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习方法之我见(精选12篇)
很多同学进入高中以后,感觉到数学没有初中那样轻松,这个是可以理解的。主要原因是高中的知识更加抽象,内容更加繁杂,数学思想方法更加丰富。而且很多同学还不懂得怎样自学。下面说说我的浅见。
1.理解概念和性质
高中的概念有的很抽象,我们上课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通过例题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再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抽象的概念。对书本上的概念,要理解透彻,有时候甚至到咬文嚼字的地步,不要机械地记忆它。要搞清楚相互联系的概念的区别。如:映射与函数,映射不一定是函数,函数一定是映射,为什么呢?很多成绩好的同学都不一定能马上回答上来,其实,看它们的概念就知道了。函数是一个非空数集到另一个非空数集的映射。很多知识点的性质都是有联系的,如:几种圆锥曲线的性质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空间几何的性质是平面几何性质的推广。等等
2.熟记公式和定理
公式和定理是解题的武器,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和运用。要学会比较相近的公式并记忆。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首项加公差的n-1倍;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首项乘以公比的n-1次方。“等比”要比“等差”高一级,它的通项公式的运算也都相应高一级(乘比加高一级,n-1次方比n-1倍高一级)。只要记住一个,另一个类比就可以得出了。定理都是由其他的公理或定理推导出的结论,它们之间也有很大的联系。如:空间几何中“线线平行”可推出“线面平行”,进一步推出“面面平行”,反之亦然。类比“垂直关系”也是一样。
3.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对高中学生而言,仅仅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高考中的很多考点知识来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知识水平。平时老师补充的内容要做好笔记,俗话说:“好脑筋不如乱笔头”。记好笔记,才会不至于因时间过久而遗忘,才能在课后复习反刍。有时候老师解题的思想方法、心得小结更加不应该忽视,那都是老师经验的升华。避免你重新总结和归纳,省时省力。你只需要多翻开笔记看看就行了。
4.多动脑多动手
一方面,来了一个题目,马上开动你的思维,勤于动手,不要吝惜你的草稿纸,呵呵。即使做错了,也训练了你的思维。当然要想想,为什么你那样做是错的。另一方面,要多做题,都知道“拳不离手,歌不离口”嘛,做多了,见的题型多了,看到一个题目你就不会心慌了。当然我反对题海战术,看到一个题目,不分青红皂白,拿来就做,我觉得不好,明明会做的题,还要去做,不浪费时间吗?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试卷另当别论哟。有的同学上课都听得懂,题目却不会做,快来拿这个药方。
一、培养高效的数学思维方式
高中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将数学看作是一门既有趣又具有一定学习难度的学科, 从而培养自身勇于挑战的学习精神[1]。通过梳理高中数学课程的编排可以发现, 不同知识点在排版顺序上是具有一定客观逻辑性的, 比如:集合与函数、几何与平面、数列与导数等方面。而步入高中学习阶段的同学在面对这些知识层面较深的数学内容时必须使自己借助高效的逻辑思维方式和联想思维方式进行理解和分析, 进而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数学学习和思维技巧, 可以通过深入探究的方式学习、巩固并拓展数学知识, 提升自身的数学分析能力和数学解题能力, 进而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水平。
当前课堂学习仍然是最主要的学习模式, 但我们应从自身做起, 积极开展实践学习, 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对高中数学形成一个明确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只有这样才能意识到学好数学对我们学生未来的生活有多么的重要。其次, 我们必须对自身要有严格的要求, 积极激发自身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才能更好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在这一点上, 针对部分同学难以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 我可以以自身的学习体验提供几条有效的方法, 比如:可以利用网络上的生动形象且有趣味性的微课视频激发学习兴趣, 还可以将所学知识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最后,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加强自己与他人的交流, 对于部分胆小的同学可以先与前后桌的同学进行学习上的交流, 以他人的理解强化自己的理解程度, 而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 我们可以求助老师, 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究, 这同时也是一种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式。
二、积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进行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时都需要拥有正确的学习方式, 而在当前的紧张学习的环境下, 作为学生, 我们应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 养成以自我为主的学习模式, 从而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其次,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 应充分发挥自主性, 只有这样才能有能力去应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而在解决学习难点这点上, 我们应当提升自己的学习意志并充分调动所学知识点进行分析思考。高中数学课程有很多知识虽然看起来是独立的, 但每一个知识点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就需要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通过综合对比的方法找到最优解题方案。学习是脑力活动, 埋头苦干不一定就有好的结果, 因此我们还应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 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和兴趣, 使思维脱离定式, 根据自身的特点培养最合适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写数学习题时, 由于老师在讲课时通常会向我们展示解题思路的每一步骤, 而大部分学生在做题时容易按照老师的解题思路来, 使得一些同学在解题过程中不由自主地按照老师指引的思维方向前进, 不能全面分析解题方法。而在当前高中学习环境下, 我们应始终保持自己的思考, 从客观角度看待问题, 不要总是被老师和课本的思维牵着走, 作为学习主体, 我们更应该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对同一个问题能够有多种逻辑认知, 这样在交流与学习中才能学到更多, 还能及时的纠正自身错误的观点。
三、勤做笔记, 进行学习反思
我们在学习中勤做笔记的习惯对学生课后的学习活动有着极大的作用。老师在课堂上讲课时为了使我们了解得更多、学习的更多, 通常会根据不同的视角将知识拓展到不同的层面上, 以此来开阔我们的知识视野,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需要在课堂上理解并消化知识点就算完成任务, 在课后我们也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再一次深入的探究和学习, 这样一来, 课堂笔记就成为我们是否能够有效复习知识点的关键, 记录每一条对我们学习有帮助、有价值的信息。[3]对于随堂笔记这一点, 我认为同学们应当尽可能的使自己的笔记看起来条理清晰明理, 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对该章节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总体意识。特别是在复习的过程中, 条理清晰的笔记能够最大程度上的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此外, 我们应当对自身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定期的反思, 及时发现学习上的不足, 并不断的改进, 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比如: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解题思路, 将解错的题拿出来经常看, 认识自己的错误, 并探究应从怎样的角度解决问题。通过反向反思的方法, 能够提升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有助于我们反向推理问题中的隐藏知识。
四、结语
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 思维方式的改进以及学习习惯的改善是最重要的。作为高中学生, 必须具备强大的学习意志, 充分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使自身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具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在思维方式上, 应积极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习惯上, 应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不断总结与反思, 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金福.高中数学学困生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探析[J].考试周刊, 2016 (36) :56.
