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面临的困难及应对措施探讨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面临的困难及应对措施探讨(共8篇)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面临的困难及应对措施探讨 篇1

【摘要】施工质量是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施工质量的达标与否直接关系到居住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亦关系着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建筑企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唯有不断加以质量管理才能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本文以对此加以分析,从不同角度对强化工程质量管理进行阐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面临困难;应对措施

一、工程质量监督面临的困难

1.1质量监督机构无独立执法资格

住建部5 号部令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做出了明确定位:质量监督机构受政府委托实施质量监督,履行行政管理职能,本质上属于行政执法机构。然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质量监督管理局却处于尴尬的领地,因不具备处罚权即使发现了质量问题也只能令其加以整改。在处罚权缺失的前提下监督只能是流于形式,监督效果无从谈起

1.2建筑行业秩序不规范,给质量监督工作带来更大压力

其一,部分工程依然存在基本建设程序不完善即开工建设的情况;其二,不少建筑企业为了获取中标而采取低价策略,获取中标后为保障利润而不得不采取不合法的手段压缩成本,将工程质量控制抛之脑后;其三,建筑企业缺乏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尤其是在总包和分包的模式下各自为政,监督管理更无从谈起;其四,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为获取经营利益而铤而走险违规操作,为建筑单位大开方便之门,满足其各项不合规的要求。例如,设计方案随意修改,施工材料随意更换,检测报告作假等,严重损害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1.3监督工作面越来越广,监管人员的压力越来越大

由于监督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对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①近年来将检测机构、商品混凝土等企业的监督管理以及建筑节能、工地扬尘治理等工作相继纳入了工程质量监督范围,新建建筑工程也向“高、深、大、难”方面发展。这无形之中对监督人员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不仅需要具备管理知识还需掌握一定的法律学与经济学知识,同时还要具备相关的建筑行业技术,也即要求监督人员是一个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可想而知,在此要求下监督人员的工作有多大。②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与落后的监督人员培训机制矛盾日益突出,当前,质量监督人员的定期培训学习都由各类协会组织,政府无相关财政列支计划,导致人员培训无法保证,这势必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力度和深度。

1.4社会对质量监督机构职能存在误解

质量监督是接受政府授权,是政府管理行为的延伸,是对工程实体质量和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以下简称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单位的工程质量行为实施的监督。社会各界对于质量监督机构缺乏正确的认识,大多数人认为质量监督局与建筑单位等同或者就是建筑单位的内部机构之一。还有人认为质量监督管理机构是质量问题承担责任主体,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必须由其承担责任反而将建筑单位置身事外,实则与市场经济规律与国家法律相背离。

1.5工程建设领域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

在市场经济中信用至关重要,诚信经营是生存之道。然而,实际中我国企业的诚信意识较为薄弱乃至逐步流失,导致社会各界对于的质疑声从未间断过。尤其是建筑行业属于暴利型行业,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极为重要也是极为迫切的。

二、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创新措施

2.1赋予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行政处罚权

质量监督机构承担着政府对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职能,执行的职责是行政执法的性质,应参照公务员管理或者全额财政拨款。只有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为全额拨款机构,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序列,而唯有明确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地位,职责,权力,尤其是要赋予相应的行政处罚权,才能使之在执法过程中“挺直腰杆”与依法加以管理,真正发挥出质量监督管理的功效,真正发挥出法律权威性的作用,真正起到保障工程建设质量的目的。

2.2强化工程施工管理机制的创新

由于经历了多年的计划经济的影响,当今诸多建筑企业依旧未能从中彻底脱离出来,不论是管理模式还是管理制度依旧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例如,企业管理与发展不以市场为导向,行政化管理现象极其严重;建筑材料等资源管理不善,利用率较低;施工队伍综合素质差,专业技能较弱,内部培训机制残缺等。上述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了建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更危及到建筑质量,这种落后的管理模式必须彻底加以转变,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根据市场需求和国际潮流完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要求的管理机制。要时刻军记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目的在于努力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保持市场占有率和行业地位,保证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要用创新的手段革除那些阻碍企业发展的因素,要建立一整套符合企业发展大计的管理体制,保证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3创新监管模式

其一,探索建立“市场”与“现场”联动的监督模式。将工程质量现场监管与招投标、施工许可、资质管理等市场管理相结合,探索建筑市场主管单位和质量监管部门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将市场管理与现场管理有机结合,以市场管理为基础,以市场经济法则来惩处违规企业,遵纪守法者必然赢得市场,反之则必然收到市场的唾弃。以现场管理以后根本,发现问题严加处理直至改正符合标准与要求。其二,尝试引进用户监督制度,强化社会监督力度。用户是建筑产品的最终消费者,建筑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用户的切身利益,邀请用户参与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对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意义重大。例如,对于工程收益人单一或者明确的则由其选择经验与技术兼备者担当质量监督人并赋予一定的管理权限。其发现问题有权责令相关施工部门加以修改或向上级部门进行投诉。而对于工程收益者较多且不明确的则可以由建设单位成立投诉中心,用户一旦发现问题即可通过电话,微信,信件等方式进行举报,而建设单位应及时给予反馈或公布处理结果。同时对于积极参与质量监督者给予相应的奖励以鼓励更多的用户参与到质量监督管理中,共同保障工程建筑的质量。

