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教学与高考的关系

2025-03-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三数学教学与高考的关系(精选8篇)

高三数学教学与高考的关系 篇1

一、近年高考试题评析

(一)听力测试,源于生活

听力测试选材100%来源生活,体现生活情景,04年高考听力的话题分别是关于旅游、购买礼物、个人爱好、旅游住宿等。其中大都是对课文对话教学内容的延伸,和学生平常的口语训练有直接关系。04年听力的长度与语速与去年相当。单句题中五题都是事实细节信息,较去年的三题细节题相比较易些;而后部分虽无独白,但从答题角度讲,对话则稍显难些。每一段对话都有一推理题,需要仔细推敲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另外个别句子语速变化过快可能会使学生无从适应。如最后一段材料中女孩子说的一段话:Though my mum could have probably made enough somehow, I probably could have worked harder at school and gotten better grades.可能会令学生费解,这就造成了听力的障碍。从试题类型上看:不外乎是细节信息题,主旨大意题,推理概括题等,还有谈话背景,可能会问:Where are the speakers?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及谈话者之间关系,会问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所有题型中以事实信息题居多,该题从出题意向看,一种是对原话的直接引入,如04年第3题女孩说: I’ll probably buy her the music record that she likes very much. 题目是:What gift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get for Mary?答案是a record 另一种是原话个别词表达的变换,如用同义词、近义词,如:18题:女孩说:But the fact is that we didn’t have the money. 问题是 Why did the woman not go to school? 答案是She couldn’t afford college education.又如第2题女孩说:I’m expecting an important phone call.答案就是to wait for a call. 由此可见在复习时强调单词、词组的同义归纳是很有必要的。另外,近几年的听力录音已由以前美式英语变成了十足的伦敦腔,这可能与雅思在我国的逐步普及有很大的关系。

(二)单项选择,重运用、测能力

在新的外语教学理念影响下的新的测试理念已经确立了测试的重点是语言的意义而不是语言的形式;强调语篇,突出语境,重点测试考生在真实语境中实际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强调在语境中考查语言知识,而语法必须有语言丰厚的文化背景作为基础才能考核,而不是仅求其形。给我们的启示是语法教学求其淡而忌其腻,求其实而避其虚。今年的单项选择,从考查的内容分布看,动词用法的多样性决定了动词在单项选择测试中的地位,04年有7题,包括时态3题,动词或动词短语辨析2题,非谓语动词,情态动词各1题,动词的考查数量与去年扯平,占整个大题的53%。把动词作为测试的重点并不出乎意料,因为动词是句子的灵魂,也是英语最活跃的词类。此外动词形式复杂多变,这也是平时学习、复习的重难点之一。从试题的难度上看,去年的24题Don’t you forget it !较难,今年易错的23、32题分别也是动词的时态。23题学生可能会根据when前时态为进行时居多误选A .was coming 应为came。(The discussion came alive when an interesting topic was brought in.)总体上说没偏题,没有学生下不了手的题,只有易做错的题,可见单选体现了高考“淡化语法规则,偏重阅读理解”的趋势。

(三)、完形填空,体现综合性,检测思维能力

高考完形填空命制的心理学依据是“格式塔心理学”,意为组织结构成整体。可见其在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综合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能力,并着重考查了学生对整个语篇的把握能力,可以说完形首先要完其意才能完其形。其考查内容集中在考生对n. v. a. adv. 等实词的理解上。今年的完形短文长254个单词,选材是记叙文,开头交代了故事背景,以时间顺序为发展线索。与去年相比,在考查的词类上,还是以动词为主:(9题),较之去年的8题,保持了其霸主地位。在动词的考查上,以短语区别与相似词辨析为主,如考了take over, give up , work as, fetch, admit, share等,这些词都是考纲要求掌握的、生活中较常用的词。可见在平时教学中,扎扎实实抓好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从另一方面讲,绝大多题都需要从语篇的角度进行分析、理解、判断、综合,附加逻辑推理和合理想象,才能选出答案,完全符合“突出语篇”的命题要求,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检测。

(四)、阅读理解,重时效、重文化

近年阅读理解在选材的风格上保持了一贯的连续性,既注重了题材多样化,又较为综合地反映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阅读材料一直关注社会热点现象,但并不把这些热点现象概念化,而是通过故事,报道,议论等形式多角度展示。今年的阅读理解,文章的题材和体裁多样,选材丰富,来源于生活。语篇逻辑层次感强,布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无论从语篇本身来看还是从题目设计上看,都能有效地考查出考生真实的阅读理解能力。A篇讲述排演回家路上发生之事,B篇介绍一种新型的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C篇介绍纽约市几处景点,D篇谈论现代木匠,E篇讲述清晨跑步之事,其中A、B篇为叙事类,以心理活动居多。文章长度适中,总词量2030,(包括文段词量1396,题目词量643),读速58wpm,与03年的总词量,读速50.3wpm.相比,对学生的阅读词汇及速度的要求在增加;篇章的语言地道,简练生动活泼,用词不生僻。在句子结构方面,长、难句相应减少,学生阅读进展应该比较顺利,只是个别短语如:lay out, boil down to 可能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另外04年在贴近时代方面稍逊于03年,B篇与C篇也是屡见不鲜的文章,只是D篇尚有些新意。可见,在复习时我们只要让学生熟知各种题材,就有助于学生阅读的理解。另外,在题型方面,细节理解题有9出,主旨大意题有3题,推理判断题有6题,词义猜测有2题,较之03年的11、3、2、4,推理判断有上升的趋势。另外,设想一个考生,如果他的全面素质好,文化底蕴强,如:C篇如果一考生对纽约中央公园,麦迪逊广场花园等很熟悉,那么他阅读的时候就有亲切感,就多一份自信和胜算。

(五)、短文改错,体现语言准确性

短文改错旨在测试考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考查了学生对语言的校验能力,间接地考查了考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因为所设错误全都是学生习作中的常见错误,大部分题都较浅显易改。今年的短文改错与往年类似。分别考查了名词的数(2次)、形容词、代词、动词习惯用法(2次)、主谓一致(2次)、转折关联词。语法和语篇的分布比例与难度均体现得较恰当,纯语法的题目和逻辑理解方面的题目各占有一定的比例,使考生在词法、句法和对语篇的理解能力均得到了考查。只是话题为集邮,稍显陈旧。但是,只要考生熟悉高考英语短文改错命题规律,并运用恰当的答题技巧,完全可以取得喜人的成绩。

