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卫生教育工作方案(共9篇)
教育部 卫生部关于印发《学校甲型H1N1流感
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
教体艺[2009]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卫生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科学有序地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提高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和应对能力,保障学生、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教育部、卫生部根据国务院确定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策略和当前我国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形势,组织专家对《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试行)》进行了调整和修订。现将修订后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原《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试行)》(教体艺„2009‟6号)同时废止。
附件: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
教育部 卫生部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三日
抄送:国务院办公厅,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附件:
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
为科学有序地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提高防控和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能力,有效防范疫情在学校大规模暴发,保障学生、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其他教育机构及其他部门举办的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学生夏令营和冬令营等参照本方案执行。
一、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划分
(一)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
在学校内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二)学校发现甲型H1N1流感散发病例
在学校内发现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但未发现与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急性起病,发热[体温≥37.5℃],或有明显的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者。
(三)学校出现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
1周内,在同一学校(或同一校区、高校同一学院)发现10例及以上聚集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且其中至少有2例为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二、职能分工
按照属地化管理、联防联控的原则,在地方政府及其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教育、卫生行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监督和指导所辖学校、教育机 构、医疗卫生机构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格局。
(一)卫生行政部门。指导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完善防控预案;负责组织协调和督促医疗卫生机构对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进行指导;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通报全国及行政区域内甲型H1N1流感疫情,并根据疫情变化情况,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及时调整和完善防控措施。
(二)医疗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技术层面具体指导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并与辖区内学校建立信息联动机制;负责辖区内学校疫情分析报告、病例诊治、流行病学调查;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按照卫生部相关防控方案和技术文件,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负责指导学校根据疫情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各项防控措施。
(三)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卫生等部门,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学校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对策、措施及应急预案;督促学校落实甲型H1N1流感的信息报告制度并及时上报相关信息;配合卫生部门,严密监测行政区域内学校甲型H1N1流感发生情况,并适时做出预警;指导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紧急应对和处臵甲型H1N1流感疫情;检查督促行政区域内学校落实各项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措施;协调解决学校应对甲型H1N1流感所需的物资、经费等保障;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
(四)学校。在卫生部门指导下,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制定本校的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建立一把手负总责 与分管校长具体抓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明确并落实甲型H1N1流感的信息报告人;具体落实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各项措施;保障防控甲型H1N1流感所必须的场所、设施、人员等;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
(五)其他相关部门。在地方政府及其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依据各自职责,全力支持和做好相关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三、防控措施
(一)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
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时,要积极开展以下常规预防措施:
1.制订应对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预案、工作方案,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
2.组织校医或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人员参加上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或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及技术的培训。
3.加强疫情应对物资准备。学校应在厕所(洗手间)、食堂、宿舍、教室和图书馆等公共场所配备充分的洗手设施。
4.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普及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让每一个学生和教职员工都知晓甲型H1N1预防知识,包括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要以清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用过的纸巾要扔入垃圾箱;不随地吐痰;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锻炼身体;自觉监测自我健康状况,有病及时就医,不带病上课等。倡导师生保持健康行为,提高广大学生、教职员工对流感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5.加强教室、图书馆(阅览室)、教研室、宿舍等学生和教职员工学习、工作、生活场所的卫生与通风,特别是教室每一课间都要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6.积极开展学校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学校的环境清洁工作,尤其是厕所(洗手间)、食堂、教室、宿舍、浴室和会议室等公共场所。
7.坚持晨检制度。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应每日开展晨检,特别是新学期开学或长假返校后一周内应强化晨检工作。高等学校要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寝室长等多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要求其暂停上学,并及时就医。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症状消失24小时后,且晨检无异常即可正常上学,无需出具医疗机构相关证明。
