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写作观课报告(精选8篇)
一、导入生活化,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本节课在新课的引入上从学生平时熟悉的草莓入手,多媒体展示“一株草莓的一生”的过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我们已经学习了被子植物的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植株长到一定阶段,就会开花———结果,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三节开花和结果。以此导入新课渲染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过渡:一提到花,同学们并不陌生,都见过很多,下面我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花的海洋,去欣赏大自然馈赠个我们的礼物——美丽的花。过渡自然,很好地引起了学生的注意。
二、问题设计环环相扣,体现教学重难点。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如:
(1)你能说出花的不同结构的名称吗?
(2)同学们的认识是否准确,还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呢?
(3)每一朵花都具备这些结构吗?
(4)对植物的繁殖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等等,这些问题恰是本课要学生解决的重点问题,这些问题又是在上课开始阶段提出的,更能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明确学习目标,自主进行探究。
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
在课堂中,盛老师非常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注重小组合作交流。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能做到在小组中先进行讨论,然后归纳出结论。教学中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重要位置,让学生自主探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其他同学补充说明或说出自己的看法。讲花的结构时,先播放“花”的多媒体图片段师生一起欣赏。然后播放观察花的结构视频,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花的顺序和各部分名称。学生按照要求观察自己带来的花,“花的结构”。注意观察顺序和方法,小组内交流花的结构各部分名称。多媒体展示花的结构图,先引导学生说出各部分名称,再提问:
(1)你能说出花的不同结构的名称吗?
(2)同学们的认识是否准确,还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呢?(引导学生讨论与思考)。
(3)每一朵花都具备这些结构吗?
(4)对植物的繁殖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问题,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再对学生加以点拨、引导,通过小组实验和讨论,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讨论、归纳小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知识,逐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简单化。
在讲授《传粉和受精》时,先观看受精过程动画,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受精的过程段落,初步了解什么是受精与受精,然后给动画配解说词,学习受精的过程。结合多媒体图片解析讲解双受精的过程。用形象化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的生理过程,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让学生看到平时看不到的生命现象。这样更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五、教师语言优美。
如:我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花的海洋,去欣赏大自然馈赠个我们的礼物——美丽的花。花无百日红,花开花谢是自然的规律,美丽的花朵凋谢固然令人惋惜,但植物将为我们呈现另一番惊喜——奉上丰收的果实。我们了解了被子植物经历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结果,完成了伟大的一生,同时为人类提供了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食物,所以我们要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因为它们是人类的最亲密的朋友。也祝愿同学们的人生像花儿一样美丽绽放结出累累硕果!
六、练习题设计很好,都能体现本节课的知识点,当场反馈,进一步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
巩固练习题部分,层次分明,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并且逐步拓展延伸,联系生活,链接中考,体现了执教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
我也谈谈这节课中值得思考的地方
1、学生在课堂上气氛活跃还不够热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还应该多思考,小组之间课堂上的合作学习过程还有些欠缺。
2、教师主导的时间有些多,应该再放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一、素材的积累来源于生活点滴
在写作教学中,很多学生写作遇到的难题都是写作素材的来源问题,一些学生面对作文题目一筹莫展,虽然能够对题目有所理解,但是苦于没有素材而无法将自己的理解内容变成文字。事实上,初中阶段的作文写作题目并不难,学生对于作文题目要求和表现的主题的理解也都没有难度,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就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多从生活中寻找素材,素材来源于生活,素材的积累同样需要学生在生活中有一双发现素材的眼睛。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素材,有了发现才能够更好地做好对素材的整理。事实上,在学生的生活中素材内容很多,学生自身对于素材的敏感程度比较低,这就需要教师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才能够让学生对于素材有所发现。因此,在未来的初中学生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生活中的素材。同时,现代学生的生活环境比较丰富,他们在生活中学到的知识和获得信息的机会更多,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这种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情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储备,对于自己在生活中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素材积累。特别是,很多学生在课余时间喜欢和手机相伴,通过手机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元化,教师不必苛求学生一定要远离手机,而是可以引导学生多关注手机上的信息,让学生在获得的信息中积累素材,为自己写作所用。
二、鼓励学生多从社会热点事件中积累素材
初中写作教学很多时候需要学生联系社会热点事件,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议论文的写作,都需要学生明确地标明自己的观点,同时通过素材的举例进行观点的论证。当今社会的发展中,初中语文教学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活和社会实际发展情况,把对学生的教学和社会发展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脱离社会,与时俱进的了解社会的发展情况,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
所以,面对这种教学发展形势,未来在初中阶段的写作教学中,作为教师要更加充分的帮助学生适应这种写作教学的要求,对于这种写作特点,就要有一定的素材积累,学生在面对一些话题作文的写作和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对于社会热点事件的积累和认识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写作条件。从这个角度来讲,作为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写作素材知识的理解,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些社会热点事件作为语文写作的素材支持,一方面可以将这种热点事件作为学生写作的命题,让学生对热点事件进行分析,这样能够让学生对于这种事件的认识更加深刻,拓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将这些热点事件作为自己写作的素材,从中挖掘事件中的人物精神,事件表现出来的一些特点等等。总而言之,通过这种对热点事件的分析和解读,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素材,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对于热点事件的认识能力,在未来的写作中,一方面这些热点事件能够作为写作素材成为学生写作方面知识学习的积累。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对素材理解的能力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对于热点事件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对热点事件有更加全面的理解,从多角度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能力和积累的双方面角度帮助学生实现了写作能力的提升。