[2]孙源.基于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路径研究[J].才智, 2016 (8) :80.
摘 要:主要介绍了一些学好数学的方法,数学涉及的范围很广,而很多同学因为学不好数学而头疼,针对这种情况,总结了一些学好数学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大家都知道,学习和带兵打仗一样,要讲究方式、方法,只有掌握了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才有可能把自己的学习成绩提高。而数学在高考中又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无论是学习文科还是理科,都必须把数学学好。好的学习方法是要通过自己不断的摸索、改进得到的,很少有人一下子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当然,我们也可以找一些捷径来走,比如我们可以向老师和学的好的同学请教,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好方法。人和人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所以没有哪个人敢说自己的学习方法是最好的,因为再好的方法也不可能适合所有的人。
以下就是我总结的一些学好数学的方法:
一、预习
预习就是要先自学,要在老师上课以前,独立地学习新课内容,把自己能够看懂的先自己学会,把极个别不会的留到上课时解决,这样上课时就可以有侧重地听讲。如果坚持下来,就会不断提高自学能力,也为以后的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听讲
听讲是我们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关键。但听讲要讲究技巧,我认为听讲应做到:
1.精力集中,紧跟老师的讲课思路,重点是听不明白的内容。
2.格外要注意老师补充的例题,一般这种题就是高考涉及到的考点。
3.不要盲目地抄解题过程,要先听老师的思路,争取课下自己重做一遍。
4.特别要注意听老师讲课的小结,养成做笔记的良好习惯。
三、作业
作业是学好数学的重要一环。做好作业可以把当天所学知识及时巩固,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还可以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所以说作业是提高能力的重要方法。要想学好数学,光靠上课听讲,而不动手解题,即使你再聪明也是不行的。你靠记住定义、公式、定理就想把数学题解出来,绝大多数是行不通的,因为还涉及如何应用的问题,好的方法和技巧绝大多数是在大量做典型题总结出来的。具体做作业的时候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审题。做题前一定要先读懂题目中所给的条件,不要一扫而过,感觉自己读懂了,其实理解错了。所以要给自己充分的时间来读懂题目的要求,这样才能正确地解决问题。
2.书写要规范。要养成书写工整、步骤条理的良好习惯。
3.要独立完成作业。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及时改正,最好自己准备一个错题本,隔一段时间要拿出来看看,避免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
四、回顾
没有不遗忘的人,所以,回顾是学好数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回顾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达到知识融会贯通。具体方法如下:
每天在临睡前闭上眼睛回顾一下今天都学了哪些内容,要在脑子里面过一遍,同时也回顾一下前一天学习和复习过的内容,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如果有不连贯或想不起来的地方就是没有掌握的地方,明天还要再重点看一下。
总结的方法很多,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定,如果时间比较充裕那么你就可以学完一章就总结一下前一段所学内容,如果时间比较紧,那么你就可学完一本书再总结,这样做以后,就会延长遗忘知识的时间,而且,反过来再看以前学过的内容,对知识的理解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初学时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很多知识都通了。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学好数学的一些方法,当然,光靠以上学习方法就想学好数学还不行,还有最关键的是你要对学习数学有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学什么,干什么,只要你对它有兴趣,乐意去学,并在这个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利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刻苦努力,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
最后,我希望所有的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好数学的学习方法。
林口四中 吴淑琴
提起这一问题,觉着这是我们数学教师经常探讨的问题,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绩突出,也都琢磨各种方法,但是形成文字还是第一次,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深入这个集体,走进学生,他们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教学和交流中,我发现学生数学成绩差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没有兴趣、学习被动、方法不得当、不重视基础、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
一、没有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些同学对老师上课时讲的知识不感兴趣,听着听着就走神、困倦、或者跟周围同学聊天„。其实大部分同学上课时都存在这种现象,对不想了解的东西谁都不能集中注意力,所以自然跟不上老师的思路,课下也不花时间去理解,不懂的越来越多, 越来越不喜欢学数学,二、学习被动.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听课、复习、写作业只是口号,不懂自己主动学习。一堂课45分钟,一个人不可能45分钟都集中精力,通过课前预习,可以知道哪些地方该认真听,哪些地方可以略过,哪些知识书上没涉及到该记下来,哪些可以不用记。高中数学内容多,知识抽象,一般很难在课堂上把所有知识都理解透彻,即使当时理解了,也很容易忘记,这就需要课下花时间去研究,巩固。
三、方法不得当.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有些同学上课不听课,只顾记笔记,到头来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有些同学上课听讲不重视思想,方法,不会举一反三,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认为老师讲的都是书上的,听不听无所谓,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高中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四、不重视基础.有一部分同学上课时很活跃,理解力很强,老师讲解的知识都能接受,自我感觉良好,但课下不做题巩固,不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一到考试计算出错,或者中途“卡壳”。
五、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的应用及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等等。一些同学双基没打好,听起课来觉得吃力,困难,做题也没有思路,自然就掉队了。如不采取补救措施,分化就越来越严重.一些同学对自己没有信心,认为数学太难了,自己学不会,所以不愿意花时间去钻研。
针对高中生数学成绩差的情况,教师应当采取加强学法指导为主,课后辅导为辅的对策:
一、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审题、解题、纠错、勤学善思、归纳总结、做笔记等习惯。
1.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高中数学内容多,知识抽象,方法新,要想提高课堂效率,课前要养成预习的习惯.在预习的时候把不懂的知识,方法做上记号,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听课,经过
老师的讲解、点拨解除问题,通过 “生疑”到“悟疑”、“解疑”,使我们对知
识、方法的理解更深刻,更加体会到听课的快乐,从而提高课堂听课效果,提高了
自学能力,越学越喜欢学。、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就是解决问题的。在解题时,审题是关键。数学题
是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构成的,拿到题目要“宁停三分”,“不抢