8.做好学生日常缺勤登记,及时了解缺勤原因。一旦发现因急性呼吸道感染所致缺勤异常增多的现象,应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9.建立健全校内有关部门和人员、学校与家长、学校与当地医疗机构及教育行政部门联系机制,明确具体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完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保证信息畅通。
10.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按照当地政府及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部署,在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安排下,积极配合卫生部门组织开展本校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工作。接种应坚持知情、自愿、免费的原则,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严格掌握接种 禁忌症,具体参见卫生部现行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
(二)学校发现甲型H1N1流感散发病例
学校发现甲型H1N1流感散发病例后,应在强化各项常规预防措施的同时,采取以病例管理为主的防控措施,严防疫情传播。
医疗卫生机构应采取以下卫生防控措施:
1.指导患者按照当地卫生部门的要求,采取居家(在校)休息治疗或住院治疗。
2.做好患者居家和在校休息治疗的医学指导和病情跟踪工作。
3.指导、协助当地学校加强晨检工作,加强学校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监测和因病缺课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和诊治可疑病例。
4.原则上不必对散发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指在未采取有效防护的情况下,诊治、照看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患者;与患者共同生活;接触过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者)进行判定、追踪、登记和医学观察。
5.接到学校发现5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的疫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并采集患者标本送至具备条件的实验室开展检测。
学校应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1.学校应对病例做好登记。
2.加强与居家休息治疗患者的联系,及时了解其每日健康状况。告知患者减少与其他人员的接触,必须接触时应戴口罩。
3.高等学校应在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下划分独立场所,安 排无条件居家的患者自我休息治疗,减少与其他人员的接触,如必须接触,应做好防护如戴口罩。学校应指定专人照顾其日常生活,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患者的相关治疗工作。患者一旦病情加重,应及时住院治疗。
4.居家和在校休息治疗患者症状消失后24小时,且晨检无异常即可正常上课,无须出具医疗机构相关证明。住院的患者应持有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出院证据方可上课。
5.与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学生和教职员工等可正常上课、上班,但学校应要求其进行健康状况的自我观察。观察期限自最后一次接触病例后5天,一旦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报告。学校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6.出现确诊病例的班级在加强晨检工作的同时,应增加午检,以及时发现、报告可疑病例。
7.1周内,学校发现5例及以上有关联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应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8.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在卫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落实其他应急处臵措施。
(三)学校出现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
学校出现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应在强化上述各项防控措施的同时,强化疫情监测、病例管理、感染控制、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减少大型聚集活动等综合防控措施,减轻疫情危害。
医疗卫生机构应采取以下卫生防控措施:
1.对暴发疫情中发现的确诊、临床诊断甲型H1N1流感病例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参照上述散发甲型H1N1流感病例 进行管理。
2.对出现轻症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并与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学生和教职员工等,无需采集标本进行检测,可指导其采取上述散发病例的管理措施;指导密切接触人员中出现重症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或密切接触人员中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的高危人群及时就医。
高危人群指患甲型H1N1流感后可能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的人群。包括:妊娠妇女;伴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肥胖者(体重指数≥40危险度高,体重指数在30-39可能是高危因素);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年龄≥65岁的老年人。
3.指导、协助当地学校加强晨检工作,指导发生疫情的学校开展晨午检和疫情日报、零报告。
4.及时公布疫情和防控措施信息,加强区域内的信息公布和通告工作,配合教育部门强化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稳定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情绪。会同教育部门做好媒体沟通工作,发挥媒体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的作用。
学校应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1.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如健康告知书、宣传材料、电话、短信、黑板报等)做好与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员工和家长的预防甲型H1N1流感宣传教育工作。
2.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在做好每日晨检和缺勤登记的同时,应增加午检,并每日向当地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报告晨、午检和缺勤登记结果。高等学校应加强晨检工作,健全宿舍、班、院(系)、学生处和校医院等学生健康状况信息收集报送渠道。
3.加强学校的环境、玩具、教学用具等的清洁工作,尤其是厕所(洗手间)、食堂、教室、宿舍、浴室和会议室等公共场所的卫生工作。
4.学校出现暴发疫情期间,按照“非必须,不举办”的原则,尽量减少大型聚集活动。如必须举行,尽量在室外举行;如在室内举行,必须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采取有关防控措施,如保持良好通风,避免使用中央空调,同时尽可能缩短人群聚集的时间。社团和学生团体应尽量避免参加校外的活动。
5.加强对学校人员出入的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不得向任何机构提供场所举办各类培训活动。
6.停课措施。疫情达到以下标准时,可采取停课措施。原则上,停课的范围应根据疫情波及的范围和发展趋势,由小到大,如由班级到全校,由一个学校到多所学校等。
(1)班级停课。
①如班级当天新发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达5例及以上,或发现当天内仍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学生累计达30%及以上,该班可实施停课,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②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学校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并采集患者标本进行检测。确认为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应通知学校继续实施停课,停课期限一般为7天。排除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学校可根据卫生部门建议予以复课。
③班级停课由学校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共同决定实施,同时报上级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④高校班级停课由高校自行决定。
(2)学校停课。