例如,刚刚过去的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一举夺冠为世界所瞩目,对于中国人来说,女排带来的不仅仅是金牌,更是鼓舞全国人民的正能量,一时间,女排精神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对于这类事件,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就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女排夺冠中的素材,将女排夺冠作为一个重要的写作素材来分析,帮助学生领会女排精神的同时,还能够从女排夺冠的事件中总结出作文写作的素材资料,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是非常大的。
三、结语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素材的积累关系着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关系着学生写作兴趣的把握以及整体写作方向的发展,未来,在初中学生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素材积累能力的教育,同时在教学中要注重帮助学生多加入热点社会新闻,提升学生对于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度和理解能力,更好地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提升。
摘要:写作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上升到了新的层次,需要学生在写作方面更多的补充进自己的思想,是初中生思维发散表现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将从初中写作教学的角度入手,分析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写作的要素内容,对于打好写作基础,提升学生写作水平方面的教学,提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要素
参考文献
[1]李转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写作要素分析[J].学周刊,2014(12).
[2]陈玉泉.初中语文写作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3).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要素分析
写作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个人的思想,诉说个人的情感,是自我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写作源于生活,将生活中遇到的事情经过文字的形式展示给世人。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写出来的东西必须赋予情感,融入真情,才能展示出被写作对象的真实和生动。
一、从生活和读物中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生活的著作将是无本之源,泛泛之作。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山中避雨》一文中,如果作者不設身处地去实地体验,就不会有“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这句话了。如果鲁迅先生对生活没有切实的感悟,那么就不会写成真切的《风筝》。写作要反映现实生活,要走进生活去体验。书籍是前人对现实生活进行体验、思考和加工的人类文化精髓,读前人的文章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积累写作素材,借鉴别人写作的思路和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选取那些具有感染力而且很风趣的读物,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是语文写作教学任务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农村初中学生在语文写作练习中,没有太多的课外书籍可以阅读,所以对教材的依赖性比较强,教师应该利用好每篇文章。
二、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作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同样要引导学生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要对于很多社会事件有自己的思考,这往往是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一种非常好的锻炼。教师可以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这方面能力,可以在作文训练中引入一些社会热议的话题或者是社会时政新闻。可以首先引导大家对于这些内容展开思考与探究,让学生都能够结合这些时政热点谈谈自己的想法与见解。这会让学生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学生会慢慢发现自己有很多想要表达的观点,这也就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在写作时的表达欲望。
有很多社会时事都非常值得我们关注。例如,2012年4月,在青海玉树的地震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孩子失去了父母和家园,站在地震后的废墟上,望着远方,眼睛里流露出一片茫然。2013年在岷县地震中,一个年仅12岁的小男孩失去双亲和奶奶在一起,当在父母下葬的那一刻,小孩那种镇定的表情,我们觉得小孩能够面对现实,是个多么坚强的小男孩啊,从而激起了我们的诸多感慨。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好的写作题材,要引导学生加强对于社会热点新闻的留意。这不仅会帮助学生积攒更多好的写作资源,这也是对于学生写作能力与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锻炼。
三、注重积极的鼓励和评价,提高初中生材料作文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作文写作意识,营造一种热爱写作的班级氛围;在教学中把写作教学与娱乐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娱乐中形成对生活表达的兴趣,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完成相应的写作要求。此外在材料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的作文做出明确的评价,对于优秀的作文应该赞美、表扬,认真修改、批注,对于学生的优点给予表扬,对不足进行指导,给予鼓励,让学生增加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四、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在材料作文写作中有话可说
师在语文写作教学时应该结合现实生活实际,让初中生从生活中学会自我感知,并用自己的文字语言正确地表达,激发初中生表达的欲望。所以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不能一味地盲目开展教学活动,布置的练习作业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现状,制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发展学生的纵向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把作文教学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思考能力,让学生对学习生活产生一定的感悟,在材料作文的写作中便可以有话可说,写作水平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
五、注重审题,增强初中生材料作文的立意深度
在材料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审题是确保材料作文质量的第一步,所以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多读材料,以准确把握材料中的主题含义,对于材料中的关键性词语注重分析,概括材料中的暗示性意义,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含义。此外还要注意对提供材料的应用,一方面不能照搬材料内容,导致文章中经常出现内容牵强附会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不能出现文章中毫无资料的现象,而是要做到灵活应用,注意明引与暗引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从材料的角度出发,注意开阔思路。
六、注重差异,分类指导
1、作文教学要有指导序列,循序渐进。作文教学有其内在的规律,为弥补教材编写的不足,教研组、教师应对初中的作文教学有整体筹划,各年段,每册应有作文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的重点文体、写作知识、写作要求,训练范围与题型,作文训练的次数与时间安排,大小作文的配合,以及每次作文的指导方案。各单元的作文教学应有训练的侧重点,扎实、有序渐进,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2、作文教学要凸现学生的个性。作文是学生的个性再现,这是作文的本质特点,让学生依据生活有感而发,抒写心灵,再现思想。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搜集写作素材,提炼思想观点,构思作文。学生根据作文要求,通过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与议论,发表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与看法,表达有此引发的思想与情感。最高境界是学生鲜活的个性跃上纸面,读其文而见其人。
总之,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且艰苦的系统工程。要想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教师要从明确写作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兴趣,并且组织系统化的教学方式进行辅导,将理论方法落到实处,便一定会收获可喜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陆丰.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若干思考[J].时代教育.2011.