一秒”,要在已有知识和解题经验基础上,仔细审题,细心推敲,切忌题意不清,审数学题有时须对题意逐句“翻译”,隐含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有时需联系题
设与结论,前后呼应挖掘构建题设与目标的桥梁,寻找突破点,从而形成解题思
路。、养成良好的演算、验算习惯,提高运算能力
运算是数学的基础 ,学数学离不开运算。初中老师往往一步一步在黑板上演
算,到了高中,因为内容多,课时有限,高中老师常把计算留给学生。要做到不仅
能笔算,而且也能口算和心算,对复杂运算,要有耐心,掌握算理,注重简便和
常规解法。
4、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数学处处渗透着思维艺术,是一门逻辑性强、思维严谨的学科。在规范解题
格式和过程中提高自己逻辑思维能力。
5.养成纠错的习惯,培养自我评判能力
对做错的题要反复琢磨,寻找错因,进行更正,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少问题
就会茅塞顿开,以后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从而培养自我评判能力。
6.养成勤学善思的习惯,提高创新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善于从多侧面、多方位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因为只有思索才能生疑解疑,透彻明悟。
7.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
每学完一节一章后,要按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这也是再认识的过程,对进一步深化知识积累资料,灵活应用
知识,提高概括能力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8.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提高理解力
为了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老师会补充一些内容和方法,如果不
做笔记,一旦遗忘,无从复习巩固,并且在做笔记和整理过程中,可以参与教学
活动,加强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解力。
二、加强辅导,突出重点,化解难点.。高中数学知识抽象,内容多,方法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下子很难理解,会有很多疑问.如不及时解决,会影响后面的学习。对重点的知识,要反复讲解,多加变式练习,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对于一些难理解的知识,想办法把它分解成一
些基础的知识,便于学生理解.三、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毅力,要有足够的学习信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诗歌是文学中的瑰宝,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不断优化思维观念和教学方法,着力提升高中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全面增强高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关键词:朗读
类比
拓展
启发想象
情感渗透正文:诗歌是文学中的瑰宝,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现行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中所选的诗歌近二十首。这些诗歌作品上起《诗经》,下迄当代新诗,体式各别,风格各异,大致可以反映我国诗歌发展的轮廓。新课标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作了明确的要求:“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不断优化思维观念和教学方法,着力提升高中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全面增强高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诗歌的教学方法谈几点看法。
一、注重朗读教学
我国古代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可见诵读是开启理解一首诗歌大门的金钥匙,是诗歌教学的灵魂。梁实秋先生也说过:“诗不仅供阅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咏,这样才能陶冶性情。”所以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要领就是反复诵读诗歌。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是喜悦;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忧思;“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是激愤;“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豪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悲壮;“凄凄惨惨戚戚”则是凄婉……凡此种种情感,只有通过朗读教学,才能把学生带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如教学《沁园春长沙》应指导通过学生抑扬顿挫,充满激情的朗读,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园,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感受“万类霜天竞自由”的逢勃气象,领略毛泽东“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迈气概。古代诗词更应采用朗读教学法,让学生在朗朗吟诵中入情入境,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内容、品味语言;在朗读中享受美的熏陶,形成语感,培养想象力。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外,还可以在学习完这一诗歌后,专门设置一节诵读课:先由学生自由诵读,然后有感情的朗读,直至背诵而出。积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付诸于写作,进行诗歌创作。在教学完一个诗歌专题后,教师应安排一两节课举办班级背诵古诗词比赛、班级朗诵会、即兴演唱古诗词等活动。将学生创作的诗歌编辑、打印,装订成册,在班级或学校展览。这些有益的尝试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也会唤起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愫。
二、注重类比教学
在推进高中诗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在比较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诗歌教学中类比教法,不断训练学生的比较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沁园春长沙》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其与《沁园春雪》进行比较学习。首先要让学生说出自己更加喜欢哪一首,然后让学生从诗词中找出自己最喜欢之处,比如诗词中所呈现出来的意境美、气魄美、色彩美、情感美、动词美、结构美等,之后让学生自行分析和剖析一下各自对诗词美的理解,再根据学生的不同理解,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文字材料。这对学生而言,也是一次诗词创作思维的“大练兵”“大检阅”。虽然学生在这方面的思维还显稚嫩,甚至比较肤浅,但是可以让学生面对这样的题目,知道如何切入,如何深化,如何化大为小、化小为大等等,从而让学生的创作思维更加清晰,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三、注重拓展教学诗歌语言精美,内涵丰富,所以在诗歌教学中,应该有效拓展文本,不断挖掘深意。如教《归园田居》时,我在解答《归园田居》中“从何而归”这一问题时,就专门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寻找出“尘网、樊笼”来作答,之后再从中分析它的比喻义,而不是简简单单地随口告诉学生是“从官场归”,借用“尘网、樊笼”向学生作答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比较贴切。因为官场就像网、就似笼,在官场的作者就如笼中之羁鸟,网中之池鱼,真正入木三分、具体可感地形容出官场之不自由、不自在,这比直接回答“官场”两字,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从而真正达到迂回启发的效果。教师在高中诗歌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不断挖掘引申之义。在讲清陶渊明“归去如何?”的问题时,就可以告知学生,作者在诗歌中不断歌颂田园之美,怒斥官场之厌,其实正是作者在不断追求自身的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追求着人生更高的境界,如此的诗歌教学不仅仅教授了语文知识,更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说是既教好了书,又育好了人,一举两得。