2.4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企业质量诚信意识,开展形式多样的质量诚信教育,营造“诚实经营、以质取胜”的市场环境。建立质量诚信体系,强化企业质量信用监管。从实际出发逐步加强建筑行业质量体系建设并逐渐向全社会扩散,重点强化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与监督。建立一定的质量诚信等级对建筑单位的现状加以评分,高等级的给予奖励,低等级的给予相应的惩处,以达到净化市场的目的。此外,还应充分认识建筑市场的现状加强市场秩的建设。我国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应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制定市场准入法则,规范建筑市场的承包模式,严厉打击违规与违法经营行为。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越来越复杂,事务越来越多日益趋向为一个体系的管理项目。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当中,尤其是大型项目管理涉及的环节众多,管理工作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需要各个环节的管理者以及普通员工的积极参与,发挥集体的作用,从施工制度、材料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等诸多环节强化管理,促进工程顺利完成。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中,需要有效的保证混凝土强度控制,并且加强对轴线、标高线和垂直度的控制,控制建筑裂缝出现,从而有效的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尚玉明.浅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17期

[2]叶振良.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管理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17期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面临的困难及应对措施探讨 篇2

1 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存在的普遍问题

1.1 执法主体不明晰

动物卫生监督是行政执法, 是一种政府行政行为。作为具体实施此项行政行为的动物卫生监督所的主体资格至今在一些地方尚未能被当地政府确认, 单位性质虽然由原来的差额事业单位恢复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实行“收支两天线”的财政管理制度, 但体制上没有参照公务员管理, 法人主体资格的合法性受到影响, 职能划分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1.2 执法经费投入力度不够

当前, 在部分县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仍然没有专项经费、没有执法交通工具;基础设施更是经费投入力度不够, 致使监督执法工作人员没有固定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及工作条件简陋, 致使工作人员调查取证落后等, 执法工作无法顺利的执行。

1.3 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质量不高

在部分县区的执法人员是基层兽医站的人员, 存在“两块牌子, 一套人马”。执法人员对法律学习掌握不够, 对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认识的不足, 以及社会整体法制环境及体制的不成熟, 形成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的一些薄弱化、特例化倾向, 造成执法不严的现象[1]。

受执法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技术手段缺乏、经费等软、硬件的限制, 动物卫生监督出现了执法不规范, 质量不高的现象, 难以达到理想水平。表现在:一是一些基层执法人员的文化素质不高、业务技术难以提高、业务能力不足、职业道德修养不够、检疫程序不规范, 漏检、只收费不检疫、以罚代检的现象难免出现, 致使监督执法不规范, 不严肃, 破坏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形象;二是由于国家财政投入不足, 动物卫生执法机构办公设施简陋、执法设备缺乏等, 尤其技术手段的落后, 制约了执法质量的提高, 执法监督机构缺乏相应的化验、检疫、监督等设备, 检疫只能凭感官判断, 执法缺乏技术含量, 不仅漏检率较高, 准确率相对变低, 只能查检症状明显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难以发现潜伏期的疫病, 给社会带来潜在的危害, 而且影响执法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1.4 执法环境差

动物疫病的危害以及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和动物疫病防控政策宣传不够, 广大人民群众及一些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人员对动物疫病的危害性认识不够, 对《动物防疫法》及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缺乏了解, 不能积极参与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加上一些执法人员不良的执法行为, 造成一些群众和部门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不理解, 甚至抵触, 形成监督执法的阻力。特别是农村的一些自养自食农户, 不知道动物疫病的危害, 不明白动物检疫的重要意义, 不经过检疫就进行屠宰食用, 甚至一些群众认为病死的动物食用无大碍, 对检疫不合格或未经检疫的动物及动物产品, 禁止食用和销售很不理解, 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过程中, 经常出现执法难, 处理难的问题[2]。

2 加强和改进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对策措施

2.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执法能力

按照全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履行职责的实际需要, 科学确定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标准。重点加强办公设施设备和执法办案、现场快速检测、调查取证工具等仪器设备建设, 加强隔离检疫、无害化处理、可追溯体系建设和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等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信息化管理和应对突发重大动物卫生和动物产品安全事件的能力[3]。

2.2 强化内部管理, 纯洁执法队伍

首先要加强内部管理, 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责任制, 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的责任管理, 明确谁主管谁负责, 建立从上到下的目标责任层层约束机制, 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私舞弊等违法行为, 要严格追究主管人员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其次要建立考核制度, 定期召开例会, 组织执法人员学习有关法律业务知识, 对不达执法要求、出现违章违纪的行为及时进行纠正或处理;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 公布执法人员的职权范围, 公布举办电话, 发现不履行监督执法职责等违法行为者, 要进行核实, 情况属实者要从严处理, 予以通报;最后, 还应完善执法工作的奖惩制度, 对于认真执法、尽职尽责监督的执法工作人员, 要予以表扬和奖励。通过加强内部管理, 确保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严肃性[4]。

2.3 加大经费投入, 保障执法顺利开展

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的投入。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手段的投入, 完善动物防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完善动物防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完善基层动物检疫人员的执法配备, 尤其要配备快速检测设备, 开展快速检疫技术, 逐步建立健全实验室体系, 配备检疫监督执法中所必需的交通、取证、办案等设备设施;执法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的首要及根本环节, 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执法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严格考核, 督促执法人员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明晰执法规程, 特别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相关行政法律、法规学习, 提高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素质。对于徇私舞弊、执法枉法、不履行职责等违法行为, 从严处理, 严重者坚决开除, 以保持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的纯洁性和执法权威性。

2.4 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执法环境

要充分利用媒体, 采取多种形式, 对动物防疫有关法律法规和动物疫病危害性进行广泛宣传, 获得社会高度认可。要做好公共形象策划和宣传工作, 树立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标兵, 让社会了解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支持动物卫生执法工作, 提升动物卫生执法人员的社会地位, 提高行业的社会认可度, 优化检疫执法环境, 更好的做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工作, 保障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 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2.5 规范管理体制, 理顺基层监督

