中, 或许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然而在丁长林看来, 品牌打造应该是一个诚信的概念。

几年间, 昌盛承建的工程项目接连荣获辽宁省示范小区、大连广厦杯等奖项。企业也被评为大连市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大连市诚信企业、辽宁省知名信誉企业。而丁长林更看重的, 则是百姓的口碑。

没有浮夸的宣传, 也没有漫无边际的许诺, 有的只是看得见的品质, 昌盛总是给人一种“实实在在”的感觉。从动迁安置到工程结算, 从销售承诺到物业管理与维修等等, 都有很好的口碑, 并且得到广泛的认可。

和谐动迁公益致远

每种企业文化都有自己的使命, 并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作为一家成长型的房地产企业, 昌盛在努力解决好房地产开发中的动迁问题和为社会提供高品质住宅的同时, 积极投身公益事业, “回报社会, 善尽责任”。

记者与丁长林董事长谈论昌盛文化的过程中, 发现很多“特殊现象”:比如, 他们倡导“工程一定要一期比一期好”, 总是给自己“施压”;比如, 他们不仅从来不拖欠员工工资, 而且一直通过发展企业来不断创造大量新的就业机会;比如, 房地产开发项目最难做的就是动迁工作, 他们从搞房地产开发的第一天起, 在动迁中就没有发生一例上访事件, 创造了“和谐动迁”的奇迹;比如, 他们每年都会按照纳税额2%的比例拨出专款, 用于公益和慈善事业……

谈及这些, 作为大连市人大代表和瓦房店市政协委员的丁长林解释说, 一个企业的成功是建立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基础之上的, 回报社会理应成为企业应尽的责任。房地产企业的首要责任就是改善群众的住房条件, 而动迁问题不仅关系到企业声誉, 更关乎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离不开动迁, 动迁也成了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 很多由于“钉子户”导致整个工程延期的现象时有发生。

几年来, 昌盛在项目的动迁、拆迁、回迁安置中, 始终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们在保障动迁户利益的同时, 对困难户还有着特殊的优惠政策, 在回迁时为他们提供远远超出原有面积的新房, 并将专项资金捐给慈善机构, 请他们统一调配给困难群众使用。在项目开发过程中, 总是坚持微利开发。将利润降到最低, 把品质提到最高。这一低一高对于企业来说, 的确是减少了利润, 但却可以让广大购房者得到更多的实惠。

卡耐基在《财富的福音》中说, 富人使用财富最明智的方式就是用于造福社会公众事业。丁长林一直在用公益的方式修正着公众对房地产行业“重利轻义”的文化偏见, 这也是致力于长远发展的昌盛文化的魅力所在。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 篇3

中华历史上,第一个文化繁荣期:春秋战国。书生们(诸子)就凭一张嘴两条腿,走遍天下宣扬自己的理想信念,最为难得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得到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另外,这些人到处游说、争鸣、骂人,也没有被哪个诸侯王拿来一刀切了的,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混得好的,如孙子、吴子、管子、商鞅,能够在一大国施展拳脚;至于苏秦佩六国相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至于成果,真是五彩纷呈,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丰富、最自由的时代。诸子之中,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杨子、公孙龙子、惠子、孙武、孙膑、张仪、苏秦、田骈、慎子、尹文、邹衍、晏子、吕不韦、管子……比如《尸子》等许多人的著述言论没有流传下来,可惜之至。

中华文化昌盛的第二个时期,是魏晋时期。其自由程度,远远不如春秋战国,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嵇康等不少人掉了脑袋;绵延三百年不衰的谢安家族也难免,比如大名鼎鼎的谢灵运。但魏晋的贡献,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人性”“自由”解放的思想,之前都是国家社会至上。魏晋时期人好清谈玄理没有什么实际价值,而在理论上,则又流于虚无、诡辩。竹林七贤隐士风范、陶渊明世外的田园智慧,都是很多后人无法向背的。