(六)、书面表达,重传统、重实用

高考英语作文属控制性写作。旨在考查考生的英语表达能力,看其是否能够运用学过的英语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进行思想交流。纵观近几年的书面表达,从97到一直都是看图说话,01、02是根据表格写信,03是看图说法,04年又回到根据表格写信。事实上,无论是图画还是表格,都要求考生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较强的遣词造句,组句成段和连段成文的能力。

二、近年高考试题对高三英语复习的启示

近年高考试题体现了“在稳定中求发展”的命题思想,较好地体现了高中英语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根据上述对高考的评价,结合我校具体情况,谈谈自己的几点复习体会,确定以下复习思路。(本校英语的高考成绩连续四年在温州市重点中学排列第二,仅次于温一中,而本人近两年一直担任高三的教学工作。)

(一)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虽然高考试题就已经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但语言知识在试卷中的地位、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仍非常重要,不容许有丝毫的忽视。在第一轮复习中,每个单元的复习内容都包括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练习,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让那些基础薄弱的同学还有查漏补缺的机会。另外高三上学期的会考,恰好又是一次落实基础知识的机会,我们集中各班四、五个感到会考有压力的学生,结合《会考导引》,每周进行一次的辅导,共五周,这对借助会考促进高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词语辨析近年已成为单项选择与完形填空的热点,如04年单项选择中牵涉到词语辨析的共有四题,分别为in fact, 与in a word等,turn out与make out等,no wonder与no doubt, help与act等,完形中不下于8题如:take over与set about等,give up与break down等 ,work as 与employ等,,admit 与agreed等等。因此,在复习的时候,力抓动词这一大块,重视动词及短语的辨析,及时对近义、近形的词及其用法进行归纳疏理。

(二)调动方方面面,锻造立体式听力

1、以口语促听力,听说结合:

我们的生源以农村居多,初中特别是初三基本以应试为主要目的,老师在课堂上可能限于知识的讲解,做试卷等,而缺少必要的口语训练,造成很多学生发音不标准或不注重连读,不完全爆破等。所以有些学生在做题时反应个别句子听不懂或太快,其实就是一个连续的问题,如04年第五题中有句话:I like going off in the morning and I mean this is the school holidays. Riding a bicycle away with a few books in the basket and finding a nice place to read,学生可能颇感费解,所以应该加强基本训练。掌握准确的发音及基本语音知识,如音节,重读、意群、连读、不完全爆破、同化等。一般说来在学生刚入学的时候,我们会安排3节语音课,以校正学生的个别发音,让他们熟知语音知识。在练习连读及不完全爆破时,我们一般选择李阳.克里兹的疯狂英语里的一些句子摘录,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或者是名言,或者是tongue twister以三种语速朗读,慢速、中速、快速,让学生有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如:No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health.)一段时间训练下来,效果特别好,学生会觉得英语就该这么说,而原先觉得一些很快句子,也不外乎如此了。

高考的英语听力测试中最常见的场景是:打电话,住宿旅游、上课、工作、乘车。这五个场景4年会出现2-3次。而特定的场景中,一些习惯表达都是类似的,如住宿时不外乎会提到make a reservation, check in ,check out 或Let me know in advance. I hope you have a pleasant stay rip.等。所以,我们一般把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关于某一场景的题目汇总,先让学生做题,然后总结出一些常用的短语句型,然后再让学生再编一类似的对话。

2、精听与泛听相结合

与此同时,我们把近年的高考听力录制在一合磁带上,复制给每个学生让他们精听。要求他们听懂每个句子,每个单句,而且要跟读,最好能写下,因为写下就会落实,让他们把高考的听力变成自己的东西。用高考促高考,这是一种最捷便的,最高效的办法,因为每年的高考题都有它的共性所在。而泛听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我们在课外每周安排两个单位时间,每次听20分钟的材料,《高考听力》。这套听力是以模拟卷的形式,语速与高考接近,甚至有时还快些,在选材范围方面也非常广。让学生自检,也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这样,一个学期我们就可以听40套听力练习。

3、加强听力技巧的指导

听力的成功关键在于听前的预测活动。每一题做好后都留有5秒钟,所以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听前预测。听前预测包括两方面,一是预测话题的内容,可以根据题目及三个选项初步确定听力短文可能会是什么,如04年11-13题,根据其二个问题 Why does the man plan to leave early?13题:What does the woman offer to do?就可知,男人想要早走离开,结果妇女可能要帮他干些什么。二是通过听前预测,知道会问什么问题,问题的核心词是什么,来确定该题的位置。所谓核心词,并非一定是动词或形容词,而是能确定该问题位置的词,如16题:When will the woman leave for Mexico?中就不能确定when 与leave为中心词,应确定when与Mexico为核心词,核心词可能是数字、年份、专有名词 等。确定问题的核心词,就能做到有的放听,缩小听力的范围,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听力的难度。所以,在课堂,在每次听前我们会花一定的时间帮助学生做以上几件事,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听力习惯,形成一定的听力技巧。

(三)以阅读为主线,发展全面素质

近年高考英语试题在重视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形成了以篇章阅读为主体的试题布局,那么,在高三复习中,应以阅读为开砖,以阅读为主线,以阅读为重点,把阅读贯彻始终,来带动其他各项能力的进步。

1、攻克词汇与难句,提高阅读实力

获取阅读高分,必须要有一定的阅读水平,光靠方法与技巧是不行的。

而方法与技巧是否运用得好,也和实力水平如何有很大关系。实力水平主要表现在词汇量和复杂句子的分析能力。

词汇量是制约大多数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瓶颈,词汇量越大,理解的范围越广,若词汇量储存不够,就会造成在阅读过程中因生词障碍而处处碰壁的现象,无法理解句意。考生首先应把考试大纲当中的词汇表背好,因为高考命题是按考试大纲的词汇表来命制的,4000词汇量足够。高考的成败,主要还是取决于能否把考试大纲的词汇表使用得如何,也就是听读写的能力如何,其次可以通过广泛阅读适当扩展学生的词汇。让学生掌握构词法。针对高考,我们特地设计了系列的猜词练习,进行专题训练,提高学生的猜词策略,其中有定义解释法,对此关系法,因果关系法上下暗方法等,这样通过一两次的练习,学生就会掌握一定的猜词技巧。