①如一所学校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休息治疗的学生过多而影响学校正常教学活动时,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专家组对疫情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会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共同报请当地政府、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同意后实施全校停课措施。
停课期限一般为7天。停课期限满后,如仍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学生,需症状完全消失24小时后方可恢复上课。
②如当地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强度或疾病严重程度有明显增强趋势时,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专家组风险评估结果,会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共同报请当地政府、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同意后实施疫情所在地学校停课措施。
(3)各地可根据当地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作出科学研判,酌情调整班级和学校停课标准。
(4)停课期间管理。
①停课前,除应告知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外,应让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与学校保持联系,报告其是否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学校应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每日报告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
②中小学校停课放假后,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应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加强放假学生的校外管理,学生应减少外出,并避免校外的聚集和其他集体活动。高校停课后,要加强停课学生的在校管理。
2008年9月16日, 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召开全国学校卫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要求, 就切实加强学校卫生工作、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进行了全面部署。教育部部长周济、卫生部部长陈竺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认为, 近年来我国学校卫生事业蓬勃发展, 学校卫生管理得到加强, 制度建设日益完善, 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青少年健康素质不断提高, 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当前学校卫生工作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如学生视力不良比例居高不下, 肥胖和超重比例上升;学校卫生安全存在隐患, 学校卫生事业整体薄弱等。这些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周济指出, 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进入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历史新阶段。要实现由“大”到“强”的根本性转变, 关键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其中一项重大的任务就是要提高青少年学生健康素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 必须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高度, 深刻认识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进一步增强做好学校卫生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周济要求,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要求, 以卫生防疫和食品 (饮水) 安全为重点, 切实加强学校公共卫生管理, 确保学生健康安全和生命安全;大力加强卫生校园建设,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重点抓好科学营养和预防近视工作, 促进学生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 为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周济强调, 教育行政部门要与卫生行政部门密切配合, 通力合作, 共同做好学校卫生工作。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密切联系本地区的实际, 研究制订加强学
校卫生工作的具体方案和政策措施, 进一步明确职责, 建立和落实工作责任制, 狠抓落实。要采取措施, 不断完善学校卫生工作保障机制。要切实将学校卫生工作纳入教育督导的范畴, 充分利用教育督导工作的推动、促进作用, 促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端正办学思想, 重视学校卫生工作, 使国家对学校卫生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得到认真的贯彻落实。
陈竺强调, 学校卫生是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各级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指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行政区域内学校提供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要认真指导辖区内学校做好传染病预防、疫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要将学校自备水源卫生管理及学校、幼儿园传染病防治工作列为国家饮用水卫生和传染病防治工作监督检查重点。要进一步加强青少年营养监测和指导, 根据营养监测的结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提出改善学生营养状况的针对性措施。要协助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开展学校有关人员卫生防病知识的培训。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 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卫生工作的指导, 相关人员要经常深入学校, 为学校提供疾病预防控制、食品卫生、健康教育等技术支持。乡镇卫生院或负责公共卫生工作的机构, 要安排人员经常深入本乡 (镇) 农村中小学校, 为学校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服务, 协助学校落实各项卫生措施。
然而,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党的教育方针不能很好地得以全面贯彻,一些地方把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衡量学校办得好与不好的唯一标准,致使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在学校教育中,只重视与升学考试相关学科知识的传授,轻视与忽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农村的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长期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还没有真正改变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薄弱局面。从本县中小学调查了解情况来看,主要问题表现于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个别学校只有一个分管领导,而无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措施,甚至有些领导则认为智育是硬任务,体育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且认为要搞好体育活动需要一定的财力和时间,影响学生的学习。而把智育与体育割裂开、对立起来。从而出现了只重视智育,轻视体育,以智育取代体育的现象,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成为可有可无的局面。
其二,部分学校体育教师认为领导不重视,从而造成他们对工作产生一种消极态度,“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教师这种思想,直接影响到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故此农村体育课上经常出现“一个哨子,一个球”放羊式的教学现象。
其三,个别学校连专职体育教师也没有,体育课被科任教师分散担任,甚至连课时都不能按大纲规定来排。教学方法单一、陈旧、死板,内容枯燥无味,缺乏吸引力,直接导致了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恶感。
其四,部分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力度不大,场地器材严重匮乏,体育活动的必要经费十分短缺。已经成为阻碍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有的学校即使有丁点场地也被村里占用——变成木材市场、晒谷场等等。试想,连这最起码的条件都不具备,怎么能谈得上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振兴中华民族,实在令人担忧。
上述情况表明。加强农村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是刻不容缓,应该怎样加强这一项工作呢?