发现的过程其实就是质疑的开始,许多看似容易实则复杂的问题正是在这种“疑义相与析”的过程中得到解决的。在讲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学生对我照教参讲的“鸡鸣桑树巅”一句有异议,认为鸡怎么会飞到桑树上去叫呢?是不是古代的鸡和今天的鸡不一样呢?这个问题当时令我也一时语塞。师生在课堂上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前一句“狗吠深巷中”写狗叫声从深巷中传出,写听觉,“鸡鸣桑树巅”是紧承上句继续写听觉,应是“鸡鸣之声高过树巅”之意。我又顺势发问:既然两句均写听觉,那么又表现了什么呢?学生回答:“反衬村庄的幽静。”教学的民主化开启了学生的大脑思维,使他们发现了美。因此,要使学生对久远的诗歌文化作更深入的了解、思考,达到赏析,我们就必须营造一种诗歌赏析的氛围,本着“让课堂更有活力,让孩子更加聪明,让发展更为全面,让教学更富创意”的宗旨,教学中我不断启发学生充分联系社会生活背景,去理解、赏析诗歌。比如教学杜甫的《登高》一诗时,我们就很有必要联系杜甫的生平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对杜甫做全方位的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这首诗歌中,读出诗人老病孤愁、身世飘零之感慨,也才能体悟出诗人关注时事、忧国忧民的情怀。走进诗歌,即从多个角度切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的内在情感与分析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切入点找准了,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同时还可以使课堂教学别致生动。
四、注重启发想象
诗歌大多有形象感。利用诗歌的这一特点,可以进行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寥寥几笔,将几种景物组合起来,便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田园风光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几句,单从表面上看是状写江水拍击崖岸的宏伟壮丽的景象,学生并不难想象。但是要联系到词的标题“赤壁怀古”,就可进一步想象出当年赤壁鏖战、曹军“灰飞烟灭”的场面:此火彼水,一红一白,色彩对比何等鲜明,古今比照何其强烈,恰是应“怀古”二字,实扣伤今之意。再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几句,祖国江山色彩壮丽,世间万物争奇斗艳,促人上进,催人奋发。学生于此不正可以感受到一代伟人勃发之雄心、激荡之情怀?正是这些极富感性的诗句把学生带到了一种艺术创造的空间,在对它们进行咀嚼、品味的同时,也获得了思维的灵动、想象空间的拓展和审美情趣的升华。诗人借助诗中生动而有立体感的景物和优美和谐、富于节奏的声律,唤起读 潜在的思想感情,生发联想,虚构出形象或展现出某种意境,这种形象和意境美,或诉诸视觉,或诉诸听觉,能诱发鉴赏者更自由地去联想、想象。所以我们在吟诵诗歌时,要细心地去捕捉他们,进而通过想象正确地把握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形象大于思想”,诗尤其如此。可以说,运用诗歌对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应该是诗歌教学的主要任务。
五、注重情感渗透
重庆市酉阳县第二中学
韦路
【摘 要】我们在高中升学压力的重压下不可谓不敬业,学生废寝忘食,老师也是费尽心思想各种妙招。本该学生家长逢年过节享受节日快乐的时光都用来补课了,可是我们物理的教学效果于学生、家长、老师都不是太满意。根源在于什么呢?本人拙见还是应该多提倡“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的理念,这才能提高我们的物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提高 高中物理 教学效果
高中物理在多数学生和老师以及家长看来是一门很难熟练掌握和教好的一门学科。事实上高中物理的规律性很强,只有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和尊重学科特色属性,引导和培养好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就会让学生学得很轻松。
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有效教学就是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之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即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不论教师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得是否认真,学生学得是否辛苦,如果学生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不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就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那我们改如何提高我们物理有效教学呢?本文我通过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几点拙见。
一、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首先,教师头脑中始终有个体差异意识,这样备课时才会有所体现,上课时有所落实。其次教学时必须心中装着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时时刻刻想到他们。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应分别对待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如课堂提问时,对低等学生,提的问题要基础,尽可能显浅,并一点一滴地启发。通过提问使低等学生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对中等学生,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略加提高,提一些经过思考和比较就能回答的问题。对上等学生,提的问题要在中等基础上深化、拓宽。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依据教学对象的整体情况选择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确定具体教学方法。在备课中,只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各尽所能,各有所得,不同程度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才是落实新课程理念。教师只有每一个环节中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教学才有针对性,课堂才更有效。
二、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活学。”传统的教学总是要求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教师一般大多采用单一的注入式教学,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接受学习状态,有的教师把学生实验改成演示实验,甚至干脆不做,变成讲实验。一堂课基本是教师讲到底,缺乏师生交流,学生几乎没有动手动脑练习的机会。结果是学生课堂似乎听懂了课后自己却不会做。因此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1.由“重教”向“重学”转变
过去的教学是以教定学:教师讲,学生被动的听,完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的时间都被教师占用了,学生缺少练习、体验的时间。而学习是一个需要内化的过程,我们不能指望学生课后花多长的时间来自觉学习物理这一门课。而且,从上课到晚自习间隔了较长一段时间,学生的印象已经不是那么清晰了。对有的学生来说,完成作业和练习就有了一定的困难。这种情况下,教师内容讲得再好,语言再流畅,例题再多,其课堂教学也是低效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给学生留有内化时间,要敢于精简“讲”的内容,放手给学生多“练”的机会,注意学和教的最佳结合。甚至可以将课堂还给学生,使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研讨的论坛。
2.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重过程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在感知、推理、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中发现真理,揭示规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而不是只让学生记住这些定律、定理的内容、公式,然后让学生通过做题、练习来掌握。否则学生的学习只能是事倍功半,低效的学习!