[2] 程梅.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初探[ D ]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在今日的观课议课活动中,我选择以“……”作为自我的观察视角,实地观察了***教师的一节英语新授(复习)课,现将自我的观课情景总结汇报如下:
一、观察点选点说明
我选择的观察视角是:……,在此基础上,又分为以下几个观察维度,……,经过这几个维度的观察与诊断,旨在正确认识、了解教学中……的关系。
二、观察结果分析:(总体评价、主要优点、教学提议、课堂细节)
注意:要有对课堂观察现象的细节及综合描述。
(一)总体评价:
这节课选自*年级下册*单元,主要讲授、训练……,总体上看,该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情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听、说、读、写”环节中,英语操练和交际活动多种多样,注重了学生语言表达本事的培养,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
(二)主要优点:
下头重点将在观察视角“……”方面的优点作如下分析:
……
A、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该教师能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创造性地利用黑板、白板、卡片、简笔画、教学挂图、模型、实物等常规媒体,同时进取利用音像、网络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资源,丰富了教学资料和形式,有利于学生观察、模仿、尝试、体验真实语言的语境,使英语学习更好地体现真实性和交际性特征。
2、所利用的教学资源贴合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学科认知发展水平,具有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教学资源题材多样、资料丰富、语言真实。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3、该教师适当地选用国外的教学资料,以补充和丰富课堂教学资料。
该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进取利用声像资源、报刊等,给学生学习供给了更多的丰富、真实的语言学习和体验的机会。
4、丰富的课程资源,较好地开拓了教和学的渠道,更新了教和学的方式,使英语教学更加真实、生动、开放和灵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5、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本事和生活经验,尽可能创设了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让学生在体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构成了跨文化交际的本事。
B、课堂气氛营造
1、该教师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在教学中,能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调动起所有学生的进取性,使他们坚持了高度的学习英语的信心,体验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功感受;关注个体差异,能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充分挖掘学生的不一样潜能,因材施教,为学生供给了多样化的发展空间。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的指导富有针对性。
2、课堂教学中,教师尤其注意培养了学生进取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该节课课堂教学气氛和谐,教学资料和步骤安排合理,课堂互动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如:两两对话练习、主角体验、情景剧表演……等学习方式很多采取,在教师的调控下,学生经过观察、体验、探究、合作等方式学习和运用英语,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机会,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4、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该教师能选择恰当的时机和灵活的方法恰到好处地处理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错误,体现了高超的教学智慧和驾驭课堂的教学本事。
C、师生双边活动
1、在教学中,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资料,采用直接讲解、间接渗透、学生相互交流等方式,活动的资料和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接近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实际情景。在交际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和语言交际的本事。
2、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环节的英语操练和交际活动,激励学生用英语做事情,使学生经过接触、理解、操练、运用语言等环节,逐步实现了语言的内化和整合,从而也提高了实际运用语言的本事,到达了多元培养目标。
3、课堂上,师生交往是多向式、交互式的,既有师生的交往,又有生生的交往,这种师生与生生间的多向交往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
D、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达成1、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景,确立了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基本语言素养和基本学习本事的教学目标。注意培养了学生进取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中,学生对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始终都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教学中,经过创设具体语境并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为学生提升“用英语做事情”的本事做好了前提铺垫。
3、教学中,教师经过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强调教学过程与结果的并重。教学活动中,学习交流目的明确,操作要求具体。为学生供给了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使学生能够经过语言实践内化语言,提升语言运用本事。
4、在教学中,教师较好地处理好了学习知识与发展本事,语言操练与语言运用的关系。
活动不仅仅限于课堂,还延伸到课堂之外。活动设计有利于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渗透与联系,促进了学生的认知本事、思维本事、审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素质的综合发展。