首先,要提高认识,摆正体育的位置。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始终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健康心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的通知》和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体育大纲》,并反复学习,展开讨论。领会其精神实质,充分认识体育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学校要把体育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上来认识,纠正重智轻体,以智代体的错误倾向,树立以健康第一,教育为中心,育人为本的新理念。
其次,要健全网络,加强完善体育师资队伍。一是健全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的建设。根据本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建立以分管领导为首,体育组牵头,体育教师人人负责的内部一条龙管理网络。二是在内容上根据《大纲》的要求,做到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互相促进,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第三,要明确目标,健全制度。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确定学校体育工作目标。在学校体育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有关全体人员都明确体育工作目标以及实施途径,发挥群体作用。建立体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体育评估检查,总结经验。确保学生每天至少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内容,积极开展校内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比赛活动,充分挖掘当地优良传统的体育项目。以利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四,加强落实,强化管理,要经常组织检查体育工作目标和计划及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总结评比,对体育工作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不够者给予批评,限期改进。做到及时激励,赏罚分明。虽然农村学校经费十分短缺,但也要抽出一定的经费办好场地和器材,俗话说:“巧妇难于无米之炊。”只要领导重视,既抓硬件设施,又抓软件措施,两手都抓好,农村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才能搞好。
卫生工作是校风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同学们参与校风建设的途径之一,可以培养全校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和高度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实际本领。学校决定卫生教育(劳动教育)与校园环境美化相结合,学校卫生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九小卫生工作委员会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劳动教育与校园环境美化具体安排
实行全校园全天候公共区域清洁大包干。划分出具体的固定区域,分别划归各班。各班每天安排值日生,从早上7:20开始至中午放学,下午(冬季14:00,夏季14:30)开始至下午放学前做好负责区保洁。与此同时各班负责本班教室清洁扫除,这项内容视为学生的校园劳动实践活动,由班级评分记入学生操行成绩。(具体分工见表1)
三.班级职责
(一)班级职责
1、教育学生以身作则,模范遵守校规校纪,用自己的表率作用带动校园的良好风尚,争做校园卫生小标兵;
2、小组轮流清除责任区内果皮、纸屑、废塑料、杂草杂物等废弃物,做到随时清除不留死角。
四.组织职责
(一)总务处
负责物质保证,工具发放,回收。
(二)班主任
分配落实责任,每天到责任区督促学生的卫生工作,指导学生进行劳动保洁,评价每个学生的劳动情况,记入个人操行评定中。
五.劳动标准
(一)院区各片
1、无石块、纸屑、烟头、落叶、杂物、杂草、果皮等垃圾废弃物;
2、每日清除一次;
六.检查及评定
(一)、检查实行定时检查和不定时检查相结合。
1、定时检查时间早上课前。
2、由学校卫生委组成检查小组。(检查小组成员分配见表2)
3、检查范围:院区责任区、教室。
4、不定时检查,由学校卫生委人员调人检查。
(二)、评定
1、院区责任区10分。
2、检查结果公示在楼道小黑板上,德育处存档。
3、每学期一次班级评比,在西大厅小黑板上公布。
4、年级中第一名者,授卫生流动红旗。(年级卫生标兵班称号)
5、卫生不合格班级不能参加先进班集体评比、优秀班主任和优秀辅导员的评比。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的意识和水平,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特制订我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实施方案。
一、加强领导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学校要切实加强领导,提高师生对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认识,从保障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行和长期性。学校要制订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专门机构、专人负责,切实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管理;要成立由一把手总负责的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有效的食品卫生安全网络。
二、明确职责
1.学校应建立一把手负总责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门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明确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校长负责制,校长为食品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主管校级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具体分管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分工协作,各尽其职,在各个岗位和各个操作环节都要责任到人,坚决做到“谁主管、谁负责”。
2.学校定期召开食品卫生安全专题会议,每月检查一次卫生安全,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每一次的检查和自查工作都要有检查记录备案;发现安全隐患要有整改记录备案;出现食物中毒要有处理意见记录备案;并制定饮食卫生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备案。
3.学校要加强饮用水的卫生管理,必须向学生提供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和必要的洗手设施。学校供水工作由专人监管,盛装学生饮用水的容器必须加盖加锁,每天清洗消毒。
4.开展健康教育,普及饮食卫生安全知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5.加强饮用水源的安全保卫工作,禁止非学校工作人员随意水源,严防投毒事故的发生。
6.学校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后,应当迅速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采取积极措施开展救助工作。
三、具体措施
1.建立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制度。
一是建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制度。学校要指定专人负责包括食物中毒在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上报工作。发生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立即报告当地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同时全力配合抓好救治和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