建议区、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在体制上参照公务员管理, 给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赋予独立的执法资格, 完善考核管理机制, 全面提高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 以保证监督执法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努力培养、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专业管理人才, 完善编制和人事管理制度, 严格监督员任职资格管理, 把好人员进入关。强化执法培训, 不断提升监管人员文化、专业和职业道德素质, 建立健全并认真执行岗位职责、工作纪律、责任追究、违法处理、证照管理、案件办理等规章制度, 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不断规范检疫、收费和出证行为, 提高检疫标识真假鉴别力, 加大内部违法违纪行为整治力度。引入激励竞争机制, 严格考核, 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作风正派、技术精湛、执法文明的卫生监督执法队伍, 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卫生监督机构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 增强专业法律的运作能力, 以确保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在基层能得到有效开展。

2.6 加大投入力度, 提高执法能力

一是要增加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的人员编制和执法经费, 尽快成立区、县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大队, 配强配齐执法人员, 特别是建议把县、乡从事动物检疫执法工作的人员纳入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或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大队编制, 保障人员工资, 提高执法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促进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和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二是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和检疫人员参加系统培训, 提高业务素质、执法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三是要完善兽医实验室建设, 建立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引进快速检测设备和先进检测技术, 提高检测手段, 以保障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四是要加强执法体系建设, 配备交通、通讯、办案工具等办案设备, 从分提高执法能力;五是要完善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 对质量完全不合格的动物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六是完善畜牧兽医行业内部各级执法机构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实施有效的外部监督, 公开执法监督电话, 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确保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有效开展, 为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5]。

2.7 改善执法环境, 加强联合执法

为了确保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的正常开展, 防止疫病传播, 保护人畜安全, 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检验各级政府部门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 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履行职责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以确保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

为了加大动物卫生执法力度, 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 要注重与公安、工商、卫生以及新闻媒体的沟通与协作, 而且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社会地位上升, 执法人员的凝聚力和工作干劲得以加强。一是加大对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力度, 提高监管对象的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二是提升执法队伍的整体形象;三是希望公安部门加大对动物卫生监督的执法的支持力度, 一旦发生暴力事件, 对犯罪分子从重、从严、从快打击。同时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与公安、工商、质检、卫生等部门的协调联系, 实行多部门联合执法, 形成执法合力[6]。

参考文献

[1]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河南畜牧兽医, 2011年第4期.

[2]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邢全福.程隆《中国动物检疫》2010年第8期.

[3]山西省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彩英, 冯王龙.养殖技术顾问, 2009.12.142-143.

[4]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应当注意的问题, 刘三定.王猛《中国动物检疫》2012年第11期.

[5]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的几点体会.张元兵.中国动物检疫.2010年第27卷第11期, 10.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面临的困难及应对措施探讨 篇3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困难

1.信息化理念的认识和理解不够

目前在档案界,存在很多认识上的不足和片面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些领导认为档案信息化离自己还比较远,思想上对其没有足够的重视;二是有些业务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比较肤浅,对信息化工作沒有深入的认识。等等此类不正确的认识和看法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仍然存在,这些都是影响信息化工作开展的主要原因,不可轻视。

2.档案信息化工作基础较差

档案信息化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取决于信息化基础工作准备得是否扎实。目前大部分档案馆计算机应用水平较弱,大多以单机和简单的网上操作为主,局限于处理一些办公文件,专门的档案管理软件利用率极低,大多只能进行简单的查询,难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3.档案业务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较低

档案信息化采用全新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它要求业务操作规范化、流程处理专业化、信息集成一体化、服务利用网络化。传统的档案管理业务模式是很难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的。开展档案信息化,进行适当的组织机构调整、业务流程重新定义、管理方法逐步改变、档案数据重新整合是非常必要,也是必须开展的一项工作。然而这些工作的开展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实际工作过程中阻力比较大,主要表现在档案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对现代化管理的思想理解得不够深入,工作开展得不够细致。

4.档案信息化人才匮乏

信息化建设需要懂业务专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在我国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大力度培养。但由于全国信息化工作开展迅速,且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加之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已经吸引了很多信息化人才,而档案学和档案业务领域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却很有局限性,面也不够宽,因而更加造成了档案信息化人才缺乏的现象,这也是影响档案信息化工作的一个严重问题。

二、应对措施

1.更新档案管理理念

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不进则退的时代,先进管理理念的引入是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档案工作者在坚持优良的传统档案管理方式和理念的同时,必须要敢于引入现代思想和理念,对传统档案管理思想加以改革和创新,更新档案管理理念,树立信息意识、服务意识,从思想上充分认识档案信息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这是时代赋予当今文件与档案工作者的使命,只有圆满地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理念在档案管理领域的合理契合,档案工作才有可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2.建立信息库

档案信息是现代化管理的核心内容,信息库的成功建设首先需要档案馆配备相应的软件,建立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其次,档案业务人员需要与信息技术专业人员进行密切的配合和沟通,对档案业务和信息结构的需求进行调研,确定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文件管理系统,安装并建立数据库服务器和文件服务器,为档案信息化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3.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档案信息化给现代档案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档案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契机。作为一项管理性活动,档案业务也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融合现代管理理念,从经济、社会等多角度审视现有的档案管理理论,对档案管理理论进行全方位的创新与变革,提高档案工作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4.加强信息化人才建设

信息化人才的建设,应从我国档案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首要的问题是建立吸引人才的机制。打破传统档案界的人才结构,开展组织结构调整和创新,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和使用国内外信息技术领域的优秀科技人才;第二,要创造能够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机制,鼓励各个业务岗位上的人才,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第三,应加强档案领域内部业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精通业务知识的同时,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使档案界脱颖而出更多更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面对诸多挑战,档案工作者必须知其难而不畏艰险,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面临的困难及应对措施探讨 篇4