中华历史上第三个文化繁荣时期,可能出乎大家意外,是民国时期。

民国的文化人物,涉猎广泛,影响深远,其思想光芒四射、其精神独立自由、其行为狂放不羁、其主义标新立异、其智慧至今无人超越。这些彪炳史册、成就恢宏的文化人物诸如康有为、马一浮、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黄侃、金岳霖、余嘉锡、杨树达、柳怡征、赵元任、李方桂、郭沫若、李济、董作宾、梁思成、陈梦家、萧公权、钱端升、陈康、刘文典、唐兰、蒋廷黻、罗常培、潘光旦、凌纯声、张岱年诸位。这些大人物构成了民国时期文化精神的底色,这些人物的思想照亮了那个阴霾凄凉时代国人的心灵。民国是家破的,民国是落难的,民国是疾苦的,民国是惨烈的,但因为有这些文化的大师,民国的精神是丰富的,民国的气节是高贵的,民国的思想是卓越的,民国的教育是有成就的,民国的人心是厚重的。

民国文化的繁荣、思想的辉煌,更体现在学术成就硕果累累,学术大师璀璨耀眼。就学术成就而言,用自成系统的观念,学术成就蔚为大观,学术大师风起云涌:

王国维 他主要对甲骨文证史进行了范式性的处理,并以此作为甲骨文研究的指导依据。(这就排除了将一切甲骨文的研究及识别者,纳入学术大师的弊端。) 援引西方美学观念,对中国传统式的文学鉴赏,予以了学术形态化。

汤用彤 对中国佛教史进行了符合现代西式学术范式的处理。

王力 王力的研究比较专门,不太容易将其马列化,对汉语语言学的研究,蔚为大师,尽管我并不赞成他将汉语予以西式的语法化及词性化。

冯友兰 用西方哲学的标准,重构了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称之为“中国哲学”。

顾颉刚 应用西式历史研究范式,对中国历史予以了重新整理与解释,为此后的中国史重建,以及新的史学范式的重建进行了方法论澄清。

翦伯赞与范文澜 系统地应用马克思主义方法,重新解释了中国历史,是为“马克思主义史学”。

侯外庐与任继愈 系统地应用马克思主义方法,重新解释了由冯友兰发明的“中国哲学”,是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熊十力 熊十力其实很难符合这个标准,但考虑到带动了一个被我们视为新儒学的整个学派的振起,姑且算他是学术大师吧。其实如果新儒学派的后辈中,真有人能将新儒学予以,哪怕是框架性的体系解释,也就轮不到熊十力了。

吕思勉、陈垣、陈寅恪 属于史料库式的传统史学家。坚守中国传统史学范式,认为史学就是还原或曰陈述史实;缺乏将其传统史学理解予以理论化,建构出一种系统体系的学术意识。他们符合传统学术大师的标准,不符合现代西式学术大师的要求。

民国文化的繁荣,不仅体现在学术言论上,更体现在那些社会脊梁的行为举止。民国时期的自由、解放、人性、主义、气节、正义、情爱、家国,都因为民国精英人物的诠释而使文化更具有生命、更具有张力,民国文化和人生韵事也光怪陆离精彩纷呈:

徐志摩,爱上林徽因,跟陆小曼结成眷属,最后却为了赶林徽因的一个讲座,在济南坠机身亡;汪精卫,在成为汉奸之前,是个很好的革命青年,他的诗在民国算是顶尖水平了,有“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样的句子;文化名人金岳霖,只爱林徽因一人,而且为此一生未娶;林徽因、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他们的私人关系一直不错,而且保持着很密切的交往;金岳霖有一段时间就住在梁思成林徽因的家中。那代人的才,那代人的情,今人实在无法想象。鲁迅,骂人,刀架在脖子上还骂,却在与许广平的两地书中抒发个人郁闷后的情愫;张伯驹,是个真正的文人,一部《古文观止》可以倒背如流。《二十四史》,他20多岁时便已读完了两遍。294卷的《资治通鉴》他可以从头讲到尾,如数家珍。那时过目不忘、博闻强记的大师,如陈寅恪、钱钟书;袁克定,袁世凯的大公子,日本入侵后,拒绝与日本人合作,生活贫困潦倒,后投奔表弟张伯驹;黄浦军校,培养了多少将军和骁勇的战将,战场上生死厮杀,场下同学校友把酒言志,真正是各为其主,美国的西点军校,一定相形见绌。民国是一个多色彩的时代,民国是我们文化最贴近的时代,民国的人文逸事是我们国人精神最近的样板。