学会句子分析是提高阅读水平的关键之一。阅读理解文章难的原因在于句子结构的复杂,近年高考阅读理解文章,有两个特点:句子较长,很多句子都在20词以上,如(04D篇)One of the ways these people wrongly support their view is by pointing to 100-year-old homes which are still solid, and arguing that it is the craftsmanship that is responsible for their durability.(共35词) 句子结构复杂。复杂的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并列复合句、多重复合句、被动句、倒装、插入等句型的频繁使用,造成学生的理解困难,因此训练学生进行长句难句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处理长、难句时,我们针对以上六种句式,如结构复杂的简单句,如The most common way to do this is talk, the act of communication intended to reach agreement.(做这件事的最通常的方法是交谈,一种想要达成一致的交流行为),每种句式汇编20题,可以是高考试卷出现的,课本的也可以是其他书本或杂志上,要学生做是二件事:一是找主谓,或找主干,二是弄明白意思。通过这8次共160个句子的训练,学生在高考时碰到复杂句子时就不显慌乱。

2、加强文化底蕴,熟悉各种文体,扩大阅读量。

阅读时的速度意识非常重要的,我们还根据不同体裁、不同题型将近几年高考试题汇总以五篇为单位在课堂上定时训练学生,一般规定35分钟内完成,以培养学生的专注意识和时间紧迫感。

让学生掌握不同体裁的不同阅读方法,比如说:如果是叙事文,则要:辨明故事发展的主线特征(如按时间主线、或先果后因的倒叙手法;等);还要识别文章开头部分是否在制造悬念或“技术性假象”,以造成读者开始的预期与末尾结果的反差;同时要分清哪部分是细节,哪部分是归纳,分清哪部分代表作者的观点或语气,哪部分是事实;特别要注意辨别故事结尾是否有一个认识上的归纳与升华。04年第一篇阅读在结尾是就有观点的升华:此事对作者的心情和信念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让学生掌握不同题型的不同答题方法。如:当碰到主旨大意题时,一般只需要看各段或某段的首末句即可。又如,当碰到表格题或类似今年C篇(介绍各处景点)的题型时,原文只要粗略看一下,应该以回到原文寻找信息为主,因为该体裁出细节理解题较多。同时,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文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储景,加强文化底蕴。东西方文化意识的渗透一直是选材的一大亮点,一些文章可能会涉及到两国文化差异、或介绍国外文化的。在讲解模拟卷时,五篇阅读理解一般我们会选择其中有价值、可读性强的一篇作为精读材料,介绍与该篇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与学生探讨文章的结构、作者的思路,甚至是出题意图,对各种题型进行具体分析,讨论如何才能最快速地得出正确答案。

3、加强学习指导,掌握阅读技能

任何考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高考也不例外,无论谁也不能否认解题方法和技巧在应考中的重要性。技巧掌握得好,大多数题目,就能快速地找到答案所在的位置,并能理智地识别陷阱,以确定正确答案。首先,应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阅读习惯,加大语言输入。在班级内订阅英文报纸、杂志,如《中学生邮报》《 21世纪报》(中学生版),把阅读英文报纸、杂志形成一种习惯,作为形成语言能力的一种必需,作为一种像自己的母语那样进行认知和获取信息的工具,把它提升到作为获得信息的媒介的高度。唯如此,才能真正把握到英语学习的实质、现实感和成就感,才能真正无惧英语高考的阅读理解。其次,培养学生合理地使用跳读,略读,扫读阅读技巧是也提高阅读速度的有效方法之一。一方面,我们把高三(下)的课文作为泛读材料来处理,进行必要的技能训练;另一方面,我们主要采用新东方汇编的一本白皮书,上面汇总了提高考生的skimming和scanning能力及如何寻找main idea的非常细致有效的专题练习,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比如说它从训练最基本的阅读方式做起,以纵向给出一组短语来训练眼睛自上至下、而非自左往右的移动。又如:给出50组短语,以1-50序号标出,分两行,要求一学生说出该短语,另一学生以最快速找出该短语,说出序号,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寻读能力等等。

高三一整年的复习是艰辛的,但若是了解高考的出题状况,立足于学生,安排可行有效、有针对性的复习,就可以把高三的迎考做得更好,在高考中取得佳绩。

参考书目:

1.朱萍、马爱军 《高三复习漫谈》 《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 .9

2. 高中第一集《试题研究》 大象出版社 .1

3. 扬凡 IELTS for reading知识产权出版社

高三数学教学与高考的关系 篇2

一、问卷调查的情况

2011年12月9日在海南省文昌中学举行的“高考数学试题与日常课堂教学的关系”研讨会上做了一项问卷调查表:

数据统计显示:教学与高考的关系选项中认为教学制约高考的占4.4%;高考制约教学的占42.5%;认为相互制约的占53.1%;对高考命题难度的期望选项中认为高考试题难度降低有利于民族地区的发展的占15.0%;认为难度加大利于选拔人才的占7.1%;认为难度适中教学才有方向的占77.9%;对试题超标的意见选项中认为利于优生培养的占38.1%;认为教学无所适从的占60.2%, 认为无所谓的占1.77%。

二、高考数学试题与日常课堂教学的关系研究

依据问卷调查的情况, 梳理研讨会上代表的发言可以归纳高考数学试题与日常课堂教学存在着以下三种关系。

1. 高考数学试题的命制必须遵从日常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按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要求编写的课标教材进行试验, 因此《课程标准》是纲, 其余都是目, 纲举才能目张。高考数学试题应该怎么教就怎么考。

《课程标准》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教育部批准的纲领性的文件, 怎么教就怎么考是依法实施新课程的具体体现, 一切超标考试都是违规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对《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对培养创造思维的可行性的研究, 我们重要的在于肯定或论证它的成功。只有这样科学地客观地评价它, 才能更好地应用它和贯彻执行它。然而, 也很难保证它不受到实践的冲击;倘若将其看成一成不变的“圣旨”, 将失去它的巨大生命力。我们的目的是通过高中数学课程实验研究, 更加充实它需要充实的内容, 完善它需要完善的部分, 修正它的不足或不妥之处, 使我国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加符合我国数学教育发展的实际。

所以高考数学试题的命制必须遵从日常课堂教学, 即怎么教就怎么考。

2. 日常课堂教学必须按照高考数学试题的方向进行

高考评价的导向功能威力巨大, 社会、家长、学生无不看重高考成绩, 各大专院校按照高考分数高低排序来录取学生上大学, 由此产生了运用高考的成绩来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

高考数学试题的命制已经模式化, 每年必然在数列与三角函数, 统计与概率, 立体几何, 解析几何, 函数与导数这五个方面命制几个大题, 若不按这五个方面去备考大题就会在高考中失利。