(一)环境保护意识弱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很多地区都在大范围的兴建土地,不过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注重对于绿地的保护,有些项目为了追赶工期,在前期并没有对绿化项目进行合理的规划,甚至出现先破坏在改造的情况,这样的项目建设严重影响周围环境的生态平衡,改造后的复原周期长,直接影响城市的生态环境。

(二)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差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比例越来越高,很多外地人口都集中在快速发展的城市中,人口增加,资源需求量更大,而城市垃圾也越来越多。家庭生活垃圾、餐饮垃圾、商场垃圾,而随着外卖行业的发展,城市的白色污染更加严重。虽然我国不断提倡垃圾分类,但人们认识不足,有些城市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还停留在传统的处理方法上,或将生活垃圾运送到较为偏远的地区进行掩埋或焚烧。这样传统的处理方法成本高、投资大,而焚烧垃圾还会对生态环境进行二次污染。由于没有垃圾分类,有些可再生的资源被掩埋或焚烧,进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三)污水处理不及时

水是万物生长之源,生态环境离不开水,城市建设需要水。城市建设中产生污水的主要来源分为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径流污水三大类,而在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污水处理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由于各个地区污水处理设施的不平衡,很多污水都无法及时处理,污水的回收率较差,这些原因都是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

二、环境工程建设应对的措施

(一)发挥政府的引导能力

城市环境建设工作,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帮助。各地区要不断完善本地区环境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断落实并推动城市环境建设的工作与任务,在注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从规划、资金、项目、责任等方面抓落实。对于城市建设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建立起科学的、有效的监督制度,对各个部门的环境工程建设工作进行考核。此外,要注意政府部门对于城市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引导与监督作用,在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

(二)加快城市垃圾分类及污水处理的机制

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开展垃圾分类理念的推广,提高人们对于垃圾分类的认识。不断制定并实施政策与节能方式,对于产生污染物较多的建筑行业进行引导,倡导建筑企业使用新型的绿色环保技术以及环保的原材料。不断引进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鼓励生产性企业使用二次利用的水资源,完善污水系统。进一步增强城市绿化管理的能力,注重城市植被的保o与监管,减少或杜绝边建设、边污染的情况产生。

(三)积极开展多元化投资

环境工程建设需要多项资金支持,还需要不断鼓励并吸引多元化投资加入到环境建设当中去,不断吸引更多的社会外来资金投入到环境工程建设当中去,这样更有利于推动环保设施的投入与使用,保证环境工程建设能够得到良性的发展。政府吸引多元化投资,增加资金投入,不断完善环境引导机制,使得环境工程建设更加规范,环境保护才能发展壮大。

(四)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环境工程建设关系到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每个人都有责任与义务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所以要不断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想要调动全体社会成员都积极投身到环境保护当中去,就要让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要将人们的力量结合起来,不断吸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与建议,不断推动我国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发展与进步。

三、结语

城市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城市环境工程建设是一个城市能够健康发展的基础依托,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不但会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还会直接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所以环境工程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保证生态环境不会被破坏,城市化建设能够更好、更健康地发展,每个生活在城市中的个体都要不断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为我国环境工程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随着世界各国竞争日益激烈,人们也不断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了推动我国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强国,我们就要更好更快地发展经济,不断推动城市化建设、环境工程建设的良性发展,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梦,不断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冉志刚.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及应对措施探讨[J].河南建材,(01):61.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面临的困难及应对措施探讨 篇5

【摘要】近年来,我国网络信息面临的安全风险不断加大,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各种新型网络攻击不断出现,造成的影响日益严重。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网络信息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分析了我国在网络信息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世界各国在网络信息保护方面的做法,提出我国应采取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信息安全;网络信息保护;电子身份证;措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O242; F830.9【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2013年6月份,美国国家安全局被曝出“棱镜门”事件,谷歌、微软、思科、Facebook等数千家科技、金融以及制造公司与美国国家安全局密切合作,为其提供敏感信息。同时,美国国安局旗下设有一个部门,名为“定制入口行动办公室”(TAO),过去近15年中一直从事侵入中国境内电脑和通讯系统的网络攻击,借此获取有关中国的有价值情报。这一事件给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敲响了警钟。

据统计,2012年我国约有2.57亿人遭受网络犯罪侵害,所蒙受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人民币2,890亿元。

为了保护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2年12月28日通过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我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也于2013年2月1日正式实施。在当前环境下,做好网络信息保护工作,实现我国网络信息保护相关政策平稳落地,对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网络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网络信息保护概述

2.1基本概念

这里所提到的网络信息,与通常所讲的个人信息含义相当。在《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国家保护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和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电子信息。”而在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中,将个人信息定义为:可为信息系统所处理、与特定自然人相关、能够通过与其他信息相结合识别该特定自然人的计算机数据。

实际上,在法律范畴内,个人信息通常是指自然人所的在在有的,能够直接或间接识别其本人的特定资料所反映出来的内容,其具有人格属性。个人信息隐私权则兼具人格权与财产权双重属性。在当前信息时代中,个人信息也是一种财产类型。

2.2核心问题

网络信息保护中最核心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法律,个人信息涉及到隐私和财务权,必须有专门的法律来参考执行;二是监管,在信息社会中,个人信息产生的纠纷大幅增加,需要专门的监管部门来管理;三是实施,就是技术支撑体系,在网络环境下,我们需要各种技术手段来保障个人信息不被窃取、盗用、冒用等,而且要在出现上述情况后追踪到犯罪分子并提供相关证据,当前主要基于公钥基础基础设施(PKI)相关技术体系实现。