民国成为中华文化第三次的巅峰,是任何人所始料不及的。这场源于中西文化碰撞、政治家国巨变的文化争鸣,正是中国人铮铮铁骨的诠释。民国文化是一道中国人自己的精神大餐,没有被传承,却被无情遗忘。

昌盛的秦汉文化 篇4

1课时

问题预设:

1、马克思说:“宗教是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马克思说得有道理吗?请你结合在这一课中了解的有关佛教和道教的知识解释一下。

2、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1)这是谁的一句话?他生活在哪个朝代?(2)他写了一部什么体裁的书?名字是什么?(3)这部书记载了什么时期的历史?(4)材料中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5)谈谈你对这句名言的感想?

3、现已发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排列整齐,切都面向东方,为什么?你觉得秦始皇陵兵俑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一种精神风貌?

学习目标

1、识记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史实,识记《史记》的作者、体例、叙史范围及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了解秦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2、能够分析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点和难点】重点:佛教和道教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情况,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价值。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知识结构: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的传入:①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②东汉明帝时兴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2、道教的兴起:①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 ②创始人之一:张陵 ③东汉时在民间兴起

二、司马迁和《史记》

史学成就: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②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③文学成就: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三、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泥土烧制,秦汉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展示内容:

一、课程导入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好心有好报”„„你知道这些说法都与佛教有关吗?

二、宗教

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创始人之一是,时在民间兴起

三、史学:

时司马迁著,体例:___________ 叙史范围:从______ 到_______时期的历史,价值:

四、艺术:秦汉雕塑的杰出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

巩固达标:

1.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a.一些帝王贵族信佛 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2.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3.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应去下列哪一城市()

4.有位同学在学习道教时做了下列笔记,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②教主是如来佛祖

③追求炼丹成仙 ④ 迎合了许多人追求长生不老的愿望

5.小明对历史非常感兴趣,他非常崇拜西楚霸王项羽,他从图书馆借来四本书,想从中查阅有关项羽的历史。他应该查阅的书籍是()6.《史记》成书于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7.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8.下列哪一项属于道教的主张()

a.有救世主可以普度众生 b.今生忍受一切苦难,来时可以得到幸福

10.在一部电视剧里,描写了秦始皇为了长生不老,在咸阳建立了大量的佛教寺院。对于这一情节的设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个故事是正确的,因为当时佛教已经传入中国 b.这个故事是错误的,因为当时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 d.这个故事不太真实,因为秦始皇建立的是道观 11.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a.从皇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归纳生成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④教义: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2、道教的兴起 ①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 ②创始人:张陵 ③东汉时在民间兴起 ④教义: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和得道成仙。

二、司马迁和《史记》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学成就: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②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文学成就: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三、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泥土烧制,秦汉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课后反思:

13.司马迁著《史记》,其史学观念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该纪传体通史不可能记载的史实是()14.阅读下列材料:

他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父亲是史官。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爱好文史,年轻时去各地寻访了许多名胜古迹。父亲死后,他继承父业做了史官,利用国家藏书处,阅读了大量书籍。由于触怒了汉武帝,遭受“腐刑”,获赦出狱后,仍旧发愤著书,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书。

昌盛的秦汉文化(三) 篇5

教学重点: 司马迁和《史记》;秦兵马俑

教学难点:纪传体史书体例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导入] 提问:1.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著作?2.佛教传入的时间?3.道教兴起的时间?总结引入史学、文学和艺术。