二是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后,学校应采取下列措施:
(1)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并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协助卫生机构救治病人;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4)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三是建立学校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规定,玩忽职守、疏于管理,造成事故的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或行政处分。同时在当年的各项考核、评比中一票否决。
2.尽可能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3.切实加强管理。学校要切实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建立和完善各项食品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4.定期开展培训。定期开展对学校有关人员进行卫生法律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
5、开展宣传教育,培养学生健康饮食习惯。
“现代文明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或过度发胖等均与饮食高脂、高糖、高盐食品有关,而且呈低龄化发展的趋势。我们要把普及食品安全、营养知识和饮食习惯作为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要积极探索食育的途径和方法,将食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要结合校园网、广播、黑板报和微博、微信等宣传手段,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定期张贴中国膳食指南金字塔图、有关营养知识和食品安全的标语、标志和宣传画,加强合理膳食的指导,使学生了解人类饮食的动机与需要,掌握科学的食品安全和营养知识,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并将健康的饮食习惯延续终生。培养学生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的美德。学校要重点引导学生健康营养知识学习与不良饮食行为的转化,同时,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传授食品安全、营养科普知识,增强家长的营养健康意识,引导家长科学、合理安排家庭饮食,发挥家庭在学生营养均衡中的作用,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心学生膳食营养均衡工作的良好氛围。
6、上好学校健康教育课,预防传染病传播流行。
春季是学校传染病高发季节,我校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通过健康教育课、宣传栏等多方式,多渠道广泛开展传染病、地方病、学生常见病预防知识健康教育宣传,让学生掌握相关传染病、地方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知识,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等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科学饮食习惯,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一)加强监测报告,强化早期处置。
要进一步落实晨检、午检和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对校内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一旦发现师生有流感样症状(如发热、流涕、咽痛、咳嗽、头痛、呕吐、腹泻、腮腺肿大、出皮疹等),要督促其及时就医和居家隔离治疗,待症状消失后再复学复课。并依照有关规定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县教体局。
(二)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保持校园环境整洁。坚持经常性的卫生大扫除,强化卫生检查,消除卫生死角,保持教学、生活场所的经常开窗通风,雾霾天气要减少师生室外活动的时间,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流行。重点教育并督促学生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减少或避免前往人群稠密场所,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膳食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
(三)加强新转入学生入学接种证查验工作和学校传染病0报告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学校及托幼机构的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管理和传染病防治监督等工作,确保在校学生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与监督工作的通知》(卫办监督发〔2010〕30号)和《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浙食药监食[2010]1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监督管理的通知》(台卫发[2010]9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检查内容
1、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供水设施卫生状况及饮用水水质情况。
2、学校传染病防控制度是否完善,是否严格落实各项校内传染病防控措施。
3、学校食品卫生食堂卫生安全管理是否到位,食堂“三证”持有、采购索证、餐具消毒、食品留样、菜谱制定、加工操作等工作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二、检查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标准。
三、检查任务
区卫生监督所负责检查区内中心小学、普通中学(包括私立、民办)、职技校、三级以上托幼机构,各个乡镇卫生院各负责辖区内其他学校、托幼机构。
四、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春季:自发文之日起至3月26日
秋季:9月3日至9月10日。
由区卫生监督所各科室和各乡镇卫生院根据实施方案的内容和范围,结合辖区实际,确定具体措施,落实对所有托幼机构开展一次全面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饮用水卫生和食品卫生的监督检查。
第二阶段:时间为自发文之日起至9月30日.由区卫生监督所各科室和各乡镇卫生院根据实施方案的内容和范围,结合辖区实际,确定具体措施,落实对所有学校卫生监督检查工作,进一步规范学校的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改善学校卫生状况,并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加强学校自身卫生管理队伍建设,做好培训指导工作;二是利用开学之际,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指导学校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时间为10月1日至10月10日。
区卫生监督所各科室、乡镇卫生院在集中整治的基础上,要对学校卫生监督检查工作进行认真总结,督促学校落实整改措施,及时复查整改情况。
五、信息报送
1.各科室、乡镇卫生院在学校卫生监督检查工作结束后,于10月10日前将相关数据和工作总结报区卫生监督所三科。
六、工作要求