3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

3.1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尚不健全

我国目前在网络信息保护方面还未形成健全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在法律方面,我国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有近40部,法规30部,但都是零散的法律条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可以看成第一部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但如何正确使用这部法律,怎样将这部法律与当前法律体融合起来,从而有效解决个人信息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这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标准体系方面,我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已正式实施,但该标准只是指导性技术文件,在网络信息保护方面的作用有限,网络信息保护相关的标准体系仍有待完善。

3.2网络信息保护监管有待加强

我国目前在网络信息保护方面缺乏足够的监管,这也是个人信息泄露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首先,我国个人信息保护面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卫生部等相关部门之间交叉管理的问题,缺少一个从整体上统一协调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的专门机构。其次,没有形成对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进行治理的长效机制,2012年初公安部统一部署的集中治理行动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还没有固化到日常工作中。最后,没有对涉及公民个人信息的互联网企业实现有效监管,包括企业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的流程是否合规,涉及个人信息的用户协议条款是否完善,以及企业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级别等。

3.3技术服务支撑体系亟待建设

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能够全面支撑网络信息保护的技术服务支撑体系。首先,尚未建立有效的网络身份管理体系。从根本上讲,网络信息保护是为了明确各主体在网络空间的权利和责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则需要确定现实世界中的对应主体,这就需要完善的网络身份管理体系。其次,尚未形成覆盖全面的网络身份信任服务体系。网络应用种类繁多,网络主体身份多种多样,网络身份管理体系是否能够得到广泛应用,直接关系到网络信息保护能够有效实施,网络身份信任服务体系必不可少。最后,网络信息保护技术支撑体系有待完善。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深入,网络上存储和流传的信息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需要严格保障网络信息存储和使用的安全性,并保证网络信息的可追溯性,为网络信息被侵害提供取证和鉴证技术支撑。

4国际上的主要做法

4.1建立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

目前,世界上已经有70多个国家和组织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美国通过了一批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法律,如《隐私权法》、《信息保护和安全法》、《消费者隐私保护法》、《反网络欺诈法》等;欧盟先后制定了《关于涉及个人数据处理的个人保护以及此类数据自由流动的指令》、《关于个人数据自动化处理之个人保护公约》和《关于保护自动化处理过程中个人数据的条例》;英国制定了《数据保护法》;德国制定了《联邦数据保护法》;加拿大制定了《隐私保护法》和《个人信息保护及电子文档法案》;日本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由于互联网应用模式多种多样,各国仍在不断丰富自己的法律体系,以确保满足网络信息保护的具体要求。

4.2成立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监管机构

个人信息保护是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责,很多国家都设立了具体的机构来负责保护消费者信息和企业信息安全的职责。欧盟在网络个人隐私的保护方面订立了非常严格的保护标准,并设立了特别委员会以执行此项工作。德国创设了联邦数据保护专员制度,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有综合性的机构内设部门或专门设立隐私专员(如韩国的个人信息调解委员会和澳大利亚的隐私专员)予以管理,显示出个人信息保护的普遍性和社会性。韩国由行业监管机构――韩国通信委员会及互联网与安全局,具体执行消费者信息保护。

4.3启动有效的网络身份管理体系建设

为了确保对网络身份有效管理,实现相互信任的网络环境,美欧等国家都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网络身份管理体系,如美国的网络身份生态体系、欧盟的电子身份证等。首先,以国家力量研究网络身份管理体系。欧盟于2002年的第六框架计划开始进行身份管理相关的研究,为推广电子身份证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通过国家政策全面推动网络身份管理体系建设。美国政府通过发布《网络空间可信身份国家战略》(NSTIC),启动对网络身份生态体系的建设。欧盟则推出了电子签名计划,电子身份证是计划中一项重要的试点工作。最后,构建了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各国的网络身份管理体系基本上都是基于公钥基础设施(PKI),美国政府建立了完善的联邦PKI体系,包括联邦桥CA、联邦通用策略框架CA、电子政务CA、公众及商务类通用CA等。欧盟各国在推行电子身份证的过程中都建设了专门的基础设施,如德国的CSCA和CVCA。

4.4启动针对性网络信任服务应用推广

网络信任服务是在网络身份管理体系基础上提供的身份认证、属性验证等服务,欧美等国通过积极推进网络信任服务应用,从而为网络信息保护打造良好的环境。欧美等国都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实施的公私合作模式,通过在特定领域开展试点工作等方式,积极推广网络信任服务。欧盟在数字签名计划框架下推出大量覆盖欧洲的试点工作,如公民的电子身份证(STORK)、泛欧洲在线公共采购(PEPPOL)等。美国在推出NISTC战略后很快就推出五项试点工作,包括在线身份系统、在线交易系统、在线医疗及教育等。这些试点工作既能推广网络信任服务,又可以验证技术体系的安全性,为建立安全可信的网络打下基础。

5我国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措施建议

5.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有法可依是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基础,应进一步完善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已经规范了网络空间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相关主体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各相关部门应尽快建立配套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并出台实施细则,为网络身份保护的实施提供依据。

5.2加大行业监管力度

成立专门的网络信息保护机构,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协调机制,协调各职能部门在网络身份管理、互联网行业监管等各项工作中的分工合作。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对非法泄露和倒卖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涉及个人电子信息相关单位的监管,设立专门的机构接受网络用户申诉、投诉,建立有效的互联网行业审查制度,对在业务活动中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企事业单位进行监督管理。