一、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西汉人,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著作《史记》。其体裁纪传体,纪指皇帝的传记,传指将相和名人的传记。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二三千年的历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让学生阅读书上内容,然后进行总结。)司马迁编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巨著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要深人探究司马迁著《史记》成功的原因。①时代的呼唤。西汉从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经”文景之治“,到汉武帝统治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进入极盛时期。这是汉朝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怎样才能长治久安,避免秦亡的悲剧重演,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时代呼唤一部能总结前人经验,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的历史巨著问世。②家庭的影响。司马迁的父亲是汉朝的太史令,即汉朝的史官,很想写一部历史著作,遗憾的是他的愿望还没有实现就病逝了。司马迁著《史记》,也是为了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③丰富的历史知识。司马迁20岁时,到全国各地游历,收集到大量流传在民间的珍贵史实,为他著书立说提供了丰富的资料。④发愤著书。司马迁因为得罪了汉武帝被处以重刑,面对严酷的现实,他不仅勇敢地活了下来,而且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著作。

在史书体例中,最常见的是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它们的特点是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纪事本末体以记事为中心。注意区分通史和断代史。

二、乐府诗

”乐府“为汉武帝时期始设的音乐机构,搜集各地民歌,经加工配乐,称为”乐府?quot;,其特点是形式朴素,语言清新活泼,感情真挚。西汉时乐府搜集各地民歌共有138篇,流传至今的只有三四十篇。代表作有《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

三、秦兵马俑

秦汉时期艺术成就中的雕塑以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代表。

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以下的内容:第一,秦陵兵马俑的发掘;第二,秦陵兵马俑的壮观和宏大;第三,秦陵兵马俑的价值和发现意义。秦始皇陵位置:陕西省临潼县;规模:大(骑、步兵俑7000多件,陶马600余匹,战车100多辆)

考古工作者先后在这里发掘了三个兵马俑从葬坑,其中都有真人真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绘兵马俑和当时实战用的多种兵器,出土文物达万件之多。陶俑平均身高1.78米,逐个捏制而成。其装饰、表情各具特色,无一雷同。秦陵兵马俑表现了极高的雕塑艺术水平,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 篇6

(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

2、依据地动仪剖面图,分析其原理,培养观察想象能力。

3、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一、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1、________的纸,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东汉时期,宦官______总结了劳动人民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2、《九章算术》成书于________,是一部______名著。这部书总结了_________以来的数学成就,其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3、东汉科学家_________制造的________,能测定地震方向,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时张仲景著有___________一书,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张仲景为________。

二、分组学习,合作探究

1、材料一:在造纸术向世界传播以前,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使用什么书写材料呢?印度人用白桦树皮和棕榈树叶,欧洲人用羊皮,罗马人用铜板,苏美尔人用泥板作为书写材料。造纸术传播出去后,“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材料二: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嫌贵而笨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元兴元年(105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1)纸发明以前,中国人写字曾经用过哪些书写材料?(2)纸同其他书写材料相比,有什么优点?

(3)结合书本内容,你能说说蔡伦是怎样改进造纸术的吗?

(4)为什么说造纸术的传播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2、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就在《中国科技史》一书中记载着“地震仪的鼻祖则是出在中国,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这是卓越的数学家兼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张衡(公元78~139年)的贡献。”(1)你知道材料中“地震仪的鼻祖”指的是什么发明吗?(2)地动仪的发明有什么作用呢?

(3)结合教材中的介绍及地动仪的剖面图,你能试着说说它的工作原理吗?

三、思维延伸——走近科学家

张衡,东汉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南阳北)人,字平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出身于书香门第,年轻时就好学,善写文章。后来又到长安和洛阳游学,更增长了知识和才干。他多才,谦虚,又洁身自好,对儒家经学和史学都很有研究,还喜好科学技术。在青年时代已经有名气,但不愿做官。南阳郡太守曾举他为孝廉,要送他到京师(注:孝廉为孝子和廉士的合称,举孝廉为汉代一选官方式)做“郎”官,郎官为皇帝的侍从,是飞黄腾达的重要途径;可是他未接受。不久,朝廷的三公几次三番召他到公府为官,他又婉言谢绝了。邓太后之兄邓骘为大将军,在朝中掌握大权,多次请他到大将军府为官,他也未去。直到三十多岁,汉安帝派公车到张衡家乡去请他,他才迫于皇帝之命,到了洛阳。初任郎中,后升任太史令,主管天文、历法等。他大约前后从事这