5、激发学习兴趣,唤起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欲望
E、学习方式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分别采用了歌曲、游戏激趣,利用成功体验激趣,直观教学激趣等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中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中开展了小组活动,活动中,小组成员对共同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利用教师所供给的感性材料,经过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与一系列进取的思维活动,总结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小组活动不仅仅为每个学生表达自我的看法创造机会,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本事。
3、营造进取氛围,激励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热情
4、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强了师生交往,想方设法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意识和进取进取的精神,给学生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好地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善于探究的学习习惯。如在呈现新的语法或语言知识时,通常利用实物、图片、体态语和多媒体等手段设置一个情境,然后经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把语法或语言知识展示给学生,并进行操练。当学生已初步掌握新的语法或语言知识时,让他们围绕特定的话题开展对话,经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
F、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
1、问题设计时研究到了学生兴趣,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竞相发言,动口动脑,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2、问题设计有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教师设计一系列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经过由浅入深的逐步分析和理解,使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思维在问题的坡度上步步升高,最终到达“能自我跳起来摘到果子”的梦想境界,3、教师能抓住教材重点、难点,问得集中,施行浓缩法,加大问题容量,大大提高了问的效度。
4、教师在提问设计时,能视课堂教学流程中各个时机、环节的不一样而不一样;针对教材资料和学生实际,提问方式纵横交织,多种多样,采用了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选择比较式、填充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
5、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能把握提问时机,掌握火候,启发引导,循循善诱,本课的教学重点得到了落实,学生的阅读本事得到了又一次训练。
6、提问时注意了对学生回答的处理。教师面向全班学生提出问题后,待学生略作思考后,指名学生个别回答。学生答题后,教师又恰当地指名其他学生,引导他们对这一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评价。这样做有利于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上来。教学中,教师注意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听取别人的发言,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作答,教师作概括、小结性的评价,问题解决全面、透彻。加强学生了对知识记忆的刺激,加深了记忆印迹,(三)教学提议: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完美的一件东西,也会有瑕疵,个人感觉***教师的这节课也有稍显不足的地方,在那里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1、还应进一步加大对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2、还应在课堂气氛营造上多想想办法。
3、师生双边活动中,还应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5、在教学目标设置与生成中,在处理好语言知识与本事的基础上,还应势利导,强化情感教育。
6、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更灵活多样一些。
7、在教学问题设计与处理中,对学生的思维本事训练要遵循学生最近发展区域。
三、自我反思:
观课就像照镜子。参加这次观课活动,也使我更加理性地反思自我的课堂教学,从中受到很大启发。
首先,经过这次观课,使我的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英语教学不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言语技能的教学。过去,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英语教师过分强调英语知识的教学,结果培养了一批“哑巴英语”“聋子英语”。今后我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言语本事,在言语运用中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英语教材只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媒介,学生要学好英语就必须融入英语的海洋,跟上英语发展的步伐。所以我也时常在教材教学的基础上随时把鲜活的英语输入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英语,能够使用英语表达自我的思想
其次,经过这次观课,让我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仅停留在创设教学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的精神,尊重每个学生,进取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要采取宽容的态度,注重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体,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