5.3打造网络信任体系

借鉴欧美等国的网络身份管理体系,以电子认证服务业为基础,建立网络身份信任体系,为网络信息保护提供安全可靠、隐私保护、方便快捷的网络身份服务。协调公安部、人社部、教育部、银行等部门,实现现有身份信息的有条件开放,在不改变现实社会身份信息管理格局的前提下,为网络身份与真实身份的绑定提供权威依据。基于现有电子认证服务基础设施,坚持统一规划、分布部署的原则,建立覆盖全国各地的网络身份管理服务网络。完善网络身份信任服务标准体系,制定网络身份申请、核验、管理、应用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实现网络身份信任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

5.4积极推广示范应用

大力推广网络信任服务应用,为网络信息保护构建良好环境。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方式,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现实生活中对身份要求较高的领域着手试点应用,逐步向整个网络空间推广。充分利用市场化机制推广应用,以服务代替管理可以消除人们对“互联网监管”的疑虑,而且可以大大提高用户的体验,有助于应用推广。在重点领域和行业率先开展应用试点工程,不断深化拓展应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加强工程管理,及时发现和反馈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网络信任服务体系建设。

5.5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广泛开展面向全社会的个人信息保护宣传教育。采取讲座、论坛、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电子签名法》等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普及个人信息保护、电子签名与认证电子认证相关知识。大力宣传网络身份信任服务,提高社会公众利用网络主体身份认证服务、网络主体属性认证服务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营造有利于网络身份信任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

6结束语

面对日益严峻的网络信息保护形势,我国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实现网络信息保护的真正落地。本文介绍了网络信息保护的背景和相关概念,分析了我国网络信息保护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通过研究世界各国在网络信息保护方面的具体做法,提出了我国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措施建议。

参考文献

[1] GB/Z 28828-2012,信息安全技术 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S].2012.[2] 陈玉莲,沈?D,雷子君.个人信息保护机制的构建[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9,第9卷(第1期).[3] 洪海林.个人信息财产化及其法律规制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4] 张春生.中国电子认证服务业发展蓝皮书[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5] 芳芳.国外PKI/CA体系发展状况的研究[J].计算机安全,2001年,第9期.基金项目:

本课题得到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No.2012AA01A403支持。

作者简介:

王闯(1984-),男,博士,助理研究员,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信息安全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认证、信息安全战略、信息安全产业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大学班级管理面临问题及措施探讨 篇6

摘要:近些年来在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进程中大学班级的管理逐渐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对于大学学校而言班级管理的主体就是学生,整个大学学生的管理工作基础就是对于班级的管理,学校整体工作的成败会直接的受到班级管理工作好坏的影响,同时对于学生学习习惯和班级、学校的风气培养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和影响。大学学校管理中班级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就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来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这是按班级管理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信息时代;班级管理;解决措施

对于大学而言各项任务开展的最小单元就是班级,同时班级也是对于学习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培养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地方。近些年大学班级的管理在教育行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也在逐渐的提高和完善,但是如何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在新形势的背景下也是辅导员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班级管理的质量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很大的联系,所以就需要辅导员在管理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

1大学班级管理面临的问题和麻烦

大学班级管理制度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也在逐步的优化和完善。在我国目前许多的大学高校中班级的管理都在采用民主的方式来建立适合班级实际情况的班级管理制度,致力于实现班级日常管理质量的有效提升。但是对于我国的大学教师来说年龄逐步的趋向年轻,因此在班级的管理中缺乏社会的阅历和经验,所以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会常常出现一些的问题和麻烦,制定的相关班级管理制度不能够很好的实现对大学班级的管理,甚至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还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大学班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1.1没有形成新的管理机制,管理方式单一

目前对于我国的大学院校来说招生的规模在教育改革不断的推进中在不断的扩大,对于现如今这个现代化信息时代而言传统的大学生管理机制已然不能够满足班级管理的需求,同时也很难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现如今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就会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有可能还会对现今大学班级的管理产生影响。在目前我国很多的大学高校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没有在管理管理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没有结合班级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来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对于很多的大学的教师来说虽让说他们在班级的管理中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额大学班级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管理的机制来进行管理,同时在管理的过程中管理的方式较为单一,这样一来就会导致班级的管理效果差。

1.2管理者的重视程度不够,班级缺乏凝聚力

大学院校班级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凡是在目前我国通讯技术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在日渐的丰富和多样化。手机和网络对于大多数的管理者来说都会利用这些来进行信息的发布和交流,这样一来就会导致班会召开次数的降低,导致学生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减少,从而直接的影响到班级的管理,对于班级凝聚力的培养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模糊学生对班级的概念。同时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对于管理者来说也是不够的,很多的教师认识大学生已经到了成年人的年纪了,应该有着管理自身的能力,不需要过多的对班级进行管理,但是对于很多的大学生来说并没能够实现很好的自身管理,这样一来就会对班级的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使整个班级变得一片混乱,犹如一盘散沙。班级的凝聚力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好的凝聚力才能够构建一个优秀的班级题,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缺乏信任也会给班级凝聚力的培养造成阻碍的作用,从而导致大学班级管理工作难以有效的进行。

2大学院校班级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建立顺畅的班级内部沟通体系,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对于大学院校的学生来说,在很多地方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因为学生们都是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地方特色,因此为了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就需要管理者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就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根据实际的轻快来制定出有效的班级管理方式,建立起一个班级内部的信息沟通体系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2.2抓好制度的实施与落实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班级的管理来说也是这样的,因此就要想班主任需要引导班级干部来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对于大学班级的管理而言是一个基石,能够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和良好班风的养成起着推动的作用。班规制度只有落实下去,才能使它产生效力。这需要管理者带头遵守这个班级制度,给学生们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宣传力度,让每位学生都了解班规制度,在他们的心底筑起规则的城墙。例如:老师可以在每天的自习时间中,抽出五分钟的时间,让一位同学朗读班规。每天有一位同学进行,这样轮流下去就可以在每位同学的心中形成一种班级规范观念,学生可以达到自觉遵守班规的效果。班规需要班级成员的共同维护,如果出现有同学违反班规或者无视班规的现象,就需要大家主动对他进行教育,让他改正自己的缺点,自觉主动的遵守班级规定。在这种模式的帮助下,可以形成特色的班级文化。同学们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自觉地学习,在班规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发展自己的特长和个性,使自己变得更加闪亮。