一工作达二十年。因他对宦官专权的情况很不满,被排挤出京,在今河北省河间县任河间相。张衡到任后,整顿法度,打击豪强,境内大治,三年后,以病辞职。后被召回洛阳,拜尚书。139年因病去世,享年62岁。东汉前期,洛阳、陇西地震频繁,其中两次大地震,死伤很多人。但从先秦到西汉,一直就没有关于研究地震的记录。故而人们一直以为地震是神灵主宰,十分恐惧。而不信鬼神的张衡经过一段时间探索之后,终于制造了地动仪,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测地震仪器。

各抒己见:在张衡身上,有哪些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 四:课堂检测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九章算术》成书于西汉时期B.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C.东汉的医学家张仲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D.华佗制成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还编“五禽戏”

2.张衡的地动仪是一项伟大发明,因为它()

A.是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B.是构思巧妙的地动仪

C.能够测定地震方向D.是世界上最早测出地震方向的地动仪

3.下列表述适于华佗的是()①擅长外科手术②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③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④ 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③ 4.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我国的()A、战国时期B、秦朝时期C、西汉早期D、东汉时 5.下面几位历史人物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A.张衡 B.华佗 C.张仲景 D.蔡伦

6.被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医学史创举“麻沸散”的研制者是()A.扁鹊B.华佗C.张仲景D.淳于意 7.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一部数学著作叫()

A.《离骚》 B.《诗经》C.《九章算术》D.《缀术》 8.下列著作中,奠定了我国医学理论基础的是()

秦汉史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秦灭六国的大致过程及其意义;(2)秦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3)秦朝的疆域(四至点)。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以及本课对秦统一过程及秦始皇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的讲解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历史人物、事件的方法,使同学们正确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2)通过思考和分析“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课下学生阅读相关课外书籍以及观看相关历史视频,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多种途径,正确理解和处理历史信息。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自学及老师讲解,使学生认识到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秦始皇统一六国,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对中国历史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的残暴统治也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埋下了秦朝短命的祸根。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热情,为祖国的发展、繁荣努力奋斗,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秦灭六国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以及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的历史意义。

(二)难点: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的理解;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与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关系。

三、教具:计算机、自制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师生互动探讨等开放式教法。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商鞅变法》的历史视频,使学生形象的认识到在兼并战争不断的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使奴隶制被废除,封建经济和军事力量增强了,逐步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因此,七国中秦国最有实力统一六国。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秦的统一》的学习。

(一)秦灭六国

秦灭六国(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

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的向学生展示:从公元前230年兼并韩国开始,到公元前221年兼并齐国,十年间,六国先后灭于秦,在公元前221年,秦完成了统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提问: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的历史意义?先由学生分组讨论,之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方法。)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引导学生从字面理解什么是“中央集权”?“秦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哪些内容?”(在学生回答后,老师用课件展示出秦中央集权制度中中央的重要官职及分工,地方主要官职。)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是秦中央政府的最高官员,他们都由皇帝任命,构成对全国发号施令的总枢纽。在地方,秦朝实行郡县制。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他们在地方上直接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使西周的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被郡县制所 取代,大大削弱了地方政权的独立性。这是中国地方政区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郡县制在我国被长期沿用下来,影响十分深远。秦始皇通过这一套专制集权制度,把全国一切大权控制到了皇帝手中,它一方面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2、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战国时期六国的货币、文字图以及秦统一六国货币图、文字图,让学生讨论回答:使用圆形方孔钱的优点,从而得出统一货币、文字的优点。向学生展示度量衡图片。)

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巩固,加强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焚书坑儒

播放焚书坑儒的历史影像,让学生讨论焚书坑儒带来的影响。教师归纳总结: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通过这种做法来反对效法古代的治理方法和反对以古讽今,但他却采取极其残暴野蛮的手段维护他那至高无上的权威。结果是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三)修建长城和开发边疆 1.秦长城的修建

秦把原来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再向东西延伸,使其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1万多里,用以抵御匈奴的进攻。这座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显示着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用课件展示秦长城的起止点,让学生形象记忆。)2.越族地区的开发

重点介绍灵渠(用课件展示相关图片)。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至今还能灌溉四万多亩田地。