3.重视实验操作、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
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的自然科学,“所有的科学都是从实验开始的。”几乎每一个物理教师都能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然而确有很多教师主观认为讲实验比做实验来得轻松,更容易应付考试。宁可在黑板上不厌其烦地反复多次地去讲实验,而不是真正引导学生来操作实验。由于缺少亲身动手操作体验,印象不深,学生课上听懂课后就忘了,以致教师还得反复讲。专家认为:对于实验,讲十遍、百遍,不如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考中的实验也越来越灵活多变,对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像以往那样没有长期实验探究操作训练是很难应对高考的。
三、引导学生养成情景分析和建模的习惯
1.高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困难分析
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包含这样的流程,从实际问题中提取信息,排除次要因素(抛除非物理信息),确立理想化的研究对象和物理情景,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寻找物理对象在变化过程中满足的定量和定性的规律,直至解决问题。
在大多数情况下,传统物理教学及有关问题的训练,往往直接给出简化后的物理对象或物理图景,因而在问题的处理上,学生缺乏对物理对象和物理情景做理想化处理的方法和能力。
如学生习惯于解决细线悬挂小球的摆动问题,而对小孩荡千秋却一筹莫展。学生习惯于解决小球过顶的圆周运动问题,而对汽车过拱桥的问题却束手无策,困难在于:①学生缺乏准确的物理模型。在实际问题的众多对象中,思维容易受到问题表象的干扰,很难抓住对象本质特征,因而难以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图景和物理模型,形成认识上的思维障碍。②学生缺乏程序化的思维训练。由于现行教材、教科书中应用性的生活事例很少,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缺少该环节的思维训练,在问题的应用上,学生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认识经验和思维习惯,久而久之,就认为物理就是代代公式的数学运算而已,因而淡化了物理思维的训练,形成方法上的思维障碍。因此在今后的物理教学中必须重视图象情景的教学,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重视图象情景教学的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把应用题’画’出来,其用意就在于保证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不同的信息对大脑中不同的部位产生刺激作用,如文字信息传向左半脑,引起抽象思维,形成概念,完成数字计算和演绎,而具体的形象图形和图像信息将传向右半脑,引起形象思维,形成空间概念。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文字信息和图形信息交替传递到大脑的左半部和右半部,使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和抑制部分在左、右半脑交替出现并相互补充,思维品质就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并保持持久的兴奋。应用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在教学上通过图象图景的教学,建立由实际情景——理论模型——新实际情景的有机联系。加强抽象的物理规律与形象的实际情景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的效率,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四、引导学生反馈、归纳、总结所学物理知识
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归纳总结就是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整理,将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建构成有机的物理板块,让学生在整理中巩固提高。这就好比一个有条理的人会经常整理内务,物品摆放有序,存取自然方便,使人赏心悦目。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①每一节课的内容,下课前指导学生进行小结。并且要求学生在作业前将当天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②每学习一章要求学生自己归纳知识点,画出物理知识联系图。③物理测验后要求学生对答题情况进行反思,寻找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对错题进行更正。通过以上的教学策略,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归纳和应用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导课
刚开始上课, 学生的学习心理准备会不太充分, 师生间难免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时, 教师要讲究导课的艺术, 来鼓励、唤醒、提高学生的智力情绪。有经验的教师, 都很重视课堂导课, 千方百计让学生快速融入教学活动中去。精妙的导课艺术肯定会先入为主, 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使学生欲罢不能、不得不听, 整个教学气氛立即活跃起来, 教学也就容易进入最佳境界。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 一堂课如何开头, 也没有固定的方法, 由于教育对象不同, 教学内容不同, 每堂课的开头也必然不同。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 不同的教师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重视一堂课的开端和知识之间的转折与衔接。他们总是精心设计导入, 讲究导入的艺术性。教师要敢于想象, 敢于创新, 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导入新课。通过导入,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
二、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
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 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 将解答擦掉, 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 对于基础差的学生, 可以对他们多提问, 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 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 及时进行鼓励,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让他们能热爱数学, 学习数学。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三、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 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 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 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 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 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很多学生认为现在的试题量过大, 考试中很难完成, 主要是因为对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不够, 运用能力太低。可见, 在课堂中除了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 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数学是教育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接受算术教学,这是数学教学的初级阶段;到了初中,学生开始接触代数、几何的学习;高中阶段,其中的教学已经由单纯的算术演算和图形推理转到了与其他学科和现实更为紧密的方向,其中与理工科的课程联系最为紧密,如物理、化学等学科。可以说,每一个成功的物理学家、化学学家都是一个优秀的数学学家。
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学生提高自己数学水平的一个起跳板,同时也是学生突破数学学习的一个瓶颈。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是每个高中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问题。数学在高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是高中数学教师的责任和义务。笔者认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这需要数学教师做好一个长期的规划。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要从设计矛盾(也就是问题)、提出问题入手,引发学生的问题观,思维是从惊奇和疑问开始的,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授等差数列的课程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画面: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在小学读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老师刚读完题目,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5050,其他同学还在一个一个地挨个相加呢。那么,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这时学生出现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引出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有教学课程抓住了学生的兴趣,那么这门课程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每个老师的义务和责任。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枯燥的,怎么将这些枯燥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由浅入深地将知识传达给学生,这考验的是一个老师的教学能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步。
二、循序渐进,勿急勿躁
高中生年龄还小,性格容易冲动、急躁,贪图求快,做什么事情都想“一蹴而就”,企图依靠所谓的“冲刺”快速掌握知识,对待学习靠着一股冲劲,取得一些成绩便飘飘然,遇到一点挫折就一蹶不振,这些在任何学习中都是大忌,尤其是数学这门课程,要求精确、踏实。针对高中生的这种情况,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科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使其明白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即如此。
高中的学制是三年,而不是三个月,许多学生数学成绩很好,就是因为他们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过来的,只有扎实的基础,才能建起数学这座高楼大厦。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初中数学没学好,其实,初中所学的都是一些初级的入门的数学知识,高中阶段还会再讲到,学生完全可以在高中阶段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水平。
温故知新,是数学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温故而知新,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同样适用。如何做到温故而知新呢?