2.3建立适合的班级理念,创新班级管理的方式

对于学生来说获得知识的最直接传授者就是任课教师,他们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是最多的,与学生的接触也是最多的,因此为了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学校各个部门之间的作为就需要在班级管理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出各部门的作用,协调配合、相辅相成。现如今的大学生在自尊心和独立意识上都有着更强的表现,所以对于班级管理者来说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所以管理者在新形势的背景下需要把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建立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理念,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完善,通过班级管理的不断探索来寻求最为合适的班级管理方式,要充分的认识到学生的思想,增强对学生思想的关心,以更加适合学生的方式来进行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2.4实现学生自制力的有效培养和提升

现如今对于大学生而言环境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自制力,在我国大学的自制力普遍都是较差的,没有严格的要求自己。在大学中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是非常多的,如果说大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能够通过自主思维的转变就能够有效的实现问题的解决,而不是被这些问题所困扰。对于大学生来说管理的效率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也就是说要让大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自制力的价值和作用,从而实现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让大学生能够以自制力好的同学为榜样、去学习,能够更好的去管理自己和提升自己的自制力,从而实现学生对于班级归属感和责任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同其他的集体一样班集体也会存在的矛盾和困难,同时也有着共同前进的目标。班集体的稳定和团结会直接的受到班集体中经济利益和权利利益方面内容处理好坏的影响,例如奖学金机制和权利机制等等,奖学金评比的公平性会直接的受到奖学金评比机制的是否完善的影响。学生自制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通过民主管理的很好激发,好的民主管理才能够有效的提升班级体的团结和稳定,让学生能够在班集体中健康的成长和成才。因此为了能够实现大学生民主意识和民主参与热情的提升就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民主观念的引导,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主意识。现如今大学生大班集体中更多都是充当旁观者的身份,这对于班级的管理以及学生的发展而言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就需要转变这种观念,让大学生发挥自身的价值、献言献策来帮助班级的管理和发展,这样一来对于自身的发展也能够进行很好的锻炼,推动学生的自身发展。

3结语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面临的困难及应对措施探讨 篇7

截至目前, 在占全国企业总数99.6%的5 000多万户中国中小企业中, 74%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还不到销售收入的1%, 81%的中小企业IT技术人员少于5人, 信息化程度很低。

其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更是不容乐观, 这样的局面给企业带来了很多问题。

(1) 工作量大、效率低。传统的制造、经营流程, 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无法实现经济活动的智能化。

(2) 成本降低陷入僵局。信息技术的应用直接影响各环节的成本, 如果无法有效应用, 则不能改善其生产、经营等环节, 在成本降低方面陷入了困境。

(3) 核心竞争力无法增强。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无法从根本上提高生产、经营、管理的效率与水平, 核心竞争力不能得到增强,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4) 管理水平难以提高。小型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 容易导致“暗箱操作”的问题,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透明、难监控, 在采购与销售环节体现得尤为明显, 因为信息不对称, 造成大量的资产流失。

(5) 反应能力与适应能力跟不上需要。市场变化日益迅速, 客户的需要也越来越多元化, 传统的推销库存的销售过程已无法满足社会需要, 小型制造业企业必须根据市场需要, 按订单进行生产, 变企业“推”动为用户“拉”动。

2 信息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

(1) 既与上游企业接轨, 又要保持自身独立。由于小型制造业企业大都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中下游, 为了给大型企业提供配套服务, 其信息系统建设或多或少要受到大型企业的束缚。同时, 为了企业的自身发展, 又必须坚持独立, 信息系统建设的难度大大增加。

(2) 基础薄弱, 管理水平低。小型制造业企业规模小, 管理层次没有那么复杂, 同时也存在着管理基础薄弱, 随意性大, 管理规范化程度低的问题,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无法提供系统、完整、准确的原始资料。

(3) 行业复杂, 实施难度大。制造业企业无论是采购原材料, 还是制订销售计划, 都要比服务业、商品流通企业复杂得多, 同时, 在考虑问题的时候, 受到的限制也比较多。

(4) 软件瓶颈。现在的信息化管理软件, 能够真正符合企业复杂的生产环境的很少, 而且普遍价格昂贵。信息化管理软件自身在制造行业的不成熟, 限制了小型制造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5) 信息观念淡薄, 意识落后。小型制造业企业对于信息化, 大都缺乏透彻的认识, 把信息化建设仅仅理解为简单的计算机操作, 更有一些企业认为自己现在发展得很好, 没有必要非赶信息化这个“时髦”。这种认识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6) 资金短缺, 长期消耗。企业利润低, 资金少, 加之受自身特点制约, 在融资方面处于劣势, 资金不足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障碍。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是一项长期工程, 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不断投入, 许多企业由于后续资金不足间接造成了初期投入的浪费。

(7) 人才缺乏, 员工素质较低。小型制造业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限, 缺乏既懂得IT技术又懂得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 一线员工教育水平低, 信息化素质跟不上。

(8) 成效一般, 让人望而却步。调查表明, 半数以上的小型制造业企业反映信息化建设发挥的作用不大, 这让本就资金短缺的企业望而却步。

(9) 社会大环境有待完善。虽然国家近几年在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开展信息交流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但总体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比较薄弱。同时, 在电子交易的法律保障、物流配送、网络安全等方面有待完善。