再次,经过这次观课,让我认识到,无论哪种教法,其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应当是学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堂。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进取性。教学活动以学生在课堂上做事为主,教师的作用是负责组织、引导、帮忙和监控,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各种本事的发展,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追求学习结果转向追求学习过程,真正把学生当成获取知识发展自我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切实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主体观。
第四,经过这次观课,让我认识到一节成功的活动课往往需要教师的周密思考,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原则。尽可能多地研究师生的共同参与性与互动性,操练过程中的趣味性和交际性,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第五,经过这次观课,让我认识到,语言交际本事培养在教学实施中的重要地位。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知识,更是为了提高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本事。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获得为交际运用语言的本事,这种本事只能经过实践训练才能获得。语言知识的传授不能代替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和为交际运用语言本事的培养,我们应在教学中将掌握语言知识、培养言语技能和为交际运用语言的本事有机地结合起来,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六,经过这次观课,让我认识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任务至关重要。如果他们对某个教师有好感,他们就对教师的这门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学这门课。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教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教师的课。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帮忙学生。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结束语
听这节课总体感觉是:教学思路在清晰连贯中蛇行,教学环节在自然流畅中游走。动态生成中彰显教师的教育智慧,气定神闲中透露教师的扎实功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是一节本色的语文课堂。本色语文,就是让学生徜徉在内涵丰富的语言文字中,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触摸语言文字,用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去关照语言文字,用语言文字滋养稚嫩的心灵,用自己积淀的语言文字去放飞心灵。本色语文就是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语文的魅力在语文里。这节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本色导入。
紧扣题目中的“战象”,以一句“你们见过大象打仗的场面吗?”引领学生快速进入了文本的第一自然段,在对象兵的介绍中学生感受到了战象在战场上的作用,它们不光驮着象兵浴血搏杀,还像一位勇猛无谓的展示奋力杀敌,“长鼻劈敌”、“象蹄踩敌”,它们像象兵一样威风凛凛、势不可挡。它们哪里是象,分明是战士,是士兵。对这样的战象,未曾走进故事,便已肃然起敬。在了解了战象的作用,交流了印象之后,老师很自然地引出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这样的导入方式没有花架子,充满了语文味,刘老师是在用语文的方式导入新课。
2、本色理解。
阅读理解过程以一个主问题(核心问题)贯通全文:“文中的嘎羧有着怎样的情感,课文又是怎样来表现它的情感的呢?”,这个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个主问题的引领下,学生首先走进了“段落”的丛林——披挂象鞍,快速阅读,感受战象的所作所为;然后又走进“句子”的丛林——找最能表现嘎羧对象鞍深厚感情的句子,圈画体味交流。此时,学生已经走进了语文的丛林中去感受体味嘎羧丰富的情感世界。但这还不够,老师又继续引领学生在密林中探幽寻踪,那就是抓词语——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嘎羧对象鞍深厚的感情,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战象嘎羧动作、神情的关键词语来交流体会,摩挲、泪光闪闪、久久地、呼呼吹去、久别重逢。因为动物是没有语言的,也没有为常人所明了的表达方式,但它们的行为、神情自然流露出他们丰富的心理变化与情感起伏。抓住这些举止神情就能走进它们的内心世界。于是,学生从这些关键词语中真切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凭吊战场部分,刘老师同样引导学生由段到句到字词,抓住“久久凝望”、“亲了又亲”、“吼叫”体会嘎羧对战友的无限缅怀,对过去惊天地、泣鬼神战斗场面的无比留恋。可以说,在整个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老师始终关注文本中的语言因素,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和依托,不仅让学生搞明白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是什么”,还让学生搞明白这些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即“表达的是什么”,还让学生知道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的,即“怎么写的”。我一直认为:只有铆定语言文字的阅读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3、本色结课。
本色的语文课不仅让学生去触摸语言文字、关照语言文字、感悟语言文字,还会放飞语言文字。这节课的最后,刘老师安排了一个“练笔”环节,读写结合——卧在坑底的嘎羧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它凝望的眼睛一定有话想说,它想说些什么?你看到静静躺在墓坑里的嘎羧,又想说些什么?从两个内容中任选其一写话。可以说此时学生已经体会到嘎羧丰富的情感世界,对这位“战斗英雄”充满了无限的敬意。老师用一种语文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倾吐心声、抒发情怀的机会。于是学生的情感在放飞,语言文字在放飞。听着学生发自肺腑的心声,我们感受到饱含真情的语言文字是温润的,是震撼的,是有生命力的。这就是本色语文的美魅力。语文课的最高境界有人说是“无痕”,我还想说是“本色”,是“本真”,是“原汁原味”,是“原生态”!
本次研修过程中观看了赵老师的授课视频,受益匪浅。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物理课程标准》中:让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我的一点感想:
1.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通过实验探究引出物质的密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主线开展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探究知识,通过学生活动,掌握密度的相关内容。
2.经历发现过程,理解密度概念
教师从“同种物质”和“不同种物质”两个层次来研究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环环相扣,突破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经历了一个从感性认识到抽象和定义,再到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教师在选择一个学生熟悉、与形成概念有密切关系的科学故事之后,开始对一组水的质量和体积的数据进行分析,学生透过数据逐渐清晰地认识到“对于水来讲,不管质量怎么变,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总是一个定值”。再接着去分析其它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是否依然如此,一层渐进一层,由对个体物质的分析向普遍物质的特性过渡,密度的本质和内涵由表及里、由片面进而普遍化。接着来分析不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通过从两个层次的探讨,逐渐在认识上清晰化了对于同种物质是这样,不同种物质也是这样,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始终是固定的。
3.重视数据分析,培养学生能力
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关注对数据的分析与剖析。同时从本节内容来看,无论是密度公式还是计算其实都不困难,真正的难点是建立质量/体积的比例概念,让学生深刻认识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这样一种关系“同样的物质,不管质量和体积如何变化,可能质量很小、或者体积很大,但其比值是一定的,而且是区别与其它物质的,因此密度独立作为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在现代工农业生产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测量数据。”
赵老师在这节课的处理中,非常关注对数据的分析,从对水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分析,到正比例函数图像的分析,都意在让学生去从数字本身去洞察数字反映的物质的本质,这在物理研究中是非常关键的一种品质和能力。
第一类, 优秀型。这类学生在班内往往只有几个, 我对他们主要采用鼓励成功法和引进竞争法。我首先把自己写的日记和已发表过的文章给他们阅读, 并指出只有用心去体会生活, 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写出有深意的作文, 并要求他们一定要坚持勤写日记。然后我把他们写得好的作文或日记及时推荐给全校同学阅览, 同时还在语文课上组织学生们来共同欣赏其写得精彩之处。这样, 不但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还使他们对写作过程中的成功之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从而使他们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但是, 我用的这种成功鼓励法并不集中在一个优秀生身上, 这次鼓励了甲, 下次则鼓励乙, 再下次则鼓励丙……这样就把这些尖子生引入了竞争之中, 促使这些写作尖子的水平不断提高。曾经, 有好几个学生升学后成了高一级学校文学社的主要负责人。2010年春季, 我所教的初一的几个学生竟无师自通地写出了观点鲜明、论证有力的议论文来, 叫我校的许多教师惊讶不已。这些正是我对优秀型学生采用了上面两种写作教学方法的结果。
第二类, 优良型。这类学生在班内稍多一些, 他们混杂在写作水平中间的学生里面, 由于没有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而未露头角。每逢新学年初, 我抓住学生们都喜欢在新教师面前表现自我的心理特点, 要求全班同学都写日记、写作文给教师批改, 因而很快就发现这类被埋没了的“千里马”。我用培养优秀生的方法来培养他们, 同时要求他们勤写日记、认真写好每次作文, 指导他们去涉猎课外读物, 有意识地组织他们积极参加讲故事比赛、背诵诗歌比赛等, 促进他们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得到同步提高。2009年春季, 我校举行了作文比赛, 要求每班选出3名代表参加, 在初二年级21名选手中选前10名进行奖励, 结果我派出的6名选手全部获奖, 在这些学生中, 有3名是新培养出来的新秀。这一事实说明, 语文教师发现被埋没了的“千里马”是何等重要。我认为, 对优良型学生的培养, 关键在于善于发现, 否则语文教师就会像无知的“饲马者”那样, 面对着有培养前途的人才却说没人才可培养。
第三类, 中间型。这类学生占班内一半以上, 他们怕写, 一到写作文时往往拿书来移植。我曾用《下水》一文来引导学生写作, 结果大多数人都依葫芦画瓢, 不但照搬《下水》中的语言词汇和题材, 还有许多句子出现语病。这与那些一二类学生相比, 真有天壤之别, 优秀生不但不模仿, 而且句子流利、词汇丰富、语意连贯, 还能写出真情实感。我反复琢磨制约这类中间型学生写作难以进步的原因, 原来是这类学生平时很少涉猎课外读物, 因而阅读能力低下, 词汇积累少, 视野狭窄。我曾在初二学生中多次开展讲故事比赛活动, 结果有过半的学生不敢参加, 这类学生阅读能力低下得真叫人难以置信!针对这些问题, 我一方面组织他们学写日记, 一方面教导他们要主动去涉猎课外读物, 并组织他们参加背诵诗歌比赛、查字典比赛、剪报比赛等, 在平时的批改中则尽量找出他们的优点并加以鼓励。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学, 这类学生的写作才稍有提高。但我深知, 这类学生的写作教学的收效期实在太长, 作为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支持其成长, 期待其闪光。
第四类, 后进型。这类学生占班内学生的20%左右, 是近几年来新出现的群体。他们阅读能力较低, 积累的词语很少, 大多懒惰、自卑, 平时连背一首诗、写一篇日记也不肯做。对这类学生, 我便主动地亲近他们, 关心他们, 引导他们从背诵、默写一首诗开始, 使他们慢慢地从懒惰与自卑中解脱出来, 从而对学习写作渐渐有了一些欲望。我把他们的写作要求放到最低的起点上, 教他们从每天学造句、写一篇日记或抄一首短诗开始, 只要他们肯认真去做, 有一点进步, 我就肯定他们, 表扬他们, 使他们树立起写作的信心。经过我的长期努力, 转化了不少名这一类型的学生。在转化这种低下型学生的教学工作中, 又督促了班内写作水平中间的大多类同学, 他们会感到既被优秀生所压抑, 又被后进生所追赶的压力, 因而产生一定要写好的强烈愿望。
我们以为,要想完成这一转型,需从课程内容、写作载体、写作时间、写作课堂四个维度进行。
一、课程内容整合:追求序列建构
(一)着眼“三线”整合课程内容
1. 单元主题线。我们以教材为依托,结合各个单元的阅读课文主题,对学生进行主题序列写作训练,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阅读课文的主题为“成长”,本单元的同步写作训练主题就为“成长”。
2. 课文写作特点线。我们以教材为依托,结合具体阅读课文的写作特点与课后练习的提示、要求,对学生进行微格写作技法的序列写作训练。如对应“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伤仲永》设计题目:“在《伤仲永》中,王安石只安排了一句语言描写:‘泯然众人矣!’这一句话,把王安石的惋惜之情清晰地表达出来了。同学们,你们能不能也描摹出一个场景,用一句语言进行概括?”