1、各乡镇卫生院和卫生监督所各科室要高度重视学校卫生监督检查工作,针对以往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计划。要精心组织,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督导检查,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在专项整治工作中,要高标准、严要求,加大对学校特别是09年学校卫生存在突出问题以及农村和寄宿制学校的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同时,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沟通合作,共同组织监督检查,对落实整改意见存在困难和问题的学校要协同教育行政部门研究解决方案和措施,或向当地政府通报,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要依法查处。
3、各乡镇卫生院和卫生监督所各科室要认真做好监督检查的资料整理汇总工作,如实填写、上报数据,按照规定的时间要求上报有关材料。
4、加强与新闻单位的联系,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积极主动地开展新闻宣传工作,及时向社会公布学校卫生重点监督检查情况,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基础的不适应性
随着预算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预算会计也进行了重要改革,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是我国预算会计仍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已不能满足卫校目前财务管理的需要。以往卫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而现在已形成了财政拨款、学费收入、金融借款、科技创收、引资等多种渠道并存的资金来源方式。例如学费的收取,在收付实现制的核算方式下,只能反映已收取的学费数额和上缴财政数额,而不能反映学生欠交学费数额,形成了表外资产,体现的卫校资产负债率不真实。
(二)不完整、不真实的资产反映
1. 固定资产
卫校的固定资产不同于企业,它反映具有一定的实物形态、由卫校占用和使用,能够为卫校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的资产。卫校不以盈利为目的,不进行成本核算,所以对固定资产也不提取折旧,每年只是根据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由修缮费和设备购置费分别列支。对在经营过程中使用的资产以收取条件费的方法弥补资产损失,形成的基金用于购买学校的固定资产和对固定资产的维修。但是用这种方法计提的修购基金与固定资产实际使用中的实际损耗不一定相符,另外目前的账务处理方式也不能体现固定资产的现实价值,致使卫校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资产的价值有很大的差距,不能真实地反映卫校的资产情况。
2. 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资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权利,这种客观存在的权利具有内在的价值,当无形资产进行转让或对外投资时从价值上应得到确认并在账面上予以反映。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口号的提出和对学校科技转让有关优惠政策的出台,学校的科技创收和技术转让在学校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但是目前的账务处理方式只是从收入和支出的角度予以反映,而没有从资产的角度去考虑这一问题。
3. 债权性负债与债务性负债反映不明确
卫校的负债一般包括:从金融机构借入的各种款项、由外单位汇入的暂时没有归属的款项、各种应交税金、替校办企业管理的代管款项和各系创收提取的款项等,其中各系创收提取的款项从资金的性质上来说是卫校的资产,属于债权性负债,但是在现在的账务处理方式下却列做了卫校的负债。
4. 卫校的收入反映不全面
目前卫校学费实施“票款分离”的收取办法,所收取的学费直接上缴财政,然后由财政根据卫校的用款计划分次核拨回卫校,这种管理办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财政集中财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对卫校来说占卫校大约70%的收入进行了体外循环,既不利于卫校的监督又不能真实反映卫校的收入。
(三)会计报表设置的不合理
卫校的会计报表有:资产负债表、基本支出明细表、收入支出明细表、基本情况统计表等,其中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单位在某一时点经济状况的报表。然而卫校的资产负债表却是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支出五要素组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反映卫校在某一时点上的经济状况的指标,而收入和支出却是反映卫校在某一时期的经营情况的指标,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同在一个报表上反映,是不符合报表性质要求的,不能明确地反映卫校的资金状况。
二、解决思路
(一)针对卫校的实际情况采取“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并存的方式
1. 学费收取采取“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方式
因为卫校的学费、住宿费等收入实行“票款分离”,收入直接上缴财政,这部分资金在财政未核拨前形成了卫校的账外资产。如果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方式,那么这部分资金就脱离了卫校的监控,进行了体外循环,极易造成卫校资产的流失和贪污现象的发生。如采用“权责发生制”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弥补这一缺点。以卫校学费的收取为例,每年核定卫校在校生的应缴学费收入作会计分录:
借:应交学费收入
贷:应交财政专户
以实际收取的学费金额:
借:应交财政专户
贷:应交学费收入
这样“应交学费收入”借方发生额为学生应交学费数额,贷方发生额为学生实际上交费数额,余额为学生欠交学费数额。而“应交财政专户”贷放发生额为学校每年应上缴财政的各项收入,借方发生额为学校每年实际上缴财政的数额,余额为学校应代收而未收未交的数额。
2. 对于外单位汇入的暂时不明款项、为校办企业管理的代管款项等仍采取收付实现制的记账方法
款项到达时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现金)
贷:代管款项(其他暂存、事业收入等)
支出代管款项时的会计分录:
借:代管款项(其他暂存、事业收入等)
贷:银行存款(现金)
3. 金融借款、融资等利息的核算应采用权责发生制
按照借款、融资等的协议,采取计提的方式进行账务处理,明确会计主体应负担的债务,避免因会计信息未作揭示,造成财务危机。
会计分录:
A:根据借款协议按月计提利息:
借:事业支出
贷:其他代管——应付利息
B:支付利息时:
借:其他代管——应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
(二)固定资产的核算
在固定资产项下设置固定资产原值、折旧两个明细账,分别核算固定资产的原值及计提的折旧。“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用于反映固定资产的磨损程度,保证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
固定资产购入时会计分录:
借: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代管款项等)
贷:银行存款
同时,借: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原值
贷:固定基金
然后根据该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计提折旧,按年计提,年终做会计分录:
借: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代管款项等)
贷:固定资产——折旧
同时,借:固定基金
贷: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三)无形资产的核算
1. 购入无形资产的核算
A:无形资产在购入时,以支付的价款
借:无形资产
贷:银行存款
B:依据该无形资产的使用期限,采用直线法在使用期限内进行摊销,摊销时
借:事业支出
贷:无形资产
2. 自创的无形资产
依据谨慎性原则,在未形成无形资产之前,据实列支;一旦转化为无形资产,则将成本予以资本化。
(四)区别对待债权性负债和债务性负债,对债权性负债和债务性负债采取不同的核算方式
1. 债权性负债