因为每年都在相同的知识块上命制, 大题且每年不断地翻新试题的花样, 学校教师不得不思考明年在相同知识块上试题怎么变化, 猜题押宝应运而生。甚至揣摩命题者可能从那些方面去超标命题, 日常教学中对每个模块每个章节都加大难度。超范围练习, 力争挖深挖透。教学时间不够就加班加点, 严重地干扰了日常课堂教学秩序, 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课程标准》的选修系列3由于高考不考而形同虚设, 没有哪一所学校上系列3的内容, 在选修系列4里面设定了10个专题, 由于只有3个专题才高考, 所以就没有哪个学校上另外7个专题。以上事实充分说明高考已经导致怎么考就得怎么教, 所以日常课堂教学必须按照高考数学试题的方向进行。

3. 高考数学试题与日常课堂教学相互制约

53.1%的人认为高考与教学是相互制约的, 这是主流观点。大多数数学高考试题还是在《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范围之内, 所以教学制约了高考;但是的确有少数试题是超出《课程标准》范围的, 就连《数学考试大纲 (课标实验版) 》里面有与《课程标准》相矛盾的地方, 《数学考试说明 (课标实验版) 》中也有几个超标的例题, 所以高考也制约着教学。

因此, 高考数学试题与日常课堂教学是相互制约的。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高考数学试题与日常课堂教学是一个相互制约的关系, 高中数学教学与高考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以往一些高中学校和教师忽视《课程标准》对教学的基础规范作用, 把选拔性考试———高考直接当做教学的指南针, 从而出现了在教学中一切迎合高考的不良现象。实际上,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教与考”的关系:教学过度迎合高考不行, 忽视高考在教学中的评价导向功能也行不通。高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广大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发展进程。

高三数学教学与高考的关系 篇3

【关键词】对口高考 教法 学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3-0132-02

对口高考高三数学复习既要立足于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又要着眼于提高能力、深化思维;既要在复习中面面俱到,又要避免“题海战术”。于是,我们不仅要重视老师的教法,又要重视学生的学法。我们要教学生学会而且会学,要把教法和学法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实现教法和学法的优化、教法和学法的辩证统一。

其一,渗透数学思想的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我校虽然是职业高中,但是也有一批优秀的学生,怎样迅速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最终赢得对口高考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如果用以往那种就事论事,把学生投入题山题海中,只能使他们成为解题机器,教学中要强化三个层次的思想方法,一是基本的数学方法:如配方法、换元法、比较法等,二是科学思维方法与严谨的数学逻辑方法,三是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价转化思想,教会学生从思想方法的高度审时度势,培养分析、归纳探索的能力。

其二,注意知识来龙去脉过程的教法与学法,要深入地理解概念,必须了解它产生、发展、形成的历史过程;要掌握命题、法则、公式,必须弄清归纳、猜想、发现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过程”对于人发展的教育、培养的意义,也许比结果更大,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总是通过创设情境、精心设问,选编题组,引导学生参与,动手,动脑,动口,亲历知识的再创造、再发现过程.切忌把知识轻易地塞给学生。

其三,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以及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复习课不能由教师包讲,更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数学智慧,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而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复习课上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时间太紧,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二者似乎是很难兼顾。我们采用“焦点访谈”法较好地 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题目其解法是“入口宽,上手易”,但在连续探究的过程中,常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搁浅受阻,这些点被称为“焦点”,其余的则被称为“外围”,我们大可不必在外围处花精力和时间去进行浅表性的启发诱导,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而只要在焦点处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口,通过访谈,集中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能力在要害处增长,弱点在隐蔽处暴露。

第四,处理好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课堂目标的关系,激活课堂,以自己特有的个人风格感染学生。课堂教学的效果好不好,主要是看学生有没有活动起来,有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学生有没有讨论意识?敢不敢对老师的解法提出质疑?敢不敢上台发表自己的见解?会不会自己小结?课后会不会追上来刨根问底?会不会自己提出新的问题?师生、生生有没有互动?能否与他人交流合作与分享?我们要尽量使每个学生情绪激昂,没有人想睡觉,一堂风趣、幽默、妙趣横生的课多么受人欢迎,如果我们上课有激情,那么再枯燥的课也会生动起来,学生就会乐学,好学。

第五,精选例题,精选练习题。 复习课中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必须精心设计。题目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性,启发性、代表性、综合性。例题的选取要做到少、精、活、度。“少”指所选例题不宜太多;“精”指题目要精炼,要具有典型性;“活”指题目要灵活,解法不要太单一,要具有开发研究的价值;“度”指难度。例题选取不宜太难,一般以中档题为佳。要选择一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题目共师生同进行探究,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与方法,达到解一题,通一类,带一串,一通百通。可精选取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可以引申推广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训练、研究,以开阔学生思路。遵循这一原则,要求要活用资料,不要照搬资料。

训练是检测和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我们在复习的各个阶段要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解题能力的训练,不使用成题、套题,对各地试卷作分析比较后重组优化,以达通过精选精练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的目的。

测试试卷要以能力立意,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切实降低难度,不出偏、冷、怪、繁题,力争做到新题不难,难题不怪,试题切入容易,深入困难,

最后,学生的学法要提倡一点:每位学生都要有一本“错练本”,并注意要留下思考空间。纠错本上建议不要直接写上答案,最好把分析及答案写在背面或者隐蔽处,这样就留下了思考空间,下次在独立而不受记忆干扰的条件下,如果做对了,那就表示真正的掌握了。学生练习后的纠错讲评是复习的重要环节,要重视讲评的针对性与时效性,一般来讲重大的考试讲评要进行“冷处理”留给学生分析错因、反省纠错的时间,学生往往自己纠错后的第一感觉是我大多都会做的。有时间的话老师要找学生面谈,但不能用责怪的口气训斥学生,否则会大大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分析是知识型错误、方法型错误、思维方向型错误、运算错误、应试策略错误还是考试的心理素质问题。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我们不仅要重视老师自身怎么教,又要重视学生怎么学,实现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只有教法和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使得我们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演,这样学生的潜力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我们的对口高考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Vocational Senior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counterparts

Review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

【Abstract】

Vocational secondary schools should review their counterparts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enior High School Law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roughout the classroom, the penetration of mathematical ideas; attention to knowledge and context; focus on ways of thinking of raising the level of learning and thinking; to mobilize students to emotions, activated the classroom; Featured Example, exercises to stay after the correction to ponder on.