1.学会对比
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要回想曾经学习的哪部分知识跟这个新知识点相似或者相关联,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特别是区别,这是区分新旧知识点的标识,也是弄清它们各自运用原理规则的关键点,以防混淆,导致乱用。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时,可以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对比学习。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它们在结构上是类似的,定理中对应角相等的条件是一样的,主要区别在于对应边相等变成了对应边成比例。这样一来,定理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学会总结归纳
抽象概括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一部分内容学完之后,要对其进行及时总结归纳,以便帮助我们更系统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学生会体会到与教师授课不同的感受,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3.运用推广
数学知识的获得仅靠掌握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后,需要将其运用到现实中,去检验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是否正确,是否还存在更好的数学解决方案。在运用数学知识推广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对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学科,能够培养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教育不仅要注意具体的解题技能方法,更应注意数学知识发生过程中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优良的数学品质。数学的基本能力之一,即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能根据正确的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综合分析、抽象概括、推理论证。高考改革内容强调:“继续发挥数学等基础学科的作用,强调基础性、通用性、工具性,将考查重点放在思考和推理上。”因此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师的根本任务。
2.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依然存在,在数学中这种做法,只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越来越差。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是眼下高中老师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前国家教委付主任柳斌指出:“素质教育的要义即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面向全体,“为一切人的数学”已成为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主流。数学要面向全体,就是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在对大多数学生实施教学的同时,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达到基本要求”,并且尽可能地提高。
教师应该有效地利用好课堂,不断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向学生教授数学知识、数学的逻辑思维方法,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这门学科,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其形成科学的数学观。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了,他们就会自觉地将数学的逻辑思维应用到各种现实问题的处理之中。比如学习函数时与商品销售相联系,培养学生用函数的思想观点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诗歌是文学之母,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因此,引导现代的中学生,进入诗词圣境,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是目前中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每位语文教师面临的任务。为此,在诗歌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研究,全当抛砖引玉,不足之处,以期方家批评指正。
一、朗读感悟法
古人云:“诗者,志之所言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古典诗词中哪一首不是诗人心声的真实流露呢。“许多欲语而莫可以告人之处,蓄极积久,势不可遏,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发狂大叫,流涕恸哭,不能自止”。那一声声带血带泪的歌吟,假如我们不去大声诵读,怎能体会诗人的情绪呢?唯有入情入境地朗读体悟,才能跨越时空,感悟到李白的傲岸不羁旷达洒脱,杜甫的忧国忧民心怀忧愤,李清照的忧思缠绵愁容不减,陆游的精忠报国壮志难酬,柳永的离愁别绪儿女情长。如果离开诵读,就很难把自己融入这些诗歌的动人心魄的境界之中。诵读的方法很多,可以笑着读,呼喊着读,摇头晃脑的读或者自由读、齐声读,不管怎么读,一定要将感情倾注其中。如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例,课文第一自然段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突出了一个乐字。因此有关集会的文句应以清新明快的语调读出,特别重读“乐”,来体现作者快乐的心境。第二自然段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从中提示了人生忧患的来源,突出了一个痛字。因此对于探索人生哲理,发表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这些句子,应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重读的词语有“死生亦大矣”中的“大”,“岂不痛哉!”中的“痛”,要读出慨叹语气,重读“痛”。第三自然段。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对人生世事的深入抒写,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 妄作”,表现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随之又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视昔,悲乎”的慨叹,可见作者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 爱和执著,接着作者交代了《兰亭集》的成因“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总结全文。因此,“固知/一/死生/为/荒诞,齐/彭殇/为/妄作。”要读出节拍,读出批判语气,“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乎!”缓缓吐出,重音为“悲”,以后的句子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诵读时,教师要适当指导点拨,学生要倾注自己的感情,这样就很容易探求诗人内心情感变化的脉络和作品的内涵。
另外,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密切。因此,精心挑选一些古典管弦乐,在朗读前播放,以优美动听的乐曲声营造气氛。朗读时再进行配乐,让学生融在其中,乐在其中,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或者利用多媒体课件,选取最能体现诗词意境的画面,让学生在生动、直观、流动的画面中诵读。让学生观其画、吟其词、入其境、悟其情,教学效果就会事半而功倍!
二、专题讲座法。正所谓“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地开一些专题讲座,来集中讲授有关诗歌方面的知识,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如在写景诗当中,经常会涉及到意象、意境这些专业术语。老师可以结合一些典型例题对这些知识进行专题讲座。具体操作如下:先告诉学生概念:意象,“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象”——物象、景象。意象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然后告诉学生鉴赏写景诗从以下几点入手。1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左右远近高低等角度)2是画面色彩;3是动态;静态。4是声和色的结合5白描手法6点面的结合7正侧的结合。接着结合实例说明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分析:A、这首诗写了江山、花鸟、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
B、四种景物并列组合,构成上下对偶两联。上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上联景物较阔大,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特出、较具体。远与近相生,概括与具体结合,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浓艳的画面色彩,谐调的画面组合,相宜的动静描绘,渲染出浓浓春意,观之令人赏心悦目。
C、也表现作者陶醉在春光中的怡然之情。最后进行总结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进行如关于表达技巧方面的专题讲座,或者关于古代诗词中常见思想感情的的专题或关于古诗中艺术形象总结等等。可以在讲授新课前集中开一些这样的专题讲座,也可以在教学中穿插进行,引领学生登堂入室,在诗歌瑰丽的殿堂自由翱翔。
三、开展背诗竞赛。
在课堂上适当开展背诗竞赛,如男女生对抗赛、小组对抗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背诗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韵律,体会诗歌的美妙。
[摘 要]“高效课堂”旨在高效,即要让学生高效地吸收知识.高中学生学习内容相对较难,尤其是数学这门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更需要师生配合.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人对高效课堂“由谁创建”和“怎么创建”感到疑惑.本文便针对这两个问题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方面提出了对创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一点想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40032
在百度百科中对“高效课堂”有一条基本描述——它是一种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那么这个创建高效课堂的任务应该交给谁呢?有人说,“课堂不是教师个人的舞台,更是师生共同的天地”,这就意味着打造高效课堂需要师生共同配合努力.