目前卫校此项负债主要是卫校内部各单位利用卫校资源进行的各项创收,所有权应归属卫校,各单位只有使用权,属卫校资产在卫校和校属各单位之间的再分配,当此项业务发生时做会计分录:
借:事业支出——卫校
贷:事业支出——校属各单位
2. 债务性负债
关键词:中等卫生学校?新教师?入职教育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周口卫生学校不论在规模还是在招生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原有的师资队伍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每年都引进新教师。新录用的教师多数为临床和护理专业毕业生,没有接受过教师资格培训,而教师是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个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为使这些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能快速掌握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缩短职业适应期,尽快成长为合格的教师,学校对他们进行入职教育,进行有目的的理论学习和有针对性的实践训练。
一、入职教育的意义
要成为一个称职的教师,就必须具有完成各种有效教学活动的能力。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新教师大多为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没有接受过教育专业的培训,缺乏教学技能和技巧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立即开展教学工作往往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入职教育可以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成长为一名具备教育知识、教学能力、职业道德等基本素质,传输、驾驭课堂的基本技能的合格教师。
二、入职教育的目标
入职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教师入职教育,使新任教师发生心理行为变化并取得预期的结果,它是由多个具体目标构成的目标体系。
三、入职教育的实施
1.入职教育的对象
一是每年新进入学校的专职教师和其他人员(包括学生思想工作及党政管理人员);二是以往年度没有参加入职教育及参加入职教育不合格的人员。
2.入职教育的时间
每年7月中下旬,时间为30天。
3.入职教育的内容
入职教育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通识部分和校本部分。
(1)通识部分(教学理论):其内容一般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四门课程。作为新入职教师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识部分涉及师德、教育法规、教学基本功、教育科研方法、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课堂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等多项内容,帮助新教师提升师德素养。
(2)校本部分(教育教学技能):其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由教务科主持安排一批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资深教师作为导师。对新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指导的形式有:教学观摩——让新教师进入资深教师的课堂,进行教学观摩;教学反馈——指导教师进入新教师的课堂,实时观察,并为新教师提供适当反馈;小组讨论——新任教师和指导教师就某一主题(如课堂管理、教材处理、策略运用)进行研讨;观察访问——定期组织新任教师到其他学校或教育机构进行访问,获取更多教育资源和实际经验;协同教学——新任教师与指导教师共同承担一个班级的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中相互支持。
4.入职教育的过程
(1)第一阶段: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学习(以集体授课方式进行)。组织热心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师范院校毕业的文化课教师,并聘请师范学院有经验的教师分别施教,授课内容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还有怎样写授课计划、 怎样备课、怎样组织好课堂教学、怎样进行板书设计、怎样写教案、授课技巧与课堂小结、怎样做好考试的命题、怎样评卷和考场管理等。
(2)第二阶段:教学观摩。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课堂教学效果较好的教师实时授课,分别讲授解剖学、病理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和内科学等。组织新教师参加观摩听课。
(3)第三阶段:闭卷考试。
(4)第四阶段:新教师试讲、评议。每位新教师在自己专业范围内准备45分钟的授课内容,自制多媒体课件,参加试讲课。由学校督导委成员进行评议,培训以基础教育理论和基本教育方法为主,评议的项目包括授课内容的熟练程度、普通话、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设计及教姿教态等,分为优、良、中、差四等,现场评议。全体新教师试讲结束后,进行试讲小结,并评出名次给予鼓励。
5.入职教育的管理
(1)领导重视。校领导对新教師入职教育工作非常重视。学校每年都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入职教育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安排专项经费,保证授课时间。在每一期的开班典礼上,主管教学的副校长都会亲临现场并作专题报告。教务科长向学员详细解读入职教育政策和计划,教务科副科长始终在培训教室听课,了解教学情况,督促学员的学习。
(2)制度健全。根据教育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上级的文件,我们建立健全了一整套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新教师入职教育制度。比如新教师入职教育规程、新教师入职教育教学计划、新教师导师制管理办法、新教师试讲合格认证档案等,这些制度使入职教育工作有章可循,使这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3)纪律严格。入职教育工作由教务科组织实施,设班主任一名,负责教学管理。严格执行考勤点名制度,每次上课点名两次。在培训期间,学员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特殊情况必须事先向主管副校长请假。一门课程缺课达到该门课程授课时数的1/ 3以上者,取消考试资格。
四、入职教育存在的不足
1.入职教育内容不能完全满足现实岗位的需要
新教师入职教育采取的是专业培训机构统一培训,内容主要涉及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教育专业相关课程,随着中职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跨地域跨专业的人才融合,使得卫生职业学校聘用了许多非医学专业的优秀人才。而这部分人要胜任教学岗位不仅需要对教育专业知识技能进行学习,更需要对医学专业知识技能进行学习,而目前笔者所在学校的条件难以满足这一需要。
2.入职教育内容实践性不强
目前的培训理论学时占总学时的90%以上,且多采用集中教学的方式,使得新教师很难在密集的学习过程中消化掌握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更谈不上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不能完全达到理论实践相联系的目的。
总之,入职教育对新教师基本素质的塑造和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增强新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认识,提高新教师的教学、科研等各方面的基本能力。目前笔者所在学校的入职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新教师在将来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马丽玲.高校教师进行岗前培训的重要性[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0(5).