高三数学教学与高考的关系 篇4

◆典型陷阱题分析◆

1. We don’t care if a hunting dog smells _____, but we really don’t want him to smell ____.

A. well, well B. bad, bad

C. well, badly D. badly, bad

【陷阱】容易误选B,认为两个smell 均为连系动词,后接形容词作表语。

【分析】这是1995年的一道上海高考题,最佳答案为D。句中的第一个 smell 为实义动词,意为“闻气味”、“嗅觉”,smell badly 意为“嗅觉差”;第二个 smell 为连系动词,意为“闻起来(有某种气味)”,smell bad 意为“闻起来气味难闻”。全句意为“我们并不介意一条猎狗的嗅觉不好,但我们的确不希望它的气味难闻”。

2. “_____ do you think of your English teacher?” “Oh, he is an _____ man.”

A. What, interesting B. What, interested

C. How, interesting D. How, interested

【陷阱】容易误选D,认为第一空应填 how,表示“如何”;第二空应填 interested,因为有的书上说 –ing 形容词主要说明事物,-ed 形容词主要说明人。

【分析】其实最佳答案应是A。英语中表示汉语的“你觉得……如何?”时,可用How do you like ...? 或 What do you think of ...? 注意两者搭配不同,即 like 与 how 搭配,think of 与 what 搭配。另一方面,有的书认为:-ing形容词说明事,-ed形容词说明人。此说法在很多情况下是可行的,但表述欠严谨。严谨的表述应该是:表示使(别)人感到如何, 用-ing形容词;表示人自己本身感到如何,用-ed形容词。比较:

All the children are interested. 所有的孩子都很感兴趣。

All the children are interesting. 所有的孩子都很有趣。

I read an interested expression on his face. 我看到他脸上露出一种感兴趣的表情。

I read an interesting expression on his face. 我看到他脸上露出一种有趣的表情。

再比较:

He is frightened. 他很害怕。

He is frightening. 他很吓人。

He has a frightened look on his face. 他脸上带有惊恐的神情。

He has a frightening look on his face. 他脸上带有吓人的神情。

3. The operation was successful, but I still felt _____.

A. very painful B. much painful

C. a lot of pain D. very paining

【陷阱】容易误选A,想当然地认为:pain 表示“痛”,其形容词painful自然表示表示“感到疼痛的”。

【分析】其实 painful 的意思并不是“感到疼痛的”,而是表示“使人感到疼痛的”、“使人感到痛苦的”,所以它通常用于说明事物,而不宜用于说明人。比较并体会:

他仍很痛苦。

正:He is still in pain.

误:He’s still painful.

你感到痛吗?

正:Do you feel any pain?

误:Are you painful?

见到你这样生活我很痛心。

正:I am pained to see you living this way.

误:I am painful to see you living this way.

听到他的死讯,我们都很痛苦。

误:We were all painful to hear of his death.

正:We were all pained to hear of his death.

他眼睛痛。

正:He has painful eyes.

误:He’s painful in the eyes.

4. “Our team is _____ to win the match.” “Really? But I don’t think so.”

A. easy B. difficult

C. possible D. sure

【陷阱】几个干扰项均有可能误选,因为假若单纯从中文意思来看,四个答案均说得通。

【分析】正确答案为D,A、B、C三项填入空格处虽然从汉语来看说得通,但不合英语习惯。因为按英语习惯,easy 和difficult 后接不定式时,其主语(或逻辑主语)通常应是 it,而不能是具体的人或物,除非这个主语与其后不定式有动宾关系。如:

他回答案这个问题很容易。

误:He’s very easy to answer this quesiton.

正:It is very easy for her to answer this quesiton. (用形式主语 it 作主语)

正:The question is very easy for her to answer. (主语为具体的事物,但它与其后不定式有动宾关系,即 to answer this quesiton)

我们很难在半小时内完成这工作。

误:We are very difficult to finish the work in half an hour.

正:It is very difficult for us to finish the work in half an hour. (用形式主语 it 作主语)

对possible 来说,后接不定式时,其主语只能是 it,不能是具体的人或事物,即使该主语与其后的不定式有动宾关系也不可以。如:

我们可能会赢得这场比赛。

误:We are possible to win the match.

误:The match is possible for us to win.

正:It is possible that we will win the match.

正:It is possible for us to win the match.

5. I think he is _____ to tell us the secret, but I’m not sure.

A. possible B. likely

C. impossible D. certain

【陷阱】A、B、C三项均有可能被选择。

【分析】根据句意首先排除D;再根据上面一题的分析,排除A和C;也就是说,此题最佳答案为B。注意likely 的用法,它与possible所用句型不同,请看实例:

Are we likely to arrive in time? 我们会及时赶到吗?

It’s very likely that he will ring me tonight. 今晚他很可能会给我来电话。

They will very likely come by car. 他们很可能会坐汽车来。(该句中的likely为副词,而前两句中的likely为形容词)

6. Let’s make it at seven o’clock on Tuesday morning at my office if ________.

A. you’re convenient B. it is convenient for you

C. you feel convenient D. it is convenient with you

【陷阱】容易误选A或C,因为许多同学将汉语中的“如果你方便的话”直译为 if you are convenient 或 if you feel convenient。

【分析】最佳答案为B,因为英语中的 convenient不是表示“感到方便的”,而是表示“使人感到方便的”,所以 be convenient 的主语通常不能是“人”。要表示“如果你方便的话”,英语通常 if it is convenient for [to] you,其中的介词可用 for 或 to,但一般不用 with。顺便说一句,偶尔也可见到用人或物作 be convenient的主语,但此时的句子必须具备这样的特点:句子主语是其后不定式的逻辑宾语,如:

Mary is convenient to see on Sunday. / It is convenient to see Mary on Sunday. 星期天去见玛丽较为方便。

The furniture is convenient to move. / It is convenient to move the furniture. 这家具搬起来很方便。

7. We were two hours late that day, which was due to the ______.

A. crowded traffic B. crowded traffics

C. busy traffic D. busy traffics

【陷阱】容易误选A,因为许多同学将汉语中的“拥挤的交通”直译为 crowded traffic(s);由于 traffic 不可数,排除含 traffics 的选项,所以许多考生便选定答案A。

【分析】其实,此题的最佳答案是C,因为英语的 traffic习惯上不用 crowded 修饰,而用 busy 或 heavy 修饰,以说明“交通”的“拥挤”。类似这样的在修饰语方面需特别注意的还有:

(1) 汉语的“绿茶”说成英语是green tea,但相应的“红茶”却是black tea 而不是 red tea。

(2) 可说thick soup(浓汤),但不说thick coffee (tea);要表示“浓咖啡(茶)”,可用strong coffee (tea)。

(3) 可说thin soup(稀汤),但不说thin coffee (tea);要表示“淡咖啡(茶)”,可用weak coffee (tea)。

8. Mary is very clever and _____ worth teaching, but her brother is not. Look, he is now _____ asleep in class.

A. very, very B. much, very

C. well, very D. well, fast

【陷阱】容易误选A,因为许多学生往往将汉语中的“很”与英语中的 very 等同。

【分析】但是,许多汉语中的“很”是不能用英语中的 very 来直译的。如汉语“我很喜欢英语”,在英语中就不能说成 I very like English,而应说成 I like English very much,因为副词 very 在英语中习惯上不用来修饰动词。上面一题不能选A,是因为形容词 worth 和 asleep习惯上不能用副词 very 来修饰,而是分别用 well 和 fast修饰,即说成 be well worth doing sth(很值得做某事),be fast (或 sound) asleep(熟睡),所以此题的最佳答案应选D。

9. “Could I take your order now?” “Yes. One _____ tea and two _____ coffees.”