究竟怎么创建高效课堂呢?我作为一名一线高中数学教师,通过这些年教学中的不断积累和创新,总结出部分创建高效课堂的经验.
一、课前的充分准备
高中数学课堂容量较大,所以课前的准备是学好当堂内容的必要前提.
1.教师备课
数学教学不应该摒弃课本但也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知道“课本是基础但课本不是全部”这一准则.教师课前要熟知课本内容以及课本中的重难点划分,但决不能照课本生搬硬套,应在对当堂知识有十分了解的基础上适当加深内容并且确保学生高效率地吸收.对于重难点问题,教师本人一定要提前勾画并找出让学生理解的方法.
2.学生预习
不同的学生对数学中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学生对不同数学板块的认知能力也不尽如一.所以要想在课堂上快速透彻地掌握知识点,就应在课前及时预习.先阅读一到三遍课本,尝试理解部分知识,勾画疑难点问题,做一下课后小练习(课后小练习做对了固然好,做错了也不要紧,因为教师还没讲,第二天认真听就是了).对当堂内容有初步的了解,这对接受新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二、课堂的全神贯注
上文中也有提到,数学这门学科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所以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学习场所.
1.教师引导
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教师只是学生的“引路人”.许多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地讲,而不关注学生是否理解.这样,学生不仅没有收获,还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应当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课堂主导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当然,数学的乐趣就在于思考),让学生在“提问——思考——解决”中感受数学的奇妙.课堂中要培养学生记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当堂解决例题的习惯,下课后收取部分学生的笔记以作监督.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部分学生有偷懒的情况出现,还能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更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
2.学生专心
数学课堂中部分知识点较零碎,如果学生上课走神,那么课堂效率就会下滑.但是学生正处于一个青春好动的阶段(当然也有另一个原因就是许多学生觉得数学较为抽象枯燥),有时候并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思想让自己全神贯注地学习,这就需要教师不定时地将一些“即将飞走”的思绪拉回来,上课鼓励学生“说话”,当学生能跟上课堂节奏说时,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就集中了.让学生独立思考时教师不应该自顾自地讲课,而是要把问题的解决权利让给学生.
三、课后的及时巩固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可以知道任何新的知识都需要复习和巩固,数学中大量的知识点如果只在课堂上听一遍,那么就更有可能忘记.
1.布置作业适中
在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有一个误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多写作业的过程.其实不然,有时候盲目增加作业量只会适得其反.作业过多,部分学生出现敷衍的现象,即使不是敷衍也会因为题目太多而忽略解题过程(众所周知高考数学考试中是有“步骤分”的),甚至在遇上某个较为严格的教师时会互相抄袭以达到“完成作业”的目的,这就违背了布置作业的初衷.教师布置作业应该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在复习本堂课内容的同时不会为了完成任务而敷衍.精做精练,让学生完成最少的题目收获最多的学习效果.分层布置作业,充分考虑每层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2.学生自主复习
在数学教学中,课后的复习巩固最高效的方法就是完成习题.学生应当在学完新课程后及时找习题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如果可以轻松完成就证明该堂课的内容已全部消化,只需要多复习以保证不要忘记就好;如果学生觉得完成习题还是有困难,就应该多问同学和老师,争取把疑难点都解决而不是积累下来.
究竟怎么创建高效课堂呢?我作为一名一线高中数学教师, 通过这些年教学中的不断积累和创新, 总结出部分创建高效课堂的经验.
一、课前的充分准备
高中数学课堂容量较大, 所以课前的准备是学好当堂内容的必要前提.
1.教师备课
数学教学不应该摒弃课本但也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知道 “课本是基础但课本不是全部”这一准则.教师课前要熟知课本内容以及课本中的重难点划分, 但决不能照课本生搬硬套, 应在对当堂知识有十分了解的基础上适当加深内容并且确保学生高效率地吸收.对于重难点问题, 教师本人一定要提前勾画并找出让学生理解的方法.
2.学生预习
不同的学生对数学中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同, 即使是同一个学生对不同数学板块的认知能力也不尽如一.所以要想在课堂上快速透彻地掌握知识点, 就应在课前及时预习.先阅读一到三遍课本, 尝试理解部分知识, 勾画疑难点问题, 做一下课后小练习 (课后小练习做对了固然好, 做错了也不要紧, 因为教师还没讲, 第二天认真听就是了) .对当堂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这对接受新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二、课堂的全神贯注
上文中也有提到, 数学这门学科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 所以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学习场所.
1.教师引导
所谓“师傅领进门, 修行靠个人”.教师只是学生的“引路人”.许多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地讲, 而不关注学生是否理解.这样, 学生不仅没有收获, 还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应当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把课堂主导权交给学生,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当然, 数学的乐趣就在于思考) , 让学生在“提问———思考———解决”中感受数学的奇妙.课堂中要培养学生记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当堂解决例题的习惯, 下课后收取部分学生的笔记以作监督.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部分学生有偷懒的情况出现, 还能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更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
2.学生专心
数学课堂中部分知识点较零碎, 如果学生上课走神, 那么课堂效率就会下滑.但是学生正处于一个青春好动的阶段 (当然也有另一个原因就是许多学生觉得数学较为抽象枯燥) , 有时候并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思想让自己全神贯注地学习, 这就需要教师不定时地将一些“即将飞走”的思绪拉回来, 上课鼓励学生“说话”, 当学生能跟上课堂节奏说时, 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就集中了.让学生独立思考时教师不应该自顾自地讲课, 而是要把问题的解决权利让给学生.
三、课后的及时巩固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可以知道任何新的知识都需要复习和巩固, 数学中大量的知识点如果只在课堂上听一遍, 那么就更有可能忘记.