[2]李学农.教师入职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王菊.创新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宿迁学院岗前培训的组织与实施[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0).
(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工作)
实
施
方
案
2014年3月1日
八步街道山脚小学
(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工作)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安全的意识和水平,保障师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具体要求,特制订学校卫生及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方案。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组织机构:成立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国亚
副组长:刘方才
成员:各班主任任
职责分工:具体职责如下。
组长负责安排指导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安全工作,统筹指
挥统一调度各方面的力量做好卫生防疫与食品安全工作,对学校出现的突发事故的处理作出决策,及时向上级有关领导和单位报告重要情况。
副组长负责及时准确的收集分析卫生与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信息,迅速准确的向上级报告情况,及时向学校传达防控指令,落实防控措施;负责做好相关信息记录。配合卫生监督机构对本单位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建立食品卫生管理档案。总务处,具体做好卫生与食品安全工作的后勤保障工作。
二、健全落实措施
(一)、建立各项制度.
1、责任制度:学校校长为卫生与食品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承担领导责任。分管安全的领导领导为第二责任人,承担管理责任。学校全体教职工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2、卫生与食品安全报告制度:学校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疑似传染病,发现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应及时上报有关单位。
3、值班制度:原则上是值周领导为值班人员,值班人员保持24小时开机。
4、学生健康监测制度;每天早晨由科任对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观察了解,发现可疑情况,及时逐级上报。对传染病做
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缺课缺勤登记制度:落实专人做好教师缺课、学生缺勤登记,查明缺席原因,若发现传染病或疑似病症,应立即报告处理。
5.清洁卫生制度:学校的公共卫生区域,必须划定责任区,专人负责,适时进行打扫,清除卫生死角。要定期对教室、等人群集中的场所进行消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制度。学校建立传染病防空、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妥善地处理好突发事件。
6、学校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规定,玩忽职守、疏于管理,造成传染性疾病处置不当、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班级和责任人,以及造成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后不及时上报处理的班级和责任人,要严肃追究责任。
(二)、学校预防措施
学校要加强预防传染病、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饮食卫生安全知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杜绝事故发生。教育师生加强个人卫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坚持做好早操课间操,增强体质,抵抗疾病。教育学生留意自己和同学的身体状况,若有不适,立即报告老师。师生生病,应派人陪同到医院诊治,若有可疑病症,应及时报告学校。学校对学生经常触摸和接触的物品要定期消毒。校园人群集中的场所,必须保持清洁和空气流通,窗户必须经常打开学校加强饮用水的卫生管理,必须向学生提供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和必要的洗手设施。学校供水工作由专人监管,盛装学生饮用水的容器必须加盖加锁,每天清洗消毒。加大经费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加强门卫工作,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减少传染病感染,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发生了传染病或食物中毒事故后,要及时迅速向八步街道卫生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采取积极措施开展救助工作
三、加强督查严肃纪律
为了保证对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的有效防控,学校要对各项卫生的工作进行检查,并认真做好检查记载和汇报。.学校领导及全体教职工,在预防传染病和处理食品安全突发事故的工作中,要服从指挥,尽职尽责。若违反规定,不尽职守,贻误疫情处理和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理,将受上报上级有关部门追究责任。
【学校卫生教育工作方案】推荐阅读:
学校卫生工作方案10-10
2008年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计划10-16
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07-16
学校卫生工作报告09-19
学校卫生工作年度总结10-03
《学校卫生工作制度》12-09
学校卫生室工作细则06-01
学校卫生整治工作总结07-06
2023年学校卫生工作思路07-07
学校卫生工作总结汇报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