A. black, white B. red, white

C. black, green D. red, black

【陷阱】容易误选B或D。

【分析】按汉语习惯,在“茶”前要加表颜色的形容词通常应是“红”和“绿”,即说“红茶”和“绿茶”。但是在英语中,人们虽然可直接用 green tea来表示“绿茶”,但却不能直接用 red tea 来表示“红茶”,汉语中的“红茶”说成英语应是 black tea,所以第一空应填black,即选A或C。对于第二空,coffee 前通常使用的表颜色的形容词是 white 和 black,其中 white coffee 指“牛奶咖啡”(因牛奶呈白色),black coffee 指“没有加牛奶的咖啡”(即纯咖啡或清咖啡),由此可知上题的最佳答案应是A。

10. Entering the house we found him lying on the bed with his mouth _______ and eyes _______.

A. open, close B. opened, closed

C. opened, close D. open, closed

【陷阱】此题很容易误选A。

【分析】答案应选 D。open 和 close 均可用作动词,前者表示“开”,后者表示“关”,是一对反义词,如:

Please open your mouth and close your eyes. 请张开嘴,闭上眼。

但是 open 和 close 也可用作形容词,此时前者意为“开着的”,后者意为“接近的”、“亲近的”等,而并不表示“关着的”,要表示“关着的”,英语用 closed,即用作形容词时,open 与close 不是一对反义词,而与 closed 才是反义词。

11. A ______ road goes ______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A. straight, straight B. straightly, straightly

C. straight, straightly D. straightly, straight

【陷阱】容易误选C。认为straightly 是straight 的副词形式。

【分析】在现代英语中,straight 既可用作形容词,也可用作副词。而straightly这个副词在现代英语中已被废弃,许多词典均不再收录此词。所以此题最佳答案应选A。

◆精编陷阱题训练◆

1. It was _____ opportunity to miss.

A. too good an B. a too good

C. too a good D. too good

2. I don’t like it at all. It can’t be _____.

A. better B. worse

C. best D. worst

3. There was nothing special about this film - it was only ______.

A. particular B. average

C. interesting D. strange

4. She looks very _____ but I can’t remember her name.

A. similar B. familiar

C. friendly D. strange

5. He said he would return the money, and I was ______.

A. fool enough to believe him

B. enough fool to believe him

C. fool enough believing him

D. enough fool believing him

6. “This book is ______ more useful for us students.” “Yes, but it is _______ too difficult.”

A. quite, quite B. much, rather

C. rather, quite D. quite, much

7. The children all looked _____ at the broken model plane and felt quite _____.

A. sad, sad B. sadly, sadly

C. sad, sadly D. sadly, sad

8. The child dreamed that he had once lived in a _______ house in the forest.

A. wooden pretty little B. little pretty wooden

C. pretty little wooden D. wooden little pretty

9. He wanted to read more, so he asked his friends if there was _______ to read.

A. something easy enough B. something enough easy

C. enough easy something D. easy enough something

10. The doctor assured the patient that there was ______ with her, but she could not help worrying.

A. seriously wrong nothing B. nothing serious wrong

C. nothing seriously wrong D. serious nothing wrong

11. -How is your father?

-He’s fine. He’s______ to play tennis every Sunday.

A. enough active still B. enough still active

C. still active enough D. still enough active

12. -Did you wash your new suit in hot water?

-Of course not. I am not ______ foolish.

A. very B. that

C. very much D. too

13.-Which team is _______ to win the game?

-I don’t know, but I’ve found _______ for ours to win.

A. probable; it unlikely B. likely; it possible

C. possible; it possible D. likely; it possibly

14. He didn’t understand the _______ question, so there was a ______ expression on his face.

A. puzzling; puzzled B. puzzling; puzzling

C. puzzled; puzzled D. puzzled; puzzling

15. She can speak _______ in front of Mack, but she can’t eat ______ in his restaurant.

A. free, free B. free, freely

C. freely, free D. freely, freely

16. It was raining heavily. Little Mary felt cold, so she stood ____ to her mother.

A. close B. closely

C. closed D. closing

17. Fred is second to none in maths in our class, but believe it or not, he _______ passed the last exam.

A. easily B. hardly

C. actually D. successfully

◆答案与解析◆

1. 选A,too … to … 结构除用于“too + 形容词或副词 + to do sth”外,也可用于“too + 形容词 + a / an + 单数可数名词 + to do sth”。

2. 选B,it can’t be worse 相当于 It’s the worst thing I ever knew。

3. 选B,average 意为“平常的”、“普通的”。

4. 选B,similar 指“相似”,familiar 指“熟悉”。

5. 选A,此处的 fool 虽为名词,但具有形容词的性质,相当于 foolish。

6. 选B。虽然 quite, rather, much 均可用于加强语气,但是修饰比较级或副词 too(太)时,只能用 rather 或 much,而不用 quite。

7. 选D。第一个 look是实义动词(注意与之搭配的介词 at),第二个look 是连系动词。

8. 选 C。多个形容词共同修饰一个名词时,它们的位置遵循这样的原则:描绘形容词-大小(长短高低)形容词-形状形容词-年龄(新旧)形容词-颜色形容词-国籍形容词-材料形容词-用途(类别)形容词-名词(动名词)。

9. 选A。做对此题要注意两点:一是修饰something, anything, nothing 等复合不定代词的形容词,应置于被修饰语之后;二是副词enough 修饰形容词或副词时也应置于被修饰语之后。