(四)秦的疆域

秦完成统一,秦的疆域也由一个方圆百里的诸侯国,发展为统治千里的大帝国,我们来看一下秦的疆域,找找它的南北四至。(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秦朝疆域图,标清疆界的四至点。)

小结:

秦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最后提供大家一段易于记忆本课知识的语言:

公元前二二一,秦王嬴政大统一;

定都咸阳称皇帝,建立中央集权制。

中央丞相和太尉,御史大夫辅皇帝;

地方推行郡县制,三十六郡始设置。

统一货币度量衡,小篆成为规范字。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 篇8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学 赵冰 071000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及作用:本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教材《中国古代史》全一册的第二章第七节“秦汉时期的文化”。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国家的统一发展时期,在政治、经济大发展的基础上,文化发展异常繁荣,在中国和世界的文化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直到现在仍有很多文化现象与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有关,其重要地位可见一斑。文化问题也是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好的历史材料。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

a.掌握秦汉时期文化发展的具体表现,包括时间、人物、成就等历史事实

b.掌握秦汉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原因、影响等历史结论

c.学习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分析问题的历史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

a.通过列表总结文化发展,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抓住有效信息的能力 b.通过归纳、分析、比较相关历史史实,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c.通过秦汉文化的特点、发展原因、影响等问题的分析,提高学生史论结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

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方法的使用过程,教师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参与学习过

程并掌握学习方法。

a.通过分层次认识问题的教学步骤的设计和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和

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过程。

b.通过列表、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文字材料、图片、讨论分析问题、形成文字或口头表达,使学生掌握分类、归纳、比较、分析等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秦汉科技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b.通过自主归纳、展示成果等环节的设置,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勇于展现的积极

用心

爱心

专心

态度。

c.通过学习历史人物的重大贡献和讨论环节培养学生为集体、社会贡献力量的价

值观和团队精神。

3、重点、难点

重点:秦汉文化发展的成就、特点、原因、影响。

难点:哲学与宗教

二、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指导自学法、讲授法、讨论法。通过指导自学,使学生以课本内容为依托,依靠一定的逻辑关系归纳、分析问题。通过对学生进行归纳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方法的指导,提高其自主学习和阅读的能力、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讲授法是传统而有效的方法,我将采用问题中心式讲解法,通过设置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启发学生深入理解内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回答问题中学生可以提高表达能力。我将采用“群体互补”式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秦汉文化特点、发展原因、影响,实现智力互补,培养学生的团结

协作精神。

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依靠文字材料、相关图片等媒体,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驾驭材料的能力,使其感受依据材料得出结论的历史学习方法。

三、学习方法分析

本节课力求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是通过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和学会历史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给他们发挥和展现才能的机会,培养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列举学生熟知的一些文化内容。师:大家看过《西游记》、《天龙八部》、《无间道》吗,其中都包涵了佛教思想,有谁知道佛教是在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呢?学生回答: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的大发展时期,不仅有佛教传入,还有很多其他的文化成果。师:那么秦汉时期都有哪些文化成果,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有什么特点,获得巨大发展的原因又是什么,对古今中外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2、分层次学习本节内容

步骤一:列表归纳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成果

过程:

用心

爱心

专心

①由全班同学集体构思、讨论形成表格结构

②每位同学结合教材填写

学生设计出来的表可能不同,可以进行比较,让他们选出最合理的。

目标体现:

①通过表格的设计,培养学生多维度思维问题的能力,既要考虑到文化的分类,又要考虑到时间的划分(举设计会考登记表时的例子),类似于数学中的坐标轴。

②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填写表格,对秦汉时期文化发展的表现形成最初步的了解。

步骤二:讲解秦汉时期文化发展成就

过程及目标的体现:

①先进科学技术的讲解及要实现的目标: a.提出问题:先秦时期有哪些突出的科技成就呢?

学生可以较容易地说出答案。

目标:通过与先秦文化联系,培养“联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展示与某些科技成果相关的史书记载的原文,适当补充对某些科技成果的解释。

学生可能不容易看懂,适当做出解释。目标:培养学生阅读资料的能力。

c.提出问题:这一时期的文化与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呢?