3 小型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建议与对策

(1) 加强内部培训, 提高员工信息化素质与技能。对小型制造业企业来说, 员工对企业信息化认识不足、信息化素质较低是阻碍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 采取各种形式、多重层次的培训是推进信息化发展的一项根本任务。

(2) 强化小型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意识。信息化服务提供商可通过与政府的信息化服务中心联合举办信息化发展介绍会、经验交流会、人才培训等活动, 宣传和普及信息化知识, 加强企业领导的信息化意识。

(3) “软”、“硬”兼施, 合理使用有限资金。中小企业一定不能重“硬”轻“软”, 应硬件设施、软件系统以及网络产品并重, 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计划, 合理使用有限资金。

(4) 多渠道融资, 加大企业信息化投资力度。政府应加大贴息贷款支持力度, 并要鼓励、支持企业通过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吸引风险投资等多种方式引进资金, 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

(5) 鼓励小型制造业企业利用外包形式进行信息化建设。企业通过将信息化建设外包, 可以有效减少资金投入、精简机构、优化运作、专注于核心业务。

(6) 发挥示范作用, 总结失败案例。政府要有意识地树立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示范企业, 通过实效让广大中小企业学习跟进。同时, 对失败案例也要进行总结和剖析, 揭示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帮助企业汲取经验教训, 提高企业信息化成功率。

(7) 改善信息化宏观环境, 有效保障企业利益。相关主管部门应联合各方面力量, 尽快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配套支持体系, 解决网络基础设施、安全认证、物流配送等企业信息化的公共支撑配套环境存在的问题, 改善信息化宏观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恒富.中小型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探讨[J].科技与经济, 2002 (6) .

[2]罗燕君.小型企业信息化问题与对策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 2006.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面临的困难及应对措施探讨 篇8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理念;评价方式

一、班主任工作所面临的困难

作为一名担任班主任工作将近三十年的老师,在新的时期,面对新的教育理念以及新的课改环境,要扮演好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角色,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越来越使我感到困惑甚至有些束手无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的管理存在严重的漏洞

以学校本身的管理制度而言,对班主任工作的支持体现得不够到位。学校的运营模式早已走向正轨,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都已经健全并不断完善,学校本应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学校的具体管理过程中,如何实现这些规定,实现的效果如何,很难形成有效的评价机制。

2.班主任的工作量大,但处理问题的权限非常有限

班主任工作琐碎而复杂,除了班级管理工作外,还要进行日常的教学工作,要按照学校要求,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并承担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所以,班主任的工作量繁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学校安排的各项活动和工作都要班主任带头实施。

3.家校互动,共同承担学生的教育措施很难落实

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必定有一个问题家庭。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特别是关于学生行为习惯和人格的形成,家庭教育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社会和家长普遍认为,孩子来到学校,一切的教育都应由老师来负责,而最主要的负责人自然就是班主任了。

二、应对策略

新课程的实施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新课改,班主任要从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及评价方式等方面予以创新,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班级管理。

1.创新班级管理理念

(1)在班级管理上,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管理理念

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的,是每一个班主任的主要职责,作为班主任,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用真诚之心去爱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搭建平台,让他们健康成长,快乐成长。

(2)为学生树立励志成才的求学理念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对每一个学生有信心,只要班主任给予每一个学生充分的自尊、自信,为他们创建一个健康发展的空间,他们一定会在学习和做人方面有令人欣喜的转变,甚至有可能会成为某一个学科的优秀者。作为班主任,我们不能也不应该以学生目前的表现就否定了他们的将来甚至是未来,这不仅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更是对一个家庭和社会的不负责任。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充分地相信学生,相信他们个个都是优秀的,只要努力,将来一定会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3)打造有个性的班集体

班主任要全面掌握班级学生情况,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制订适合本班发展的计划、目标和制度。每一个班级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班主任要善于抓住班级特点,创建有本班特色的班集体,一定要能够彰显本班的学生特色,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并且有归属感和荣誉感。

2.方法创新

(1)民主管理

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对班主任来说至关重要。作为班主任,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班级管理的小主人。在班干部的构成中,班干部由全班同学民主选举产生,班级管理目标和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制订,班级管理制度让学生自己制订,教学评议让学生自己讨论,学习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争取把班级的自主管理交给学生。

(2)班主任班务管理中要让爱溢全班

班主任要争取做到关爱每一个学生,对那些确实有困难的、物质和精神上都需要帮助的学生,给予他们最大的关爱。班主任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包括那些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以及行为习惯急需改进的学生,并且尝试着把这种爱的行动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这种大爱的温暖。

(3)选好、用好班干部

每一个班级的管理离不开班干部,班干部评选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到班级管理的成败。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中选好干部,选那些思想品德好、管理能力强的同学担任班干部。班主任也不能因为有班干部参与班级管理就做“甩手掌柜”,平时要教给班干部管理班级的方法,让班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评价方式创新

(1)评价内容要全面、客观、准确

对一个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他考了多少分,而应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既要看他们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提高的程度,更要看他们非智力品质如毅力、心理承受能力、认识社会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弱。总之,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2)评价的方式要多样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班主任在评价学生时,既要有班主任自己的评价,又要兼顾其他科任教师的评价,既注重教师的评价,还要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的互相评价,班主任应该做到全面地、积极地、客观地、发展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让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成为学生人生成长的前进动力。

参考文献:

[1]刘岩,王萍.班主任与班级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郑立平.把班级还给学生: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创新艺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语文春雨的色彩教案下一篇:五四青年节演讲稿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