10. 选C。wrong 修饰nothing,seriously 修饰wrong。

11. 选C。still 修饰 active,置于其前;而副词enough 修饰形容词或副词时应置于被修饰语之后。

12. 选B。that 在此用作副词,不是代词,用法相当于so。其余三者填入空格处语意不通。

13. 选B。理由见“典型陷阱题分析”第5题。

14. 选A。理由见“典型陷阱题分析”第2题。

15. 选C。第一空填 freely,意为“自由地”;第二空填free,意为“免费地”。

16. 选 A。close 与 closely 的区别是:指实际距离近,用 close;指抽象意义,用 closely。

17. 选 B。首先应弄清 second to none 的意思,照字面理解是“对谁都不是第二”,言外之意就是“第一”,或者说是“最好”。再联系句中的 but 可知,选项 B 最恰当。

高三数学高考备考建议 篇5

在选择例题和练习时,既考虑内容,更考虑方法,对常用方法,如猜想归纳、反证、配方、待定系数、等价转换、分类讨论、构造函数、数形结合等进行反反复复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基本掌握这些方法,并逐步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

数学是离不开方法的,方法就像一把钥匙,没有钥匙门是打不开的。突出常用方法,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式是须要的,因为学生所学的知识从无到有,从点到面,到形成知识网络,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数学模块是办不到的。而这样的数学模块中常见的形式就是我们常说的通性通法。其次对具有规律性的以及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式子或某一方法,归纳出一定的固定形式,作为学生思维的“连接点”,以帮助学生比较容易地找出解题思路,改善解题的质量和速度。在高三数学复习中,我们坚决反对不注重归类,不注意归纳和反思,一味追求例题的数量。

有目的地设计练习,对易错问题时常练习,对易混淆问题对比练习,对重点问题反复练习,并在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归纳小结,找出错误的类型和原因,对练习后仍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再组织相关训练进行补救,直至过关;为改善辅导的针对性,坚持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对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的作业和练习一直坚持面批,同时建立“学生练习情况的记录表”,及时掌握学生知识的缺陷和薄弱环节,做好解题后的反思和评价工作。

总之一句话,要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境,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2012年高考高三数学备考策略 篇6

2012年高考高三数学备考策略

作者:刘长青

来源:《学知报·教师版》2012年第52期

距离高考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学校备考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

一.要求学生就是“四个看与四个度”:一看对近几年高考常考题型的作答是否熟练,是否准确把握了考试要求的“度”——《考试说明》中“了解、理解、掌握”三个递进的层次,明确“考什么”“怎么考”,“学生缺什么”;二看在课堂上是否紧跟老师的思维并适当作笔记,把握好听、记、练的“度”;三看知识的串连、练习的针对性是否强,能否使模糊的知识清晰起来,缺漏的板块填补起来,杂乱的方法梳理起来,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控制好试题难易的“度”;四看练习或检测与高考是否对路,哪些内容应稍微拔高,哪些内容只需不降低,主次适宜,书写是否合理,做题是否规范,是否勤于总结多反思,重在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常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注重适时反馈的“度”。

二,要求老师:1.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随时扑捉最新高考信息

2.加强和学生的沟通,距离高考越近,“大考”、“小考”不断,次数 过多,难度偏大,成绩不理想;形成了心理障碍;或量大题不难,学生忙于应付,被动做题,兴趣下降,思维呆滞.应及时和学生,多谈心,多沟通,及时疏导。

3.老师还要做到三精:精选,精炼,精讲,精选:上课还是平时练习或测试题,选题时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组的力量,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贴近高考,克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复习集中几个难点,讲练耗时过多,不但基础没夯实,而且能力也上不去.克服照抄照搬.对外来资料、试题,不加选择,整套搬用,题目重复,针对性不强.否则就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学生的时间浪费不起。

高考对高三地理教学的反拨 篇7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首先,应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我校学生都是在贵阳市、安顺市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以下的学生,而文科生中又以基础较差、学习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占多数。根据这一情况进行教学时,切忌快、难,教学要适当降低难度放慢速度,重点应以基础知识传授为主,打牢基础。因此,在进行一轮、二轮复习时,选择一本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复习资料,根据高考命题的思路和走向,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但也不能完全依赖和迷信资料。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考试时才能“命中目标”。这里所讲的针对性是每年都对当年的《高考说明》进行认真学习研究,并与前一年的高考说明进行对比,如果发现改动之处就必须告知学生,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指导学生根据个体的学习差异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但学生的计划与老师的计划必须相协调。所以,在一轮复习时要仔细、具体,安排复习时应把考纲上要求的知识点一一落实,一节一节地过,一章一章地过,一轮复习应慢,用时较多,切忌吃夹生饭。

二、按复习计划,进行备考训练

在每一部分复习之前,要求学生首先把复习内容预习一遍,对不懂和不明白的部分进行标注,在老师讲课时注意听,直到听明白为止。复习时教师应注意拉线索,通过作业来检查学生对复习的掌握情况,对于每部分的地理概念可以通过默写、抽背的方式强制学生记忆,因为只有把知识记住才能活用。当一部分内容复习完之后,可用考试来检验效果,发现漏洞及时补充,在题目的训练中,应以一些典型例题作为训练的主要部分,通过一些典型例题分析是由课本上哪些部分演变而来,考查的知识点在哪里,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树立信心。

三、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的学生,就能更好地开发智慧,未来的社会对人的要求不是拥有多少知识而是要有掌握知识的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应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应成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近几年的高考是让学生在掌握地理原理、地理分析法和技能的基础上,形成地理思维方式,学会运用原理、方法和技能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把一些描述地理事物的基本模式进行归纳概括,让学生掌握一些准确的、简明的答题模式,例如,在描述某地区地形特征时,从海拔状况、地势倾斜状况、起伏状况、地形类型、典型地貌邢台等方面进行描述,使学生在考试时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地对试题地理信息进行提炼、分析和整合,并熟练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对气候特点的描述,无论是哪一种气候类型,其特点都应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抓。气温要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进行描述,常用的稳定性描述是高温、温暖与温和、寒冷、凉爽、温差小等;降水量也是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描述,常用的降水定性描述是多雨、湿润、少雨、干燥、分配均匀等。描述河流水文特征应从径流量多少、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含沙量、有无结冰期、流速等方面进行描述;描述铁路区位因素应从自然条件(地形、地质等)和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政策、经济等)方面进行。教学学生拥有独立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学会获取知识、拓展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能适应高考。学习能力的培养,能把学生从繁重的题海中解放出来。