1.布置作业适中
在数学教学中, 许多教师都有一个误区,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多写作业的过程.其实不然, 有时候盲目增加作业量只会适得其反.作业过多, 部分学生出现敷衍的现象, 即使不是敷衍也会因为题目太多而忽略解题过程 (众所周知高考数学考试中是有“步骤分”的) , 甚至在遇上某个较为严格的教师时会互相抄袭以达到“完成作业”的目的, 这就违背了布置作业的初衷.教师布置作业应该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布置适量作业, 让学生在复习本堂课内容的同时不会为了完成任务而敷衍.精做精练, 让学生完成最少的题目收获最多的学习效果.分层布置作业, 充分考虑每层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 因材施教, 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2.学生自主复习
***中学
梁**
带着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着创新教育的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我们跟随新课改步伐实行了新的教学法,以新的目标教学统领课堂,构建高效课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所有的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刻的反思,下面我就简单的谈一下教学中的收获与困惑。
一、课改中的收获
(一)课改使我们教师的素质得到整体提升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只是一个技术人员,或者说是一个工匠,仅是用他人设计好的方案去达到他人设计好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而很少成为主动的设计者和实践者,更难成为自觉的教学行为的研究者。在课程改革中,在新旧理念的不断碰撞中,我们数学教师走上了一条“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旅程。一个个的问题和需求,激发教师“我要学,我要改,我要做”的参与意识。我校经常组织课改展示课,积极地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取长补短。我们也自觉地进行新理念的学习,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逐渐增多,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体现用教科书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理念。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我们从普通的教书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二)课改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课改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创设良好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促进学生学习乃至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平等和谐、合作交流,求知进取三种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教师首先做到的是:必须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心理感受,肯定他们的一切努力,保护和激励他们所有的尝试和创造欲望。尤其是对待学困生,教师不仅要付出爱心和关心,更多的是耐心,细心,为每个学生提供良好教学的机会和保证。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并善于采用竞争策略,营造一种催人奋进的情景,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创造。
2、创设问题情境。我们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以图画情景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充满数学的实践问题。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景,如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用小动物来作主人翁,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力求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魅力。
3、实施五大开放。“开放”就是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获得数学知识,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开放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的机会。让学生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数学知识;开放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将数学知识寓于童话故事、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熟悉喜爱的情境中领悟、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开放学生的头脑,提供思考的机会。在解决问题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经过学生自身积极地思考,探究发现数学结论,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开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通过“涂一涂、分一分、围一围、折一折、拼一拼”的实践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开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表现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课改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改中的数学教师为课程实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要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长期的课改表明,孩子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愿望逐步得到实现。
1、学生乐学、爱学、兴趣浓厚。重视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和学生主动喜闻乐见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其心灵的共鸣。教学中的精美教具和学具、生动画面、讲故事、猜谜语、集体抢答、小组竞赛让孩子们学得愉快、投入,使得学生在获得积极向上,活泼快乐的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并使得他们的多种才能得以展现和培养,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快乐、有趣的。
2、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数学。有趣、来源于现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上,经常出现有的学生打断教师的话并站起来说:“老师,这道题我还有不同的想法”,“老师,我有问题想问一问”,“老师,我还可以再补充2点„„”,答案不唯一,解法最优化,学生思路逐步开阔,解题中不断涌现创新精神,数学课堂经常成为学生的“答辨”现场,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思维,以及提出的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灵活的解题方法,结合实际问题作出的合理解答,无不让我们为今天孩子的能力和潜质所折服。
3、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新教材中编入了许多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素材。在“数与代数”、“空间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各个领域里所设计的情景,都是经常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校园里、大街上寻找所学的数学。如 “说说你身边的图形是什么形状”等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举目望去,信手拈来,到处是数、形、大小、位置、统计、加减乘除关系等数学信息,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
4、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获得成功体验。课改中,我们遵循着这样一个原则去教学:学生能读懂的,老师一定不讲,学生能通过小组研究解决的问题,一定让学生去讨论,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进而逐步学会学习。教学设计中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儿童获取信息的多向交流,挖掘教材中的良好素材,给合合作学习提供最大限度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群体协力。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活动中逐步学会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概括吸收同伴经验,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良好学风。在合作学习中又适当引进竞争机制,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鼓励小组内成员的合作配合。强调集体荣誉,把合作与竞争统一起来,并尽可能给予激励性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课改中的困惑与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课堂学习中能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学困生可能是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久而久之两级分化的现象出现。
2、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题策略多样化,但对于纯计算题的练习相对少,以至产生学生算得慢,容易错,计算能力较薄弱的问题不可忽视。
3、新教材有的内容编排较难,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认知规律。如第二册“估一估,量一量”中的m、cm对学生很抽象,要求过高。如元、角、分的认识、二十四时计时法等内容,对于学生是难点,课时又少难掌握。
4、教学班规模大,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商榷的问题。要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但有限的40分钟时间若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与讨论的时间又与课时进度发生矛盾,如何才能把握给予“时间”的度?
5、新课改对家庭教育的要求太高。我们是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很多,加上家长对新教材不熟悉,甚至有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不闻不问,即使过问,顶多关注分数,根本不懂得什么叫能力,不懂得什么叫“减负增效”,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沉重的负担。
6、课堂活动与缺少教、学具的问题。在我们农村地区,虽然大部分学校都有拥有计算机,但每个班级都用计算机来上数学课还有一段时间。新课标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有很多学习内容需要学生动手去实践、操作,也就特别需要相应的教具。尽管有些教具可以让学生自制,但是,也有一些教具自制起来比较困难或自制的教具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很不方便。
7、我校的“目标”教学模式在一些课堂中不适应的问题。在这一教学模式的指引下,全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不管是语文还是数学,全都一个模式,这就产生了很多问题,如低年级学生和一些复习课不适合这种模式等。有模式可循固然好,但怎么按模式上课还值得商榷。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之我见】推荐阅读:
数学教学方法之我见09-24
高中教学课堂管理之我见06-28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评价之我见09-15
高中英语作文优秀:纪律之我见10-25
[高中物理]提高中差生物理成绩之我见07-27
构建初中数学和谐课堂之我见06-04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之我见07-01
如何学习高中数学07-11
浅谈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设计之我见07-10
高中数学学习总结07-04