3. 时鲜主题线。我们以班团活动、社会热点、传统节假日为依托,对学生进行时鲜主题的序列写作训练。如八年级下册第一个单元的训练任务对应的时间是3月份,我们在“链接时鲜”栏目中就设计了“3月的重大节日”“时鲜主题学生推荐”两项内容。
(二)着眼“三块”整合课程内容
1.微格技法训练板块。我们要求教师进行限制性分解训练,使学生了解常用的文体结构常识,学会基本的写作技巧。因此,本板块的训练分为两种:写作技巧训练和文体结构训练。两者的具体训练任务分配见表1。
2.成长主题训练板块。这是限制性综合训练,是要把学生的成长内容放到写作的视野中来关注,具体训练任务分配见表2。
3.写作习惯训练板块。为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我们分期分年,由易到难,序列性地设计了读书随笔、生活随笔的训练任务。这一部分训练内容侧重关注学生的课外生活。具体任务分配见表3。
二、课程载体编写:追求多元同步
我们编写了融日常训练、综合训练与阅读积累为一体的《初中写作同步序列训练学习指导书》。这套学习指导书还追求与学生的生活同步,与课本内容同步。
《初中写作同步序列训练学习指导书》共分6册,每学期使用一册。每一册设计了7个单元的训练任务:前6个单元的训练任务与课文内容同步,第7单元的训练任务为自由创作,与课文内容不同步,但训练目标与本册一致。前6个单元按照每个单元三周的训练任务来设计(共设计了126天126个训练任务),第7单元按照两周的训练任务来设计(共设计14天14个训练任务)。另外,综合训练每一个单元一次、升格作文训练每周两次。这样,初中三年共设计了840天1134个训练任务。节假日学生自备练习本自主写作。
《初中写作同步序列训练学习指导书》分“单元提示”、“日常训练”、“升格训练”、“阅读积累、“综合训练”五部分。(1)“单元提示”包括四部分内容:“训练序列(呈现统筹分配的序列训练目标)”、“链接教材(呈现本单元课文的文体结构、写作特点)”、“链接阅读(呈现教材推荐阅读的名著、教师推荐阅读的与本单元主题有关的篇目、学生自主推荐的与本单元有关的阅读篇目)”、“链接时鲜(呈现与本单元、课文对应的重大节日、历史事件、社会热点)”。(2)“日常训练”(见“案例1”)分五天设计,共三部分:“自评、他评(引导学生写完作文就修改,让教师、其他同学提阅读意见)”、“目标训练内容(序列目标的训练任务)”、“体验最深、最有意义的事和话语(学生用一句话来记录当天的重要事件、话语,学生可以记录一件,也可以记录多件,给学生自由选择、自由练笔的空间)”。(3)“升格训练”设计了周六、周日两天。其中一天让学生再次修改整理出本周五天的写作内容,至少整理两天的选连任务,学生可以在周一到周五期间进行;其中一天让学生根据自己本周的训练不足自主设计一次训练任务。(4)“阅读积累”让学生回顾一周内阅读的内容,避免学生只摘抄不温习、应用;让学生记录自己搜集到的与本周“综合训练”作文有关的素材。(5)“综合训练”把本单元的训练序列目标综合设计后形成一次“大作文”进行训练。
案例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周周二的训练任务
◎目标写作部分。回首童年,灿烂的春光中,有和同学踏青的美好回忆;厚厚的相册里,留住了那么多熟悉的笑脸;毕业纪念册中,小学同学的签名笔迹似乎还未干……闭眼静思,那么多鲜活的面容飞扬在眼前——同学们,用100字勾勒出一位个性鲜明的童年伙伴吧!