四、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无论高考题型如何变化,都是考基本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的掌握和运用,学生应建立自然地理知识(地球运动、天气与气候、水文、地质地貌,植被土壤等)、人文地理知识(农业、工业、交通、城市、文化、旅游等)和区域地理知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等主干知识体系,建立地理知识网络。知识体系和知识网络能使学生在考试时迅速提炼试题中的重要地理信息,了解信息所反映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从而实现对地理信息的整合,整合题目提供的有效信息,调动和筛选已有的知识储备,整合和迁移知识,得出新结论或做出新判断,再通过综合归纳,准确找出其中的本质规律,然后按题目的要求进行简洁、明了的阐述。

五、关注社会热点,培养思维的敏锐性

对于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热点地区,教师应培养学生把地理知识与其紧密联系起来,从地理的角度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其的敏感度。例如:联合国对索马里海域围剿海盗事件,就要联系地理知识分析为何该地区海盗猖獗?从地理的角度来说,本地的地理位置较为重要,地处苏伊士运河、红海航线的交通要道上,是世界海运繁忙的航线之一,来往船只较多,加上当地经济落后,人们生活贫困,局势不稳定等原因所致。

六、教师要加强与专家、学者、同行之间进行交流,把握高考最新信息

高三教师应积极参加省、市的高考研讨会,获取当年最新的高考动态、信息,除听取专家的讲解外,还可以同时把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难题与专家、同行进行讨论交流,提高教学业务能力,也可以利用网络与同行、专家进行交流。

七、考前放松心情,正常发挥

考前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让学生以正常的、平和的心态迎接高考,学会一些考试技巧,遇到难题学会放弃,以免考试的时间不够,不要轻易地修改答案,尽量以第一印象的答案为准,紧紧抓住基础分数,争取在高考中发挥最佳水平。

高考指挥棒与高三英语课堂 篇8

高考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指挥问题不应该仅仅是高三复习阶段要讨论的问题,高中三年的课堂教学应该从整体上有所计划,而高三阶段的教学是这个计划当中的一个必要环节,而非决定性的时期。无论是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还是高考说明,都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提出如下要求:正确处理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关系;侧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不同阶段按等级完成不同的教学要求。因此,笔者认为,高考的顺利完成,是一个长期整体教学的目标。高三英语课堂教学应当与高一、高二阶段的英语课堂一样,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保证完成这一阶段的课堂教学又呈现不同的特点,那就是课堂大容量、教学双方高节奏。基于此,笔者认为高三英语课堂更需要优化。一、更要注重持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时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对学习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从实践经验来看,学生持续性的学习兴趣是复习取得成功的关键。所以,高三英语教师要想尽办法,上好每一节课,适当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传统的单调乏味的复习课堂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其趣味性,唤起情感共鸣,引起学生兴趣。笔者曾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安排了一个单元时间让学生尽情接触电脑,完成写作复习。这样展开教学活动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当然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要持续不断。教师应做到备学生、备教材,设计每一节课,都使其有趣味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尽量多扬少抑,哪怕这个学生仅仅取得一点进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活学生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二、要长期一贯地坚持培养学生的“超前”意识克拉申“i+1”输入假设认为,发展语言能力的最佳途径是“可理解性输入”,输入越多越有利于语言能力的形成。还指出,人们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其接受性语言能力(听和读),要远远高于其表达性语言能力(说和写)。因此首先要发展输入能力,即听和读。只有达到足够的输入量,才能有说和写的“输出”。该理论特别注意增加阅读量,认为学生每天坚持10-20分钟泛读,读那些有吸引力的材料,对掌握语言极为有益。“i+1”输入假设对英语教学有明显的指导意义。在克拉申这一假设基础上,在高三学生从一个阶梯前进到下一个阶梯,教师必需对其进行的语言输入中包含下一阶梯的内容(即i+1)。在此过程中,还要采取一些形象的信息(extra-linguistic information)手段,其目的是为了让学习者正确理解语言输入。如果在此过程中所进行的活动是成功的,那么,学习者可以把输入的语言知识不断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行为能力,进而逐步掌握这门语言。高三英语课堂教学要在前两年的教学基础上,坚持培养学生的这种学习意识,即在同等的输出要求上,提高输入信息的质与量,课内外协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三、实行多样化课型,充分发掘学生潜能根据多维智力理论及高考试题形式,高三复习课堂宜开设多样化课型,高三段英语教师担任不同课型学堂的设计与教学。各课型在统一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自成体系,各具风格。大家在各课型课堂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不同层次的研究,各课型的教学模式呈现出灵活使用、丰富多样的特色。各课型之间同时又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如听、说相互转换,说、写相互铺垫等等。教师要彻底摆脱“一本教材教到底”的陈旧观点的束缚,力求课堂教学资源多渠道化。选择性地运用SEFC教材中有价值部分的内容,大量地补充适应各阶段反映情况要求的实用教材,如运用软件产品《走遍美国》作为视听教材,《外研社朗文中学英语辅助系列》(English support series)《写作》作为写作材料,利用网上下载的大量有益材料为阅读服务等等,扩大了课堂教学资源的选择范围。多渠道辅助教学资源的搜索与积累为课堂教学信息输入的大容量高密度化提供更直接的帮助,扩大了课堂教学的知识界面。四、加强教学的计划性一进入高三阶段,教师要先根据要复习的内容和复习课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详细地写出复习课教案,并注意复习内容的系统性,把已学的知识系统进行归类。例如,将所学课文中题材相近或相同的排在一起,原来分成两课的完成故事合起来。语法内容在教学过程一般都是化整为零,分散在各课,在复习时将它们聚零为整,把几种动词时态放在一起复习比较,表示相近意义的结构放在一起进行识别。五、注意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在后阶段的反映情况课堂上,要把复习重点放在学生的难点、弱点上以及常易出错或失误的内容方面上,努力做到有的放矢。把一般复习和重点复习结合起来。通过一般复习重复已学的内容,帮助学生记忆。如在时态方面,一般现在时与现代进行时的区别,一般过去时与现在完成时,一般过去时与过去完成时,以及have been与have gone/left的区别等等,就着重进行讲解、比较和练习。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努力使“重复”变为生动积极的“再现”,寓能力培养于整个复习过程之中,切忌教师“垄断”复习课堂。复习课上要注意加强学生的操练活动,让学生多动脑筋思考问题,让他们尽可能多地举些例词、例句,使他们能训练掌握语法的用法。每项语法的例词、例句举过之后,由学生自己找出并归纳语法规则或在运用时应注意之点,以加深印象,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几项语法做过之后,让学生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获得比较系统的语法知识,而最后教师再给予回顾总结。高三英语教师应认识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之外,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授教之功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引导学生正确的方法、良好的习惯来学习。正所谓“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高三英语复习效果。

上一篇:责任心名言警句下一篇:代课教师问题与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