学生会从多个方面回答问题,对合理答案充分肯定,并突出科技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目标:突出科技的先进性及中华文化对全人类进步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实现情感价值的目标培养,在回答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依据材料把握重

点的能力。

d.提出问题:这一时期取得先进科技成果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可以较容易地从经济发展角度回答,但不够系统,指导其从政治、文化、社会

风俗等各角度认识。

目标:使学生体会逐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过程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

②在哲学与宗教的讲解中要实现的目标:

用心

爱心

专心 关于这一问题的总体思路:这一部分是本节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要通过对基本概念的解释和可操作性问题的设置,一步一步将较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将表面现象和内

在本质练习起来。

a.结合教材解释董仲舒儒家思想的内容,包括“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含

义。

目标:使学生更深刻认识董仲舒将儒学的神化与政治化。

b.提出问题:董仲舒思想与孔子、孟子思想的比较有什么特点?吸收了什么新的思想?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对上述两个名词的解释,会提出相关的答案,只要合理即可。目标:通过对董仲舒思想的内容的讲解、董仲舒思想与孔子、孟子思想的比较使学

生对董仲舒的思想内涵有更深刻的认识。

c.提出问题:董仲舒思想为什么被汉武帝接受,并且成为此后两千多年封建统治

思想?

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会从政治方面去考虑。

目标:通过董仲舒思想在当时治国方面现实价值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认识文化服务与政治、阶级的联系,从而最终突破难点。d.先秦和秦汉时都出现了唯物主义思想家,他们的观点有何异同?

学生回答可能会随意、缺乏条理,应指导他们从形成背景、内容、作用方面去考虑。

目标:提高学生联系问题的意识,比较问题的能力。e.请同学们谈一谈对道教、佛教的了解和认识。

学生可能会从寺庙、服装、电影、电视等方面抒发自己的意见。

目标: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f.提出问题:他们产生、发展和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有关系吗? 学生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将之与统治需要、阶级斗争相联系。

目标:通过佛教、道教的形成及发展过程的讲解,使学生从上层建筑反映和反作用于社会经济、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宗教。

③史学巨大成就的讲解及要实现的目标: a.解释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通史、断代史

用心

爱心

专心

目标:对史书体例有一个基本了解。b.司马迁的《史记》有什么重要的地位? 学生可以结合教材相关段落归纳出来。

目标: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根据问题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提炼总结的能力。

④文学的新成果的讲解及要实现的目标:

展示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及班固《两都赋》、乐府诗《陌上桑》的节选,或由学

生背诵一些段落。目标:体会其特点的差异。⑤雕塑与绘画的讲解及要实现的目标

展示相关图片。

目标:中国学生对文化的了解大都停留在文字上,增加图片可极大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遗产的感性认识,开阔眼界,提高兴趣。步骤三:分组讨论秦汉文化发展的特点、原因、影响

过程:

①集体讨论总结的方法并做出指导 a.特点的总结要做到史论结合。

b.原因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往几个方面考虑。c.影响需要从历史与现在、中国与世界的时间和空间多维度去考虑。

②分组讨论并展示结果 a.写成文字,通过实物投影展示。

b.汇总形成合理的答案。

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处理:学生会有很多想法,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创造和发挥,肯

定其合理部分。

目标体现:

①通过对分析问题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讨论的方式培养合作精神。③通过文字的展示,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用心

爱心

专心

3、归纳总结,巩固练习

由学生回顾本节知识体系,对本节内容进行反思,形成完整系统。通过选择、材料、问答题进行反馈,并在练习中提高学生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和准确、精炼、有条理地表

达思想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一、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二、秦汉时期的文化发展的特点

1、统一与多样

2、中外交流

3、世界领先

4、气势恢宏

三、秦汉时期的文化发展的原因

1、经济条件

2、政治条件

3、文化条件

4、民族关系

5、对外关系

四、秦汉时期的文化发展的影响

1、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2、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此设计力图体现板书的概括性、指导性]

用心

爱心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推荐阅读: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集06-14

上一篇:科技周活动方案下一篇:企业绩效工资方案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