◎今天体验最深的事(话)、最有意思的事(话)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一些家庭条件优越一些、微机水平高一些的学生,我们也倡导利用电脑、手机等途径进行网络写作,但写作的内容还是要来自学习指导书。
三、写作时间调整:追求主体落实
写作应强调学生的“内心世界”的作用,学生在自我发现中生成的写作内容,往往容易调动自己的写作愿望、知识储备与经验基础,更便于完成从计划、执行到监控自己的写作全过程;另外,初中生最好能在有组织的且能及时得到激励和支持的专门时间内、专业氛围中进行写作。基于上述两点考虑,我们调整了作文课的课时设置。
一是把两节作文课分成大课(60分钟)和小课(30分钟),不再是45分钟一节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学生的精力、体力允许的前提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经历一次(可以是一次日常训练也可以是一次综合性训练)完整的写作过程,超越原先在45分钟内学生的写作思维容易中断、写作行为反复的僵局。
二是把作文课设置在周一上午的第三节课(大课)、第四节课(小课),不再设于周四、周五。把作文课调整到周一,一是为了对本周的日常训练目标进一步明确、拆解,然后对学生的写作进行集中辅导;二是为了把综合训练目标的部分子目标合理地分解到本周的每一天来进行拆解性训练;三是为了便于学生自主训练,学生的写作学习在周一时有了明确的方向、任务,学生可以随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进行自主写作练习。
三是以每三周(约一个单元的训练任务)为一个分析时段,由教师根据实际需要,自主选择一节课来全面地总结本单元日常训练的情况,或者是进行一次综合性训练。每三周,拿出一节课来总结本单元的日常训练情况,不会多占课时。其次,平时上课时,教师也会在阅读课堂上总结学生的日常训练情况,但毕竟时间有限,内容单薄。而且,学生们反复地修改自己的写作序列训练文章,写作水平提高是稳定的,需要阶段性地总结一下。尤其是一些训练因子比较繁杂的综合训练任务,多个子目标的训练效果的合成,需要在一个时间段里积淀完成。比如,在“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意图进行想象、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的综合训练。我们便在第一周出示了一张繁花盛开的小巷的照片,让学生给这条小巷命名,并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景物描写,发挥想象,采用多种修辞、多种感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方法,描写出小巷的美景,不少于150字。第二周时,我们又出示了一张阴暗的小巷的照片,假设这里曾是个陈旧、阴暗、肮脏、冷清的小巷,让学生发挥想象,运用景物描写描述它的样子,不少于150字。第三周时,我们让学生写半命题作文“××小巷的‘传奇’”,让学生发挥想象,假设造成小巷陈旧、阴暗、肮脏的原因是什么?又是什么人的到来让小巷变得非常美丽?在这条小巷中发生了怎样的“传奇”故事?让学生写不少于500字的作文。同时,我们让学生把前两周的景物描写的最终结果自然地融合到这一次的作文写作中。这样的写作跨周进行,也是为了让学生真正经历一次完整的写作过程。
四、写作课型运用:追求环节驱动
我们设计的大课和小课的基本流程是一样的,但日常训练和综合训练的流程又是有差别的,意图让预写、写作、分享、修改、评价、升格等环节相互驱动,循环往复,便于最大化地发挥每个环节的作用。
(一)日常训练的课堂结构设计。第一,大课的课堂结构。周写作辅导:教师解读本周的日常训练目标,尤其是要明确本周的训练目标和综合训练目标的关系,让学生明确本周的写作目标和任务,对学生的日常训练进行集中辅导,此环节大约安排15分钟;本课写作辅导:投放综合训练目标的子目标,进行写作指导,明确本次训练的目标、要求,师生共同讨论写作思路,此环节大约安排5分钟;自主写作: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此环节大约安排30分钟。自主修改: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此环节大约安排10分钟。第二,小课的课堂结构。互改作文:学习小组内互相批阅、交流大课上写的作文,并推荐出优秀作品,以备班内交流,教师同时也要快速地阅读一些学生的作文,提出修改建议,此环节大约安排10分钟;完善定稿:学生按照学习小组内的交流情况与教师的建议,完善文章,此环节大约安排5分钟;佳作赏析:各小组展示佳作,并说明推荐理由,班内加以欣赏、点评,教师加以总结,此环节大约安排10分钟;升格拓展:根据课堂交流情况,学生总结本次写作的成功及不足之处,明确本周的努力方向,此环节大约安排5分钟。
(二)综合训练的课堂结构设计。第一,大课的课堂结构。投放题目(主题):投放前两周的分解训练目标、达成情况,明确本次综合训练的目标,此环节大约安排1分钟;写前指导:解读本次综合训练的目标、要求,师生共同讨论写作思路,此环节大约安排4分钟;自主写作:学生独立写作,此环节大约安排50分钟;自主修改: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此环节大约安排5分钟。第二,小课的课堂结构。互改作文:学习小组内互相批阅、交流,并推荐出优秀作品,以备班内交流,教师同时也要快速地阅读一些学生作文,提出修改建议,此环节大约安排10分钟;佳作赏析:各小组展示佳作,并说明推荐理由,班内加以欣赏、点评,教师加以总结,此环节大约安排15分钟;升格拓展:根据课堂交流情况,学生总结本次写作的成功及不足之处,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此环节大约安排5分钟。
【初中语文写作观课报告】推荐阅读:
初中语文写作资料06-29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09-18
浅谈初中语文写作教学06-29
学会积累写作素材初中语文教案06-08
初中数学远程研修观课报告07-02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报告07-18
初中语文高中语文07-02
初中语文作文父爱05-30
初中语文童话教学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